关于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关于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关于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范文1

关键词:公主岭;棚膜经济;发展情况

中图分类号:[S-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0-0024-1

1 棚膜经济发展情况

公主岭市地处松辽平原腹地,位于吉林省中西部,全市幅员面积4028平方公里,辖24个乡镇(含4个街道),404个行政村,3142个自然屯,19.2万农户,农业人口72.2万人,农村劳动力35.5万人,耕地面积480万亩。

2009年以来,按照《吉林省2009年百万亩棚膜蔬菜建设实施意见》和四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棚膜蔬菜建设实施意见》的总体要求,市委、市政府把棚膜产业作为经济振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高位运作,强力推进对棚室蔬菜园区建设,形成了全市上下把棚膜经济发展作为加快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的新局面,坚持标准,稳妥推进,坚持以“政府推动、镇村主办、部门专管、农民自愿”的原则,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水平运行,规范化管理,探索出一条“创新农业发展方式,以棚膜经济为发展方向,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路子。截止到2011年末,全市共发展温室、大棚面积3万亩。新建温室、大棚2.45万栋,在全市24个乡镇街道中,完成新建、扩建有发展规模的园区20个,占全市乡镇街道总数的83.3%。其中:获得省里百亩以上棚膜园区补贴项目的园区9个,2010年度被四平市评为“十佳园区”的有3个,环岭石人特色棚膜园区靠山生态园在2011年7月被农业部评为“全国设施农业装备技术示范单位”。全市棚室年产量25万吨,实现年产值7亿元,棚膜经济已经成为我市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2 棚膜经济发展特点

我们公主岭市的棚膜蔬菜园区建设的速度之快,推进的规模之大,效果显著。主要特点是:

(1)在发展定位上:市委、市政府把棚膜经济放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大背景下谋划,着眼发展未来,举全市之力,建设全省最大的棚膜蔬菜生产基地,全力打造东北地区的寿光。

(2)在发展目标上:全市实施 “棚膜蔬菜建设工程”, 结合公主岭市实际,制订了2009年至2015年棚膜蔬菜产业的发展规划。自2009年起到2015年,利用7年时间,温室、大棚建设每年以5000亩,3500栋以上的数量向前推进,全市棚膜蔬菜总面积要发展到5万亩以上,温室、大棚要达到4万栋,年产蔬菜40万吨,实现产值11亿元以上。

(3)在发展规划上:实施全市“一带两轴”的发展战略,重点发展长春周边的大岭,范家屯、响水等3个乡镇棚膜果蔬经济带;沿102线两侧8个乡镇和长郑线两侧的9个乡镇为主的两轴棚膜果蔬经济带。按照“一乡一业、一区一品”的发展思路,总的要求是:每个乡镇每年要建设一个百亩以上的棚膜果蔬园区,以此推动全市棚膜园区的快速发展。

(4)在发展模式上:学习山东寿光、辽宁海城、鞍山、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同区等地的经验,综合考虑相关产业衔接、百姓经济实力等因素,重点推广3种建设模式。一是砖结构日光温室,一般长度80~100米,跨度7~8米,造价8~10万元,使用年限18~20年以上。具有使用周期长,土地利用率高,投资比较大回收期长等特点。二是半卧式土墙结构的日光温室,下卧0.3~0.5米,长度80~100米,跨度7~8米,造价6~7万元,使用年限15年以上。具有保暖效果好,土地利用率高、投资回收期短等特点。三是钢架结构塑料大棚,长度80~100米,跨度12~13米,高4.3米,造价4~5万元,使用年限20年以上。具有土地利用率高、投资少等特点。

(5)在发展措施上:坚持“六个到位”的原则,一是提高认识,思想统一到位;二是领导重视,部门主动到位;三是宣传发动,学习培训到位;四是把握原则,科学规划到位;五是主攻园区,布局建设到位;六是落实政策,惠农强农到位。

3 棚膜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是棚膜建设资金缺口较大,农户融资难度大。一般,建一栋高标准日光温室最低需要投入7~8万元,建一栋大棚需要投入4~5万元,多数群众无能力一次性支付建棚所需的费用。农民融资渠道少,加上现在银行贷款手续繁琐,标准高,款迟迟不能到位甚至根本贷不下来,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棚膜经济的发展。

二是解决棚膜园区建设所需耕地难度大。现在随着玉米价格的上扬,各地农民种粮积极性较高,加上开发建设征用土地费用的上涨,土地流转价格普遍提升,对发展棚膜经济征用土地带来一定难度,使棚膜经济发展又出现了新的难题。

三是社会化服务体系滞后。尽管我们做了大量工作,但就整体而言,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滞后的问题仍很突出,特别是绝大多数地方还没有建立起技术服务体系、技术力量薄弱,缺少专业技术人才,对新菜区菜农的培训和跟踪指导服务不能及时到位,菜农对标准化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掌握的少,生产中粗放管理,产品质量差,效益低;绝大多数地方还没有建立市场信息服务体系,许多农民还处于单打独斗的状态,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水平很低。这样,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棚膜经济的发展。

关于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范文2

一、县域经济发展必须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明确科学的发展思路。

促进县域经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一定要有开拓创新精神,要有科学的发展思路。2006年换届以来,××县始终把解放思想、创新思路、科学谋划、跨越发展作为首要的工作来抓,把解放思想渗透到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各项工作中,时刻以创新的理念指导工作,以创新的思路谋划工作,以创新的实践完成工作。根据发展形势的变化,及时地对××的发展目标进行了新的明确定位,提出了“争创×ב三化’一流县,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的发展思路。工作中,不断强化“等不起”的责任感、“低不得”的目标感、“坐不住”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欠不起”的使命感,坚持“三化”并举、和谐发展、协调并进,依据工业、农业、城镇化建设工作实际,实行县四家班子领导分块抓落实的责任制,分块评比、考核、奖惩,确保了工农同步发展、城乡建设与旅游事业协调并进。

二、县域经济的发展必须以科学的理念推动工业化城镇化这个核心,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协调发展。

工业化是“三化”建设中最重要的一化,实现工业化是实现现代化的核心基础。没有工业化,城镇化就会失去产业支撑,服务业发展就失去了依托,“三农问题”就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因此,××县把工业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坚定不移地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促进了工业经济跨越发展。一是立足××实际,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在巩固建材、医药、酿酒、化工、竹木和农产品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着力培育壮大新型无机粉体材料产业、电镀、太阳能和锰产业四大新型支柱产业。二是扶持培育一批重点规模企业。深化县领导、县直部门定点帮扶企业等制度,积极推进银企合作,着重把××海螺培育成年产值超10亿元的企业,把其他22家重点企业作为年产值超亿元的企业培育。三是实施园区建设大会战。2007年××工业集中区被评为自治区首批a类工业园区,并实行“一区三园”联动。先后投入资金1.5亿元,完成园区“五通一平”及2.7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建设,工业集中区集聚功能和带动作用初步显现。四是创新举措抓强招商。通过制定实施“飞地工业”、引资入园“一票否决”、驻点招商、重奖招商先进等制度,在全县营造出浓厚的亲商、安商、富商氛围,实现了招商引资工作新突破。

城镇化主要解决城乡二元结构,工业、农业两大产业失衡问题。近年来,××县坚持以规划为龙头,城市建设与管理并重,走经营城市之路,有力地推进了城镇化。一是城镇规划取得较大进展。自2006年来,按照《××城市战略规划》和《××县城总体规划》,先后完成现状测量45平方公里,完成控制性规划设计20平方公里;组织编制了8个区域性详规,完成了县城给排水、燃气等专业规划。各乡镇总规修编工作进展顺利,并通过评审。二是认真把工业园区规划与城镇化发展结合起来。××县工业集中区为自治区a类工业集中区,分一区三园,即县城西产业园、溶江产业园、界首产业园,分别处于县城、国家级重点镇和自治区级重点镇,工业园区的建设极大地推动了城镇化建设步伐。三是城乡建设稳步推进。2005年以来投入资金10多亿元,完成了一批城市建设改造工程,县城面积从原来的3平方公里,发展到现在的12平方公里。房地产项目快速发展,仅2008年县城完成建筑面积38.7万平方米。各乡镇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道路、排水排污、房屋立面改造、公共活动场所等建设不断完善,乡、村两级环境明显好转。四是想法激活三产,集聚人气。通过举办湘桂同源旅游推介会、桂林米粉节、国际市民古灵渠徒步大会等节庆活动,吸引了大批游客,提升了××知名度,繁荣了旅游市场,促进了城镇化。

三、县域经济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引领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三农”问题是县域经济工作的重点,而“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近年来,××县认真贯彻实施“精品农业、礼品农业、工业农业”思路,取得较好成效。一是着力发展新型优势特色产业。每年从县财政安排600万元用于发展农业产业,银杏、葡萄等传统主导产业进一步巩固,甜玉米、食用菌、肉牛等三大新兴产业迅速壮大。从2006年试种几百亩甜玉米,到目前年种植增加到6万亩,××出口的甜玉米罐头占全国出口量的65%;食用菌从2006年70多万平方米增加到310万平方米;肉牛养殖从零起步,建成千头以上牛场2个,2008年出栏肉牛1.2万头。二是重点扶持规模示范场点建设。县财政每年安排200万元扶持规模示范场点建设。三是促进农产品加工企业蓬勃发展。全县有农产品加工企业1110多家,其中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3家,莱茵公司被评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县基本形成果蔬加工、酿酒业、林产、林化、中成药及植物提取物等农产品加工特色产业。2008年,全县农产品加工率达36%。四是扶持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发展。全县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57个,有10个协会建有生产示范基地并拥有自己的品牌。

关于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范文3

全省实有耕地面积813万亩,其中水浇地占33%,山旱地占67%。根据省农牧部门去年调查,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774.5万亩,耕地撂荒面积16万亩。剖析耕地撂荒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因自然条件严酷、农村生产基础条件差导致撂荒。我省三分之二的耕地为山旱地,自然条件严酷,生态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降水稀少,“十年九旱”,交通不便,一部分坡耕地远离村庄,耕种条件差,产量低而不稳,从而导致撂荒。二是因农村人口外迁、劳动力不足导致撂荒。种田不再是农民的唯一选择,“弃耕务工”、“弃田经商”成为农民的理性选择,农村一些年轻力壮的主要劳动力纷纷外出务工或经商,赚取劳务收入或其它收入,向城镇迁移的人数急剧增多,耕作方便的田地由亲戚朋友代种,一些离家远、耕作不便的田地只好任其荒芜。此外,一些人为了躲避计划生育、方便子女上学举家外出,撂荒现象日趋明显。三是因种植效益差导致撂荒。随着物价上涨,种子、化肥、农药等农用生产资料不同程度上涨,农民种地成本急剧上升,从事农业不如从事非农产业效益高。特别是一些瘠薄地、边远零星地更是入不敷出,是农牧区耕地撂荒的根本原因。四是因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导致撂荒。由于我国土地流转制度还不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存在“不愿流转”和“不能流转”的现象,进城农民宁荒不转,导致农民身份改变,土地经营权不变的现象。除上述主要因素外,水源断流、难以灌溉,水电成本过高、种植不划算,土地盐碱化、无法耕种等也是导致耕地撂荒的原因之一。

二、耕地撂荒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耕地撂荒对我省农村经济发展最主要的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造成资源浪费。耕地撂荒加速了土地干旱、瘠薄、盐碱的进程,在影响耕地质量的同时,也严重威胁到耕地数量的稳定。二是影响农产品供给。耕地撂荒面积扩大,随之农作物种植面积减少,农产品产量减少。按照XX年粮食平均单产247公斤计算,全省16万亩撂荒地减少粮食产量近4万吨。三是阻碍农村经济发展。我省农业收入在农民家庭收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耕地撂荒问题如不及时加以解决,农村经济的加速发展就会缺乏有力支撑。

三、减少耕地撂荒的意见及建议

一是要进一步深入开展法律法规宣传教育。要进一步加大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力度,使广大农民充分认识到保护耕地、恢复撂荒地耕种是自己应尽的义务,增强爱惜土地、种好土地的自觉性。把解决农村耕地撂荒问题摆在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突出位置,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采取有力措施,切实解决农村耕地撂荒问题。

二是要进一步激发农民群众的种地热情。要全面落实惠农政策措施,确保各项补贴资金不折不扣发放到种粮农户手中,做到“多种多补、少种少补,谁种补谁”,撂荒农户决不允许享受各种种粮补贴。调整和完善耕地保护策略,严格控制非农占用耕地,提高耕地利用率和效益,确保撂荒地尽快恢复耕种。进一步规范农资市场,切实加大农资监管力度,防止因农资价格上涨过快,导致种地成本上升而出现撂荒。

三是要进一步加大土地流转力度。要鼓励推广现有经验,探索新的办法,建立完善的土地流转机制,按照“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鼓励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积极引导农村土地流转服务机构,开展土地流转服务,从根本上解决农户的后顾之忧。

四是要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应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撂荒地突出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对各种涉农项目和资金进行整合,打捆使用,逐步改善整个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特别是要多渠道、多方位筹集资金,兴修农田水利,增强抗灾能力,防止出现新的撂荒。

五是要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应按照“因地制宜、宜粮则粮、宜经则经”的原则,积极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生产经营模式,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培育优势产业,鼓励走多种产业综合经营的路子,将农民的种植风险降到最低限度,提高和稳定土地的收益。将减少或避免撂荒与巩固退耕还林草的成果结合起来,达到合理解决和充分利用撂荒地的目的。

六是要进一步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要加大对农技服务体系建设的资金投入,调动农技人员服务“三农”、推广良种良法和农机农艺的积极性。要大力开展针对撂荒地区的农业技术培训,抓好良种良法推广,使之扩大种植面积,解决广种薄收和增产不增收的问题,增强解决撂荒地的科技支撑力量,减少农村隐形撂荒。

峰峰矿区中小学教育科研现状调研报告

总工会工作现状调研报告(市)

物流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留守儿童现状调研报告

卫生局团委现状调研报告

县医患矛盾现状调研报告

社会救助工作现状调研报告

高中生在校现状调研报告

人事局关于依法行政工作现状调研报告

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调研报告

市农村小康建设现状调查与思考

大学生暑假园区发展历程和现状调研报告范文

山区税源管理现状调研报告

关于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范文4

城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一 加快城镇化进程,是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部署,是推进经济大发展、城乡大变样、文明大提升的战略举措,对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带动农业农村发展,全面建设小康**,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如何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带旺一片土地,富活一方经济,己成为我县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近期,本人就我县城镇化建设进行了深入调研,对城镇化有了新的认识,新的思考。

一、我县城镇发展概况及特点

我县现有城镇21个城镇建成总面积46平方公里,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建设部门的关心指导下,我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完善功能、以大带小的发展原则,抓规划铸特色,抓建管提品位,抓经营保投入,抓产业强后劲,城镇建设取得了喜人的成绩,李渡、文港、温圳等先后获得全国重点镇、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小城镇、全省小城镇建设示范镇等荣誉称号,呈现出速度快、特色显、后劲足的良好态势。速度快。始终坚持以工业化推动城镇化,以城镇化带动非农化,进入新世纪以来,全县城镇化率平均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增速比全省快0.27个百分点,比全国高0.9个百分点。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彰显个性,形成了以酒著称的李渡、以笔扬名的文港等一批极具特色的名镇。

二、我县城镇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城镇缺乏聚集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差,绿化覆盖率较低;自来水普及率不高,断头路多;环卫及消防设施不足,城市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设施滞后,公共服务设施还不能满足城市的需要。产业基础总体薄弱,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力低,南部乡镇和北部乡镇发展不平衡。城镇文化气息不浓,大多特色不鲜明,城镇应有的凝聚力、感染力、辐射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2、产业缺乏拉动力。近年来,在全县上下共同努力下,我县形成了初具规模的七个一支柱产业,但受科技创新能力低、产业链条短、品牌不响、实力不强、行业恶性竞争等因素影响,发展空间受到制约,无法形成真正特色工业主导产业,不能有效带动相关一、三产业的发展,严重制约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同时,城镇产业用地布局分散,各类性质用地区别不明显,工业用地偏少,不能形成一定规模的服务需求,影响到第三产业发展。

3、规划缺乏制约力。在建设规划上投入较少,规划编制资金短缺,规划内容深度不够,科学性不强,没有把城镇规划与区域规划、产业规划、经济发展规划有机结合起来。规划建设只是对自发无序建设的改进,缺乏协调统一的区域性规划指导和调控机制,城镇间、城乡间在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利用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结构趋同、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区域经济发展整体效应。一些城镇规划约束力弱,建设随意性大,市场寄生于道路,沿主干道线型排列,形成只见新街、不见新镇的现象。建筑形体空间缺乏艺术效果,风貌趋同的问题比较突出。

4、政策缺乏推动力。一些制约城镇化发展的政策措施没有及时加以调整,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政策规定没能适时完善,制约了城镇化的发展。一是户籍制度限制了人口合理流动。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现象普遍。二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进城务工人员没有享受到城镇就业人员在就业、创业上的优惠政策,没有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等。三是现行的土地制度制约,不少农民认为土地是最牢靠的保障线,不愿放弃拥有的土地经营权,导致了征地难,影响了城镇建设。

三、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对策建议

根据调研分析,经过深入思考,我认为,城镇化应遵循的总体思路是:发挥县城和中心镇的辐射带动作用,以县城为核心,按照中心隆起、沿线组团、错位发展的原则,通过中心城市到重点镇的聚集效应的逐级传导,递次推进,最终形成中心牵动、轴线辐射、城乡一体的城镇群、产业带、经济圈,形成县城、中心镇、集镇链接配套、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城镇体系,为加速崛起构建重要载体,为突现追赶跨越提供发展动力。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四个坚持:

1、坚持规划先行,把城镇起点做高

一要大气做总规。高起点是财富,低水平是包袱。要按照生态环境优、山水特色明、文化品位高、现代气息浓、带动能力强的要求,坚持规划先行,谋定而动,深化规划的统筹性,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编制出功能明确、错位发展的县城、重点镇、一般镇和集镇总体规划,合理布局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统筹解决资源重复和分散配置问题,实现城乡在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的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同时,要倡导阳光规划,扩大公众参与范围,接受群众监督,提高公众的参与意识。

二要精细编详规。抓紧制定产业布局、交通路网、修编土地总体利用和基本农田保护等各类专项规划,并搞好各规划之间的相互衔接。在进一步完善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抓紧做好建设用地控制性详规,着重加强对城镇新区、重要地段、重点组团的详细规划和设计工作,把能看得准的先做了,看不准的先放着,给后人留下空间。同时,要做好水电气、通讯、环保、防洪、绿化、防震减灾、历史文化保护等各类专项规划编制工作,适应大建设大发展的需要。

三要严格抓落实。规划向来有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的说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要充分发挥规划对城镇发展的引领和调控作用,强化规划的刚性约束,坚决克服规划与建设两张皮的现象,决不能让规划成为纸上画画、墙上挂挂。必须维护规划的法定性、权威性和严肃性,严格落实一书两证制定,对未办理一书两证的违法建设行为要坚决予以纠正,使规划与建设无缝对接。建立城镇规划联合执法机制,整合城建、城管、国土等部门的力量,成立规划巡查大队,加强对规划实施的日常巡查工作,做到关口前移、源头管理,分片包干、每日上报,把各类违反城镇规划的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

2、坚持突出重点,把城镇规模做大

一要铺好路网拉框架。路网是城镇的骨架与血脉,影响着城镇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引领着城镇发展的方向与框架。首先,要强攻主动脉。重点建好新区骨干道路,畅通新老城区资源流通,拉近主副中心的空间距离,拉开城镇发展框架。其次,要打通断头路。结合组团开发与老城改造,打通断头路、丁字路,健全微循环,完善城区路网,使城区道路真正形成环状循环、连贯顺畅。

二要建好基地育亮点。坚持做大城镇规模与做强城镇实力相结合,根据总体规划,按照规划先行、产业支撑、设施配套、打造亮点的要求,结合地方实际,加快推进农民创业示范基地建设,强化基础设施,吸引农民进城务工,把农民创业示范基地建成城镇的发展新区,农民进城的就业区。

三要统筹建设强承载。加快推进老城改造,依托现有建设格局,着重改善交通状况,扩大绿地面积,改善人居环境,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加速城中村改造,统筹城乡资源,盘活存量资产,推动城镇发展。完善城镇基础设施,统筹城镇供水、供电、供气、污水管网等公共设施对接,加强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殡仪馆等公共设施建设,尽快启动村村通公交,加快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

3、坚持产业支撑,把城镇实力做强

一要搞好产业布局。根据区域经济特色,突出城镇产业功能,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推进产业体系建设。按照统一布局、分工协作,突出特色、发挥优势,错位发展、集群集聚,统筹发展、互利共赢的指导思想,由有关部门启动产业一体化编制工作,统筹制定中长期产业发展规划,划分各自重点发展产业,明确产业定位分工,实现优势互补,尽量避免产业发展重复投资现象;各乡镇根据三大圈层发展规划,加快修订和完善本地的产业总体发展规划和重点专项规划。认真做好园区工业布局规划,加强园区发展规划与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的衔接,项目向园区集聚,关联产业向龙头企业集聚,大项目、大企业向园区集结,走项目产业集聚之路,加快工业强县进程,实现产业对城镇发展的支撑。

二要培育优势产业。按照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坚持招商引资与发挥能人优势相结合、与做大做强传统产业相结合、与培植新兴产业相结合、与推进农业产业化相结合、与推进重大基础设施相结合、与争资立项相结合,着力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新产业集聚发展,中小企业做大做强。

三要壮大第三产业。第三产业的发达程度是城镇功能完善与否的重要标志。要根据国家《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的实施意见》精神,城镇新区建设要充分考虑服务业发展的需要,规划确定商业、服务设施用地,出台具体配套政策,推动服务业加速发展。加强商业网点规划管理,建设培育商品交易市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重点发展现代物流配送、新型商贸业态、大型购物中心和电子商务。加快旅游观光、生态农业、休闲娱乐场所建设,进一步提高旅游接待水平,加快旅游业发展。

4、坚持改革创新,把城市机制做活

一要加快投融资机制改革。资金匮乏是制约建设的瓶颈,仅靠财政投入远远不够,必须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融资力度。首先,实施多元化、多渠道战略,用好、用活、用足四块钱:即招商引资、引进外面钱,争取国债和省市项目资金、争来上面钱,盘活资产、激活闲置钱,启动民资、聚集零散钱。其次,按照土地支撑融资、融资支撑建设、建设支撑发展的原则,善于经营土地,建立有形市场,真正形成一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第三,按照适度举债,加快建设的原则,进一步整合资产,打捆包装新项目,继续争取金融机构的贷款支持。同时按市场化原则,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将供水、供气、公交、污水处理、市政管网、城市路桥、公共广场等项目建设推向市场,积极鼓励社会资金、民间资金及外资参与建设经营,形成多元化主体结构,加快城市建设步伐。

二要加快行政体制改革。一是改革户籍制度。实行全县城乡户口管理一体化,在一定范围内试点,逐步取消二元制户口管理模式。继续放宽户口迁移限制,积极为城乡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创造有利条件,鼓励高素质人才进城镇经商落户,共同繁荣城乡经济,推进城镇发展。二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政策、劳动力市场,推进职业教育体制改革,优化配置职业教育资源,建立覆盖城乡的职业培训体系,打造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基地。实行城乡统一的劳动用工管理制度,推行创业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和创业能力。对被征地农民纳入城镇就业体系,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积极创造条件,使新落户居民在子女入学、就业、参军、社会保障等方面与原居民享受同等待遇。三是改革土地使用制度。要在依法、自愿、有偿、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允许集体土地使用权在经过批准以后进行出租、转租、置换、作价入股(或出资)等形式有序流转。按照社会保障换承包地、住房补助换宅基地的思路,采取置换或回购退出宅基地,实施新居工程、享受廉租住房、自主购房补贴等办法,鼓励农民自愿退出宅基地、流转承包地,进入城镇或农村新型社区居住。让有能力、有知识、有头脑、高素质的农民规模经营土地,使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发展,实现农业规模经济、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现代化。

三要加快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城镇建设的高标准,来源于高起点的规划建设和高效率的管理。要尽快建立健全城镇的执法管理机构,充实管理队伍,建立起正常的管理秩序。明确乡镇政府的城镇管理主体地位,尽快协调解决好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问题,健全和完善与城镇规模及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综合管理机构,实施综合管理、统一执法。用市场经济的手段,聘请经济实力较强,管理经验丰富的物业管理公司参与小城镇的管理。总之,要按城镇的标准,积极探索城镇管理的有效模式,加强城镇的净化、美化、亮化、绿化工程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不断提高我县城镇化水平。

2017城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范文相关文章:

1.2017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

2.城镇化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3.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

4.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范文

5.新型城镇化红色文化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6.推进城镇化调研报告

7.新型城镇化调研报告

8.抗日胜利纪念2017推荐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

9.建设调研报告

10.社区建设情况调研报告范文

城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二 新型城镇化建设不同于一般的经济形式,它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是一蹴而就的。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从立项、完工到产生社会效益,从而拉动经济增长,有一个渐进的过程。我从20**年起开始担任乡镇的主要领导,经历了镇区建设的全过程,镇区从杂乱无章到现在的三纵四横的基本格局,从没计划的建设到聘请省设计院设计中长远规划,从窄小的的街道到现在的宽20米的两条共长5公里的主街道,从低矮瓦房到鳞次栉比的商业服务区,处处凝聚了党委政府的心血和汗水,但现在看到对全镇经济发展产生的巨大的拉动作用,从内心感到欣慰。下面我就近几年关于乡镇新型城镇化建设拉动镇域经济的增长谈几点体会。

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表现在投资和消费两个方面。新型城镇化建设首先具有投资功能,又能营造一种新的消费环境,两者交互作用,对经济增长产生了巨大的拉力。

1、新型城镇化建设作为一种投资行为来看,直接拉动建筑、建材、装潢等相关行业的发展。新型城镇化的道路、桥梁、房屋建设,可创造建筑工人的大量就业需求,进而拉动建材、冶金、机电等相关产品的需求。2000年以来,我们本着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使用的目标对镇区规划进行了重新修编,打通了宽32米、共长4.5公里的南北和东西两条主干道,镇区形成了三纵四横的主体框架,镇区面积扩大到了3.2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2万多人。同时我们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实施了南北大街亮化工程、XX庄的窗口工程、中心游园工程、市场工程等四大工程,南北大街铺设了25000平方米的彩砖,开挖了下水道,种植了大叶女贞,安装了路灯和无线广播,设置了垃圾箱,架起了过街彩虹,规划了斑马线。**村商业街拆旧建新,还修建了一大二小3个绿岛。在镇区中心位置投资135万元建起了占地1万多平方米的中心游园。建起了占地1.5万平方米的封闭农贸市场。这些工程需求共吸纳2.8万人从事建筑业,消耗大量水泥、钢材、砖等建筑材料,直接拉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2、新型城镇化建设改善了消费环境,改变了村镇居民的消费观念,提高了消费水平。新型城镇化建设改变了传统农业社会形态,自然村落被城镇取代,小农消费观念,被市场经济冲淡,农民入住新型城镇化后,消费观念和水平向前迈了一大步,现代家具、电器、电话乃至汽车走入寻常百姓之家。20**年全镇拥有各类市场5个,消费品销售总额达5000多万元,其中新型城镇化居民消费1400万元。新型城镇化居民人均消费水平达4200元,电话、彩电、摩托车的普及率达35%、90%和26%。

3、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了人口从农业中分离的步伐,为实行农业产业化创造了条件。新型城镇化建设不仅转移了大量的农村人口,而且为农业的规模经营、集约管理创造了条件,农业人口的减少,提高了农民人均土地占有面积,相应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拉动了农民的消费。农民进城数量的增加,使本地农民有条件、有可能扩大农业生产规模。

4、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了乡镇企业的集中,通过规模经营,招商引资等方式拉动了经济增长。新型城镇化建设使村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乡镇企业的二次创业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城镇交通、通信、商贸、学校、文化娱乐等服务设施的逐步配套,城镇功能的日趋完善,为乡镇企业提供了服务保障体系,促进了工业园区的形成。在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科学规划,兴建了2平方公里的工业小区,先后投资3000多万元兴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对企业实行专线供电,吸引了100多家非公企业和360多家个体私营企业,形成聚合优势,集结发展。目前区内形成了机械铸造、刺绣、磨料、细木板加工等四大支柱产业,培植了10家年产值过千万元的企业。此外,新型城镇化整体素质的提高和环境的优化,使之成为招商引资的聚宝盆,吸引了外部企业的青睐,纷纷洽谈入驻。

5、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了现代文明。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和现代文明之风的熏陶,人们不再局限于培养普通的体力劳动者,而是着眼于长远目标,迎接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因此文化教育发展资料的消费悄然膨胀。2017年底镇区建有大型广场、群众文艺宫、镇办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等群众娱乐活动场所,全镇自发组织文艺剧社30多家。群众对文化娱乐的消费需求不断增加。

我镇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历程表明,新型城镇化建设可拉动建筑材料的消费需求,建筑工人的生活消费;住宅建设可拉动装饰装潢及家庭生活必需品的消费;新型城镇化建设本身还包括生产类投资,这些经济支撑系统的正常运行又拉动大量生产资料的消费;新型城镇化建设完善了市场体系,拉动商品交易量的扩大;新型城镇化建设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对其建设主体提出更高的要求,拉动居民的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消费,可谓新型城镇化建设牵一发而动全身,关联度高,影响面大,显示了强大的经济拉动力。

当前我镇新型城镇化建设面临的机遇和存在的问题

当前,新型城镇化建设面临许多新的机遇。一是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广大农民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有了一定的物质积累,改善居住条件,提高生活水平是广大农民的迫切要求,正确引导农民建房,搞好基础设施建设,顺民心,合民意,必将大大加快经济增长的步伐。二是当前国家正在想方设法启动消费,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启动点之一,抓住机遇,完善政策,必将加快经济的发展。三是XX镇新型城镇化建设起步早,基础好,思路清,在全省有较大的影响,变压力为动力,乘势而上,必将推动新型城镇化的经济再上新台阶。对于这些机遇,我们认识是清醒的,行动是及时的,但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是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结合不够紧密,就新型城镇化抓新型城镇化的情况多。对新型城镇化拉动经济的作用认识不足,在经济建设尤其是在推进乡镇企业二次创业、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发挥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载体作用不力。

二是政策措施不到位,新型城镇化建设资金严重匮乏。在前一阶段,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倾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由于现在都是吃饭财政,财政缺乏调节手段,镇本级财政拿不出更多的资金用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发展,阻碍了新型城镇化的各项功能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深化改革,树立产业观念,加快实施以新型城镇化拉动经济增长的战略

新型城镇化不仅是生产力的载体,而且本身就是一种生产力。新型城镇化建设就是产业建设。因此,必须转变视新型城镇化建设投入为非生产性投入的观念,把新型城镇化建设作为重要的产业来抓,象抓产业建设一样搞城镇建设。应当认识到:第一,城镇建设对基础设施所作的投入,带动了建材业、建筑业、运输业、机电业、流通业等众产业的大发展;第二,它有效的利用了土地资源,并开发了闲置的土地,培植了新的财源;第三,它拓展了经济发展空间和就业空间,开辟了发展经济的新天地;第四,它的许多基础设施投入本身也是经经济发展的必须的保证。

2017城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范文相关文章:

1.2017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

2.城镇化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3.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

4.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范文

5.新型城镇化红色文化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6.推进城镇化调研报告

7.新型城镇化调研报告

8.抗日胜利纪念2017推荐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

关于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范文5

2016市场营销调研报告怎么写

(一)标题。

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即发文主题加文种,基本格式为关于的调研报告、关于的调研报告、调研等。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包括陈述式、提问式和正副题结合使用三种。

(二)正文。

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

1.前言。有几种写法:第一种是写明调研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研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第二种是写明调研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第三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研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练概括,直切主题。

2.主体。这是调研报告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详述调研研究的基本情况、做法、经验,以及分析调研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

3.结尾。结尾的写法也比较多,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或下一步改进工作的建议;或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或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发出鼓舞和号召。

2016市场营销调研报告范文

1.调研说明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06营销1班cs 队(小组负责人:赖艳芳 小组成员:黄丽霞 黄秀萍 刘静 钟茂强 张育章)对河源服装市场进行了了解调研。

本次调研发放问卷100份,回收97份,有效份数96份(百分比为96%)。

为了了解河源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商业竞争对手状况、消费水平及需求情况进行此次调研。此次调研为河源以后的服装市场的定位、经营方针提供了依据。

河源的服装市场与其他的区域市场又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应该根据具体的情况做出分析。为此应该做好相关的市场调研,才能更好的作出相应的预测。

2.市场营销环境状况

目前河源的服装市场集散地主要有铜锣湾的女人街、翔丰商业广场、人民路地段商铺、步行街、湖滨路、广晟广场等。其中这几个地方又分为不同的档次。

要对自己所进入的市场做一个充分的了解,有必要进行一个初步的市场研究,以了解市场分布、市场容量、需求性质等。

调研采用问卷调研以及面谈调研相结合的方法。如:定点访问、拦问

3.消费者情况

(1)、消费者基本情况

性别构成比例中服装消费者以女性居多,女性人口占总体的76%,男性为24%。年龄构成中年龄以21-25岁者最多,占调研总数的52%,而16-20岁的人群占26%,剩下的21.8%人群均为25岁以上。文化程度方面以大学生学历者居多,占了41.6%,中学生程度者则占了29.2%,而工作者18.8%位居第三,剩下的其他程度者为10.4%。

(2)、消费者的购买力及消费水平

调研资料显示,河源地区对于服装的购买力及消费水平属于中等偏下,这点可以从每次消费的情况可以反映出来。

(3)、消费者购买行为情况

消费者在购买服装的时候,关于对折扣感兴趣的情况,被调研者所作出的反映是:非常感兴趣占了24%,比较感兴趣 的人群有41.7%,一般的为20.8% ,剩下的13.5%表现的态度为无所谓。

(4)、对河源服装市场状况评价及经营建议

征对河源市场的情况,要进行刺激消费。除此之外还要强调自己的品牌体系。

在调研中发现,就对于款式,通常是什么因素影响你的选择?这一问题中,个人喜好占了42.7%,彰显个性27.1%,追求潮流19.8%,朋友意见10.4%。而您通常通过什么途径来了解服装的新潮流网络资源40.6% ,时尚杂志42.7%,朋友介绍11.5%,电视广告5.2%。

由此可以得出,消费者身边的朋友是一鼓不可忽视的群体。

现代市场营销的发展,已不是单纯的为销售而销售的过程,营销管理与营运服务已是现代品牌营销取胜的根本,必须运用现代营销品牌运作的管理体系,营销的核心是管理与监控。

在营销内部的管理与监控中,充分应用数据信息化对市场走势、货品的上柜、分销、零售、库存及业务人员的业绩进行监控与分析。

无论是公司发展计划和目标,还是营销内部的运作,都必须在目标计划的范围内执行其责任,只有在规范有序、标准的程序下,品牌的营销才能达到理想的目标。

品牌的市场推广和策划是现代市场发展的基本条件,无论品牌的推广,还是终端卖场零售、促销,都应在统一的策划下展开,如陈列方式、导购技巧、橱窗陈设、店面形象等。

因此我们需加强以下几方面的重点工作:巩固现有市场,维护出口秩序;共享潜在市场;创新新的市场;实行标准化战略。

4、经营者条件及风险因素分析及建议(swot)

服装市场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的历程。以批发为主要销售模式的服装专业市场似乎一直上演着永续的财富神话。然而,面临后配合时代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服装专业市场已悄然放慢了发展步伐,老市场的不断萎缩,整体利润率的原地踏步甚至下降,表明其发展已遭遇到一定的壁垒。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如何保持可持续性的健康发展,是当下亟待解决的任务。

河源的服装市场与其他的区域市场又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应该根据具体的情况做出分析。为此应该做好相关的市场调研,才能更好的作出相应的预测。

目前河源的服装市场集散地主要有铜锣湾的女人街、翔丰商业广场、人民路地段商铺、步行街、湖滨路、广晟广场等。其中这几个地方又分为不同的档次。

要对自己所进入的市场做一个充分的了解,有必要进行一个初步的市场研究,以了解市场分布、市场容量、需求性质等。

未来消费品牌的需求会有增无减,会有更多的忠实消费群。其品牌价值也将会稳定增加,它将是公司最宝贵的无形资产。品牌的创立,要经历市场的推广期、成长期、成熟期、发展期四个阶段,它需花费大量财力、人力、物力、时间来维系打造的过程。品牌就是信习,就是实力,更是成功。

打造市场强势品牌:

服装专业市场发展一直与产业的发展历程与需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两者相辅相成,唇齿相依。产业发展长期依赖于低廉的劳动力成本,生产规模不断递增,导致了产品数量增速较快,质量体系严重滞后,产品差异化无从体现。服装产业已进入品牌化时代,服装专业市场自然的也需打造专业的强势品牌。

市场细分: 市场细分是市场营销管理中制定市场营销战略的重要步骤,它是市场定位、确立目标市场的重要前提。市场细分的根本目的在于使企业有针对性地认知需求,以便于企业利用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来满足特定需求。

关于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范文6

收到县政府转发县科技局《关于推进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后,我局高度重视,组织全体领导干部职工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意见》的精神实质,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主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人员为成员的县推进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局办公室,负责办理具体工作。

二、主要工作

一是深入调研摸清情况。结合“改作风、抓落实、促发展”和“访十企、进百村、入万户”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工作人员,持续深入各类非公经济组织调研,了解全县中小企业、非公经济组织在技术、科技、创名牌产品等方面存在实际问题。3月份,与相关部门配合,对全县中小企业、非公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全面调研,形成了《县非公企业发展调研报告》。5月份,在县政协领导组织下,对全县餐饮、物流、建筑三类非公企业进行全面调研。通过县上、局里组织开展多次调研,全面掌握了我县中小企业、非公经济组织在知识产权创造力、知识产权贡献率、知识产权工作体系等方面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形成了今年工作思路,为全年工作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创新思路强化机制。根据省、市、县知识产权战略工作要求,结合调研情况,从实际出发,经多次修改完善,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支持下,制定出台了《关于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工业集中区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起草了《县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知识产权发展规划》,为中小企业在创新发展提出了新思路、新保障。

三是大力开展人才培训工作。依托省、市业务部门,与大专院校联手,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举办企业经营管理、职工知识产权、技术创新、信息咨询等培训班8期,培训各类人员2600多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