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产业研究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能源产业研究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能源产业研究报告

新能源产业研究报告范文1

当今太阳能技术主要涉及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采暖与冷却、太阳能聚热发电系统、被动太阳能、太阳灶以及其他新兴技术。目前,美国太阳能科技研发的重点主要集中在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产品成本等方面,并力求尽快将技术成果投入商业化运作。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正利用太空卫星收集太阳能,然后将光束传回地球接收站转化成电能。

太阳能光伏产品最早在美国贝尔实验室诞生。目前,美国能源部的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太阳能研发中心等是太阳能产业基础研究和应用研发的重要机构。此外,美国许多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都投入到新能源技术的研潮中。根据能源部的要求,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日前举办全美高校新能源创业比赛,其中近1/3的设计项目涉及太阳能产业。对于胜出的项目,投资方迅速投入创业启动资金。

美国对于光伏发电的激励政策依各州情况不同,大多数采用可再生能源配额、税收优惠、现金补助计划等,这些也是美国太阳能产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对于太阳能产业的科技研发,政府从多方面给予资金扶持,如建立“清洁能源银行”等。

美国已在42个州通过《净电量计量法》,即允许光伏发电系统上网和计量,电费按电表净读数计量,允许电表倒转,光伏上网电量超过用电量时,电力公司按照零售电价付费。

美国有37个州对于光伏发电项目进行初始投资补贴或电价补贴,26个州有税收优惠政策,对于居民屋顶的光伏项目,最高减免额度达两万美元。对于非居民建筑,最高减免额度可达50万美元。美国还有21个州对于光伏发电项目给予优惠贷款,贷款利率最高为7.5%,贷款期限最高20年。

其中,最为成功的是2009年美国国税局的“现金返还法案”。该条款规定,可再生能源项目完成后,美国财政部必须在60天内以现金形式返还项目成本。

美国太阳能发电市场需求近年来一直保持强劲增长,目前已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太阳能光伏市场之一。有报道称,如果有计划地发展太阳能,美国到2050年将不再依赖进口石油。专家预测,2050年全球的电力需求将是现在的三倍。届时,太阳能光伏发电将占到总发电量的1/3。

美国太阳能产业研究公司Solarbuzz近期公布的报告显示,2014年,美国太阳能市场将呈现10倍增长幅度。未来五年,美国光伏市场预计比2009年市场规模增长10倍,即年均增长30%以上。从全球太阳能光伏市场规模来看,美国已成为全球增长速度最快的太阳能光伏市场之一。

新能源产业研究报告范文2

关键词: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利用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2-0013-1

吉林省是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因此农村与农民的问题是关系到我省是否能稳定快速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清洁能源将成为城市能源的主要形式。

1 中国的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

我们国家的新能源高速发展,太阳能、生物能等等连带的产业都实现了快速增长,水电装机超过2亿千瓦,风电装机超过5000万千瓦,太阳能的利用产业及数量居世界前端,太阳能产业在快速发展中。我们国家的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但是在发展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整体上缺乏科学规划。产能过剩危机和资源浪费现象较为明显。尤以光伏产业和风能产业突出。

(2)发展不平衡问题。一是新能源利用的产业从技术设备、生产环节到应用、输出,需要形成合理的整条的产业链。二是社会投资不均衡。从整体情况来看,风能和太阳能的领域投入资金较多,生物能源以及核电的投入偏少,而地热、沼气等能源领域的投入就更少了。三是城乡发展的不均衡。新能源在农村地区应用较少。

(3)技术创新问题。新能源发展所需的新技术是个很大的难题。

(4)新技术如何投入使用的问题。新能源规模化生产之前的成本也较高,配套设施跟不上。

(5)利益结构问题。我国在新能源方面存在基础设施和基层公共服务能力严重缺失的问题。

2 我市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应做以下工作才能解决上述我国各地普遍存在的问题

(1)科学论证新能源的潜力,我市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想得到充分利用,就需要科学评估城市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资源潜力。

我市能获得新能源的资源数量和开发利用条件、潜力的评估,是利用的基础。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因种类较多,集中度较低,能被利用条件也不同。

(2)我市需要合理规划资金的投入,以及在合理投入时的利用规模。新能源的资金的多少与政策以及资金投入的多少有密切的关系。拿生物能来说,秸秆、畜禽粪便等容易收集利用的数量与能够作为沼气应用、秸秆发电等利用的规模有很大的关系,它不仅与我市的农业政策有关,而且与我市市政府给予资金的多少、技术支持有密切的联系。

我们规划的任务就是在发展与减排之间求得一个平衡点。

(3)我市需要继续调整能源利用结构,优先开发沼气、天然气,适当控制煤炭的利用,是调整现阶段能源结构的主要任务。我市是我省煤炭生产规模较大的县级市,在以往的农业生产结构中,煤炭占70%。今后我市需要大力发展沼气、天然气的利用率,适当优化产业结构。

(4)做好地质勘探,制定科学的开发方案。要充分摸清地下煤的储藏量,制定科学开发方案,是我市今后开发过程中能够实现低碳化的关键。

3 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 市政府应出台战略计划加强产业引导

根据我市具体情况,考虑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市场的运行,建立和完善的新能源节能体系,建全能源管理和咨询机构,使政策对新能源和节能产业的制度保障具有综合性和战略性。

3.2 加大技术创新,加大投资力度

技术创新是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关键。我市目前的新能源技术创新能力较低。因此要特别加大对主要技术的研发力度,从专业人才方面,我们需要注重新能源研发的技术性专业人才的培养。加大政策倾斜,形成集研发、应用于一体的创新体系。

3.3 坚持实用性第一的原则

首先是加强我市基础设施的完善。其次是完善财政补贴机制。需要在补贴领域和补贴方法上进行扩展,如财税支持等。最后是调整能源产业结构。

3.4 促进经济发展与新能源的供给需求的平衡

调整我市的能源利用政策,鼓励使用新型能源,大规模启动城乡市场,建立绿色能源的品牌。

3.5 实现多元化发展

大力发展除风能、太阳能之外的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如生物质能源、沼气等。生物质能源在中国发展潜力巨大。我市应重点发展沼气与太阳能的利用。

3.6 开创新能源家居理念,强化新能源需求意识

加强鼓励企业、家庭更多的使用新能源产品。政府通过税收优惠、价格补贴等措施降低价格门槛,推广我市城乡新能源设施的应用。

我市要想继续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国力得到不断提升,就必须坚定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战略。

参考文献

[1] 汤倩,金银亮.中国能源发展战略研究.现代商贸工业,

2010年第17期:14-15.

[2] 李抒望.科学发展观的新诠释[J].实事求是,2004,(2):

19-21.

[3] 赵玉文,王斯成,王文静,等.光伏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06-2007)[R].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项目办公室,2008.

[4] 金灿荣.中美新能源合作还得靠内功[J].中华新能源,

新能源产业研究报告范文3

该公司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Elon Musk)说,他们正努力提高各界对低排放车辆的兴趣。特斯拉将允许竞争对手使用其专利,希望这一冒险做法将降低行业成本,开启新的商业机会。一直以来,特斯拉靠豪华电动车赚钱,以此向规模更大的汽车制造商叫板。

就在人们为特斯拉此举拍手鼓掌时,中国的车企却不得不尴尬地面对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中国为什么出不了特斯拉?

硅谷思维

“特斯拉的成功基于一套新的商业理念、产品定义、商业模式。”东风公司新能源汽车事业平台总监黄兆勤表示,特斯拉很好地集成运用了电动汽车领域现有技术,即使是不够成熟的技术。

合肥市委书记吴存荣在赴美实地调研后曾指出,特斯拉是对传统汽车的一种颠覆,无论是设计思路还是商业理念,都是基于硅谷思维而非底特律思维。这与特斯拉主要创始人来自汽车行业之外,能够跨界创新探索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律有关。相反,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参与者主要来自传统汽车行业,思路容易局限在传统汽车架构和运营模式,不利于创新。

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常规思路是攻关电池材料,提高续航里程,自下而上开发适用于大众的汽车。特斯拉的创新之处在于高端切入,先集中资源打造高端产品,获得知名度和资金等支持后,再向中低端扩展。正因为高端客户对价格不敏感,特斯拉可以不计成本,在产品中堆积大量电池,从电源管理上寻求突破口,打破续航里程技术瓶颈。

特斯拉能在全球新能源汽车中脱颖而出,首先是靠性能指标优势,尤其是500公里的续航里程,打破了新能源汽车推广的核心障碍。中信证券的研究报告认为,特斯拉电池技术的优势可以分解为能量密度和储能成本,其能量密度达到日产Ieaf和比亚迪E6的两倍,单位储能成本却分别低37%、26%。

奇瑞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心文介绍说,充电桩建设是所有车企共同的难题。但特斯拉客户群选择适当,没有选择城市密集小区,而是选择了别墅区,避开了充电设施的建设难题,可以方便地新建充电桩。特斯拉因此解决了里程、充电、价格三大限制因素,加上酷炫的外形和新颖的服务体验,迅速引燃市场。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目前国产新能源汽车与特斯拉的主要差距,并非电池材料技术,特斯拉采用的日本松下三元材料电池,是国际上一种成熟但并非前沿的技术。特斯拉的技术优势,在于大批量电池的成组技术和电池控制系统。

比亚迪董事局主席王传福公开表示,特斯拉的技术对比亚迪来说不是问题,只是两个公司的发展模式、市场定位不同。如果家庭消费启动,比亚迪分分钟就可以造出特斯拉。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则认为,截至目前特斯拉是成功的,但其造车技术来自集成,吉利要生产出差不多的产品很容易。

在2014年博鳌论坛上,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表示,特斯拉确实对全球汽车行业发展新能源作出突出贡献,但并不是汽车行业的“苹果”。他说北汽正与美国一家公司合作,2015年底将推出超过特斯拉Model S的产品。

另类障碍

尽管如此,中国现阶段还未出现“特斯拉”。

合肥工业大学新能源汽车工程研究院副院长潘轶山介绍,目前中国存在明显的创新制度障碍,很多科研机构看好新能源汽车,也想像特斯拉一样开发新车,却因为没有汽车生产资质、上不了产品目录而被挡在门外。

“现在科研机构想开发电动车,只有两个选择:要么挂靠在大车企名下,借用品牌、资质;要么直接把设计方案卖给大车企。”潘轶山说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科研机构的创新动力大受打击。

万向集团副总裁倪频认为,中国现在的汽车准入制度,不利于发展新能源汽车。传统汽车行业很封闭,大车企主要利润来自燃油车,创新动力不强。新生力量愿承担风险搞产业创新,却不容易进来。

北京理工大学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林程介绍,特斯拉采用的高能量三元锂电池,因材料相对活跃,在中国被认为“易燃、不安全”而禁止使用。实际上,特斯拉的几次“起火事件”都是外部原因造成的,与动力源无关。过于保守的电池技术标准,妨碍了产业进步。

新能源产业研究报告范文4

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存在的问题

(一)多重产业定位加大发展压力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面临解决多重现实问题的重大挑战。新能源汽车发展多年前最先提到的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后来又成为汽车产业“弯道超车”的路径选择。《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做了更为全面的表述,认为发展新能源汽车既是有效缓解能源和环境压力、推动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紧迫任务,也是加快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国际竞争优势的战略举措。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突破的重点究竟是结合传统燃油汽车的产业基础向新的技术方向拓展演进,还是立足于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创新开拓一个新的竞争领域;究竟是以解决我国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和能源问题为导向,还是以培育新的国际竞争优势为发展主旨,这既是整个产业的战略定位问题,也关系未来发展的战略路径。即使是定位于“弯道超车”,我国新能源汽车与国外先进技术水平的差距也在不断拉大,这主要是由我国在基础研发、技术选择、产业化能力、政策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所导致的。根据罗兰贝格咨询公司的研究报告,综合考虑产业发展、技术进步、市场拓展等不同方面,我国电动汽车综合指数远落后于日本、美国、法国、德国等国家。

(二)性价比较致使行业发展滞缓

2012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时,麦肯锡就在一份报告中指出,由于面临高成本、基础设施不完善、车型少、技术远未成熟等问题,规划中的目标难以实现。从实际情况来看,确如其言。截至2013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累计约5.6万辆。其中,2013年销售1.76万辆,占汽车销售总量的0.08%,远低于电动汽车科技发展规划提出的1%左右的销售门槛。新能源汽车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是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比在价格和性能上仍处于劣势。由于新能源汽车需要巨大的研发投入,以及达到规模效应之前的各项成本,导致新能源汽车产品价格偏高。在很多情况下,同一档次的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汽车价格相差数倍,即使在国家进行价格补贴之后,仍难以弥补巨大的价格差价。此外,受技术进步情况制约,新能源汽车的行驶里程和续航能力依然存在很大问题,这也导致其性价比偏低,很难满足消费者的用车需求。

(三)技术路线转换带来发展困扰

在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动汽车的发展方向上,企业研发投入相当分散且混乱,在不同技术路径之间反复游移的问题非常突出。在2013年之前,纯电动汽车一直是许多企业的研发重点,也是国家政策鼓励的重点领域。从第50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开始,纯电动汽车车型占车型的比例一直在60%以上,最高的第52批达到83%。业内人士认为,在短期内迅速推动纯电动汽车量产的政策过于乐观,对于产业基础和技术前景考虑不够充分。2013年以来,插电式混动汽车由于具备电机驱动的节油效率,又具有免除里程焦虑、成本过高、充电不便等问题的优势,逐渐成为多数车企的战略重心和优先研发对象。目前,我国近100家汽车生产企业已经开发出1000多款节能与新能源产品,远高于国外车企在这一领域的开发强度。

(四)核心技术制约成为发展瓶颈

目前,大多数新能源汽车零配件供应商缺乏为汽车制造商大规模供货的经验,没有必要的质量保证以满足汽车制造商的产品要求。主要的表现是动力电池隔膜、驱动电机高速轴承和控制系统用电子元器件等核心部件及关键技术仍较为欠缺,在电池产业化方面与国外有十多年的差距,在电机、电控产业化方面大概有五到十年的差距。以电池为例,虽然我国电池领域拥有巨大产能,技术进步明显,但关键技术尚未完全突破,只有少数零配件供应商能够在成本、质量和交付上完全满足整车制造商的要求。此外,电池管理系统也是制约我国成组产品系统(电池包)性能明显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的症结所在。

(五)发展环境欠优阻碍产业化进程

首先,新能源汽车行业标准体系尚不完善,难以满足快速发展的产品研发和产业化需要。现有标准体系和标准项目对一些新技术和新产品的覆盖不全面,存在缺乏标准或制定修订工作跟不上发展需要的情况。其次,受国情条件、规划衔接等制约,基础设施建设不同步成为制约新能源汽车发展最为现实的障碍。由于相关政策不明确,各地建设充换电站的审批随意性较大,建设模式和方式不尽相同,互通性差。再次,商业运营模式尚难支撑产业化进程,亟待实践探索和模式创新。尽管整车租赁、整车购买、电池租赁等模式在探索中,未来的商业运营模式与盈利方式仍不明确。最后,从产业政策来看,产业补贴和投入的重点领域不突出、系统性和持续性较差,量大面广的“撒胡椒面”现象明显。在2009年之前资金扶持的重点是研发领域,2009―2012年扶持的重点是市场推广领域,2012年以来扶持的重点是产业化环节,相互间的衔接不够有序。

二、加快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思路调整

(一)制定切合我国实际和技术进步趋势的产业发展路径

结合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趋势和我国的实际情况,正确认识新能源汽车短时期内难以取代传统汽车的事实,立足行业技术进步情况,制定科学清晰、审慎有序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根据技术、市场、消费者等因素的变化,循序渐进地推进产业发展,合理设定发展目标,预计到201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规模将达到20―30万辆;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生产能力达到100万辆。加强新能源汽车技术演进分析,避免对国外技术潮流与企业行为的盲目跟从,制定近中期以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为重点、以纯电动汽车研发及示范推广为辅助,中远期以纯电动汽车产业化为重点、以燃料电池汽车等其他新能源汽车研发及示范推广为辅助,远期以燃料电池汽车及其他新能源汽车产业化为重点的发展路径。

(二)实行放开行业准入与加强监管并重的产业发展政策

根据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的具体要求和特点,制定适合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准入监管制度,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门槛,实施分类管理。鼓励企业根据市场需求,结合不同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市场优势,开发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品种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形成以满足低成本需求为主的微小型纯电动汽车、满足城市短距离行驶为主的纯电动汽车、满足长距离出行为主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多元化发展格局。加快低速微小型电动汽车的产品概念界定,明确相关的技术标准、产品质量检测、上路监管行驶等标准与规范,给予技术先进、生产条件好、安全质量有保证的低速电动车生产企业合法的生产资质。加快研究制定质量安全、排放及能耗、动力蓄电池、电磁兼容等领域的行业标准,推进标准制定工作向深度和广度拓展,及时满足技术进步和市场准入的要求。

(三)整合优势资源制定组织合理、重点突出的产业研发计划

针对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领域以及核心瓶颈,按照政府引导资金与企业研发投入相结合的原则,通过设立专项基金、优惠贷款等形式,在新能源汽车整车、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控等领域进行集中投入,实现重点突破。设立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平台,将新能源汽车企业、科研机构以及社会上的其他技术资源进行整合,促进共性技术研发与共享。改进重大专项的组织实施方式,引导相关企业和研究机构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参与技术研发,在提升锂离子电池的生产及成组技术、开展新型动力电池的原创性研究、研制新型铅酸电池等领域实现突破。鼓励整车厂商与零部件企业之间的研发合作,通过资金支持、技术分享、标准质量管理等方式,共同开发与整车产品相配套的零部件产品。

(四)鼓励引导多方参与,探索创新商业运营模式并有效推广

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与市场条件,创造出具有特色、行之有效、易于推广的新能源汽车商业运营模式。利用推进公务车改革带来的契机,与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大型租赁公司进行合作,通过分时租赁、融资租赁、全时租赁等方式,推进新能源政府用车供应以及公车租赁。探索推广“预售+体验模式”,鼓励消费者通过缴纳押金和月度/季度佣金获得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权,体验满意且支付完所有佣金后最终购车。积极推行新能源汽车“共享计划”,鼓励公司或地方政府搭建租车平台,用车者可以通过电话、电脑或手机网络选择车辆并预约,在任意共享点自助用车,并按照使用时间和路程支付相应的费用,车辆保养检修、保险和停放等问题由相关提供服务的组织来解决。

(五)加大示范推广支持力度,在公务、出租等领域率先推广

在总结前一段时间示范推广经验的基础上,完善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政策支持体系,拓宽示范推广领域,加大示范推广支持力度。对示范城市和示范产品实施优胜劣汰制度,加大对领先城市和规模化产品的支持力度,定期取消落后城市和低销量车型的示范资格。根据不同应用领域的属性特点,以公共服务领域作为率先推广的重点,优先在集团用户、定点、定线、定区域运营的领域进行示范推广,从前期的公交、出租、公务等领域向邮政、环卫、物流等领域拓展。发挥政府采购的示范带头作用,加强新能源汽车在政府公务用车领域的推广使用,实行新能源汽车强制性采购,将符合条件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列入有关节能环保和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清单。针对新能源汽车产品在销售价格、技术水平和使用方便性等方面与消费者期望仍有较大距离,进一步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补贴试点工作,结合不同产品类型的性能差异,制定差异化的补贴政策。

(六)完善相关建设规划及标准,适度超前地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在国家层面研究制定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规划,并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和城市总体建设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充电配套设施建设。根据不同类型的新能源汽车特点和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充电设施布局与建设方案,充分考虑充电设施建设的方便性和经济性,加快构建以社区的隔夜充电设施为主,在公共停车场等提供中速充电站、快速充电站作为补充的充电格局。尽快制定充电设施的基础标准、技术规范、监管细则,提供行业技术参考,保证设备安全。探索形成有效的利益分配模式,合理设定充电服务价格,考虑允许充电站向新能源汽车用户收取“充电服务费”,制定鼓励夜间充电的充电阶梯电价标准,保证充电基础设施的持续运营。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充电桩等设施的投资和运营,鼓励具有整合第三方支付系统、IC智能卡系统以及充电桩基础设备等相关资源优势的设备制造商进入这一领域。

(七)进一步改善消费和使用环境,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有效性

新能源产业研究报告范文5

关键词:低碳经济 产业体系 创新模式

低碳经济是一种正在兴起的经济形态和发展模式,包含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城市、低碳生活等一系列新内容。目前我国的新能源产业发展迅猛,并已形成了完整低碳城市的产业集群,“低碳城市发展规划”的制定全方位推动低碳城市建设,也将以独具特色的“保定模式”助力全国乃至世界低碳经济的发展。

低碳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新能源产业的迅速发展,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以保定市具体实例进行相关分析。2008年1月,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正式启动“中国低碳城市发展项目”,保定市与上海市共同入选首批试点城市;同年4月,WWF了《保定:全球可持续能源生产的“电谷”》的研究报告,充分肯定了保定市在助力中国乃至世界低碳经济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2008年12月24日,保定市政府正式了《关于建设低碳城市的意见》,“低碳保定”的建设正式启动,“中国电谷・低碳保定”成为保定新的城市名片。

保定创造了两个“低碳”第一:一是2008年12月24日,保定市政府向社会公布了《关于建设低碳城市的意见》,与此配套的《保定市低碳城市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草稿)也由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与保定市发改委联合制定完毕,为首个以政府文件形式提出的促进低碳城市发展的文本,标志着保定城市发展步入了以能源节约、新能源推广应用和碳排放降低为主要标志的低碳模式;二是在河北省2009年年初公布的2008年经济发展统计报告中,保定市的工业增加值增速和地方一般财政收入增速,均首次位居河北第一,其中以新能源为代表的低碳产业增速高达40%。2010年6月11日,保定英利绿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作为全球技术领先的太阳能公司以及全球最大的拥有最完整产业链的光伏产品制造商之一,成为世界杯历史上首次出现的中国赞助商,同时也是首家可再生能源公司赞助商。目前是保定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提升保定城市品牌的最佳时机。

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问题

从传统的制造加工业到新兴的新能源产业,从培育、壮大低碳产业到“低碳城市”建设,保定经历了一个从不自觉到自觉、从陌生到不断深化认识的过程,一个由政府推动、企业实施、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低碳发展格局正在逐步形成。在其发展过程中需要研究的问题有:低碳发展的长效机制,能源结构的优化、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低碳研发技术体系的构建,低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

虽然学术界对低碳经济的发展问题进行了比较广泛的研究,但对低碳经济发展与现代产业体系构建问题的系统性研究成果却很少。鉴于此,本文将对相关的理论基础进行准确解读,对各类政府政策目标进行权衡,在顺应发展低碳经济的潮流和趋势的基础上,对于加快具有保定特色的低碳经济产业体系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及对策研究,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从而让保定成为中国城市的“低碳标本”,以“保定模式”助力全国乃

至世界低碳经济的发展。

特色低碳产业体系的发展

(一)发展低碳经济具备的基础

2006年,保定市政府明确提出了打造“保定-中国电谷”的战略构想,依托保定国家级高新区新能源与能源设备产业基础,培育以光电、风电、生物质发电、节电、储电、输变电六大产业体系,通过10年左右的努力,把“保定-中国电谷”建成占地25平方公里、产值超千亿、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能源产业基地。发展低碳经济,保定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拥有唯一的国家新能源与能源设备产业基地“中国电谷”。

作为京津冀都市圈和环渤海地区的重要城市,近年来,保定市积极实施中国电谷发展战略,新能源和能源设备制造业发展迅猛。围绕打造“中国电谷・低碳保定”,依托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积累起较强的产业集群优势。保定市把太阳能推广应用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全力推进“中国电谷”建设。保定高新技术开发区建成了光伏、风电、输变电设备、高效节能、新型储能、电力电子器件、电力自动化及电力软件七大产业园,统称为“电谷”。保定市“太阳能之城”建设和“中国电谷”建设相互依托、互为促进,一个是产业支撑,一个是成果应用,相互借力、良性互动。发展新能源产业和节能技术,建设中国电谷、低碳城市,保定具备成为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和应用的领军城市的基础与实力。

(二)发展低碳经济产业体系的构建

保定可充分发挥中国电谷可再生能源产业集群优势,2007年,保定市政府实施“太阳能之城”建设,2008年,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倾力打造“中国电谷”、“华北轻型汽车城”和“低碳保定”城市品牌,大力发展新能源及设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和现代服务业等主导产业,努力实现由产业链的低端向高端转变,由被动接受京津辐射向主动承接产业转移转变,从而实现产业结构的全面优化升级。今天的保定,绿色能源正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应用,拥有国内首个集五星级酒店与光伏电站于一体的中国电谷大厦。保定将以低碳经济为主导,加快构建具有保定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安排,保定市将继续发展壮大光电、风电、输变电、储电、节电、电力自动化6个分支体系及大力推进“太阳能之城”,从2010年1月陆续启动的一批项目中不难看出保定提速“中国电谷”建设的势头。在此政策的基础上,保定将着力打造“中国电谷”,加快壮大低碳产业,尽快形成以先进制造业为代表,主导突出、多元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大力宣传发展新能源产业就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强力推介“中国电谷”发展规划和建设项目。发展低碳产业解决的是经济增长点的问题,而建设低碳城市则是一个全新的发展理念。

(三)发展低碳经济产业的新构想

推行低碳经济,需要政府主导,包括制定指导长远战略,出台鼓励科技创新、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使用的政策,减免税收、财政补贴、政府采购、绿色信贷等措施,来引领和助推低碳经济发展;但也需要企业认清方向自觉跟进,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集体行动”。

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现代装备制造业将是我国重要的战略发展方向。因此,大力发展以“中国电谷”为代表的现代新型工业,着力打造现代制造业基地,是优势所在、潜力所在、希望所在。目前,在“中国电谷”的影响带动下,保定已基本形成“南车北电东纺西绿城文”的产业发展格局。

保定作为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城市及正在加速崛起的中国经济第三增长极的前沿阵地,与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和京津地区相比,具有资源成本优势;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相比,具有市场和区位优势。保定市新能源产业将进入发展快车道,其中,光伏发电产业:以扩大多晶硅电池生产为主,整合并延伸光伏发电的上下游产业,建立完整、闭合的光伏发电产业链;风力发电产业:按照“叶片先行,发展总装,完善配套”的思路,扩大生产规模,引进风电总装项目,实现风力发电装备国产化,形成较为完备的风力发电产业链;输变电设备产业:大力发展变压器及相关产业,建设中国知名电力自动化产业集团和世界知名电器集团。抓住机遇优化资源配置,积极进行调整产业结构,瞄准市场发展变压器及相关产业。在高新区建立高效节能产业园:以重点发展高效节能产品为目标,立足优势加快技术引进和创新,大力开发新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以及新型储能产业园:加大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力度,加快锂电池及其填充材料,太阳能专用蓄电池、风力发电蓄电池开发。除了以上新能源产业以外,可谋划一批“绿”字号产业来构建低碳产业格局。如发展低碳高产出的电子信息(软件)产业,全力打造电力电子产业集群、高频产业集群、汽车电子产业集群;加快网络游戏、动漫等创意产业的发展,推进高新区动漫产业基地建设;发展壮大低碳科技服务业、低碳旅游业等优势服务业。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基础,其发展的轨迹是由“高碳”时代到“低碳”时代。保定市把“低碳经济”理念植入城市发展新思维,在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全力打造“中国电谷”的同时,努力拓展新能源应用领域,大力开展以“煤改气”为重点的“蓝天行动”、以污水处理厂建设为重点的“碧水计划”和以绿化为重点的“绿阴行动”,加快废旧物质回收利用的“静脉产业园”建设,完善清洁生产机制。在加快新型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同时,始终保持能源的低消耗和二氧化碳的低排放,努力在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之间开辟一条“绿色通道”,走出一条节能环保、绿色低碳的生态文明发展之路。

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形成产业集聚效应的策略

(一)整合特色优势,做大产业规模和经济链

正确处理好发展企业与发展产业的关系,重点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加快提升区域经济的规模。一是培育特色产业。要立足现有产业基础,着重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做大做强这些产业。二是兴办龙头企业。要围绕资源优势的开发利用,依靠龙头企业开拓市场,建基础、创特色、扬优势、打品牌,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领头雁”作用。三是加快园区建设。政府要切实做好园区特色产业的规划、协调、指导工作,进区企业必须坚持以园区产业有一定的关联度,或配套延伸的产品为主,依靠园区载体,打造完整的产业链。

(二)加强产业治理,促进产业有序竞争

一是充分发挥产业协会的产业自律作用。二是充分发挥产业协会中介服务作用。首先是人才培训服务,产业协会要为产业的发展积极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联系,加强合作,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集成和传递信息;其次是技术服务;最后是信息咨询和市场开拓服务每个产业协会都要加强产业自身建设,形成产业文化,打造产业品牌,宣传产业信条,提高产业声誉。三是充分发挥产业协会的形象品牌作用。引导同产业企业间的协作与配合,协调产业内部会员之间的关系,减少和避免不计成本、竞相压价、恶性竞争带来的不利后果,避免同产业之间的无序竞争,形成整体对外、共同发展的良性发展格局。

(三)实施品牌战略,争创产业名优品牌

品牌不仅是一个地方、一个企业的形象,还是一股巨大的竞争力。因此,在发展特色产业的过程中,大力实施品牌战略,着力打响地方特色民营经济品牌,才能进一步带动产业发展,形成产业的集聚效应,地方特色产业的优势才能得到加强和发挥。

(四)培育科技人才,提高技术创新效益

人是创新的主体,人才是技术创新活动的核心。专业人员的技术素质是成就企业技术创新的要害因素,是创新机会的主要发现者、执行者和新技术知识的传播者,他们的高素质与相互合作是保证创新迅速形成新的综合生产力、获得创新最大效益的必要条件。

(五)加大政策扶持,强化政府服务功能

首先,在产业发展布局上要突出比较优势,突出重点,扶优扶强,加强调控,避免产业趋同,区域内无序竞争。其次,在资源配置上要围绕做强做大优势产业,通过招商引资、融资、税收、人才等优惠政策措施吸引资金、技术、人力、信息等各种资源向优势产业集中,提高整体竞争力。第三,加强引资引智工作。要引导和鼓励民营企业开展跨地区、跨产业、跨所有制兼并联合,加快资产重组步伐,实现快速增长,培育一批市、省级私营企业集团。同时,要借脑引智,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进行联姻,实行农科教结合,产学研结合,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人才和技术优势加强科技攻关,为特色产业发展提供持续的技术支持,不断推进优势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持续的技术创新的产品创新。第四,要大力发展优势产业文化。加大区域特色产品宣传力度,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特色产品宣传活动。

参考文献:

1.庄贵阳.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5(3)

新能源产业研究报告范文6

1、产品改造。改进产品设计,促进产品更新换代,不断开发新产品和改进老产品,以适应市场的需要。

2、生产设备、生产工具的更新改造。对那些性能和精度已不能满足工艺要求、质量差、能源消耗高的设备,应优先予以更新改造。

3、生产工艺和操作方法的改造。对污染严重、经济效益差的生产工艺和操作方法进行改造。工艺是否先进,往往是影响产品质量、生产效率、能源和原材料消耗、成本高低的重要原因,因此应成为技术改造的重要内容。

4、节约和综合利用原材料、能源,采用新型材料和代用品。主要包括改造高能耗的落后设备,采用综合利用原材料和能源的新技术,采用新材料、新能源和代用品等。

5、劳动条件和生产环境的改造。主要包括厂房、公用设施的翻新改造,三废治理,改善劳动条件,减轻劳动强度,安全生产、三废达标排放等。

为了更好的推进企事业单位技改项目申报管理工作,指导工业商业系统企业申报节能技改项目,现根据一般工作流程对技改项目申请流程表进行简要介绍:

区县(市)企业按以下流程办理:

案(核准)申请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备案(核准)申请表 报区、县(市)工业局备案(核准)

引进设备国内设备:

填写项目确认申请报告、进口设备清单、招标委托书及中标通知书

填写项目确认申请报告、国产设备清单

经市委产业指导与投资处签字盖章

报省经委投资规划处办理确认书

海关、税务机关办理免抵退税手续

项目备案(核准)申请报告内容、要求:

一、格式

标准的红头文件(有正式文号)

二、题头:

关于×××项目的备案(核准)申请报告

三、企业简介:

企业基本情况、主要产品、产量、技术水平和能力

四、主要原因:

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技术水平

五、项目内容:

引进(国产)主要设备名称及数量(台/套)。

六、投资额度:

总投资×××万元,其中:国产设备投资×××万元,引进设备投资×××万元(折合外汇×××美元),土建投资×××万元。

七、资金来源:

企业自筹×××万元,银行贷款×××万元,其它×××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