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冰雹灾害应急预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冰雹灾害应急预案范文1
关键词:巴彦;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意见
中图分类号:S42 文献标识码:A
1 黑龙江省巴彦县农村气象灾害的种类及其危害
黑龙江省巴彦县属于温带大陆季风气候,主要受到海陆热力性质的影响,这种气候带来的主要灾害性天气包括:夏季的雷雨、大风和冰雹;冬春季的沙尘暴、白害和霜冻等。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该地区比较容易出现极端天气,尤其在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的农村,这些极端的气象灾害极易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并给当地居民的生活造成巨大影响。
1.1 雷电
巴彦县处于温带季风区,夏季是雷电的活动的活跃期,由于农村防雷技术落后,况且当地村民缺乏防雷知识和防雷意识,容易造成人畜被雷击事件的发生,而且,巴彦境内林木资源丰富,一旦引发森林火灾,损失难以估量。
1.2 大风和冰雹
巴彦县容易受到强对流天气的影响,夏季经常出现大风及冰雹的气象灾害。不论是大风或者冰雹灾害,在巴彦县的农村,都会对农作物带来毁灭性的破坏,如果防御不到位,将直接影响巴彦县的粮食产量,从而对巴彦的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的阻滞,给人民群众的生活造成巨大的威胁。
1.3 寒潮
寒潮是一种大型天气过程,会造成沿途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大风和风雪天气,由寒潮引发的大风、霜冻、雪灾、雨凇等灾害对农业、交通、电力、航海,以及人们健康都有很大的影响。其中寒潮对农业的影响是最大的,在其短时间的强降温过程中,普通农作物难以抵御,往往发生冻害,这对以发展农业为主的巴彦农村来说是最为致命的威胁。因此,做好寒潮防御工作是保证巴彦发展的重中之重。
1.4 霜冻
在农业中霜冻比较常见,是由于短时间急剧降温或者受寒潮影响之后,在天气由阴转晴的当天晚上,因为地面强烈的辐射降温导致的结霜现象,这种现象对农作物有害。往往在无声无息中使农作物枯死,成为农作物“神秘杀手”。因此,在巴彦县有效的防御霜冻气候,能够有效地保证农作物的产量,对巴彦县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的意见
2.1 规划好农村气象灾害的防御工作
做好农村气象灾害的防御工作首先应当在对该地区易发的气象灾害的成灾机理和时空分布进行调研,进行科学的规划,进一步提高农村气象灾害的减灾防灾能力。同时在规划中相关部门应当广泛征求,比如气象地质、交通、电讯、水利、建设部门及当地群众的意见,这样能够全面有效地避开气象灾害高发的地段。此外,相关部门在规划中应体现相关的灾害应急预案,包括该地区的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应体现应有的职责,而且,应为重点防护的乡镇绘制避难图,布置相关职能部门进行疏散安置,安置点应配备临时指挥中心及消防、医疗等保障设施,实现上下联动、全员参与的机制,确保面对气象灾害时,使灾害损失减到最低。
2.2 加强农村信息员队伍建设
农村灾害的发生往往是上级政府职能部门的最后盲区,因而加强农村信息员队伍的建设能够使灾害及时得到上报,从根本上保障气象灾害的损失的控制。同时农村信息员能够帮助进行相关灾害的宣传和隐患调查监督,所以,其责任及身份对于有效防御农村气象灾害来说,非常关键。另外,相关部门应当建立起针对农村信息员培养和考评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其工作的关键性和其工作的主动性,保证农村气象灾害工作防御信息的通畅。
2.3 积极开展防灾应急演练
制定好防灾应急预案之后,可以由当地政府牵头,分别针对某种气象灾害进行应急演练,依照应急预案的规划进行。其目的在于加强相关部门职责的落实和部门之间、个人之间的配合,这样,就能很明显地发现应急预案与实际演练之间存在的问题,及时克服、协调,提高预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4 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及其成果转化
首先,应当把气象业务和科研密切结合起来,建立气象科技创新平台,实现相互促进的创新体系;然后对于气象部门在气象灾害的预测、发生机制及防御技术方面的工作,科技管理部门应予以全面支持;此外,气象部门还应当积极寻求与高等院校的合作,共同促进气象科技科成果的转化和推广。
2.5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通过对我国其他地区防灾害的经验总结中可以看出,对于农村防御气象灾害工作来说,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刻不容缓。相关部门应当通过对当地易发灾害的调研进行布置,全面对农村各项防御灾害的设施进行建设加固,同时充分发挥当地气象部门的职能,尽力保障该地区的防灾抗灾工作落到实处。
2.6 强化气象灾害的知识宣传和普及
当地气象部门应当在培养农村信息员的基础上,采取各种方式对农村群众进行相关气象灾害的宣传,在此过程中,应当注重方式方法,使广大群众以维护自身利益为核心,掌握必要的应急知识,尽量减低灾害的损失。同时,气象部门应当与电讯部门进行沟通协调,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进行灾害预警。
3结语
通过相关的统计显示,气象灾害在所有灾害造成的损失中占到70%以上,可想而知,做好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重要。尤其对于黑龙江巴彦县来说,防御气象灾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海峰.扶风县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初探[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4).
冰雹灾害应急预案范文2
为了进一步加强农业气象服务工作,提高农村气象灾害防御能力,按照《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的意见》(陕政办发〔〕97号)要求,经市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农业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重要性
气象与农业生产关系紧密,气象为农业服务历来是气象工作的重中之重。现代农业、设施农业对天气变化的依存度较大,需要根据气象要素的变化对大棚设施采取一些调节措施。特别是一些贫困地区,农业效益比较低、农民生产生活难、农村环境条件差,极易受到气象灾害的影响和危害。
千阳、陇县、麟游、凤翔处于渭北冰雹多发带上,冰雹灾害频多,是气象灾害多发区。每年全市都因干旱、低温、暴雨、冰雹、大风等气象灾害给农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加强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以下称“两个体系”)建设,对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对统筹城乡发展、改善农村民生;对做好农村灾害防御工作、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原则,加快推进“两个体系”建设。
二、工作目标
到年,形成比较健全的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提高农民享受气象保障服务水平,基本实现城乡气象服务均等化,农村气象预警服务信息覆盖率达到95%以上,农村气象灾害损失和因灾死亡人数减少10%以上。
三、主要内容
(一)强化粮食安全气象保障。围绕全市粮食增产目标,提高保障粮食安全的气象综合服务能力。在凤翔、岐山、扶风、眉县、陈仓等粮食主产县区建立农业气象试验站,在全市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和气象监测信息,加强农作物病虫害和粮食作物产量预测预报,推进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开展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分析,开发利用空中云水资源,挖掘粮食生产潜力,确保粮食生产灾年少减产、平年能增产、丰年多增产。
(二)加快气象监测站网建设。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搞好农业农村气象服务站网建设。各县、区要逐步建立农田小气候观测、土壤水分自动观测、作物长势实景观测、气象卫星遥感应用等监测站网,提升农业农村气象监测预报能力。进一步完善乡镇自动气象服务站网,在每个乡镇和气象灾害、地质灾害频发的村建立自动气象站。在雷电多发、频发地区,建成农村雷电灾害监测网,加强防雷电设施建设,提升防雷电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健全农村公共气象服务。围绕全市实施促进农民增收规划,结合“一乡一品、一县一业”等特色农业,发展农用气象预报、乡镇精细预报业务,加快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年前,气象预警服务网络、气象信息服务站实行全市所有行政村覆盖。同时,建立市、县(区)农业气象灾害预报预警服务平台,直接面向大型农产品生产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农村种养大户,开展专项气象服务。编制县乡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研究天气、气候和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时提出应对措施。并适当开展农业气象保险试点工作。
(四)完善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各县、区政府要编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建立政府统一领导、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的气象防灾减灾组织体系和预案到村、责任到人的气象灾害应急处置体系。围绕新农村建设、移民搬迁、灾后重建等工作做好气候论证和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工作。组织开展气象灾害应急演练,提升气象灾害处置能力。抓好乡镇气象协理员和农村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发挥其在气象防灾减灾中的重要作用。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区政府要高度重视“两个体系”建设,将农业农村气象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十二五”规划,结合实际制订实施意见和工作方案,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两个体系”建设任务如期完成。气象部门要发挥职能作用,主动做好规划编制、组织实施工作。发改、财政、工信、农业、林业、水利、国土资源、民政、气象等部门要加强协作配合,共同推进“两个体系”建设。各单位要把贯彻落实本《意见》的工作情况,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
(二)加大经费投入。各县、区要切实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强应急指挥、农村气象监测、预警设施、防灾减灾机制建设,提高气象灾害监测能力和预警信息覆盖率,确保农民享受更多的气象服务。并积极探索气象服务企业、社会团体的新模式,努力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加快推进“两个体系”建设。
冰雹灾害应急预案范文3
第一条为了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保障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报、预防和减灾等活动。
第三条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应当坚持预防为主、趋利避害、统筹协调、分级负责的原则。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领导,将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安排必要的气象基本建设和事业经费。
第五条各级气象主管机构(以下简称气象主管机构)负责管理和监督本行政区域内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报、预警,气象灾害应急服务,以及人工影响天气作业、雷电灾害防御等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气象灾害防御的有关工作。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鼓励和支持气象灾害防御的科学技术研究和先进技术推广,将气象灾害防御的科学技术研究纳入科技发展规划。
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加强气象灾害防御科技的研究与应用,提高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的准确性、及时性,提高防御气象灾害的服务水平。
第七条气象主管机构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开展气象灾害防御法律、法规和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增强社会防御气象灾害的意识,提高公众自救互救能力。
第二章规划与实施
第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气象主管机构和有关部门,编制本行政区域内气象灾害防御规划。
气象主管机构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开展气象灾害普查,建立气象灾害风险数据库。
第九条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和区域、流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以及农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旅游等专业规划,应当符合气象灾害防御的要求。
第十条气象主管机构应当组织对城市规划编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大区域性经济开发项目,以及大型太阳能、风能等气候资源开发利用项目,进行气候可行性论证,对气象灾害风险作出评估。
需要进行气候可行性论证项目的范围,由省发展改革部门会同省气象主管机构确定。
第十一条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建立城市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实现气象灾害的动态监测,及时城市气象灾害信息。
第十二条气象主管机构应当会同农业、水利等部门,建立农业气象灾害预警、评估体系和粮食安全气象预警系统。
第十三条气象主管机构应当会同交通、公安、国土资源、林业等部门,建立专业气象监测网和气象灾害预警系统,为道路交通安全、水上交通和水上作业安全、地质灾害防治、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等提供气象实时服务。
第十四条气象主管机构应当会同卫生、环境保护等部门,建立气象变化对疾病、疫情、环境质量影响的气象预警系统,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环境事件等应急处置提供气象实时服务。
第十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因气象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洪涝灾害、森林火灾、植物病虫害、环境污染、流行疾病、疫情等次生、衍生灾害的防御工作。
第三章建设与保护
第十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合理布局、有效利用的原则,组织建立本行政区域气象灾害监测网络。气象灾害监测网络的构成,包括气象主管机构所属气象台站以及农业、水利、林业、交通、环境保护、国土资源、民航等有关部门和单位所属的监测站点。
气象主管机构对监测网络的气象监测业务实行统一指导和监督。
第十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气象主管机构和有关部门加强气象预警基础设施建设,畅通预警信息与传播渠道。
新建机场、铁路、高速公路、大型水利工程、大型桥梁和配置大型港口机械的港口等,应当根据气象灾害防御的需要,将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设施纳入建设项目,统一规划和建设;已投入使用的,应当根据气象灾害防御的需要,加装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设施。
第十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标准划定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并纳入城市规划或者村庄和集镇规划。
发展改革、规划、建设、国土资源、无线电管理等有关部门在审批可能影响已建气象台站探测环境和设施的建设项目时,应当事先征得有审批权限的气象主管机构的同意。
第十九条依法保护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设施,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损毁或者擅自移动。
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设施因不可抗力因素遭受破坏时,当地人民政府应当采取紧急措施,组织修复。
第四章监测与预报
第二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建立气象灾害监测信息共享机制,建设监测信息共享数据库。气象主管机构负责气象灾害监测信息共享数据库的管理工作。
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及时向有关部门和单位提供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信息;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按照各自职责提供与气象灾害有关的大气、水文、环境、生态等监测信息,并相互及时通报预报、预警信息。
第二十一条气象主管机构应当组织对重大灾害性天气的跨地区、跨部门的联合监测、预报,及时提供重大灾害性天气预报、警报和旱涝趋势气候预测,并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同时通报有关部门。
第二十二条气象主管机构所属气象台站根据可能造成气象灾害的监测信息和天气变化趋势,按照国家气象主管机构的规定向社会灾害性天气预报、警报和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其他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向社会。
第二十三条各级广播、电视台站和省人民政府指定的报纸、网站收到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要求播发的灾害性天气预报、警报、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后,应当及时向公众传播;对重大灾害性天气的补充、订正预报,应当及时增播或者插播。
广播、电视、报纸、网站等媒体以及通信运行企业向社会传播灾害性天气预报、警报、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应当使用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提供的适时气象信息,并公布时间和气象台站的名称。
机场、港口、车站、高速公路、旅游景点、学校、医院、体育场馆等人员密集场所的管理单位,在接到灾害性天气预报、警报和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后,应当及时向公众传播,并采取相应防御措施。
第五章防灾与减灾
第二十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制定本行政区域重大气象灾害防御应急预案,建立重大气象灾害应急机制和预警应急系统。
重大气象灾害防御应急预案应当包括气象灾害的性质和等级、组织指挥体系及有关部门职责、预防和预警机制、应急预案启动和响应程序、应急保障和后期处置等内容。
第二十五条气象主管机构所属气象台站重大灾害性天气预报、警报和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后,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气象灾害的严重和紧急程度,决定启动并组织实施重大气象灾害防御应急预案。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应急预案的分工做好相应的工作。
启动和终止重大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布,并报告上一级人民政府。
第二十六条灾害性天气预报、警报和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后,对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区域,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需要及时划定气象灾害危险区,并予以公告。
第二十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气象灾害应急救援队伍建设,逐步设立乡村气象灾害义务信息员。鼓励志愿者参与气象灾害应急救援,帮助群众做好防灾避灾工作。
第二十八条发生重大气象灾害,当地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根据灾害危害程度,采取停工、停业、停课、交通管制等必要的气象灾害应急处置措施。情况紧急时,当地人民政府、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和企业、学校等,应当及时动员并组织受到灾害威胁的人员转移、疏散。
对当地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采取的气象灾害应急处置措施,任何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配合,不得妨碍气象灾害救助活动。
第二十九条重大气象灾害发生过程中,气象主管机构应当组织所属气象台站加强对灾害性天气的跟踪监测,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报告天气实况和变化趋势。
第三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完善人工影响天气的基础设施,健全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体系。
第三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气象主管机构和有关部门,在大型水库、城市供水和工农业用水紧缺地区的水源区域,森林火灾频发区,干旱和冰雹灾害高发区域建立专项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点,并适时组织作业。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二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九条第一款规定,侵占、损毁或者擅自移动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设施的,由气象主管机构按照权限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情节严重的,可以并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三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第二款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气象主管机构按照权限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非法向社会灾害性天气预报、警报和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的;
(二)广播、电视、报纸、网站等媒体以及通信运行企业向社会传播灾害性天气预报、警报和气象灾害预警信号,不使用气象主管机构所属气象台站提供的适时气象信息的。
第三十四条违反本条例第十条第一款、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三条第一款、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八条、第二十九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有关企业事业组织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由所在单位追究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在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重大灾害性天气预报、警报和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后,未按规定的程序启动并组织实施应急预案或者未按照应急预案的规定采取有关措施、履行相关职责的;
(二)未按照规定提供与气象灾害有关的监测信息和预报、预警信息,造成严重后果的;
(三)应当组织进行气候可行性论证的项目未组织论证,造成重大损失的;
(四)广播、电视台站和省人民政府指定的报纸、网站未及时播发灾害性天气预报、警报、气象灾害预警信号,或者未及时增播、插播重大灾害性天气补充、订正预报,造成严重后果的。
第三十五条气象主管机构及其所属气象台站的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因,导致漏报、错报重大灾害性天气预报、警报和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的;
(二)出具虚假气候可行性论证报告的;
冰雹灾害应急预案范文4
1.人工影响天气介绍
人工影响天气是在先进的科学技术支撑下,以大气条件为前提,利用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工具,对局部大气环境进行改变,以达到预期目的。在我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使用频次最高的催化剂是碘化银,很多地区利用飞机、高炮、火箭等运载工具把碘化银播撒到云中后,使云中过冷却水滴很陕转化为成群的冰晶,不断增大并从云底下落,以达到增加降水或消雹目的。人工影响天气是“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减轻气象灾害损失和提高农作物产量方面发挥关键作用。从我国日前的实际情况出发,人工影响天气技术在农业经济发展中是必不可少的。
2.人工影响天气在阜新农业防灾减灾的作用
阜新市气象部门非常重视气象工作在防灾减灾中发挥的显著作用,全市气象科技工作者积极投入到科学技术研究中来,《阜新市人工增雨作业区识别技术研究》通过验收,其技术成果完成了转化,在人工增雨中发挥出巨大作用,使人工增雨效率更加明显,增强了人工增雨的防灾减灾科学性和时效性。新一代三维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平台应用到指挥业务中,利用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的强对流天气预警,指挥人员对天气系统变化趋势的判断更加准确,保障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科学性。新一代三维人影作业指挥系统的开发应用,不仅能够满足人影指挥的工作需求,而且实现了人影作业规范化科学管理,为阜新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2.1人工影响天气在农田增雨抗旱中的作用
阜新地处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是辽宁省粮食主地区的主要基地之一,全地区大田农作物以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以花生、烟叶为主。受气候条件和地理位置的共同影响,阜新地区具有典型的干旱、半干旱性气候特点,自然河流汇入水资源有限,属严重缺水地区,素有“十年九旱”之说。
人工增雨是一条投入少、效益高、开发云水资源、减轻气象灾害损失、增加农作物产量的有效途径之一。目前,阜新地区租用一架运12人工增雨飞机,还有12套人工火箭增雨发射装置18个火箭增雨作业点。阜新地区积极开展人工增雨科研活动,经过两年的科学研究、开发,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科研任务,《阜新市人工增雨作业区识别技术研究》通过项目验收并完成了成果转化应用。阜新地区采用该项目技术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增雨效率在原有基础上明显提高。两年来,采用新技术开展火箭人工增雨作业40多次,发射增雨火箭弹1000余枚,累计增加降水量7亿多立方米,与采用新技术前相比,多增加降水量1亿多立方米;创造经济效益近4亿元,与采用新技术前相比,增加经济效益近9000万元。
宝贵水资源的增加,对全市抗旱救灾、农业丰产丰收和农经发展、生态环境改善等提供有力支持,创造了较高的社会效益,对阜新农业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进步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2人工影响天气在农作物防雹减灾中的作用
人工防雹就是采用人工干预的办法,对局部地区上空可能产生冰雹的云层施加影响,使云中的冰雹胚胎不能发展成冰雹,或者使小冰粒在没有变成大冰雹之前就降落到大气下垫面。
阜新地区采用爆炸法和往云中播撒成冰催化剂两种方法相结合的措施开展人工防雹作业。利用三七高炮向冰雹云的中部和下部大量集中轰击人工防雹炮弹。炮弹爆炸能在一定条件下影响云中的垂直气流,进而改变冰雹云的自然发展过程;另外爆炸也能引起过冷水滴的冻结,,人工防雹炮弹爆炸后播撒催化剂,在冰雹云中产生大量的人工冰核,它们和自然冰雹胚胎争夺水分,限制冰雹长大,使云中水量分散到大量的人工冰核上,结果每一个冰雹胚胎都不能长成对农作物有损害的大冰雹。
阜新地区现有人工防雹高炮42门,规范化作业站点50多个。人工防雹作业借助先进设备,采用科学的作业方案,提高了防雹作业效果。综合分析表明,阜新地区人工防雹工作的开展,减轻了冰雹给农业带来的不利的影响,使冰雹灾害损失每年都有所降低。
3.近年来人工影响天气发展的几点建议
3.1提高作业人员素质,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对开展作业人员定期培训教育,特别是对新增的作业人员,不仅要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更要对实践技巧和操作技能进行培训学习,在模拟操作中安全无差错后,才能进行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健全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安全作业流程,加大生产安全检查力度、制订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在强调操作安全的同时要做到人员、装备、弹药、作业场地的全面升级,确保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安全、及时、有效的开展。
3.2强化科技支撑和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人工影响天气科研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比如建立飞机增雨保障中心、人工影响天气实验室等。组建科技创新团队,推动新装备、新技术不断创新。建立并健全科研激励制度,着力开展关键技术研究,并加强科学技术成果的转化应用,为今后人工影响天气科技化作业奠定基础。
3.3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落实地方人影编制
各地方人民政府应该将人工影响天气作为防灾减灾重点工作来抓。并定期、定向的投入足够的资金,进而做好人工影响天气的规范性和安全性。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尽快落实地方人影编制,以保证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相关经费包含在财政预算中,使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可以正常运行。将专业技术人员积极引入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中,能够使工作取得长足的发展。
3.4加强科普宣传
人们对人工影响天气知识了解甚微,在宣传中,要先了解人工影响天气的内容,以及对他们社会生产活动的影响和人工影响天气的安全与效益等诸多问题。使更多的人了解人工影响天气的基本知识,这将有助于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有效减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生活损失,努力营造促进其健康发展的礼会氛围。
4.结论
人工影响天气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显著的作用,在减轻气象灾害损失中有着重要意义。气象新技术、人工影响天气新产品、新型的催化剂和播撒工具的运用,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奠定了科学的可靠基础,也提高了人工影响天气的作业效果。在以后的科学发展中,气象工作者应不断地对人工影响天气进行科学研究,加大人工影响天气的科研投入,为科学、安全、有效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提供保障,进而使气象灾害损失最小化,加快农业经济发展步伐。
冰雹灾害应急预案范文5
事项职工说了算
李强龙 田霞
唱票人话音未落,就被一阵阵热烈的掌声所覆盖。这是6月9日,发生在冠农绿原糖业有限公司的一个场面,由职工代表对《客运站农贸市场门面房二期项目购房议案》/《员工关爱承保方案》进行审议。
该公司制糖车间职工方淑琴在民主议事会上激动地说:“现在太好了,公司为职工办好事都是征求我们的意见,作为冠农绿原糖业公司的职工,真的很幸福诶。”
近几年,冠农绿原糖业公司工会改变以往的管理模式,有事大家商量办,变命令为商量,变指挥为协调,变管理为服务,干部宣传政策职工群众喜欢听,部署工作职工群众愿意干,职工群众和干部的心贴得更近了。凡是涉及到公司热点、难点、焦点问题都是通过职工民主议事会讨论解决,做到重大事项职工说了算。
2015年,该公司党委承诺为职工办好十件实事,经工会广泛征集意见,召开民主议事会等形式,最终确定了为职工安装食堂净水设施,改善职工生活品质;增加企业职工补充医疗保险;为全员进行免费健康体检;减免单身公寓住房租金,为大龄青年员工提供单身公寓等十项惠民工程,得到了职工群众的一致认可。
据悉,近3年该公司通过工会召开民主议事会,讨论重大事项30余项,为职工解决实际问题30余件,使400余职工从中受益。
加强基层建设 为基层添设备
薛爱玲
十师北屯市总工会下基层调研了解到基层缺少办公设备,为了加强基层工会组织建设,使其工作顺利开展, 5月5日下午,市总工会在工会主席童自建、副主席代冬梅的带领下,一行6人来到十师一八四团,为该团工会、女工委配备了两台激光多功能一体机,一台音响,为团工会、女工委开展各项工作提供了保障。
一八四团党委常委、工会主席李玲激动地说:团工会一定不辜负十师北屯市总工会的关心和支持,围绕新常态,突出新亮点,女职工工作围绕七项工程,力争各项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灾情即是命令
民心即是导向
彭力
6月9日下午7时许,突如其来的大风天气袭扰第一师六团。肆虐的风力使得该团5万余亩果园中成片的果品大量脱落,灾情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发严重起来。
灾情发生之后,该团立即启动了灾害天气应急预案,在责成各农业连队限时上报受灾面积、户数及灾损情况的基础上,迅速组织机关工作人员、联防队员、基干民兵等200余人,成立了10个工作组,分别赶赴各农业连队,对果农进行心理疏导,稳定果农情绪,帮助果农捡拾落果、回收果袋、固定果树枝干等生产自救工作。
青松集团召开“星级职代会”创建推进会
何凤
为充分发挥职代会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作用,提升职代会质量和实效,5月15日,青松集团召开“星级职代会”创建推进会,各分(子)公司部分行政领导、工会主席、女工主任、职工代表66人分别在各会场参加电视电话会议。
会议重温了集团公司《关于进一步规范职代会召开暨开展“星级职代会”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全方位回顾总结了各单位“星级职代会”创建过程中好的做法、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办法。
推进会的召开,对规范青松集团各分(子)公司职代会制度的内容和程序,提升会议质量和实效,将有效地推动调动职工支持、参与改革和经济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更有力地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六连职工代表发挥民主作用
徐晓叶
“我们每个组有4名职工代表参加评估,有了职工代表,谁也没话说了,要不然会有部分职工有意见的……”6月7日,第二师三十团六连指导员成剑峰与笔者聊道。
6月1日的一场特大暴雨及冰雹灾害袭击了六连棉田,部分棉田受灾十分严重。冰灾过后,为尽快摸清棉田受灾情况,科学制定抗灾自救措施,六连领导业务人员分成3个小组,还在职工中评选了职工代表12名,分片区查看核实受灾面积与程度,统计了棉花受灾情况。
冰雹灾害应急预案范文6
关键词:铁路;安全管理;措施
铁路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力量,承担着国民经济发展运输的重要任务。运输管理的好坏,不仅关系铁路自身的运输效能和经济效率,而且关系着所有乘客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引起了社会各个层面的高度重视和强烈反响。
1 铁路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运输设备老化,技术装备缺失。近年来,随着我国对交通运输事业的重视,国家对铁路建设的投入也在不断扩大,各地方、各铁路局纷纷加大了对基层铁路设施的建设力度。然而,企业虽然对铁路的基础设施投入较多,但是在设备的维护工作上有所欠缺,维修资金无法落实到位,既有设备的质量每况愈下,失修、报废的情况也较为严重。此外,在铁路运输生产过程中,铁路企业的安全措施做的也不到位,例如,铁路方面,仅有一些基本的安全保护装置和无线调车灯显设备,红外线轴温探测器等装置在铁路方面使用率较低,铁路还停留在依靠人盯人的陈旧管理方式,铁路运输生产的安全无法从设备和根本上得到有效的保证,因此,在铁路企业进行安全管理的工作中,必须要加强基础设备的维护工作,保证铁路运输生产的安全。
1.2 组织力度不够,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铁路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是运输市场的主力军,铁路货运主要以大型企业服务为主,体现企业发展的意志,因此,也能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目前我国铁路正处于转型期,但依然实行传统企业的管理方式,而忽视了铁路自身的管理特色,没有建立铁路有效的运输管理机制,更没有对铁路职工现场工作进行有效的控制,整体队伍经常出现纪律松弛、工作散漫现象,违规违章操作屡见不鲜。此外,由于铁路运输行业自身考核监督和激励制度的不健全,没有对铁路职工进行严格有效的管理,职工参与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不高,非常不利于铁路安全管理工作的进行。特别是伴随着铁路部门的调整、改革、新建,原来的铁路法规和规章制度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已经不能够满足当前现代铁路运输安全的需求了。尽管目前我国已经对铁路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进行完善和修改,但是还不能满足铁路变化的需求,导致职工作业无所适从。
1.3 员工素质较低,安全意识薄弱。我国幅员辽阔,城市众多,相应的,我国的铁路运输业具有点多、线长的特点。在全国庞大的铁路网中,有数以万计的工作人员在来回穿梭的列车上兢兢业业的工作,更有不计其数的员工为各铁路站段服务。要保障铁路安全,首先就要从铁路的工作人员着手,抓好工作人员的安全管理工作,加强他们的安全教育工作。值得一提的是,现阶段任职的铁路职工大部分正值中壮年,占据着铁路运输一线的重要工作岗位,他们中大部分已经形成思维定式,缺乏求知、创新意识,甚至部门职工对待工作消极、懈怠,在铁路安全管理中隐藏了巨大的危机。
此外,铁路企业的行车工种从业人员主要来自企业内部招工、调配或复转军人,缺乏系统的专业培训,加之铁路内部的技术交流较少,员工总体上知识技能不足,安全意识不强,预知、防范危险和伤害的能力不够。多年来,各铁路企业,特别是各铁路行车、运用单位严格控制正式用工数量,在此背景下,作为企业辅助单位的铁路运营部门很难争取到足够的人才引进指标,造成铁路运输人员和技术力量断档。
2 加强铁路安全管理的措施
2.1 加大企业投入,完善铁路基础设施。针对目前我国铁路企业发展的现状和铁路企业自身拥有的特点进行安全计量检测设备、视频监控设备、对讲机等各种作业设施配备,能够确保设备配备符合铁路企业发展的需求,同时也能够确保铁路企业设备配备的更加完整,从而进一步提升铁路运输过程中的效率和安全性。另外就是要进一步完善与铁路相关的作业流程和交接制度,强化铁路运输信息的管理工作,做好对铁路运输企业的统计分析工作,同时还要结合铁路运输企业作业自身的特点进行应急预案方案的科学制定,强化对铁路运输企业标准化管理和建设工作,例如,需要铁路运输企业的车站行车班组能够严格按照国家铁路总公司的需求进行作业,同时要做好对《铁路技术管理规程》和《车站管理细则》的执行工作,对铁路运输组织开展标准化的管理,采用对讲机等较为先进的工具,确保联控效应,进一步确保设备的安全,提升铁路现场管理和控制工作。同时就是在进行线共用、运输协议的签订时要进行严格的审批,对于铁路中明显存在安全隐患和铁路运行效率较低的不给予签订,同时还需要做好与其他路企的协商工作,共同制定出现场运输组织作业的标准,全面提升对现场操作的控制水平。
2.2 强化员工培训,做好人员配置优化。在整个企业铁路运输组织管理中,第一步就是要加强对铁路职工培训和学习工作,提升铁路职工对运输组织管理工作的认识,从而保证铁路生产活动正常运行,通过强化对铁路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让企业员工能够充分认识到运输组织管理工作需要铁路内部车、机、工、电、辆等各专业进行协调工作,这就需要更高素质的、专业的员工,从而提升企业经营活动的工作效率。但是如何有效培训员工,就需要建立一支更专业、更高素质的复合型铁路职工队伍,然后结合目前铁路企业的需求,组织那些特种作业人员和重点岗位人员,到国外相关学校进行学习和培训,对于那些考试达标和合格的人员,需要他们持证上岗。另外就是铁路车站要加大对全员的岗位操作流程和岗位职责的培训力度,进行安全标准化工作的培养,实现铁路员工队伍、铁路机车司机、养路工等技术岗位的年轻化,铁路员工队伍年轻化对于推动铁路运输管理工作,提升管理水平非常有益。此外还需要做好铁路企业员工安全意识和责任心的培养工作,进一步提升铁路企业运输生产工作效率。强化对铁路职工的监督和管理力度,纠正他们在工作中的消极思想和不良作风,对于那些在工作中违法违纪的行为进行严惩,从而保证铁路现场工作秩序的维持。
2.3 做好铁路运输检查工作,确保工作质量和效率。在实际的铁路运输工作中,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提升对日常工作和工作现场的检查工作,这样能够及时全面的了解铁路运输现场作业的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和隐患。采用目前先进的通讯信息技术建立联控机制,强化对铁路现场工作的监管,及时做好相关设备的维修和更新工作,提升设备运行安全。此外就是建立一个定期评比制度,强化铁路安全管理工作,对于铁路运输过程中出现的违规作业,要进行严肃的处理,同时对于那些工作效率低下的作业就行合理的调整。
2.4 完善铁路运行的外部环境。铁路的运行安全受到客观环境因素的制约。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我们或许无法控制它的来临,但我们可以想办法把危害降到最低。因此,要加大对铁路建设事业的科技投入,提高铁路应对劣势环境的能力,就是要利用科技手段对环境因素进行监测,把我国的气象灾害预警和预报体系与铁路的指挥控制系统紧密地结合起来,把国家气象局下属的地面气象站、天气雷达以及高空探测站组成的气象监测与预报网络的数据信息与铁路信息系统结合起来,使铁路能够第一时间获得权威、准确和及时的气象资料,对于由气象灾害造成的列车安全事故有着极强的预防作用,对于建立有效的铁路气象灾害监测系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减少因暴风雪、冰雹灾害而产生的铁路安全事故。
3 小结
铁路运输业的发展扩大了经济发展的范围,给人们出行带来了方便。随着社会趋势和外部环境的整体变化,铁路安全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在铁路安全管理工作过程中,一定要从铁路的基础设施、人员培训、监督检查和客观环境控制等四方面着手,加强对铁路安全的管理,降低铁路运输的安全风险,提高火车运行和职工工作的安全性,从而确保铁路运输能够在一个安全、平稳的情况下运行,从而进一步促进铁路运输事业的发展,提高铁路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红.论铁路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的建立[J].科学时代,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