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数字经济调研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数字经济调研方案范文1
测绘事业快速发展
条例实施特别是修订以来,全省测绘与地理信息事业加快发展、工作能力持续增强、服务水平普遍提高。
全省约80%的市、县(市)基础测绘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年度计划及财政预算。完善了大地测量基准,建成了浙江省卫星定位连续运行综合服务系统,获取、更新了覆盖全省的航空影像和高分辨率卫星影像数据,生产、更新了覆盖全省的1∶10000地形图及其数字化产品、1∶50000电子地图和基本覆盖全省城市建成区及规划区1∶500至1∶2000地形图及其数字化产品,36个县(市)建成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
省测绘与地理信息管理部门还不断推进地理信息广泛应用。建立测绘成果资料汇交、、提供、使用和对外提供测绘成果的管理制度。“十一五”期间,向国土、建设、农业、林业、交通、水利、环保等20多个系统提供各种比例尺地形图近30万幅、大地控制成果27000多点。全面完成了“一县一图”工程,开展了全省陆域面积、主要河流长度、主要湖泊面积等重要地理信息测算。建成并开通省公益性地图网站和省电子政务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省应急管理地理信息平台及地理数据库在省市应急部门得到广泛应用。
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局与省发改委共同开发了“浙江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空间信息服务平台”和“浙江省空间规划布局和重大项目选址辅助决策系统”,与省民政、林业、交通、水利、经信、公安、卫生等部门开发了区划地名、森林、水利、公路、无线电、警用、公共卫生、城管等专题地理信息系统,共建共享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继嘉兴市被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授予“国家数字城市建设示范市”后,杭州、宁波、温州、绍兴、湖州、衢州、舟山、丽水等市和德清县已被列入国家“数字城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试点。
监管职能需要进一步落实
调研组在调研中也发现,部分基层市县对测绘管理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测绘管理还存在不少问题。一些地方基础测绘工作落实不到位。对基础测绘工作职能理解含糊,混淆了与其他专业测绘的关系。一些县(市)基础测绘尚未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年度计划及财政预算。年度经费投入偏少,一些基础测绘项目得不到实施。依法监管的机构不明确,人员力量配备不足,职责界定不清晰,条例赋予的监管职能未能得到有效落实。
与此同时,测绘成果应用面不够广。测绘基准和数据标准不够统一,测绘成果的协调协作机制还不畅,部分地理信息资源难以共享,重复投入、重复测绘、重复建设的问题仍然存在。
推动地理信息产业发展
随着实施“两创”总战略和推进海洋经济示范区建设工作的深入,对测绘与地理信息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条例,切实推进测绘与地理信息事业发展,调研组提出不少建议。
调研组认为,要充分发挥基础测绘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编制实施测绘发展规划,依法将市、县(市)基础测绘项目纳入政府的年度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财政预算,做好基础测绘与其他专业测绘的协调工作,加大经费投入,保障公共服务。并结合省级基础测绘的实施,给予经济欠发达地区基础测绘项目支持。
与此同时,要明确管理机构加强监管。完善机构建设,行使和发挥执法主体的职能作用。加强执法工作,严查涉证、、涉军、涉外的违法违规行为,确保国家安全。
数字经济调研方案范文2
2城核心商务区城市设计进行又一轮的沟通调整。本月进行了又一轮的沟通调整,商务区城市设计仍处于方案深化阶段。设计单位将根据沟通结果对方案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完善。
3完成《区域发展总体策划及概念性城市设计》初稿汇报。中旬进行了第一次初稿汇报会,设计单位于本月初提交了初稿。管委会相关部门参加了会议。汇报会在肯定初稿成果的基础上,从基础资料收集、市场调研、现状调研、布局等方面提出了相关意见。设计单位根据意见对初稿进行完善,下月提交第一阶段报告。
4完成快速路新区段初步设计。配合建设部门完成该段初步设计,为加快推动快速路段建设。确定线路走向及出入口等。
5完成《区35KV以上变电站选址及高压通道的规划》最终成果。下一步将联合供电部门召开专家评审会。设计单位依据修改意见完成最终成果。
6基本完成规划工程档案数字化入库。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历史资料收集和录入,规划工程档案数字化系统软件于年完成。目前已基本完成电子入库,实现了全区规划建设工程档案资料的数字化。该项目完成历史工程资料入库一万多份,其中用地1600多份,方案2200多份,工程3300多份,验收2900多份。现在办文系统或者规管系统中都能根据项目名称或者红线查询该地块的各项资料。
7参与在香港成功举行的中国区服务业推介会”。分局详细介绍了区的区位、分区规划、三大功能片区规划以及此次推介地块的详细情况,香港成功举行的中国区服务业推介会”上。系统的展现了区的规划全貌。
8重点项目服务。经济开发区南庄新苑北区动迁房方案已通过审批;市新区置业有限公司商业地块工程证已经审批通过。做好大厦二期楼、地号地块住宅项目、住宅方案、城公租房二期、三期、花园二区二期的动迁房的重点项目服务工作。
9日常规划管理工作。
用地面积22万平方米;1核发项目选址意见书4份。
用地面积38.2万平方米;2核发规划用地许可证8份。
用地总面积112.8万平方米;3审查建筑设计方案27份。
数字经济调研方案范文3
一、加强调研,着力思考完善行政区划设置,发挥区划管理职能作用
(一)加强对统筹区域发展研究。以统筹余慈地区发展为目标,加强调研指导,组建了相关研究课题组,起草了调研提纲,并开展调研。加强与市余慈办的联系,分解落实余慈地区统筹发展年度目标考核任务,做好余慈地区综合交通路网与余慈两地地名规划路网名称的统一落实。
(二)开展行政区划调研。以完善行政区划设置、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目的,开展有关区域行政区划的基础性调研,掌握区划调整报批工作流程和上报材料要求。根据毛光烈市长在对上海市部分区行政区划调整报道上的批示精神,赴上海市民政局作了专项调研,并完成了批示件办理。完成了市政协委员2件有关区划调整提案的答复办理。慈溪市地名办就去年部分镇(街道)行政区划调整后异议地段存在的问题开展调查,并形成调研报告。
二、攻坚克难,基本完成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扩大服务成效
今年是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收尾之年,我市以全面完成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为目标,开展攻坚克难和创新服务行动,通过采取落实绩效考核、加大专项事务督查力度和加强工作交流等措施,已基本完成了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任务。
(一)地名规范化有序推进
1、地名工作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各地重视地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慈溪市调整了地名委员会,明确了镇(街道)地名管理职能科室,成立了地名学会,建立健全了地名工作决策、管理和研究队伍。北仑区在镇(街道、乡)建立了地名协管员队伍,加强了基层地名管理力量。
3.开展地名规范化检查。市和有关地区地名办对城区路牌等地名标志的拼写进行了专项检查,对标志上错拼、漏拼及时作了纠正,确保地名标志文字书写规范、拼音正确。镇海区地名办抓住迎接国家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契机,发动社区干部对城区内路牌、门(楼)牌等地名标志进行纠错检查。
4.无居民海岛名称标准化方案完成报审。有关县(市)、区继续开展无居民海岛名称标准化管理工作,在会同有关部门认真做好辖区内无居民海岛甄别和名称论证的基础上,拟定了无居民海岛名称标准化、重名(同音)处理和名称注销方案,并报当地政府审议通过。市地名办积极会同海洋与渔业等部门,严格审核各地上报资料,认真进行分类汇总,并赴奉化、宁海等地,对无居民海岛作了甄别。按照省厅要求,对509个无居民海岛名称的专名、通名分别进行了规范化、标准化处理,制定了全市无居民海岛名称标准化、重名(同音)处理和名称注销方案,报经市政府审核通过。目前,有关材料已上报省政府审批。
(二)地名规划编制基本完成
1.抓好《**市城市地名总体规划》的贯彻实施。为加强地名规划实施力度,落实以保障措施为重点的相关配套政策制度,市地名办分别召开部分市地名委员会成员单位和城区地名工作座谈两个会议,针对《规划》贯彻落实中出现的问题听取不同层面意见,共商对策措施。并走访市规划局、市建委等部门,加强横向联系。3月份,组织县(市、区)民政局同志赴广州、深圳等城市考察学习了地名规划工作,努力提升《规划》的执行力度。
2.全力完成县(市)地名规划编制工作。按照省厅地名公共服务工程考核标准,各县(市)地名规划的完成率必须100%。针对各县(市)地名规划编制进度不一,市局分管局长和业务处长赴象山、奉化等地进行督促指导,要求加快推进地名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完成规划编制的攻坚任务。目前,象山已完成规划文本的编制并报省地名学会预审,奉化地名规划根据省级预审意见又作了修改并报市级评审。余姚、宁海地名规划完成市级专家评审,已进入向当地政府报审阶段。慈溪地名规划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三)城乡地名标志设置巩固完善
2.农村地名标志设置不断完善。按照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我市各地积极开展农村地名标志设置“回头看”活动。余姚对全市农村门牌进行查漏补缺,宁海开展了完善农村门牌设置试点工作,奉化在2005年完成农村门牌编制工作的基础上,对辖区所有乡镇、街道的农村地名标志进行全面清理核查,有287个行政村的11万块门楼牌、70路牌、70个村牌等地名标志进行招标、制作,预计于8月份完成制作、安装。
(四)数字地名取得新进展
按照“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统一格式、整合共享”的要求,各地完善地名管理信息化系统,提高地名管理的科技化水平。稳步推进地名数字库建设,进一步落实地名数据库动态管理措施,做到新命名一批标准地名就即时录入地名数据库,不但丰富了数据库信息量,更有效地避免全市地名重名现象的产生。实现网站信息的及时更新,上半年更新录入信息500余条,确保地名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即时性。余姚市完成“城区电子门牌录入系统”1000条数据的整理更新。继**、余姚、慈溪、奉化、宁海五家地名网站开通后,象山地名网于6月开通试运行,至此,我市6家独立地名网站已全部建立,更好地发挥了地名宣传和公共服务的基础作用。
与此同时,我市不断探索地名信息化服务新载体,进一步增强和完善地名网络服务功能。江东、海曙等地积极发挥社区资源优势,开展地理信息系统数据调研,着手建立仿真三维地名信息系统触摸屏和数字地名软件。
(五)地名服务形式多样化
1.积极慎重做好提供地名证明服务。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工商登记、房产交易等各类经济活动较频繁,其中涉及门牌地址变更的为数众多。为方便企事业单位和群众办事,各县(市)、区积极应对,或通过委托下放地名证明权限,或实地踏勘现场出具证明,或窗口专人负责等方法提高办事效率,解决实际困难。据统计,上半年各地共出具地名证明5000余份。
2.大力做好地名资料的开发与应用。为方便人们出行,便于社会管理,充分发挥地名公共信息基础性作用,全市积极做好地名资料开发和成果应用。《**市政区图》和《城区街巷地名图》编制已完成前期调研并进入审报招标阶段。鄞州、北仑、象山出版政区图、街巷地名图8800份,镇海启动新一轮《地名志》的编纂工作,并已完成初稿的审核。
3.借力借势,扩大地名宣传力度。镇海、慈溪、宁海纷纷抓住文明城市创建和旅游节有利契机,加大地名宣传力度,开展地名路牌专项整治,增加公益广告版面,树立地名权威性和严肃性,充分发扬地名导向和指位作用,服务社会,服务大众。
三、完善机制,开展平安边界建设创优活动,确保边界地区平安和谐
今年以来,我们按照省厅要求,积极开展平安边界创优工作,制定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进平安边界建设创优工作的通知》,对创优工作任务、目标、步骤予以明确。市、县两级界线管理保障经费基本到位,界桩基座硬化及界桩警示牌设置的设计方案经层层选优已经确定,并开始实施。目前,共有10余个市、县级界线界桩落实了基座硬化和警示牌设置工作,慈溪市完成了“余慈线”界桩基座硬化和警示牌设置工作。
通过开展市、县两级界线毗邻双方的定期走访,加强有关界线跨界建设问题的协调督促,落实“四位一体”的界线管理长效机制,有力地推进了平安边界建设。一些地区注重平安边界建设的制度建设,江北区民政局协调区委平安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平安边界建设的实施意见》。加强管界队伍建设,海曙、江北、镇海、鄞州、慈溪、余姚等地相继召开行政区划界线工作培训会议,颁发界桩管理员聘书,明确各级职责。
第二轮界线联检工作全面推进。市级界线“宁台线”和“海鄞线”、“北慈线”等11条县级界线联检工作稳步实施,制定了联检工作实施方案,结合平安边界创优活动,搞好界线联检工作。
在肯定工作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对完善行政区划设置和管理模式的理论学习与调查研究不够,不规范的地名时有出现,地名信息化建设进展相对缓慢,地名管理协作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平安边界建设配套政策措施研究力度不够,个别县级界线不平安因素尚未消除,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重视并不断解决。
下半年主要工作安排
按照2009年工作要点和省厅要求,下半年要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积极稳妥做好行政区划工作
1.加大行政区划调研力度。以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为原则,继续注重完善行政区划设置的思考和理论研究,加强与发改委等部门的联系,掌握区划调整基础性资料和动向,熟悉相关区划调整的论证、报批等工作程序,发挥好民政部门在区划调整工作中的职能作用。加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理论学习,探索减少层次、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活力、协调发展的行政区划新格局的模式和机制。
2.加强对统筹区域发展研究。以统筹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为目标,注重对统筹区域发展的研究,重点探索培育中心镇的发展,引导小乡镇的产业、人口资源向中心城区集聚,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完成统筹余慈地区发展相关课题的调研。
3、加强对政府驻地迁移的管理。各地要继续加强对辖区内政府驻地迁移的管理,积极做好向各级领导的宣传,严格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切实做好辖区内政府驻地建设立项审批和搬迁的报审工作。
二、全面完成地名公共服务工程
2.加大规划实施力度。象山地名规划要根据省地名学会的预审意见,认真修改后争取在7月中旬报市局,由市级专家进行评审;尚未向当地政府报审地名规划的地方要抓紧修改完善工作,力争在8月底前报当地政府审批。地名规划经批准实施后,有关地区要大力做好地名规划的宣传和组织实施工作,明确相关部门的贯彻执行职责,加强与规划相配套制度建设,建立跨部门的地名规划协同执行机制,确保地名规划真正落到实处。
3.健全地名标志长效管理机制。继续开展老小区门楼牌的更新和东部新城路标调研工作,推行住宅小区住宅分布平面导向图设置,完善农村门牌设置,提升地名标志规范化、美观化功能。要加强对地名标志质量的监督和检查。
4.探索地名信息化建设新途径。整合利用社会资源,积极拓展以地名查询触摸屏等地名信息化服务新途径。以地名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为原则,完善各级地名网站、电子地图等公共服务功能为重点,加强网站的日常管理和数据库的更新,着力推进地名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地名信息电子政务和公众服务的能力。
数字经济调研方案范文4
[关键词]数字媒体技术;课程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1)08-0088-04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DMT)是近几年我国高等院校申报的热点专业之一。据统计,目前开设数字媒体技术与数字媒体艺术的院校已超过80余家。2010年12月,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数字内容安全专业委员会,全国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建设联盟在北京举办了“第二届全国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建设研讨会”,会议举办方收集了国内外数字媒体技术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近百份,其中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46份。通过对数媒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统计分析以及对参会企业的调研,我们发现,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建设刚刚起步,发展思路不明确,正像北京邮电大学杨义先教授所讲,我们正处在“照猫画虎”的阶段,甚至还存在“无猫可照”的尴尬。各院校在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很多,如招生规模偏小,不利于学校集中投入与建设;专业体系的整体认识不清,不利于形成专业的优势与特色;专业方向设置泛化,不利于集中优势资源进行专业人才培养;课程设置拼盘化,不利于突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等等。
一个专业的创建与发展,是在社会经济结构调整中对某方面专业人才的需求孕育而生的。在我国,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发展还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专业建设除了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做好人才定位与培养方案外,加强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的构建显得尤为重要。课程是一个宽泛的概念,若站在不同角度,对其定义与理解不完全相同,如,施良方在他的《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中介绍了课程研究过程中几种典型的课程定义:(1)课程即教学科目。(2)课程即有计划的教学活动。(3)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4)课程即学习经验。(5)课程即社会文化的再生产。(6)课程即社会改造。不管怎么定义课程,我们觉得作为一个专业的课程体系一定是为人才培养目标服务的,尽管不同专业的课程体系不同,但不同专业的课程一定符合本专业的特点与内涵,具有一定的课程设置理念与内在逻辑结构体系,另外作为组成课程体系的课程,一定有自身的内容与特点,实现较为具体的人才培养目标,可实施,可评价。
数字媒体技术是教育部限报、试点性质的目录外专业(专业代码为080628S),面向理科招生,授工科学位。办学单位以理工科、综合类大学为主。培养目标是从计算机技术出发,需要掌握信息技术与计算机图形图像领域的基础理论与方法,并且将数字媒体技术应用到相关的领域,为社会提供数字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基于以上分析,在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中,我们提出“技术为骨、艺术为魂、方向为基、实践为根、特色而立,应用为本”的理念与原则,为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提供指导。
一 技术为骨
《2005中国数字媒体技术发展白皮书》指出,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是一个以计算机技术为主,艺术为辅,技术与艺术相结合,涉及多学科交叉的新兴专业。因此,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以技术类课程为骨架是其内在要求。美国在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开设技术类课程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类(美国的CIP-2000):计算机软件技术,网页、数字/多媒体和信息资源设计技术,出版技术,预出版/桌面出版和数字图像设计技术,动画、交互式技术、视频及特效技术,数据建模/数据库和仓库管理技术等。我国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开设技术类课程占到总课程的80%以上(包含和艺术交叉类课程),基本实现技术课程为主的课程构架体系。但是大多数技术类课程选择较盲目,缺少内在的逻辑,不能很好支撑某一专业方向的核心技能。
技术类课程的设置建议从三类课程考虑,如图1所示,一是计算机科学技术类,包括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操作系统、软件工程、数据库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电子电工与信号处理类课程等;二是网络技术类,如计算机网络、网络程序设计、网络管理、网络互联技术、网络安全技术等;三是媒体设计与著作类,包括网站与网页设计制作工具、动画制作工具、数字图像处理工具、视音频编辑工具、游戏创作工具等。每一类课程较多,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在课程选择时应“突出基础、服务方向”,例如,不管是什么专业方向,高级语言基础、电子电工与信号处理类基础都是要学的,然后再根据不同专业方向,有选择地开设相应课程。
二 艺术为魂
数字媒体技术主要是服务文化创意产业,艺术素养是数字媒体专业的灵魂。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者需求的转变,世界经济产业格局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文化创意产业开始成为这个新格局中的重要角色。众所周知,“文化创意产业是人本产业,有赖于人的经验、灵感、创新与创造能力”,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一般是依托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类专业发展起来的。通过对46份不同院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设置的分析,有13所院校开设了艺术类课程,占28%,开设的艺术类课程一般不超过3门,如素描、色彩等,当然并不是说,没开设艺术类课程的数字媒体专业就没有对学生进行创意与艺术素养的培养,但从另一侧面可以说明,我们很多院校对学生的艺术素质培养重视不够。
“人才创意能力的高低可以用来评判一个社会发展水平的高下”,创意更是所有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广告等专业课程的灵魂与核心。然而,虽然很多院校意识到开办数字媒体专业首先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意能力,但由于考虑到学校的实际情况,如师资、资源缺乏等因素,却有“按人下菜”之嫌。因为,在我们设计的课程体系里却很少出现专门训练艺术素质与创意的课程。在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只侧重培养学生对某些专业技能的掌握,而忽视了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平面设计课中,教师通常是在讲授PS制作软件的技术过程中让学生实践制作,并在学期末提交一副自己制作的图片作品,却很少在课程中提及构图、色彩,并且究竟什么样的创意才符合当代人的口味需求。或者教师会在教学中一味地拿外国优秀作品来做案例分析,学西方文化的皮毛,学生却不懂得作品背后的创意究竟是如何发生的。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需要技术与艺术等人文素养的结合,例如在动漫创作中,美国人抓住中国丰富的文化资源,根据曲折感人的花木兰故事创作出《花木兰》等惊世之作。因此,作为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不仅要作为有所专长的技术性人才,
更要成为具备人文素养和文化品位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除了必须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外,还要具有丰
富的人文艺术知识与艺术修养。
三 方向为基
数字媒体技术是一个综合性专业,通过大学四年的教育,不可能在数媒领域各方面都成为行家里手,但至少要在某一方面有所突出。要想真正成为一专多能的实用型人才,就需要在专业方向上优化设置。专业方向的设置,一方面要考虑社会的需求,另一方面要考虑学校的实际。例如北京印刷学院、西安理工大学印包学院把出版印刷作为非常重要的方向之一,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把影视制作作为重要的人才培养方向,充分发挥各学校的优势资源,为优化人才培养服务。
通过调研,在开设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学校中,90%都设置了2个及以上的专业选修方向,可以让学生在三、四年级根据自己的基础与特点选择不同的专业方向。如图2所示,图中横轴为培养方向,纵轴为方向的院校数量,各学校专业方向设置较多的是游戏设计开发、动画设计开发、影视节目制作、数字媒体软件开发等。但是,分析后也发现了不少问题,一是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方向雷同,没有体现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特点;二是专业方向课程设置比较随意,例如,有些院校设置的动漫制作专业方向,就随意地选择了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专业中的三到四门课程。
专业方向的设置是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基础,专业方向设置一般要考虑以下因素:
(1)社会需求,社会需求决定了学生的就业,决定了专业的生存与发展:
(2)学校的实际情况,要发挥学校的资源优势,扬长避短;
(3)考虑学生的实际,例如二本院校开设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应突出应用,即“有效使用信息技术,而不是开发信息技术”;
(4)优化专业方向课程体系的设计,应强调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避免内容交叉与重复。
四 实践为根
数字媒体技术是一个应用性非常强的专业。实验实训课程与实践体系的构建非常重要,要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应立足实践,以实践为根本。在数字媒体技术人才培养中,实践教学的形式一般有三种,一是通过实验课程,二是通过集中实践,三是通过企业实训。
通过调研发现,虽然各学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都安排有实验课程,但是实验课所占比例各不相同,总体来讲,实验课的课时偏少,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其中,只有近三分之一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安排有3-5周的课程集中实践,例如针对平面设计课程的1-2周计算机艺术设计实训、针对游戏类课程的1-2周游戏设计与开发实训等。极少数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了企业实训的内容与时间。总体看来,我国数字媒体人才培养实践实训课程开设明显不足。
结合数字媒体专业特点,我们建议:
(1)加大实验课程比例,实验课程课时应占总课时2/3以上,最好8课时以上的实验课程应单列为相对独立的课程;
(2)加大核心专业课程的集中实践与实训,集中实训课程应以任务或案例形式呈现,实训结果应相对完整独立,可评价。例如一个小型手机游戏的开发、一个片头的设计与制作等。
(3)加大企业实训力度,通过校企联合培养学生的数媒产品的设计与开发能力,企业实训时间至少应在半年以上。同时鼓励企业工程师和代课教师共同编写实训教材,给学生上实训课程。
五 特色而立
各校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应以特色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所谓特色就是比较优势,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独特优势。一个学校特色的创建与学校长期的文化积淀、区位优势等密切联系,浙江大学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以培养数媒软硬件产品研发人员为特色,他们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学生90%将继续深造。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印刷学院的行业特色非常明显,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建设很容易找到自己的特色。
但是,原有特色明显的院校必定是少数,大多数院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没有特色或特色不明显。通过对各院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分析发现,很多院校的课程设置雷同,不同院校的师资力量不同、生源质量不同,相同的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很难凸显自己的特色。
那么,怎样才能突出本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呢?一要努力挖掘本校长期积累起来的文化积淀。文化积淀是历史形成的,要从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办学历史中,总结提炼办学特色。特色发展不能割断历史,另起炉灶,必须从母胎中培育,这样才能使特色发展有一个坚实的根基,同时也使一个学校的文化得以延续和提升。二要明确专业发展问题,准确定位专业发展方向。专业特色的发展不能偏离学校发展的具体情境,否则就会失去发展的动力与保障。特色的衡量标准不是外在形式上的特殊性,而是内在的办学质量与办学效益,特色是在解决专业发展中的问题中形成的,所以,只要找到专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才能对专业发展准确定位。三要寻找核心竞争力,确立比较优势。找到专业发展问题后,解决问题的途径可能有很多种,每一条途径都可以形成特色。如教学管理方面、教学模式与方式方面,充分利用地域优势或周边资源对人才的培养等方面,都可以形成自己的特色。四要整合资源,重点突破。在专业开设前,可能很多资源分散在不同部门或领域,围绕专业建设集中优势资源为人才培养服务,有利于专业特色的培育。
六 应用为本
数字媒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指向应用,要坚持应用为本。这里的应用主要指围绕数媒行业某一领域的需求培养的“适用”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核心能力的构建、课程体系的设置都是为培养“适用”人才服务的。大多数本科院校对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应用型高级人才”,作为工科专业的数字媒体专业,课程设置更应该坚持“应用为本”的理念。
目前我国开办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院校有985院校、211院校和普通本科院校,但大部分集中在普通本科院校。通过调研发现,有很多普通本科院校课程设置向重点院校靠近,当然不否认有一部分学生将来要读硕士与博士,但大部分学生还是要面向市场。关键是人才培养定位问题,这在理论上看起来分辨得很清楚,但实践中有所偏离。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要坚持“应用为本”,我们认为要做到以下几方面:一是课程体系的构建要契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改变基础理论教学课时比例过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不足的情况。二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特点决定了应加强实践教学,要走校企联合培养的模式,应加强新的课程理念下的活动类课程的建设。三要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期末一张试卷的评价方式对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大部分课程是不适用的,必须要将作品评价、项目报告评价、创意报告评价等引入评价体系中。
参考文献
[1]施良方,课程理论一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数字内容安全专业委员会,《普通高等学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规范(工程技术型)试用版》[Z],2010
[31科技部,2005中国数字媒体技术发展白皮书[z],2005
[4]美国联邦教育部,CIP(Classification of InstructionalPrograms)美国高校学科划分与专业设置基本状况的学科专业目录[EB/OL].
数字经济调研方案范文5
关键词:动画产业发展;教育改革;产学研一体化;动画人才培养
近年来,我国动画产业发展迅速,动画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的细化,相应的也要求高校培养动画产业规模化运作所需要的技能人才,要求在岗位、技术、人才培养模式上实现合理的人才结构,形成特定人才的结构划分。在高校动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上,应该明确人才培养类型,以确定培养方案是针对研究型动画人才还是操作型动画人才进行设计。在全国号召培养应用技术型高校人才的大背景下,结合动画行业对动画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高校动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也是势在必行。
一专业调研情况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在项目立项后,课题组进行了详细认真的专业调研,并对调研数据及信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总结。调研企业主要为青岛一线动画公司与校企合作单位。重点调查区域以青岛为核心的泛胶东地区,调研采用问卷的形式,具体调研内容涉及用人单位动画专业岗位需求情况、本科动画毕业生的专业思想稳定情况、动画专业相关岗位结构现状、动画专业相关岗位设置情况、动画专业职业岗位要求、本科动画毕业生在实践实习中的不足之处、动漫企业对本科动画教学的具体建议等。通过走访,课题组了解到都动画相关企业所在行业的现实状况,他们对于人才的需求情况与要求,并悉心听取了他们对于专业建设与课程设置方面的意见与建议,为本课题的后续工作做很好的铺垫。
二动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数字化和新媒体的飞速发展,动画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对动画人才综合技能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这些综合技能主要包括:团队协作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尤其是对毕业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的能力有很高的要求。而这些能力在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下,是很难得到全面到位的培养和训练。要具备这些能力,需要实际的项目开发锻炼,需要具体的实践项目来支撑教学。动画产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动画产业的不断发展是以高素质的动画人才储备为基础的,高素质的动画人才首先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诚信品质。近年来,在我国开放自由的经济背景下,动画产业都有了新的发展,各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各种扶持政策来推动动画产业的发展,大批动画相关的影视动画公司、文化传媒公司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一现状虽然各动画人才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但是同时也增加了就业人员跳槽的几率,也增加了用人单位商业秘密泄露的风险,这就要求动画就职人员要具有较好的法律常识和较高的道德品质。以上这些动画人才的基本需求,很多是需要学生去亲身经历才能获得,不是靠在课堂上接受简单的理论教学讲解就能获得的,这就要求高校动画教育要有一个多元化的课堂,有一套理论联系实际、产学研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校企一体化建设方案
我们在做动画专业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之前,做的充分的市场调查和专业调研,针对专业调研情况,以及青岛滨海学院动画专业的实际发展状况,以及现有的校办动画工作室,课题组认真研究设计了一套动画专业校企一体化建设方案,来支撑我们的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一)建设总目标
立足“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发展背景,以培养动画设计特色人才为宗旨,以学校原创动画项目为基础,构建校企一体化校内实训基地的管理和运行模式,搭建“产学一体、校企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平台,培养和锻炼一支专业扎实、技能精湛的实训基地指导教师团队;以“环境真实化、教师技师化、学生职工化、管理企业化、运作市场化”为原则进行校企一体化基地的建设,以数字化网络建设为基础,构建区域经济社会服务体系;在实习实训的同时能够有一定的产出,形成一套成熟的实习实训、校企一体化运作模式,形成一个产学研一体的校内实习实训基地,着力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具备实践动手能力和高级职业素养的应用型动画人才。
(二)具体目标
(1)“产学”相结合
根据本专业实际教学情况以及动画工作室原创研发能力,每年引进或研发动画原创项目、原创动画大赛项目,以实现实习内容的产学结合。引进或研发项目的生产或服务过程应与学生实训过程有机结合,每学期设计相应的实习实训课程与工作室的实训项目相对接,基地建设考察一线动画企业的最新生产线,为学生充分营造真实的工作环境和职场氛围。根据生产或工作流程,合理制定学生定编标准,除满足学生实训要求外,还应预留一定数量生产或服务性岗位,并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将创新能力培养的理念贯穿于专业建设的全过程。优化课程结构,建设动画相关的艺术课程群,调整专业群内各专业的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坚持以培养实践动手能力为本的原则,制定各专业优质核心课程的建设计划。打造面向群内各专业的实践教学团队,充分实现教学、实训资源以及教师团队的共享。在充分利用现有实习实训室的基础上,新建一批实体项目工作室,做到实体项目工作室建设统一规划,统一安排。现有实体项目工作室的重构规划:对现有实习实训室按理实一体项目工作室建设要求进行重构,重构一个实体项目工作室。
(2)“研学”相结合
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形成教学名师领衔、中青年优秀人才为主体、专兼职相结合的高效精干的师资队伍。初步构建以教学为基础的学术团队,进一步明确教师科研方向,提高科研水平,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技术、转化为方法、转化为应用。成立校企合作委员会,加强与政府、行业、企业与专业之间的横向合作;构建设计、实践双向互动的教学模式,建立“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校企合作育人。完善创新、创业、就业实践教育管理机制,鼓励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完善管理机制,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及时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依据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验室、实践基地的建设,强化师生技能培训。充分利用校外教学资源,构建遍及省内外的教学实习、实训基地网络,为专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硬件和环境支持。争取建成设施、仪器完备,实验实践环节科学合理的教学实验、实践基地。
(3)“产研”相结合
充分利用校内考宝网平台,以及校企一体化这个实习实训平台,建立区域社会服务体系,开展面向社会人员、动漫爱好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加强与动画公司的合作进行影视动画项目开发和技术研究,不断提高校企合作的运作效率,促进教学与生产的深度融合;利用地处西海岸经济新区的优势,服务当地文化产业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积极参与地市级的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为地方动画产业发展及动画教育提供学术支持。实现校企师资团队的双向融合,学校专业教师去企业做兼职项目总监,进行项目指导和项目人员管理;动画公司的技术人员进校为学生进行技术指导、协助策划项目和安排实习实训课程,充分实现企业技术人员和高校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学习。同时,动画企业作为地方前沿信息的来源地之一,能够及时向高校教师通报有关产业的最新信息,并能邀请教师出席动画行业举办的相关行业或学术活动。
四动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
人才培养方案是保证教学质量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纲领性文件,是安排教学任务、组织教学活动、规范教学过程、实施教学管理的基本依据。要发展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就要制定与之对应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专业调研、行业人才需求分析和校企一体化建设实际需求,课题组对动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做了修订。培养方案的修订坚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原则。积极推进校企合作,进一步扩展和密切与行业企业的联系,找准企业与学校的利益共同点,注重探索校企合作的持续发展机制,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与行业、企业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制度。创新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新模式,鼓励专业以校企合作为基础,实施“学研产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案针对实践技能型应用人才的培养,开设了专业拓展课程模块、实习实训模块、毕业设计(论文)模块、创新教育课程模块、创新设计模块、开放实验模块、专业技能竞赛模块,以及职业能力提升模块。与时俱进的进行培养方案的改进,同时也要把握好基础知识的培养。动画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动画的历史和现状,了解电影、电视动画创作的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接受影视动画美术设计、影视动画视听语言、动画创作训练,掌握动画场景设计、动画造型设计、动画编导、动画创作及理论研究的基本技巧,为从事动画事业构建稳固的基础知识结构。另外,根据行业需求我们还要以培养创新型动画人才为目标。我国动漫行业普遍存在着创新意识不强的问题,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必会影响中国动画走向世界。动画人才的培养必须要在创意思维、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加大力度,去应对新媒体时代的挑战。合理可行的校企一体化建设,配合根据社会需求变化制定的动画人才培养方案,是确保动画专业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功的基础。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校动画专业产学研一体化实体的建设,为课题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帮助,也为本课题后续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马兆峰.动画产业人才需求与动画教育现状的反思[J].新闻界,2008.
[2] 汪森霖.中国动画教育问题分析等[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9.
数字经济调研方案范文6
不出所料地,台湾数位看板多媒体联盟(DSMA Taiwan)再次亮相今年的InfoComm China展会。
这家旨在通过垂直整合台湾数位看板产业的发展优势,以达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并形成整体解决方案输出的竞争优势的目的的联盟,其成员囊括了台湾的面板(显示器)、工业电脑(播放器)、软件平台、内容、系统整合及服务,以及媒体运营服务等数字标牌全产业链上的众多企业。
“在全世界来说,只要有展会,一定会有台湾厂商。”再次召集包括铠应科技、瑞讯智能、威盛电子、精英电脑、OUiGO威够、日电子等联盟成员企业参展InfoComm China,台湾数位看板多媒体联盟会长郑乾池先生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诸如参加国内的一些代表性展会的方式,快速和中国大陆以及整个亚洲市场衔接上;同时,我们也期望发挥台湾数位看板厂商在硬件、系统整合、零售渠道、创意和软件开发人才,以及全球市场把握能力等诸多优势,通过各式平台和渠道,寻找跨国合作伙伴,共同拓展数位看板新兴市场,以达到多方共赢的局面。”
台湾财团法人资讯工业策进会资讯长戴豪君博士对此十分认同,他认为InfoComm China势必会集结许多供应商、系统整合商与来自欧美等市场的买家,为联盟成员创造合作的机遇。
也正是基于此,首届“亚洲数位看板论坛”也在台湾数位看板多媒体联盟与InfoComm China双方的共同推动下,于展会期间盛大举办。
郑乾池会长坦言,“我们希望通过联盟整体运作和双方之间的密切交流,把双方技术、内容、创意等方面的优势进行互补传递,进而加强、加速大陆和台湾厂商之间的合作。”
数字标牌行业卫道者
本次InfoComm China展会,除了信颐、ONELAN等极少数几家之外,算得上传统数字标牌企业的,实际上就只有以台湾数位看板多媒体联盟名义联合参展的几家企业。
是行业凋敝了吗?显然不是。
抛开诸如Intel和一些市场调研公司等的各种“普大喜奔”的数据,我们在越来越多的场合看到了越来越多的显示屏,播放着越来越精美的画面和我们需要的信息,这是我们对数字标牌应用越来越普及的实际感受。
戴豪君博士对数字标牌的前景非常看好,他指出:“亚洲是目前全世界经济发展最蓬勃的区域之一,大量的新兴城市建设和行业应用需求催生了包括数位看板在内的众多行业繁荣。我们看到,随着行业应用方面的逐步成熟,包括人机交互技术的提升以及音频和视频数据的无缝加入,数位看板已成为了教育、会展、交通、酒店、商业展示等各式应用场景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郑会长提到说台湾数位看板多媒体联盟是中国乃至亚洲数字标牌行业的先驱者,诚然如此,然而我更愿意用“卫道者”来褒扬这一联盟。
毫无疑问,无论是技术的进步还是产品形态的演变,台湾数位看板多媒体联盟始终都走在数字标牌行业发展的前端。再进一步说,现在也只有以台湾数位看板多媒体联盟成员为代表的数字标牌企业所展示的,才更像“数字标牌”。
说远一点,被业内誉为国内数字标牌第一品牌的信颐,无论是数字标牌理念,还是产品和系统研发的能力,都首屈一指,可信颐展位最引人注目的产品,是外接了一个插满了各种线缆的黑盒子的电梯物联网安全保障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