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产业发展调研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光伏产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光伏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光伏产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文1

一、大赛情况

第三届全市青年创新创意大赛分为专利授权类、发明创造类、创意设计类和对策建议类四个类别,凡是年龄不超过40岁的具有创新意识和自主创新创意成果的青年均可报名参赛。参赛作品应为近两年来通过自主创新获得,具有一定技术含量和市场应用前景的发明、实用新型、创意设计或是围绕市委重大战略部署,针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的有一定价值、可实际应用或有重要借鉴意义的合理化建议等。

大赛通知下发后,受到了全市广大青年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共收到创新创意作品488件,其中专利授权类117件,发明创造类120件,创意设计类179件和对策建议类72件。全市广大青年围绕市委“四一三”战略重点和突破滨海、提升市区、开发两河、统筹发展的战略布局及“三八六”环保行动等中心工作,招商与转调创,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发展科教文卫事业,创新社会管理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好建议。其中,涉及滨海开发的有3件,旅游产业发展的有3件,医疗卫生事业的6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有2件,教育事业发展的有4件,这些作品点子新颖,针对性强,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有一定价值、可实际应用或有借鉴意义的合理化建议。经过专家的严格评审,最终确定《潍县萝卜信誉度下降原因调研报告及建议》、《潍河开发浅谈》、《关于“大力开发乡村旅游资源 实现我市农村跨越式发展”的建议》、《构建寿光文化创意园》、《以落实国家能源战略为导向的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服务管理》和《小学英语“sport”动感英语五步教学法》等6件作品获对策建议类金点子奖。现将这些作品作简单介绍,希望能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启迪。

二、主要内容

(一)《潍县萝卜信誉度下降原因调研报告及建议》一文以“潍县萝卜”为调研对象,通过调查问卷、实地调研、查阅文件、数据分析等方法,对“潍县萝卜”信誉度下降的现状进行了调研。调研发现,消费者普遍对潍县萝卜的期待值较高,91%的消费者认为潍县萝卜应明显优于一般萝卜,仅有9%的消费者认为潍县萝卜和一般萝卜一样。而如今市场上,潍县萝卜出现良莠不齐、以次充好的现象,信誉度一度下滑,影响了销售量及价格,甚至出现了论堆卖的现象。调查队对潍县萝卜信誉度下降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导致潍县萝卜信誉度下降的原因主要是:一是种植户缺乏正确的政策引导及统一化管理,为提高产量盲目扩大种植面积,大量 使用化肥、农药,造成萝卜品质不佳。二是经销商在销售过程中存在欺骗行为,出现以次充好、提高价格牟取暴利等现象,造成潍县萝卜信誉度降低。三是政府部门缺乏专门机构管理,缺少有影响力的管控政策。如今无专门职能部门对潍县萝卜进行管理,政策以巩固萝卜市场为主,未产生较大影响。四是产业深加工链条尚未形成,潍县萝卜不易长期保鲜、不便大量携带、包装不够精美等问题,限制了品牌的发展。

为提高潍县萝卜信誉度,调查组提出了如下建议:一是种植户要积极响应政府引导,深入落实科学化标准化种植,勿盲目添加化学肥料,切实保证萝卜质量。二是萝卜协会等组织要制定鼓励性规则,吸引零散萝卜种植户加入并对其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联合企业进行统一收购,规范营销体系。三是政府部门要设立专门部门指导并监管潍县萝卜的产销过程,加大对销售点潍县萝卜的质量监控;要加强监管,鼓励并保护好潍县萝卜地理标志的规范使用,打造知名品牌;要大力发展贮藏及深加工产业链,优化商品流通环节;要精心组织产品展览与宣传,积极策划“萝卜会”等民俗文化活动,提升品牌知名度。

(二)《潍河开发浅谈》指出城市河流水系承担着防洪排涝、保护生态平衡、调节微气候、提供旅游休闲场所等多项功能,对城市的健康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支撑作用。城市河流综合开发,需从水系功能定位、规划治理原则、规划治理目标三个方面进行水系综合治理规划。目前,潍河流域除了局部河段治理工程外,尚缺乏对整个河网水系的综合治理,许多河段的河道防洪标准较低、河道淤积严重、河道节点景观差等现状,不能满足我市城市发展定位的需求, 严重影响和制约了生态环境的建设和经济发展。因此,潍河需要进行河流水系综合治理规划,构建生态、人文、和谐的健康水系,提高城市防洪排涝标准,美化滨水景观环境,打造旅游休闲场所,达到河流生态系统健康、人与自然和谐、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从而保障城市发展规划的顺利实施。

(三)《关于“大力开发乡村旅游资源 实现我市乡村跨越式发展”的建议》对我市发展乡村旅游业提出建议:一是统筹规划,循序渐进,在基础条件优越地区着重加速旅游业发展,重点开发特色乡村旅游项目,建设风格独具的乡村旅游基地。二是因地制宜,充分利用乡村原有的生活设施和民居形式,合理开发乡村旅游资源,充分展现乡村旅游的自然风貌。三是注重特色,根据我市农家生活风情的特色,精心设计乡村民俗旅游项目。四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与当地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背景相融合,使之为旅游活动增添色彩。五是加强旅游产品的开发,保护现有乡村旅游资源。

(四)《构建寿光文化创意园》一文指出寿光应着力构建以潍坊科技学院寿光市软件园、林海生态休闲创意产业区、蔬菜高科技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区、弥河自然风光旅游区中心的“一园四区”文化创意园发展规划,形成一园四区、统一规划、错位发展的格局。以高科技蔬菜示范园聚集区为龙头,形成南北互动,合理布局。文化创意产业园应坚持以优势门类突出、相关产业联动发展的方向,优先发展文化旅游、文化演艺、蔬菜种植展销、蔬菜品种研发、节庆会展和工业设计六大重点领域,以省级文化产业园区命名为契机,坚持走特色发展、科学发展之路,向国家级特色文化产业园区的目标迈进,推动全市经济转型升级和全面科学发展。

(五)《以落实国家能源战略为导向的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服务管理》一文对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并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制约项目并网效率低的原因主要在于人员队伍、业务流程、工作环境及材料报送4方面问题。通过专题研究、数据分析、实验验证等方法对这些问题进行排查,发现单位咨询时间长,重复咨询次数多,路途耗时长,审查方案环节缺乏相关考核,审核批复不及时等问题为影响业务办理效率的主要因素。针对上述原因通过制定完善的咨询流程,扩大服务层级,改进审核方式等方面对影响业务办理效率的主要因素进行完善。措施实施后,光伏项目由受理到并网时间缩短了60天,优化了并网流程,简化了并网手续,提高了服务效率,促进了分布式光伏发电持续健康发展,起到了服务社会、服务大众的良好作用。

(六)《小学英语“sport”动感英语五步教学法》是一套崭新的小学英语快乐学习教学模式。把一堂课设计成“Game”,在这个比赛中学生要分五步,逐级过关,即由教师指导、学生当小老师主持,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任务型五步教学模式,循着”sport”导学提纲,让学生在sing (唱)、read(读)、play(演)、organize(玩)、test(做)中乐于参与,积极合作,快乐完成任务。五步教学法通过建立竞争、激励式小组评价机制,让学生参与课堂评价,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进取心,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信心。“sport”动感英语五步教学法已在国家级刊物《中国现代科教论坛》、《中国科教育人杂志》发表。

光伏产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文2

根据市政协要求,我镇政协工作联络组组织部分政协委员深入有代表性的民营企业,采取实地察看、听取汇报、座谈研讨等形式,就如何又好又快发展民营经济进行了调研。委员们认为,我镇民营经济呈现出加快发展的势头,对促进全镇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渠道、增加财政收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委员们还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就如何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镇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

**镇是“全国发展改革试点镇”、“全国文明村镇”、“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和“全国重点镇”,地处苏**两省、三市交界处。全镇国土面积108平方公里,辖9个村和4个社区,人口4.2万。20xx年,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60.3亿元,财政收入7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980元,出口创汇8816万美元。

**民营经济起步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发展于90年代。进入新世纪,特别是近年来,在政府积极引导下,完成原始资本积累的民营企业纷纷开展“二次创业”,加快产业结构升级调整步伐,大量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被广泛应用到生产领域,**民营经济发展的步伐明显加快。截止20xx年6月底,全镇个体工商户1724家(其中20xx年上半年增长68家,与去年同期增长26%,新发展的个体工商户分别由36名农民、18名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和14名企业销售人员发展而来),私营企业414家(其中20xx年上半年增长16家,与去年同期增长20%,新发展的私营企业分别由2名农民、8名外出务工经商人员、5名企业销售人员和1名大中专业毕业生发展而来),其中工业企业和加工制造个体户922家(企业372,个体550),从事电子及相关产业的企业就达752多家。到20xx年6月底,全镇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企业146家(比20xx年底112家增长31%),超1000万元的95家,超亿元企业9家,拥有7家省级企业集团,83家企业通过iso9000质量认证,38家企业通过美国ul和欧盟ce认证,企业注册商标超过300件。民营企业20xx年上半年销售收入381050万元,与去年同比增长30.9%,上半年新上项目投入55400万元,比上年同比增长52.2%,上半年扩建技改投入32600万元,比上年同比增长56.4%。目前全镇有100多家企业从事对外出口生产经营业务,69家企业拥有进出口自营权,20xx年出口创汇1.02亿美元,20xx年受金融危机影响下降到8816万美元,今年1—5月出口形势回升,实现出口3838万美元,同比增长22.46%。

全镇成长型重点骨干企业上半年发展态势喜人。富华电子销售收入5500万元,同比增减5.7%,新上项目投入8000万元,技改投入4000万元,入库税金1261万元,同比增长26.6%;天富电子销售收入35964万元,同比增减46.5%,新上项目投入5000万元,技改投入3000万元,入库税金210万元,同比增长10%;百盛电子销售收入10272万元,同比增减9.7%,新上项目投入4000万元,技改投入20xx万元,入库税金80万元,同比增长39%;英发电子销售收入8142万元,同比增减115.9%,新上项目投入20xx万元,技改投入800万元,入库税金176万元,同比增长4.8%;兴业科工贸销售收入11532万元,同比增减18.8%,新上项目投入1000万元,技改投入400万元,入库税金178万元,同比增长29.9%;天星光纤销售收入5670万元,同比增减49%,新上项目投入20xx万元,技改投入1000万元,入库税金109万元,与去年同期127万元减少18万元,同比减少14.2%,但是下半年形势很好,预计全年税收将有大幅度提升;华宇电子销售收入9273万元,同比增减35.5%,新上项目投入1200万元,技改投入600万元,入库税金102万元,同比增长29.1 %,但是下半年形势不容乐观,主要是工人流失严重,有部分生产线没有运转。

全镇产业集群特色明显。目前初步形成了以电子、玩具、光伏、光电、汽车零部件为主导的五大产业,其中,电子产业有企业近700家,围绕回扫变压器和遥控器两个主导产品,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20xx年高压包的生产量在1.5亿只以上,遥控器的生产量在4.5亿只以上,形成了60万只高压包、200万只遥控器的日生产能力,分别占全球零售市场90%和35%的份额。20xx年 电子产业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税收5000万元,被命名为“**省电子产业集群专业镇”;玩具企业43家,去年实现销售5亿元,税收1000万元;光伏企业8家,主要从事单晶硅棒、单晶硅切片、石英坩埚等产品的生产,并正向太阳能电池、光伏组件等环节延伸,目前有石英坩埚生产设备2台套、单晶炉77台、切片机20台、破方机1台,已形成年产400吨单晶硅、3000万硅片的生产能力。去年实现销售收入8亿元,税收1200万元,已被省发改委认定为“省级光伏产业生产基地”。光电产业,现有4家企业,主要生产led元器件、led显示屏、led室外照明和城市景观灯等产品,已显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汽车零部件产业,现有企业6家,主要生产汽车、摩托车电子产品以及汽车刹车片、汽油机缸体、汽车铸造件等配套产品,正在形成全镇新的经济增长点。

全镇民营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近年来,**电子企业针对自身研发能力相对较弱的现状,纷纷走“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部分企业已与中国科技大、合肥三十八研究所、东南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大学、南京邮电大学等30多所国内著名的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建立了稳定的技术合作关系,由他们帮助企业解决在生产、研发和管理中遇到的难题。富华、佳华、兴业、华宇、天富等企业还兴办了研究所,进行产品研发,先后开发生产出多功能遥控器、烧录遥控器、可视门铃、微型变压器、微型电视、pc生成软件等新产品。目前,全镇拥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市民营科技企业35家,各类科技人员500多人,专利42项,电子产业的研发投入约占销售收入的2%。同时,**的民营企业不断加大项目投资和技术改造,今年上半年,全镇民营企业就累计实施各类项目47个,其中续建项目3个,总投资在3000万元以上的项目1个,20xx万元以上的项目36个,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10个,欧达机电娱乐器材、安尔达汽油机缸体、恒盛医疗器材等一批重点项目顺利投产。截止6月底,全镇固定资产投资6.54亿元,同比增长43.74%;完成工业总产值38.2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4.23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9.4%和30.93 %;实现工商税收3199万元,增长20%。

二、镇党委政府加快民营经济又好又快的做法

第一,抓规划引导。镇紧密联系**的产业基础,已先后编制了“**镇电子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和“**省光伏产业(**)基地发展规划”。去年上半年通过专家评审,今后,将在规划的实施过程中,根据产业发展情况,适时修编和完善规划,力图通过规划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引导民营企业“二次创业”,提升电子、光伏产业发展水平,实现经济特别是外向型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第二,抓难题破解。与其他地方一样,**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也遇到了用地指标难、融资难、招工难、人才缺乏等发展瓶颈问题。为打破瓶颈制约,在用地指标方面,镇党委政府积极争取上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支持,每年置换用地面积100公顷以上;在融资方面,加大与金融部门的联系,每年新增融资额度1亿元以上;在人才培养方面,每年出资聘请专家对企业老板、中层干部分别培训两次以上,组织外向型企业负责人和相关人员参加各类“高级工商管理培训班”,去年政府补贴12名企业老板各1万元参加南京大学emba培训班;在人才引进方面,采取政府补贴的方式,帮助外向型企业招聘优秀管理人才,去年补贴8家企业各1万元;在招工方面,充分发挥电子商会和镇劳动保障事务所的职能,帮助企业招工。

第三,抓平台建设。主要是抓好******经济开发区建设。一是拓展开发区规模,每年拓展开发区面积100公顷以上,提高开发区的产业承载能力;二是编制开发区扩区规划,并按扩区后的规模编制开发区控制性详规和开发区区域环评;三是按照地征到哪里,路网等配套设施就建到哪里的原则,进一步提升开发区配套水平,每年均投资300万元以上,建设路网、供排水、供电、路灯、绿化等基础设施;四是按照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正在着手筹建开发区中小企业创业促进中心,计划在开发区中心位置划地100亩,建标准厂房及生活服务设施6万平方米以上。

第四,抓招商引资。在大力推进外向型企业“二次创业”的同时,充分利用省级开发区的“金”字招牌,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计划每年招商引资额在10亿元以上,入园企业在40户以上,今年截止到6月底,全镇共引进外来投资项目28个,协议投资9.68亿元,已到位资金5.08亿元,有13户企业已在****经济开发区开工建设,同时,认真研究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尽快将支持政策转化成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

第五,抓优化服务。把整治和改善发展环境作为做大电子、光伏产业的突破口,全面开展经济、社会秩序集中整治活动,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维护公平竞争,紧紧抓住《**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若干政策意见》出台的契机,进一步简化项目审批手续,方便投资者。切实兑现招商引资的各项政策,取信于投资者。完善行政服务中心职能,扩大“一站式”服务内容,深化“厂门内的事由企业负责,厂门外的事由政府服务”和“在服务中管理,在发展中规范”、“企业办事,政府服务”的服务理念,着力为企业做好服务,为产业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促进民营经济以好又快发展。

三、**镇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的民营企业在二次创业、规模扩张、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等方面均取得可喜进展,但同时也面临新的成长难题。

1、技术创新不够。从调查情况来看,全镇民营企业能够进行自主开发企业为数不多,占企业数的2%还不到,绝大部分企业还处于模仿创新阶段,缺乏企业技术中心这样的创新平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企业可谓凤毛麟角。尤其是中小企业为占领市场,不惜打价格战斗,形成恶性竞争,这也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规模扩张和产业升级。

3、管理方式落后。不少民营企业沿用的还是简单粗放的家庭式经营管理方式,为数不少的企业重营销而轻管理,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忽略了科学管理,造成内部管理薄弱。主要表现:组织形式的“血缘”性浓厚,股权结构单一,决策权、经营权、管理权高度集中;人治色彩浓重,企业决策的主观随意性大,难以做到用人唯才是举;创业者集大权于一身,但其个人不可能擅长任何一个新领域的工作,导致纠错机制难以形成;企业安全生产、用工矛盾的事件时有发生等等。

4、行业协会功能弱化。**镇民营企业曾于20xx年9月份自发组织成立了电子商会,力图帮助实行行业自律,变无序竞争为有序竞争,以及在制止互相压价倾销等不正当经营行为方面做出积极努力,在成立之初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该商会成立之后其功能仅仅是停留在诸如组织会议、收发传真之类的事务性工作,对于加强行业自律、制定产业发展指导性意见的等功能未能发挥。同时,由于没有形成有效的制约措施,无法真正履行其职能。

5、资源性要素紧缺。随着**镇经济外向度的不断提高,国际形势的变化严重影响着**的经济活动,特别是近两年来,人民币持续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贸易门槛的提高,对**镇主导产业特别是玩具行业发展造成了重大影响,严重挤压了企业的利润空间。在调查中,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大部分玩具企业的订单量比往年减少20—30%以上,部分电子企业也存在订单减少或者有单不敢接的情况。据悉,人民币每升值1个百分点,企业利润就会减少4—5个百分点。

四、加快**镇民营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镇民营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制约因素,既有客观大环境的原因,也有一部分源于企业的不足,应当主要靠挑战自我、改变增长方式、转型经营加以解决。

1、加速产业升级。要根据制定的光伏、电子产业发展规划,鼓励民营企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步伐,积极发展上下游产业,加大光伏、光电、汽车零配件等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用工量少等产业集群的培育力度。通过大力实施招商引资,引进一批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和企业。同时密切关注市场,随市场变化而动,不断优化产品结构、适时更新换代。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设立技术中心,企业要加快推进产品信息化、生产信息化、营销信息化,适应自身做大做强的需要和市场对企业的标准化要求。

2、积极转型经营。转型目标是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上规模的企业应当积极采取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制度组织形式,切实完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的设置并发挥其应有作用,使现代法人制度的优势得到发挥,乐于吸引外来人才,乐于接受职业经理人。建立新型人才激励机制,如高新技术入股、股权奖励、人才资本入股等方式应得到足够重视,这样既利于优化股权结构,又可以引进和留住人才。

3、优化政策环境。要对重要行业和重点企业要制定细化的专项政策,进一步提高政策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积极取得上级部门的支持,努力争取本地民营企业在新上投资规模达到一定标准的项目实行与招商引资同等优惠政策。

4、提升承载能力。加快工业园区以及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建设企业的生产、生活平台;争取建立统一的物流机构,以节约企业的费用成本和时间,提升**民营经济发展的承载能力。比如**的物流业发展相对滞后,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迫切需要政府给予支持,建设一个与**电子产业集群相配套的大型物流平台。另外要建立健全市场化的人才、培训、法律、会计、咨询等机构。

5、构建人才队伍。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充分运用人才柔性流动机制,进一步完善人才政策。采取灵活方式,为企业进人才提供服务。努力引进高层人才,满足企业扩张规模、转型经营的需要。同时,也不能忽视调动社会资源,加强各类实用技术培训,为企业提供完善的人才培训服务体系,提高企业全员综合素质。

6、拓宽融资渠道。一是争取各类金融机构降低“门槛”,在**设立分支机构,加大对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简化手续,降低贷款成本。充分发挥金融担保机构的功能,特别是要促使增强诚信度,积极还贷,实现双赢。二是借助外资,善于利用外来资本,加快发展自己。招商引资是加快发展的关键,也是拓宽融资渠道的有效办法。盘存量、扩增量、挖潜力、破难题,通过招商引进资金,合作经营,同样也能实现扩张规模、跨越式发展。

光伏产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文3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精准扶贫;典型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11.003

1保定市精准扶贫的基本内涵

保定市,地处京津冀的重要位置,在“精准扶贫”问题上,一直以在该方面的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指导,积极遵循“精准扶贫”的全面实施,同时也符合精准扶贫的总体要求,严格按照省政府的统一计划部署,围绕以“1+3+5”模式为格局的扶贫工作开展,以促进贫困群众、贫困地区的经济收入为核心,解放被扶贫地人员思想,在主动对接北京天津河北协同发展规划的同时,以特殊变革的办法、创新的思维市场进行扶贫,对接不同地区的市场需求,利用这些地区的优势企业,独特工业和商业资本,把工作重心放在提高扶贫成效上,防止以点概面,以偏概全的情况出现,全力推进全面准确的扶贫。突出发挥组织支持、社会保障、群众主体协力、市场调控和政府主导“五大功能”,为了推进200个村15万人逐步实现脱贫,实现2017贫困县综合扶贫和人人脱贫的目标。实施精准扶贫,准确扶贫,特别需要在加大扶贫总量的同时,努力加强扶贫供给方面的改革,提高扶贫的精准度。任何一个地方都要脱贫,农民都需要致富,特别是在工业制造等方面贫困的地区,加强扶贫开发和供给侧方面的改革,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重要工作,可以说,保定市摆脱贫困和精准扶贫的新动力就应当来自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供给侧改革视角下的精准扶贫

“供给侧改革”是相对于以往的“需求侧改革”的新概念,内涵是以结构性改革为主要改革方向,主席强调过:“在适度扩张总需求的同时,也应当努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完善供应体系和效率”。精准扶贫中的“帮助”和“贫困”也是某种意义上的供求关系。在繁重的脱贫任务中,要科学高效地完成各项任务,重点就在于是否实现精确扶贫。事实上,当精准扶贫作为顶层设计推出时,也在公共政策中予以呈现。同时精准扶贫是政府的一项基本政策。

精准扶贫这一概念,正是传统扶贫方式的转型推进。国家顺应时事适时推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精准扶贫和供给侧的改革,用改革的办法使扶贫资源配置结构的优化,修正要素配置结构,提高社会攻击的质量,同时改善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使社会供给政策和现代社会的需求更加匹配。从供给侧改革视角来看精准扶贫就是说以扶贫投入侧为切入点,把钱真正花在实处,把扶贫真正扶到核心上,并以此助力精准脱贫。

3现状分析

3.1保定市扶贫现阶段成果

在精准扶贫的过程中,保定市扶贫办认真贯彻落实了中央和省委的政策与精神,把精准扶贫和供给侧改革作为民生之本、重中之重。保定市领导将实事求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创新扶贫机制、科学的整合规划结合到一起服务于精准扶贫,明确精准扶贫对象,加大富民产业的建设和稳定就业扶持力度。突出发挥组织支持、社会保障、群众主体协力、市场调控和政府主导的“五大功能”集中主要力量,解决精准扶贫中的各项困难。注重精准扶贫的进程、吸收借鉴优秀的扶贫措施,全面推进各项产业扶贫的融资与集资,支持贫困地区的迁移和重建,以特色生态推动经济发展,着重关注贫困地的教育事业和毫不动摇的社会保障这些精准扶贫项目。不仅如此,还首创性的将农业、金融业、光伏产业、股份合作产业、互联网旅游、电子商务、土地搬迁、和农村就业与扶贫进行相对接,全面助力扶贫发展。

保定市精史銎豆步立156个扶贫单位,在204个贫困村都派出了工作组帮扶,省级帮扶单位共108个分散在156个帮扶村内,其他县安排帮扶了721个村,不折不扣的做到了全保定贫困村的全覆盖。强化基础扶贫保障措施,建立责任到人的目标体系,实行职责分工控制的方案,明确工作重点目标和任务,同时对扶贫队伍的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尽全力协助贫困县有关部门,确保所有工作的执行到位。特别是在基本的条件最差,相较而言脱贫难度较大贫困县,保定市采取了多项不同措施进行重点扶贫。

不仅如此,政府还联系了其他精准扶贫示范村,旨在帮助贫困的原因,促进精准扶贫信息的完善,促进收入增长的各类产业发展,总的来说即是将促进贫困人口收入为重点的行业作为扶贫突出手段,建设特色产业区或公园,对村干部和领导进行培训,学习先进的管理同时丰富自身扶贫业务,培育一批辐射范围大的新型产业发挥其带动作用;引导一批贫困村农村经济合作组织。逐点推进,提高保定市扶贫总体水平。

截止到2016年底,保定市的贫困人口总数从“十二五”初期的不到140万减少到只剩31万人,唐县、易县等突出典型已经进入小康时代,2017年博野县、望都县等5县预计整体脱贫。

3.2保定市精准扶贫突出典型

3.2.1保定涞水:新模式促进新发展

涞水县的下明峪村是保定市扶贫攻坚的突出典型之一,他们村利用本村的优势,形成了其特有的在远靠林果,近靠兔,中期靠大棚保收入的思路。

2012年,下明峪村开始起用新的扶贫模式,即政府负责提供水电等配套基础设施,农户提供土地、劳力等并可以作为股份入股(如食用菌基地的股份合作制,脱贫增收效果十分显著),合作社负责基地的经营,金融机构负责资金的提供。随着下明峪村脱贫致富工作的进展,下明峪村的道路、水井、自来水管道、街道环境等基础设施都得到了提升改善,各家各户都安上了卫星电视。下明峪村下一步还计划完善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娱乐等方面的公共服务设施。

3.2.2易县“旅游+扶贫”让贫困群众搭上致富快车

易县位于保定市西北部,2011年被列为特困地区。但同时其农业规模大,旅游资源丰富,该县结合本县的县情,因地制宜地实施“旅游+扶贫”的发展模式,带领全县人民脱贫致富,在2012年成为扶贫攻坚示范区。

(1)建设“旅游+扶贫”的新模式。

在易县辖区内,不仅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同时还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有多处文化遗迹和文保单位,林木覆盖率高,是联合国命名的第一批“千年古县”。虽然资源丰富,但如何利用,如何让群众又快又好的实现脱贫梦,还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该县从自身拥有的资源和优势出发,抓住发展机遇,规划确定了清西陵、紫荆关、洪崖山、狼牙山、蔡家峪、易水湖六大旅游扶贫区域,设立了52个旅游精品村,满族文化、长城文化、道教文化、红色文化,各种文化丰富多彩,相映生辉。通过扶贫脱贫工作的不断努力,形成了全新的“旅游+扶贫”模式,希望将易县的旅游资源由多变为强,以实现经济的长远发展,以促进脱贫梦的早日实现。

(2)培育四大“旅游+扶贫”新业态。

易县立足旅游市场的需求和优势,针对各村不同的情况实施不同的对策,有效将各村的资源最大限度地利用起来,发展有特色的旅游业态。

易县安格庄乡的金坡村、新东古县村等村,邻近景区,因此对这样的乡、村实施旅游经营的模式,在村里开办农家乐等,由贫困群众直接经营取得收入,还可以开办小超市、小便利店等,既便利游客又能提高收入,增加贫困群众的非农劳动收入,有助于他们脱贫致富。

游客到景点旅游,通常会需要导游或接待服务人员,而最合适的人员便是熟知当地情况的村民,对这一现状,易县实施了旅游务工的业态,鼓励当地贫困居民参与接待服务,挣取劳务。游客旅游结束后,往往会想买一些土特产和在城市买不到的东西,这就启发了易县实施旅游产品的开发,如农村的柴鸡蛋、药材和一些农产品,还有手工业产品如手工鞋垫、刺绣、编织品等等,大幅提高了贫困群众的收入。

易县还成立了旅游扶贫合作社,贫困群众可以以各种形式如以人力、土地等入股,然后就可以参与经营,取得分红,增加收入。易县现已成立18个旅游扶贫合作社,共吸引了900多个贫困户入股,是易县旅游扶贫中一个非常重要且有显著成效的举措。

(3)实施“旅游+扶贫”新工程。

易县由于大多是山区,其基础设施都还较为落后,不利于旅游业的发展,易县决定由政府投资建设道路、停车场、公共厕所等旅游基础设施。同时,村民大多出身农民,文化水平较低,经营技能有限,针对这一短项,易县开办专题培训,旨在着重提高旅游经营、务工人员的经营和服务技能,促进本县旅游业更好的发展,贫困群众的收入有更多的提高。贫困群众通过旅游业来脱贫也需要启动资金,本就贫困的经济条件,资金也十分有限,针对资金不足的问题,易县对从事各类旅游经营的贫困户给予了不同档次的资金补贴支持或贷款,以帮助他们解决资金问题。易县的旅游扶贫成效显著,已帮助6000多名贫困群众解决了贫困问题,实现了脱贫梦。

3.2.3唐县齐家佐乡发展六大产业带动群众增收

唐县齐家佐乡党委、政府在扶中推出多项创新举措,大力推进林果产业、旅游产业、家庭手工业、光伏发电产业、电商扶贫产业、林下制种产业六大扶贫产业的发展,以实现老百姓的增收脱贫。

4结论

从供给侧角度来分析精准扶贫之所以没有非常系统的实现可以得出很多结论,包括完全由政府主导的贫困识别机制系统和多年以来的传统习惯,还有贫困群体缺乏反抗斗争精神,对国家政策和方针的不了解,以及低投资和缺乏政府的资助,还有第三方社会服务机构的监督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要实现真正准确的扶贫工作,首先,要在保定市开展贫困普查,对贫困村实施分类管理,对村的精准扶贫实施要有保障,要有利于扶贫政策的制定。在供给侧投入和精准识别环节,除了对现有的自上而下的系统进行整改,还应该基于融合的贫困群体的目标。提醒建议贫困农户参与组织自下而上的机制,而非独立的第三方社会福利机构如当地民间组织、研究机构和高校的利益相关者的协助和监督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如此,还应当大大减少在精准扶贫的过程中出现的各类排斥和可抗性问题。此外,要改变贫困群体和政府对扶贫模式的既定概念,创新将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手工业、光伏业等旧产业与互联网金融相结合,增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精准扶贫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四川省扶贫到户机制调研报告(内部报告),四川省扶贫和移民局、四川农业大学旅游学院[R].2013.

光伏产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文4

[关键词] 农村能源 建设

[中图分类号] S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9-0004-02

1 旬阳县农村能源建设的现状

1.1 农村户用沼气建设情况

自2003年以来,我县户用沼气池累计28000口。其中“十二五”以来建设沼气池16188口。截止2014年底,沼气池报废约210口,闲置约11812余口,仍在利用约15978余口,年产沼气约280万立方米,年处理粪污12万吨。由于户用沼气目前已基本不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今后应以巩固提升为主,管理和恢复好已建沼气池,提高其使用效率。

1.2 养殖小区沼气工程建设情况

全县有50头以上养猪场709个,日常饲养量18.7万头,年粪污排泄量44.36万吨,其中:百头场125个,年粪污排泄量4.16万吨;千头场126个,年粪污排泄量22.44万吨。截止目前,全县已配套建设养殖小区沼气工程130处,年处理粪污能力28万吨。经沼气池处理后的沼液、沼渣等废弃物大部分通过还田等措施加以应用,部分外排,造成一定的二次污染。“十三五”期间计划建设养殖小区及联户沼气工程300处。

1.3 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情况

全县目前已建大型沼气工程2处,正常运行年需费用约3.5万元,有机肥加工企业2处,其养殖粪污经沼化后沼液沼渣基本上制作有机肥和供应种植业生产,外排情况较少。今后应结合规模养殖场节能减排目标的实施,使所有养殖企业达到治污环保的规范要求。

1.4 沼气服务网点建设情况

目前全县已建沼气服务网点34处,“十三五”期间将建设沼气服务网点30个。

1.5 清洁能源建设情况

全县总农户数10.2万户,目前太阳能热水器覆盖户数约为2.3万户、节柴炉使用数量为4716台,其中“十二五”期间依托项目安装太阳能热水器4060台,发放节柴炉4181台。“十三五”期间计划安装推广太阳能热水器10000台,节柴炉灶10000台。

1.6 目前农村能源结构

我们选择不同类型的9个村进行调查。高山地区铜钱关镇泰山庙村总农户数365户,生活用能主要为薪柴和煤炭,占总用能比例为40%和25%,其次为电和沼气,分别为15%和12%,煤气为8%;中山地区吕河镇瓦房坡村总农户数512户,生活用能主要为薪柴,占30%,其次是电和煤气,各占20%,其余为沼气和煤炭,各占15%;川道地区吕河镇敖院村总农户数195户,生活用能主要为电和煤气,各占40%和35%,其次为煤炭和沼气,各占10%,薪柴为5%;距城区远距离的镇丰积村总农户数191户,生活用能主要为煤炭,占用能的50%,其次是电和薪柴,各占15%,其余为煤气和沼气,各占10%;距城区中距离的甘溪镇桂花树村总农户数410户,生活用能主要为煤碳,占总用能35%,其次是电和煤气,分别为25%和20%,其余薪柴12%,沼气8%;距城区较近的段家河弥陀寺村总农户数420户,生活用能主要为电和煤气,分别占50%和20%,其余煤炭10%、沼气7%,薪柴3%;经济条件好的城关镇岩湾村总农户数565户,生活用能主要为电和煤气,各占40%,其余沼气11%,煤炭7%,薪柴2%;经济条件中等的白柳镇的白桑园村总农户数258户,生活用能主要为电和煤气,各占30%,其余煤炭25%,沼气8%,薪柴7%;经济条件较差的麻坪镇的海棠寺村总农户数124户,生活用能主要为薪柴,占用能50%,其次为煤炭和电,分别为20%和15%,其余为沼气和煤气,分别为10%和5%。全安康市调查结论也和旬阳基本一致,生活用能薪柴比例为22.1%、煤炭为17.8%、电力30.2%、液化气18.45%、沼气为9.57%。生活用能支出平均为1945元。

2 农村用能存在的突出问题

2.1 户用沼气潜力不足

由于山区交通不便、移民搬迁、农村劳动力外出、留守人员不具备养殖条件等一系列主客观原因,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速度趋缓,中、省逐步减少对传统的户用沼气池项目的扶持力度,沼气建设重点已向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和养殖小区联户沼气项目倾斜,使户用沼气的普及率还不足全县总农户数的20%,使用率不足50%,后续维护和修复的任务相当重,户用沼气发展空间不足。

2.2 养殖小区沼气建设分散

养殖小区沼气工程使用率较高,但是受制于交通和地形等因素制约,养殖小区规范建设不到位。另一方面,周边农户居住较分散,输气管道安装距离远,以及部分养殖场养殖量跟不上、原料不足、管理不善导致产气量不足,未能达到项目设计的供气户数。

2.3 大型沼气工程投入不足

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发挥着积极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但由于畜禽养殖场地方配套资金不能到位,企业(业主)自筹资金不足,导致项目不能完全达到设计效果,后续工程不能配套建设。另一方面,畜禽养殖场的选址一般与村庄有一定的距离,管网配送建设成本大,大多数的沼气只供养殖场内部使用,多余的沼气只能直接点燃或排放,造成能源浪费。

2.4 农村清洁能源满足不了需求

太阳能热水器、节柴灶(炉)清洁实用,受到了农户的一致欢迎,但中、省项目数量很少,满足条件需要建设安装的农户较多,项目数量远不能满足当前农村发展建设需要。

2.5 服务网点运行困难

建成的服务网点大多数运行困难,中央补助资金只能用于购置部分专用设备,维持全面运行缺乏经费,且网点工作人员多数为兼职,文化程度不高,能源技术知识欠缺,在提高“三沼”综合利用方面能力不足。

2.6 农村用能结构不合理

据调查,我县农村用能结构主要特点是:高山区、距城区较远、经济条件差的村以薪柴、煤碳为主,其次是电和煤气;浅山区、经济条件中等的村分别以薪柴、煤碳、电和煤气为主;川道城郊区经济条件好的村均以电和煤气为主要生活用能。沼气仅为辅助用能方式,所以,传统的户用沼气池使用空间受限。大力推广实施太阳能热水器、太阳灶、节柴灶(炉)等新型节能炊具,对改善农村用能结构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3 加强农村能源建设的建议

3.1 加快农村沼气转型升级

“十三五”期间,农村沼气发展必须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按照“以大为主、大小结合、强化服务、提升效益”的转型升级工作思路,重点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普及养殖小区沼气,提高户用沼气利用率。大中型沼气建设要向规模化程度高的养殖企业和种养结合型现代农业园区倾斜,通过统筹资源,综合利用,推进循环型生态农业经济发展;养殖小区沼气工程要以规模养殖户和种养结合型家庭农场为重点,基本做到“一户(场)一池”全面覆盖,确保养殖污染“零”排放;户用沼气要以提升综合使用效率为重点,加快沼气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示范应用,有效推进“生态家园”建设。

3.2 全面发展农村清洁能源

一是大力推广应用太阳能技术。以普及太阳能热水器为重点,积极示范推广太阳能路灯、太阳能杀虫灯、太阳能光伏发电以及太阳能制冷技术;二是全面普及省柴节煤技术。切实加快农村改厨、改灶力度,积极推广高效低排等节能技术产品,大力实施以电代柴、以气代柴,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重,减少薪柴、秸秆、煤炭等传统能源使用量,优化农村用能结构,实现节能减排;三是积极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开发。以秸秆、薪柴等生物质资源综合开发、能源化利用为突破口,引进示范秸秆气化、固化和碳化技术,试点建设秸秆沼气工程和乡村清洁一体化工程,逐步推进农作物秸秆等农林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化发展;四是全面加强节能宣传,努力提高农民的节能意识,加快节能灯(LED灯等)、节能器(机)具等节能新产品、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3.3 切实加强政策扶持引导

农村能源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投入需求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积极研究制定切合实际的产业发展机制,不断加大政策和资金投入,推动农村能源建设全面发展。一是要加大投入。抢抓国家大幅度增加农村能源建设投入的机遇,积极包装申报农村能源建设项目,全方位增加政策和资金投入力度,促进农村能源建设快速发展;二是要强化管理。结合农村沼气转型升级,及时改革和完善项目配套管理机制,大中型沼气试点实施终端产品补贴机制,强化“建、管、用”全程化监管。节能产品投放项目可借鉴农机购置补贴模式,实行定额直补,全面扩大补贴范围和品类。农村户用沼气项目要加大对技术改良和后续服务的支持引导,重点推进发展生态庭院农业;三是要营造氛围。强化农村能源制度建设和农业生态环境监管,扩大农村能源政策宣传,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农村能源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方位推动农村能源建设制度化、产业化发展。

3.4 转变建设重点,稳步推进项目工作

当前,农村养殖模式以专业化集中为主,家庭分散养殖减少,沼气建设重点向养殖场、新型社区、统一配送集中供气等多种形式转变,以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和养殖小区联户沼气工程为主。在建设管理上,重视对施工技术人员的培训督导,严格建池规范要求。采取工程承包的方式,由能源站与承包施工技术人员签定建池合同,施工人员必须是持有“沼气生产工”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有多年施工经验的拔尖技术人员,建池承包方必须严格按照大型、中小型沼气池标准图集施工。在“三沼”综合利用上,重点推广“畜-沼-菜(果、粮)”生态良性循环模式,开展有机肥施用,更好地服务于产业发展,同时,因地制宜推广应用沼气生态农业技术,提高沼气综合利用效益。

3.5 全力以赴抓后续服务,巩固农村能源建设成果

继续加强沼气后续服务网点建设,依托沼气后续服务公司,不断加强沼气建设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利用后续服务网点人员及沼气技术员,开展沼气使用大回访工作,对沼气使用情况进行统计造册,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统计的情况将进行汇总,形成调研报告,争取上级对沼气后续利用方面的支持,将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沼气问题切实解决。继续坚持按照“市场运作、政府扶持、建管结合、收费服务、肥气并举、循环发展”的思路和“服务专业化、管理物业化”的原则,扩大沼气服务辰明模式的影响力和覆盖率,继续完善公司化管理的服务制度,建立起县乡服务站为支撑、乡村服务网点为基础、农民服务人员为骨干的沼气服务体系,切实将辰明模式的后续服务送到千家万户,确保全县沼气建设使用效益再提高。

光伏产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文5

论文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火电的特点,包括其在我国电力结构中的主导地位,煤电关系的密切性,和节能减排的艰巨性。然后分析了当前火电面临的问题,归纳总结了已有的成功经验。并对火电的发展提出合理的预测。

总述

能源可分为常规能源与新能源,已经广泛利用的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核电等能源,称为常规能源。新能源一般是指在新技术基础上加以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生物质能、水能、风能、地热能、波浪能、洋流能和潮汐能,以及海洋表面与深层之间的热循环等;此外,还有氢能、沼气、酒精、甲醇等。目前不论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的电力需求都也常规能源为主。尤其是我国,由于受国情的影响,至今电力的主要需求还是以火电为主。但是火电有其局限之处,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正在催促我国进行新的调整。

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副司长曹述栋在2009年3月28日召开的电力科学发展高层论坛上透露,目前针对形势发展,在“十二五”期间将会加快核电、热电联产、煤电一体化发展,继续推进上下游关系,积极调整火电结构,促进节能减排。

在2009年4月的《求是》杂志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撰文:《科学发展电力工业赢得挑战的根本路径》。根据该文:电源结构和电网结构调整方向将是:

一、积极推进电力工业的上大压小,加速淘汰落后产能;二.大力发展核电;三.积极推进水电开发;四.加快风电、太阳能发电和热电联产等清洁高效能源的建设。

而根据“十一五”规划,我国电力政策是“重点优化发展火电,有序开发水电,积极推进核电建设,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等。对比可以看出,除了核电从“积极”变成目前的“大力发展”外,火电、水电、可再生能源的政策也有变化。下一步水电的政策是“积极推进水电开发”,代替了“十一五”规划提出的“有序开发水电”。火电是“积极推进电力工业的上大压小,加速淘汰落后产能”,不同于“十一五”规划提出的“重点优化发展火电”。有关新能源的提法是“加快风电、太阳能发电和热电联产等清洁高效能源的建设”,也与以往提出的“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有所不同。

而措辞不同的背后,是规划的变化。

那么对于火电,国家的规划又是什么呢?

我国火电特点

一、我国电力以火电为主

先看发电量,2004年我国总发电量为22033.1亿千瓦时,其中火力发电量17955.88亿千瓦时,火电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例为81.50%;2008年全国发电量是34334亿千瓦时,其中火力发电量27857.37亿千瓦时,火力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例是81.14%; 2009年全国发电量是36506亿千瓦时,其中火力发电量29814.22亿千瓦时,火力发电量占全国发电量的比例是81.67%。火力发电占总发电量的比例变化不大,均在80%以上(见表格1),可以看出,全社会的用电主要靠火电企业提供。

图表 1

截止2009年12月底,全国发电量为36506亿千瓦时,其中火力发电量为29814.2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2%;水力发电量为5544.9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3%;核能发电量为692.6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发电量比例图表1

再看我国的电力装机结构。2004年我国总装机容量44237万千瓦,其中火电装机32948万千瓦,占当年总装机容量的74.48%。2008年我国火电装机是60286万千瓦,占当年总装机容量的76.07%。2009年我国火电装机达到65205万千瓦,占当年总装机容量的74.60%。从电力的结构看,我国的电力装机虽然从2004年的4.42亿千瓦增加到2009年的8.74亿千瓦,但火电装机占总装机容量的比重不但没有降低,反而还有所上升(见表格2)。

主要耗能产品(工作量)和耗能设备指标(见图表2)

图表 2

再看各种能源的利弊分析(见表格3)。

主要耗能设备能效指标(见图表3)

图表 3

能源种类

火电

水电

核电

可再生

技术成熟度

较成熟

较成熟

成熟

风电较成熟,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成熟

人才供应

平衡

平衡

不足

不足

原料供应

供需矛盾存在,但基本可以满足

长江、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乌江、红水河、澜沧江、黄河和怒江等大江大河的干流水能资源丰富,总装机容量约占全国经济可开发量的60%

基本满足

为可再生,风电发展有过剩趋向,太阳能主要应用与太阳能热水器。生物质与地热局限较大

发展潜力

一般

到2020年基本开发完毕

较大

较大

区域影响

在各省均有分布,

对区域经济贡献较大。

水能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约70%在西南地区。

已建项目分布在广东,浙江,江苏。在建或即将开工:辽宁,山东,福建。拟建省市:四川,重庆,湖南,广西,江西,安徽,湖北,吉林(省份不重复列举)

风能主要分布在两大风带:一是“三北地区”(东北、华北北部和西北地区);二是东部沿海陆地、岛屿及近岸海域。太阳能主要分布在部分日照时间长省份。

对环境影响

是电力行业污染的主要制造者

可以起到控制洪水、改善航运、调剂供水等作用,对气候影响具有改善作用。

属于清洁能源,污染小

属于清洁能源,污染小

依此可以分析:在近期内,火电的主导地位不会改变,水电由于受气候和地域的影响较大,潜力较小。核电由于其特殊的吸引力,将会吸纳更多的人才与资金投入,虽然近期存在技术的不足和铀资源有限等不足,但随着技术的改进和铀资源开发程度的增加,近期的发展趋势将是稳中有升。风电的发展有减缓趋势并趋于平稳发展,太阳能受成本影响,更多将应用于太阳能热水器,光伏发电还处于试水阶段,地热发电受地域影响比水电更大。

二、煤电产业关系密切

煤炭是我国最重要的基础能源。随着重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城镇化速度的提高,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不断快速增长。煤炭是我国最重要的基础能源,1952年一次能源消费中煤炭占95%,20世纪50年代、60年代都在90%左右,70年代占80%左右,80年代以来,一直保持在70%左右。而且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煤炭仍然是主要能源,2007年全国原煤产量达25.23亿吨,消费量为25.8亿吨,煤炭产量比2002年的14.15亿吨增长80.21%,年均煤炭产量涨幅达12.5%。由于中国的能源结构以煤为主,这就决定了中国的电力工业以燃煤火电为主,在我国目前的发电结构中,用煤发电占总装机容量的70%以上;而煤炭行业的最大用户则是电力企业。中国在1952年时,火电曾占总装机容量的90.4%,总发电量的82.2%,以后虽然比重有所下降,但到2007年火电仍占总装机容量的77.73%。由于中国电力工业的迅速发展,发电用煤占煤炭产量的比重较大——1980年仅为18%,2003年则占到64%,2006年占到49.7%,2007年又提高到51%,而电力是中国煤炭工业的最大用户,煤炭和电力是依存度非常高的上下游产业。

三、节能减排任务艰巨

根据能源发展“十一五”计划,2010 年,万元GDP(2005 年不变价,下同)能耗由2005 年的1.22 吨标准煤下降到0.98 吨标准煤左右。“十一五”期间年均节能率4.4%,相应减少排放二氧化硫840 万吨、二氧化碳(碳计)3.6亿吨。

在电力工业方向计划规定大力发展 60 万千瓦及以上超(超)临界机组、大型联合循环机组。采用高效洁净发电技术改造现役火电机组,实施 “上大压小”和小机组淘汰退役。推进热电联产、热电冷联产和热电煤气多联供。在工业热负荷为主的地区,因地制宜建设以热力为主的背压机组;在采暖负荷集中或发展潜力较大的地区,建设30 万千瓦等级高效环保热电联产机组;在中小城市建设以循环流化床技术为主的热电煤气三联供,以洁净能源作燃料的分布式热电联产和热电冷联供,将分散式供热燃煤小锅炉改造为集中供热。到2010年,使火电供电标准煤耗由2005 年的每千瓦时370 克下降到355克,厂用电率由5.9%下降到4.5%;城市集中供热普及率由30%提高到40%,新增供暖热电联产机组超过4000 万千瓦,年节能3500 万吨标准煤以上,为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做出贡献。

新建火电机组必须同步安装高效除尘设施;加快现役电厂除尘器改造,提高可靠性、稳定性和除尘效率。通过使用低硫燃料、装设脱硫设备等综合措施,严格控制电厂二氧化硫排放。推广低氮燃烧技术,扩大烟气脱氮试点范围,鼓励火电厂减少氮氧化物排放。到2010 年,使火电厂每千瓦时烟尘排放量控制在1.2 克、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到2.7 克,电厂废水排放达标率实现100%。

火电面临问题

一、煤电博弈,电煤矛盾日益突出

我国1993年进行煤炭价格部分市场化改革,国家为了确保电价稳定,设定了国有大型电厂的电煤价格,从而形成了“计划煤” 与“市场煤” 之间的价格双轨制,这也造成了多年来的煤电矛盾。2003年电力体制改革,厂网分开后,国家逐渐放开了发电用煤价格。2003年的煤炭订货会合同签订率完成了计划的90%,而执行率却只有30%。2004年的煤炭订货会合同签订率不到一半,执行率更低。2006年,国家又取消了对重点电煤合同的政府指导价,让电煤价格完全由市场调节。电煤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重点合同,二是区域合同,三是市场采购。随着煤炭价格的上涨,煤炭企业与电力企业的矛盾愈演愈烈,近两年,电煤合同也仅签订了重点合同。以前重点合同占煤炭供应在一半以上的比例,现在还不到50%,而市场采购的比例越来越高,达到40%,有的地方甚至达到60%。2003年,我国的原煤产量是11.89亿吨,其中用于火力发电的原煤是7.6亿吨,电煤占当年原煤产量的64%,电煤供应基本平衡。2006年,我国的原煤产量达到23.8亿吨,而其中用于火力发电的原煤是11.43亿吨,电煤占当年原煤产量的48%,电煤供需矛盾已开始显现。2007年,我国原煤产量25.5亿吨,其中用于火力发电的电煤是12.82亿吨,电煤占当年原煤产量的51%,比2006年虽略有上升,电煤供需矛盾突出。

近几年来,受国家发改委放开电煤价格、煤炭生产成本提高、国际能源价格大幅上涨、国内需求扩张等因素影响,国内煤炭价格总体上涨。电力装机容量近几年均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长,对电煤的需求大幅度增长。对于煤炭企业而言,电煤价格意味着利润;对于电力企业而言,电煤价格代表着成本。电煤价格一路攀升,年均涨幅在10%左右,发电企业原料成本大幅增加。特别是2008年1月以来,南方大面积雨雪灾害发生后,多年来积累的电煤供应矛盾终于暴发。火电企业与重点煤炭企业签订的供煤合同价涨幅在10%~15%之间,合同煤供给量仅能保证电厂50%的需求,剩下的煤炭需求要依靠市场价进行市场采购。煤炭市场价持续攀升,火电企业成本压力不断加大。

一方面,煤炭企业强烈要求涨价,另一方面发电企业则大喊降价才能活。实际上,目前煤的产能绰绰有余,但是煤企为了保证卖方市场的地位一直都保持“限产保价”的措施,长期的限价使得电煤始终处于较为紧张的状态。发电企业买不到煤,就顺势喊要提高电价,这样的大戏几乎是年年上演。虽然大煤企和电厂都是国企,但这样的“内斗”并不奇怪,只因国资委对国企的考核模式中,利润是一个重要指标。

2010年以前,每年都会召开一个由发改委主导的“全国煤炭产运需衔接合同汇总会”,在这个会上煤炭企业和发电企业之间的博弈尤为引人注目。发电企业的用煤量占了全国煤炭产量的50%。以五大集团为首的发电企业在09年的会议上联手要求降低煤价。另一边厢,09年开始的“国进民退”也使得煤炭行业全面进入“大矿时代”,谈判的底气越发地足了。于是煤企要求每吨的合同价在08年的基础上涨80-100元,电企则要求降价50元。最终在会上一单未签。然而 ,在保供暖和保“两会”用电的压力之下,电企和煤企会后达成了某种妥协。

煤企取得“胜利”,兖州煤业与五大电力集团签订了在山东省内的重点煤合同,单价上涨4%。

到了2009年12月15日,发改委宣布“合同汇总大会”今后不再举行,各个发电企业也改变了往日的联合状态,各自为营与煤商进行谈判。而在目前已经签订的合同中,重点煤合同的最高涨幅达到25%,可以说涨价是定局。而电煤的涨价,必然会通过销售电价的上涨,最终由用户买单。

如今,各个发电企业都眼巴巴地望着发改委的政策留个口子,实施“煤电联动”。煤电联动政策始于2004年年底。当时国家规定,以不少于6个月为一个煤电价格联动周期,若周期内平均煤价较前一个周期变化幅度达到或超过5%,便将相应调整电价。第一次煤电联动在2005年的5月,当时每度电价上调了2.52分钱。2006年,第二轮煤电价格联动又将全国销售电价平均每度提高2.52分钱。

能源发展对策

1.电力企业向上游进军,实现煤电联营

近几年,各大发电企业纷纷投入大量资金向上游延伸产业链。电企挖煤的举动得到了政府部门的鼓励。国家发改委公布的《煤矿企业兼并重组调研报告》明确指出,鼓励电力等大型企业兼并重组煤矿,实现煤电一体化经营。五大发电集团纷纷把触角延伸到煤炭领域,通过兼并、参股和独立开发等形式,变买煤为挖煤。国内几大发电企业都在不约而同地加速向煤炭领域进军。这是它们为应对煤价上涨、走出亏损困境而采取的举措之一。

煤电联营在2004年已经开始启动,当时国内诸多电力企业陆续宣布参股煤炭企业,或者与煤炭企业共同投资设立项目公司勘探开发煤炭资源。到2005年上半年,煤电联营进入一个期,包括广州控股等多家电力上市公司或其大股东在当时相继了关于煤电联营的相关公告。煤炭与电力的联营将使煤电的协同效应长期显现。中央直属5大发电集团之一的国电集团重组内蒙古平煤集团尘埃落定,国电内蒙古能源有限公司宣告成立;华能集团提出了“以电为核心、煤为基础、电煤路港运一体化” 的产业发展战略,全资收购了内蒙古扎赉诺尔煤业公司;中电投集团也提出了类似的发展战略,其投资控股的霍林河煤矿和露天煤业是国内五大露天煤业开采地之一,已成为重要利润增长点;中国华电集团在鄂尔多斯市也拥有了一个储量为14亿吨的煤矿。在五大发电集团中,华电集团已经在我国部分煤炭大省拿到200亿吨煤炭储量,大唐发电集团拿到180亿144吨,国电集团也有近百亿吨的储量。中电投集团动手早,2008年已经有数千万吨的煤炭实际产量。向“综合性能源集团” 转变是全国发电集团不约而同的战略选择。

2.煤炭企业向电力领域延伸,实现煤电一体化

《煤炭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提出了“支持煤电、煤化、煤路等一体化建设,推进产业聚集和产业融合” 的发展要求。在产煤丰富的城市周边区域建设燃煤电厂,既可以降低煤炭的运输成本,提高北电南送的潜力,又可以在本地区形成煤炭、能源、化工一体化的新兴产业体系,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在煤炭资源富集的省份,由煤电一体化而催生的坑口电厂逐渐增多。坑口电厂建在煤矿附近从而免去了运输环节,不仅降低了发电成本,煤的经济利用率也可得到提高,尤其是一些煤炭热值比较低的矿井,经济效益会明显提高。一些煤炭类公司如山西焦煤、郑州煤电等都建立了自己的发电厂。

3.煤电合作模式分析

随着电力企业与煤炭企业的合作,出现了多种合作模式,包括神华模式、山西焦煤模式、鲁能模式和淮南模式等。

(1)神华模式,一体化经营模式

神华模式是综合赢利的模式,神华拥有包括煤矿、电厂、铁路、港口和航运资产在内的完整产业链,是以创新为龙头,以一个一体化为主体,以整合集成、价值创造和社会和谐发展为两翼的新型国企持续发展模式,神华模式的主体集中体现在四个一体化,即矿、陆、港的设施平台一体化,煤、电、油的产品加工一体化,供、产、运、销一条龙的运营活动一体化,人财物技价值管理一体化。其在电力方面的发展主要是煤电油生产运作的一体化。煤电油纵向一体化经营,同时生产多种具有相关性的产品,使煤炭企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用,降低成本,增加收益。神华模式把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全部收入囊中,以求获取最佳的协同效应。

神华集团以煤炭产业为基础,通过控股和建设电站并举,大力发展电力产业,初步形成以“三西”(山西、陕西和蒙西)和长江、珠江两个三角区为重点的电力辐射网络。神华已经拥有2200万千瓦机组的电厂,列全国电厂规模的第六位,电力业务和煤炭业务优势互补,电力业务为煤炭业务提供稳定、规模可观的市场,煤炭业务为电力市场提供稳定的燃料供应。2008年上半年,在其他电力企业亏损或者微利的状况下,神华电力企业利润达到22.3亿元。

(2)山西焦煤模式,即煤炭企业兴建电站

山西焦煤集团利用其现有煤炭资源,将废旧资源循环利用,建立了国内最大燃用洗中煤坑口电厂古交电厂及4个煤矸石综合利用电厂。

(3)鲁能模式,即电力企业兴办煤矿

鲁能集团大力对煤矿进行收购,包括:山东鲁能与陕西银河在锦界煤矿的合作;2004年,双鸭山市政府、宝清县政府与鲁能集团签订了合作开发宝清县朝阳矿区煤炭产业化项目协议。

(4)淮南模式,即煤电企业合作新建煤矿或电站

淮南模式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煤电联营,由“皖电东送” 变输煤为送电。田集电厂承担着安徽东向发展融入长三角的“皖电东送” 重任,联营双方分别是中电投旗下上海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和淮南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双方各占50%股权共同投资成立淮沪煤电有限公司,公司下设两大板块,田集电厂和丁集煤矿,煤矿的煤优先直供电厂,电厂的电全部直供上海。因为实行煤电联营,可以将中间费用留在原煤基地,目前,淮南新批准的火力电厂均以这种联营的方式运作,从而实现了产业与资本的互动。继田集电厂之后,正在建设中的淮浙煤电公司凤台电厂,是另一个模式。联营双方浙江能源集团与淮南矿业采取合作形式,组建淮浙煤电公司,双方共同投资建设凤台电厂,配套建设顾北煤矿,在煤就地转化为电的同时,发出的电全部输送到浙江。两种联营一体化所遵循的原则是,长期靠煤发电的企业要往煤企投资,产煤主要用于发电的公司要向电力企业投资,双方通过相互渗透建立产权纽带,通过煤电资本的相互持股实现混合经营。

二、火电效益与节能减排

其实,煤电的矛盾也并非完全是坏事,煤电博弈可以使火电厂本身效率和设备的利用效率提高,进而可以使火电的效益得到提高,火电厂的另一个问题便是自身效益与节能减排的矛盾,火电厂要节能,这时自身发展的需要,减排则是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的需要,所以若要减排,则需要投入一定量的资金这将导致本身所得利润的下降。

根据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2010 年,万元GDP(2005 年不变价,下同)能耗由2005 年的1.22 吨标准煤下降到0.98 吨标准煤左右。“十一五”期间年均节能率4.4%,相应减少排放二氧化硫840 万吨、二氧化碳(碳计)3.6亿吨。火电供电标准煤耗每千瓦时355 克,下降15 克;厂用电率4.5%,下降1.4 个百分点;电厂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减少10%以上。所以在加快新能源发展同时,火电落后产能的淘汰步伐也在加快,这直接关系到国家节能目标的实现。

所以,根据国家发改委的计划,到2010年年底,要争取关掉5000万千瓦关停小火电机组。其中全国5万千瓦以及以下的火电为主的燃油锅炉和发电机组都将淘汰,东部地区应淘汰单机容量10万千瓦及以下燃煤纯凝汽式火电机组;除西藏、新疆、海南及青海等远离主干电网的地区外,中西部地区应淘汰5万千瓦及以下燃煤凝汽式火电机组。

这些目标已经在加快完成。截止到2008年年底,“十一五”前三年,全国累计关停了3421万千瓦,已完成“十一五”期间关停五千万千瓦目标的68.4%。

据获悉,目前国家发改委、能源局还确定下一步将逐步关停12.5万千瓦和20万千瓦的小火电机组,同时不再上30万千瓦的火电机组。发改委的根据是,根据测算,60万千瓦的大机组和10万千瓦、5万千瓦以下的小机组,一千瓦时的发电煤耗要差100到150克标准煤。而加大关停小火电,势必将导致“十一五”节能步子加快。

国家调整新的政策,可能将导致国家“十一五”节能目标的实现。

国家发改委能源所高级顾问周凤起表示,核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加快发展后,有利于国家节能目标的实现,“现在看来‘十一五’节能20%的目标问题不大,因为后2年只需要每年单位GDP能耗降低5%。”

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气候变化应对计划主任杨富强指出,目前中国经济增速在放缓,按照现在8%的经济速度看,最后两年共降低10%的单位GDP能耗没有问题。“实际上2008年已经超额完成目标。”

根据他的研究,2008年按照正常情况,即只要GDP(国内生产总值)不超过9%-10%,单位GDP能耗预计能降低4.4%,但是实际降低了4.59%,因为2008年第四季度经济放慢,能源消费负增长导致。

数据显示,2006-2008年三年累计完成单位GDP能耗下降10.08%,完成20%任务的50%。杨富强表示,后两年再完成降低10%左右的目标问题不大,这样为2010开始的后2个5年计划再分别下降20%能耗埋下了伏笔。“真如此,2001到2020年就会以能源总量翻一番的消耗,实现经济翻两番的目标。

三、关闭小火电与地方利益的矛盾

5万千瓦机组发相同的电量,比大机组多耗煤30%---50%,2005年,小火电机组排放二氧化硫和烟尘排放量分别占到电力行业总排放量的35%和52%,然而,一些火电虽然小,但是给当地的财政缴纳了很大一部分的税收,有的甚至达到一半左右,小火电的关停,将直接影响当地的财政收入和经济状况,根据国家发改委的文件,单机发电容量在5万千瓦以下的机组将在2010年陆续关停。因此国家提出了“上大压小”和“节能发电调度”的政策, “上大压小”是指将新建电源项目与关停小火电机组挂钩,在建设大容量、高参数、低消耗、少排放机组的同时,相对应关停一部分小火电机组。

2008年《节能发电调度办法》已在广东、贵州、四川、江苏、河南试点。实行节能发电调度,将打破传统的平均主义,使高效、节能、环保机组的优越性能够体现出来,意味着高能耗、高污染的小火电机组将因无法入围“发电排序表”而面临无电可发的生存危机,最终被淘汰出局。由于可再生能源发电比重在总装机容量中只占很小一部分,高效、环保的大火电机组客观上成为节能发电调度的最大受益者,此项政策的出台,有利于促进电力企业特别是火电企业的产业升级。

火电发展预测

一、规划的预测

根据国家能源局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透露,2020年风电总装机将达到1亿千瓦,大大超出2007年《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的2020年风电装机3000万千瓦的水平。

周凤起说,目前政策的调整方面核电的力度要大一些,原因是核电上可以在短期内发展比较快,“只要安全问题、核废料问题、核原料问题解决,就可以实现大发展。而水电尽管也在大发展,但是从长期看,相对潜力要要小一些。比如到2020年开发潜力可能就‘差不多了’”。

张国宝透露,2020年水电装机规模达到3亿千瓦左右;除水电以外的可再生能源所占比重,从目前的1.5%左右提高到6%以上。

此前,2005年3月2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决定将核电的发展政策从“适度”变成“积极”。为此

不过,上述政策又进行了最新的调整。张国宝撰文透露,国家现正在调整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加强沿海核电发展,科学规划内陆地区核电建设,力争2020年核电占电力总装机的比例达到5%以上。

周凤起说,根据核电装机比例新的变化测算,2020年的核电总装机量可能从过去提出的4000万千瓦,提高到7000万千瓦左右。但这个数字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原因是以后根据需要核电也可能发展更快。

由此可以预测到2020年,国家总装机量大约为(7000/0.05=140 000)万千瓦,其中可再生(除水电)为(140 000×6%=8600)万千瓦,水电30 000万千瓦,核电7000万千瓦,火电94400万千瓦。预测图为由于是保守估计,所以核电比例还有可能更大(属于个人预测)

而根据国家能源局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的观点,其中风电的装机容量可达到10 000万千瓦,所以其占总装机的7.1%,再加上生物质的最低装机容量3000万千瓦(占2.1%左右)。则高于张国宝提出的可再生除水能外占6%,所以总装机可能比预计的要高很多,但所占比例不会发生很大变化,火电的底线可以达到60%,其次比例居第二仍然只会是水电。

二、火电的发展方向

根据“十一五”规划,我国电力政策是重点优化发展火电,有序开发水电,积极推进核电建设,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等。根据张国宝在《求是》杂志上的文章《科学发展电力工业赢得挑战的根本路径》,火电是“积极推进电力工业的上大压小,加速淘汰落后产能”,不同于“十一五”规划提出的“重点优化发展火电”。可以推测,在“十二五”期间:

一、将不会再上三十万千瓦及其以下机组。将会向着大机组,大容量,节约环保型方向发展。上海外高桥电厂2台,江苏泰州1台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的相继投运使得我国在运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达到十台。

二、依托重大项目建设,推动科技进步和国产化。实现火电关键设备的国产化,不断升级设备制造水平,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巩固常规发电机组国产化的成果,掌握燃煤机组的先进制造技术。

三、贯彻安全节约清洁方针,促进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建立健全应急机制,提高电力设施抗灾能力建设,确保了电力工业的安全稳定发展。电力工业始终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四、进一步调整发电装机的结构,提高机组技术水平和经济性。进一步贯彻上大压小方针,加速关停小火电机组,淘汰落后产能;鼓励建设能耗低、大容量的高效环保发电机组,提高电力工业整体效率,推进节能减排;积极发展热电联产,努力提高热电联产比重,改善北方大中型城市供热状况和冬季环境质量,以利民生;以建设大型煤电基地为重点,积极推动煤电一体化进程。

参考书目:

1、 中国能源报告2009 《分析报告三 高价能源促进电力行业高效节能》赵瀚森李慧

2、 求是《科学发展电力工业赢得挑战的根本路径》 张国宝 二OO九年四月

3、 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 国家发展改革委二OO七年四月

4、 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