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调研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质量发展调研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质量发展调研方案

高质量发展调研方案范文1

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我们认真按照县委的统一部署,根据《实施方案》的具体要求,在市委学习实践办和第四监督指导组正确指导下,高标准启动、严要求推进、高质量落实,呈现出组织领导到位,学习活动扎实、调研开展深入、大讨论热烈的良好局面,圆满完成了学习调研阶段的各项工作,为下一阶段即将开展的分析检查阶段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下面,我就做好分析检查阶段工作提四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明确任务

分析检查阶段既是巩固和发展学习调研阶段成果的关键,也是解决问题、完善制度的基础,是学习实践活动从思想层面进入实践层面的重要阶段,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的重要任务是,按照县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的通知要求,检查分析我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状况,进而查找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突出问题,深刻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主客观原因,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明确科学发展思路。做好这一阶段的工作,对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至关重要。我们要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周密部署、精心实施,高标准高质量地做好分析检查阶段的各项工作。

二、加强领导,率先垂范

要切实加强对分析检查工作的领导,按照县委的总体部署和《实施方案》的具体要求,结合实际,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党员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政治责任感,切实负起责任,当好表率,只有我们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真正做到虚心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认真分析过去的工作,敢于触及思想,不回避问题,才能保证分析总结的高质量,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在分析检查阶段,我们要高质量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发扬党内民主,带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带头做到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带头严肃认真和实事求是把问题找准,带头把解决问题的措施确定实。要坚持边分析总结边改,边查找问题边改,边评议边改,以学习实践活动促进先行先试重点工作,用实践项目的实施成果来检验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效,做到两不误,两促进。

三、突出中心,把握重点

以领导班子名义起草好我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分析检查报告,是分析检查阶段的中心任务。分析总结得是否“准”,是否“深”,决定着解决问题、完善制度的方向和力度,决定着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效和质量。只有把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状况分析清楚,才能进一步增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动力;只有把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问题找准,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只有把主客观原因弄清,才能为创新扶贫开发体制机制提供科学依据;只有把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总结好,才能准确把握科学发展的规律,提出符合实际的科学发展目标和重要举措。因此,高标准高质量写好分析检查报告至关重要。认真严肃开好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是写好分析检查报告的基础。领导班子成员要在广泛征求意见,开展谈心交心活动的基础上,认真进行自我检查,紧密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对照检查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刻剖析存在这些问题的主客观原因,尤其是主观原因,严肃认真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勇于负责,敢于问责。要严把发言材料质量关,做到“四不上会”即“问题找不准不上会,原因分析不透不上会,整改措施不实不上会,努力方向不明不上会”。与此同时,我们要抓好以下三个重点环节,确保分析检查阶段工作有序有效推进。一是集思广益,认真分析总结;二是实事求是通报分析总结情况;三是心平气和接受群众评议。

高质量发展调研方案范文2

1.企业绿色管理的基本含义

“绿色”是基于可持续发展前提下产生的一个新的概念,一般认为“绿色”是与生态环境相关的一个概念,用来指代较高质量环境以及有益于环境的观念、行动和成果。绿色管理就是将环境保护的观念融于企业的经营管理之中,它涉及企业管理的各个层次、领域和过程,要求在企业管理中时时处处考虑环保、体现绿色。绿色管理要坚持 “五项”原则:一是研究。就是将环保纳入企业的决策要素中,重视研究企业的环境对策;二是消减。就是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或消除有害废弃物的排放;三是再开发。就是变传统产品为环保产品,积极采用“绿色标志”;四是循环。就是对废旧产品进行回收处理,循环利用;五是保护。就是积极参与社区内的环境整治活动,对员工和公众进行绿色宣传,树立绿色企业形象。

2.企业实施绿色管理的必要性

2.1保护人类生存和发展,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企业通过建立绿色管理模式,从绿色管理和经济发展的结合去规范组织的绿色行为,最大限度地合理配置和节约资源,减少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同时可以有效地规范企业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从原材料的选择、设计、加工、销售、运输、使用到最终废弃物的处理进行全过程控制从粗放型的经挤增长方式转变为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充分调动和合理利用资源,减少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满足环境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2有助于企业节能、降耗、减污、增效

绿色管理模式要求企业对生产全过程进行有效控制,体现了清洁生产的思想,实施此管理模式会推动清洁生产技术的应用、对污染进行预防。企业通过设定目标、指标、管理方案以及运行控制,可以有效地利用原材料和回收利用废旧物质,减少像排污费、罚款等环境费用,从而明显地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2.3绿色管理是适应绿色消费浪潮的必然选择

消费者趋向于绿色消费主要源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社会经济发展在为社会及广大消费者谋福利的同时,造成恶劣的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已直接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人们迫切要求治理环境污染,要求企业停止生产有害环境及人们身体健康的产品;二是,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广大居民个人收入迅速提高,他们迫切要求高质量的生活环境及高质量的消费,亦即要求绿色消费。

3.实施绿色生产

3.1绿色生产的概述

国际上,工业污染控制方式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重大的变革:以原先西方发达国家“末端处理”式的先污染后治理方式转化为以污染防范为主的污染控制战略,这种新战略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工业环境活动中心称为“清洁生产”。绿色生产与清洁生产的概念并无太大差别,我们可以把绿色生产定义为按照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原则来组织生产过程,创造出绿色产品,以满足绿色消费。因为以往清洁生产的概念较专注于工业生产,所以绿色生产在某种意义上内涵比清洁生产更广。

3.2绿色生产的实施方法和步骤

绿色企业实施绿色生产可大致分为准备阶段、调研阶段、制定方案阶段和实施方案阶段。

准备阶段:

3.2.1准备阶段

在准备阶段,企业只是预定一个大致努力的方向,目标的具体化将在以后阶段完成。转变观念可谓实施绿色生产的首要问题。更新观念的关键是各级政府官员与企业领导,要通过各种学习班、培训班对他们进行绿色生产的从而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调整战略,掌握操作方法。建立强有力的行动小组,是顺利推行绿色生产的组织保证。

3.2.2调研阶段

进行调查分析是任何解决问题做决策的必经步骤。调查分析的内容一般涉及:企业的基本情况、环境背景、生产排污情况、相关的环保法规和排放要求、污染治理现状。进行现状调研与分析,要进行物料和能量核算,进行分析和预测。分析和预测是指对收集的一手和二手资料进行计算、分析和比较。最后,经过分析和预测,把结果整理成详细的调研报告,作为行动的依据。

3.2.3制定方案阶段

在这一阶段,首先要确定目标。通过第二阶段的调研分析一般即可发现在生产过程中最为薄弱和最易突破的环节,从中选中若干重点采取行动,同时综合考虑企业在人、财、物及技术等方面的实际情况,最终确定一个(或几个)具体的目标。之后,企业应提出可供选择的方案,然后进行可行性分析。可行性分析通过对若干可供选择方案的技术、经济和环境评价,从中选出最可行(或最佳)方案。

3.2.4实施方案阶段

这一阶段通常包括四个步骤:(1)方案的实施。包括筹集方案所需资金,进行设计、申请许可证等等。(2)成效评价与反馈。方案得以实施后,若生产进入正常状态,设计也达到要求,则可收集数据,检查方案的实施成效并加以评价和反馈。假如未能达到原先制定的目标,要“返工”或修改原方案。这种追踪评价的结果对于绿色生产的顺利进行和进一步完善非常有用。(3)验收。(4)进一步提出新目标。由于市场竞争,技术进步,市场需求变化及其他,绿色生产是一个“不进则退”的不间断的进程。企业需时刻密切注意环境变化,不断提出新目标,以与不断变化的环境相一致。

高质量发展调研方案范文3

一、调研主题

以贯彻党的*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联系我省农业对外开放工作实际,突出践行科学发展观为主线,重点围绕“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推进农业对外开放工作又好又快发展”课题,组织开展课题调研、专项调研。通过调研,掌握实情,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剖析原因,提出对策,解决问题。

二、人员安排

*

三、调研安排

1、筹备阶段(10月26—11月3日)。参加调研的成员组成调研组,结合调研实际情况,研究确定调研主题、调研重点和调研时间、地点。调研组分两个课题组:一组为外向型农业调研组,二组为农业对外合作调研组。一组由王江桥同志牵头,石萍同志负责调研的活动安排。二组由赵利华同志牵头,王江兵同志负责调研的活动安排。帅启荣同志全程参加两组的调研,并指导、督办调研活动。

2、调研阶段(11月4—25日)。结合农业对外开放工作实际,重点针对扩大农产品出口与国际贸易争端的矛盾、加快农业走出去与境外市场风险的矛盾、农业市场的全球化与农民生产的分散化的矛盾、公益事业发展与单位自身发展的矛盾等“四大矛盾”,围绕建立健全保障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制定促进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和服务科学发展等迫切期待解决的问题,到农产品出口企业,农产品出口基地,浙江、山东、云南等先进省份等进行考察调研。

一组重点调研优势出口产业(食用菌、水产)的可持续发展,桔子罐头出口遭遇反倾销诉讼情况、茶叶出口产业的壮大和先进省份外向型农业的发展经验。到随州、潜江、宜昌等地的出口企业、出口基地调研,到浙江考察外向型农业发展情况。

二组重点调研农业企业走出和与东盟开展农业合作情况。到*省种子公司、中澳楚蕾畜牧发展有限公司等调研,到云南考察与东盟开展农业合作情况。

3、大讨论阶段。在调研的基础上,着重就如何解决影响外向型农业科学发展的认识问题进行解放思想大讨论,切实转变不符合科学发展的观念,努力形成科学发展的共识。

4、总结阶段(11月25—30日)。整理汇总调研材料和大讨论成果,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报告,提交给厅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

四、调研要求

1、提高思想认识。调研工作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关键环节,是检验学习实践活动成效的重要指标,要充分认识调研活动的重要意义,科学合理安排好调研工作,将调研工作与处理日常工作有机结合,将调研工作作为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针对性的有效措施,以认真负责的态度,积极开展工作,努力完成调研任务。

2、弘扬优良作风。要一切从简,努力消除调研工作对基层正常性工作的影响。要深入出口企业、深入出口基地、深入基层农民、深入具体工作,扎实开展调研工作,展现良好形象。

高质量发展调研方案范文4

提高投资效益具有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①规划能够为企业明确发展目标,远大而可实现的目标是企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加速器;②规划能够使企业各部门更加协调一致,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管理层决策;③规划可以更好地把握投资重点,针对企业经营目标,更加清晰地理清投资方向和重点;④做好项目规划工作,可提高投资项目立项的成功率。通过系统的调研,全面了解企业内部生产、经营、管理情况,可使项目立项选取、定位更加准确,项目建成后取得较好经济效益的机率更高,同时也可使不适应企业发展需求的项目尽早被发现,及时调整转向,杜绝无谓投资的发生。

2如何做好规划工作

规划的制定是一个长期、大量信息积累的过程,企业在制定规划时,首先要对本企业在国内外同行业中所处的地位,所具有的竞争力有较为客观的认识;其次对本行业国内外的技术、工艺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有科学合理的把握;再次,对国内外资源的整体配置,外部环境可能发生的变化做比较系统的研究。(1)加大投资规划工作投入。规划工作需要先投入,效益体现在未来。在充分调研企业生产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投资项目发展框架,凡是看准了的项目,要组织专门力量,集中优势资源,安排足够资金,尽快把规划工作做好,务求把项目前期工作做深、做细、做实,保证以高质量的项目前期工作,促进项目尽快立项、批复、实施。(2)制定部门规划。立足生产现状,以提高整体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国内外先进水平为目标,加快技术改造步伐,提高企业工艺技术水平,降低能耗,减少系统运行综合成本,提高投资效益。(3)加强对项目规划工作的指导协调。建立规划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强组织领导,确定专人负责,明确阶段目标,跟踪管理,一抓到底。对已确定开展前期工作的项目,要尽快组建强有力的项目组,对项目前期工作全过程负责,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对重大项目规划工作要由主要领导负责协调,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加强对规划工作的督促检查,掌握工作进度,发现问题及时协调解决。

3取得效果

高质量发展调研方案范文5

[关键词]高职院校 骨干校建设 项目管理

[作者简介]李红(1967- ),女,山东夏津人,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电子商务。(北京 100018)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18-0170-03

项目管理是伴随着建设和管理大型项目的需要发展起来的管理学科的新领域,在当今社 会中的用途非常广泛。随着其技术及方法本身的完善,项目管理已经被公认为是一种有生命力并能实现复杂的管理目标的现代手段,具体即指管理者运用管理方法和工具对项目进行科学而规范化的管理。骨干校建设是一项综合复杂的系统工程,将项目管理理论应用于骨干校建设管理,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对组织机构资源进行计划、引导和控制,从而高质量实现骨干校建设的具体目标和指标。

一、项目管理的内涵

“项目”原来是事物分类的意思,现指一件将要完成的任务。此任务要利用有限的资源,满足一定的性能、质量、数量和技术指标的要求,在既定的时间周期完成。换句话说,项目是利用有限的资源创造特定的产品或服务的活动。如今,社会上有许多事物当作项目来进行研究、建设、管理。

“项目管理”即管理者从项目的投资决策开始到项目结束的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评价,在有限的资源约束下,运用系统的观点、方法和理论,对项目涉及的全部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

项目管理具有自身独特的体系及知识领域,包括目标的实现和保证产品质量的方法,如全局管理、时间、人力资源、成本、沟通管理等九大知识领域的规范管理。

二、在骨干校建设中应用项目化管理的意义

骨干校建设是一项综合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明确的时间、经费和质量目标,具有典型的项目特征,适合运用项目管理对其进行组织实施。

1.确保建设目标高质量如期完成。项目化管理最根本的目的是在给定的时间、经费和性能指标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高质量完成预期目标。骨干校建设是一项综合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需要项目化管理来确保建设目标高质量如期完成。

2.确保工程项目高质量实现。骨干校建设是一项重要工作,应用项目化管理确定项目标准和工作规范,使各个建设项目处于受控状态,从而高质量实现骨干校建设的具体目标和指标。

3.确保协调沟通及时有效。骨干校建设任务重、时间少、涉及人员广,应用项目化管理可以及时、有效地进行部门之间的关系协调、各种管理职能方面的协调,以及组织之间的信息传递,从而科学地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项目的实施过程。

4.确保充分发挥团队的作用。骨干校建设历经启动、计划、执行、控制、验收等一系列过程,这一系列过程均需要高智能、高素质的团队去实现。应用项目化管理可以有计划地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科学地制订培训、使用、考核、激励等机制,充分调动项目团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项目团队的潜能。

三、项目化管理在骨干校建设中的应用

骨干校建设是一项综合复杂的系统工程,采用项目管理的方法,将骨干校建设项目生命周期划分为项目启动、项目计划、项目执行及控制和项目收尾几个阶段。

1.项目启动阶段。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启动阶段是开始一个新项目的过程。在项目启动阶段,需要成立项目工作小组、任命项目负责人、组建项目建设团队等。

首先成立了信息工程系项目工作小组,组长由系主任担任,副组长由教学主任、联席系主任担任,组员包括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项目工作小组负责建设项目的整体规划;指派各级子项目负责人并组建相应的项目建设团队;子项目建设内容的审核;实施过程的组织、监督和协调;项目质量的内部评审、验收;研究制定保证骨干校建设项目顺利完成的各项措施。子项目负责人负责将项目任务落实到人,并负责本项目的计划制订、实施、质量检查、改进及按期完成。项目建设团队组建以后,负责制订项目计划、分解工作任务,这是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2.项目计划阶段。科学的规划是项目成功的前提。在项目计划阶段,需要确定项目范围、制订工作计划,形成工作分解结构。工作分解结构是项目管理常用的方法,它被用来归纳和定义项目的整个工作范围。工作分解结构即把一个或几个项目按既定的分解原则,把项目分解成任务,任务再分解成一个个工作,再把一个个工作分配到每人的日常工作中,直到再也无法分解为止。工作分解结构对项目要素进行的分组,是以可交付成果为导向的,归纳并定义项目大全局范围,每下降一层代表对项目工作的更详细定义。工作分解结构总是处于计划过程的中心,是制订进度计划、资源需求、成本预算、风险管理计划和采购计划等的重要基础,也是控制项目变更的重要基础。

项目工作小组根据学院骨干校建设方案、十二五规划,对骨干校建设项目进行整体规划,确定建设思路与建设目标,将骨干校建设项目分解成若干个建设子项目,制订工作计划,包括子项目负责人、团队成员、建设进度、预期目标、验收标准、资源配置和资金预算等。子项目负责人带领团队成员将本项目工作分解为更小、更易管理的任务,这些小的任务应该是能够保障完成交付产品的可实施的详细任务。

信息工程系骨干校建设项目包括5项任务: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共包含42项建设子项目,其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设项目3个;核心课程建设项目16个;限选课程建设项目14个;师资队伍建设项目4个;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项目1个;实习基地建设项目2个;社会服务项目2个。其中核心课程建设、教学资源库建设等还可以再分解。

在项目管理工具中,甘特图被广泛用来制订项目工作计划。甘特图以图形或表格的形式显示活动,具有简单、醒目和便于编制等特点。它通过活动列表和时间刻度形象地表示出项目的活动顺序、依赖关系与持续时间。它直观地表明任务计划在什么时候进行,及实际进展与计划要求的对比。管理者由此可便利地弄清一项任务还剩下哪些工作要做,并可评估工作进度。使用甘特图还有助于避免关键路径过长。关键路径是由贯穿项目始终的关键性任务所决定的,表示完成项目的最短可能时间。

子项目负责人制订子项目的工作计划。依据项目任务制订合理、可行的工作计划,包括子项目负责人、团队成员、建设进度、项目里程碑、预期目标、验收标准、成果、资源配置和资金预算等。编写任务书,发给项目建设团队的每一个成员,使其能够了解每个任务的具体工作内容。再根据团队成员的优势,将每项任务落实到人。例如,“信息采集”核心课程建设子项目的工作计划甘特图,如图所示。

项目开始前项目负责人要明确建设任务、预期目标及成果,因此子项目负责人要编制项目建设方案。例如,编制课程建设方案时,首先从课程定位与培养目标、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团队现状、教学资料建设、教学效果等6个方面分析该课程的建设基础,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差距。依据学院骨干校建设的思路、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确定本课程的建设思路及建设目标。明确建设任务,编制建设方案及建设进度,并列出项目建设完成后交付的成果。项目的各个任务都要编制建设方案,方案要与项目的总体目标相一致,明确而具体,可执行性强。

3.项目执行及控制阶段。当项目启动和计划阶段中要求的前期条件具备时,项目即可开始执行。在执行过程中,需要跟踪与控制项目,监控和评估项目偏差,必要时采取纠正行动,保证项目计划的执行,实现项目目标。

第一,项目范围变更控制。项目范围管理就是确保项目必须完成全部规定要做的工作,最终成功地达到目标。根据项目的目的,界定项目所必须完成的工作范围并对其进行管理。范围变更控制是指对有关项目范围的变更实施控制。

无论前期工作多么规范、细致,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都不能避免发生变更。当项目范围发生变更时,需要对变更进行有效的控制,子项目负责人填写《项目变更申请表》,描述变更内容及变更原因,详细描述变更方案,并阐述变更对进度、成本、质量产生的影响,以及由此产生的风险。项目工作小组识别该变更是否在既定的项目范围之内,分析变更对进度、成本、质量产生的影响,并给出变更意见,然后提交学院审批。

第二,项目进度控制。“项目时间管理也称进度管理,是指为保证项目按时完成而进行的活动定义、活动排序、(活动)历时估计、(进度)计划开发和(进度)计划控制的管理过程。”①进度控制主要是监督项目的进度是否与计划相符,若出现偏差,应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措施。

每月月底子项目负责人需要填写《项目月度进展报告表》,描述本月完成的工作,以及本月发生的项目变更。项目工作小组对照任务书中“预期目标、建设措施及验收要点、完成时间、归档资料”,逐项认真检查是否按进度完成任务。如未按期完成建设任务,要分析项目进度延缓的原因,并考虑项目进度变更是否会影响其他部分的工作进度,给子负责人提出改进建议,要求负责人提交进度变更后应采取的实际措施。如果子项目进度变更对整体项目建设影响较大,项目工作小组将提交学院审批。

第三,项目质量控制。项目质量管理是为了确保项目达到客户所规定的质量要求所实施的一系列管理过程。质量控制主要是监督项目的实施结果,将项目的结果与事先制定的质量标准进行比较,找出其存在的差距,并分析形成这一差距的原因,质量控制同样贯穿于项目实施的全过程。

每月月底子项目负责人需要填写《项目月度进展报告表》,描述本月完成的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项目工作小组对照任务书中“预期目标、建设措施及验收要点、完成时间、归档资料”,逐项认真检查是否按预期目标完成任务,并形成相应成果。如发现成果与预期目标存在差距,或存在未解决的问题,项目工作小组应研究解决方案,给子项目负责人提出改进建议。如存在项目工作小组无法解决的问题,则提交学院解决。

第四,项目人力资源管理。项目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为了保证所有项目干系人的能力和积极性都得到最有效地发挥和利用所做的一系列管理措施,主要过程包括组织规划和团队建设。

专业能力强、团队意识强是高质量、按期完成骨干校建设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在骨干校建设前期,组织教师参加有关教学设计、教学资源库建设、“行动导向”教学实施等各项培训,提升教师课程改革理念,提高课程建设能力。在骨干校建设过程中,通过检查建设任务完成情况,及时发现教师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制订培养方案。实行以项目团队为基础的绩效考评和奖励制度,能够充分调动项目组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项目团队的潜能。

第五,文档管理。项目文档不仅仅是重要的工作成果,还是有效沟通的载体。在骨干校建设过程中,会产生两种类型的文档:纸质文档和电子版文档。为了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对文档进行控制,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命名规范。在骨干校建设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各种类型的文档,为了便于管理和查询,规定了文档命名规范。如课程建设方案的命名规则是:课程名称+核心(限选)课程+项目建设方案。其次,统一常用文档模板。对于所有建设项目均会涉及的文档,制定文档模板。如会议记录、企业调研工作计划、企业调研记录、企业调研/专家研讨会签到表、项目建设方案、项目建设工作计划等。最后,归类存放。对于电子版文档,使用专有服务器硬盘空间提供的共享目录对文档进行管理。

4.项目收尾阶段。项目工作小组对各个骨干校建设项目进行初审验收。验收程序如下:项目负责人准备验收资料;项目工作小组检查各个建设项目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并给出结论;项目文件归档。

由于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项目进行管理,并取得巨大成功,因此项目管理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地扩大。骨干校建设是影响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工程,通过在骨干校建设项目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运用各种项目管理方法,有效地保障了骨干校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

[注释]

①徐嘉震.项目管理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6:48.

[参考文献]

[1]林茂松,王东亚.项目管理理论回顾和思考[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8(7).

[2]毛建梁.项目管理理论在高职科研经费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1(1).

[3]温秋华.基于项目管理理论的高校教学资源库建设[DB/OL].http:///KCMS/detail/detail.aspx?QueryID=3&CurRec=1&recid=&filename=200911

1325.nh&dbname=CMFD2009&dbcode=CMFD&pr=&urlid=&yx=&uid=WEEvREc

wSlJHSldTTGJhYlJQNlpBWEZ3bGZLVjd3VTZzNmhnSGRRRFRRY3QrYXJmdURsMFhkSTNkK3hyemlRVg==,2009-09-02.

[4]杨爱华.项目管理概论[M].北京:知识出版社,2003.

高质量发展调研方案范文6

国内药物研发正逐步从仿制走向创新,创新药物的研发和申报逐年增多。杨志敏等[1]分析了我国2005-2008年创新药的申报情况,报道已有90家国内企业开始进行创新药研发。2009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了1类新药12件,首次出现批准新药比率升高、重复申请降低的现象[2]。2010年批准916个境内药物临床试验,与2009年相比,增加18%,其中,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数目分别增加24%和27%[3]。国内企业对抗肿瘤、抗病毒和抗感染创新药的研发更为关注,投入更多[3]。同时,许多跨国制药企业纷纷在中国建立新药研发中心,我国参与全球新药研发同步试验的程度逐年加大。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申请及获批呈现逐年递增趋势,2010年有158件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申请获批,是2005年的9倍[2-3]。姚晨等[4-5]依据美国FDA和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成立的临床试验注册中心(clini-caltrials.gov)上的注册登记数据发现,在中国开展的多中心临床试验中有60%与全球范围同步进行,并进入全球药物研发的主流队伍。Chang等[6]根据监查发现,中国参加国际多中心的药物临床试验实施质量水平不低于美国,但是,与发达国家比,中国药物临床试验仍然处于发展阶段,中国承担药物试验的医疗机构及国内制药企业大多没有规范化的质量管理体系,缺乏对质量管理制度和人力的投入。在达到保证试验的科学性、保护受试者权益并获得可信数据来有效地回答科学问题这一系列质量目标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1.1保证试验的科学性研究设计能力低,未正确使用科学的临床试验方法,甚至只是在中国人群中简单模仿重复国外类似研究。Moher等[7]随机选取的11个Meta分析研究中,对127项干预性研究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分析,发现采用盲法可明显提高研究质量,使用不恰当的分组方法也会影响对受益的评价,如分析所有研究后治疗平均受益为39%,其中低质量RCTs的治疗受益高达52%,而高质量RCTs仅为29%,从而证明临床试验方法学的质量直接影响对干预措施效应值的评估。Xu等[8-9]评价我国近20年来中西医临床试验方法学的质量后发现,真正随机化及盲法较少应用、样本量小、较少记录与分析退出和失访病例、很少进行合适的随访、统计分析方法的使用也存在许多问题。

1.2保护受试者权益与中国开展临床试验合作的国际机构[10]及Wang等[11]质疑:虽然我国伦理学相关法规内容与国际接轨,但药物临床试验基地的管理及实际经验不足,在实施过程中未能很好地遵守伦理学相关法规。闵婕等[9]的报道显示,17篇中医药类临床试验文献中仅有70.6%提及伦理审批,88.2%报道了知情同意。

1.3获得可信的高质量数据对与试验相关的各类数据收集与记录的标准操作规程的依从程度不高,致使数据记录及保管等不规范也不完整;同时缺少外部专业技术资源的支持与合作,如统计分析和数据管理技术平台。

2药物临床试验的国际质量管理规范及理念

由美国、欧洲共同体以及日本的监管部门和制药行业协会联合召开国际协调会议制定的ICH临床试验管理规范是国际统一的伦理学、科学性方面的质量标准,其中明确了监管机构、伦理委员会、申办方、研究者、数据管理以及统计人员的职责[12]。依据ICH相关指导原则,QA是指一类有计划的、系统的行动,其建立旨在确保试验的执行和数据的产生以及提供的记录和报告符合GCP和现行管理法规要求,包含定期稽查及监管机构对医疗机构的检查。QC是指在QA体系中,为达到临床试验某一质量要求所采取的具体操作技术和实施的行为,是一个贯穿临床试验始终的发现问题、寻求原因和解决方法并最终解决问题的连续过程,包括培训等。随着许多国家及地区已经采纳ICH-GCP原则作为法规和/或条例,申办新药临床试验的企业将ICH-GCP作为执行标准,使得全球临床试验遵守同样的规则成为可能,也使得临床试验在过去10年中真正实现了全球化。国际制药企业、药监部门及学术界进行了关于质量管理的调研和探讨活动[13-16],提出为了实现质量目标,应建立以数据为中心的质量管理体系,能够以合理的成本-效益控制临床试验质量。对高质量数据的定义是:“能够足以支持结论的数据,等同于完全无错误数据”。也就是说,某些数据出现错误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接受的,数据质量是一个合适性和程度问题。如果错误数据不会影响研究结论,则是可以接受的。另外,申办者应对临床试验质量进行设计,应该尽早在设计及准备阶段识别出质量要素,从管“结果”转变为管“因素”和“过程”。针对影响试验质量的重点“因素”和“过程”,设计采取相应的质量管理措施,使试验活动处于受控状态。识别影响临床试验质量的关键风险因素,进行基于风险分析的质量管理。ICHQ9指出质量风险是指出现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结合[16],建议申办者对最可能出问题的重要环节进行风险评估,包括出现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要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把质量管理的重点从试验结束后评价转到试验前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来,加强全过程中重点环节的质量管理,把种种隐患消灭在质量形成的过程中,做到“防患于未然”。

3药物临床试验的质量要素

在药物临床试验启动前和实施阶段,要关注的质量要素很多,包括:①制定符合法规、伦理、科学性的完善研究方案。②制定和更新标准操作规程并按其实施。③筛选合格的研究中心和研究者,进行有效的可行性调研及启动前访视。④研究人员的培训,至少要包括GCP、充分的知情同意、药物信息、试验方案的实施和安全性评价等内容。⑤充分记录和报告试验数据。⑥收集、保存及更新临床试验必需的文件。整个质量要素管理必须融合在整个试验的各个环节,药物临床试验的重要过程一般包括:①研究文件的制定及批准流程:包括方案、研究者手册、知情同意书、病例报告表、合作协议、研究相关SOP等。②试验中心管理流程:项目组织管理及定期沟通;数据安全监测委员会、终点事件评价委员会等SOP、职责及工作计划。③受试者管理SOP:包括受试者筛选、入组和随访流程。④研究物资供应管理SOP:包括药品、试剂采购、保管、使用、回收等。⑤标本管理SOP:包括标本采集、处理、保管、运输、检测、结果记录等。⑥数据管理SOP:包括数据管理系统的选择、数据库测试、数据采集、录入、核查及数据疑问处理流程和盲态审核等。⑦经费管理SOP:包括预算、经费使用记录、报销。

4中国药物临床试验主要相关方采取的质量管理措施

4.1药品监管机构中国药品监管机构是从药品研制源头确保试验数据的真实和完整,保证药物临床试验的质量。近年来,SFDA加强科学监管,不断建立和完善药品研发相关法规、药品管理法规体系和药品注册管理法规体系,并加快药品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体系建设[17],例如,成立了ICH中国研究小组,对国际标准和技术规范进行深入研究,将促进我国新药研发向国际水平看齐[3]。同时,进一步加大技术审评的科学性及公开透明力度,建立与申办方的沟通交流制度[2]。另外,对药物临床试验机构正在从重资格转向重过程监管。一方面,加大现场检查,解琴等[18]指出开展药物临床试验资格认定复核检查、日常监督检查、有因检查和药品注册现场核查。另一方面,开展药物临床试验电子监管试点,从而提高临床试验过程的监管效率[3]。

4.2伦理委员会随着国家相关部门对药物临床试验监查制度的完善与强化,伦理委员会的审查能力不断提高。卫生部2007年颁布的《涉及人的生物医学试验伦理审查办法(试行)》和SFDA2010年颁布的《药物临床试验伦理审查工作指导原则》,使国内建立了医学科研伦理审查法规,进入依法管理阶段。中国相应机构正在逐渐起步、制度正在完善;据中华医学会2007年在全国范围进行的伦理委员会调查,接受调查的154家医疗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预防机构伦理委员会,大部分伦理委员会建立了工作章程和工作制度[19]。伦理委员会成员知识和经验的多样性对其深入审查试验方案至关重要。白彩珍等[20]指出伦理委员会重视审查研究方案的科学性,审查知情同意书与方案的一致性以及委员主动检索相关文献等,可以提高伦理审查的质量。丛亚丽[21]指出,为了保证试验质量,伦理评审不仅在试验前对受试者参加试验相关的知情同意、信息保密及安全性进行考虑,还在整个试验期间持续进行伦理审查,对试验过程予以监督。

4.3申办方临床试验申办方需要在试验前建立临床试验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有效质量审查。最常见的形式:①监查:指直接参与、监督和检查临床试验的进展,确保临床试验的实施、记录和报告符合试验方案、SOPs、GCP和现行管理法规的行为。监查是质量控制的执行过程,应按照质量规定的程序执行质量管理,按照既定流程贯彻质量制度,以提高质量效果。②稽查:指由不直接涉及试验的人员所进行的一种系统性检查,以评价试验的实施、数据的记录和分析是否符合试验方案、SOPs、GCP和现行管理法规的行为,主要核查质量规定的执行以及质量制度的贯彻程度和效果。

4.4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研究者为了做好临床试验的质量管理,医疗机构也在不断探索建立质量管理机制及体系。医院药物临床试验基地办公室作为药物临床试验质量保证部门,制定管理条例、规范工作流程和标准化操作规程、强化人员的业务培训等,赵燕等[22]在工作中探索创立了“三级质控”的管理模式:一级接受研究专业组内部质控措施;二级接受基地办公室质控检查;三级接受申办者派遣的监查员或稽查员的监查和稽查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稽查和视察。张媛媛等[23]开始试行“临床研究协调员制”,以确保临床试验质量。我国医疗机构不仅对研究者及研究科室完成的临床试验质量进行各方面实时监管与综合评估,而且提供各种支持,如GCP教育活动、研究协调管理、药品管理和伦理审查等临床试验技术支撑平台,以多学科交叉融合、整合资源和合作共享为特点。在平台上运行的临床试验设计完善,临床试验管理有系统性和连续性。在药物临床试验质量活动中,研究者负责执行临床试验过程,需要遵守法规、伦理、申办方对研究者的要求,保护受试者的权益、完成培训、严格按方案及SOPs开展研究并进行相应记录。为了提高临床试验质量,需通过系统化专业培训不断提高研究责任意识,不仅掌握临床试验的技能及法规,更要明确研究者在实施和申请研究中的重要职责。白彩珍等[24]指出要强调研究人员的职业精神教育,重视职业精神的监督,也要重视创造一种能够使受试者安全和研究人员受益的共赢的文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