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的调查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乡村旅游的调查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乡村旅游的调查报告

乡村旅游的调查报告范文1

山区发展需要社会关注

-------走进重庆市武隆县后坪乡的社会调查报告

重庆邮电大学奉青队

1 关键词

经济资源 经济状况 社区发展民主政治

2 摘要

这次我们的调研地点是重庆市武隆县后坪乡。武隆县是全国有名的贫困县,而后坪乡又是武隆县最贫困的乡。我们的调研方向包括:村庄经济资源、农村经济、社区发展、农民收入和政治民主五个方面。设计的问题很广,经过我们的调查可以说能达到完全了解当地农村的效果。经过调查我们得知:后坪乡在农业方面尚处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机械化程度极低,土地有一定程度的荒废。因此,我们建议后坪乡通过加快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小机械耕作),抛弃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充分利用农业社进行多户合作,并充分利用荒地,最终形成规模经济。当地产业结构不合理,绝大部分的村民都是以第一产业为生。我们建议鼓励村民办一些私营家庭作坊式企业,满足乡内生活需要,解决部分人的就业问题。据调查所知当地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即拥有独特而丰富的旅游资源。因此我们认为可以加速旅游区的开发工作,积极发展第三产业,以此来改变产业结构第一产业比重过大的问题,使产业结构更加合理。从调查结果中我们发现,村民的选举权已基本实现,但是绝大部分的村民都不了解与他们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惠民政策,导致误解了政府的一些行为及一些国家政策。乡里医疗卫生条件太差。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比起城市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们也十分了解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是孩子们的基本权利之一。

3 引言

目前贫穷仍是我国面临着的一个大问题。缓解和消除贫困,最终实现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是党和国家一个历史重任。扶贫开发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一项历史任务,我国目前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较长时期内存在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和贫困现象是不可避免的。为了呼吁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共同探求其发展的可行之路,我们走进重庆市武隆县后坪乡进行实地调查。

4 背景

重庆作为全国四个直辖市之一,重庆的发展得到中央的高度重视,目视重庆的腾飞,展望山城如画的未来。日新月异的重庆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倡导下迅速发展,但其山区的落后却为腾飞的重庆留下了瑕疵。关注贫困山区,加快重庆发展,得到了许多有志之士的认同。作为当代大学生更应该关注祖国的发展,时刻准备着为社会做一份贡献,进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5 调查目的

一方面,为了更加了解贫困山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山区人民的生活水平,并竭尽我们的薄力,呼吁社会各界的关注,进而探求其发展的可行之路。另一方面,为了有一个充实的大学生活,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为社会做一份贡献。因此我们走进重庆市武隆县后坪乡,进行了此次调研活动。我们对于后坪乡基本情况的调查总结和浅薄的建议,以供政府及有关人士参考。

乡村旅游的调查报告范文2

关键词 垛田农业;问题;对策;江苏兴化;缸顾乡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7-0081-01

江苏省兴化市缸顾乡东旺村耕地以独特的岛状垛田为主,其垛田原为先民在沼泽稍高之处垒土成垛所形成的垛岸,状态各异,大小不等,四周环水,各不相连。由于土质疏松、养分丰富,加上光照足、通风好、易浇灌、耕作方便,使得生产的蔬菜品质优、产量高。其生产的芋头成为央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美食文化。在千百年来的种植实践中,人们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形成了特有的耕作方式,产生了特有的农业文化,兴化市缸顾乡东旺村已成为全球四大花海之一,成为全国著名的油菜花风景旅游村,成为江苏省最有魅力休闲乡村[1]。2013年5月兴化市垛田传统农业系统被农业部确立为“全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缸顾乡东旺村垛田列为其中,为开发乡村旅游业、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发挥了更大作用。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生产要素的不断变化,垛田农业种植也出现了许多突出问题。为此,笔者就垛田农业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和研究,现将基本情况介绍如下。

1 垛田农业生产的基本情况

1.1 农业人口与比例

缸顾乡东旺村有32个村民小组,耕地总面积308.93 hm2,总人口4 345人,人均耕地0.07 hm2;从事农业人口720人,占总人口的16.6%,其中女性489人,占从事农业人员的67.9%,全村农业收入7 801.75万元。

1.2 种植品种与模式

主要是油、蔬两大类,近年来作物品种逐步多样化,棉花、玉米、大豆面积有所增大。一般茬口模式是油菜―芋头,油菜―生姜,油菜―瓜类,油菜―棉花或玉米,多年生作物有韭菜等,其他零星种植各类蔬菜,如葱、蒜、辣椒、生姜、莴苣、茼蒿、架豇、药芹、菠菜、萝卜、蚕豆、豌豆、扁豆、洋葱、番茄、包菜、马铃薯、芫荽、刀豆、花菜、黄芽菜、大头菜、雪里蕻等。

1.3 耕作方式与改革

蔬菜大部分采用自留种方式,特别是芋头至今保留“窖藏法”留种的传统方式。20世纪80年代主要是精耕细作,精心育苗,疏密相宜,浇足水,勤施农家肥。芋头、生姜等作物通常采用挖塘施基肥、播栽种苗等方式。播栽后的田间管理,主要是每天浇水,每隔一段时间铺水草、施农杂肥。浇水的工具是“戽水瓢”,这种浇水工具的优点是相对轻便,利用杠杆原理能将水浇得远、洒得匀。到90年代逐渐改为机械浇灌,铺水草改为铺小麦和油菜秸秆。以前油菜、韭菜冬季采用封河泥防寒,现在还有部分韭菜罱泥封面防冻,而油菜生产基本上不再使用此方法。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劳力减少,劳动力逐步趋于老年化,种田后继无人。据调查,目前从事种植的农民平均年龄为56.3岁,人均种植面积0.43 hm2,田间管理方面,在没有机械作业的情况下,一个人要完成播种和收获的全部工作量十分艰难,同时种田的比较效益也不高,摆在面前的问题是田由谁来种的问题。二是布局杂乱,没有系统规划。各家各户安排生产布局不合理,品种杂乱,插花式种植,一家一户的田块分散,各处垛田面积偏小,相距较远,劳作浪费时间。三是河沟土壤生产环境恶化。部分小河沟由于常年没有罱泥,垛田岸土坍塌以及秸秆禁烧造成的乱抛,导致了许多河沟不畅,杂草丛生,淤塞严重。有机肥投入减少,化学肥料和农药等投入品逐年加重,导致了土壤与农产品质量下降[2-3]。四是连年重茬,连作障碍严重。垛田露地种植,从调查情况看,种植芋头、西瓜、韭菜等作物经济效益较高,但长年种植导致了土壤病菌残留、重茬病害逐年加重,造成产量下降,连作障碍问题十分突出。

3 对策

制定出一套全面系统的垛田农业生态系统的保护规划,将垛田传统农业系统保护与现代农业发展相结合,重点做好以下方面。

3.1 大力发展适度规模垛田农业经营

在不破坏原有休闲农业布局的基础上,鼓励当地或外地能人或种田能手投资垛田农业经营,政府加大发展适度规模垛田农业经营的力度,提供帮助协调流转土地、银行贷款、资金补贴等一系列政策支持。通过大力发展适度规模垛田农业经营,提高种植垛田的效益,解决种田后继无人的问题。

3.2 进行全面的垛田整修

针对沟系淤塞不通、水浑草多的问题,由政府出面利用农村环境整治“三清”项目资金,或由政府拿出专用单项开发资金,或由垛田种植大户出资组织专业队伍,动用疏浚机械,对垛田的河沟进行一次全面的疏浚与整修,方便生产,让沟变宽、河变深、水变清,景色更加迷人。

3.3 加强与高等院校的合作

研发适用于垛田种植的农作物新品种、农业新技术,走(下转第83页)

(上接第81页)

“基地化”发展道路,统一布局,合理种植观光植物、旅游土特产品植物,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争取现代农业项目及休闲农业项目,补贴农民种植规划蔬菜品种。同时解决垛田蔬菜生产过程中连作障碍等问题,特别是选择种植优质、抗病的多年生作物,尽量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种植效益。

3.4 推广适宜垛田操作的新农机

只有推广新机械,才能把农民从繁重的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重点研究推广轻便易用的油菜播栽收获机械、蔬菜浇灌机械等。鼓励单位和个人组建农机服务队,为农民油菜播栽、浇灌、收获等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3.5 引导树立“绿色蔬菜”的理念

通过技术培训、宣传,引导农民从留种、播种栽植、田间管理等各个环节,规范生产操作程序,尽量少用化肥,多用河泥、水草、猪粪、商品有机肥等;科学合理地使用农药,推广施用生物农药,减少农药残留。指导农民科学安排茬口轮作方式,防止连作障碍,调节土壤生息,以提升蔬菜品质和档次,确保食品安全,同时提高种植效益[4-5]。

3.6 保留一些特有的传统方式

结合旅游开发,通过土地流转建立农耕文化展示区,充分展示传统的耕作方式,让城市人在休闲观光的同时,能够体验到耕作、除草、施肥、采摘等传统的劳动生活。促进旅游休闲农业的发展。

4 参考文献

[1] 蒋步银.江苏省兴化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报告[J].中国乡镇企业,2013(9):24-28.

[2] 张建.盱眙休闲农业芳香四溢[J].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业,2010(11):48-49.

[3] 卜祥.休闲农业:变资源为资本[J].农经,2009(11):65-67.

乡村旅游的调查报告范文3

2011年10月,通过在天水和西安景区随机发放问卷的方式进行了调查,共发放问卷180份,天水周边景区发放110份,回收有效问卷97份,回收率为90%;在西安市景区发放问卷共70份,回收有效问卷共59份,回收率86%。问卷有效性统计如下表1所示。

2问卷汇总及数据分析

通过Spss统计软件分析问卷调查的结果,得出了以下结论:(1)消费倾向:中短线游客是天水旅游市场的主体在天水本地问卷调查中,超过六成的人喜欢短途旅行,在外地的问卷中,这个比重更大,比例占到了81.3%。由此可见,大多数人都喜欢短途游。通过问卷也可以分析出,喜欢短途旅游的原因主要是假期时间短、不累、方便、省钱等。选择短途游最重要的因素中安全排在首位45.6%,交通32.2%,价格是目标消费者依次考虑因素。(2)游客的构成:以周边城市为主。在游客的构成方面,分析天水本地的调查问卷发现,愿意在本地附近旅游的人数达61人,占62.9%,在外地的调查问卷中,这个比例占55.9%,综合来看,游客的构成以周边的城市为主。(3)旅游动机:大多数旅游以休闲为目的。以休闲为出行目的的占最多,为38人;其次为观光为目的,占34人;兼具观光和旅游的有2人,而回答说不上的仅有20人,可见大多数人旅游休闲为目的。(4)出游类型以及具体时间和支出:以家庭旅游的居多。经常家庭出游的占到36.2%,偶尔家庭式出游的占到28.7%。出游的季节集中在春夏季节,夏季是旺季出游比率在32.8%,春季出游在29.3。游客普遍愿意花费在单次旅游的支出的平均数是2010元。(5)影响旅游决策的因素:本地游客对交通现状的满意程度满意的占到39.6%,比较满意的占到35%、说明天水的交通本身是旅游的一大核心吸引力。交通和旅游决策之间的关系,交通是旅行决策的重要因素重要占到36.5%,比较重要的31.3%外地问卷中“从朋友那里了解天水”的占到34%这个比重大于从“媒体了解”的比例19%。调研分析表明:区域交通便捷促进城市发展,面对天水区域交通新形势,不断跟进消费者实际需求,研究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变化,根据调查报告结果,建议将天水游客消费群体分为三个层次,具体的消费群体按照地域半径和旅游目的及旅游类型可以做以下分类。如下表2所示。

3天水旅游市场SWOT方法分析

如果要对旅游市场进行战略地位,需要将市场调研分析结果与天水旅游市场的现状及环境进行分析。下面进行SWOT方法分析,如表3所示。根据SWOT分析方法,结合spss统计软件分析,结果如下:

(1)优势

旅游产品的品牌化营销目标明确,5大品牌寻根祭祖游、名城古韵游、百里石窟艺术走廊游、陇上江南游、温泉康体游均有一定基础。网络营销平台逐步完善,“天水旅游网”,关中天水经济区旅游联盟网实现了基本的信息服务。旅游业综合销售收入稳步上升;2012年春节黄金周期间,全市共接待游客46.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6%和21%,2012年中秋国庆双节"期间麦积区旅游总收入约2。3亿,同比增长27.9%和28.1%;通过访谈和问卷显示游客对天水地区交通及食宿较为满意。

(2)劣势

缺乏大型的休闲旅游项目和相应服务设施,针对休闲游和自驾游的旅游项目、服务项目较少,已有品牌但缺乏吸引力。旅游产品亟待丰富,旅游线路的设计缺乏有效的目标市场细分和客户分析,线路提供的一级旅游产品,不能针对性的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旅游商品的开发产业链不完整,购物便利程度不够;旅游企业的经营思路有瓶颈,建立旅游品牌之后缺乏对消费者的调研。对旅游产品的宣传未达到有效沟通和整体营销,推广平台,赶集等推广缺乏深度持续性合作,团购市场并未启动。旅游营销渠道亟待改善,旅游商品销售渠道缺乏市场化运作,包括乡村旅游,农家乐服务的渠道欠缺,缺乏有效的营销策略,缺乏事件营销、植入式营销等。

(3)机会

关中-天水经济区旅游联盟的成立带来全局营销机遇,从旅游联盟的建立到天水参与的携手世园会21城市联合优惠推广,“关中-天水经济区旅游联盟一卡通”等活动,达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目的。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2010年天水市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实施意见》,打造“全球华人寻根祭祖圣地”旅游品牌,包括网络推广和农家乐乡村旅游的建设都做了详细的部署,休闲旅游投资以5.37亿元的麦积马跑泉公园改造工程项目为标志。交通规划已初具雏形,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发挥,天水地区交通规划随着天定和天宝的开通已经初具雏形,正在建设中的市区高速过境段和二级公路以及铁路的建设都将给旅游业带来更多新的客源和发展。散客、家庭自驾游成为新宠,据主要景区现场统计,自驾游构成中亲朋好友相约、家庭举家出游、俱乐部形式的散客是游客的主体,占到游客的60%以上。2012年两节两相连,自助自驾游、探亲访友游、度假休闲游、宗教朝觐游等各种类型的旅游持续升温。

(4)威胁

天宝、天定过境段通车后,减少自驾游客户进入天水市区的机会。天宝天定在天水过境段修好之后游客可以畅通的不用经过天水市区就可以到达目的地,这样减少了一定数量的游客到天水停留的机会。资源相似性程度高,差异化营销难,天水周边地区旅游资源的相似度高,气候类似,宝鸡,汉中,西安的秦 文化,三国文化,仰韶文化,祭祖文化等内容景点文化背景相同,自然风光差异小是目前差异化营销的主要困难。旅游市场竞争激烈,在关中一天水经济区的背景之下,旅游资源存在相似性,天水市在旅游投入上、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开发理念等方面都和周边城市有差距,交通区位上比不上因路而生的宝鸡,文化资源无法和拥有世界奇迹之一“兵马俑”的西安相抗衡,在宣传和营销上的手段上与发展比较成熟的经济区内陕西城市相比竞争力明显不足。

乡村旅游的调查报告范文4

[关键词] 乡村旅游 信息化 问题对策

旅游产业是信息密集型和信息依托性产业,这一特点决定了信息技术与旅游产业之间的深层次互动关系,两者相结合,将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一个充满活力的广阔空间。农村当前还是信息技术应用的低地,但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内容,农村信息化建设越来越为各方所关注,这也为全面提高乡村旅游信息化水平、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契机。

一、推进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1.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需要推进信息化建设

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在2008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指出,2008年全国旅游工作的第一位的任务是加快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我国乡村旅游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推动农村经济文明、文化文明、政治文明和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但是乡村旅游同时也面临着发展方式、发展模式和发展形态转变的问题,需要不断提升乡村旅游的产业素质,提高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为乡村旅游带来了新的机遇,科学技术的进步成为保证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持力量,“十一五”期间,国家旅游局将全面推进信息化作为“助推中国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战略性决策”,将信息化作为行业调整和改革的重要依托和手段,所以,建立健全规范、高效、有序的乡村旅游信息化架构,对于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

2.乡村旅游客源特点要求推进信息化建设

旅游者的一次旅游决策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旅游信息的输入、处理、输出、反馈的过程。旅游决策对旅游信息有着很强的依赖性,有效地获取信息以辅助科学决策,对旅游者而言显得特别重要。乡村旅游市场主要是青少年乡村修学旅游、乡村度假旅游以及都市居民乡村旅游等,客源以青少年和城市中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知识阶层或收入较高者及其家庭为主,网络是这些旅游者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调查表明,他们对网络的主动认知度很高,对于旅游网站的认知渠道也是以网络链接为主,网络等媒体提供的中立信息对于消费者的旅游决策影响很大,他们在了解旅游信息时,将来也还会更多地采用网上查询渠道。乡村旅游经营组织一般规模比较小,目前大多采用直接销售渠道,非常有必要大力推进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为消费者提供有关乡村旅游的实施方案参考,以提高乡村旅游吸引力。

3.乡村旅游资源和产品特点要求推进信息化建设

乡村旅游的核心资源是农业景观和乡村文化,正是这些核心资源形成了乡村旅游的主要产品,游客通过消费这些产品体验乡村文化和乡村生活。人们来到乡村旅游,就是希望体验一种不同于城市喧嚣生活的宁静,同时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放松心情、感悟人生,但这往往超出旅游者的一般经验,如果没有相应的信息辅助,很难有深层次体验的愉悦。网络信息平台有助于从深度和广度展示乡村文化内涵,通过信息化平台进行对外宣传,可以比较好地弥补乡村旅游资源分布较为零散、地理位置相对比较偏僻等弱点,全面、深入地展示目的地特点,提升乡村旅游产品的档次和附加价值,为游客提供高品质服务。

4.旅游市场消费方式变化要求推进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旅游支付能力的增强,自主的个性化旅游逐渐占据了现代旅游的主导地位。散客旅游增多,游客更多地希望能从旅游企业获取全程综合化服务,旅游企业信息处理量大大增加,需要建立强大的信息网络进行支撑,信息化成为旅游产业驱动力。美国Merrill Lynch的调查指出,2005年全美在线旅游市场增长19%,达到277亿美元,而直接提供在线服务的旅游供应商收入增长27%,达到325亿美元。国内一些优秀景区也在利用网络手段提高旅游资源和旅游企业的市场空间,强化旅游宣传的促销功能。以九寨沟景区为例,2006年景区交易4.7亿而网上交易达到7.2亿,数字九寨已经成为经营管理和环境保护的有效工具。信息化较大程度地扭转了乡村旅游发展在交通和信息等方面的劣势,使得乡村旅游营造重点主题、实现产品小众化与消费个性化的契合成为可能。

二、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1.农村信息化硬件建设有了长足进步

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化浪潮在我国已经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期,现代化信息网络这种天然的爆炸式扩张趋势在农村也不例外。截至2007年10月,全国约97%的乡镇具备互联网接入条件,92%的乡镇开通宽带。我国许多农村已经形成了基于村村通有线电视、网络、广播、电话、移动电话和互联网以及传统媒体为主体的信息传播网络。农村信息化的飞速发展,打破了农村过去偏远封闭的状况,农民 “人在家中坐,全知天下事”,在信息消费支出方面大幅度增加;同时,农村信息化特别是移动电话和互联网络的普及,改变了农村固有的信息流自上而下单向传递的模式,农村具备了和城市进行双向信息沟通的基础和条件。随着农民收入的不断增长和政府投入的加大,信息化网络硬件建设还会进一步加快,乡村旅游信息化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较好地改善。

2.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面临大好机遇

近年来,中央1号文件高度关注农村建设,2008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指出要积极推进农村信息化,按照求实效、重服务、广覆盖、多模式的要求,整合资源,共建平台,健全农村信息服务体系。近2年来约有30多个部委制定了相应的推进农村信息化政策,涉及到的工程项目不下40项。政府主导和输血性机制的加强,对加强农村一体化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创新信息服务模式,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较好地促进了农村信息资源、信息服务系统和信息环境逐步完成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农村市场化程度的推进以及法律法规的健全,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融入到农村信息化的大局当中,获得了极佳的发展环境和有力的政策推动,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建设都会有长足的进步。

3.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

农村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其初期是大规模地推行硬件建设,而软件建设相对滞后,影响了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的推广深度和速度。首先是农民信息应用能力偏低,很多农民将电脑和网络当作成简单的娱乐工具,对于其生产功能很少触及;其次是信息资源的内容建设和应用软件开发滞后,多数的乡村旅游主题网站没能及时和更新信息,内容陈旧,信息指导性和权威性不够;乡村旅游信息资源分布较为零散,涉及的行业和部门较多,还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信息资源共享性较差;行业进入的随意性也带来了乡村旅游产品的同质化、层次初级化以及经营的粗放化,传统的小农生产方式也制约了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的进程;财政能力不足与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对资金的巨大需求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旅游经营企业对信息化服务的认识不足、信息人才缺乏等等,都是推进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所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三、推进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对策

1.提高认识,积极推进

旅游产业是一个开发性的大系统,信息是其赖以生存的根本基础,并贯穿于旅游活动的全过程。大力推进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一方面可以提高乡村旅游的管理水平和效率,同时加快信息传播速度,提高信息时效性,巩固和扩张客源;另一方面可以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提高乡村旅游服务质量,降低经营成本提高效益,提升产业素质。旅游主管部门、旅游企业以及相关参与主体都必须充分认识到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抓住当前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利时机,取得政府支持,在政府发展农村信息化的整体规划下,在经济发达地区加快发展,在欠发达地区加强引导,强调信息致富,积极推进乡村旅游的信息化建设。

2.政府主导,社会参与

国外一些市场经济国家的成功做法和国内一些地区的成功实践都表明,提供公共信息服务是政府的重要职能。由于我国旅游管理体制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集中性,应建立政府主导型的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组织管理机构,提出建设标准,统一协调,避免出现重复建设。乡村旅游经营企业要建立相应的组织实施体系,负责具体的建设工作。旅游管理机构建设乡村旅游专网和信息共享平台,旅游企业一方面加强内部管理的信息化,另一方面要开展信息化服务,为游客制定旅行计划和项目选择提供尽可能的帮助。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还要注重为参与到乡村旅游中来的农民服务,提供他们用得起和用得上信息化产品,使他们作为信息产品与游客供求衔接的重要力量,在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中受益,并进而增强他们的信息资源的利用意识,推动信息化建设的全面深入开展。

3.资源整合,市场运作

要加快乡村旅游信息采集标准体系和信息体系的建设,实现信息采集、处理、的一体化,根据乡村旅游发展的实际,整合信息资源,最大限度地汇集整合各层次的信息资源,并用各方可以接受的方式进行传递,促进多种形式的信息资源共享,满足多功能、多层次、多样化服务的需要。对农民要进行信息的无偿化服务,通过客流和物流形成的利润反哺信息免费服务的资金不足,使乡村旅游的信息传播步入良性的发展轨道。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拓宽资金渠道,大力吸引企业投资和社会资金的进入,探索建立以企业和社会中介组织为主体,政府引导,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共同参与的发展体系和运行模式。

4.重点突破,循序渐进

坚持从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的全局出发,结合乡村旅游发展已有经验,在一些优势领域,如建立乡村旅游门户网站、发展乡村旅游电子商务、乡村旅游电子政务管理等某个方面进行信息化率先突破,借此积累经验,总结推广;同时借助信息化加强乡村旅游产业链条中相关主体的内外合作,有效提高乡村旅游经营企业的信息化服务和管理水平,由此促进乡村旅游信息化发展和应用市场的成熟。当前,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主要应放在服务内容实用、准确、可靠和加强信息交流的互动性等方面,以乡村旅游信息服务内容的适用性为基础,提高信息应用效率,通过加强信息交流的互动性提高服务效果,同时要注重提高信息的传播效率。

5.多管齐下,优化环境

首先要实现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的法制化和规范化,努力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建立和完善信息化建设各环节的管理制度,保证信息的真实、健康,信息采集和交流传播渠道畅通。其次,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需要大批既精通旅游业务又熟悉信息化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大力培养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各层次所需的人才是当务之急,必须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和信息素养,旅游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的工作人员要了解旅游中的信息管理技术,而旅游院校和旅游企业都要做好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工作。再次,旅游产业链长,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要搞好行业协作、区域协作,获得社会各界和各地区的合力支持,从政策、人才和协作等方面构筑有助于乡村旅游信息化发展的软环境。

参考文献:

[1]郑泽国:调查:上海市网民旅游习惯调查报告[EB/OL]同程E网,2005~5~13

乡村旅游的调查报告范文5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闽西;本土;研究性学习

陶行知先生说过:“社会即学校、社会即课堂。”社会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教科书,是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资源库。“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提出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校因时制宜,充分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落实课程计划的要求。这就需要各学校充分挖掘当地的地方资源,通过利用这些反映特定地域、自然和人文特色的乡土资源,引领学生积极走出课堂,走进社区,走进乡村,走到广阔的自然和社会生活当中。如何运用本土资源开展研究性学习是一个现实问题,值得我们思考。本文就实践过程中的点滴感悟作一番梳理,希望能够给教师们以启发,期待着我们闽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先行者们发挥聪明才智,立足本土开展研究性学习。

一、立足本土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突破口

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但是,很多教师在指导研究性学习时,常常觉得无从下手,原因是目前的综合实践活动只有《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而无现成教材,只有教学范畴而无具体内容。本土资源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特别是龙岩拥有丰富的地方资源,有众多的客家、河洛文化资源,是海内外客家人的祖地,还有台湾农民创业园、永福花香飘四海,秀美的冠豸山自然风光,世界文化遗产―福建永定土楼,又是福建省重点侨区、林区、矿区和旅游区,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是中央苏区重要组成部分,是的出发地之一,是思想的发祥地,“故乡、红色的土地、红旗不倒的地方”。如果我们能够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将有利于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从而真正实现走进自然、社会,发展自我,可以说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突破口。

二、利用本土资源有效开展研究性学习

提高研究性学习的有效性,首先必须要充分挖掘闽西所独具的本土资源,无论是哪一方面的本土资源,只要开发得当,都能成为研究性学习的有效资源,成为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特色之路。下面谈谈如何利用本土资源,按研究性学习的流程有效开展研究性学习的 做法。

(一)收集、了解本土资源,做好实施准备

首先要组织教师对本土资源进行充分了解,做好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思想准备工作,开展宣传发动工作,统一认识。建立领导、研究、管理、实施的队伍,采用形式多样的培训方法促进教师指导能力的提高。确定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方案,制定好学校实施本土资源的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俗话说,好的计划是成功的保障,学校有了合理的计划,各个相关部门才能根据方案的要求进行细化,教师才能按时间节点进行布置、落实,制定出具体研究方案。

(二)立足本土确定研究课题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结合本土资源,问题从何而来?怎样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是研究性学习指导教师在准备阶段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活动前,让同学们充分了解家乡的人文、地理、历史,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确定研究的主题。主题活动确定后,还要引导学生找到研究的切入点,帮助学生分解主题,确定自己研究的小主题。

如新罗区的一些学校组织学生对南方龙文化的起源和发祥地进行调查,了解龙岩处于河洛(闽南)文化与客家文化的交汇点对中国南方龙文化源头的历史作用。同时,同学们通过龙岩境内关于“龙”的地方命名调查,发现古代人把江水称为九龙江,把环绕龙岩城的九龙江上游称作龙津河,把城郊的汇水口称作龙门,建立城市标志为龙门塔。以至县辖有九龙乡(今属漳平),山有龙山(今属南靖),水有龙潭(今属永定)。这种强烈而浓郁的龙文化气息,是河洛文化的内核,也是中国南方龙文化最早的轨迹和起源。连城的一些学校选择“走进冠豸山”的研究课题,并将课题分解为:对冠豸山自然景观的探究、对冠豸山地理文化的探究、对冠豸山人文历史的探究、我是冠豸山小导游、走进培田古民居、对冠豸山的特色文化探究、冠豸山的民风民俗探究、冠豸山的植物多样性和动物多样性调查、冠豸山旅游经济分析、冠豸山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冠豸山的方言文化调查等。

(三)制定自主活动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明确将“学会制订活动方案,初步具有规划意识与规划能力”列为主要的教学目标之一。学生自主设计的活动方案是在学生经历了主题确定阶段并完成分组后,为即将展开的本土资源进行研究的必要准备,体现出实践学习中学生的自主管理和对学习进程的预设,可以保障活动有序地进行。如,武平三中围绕课题《追溯名人足迹 提升客家文化》,对课题研究进行了布置,确定了阶段目标,针对研究性学习的规范实施开设“确定调查方法,制定研究性学习计划”的研讨课。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合作探究,集思广益,学习选择适当的调查方法,制定研究性学习活动计划,明白了制订活动计划的目的是为了指导下阶段的活动。

(四)充分挖掘本土课程资源,做好四大领域的整合

结合我们闽西特色文化内涵,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充分挖掘课程资源,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将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大领域相整合,真正实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如长汀由水土流失严重的“火焰山”变成了绿满山、果飘香的“花果山”,逐渐探索出一条适宜南方水土流失治理的新模式,同时还帮助农民脱贫致富。长汀“既改善生态又改善民生”的治荒法宝值得借鉴,从中可以产生一些主题进行探究。组织学生开展围绕“既改善生态又改善民生”水土流失治理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学生不仅要到社区调查垃圾的存在、现状、问题,更重要的是对问题的思考,对社区居民的思考,对人与人、人与社会的思考,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社区环境的思考等。带着这些问题,学生们走入社区,参加社区实践,服务社区,开展“生态长汀・环保卫士”的志愿服务活动,倡议“种下一棵树、圆我美丽梦”的系列活动,实现渗透劳动与技术教育领域的相关活动;活动过程当中注意收集相关信息、录像,活动结束制作电子文档,进行展示汇报,将信息技术教育整合于整个活动的过程之中。这一活动基本上涵盖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开发三条线索(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他们共同构成了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的一个完整的活动领域,充分将综合实践活动中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劳动与技术教育四大领域整合,加上其它的非指定领域,就构成了学生完整的生活、活动领域。

(五)总结提炼本土特色经验、做法

总结是指总结各方面的情况并得出结论,同时对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的活动。总结时,要把问卷调表、访谈提纲与访谈记录、观察日记、考察日记等各项资料,按照活动计划、活动过程、活动体会等分门别类地进行整理,并管理和分析活动档案。撰写总结报告应包括活动的基本情况、对目标或计划采取的措施、活动的成效、活动的特别之处、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下一步的打算等内容。

上杭三中同学们深入才溪乡开展了“才溪乡调查报告”的研究性学习。围绕该活动,同学们深入民众家中调查、实地考察,充分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闽西是红色革命根据地、中央苏区组成部分,各县、市都有非常丰富的红色资源,如果能够以当地的红色资源为载体,开发富有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就能形成具有“红色基地”文化的校本课程。上杭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有着非常丰富的革命传统教育资源,同学们通过研究性学习,对家乡革命史有了更全面、深刻的了解,掌握了许多第一手资料。在总结阶段,把问卷调查表、访谈提纲与访谈记录、观察日记、考察日记等各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提出了“了解家乡革命史,做红色文化传播人”,开展了知识竞赛、创作汇报:各组上台表演一个节目(讲故事、朗诵、小品、课本剧、歌曲、合唱、乐器表演等,主题内容与本课题相符合)、实地拍摄与简述作品展示、扮演“才溪乡调查报告”讲解员,真正做红色文化的传播人。

三、利用本土资源开展研究性学习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目前,有些学校在利用本土资源开展研究性学习中常常因为是本土较熟悉,出现形式化、代办式、随心所欲、应付式等现象,所以,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本土资源的开发也应从课堂中起步,按照研究性学习的六个单元15个步骤,每周一节课,从选题――实施――总结三个阶段在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相互交错和彼此推进。

2. 将探究本土资源与学科学习相整合,力求做到一个活动,多方收效。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将各学科的知识技能进行重组、拓展和延伸。

3. 评价过程中要关注学生在探究本土资源不同阶段的状况;关注学生不同个体发展的多样性;关注过程评价,反映学生的真实情况,促进学生动态发展。

4. 学生深入本土参加调查研究、实践活动,同样要做好安全保障,时刻强调活动中要注意的事项,同时获得社区、家长的支持。

5. 组织师生对本土资源的学习,努力通过开发本土资源实现教师课程驾驭能力的提高;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突出学生的个性。

乡村旅游的调查报告范文6

关键词:旅游微博;营销;游客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3-0-01

国家旅游局预测2015年的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中国的在线旅游市场已经释放出巨大的潜力,并在未来5年继续保持40%的高增长率。面对中国在线旅游市场发展的大趋势,官方旅游行政部门和各地市旅游企业应该如何把旅游微博营销的诸多策略建立在“游客满意度提高”的基础之上,是我国旅游市场大发展应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一、旅游满意度指数与游客满意度的关系

市场营销的理论和实践告诉我们建立新客户的成本远远高于维系老客户的成本:每100个满意的游客会带来25名新游客,维持一位老游客的成本是建立以为新游客成本的1/5,因此无论是企业还是学者都乐于研究通过“满意度”提高而抓住老客户的策略和方法。目前,我国在研究游客满意度的问题方面,学者的研究主要通过游客满意度测评、游客满意度模型构建、游客满意度关系模型来实现。“旅游满意度指数”是很好的衡量标准,由于对于旅游活动的质量衡量问题,它涉及的范围包括“行、住、游、食、购、娱”六大方面,再加之游客评价的主观性较强,而旅游满意度指数又能够很好的将两者很好的结合起来,故而“旅游满意度指数”是衡量“游客满意度”的有效衡量标准。

旅游满意度指数是通过建立指数模型找出游客对旅游产品的真实感受与期望值之间的差距,从而度量旅游行业运行的水平,并找出改进的机会。旅游满意度指数的数据来源多是中国旅游研究院通过每一季度的调查报告建立模型所得,2011年-2012年各季度的旅游满意度指数最高的是网络评论的全国游客满意度指数,并且该指数基本呈现上升趋势,这说明当前中国的在线旅游市场已经受到驴友们的极大关注,并且正在释放巨大的能量,存在较大的发展潜力。在高关注度和高使用频率的大背景下,如何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制定并实施有效的旅游微博营销策略就显得极为重要。

二、游客满意度的提高

首先,建立以游客满意为导向的微博营销理念。游客满意度强调的是以游客为中心的价值观,当前,在线旅游市场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旅游企业应率先建立起一种全新的以游客满意为导向的微博营销理念。旅游微博营销的方式多是旅游机构或者业内企事业单位通过微博平台与驴友、目标用户建立直接的接触和沟通,并通过话题互动、策划活动提高景区知名度和企业品牌。这种营销方式具有低成本、低技术、互动性强的特点,它可以给驴友有限发言机会,并且可以为特定的潜在旅游者量身定做个性化的反馈信息,使得旅游微博营销活动更富有针对性和人情味,从而有利于满足细分了的旅游目标市场特定的需求,进而为游客满意度的提高奠定基础。

其次,着眼于游客忠诚度的提高。游客满意度的提高是旅游企事业单位和行政部门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针对微博营销而言,提高游客满意度的着眼点应该放在游客的忠诚度上,由于游客满意度与游客游客忠诚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游客忠诚是游客高度满意的必然结果,也是游客推荐意愿和重游意愿产生的必要条件,因此旅游企业的微博营销应将终极目标放在游客满意向游客忠诚的转换方面,这样,游客满意度的提高才是可持续的。旅游微博营销是培养游客忠诚度的新方法,旅游微博营销活动的参与者多通过“记录”“跟随”“分享”的方式与旅游微博营销主体进行互动流,此过程无形中将那些对活动感兴趣的发言者转化成为潜在旅游者,从而无形中就对旅游地进行了最好的口碑营销,提高了游客忠诚度。

三、基于游客满意度提高的旅游微博营销策略

首先,旅游微博营销应该定位精准。精准的旅游微博营销定位必然会提高旅游经历的个性化程度和游后满意程度,而满意度的提高也必然带来传播范围的扩大,据了解89%的用户主动推荐微博给好友,他们上网时间长,频次也较高。旅游企业方面,可以通过微博有针对性地了解目标市场游客游后的真实想法和感受,改变前期不符合游客需求的旅游营销策划方案,通过旅游微博这个绝佳的互动营销平台,加强与微博营销跟随者的交流,培养超越买卖关系的情感关系,这种情感关系留住了老顾客,有利于增加游客重游率、提高游客旅游体验质量、树立旅游企业或者旅游目的地的品牌形象。

其次,旅游微博营销应该定制个性化的信息。面对中国在线旅游市场发展的大趋势,旅游微博营销快速成为旅游行政部门和旅游企业提高游客满意度的重要手段,各种类型的旅游部门或企业可以利用旅游微博营销具有低成本、低技术含量的特点,为潜在旅游者量身定制个性化的信息,使得旅游微博营销活动更富有针对性和人情味。“微博游”是一种既陌生又时尚的全新旅游新体验,这种方式对陌生人的可信度更高,驴友所掌握的旅游信息大都是实时旅游信息,这种信息及时性强可信度高,在这里每个人都具有记录者和关注者双重身份,被众多年轻一族所推崇。

最后,将传统的市场定位与微博相结合。旅游微博营销者应改变传统的定位模式,让旅游微博用户参与到营销过程中,让他们主动成为某营销活动、营销策划的跟随者,并加关于与这些参与者,通过“授予头衔”的方式将其身份转变成“忠实受众”。对于新加入者或者以前完全没有接触过这个旅游企业的微博用户,应采用加关注“升级”的办法,让他们参与其中并享受“游划算”。旅游微博营销活动的参与者,或者对活动感兴趣的发言者都可能成为潜在旅游者,因为微博用户在通过微博记录心情、分享感受的过程中无形中就对旅游地进行了最好的口碑营销。这种互动性的营销方式将传统的市场定位与微博相结合,既可以及时校对市场定位的准确度,又可以通过微博用户的“关注度”辨别不同旅游产品的品牌忠诚度,最终提高游客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王群,丁祖荣,章锦河,等.旅游环境游客满意度的指数测评模型――以黄山风景区为例[J].地理研究,2006(1):171-181.

[2]欧越男.微博营销在旅游行业中的运用初探[J].旅游纵横行业版,2012(3):69-79.

[3]李秋云,韩国圣.基于游客满意度提高乡村旅游经济效益的研究――以威海市河口胶东渔村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1(12):1125-1127,1067.

[4]元世娇.微博营销的特点和功能初探时光磊.[J].江苏商论,2011(5):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