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安全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软件安全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软件安全论文

软件安全论文范文1

(一)计算机软件设施的安全问题

计算机软件是计算机运行系统中有关程序和文档的总称,属于计算机硬件设备的控制中心,可以满足人们的各种实际需求。计算机安全从软件方面来书,软件开发部门开发的软件既要满足用于的各种需求,也要有效降低开发成本,更要避免其他软件开发剽窃或者复制软件,最大程度的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而用户也要求功能齐全、实用性好、保密性好、具有高性价比的软件,尤其是软件的安全性能,因此计算机软件安全指的是软件不易被剽窃和软件自身的安全性。

(二)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问题

计算机用户缺乏网络安全意识和信息保密意识,同时计算机网络系统还不够完善,有一定的安全漏洞,这是引起网络风险的一个主要因素,比如,Windows系统自身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软件自身携带的插件等,这些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为不法分子提供了机会,有些黑客会侵入计算机的安全系统,甚至导致数据丢失或者系统的瘫痪。此外,计算机病毒入侵也对计算机网络安全产生威胁。因为病毒具有很快的传播速度,只要病毒进入网络,既对计算机安全运行产生影响,也将计算机数据破坏,极大的损害了用户的利益。

二、计算机安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计算机硬件安全问题的对策

当前,人们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和计算机息息相关,为了维持计算机更长的寿命,并促使其更好的为人类服务,我们在一定程度上要了解计算机,并且具备普通的维修常识。可是,计算机的寿命是有限的,用户有必要对操作流程进行学习,然后正确使用计算机,如果计算机发生问题要及时维修,避免计算机硬件遭到更严重的损坏。用户熟练掌握计算机日常使用规范以及基本的维护知识可以促使用户及时发现计算机安全问题,并且提早做好预防,促使计算机更好的服务于用户。

(二)计算机软件设施安全问题的对策

首先加密计算机软件,并且确保密码的安全性,因为计算机软件非常容易复制,因此计算机软件安全防护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密码保护。而一个密码只在一段时间内有效,因此用户要定期对密码进行更改,确保计算机软件安全。其次,为了从源头上确保计算机软件的安全,就要做好它的安全设计。软件设计人员在开发计算机软件的过程中要全面细致考虑软件的安全问题,比如从软件用途方面来说,就要对用途肯能带来的风险进行考虑,并且提前制定应对措施;在开发完软件之后要全方位检测软件,及时修补检测出来的漏洞,并且提高检测次数,最大程度的避免软件漏洞。而用户在使用软件的过程中如果发现问题就要及时解决问题,并应用合理措施实施修补,确保安全运行软件,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三)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的对策

计算机病毒主要通过网络以及硬件传播,所以要定期升级计算机软件,应用最新的版本,确保计算机软件具有较少的漏洞。此外也要及时更新浏览器的版本,确保网页浏览的安全性。在浏览网页时尽量不要浏览不合常规的网站,不安装不合常规的软件,确保浏览的安全性。

三、结语

软件安全论文范文2

论文摘要:文章论述了软件开发生命周期中每个阶段添加的一系列关泣安全性的活动,提出将安奋浏试整合到软件开发生命周期中,分析了软件安全性浏试片祠试人员的要求,并以一个sql注入实例来具体说明安全性浏试在软。

信息网络安全事件发生比例的不断攀升、病毒利用软件漏洞猖狂地传播使得人们越发认识到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一般认为,传统的信息安全技术可以借助防火墙(包括软件和硬件防火墙)审核通过网络的报文、限定用户的访问权限等来防止非授权用户对重要数据的访问,但是这一观点是建立在软件安全基础上的。网络应用软件需要暴露在网络环境下,并且授权外部用户可以透过网络来访问此软件。通过网络,攻击者有机会接触到软件,如果软件本身存在漏洞,那么所有的防火墙就形同虚设。暴露于网络的应用软件往往成为被攻击的目标,是网络应用软件安全的重灾区。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2002年的一项研究表明,美国花费在软件缺陷方面的费用达到595亿美元。公安部2008年全国信息网络安全状况与计算机病毒疫情调查分析报b说明,在发生的安全事件中,未修补或防范软件漏洞仍然是导致安全事件发生的最主要原因。

1安全测试的定义

    安全测试是鉴别信息系统数据保护和功能维护的过程。安全测试需要涵盖的6个基本安全概念是:保密性、完整性、权限(身份验证)、授权(权限分配)、可提供性、不可抵赖性阴。软件开发商都存在解决安全威胁方古的问题。对软件开发商来说,安全性是其核心要求,这是由市场力量所驱动,也是由保护关键基础结构及建立和保持计算的广泛信任的需要所决定的。所有软件开发商面对的一个主要挑战就是创建更加安全的软件,使其不需要频繁地通过修补程序进行更新。软件安全已经成为评判软件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软件安全测试则成为保证软件产品能够符合这一标准的重要手段。软件的安全性测试主要是测试在正常和非正常情况下,软件能否对数据进行安全有效的操作。

2软件开发生命周期流程(参见图1)

    对于软件行业来说,要满足当今提升安全性的需要,软件供应商必须转为采用一种更严格的、更加关注安全性的软件开发流程。这种流程旨在尽量减少设计、编码和文档编写过程中存在的漏洞,并在软件开发生命周期中尽可能早地检测到并消除这些漏洞。用于处理来自internet的输人、控制可能被攻击的关键系统或处理个人身份信息的企业和消费者软件最需要实施这种流程。在很多实际的软件开发项目中,安全测试已经成为sdl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并成为整个项目过程中的长期任务。黑盒一白盒测试方法往往执行在产品递交客户之前,但有的甚至在投人使用之后都未进行安全检测和风险评估;在一些安全性要求较高的项目中,虽然将安全风险评估纳人预算,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对其并未作过多考虑。这样,所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在开发工作几近完成的情况下进行问题分析处理所造成的成本将远远大于在软件开发阶段进行缺陷修改的成本。即便是从充分利用现有的有限资金和资源的角度来考虑,也有必要将安全测试囊括到sdl中。这样做虽然不能取代软件开发后期的渗透测试和脆弱性测试,却可以有效减少后者在施过程中的投人。

    开发人员应该根据客户的功能需求来制定相应的安全规约,利用内建的明确的控制机制来降低安全风险。开发人员可以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来确定测试项目:软件能否可靠运行(safety)以及软件运行结果是否可靠(security)。

    软件开发生命周期((sdl)中常用的测试方法有: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验收测试。

2.1需求、设计阶段—安全性分析

    在软件项目的设计过程中,人们往往只是关注系统的特性和功能,而没有充分考虑其他重要的非功能问题(例如性能、可用性、平台支持、安全,及要在稍后的软件开发生命周期中需要解决的安全性),导致了项目中许多不必要的波动和延迟。由于安全性分析影响了整个的设计和架构,因此应该在项目设计阶段充分地审查和了解它们。

    安全性考虑包括一系列问题,例如访问控制和授权、敏感数据的适当处理、数据和存储器访问的适当使用,以及加密方法。一些安全性需求不是非功能的需求,如所实施的加密类型。另外,许多安全性需求是更直接地面向用例的,并且需要定义主要场景,以及定义备选路径和异常路径。在没有将功能的和非功能的需求适当地定义及并人软件中的情况下,编码错误和设计缺陷会表现出关键的信息和操作处于危险。我们应该像对待其他的需求那样处理安全性需求,并将安全性需求划分出优先级,设定范围,同时作为整体用例和功能需求的一部分进行管理。

2.2实施阶段—单元测试

    受测试方式的影响,开发者对软件安全风险的评估不可能面面俱到。最典型的就是在代码设计阶段,开发者可以通过单元测试来检验代码行为,这些结果都是可以预知的,但是受到范围的局限,不能测试这些类或者模块集成后的行为。

    实施单元测试可以从软件基本单位(单个类)的检测上保证输人的有效性;在可能出现恶意攻击的地方,也可以利用这一思想来组织针对单个类或者方法的单元测试,从而组织起软件内部的纵深防御策略,防止恶意行为对软件安全造成的损害。但是,这一方法将软件各组件进行强制孤立,因此对于因大量组件交互而引起的软件缺陷,利用此种方法无法检测。

    单元层的安全测试比较适合于防止缓冲区溢出,格式化字符串以及数据缺失的审核。

2.3验证阶段—集成测试

    在集成层,软件的整体安全属性变得可见和可测试,使得这一层的可测试属性数量相对单元层而言要多得多,但是对于跨站脚本和网络服务器提供的一些服务(例如安全套接层ssl和url过滤)的测试,存在一定的困难。我们可以将实际案例和风险分析的结果作为组织集成测试的指南。

    集成测试要求测试人员通过安全测试培训,并且是有熟练技术的软件开发人员。

    在这一层,我们可以开展诸如注人缺陷验证、旁路验证以及访问控制等方面的安全测试,来源于外部代码的安全审查结果也应该以集成测试的方式加以确认。

2.4阶段—验收测试

    验收测试是软件产品交付客户之前的最后一个测试阶段,是在真实的测试环境中,利用基于恶意事件的安全检测模板,测试在典型的渗透活动中可被识别的安全缺陷。验收测试的这一特性(基于安全检测模板),使得我们可以借助于强大的自动化测试软件进行检测,并且可以用验收测试的结果来完善渗透测试报告内容,从而有助于开发人员理解软件的脆弱性以及针对软件脆弱性所采取的补救措施是否有效。

    验收测试针对软件的外部api,因此不如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松散,并且只能测试当前已知且暴露的漏洞或者缺陷。非定制的商业软件重新设计的关键功能或者其他改变都会影响到软件的整体安全性,因此,如果改变会使得软件产生不可预知的缺陷,针对这些缺陷的测试就应该在单元层或者集成层开展,而不是在验收层。

    在验收层,我们可以测试针对解释性程序(sql, xpath,ldap等)的注人式攻击、跨站脚本攻击、跨站请求伪造等。缓冲区溢出及格式化字符串等软件缺陷也可以在验收测试层得到检测。

3安全测试队伍

    软件测试一度被认为是编程能力偏低的员工的工作,直到今天,仍然有许多公司把优秀的人才安排在编码工作上,也有更多公司让优秀的人才进行设计,仅有很少公司让优秀的人才进行测试工作。实际的软件工程实践证明,让对软件思想有深刻理解的工程师进行软件测试,可以大幅度地提高软件质量软件供应商还必须认识到组织测试人员进行“安全进修”对安全测试的成功实施至关重要。在这些情况下,软件供应商必须负责对其工程人员进行适当教育。根据组织的规模和可用的资源,拥有大批工程人员的组织可建立一个内部计划对其工程师进行在职安全培训,而小型组织则可能需要依赖外部培训。

    测试人员要像攻击者那样带有“恶意的”想法去思考,而且在测试软件时还要扮演攻击者,攻击自己的系统,以此来帮助发现软件的安全漏洞。安全测试并不会总是直接导致安全溢出或者暴露可利用的漏洞,从而引出安全缺陷。要安全测试尽可能地发挥作用,测试人员需具备较强的分析能力,而这更多的是依靠熟练的开发技术和开发经验。

4漏洞举例:一个sql的注入式漏洞

    有几种情形使得sql注人攻击成为可能。最常见的原因是,使用拼接形成的sql语句去操作数据库。譬如,传入用户输人的管理员用户名和密码,把这2个参数拼接形成sql语句,通过执行该sql语句,以便验证用户输人的管理员用户名和密码的正确性。具体过程如下:

    一般情况下,用户传人正常的用户名和密码进行验证,如传人“myname”和“mypassword”进行验证,得到的sql语句将是:

    这个sql语句很正常。但是,这只是开发人员预期的做法:通过管理员用户名和密码来验证账户信息。但因为参数值没有被正确地加码,黑客可以很容易地修改查询字符串的值,以改变sql语句的逻辑。譬如,分别传人“myname’ ori=1--” ,  "mypassword",得到的sql语句将是: 

   

    在用户名“myname’  or i=i--”中,第一个“”’结束了原有字符串中第一个单撇号的配对,"or”后面的“i=i”会导致不管前面的验证结果如何,都会返回真true值,而随后的“一”将把其后的sql语句注释掉。现在问题出现了,不管使用什么用户名和密码,都能验证通过。在存在漏洞的数据显示页面,如果注人join语句,就能获取数据库里的所有数据,显示在页面上,如获取用户名、密码等;而注入up-date/insert/delete语句将改变数据,如添加新的管理员账号等。这样,数据库将不再安全。

    sql注人安全漏洞的形成,根本在于sql语句的拼接,只要放弃sql语句拼接,适用规范的加码访问方式,问题自然迎刃而解。以下便是修改后的安全验证方法:

软件安全论文范文3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以下简称西电科大)是西北地区最早开设“编译原理”课程的高校之一,由计算机学院和软件学院开设的“编译原理”分别于2003年、2004年被评为校级、省级精品课程,并获2005年度“教育部-微软精品课程”建设立项支持。

课程创新点

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西电科大“编译原理”课程组已建立起了较完整的教学体系,包括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反映本课程水平的自编教材及先进的教学实践环境,其特色和创新点概述如下:

1)坚持教学科研并重,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课程组成员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十几年来先后主持与承担国防预研、国防预研基金、横向科研课题等十余项,发表学术与教学研究论文20余篇。这些课题所研究内容大部分是编译领域的核心技术,科研成果水平在国内高校同行中处于领先地位。丰富的科研积累为教学的实施与改革提供了充足的养分。

课程组能够将科研成果及时转化到本课程的教学中,同时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性,提高了“编译原理”课程教学的水平和质量。同时,通过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形成了一支学术造诣高、知识与年龄结构合理、勇于改革且团结协作的课程梯队。

2)重视实验教学研究与改革,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与素质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一个实践性要求很高的专业,而“编译原理”是本专业中对软件设计实验环节要求更高的课程。“编译原理”开设了独立的综合实验“函数绘图语言解释器构造”,其中的三个实验子系统“词法分析器构造”、“语法分析器构造”、“语法制导翻译图形绘制”有机连为一体,反映了“编译原理”课程的核心技术和实验水平,充实了理论教学内容,培养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科研素质。

我们还根据国内教学条件的实际情况,在所承担的科研项目工作基础上,于1993年自主研制开发了在微机和DOS/Windows环境下的词法分析器生成器XDFLEX和语法分析器生成器XDYACC(它们是与编译器构造领域中最具影响且被广泛使用的、Unix环境下的词法分析器生成器Lex和语法分析器生成器Yacc兼容的软件,其中XD是我校英文缩写),当时在国内是首创。1996年,我们又对XDFLEX进行了改造,增加了汉字识别的自动生成,并重新命名为XDCFLEX。至此,XDCFLEX/ XDYACC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学与科研兼顾的编译器编写工具(放在我校网站上供自由下载)。此工具不但提高了我校学生的上机实习水平和“编译原理”课程实验室建设的水平,同时也被国内多所高校的教师和学生以及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使用,提高了我校“编译原理”课程在国内的地位。

课程建设的实施办法

1)明确目标,合理安排。根据课程组的现有条件,制定合理的建设目标和课程质量标准,提出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以及教学过程、教学管理和教学改革等方面的基本要求。依靠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明确职责,分级建设,责任到人。

2)树立课程整体优化的观念。在明确课程建设目标的前提下,解决相关课程之间的配合和衔接问题,推进“模块课程”或“系列课程”的整体优化,将课程建设放在专业建设和培养模式中进行优化设计。

3)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开展教学改革与研究。课程建设应形成合理、优化的专业教师梯队,以高层次、高学历教师为主体,教师队伍中高、中、初级职称比例合适,课程负责人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课程组有计划地经常开展教研活动,加强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保证每年有一定的教学改革项目或教研项目立项和教学改革成果。

4)加强教材建设,改革教学手段。一方面采用国内现有的先进教材和精品教材,另一方面根据学院自身的现有条件和专业特点组织教师自编部分具有一定创新性和特色的教材。同时制作、收集和整理电子教材、课件以及教辅材料,逐步形成立体化教材体系。根据本课程的教学特点,采用多媒体教学,建立教学网站,实现网上教学辅导。

5)建立健全学生评价、教师同行听课和教学督导组听课机制,逐步完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体系,确保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

6)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对于承担精品课程建设任务并作出突出贡献的课程负责人及骨干教师在评奖、评优、晋职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

教材介绍

课程组曾经选用陈火旺院士的《编译原理》(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编译原理和技术》,经过长期积累,在总结二十多年教学经验、科研与教学改革成果的基础上,由刘坚教授主编了《编译原理基础》教材。该教材及与其配套的教学辅助指导书《编译原理基础-习题与上机题解答》全面体现编译原理的教学规律,内容新颖先进,独创性、实用性好,教学适用性强。自2002年出版以来,已发行万余册,被若干高校选用,在相关科研技术人员中亦被广泛使用。2005年《编译原理基础》被评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优秀教材,同年,荣获陕西省优秀教材二等奖。

课程组教师

目前,“编译原理”课程组由4名主讲和3名专职辅导教师组成。

刘坚:1982年2月起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任教,教授。主讲本科生“编译原理”、研究生“编译原理与技术”等课程,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软件理论与技术。主持“Ada软件开发平台技术”、“软件系统安全故障模式分析”、“软件安全模式”等课题的研究工作,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龚杰民:1973年5月起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任教,教授,研究方向为人机交互技术和软件开发工具。主讲“编译原理”、“形式语言与自动机理论”、“C程序设计”、“PROLOG程序设计”、“人机交互技术与可靠性工程”等课程。长期从事编译原理、形式语言与自动机、人机交互技术等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发表教学研究及学术论文多篇,著有《C语言程序设计及其应用》、《标准C语言程序设计及应用》、《人机交互技术及可视化技术》、《人-计算机界面设计》(译)等。主持的多项科研课题获得省部级奖励,其中,“触摸屏电子笔”获中国实用新型专利证书,主持的“液晶显示器和等离子体显示器的工效研究”课题成果已在日本使用。

方敏:1989年起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任教,博士,教授。主讲“编译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等课程,参加“联合作战态势评估辅助决策模型研究”、“智能化多源数据融合”等课题的研究工作;编著教材“计算机操作系统”(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撰写论文多篇。

张淑平:1995年起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任教,在读博士生,副教授。主讲“编译原理”、“数据结构”等课程,西电科大 ACM/ICPC竞赛基地教练, 参加“宽带无线IP网络安全体系结构”、“基于算法的容忍入侵检测系统”等科研项目,著有“程序员教程”一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撰写论文多篇。

张立勇:2001年起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任教,在读博士生,讲师。主讲“编译原理”、“分布对象技术”、“算法设计与分析”等课程,参加“计算机软件安全模式分析”等课题研究,担任西电科大ACM/ICPC竞赛队教练。

胡圣明:2003年起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任教,在读博士生,讲师。辅导“编译原理”课程,主讲“数据库应用技术”课程,参加《编译原理基础-习题与上机题解答》的编写工作。参加“程序理解征挖掘理论与方法的研究”、“面向对象逆向工程工具研究”、“系统应用软件逆向工程工具研究”等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撰写论文多篇。

王小兵:2004年起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任教,在读博士生,讲师。辅导“编译原理”课程,主讲“数据库系统”课程。

软件安全论文范文4

论文摘要:网络管理的目的就是确保一定范围内的网络及其网络设备能够稳定、可靠、高效地运行,使所有的网络资源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达到用户预期的要求。本文首先试着明确网络管理的职责和网络管理必备的知识要求,然后就网络管理档案的建立、硬件资源的管理和维护、网络软件的管理和维护、管理网络安全等常规工作流程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现就常规的工作流程进行如下探讨: 

一、网络文档的建立 

作为网络管理员,最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建立网络文档,这是因为有很多情况要求网络管理员必须全面一贯地记录网络的情况。无论是网络突然出现问题而必须马上排除,还是因为网管员的请假或者离职,有了一份详尽、及时的文档,查找问题和维护系统的时间都将大大缩短,许多错误和混乱也可以避免。 

1.何时编写文档?如果正在从草案开始设计网络文档,应该从第一天开始记录所有细节。找一个笔记本,把记录写在上面,并作为网络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果同时管理多个网络,网络文档是十分关键的。如网络管理员刚刚接手网管工作,那么第一项任务就是学习这些信息并填补缺少的细节。如果根本就没有网络文档,应立即着手查询并创建文档。网络文档需要及时更新,至少一周一次。关键是养成保持最新信息的习惯。 

2.文档中记录什么?首先当然还是网络的物理基础结构;此外,应该记录所有在安装网络硬件和软件时计算机和网络适配器的配置信息。在用户进行硬件和软件升级或服务器故障需重新安装操作系统时,这些信息可以节省时间。 

网络文档可以包括网络故障的恢复方案、备份步骤和日程,存储和解决方法的记录、用户请求、维护记录及长期和短期的网络扩充计划。网络管理员还可以将更新操作系统、硬件或安全措施和培训新用户的计划包容在网络文档中。 

二、硬件网络资源的管理和维护 

1.实施常规检查。网络管理的重大责任之一是对网络计算机实施常规、周期的诊断和防护性的维护措施。 

2.排除网络故障。网络管理人员花费时间最多的就是排除网络故障。这是最能体现网络管理员的技术水平和保持冷静及逻辑思考能力的时候。随着经验的增长,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逐步提高。 

网络管理员要了解各处可能发生的问题:时刻不忘在笔记本中记下调查结果和建议;利用书籍、期刊和自学培训等方式尽可能地积累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应尽可能多地收集信息,记录在网络文档中。 

3.为故障恢复作准备。提前准备不是预防网络故障发生的最好办法,但它可以减少网络故障造成的损失。在预防网络故障的计划中,网络管理员不应将自己的思维局限在普通的问题上。应该考虑得更广泛一些。设想发生了自然灾害,如地震、火灾等将整个网络全部摧毁,网络管理员该如何恢复,花费多少时间,采取哪一种步骤进行恢复。 

虽然不可能对每一次自然灾害都做好充分的准备,也不可能完全避免可能会导致网络停止工作的人类的某些缺点,但却可以制订一个可靠适时的备份计划,使数据损失最小化。 

三、软件管理和维护 

软件管理包括添加新软件、升级现有软件和删除过时软件。如果在服务器上安装,最好在安装之前先备份好服务器。如果在工作站上安装,应该先做一个安装测试,并记录下每一个步骤,然后保证每一台工作站的一致性。如果每台工作站上都使用相同的硬件和操作系统,一致性的安装应用程序非常简单;如果网络上用户过多,可以考虑使用某些特殊工具来生成软件自动安装过程,如Microsoft系统管理服务器。 

软件永远不可能完美,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无论是操作系统还是设备的驱动程序,至少应每季度检查一次有无升级的提示,进行现有软件升级。对于过时软件也应及时删除。 

四、管理网络安全 

要想保证网络安全,应同时做好边界防护和内部网络的管理。网络管理的职责之一就是定义、实施、管理和加强网络的安全性。软件安全策略的目标是: 

保证只有授权用户可以使用一定受限的网络资源,预防给予过高的权限,定时检查用户权限和用户组账号有无变更。减小数据、服务器和网络设备等由于受到疏忽操作或恶意破坏而造成的损失。防止网络中非授权的外部访问。 

参考文献: 

软件安全论文范文5

论文关键词:网络安全,方法,病毒,计算机

在这个新时代计算机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的必需品,网络的应用也到了空前的阶段。网上教育、网上预约、网上消费、网上订票等逐渐流行起来,一些如淘宝、京东类的互联网公司更是依托网络建立和存在的。另外,随着技术的进步,很多网上理财产品层出不穷,传统银行也在向着网络靠拢。在2015年初国家更是提出“互联网+”的规划,这更使得许多企业不断加大对网络应用和研究。不过在网络普及的同时,网络安全也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本文就针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定义、问题因素、预防措施等方面做了系统论述。

2 计算机网络安全

所谓计算机网络安全,就是通过一定的控制技术和措施,来保证网络信息的安全性,使它避免遭受恶意的盗取、更改、破坏,使其隐私性、完整性等得到保护。计算机网络安全可以归为两方面,一是物理安全,一是逻辑安全。前者是指运用物理保护,使相关系统、设备免受破坏;后者是指相关数据信息的保护,保证其完整性、隐私性等。

3 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产生原因

实际应用中,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的诱因很多,按照发生主体可大致分为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偶发因素。在这三类因素中以人为因素的频次和破坏度最大,所谓人为因素主要是指一些思想不正的人利用计算机技术,通过人们网络存在的漏洞进行非法盗取它人信息、破坏系统数据、编制电脑病毒等活动。而自然因素、偶发因素都是因为自然灾害、计算机设备或技术等非人为原因造成的,危害性相对不是太大。针对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问题,我们总结如下:

3.1物理安全问题

所谓物理安全问题指的是计算机设备或网络线路等面临的网络安全问题,例如:受自然灾害或人为破坏导致的计算机网络问题;设备损坏、被盗等引发的财务损失、数据丢失等。

3.2 系统安全问题

3.2.1硬件方面

硬件方面安全问题多是来自于生产制造,例如:制造过程中因为硬件问题导致线体接触不良、电压不稳定等。这种问题可以说是计算机自带的,我们除了在计算机制造过程中严加控制工艺和制作标准外,还需要在硬件的制作中杜绝问题件的流转。

3.2.2软件方面

软件即我们平常电脑上安装的一个个应用程序,这些程序在编制时为了方便后续维护、开发等,往往预留设置了一些“后门”。但如果这些“后门”被不法入侵,就会带来难以想象的后果。另外,因为设计者的疏忽使得软件存在安全漏洞,以及设计出的软件安全等级较低等因素,也会带来软件安全隐患。

3.2.3网络通信协议方面

现在的网络中局域网和专用网因为不与外网相连,自身具有封闭性或访问控制等安全机制,使得它们相对的安全特性好。在网络通信中安全问题多是表现在TCP/IP协议族上。此协议最初应用只是为了解决计算机的互通互联、资源共享问题,并没有对网络间的安全问题作出防御措施,机电一体化 论文这使得其实际应用带来系列安全隐患。

3.3 网络与应用方面风险

网络与应用方面的风险主要有两种呈现方式,一是对通信系统的威胁,一是系统的攻击。威胁具体形式包含资源的破坏、信息的滥用、数据的盗窃、服务的中断等,将其进行归类可分为偶发威胁和故意威胁,也可分为主动威胁和被动威胁;攻击具体类型包含冒充、重放、篡改、拒绝服务、内部攻击、外部攻击、陷阱门、特洛伊木马等,其中以特洛伊木马泛滥较重,他能将消息向非授权信道传送。这些威胁和攻击的来源可归为以下几种情况,信息系统管理员等操作不当、管理体制不严给员工违规留下间隙、外部黑客间谍等的威胁或攻击。

3.4 管理方面风险

在网络应用中虽然需要依靠诸多设备、程序、线材等,但其主体应该是人,也就是网络与信息系统的运用离不开人的作用,在网络安全方面尤其如此。目前有些单位管理体制不严格,出现了系统密码管理较乱、安全设备设置不当、缺少专职信息安全员等问题,这不禁使得防火墙、入侵检测等无法发挥良好作用。

4 计算机网络安全应对方法

4.1 物理安全策略

所谓物理安全策略是指利用有效措施避免自然灾害、故意破坏等事情对计算机系统、服务器、通信链路等造成的损害。另外,对用户的权限进行验证,以及完善安全管理体制,避免越权操作或非法入侵盗窃数据等现象。物理安全策略还包含制定网络安全规章制度和加强网络安全管理。

4.2 网络安全技术应用

网络安全技术种类较多,常用的技术包括网络加密技术、防火墙技术、操作系统安全内核技术、身份验证验证技术、网络防病毒技术等。以下我们对相应技术进行介绍。

a.网络加密技术:加密网络可以防止别人搭线用网或窃听,以及有效控制恶意软件,保护网内的文件数据等的安全。常用的网络加密方式包括链路加密、端点加密、节点加密,用户需要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进行加密方式选择。

b.防火墙技术:它是利用计算机软硬件的组合建立安全网关,将网络与外界隔开,保护网络不受来自外界的入侵。防火墙可描述为是由过滤器、安全策略、网关组成。它可以监控网络通信数据,以及将风险区域与安全区域的连接隔离。

c.操作系统安全内核技术:这项技术是除了着手于传统技术之外,在操作系统层次上进行安全考虑,目标是将内核中的不安全部分去除,保证系统安全。具体方式包括,应用高安全系统、升级系统安全配置等。

d.身份验证技术:它是在用户发送请求时对用户进行身份验证,如果不合法就阻止用户的访问,要是合法就进行进一步的用户权验证。实际应用中网络采用的识别方法有口令、唯一标识符、标记识别等。

e.网络防病毒技术:它的具体实现方式为监测和扫描网络服务器中的文件,对网络文件进行访问权限设置,以及在工作站上运用防病毒芯片等。

4.3 管理政策措施

计算机安全管理的保证,还需要严格的管理制度,这要从计算机的设计开发单位、软件设计应用单位,到系列涉及网络安全的单位的管理工作。另外,国家相关法律的管控对网络安全也是一种保障,可以有效打击不法网络行为,保证网络应用环境。

5 结束语

计算机网络安全是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综合的方面较多,包括管理、技术、设备等。安全操作系统需要将各类技术进行整体运用,如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技术等,从而形成完整的防护体系。另外,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保证还需要国家法律的支持,对于那些跨国的网络入侵更需要国际间的合作。总之,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保障,不仅需要依靠网络的防护,也需要外界环境的制约。

参考文献

[1]龙冬阳著.《网络安全技术及应用》.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2.

[2]韩洪锋.浅谈企业网络安全策略[J].Fujian?Computer,2010,(01)

软件安全论文范文6

关键词:计算机病毒,信息安全博物馆

 

0.引言

当前,我们正处在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计算机已经普及到我们工作和学习的每个角落,我们对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的依赖性也越来越高。随着博物馆信息化的推进,很多重要数据都以电子文件的形式保存,虽然现阶段博物馆拥有基本抵御网络安全威胁的能力和硬件设施,但是针对数据、信息、身份等窃取为主的入侵攻击、机密信息泄露、重要数据丢失等现象仍然时有发生,因此在博物馆信息化建设中加强信息安全迫在眉睫。

1.博物馆信息化建设中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信息是博物馆的重要资源,信息安全是博物馆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问题,特别是现代化博物馆的信息化建设将由独立的计算机服务器过渡到计算机网络集成化管理,信息的安全问题更加突出。计算机病毒与互联网黑客入侵,计算机管理及应用人员在使用中的疏漏等,都容易威胁到博物馆信息化网络系统的信息安全。

博物馆的信息系统存在安全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①计算机病毒和互联网黑客入侵。博物馆网站的电子信箱每天都会接收到包括病毒程序和钓鱼网页链接的垃圾邮件,这对博物馆的信息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必须采取防病毒措施避免病毒和黑客程序在博物馆计算机网络内传播。②博物馆使用计算机的工作人员也必须保持安全防范意识,不要认为计算机安装了杀毒软件和病毒防火墙就不会遭受病毒和黑客的入侵,而要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对杀毒软件进行合理配置,打开杀毒软件的实时监控功能,并且定期进行杀毒软件的升级和相关病毒代码库文件的更新,保证杀毒软件能够查杀互联网上最新流行的病毒。③做好计算机重要数据的备份。

博物馆的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应经常对整个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维护、检测,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消除安全隐患。同时博物馆在进行计算机硬件建设时不应忽视软件方面的投资,一方面适当购买计算机信息安全产品,如企业级网络版杀毒软件、企业级防火墙软件等,在技术方面消除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就是对计算机技术人员的定期培训,以提高计算机管理人员的网络信息维护的能力。

2.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处理方法及预防技巧

计算机病毒程序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以下两种:①通过存储介质。存储介质包括软盘、硬盘(包括移动硬盘)、光盘、优盘和各种数码设备的存储介质(包括MP3、MP4、数码伴侣、SD卡、CF卡)等,这些存储介质存放用户需要的信息数据文件,一旦这些信息数据文件受到病毒的感染,这些存储介质将会成为病毒传播的物理介质。②通过网络方式。网络方式包括电子邮件、互联网地址页面、网络协议等,互联网络的普及给病毒的传播增加了新的途径。目前新型的病毒程序不但能够感染计算机的数据文件,而且能够主动对网络上的计算机进行攻击,并造成大规模的计算机中毒,进而使整个计算机网络陷入瘫痪状态。

计算机病毒的处理方法:首先判断计算机是否感染病毒程序,只需要查看计算机中的安全软件或杀毒软件能否正常运行;如果安全软件或杀毒软件都不能正常运行的话,就基本确定计算机被病毒感染了。其次为防止病毒在网络上传播和相互感染,在处理感染病毒的计算机前,都必须断开计算机的物理网络连接,然后进行计算机病毒的清除工作。再次根据计算机感染病毒的具体特性,采用针对病毒特性的方法进行查杀病毒。最后连接计算机网络并且升级安全软件和杀毒软件,确保它们处于正常运行的状态,避免计算机受到病毒程序和木马程序的重复感染。免费论文参考网。

预防计算机病毒有以下技巧:①在计算机上安装安全软件并且更新到最新版本,及时升级计算机操作系统安全补丁,定期检查计算机系统的整体安全性。免费论文参考网。②在计算机上安装杀毒软件,开启杀毒软件的实时监控功能,及时更新杀毒软件的病毒特征数据库,定期检查计算机内的所有文件,检测可能入侵计算机的未知病毒程序。③在计算机上安装防火墙软件,设置合适的防火墙软件安全策略,能够有效阻止来自互联网络上黑客的入侵攻击。④建立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例如不要打开来历不明的邮件及其附件,不要访问不太了解的网站,不要运行从互联网上下载后未经杀毒处理的软件等。⑤在使用各种存储介质前,先运行杀毒软件对存储介质进行病毒检查,在确认没有病毒的情况下才打开存储介质里的文件。⑥定期对计算机进行全盘病毒木马扫描,及时发现隐藏在计算机中的各种病毒木马程序。

3.计算机网络入侵的攻击方法和防范措施

在互联网普及的时代,博物馆信息化建设需要结合计算机网络新技术,在抵御病毒入侵的同时,更加需要抵御来自互联网的黑客入侵攻击。黑客入侵的攻击方法有:扫描器法、特洛伊木马法、拒绝服务攻击法等。

(1)扫描器是利用客户机/服务器(简称C/S)结构中的“请求——应答”机制来实现的。它通过使用不同的请求信息依次向远程主机或本地主机发送服务请求,如果远程主机或本地主机有响应,则表明与服务请求所对应的服务正在进行中,这时再进一步分析和确定服务软件的版本信息,并试探该版本中的漏洞是否存在,从而实现扫描的目的。网络入侵扫描器具备的基本功能包括:利用网络命令扫描并且发现目标主机及其所在的计算机网络,发现目标主机后能够扫描目标主机正在运行的各种服务及其对应的端口,能够扫描并测试目标主机上这些服务中是否存在漏洞,能够结合其它黑客工具对目标主机实施攻击并且达到控制目标主机的作用。免费论文参考网。

预防扫描器法网络入侵攻击的方法是:使用正版的操作系统软件并及时安装操作系统的漏洞补丁升级程序,使用正版的各种应用程序软件并及时安装软件的升级补丁程序,保持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处于最新的版本,使用安全软件检查系统软件,这样能够有效防止因系统漏洞或者软件漏洞而导致计算机被网络扫描器攻击入侵。

(2)特洛伊木马(简称木马)是一种C/S结构的网络应用程序。木马的服务器端程序可以驻留在目标主机上以后台方式自动运行,攻击者使用木马的客户端程序与驻留在目标主机上的服务器木马程序进行通信,进而获取目标主机上的各种信息。例如,窃取用户口令、复制或删除文件、控制目标主机等。

计算机系统中出现木马程序的原因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合法用户故意获得木马程序并将其安装在系统上;第二种是互联网上免费提供下载的软件被植入木马程序,合法用户在安装该软件时,无意识地将木马程序安装到了系统上;第三种是合法用户访问挂马网站激活了网页木马而中毒。网页木马防不胜防,主要有两个原因:一、网页木马利用用户电脑中的各式各样的漏洞偷偷潜入;以往最多的是系统漏洞,现在主流的都是第三方软件漏洞,因为很多用户都没有给软件打安全补丁的习惯。二、木马在变成网页木马之前,一般都会针对各种流行的杀毒软件使用加花、加壳等手段进行病毒免杀处理,从而逃避杀毒软件的查杀。

预防木马入侵的方法是:不要打开来历不明的软件程序;不要打开未知的互联网网页地址;通过安全软件检查计算机操作系统是否存在木马程序。

(3)拒绝服务攻击(简称DoS攻击)是指攻击者通过消耗或破坏目标系统上的网络带宽、系统资源、服务程序使目标系统无法提供正常的网络服务。DoS攻击会导致计算机系统资源匮乏,无论计算机的处理速度多快、内存容量多大、网络带宽的速度多快,都无法避免这种攻击带来的后果,因此DoS攻击是一种对计算机网络危害巨大的恶意攻击。DoS攻击以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简称DDoS攻击)最为典型。发动一次DDoS攻击,攻击者首先控制大量的僵尸机(攻击者通过操作系统或某些常用应用程序的漏洞来获得访问主机系统的权限,并在主机系统里安装木马程序,这些被入侵的主机系统就是僵尸机),大量的僵尸机组织在一起就形成一个僵尸网络,攻击者控制僵尸网络同时以高速度向目标主机发送大量的数据包,目标主机就会因处理源源不断的数据包而迅速消耗系统资源,最终导致目标主机无法响应正常的请求或死机。

防范拒绝服务攻击的对策有:①进行拒绝服务检测,如主机异常情况的检测、主机网络连接特征的检测、伪造数据包的检测、统计检测等;②增强容忍拒绝服务攻击的能力;③阻止拒绝服务攻击,如通过入口过滤、源端统计过滤、基于路由过滤等方式来过滤明显伪造的数据包;④追踪拒绝服务攻击;⑤网络的边界过滤;⑥合理编写防火墙规则和路由器的访问控制列表,合理过滤数据流;⑦网络的流量控制;⑧网络带宽提供冗余,关键的防火墙和服务器提供备份;⑨尽量为系统打好必须的安全补丁;⑩服务器采用DNS轮询或负载均衡技术等等。拒绝服务攻击问题一直以来得不到根本的解决,是因为这是由于计算机网络协议本身的安全缺陷造成的,因此无法从根本上抵御拒绝服务攻击。【1】

4.加强博物馆网络安全和提高安全防范技能,有效保护博物馆信息化建设成果

博物馆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是保护博物馆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不因偶然或其他的原因遭到破坏、更改、泄露,使博物馆计算机网络系统能够连续可靠地正常运行并提供网络服务。加强博物馆计算机网络安全和提高博物馆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技能有以下的对策:

(1)在技术层面的对策。①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和管理。提高工作人员的保密观念和责任心, 教育工作人员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各项保密规定,防止人为事故的发生。②运用网络加密技术保护网络传输的数据。把各种加密算法结合在一起使用,这样可以更加有效地加强网络的完全性。网络加密技术也是网络安全最有效的技术之一,既可以对付恶意软件攻击又可以防止非授权用户的访问。③加强计算机网络访问控制。访问控制是网络安全防范和保护的主要策略,它的主要任务是保证网络资源不被非法使用和非常访问,也是维护网络系统安全、保护网络资源的重要手段。④信息资源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博物馆信息资源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是数据库专业技术人员维护博物馆信息数据安全性和完整性的重要操作。⑤采用防火墙技术是解决网络安全问题的主要手段。防火墙是在网络之间执行访问控制策略的系统,通过监测、限制、更改跨越防火墙的数据流,尽可能地对外部屏蔽网络内部的信息、结构和运行状况,而且防火墙具有较强的抗攻击能力。

(2)在物理层面的对策。①保证博物馆计算机网络系统实体有安全的物理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空气洁净度、腐蚀度、虫害、振动和冲击、电气干扰等方面,都要有具体的要求和严格的标准。②选择博物馆信息中心机房安装场所十分重要,它直接影响到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而且要注意其外部环境安全性、地质可靠性、场地抗电磁干扰性,避开强振动源和强噪声源,避免设在建筑物高层和用水设备的下层或隔壁,还要注意出入口的管理。③博物馆信息中心机房的安全防护是针对环境的物理灾害和防止未授权的个人或团体破坏、篡改或盗窃网络设施、重要数据而采取的安全措施和对策。首先物理访问控制识别访问用户的身份并对其合法性进行验证,其次对来访者必须限定其活动范围,再次要在计算机系统中心设备外设多层安全防护圈防止非法暴力入侵,最后信息中心计算机系统设备所在的建筑物应具有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设施。【2】

5.结论

我们只有重视博物馆信息化建设中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做好各项措施预防计算机病毒并且有效抵御互联网的黑客入侵攻击,加强博物馆计算机网络安全和提高博物馆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技能,才能保障博物馆信息化建设成果。

参考文献:

[1]王海彬. 网络拒绝服务攻击及防范对策[J]. 网管员世界,2008,24:98-102.

[2]顾巧论,高铁杠,贾春福. 计算机网络安全[M],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6.

[3]张洪彪. 浅谈计算机网络安全与防范[J]. 决策与信息,2009,12:186-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