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产业发展报告研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产业发展报告研究范文1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逐步理顺,医院的医疗服务性收入将逐步成为主角,由此产生的对中高档医疗设备的需求将构成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一个持续动力和竞争欲望。而迄今为止,医疗器械产品的不少关键技术仍被跨国巨头们所垄断,除了知名的老牌厂商,韩国企业也大举进入了中国市场。三星携手全中国的社区医院,全面打造“健康产业”;而器械商喜来健已经在中国发展了1200余家体验中心,覆盖了30个省、市。外国公司的进入为中国医疗器械市场的培育起了推波助澜作用。
我国医院大规模装备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迄今为止不过十年时间。就整体而言,我国医疗机构的整体医疗装备水平还很低,其设备中有15%左右还是20世纪70年代前后的产品,大量的设备需要更新换代。医疗领域的信息化和网络化是今后医疗管理的发展趋势,这个趋势会引发对影像化、数字化等高精尖医疗设备的需求增长。2007年国内市场容量达到800多亿元人民币。业内人士预测,未来5~7年内,中国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医疗设备市场。
1 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情况分析
几年来,我国医疗器械新生产企业和新注册产品数量的增长很快,表明境内企业产品被国内医疗市场的接受度在不断增加。全国已形成了几个医疗器械产业聚集区和制造业发展带,其中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及京津环渤海湾三大区域成为本土三大医疗器械产业聚集区。据不完全统计,三大区域医疗器械总产值之和及其销售额之和均占全国总量的80%以上。因为本身所具有的条件不同,这三大产业聚集区又呈现出明显的地域特点。
以深圳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包括珠海、广州等地),主要产品有监护设备、超声诊断、MRI等医学影像设备和伽玛刀、X刀等大型立体定向放疗设备、肿瘤热疗设备等,直接反映着现代医疗器械的新技术。
中科院、清华大学等标志着中国顶尖科研水平的科研院所都在北京。在医疗器械行业中,最新技术和人才培养优势都在北京。以北京为中心的环勃海湾地区(含天津、辽宁、山东)医疗器械发展势头迅猛,一个包括DR、MRI、数字超声、加速器、计算机导航定位医用设备和呼吸麻醉机在内的数字诊断治疗设备生产企业群正在形成。
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含江、浙)成为我国医疗器械三大产业群之一。高质量、一次性的医疗器械用品及耗材畅销国内外,小而全是长三角地区医疗器械产业的一个特点。
随着世界医疗器械市场竞争加剧,医疗器械外包业务正和中国市场形成紧密联系。医疗器械制造的外包与汽车、机电设备、建筑工程的外包生产并无本质区别,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三五年内,医疗器械行业有望成为吸引外资的突破口。
2 福建省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的医疗器械产业有了长足进展,经过20多年的努力奋斗,医疗器械产业占整个专业设备制造业的份额在不断上升。其中瑞声达听力技术(中国)有限公司产值达7亿元,年产各类助听器93万只,居全国第一,其中耳背机65万只,为全国第一;麦克奥迪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年产值达3亿元,居全国同类企业首位;福州梅生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产值达到1.5亿元,全国市场占有率达80%。
在看到福建省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省各医疗器械企业原先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并未全部解决,行业内部的发展也很不平衡。以厦门市医疗器械企业情况分析,全市共有54个医疗器械企业,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二。据统计,2005年总产值约11亿元,这11亿产值主要是由“麦克奥迪(显微镜)”、“柯达(数码影像)”、“瑞声达(助听器)”三家外企贡献,其余51家企业的贡献甚微。54家持证生产企业,注册产品128个产品的种类,但能列为仪器设备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除少数几家的产品外,难称高档医疗器械。但我省诊断试剂目前起步较好,其中三大宗产品(生化、免疫发光、免疫组化)技术较成熟。同时,激光技术及激光器我省也有发展优势。我省的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必须善于将现代信息技术成果融入传统产品促进升级换代,要研发出拥有自主产权的高端医疗器械产品,从源头上提高竞争力。
3 加快我省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策略研究
21世纪初是生物医学工程技术和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发展高端医疗器械要把发展立足点放在政府的战略,要在全球医药产业的格局中进行策略研究:
3.1 借鉴国内医疗器械产业崛起和发展的经验
目前,全国已形成了几个医疗器械产业聚集区和制造业发展带,它们虽然具有的条件不同,但能因地制宜,产业聚集区呈现出明显的地域特点。它们的崛起和发展,对我省医疗器械产业的迅速崛起和快速发展有着许多借鉴作用。如:
以深圳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研发生产综合性高科技医疗器械产品是其强项。这一区域国际交流、贸易、合作活跃,产品立足于全球一体化市场,重视国际化生产经营管理模式。走国际化道路是该地区的重要特点。显然,这一区域形成与其特殊的政策环境、地理位置以及原有的经济气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政策、机制、市场等因素的激励和培植,是使医疗器械产业在深圳得以蓬勃发展的原因。
环渤海湾地区诊断治疗技术引人注目,是由于几年来政府政策的调整以及人们观念的转变,企业借助政府的关注以及本身所具有的科技能力,势头强劲,潜力不可小觑。
长三角地区的特点是产业发展迅速,中小企业活跃,地区特色明显。快速发展的民营企业以及江苏发达的有机化工工业的带动下,成为我国医疗器械三大产业群之一。国际化的生产和销售,使其在海外具有良好的声望。
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给福建与台湾之间的联络带来了新的空间,同时福建炼化一体化项目的实施给福建的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福建省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应立足于福建产业基础,挖掘福建民营经济发展的独特优势,从三大产业集聚区中吸取发展经验,从而创造出自己的特色,走出一条新的崛起之路。
3.2 加大医疗器械产业的政策支持
影响我省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因素很多,但产业政策环境改进是最重要的因素,产业政策环境对于行业发展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于省内企业,通过一系列政策的扶持,帮助它们发展;二是对于国内大企业、大科研机构,通过政策引导,吸引它们到福建投资办厂。对于产业政策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政策扶植、组织研发、管理接轨。
3.2.1 加大专项投入,搭建公共的技术平台
设立省、市两级政府医疗器械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建立战略性产业研发机构,强化前瞻性产业技术研发。一是用于搭建一个公共的技术平台。帮助协调我省医疗器械研发中的重大问题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加强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二是用于企业技改、医疗器械产业基地的建设、基础性研究、中上游技术创新。三是对于开发国家一、二类医疗器械产品和为新医疗器械开发服务的实验室及临床试验,给予一定的扶持。
3.2.2 建立医疗器械采购支持制度,激励自主创新
在欧洲和日本,国家对于医疗器械行业是作为福利行业来扶植的,通过税收、信贷和政府采购等一系列方式,帮助和促进产业发展。政府采购医疗器械时,同等技术水平的产品,本土的即使比进口的价格更贵,只要在10%以内,政府仍然会选择本土的产品,因为政府采购花的是纳税人的钱,当然应该用来扶植本地的企业。
要通过建立省内企业医院医药见面订货会等形式扶持省内企业,利用政府采购制度激励自主创新。对省内企业或科研机构生产或开发的、符合国民经济发展要求和先进技术发展方向、且具有较大市场潜力的医疗器械试制品和首次投向市场的产品,经认定,政府进行首购,由采购人直接购买或政府根据采购制度采购支持。
科技、财政部门要制定有关自主创新产品认定和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的管理办法。要优先使用地产产品,将地产产品优先列入政府采购范围。各地药监部门要严格把关,凡符合采购要求的地产医疗器械,必须优先购买。
3.2.3 管理职能接轨,促进医疗器械的发展
省医疗器械监管部门要坚持监、帮、促相结合的方针,进一步规范医疗器械市场秩序,营造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促进医疗器械的发展。在管理过程上对创新产品和重点企业拳头产品的系列开发的新品种上市审批应缩短时限、简化程序,重点扶持已具规模生产企业的新产品开发,促进龙头效应,加快其发展。
工商部门着力打击医疗器械流通环节的与市场经济体制不容的各种违法行为,维护合法厂商的市场地位。纪检监察部门则大力整肃有关医疗器械生产流通销售环节的腐败现象,维护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环境。
要切实把政府管理产业的职能转变到规划引导、政策调控、综合协调、公共服务上来。逐步实现医疗器械产业由依靠政府推动向政府与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的转变。
3.2.4 加强与台湾地区的合作,构建区域产业链、价值链
当前,我省正努力实现“建立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是充分利用我省的地域优势,通过与海峡对岸相关科技、产业的交流与合作,培育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等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强与台湾地区的合作,在“构建区域产业链、价值链”上要有作为。如与台湾企业建设“研发―生产”模式,在金融服务上,与台湾企业建立“融资―生产―出口”三角模式。
3.2.5 实施名牌梯度培育计划,推进品牌建设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进社会资源向优势企业集聚,不断增强名牌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形成以医疗器械名牌企业为主体的大企业集团和以医疗器械产业集群为特征的区域强势品牌群,带动区域经济的跨跃式发展。
选择一批技术含量高、关联度大、带动力强的医疗器械产品重点培植,大力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竞争力强的医疗器械名牌产品生产企业群体,实施名牌梯度培育计划,争创更多的福建籍医疗器械“中国名牌”、“驰名商标”和“出口名牌”。
3.2.6 引进嫁接打造医疗器械行业航母
我国的医药工业较早就实行了改革开放,国际医药工业前25名跨国公司都在我国合资办厂,一些地区和企业通过与跨国公司合作整体提升了实力。各级政府应站在全省医疗器械产业战略布局调整的高度,对此给予高度重视,把握时机,主动出击,力争吸引一至两家跨国医疗器械行业巨头在我省进行大规模投资办厂。
3.2.7 引导培植医疗器械行业龙头
一是倡导强强联合,引导中小企业向大企业靠拢,培育有竞争力的企业集团。二是鼓励有实力、有发展前途的民营企业大胆收购、兼并那些解困无望的企业,利用他们的壳资源及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组建大的集团公司,促进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三是加强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的联合。医疗器械行业界开展工商联合,可以使生产企业利用商业企业深层次、广覆盖的分销网络和市场作业反馈系统,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商业企业可以通过与生产企业合作,保证质优、价廉的货源,达到双赢的目的。
3.2.8 依托园区做大做强医疗器械行业企业
以园区为依托,广泛吸纳社会资金进园投资办厂,发挥园区的聚集效应。要给予孵化器园区企业享受高新技术企业享有的优惠政策,让落户企业生产的新药械优先进入省医保目录,力争使园区很好地体现出自主创新平台对工业集中区的服务和依托,对优势和特色产业的支持和促进,对新兴产业的引导和培育。
3.3 建设福、厦、莆、宁、泉五个产业基地
3.3.1 建设福州创新研发型医疗器械产业基地
要建设具有医疗器械创新能力的研发型产业基地,创造出具有福州特色的,具有创新研发、产业链完善和市场配套的医疗器械研发生产基地。发挥生化、免疫发光、免疫组化、激光技术及激光器、助听器、口腔治疗仪器等六大宗技术,研发出拥有自主产权的高端医疗器械产品,从源头上提高竞争力。到2009年,成为全国创新研发型医疗器械产业基地之一。全市医疗器械行业年产值达到12亿元。
3.3.2 建设厦门综合性高科技医疗器械产业基地
要建设综合性、高科技医疗器械产业基地,成为我省重要的医疗器械,尤其是与电子、光电技术融合的新型医疗器械生产基地,要抓住区域国际交流、贸易、合作活跃的契机,实现医疗器械产业的快速发展。到2009年,成为全国综合性高科技医疗器械产业基地之一,全市医疗器械行业年产值达到33亿元。
3.3.3 建设莆田全国民营医院医疗器械产业基地
要充分发挥莆田在全国民营医院网络优势,建成集医药器械药品研究、开发、销售、应用和服务相配套的医疗产业,成为全国民营医院的医疗器械产业基地。到2009年,成为全国唯一的民营医院的医疗器械产业基地,全市医疗器械行业年产值达到10亿元。
3.3.4 建设宁德保健医疗器械产业基地
宁德市要立足港口、区位、开放口岸和医疗保健按摩器械产业群体优越,整合资源,在原有的基础上和国际医疗保健产品接轨,开发建设保健器械产业园区,建成具有医疗保健特色的医疗器械产业基地。到2009年,全市医疗器械行业年产值达到10亿元
3.3.5 建设泉州传统提升型医疗器械产业基地
要充分利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给泉州与台湾之间的联络带来了新的空间的契机,依托福建炼化一体化项目和泉州工业产业基础。通过与港台相关科技、产业的交流与合作,把培育与发展医疗器械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创造出具有泉州特色的医疗器械产业基地。到2009年,全市医疗器械行业年产值达到5亿元,成为快速成长的医疗器械产业基地。
产业发展报告研究范文2
关键词:老龄化;养老服务业;非首都功能;协同发展
自2000年,中国已经步入老龄型社会,且老年人口高龄化趋势日益明显: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正以每年5%的速度增加,到2040年将增加到7400多万人。这样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更加突出,但北京的土地、环境、基础设施等制约着养老业发展,而河北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充分的自然社会资源,有力的政策支持等条件为承接首都养老服务产业功能提供便利。
一、河北承接北京养老服务产业的可行性分析
(一)北京养老问题严重,养老产业亟待发展
北京早在1990年就进入了人口高龄化、失能化、空巢化三化并存的老龄化社会。截至2013年底,北京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21%,80岁及以上的户籍老年人口突破30万,占16.2%,失能老人占5.5%,空巢老人占到一半,另外还有失独老人0.7万人,而到2020年北京市老年人口将超过400万,北京市的老龄化程度不断增长。与此同时,2012年北京养老机构床位仅为7万多张,到2015年,北京市的养老机构床位缺口在2万张以上,且处于公办养老机构床位严重不足,民办养老机构价格太高的窘境。北京养老服务业发展任务艰巨。
(二)河北紧邻北京,地理位置优越
河北环首都的13个县市基本都处在北京的“一小时经济固”内,交通便利,与北京联系紧密,既方便老人出行生活,也便于子女探望。同时,河北的涞水、涞源、易县等地有众多优质的旅游资源,可称之为北京的郊区,非常适合养老服务业的发展。
(三)河北具有充足的土地、人力等资源
北京养老服务产业发展中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就是土地和劳动力成本高。众所周知,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中心,其面积只有河北总面积的8.7%,可谓寸土寸金;且劳动力成本高,增加了养老产业发展成本,阻碍高投入、慢回报的养老产业发展。而河北则具有充足的土地资源,且是一个人口大省,劳力成本明显低于北京,承接北京的养老服务产业发展优势明显。
(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政策引导
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强调要努力形成京津冀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协同发展等新格局。同时倡议破除阻碍区域人口和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壁垒和制度障碍,这一政策导向为河北承接北京养老产业转移提供依据。同时,京津冀三地民政部门共同签订的《京津冀民政事业协同发展合作框架协议》,提出三地要协同规划布局养老机构,引导鼓励养老服务业积极向北京之外疏散转移等措施,也表明政府的政策趋向于河北承接北京的养老服务。
二、河北承接北京养老服务产业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河北承接北京的养老服务产业拥有上述得天独厚的条件,但自身仍存很多不足。在硬实力方面,河北的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北京,大多数民办养老机硬件设施不足,距养老机构的建筑标准相差太多,且河北省的老龄化程度虽不如北京大,但也相对较严重,养老缺口压力较大,降低其疏解功能。在软实力方面,河北的文娱等活动落后于较发达的北京,不能很好的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且当前河北养老机构的从业人员大多偏向中年女性,受过的相关专业培训较少,综合素质较低,阻碍养老服务的进步。同时,两地的老年人在享受医疗保险方面存在难题,老年人需要经常看病就医,但目前河北和北京没有实现无障碍的异地报销制度,如果不返回参保地,就存在异地就医报销时的不必要麻烦,阻碍河北对北京养老产业的承接。
三、河北承接北京养老服务产业的相关对策建议
首先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河北养老机构的硬件条件,提高居住标准,充分满足老年人的居住需求,达到让其满意的最大效果。同时,增加养老机构点的设立,政策鼓励民办养老机构的开展,增强河北承接北京养老产业发展的能力。
其次应加强养老机构从业人员的职业培训,提高其素质,使其为老年人提供最舒适合理的医护服务;同时应使养老机构从业人员队伍年轻化,多样化。老年人一般都长时间远离子女独自居住在养老院,其内心孤独脆弱,希望有子孙陪伴,从业人员队伍年轻化可满足老年人思念亲人的内心诉求,多样化可满足老年人在文化娱乐等方面的精神需求,帮助老年人拥有更加健康的身体和心理。
最后,政府应改善异地医疗保险制度方面的管理,在河北和北京之间建立一条统筹医疗保险制度的通道,使得在河北养老机构的老年人可以实现异地就医、异地报销直接在当地有关部门办理,减轻老年人医疗报销的负担,解决看病难、报销难的问题,提高北京市老年人异地养老的积极性。
产业发展报告研究范文3
>> 议豫剧文化对河南省非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 以韩国文化产业的经验视角看文化产业的发展 河南省许昌市三国文化产业调研报告 河南省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河南省镇平县发展玉文化产业的背景及优势 河南省柘城县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研究 韩国文化产业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 韩国文化产业发展历程及对我国的启示 基于产业关联视阈下对河南省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融合的思考 京沪深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建设经验对河南省的启示 日本文化产业发展经验对我国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实施的启示 美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经验及启示 美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经验及启示 发展文化产业的国际经验借鉴 论河南省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河南省回族文化产业发展初探 欧洲文化产业发展及其对河北省的借鉴作用 韩国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分析 韩国文化产业发展特点评析 三国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借鉴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关化及相关产业分类》的通知[EB/OL].(2004-05-18)[2013-03-05].http://tjbz/hyflbz/xgw/t20040518_402154090.htm.
[4]曲展.韩国文化产业发展及对黑龙江省的启示[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9,20(3):74.
[5]向勇,权基永.国策方向与政策制定:韩国文化产业政策史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2(8):12.
[6]许建.从传播学的视角探讨韩剧成功进入中国市场的原因[EB/OL].(2015-10-09)[2013-03-05].http:///tvguide/tvcomment/wtjj/dsrshss/10532.shtml.
[7]陈实.浅析韩国文化政策以及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启示[J].群文天地,2012,22(1):262.
[8]姜洪民.韩国文化产业的特色[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0,8(1):65.
[9]黄一璜.韩国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评述[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13(1):80.
[10]张建民.韩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及启示[J].东北亚论坛,2012,21(3):74.
[11]张隽.探析韩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战略及启示[J].汉代韩国,2009,17(2):45.
产业发展报告研究范文4
2017年5月15―16日,由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研发中心主办,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潍坊综合试验站、莘县人民政府、聊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山东省园艺学会西甜瓜专业委员会等单位承办的“第四届全国西甜瓜之乡产业联盟大会在“中国蔬菜第一县”山东省莘县召开。来自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试验站站长及团队成员,全国各地西甜瓜之乡产业主管部门、农业企业以及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从事西瓜甜瓜研究与推广的技术人员,从事西瓜甜瓜良种与产品研发、生产与营销公司及种植大户代表和新闻媒体代表等共计338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15日上午举行了简短的开幕式,由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所长韩伟主持,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许勇研究员代表体系致词,对大会的胜利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山东省农业厅科技处调研员李咏、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张立明、山东聊城市副市长任晓旺、山东省聊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院长褚丁印等领导也分别致辞。开幕式后专题报告会正式开始,第一阶段的报告由新疆农业科学院伊鸿平研究员主持,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经作处王娟娟高级农艺师作了“我国瓜菜产业现状及发展方向”的报告,介绍了我国瓜菜产业发展现状,指出了产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展望了瓜菜产业“十三五”发展方向;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高中强作了“山东瓜菜产业发展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报告;中国蔬菜协会机械化分会副会长陈永生研究员作了“瓜菜机械化生产技术”的报告,分析了国外蔬菜生产机械化的特点,提出了蔬菜农机和农艺融合的六要素;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许勇研究员以“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西甜瓜产业竞争力提升”为题,全面介绍了全国西甜瓜产业发展现状与布局,指出了产业结构性矛盾与问题,提出了我国西甜瓜产业供给侧改革的方向和提高竞争力的路径。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综合研究室主任吴敬学研究员作了“中美西甜瓜产业比较”的报告。第二阶段的报告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赵廷昌研究员主持,莘县多种经营办公室张建怀副主任、新疆农业科学院伊鸿平研究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张显教授、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古勤生研究员、华中农业大学别之教授等就莘县西瓜甜瓜产业、产业体系优良西瓜甜瓜品种、简约化栽培技术、病害绿色防控技术、蜜蜂授粉技术等进行了交流。第三、第四阶段的报告分别由吴敬学研究员和别之龙教授主持,济南兆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丁兆龙总经理、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王少丽研究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葡萄瓜果研究所耿新丽研究员、江苏省盐城市蔬菜研究所孙兴祥研究员、江苏省东台市诺亚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许鹏董事长、海南胜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郭宠、吉林省公主岭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王国忠站长、济南伟丽种苗有限公司张伟丽总经理、和县蔬菜局刘卫兵局长、新疆农业科学院哈密瓜研究中心马新力研究员、陕西康田惠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代崇化总经理、甘肃省瓜州农技中心王乐光主任、湖南省祁阳县农业局经作站刘菲站长等围绕工厂化育苗、土壤消毒、采后贮运、生产全程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开展了研讨与交流,使代表们了解了全国西瓜甜瓜发展的形势,对新品种、新技术的应用有了明确的认识,使今后产业发展的方向更加清晰。
5月16日与会代表参观考察了莘县董杜庄镇西瓜品种示范点、生产基地及莘县燕店镇的甜瓜品种示范点、生产基地,并出席了第六届冀鲁豫・莘县(董杜庄)西瓜节开幕式,参观了莘县西瓜博物馆。与会代表们还参观考察了莘县现代农业科技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中原现代农业嘉年华、聊城市农科院西甜瓜生产基地、旭日种业生产基地等。
第4届全国西甜瓜之乡产业联盟大会的盛大召开,让与会代表看到在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的支持下,凝聚专家智慧成果的新优西瓜甜瓜良种、先进的育苗与栽培技术、先进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先进的产品营销理念,为我国西瓜甜瓜的科技创新、生产水平提升和产业化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产业发展报告研究范文5
通过调研。发展前景,正确分析国际、国内中药材产业发展趋势。以及影响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因素和问题;全面掌握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准确定位县中药材产业在推动全县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找准影响和制约我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研究并找准解决制约我县中药材产业可持续发展突出问题的途径和办法;确定今后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和重点任务,并制定出县中药材十二五发展规划。
二、调研内容
一)解国际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和前景。站在全球中草药发展的高度。中草药产业发展比较快的国家有那些,研究分析国际中药材发展现状。包括世界中草药生产布局。世界对中草药的需求量是多少,人类对中草药认识的变化。
二)分析了解国内中药材发展现状。①全国中药材生产区域布域。②当前全国中药材的面积和年产量。③国家和省上对中药材产业的扶持政策。④全国中药材的需求量。⑤中药材产品消费结构。⑥全国对我县种植的大宗中药材的需求量。⑦近三年来全国中药材产业的市场变化和效益。
三)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一是生产种植环节方面重点调研:⑴全县中药材资源情况。包括野生资源和家种药材品种、规模和品种名称及储量。⑵中药材种植生产布局。包括区域分布。全县中药材种植的面积、产量、产值,品种布局等。⑶近三年来全县中药材种植规模变化情况。药农人均收入以及价格的变化等情况。⑷全县中药材基地建设的数量、品种、面积、投入资金及来源、产值、基地GAP认证情况、产品流向、基地带动农户数等方面的情况。⑸全面分析药材种植的效益,包括种植各类药材的经济效益,要对照粮食作物算经济帐。⑹全县药材种子种苗生产现状。包括中药材种子的选育情况,种苗繁育情况,种子种苗引进和生产情况。⑺当前主要中药材生产技术情况。包括大黄、当归、红芪、黄芪、党参、柴胡等中药材的生产技术应用以及技术创新情况。⑻农户销售前粗加工情况。⑼农户销售前药材的储藏情况。⑽农户药材销售情况。⑾国家和省上对我县中药材产业的扶持支持情况,包括项目支持,政策扶持,财政资金支持等情况。⑿中药材产业发展机制,包括领导机制,即县、乡、村三级组织对中药材产业在领导上采取什么方式,如何发挥组织领导作用。工作机制,即县乡村三级队伍运行情况,素质如何,作用发挥的怎么样,否建立了中药产产业开发奖励扶持机制。二是加工环节方面重点调研:中药材企业的数量,中药材企业的基本情况,效益,企业基地建设情况,以及中药材加工的工艺流程和加工产品的方向及GMP认证、产地产品认证情况。三是销售环节方面重点调研:县内销售网络的基本情况,销售企业数量,规模,年销售药材量,销售队伍人数及总体素质的情况。产品流向、基地带动农户数等方面的情况。中药材生产总值、销售收入、利润及税收。
四)找准存在问题。通过对世界和中国药材产业发展的趋势和发展现状的研究。进一步科学分析县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前景。切实找准制约县中药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不利因素及存在问题和困难。
五)提出加快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三、调研方式、时间和分组
1调研时间。从年6月17日开始。分组向农牧局提交调研报告。农牧局组织有关人员通过归纳汇总,6月25日前完成所有调研工作。进行定量定性分析,全面掌握情况,于6月26日前撰写出县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交县委县政府审定。
2调研方式。调研采取入户实地重点调查、统计分析和召开座谈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一是入户调研。农牧局选择全县药材主产区的10个乡镇10个村200户农户进行重点实地调查。如实填写《县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调查表》县中药材加工销售大户登记表》由调研组统计汇总分析。三是召开座谈会。召开由中药材种植大户、加工大户、销售大户、中药材加工企业主、科技人员等参加的座谈会,其中调查制种农户数要达到50户以上;县乡企局深入选择40户加工销售大户进行重点入户调查;经委负责对全县中药材加工企业逐个进行调查。二是统计分析。由全县25个乡镇组织得力人员深入村社。收集有关资料和信息。
4调研分组。调研分为三个组:
组员在县农牧局、药材中心抽调。主要调研中药材生产种植、粗加工、储藏销售环节的工作。
组员在经委抽调。负责全县中药材加工企业环节工作的调研。
组员在乡镇企业局和各乡镇抽调。主要负责销售环节工作的调研。
四、几点要求
一是精心组织。成立了由县委常委、政府副县长同志任组长,高度重视。县委政府高度重视这次中药材产业专题调研工作。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县中药材产业开发领导小组组长同志任副组长,农牧局、经委、乡企局、药监局、统计局、扶贫办、财政局、科技局、工商局、发改委、药材中心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调研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要高度重视并全力支持调研组的工作,本着实事求是原则,准确填写各类调查表,组织好有关人员参加的座谈会,保证调研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各有关单位要积极配合调研组的工作,财政局、发改委要向调研组提供近三年来中央和省市对我县中药材产业支持的资金情况,扶贫办要提供国家对中药材产业的扶持政策和意向等情况。
产业发展报告研究范文6
关键词:生产业 城市化 发展 推进 分析
一、明确定义概念
(一)生产业:生产业是指为保持工业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促进工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保障服务的服务行业。它是与制造业直接相关的配套服务业,是从制造业内部生产服务部门而独立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本身并不向消费者提供直接的、独立的服务效用。
(二)城市化:一般指人口向城市地区的过程。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城市化也有的学者称之为城镇化、都市化,是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
二、我国研究现状
我国有关这一理论的研究相对较少,也鲜有人对其进行独立研究。主要理论散见于几类文章中。针对这项情况,笔者将相关研究论文分为四类,逐一论述。
(一)对国内外生产业理论的综述中提到的该类问题研究
1、国外服务业理论综述:我国开始研究生产业不过十年,而西方国家此项理论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起,比我们领先了近二十年,所以对国外生产业理论的综述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一类里,李江帆、毕斗斗(2004)对国外生产业的相关研究成果,系统介绍和阐述了生产业对城市和区域发展的作用,介绍了Illeris(1993)的论文《服务业在当地经济增长中的地位》;Saskia Sassen(1985)的理论:生产业的就业对城市功能性定位的反映。
2、国内服务业理论综述:
《我国生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探讨》提出建议:加快城市化建设,促进生产业集聚。应按照集聚发展、强化辐射的要求,科学合理地划分生产业不同的功能区域,引导生产业在区域间形成合理的分工协作体系和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实现生产业的区域性集聚式发展。
(二)生产业空间布局和区域影响研究
在《生产业的空间研究进展及其评述》中,其主题议题之一就是生产业发展的城市效果。研究认为生产业的专业程度和市场范围大小与所布局城市在城市等级序列中的排位相对应。国内则分为2个方面开展:1、案例研究,得出结论是城市是生产业的主要集聚地,服务行业集聚可重构城市的空间结构,促进城市产业竞争力和综合竞争力优势的提升。2、区域层面城市生产业发展水平的含义及其与城市等级的关系,生产业发展水平越高,其所属城市的服务功能和中心性就越强,生产业通过嵌入城市发展的等级结构,促进城市等级体系的形成与优化。
(三)各地方生产业发展状况研究
很多省市在分析当地生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和建议时会有关于生产业发展和城市化推进的相关研究。例如,在北京市社科院的《生产业及北京生产业发展研究报告》中,提出生产业促进城市产业升级,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生产业有助于增强城市自主创新能力,生产业能够促进服务业专业化、市场化水平的提升,生产业有利于推动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
(四)实证分析类
在《国内外生产业空间集群的研究进展》中,主要进行了生产业区域集聚的检验与比较研究:文章中引述了国外Beyers对美国20世纪80年代生产业的集聚的研究,GILLespie等和Coffey对英国和加拿大进行同样研究,Illeris 对北欧各国的实证研究。同时,提出中国的相关研究:钟韵(2004)通过广州市生产业的实证研究,提出其对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提出我国中心城市发展生产业的思路。
三、综述
由于国外生产业的研究较我国早,理论成果丰富,我国学者通过阅读、总结国外的相关结果,介绍了生产业在城市化水平高的地方具有环境优势、生产业对区域就业生产率的贡献,从而发挥计划城市体系功能等理论。
而我国学者依从类似的研究思路,展开案例性研究,以城市或地区为例,论证生产业与城市化水平的正相关性(实证角度)和他们的互相吸引与促进作用(历史发展角度)。在理论构架发面,有人提出生产业与城市等级的关系,关注其对区域内城市化的辐射性作用和结构优化力;有人着眼于微观层面剖析生产业对城市化推进的作用机制。
但该领域的理论研究同样存在漏洞和问题。目前国内的理论研究多停留在介绍外国相关理论、进行实证分析和论证以及较浅层次地分析作用机制问题,缺乏更深刻的分析研究;同时实证性分析多立足于较小的城市或区域,缺乏更大范围的视野,缺乏跨区域间的比较。
参考文献:
[1]甄峰,顾朝林,朱传耿.西方生产业研究述评
[2]钟韵,闫小培.我国生产业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3]赵群毅,周一星.西方生产业的地理学研究进展
[4]刘淑华.我国生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探讨
[5]苏州大学商学院.生产业发展与地区结构调整研究
[6]夏杰长,吴家淼.我国生产业发展的差距、潜力与政策建议
[7]刘曙华,沈玉芳.生产业的空间研究进展及其评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