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发展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国民经济发展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国民经济发展报告

国民经济发展报告范文1

工业增加值保持较快增长,企业效益稳步提高。1-11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7%,高于全区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居全区第4位。

分行业看,新兴产业增速较快,支柱行业的贡献依然突出。机械制造业增长115.2%,增速位居八个重点行业之首;

化工行业增长50.7%,建材工业增长44.5%。冶金工业的贡献率和拉动作用居首,增长18.9%,贡献率43.5%,拉动工业经济增长13.7个百分点。能源工业的贡献率达20.2%,拉动经济增长6.4个百分点。

食品工业增长20.6%,医药制造业增长8.9%,纺织业增长14.3%。

分产品产量看,在规上工业统计的59种产品产量中,有47种同比增长。其中,原煤2926.08万吨,增长14.9%;天然原油30.47万吨,增长123%;铁矿石2837.12万吨,增长29.6%;水泥716.27万吨,增长48.5%;

精炼铜27.42万吨,增长53.9%;钢材162.49万吨,增长15.6%;粗铜17.56万吨,增长34.3%。

从主要财务指标看,工业经济运行质量稳定提升。1-10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12.3亿元,增长50.3%;实现利税147.6亿元,增长50.3%,其中利润100.7亿元,增长57.7%。产销衔接状况较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98.6%,高于全区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快速增加。1-11月,全市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99.8亿元,同比增长33.3%,增速居全区第4位,高于全区平均水平10.6个百分点。

完成年初计划的108.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07亿元,同比增长43.4%;

第二产业完成投资581.5亿元,增长24.3%,其中工业完成投资542.97亿元,增长20.5%;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411.2亿元,增长45.5%。三次产业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例分别为9.7%、52.9%和37.4%,其中工业占全部投资的49.4%。分行业看,多数行业投资呈现增长态势,其中交通运输及邮政业完成83.4亿元,增长88.2%;

建筑业完成38.6亿元,增长126.9%;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完成58.7亿元,增长12.9%。

消费品市场保持活跃。1-11月份,全市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85.04亿元,同比增长29.8%,高于全区平均水平0.7个百分点。

限额以上商品销售额完成225亿元,同比增长30.2%。分行业看,批发业完成170.8亿元,增长31.3%;

零售业完成48.5亿元,增长26.9%;住宿业完成3.8亿元,增长24.6%;餐饮业完成1.9亿元,增长30.3%。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金融保持平稳。1-11月份,全市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110.2亿元,同比增长24.2%,增速居全区第8位。

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7.3亿元,增长18%。地方财政支出214.2亿元,增长32.8%。重点支出得到较好保障。

其中教育支出47.8亿元,增长17.5%;医疗卫生支出12.9亿元,增长48%。截止11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053.9亿元,比年初增长19.2%,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16.2亿元,增长14.8%。各项贷款余额570.5亿元,比年初增长24.1%。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继续回落。1-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8%,涨幅较10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

国民经济发展报告范文2

一、规划纲要20*年度全县的实施情况

1、经济总量

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20*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3.37亿元,比上年增长15.7%,年均增长15.8%,高于预期目标0.8个百分点。其中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完成33.5亿元、81亿元和58.8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3%、20.4%和15.7%;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9.3:46.7:34。

2、农业

20*年全县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认真落实惠民政策,促进了农业生产全面发展。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33.5亿元,比上年增长5.3%,农业总产值达到65.2亿元,比上年增长9.7%。种植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粮食总产实现49.8万吨,比上年持平,油料总产3498吨,比上年减少4538吨,棉花产量5216万吨,比上年增加565吨。蔬菜总产量实现143.85万吨,比上年增长3.86%。当年植树200万株,当年造林面积10196亩;水果产量90282吨,比上年减少9738吨;果园面积45030亩,比上年减少55%。牧业生产结构不断深化,肉、牛出栏、家禽年末存栏均有大幅度增长。渔业生产保持稳定发展。全县养殖水面达到3773.33亩,比上年增长1.*%;水产品量实现23000吨,比上年增长1.14%。

坚持发展壮大生态肉鸭、创汇特菜、优质稻米三大主导产业,着力实施高效农业规模化和设施农业建设“双10项工程”,以七条主线、六条辅线为重点,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和高效规模农业,全县高效规模农业面积占耕地总面积达到48.5%,三大主导产业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份额占60%以上。生态肉鸭养殖量超过1亿羽,成为全国最大的生态肉鸭养殖基地。创汇特菜面积突破50万亩,复种面积超过100万亩,成为全省最大的特菜生产加工基地。50万亩优质稻米全部实现区域化布局、标准化栽培、粳稻化生产,成为全国著名的优质稻米生产基地。江苏省鸭业协会在*成立,全县土地股份合作社达到15家,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427个。全县通过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81万亩,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01个,绿色食品33个,有机食品9个。在新村建设上,创造了“政府规划、群众自建、社会共助”的建设模式,按照新村建设型、农民公寓型、以企带村型、环境整治型、城镇社区型5种类型,高标准推进2个试点镇、24个试点村建设,打造了一批“民富、村强、貌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样板。全面启动135个重点村的建设和改造,推动了全县新农村建设深入发展。

3、工业

工业支柱产业稳步提高。20*年工业经济总量增长平稳,企业规模逐步扩大。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54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50.83亿元,比上年增长49.17%。全年实现工业利税总额7.97亿元,比上年增长34.92%,实现销售收入144.5亿元,比上年增长48.4%。

(1)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支柱产业迅速崛起。

坚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狠抓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组织专业招商小分队进驻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湾等地区驻点招商,开展一系列专题招商活动,成功举办首届汉文化研究高层论坛暨经贸洽谈会、中国首届煤电铝高层论坛暨经贸洽谈会、南京企业家看*县、千名浙商看*县等活动,*县成功入选浙商投资最具潜力城市,全县在建、签约、在谈项目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继我县的煤化工产业园被国家发改委纳入全国煤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成为江苏唯一、全国七大煤化工产业基地后,铝产业园被省批准为“江苏新型铝材产业园”。铝、盐、煤、电、农产品加工五大支柱产业迅速崛起。铝产业实现重大突破,上海大屯能源投资17亿元的10万吨高精铝板带、江苏华丰铝业投资13.5亿元的10万吨高精铝板带、江苏丰源铝业投资9亿元的3.6万吨铝箔、广东华昌铝业投资5亿元的铝型材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总投资超过50亿元。盐化工产业集聚发展,天成氯碱二期6万吨烧碱6万吨PVC、中兴化工1万吨三氯氢硅项目建成投产;南开天元化工投资2.8亿元的4.5万吨次氯酸钙、瑞达化工投资1.1亿元的1万吨环己胺项目开工建设。煤化工产业稳步推进,禄恒能源150万吨液相甲醇项目前期工作基本就绪,总投资将达到110亿元;徐州观贸焦化一期60万吨项目投产达效,二期130万吨焦炭项目即将开工建设。煤电产业前景看好,徐州顺成洗煤热电联产项目180万吨洗煤厂建成投产,徐州德*100万吨洗精煤项目正在建设,大屯煤电公司2×30万千瓦煤电综合利用及年产300万吨洗煤项目进展顺利。农产品加工产业蒸蒸日上,南京雨润、广西桂柳、浙江黄岩、河南华英等一批国家级龙头企业建成投产,全县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达313家。宏达食品等一批超亿元项目正在建设。*县被批准为江苏省外向型农产品示范区,入园龙头企业达48家。

(2)扶优扶强骨干企业,工业和民营经济发展质量得到新提升。

一是抓优势骨干企业壮大。着力抓好天成氯碱、龙固电厂、*县坑口电厂、丰源铝业、华源纺织、青岛啤酒徐州有限公司等10家骨干企业,促其做大做强,重点培育观茂焦化、大丰食品、奥特印铁制罐、农丰塑料、苏福生物等一批增长点,以重点企业发展带动工业和民营经济壮大。20*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完成37亿元,同比增长32.1%。利税完成79651万元,同比增长34.8%,年均分别增长43.65%和55.1%,超过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年均分别增长25%和27.2%的目标。

二是抓科技创新。围绕五大主导产业,积极引导企业利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扶持企业掌控产品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两年来,我县先后有*县坑口环保热电、青岛啤酒徐州有限公司、华源纺织3家大型企业和一批中小企业进行工业技术改造,企业的产能、效益得到进一步提高。

三是抓环境优化。两年来,我县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及省、市相关政策规定,采取了“一站式”办理、快捷审批、服务承诺、限时办结、首问负责、AB岗、责任追究等措施,简化了办事程序,提高了办事效率,改进了工作作风,开展了互保贷款、银企对接、信息咨询、法律援助、人才招聘、技能培训等活动,经济发展环境得到优化。

4、内外贸易

内外贸易规模进一步扩大,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更趋活跃。20*年服务业增加值完成58.8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3.9%,同比增长20%,年均增长18.9%,超过预期目标0.9个百分点;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4.5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年均增长16.59%,超过预期目标1.59个百分点。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43.82亿元,比上年增长15.6%;餐饮业零售额8.73亿元,比上年增长13.3%;住宿业零售额1.21亿元,比上年增长53.2%。全县对外贸易形势喜人。外贸出口实现268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8%,年均增长112.5%。实际利用外资3261万美元,同比增长79.9%,年均增长102.8%。对外贸易中两项指标的年均增幅远远高于“十一五”规划中增长20%、15%的预期目标。

两年来,我们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按照“十一五”规划所确定的商贸服务业发展目标,全力加快“边界商贸中心”建设进程,商贸服务业规模和质量都取得了新的成效。一大批商贸设施投入使用或完工。投资10亿元、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温州商贸城一期建成开业,二期正在建设;投资5亿元、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金凤凰建材装饰城已投入运营;七彩街、歌风、东关等农贸市场的扩建已基本完成。以10余条特色商业街和40余万平方米商贸营业服务网为骨干、各类中小零售网点和商品交易市场为网络,辐射周边、贯通城乡的商贸流通格局已初步形成,*县在周边地区区域商贸物流中心的地位日趋显现。

5、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较高发展。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0.2亿元,比上年增长33.5%,年均增长25.6%,超过预期目标5.6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2.3亿元,比上年增长54.9%、工业性投资66.5亿元,比上年增长51.2%,年均增长27.4%,房地产投资6.3亿元,比上年增长1*.4%。

6、城市建设

围绕“50平方公里,50万人口”目标,加快推进城市建设,累计投资90多亿元,实施了176项城建重点工程,总建筑面积近400万平方米。城市化率达到38.9%,比2005年提高5.73个百分点。20*年以来,坚持高点规划、高标建设、高速推进,倾力打造滨湖亲水生态城市,新城区框架全面拉开,老城区改造提档升级,成为我县城市建设历史上投入最多、城市化进程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一年。城乡规划日臻完善。编制了《*县镇村布局规划》,修编了《*县城市总体规划》,完成了新城区控制性详规及专项规划编制。城市建设加速推进。创新投融资机制,探索了金融信贷、特许经营、股份合作等多元融资的新路子,有效破解了城市建设的资金“瓶颈”。20*以来,集中实施了“二河二桥二十路”等类50项城建重点工程,总投资达26亿元。新城区加快基础设施、生活小区、商贸物流、餐饮服务等项目建设,框架初步形成;老城区加快实施管网改造、美化亮化、污水处理、棚户区改造、高档小区建设等工程,城市功能、品位不断提升。大力实施城市绿化,新增绿地面积近400万平方米,是建国以来绿化量之和。创建国家园林县城通过验收。城市管理不断创新。完善门前责任区制度,推进城管进社区,实行重点路段双班制保洁,推行垃圾袋装管理。强化城管执法,集中开展居民小区、违章建筑、交通秩序、市场和户外广告等专项治理,城区秩序明显好转,城市面貌逐年改观。

7、财政、金融、保险

财政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实现财政收入17.02亿元,比上年增长41.5%,年均增长41.4%,超过预期目标21.4个百分点。其中一般预算财政收入实现8.25亿元,比上年增长37%,年均增长43.6%。财政支出16.69亿元,比上年增长53.7%。

金融业稳步发展。年末各项存款余额达到116.0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5%;各项贷款余额达到34.72亿元,比上年下降3%;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达到86.38亿元,比上年增长9.9%。

保险业保持平稳发展。20*年,保费收入34105万元,比上年增长32.7%,赔款和给付额10102万元,比上年增长138.9%。

8、交通、邮电、通信业

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综合运输能力不断提高,综合运输业务量大幅增长。全县公路总里程2144公里。公路客运量800万人,比上年增长29.7%,公路货运量781万吨,比上年增长10.8%,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578万吨,比上年增长42%,水上运输货运量72万吨,比上年下降65.4%。

邮政业务量持续高速增长。全年邮政业务总量为5699万元,比上年增长18.3%。电信业发展迅速,城市电话用户达到100043户,农村电话用户达到168040户,移动电话用户370552户,比上年增长19.5%,国际互联网用户16768户,比上年增长27.9%。

9、社会事业

科技创新步伐加快。20*年我县先后组织实施国家级、省、市级科技项目57项,新上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15个。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值19.4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2.2%,超过“十一五”末既定的目标2.2个百分点,R&D投入占GDP比重达到0.2%,比上年提高了0.16个百分点。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教育结构进一步优化,办学条件不断改善,义务教育巩固提高,高考取得优异成绩。20*年末,全县拥有各类学校174所。其中普通中学49所,职业中学5所。专任教师10576人;年末在校学生189269人。其中小学在校学生74216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1*275人。20*年,我县九年义务教育率达到100%,学龄前儿童入学率100%。

文化事业健康繁荣。年末全县拥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室)藏书18.6万册。电影放映单位1个,电视台1座,有线电视台1座,广播电台1座,电视、广播覆盖率都达100%。有线电视蓬勃发展,有线电视入户率40.2%。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县卫生系统卫生机构188个,卫生机构拥有病床2329张,卫生技术人员3262人,其中:执业医师1321人,注册护士1047人。农村卫生事业继续发展,三级防保和医疗网络建设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达92.3%。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所、社区卫生服务站158所。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我县运动员在各级体育比赛中再创佳绩。在省级体育比赛中,获第一名12项,第二名5项,第三名5项;在市级体育比赛中:获第一名43项,第二名31项,第三名25项。向省市输送体育人才40人。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符合城镇低保条件的2322户70*人、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13967户25364人做到了应保尽保。新建、改建、扩建镇中心敬老院9所,新增床位11*张,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62%。全县城镇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8.2%、94.3%、78.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达到92.3%。

扶贫济困工作不断加强。在全县开展“一日捐”活动,成立*县慈善会,募集慈善捐款1100万元,特困群体的生活保障得到进一步加强。对全县考取二本以上的151名特困大学生发放救助金50.6万元,对1200名孤儿和2000名特困生发放生活补助金65万元。

平安*县、法治*县建设扎实推进。全县新建治安监控点64处,增加摄像探头163个,被评为全省社会治安安全县。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活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进一步强化。全县形势总体趋于稳定,进京、赴省、去市上访大幅下降。矿区、湖区联防联调工作进一步加强,减少和避免了湖区及接边地区矛盾纠纷,保持了湖区及省际边界地区的持续稳定。

10、人口、人民生活

20*年末全县总人口为1235899人,比上年增长1.5%,其中非农人口294987人。全年出生率为10.31‰。死亡率6.74‰,自然增长率3.57‰。居民收入进一步提高。20*年人均GDP达到15204元,比上年增长19.1%,年均增长18.7%,低于序时进度1.3个百分点,在岗职工人均工资15298元,比上年增长11.8%,农民人均纯收入5831元,增长13.1%,年均增长13.2%,超过预期目标4.7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56元,增长11.8%,年均增长15.7%,超过预期目标5.2个百分点;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达到86.38亿元,增长9.9%。

二、规划纲要执行中的难点

总体上看,我县“十一五”规划实施较为顺利,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达到或超过了预期目标,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有效投资不足,经济发展后劲不强;一些企业发展方式转变较慢,发展受到影响;受土地、资金等因素制约,新上项目难度加大;商贸服务业升级优化任务较重;就业再就业需要加强,社会事业发展仍是薄弱环节,人民群众持续增收难度加大;资源环境制约加剧,节能减排任务加重等。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得力措施,加大工作力度,更好地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三、推进完成规划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的建议

党的“十七大”提出“确保到二〇二〇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为我县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今后三年中,我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实施“工业腾飞、农村繁荣、城市崛起”三项战略,立足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潜力,不断优化经济结构,正视挑战、抢抓机遇,鼓干劲、出实招,实现全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及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水平稳步提高,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努力推进“十一五”规划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的全面实现。

(一)提升主导产业,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发展。

一是强力推进招大引强。坚持走出去、请进来不动摇,积极推进招商引资的三个转变,全面加强产业招商,重点围绕五大产业,策划包装项目,增强产业集聚。主攻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产出效益好、就业容量大的项目,进一步提升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效益,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土地集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二是培强做大支柱产业。围绕做大做强五大产业,策划包装引进一批产业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的项目,增强主导产业的竞争力和集聚效应。加大铝轮毂、精密铝铸件、联碱、酸脂、醋酸、醋酐、乙二醇、聚丙烯、聚乙烯、农副产品加工等项目的招商力度,加快项目签约落地,尽快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优势。三是做强做优经济开发区。进一步落实开发区政策,推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提高办事效率,降低商务成本,构筑综合优势。严格执行入园审批制度,坚决实行国家限制和禁止发展的项目不进园、总投资低于5000万元的项目不进园。四是着力激活民营经济。深入贯彻“六放”方针,积极营造浓厚的创业氛围,激发群众创业热情。扩大创业主体,加大金融财税政策扶持力度,制定民营企业扶优扶强计划,引导民营企业向协作型、科技型、外向型、规模型发展,形成一大批一般纳税人和列统企业,提高民营经济发展水平。

(二)突出农民增收,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新农村建设。

一是突出发展设施农业。继续锁定生态肉鸭、创汇特菜、优质稻米三大主导产业,围绕“七条主线、六条辅线”13条产业线路,重点建设10大设施农业工程。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与全国知名龙头企业加强交流与合作,引进培育2个国家级、10个省级、20个市级重点龙头企业。重点发挥外向型农业示范区的作用,加快外向型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建设,入驻省级龙头企业新增10家以上。加快特色市场建设,培育年交易额超千万元的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改造新建产地市场,发展市级以上“四有”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土地股份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经纪人加工销售的农产品占农产品销售总量保持在80%以上。二是突出培育新型农民。完善教育培训机制,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和培训,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突出抓好农民的创业培训、就业培训和劳动技能培训,让每一个农民都能掌握1-2门致富技能。努力培养一批年收入超10万元的致富带头人、超100万元的创业能人,超1000万元的企业老板,以典型示范推动广大农民创业兴业、增收致富。三是突出抓好新村建设。不断完善“政府规划、农民自建、社会共助”建设模式和“县指导、镇推动、村落实”的联动机制,以“五化、六通、六有”的标准规范新农村建设,以“环境整治、新村建设、农民公寓、以企带村、城镇社区”等五种类型指导新农村建设,建设一批在全市有位次、全省有影响的新农村典型,形成层级推进、全面提升的良好格局。

(三)推进城市建设,塑造苏北名城,提高城市化水平。

一是着力完善城市功能。加快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新城区要加快道路、小区、管网、学校、医院、车站、商贸市场等建设,完善热力、燃气、弱电、给排水、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配套工程。老城区要加快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不断改善城区面貌,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全面落实城管执法责任制和市容环卫责任区制度,进一步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努力实现长效管理和高效管理的统一,实现人与人、人与城市的和谐共处。二是着力发展城市产业。以现代服务业、房地产业、商贸物流业、文化旅游业等城市产业为重点,加快发展城市经济。积极融入淮海经济区物流体系,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和生产业,积极发展信息中介、金融资讯、现代商务、科技服务、法律咨询等新兴服务业,提升传统服务业。加强城市建设用地的开发利用,规范房地产二级市场,加快发展房地产业。三是着力打造旅游品牌。依托微山湖、大沙河、汉文化等旅游资源,打响汉文化、微山湖、休闲农业三大旅游品牌,做强旅游产业。深入挖掘汉文化旅游资源,打造AAAA级汉文化景区品牌。加强旅游品牌宣传,积极融入“一山两汉三孔”旅游圈。

国民经济发展报告范文3

一、2017年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一)地区生产总值呈现较快增长态势

预计上半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00264万元,同比增长14。3%。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0324万元,增长3。3%,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40985万元,增长27。8%,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38955万元,增长7。2%。

(二)工业经济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工业转型升级、结构调整初见成效。以清洁能源、循环经济为主的新型工业将引领工业经济迈上一个新台阶,预计上半年全县规上工业实现产值16425万元,增速为75%;实现工业增加值10866万元,增速为72。1%。增速位居全第1名,全面完成双过半任务。其中风电产值7058万元,占全县规上工业产值43%。

(三)第三产业加快发展,旅游实现稳步增长

城乡居民消费进一步提高,预计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271万元,增长12%。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城镇化水平逐步提高,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695元,同比增长8。13%;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达2504元,同比增长11。12%。旅游业快速发展,上半年接待游客人数74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1。72亿元,增速20%。

(四)财政收入较快增长

上半年完成地方公共财政收入5956万元,增长6。28%,占全年任务数的52。48%。其中:税收收入完成2330万元,占地方公共财政收入的39。12%;非税收入完成3626万元,占地方公共财政收入的60。88%。

(五)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

今年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呈现投资总额小,新开工项目少的特点。截止6月底共有7个项目,其中新开工6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51亿元,增速6。3%,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50%。基本完成下达双过半目标。

二、其他重点工作推进

一是风能开发工作。风电项目协调推进办公室设在县发改经信局,风电资源丰富,规划装机达90万千瓦,投资90亿元,预计分八期进行建设,该项目是建县以来投资最大的清洁能源项目。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县发改经信局组织协调解决风电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及问题。目前已有鲁基风电、则约风电、博洛拉达风电、红莫风电等4个风电场陆续建成投产;今年新开工建设的西河风电项目于6月份开工建设。

二是铁路扩能改造工程(段)建设工作。项目于2016年4月中旬启动建设工作,项目在县境内建设16公里,主要建设内容有小相岭隧道,全长21。775公里,为全线控制性工程;特大桥一座,长3。6千米,车站一座,占地面积200余亩,其中:小相岭隧道由中铁隧道集团承建,特大桥及车站由中铁二十一局承建。主要负责项目的征地拆迁工作,项目先行用地及临时用地已全部交付施工单位使用,经五方勘测,项目红线内永久性用地354。7亩,人民政府《关于铁路扩能改造工程(段)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实施细则的批复》对征地拆迁补偿安置方案进行了批复,目前已完全项目区内全部坟墓搬迁及部分房屋拆迁工作。

三、存在的困难

总的看来,全县上半年国民经济呈现出稳中有升的良好态势,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固定资产投资方面

一是投资后续乏力,无明显大项目支撑。因今年拟建的甘哈觉莫移民集中安置点、鲁基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等投资较大的项目尚未形成实物投资,暂未纳入投资入库。目前全县固定资产投资主要依靠风电项目为支撑,离开风电项目固投将失去大壁河山,急需寻求新的投资增长点,以确保固投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今年统计部门实行按项目施工进度入库投资额,每个项目每月只能申报完成投资额10%,造成统计库有项目有资金,但是按照时间任务完成投资入库工作困难。

(二)重点项目建设方面

一是部分项目的上级和县级配套资金不到位,影响了项目的顺利实施;二是部分项目建设用地落实困难,办理用地手续及征地时间较长;三是部分项目开展规划、可研、环评等前期工作所需时间较长;四是部分项目在实施中当地群众阻工现象较为严重,影响了项目进度;五是部分项目责任单位存在不重视重点建设项目推进工作,没有认真研究分析解决项目建设中的问题和困难。

(三)工业经济方面

总的来说工业基础薄弱、总量偏小,并且生产结构单一。县域内多数企业为国家限制类产业,主要是以黑色冶炼高能耗为主,产业链短、附加值低,难以形成以龙头产业为主的产业群,聚集效益差。大项目、品牌项目、技术含量高的项目少,产业规模、产品市场占有率不高,发展后劲不足缺乏竞争力。

四、下半年工作目标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基调,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把调结构放到突出位置,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健康发展。

(一)抓项目、争投资、稳增长

一是努力做好各类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形成新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点。继续做好则约沟小流域地质灾害综合治理项目、2017年易地移民搬迁工程、2017年彝家新寨等项目的固定资产投资入库工作,加快完成西河风电场项目、小相岭旅游公路项目、依洛乡至米市镇公路项目、礼至红莫镇通乡公路、洛哈至丁字坡工程、彝人老家旅游扶贫小镇建设项目、公安局监管中心二期、林业局危旧棚户区改造工程等项目的各项前期工作,力争项目早日开工,形成新的投资,确保固定资产投资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是继续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总抓手,以项目攻坚为统揽,建立项目建设“倒逼”机制,实行倒排工期,帮助项目单位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三是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围绕全县重点项目,按照“新建项目抓开工,续建项目抓建成、重大项目抓突破”的思路,主攻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加强部门协作,及时做好项目推进涉及本部门的行政审批等服务工作,为重点项目推进提供绿色通道。各项目单位加强对级对口单位的衔接,争取项目建设资金早下达,项目早开工。着力抓好铁路扩能改造工程(段)、西河风电、光明大道、思源学校、公安局监管中心、城市生活污水、彝家新寨、易地扶贫搬迁等重点项目建设。

四是努力在招商工作上下功夫,多渠道、多途径创新融资手段,积极推进政府投资项目PPP建设模式。通过以商招商,外出招商,做好项目推介,力争引进更多龙头企业落户。对已签约项目强化跟踪服务,争取尽快落地并开工建设,力促已落地项目尽快建成投产。

(二)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发展

抓住重点企业不放,加强督促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调度,帮助解决重点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存在问题。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扎实推进西河风电开发、康铜落户行业准入协调衔接、良在再生资源综合利用服务等工作,使之尽快投产实现产能,形成新的工业经济支撑。通过努力,争取2017年将瑞博矿粉、建国商混、中电投风电三户企业纳入规上企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加强工业集中区建设

加快冕山、李子、鲁基工业集中区规划和环评工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集中区服务功能,提升集中区整体形象。为集中区企业搞好服务,帮助投产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实际困难。着力提升园区融资能力,积极探索搭建政、银、企融资平台,推动政、银、企合作,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

(四)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一是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加快发展绿色无公害畜牧业、烤烟、马铃薯、花椒、核桃等优势特色产业,提高现代农业综合效益,努力改善民生。二是大力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抓好农村通村公路、通乡油路、烟水配套、农村安全饮水等重点基础设施项目,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切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国民经济发展报告范文4

关键词: 公路建设 经济发展 拉动效应

公路交通作为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和服务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对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作用。近几年来,杭州市公路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在建设规模、等级配置、布局结构、交通质量、管理水平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检验杭州市公路建设所取得的实效以及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有必要在全面调查杭州公路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梳理公路建设规模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杭州市公路投资对GDP增长的拉动效应以及产生的溢出效应。

1.杭州公路基本概况

目前,杭州基本形成了层次分明、结构合理、功能完善、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体系。截至2009年底,杭州市公路总里程已达到15113.569km(桥梁5321座,隧道153座),其中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503.278km,公路网面积密度为91.07km/100km2,公路网人口密度为22.29km/万人。

在整体扩大公路网规模、重点构筑高速公路网络的同时,杭州市公路网等级布局也取得了明显改善。截至2009年底,全市二级以上公路里程2650.714km,占公路总里程的比例达到17.54%,二级以上公路面积密度为15.97km/100km2。三级公路为1137.548km,四级公路为6385.778km,准四级公路为4091.843km,等级公路总里程为14265.883km,占公路总里程的94.39%。等外公路为847.686km。

2.杭州公路建设规模

根据对杭州市公路建设历史数据的分析,1996年~2009年期间,公路总里程在基数较高的基础上,继续保持稳步增长态势,年均增长速度为2.38%,公路交通总体发展保持与杭州市的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并处于“被动适应”向“主动适应”方向转变的阶段,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着杭州市国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2008年~2009年,杭州市公路总里程保持了稳步增长的态势,保持与杭州市的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

2009年公路交通建设投资创历史新高。按照杭州市交通局“91920”的总体部署,突出“9+1”重点项目,快速推进交通项目建设工作。建成了申嘉湖杭高速公路杭州段、青川竹下公路一期等工程,杭长高速公路、鹿山大桥等续建工程加快推进,钱江隧道主体工程正式开始盾构掘进施工,钱江大道等项目顺利开工。据统计,2008年杭州地区公路投资总额为56.69亿元, 2009年杭州地区公路投资总额为91.08亿元,创历史新高。

3.公路建设规模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

根据研究资料,公路建设规模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间随着时间推移呈“鱼嘴型”变化趋势,在一定时期内公路建设规模相对于国民经济发展保持超前发展特征(如图3所示),公路里程曲线上凸,增长速度递减,GDP曲线下凹,增长速度递增,这说明在一定时期内,公路建设应该先行,在发展速度上适度超前于经济发展。由此可见,杭州市公路发展规模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是显著的。

杭州市当前仍保持经济高速增长,尽管全球经济危机的蔓延,杭州在200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781.16亿元,国民经济实现11.0%的增长速度。在2009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5098.6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0%,连续19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因此,可以预计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杭州市仍将实现经济的高速增长,为适应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建设的任务仍然艰巨。

4. 公路建设投资对杭州经济的拉动作用

公路投资的总体水平和经济增长密切相关。国民经济增长水平决定公路投资水平,而公路投资又会对国民经济增长产生影响,除了公路投资会产生交通运输业增长等比例增长外,还会产生乘数效应。

公路投资对国民经济的拉动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从形态上划分,公路投资对国民经济的拉动可分为直接拉动和间接拉动。直接拉动是指公路投资实现过程中由于增加人工、材料、机械的需求引起国民经济其他行业需求增加而产生的对国民经济的拉动;间接拉动是指公路建成后运输条件改善、公路通行能力提高,使运输系统本身以及与公路建设相关的产业产生的效益引起的国民经济增长。

4.1 公路投资对国民经济的直接拉动

公路投资对国民经济的直接拉动作用体现在公路投资实现过程中由于增加人工、材料、机械的需求引起国民经济其他行业需求增加而产生的对国民经济的拉动。因此,公路投资对国民经济的直接拉动主要表现为传递效应,即在一个部门投资需求增加的基础上,通过产业链关系使相关的产业投资需求增加。这个过程就是经济学中投资乘数效应形成的过程。公路建设投资增加首先会引起与其相关的生产部门如水泥、钢材、沥青等生产部门投资需求的增加,然后在这些部门收入增加的基础上再引起消费品生产部门收入的增加,如此循环最终导致国民经济成倍的增长。因此,在考虑公路建设投资对国民经济的直接拉动时重点是考虑公路建设投资带来的乘数效应。

公路投资乘数的计算十分复杂,一般认为公路投资乘数大于全社会平均投资乘数。因此,从偏保守的角度出发,可取用全社会平均投资乘数近似作为公路建设投资乘数参与公路投资对国民经济直接拉动作用的计算。本文将对以全社会的平均投资乘数为基础,并参照公路建设的自身特点对其进行修正得到公路建设投资乘数。

根据经济学原理,简单的全社会平均投资乘数 计算公式为:

其中:为消费增量。

一般认为公路建设的投资乘数大于社会平均投资拉动效应,因此,本文利用公路建设每亿元投资带来的就业岗位数的增加量与社会平均每亿元投资带来的就业岗位数的增加量的比值作为公路建设投资乘数的调整系数,对其进行调整,得到公路建设投资乘数 。

本研究采用公式(1-1),对2001年~2009年杭州市平均投资乘数进行计算,取平均值作为杭州市社会平均投资乘数的取值来对杭州地区公路建设的投资拉动效应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得出杭州市社会总平均投资乘数为1.83详见表1。

根据权威数据统计以及相关文献研究成果,本研究提出对公路项目的投资乘数进行修正,修正系数为1.10。

2008年,杭州地区公路投资总额为56.69亿元,直接拉动GDP总量96.37亿元;2009年,杭州地区公路投资总额为91.08亿元,直接拉动GDP总量182.16亿元;详见表2、表3。

根据相关研究,公路建设投资每亿元提供直接就业机会1800个,间接就业机会2100个,高于其他基础设施建设所提供的就业数。因此,杭州市2008年公路投资创造了公路建筑业约10万个就业机会,相关部门约12万个就业机会。2009年公路投资创造了公路建筑业约16万个就业机会,相关部门约19万个就业机会。

4.2公路投资对国民经济的间接拉动

公路投资对国民经济的间接拉动的内涵是公路建成后运输条件改善、公路通行能力提高,使运输系统本身以及与公路相关的产业产生的效益引起的国民经济增长。

4.2.1杭州市公路建设波及效应

公路建设能够改善原来路网的通行条件,使得运输成本降低,而修建新路后还会带来里程缩短,节约了客、货在途时间等等效应。这样首先受益的是两地间原来的公路。接着与两地不直接连接的公路也会因为公路的建设吸引一部分交通量而减少拥挤和交通事故,如此下去,最终修建新路产生的影响将会一层一层的波及到整个路网,即公路投资的波及效应。本文认为杭州市公路建设存在巨大的波动效应,国民经济评价显示其内部收益率远高于社会平均收益率,约为社会平均折现率的1.5~2倍,公路建设国民经济效益显著。因此,有理由认为,随着杭州市公路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公路等级的提高与完善,公路路网布局结构的日趋科学合理化,将带动杭州市公路交通状况的全面改善,使得路网的通达效应更加显著。

4.2.2杭州公路建设的开发效应

公路建成产生的开发效应对国民经济的拉动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公路沿线地价增值产生的效益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一部分是自然资源开发产生的开发效益对国民经济的拉动。

1)土地增值效应

产生此类效益的根本原因在于地价增值,即土地价格的提高。土地价格是土地价值(或效用)在经济上的反应,它是用来购买土地效用或与其的经济收益所付出的代价。与公路建设前相比,公路建成后,地区原有的交通条件将得到改善,公路沿线地区的交通可达性和便利程度将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公路沿线地区的区位优势将增强,与外界物质、经济交流将更方便,成本更低。

2)自然资源开发效应

自然资源是指存在于自然界,能被人类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或社会价值的自然条件(或自然环境因素)。这种能够转化为经济效益的经济潜能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既受国家宏观政策因素的影响,也有交通、技术等微观条件因素。公路交通建设为自然资源的开发提供了运输服务的支持,为经济潜能转化为经济效益提供了一种动力。杭千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后,千岛湖的旅游名片愈加响亮。

5.结束语

杭州市正保持经济快速增长阶段,同时也处于国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时期,公路的建设仍将是国家今后一段时期内重要的投资方向,杭州市交通公路部门积极响应“保增长、扩内需”的政策要求,审时度势,迅速行动,目前已制定并启动新一轮交通建设计划,科学提出了总数115项、总投资估算1250亿元的新一轮杭州交通建设计划,预示着杭州公路建设又进入了一个期,也必将进一步对杭州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拉动效应。

参考文献:

[1] 杭州市公路管理局.杭州市公路发展状况报告(2009)

国民经济发展报告范文5

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报告基于对我国城市家庭住房消费全面系统的入户调查数据研究而成,样本覆盖全国32个城市,共收集2056个家庭户样本、5201个家庭成员样本,并建立了相应的数据库。

报告同时的住房价格风险指数对全国70个城市近五年的住房价格风险进行了评估,根据指数显示: 2015年,住房价格风险排名前10的城市依次为深圳、北京、上海、牡丹江、广州、南宁、昆明、襄阳、锦州、合肥。

在未来家庭住房消费选择中,报告指出,一线城市的城镇居民中有超过80%还是认为所在城市房价非常高或者较高,在对于当前住房市场的评价中,几乎4/5的城市家庭认为当前购房时机并不合适。

国民经济发展报告范文6

关于重点保护企业的请示

监察局: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启动,作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建筑业在城市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我县近几年的大变化:公共建筑、商业楼、住宅楼、工业用房的鳞次栉比;县城人民居住条件的极大改善,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县城规划建设,旧貌换新颜的巨大变化,显示着我县经济的发展状况,体现着县城的兴旺发达,同时也显示出建筑业的重要作用。

我公司是我县一一家建筑施工二级总承包资质企业,也是全县最大的建筑施工企业,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00余人,各种大中型机械设备240余台,注册资金20__万元,是以工程建设施工为主、涉及水电暖安装、装饰装修、木器加工、预制构件制作、建材物流、产业信息咨询等多领域的综合性大型企业。作为县建筑行业的龙头企业,公司处处走在前面,发挥着带头作用。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公司全体人员齐心协力、艰苦奋斗,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生产产值逐年增长,仅近三年公司就上交税金近500万元,增加了我县的财政收入,为我县经济建设作出了一定贡献。为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着积极的努力。由于公司涉及领域广且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中容纳大量的就业人员,就我公司几年来一直无一下岗人员,公司通过招聘等形式解决了部分大中专毕业生及闲散人员的就业问题,在协调经济发展的同时,有利地促进了社会稳定,减轻了政府负担。

但因目前我县经济发展环境及建筑市场的不规范,干扰了企业生产的正常秩序,影响了企业的发展。根据____年《县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今后五年,要把指第三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点,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按照现代物流发展的要求,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现有商贸为基础,以体制改革为动力,加快发展金融、通信、建筑等产业”及县委[____]第17号文件《关于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意见》,我公司申请成为县重点保护企业,以保护公司的合法权益,使企业有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企业的更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