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产业发展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互联网产业发展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互联网产业发展报告

互联网产业发展报告范文1

>> 基于钻石模型的滨海新区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研究 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路径与对策研究 天津滨海新区产业集群空间布局及发展对策研究 浅析天津滨海新区养老产业的发展 基于研发体系的滨海新区现代化科技新城建设对策研究 基于增长极理论的茂名滨海新区发展问题研究 关于滨海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研究 天津滨海新区物流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发展天津市滨海新区现代农业的对策研究 天津滨海新区的发展历程 基于产业链角度的移动互联网安全体系现状、威胁和发展趋势研究 基于GEM模型的吐鲁番葡萄产业集群发展的研究 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基于科技接受模型的移动互联网营销策略研究 生物材料产业发展现状及天津滨海新区应对策略 天津滨海新区产业集群发展 滨海新区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分析 滨海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研究 天津滨海新区物联网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及产业发展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3] 天津市通信管理局. 2012年第二季度天津电信业发展情况[R].天津:天津市通信管理局,2012.

[4]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北京: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2.

互联网产业发展报告范文2

关键词:“互联网+”;新融合;新机会;互联网思维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08-0272-02

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更多挑战和困难,例如投资增长乏力、新型消费热点匮乏、经济稳步增长难度较大等,导致很多企业出现经营困境。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发展模式比较粗放,企业创新能力明显不足,加之很多领域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等问题,给传统产业发展带来较大困难。为此,积极采取必要措施,加快传统行业转型和升级,对发展国民经济意义重大。

1 “互联网+”提出背景

2015年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总理提出“互联网+”计划,意在通过互联网技术,不断促进其与现代化制造业的联系,从而促进工业互联网、电子商务等行业的良性健康发展,更好的指导互联网企业开拓市场。与产业互联网模式相比, “互联网+”发展视角更为独特、宽泛且深入[1]。产业互联网与消费互联网相对应,其主要关注用户生活体验上的改善,并从传统产业入手,重点关注互联网技术在优化资源配置、生产流程、交易效率的实际作用。而“互联网+”则属于新型经济发展形态,能够依托互联网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实现传统产业与网络技术的结合,进而全面优化生产要素,并重新构建商业发展模式,实现经济转型、升级。

2电商大佬对“互联网+”的态度

腾讯CEO马化腾认为,“互联网+”将互联网平台作为基础,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各行各业之间的跨界结合,从而高效推动产业转型和升级,为创造新产品、新服务、提供便利条件。同时,互联网与各行业融合,能够为赋予传统行业新的活力和力量,若在此时忽略互联网的实际作用, 将是巨大的损失。推行“互联网+”模式,能够迅速打破信息不对称现状对信息交流的影响,从而使交易活动更加节省人力、物力成本,为企业开放创新奠定基础。

“互联网+”计划提出后,阿里研究院在第一时间发表《“互联网+”:产业加权升级 重新定义信息化》[2]报告。在此报告中,阿里企业将“互联网+”主要定义为:以互联网为主的一整套信息技术(包括云计算、移动互联网际大数据技术等)在社会生活、经济发展领域的应用过程。同时,阿里企业的这份报告中认为,“互联网+”与传统信息化存在本质上的差异,或者说互联网能够对信息化进行重新定义。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从本质上来看, “互联网+”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形态,且必将在今后的发展中逐渐成为经济常态。这种新型经济形态是互联网技术深深烙印在生产生活领域的直接表现,也是实现智能化升级的必然途径,能够显著促进运营方式、服务方式的转变。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将互联网视为一种有效工具,通过“互联网”+“产业”的发展模式,使传统行业能够充分利用互联网思维(见图1)[3],不断对自身业务流程进行整合,进而对企业的价值链进行重新塑造。

3新融合:“互联网+”主要驱动力分析

3.1重塑用户需求体验,满足消费者实际需求

从需求驱动方面来看,“互联网+”的驱动力主要来自企业服务本身,这是由企业提品或服务需要不断减少成本支出,且日常运营维护需要不断提高实际工作效率,加之用户体验需要需要不断进行重塑和优化。在近20年的互联网技术发展历程中,消费互联网模式使广大用户自身的意识不断被强化。现阶段,“企业生产什么,消费者就购买什么”的模式早已发生转变,只有互联网才能让企业和消费者之间达到信息对称,企业要将消费者真正需求作为发展动力,并提供差异化、个性化的消费服务,使消费者能够参与到企业生产过程,并与企业之间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2013年,我国服务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首次赶超制造业,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50%。也就是说,忽视消费者需求,等于互联网主动与我国最有经济前景的领域脱离。

3.2互联网基础设施完善,为商业领域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目前,我国互联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智能终端不断普及,且大量传感设备广泛应用,给“互联网+”的提出和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使其能够在大数据、云计算背景下得到大力发展。据2015年上半年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网民总数量已经达到6.68亿人,手机网民规模则达到5.94亿,宽带用户突破2亿[4]。智能终端设备的广泛使用,更多设备越来越能够适应移动设备的实际需求,使智能终端产品不断处于上升期。与此同时,大数据技术和云计算模式不断成熟,并逐渐应用在商业领域,为我国企业发展提供更为便利条件。目前,我国已经能够自主研发云计算服务系统,且基于云计算模式的数据收集、分析、整理平台趋于完善。

3.3跨界竞争的普遍存在,扩宽两者融合渠道

在产业互联网发展背景下,是互联网行业往往主动参与到改造、整合传统行业活动中,还是传统行业积极主动拓宽思路与互联网产业融合,互联网行业与传统行业势必存在激烈的跨界竞争关系。若是互联网行业往往主动参与到改造传统行业中,则需要重点对传统产业模式发展固有矛盾和问题进行解决,采用低价策略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张市场,然后主导市场,并从中获利。若是传统行业积极主动与互联网产业进行融合,则将互联网作为一种工具,企业依托原有品牌的优势,为既定用户群体提供互联网化的商品或服务。未来20年内,究竟上述两种模式水能更加适应互联网发展浪潮,现阶段自然无从知晓,但是能肯定的是,谁能够在互联网价值链中拥有更多话语权,未来将获得更大经济利益。

3.4政府政策、资金、资源支持,为“互联网+”计划实施带来驱动力

统媒体产业主要以提供大众化信息资源为主,但是在“互联网+”模式下,其要求传统媒体进行不断转变,将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为宗旨,为用户提供差异化信息供给。2015年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上,“互联网+”计划提出,表明国家和政府已经将“互联网+”提升为战略发展目标。报告中指出,要对一大批新兴产业进行重点培养,使其成为主导产业,并开展实施“中国制造2025”计划,从而促进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5]。上述计划和设想的提出,均要充分体现出制造技术与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深入结合,从而使其具有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等特征。将信息技术作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高效助力剂,实现传统产业与互联网的融合。综上,政府政策、资金、资源等方面的支持,为开展“互联网+”带来强大的驱动力。

4新机会:“互联网+”主要作用力分析

4.1推动国民经济增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通过20余年的发展,我国互联网企业(以信息产业发展为核心)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巨大。目前,互联网企业总市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处于持续增长态势,且增长幅度不断扩大。从就业角度看,互联网企业能够为企业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对拉动我国社会就业具有显著作用。在“互联网+”模式下,不仅能够对信息化、工业化两者的融合产生巨大的推动力,还能为“四个同步”政策的合理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按照麦肯锡的预测结果,至2025年底,互联网将拉动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提升0.3-1.0个百分点,意味着GDP增长总量的7-22%,也就是说互联网行业将带动10万亿人民币的经济增长量[6]。因此,在新常态下,“互联网+”能够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我国未来传统产业升级将依靠互联网的大力支持。

4.2促进传统行业重构,再造企业运营模式

上世纪90年代,互联网开始作为一种工具,在我国经济建设及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实际上,我国对“互联网+”模式的探索一直存在,例如,“互联网+媒体”形成了“网络媒体”;“互联网+广告”形成了“网络广告”,“互联网+电信”形成“即时通信”,“互联网+零售”则引领了电子商务的出现。从这个发展进程中可以看出,与消费者日常生活越近的行业,越容易被重构,因此其融合程度越高,且开放程度越强。将“互联网+”计划逐步向传统行业进行有效渗透,传统企业自身的生产力将显著改变,对再造企业运营模式、企业战略目标及管理方式方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与此同时,“互联网+”模式还能够对企业生产流程进行改造,并对产业链进行重整,使得企业拥有更多创新产品,转变信息化产品特征。

5 结束语

互联网技术在我国历经20余年的发展历程,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不容忽视的重要构成。在未来发展路上,将传统产业发展与互联网进行“联姻”,必将对我国产业整合、重构带来巨大推动力。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新常态下, 充分利用“互联网+”,能够有效促进传统产业转变自身价值创造方式。为此,传统产业要不断抓住机遇,利用互联网思维进行改造,实现产业转型和升级,为传统行业重获新生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郑志来.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路径――基于“互联网+”对零售业的影响视角[J].财经科学,2015,13(5):34-43.

[2] 王竹立,李小玉,林津.智能手机与“互联网+”课堂――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新思维、新路径[J].远程教育杂志,2015,22(4):14-21.

[3] 王达.美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及中美互联网金融的比较――基于网络经济学视角的研究与思考[J].国际金融研究,2014,9(12):47-57.

[4] 黄楚新,.“互联网+”意味着什么――对“互联网+”的深层认识[J].新闻与写作,2015,15(5):5-9.

互联网产业发展报告范文3

2018年5月30日,有着“互联网女皇”之称的玛丽·米克尔了《2018年互联网趋势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从12个方面对全球互联网趋势作出判断,特别是在互联网普及应用、大数据应用和监管、技术创新和就业、个人数据开发利用和隐私保护、全球互联网领导力、互联网领域研发和资本支出等方面,见解独到。深入分析该《报告》对我国的启示,大力推动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对我国意义重大。

《报告》的主要亮点

(一)全球互联网普及率日渐触及天花板

《报告》显示,全球互联网设备和用户数增长率均趋于停滞或放缓。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的同比增长率,2010年超过70%,2017年为零增长。互联网用户数的增长率从2010年的13%左右减少到2017年的7%左右。2018年,全球互联网用户数将达到36亿,超过了全球人口总数的50%。《报告》认为,当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之后,全球互联网用户数的增长将越来越难。

(二)大数据促进互联网服务提档升级

《报告》显示,互联网企业正在通过对用户数据的分析和使用,让低价服务变得更好。Facebook、Pint er ests、Spotif ys、Netf l ixes等社交、新闻资讯、音乐、视频类网站或APP,拥有数以亿计的用户,他们通过对集体数据和个人数据的分析来优化产品,提供个性化、定制化服务,令用户感受到这些服务的价值,使用时间将随之增加。这些网站或APP的订阅用户增长率也出现了较快增长。

(三)技术创新未造成大规模失业潮

《报告》认为,近70年来,新技术促进了GDP的快速增长,而失业率一直保持稳定。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就业的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让人们更容易找到自由职业。2014年—2017年,美国自由职业者增速是总劳动力增速的3倍多。二是按需工作数量庞大,并保持高速增长。比如,Uber2017年增长率达到50%,其全球有300万名司机,其中美国有90万名,每周平均工作时间17小时,每小时平均收入为21美元。

(四)用户在个人利益和隐私保护间不断寻求动态平衡

《报告》认为,大部分消费者会为了利益而分享个人数据。咨询公司德勤对美国消费者的调查显示,79%的线上消费者愿意为“明显的个人好处”而共享个人数据,超过66%的在线消费者愿意和朋友亲属共享个人数据。当利益不明显时,大部分消费者会选择通过卸载应用、改变隐私设置、关闭Cook? ies、停止访问某些网站等方式,来保护个人隐私数据。

(五)中国在全球互联网的领导力快速提升

《报告》从企业、用户、智能手机等方面对比了美中两国在互联网领导力方面的变化。中国在全球互联网领域的竞争力在快速提升。从全球互联网企业市值排名20强看,5年前,美国9家,中国2家;目前,美国11家,中国9家。从智能手机出货量的全球份额看,中国2007年为零增长,到2017年实现占比40%,美国2017年占15%。此外,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互联网用户群,大型互联网企业具有丰富的产品服务生态,但与美国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从互联网企业用户规模看,美国Facebook的22亿和Googl e的20亿,明显领先于中国腾讯的10亿和阿里巴巴的7亿,且Facebook和Googl e的非北美用户占绝大部分,腾讯和阿里巴巴的用户主要集中在中国,我国互联网发展的国际化进程仍显滞后。

(六)美国科技公司高度重视研发和资本支出

《报告》显示,过去20年全球范围内的科技风险资本融资和美国上市科技公司IPO发行交易一直处于较高水平。美国科技公司在美国所有行业中的研发支出和资本支出最大、增速最快,两者占营收的比重从2007年的13%增长到2017年的18%。2017年,美国上市公司中研发支出和资本支出排名前5的企业均是互联网企业,其中,亚马逊、谷歌、英特尔的研发支出和资本支出较2016年分别增长高达45%、23%、11%。

几点启示

(一)互联网应用加大了全球数字鸿沟

《报告》显示,全球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之后很难再继续增长,但普及的用户应用还在继续深化,导致全球数字鸿沟持续扩大。发达国家利用互联网的普及应用机遇,进一步加速了经济社会数字化进程,而不发达国家未能驶入互联网发展的快车道,与发达国家数字化发展水平差距进一步拉大。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在网络覆盖范围、互联网服务资费、教育水平和知识技能背景等方面的显著差异加剧了上述现象。缩小数字鸿沟,推进互联网普遍服务,需要从扩大网络覆盖范围、降低互联网服务资费、提升教育知识水平多方面协同发力。

(二)互联网等技术进步提升了产业供给侧服务质量

《报告》显示,得益于对用户数据的收集与利用以及高度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用户愿意为服务付费。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用户互联网服务的结合,大大优化了用户服务供给质量,促进了传统要素的优化配置和服务提档升级。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能够推动产业创新发展,提升供给侧质量,能够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是实体经济转型升级重要路径选择。

(三)技术创新引发的产业结构变化释放了就业红利

《报告》显示,过去的技术快速发展并没有带来大规模失业,总体失业率始终保持在较低水平。技术发展促进了产业结构变化和产业分工细化,部分传统产业退出历史舞台,同时衍生出不少新兴产业,传统产业对就业人员需求持续减少,新兴产业的出现和分工细化对就业人员需求增加,相互之间此消彼长,使全社会失业率始终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同时,产业结构的新变化,对人才需求也提出了新要求,要求产业工人不断掌握新的产业技术,提升自身适应能力。

(四)隐私保护和用户体验是产业创新发展矛盾体

《报告》显示,当个人数据开发有助于提高用户体验时,用户愿意让渡部分隐私来提高其服务体验;反之,当个人数据利用对个人没有显著意义时,用户对隐私的保护就比较关注。依据服务需求,用户在体验和隐私保护之间寻求一种动态平衡。无论政府加强数据治理还是推动产业发展,都须注意用户需求这一特点,过于严格或固定的个人隐私保护政策,都不利于产业创新和用户服务体验的提升。

(五)互联网产业正在重塑全球竞争格局

《报告》显示,由于互联网企业的快速崛起,在网络领导力方面,中国正在快速追赶美国,全球前20大互联网企业中,中美两国几乎平分天下,与5年前相比,竞争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由于互联网产业具有很强的渗透和融合效应,对各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和提档升级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各国在互联网产业方面的比拼,最终将对国际竞争格局产生显著和深远影响。

(六)研发和资本投入是驱动产业创新的双轮

《报告》显示,科技公司的研发支出和资本支出,美国最高,其两者支出所占营收比例从2007年的13%增加到2017年的18%。在过去20年间,美国科技公司创新持续加快,主要得益于研发支出和资本投入双轮驱动。纵观全球网络科技企业,频繁投资和并购促进了包括人才等优质资源的聚集,而快速增长的研发支出使得企业争先恐后为未来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美国的网络科技公司紧紧抓住这两点,获得了巨大成功。

对策建议

(一)推进网络基础设施和服务包容性发展

一是持续推进宽带通信网络普遍服务,加快网络的升级改造,加快推动5G试商用和大规模部署,以多种方式扩大网络覆盖范围,不断满足农村、边远地区和贫困山区的网络接入需求。二是持续推进宽带普及提速降费,提高互联网资费的可负担性,为老百姓(603883,股吧)提供用得上、用得起和好用的互联网服务。三是加快推进互联网无障碍服务,加大互联网无障碍终端和服务供给力度,不断满足不同知识和技能背景的人士对互联网的使用需求。

(二)以互联网创新应用助推产业供给侧改革

一是以互联网应用促进企业服务模式创新,创新移动服务、个、在线服务、远程服务、O2O服务等多种模式,可以满足不同场景下客户服务新需求,释放场景应用红利。二是以互联网应用促进企业组织模式创新,大力发展众创、众包、众筹等网络平台服务,提高企业对产业资源整合能力,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升服务供给能力。三是以互联网促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发展精准营销、个性化定制、网络制造等新商业模式,以需求侧的深度挖掘来助推精准供给。

(三)加强互联网相关教育培训力度

一是提高全民信息素养,推进互联网应用教育从娃娃抓起,把互联网应用技能作为全民基础技能来培养,将其纳入义务教育体系。二是优化教育人才结构,加大互联网技术、应用、融合、管理、治理和安全等各方面创新人才的培养,满足互联网和经济社会各领域全面融合对产业人才结构变化的需求。三是加强产业工人互联网应用技能培训,完善定期培训机制,发展在线培训服务,强化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业态培训,提高产业工人适应互联网发展的能力。

(四)平衡个人隐私保护和数据开发促进产业创新

一是制定合理的隐私保护监管政策,适应数字经济发展趋势,依据国内产业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完善个人数据采集、流通、开发和利用政策,加大隐私保护和监督检查的执法力度,提升数据保护水平。二是鼓励在尊重个人数据保护的前提下,鼓励企业加强对个人数据的开发利用,促进服务优化、体验提升和产业创新。

(五)推动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一是应用互联网推动实体经济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转型,发展以数据为创新驱动要素的数字经济,推动实体经济朝着创新、协调、绿色、共享、开放方向发展。二是以互联网应用助推实体经济服务模式、组织模式和商业模式全方位变革创新,提升实体经济产业创新、资源整合和要素优化等能力。

互联网产业发展报告范文4

清华大学传媒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近日了《2010中国传媒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根据统计分析与推算,今年我国传媒产业的总产值预计将达到5620亿元人民币,其中移动传媒与互联网成为传媒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和动力。

移动传媒占产业总产值三成

“根据收集到的各种数据计算,2009年中国传媒产业的总产值为4907.96亿元,比2008年增长16.3%。”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崔保国表示,“预计2010年中国传媒产业的总产值为5620亿元。而在2004年,中国传媒产业的规模仅为2108.97亿元”。

崔保国介绍,2009年,在传媒产业中,产值最大的是移动媒体,为1544.2亿元,占到传媒产业总产值的31%,增幅31.5%;其次是电视,893.6亿元,增幅18.2%;然后是报纸617.36亿元,增幅12.6%。其他传媒领域的产值依次为图书557.24亿元;网络477亿元;广告公司426亿元;期刊196.67亿元;电影106.65亿元;广播71.87亿元;音像制品17.37亿元。

近几年传媒产业的增长主要依靠互联网、移动媒体产业的巨大拉动作用。尤其是移动媒体的产值增幅迅猛。根据CNNIC《第二十五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目前有77.8%的用户使用手机在线聊天服务,这是手机上网的首要应用。第二位是手机阅读,用户比例占到总体手机网民的75.4%。手机新闻网站、手机小说、手机报等业务已经成为影响手机网民的最重要应用之一。而手机在线搜索(55.2%)和手机下载音乐(50.4%)位列手机上网应用的第二梯队。

目前,中国互联网的核心经济形态大致可以分为网络广告、网络购物、B2B电子商务、网上支付、网络游戏、网络预订、网络招聘、即时通信、电子邮箱和网络社区等十余种主要的商业模式。其中,网络游戏(占比36.5%)、网络广告(占比27.7%)、电子商务(占比8.5%)三类业务收入在互联网经济市场规模中占比72.7%,成为互联网经济的主要构成。网络游戏仍然占据互联网经济市场中最大的份额。

三网融合将改变传媒产业格局

在高速增长的同时,整个传媒产业正面临着艰巨的结构转型。统计数据显示,近几年传媒产业增长主要是依靠互联网、移动传媒等新媒体产业的巨大拉动。

蓝皮书分析,技术革命与政策是导致传媒形态变迁的两个主要因素。随着技术环境的进一步优化(3G网络普及),移动传媒与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将呈现出爆炸式的发展态势。据统计,2009年我国手机上网人数已超过1.8亿,而互联网经济整体市场规模达到743亿元。

“网络游戏、网络广告、电子商务三类业务收入在互联网经济市场规模中占比超过70%,是互联网经济的主要构成。”崔保国表示,网络游戏作为近年兴起的热门网络应用,已成为互联网的支柱产业之一。

此外,在移动传媒等新业态媒体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报业等传统媒体产业比重将持续下降,音像等部分行业则面临着绝对值下降的产业危机,而三网融合的推进将彻底改变中国传媒产业的格局。

传媒业今年有望两位数增长

“经济的平稳增长是整个传媒产业发展的支撑与基础,特别是房地产、汽车、电子产品市场的高速发展,成为传媒产业广告市场的重要引擎。”崔保国表示。

互联网产业发展报告范文5

推进“互联网+”到底有怎样的意义?

从国际上看,中国提出“一路一带”,提出发展亚洲基础设施建设、设立投资银行等思路和具体措施,“互联网+”也可以认为是对国际产业发展方向的回应。比如美国提出了工业互联网,德国提出了工业4.0,中国版的产业规划是否就是“互联网+”呢?当然“互联网+”的涵义和美国的工业互联网,和德国工业4.0都不太一样,但是可以认为是一个概念。

创新有很多种方式,可以做创新链,比如有接触式创新、跨越式创新、持久式创新,其中有一个创新就是概念引领式的创新。比如修一条高速公路做一拨产业,有了4G概念做一拨产业,都叫做引领式创新。只要有一个核心的概念,通过概念引领,就可以创新,“互联网+”通过对中国经济的提升,可以和美国级的工业互联网、德国级的工业4.0并驾齐驱,在发展过程中,甚至可能还有超越之势。

“互联网+”的内涵是什么?

不论是马化腾最先提出来的“互联网+”,还是阿里巴巴快速推出的“互联网+”的行业报告,“互联网+”都不仅仅是简简单单的“加”,像互联网+金融、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卫生等等,简单的加只是一个“物理版”,真正的“互联网+”,需要的是“跨越版”,而不是把这两个行业简单的贴在一起,也就是说需要有化学反应。如果说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进行物理反应,中间可能存在没法置换,如果说是化学反应,就会有一些要素进行了重组。因此只有互联网对传统的制造业、服务业、还有金融产业能进行要素重组,那么我们认为这才是真正的“互联网+”。

比如现在的交通行业,目前的行业焦点是嘀嘀打车的问题,或者是其他的专车问题,这到底是一个什么问题?这个问题牵扯到化学反应,可能正是由于互联网的介入,就要把出租专营几百年来的这种制度和形式给打破。对现代出租的专营制度进行一个重新的设计,这就是“互联网+”。

详细来说,整个出租车行业的管制过去一直都有,世界各地也都有,管制的目的是要加强出租车和顾客之间的信任度。有了互联网以后,“互联网+”行业的管制,使这种信任自然而然的生成了。无论是出租车还是专车,司机的家庭背景和社会资料都被互联网详细备案,建立了信任方式,过去的专卖、专营制度下的经营方式可能会被瓦解。所以“互联网+”一定是化学反应,会对行业内原来的要素进行各种重组,而不简单是物理反应。

关于“互联网+”的主体

中国的“互联网+”可能是用户行为导致的“互联网+”,而不是生产导向的结果。德国工业4.0和美国的工业互联网的出发点都是用互联网做原来的供应,是生产方式变化了,不是从厂商的角度出发。而中国的“互联网+”,不管是小米公司、阿里巴巴还是腾讯公司所做的,中国的“互联网+”一定是从消费者出发,把消费者的行为规律重新挖掘,规律重新挖掘以后,大公司拿到对整个产业的定价权,据此来重组和定义,这是中国“互联网+”的目的。

互联网产业发展报告范文6

【关键词】数字音乐 音乐版权 在线下载 发展路径

一、数字音乐产业发展概况

全球数字音乐市场规模近年来呈现不断增长的态势。据国际唱片工业协会(IFPI)在《2007数字音乐报告》中公布的数据,2006年全球数字音乐市场的营业额达到了20亿美元,在音乐市场营业总额中的占比从2004年的1.1%增长到10%。IFPI预测,到2010年全球音乐行业销售收入中将有25%来自数字音乐。而市场调研机构Gartner更为乐观的预测是,2010年数字音乐市场收入将占音乐唱片市场总收入的40%左右。中国数字音乐市场近几年来也从无到有、增长迅速。艾瑞市场咨询的调查认为,2005年到2008年,中国数字音乐市场复合增长率将达47.4%,2008年有望突破81.4亿元。

虽然近年来中国数字音乐市场规模持续增长,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是市场规模还是增长速度,都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以在线音乐市场为例,调研机构iResearch的数据显示,美国2005年在线音乐销售量为5亿美元,同比增长高达174.5%,2006年继续增长至8.8亿美元;而2006年中国在线音乐的市场规模仅为1.13亿元。因此,探询中国数字音乐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明确其进一步发展的思路,对于中国数字音乐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二、中国数字音乐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1、在线音乐市场的版权问题尚未解决

盗版问题严重影响着中国在线音乐市场的健康发展。据统计,在中国7200家音乐下载网站中,仅有10%左右获得了唱片公司的授权。越来越多的网民可以从互联网上免费下载MP3,唱片公司的音乐在网络上被无偿使用。为此,唱片业和互联网产业之间因为版权纠纷而官司不断。2005年,国内最大的免费音乐下载网站之一音乐极限(省略)接连被新力、华纳等多家唱片公司告上法庭。2006年初,百代、索尼BMG、华纳及环球等唱片公司百度MP3搜索服务侵权。2007年3月,因认为侵犯自己著作链接权,全球四大唱片集团旗下的11家国际知名唱片公司将雅虎中国的经营者――阿里巴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告上法庭,并索赔经济损失550万元。

2、正版音乐网站利润微薄

就国内在线音乐网站的发展而言,为数不多的正版音乐下载网站的获利情况并不乐观。究其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有三点。一是盗版行为挤压了正版音乐网站的盈利空间。二是音乐网站的分成较少。据了解,正版音乐下载网站所得收入除了要分给网络运营商15%~20%以外,剩余部分还要与唱片公司对半分成,网站只能获得最终盈利的三至四成。三是网站的支付方式成本较高。原因在于许多消费者对费用较低的电子支付方式仍存在较大的安全性担忧,大多数用户目前是通过手机进行支付,网站为此要向电信运营商缴纳15%左右的费用,这无形中增加了网站的负担。

3、在线音乐付费消费的习惯尚未形成

尽管目前国内日益重视版权保护,但是用户多年养成的在线免费听歌的消费习惯已经形成,通过网络免费下载音乐依然是近一段时间内的发展趋势。艾瑞咨询公司的调研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通过互联网直接下载或收听音乐的用户达1.19亿人,但付费用户仅有150万左右。新浪网的最近一次调查则显示,仅有7.26%的人接受音乐收费下载服务,逾九成的网民更愿意接受包括正版或者盗版在内的免费视听服务。

另外,国内音乐可供商业化的内容不多,用户缺乏数字音乐网上购买和支付的电子商务体验等也是导致付费下载面临尴尬境地的重要原因。因此,大多数互联网公司目前并不指望用户付费下载歌曲,而是希望通过免费的音乐服务,分享由巨大人气带来的广告收入。

三、中国数字音乐产业的发展思路

1、加强音乐版权的保护力度

(1)版权保护是数字音乐市场取得发展的一个基本前提。从全球范围来看,2006年全球合法音乐下载的数量达到了7.75亿首,比2005年同期增长了89%,网络上提供正式下载服务的音乐数量已经接近400万大关。因此,虽然免费下载成为近期潮流,但正版音乐的付费下载仍将是未来在线音乐市场健康运作的基础和主流。据统计,2007年,美国在线音乐市场的主要收入将来自于付费下载,比例可能高达82%。新浪和五大唱片公司目前正在评估收费下载业务的可行性,以期进行付费下载方面的尝试。

(2)产业环境方面,近年来中国打击盗版的力度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也开始重视“版权”这一重要资源,通过收购唱片公司、签约歌手、买断歌曲版权等方式由服务提供商(SP)向产业链的上游――内容提供商(CP)转变。可以看出,数字音乐下载服务正呈现出逐渐规范化的趋势。而一旦版权问题得到解决,数字音乐,尤其是在线音乐将顺理成章地成为网站的下一个盈利点所在。

2、打造数字音乐生态链条

数字音乐的浪潮正在创造一个全新世界,网络运营商、音乐服务提供商、唱片公司、电信运营商等应加强合作,在共同壮大产业的同时分享产业发展的成果。唱片公司与互联网企业由对抗走向协作的结果是,唱片业和互联网络实现“双赢”:利润不断遭受盗版侵蚀的传统唱片公司不再单纯依靠收费下载获得盈利,而是通过免费的互联网传播来加强歌曲的影响力,带动其衍生产品(如铃声、演唱会)的销售,并由此牢牢控制住数字音乐的内容生产环节;门户网站借机进一步打造网络广告平台,并有望扭转无线业务持续下滑的趋势。百度继2007年初与EMI百代合作之后,又于2007年7月宣布与滚石唱片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拓展中国数字音乐市场就是很好的范例。根据协议,滚石授权百度使用其所有华语歌曲,供网民在百度MP3搜索上免费试听,而滚石和百度将为试听页面设计广告位,并对广告商的赞助进行分成。通过广告受益的唱片公司可以源源不断提供优质内容,这些高质量的内容又保证了巨大的网络流量,继而对广告商产生更大的吸引,如此建立起一个健康有序的音乐产业“生态链条”。

3、完善网络平台,重视内容资源

搭建成熟的在线和无线网络营销平台,形成成熟的收费渠道,利用强大的内容资源,为用户提供更多的优质服务是中国数字音乐产业当前取得突破性发展的重要途径。随着数字音乐市场发展的规范以及3G技术的发展,用户对音乐随时随地的需求将得到进一步满足,在线音乐和移动音乐将呈现紧密融合的状态:用户通过手机听音乐,通过PC来管理音乐和进行交互。新浪乐库的推出,已经很好地体现了这一趋势。用户在免费享受视听服务的同时,可以便捷地使用手机铃声、彩铃、IVR等无线音乐服务进行歌曲下载。因此,从中长期来看,数字音乐在无线和在线上都会有很好的发展。

但数字音乐服务不能再仅仅着眼于挖掘音乐文化内涵之类的高端应用,加大正版曲库的数量,方便用户注册,提供音乐、资讯、社区等多种服务,加强网站在web2.0方面的表现等简单、易用、经济的在线音乐服务将是下一步的发展目标。

4、探索多样化的商业模式

中国数字音乐市场潜力巨大,未来几年内,数字音乐行业将会有一定程度的洗牌。因此,除了以新浪乐库为代表的“免费视听+广告盈利”的商业模式以外,数字音乐产业链中的参与各方还应努力探索既符号中国数字音乐发展阶段,又适合自身发展实际的多样化商业模式。而在线音乐市场进一步拓展的关键在于,如何与其他服务,如手机、游戏、博客、即时通讯等有效地融合,将音乐平台网站、社区网站、娱乐门户网站、唱片公司、电信运营商、手机生产商等有效整合,以形成明确的盈利模式。可资借鉴的商业模式如:与电视传媒、唱片公司等结盟,网络公司直接介入原创乐坛,开办原创音乐大赛,推出代表公司形象的网络歌手,发表原创音乐的A8模式;将数字音乐与博客或聊天工具捆绑,付费会员可以在博客上或聊天过程中收听歌曲,使用背景音乐,与聊友共享歌曲的腾讯模式;数字音乐与电子杂志结合,唱片公司借此宣传、发行正版曲目的电子杂志模式;与华纳音乐、索尼BMG等唱片业巨头,华友世纪、掌上灵通等大型SP,诺基亚、摩托罗拉、索尼爱立信等手机终端企业合作,采取免费体验、多首歌曲打包收费、和唱片公司联合发行单曲促销的中国联通模式;将广受用户欢迎的社交网络、博客网站等转换为数字音乐商店,通过唱片公司的签约歌手带动音乐“粉丝”从其个人网页上传输音乐,再通过歌曲后面放置的购买按钮,使每个粉丝成为一个音乐零售网点的扁平化“自动销售机网络”模式;等等。

四、结语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2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07年6月30日,我国网民总数已达到1.62亿,宽带网民数达1.22亿,手机网民数4430万人。在互联网的各种功能中,网络音乐、网络影视和网络游戏这三项代表性网络应用的使用率都很高,其中又以收听或下载过网络音乐的网民比例最高(达68.5%)。数量庞大的潜在音乐受众群体,无疑为中国数字音乐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因此,中国数字音乐产业的当务之急是顺应时展潮流,抓住市场发展机遇,突破产业发展瓶颈,确立正确的发展路径,以期实现这一新兴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国互联网路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07.

[2] 艾瑞市场咨询:2007年中国在线音乐简版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