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说课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说课设计范文1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esign of "Home Care" Lessons
SUN Qin[1], SUN Xijun[2], LUO Xianbiao[2], XU Yan[3]
([1] Lianyungang Vocational Technical Schoo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Lianyungang, Jiangsu 222007;
[2] Health Supervision Bureau ofLianyun Halbor, Lianyungang, Jiangsu 222006;
[3] Wuxi Higher Health Vocational Technology School, Wuxi, Jiangsu 214028)
Abstract Lesson explanation shows the teachers' preparation process of thinking and the curricula, textbooks, students ' level of understanding and grasping ability of weaving and sister teaching,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community care program of the "community family care" research and design, hoping for the promotion of teaching work, improve the teaching ability of young teachers.
Key words home care; teaching methods; lesson design
说课,是指授课教师针对某一观点、问题或具体课题,在备课后授课前,以教育理论和教材为依据,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解说自己的理解、教学设计的过程、思路、方法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同行评说,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目的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说课能够展现出教师在备课中的思维过程,显示出教师对大纲、教材、学生的理解和把握水平以及运用相关理论和教学原则,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有效地调动教师钻研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学习教育理论,乃至投身教学改革,是提高教师素质,培养造就研究型教师的最好途径之一。①说好课的关键是说课设计。②
高职课程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说课必须阐明的问题是:教(训练)什么、怎样教和为什么要这样教及其理论依据。为树立了高职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理念,深入挖掘高职教育课程内涵,提高自身教学能力与水平,笔者对 “社区家庭护理”说课设计进行了规划。
1 教材
1.1 教材分析
随着人类疾病谱的变化,社区卫生服务已经成为我国卫生领域中的一项最基础、最前沿的工作。社区护理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更是学生将来考取社区护士上岗证的核心课程。“社区家庭护理”是社区护理第4章内容,是社区护理中的重要内容,安排在社区评估、个人评估内容之后,健康教育、健康促进之前,有利于学生理解,学好本章内容在本课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目的是为学生将来从事社区护理实践奠定重要基础。
1.2 教学目标
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即培养适应一线护理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以此为前提,结合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掌握家庭的结构、家庭护理的概念、理解家庭生活周期及其护理重点;②能力目标:掌握家访的能力,提高语言交流与表达能力及评判性思维能力;③素质目标:通过学习关爱生命、爱护家庭,懂得对父母感恩,培养严谨的学习和做事态度。
1.3 教学重点与难点
根据教学标准和学生情况,结合社区护理实践的需要,确定教学重点与难点:①重点:家访是社区家庭护理的主要工作手段,属于必须掌握的内容,故作为重点;②难点:鉴于高职学生文化基础和综合分析能力较差的特点,故将知识点较多的家庭生活周期及其护理重点作为难点。
2 教法
2.1 “理论实践一体化”模式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完美统一。基于以上因素,笔者设计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从感性认识入手,加大直观教学的力度,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加入技能训练,在训练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主要采用诱导启发、情景模拟、分组讨论、案例等方法。
2.2 教学资源
包括电脑、投影仪等教学设备和电教光盘、powerpoint课件的准备、不同版本的社区护理教材及网络资源。为了满足“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要求,充分运用案例、教学短片等资源,努力为学生创造工作情景,加深学生对家庭护理等知识的记忆以及家访过程进行教学。
3 学法
3.1 “学情”分析
教学的对象是五年制高等职业护理专业四年级学生,学生通过中考录取,文化基础较差,理解能力、迁移能力不够,学习被动,存在厌学情绪。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达到教学目的。但她们已经学过卫生保健等基础课程,有了一定的专业知识积累,并且对于本章内容家庭具有感性认识,这是学习本章的重要资源。
3.2 方法指导
应用“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变过去以“教”为重心,转向以“学”为重心的教学模式。选用自主学习、分组讨论、互评互改、现场扮演等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
4 教程
本次教学总课时2课时,90分钟,共分为五个教学环节。
4.1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0 min)
设计的导语是师生对话的方式展开:在外求学,想家吗?最想家里的谁?为什么?如果现在放假回家,做什么事?引出本课的知识点“家庭”,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对话中,不仅学到知识,而且找到自信,使学生参数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将学生带入职业情境之中。
4.2 分组讨论(30 min)
接着请大家讨论自己的家庭,对家庭类型进行判断,带出家庭生活周期及其护理重点,对自己家庭成员进行评估,让学生对知识有个初步认识。再播放短片《新结婚时代》片段,突出“主干家庭中关系紧张”,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的家庭类型有哪些不同的健康问题”,鼓励学生踊跃思考、回答问题。通过以上“认知一理解一升华”三个步骤,对于重点和难点采取重复强化,提高教学效果。
4.3 综合实训,现场表演(30 min)
提前将学生分成5个小组,模仿家庭访视,每个小组选1名学生的家庭充当社区居民家庭,其他学生扮演社区护士对这个家庭进行访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语言交流能力。教师在课堂内巡视,予以指导。
访视完毕。每个小组请1名代表上台向全班同学汇报评估结果,请同学互评互改,老师总结。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观察力、总结分析能力及评判性思维能力。并且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讨论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进而解决教学难点,这一步骤将整堂课推向,调动全班同学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做中学,让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同步提高。
4.4 归纳总结(3 rain)
指出重点内容并小结本课内容。鼓励学生一起叙述(强调的重点),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最后老师总结,让学生对本讲所学内容有更清晰的认识。
4.5 作业布置(2 min)
学以致用,并为下1个项目的学习做好铺垫,布置复习题和技能操作练习作业。
以上五个环节环环相扣,逐步深化提高。
5 教学反思
本次说课设计根据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访视,课堂提问、案例的设置基本达到预期的目标,学生课后的自我评价良好。本次课给我的启示是社区护理学的教学一定要联系生活实际,有切身的感受,能解决实际问题,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一定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说课是教学的必要准备,说课设计是说课的灵魂,能集“编、导、演、教”于一体的“说课”是综合反映教师素质,教师教学理论水平、教学业务能力的较好形式。③通过“说课”活动,可考察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观念是否符合高职院校培养适应性专门人才的要求。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教学方法、教学经验交流的氛围,在自身和专家、同行之间取长补短,集思广益,④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同时对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起到导向作用,不断推动教学改革,加快师资队伍素质的提高。而且能在说课过程中不断反思,寻求创新,给实际的教学带来更完善、更广阔的空间。
基金项目: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创新基金(编号:xj1109)
注释
① 大面积提高教师素质的新形式[N].中国教育报,1991-12-24.
② 张廷均.怎样撰写说课稿[J].教学与管理,2002.8:31-32.
说课设计范文2
《珍珠鸟》一课属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六单元第二课,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是围绕“诚实守信”展开的。《珍珠鸟》一课更加深入地揭示了这一主题,这篇课文是根据作家冯骥才的散文改编的,描写了作者为珍珠鸟营造了舒适安逸、自由自在的生活环境,使他们与作者越来越亲近,从而谱写了一曲人与自然之间爱的颂歌,并由衷发出“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境界”的感慨。作者以内心的感慨。作者以内心的感动,意在唤起学生对动物的热爱以及对和谐社会的向往。
二、说教学目标
针对阅读教学《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因此,我确定了以下知识能力和情感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珍珠鸟与作者关系发生变化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和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习体会“言外之意,言外之情”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与珍珠鸟之间的亲密关系,感受“信赖、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着通过朗读有效地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细致入微的品味能力,体会作者对鸟真诚细腻的爱,认识鸟在作者照料和呵护下由害怕到亲近,再到信赖的情感变化过程。因此,我认为本课时教学重点为:通过各种形式的读,理解珍珠鸟在作者的照料和呵护下与作者关系发生变化的过程。
教学难点:课文用了大量笔墨来描写珍珠鸟,意在唤起人们对自然的呵护,但以四年纪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看,很难理解到这一深度。因此,我将理解“‘信赖,往往能创作出美好境界’这句话的深刻含义”确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四、说教法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更好地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紧紧围绕“信赖”这个主题,我采用“一点突破法”为主要教学方法,立足于字词句段,以“读”为主线,以“品”为珠,一线串珠,读出“言外之意”,悟出“言中之情”。以“创设情境”为辅助教学方法,把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
五、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根据教学方法,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在讨论中培养团结合作精神。
六、说教学流程
本篇课文语言生动活泼,妙趣横生,容易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我从初读课文,感受“信赖”;细读课文,理解“信赖”;赏读课文,欣赏“信赖”;品读课文,评价“信赖”。四个方面着手设计和组织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初读课文,感受“信赖”。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已对珍珠鸟有了初步的认识,因此,本节课一开始我引导学生初读课文,读后谈自己的感受。学生读完后感受到“珍珠鸟是一种可爱的小鸟,作者非常喜爱它”,“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小鸟,但却不怕作者。”这些感受都是孩子们的独自情感体验,是真实而可贵的,虽然来自直觉,有些粗糙、肤浅,却是理解主题的基础。我十分珍视这些感受,进而引导学生深入读书,理解作者写作的真谛。
(二)、细读课文,理解“信赖”。通过初读,学生感受到了作者对珍珠鸟的爱。但要理解课文的最后一句话“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仅仅体会到“爱”是不够的。这时我首先拎出“信赖”作为突破点,向学生提问:“作者为什么能赢得珍珠鸟的信赖?难道就不怕作者伤害它吗带着这几个问题,我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课文2至6自然段。学生交流时,我引导他们找到句子“忽然,一个小脑袋从叶间弹出来。”让学生细细品味“探”字,感悟此时小珍珠鸟是十分警觉的,十分胆小的。找出“起先……渐渐……最后……”表示顺序的句子,了解小珍珠鸟活动范围发生变化的过程。找出反映小珍珠鸟活动地点变化的词,感受小鸟活动范围的逐渐扩大,胆子也越来越大,与作者越来越亲近。通过合作学习学生明白了:正因为珍珠鸟不断地试探,不断地观察,不断地考验,所以才会如此信赖作者。接着我紧承“信赖”提问:小鸟的一系列变化,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请同学快速默读课文,找出能说明作者特别喜欢珍珠鸟的语句进行交流。安排这一环节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更深一步理解课文内涵,主动受到人文教育。交流时有的同学说:“‘小家伙’这个称呼在文中出现了三次,充分流露出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有的同学说:“作者精心营造鸟巢的过程,体现了作者喜爱并用心呵护珍珠鸟。”甚至有的同学说:“正是一位作者喜欢珍珠鸟,才去照料和呵护她,才使小鸟一步一步靠近作者,直到最后敢放心地在作者肩上熟睡。在学生找出这些语句后,我反复指导他们朗读,体会小珍珠鸟可爱、有趣、淘气的样子和作者的喜爱之情。在”尊重—理解—宽容—沟通—欣赏—信赖”的层层深入的情感体味中,学生对课文最后一句“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真正有了感悟。这种感悟由浅入深,除了对本义、引申义、深层含义的理解,也有对“不言之意”的领会。
(三)、赏读课文,欣赏“信赖”。在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中,我还注重培养学生对课文优美形象、深刻意蕴、丰富情感的欣赏能力,通过欣赏,学生获得了审美享受、感情陶冶、精神净化。
说课设计范文3
关键词:分娩机制;说课设计;教学
一、说教学内容
1.本节课的学习意义
“分娩机制”为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三年制护理专业《妇产科护理学》第四章第二节内容。分娩机制指的是胎儿通过产道时,为了适应骨盆各平面的形态和大小被动地进行一系列适应性转动。本节内容不仅与之前学过的骨盆解剖、胎儿大小、胎头结构等知识紧密相连,更是以后学习正常接产和充分理解胎位异常的临
床表现和护理措施的坚实基础,是《妇产科护理学》中一节承前启后的重要学习内容。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分娩机制”的概念,熟悉衔接、俯屈、胎肩、胎体娩出等动作过程;掌握下降、内旋转。仰伸、复位及外旋转等动作过程。
(2)技能目标
利用模型模拟分娩机制过程。
(3)态度目标
树立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科学学习态度。
3.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因为下降动作贯穿了分娩的始终并能反映产程的进展,而内
旋转、仰伸、复位及外旋转又是接产中助产人员重点观察并协助产妇完成的重要接产步骤,所以把下降、内旋转、仰伸、复位及外旋转等动作过程作为本节课重点。
(2)难点
在“分娩机制”中,内旋转为胎头在通过中骨盆时为适应中骨盆前后径长于横径的特点而发生的转动,胎头转动时胎肩未转并下降,然后在胎头仰伸后胎头与胎肩才恢复正常关系,最后为了胎肩顺利娩出,胎头、胎肩再次进行适应性转动。这些内容比较抽象、复杂,需要十分熟悉胎头、胎肩与骨盆的关系、结合骨盆各平面形态特点,才能正确理解和记住进行这些动作的原因。这也是授课中教师难讲,学生难懂的部分,因此,把内旋转、仰伸、复位及外旋转作为本节难点。
4.教学时间
分理论与实验两个环节,1学时理论授课,1学时实验室练习。
5.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女性骨盆模型、胎儿模型、“分娩机制”示教模型、高级分娩模型。
二、说教学方法和教学程序
1.理论课
CAI授课,将“分娩机制”各动作的概念、发生时间、进行方式及发生原因的文字材料制作成幻灯片,相关内容插入图片,链接动画,最后用“分娩机制”动画演示分娩全过程。
2.实验课
用女性骨盆模型、胎儿模型模拟分娩机制过程,教师巡回指
导。模型中“分娩机制”示教模型能自动完成分娩全过程,学生可以观看到“分娩机制”各动作进行的方式。
3.考核
实验课结束后对同学们进行抽查考核,要求能利用胎儿及骨盆模型讲述并演示枕左前位的“分娩机制”,并回答老师提出的相关问题。
三、说学习方法指导
我们的授课对象是以初中为起点的中职学生,大多数学生有
较好的记忆力和良好的观察能力,但对复杂问题的分析和理解、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实际动手能力等方面存在着欠缺。这些说明中职学生先天具有的学习能力具备,但后天培养的学习能力缺乏。中职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
法也尤为重要。本课主要采用了学科渗透法进行学习方法指导,即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教师在讲解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也讲
解学习这些知识与技能的特定方法。
1.指导学生课前复习、预习
授课前指导学生复习与本次课相关联的骨盆解剖、胎儿结构
等方面知识。预习本课内容时,自己找出本节内容难点并试试能否自己弄懂,以此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找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
能力。
2.理论课学习指导
在讲解“分娩机制”各动作过程中,在学生容易忽略,但又与后面动作相关联部分提醒学生仔细观察并记住,如内旋转中,胎头与胎肩的位置不正常;在比较抽象的动作部分,用生活中的简单例子说明来帮助学生理解,如内旋转的原因就像我们拿一个比门宽的箱子进门,横着不能进,而把箱子竖转过来就能进门一样。在学习中不断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想象力、记忆力、观察力、思维能力等多方面的学习能力。
3.实验课学习指导
巡回指导时,要求学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动手,主动参与,边演示“分娩机制”过程边进行讲解,大胆练习,不懂就问,不要怕错,不要怕难,不怕出丑。积极培养学生自信心、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说教学小结
先由同学们自由提出疑问,了解本次课学生学习的基本情况
和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实际情况,把学生存在最突出的问题当堂解答,并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归纳出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要求在此环节师生互动好,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能畅所欲言,能真实地反映课堂学习情况。
五、说课后思考
为了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除了常规的针对“分娩机
制”主要手法部分的名词解释、选择题等复习方法外,还可布置学生思考除了枕左前位以外,如枕横位、枕后位、骶左前位等异常胎位的“分娩机制”,了解学生能否把已学习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地理解异常胎位的“分娩机制”,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曹姣玲.中职学生学习方法调查与分析[J].素质教育论坛,2008(6):23-24.
说课设计范文4
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选自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三册第六单元第一节。“倍数的认识”是学生学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以及今后学习反叙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重要基础。“倍”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按照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选择具有现实意义的学生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在搜集、选编学习素材,一次,我设计了“秋天到了,花果山上群猴喜摘丰收果”“水帘洞中三户人家九月用水情况对比”和“孙大圣邀请我们参加百果宴”三个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情境,将所深究的“倍”的问题蕴含其中,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新知的同时,情感也得到了丰富的体验,真正实现了数学问题现实化,现实问题数学化。
教学目标分析:
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进行活动的第一要素,按照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目标多元化原则,针对“倍”的抽象特征,我侧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从而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具体设计如下:①结合具体活动,感受“倍”的意义。②经历观察、操作、想象、推理等数学活动,发展思维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③了解数学价值,发展引用意识、反思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说教学过程:
众所周知,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应遵循“问题情境建立模型理解应用拓展反思”这样一种基本的结构框架,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突出做到了以下几点:
1.以现实生活为依托,以神话故事为切入点,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低年级的学生往往对身边发生的事较感兴趣,对讲故事、做游戏这些形式比较喜欢。因此,我尽量用儿童的眼光、儿童的心理搜集选择素材,设计了“秋天到了,花果山上的水果获得了大丰收,看,红彤彤的苹果挂满了枝头,黄澄澄的橘子压弯了果枝,一群小候正热火朝天的摘水果呢”情境(特别说明,孙悟空的故事在我的课堂教学中是有其连续性的,在学习乘除法的时候,我都设计了类似的问题情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接下来,各小队向孙悟空汇报完成情况,“谁愿意扮演小猴汇报一下呢?”这时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提出含有倍数关系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发现规律,学习自然会兴趣盎然,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
2.突出主体地位,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我们知道,有人曾形象地把数学称为“思维体操”,但即使编排得再好的体操,如果不动拳脚也是学不会的,这正如必须在登山中学习登山,在游泳中学习游泳一样。新课程理念特别强调培养孩子的动手实践能力,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教给学生有价值的数学,因此,本课突出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通过苹果、橘子、香蕉、猕猴桃等水果,摆一摆、圈一圈、想一想、议一议、算一算、说一说等活动方式,亲自经历“倍”的产生过程,经历将直观事物提炼为数学模型的过程,从而把“倍”这一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数学事实,从而改“接受—验证”式的学习方式为“探索发现”式的学习方式。紧接着又设计了小猴淘淘学习不求甚解,提出了几种错误说法作为反例,激发学生通过“思、辩、说”等活动,加深了对“倍”的深刻理解,这样在知识学习过程中,自己的主体意识、学习方式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3.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发挥数学育人功能。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不是呆板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有着丰富感情的活生生的个体。新课程特别强调学生在学习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情感态度也要得到和谐发展,这充分体现了数学教学的人文关怀精神。因此,本次我在练习环节设计了“小猴去水帘洞洗水果”这一情境,通过水帘洞中张贴的“猴奶奶、猴阿姨、猴弟弟”三户人家9月份用水情况对比表,使学生在进一步巩固“倍”的知识的同时,发展了数学的育人功能,培养了学生的节水意识。最后还设计了“孙大圣邀请我们参加百果宴”,派1~5号小猴来邀请,如果你的学号是某位小猴的倍数,你就有机会参加,来激起学生的参与热情。目的是在掌握哪些数是2,3,4,5的倍数的基础上,重点领悟“任何自然数都是1的倍数”的道理,此时在欢呼“原来我们都能参加”的热潮中,学生情感得到了升华,个性得到了张扬,数学课堂的生命价值得到了充分体现。
说课设计范文5
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所处的地位,确定本节课教学目的如下:(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了解具体分数所表达的意义,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2)通过演示、操作、观察、比较,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3)渗透"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的观点。
教学重点:建立几分之一的表象。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分母、分子表示的含义。
二、说教法
根据直观性原则,运用演示法,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选择实物、模型教具等通过演示操作来增强学生的感知力认识几分之一。积极贯彻启发性原则,运用讲授法,在课堂上,既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尊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按照讲扶放的形式,逐步完成5个例题的教学。
三、说学法
认识几分之一这部分内容,共有5个例题,根据学生指导的自主性原则和渗透性原则,教师在讲解例1之后,扶着学生认识13,独立让学生认识14,即让学生通过教师的"教",实现其学生的"学",体现出教师寓学法于教法之中,即教师教学既教知识、又教方法。
四、说程序
本节课教学,设计三个环节进行。
(一)复习
1.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3.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在这一环节中,设计三道小题,通过复习以前学习过的"平均分",抓住新旧知识的最佳切入点,为实现新认知做好准备。)
(二)新授
1.导入新课
半个苹果在教学上不能用学过的0、1、2、3......整数表示,这就要求我们用一种新的数表示,这种新的数就是分数,今天就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
2.教学例题
(1)教学例1①师展示饼的模型,讲解,把这个饼看作一个整体,分开再重合,问是怎样分的?为什么?(强调平均分)指导学生说,把一个饼平均分成两块,两块是同样多的,我们就说每块是这个饼的二分之一。②回忆分饼过程。刚才分饼的时候,是先干什么呢?是怎样分的?③指导写12。
(2)教学例2①师出示一个圆纸片,问:把谁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把其中的一部分涂上阴影,其中的一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②写的时候要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并说出各部分表示什么意思?③用三句话,把这幅图表达出来。
(3)教学例3师生将准备好的长方形纸拿出来共同操作。问:把谁看作一个整体?把这张长方形纸对折,再对折,想: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份,每份是它的()分之一,写作()()。
(4)教学例4投影打出图,让学生先想,然后填空反溃
(5)教学例5指导学生画出1分米长的线段,再把线段平均分成10份,提问:把1分米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1分米的几分之几?在图上标出110,数一数这条线段上有几个110?
3.教学各部分名称。
(1)像12、13、14、15、110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2)以13为例介绍各部分名称。
4.指导看书,完成做一做。
5.小结。
刚才我们通过观察图形和实际操作知道,要先看是否是平均分成几份,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新授部分,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眼、脑、手、口并用,使学生初步建立分数概念,同时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三)练习
1.练十七第1题给予一定的指导。
2.练十七第2题要回答为什么。
3.完成3-5题。
说课设计范文6
关键词:信息技术;说课;教学说课
自1987年提出以来,已逐渐成为教研领域的一项重要活动,与备课、上课、听课、评课一起成为学校教研活动的基本形式。[1]笔者有幸参加了南通市职业学校公共“两课”评比,虽然在比赛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仍有所欠缺,现就本次说课内容、专家点评和比赛心得与大家分享。
一、教材分析
本项目选自马成荣主编,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规划新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第3版),本教材以学习项目为载体,以项目展开为主线,以任务实施为主要学习内容。本项目是学习领域四的第5个项目,是在学生学习了Excel中的函数计算之后,转入难度较大的“运用复杂函数和数据操作功能进行数据分析”的学习。根据课程标准,本领域的学习任务是要求学生掌握Excel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此项目是涉及Excel数据处理最复杂的部分,在本领域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学情分析
新课程理念要求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立足于学生已有知识和能力,所以我们先要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才能做到因材施教。(一)已有知识和能力分析在之前的项目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Excel的数据编辑、管理和格式化等基本操作,能运用Excel公式和函数对数据进行计算。(二)学习兴趣分析通过之前项目的学习,学生见识到Excel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对学习Excel新的函数及其他功能充满兴趣。(三)学习动机分析本项目的教学对象为中职一年级的学生,女生占绝大多数,她们对数字不是很敏感,数据分析能力及意识较弱,但他们对所取得的成绩比较敏感。(四)个体差异分析学生尚处于成长阶段,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但动手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存在较大差异。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依据学生情况,结合本项目的教学内容,我确定了本项目的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了解COUNT、COUNTIF及RANK等函数功能。(二)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熟练运用相关函数进行分析和管理数据的能力。(三)情感目标:通过对学生考试成绩的分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团队协作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为:熟练运用COUNT、COUNTIF及RANK函数(二)难点依据学生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和教学内容特点确定教学难点为:通过本项目的学习,学生能形成数据分析意识。
五、教学策略
为了更加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项目分解为三个任务,分别是:任务一:分析考试成绩;任务二:筛选考试成绩;任务三:汇总考试成绩英国的著名教育家斯宾塞曾经说过:“在教育中,应该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探讨和推论,给他们少讲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更多些。”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本项目的教学过程中,我始终遵循了“发现式教学”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在“教法”上综合运用启发式教学,新知演示,情境创设,分层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采用尝试新知,模仿演练,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多种“学法”来完成任务。
六、教学过程
以项目为载体,采用任务引领的合作探究式来进行教学:
(一)温故引新
学生在上个项目中学习了四个单参数的Excel函数,而这几个函数都可以利用“自动求和按钮”来代替。教师提问:能否统计出“成绩分析表”中的总分和总人数•引领学生利用上堂课学过的Excel函数或“自动求和按钮”算出结果。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中发现总分可以顺利求出,但在计算总人数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及时点拨:COUNT函数的参数仅限于数字,即对数字进行计数。通过巩固已学知识,演练新知,提升技能。
(二)任务引领任务
1:数一数(COUNT函数)学生这时候对Excel函数的理解程度还停留在简单的对参数进行计算的层面,为帮助学生了解函数的数据分析功能,对COUNTIF函数进行了拆解:COUNTIF等于COUNT加IF即有限制条件的计数函数。要求学生利用COUNTIF函数统计出成绩在85分以上的人数,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复杂问题简单化启发学生思考,挖掘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该任务在脑中形成数据分析的雏形。任务2:挑一挑(COUNTIF函数)利用COUNTIF函数和公式(注意绝对地址的引用)计算不及格人数、优秀率和及格率。通过让学生自行尝试练习,教师再进行点拨,促进学生形成一定的数据分析意识,从而突破教学难点。任务3:加一加(SUMIF函数)利用SUMIF函数和公式计算男/女生体育平均分,在自我尝试中发现问题,小组合作中解决问题,自主探究中巩固知识。通过相似知识点的迁移,让学生获得技能延伸,促进数据分析意识的形成。任务4:比一比(RANK函数)利用RANK函数分析班级考试成绩总分的排名。学生对成绩的排名普遍比较感兴趣,但看到RANK函数的参数却又望而却步;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发现,要利用RANK函数进行自动填充,需要将第二个参数“排名范围”用绝对地址固定住,否则得到的排名数值是不正确的。由局部到整体,从简单到复杂,让学生在自行尝试的过程中发现问题,通过团队协作解决问题,突破教学难点。
七、教学反思
著名教育学家布鲁纳说过:发现是教育学生的最好方法;在本项目的教学过程中,正是这一思想贯穿始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以问题引领任务,引发学生思考;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和学生互动交流,打破时空壁垒;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先练,教师后讲,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增强教学效果;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教学过程,在团队合作的过程中获得锻炼。从本质上看,说课是教师将自己的教学设计的思维活动从隐性变为显性的过程,即将自己关于课题设计的个人行为转化为群体性的学术讨论。[2]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当坚持以生为本,不拘泥于说“课”本身,而应跳出课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自己的说课更好地应用于实际教学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笔者希望借此寥寥心得,能够给大家在说课方面提供些许参考。
[参考文献]
[1]宋萑.说课与教师知识建构课程•教材•教法,2012-04-01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