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文旅产业研究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文旅产业研究报告范文1
一、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项目品牌声名突显
我县景区、景区通过近年来的精心打造,品牌效益日渐突显,各级领导及兄弟县市纷纷来县考察景区、景区的建设,市委书记在全市旅游工作会议上更是如此评价两景区“县的公园、永和古遗址公园做得精美、精细。公园是无中生有,现在成为县的金字招牌,和文纪念馆重新修缮、提升、改造浑然一体,成为一个很好的生态文化旅游景点、休闲度假之地;永和古遗址公园建设精雕细刻,成了一个保护性开发的旅游新景点。县这两个作品,我觉得是代表了追求品质、崇尚一流的工作要求和标准”。
(二)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今年,我县在建涉旅项目10余个,重点推进景区和景区二期项目建设。
1、加快景区建设速度。全面完成了景区一期工程遗址保护核心区、陶瓷文化展示区、商贸旅游购物区三大区域的建设,启动了游客服务中心、陶瓷文化产业园建设和永和古街维护改造等二期项目建设,完成了《景区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工作方案》,启动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创建工作。
2、加快景区品质提升。自去年景区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成功以来,我县乘势而上,进一步深入挖掘庐陵文化,提升景区质量,今年启动景区二期工程建设。二期建设共占地9公顷,总投资4500万元,重点建设千年窑火、水巷灯华、书香竹影等三大版块及水街商铺、特色餐饮旗舰店、旅游纪念品店铺等配套设施,不断提升景区附加产值。
3、积极向上争资。围绕遗址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月份组织通过了《遗址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省级专家组评审,现已初步完成了该项目的初步设计,下步将组织初步设计专家评审,争取项目资金尽快到位。上半年,我县还包装并向省旅游局上报了梅塘镇潭头村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三)旅游宣传精彩纷呈。
不断加大营销财力、人力等投入力度,突出点面结合,进一步打响“千年窑火、千古正气、千韵美景”旅游品牌。
1、强化资源整合。制作了景区宣传折页和景区宣传画册,借助各项活动,大规模开展旅游宣传。加入市中心城区旅游景区(点)捆绑折扣销售模式,加强区域旅游合作机制。
2、强化媒体营销。4月份,广播电视台综合新闻广播频道走进景区录制专题节目;同月,央视“寻宝”栏目专家组走进县景区,进一步提升了我县知名度;今年我县加强了与报社的合作,全年报社将为我县专门制作刊登3个以上的旅游宣传专版。上半年我县还通过网络向全社会征集景区旅游宣传主题口号和旅游宣传标识,进一步扩大了我县旅游影响力。
3、强化活动营销。先后组织接待了全国、全省以及全市旅行社来我县景区、景区踩点,考察旅游线路;制作大型户外旅游展板,在国际杜鹃花节启动仪式上展出,并发放旅游宣传资料2000余份,进一步扩大我县旅游影响力;全力以赴做好全市四套班子旅游巡视接待工作,得到了市委书记及各级领导的一致肯定。
(四)市场秩序更趋规范
1、加强旅游安全监管。突出抓好旅游安全生产工作,印发《县旅游行业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方案》,重点抓好节假日以及重要活动期间的安全检查。开展了全县旺季旅游安全生产督查工作,保持我县旅游安全生产持续稳定的良好态势。
2、加强旅游服务广告监管。大力推进诚信经营,对以虚假旅游服务广告招徕旅游者和误导欺诈消费者等违法行为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维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营造良好的旅游市场环境。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
1、全力做好乡村旅游工作。策应第十届横江葡萄节,举办好横江葡萄节观光采摘旅游月活动。
2、继续抓好景区游客接待中心建设,启动景区旅游标识设计和制作工作,完成景区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申报工作。完成景区二期工程建设。
文旅产业研究报告范文2
一、节能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
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和提高企业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将节能工作与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环境保护、技术进步和科学生活消费方式相结合,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技术、行政和宣传教育手段,完善政策措施,创新体制机制,加大节能执法力度,努力形成政府、企业和社会共同推动、从能源生产到使用全过程节约、能源利用效率全方位提高的节能工作格局,建设节约型社会。
目标任务:全县节能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在“十一五”期末单位GDP能源消耗比20*年降低*%,即由*吨标准煤(GDP按20*年价格)下降到*吨标准煤,年均节约率为*%。
二、突出重点,加强重点领域的节能
(一)积极推进建筑节能。要把建筑物作为重点用能产品,在设计、建造和使用过程中推进节能,新建和改建项目严格执行节能50%的设计标准。普及建筑节能新技术和新材料,加快推进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每年实施一定规模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
(二)抓好工业企业节能工作。工业企业是全县节能降耗的主体,各乡镇、各部门要大力推进工业节能降耗,突出抓好电力、化工、建材、矿产采选冶等重点耗能行业和年耗能3000吨标准煤及其以上重点用能企业的节能降耗工作,明确节能目标,加强管理,完善监督。同时,要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三)加强公共和民用节能。在公用设施、服务业、居民住宅、公共场所及商用建筑开发中全面推广高效节能产品。大力提倡夏季空调温度设置26℃以上,冬季21℃以下,尽力减少浪费。
(四)强化交通节能。加强重点公路工程建设和大型运输企业的能耗管理和节能监测。加强运营车辆结构调整,鼓励使用低能耗、低污染、小排量、新动力汽车。大力推广天然气汽车、节能农业机械。加快建设交通信息系统,提高汽车运营的组织和管理水平,降低车辆空驶率。
(五)加快生物质能源建设。要充分利用我县生物能源,加快生物柴油和燃油乙醇开发,减少汽油、煤炭和石油消耗,减少环境污染。
(六)加快农村沼气和小水电等能源替代工程建设。加快农村小水电工程建设,完成南江河小水电站梯级开发建设,新增小水电装机11万千瓦。鼓励和推广使用沼气,加大秸秆综合利用,积极推进省柴节煤灶,到2010年,全县新建设沼气池6000口,节柴灶6000座。
三、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节能技术进步,切实减少能源消耗
(一)大力发展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能耗低的产业。要正确处理节能与矿产资源开发、节能与载能工业发展的关系,围绕发展主题,搞好节能降耗工作,不能因为节能降耗而限制和阻碍特色产业发展。要按照优化产业结构的要求加快工业结构调整,优先发展食品、医药、矿产、水电四大支柱工业与现代服务业,要通过大力实施自主创新,推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努力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在我县产业结构中的比重,降低全县单位GDP综合能耗。
(二)加强节能科技攻关。科技部门要把节能技术、节能新产品、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自主研发和引进、消化再创新,作为政府科技攻关投入的重点。加大新型照明、余热回收利用等领域的科技攻关力度。
(三)加快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各乡镇要按照《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要求,制定明确的关、停、并转计划和措施,有步骤、分批次实施,重点淘汰能耗高、污染大的有色金属、化工、建材等行业的落后生产能力、工艺装备和产品。采取多种方式加快高效节能产品的推广应用。
(四)加大政府对节能的支持力度。要加大公共财政对节能的支持力度,安排节能专项资金,并保持一定的增长比例,主要用于节能技术推广、示范试点、宣传培训、信息服务和表彰奖励等费用,形成支持节能的稳定资金渠道。专项资金使用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加强管理,健全制度,接受财政和审计部门的监督检查。
(五)加大节能技术改造力度。要大力支持工业节能降耗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重点加强传统产业工艺的改造提升,以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促进节能。要加大对工业企业节能降耗技术创新的投入,积极引导社会投资。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进行技术研发和改造,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创建节约型企业。
(六)建立多渠道节能投融资体制。要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节能降耗项目的扶持,鼓励企业加大节能降耗技术改造,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节能投融资体制。
四、完善节能制度、体系,强化节能工作管理
(一)明确节能目标责任。在县政府的领导下,县计划局负责全县节能降耗工作;县经贸局重点抓好全县工业企业特别是年耗能3000吨标准煤及其以上重点用能企业的节能工作,并负责商贸系统的节能工作;县建设局负责建筑节能工作;县交通局负责交通节能工作;县文旅广电局负责旅游行业节能工作;县教育局、卫生局分别负责教育、卫生系统节能工作;县农业局、水利局负责农村节能工作;县财政局负责县级机关节能工作;县科技、统计、环保、工商、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按职责协同做好相关工作。各级各部门要明确责任,相互协作,制定措施,切实做好全县节能降耗工作。
(二)建立健全节能制度、体系
1.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将GDP能耗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和年度考核体系,作为实绩考核指标,施行“一票否决”。
2.GDP能耗公报制度。县政府每年向社会公布GDP能耗、GDP电耗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重点用能企业能耗和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工业增加值能耗等指标。并将各项指标纳入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和监测的重要内容。
3.产品能效标识制度。对空调、冰箱、水泵等潜力大、使用面广的用能产品,实行能效标识制度,无标识产品不得进入市场销售。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市制定的有关产品能效标准。
4.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核制度。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在5000吨标准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核准备案申请报告,应包括合理用能专题论证,并经有节能资质工程咨询机构评估。县计划局要对合理用能专题论证进行审查,未经审查或审查未通过的项目,不得批准建设;项目建成后,达不到国家、省、市合理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定要求的,不得投入使用。
5.节能监督监察管理体制。按照省、市要求,县上将成立节能监察中心,负责全县节能工作的日常监察,依法开展节能执法和监察监测。
6.节能奖励机制。对节能工作或节能科技研究、开发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企业也要建立节能奖励制度,对内部节能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给予奖励。
(三)加强节能管理
1.抓好重点用能企业的管理。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要重点抓好全县耗能3000吨标准煤以上企业的节能工作。建立重点耗能企业能源监测体系和指标考核体系及能耗通报制度,促进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降耗。
2.加强能源统计工作。统计部门要切实加强能源统计,完善统计制度,及时准确反映能耗水平及节能目标的实现情况。要建立重点行业单位产品综合能耗统计报表制度,定期公布行业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水平,引导企业节能降耗。
3.加强能源计量工作。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依据国家相关标准及有关重点企业的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管理要求,对企业能源计量配备情况进行检查,指导企业合理配备器具,督促企业对所配备的能源计量器具进行周期检定和校准。
4.贯彻执行中省市能源价格政策。积极贯彻推进能源价格机制改革,优先安排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机组发电、电力上网,鼓励发展水电,重点进行优化调度。按照省上对高耗能企业实施差别电价的要求,组织实施差别电价管理。
五、全社会参与,共同节能
(一)加强节能工作的领导。县上成立全县节能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实施节能工作。县级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互相协作。要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完善管理体制机制,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切实做好节能降耗工作。
(二)加快节能服务体系建设。加强节能监测和技术服务能力建设。各乡镇、各部门应充分发挥中介机构和协会的作用,做好信息交流和技术服务,大力开展以乡镇、机关和重点用能企业为重点的节能培训、技术咨询和推广,为节能降耗提供支持。
文旅产业研究报告范文3
房地产企业正在涌向一二线城市,进行避险式扎根。有着资金成本优势的央企和国企成为制造地王的主流。为了不再重组中被打包收走,电建,鲁能,葛洲坝等房企正在大肆拿地,并创下多个地王纪录。
地王央企造
6月2日下午3时,备受瞩目的龙华上塘A816-0060宗地最终卖出了83个亿的天价,结束了这场“无声的暗战”,折合楼面地价5.6万元/平米。而如此大手笔的买家,正是由中国电建与披了个小马甲的中国金茂组成的央企联合体。
“我之前就有预感。这个地,不是新东家拿,就是老东家拿,果不其然,老东家电建地产拿地了。”一名曾就职于电建地产的深圳房企人士表示,电建地产出价比第二名多了9个亿,真是铁了心了。
据了解,在18家参与投标的企业中,多家央企报价均在70亿元上下,其中第二名葛洲坝报价73.5亿元,与中国电建相差近10亿元,第三名为招商地产,报价70亿元。而同样到场竞标的万科和龙光,则报价只有57亿元和56亿元,均可谓相去甚远。
这宗地块的“彪悍”之处在于,这已经是2014年以来在深圳出现的第五宗地王,而且和2014年的龙华住宅地王相比,19个月间,地价涨了两倍多。
上海土地也是央企继续担当土地市场主角。6月1日,上海迎来6月土地首拍。信达、保利、金茂电建联合体、中铁建、中铁、华润、招商等7家央企纷纷上阵。电建金茂联合体更是和信达“厮杀”到最后一轮。
最后,央企信达地产以总价58.05亿元力压金茂电建综合体,拿下上海宝山区宝山新城顾村A单元10-03、10-05地块,折合楼板价37248.58元/平方米,溢价率306.53%,创该区域单价地王。
信达竞拍的凶悍让人叹为观止。深圳市房地产研究中心研究院李宇嘉表示,在上海顾村地王争夺中,信达加价单位以“数十亿元”计算,开发商报价在第三轮就直接从14.4亿跳至30亿元。
按照上海中原地产市场分析师卢文曦的推算,从楼面价来看,未来成本价至少在5.6万元/平方米以上,如果扣除住宅15%自持部分,成本价高达7万元/平米,而目前板块内最贵的项目成交均价约4.6万元/平米。
信达地产是财政部控股的中国信达旗下的房地产开发上市公司。2015年以来,信达地产通过公开招拍挂新增9宗地块,其中7宗是地王。此前,信达地产在杭州分别以33.9亿元、123.18亿元拿下杭州上城区南星地块和滨江奥体地块,分别刷新杭州土地出让单价和总价纪录。
一周前,同为央企的保利也在上海滩创造了纪录。5月18日,保利地产以54.5亿元的价格击败了其他来自全国各地的36家房地产企业,拿下周浦镇一块纯宅地。成交价格溢价率297.8%,楼面价近44000元/平米(剔除15%自持租赁部分后约54500元/平米)。
“保利拿下周浦的那块地也是拼了全力。”卢文曦表示,开拍之前已经有房企心理价位是3万元/平米,而业内预计则起码3.5万元/平米,但开拍不到10分钟,竞买价格就飙到了50亿元。
根据结果估算,保利未来的售价单价很可能会超过7.5万元/平米。而目前该区域的新房售价在3.3万到4.4万元/平米。
不只是一线城市,近期在南京等重点城市,前来参战的开发商主要来自央企和国企,比如葛洲坝、电建、金茂、上海建工、保利、鲁能等。
中原地产报告显示,截至5月31日,今年共出现155宗“三高”地王(高总价、高单价和高溢价),远高于2015年的95宗。在前5个月中,总价超过15亿元的高价地王共105宗,其中52宗被国企获得,部分央企表现异常活跃。
水电系集体亮肌肉
在这一轮央企抢地潮中,水电系的中国水电、葛洲坝和鲁能攻势十分凶猛,其今年在南京、苏州、天津、武汉、郑州等最热门的二线城市攻城略地,成为地王制造者。
水电系买地的风格非常凶悍。一名熟悉水电系央企的业内人士如此评价,“拿地基本不问价格,不管多少钱,就是要拿到,一看到有人举牌就立马应价。如果是像深圳这样的招投标,也会开个比第二名高出10亿元的天价标,让对手跟不上。”
电建地产2015年已经在北京、南京和武汉总共投入130.4亿元。今年以来,电建更是联合金茂到处拿地,除了深圳龙华地块,5月还以近70亿元的价格拿得南京河西南区域地王。
葛洲坝自去年年底接连拿下备受瞩目的北京丰台樊家村地块、广州广钢新城AF040233地块之后,葛洲坝地产今年年初还在成都斩获了一幅地块,发展势头可谓锐不可当。
近期,葛洲坝还参与了分食南京河西的“地王盛宴”,并开出了高达45213元/平方米的地价。5月13日,在南京,经过25轮的激烈竞拍,葛洲坝地产以32.8亿元竞得一地块,楼面价4.52万元/平方米,刷新南京单价“地王”。
鲁能更是传达出了十分明确的全国规模扩张信号。去年,光在南京、苏州、福州三地高价抢下的四幅地王总耗资便可达112.4亿元。单从2016年来看,前四个月,鲁能就拿了107.56亿元的地。其今年拿地目标是重点一线城市和重点二线城市,比如,在北京、济南、重庆、天津、南京、文昌等城市进行深耕;在新布局的华中、珠三角区域则加快项目开发节奏。
步水电系后尘的,还有铁路系统的央企。中铁置业和中国铁建虽相对低调,但由于发力早,旗下拥有大量铁路沿线的土地储备。2015年,中铁建的声势更为浩大,新增土地储备达541万平方米,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发达城市如杭州等,对销售业绩也提出了更高目标。
山雨欲来
房企抢地积极性大涨,宽松的货币政策是一大原因。在过去几个月,整体信贷政策宽松,大部分房企发债成本明显降低,最低甚至在3%左右。这也使得上市公司融资汹涌。比如葛洲坝,今年拟向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总额不超过100亿元的公司债券,目前已成功发行60亿元债券。
“充裕而低廉的资金,给央企国企提供了无限弹药。”李宇嘉表示,在融资地位上,中小开发商和龙头开发商完全不在一个起跑线上。银行给予央企等龙头开发商的最优企业贷款基础利率,已低于融资成本,相当于银行在“倒贴”。
但这并不能完全解释,地产业务规模小的央企,拼抢起地王来反而越凶猛,其深层原因则是,随着国企改革深化和行业整合急剧加速,越是规模小,被吃掉的可能性越高。
国资委曾要求78家非主业央企清退房地产业务,2014年,国资委确立保留央企地产业务从16家扩至21家,但这并不意味着已经获取“房地产牌照”的央企已经安全,没有被其他企业整合的风险。
目前,这些央企地产企业之间也存在相互合并的风险,比如,今年5月央企中粮地产再度陷入被收购传闻,接盘者据说是去年底刚刚完成内部整合上市的招商蛇口。此外,还有坊间消息称,中粮地产也有可能面临被保利地产并购。 21家央企地产公司
这些虚虚实实的消息背后,无不反映出了一个暗潮汹涌的大背景,今年以来,21家被国资委允许从事房地产主业的央企表现异常活跃,其中不少已启动内外部重组和并购。
从销售金额来看,2015年“千亿军团”房企为7家,其中,保利、中海规模已达千亿级,2016年华润也很快将步入千亿军团。这些大鳄成为这场央企整合并购的主导者,其特点是内部整合基本完成,管理架构清晰,旗下业务分类和布局明确。
典型例子便是“并购王”中海。中海与中建地产重组完成后,再与中信地产住宅板块业务合并,增加了其环渤海及珠三角等区域的一、二线城市的土地储备,巩固并提升了其千亿开发商的地位。
“相似的整合主导者还有招商蛇口、华润置地等。”克而瑞分析师朱一鸣指出,招商地产因为母公司资产的注入成为招商蛇口,成为当时中国最大市值开发商,重整招商这一“老牌”的意愿强烈。重组后形成“巨无霸”联合体将成为这些房企争夺央企地产企业后续重组“话语权”的重要砝码。
这些央企所做的,不只是并购,它们在土地市场表现也异常凶猛,比如保利和金茂,就频繁参与一二线城市抢地大战。此外,华润置地的地产板块架构清晰,去年起拿地积极性明显提升。
一些规模上不去的央企或国企,就成了潜在的被收购标的,如中粮、中航。这类央企房地产板块较小,集团主业发展远强于房地产,同时周转速度缓慢,扩张动力不足。
如近日,中冶集团已被整体并入五矿集团,房地产业务自然是强者占主导。这两大规模总和近6000亿元的央企整合后,其旗下的地产业务规模将会得到明显扩大,未来或将催生新的地产霸主。
在央企特强和特弱的两个梯队之间,居中者无疑是最尴尬的,这部分央企地产企业规模也并不算行业翘楚,规模既没大到足以吞并别人,但在风生水起之时,也不希望被并购。
无论是水电系的电建地产和葛洲坝、鲁能,还是铁路系的中铁、中铁建等,为了摆脱被整合或重组的风险,都在积极谋求自己在21家央企地产内部的话语权。可以预见的是,经过今后两三年的整合,央企地产公司的数量会进一步缩减。?
伺机超越
相比千亿级的保利和中海,已经逐步进入整合阶段的中粮地产等较小的房企,居中者变数最大。目前,包括鲁能、电建以及中铁建等房地产企业,销售规模均在两三百亿元左右。
从去年开始,鲁能动作变大。布局“美丽汇、鲁能城、体育+”三大产品线,致力于打造全新国际休闲生活方式,形成了住宅、商业、文旅“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的格局。
鲁能上半年给人印象深刻的“销售奇迹”不少,比如年初时,海南文昌的山海天项目,单日销售5.8亿元。这正是鲁能地产借助恒大炒起的海花岛热度,携贝克汉姆成功制造了海南旅游地产市场又一次事件营销。
进入2016年,“拿地”、“大卖”与“重组”成为鲁能地产业务的三个关键词,鲁能今年的销售目标是400亿元。截至5月7日内,鲁能全国的销售额突破202亿元,已提前完成过半目标额,超出鲁能地产2015年的总销售额。
在距离上次重组失败一年后,鲁能为地产业务整体上市再一次发起冲锋。鲁能旗下上市平台广宇发展已于4月12日宣布将再度停牌,并会重启与鲁能地产业务重组事项。
电建地产也充满了雄心壮志。2015年,电建地产实现销售额突破200亿元,其目标是“2020年进入全国房地产企业综合排名前30强”。 水电系布局图表
近期,电建地产将区域布局定位为?“4+4+N”,即4个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4个核心二线城市(武汉、南京、成都、长沙)+机会型城市,不动声色间抢占先机。目前,电建地产已基本实现了全国市场的战略布局。
多数央企地产公司,并未公布目标,但已经悄然提速。葛洲坝的发力主要从去年开始,而此前增长较为缓慢。根据葛洲坝的数据,其2015年房地产板块实现营业收入64.63亿元,较2014年同期增长0.03%。但从去年开始,葛洲坝就在多地频繁拿地。
目前葛洲坝主要布局一线和重点二线城市,如北京、上海、南京、合肥、武汉等,且相应的产品定位以高端为主。对于大部分地块,尤其是高总价地块采用合作开发,合作对象包括绿城、融创、金茂、华润等,这样便于学习龙头房企高端项目的经验。
信达则更倾向于合作。信达以往的项目多位于浙江、 安徽、广深、重庆、青岛、海口、乌鲁木齐、沈阳等二三线城市,且缺乏操盘高端项目的经验,因此拿下地王后,往往选择和房企合作开发,例如新江湾地王将和泰禾集团合作,杭州滨江地王和上海顾村地王也确定了会以合作的方式开发。
地王套牢风险 谋求话语权>> 为了摆脱被整合或重组的风险,房企都在积极谋求自己在21家央企地产内部的话语权。可以预见的是,经过两三年的整合,央企地产公司的数量会进一步缩减。?
对于地价和房价走势,高层也传达出了收紧的声音。不但有“权威人士”在《开局首季问大势》中定调经济走势,指出我国经济运行将会呈现L形走势,并指出目前房地产行业存在泡沫。
6月1日,人民日报再次发声,“树不能长到天上,房价也一样。”文章指出,高杠杆必然带来高风险,必须遏制“炒房”“炒地”之风,并强调去库存是鼓励开发商降价,而非鼓励其争当“地王”。
既然如此,国企和央企为何还要屡屡制造地王。李宇嘉认为,楼市是为数不多的有效资产,还能贡献可观的现金流,也符合国企央企“重当期业绩、轻投入产出”的经营观念。近期能源、基建等高负债率、现金流短缺的央企也纷纷进入房地产。
但“地王”频出,也预示着开发风险。中原地产数据显示,截至5月31日,今年共出现155宗“三高”地王中,54宗地王的溢价率在100%以上,70%的地王诞生在二线城市。
根据中原地产数据,被称为楼市“国之标杆”的“新四小龙”――南京、苏州、合肥和厦门,成为今年地王出现最多的区域。仅仅4月以来,苏州、南京和合肥共出让50宗地,60%属于“三高”地王。
被地王套牢或拖累,这些例子在过往比比皆是。即便央企和国企有先天优势,但地王被套的风险依然很大。在北京,曾经创下多个地王的远洋地产就是一个例子。
比如葛洲坝在南京拿下的南京单价地王,楼面价4.52万元/平米。按照地价与楼价的比例,这意味着这一项目未来售价要达到每平方米7万到9万元才能回本,地价与楼价堪比上海。
文旅产业研究报告范文4
关键词:遵义;土司文化;文化旅游资源;旅游开发
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16-0173-03
遵义古称播州,自唐贞观十二年置播州始,至明万历二十八年止,共延续了961年,于公元876年设置播州宣慰使,从而开始了遵义土的司文化时期。杨氏对播州的统辖始于杨端,止于杨应龙,长达725年。虽然土司制度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都曾经实施过,土司文化也非遵义所独有,但由于播州一直是杨氏家族世袭统治,所以“播州”史亦是杨氏家族统治播州的历史。加之杨氏先祖杨端自中原入播,大力推行汉文化,以孔儒思想教化人民,促进了民族间的进一步融合,留下了海龙囤、杨粲墓、播州城等许多特有的、令人叹为观止的文化遗迹。而今,土司文化正以其稀缺性和神秘性吸引着更多人的关注,重新审视和挖掘这种文化的差异性、独特性,释放其蕴含的巨大吸引力,形成重要的旅游产品,是提升遵义旅游层次和吸引力的一个重要着力点。
一、遵义的土司文化旅游资源
1.中国中世纪军事城堡――海龙囤。海龙囤位于遵义县太平乡龙岩山东部,又名龙岩囤,仅山后一线仄径可攀,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杨氏先祖利用其地理,在宽约5公里的山顶上围筑土城、月城三重,建楼房、仓库、水牢于其间。囤前设铜柱、铁柱、飞龙、飞凤、朝天、万安等九关,各关之间以护墙相连,随山势绵延十余里,气势恢宏。除囤前遗址,还有囤顶朝天关、飞凤关、宋代老王宫、明代新王宫、采石场、绣花楼等遗址,囤后有环山而立的土城和月城、从高到低组成三道关口的万安关、西关、后关三座城门,此外,囤周围还有养马场、校场坝等遗址,是研究西南地区土司制度和关隘设施的重要实物资料。
2.杨粲墓。杨粲墓位于遵义市东南部,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系宋代白锦堡,后为播州杨氏墓地,史称冉家林,后又因杨粲墓规模宏大为境内所未见,而被时人称之为皇坟嘴。该墓建于南宋淳佑年间(1241―1252年)是南宋播州安抚使杨粲夫妇合葬的一座大型石室墓穴,墓室内遍雕文官武士、人物花卉、龙床龙椅,雕工精湛,栩栩如生,被誉为“西南古代雕刻艺术宝库”,有较高的观赏和科研价值。
3.遵义老城。公元1176年,即南宋淳熙三年,播州第十二代世袭土司杨轸将行政中枢(土司府衙)从穆家川南面约20华里处的白锦堡(今遵义县南白镇)迁到穆家川(遵义老城)后,遵义老城就开始成为了黔北的政治文化中心,至今也有830余年历史。古老的遵义城留下了许多历史的积淀,当年的标志性建筑有三街六巷九狮子,三街即梧桐街、杨柳街、朝天街;六巷为捞沙巷、狗头巷、尚家巷、何家巷、姚家巷、丁家巷。当时老城的建筑门口能摆有大石狮子就是权力与地位的象征,土司衙门、庙宇,均有石狮相配,但老城玉皇观不知什么原因却独缺一只石狮子,所以有九狮子的说法。
4.杨氏墓葬群。高坪杨氏墓群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高坪镇鸣庄村,距210国道0.5公里,有小路直通墓地。高坪杨氏墓群即播州土司杨氏家族灵魂憩息之地,分别为播州土官十五世杨文,二十一世杨升,二十二世杨纲,二十四世杨爱及其妻妾子女分室合葬墓,墓群规模宏大,雕刻精湛,经历了平播战争的烟熏火燎,也遭受过无数盗贼的洗劫,几百年地形变迁、至今古墓群石构建筑未变形走样,保存完好。杨氏墓群,除了四组墓葬外,还有许多小墓,均为播州杨氏子孙的茔冢,是贵州最大的土司墓葬。
二、遵义土司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
1.自然条件优越,吸引物配套性好、品位高。贵州独有的亚热带温湿气候为遵义文化旅游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合发展旅游、休闲、娱乐、度假等旅游项目。土司文化聚居区大都位于遵义市近郊,如城东南皇坟嘴有南宋播州安抚史杨粲夫妇合葬的大型石穴墓室,北郊有明万历年间播州土司杨应龙的军事要塞“海龙囤”,均与210国道、贵遵高等级公路和遵崇高等级公路毗邻,为省内外,国内外游客由遵义市进入土司文化区,提供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另外,土司文化大部分聚居区内都有规模宏大的古代城堡建筑群、清新秀丽的森林、险峻雄奇的高山峡谷、飞珠溅玉的溪流瀑布、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等,形成独特的彼此相邻、相对集中的难得综合景观。再加之海龙囤与会址,娄山关战斗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杨粲墓,共同构成黔北旅游观光游览线,以走向胜利里程碑的娄山关战场,朝廷结束土司农奴制的海龙囤战场,集中展现播州中世纪文化的精髓和革命纪念体系的精华,构成复合值极高的古今战场游览线。
2.历史文化价值高。播州土司历经唐宋元明四朝的历史反映了中央王朝在这一千多年中对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和政策,反映了土司制度从起源、形成、发展、完善到最后消亡的整个过程。虽然现存的一些土司文化遗存修建的年代大多是宋、明时期,但却折射出杨氏土司家族在播州地区的统治由盛而衰的整个过程。其土司衙署在我国目前尚存规模较大的同类型古建筑遗址中,历史最悠久、传承历史时间最长,对研究古代播州社会生活、政治制度,乃至中国历史是重要的资料来源之一。因此,对这一文化遗存进行研究、保护和开发,无疑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价值。
3.艺术观赏价值强。尽管杨氏土司文化遗存的空间位置、建筑规模、建造时间以及艺术特点不尽相同,但它们无不将自然赋予遵义的有利地形、地势利用到极致。所不同的是,海龙囤山势虽险,山顶却平整开阔,方圆10公里的地面可容数10万人居住,历经战火洗礼和400年的风雨侵蚀,部分建筑已损毁,只存遗址,但仍能给我们以美的享受。而杨粲墓所在地――皇坟嘴面积不到1公里,峰高也不及海龙囤的1/10,虽不及海龙囤壮观宏伟,却以其巧妙的布局和技艺精湛的石刻艺术珍品闻名,被称之为“地下宫殿”,墓中出土的约101件精美石刻,是宋代雕刻艺术的珍贵遗存,其中不少人物肖像更是技法纯熟,在刻画技法上达到了相当的高度,成为我国雕塑史上不可多得的珍品。
4.科学考察价值突出。遵义土司文化是研究土司制度、杨氏家族历史和宋代雕刻艺术和建筑艺术的活材料。土司制度作为在我国历史上存在过的一种制度,不仅历史悠久,实施面广,而且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和中央王朝都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因而一直以来都是史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但资料欠缺。而杨粲墓、海龙囤、杨氏的古墓群、杨氏庄园、家庙等土司文化遗存的陆续发掘,为我们提供了活生生的历史物质生活文化资料、建筑雕刻艺术资料、战争防御军事资料。尤其是海龙囤外的《骤骑将军小谕龙岩囤严禁碑》、杨粲墓中出土的精美石雕、镇墓石、墓碑、墓志、买地券,杨氏墓葬群中出土的《杨文神道碑》等文物,对于研究土司制度、杨氏家族历史和当时的社会生产关系均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5.拥有较高的声誉和社会影响力。遵义海龙囤战役,曾被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列入“影响中国历史的一百次战争”之中、确曾改变了贵州版图的一场大规模战争,其遗址被专家誉为“中国中世纪最大的军事堡垒”,被确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贵州最大的“战争博物馆”,具有一定的声誉和社会影响力。如果配之以其他旅游设施,必将成为贵州文化旅游的一个圣地。田、宋、安、杨四大土司的统治围绕涵盖整个贵州,时间长达数百年与1 600年不等,自唐末至明末,统治播州的杨氏土司家族,是中国封建社会进入晚期后,西南地区落后社会制度的重要代表。所以,土司文化开发应作为贵州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一个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对遵义土司文化进行旅游开发的建议
1.加强保护是前提。对土司文化古遗迹,应坚持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把保护放在首位,大力宣传文物保护的重大意义,要多向群众,特别是向领导宣传,提高全民的文物保护意识,形成群众关心文物,领导重视文物,人人爱惜文物的社会风尚,防止一切可能毁坏行为,做好文物保护管理部门保管室、陈列室、资料室、办公室等基础设施建设,进而组建遵义市博物馆,在博物馆内设立考古研究机构,文物保护研究机构,以提高对全市文物工作的考古发掘能力、提高文物鉴定水平、文物保护研究水平、古建维修设计水平,多方筹措资金,做好文物抢救维修,修新如旧,恢复原有风貌,保证文物的永续保存和永续利用。同时,建立馆(所)藏文物档案,加强文物藏品管理,做好馆藏文物的保护陈列展示工作,在大力作好文物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永续发展。
2.突出遵义土司文化的特色。杨粲墓最大的特色是在墓内外分布着内容丰富,技艺精湛的石刻装饰, 雕刻技法以高、低浮雕为主,有的细部还彩绘贴金,现虽已大部剥蚀,但仍可依稀辨出当年的豪华气派。娄山关最具特色的是千峰万仞,重崖叠峰,峭壁绝立,若斧似戟,直刺苍穹。海龙囤作为“平播之战”的主战场,随着杨氏土司统治的终结,尘埃落定,失去了昔日风采。400多年来,这座堪称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土司囤堡建筑,默默无闻地静卧于龙岩山上。当前,对于土司文化旅游来说迫在眉睫的是在保护好杨粲墓、海龙囤等历史遗迹的前提下,打造播州土司文化品牌,突出与其他地区的不同点,打造其最具特色的独特性,实现遵义以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唯我独有”的土司文化旅游资源优势。
3.制定科学的遵义土司文化开发和利用的方案。按主次轻重,统一规划,分期逐步开发、建设和发展。向土司文化开发较好省份取经,征询土司文化开发的建议及意见,组织专家和学者共同探讨遵义土司文化开发和利用的方案,深度挖掘土司文化的文化内涵,打造土司文化品牌。如应充分发挥海龙囤中世纪军事城堡景区距遵义市中心近、交通方便、区域位置优越的优势,突出中世纪军事古城堡景观罕见的特点,以观光游览、科学考察、休闲避暑为重点,在保护的前提下逐步开发风景资源,带动遵义市旅游业、交通运输业、土特产加工业,以及第三产业等相关产业的综合发展,力求环境、社会、经济效益的统一。
4.组建旅游发展管理委员会。由于面对相关行业和部门间诸多因素的制约,用组建旅管委这个既协调议事,又具有半政府职能的机构去对旅游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进行协调和管理,将收到阶段性的统筹效应。当各相关行业内部结构调整初步完成,全社会初步实现资源重组,发展旅游的社会合力初步形成,旅游业发展进入支柱型产业阶段后,管理委员会就应遵循市场规律,逐步减少行政干预,转而采用经济的手段进行宏观调控。
5.分期开发客源市场。土司文化景区景观独特、类型丰富,有鲜明的特色和较高的文化品位,在国内可以独树一帜,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旅游都有较大的吸引力。开发前期,可以遵义市、贵阳、重庆为第一客源市场。待景区建设逐步完善后,还可以通过加大宣传力度,争取客源地组团游览,也可以通过与各大旅行社联营,组织到大西南地区的团队,到海龙囤游览开辟广西、广东、上海、成都等城市为第二客源市场。最后,还可吸引日本、韩国等与中国传统历史文化渊源很深国家的游客到海龙囤品味古代播州的历史,遗址的奇特。中国古代城堡的神秘感,战争遗址的宏大气魄和丰富内涵会产生很强的感召力,能够吸引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海外游客。
6.结合其他文化旅游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在对土司文化自身进行开发,做好杨粲墓、海龙囤等播州历史遗迹的保护利用,打造播州土司文化牌的基础上,进一步打造文化品牌、酒文化品牌、尹珍文化品牌、抗战文化品牌、沙滩文化牌,以及茶文化品牌等工作,发挥土司文化的特色作用,将其纳入旅游规划和旅游线路中,形成以文化为核心的遵义特色文化旅游圈。以此来增加旅游商品多样性和丰富性,吸引更多游客来遵义旅游,改变遵义旅游主靠门票收入的现状,增加游客的消费,解决遵义留不下客的遗留问题,使遵义旅游更快更好的发展。
7.加大土司文化的宣传力度,增加市场识别力。以赢得消费者的关注和青睐便成为旅游宣传的最终目标和努力方向,以人文关怀为准绳,产品质量为保证,优质服务为手段,商业获利和旅游长足发展为目标,加强宣传推介力度,采取创作土司风情系列节目、编纂土司文化读物、出版专述遵义土司文化书籍、发表土司文化专刊、绘制杨氏20任土司油画等渠道来宣传自己的文化品牌,特别要重视对包括雕塑、宣传广告的布置要到位等为内容的城区内宣传,全面提升土司文化旅游的知名度,让客人感受到遵义优秀旅游城市的氛围。比如,可强化杨粲墓雕刻艺术的宣传,其内外分布着内容丰富、技艺精湛的人物、动物、花草、器物五类石刻装饰,其中的“野鹿衔芝”、“凤穿葡萄”、“双狮戏球”、“侍女启门”等浮雕均构思巧妙、雕工精美,极富生活气息,是发展地区精美雕刻艺术的写照。而仿木构建筑,门窗户壁、梁柱斗拱均为当时建筑格局的两室六座壁龛,又为现代人追求独特建筑装潢提供了极大的参考实物。
参考文献:
[1]况红玲.开发利用遵义土司文化[J].四川烹饪学院学报,2005:3-8.
[2]吕虹.遵义海龙囤军事城堡保护与开发的研究[R].贵州:贵州省图书馆,2001:41-42.
[3]贵州省遵义海龙囤旅游资源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R].fw123.ne2006-11-23.
[4]马艺芳.忻城土司民俗旅游区开发研究[J].桂林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3-5.
Analysis about Zunyi Chieftain Culture-oriented Travel Exploitation
WANG Jia-hong
(Guizhou University Guizhou, Guiyang 550003, China)
文旅产业研究报告范文5
关键词:台州;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旅游开发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7-0072-04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包括:口头传统和表述;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等五大门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传承性、社会性、无形性、活态性、多元性和民族性等特征。
旅游发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旅游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文化活动,本身具有继承、发展和保护文化遗产的功能,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许多项目就是优质的旅游资源,可以赋予旅游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是可以适度加以开发的。只要找到科学合理的开发方式,正确处理好旅游开发和文化保护的关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业的发展是可以实现良性互动的。通过保护性旅游开发,能更好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焕发其应有的生命力,能更好地永续性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况
台州位于浙江省沿海中部,现市区由椒江、黄岩、路桥3个区组成,辖临海、温岭2个县级市和玉环、天台、仙居、三门4个县。台州古属瓯越之地,这里山海神奇、历史悠久、文化深厚,两千多年的传承与发展,留下了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据统计,从2003年开始,台州着手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先后公布了4批共 229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各县市区也相应地公布了县级名录。在整个浙江省,台州入选国家和省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数位居前列。其中,有10个文化项目入选国务院确定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包括台州乱弹、天台济公传说、天台山干漆夹苎技艺、仙居花灯、临海黄沙狮子、温岭大奏鼓、临海词调、黄岩翻簧竹雕、仙居彩石镶嵌、仙居九狮图,还有台州玻璃雕刻、临海剪纸和台州刺绣等64个项目入选省级名录。
总的来看,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众多,门类齐全,精品不少,比较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民间文学
台州自古拥有众多民间传说、谚语等,内容丰富、感人,是台州人智慧的结晶。如戚继光抗倭传说、济公传说、寒山拾得(和合二仙)传说、赵康王南渡传说、大陈岛传说、黄岩蜜橘传说、蔡缸爿故事、台州老话、气候谚语、渔业谚语等。
(二)民间音乐
台州的民间音乐来自于生活、劳作或,并结合乐器、动作,形象地反映了人民的现实生产生活或信仰,本土气息浓厚。如作铜锣、细吹亭、莲子行、天台山佛教音乐、道教南宗洞经音乐、台州船工号子、仙居山歌等。
(三)民间舞蹈
台州的民间舞蹈由群众创作,又在群众中传播和传授,具有独特的表现和传承方式。如黄沙狮子、上盘花鼓、大石车灯、大奏鼓、坎门灯塔鱼灯、叠罗汉、卷地龙、亭旁杨家板龙、闹湖船、大田板龙、九狮图、鲤鱼跳龙门、十八罗汉等。
(四)民间戏曲
台州人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富有地方特色的戏曲艺术门类。他们运用不同的表演艺术,结合唱、念、做、打等技巧,演绎了台州乱弹、黄沙乱弹、临海词调、路桥评书、路桥莲花、路桥花鼓、道士戏、道情、黄岩评书、黄岩白搭等。
(五)民间工艺
台州民间工艺源远流长,种类多样,工艺精湛,有仙居针刺无骨花灯、天台干漆荚苎工艺、台绣、玻璃雕刻、黄岩翻簧竹雕、路桥灰雕、临海根艺、剪纸、枧桥鼓、温岭石雕、海洋剪纸、门神画、贝雕、三门石窗、黄岩漆金木雕、米塑、彩石镶嵌等。
(六)民俗风情
台州的民间习俗和传统节日丰富多彩,颇具地域特色,如庙会、婚俗、洞房经、海洋渔俗、椒江送大暑船、路桥开年节、温岭石塘小人节、黄岩宁溪“二月二”灯会、临海正月十四夜元宵、状元游街等。
如何使这些祖宗遗留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能很好地得到保护并不断传承、发扬,如何通过保护性旅游开发来实现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共赢,是值得研究的。
二、台州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旅游业发展的现状
(一)台州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台州把旅游业作为新的支柱产业加以培育和扶持,政府逐步重视旅游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结合,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开发渐渐向深度拓展,旅游产品亦有所增加。
1.依托民俗风情旅游,积极开展有特色的展示活动
台州依托蓬勃兴起的民俗风情旅游,积极开展具有民族特色、地域特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如紧抓民间艺术场馆建设,已建成台州刺绣博物馆、吴子熊玻雕艺术馆、黄岩区翻簧竹雕艺术馆、温岭市石雕博物馆、仙居县无骨花灯展馆和临海民俗博物馆等,能让市民和游客领略到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提高对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同时,利用地方旅游节庆活动来传扬非物质文化。如临海的古长城节,温岭的曙光节、石文化节,玉环的海岛文化节,仙居的油菜花节,黄岩的柑桔节,天台的云锦杜鹃节暨济公文化节,三门的青蟹节等,都推出了集民间艺术、民间音乐、民间表演、民间习俗等于一体的大型民俗风情活动,促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复活和宣传,并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此外,在温岭、仙居等地红火开展的“农(渔)家乐”旅游中,也重视了非物质文化内涵的挖掘,乡土特色浓厚的大奏鼓演出、农具打击乐表演、婚嫁仪式、“快乐手工匠”演出等都已成为重要的旅游项目。
2.开发具有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
一些具有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景点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例如:仙居县白塔镇高迁古民居、玉环县东西文化村等,特别是三门蛇蟠岛旅游区和仙居皤滩传统建筑群落旅游区已入选首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景点名单。三门蛇蟠岛旅游景区内建有石窗艺术博览园,石窗林立,造型多样,不仅有浅浮雕、浮雕、深雕、半圆雕、圆雕、透雕等各类工艺精致的镂空雕花石窗,而且每个石窗均有一段神奇的传说,文化内涵丰富。仙居皤滩传统建筑群落旅游区则集唐、宋、元、明、清、民国时遗留下来的民宅古居于一体,气势宏伟、布局精美。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和相似的人文环境,使这里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着原始的风貌、技艺和格局。该景区内有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仙居花灯,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盐埠商号和古民居建筑艺术、香沉木雕、卵石镶嵌、仙居石窗,还有参与景区表演的非遗项目鲤鱼跳龙门、卷地龙等。所有这些,都使皤滩古建筑群落蕴涵着极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了众多游人。
(二)台州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中存在的问题
台州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方面虽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对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的挖掘、开发和保护,措施上还不够深入有效,保护性旅游开发的理念尚需加强。
1.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和保护联动发展的重视还不够
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地方相关部门对非物质文化资源在提升旅游项目品位中的作用,认识还不够到位,没有深刻领会旅游开发与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关系,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的现象。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是一个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相关部门之间由于相互沟通不够,没有形成合力。政府配套政策没有很好落实,经费投入不足,造成保管民族民间文化资料的设施落后、设备陈旧,民间艺人的生活和传承存在困难,民间文化艺术活动的开展较难,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得不到有效整合,发掘和利用程度有限。而在已开发的非物质文化旅游活动中,又存在经营部门因经济利益驱动,任意改变民间遗产的内涵,以迎合时尚,使其失去原有的文化特性等现象,一些破坏性建设也时有发生。
2.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研究与宣传力度仍须加大
目前,台州虽有一些民间文化艺术社团组织,对本地非物质文化进行研究,但对如何利用非物质文化资源开发旅游产品,对如何保护性地发掘非物质文化资源使之为旅游产业服务方面的研究还很不够。在台州对内对外的宣传工作特别是旅游产品的营销过程中,对非物质文化资源的宣传力度不大,宣传形式不够多样化,使台州许多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不为外界了解,也为本地干部群众所不知。现有的展示场馆虽然发挥了一定作用,但规模不大,设计单一,影响力小,利用率低,缺乏全方位展示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高规格展示场馆。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知道得不多,保护意识不强。
3.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有待进一步拓展
台州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但在非物质文化旅游开发上,文章还没有做足、做透。具有鲜明特色的非物质文化旅游项目不多。已开发的非物质文化旅游基本上还停留在简单的“参观型”为主,体验性不够,项目类似,风格雷同,缺乏新意、创意与个性吸引力。另外,具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的旅游工艺产品也未得到很好开发。旅游六要素之一的“购”一直是台州旅游业的缺陷。台州虽有众多精湛的民间工艺,但作为非物质文化旅游产品的数量却有限,一些工艺品如仙居无骨花灯、黄岩翻簧竹雕等,由于本身制作难度大、价格偏高、消费渠道不顺畅等原因,很难作为旅游纪念品进入市场,加上一些手工艺传承人市场意识淡薄,政府也没有相关法规保障他们的利益,导致他们不敢贸然把这些商品推向市场,只在小范围内进行交易,因此没有形成良性循环的发展模式。
三、加强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的对策
在当前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开发能反映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已成为一个新的发展方向。为求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双赢,采取保护性的旅游开发策略是一种必要和可行的选择。台州政府应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保护进行有效结合,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产业化的步伐,同时,通过旅游开发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尽可能减低旅游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带来的负面影响。
(一)坚持文旅互动,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保护管理机制
台州地方政府和文化、旅游等部门要转变观念,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旅游开发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坚持文旅互动,树立以文化促进旅游发展,以旅游开发带动文化保护的发展思路,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设立专项基金,并严格执行“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旅游开发,需要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组织编制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规划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统筹进行,分门别类,合理利用。因为并非所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可以成为旅游资源,所以应筛选一些对游客具有旅游吸引力并适宜转化成为旅游产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开发,使之可持续发展。在旅游开发中应坚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生态性,防止肤浅的异化现象出现。坚持以“软开发”为主,努力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文化、娱乐审美、文化生态等价值,进行展示、传播、弘扬。防止过多的“硬开发”和大兴土木建设之风。而且,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旅游开发和利用,必须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坚持依法行政,强化执法管理。地方政府应尽快出台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相关的政策条文,实行政府监管。要建立健全旅游工作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责任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定期通报制度、专家咨询制度和公众舆论监督机制等,杜绝破坏性开发。
(二)加强宣传展示,力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保护的同步进行
加强非物质文化资源的宣传和展示工作,是做好非物质文化旅游产业化发展和保护的重要手段。台州政府应整合各方资源,通过开展经常性的宣传、展览、展示、表演等,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纳入旅游开发的进程中。例如,通过加强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为非物质文化保护工作和旅游参观提供硬件支撑。在巩固发展已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场馆的基础上,各县(市、区)要进一步建设特色鲜明的民间博物馆或专题艺术馆,政府、企业、团体及个人要一起努力,收藏和展示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可在台州市区设立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广泛征集民族民间艺术精品和资料,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记录、保存和宣传,集中展示全市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提高人们对多姿多彩的台州民间文化的了解,自觉增强保护意识。在非物质文化旅游发展过程中,要进一步完善旅游标识解说系统、旅游信息系统,制作多元化、个性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书籍以及音像制品,建立遗产旅游信息网站,突出遗产与旅游结合的独特方式,并辅以FLASH 动画、影视片、在线观赏等其它形式,展现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形象;整合现有的旅游节庆活动,进一步充实活动内容,提高各项活动的非物质文化内涵,以展示台州民间特色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对旅客的吸引力;依托本地非物质文化资源,在旅游景区景点将一些传统手工技艺、民俗文化向当地居民和广大游客进行展示,聘请民间艺人在旅游景区进行传统艺术表演,并加强导游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讲解和传播,提高人们欣赏、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的能力;建立和强化当地政府与企业联动的市场化、一体化旅游营销机制,积极参加国内、国际大型旅游博览会、交易会,加快国内外旅游市场的开拓步伐等。
(三)创新开发方式,精心推出具有非物质文化内涵的旅游项目
旅游业发展的趋势表明,具有文化内涵的旅游项目,将越来越受到广大旅游者的喜爱和欢迎。非物质文化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最贴近大众生活,最富有生活情趣,最具有纪念和象征意义。台州应在精心设计包装的基础上,尽快推出更多非物质文化旅游项目,注意在开发观赏项目的同时要积极开发体验型旅游项目,并设法让这些项目进行合理组合,赋予景区、景点以更丰厚的文化、历史、民俗、科学内涵,进一步扩大旅游市场。
1.发展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保护区
对台州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保持完整,并具有特殊价值的村落或特定区域,可发展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保护区,对当地世代相传、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资源,进行真实、动态、整体和可持续保护。就如仙居皤滩古街那样,依托保存完好的历史风貌,把民间诸多的传统项目嫁接进古老的景区中,推出诸如“江南古镇游”、“古街风情游”、“古村探秘之旅”等特色线路,以创造良好的市场与文化效应。
2.做大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活动项目
以当地形成规模的民族民间艺术活动为基础,进一步突出主题,弘扬台州山海特色,形成旅游品牌效应,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着力做大做强天台山旅游文化节、临海江南长城节、温岭石文化旅游节、玉环海岛文化节、仙居南北民歌擂台赛、三门青蟹节等旅游节庆,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品牌,如融入济公、和合二仙、威继光抗倭等传说,突显天台山佛道音乐、临海词调、黄沙狮子、温岭大奏鼓、仙居山歌、玉环鱼灯舞、三门板龙等民间音乐舞蹈,展现天台干漆夹苎造像、仙居无骨花灯、温岭石雕、三门石窗等杰出工艺,传扬玉环坎门、温岭石塘、箬山渔区风情文化及三门海洋渔俗文化等,把旅游节庆办成集文化交流与合作、民族民间艺术展示、旅游资源推介、商贸洽谈、大众体育健身、饮食文化荟萃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活动,使之在国内外产生重大影响。
3.培育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经典景区
充分运用当地非遗文化资源,开拓旅游项目,加强包装和宣传,增添景区的人文色彩,营造独特的体验氛围,形成有吸引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景区和经典线路。如天台山是中国独一无二的“佛宗”“道源”双栖之地以及“和合文化”的发祥地,可以围绕“佛宗道源、济公故里、寒山子隐居地”这三张王牌,形成核心景区,合力推进宗教民俗旅游,确立天台旅游产品高品位雅文化品牌。又如三门蛇蟠岛,可在进一步建设石窗艺术馆的基础上,建造三门湾博物馆、海洋民俗馆、启明博物馆、特色农产品馆,建造民俗村、书画村、音乐村等,展现古朴、醇厚的海天村庄风格和乡土气息,形成滨海旅游胜地。另外,还可将台州地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景点组合串联,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专线”,如积极构筑天台-仙居-临海-三门“新天仙配海誓山盟”旅游线路,通过整合各景区特色民俗文化项目,增大游客流量,并重视游客的参与性,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发现之旅、非物质文化遗产修学之旅等,丰富台州旅游线路产品内容。
(四)积极拓展渠道,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文化商品开发
旅游商品可以代表一地的文化品格,对区域旅游经济的增长也起到重要作用。台州政府应加强政策服务和引导,以多种形式特别是通过提供必要的经费来扶持和鼓励专家学者、非遗传承人及旅游企业等,联合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商品的研究与开发。如制作民间工艺品、音像制品、精美画册、特色风味食品等,扩展市场空间,促进产业化发展。
特别是台州的民间手工艺品较具代表性,像台州玻雕、台州刺绣、黄岩翻簧、临海泥塑、临海枧桥鼓制作、天台干漆夹苎技艺、仙居无骨花灯、温岭石雕等都历史悠久、富有浙东文化特色,有关部门可根据新颖性、美观性、地方性、文化性、实用性等原则进行旅游纪念品的开发。为了既提倡手工艺品的“原汁原味”、保持手工艺传统的精湛技艺,又考虑把手工艺企业和作坊做大做强,解决手工艺生产企业和艺人的生存与发展问题,在开发民间手工艺品的实践中,要善于将传统工艺与高新技术有机结合。企业和艺人可安排一定的人力和财力创作一批纯手工精品,供政府、博物馆和个人收藏,以达到抢救、继承民间手工艺的目的。同时,推进技术改造,以机器生产代替部分纯手工,开发一些适应不同游客消费层次的产品,降低成本和价格,满足大众游客的消费需求。用工艺精品的声誉为大众产品树品牌,提高产品的知名度,促其打开市场销路,实现经济效益。以市场化的产品养工艺精品,积聚财力支撑企业培养人才和艺人创作精品,这样就可达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用与保护双赢的目的。
另外,为引起人们对旅游工艺商品的关注,还可进行体验化的开发设计。如建设一座市级的“民间手工艺精品展馆”,集展示、售卖、互动制作手工艺品为一体,形成特色旅游;在旅游景区建立某某非遗工坊或大师工作室,给非遗制作体验提供一个良好的文化空间;也可将简化了的非遗制作引进相关学校的手工艺制作课程中。这样,一方面可以激发人们的兴趣,提高购买欲,另一方面也加深了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促进了传统工艺的传承。
总之,旅游开发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有效方式,在科学和保护的前提下的旅游开发,不仅可以弘扬和传承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还能发挥旅游产业化的市场优势,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功能得到延续, 并促进社会的整体发展。相信在台州市政府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性旅游开发定会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台州市文广新局.台州记忆――非物质文化遗产品读(上、下)[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09.
[2] 台州市政协.关于发掘台州民俗文化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R].台州市政协网,2007-9-28.
[3] 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综合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台政办发〔2007〕96号.
[4] 胡绍华,闻如良,曹诗图.宜昌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J].特区经济,2006,(9):238-240.
[5] 刘松,马静卿,吕冬阳.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 [J].北方经济,2009,(8):58-59.
[6] 贾鸿雁.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性旅游开发[J].改革与战略,2007,(11):119-122.
Discussion about the protective tour development of the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Taizhou
LIN Yin
(Economy and trade management school,Taizhou college,Taizhou 318000,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