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互联网展望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互联网展望报告范文1
作为Web2.0的典型应用,SNS社区高速发展过程仍在持续。同时,其在中国互联网用户的普及率也已经达到了相对较高的比例。而门户网站、传统的BBS论坛及其他各类网站,以及资本市场、行业专家等均看好SNS的前景,并积极拓展或投资SNS服务。
然而,SNS在迎来高速发展时代的同时,也面临着愈来愈激烈的竞争。各类SNS类网站不断涌现的同时,却面临着盈利模式的探索和获取收入以支撑发展的难题。为全面了解中国互联网SNS站点/频道发展状况,深度洞察、挖掘SNS发展前景,辅助SNS市场参与各方的运营和营销决策,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与互联网社区软件及服务提供商康盛创想(Comsenz)、中国站长俱乐部共同推出了《2010年中国互联网中小网站运营调查报告》。
2/3站点年收入万元以下,凸显严峻生存状态
DCCI中国互联网SNS发展状况调查中,网站营收及盈利情况结果显示,在被访的站长中,其所在网站实现收入的比例占57.8%,而无收入的比例为42.2%,可见近6成站点实现了收入。站点盈利来源主要以广告收入为主,比例高达50.1%,其次是占比为12.7%的游戏收费盈利模式,此外,11.6%的网站以电子商务形式盈利。可见,广告是网站收入主要模式,其他被访站长所采用的盈利模式丰富多元,但还未有与广告相媲美的模式。
中小网站营收有待进一步改善,三分之二站点一年收入万元以下。DCCI调查结果表明,66.3%被访站点2009年全年营收在1万元以下,17.8%的站点年营收在1万-5万,年营收在10万以上的站点仅7.3%。被访站点生存状况依然严峻,中小网站营收有待进一步的改善。
Note:本报告所调查的站长均为使用过SNS软件的中国范围内的中小网站站长。
SNS服务成中小网站标配社区游戏为最热门商业模式
六成站长表示SNS平台对拓展网站用户数量的作用明显。在被访的网站站长中,71.5%的站长表示已开通SNS服务,SNS服务俨然成为中小网站标准配置。整体来看,SNS平台对网站价值多元,各种作用较为平衡,60.9%的站长表示其拓展网站人脉、增加网站用户的作用最为明显;提供站点趣味性居次,占55.9%;增加网站粘性、使网站用户联系更紧密分别占53.8%和53.6%。
关于站长对所属站点SNS商业模式认可度调查显示,社区游戏成为站长最认可的SNS网站商业模式,但不能忽视相册相关的盈利模式。62.5%的站长认可基于SNS网站人际关系推出社区游戏是SNS商业模式;其次,59.6%的站长认为SNS服务仅是网站的辅助模块或频道,为主站增加粘性而已。另外,电子商务和广告投放,也是站长们认可的两种SNS网站商业模式,而虚拟物品销售认可度在各类商业模式中占比较低,仅为37.8%。
但本次调查发现,SNS用户经常使用的两大SNS功能分别是日志(68.9%)和相册(58.4%),音乐(51.3%)和游戏(49.0%)的游戏娱乐类应用分别排在SNS用户最常使用的SNS功能的第三和第四位。站长们对游戏模式的高认可度与SNS用户经常使用的应用并不一致。其中,音乐涉及版权问题,中小站长可能无法大力发展,但相册却没有这方面的限制,相册的发展有待站长们的重视。
游戏娱乐类应用普遍手机类型未来呈井喷态势
对SNS第三方应用类型使用情况分析可知,游戏娱乐类SNS第三方应用使用最为普遍。86.3%的站长表示正在使用游戏娱乐类三方应用,而内容分享的使用比例仅39.8%,不足游戏娱乐的一半。测评和实用工具类三方应用分别以34.7%和29.3%的使用率分居第三和第四位。
然而,对网站最希望使用的第三方应用类型统计显示,42.4%的网站表示未来最希望使用手机类第三方应用,理财、交友类、资讯和使用工具分别以32.8%、32.3%、31.9%和31.4%的比例居网站未来最希望使用的第三方应用第二至第五位。这与当下游戏娱乐类应用居首位的特点截然相反,对未来预期中,游戏娱乐与测评处在垫底位置。手机类第三方应用虽然得到站长们的认可,但在SNS用户中手机类应用却并未得到较多的认可。这并不意味着手机类应用未来前景黯淡,以手机较电脑更高的普及率、手机智能化的趋势等因素相比,未来SNS用户对手机类应用的需求,必将出现井喷态势。
此外,功能、操作性和智能化是网站选择SNS软件的主要考虑因素。DCCI 2009中国互联网SNS发展状况调查数据显示,62.5%的站点表示全面的功能、灵活定制和第三方应用扩展是选择SNS软件的主要考虑因素;59.6%的网站表示操作方便、快捷及用户体验和界面是选择SNS软件的主要考虑因素;而是否是智能化的管理系统、升级运营的可用性是另外56.7%的网站考虑的主要因素。
不同流量站点选择SNS的功能及考虑因素差异化明显
高流量站点重视软件操作和用户体验,低流量站点最重视软件功能。不同流量的网站选择SNS软件考虑因素侧重点存在差别。日均PV在10000以上的网站中71.7%看重SNS软件是否操作方便和用户体验,其次是软件的增值产品体系;而日均PV在1000-10000和1000以下的站点最为看重的是软件的功能、第三方扩展,占比分别为59.1%和65.4%。
高流量网站倾向计划使用实用工具和交友类应用,低流量网站更喜欢多媒体类应用。日均PV10000以上的网站中,计划使用实用工具、交友类和理财类三方应用的比例较高,分别为61.5%、56.4%和43.6%。而日均PV在1000以下的网站,计划使用多媒体类(50.6%)、交友类(47.4%)和实用工具(46.8%)几类三方应用的比例靠前。很明显,日均PV在10000以上的高流量网站倾向计划使用实用工具和交友类应用,而日均PV在1000及以下的低流量网站更喜欢多媒体类应用。
互联网展望报告范文2
从2012年第四季度我国网民地理分布的数据来看,我国网民分布的东西部鸿沟依然很大。占全目41.26%的东部人口对应了全国62.10%的网民比例,和第三季度基本持平,东部地区网民比例远高于相应的人口比例。中部31.7%的人口对应了22.06的网民比例,比第三季度的21.21%有小幅增长。西部27.04%的人口只对应了15.84%的网民比例,比第三季度的16.25%有小幅的减少。中西部地区网民比例远低于相应的人口比例。
2012年第四季度,广东省网民的访问占比最高,占到全国的14 .25%,其次是江苏、浙江、山东和上海,所占比例分别为7.5 g%、7.42%、6 .62%和5.98%。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北京、福建、辽宁、天津等八个省市的网民比例要高于其人口比例,这说明这些地区的互联网普及程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电子商务、旅游、人力资源、社交网络、视频、游戏、政府网站、企业官网、彩票等互联网应用服务领域的网民地理分布也表现出同样的不均衡性,东部地区高度集中。占40%人口的东部地区使用了60%多的互联网服务。
2012年第四季度,社交网站的网民日均到达率最高,为62 52%,比三季度有所增长,这意味着日到达网民中有超过60%的网民当天至少访问过一次社交网站。电子商务、视频、游戏、旅游、入力资源和彩票网站的网民日均到达率分别为33 .32%、32.54%、17 3 1%、4.47%、
2.97%和381%。对比第三季度的数据,各类应用服务的日均到达率大部分都有所上升。
网民访问时间分布比较稳定,对比第三季度,2012年第四季度我国网民的访问时间分布变化不大。对于日访问时间分布来说,全天访问量的最低点在4:00至5:00之间,最高峰在20:00至21:00之间,中午12:00至13:00之间有一个小高峰,下午14:00至16:00之间有一个小的低谷。总体来看,凌晨0:00至早上8:00,整体网民的访问量低于全天的平均水平,8:00以后一直到晚上24:00,整体网民的访问量一直保持在均值之上。和第三季度相比,第四季度的网民日访问时间分布基本不变,只是晚高峰提前了一个小时。工作日和周末的网民访问时间分布有一定的差异,周末白天的网民访问量略高于工作日,晚间则低。对于不同的应用服务,网民的访问时段会有所差异,因此会表现出不同的时间分布规律。
对于各类B2C电子商务,东部地区的用户占到了全部的60%以上,中西部地区用户的占比不足40%。有个别领域的B2C电子商务,东部地区酌网民占到了70%以上。对于B2B电子商务,来自广东地区的网民占了18.52%,该地区的B2B电子商务活跃度远远高于其他地区。广东、北京、浙江、江苏、山东和上海六个地区的B2B电子商务网站网民累计达到了52.57%,超过了全国的一半多。
互联网展望报告范文3
深圳市网络媒体协会副会长、课题主持人胡宝祥了报告内容,介绍了研究过程,并对报告进行了解读。
深圳市网络媒体协会于2008年8月开始深圳互联网应用暨网络媒体发展报告。目的是全面了解深圳市互联网发展状况,记载深圳互联网的发展脉络,为市民和社会提供全面的信息资料,为政府和社会的相关决策提供参考依据。2010年,深圳互联网暨网络媒体有什么发展和变化?发展显示出七大特点:
一是网民规模持续快速发展。报告指出,截至2010年5月30日,深圳市互联网用户规模达到698.5万人,较2009年同期增长149.6万人,增长率为27.3%。互联网用户普及率达到78.37%,远远高出全国平均31.8%的普及率。
深圳宽带用户规模达到673.7万人,占深圳网民总体的96.46%,较2009年5月底增加宽带网民145.1万人。其中ADSL接入网络占68.3%,是主流上网接入方式。
二是用户特征明显。报告显示,深圳市互联网用户主要集中在18-30岁,占网民总数的52.3%,互联网用户高学历(大专及以上)群体占36%,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3.3%),网龄7年及以上的占比高达81.5%,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5.9%)。网民中不乏互联网深度使用者,日均上网8小时及以上比例高达30%,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7.3%)。罗湖、福田与南山等经济发达地区的互联网用户普及率较高。
三是七成网民习惯手机上网。2010年使用过手机上网的网民比例达到72.8%,手机网民用户规模达到508.5万人。手机上网普及率超过七成,且移动上网的特点突出。手机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频率很高,每天使用一次及以上的比例高达60.1%。47.2%的人每次使用手机上网20分钟及以上,平均时长高达29.7分钟。深圳网民手机上网的前三大应用是即时通讯、页面浏览和阅读电子书。手机月均消费金额为35.5元。
四是网络购物成为主要网络消费。74.4%深圳网民过去一年中有过网络购物行为,人均月度消费金额高达275元,网络购物成为金额最高的网络费用支出项目。
五是互联网成为深圳网民接触最多的媒体。互联网在深圳网民中的到达率高达91.4%,无论从到达广度还是影响深度,皆已经超过传统媒介。70.1%的网民认为互联网是影响网民购买行为或决策消费的媒介。互联网的信息价值主要在招聘求职、IT数码产品、游戏、音乐、预定酒店机票方面。
互联网展望报告范文4
移动互联网产业链将进行更广泛和更有深度的整合,在这一过程中,具备一定业务优势的核心企业,将扮演产业链组织和协调的重要角色,整个产业链网络将缔结为四种类型的产业联盟,并以生态系统的形式进行运作,中国移动互联网四象竞争格局逐步显现。
(1)网络服务从“资源稀缺”走向“经济富足”时代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中国传统桌面互联网从最初的免费主页、免费域名和邮箱服务等简单应用,逐渐发展到涵盖论坛、网络游戏、电子商务、网络视频和微博等多资源、多应用的阶段。根据CNNIC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2009年底,中国大陆互联网网站规模达到323.2万个,是2006年的3.8倍。从PC端的传统互联网过渡到移动互联网,中国网络服务从“资源稀缺”走向“经济富足”时代。
当互联网进入移动时代,网络应用资源急剧扩张,这一方面体现为提供服务的企业数量急剧增长,另一方面,企业服务成本也在大幅降低。在这一背景下,网络服务资源的富足促使网络服务被尽可能地细分,而用户(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用户)更加倾向于接受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应用服务。
网络服务从“资源稀缺”走向“经济富足”
(2)多元化、个性化需求迫使网络应用需求长尾变粗
根据艾瑞咨询2009和2010年对中国手机上网用户服务需求的两次调研数据显示,“看新闻实事”、“聊天”等主流需求的比重正在下降,而“看小说”、“在线收听音乐”和“玩手机网络游戏”的比重正在逐步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移动互联网用户网络应用需求长尾正在变粗。
艾瑞咨询分析认为,从传统桌面互联网过渡到移动互联网阶段,用户需求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这主要表现为,在双重趋势作用下,网络应用需求长尾正在变粗,新经济模式迫使传统帕累托定律接受严峻挑战:
第一趋势,传统互联网多数应用将逐步转化为移动互联网的基础型应用
艾瑞咨询研究认为,多数产业的发展都伴随着新产品的出现和原有产品的淘汰,这主要是由于产品所固有的成本使原有产品已不能满足基本的效用与成本比率。然而在互联网产业中,基于虚拟化、数字化和服务供给在更大层面上的规模化,相关应用服务的生产、运营、流通成本却均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第二趋势,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突破传统互联网用户规模上限,多元化、个性化需求推高纤细应用需求长尾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和发展,市场需求层面的另一项重要特点,是用户需求的多元化和个性化。进入移动互联网发展阶段,网络应用服务的种类将日益丰富,应用服务的提供与移动的运营形式相结合,也将催生新型商业模式的不断涌现,这些都加强了用户对服务的选择权。换句话说,就是市场需求将以一种更主动、更强调自身需求的方式,向应用服务提供者提出要求。
移动互联网应用需求曲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3)传统帕累托法则面临严峻挑战
传统的帕累托法则认为,20%的应用服务可以满足80%的市场需求,而当应用服务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之后,由于需求的长尾被拉粗,这直接引发的结果是任何一项甚至是若干项的网络应用服务,都不再可能如传统桌面互联网发展初期那样主宰整个市场中消费者的需求。
因此,早先的终端、运营商或互联网企业已经难以单纯依靠自己狭窄的业务线来满足用户日益多样化的需求,产业链将不断地呈现网状化扩散发展,并以某些统一的接口面向用户。在这一过程中,产业链网络在不断外延的同时,将以产业联盟的方式进行集结,并形成若干个以核心企业为中心的产业集群生态系统。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竞争的核心,将是不同类型产业联盟之间的竞争。
(4)网状扩展和串联化服务促使产业链四象竞争格局显现
根据艾瑞咨询的研究分析,移动互联网变粗的需求长尾使得企业难以单纯依赖自身的业务满足用户多元化的需求,在这一趋势下,为了满足用户需求,具备移动互联网业务有利发展优势的企业,将通过多种方式获取移动互联网服务的必要条件。
在获取这些服务必要条件的所有方式中,自主研发、产业联合和企业并购是最为重要的三种方式。而对于多数的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完全依赖于自行研发的做法往往因专业度不高而效果欠佳,且效率低下。通过团结市场上相关领域的成熟企业和业务领先者,无疑是一条快速弥补业务缺失,并获取先发竞争优势的重要思路。
在上述移动互联网企业产业链整合的趋势下,以电信运营商、终端制造商、传统互联网企业以及新兴移动互联网企业为核心的四个产业生态系统将形成,中国移动互联网四象竞争格局逐步显现。
互联网展望报告范文5
本刊讯(实习记者 高方)1月16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突破5亿。互联网普及率较2010年提高4个百分点。
网民规模突破5亿 增长进入平台期
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13亿,全年新增网民5580万。《报告》认为,过去5年内助推网民规模快速增长的几类人群中,10~29岁群体互联网使用率目前已接近高位,未来在这一人群的提升空间有限,50岁以上人群的互联网使用率变化幅度很小。其他年龄段和教育水平的人群对互联网的接受速度很难达到年轻和高学历群体的水平,致使整体网民规模增长进入平台期,接下来网民规模增长的难度将会有所加大。
微博唱主角 传统应用现萎缩
2011年,包括新型即时通信、微博等在内的新兴互联网应用迅速扩散,与此同时,一些传统的网络应用使用率明显下滑。
这其中,网民的互联网沟通交流方式发生明显变化。2011年中国网民即时通信使用率增至80.9%。同时,许多传统交流沟通类应用的用户规模出现萎缩:电子邮件使用率从2010年的54.6%降至47.9%,论坛/BBS则由32.4%降至28.2%。
网络新闻使用率快速下滑,微博成为网民重要的信息获取渠道。目前有近半数网民在使用微博,比例达到48.7%。而网络新闻用户使用率从上一年的77.2%下降至71.5%,规模增速仅为3.9%。
娱乐类应用普遍走低,但网络视频用户增幅明显。网络音乐、网络游戏和网络文学用户规模在2011年增长幅度较小,使用率也分别下滑至75.2%、63.2%和39.5%。相比之下网络视频行业的发展势头相对良好,用户规模同比增加14.6%,达到3.25亿人,使用率提升至63.4%。《报告》指出,由于各大视频网站需要靠聚合版权内容来获取高流量,使得网络视频业版权运营成本大幅攀升,同时视频广告价格较低、其他盈利模式无法在短时间内培养成熟,因而网络视频行业整体处于亏损状态,这一现状目前还很难改变。
创新应用或成手机网民规模增长推手
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56亿,同比增长17.5%,与前两年相比增长速度开始放缓。
未来,创新应用将是推动手机网民规模增长的主要力量。目前手机网民在手机用户中的渗透率仅为36.5%,手机上网需求不足是大部分手机用户未能接入移动互联网的主要原因。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庞大的智能手机网民规模为移动互联网应用的爆发提供了基础,各大互联网服务商也开始纷纷布局移动互联网,而激烈的竞争必将催生能够满足细分人群需求的创新应用,并进一步推动手机网民进入下一轮高速增长周期。
提升农村网络使用技能和意识是关键
2011年,农村网民规模为1.36亿,比2010年增加1113万,占整体网民比例为26.5%。
互联网展望报告范文6
该报告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编制,从1997年至今已连续了15年。昨天报告所涉数据的统计日期截止到去年12月31日。
根据报告,我国网民总人数为5.64亿,比2011年底增加了9.9%。这是有史以来中国网民总数增幅首次跌入10%这个门槛,似乎意味着网民高增长时代的正式终结。但这并不令人意外,此前从2009年到2011年,我国网民的年增速分别为29%、19%和12%,早已是直线下落。
网民增长虽然乏力,但上网方式的调整却非常剧烈。CNNIC的报告显示,2012年,手机首次成为第一大上网方式。到年底,通过手机上网者占全部网民的74.5%,比去年增加了5.2个百分点;而通过台式机上网者占比则为70.6%,下降了2.8个百分点;通过笔记本电脑上网者也从2011年的46.8%下降到45.9%。
手机上网快速增长,得益于智能手机价格的快速下降。去年,主流机型普遍跌入千元水平。此外,各运营商不断推出各种平民化的流量资费,也降低了使用成本。CNNIC认为,手机网民的发展,既为互联网创新提供了广阔空间,也帮助大量“网络边缘群体”搭上“网络快车”,包括偏远地区的农村居民、进城务工者、低学历低收入群体等。去年,农村网民在全体网民中所占比重上升了1.1个百分点。
手机上网时代的到来,不仅体现在网民整体构成的此消彼长。分析CNNIC的报告不难发现,如果某项互联网服务能吸引手机用户,那就意味着高增长;而那些难以提供手机服务的应用却前景黯淡。
据统计,2012年,互联网手机应用普遍呈高增长态势,与之相对,这些应用在PC端的增长则乏力许多,增速一般只有手机的1/3。增长最强劲的包括手机网购(同比增长136%)、手机团购(88%)、手机支付(81%)、手机视频(68%)。
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的标志性互联网应用——微博,其PC(包括台式机与笔记本)用户去年虽然也增长了23%,但显著落后于手机微博的48%。不仅如此,PC微博用户的活跃度也在逐月下降——最近半年,用户日均访问时间骤减1/3。
CNNIC认为,人们对微博的新鲜感正在迅速消失。但考虑到用户的阅读习惯正在向手机迁移,CNNIC依然看好手机微博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