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交通发展研究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智能交通发展研究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智能交通发展研究报告

智能交通发展研究报告范文1

4万亿发力智能交通建设

6月18日,交通运输部召开“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试点示范推进会”,会上明确提出将制定实施交通运输绿色循环低碳科技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并加大交通运输绿色循环低碳科技研发与推广和智能交通与信息化建设。

此后不久,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也于21日举行新闻会,交通运输部总规划师戴东昌、发展改革委基础产业司司长黄民在会上介绍了《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的有关情况,并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据了解,智能交通是基于现代电子信息技术面向交通运输的服务系统,其突出特点是以信息的收集、处理、、交换、分析、利用为主线,为交通参与者提供多样性的服务。

国家政策对智能交通领域的关注由来已久。去年交通部的《2012-2020交通运输业智能交通发展战略》,是中国第一次以政府文件形式智能交通战略,标志着智能交通已经上升到了国家战略。据悉,今年交通运输部的工作重点就是完善和调整综合交通运输规划、推进出台国家公路网规划、研究制订综合运输枢纽规划。随着铁路局的并入,构建综合运输体系的统筹工作也将深入推进。今年3月份,国家发改委印发《促进综合交通枢纽发展的指导意见》则明确提出了“基本建成42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发展目标和“按照零距离换乘和无缝化衔接的要求全面推进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主要任务。

而在智能交通的建设方面,国家在资金的投入上力度空前。 “‘十二五’时期铁路基建投资2.3万亿元,前两年已经完成近1万亿元,后三年仍需投资1.3万亿元;‘十二五’末高速公路将达12万公里,目前通车里程是9.5万公里,再加上乡镇、建制村以及一些线路改造,‘十二五’后三年公路投资规模在2.5万亿左右;‘十二五’后三年,还有40多个机场、近百个港口深水泊位待建。”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运输经济与技术研究室主任李连成告诉记者,“如此算来,‘十二五’后三年交通投资规模近4万亿元。”

交通部新一代智能交通系统发展战略和应用物联网技术推进现代交通运输策略研究两个重大研究项目已经启动,4万亿投资规划将起到关键的推动作用,未来5-10年的规划正逐步得到落实。在这一政策主导下,其辐射效应将刺激智能交通产业及相关领域市场的成长,形成制造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智能交通是发展必然

智能交通被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并非偶然。无论从国际经验、新城镇化建设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来看,加大对智能交通的投入已经刻不容缓。

据了解,目前智能交通的应用在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相当普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10欧洲智能交通领域产生1000亿欧元左右的效益;美国2010年市场规模达到了5000亿美元,目前,该国的智能交通的应用率达到了80%以上;日本智能交通领域1998-2015年的市场规模累计5250亿美元,基础设施、车载设备及服务领域的投资分别为750亿美元、3500亿美元和2000亿美元。

随着我国新城镇化建设的加快,智能交通的需求快速增长。在解决城市道路拥堵和出行安全问题、提高城市承载能力和运行效率方面,智能交通能够提供最优的解决方案,与传统手段的无能为力形成鲜明对比。而另一方面,智能交通的发展,对城镇化建设,能够起到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

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来看,发展智能交通也异常必要。在交通运输部召开的“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试点示范推进会”上,对交通低碳排放提出了明确的量化指标。即到2020年,与2005年相比,交通运输行业实现营运车辆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碳排放量分别下降16%和18%,营运船舶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碳排放量分别下降20%和22%,城市客运单位客运量能耗、碳排放量分别下降26%和30%。而要实现这些目标,成体系的智能交通是根本前提。

因此,在客观条件和政策的大力投入推动下,我国智能交通产业出现了高速增长的势头,行业细分也进一步深化。去年,我国城市智能交通市场规模同比增长21.7%,智能公交、电子警察、交通信号控制、卡口、交通视频监控、出租车信息服务管理、城市客运枢纽信息化、GPS与警用系统、交通信息采集与和交通指挥类平台等10个细分行业的项目数量达到4527项,市场规模达到159.9亿元。

总体来说,相较于国外智能交通的产业规模、技术和应用水平,我国智能交通发展还比较落后。我国智能交通产业规模不及美国的一半;产业集中度低,龙头企业整体份额低于1/4;海外较为集中,国外智能交通产业的项目实施、软件和信息服务占60%~80%市场份额,而我国仍以硬件投入为主,占比达到80%以上,软硬件投入明显失调。

新“蓝海”谁家天下?

处于初级阶段的我国智能交通,目前政府需求是市场的主要增长点,具体表现在交通监控系统和集成交通指挥平台领域的市场增长。

据报道,日前,浙江省交通运输厅与中国电信浙江公司签署了《信息化战略合作协议》,将共同打造智慧交通,提升交通运输信息化水平。根据协议,中国电信浙江公司将依托其网络管道、宽带型电路、IDC(互联网数据中心)等资源优势,为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及其下属单位在交通系统基础通信网络建设中提供最为便利和优惠的服务。双方将展开语音、数据、3G无线数据以及电信天翼对讲、GPS定位技术等业务的合作,迅速提升浙江交通运输信息化水平。

珠海市近期也传出消息,市政府计划投1200万元,在市区和横琴新区建设一批智能交通设施,该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经获得市发改局的批复,将建设交通诱导屏20套,于今年10月底完工。

尽管目前智能交通市场需求仍以政府为主导,但是随着产业构建的深入及市场长时间的酝酿,市场需求将更趋向于多样化、细分化,产业“蓝海”版图将进一步扩展,以下领域企业将获得发展机遇。

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政府需求仍然是智能交通市场的主流,因此直接受益于政府对智慧城市、智慧交通领域的大规模投资的智能交通系统总包服务企业将迎来效益、产业规模的全方位增长。

我国正处于智慧交通与车联网应用相适应的阶段,智能交通的发展,必然会带动感知设备市场需求,因此感知设备提供企业也将在智能交通产业的“蛋糕”中分得可观的一份。

为用户提供的内容服务以电子地图与导航定位为主的导航定位服务企业也将面临智能交通带来的发展机遇,快速成长。

智能交通发展研究报告范文2

一份来自于斯坦福大学的研究报告概述了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畅想了2030年人工智能将如何融合并影响我们的生活。

除了现在市场上推出的智能恒温冰箱、智能电饭煲,在未来,太阳能也能与智能家居相结合。WindowSocket,这是一款能吸在窗户上的太阳能插座,自带吸盘,需要的时候将之吸在玻璃上面,内置的太阳能电池就能开始工作――这个设计不算新鲜,真正新鲜的是,它背面提供标准的三孔插座,任何现有的电器,几乎都可以接入它进行工作。看似和普通桌子别无二致,不同之处在于带有花纹的玻璃桌面里面,嵌有太阳能电池板,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存储在桌子里面。和普通太阳能电池的不同之处在于这种电池即便没有太阳直射,也可以在灯光的照射下发电。

这些太阳能智能家居听起来都很酷炫,让我们接下来看看其他将要融入我们生活的智能应用。

人工智能医生

人工智能助手能够通过特殊的语音识别技术、闪电般的文献检索能力帮助医生诊断、治疗患者,并洞悉患者的喜好和习惯,从而更好地提供个性化医疗和服务。

尽管医疗技术发展迅速,但是医生的问诊过程依然没有改变:患者呈述病症或者不适,医生根据他们的描述开各类化验单或处方。

人工智能助手的工作流程是让患者对着计算机描述症状,并快速缩小发病原因,从而让医生集中精力诊断。通过先进的语音识别技术、独立从数据库中匹配病症的能力,人工智能助手能够加快医生的预约、减少误诊的概率。将来某一天,手机上的一个APP或许能够在家里对患者进行诊断。

智能交通信号灯

“智能交通信号灯”利用照相机、道路传感器、人工智能系统收集数据、独立决策,以便适应车流量的随机性并调整工作时间表,从而更优化地处理交通堵塞、行人安全通行等问题。据了解,这一方式不仅仅可以减少交通压力,还能够减少汽车因空转带来的空气污染和汽油消耗。

目前,卡内基梅隆大学的研究团队已经在宾夕法尼亚州、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华盛顿等多地测试了智能信号灯的实用性。也许,2030年它们将出现于每一条街道上。

机器人助教

机器人的发展将能够让其成为教师或者助理,从而根据学生不同的优缺点实现“因材施教”。2030年,学校里的助教可能不是人类。人工智能可以快速应对大学生的困扰,同时可以协助教授对学生进行评分。计算机程序,甚至于人形机器人,可以掌握不同学生的优势和劣势,促使他们的个性化发展。

今年,亚特兰大佐治亚理工学院利用智能助教运行一个在线课程,几乎没有学生意识到回答他们问题的竟然是一个计算机程序。机器人可以成为能够交流的伙伴,而不仅仅局限于电子教科书。

预测罪犯

电影《少数派报告》讲述人类利用“先知”预测罪犯,并在其犯罪之前对其进行逮捕。这样感知未来的能力获取可以借助人工智能实现。

智能交通发展研究报告范文3

“宽带中国”建设面临两大挑战

目前电信运营商在“宽带中国”的建设中面临两大挑战,分别为“最后一公里”建设与“明星业务”匮乏的问题。

尽管当前电信运营商正在大力推进宽带提速工程,加大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但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城市间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差距较大,而宽带基础设施建设不可能快速完成,其中“最后一公里”建设困局明显。

而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则在于,电信运营商之间、广电和电信之间、央企和地方政府之间都在宽带建设中进行着利益博弈。物业、开发商垄断宽带接入小区的权限,坐地起价甚至要求与运营商进行宽带收入分成。另外,部分宽带用户对高速率网络需求不明,担忧光纤宽带价格高昂,部分用户还抗拒光纤网络改造带来的工程问题。

在宽带业务的运营方面,目前我国宽带市场普遍存在着网络内容匮乏,内容服务提供商缺乏盈利模式,宽带“热建冷用”等问题。对于电信运营商来说,缺乏“明星业务”已成为发展宽带业务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国内电信运营商目前普遍缺乏丰富的高宽带业务和应用,而宽带提速实际上可以明显的提高用户体验。在该研究报告中对此认为,电信运营商应将宽带提速与丰富的业务提供结合起来,通过高清视频、高HIPTV、3DTV等带宽要求高且用户乐于尝试的业务,带动用户需求,早日形成“明星业务”对宽带业务的拉动效应。

中国本月起正式启动5G研究

尽管被称为4G的第四代移动通信制式还没有正式商用,但被称为5G Wi-Fi的第五代Wi-Fi研究却已启动。

业内人士认为,在5G强大的网络传输速度支撑下,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信息产业的发展空间难以估量。

5G,指的是移动电话系统第五代,也是4G之后的延伸。尽管目前5G还没有具体标准,但各国已经开始了针对5G的角逐。韩国电子通信研究院的专家曾表示,韩国成功研发了NoLA技术。NoLA可作为铺设5G网络的基础技术。使用NoLA技术下载一部DVD格式标准电影只需要几秒时间。今年2月,欧盟宣布,将拨款5000万欧元,加快5G移动技术的发展,计划到2020年推出成熟的标准。

业内人士认为,5G不仅是速度的进步,还包括其他很多方面。具体来说,它可以帮助无处不在的计算成为现实。这也意味着,一旦5G研究取得突破,包括物联网在内的信息产业发展的巨大空间将打开。

物联网

2013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六领域

智能交通发展研究报告范文4

2007年,全球卡车货运业正在遭受来自各方面的冲击:主要涉及到需求疲软所引致的价格压力、破纪录的燃油价格和激烈的环境核查等问题。不仅如此,卡车司机短缺问题也迫使货运公司借助改善货车内部条件的方式来挽留员工。此外,卡车自身在许多方面也进行相关的改善。尽管大众对燃油经济性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更加关心,但从最近几年来看,不管是从卡车动力性能,还是车内环境或燃油效率都开始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全球关注高燃油经济性

据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ANL)2002年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8级卡车(参考表1北美卡车分级标准)每年消耗约180亿加仑燃油,其燃油消耗要远远高于其他任何类别的商用卡车,所以可以看到目前为什么那么多的研究工作正向燃油经济性方面转移。但是,对卡车效率的探索既不是新话题,也不是现在才开始受到关注。

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的技术分析部负责人Dan Santini谈到,研究人员借助美国人口普查局实施的卡车(1982年)和汽车(2002年)库存和使用情况调查数据分析,按照近期的卡车分级、卡车类型和燃油等方面来研究美国商用卡车货物运输的变化情况。研究人员发现近20年里,全美所有商用货运卡车的吨・英里/加仑整体平均增长了27%,这说明卡车货运效率在最近几年来有所提高。

在卡车生产方面,卡车制造商改善燃油经济性的方法之一就是在卡车空气流动上下功夫,不断提高卡车空气动力性能和设备类型来改善空气流动。美国福莱纳卡车公司(Freightliner LLC)营销高级副总裁Michael Delaney介绍说,“通过对Cascadian型卡车模型的空洞测试以及预期燃油成本和不同软件的应用,最终发现其卡车效率可以为客户的每辆卡车每年节省950-2750美元。也就是说,假设按每辆卡车每年行驶14.4万英里计算,可以认为每加仑燃油能够节省3美元(每辆卡车每小时大约行驶60英里)。”

美国福莱纳(Freightliner)集团创建于1929年,总部设在美国俄勒冈州的波特兰,主要制造生产北美货车、特种车辆和专用底盘等相关产品。福莱纳集团在1995年收购了美国兰番斯公司;1997年收购了美国福特公司旗下的重型货车业务;1998年又收购了美国托马斯比尔特客车公司;2000年兼并西星货车公司。通过不断的兼并和收购,福莱纳集团在2002年的货车产量达到11.1万台,北美雇员人数超过1.4万,其产品占据了32%的美国重型货车市场份额,在同行业当中处于较强的领先地位。

不仅如此,美国零售巨头沃尔玛公司(Wal-Mart)也已确立其燃油效率翻番的目标:即新型重型卡车争取到2015年前每加仑燃油行驶能够达到6.5-13英里。而采用改进卡车空气动力性能的方法可作为实现其目标的途径之一:这包括提升拖车侧护板以减少风的阻力,改善拖车周围气流。沃尔玛还计划为公司的卡车使用改进后的空气动力性能技术,以减少燃油消耗。因为据相关研究表明,在大多数燃油消耗中,约有三分之二是由于克服空气阻力所引起的。

美国肯沃斯(Kenworth)卡车公司市场营销部总经理Gary Moore说,肯沃斯T660型卡车已被美国联邦环保总署(EPA)的智能交通项目确认为符合相关标准的卡车型号,这是对T660的先进空气动力性能和低油耗的最佳肯定。

智能交通项目(SmartWay program)是美国联邦环保总署(EPA)在2006年1月发起,主要是基于改善货物运输所造成环境影响的目的,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提高能源安全,改善卡车货运关系。通过对汽车引擎排放分级,并给予相应车型颁发美国EPA智能交通项目认证,鼓励汽车相关制造商改善车辆性能,更加关注能源环保。

与排污的博弈

美国联邦环保总署的智能交通运输合作(SmartWay Transport Partnership)作为一个对未来环境有益的项目,在相关机构和货运承运人的共同协作下,将努力提高能源效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降低空气污染。不仅引擎制造商在进行提高燃油效率相关方面的工作,美国联邦环保总署也刚刚宣布,作为智能交通项目的一项课题,美国联邦环保总署正在研究制定重型卡车燃油效率的衡量标准。但是这项课题还在研究当中,美国联邦环保总署目前还没有公布推行该标准的打算。“我们正通过美国卡车运输协会(ATA)技术维护委员会与美国联邦环保总署谋求合作,而我们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开始标准化测验。”美国卡车运输协会环境事务助理兼法律顾问Glen Kedzie说到。

美国联邦环保总署早在1998年就已经认识到所有类型的汽车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并且2007年和2010年的引擎排放标准的公布也正是基于这一点的考虑。美国联邦环保总署发言人John Millett谈到:“在2007年的引擎排放标准中规定:可吸入颗粒或烟尘为0.01g/bhp-hr(克/制动马力-小时);氮氧化合物(NOx)为0.2g/bhp-hr;非甲烷碳氢化合物(NMHC)为0.14 g/bhp-hr;而在2010年的引擎排放标准中规定,可吸入颗粒物为0.01g/bhp-hr;氮氧化合物为0.2 g/bhp-hr。”总的来看,2010年美国联邦环保总署标准在各种污染物减少方面,超过2004年标准的90%。2007年的引擎排放标准以及对超低硫燃油使用的要求,使得引擎制造商在燃油使用问题上难以满足规定,设备需要包括催化收集器,氧化催化剂,氮氧化物吸收剂,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系统。

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还没有一个新型引擎能证明其是否达到要求。“在这个时候,我们不好对引擎的效果下太多定论,因为它们还没‘跑’到足够长的时间,”美国Jevic运输公司维护部副主席Ken Adams说,“有一件事情我们可以确定的是,这些引擎的价格较以前的都要贵,造价大约贵4000-5500美元之间,并且新的排放系统也比较复杂。”

在2007年新型标准引擎逐步走向市场的同时,2010年新型标准引擎仍存在许多问题。“尽管2010年的标准引擎可能会与目前的一样,但优化后的排气系统将大为改观”,引擎制造生产协会公共事务部门主管Joe Suchecki认为,“除了其他装置,有一种基于使用尿素的系统将可以满足2010年排放标准,但是也引发了许多问题。”他指出,目前还没有一个配送系统为货车供应尿素,并且这个系统尚处在开发阶段。并且,在卡车上对该系统监测的一些问题至今还未解决。如“在卡车行驶途中,尿素箱将何时何地耗尽?卡车的引擎是否会随之关闭?”,这些问题都需要解决。

另一个问题是,在一辆卡车上引进尿素系统将涉及到Adams所说的“车架纵梁(Frame Rail Real Estate)”。“倘若我们必须延长车架纵梁来安装尿素箱,那么牵引车和挂车之间必须保持23英寸或以下,以减少对卡车产生的空气湍流,”Adams还对尿素存储容器和相关设备所带来的附加重量表示担忧。

混合型动力系统

针对卡车空气质量和燃油节省的解决方案之一是利用混合技术,而这项技术此前仅适用于汽车。美国伊顿公司(Eaton Corp)近日宣布,该公司将开始提供混合动力型卡车。伊顿混合型动力系统业务部经理Kevin Beaty表示:我们在完成对33000GVW以上卡车多方面使用的实地关键测试以后,将开始着手为此类型卡车的混合型动力系统进行商业化生产。Beaty认为,混合型动力系统符合排放标准法规,同时可以减少燃油消耗和提高驾驶性能。应该将其推广到轻型和中型卡车市场当中。混合型动力系统只增加400磅的额外重量,但不占据车架纵梁的额外空间。

美国伊顿公司的中型混合电力系统使用一台全自动变速器和相对应的混合型动力系统。它包含了一台固定在自动离合器输出和变速器输入之间的电动马达。伊顿公司意识到大多数系统存储恢复后的电池能量往往会在刹车过程中损失。所以伊顿的产品在当电动扭矩与引擎扭矩同时起作用时,储存的能量被用来改善某一特定车速下的燃油经济性和车辆性能,或只用来管理电力能源,以及为在能源断开后设备运行操作提供能源。伊顿也正在为8级卡车研制一种混合型动力系统,但具体推出时间尚未公布。

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研究的结果发现:估计高达8%的卡车使用燃油消耗归因于引擎空转。而混合型系统将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同时,相关技术研究也在进行当中。而美国各州相继颁布反引擎空转法案,进一步采取相关鼓励措施。国际卡车与引擎公司(International Truck and Engine Corporation)的发言人Dane Roth 宣称:“虽然燃料电池技术正处在研究当中,但在未来五年内,不可能因为担心成本和耐用性而将此技术推向市场。”

美国康明斯公司(Cummins Inc)高速公路运输部门发言人Cyndi Nigh表示,“‘康明斯放心卫士’是一台由小型柴油引擎驱动的辅助电源设备,该设备可以在引擎关闭状态时产生能量,从而大大地降低燃油费用、废气的排放和噪音。”Nigh也同时宣称:“美国能源部同康明斯公司签署了发电成本分摊的相关合约,目的是为了在研制和生产110千瓦固体氧化物燃油电池系统方面能够逐步商业化。”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lid oxide fuel cell,简称SOFC)电力系统将比现有发电设备提供洁净的能源,其优点是燃油消耗和废气排放量显着降低。并且与现有系统相比,拥有更高的可靠性和更低的维护成本。“目前大约有5种不同类型的电源辅助设备(Auxiliary Power Unit,简称APU),而我们将有可能使用一种以上的该种设备,这主要是基于对我们所有不同类型卡车和操作特性的需求而考虑的。” Adams说。而其他电源来源,诸如“酒店式”电源主要来源于小型柴油引擎和一些在卡车停车站的即插式电源。

承运人和其雇佣的司机要求未来的产品能更加“人性化”,产品制造商因此将面临一场极大的挑战。而其中有这样一个事实就是:一部分“人性化”设施包括司机使用的由方向盘控制的常用功能;夜间驾驶使用的红色地灯、加热饭菜的微波炉、贮存物品的冰箱、暖气通风空调和对卧铺控制面板的无线控制、卫星收音机、可操作的卧铺窗口和各种座位选择等。并且,全球定位系统(GPS)设备很早就开始在汽车上使用,美国肯沃斯公司目前也在其牵引车上采用了该设备。肯沃斯首席工程师Mike Dozier透露,“肯沃斯公司的卫星定位导航系统通过采用触摸屏技术的点对点发声导航,提高了卡车司机的开车效率,同时也提供了一台集成化的MP3播放器,让司机能够通过肯沃斯的音响系统上传和播放他们喜欢的音乐。

智能交通发展研究报告范文5

多层因素,催生智慧物流

2010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达到125万亿元,是“十五”末期的1.26倍。物流业增加值每多一个百分点,就会多10万个工作岗位。可以说,物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脉和基础产业。2009年2月25日,金融危机时,国务院就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物流业成为惟一入选的三产行业。

电商网购业务的蓬勃发展,对我国物流业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更严的要求,然而物流行业相对的落后状态已成为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据世界银行的估计,时下我国社会物流成本相当于GDP的17%,美国上世纪就已低于10%。而该比例每降低1个百分点,我国每年就可降低物流成本1000亿元以上。市场研究公司 Yankee Group 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全球消费品和零售行业由于供应链效率低下而造成的损失每年约为 400 亿美元,相当于其销售额的 3.5%,只要看看堆满空集装箱的世界港口和跑冤枉路的集装箱卡车就能明白这一点。

此外,低效的物流供应链消耗了更多的油料,造成大量的碳排放,污染环境,损伤了产品竞争力。我们知道,汽车、轮船、飞机每天都在陆地、水面和天空留下碳排放的足迹,不但产生油费,还增加了成本。为发展绿色产业,时下英国的零售商会在产品包装上粘贴一条标签,标明碳排放量,当产品价格都一样时,顾客会选择碳排放量较低的产品。专家认为,也许不久之后,欧美国家会在碳排放标准上设置门槛,如果中国产品碳排放量达不到标准,或将失去出口的资格。为此,欧美零售商、消费者将来会选择更多来自巴西、墨西哥的产品,因为来自中国的产品运输路线太长,会产生更多的碳排放,大为增加经营成本。

以上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推进我国物流产业技术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因此,在成本降压、市场需求和技术革新的多层因素的推动下下,催生了智能物流(Intelligent Logistics System, ILS)。智能物流,又被称作智慧物流,源于IBM提出的“智慧地球”。

2009年,面对金融危机,奥巴马提出将“智慧的地球”作为美国国家战略,认为IT产业下一阶段的任务是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具体地说,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并且被普遍连接,形成所谓“物联网”,然后将“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

在这个整合的网络当中,存在能力超级强大的中心计算机群,能够对整合网络内的人员、机器、设备和基础设施实施实时的管理和控制,在此基础上,人类可以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达到“智慧”状态,以大大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全面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

“智慧物流”风生水起,应用广泛成效明显

目前,不少发达国家许多大型物流企业、制造企业、零售企业的物流系统已经具备了信息化、数字化 网络化、集成化、智能化、柔性化、敏捷化、可视化、自动化等先进技术特征,很多物流系统和网络采用了最新的红外、激光、无线、编码、认址、自动识别、定位、无接触供电、光纤、数据库、传感器、RFID、卫星定位等高新技术,而这种集光、机、电、信息等技术于一体的新技术在物流系统的集成应用就是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业应用的体现。

随着全球技术的日趋进步与广泛推广,智能标签、无线射频识别(RFID)、电子数据交换(EDI)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NSS)、地理信息系统(GIS)、智能交通系统(ITS)等亦纷纷进入国内一些企业和公用单位应用领域。我国一些大型企业现代物流系统已经具备了先进物联网技术特征,打造智慧物流。

时下,国内有越来越多的行业已经开始积极探索物联网在物流领域应用的新模式,实现智慧物流,以较大地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经营管理水平。目前在物联网技术的支持下,智慧物流主要有四大应用:一是产品的智能可追溯网络系统;二是物流过程的可视化智能管理网络系统;三是智能化的企业物流配送中心;四是智慧企业供应链。

德隆物流公司每辆配送车上都安装了GPS定位系统,通过网络与客户共享物流信息。被德隆物流运载的产品则在包装中嵌入RFID芯片,芯片具有识别各种产品特性的功能。通过芯片,在物流过程中,不只是物流公司,相关的物流客户都可以通过网络随时了解物流货物所处的位置和环境。而物流货物上的芯片,装卸时会自动收集物流货物内容的信息,卸货检验后,用嵌有RFID的托盘,经过读取通道,放置到具有读取设备的货架,物品信息就自动记入了信息系统,实现精确定位、入库,缩短了物流作业时间,提高了物流运营效率,降低了物流成本。

目前,中远物流包揽了几乎所有家电企业的物流配送,如海尔、海信、康佳等。以海信为例,中远在西安、沈阳、天津等都设有制造工厂,如何把每一台冰箱以最优的路径、最低的成本、最低的碳排放量,准确无误地送到全国近八千个销售商手中,对中远物流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后来中远采用IBM的智慧物流管理系统,创建先进的自动化物流中心,基本实现了机器人队码垛,无人搬运车搬运物料,分拣线上开展自动分拣,计算机控制堆垛机自动完成出入库,整个物流作业与生产制造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与网络化系统。通过智慧物流系统,中远成功将全国分销配送中心的数量从100个降至40个,分销成本削减23%,节约了25%的燃料,并减少了10%~15%的碳排放,相当于种植283公顷阔叶林。

食品跟踪与追溯解决方案也是目前国内智慧物流的一个亮点。如在一个现代超市,各种食品整齐地摆放在货架上,拿起一只苹果,再用扫描器对准苹果的条形码,瞬间,电脑屏幕上就出现了“运输”、“果园”、“超市”三个项目。点击“果园”后,苹果的生产厂商名称、生产时间、农药喷洒时间及数量、采摘入库时间、装车出库等信息都一目了然;再点击“运输”,运输公司名称、驾驶人及行驶路线等信息便自动展现在记者面前,而那些对温度有特殊要求的食品,还可以通过点击运输过程中的不同地点,轻松获知温度、湿度等情况。

而目前,无锡新建的粮食物流中心探索将各种感知技术与粮食仓储配送相结合,实时了解粮食的温度、湿度、库存、配送等信息,打造粮食配送与质量检测管理的智慧物流体系等。

企业如何创建智慧物流管理系统?

我们离智慧物流或已不远。先进的企业及其CIO应洞悉未来,先人一步,提前布局,把建设智慧物流迅速上升为企业战略,抢占先机,全面建设推广智慧物流,使之成为驱动企业未来发展的强劲增长点。

而未来在引进物联网、推进智慧物流建设的过程中,企业应如何未雨绸缪,遵循怎样的推进步伐、建设内容,创建企业智慧物流管理系统?愚以为:

一是建立基础数据库。建立内容全面丰富、科学准确、更新及时且能够实现共享的信息数据库是企业建立信息化建设和智慧物流的基础。尤其是数据采集挖掘、商业智能方面,更要做好功课,对数据采集、跟踪分析进行建模,为智慧物流的关键应用打好基础。

二是推进业务流程优化。目前企业传统物流业务流程信息传递迟缓,运行时间长,部门之间协调性差,组织缺乏柔性,制约了智慧物流建设的步伐。企业尤其是物流企业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客户的利益和资源的保护为出发点,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最新管理理论对原有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和再造,包括观念再造、工作流程优化和再造、无边界组织建设、工作流程优化(主要指对客户关系管理、办公自动化和智能监测等业务流程的优化和再造)。

三是重点创建信息采集跟踪系统。信息采集跟踪系统是智慧物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信息采集系统主要由RFID射频识别系统和Savant(传感器数据处理中心)系统组成。每当识读器扫描到一个EPC(电子编码系统)标签所承载的物品制品的信息时,收集到的数据将传递到整个Savant系统,为企业产品物流跟踪系统提供数据来源,从而实现物流作业的无纸化。而物流跟踪系统则以Savant系统作为支撑,主要包括对象名解析服务和实体标记语言,包括产品生产物流跟踪、产品存储物流跟踪、产品运输物流跟踪、产品销售物流跟踪,以保证产品流通安全,提高物流效率。当然,创建信息采集跟踪系统,要先做好智慧物流管理系统的选型工作,而其中信息采集跟踪子系统是重点考察内容。

四是实现车辆人员智能管理。车辆调度:提供送货派车管理、安检记录等功能,对配备车辆实现订单的灵活装载;车辆管理:管理员可以新增、修改、删除、查询车辆信息,并且随时掌握每辆车的位置信息,监控车队的行驶轨迹,可避免车辆遇劫或丢失,并可设置车辆超速告警以及进出特定区域告警;监控司机、外勤人员实时位置信息以及查看历史轨迹;划定告警区域,进出相关区域都会有告警信息,并可设置电子签到,并最终实现物流全过程可视化管理。实现车辆人员智能管理,还要能做到高峰期车辆分流控制系统,避免车辆的闲置。企业尤其是物流企业可以通过预订分流、送货分流和返程分流实行三级分流。高峰期车辆分流功能能够均衡车辆的分布,降低物流对油费、资源、自然的破坏,有效确保客户单位的满意度,对提高效率与降低成本的矛盾具有重要意义。车辆人员智能管理也是智慧物流系统的重要组成模式,在选型采购要加以甄别,选好选优。

五是做好智能订单管理。推广智慧物流一个重点就是要实现智能订单管理,一是让公司呼叫中心员工或系统管理员接到客户发(取)货请求后,录入客户地址和联系方式等客户信息,管理员就可查询、派送该公司的订单;二是通过GPS/GPSone定位某个区域范围内的派送员,将订单任务指派给最合适的派送员,而派送员通过手机短信来接受任务和执行任务;三是系统还要能提供条码扫描和上传签名拍照的功能,提高派送效率。

六是积极推广战略联盟。智慧物流建设的最后成功需要企业尤其是物流企业同科研院校、研究机构、非政府组织、各相关企业、IT公司等通过签订协议契约而结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风险共担、要素水平双向或多向流动的战略联盟。战略联盟具有节省成本、积聚资源、降低风险、增强物流企业竞争力等优势,还可以弥补建设“物流企业”所需资金、技术、人才之不足。

七是制定危机管理应对机制。智慧物流的建设不仅要加强企业常态化管理,更应努力提高危机管理水平。企业尤其是物流企业应在物联网基础上建设智能监测系统、风险评估系统、应急响应系统和危机决策系统,这样才能有效应对火灾、洪水、极端天气、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和瘟疫、恐怖袭击等突发事件对智慧物流建设的冲击,尽力避免或减少对客户单位、零售终端、消费者和各相关人员的人生和财产造成的伤害和损失,实现物流企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智能交通发展研究报告范文6

关键词:物联网;物联网技术;移动网络;网络安全

中图分类号:TP393.0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7月21日

物联网又称传感网,首次被提出是在1999年美国召开的移动计算机和网络国际会议上。物联网就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具体来说,物联网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移动设备网等信息承载体,建立互联互通的网络平台,使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相互连接。

物联网技术有三个重要方面:1、传感器技术:这也是计算机应用中的关键技术。现在绝大部分计算机处理的都是数字信号。自从有计算机以来就需要传感器把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计算机才能处理;2、传感器技术:融合了无线射频技术和嵌入式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技术,在自动识别、物品物流管理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3、嵌入式系统技术:是综合了计算机软硬件、传感器技术、集成电路技术、电子应用技术为一体的复杂技术。

上述物联网技术在应用过程中表现出如下特征:1、网络交互特征。物联网的核心内容就是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信息交互,虽然终端总是呈现多样化。但终究还是在互联网基础之上延伸和扩展的一种网络;2、感知识别特征。现在一般采用在各种物品上植入微型感应芯片等方法,利用射频识别、二维码、传感器等感知,进行信息采集和获取;3、信息交互和共享特征。将物体接入信息网络,利用各种通信网络,进行信息交互和共享;4、智能处理特征。自动把获取到的信息传输到信息处理中心,然后对海量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后处理。

一、物联网技术的主要应用

我国于2009年正式提出建立传感信息中心,之后许多省市都快速发展物联网技术在诸多领域中的运用。但很长时间里,物联网概念几乎家喻户晓,看似发展迅速,实则缺乏理性且进展缓慢。随着2013年的《国务院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和《物联网发展专项行动计划》,才标志着物联网发展政策顶层架构设计基本完成,同时意味着物联网迈入实质性发展阶段。主要应用在以下方面:

(一)物流管理。当前物联网运用主要集中在生产领域和物流领域。特别是在物流领域,物流公司与物联网关系十分密切,通过物联网建设,企业不但可以实现物流的顺利运行,城市交通和市民生活也将获得很大的改观。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将极大地提升物流的效率。不但可以减少仓储物流、人力成本、货物装卸等物流成本。而且贯穿全覆盖的物联网,可以使得整个供应链精准、透明和高效,实现了传统物流所不可能完成的目标。根据物流行业协会的2013年行业调研报告显示,中国物流行业物联网设备增长幅度超过60%,物流作业状况的物联网管理系统增幅在26%。物联网技术设备得到广泛运用。物联网技术对配送过程的透明化管理和信息追踪,效果十分显著。电子标签拣选系统出货量增长35%以上。物联网智能搬运系统在自动化物流中心的应用也很多,增长率在28%以上。在货物出入库方面,物联网系统根据信息指令对货物进行智能堆码跺,也是物流技术装备物联网技术的主要领域。总之,2013年是物联网在物流领域内高速增长和发展的一年。

(二)城市管理。随着网络化的普遍实施与发展,在城市建设、转型、发展已经演化成了动态时间管理和静态部件管理。城市管理迫切需要新的指导思想和综合解决方案。由于城市管理涉及不同网络、多个部门间的协作,因此必须建立一个综合的业务管理平台,通过充分运用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有效地将各种应用集中于一个系统,在此基础上为市民提供更加综合的服务,而物联网技术,恰恰能够有效解决城市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在物联网技术的支撑下,在“数字城市”和“智慧城市”的理念指导下,我们通过传感器节点和城市基础设施感知环境、状态、位置等信息,在城市管理中所采集的分散、独立图像进行并网,进行远程的业务管理、监控、存储以及传输。把信息应用平台与各指挥中心的资源密切联系起来,有指向性地进行网络资源的连接和信息融合。在城市建立了EPC信息港、电子商务平台,构建了城市信息管理系统。在政府、企业和科研院校信息共享的基础上,进行科技、业务和应用创新,不断促进城市各个关键系统和管理者和谐高效地协作,为城市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解决各种问题。目前,北京、上海等一些大城市已经在城市天然气、水、电网监控及应急处理、广告牌无线远距离识别管理系统、停车场智能监管系统、环卫作业车辆管理系统、危险源数据采集及监管系统等方面采用物联网技术管理城市,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智能交通。近些年交通拥堵、尾气排放、交通安全形势严峻,迫切需要借助新技术手段来改进。物联网技术可以大大改善现有状况,感知技术采集各种道路交通及各种服务信息,传感器将上述信息上传到处理中心,经过交通管理中心集中处理后,出行者可以进行实时的交通方式和交通路线的选择;交通管理部门可以自动进行交通疏导、控制和事故处理;运输部门可以随时掌握所属车辆的动态情况,从而实现了对交通环境和车辆的调整管理。这样,路上交通就会处于最佳状态,可以改善交通拥挤,提高路网的通行能力和生产效率,同时也可以减少交通事故发生,增强交通的安全性和机动性。在各终端上加装气体检测、温湿度监控和光控仪等多种传感器还能实时检测路面信息、汽车尾气情况和能见度等。与此同时,物联网也可以在公交系统的智能化中发挥作用,将传统公交站牌换成电子站牌,在公交车上安装GPS,各个站点设LED电子站牌,安装交通服务热线,建立移动掌上公交短信查询系统等多种渠道的公交车信息网络体系。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最大化利用公交资源。

(四)移动通信。移动通信网络发展,大体可以分成三个阶段:1、传感网阶段:传感器+近距离无线通信,只能实现物与物之间按需进行的信息获取、传递、存储等服务;2、M2M(Machine-To-Machine)阶段:机器对机器的无线通信,存在以下三种方式:机器对机器,机器对移动电话(如用户远程监视),移动电话对机器(如用户远程控制)属于移动运营商无线网络低速平台。M2M应用可以遍及电力、交通、工业控制、零售、公共事业管理、医疗、水利、石油等多个行业,对于车辆防盗、安全监测、自动售货、机械维修、公共交通管理等,可以说是无所不能。目前,中国移动的M2M发展非常好,在全国部署了420万台M2M终端,几乎所有大、中城市展开了M2M的业务;3、物联网阶段:物质实体中部署具有一定感知能力、计算能力和执行能力的嵌入式芯片和软件,使之成为“智能物体”,同时内置移动通信模块,通过移动网络设施实现信息传输、协同和处理,从而实现物与物、物与人之间的互联。我国处于物联网初级阶段。目前,上海移动率先成为首先运用物联网技术,为多个行业客户定制打造具有不同针对性的整套无线综合应用解决方案,包括数据传输、采集和业务管理等多个方面。如今移动网络进入4G时代,几乎所有可以在互联网平台上实现的业务都可以在4G网络上运行。随着4G网络的普及,进入TD-LTE时代后,直接促进智能办公、家居系统通信技术,从有线升级到无线,既省钱,还省掉了布线的麻烦,为无线遥控操作提供了保障。用户可在飞驰的汽车上开高清视频会议,智能系统分析各种商业数据,决策支持系统直接提供多套可行方案;也可迅速传输大文件(如X光片),为医生远程会诊支持,农村社区也将更加容易地建设远程医疗中心,医生可通过视频会议为病患“看”病……。可以预见,随着移动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物联网技术必将得到更为广泛、深入的应用。

二、物联网技术应用的制约因素

目前,我国物联网技术应用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纵观物联网技术应用的现状,它必定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只是现在还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

(一)技术落后。这是制约物联网发展水平的决定性因素。目前,在物联网技术中,相对已较为成熟,商业化程度比较高的是卫星定位技术和网络传输技术,但作为物联网技术核心的RFID和传感器技术,还未能产业化、规模化。而且,我国还没有掌握物联网中的核心芯片和传感器技术,在这个领域的整体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尤其是在传感器、智能通信、智能控制、批量数据处理、核心芯片等技术上,仍然落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应用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和障碍,解决方案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同时,技术落后还导致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小而分散,没有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

(二)物联网技术缺乏统一标准。物联网技术的建设包括对各种资源建立一个规范统一的编码,信息的采集渠道和方式要规范、通畅、稳定,要科学、合理、深入地研究各种工作流程方式。标准不统一,影响物联网的推进。现有各行各业的管理信息系统中,对物品的编码结构形式各异,对构建互联互通的物联网带来了很大的障碍,这是物联网技术应用所面对的难题。

(三)安全问题。物联网技术应用要求信息化,需要信息的开放,而安全性要求信息的独立,因此需要做到信息化和安全性的统筹兼顾。由于物联网是由大量设备构成,所以影响通信网络、传统网络、移动网络的安全。在物联网技术应用中,如果网络安全无保障,那么个人隐私、物品信息等随时都可能被泄露。而且如果网络不安全,物联网的应用为黑客提供了远程控制他人物品,甚至有造成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的可能性。

(四)法律法规不完善。物联网法律问题的复杂性在于和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结合所产生的复合性问题。物联网建设涉及到交通、环境、政府工作、公共安全、财务安全、个人健康和情报搜集等多个领域,完善它需要多种力量的整合。当前,物联网法律法规不完善,这些新型问题是对现有法律体系的挑战,同时并不排斥复合传统的法律。传统法律体系中的侵权、违约、个人隐私、公共安全等问题全部都会再现,物联网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又会在其中得到延伸。

三、完善物联网技术应用的对策建议

(一)技术和标准方面。由政府部门牵头,组织有关科研教育单位的专业力量,制定物联网建设和应用的具体计划。这样有利于政府结合各种资源,建立统一的物联网技术标准。同时,推动高校联合、委托高校定向培养、组织专家研讨会、互派学习,加快物联网技术专业人才体系的建设。研究增强政府、高校、企业之间的合作,形成产学研合作的良性循环。这样,既解决了物联网成本高、标准不统一、人才缺乏的问题,高校也可以在物联网技术应用的单位或部门建立教育基地、实践基地等,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专业的物联网人才;同时理论联系实际,促进物联网专业建设,提高我国自主物联网技术的发展,降低物联网建设、改造和应用的成本,解决物联网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也为教育部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二)安全方面。首先,建立一个远程的设备控制操作管理的平台,对于那些节点被破坏的,网络之中能够自动地愈合,网络相关的功能也就不会受到任何影响;其次,由于物联网终端类型过于多元化,加之分布广泛、节点移动性、网络异构性和业务复杂性等特点。我们可以施行身份认证以及访问限制的有机组合进行控制。同时,使用云计算技术,用云储存来存储物联网那些海量资源数据;最后,在加密环节上,可以仅在感知和应用端产生明文,在网络中的其他节点都是密文传送,减少信息泄漏的节点,同时对于感知对象以及传感设备方面可以适当地进行互相的认证,在合法的情况以及环境之中才能够顺利地进行。这样针对物联网技术特点,从安全层面上可以保障了物联网的有效应用。

(三)法律法规方面。建立物联网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法律。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企业的合法利益,法律就是保护这一利益的最有效的手段。保护物联网的知识产权就是保护物联网企业的利益和生产研发积极性的有效措施。与此同时,也要加强保护个人隐私方面的法律规范。防止个人隐私信息被随意取得,避免人们担心隐私泄露而拒绝接受物联网的可能,这就要靠国家出台相应的法律政策,鉴于法制在我国的不断完善和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相信相关法律的出台将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方案。

主要参考文献:

[1]刘云浩.物联网导论[M].科学出版社,2010.12.1.

[2]中国物联网2013研究报告.中国物联网产业推广中心,2014.3.

[3]2012-2013年中国物联网发展年度报告.新华社,2013.9.

[4]刘强.物联网关键技术与应用.计算机科学,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