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旅游开发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旅游开发方案范文1
[关键词]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对策
一、重庆乡村旅游资源基础及市场规模
乡村旅游是一种以传统的农业经济和乡村资源为基础,以城市居民为巨大潜在市场,满足都市人享受田园风光,回归淳朴民俗欲望为目的的旅游产品。传统的农业资源借助这种产品能够实现更高的附加值。重庆自古就是物华天宝、人文荟萃之地,其独特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底蕴和社会人文环境孕育了丰富多样的乡村旅游资源。从田园风光、乡村聚落、乡村建筑到农耕文化、民风民俗、节庆文化;从农业观光到农产品品尝、购物;从传统农业生产到现代化高效农业等等,均有可开发的旅游资源和旅游景观,为重庆乡村旅游发展奠定了坚实的资源基础。
重庆具有区别意识的乡村旅游自2000年才开始自主发展,现已具有一定的规模。2006年,重庆市乡村旅游接待游客总人数达1676万人次,占全市国内旅游接待人次数的24.69%,实现直接旅游总收入9.3亿元。目前,全市共有乡村旅游景区(点)数2470个,客房数总量74208张床位;全市被命名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的单位共12个;直接吸纳农民就业人数5.3万人,间接提供劳动就业岗位12万人;到2010年,全市旅游农业游客总量将达到1850万人次,年平均增长率约为11%,预计约占当年全市国内旅游总人次的18.5%,重庆乡村旅游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二、重庆乡村旅游市场发展模式及其面临的挑战
乡村旅游发展具有强大的综合带动、文化交流、信息流通和辐射功能,也是缩小城乡差距、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的重要载体。目前,重庆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大致有五种:(1)农家乐及乡村饭店发展模式。重庆乡村旅游发展主要以农家乐作为载体,全市的“农家乐”数量已多达3650余个,年接待游客量达到1000余万人次,占重庆乡村旅游旅游收入的85%左右。此外,还有部分乡村饭店在传统农家乐基础上发展起来,主要分布在“一小时经济圈”区域。(2)生态及高科技农业园模式。该模式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明显,发展势头良好,是重庆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模式。主要分布于重庆市现代农业园区(渝北)、重庆生态农业科技产业示范区(北碚)、重庆市农业科技博物馆、巴南区百里生态农业经济长廊、万州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园等。(3)森林公园模式。该模式是我市乡村旅游发展的最原始形态。主要分布于南岸区南山、沙坪坝歌乐山、北碚缙云山、江津四面山、南川金佛山、万盛黑山谷、武隆仙女山森林公园等。(4)古镇民俗节事模式。主要分布在各级历史文化古镇和民族风情村,如重庆美丽乡村嘉年华、土家族摆手舞节、垫江牡丹节、三峡柑桔节、永川茶竹文化节、北碚静观腊梅节等。(5)景区带动型模式。主要是指以重点旅游景区为核心,把景区的部分服务功能剥离出来,吸纳周边乡村的农民参与旅游接待和服务,从而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形成旅游景区和社区经济的互动发展。如南岸南山片区、长寿户片区、武隆仙女山片区、金佛山片区、东温泉片区等均属这种模式。
重庆是拥有8.2万平方公里土地、3000多万人口的年轻直辖市,大城市与大农村的二元结构十分明显。目前,重庆发展乡村旅游面临着以下问题:(1)乡村旅游模式发展不平衡,配套功能服务产品不齐全。目前,除农家乐模式较为成熟外,其他乡村旅游模式如生态农业园、森林公园、民俗节事旅游等在产品规划、建设、包装、宣传等方面还有较大差距;旅游配套服务设施不齐全,不能满足游客的多层次需要。(2)乡村旅游产品档次较低,乡村核心文化挖掘不深入。很多乡村旅游产品无法反映农事农艺、乡村生活、乡土习俗、劳作体验等乡村核心文化内涵,更缺乏具有参与性、知识性、娱乐性,能充分展示“村野文化”的旅游活动内容。(3)乡村旅游产业效益不高,经济联动效应不明显。乡村旅游理应成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源和加速器,但目前重庆市乡村旅游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率还不高,所占比例偏低,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拉动作用不够充分。
三、重庆发展乡村旅游的对策建议
首先,因地制宜地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以市场导向配置资源,引导乡村旅游向优势地区集中。加强“一圈两翼”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的分类指导和协调,架构“一环四走廊”的都市田园型乡村旅游发展格局,促进乡村旅游的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积极推进“渝西经济走廊”乡村旅游发展,加速推进渝东南“乌江画廊/武陵山区”新农村旅游,推进乡村旅游产品从“单一”向“个性化”转型,旅游经营从“单体”向“规模化”升级。
其次,深入挖掘乡村文化体验性内涵,创造差异化的特色品牌项目。充分利用乡村旅游主体行为上的参与性特点,在乡村田园风光景观意象和农耕文化意象突出的地方,开展生态型农业观光园,让游客参与农作劳动,体验农事之趣;针对乡村旅游文化层次上的高品位性特点,挖掘乡村民俗文化意象,设立民俗风情区,开展一系列游客参与性较强的民俗文化体验恬动。
第三,维护乡村景观的原真性,避免出现围城效应,确保重庆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旅游者参与乡村旅游活动,贪图乡村特有的乡土文化,他们所荷载的异域文化会与乡土文化产生互动过程,有时在很大程度上会诱发乡村固有文化的演化与变迁。这会破坏乡村的原真性意象,从而降低乡村吸引力,最终导致乡村旅游根基的动摇。因此,必须采取适当措施,制定必要的法律法规来维护乡村特色景观的传统性和原真性;必须认真贯彻“开发与保护并重、开发服从保护”的旅游业发展方针,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走生态文明的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冯淑华沙润:乡村旅游的乡村性测评模型——以江西婺源为例[J].地理研究,2007(5)
旅游开发方案范文2
开发大赛实施方案
为迎接××××年甘肃武威第三届“天马”旅游节,充实凉州旅游商品市场,提高旅游商品的市场占有率,根据市政府《关于举办全市旅游商品开发大赛的意见》文件精神,经区政府研究决定:于××××年月初举办凉州区“×杯”旅游商品开发大赛。具体方案如下:
一、活动目的
通过本次旅游商品大赛,以市场为导向,以精品为目标,挖掘开发一批有较高品位、富含科技含版权所有量、独具地方特色、市场前景广阔的旅游商品,积极培育凉州旅游商品的客源市场,进一步完善旅游商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及宣传等一条龙服务体系,不断壮大我区旅游商品的产销队伍,树立凉州旅游的品牌意识,做大做强凉州的旅游业。
二、活动名称
××××年凉州区“×杯”旅游商品开发大赛
三、主办单位
凉州区人民政府
凉州区旅游局
凉州区文体局
凉州区经贸局
凉州区广播电视局
中国共青团凉州区委
四、协办单位(待定)
五、组织机构
大赛设组委会,组委会下设评委组、办公室。
组长:张祥生凉州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副组长:李吉仁凉州区旅游局局长
赵继洲凉州区文体局局长
李长东凉州区经贸局局长
杨新年中国共青团凉州区委书记
陈德正凉州区旅游局副局长
评委组:张祥生凉州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李吉仁凉州区旅游局局长
赵继洲凉州区文体局局长
李长东凉州区经贸局局长
杨新年凉州区团委书记
冯天民凉州区群艺馆馆长
王金城凉州书画院院长
王文明凉州区旅游局副局长
胡宗密凉州区博物馆馆员
党寿山凉州区博物馆馆员
黎大祥凉州区博物馆馆员
办公室设在凉州区旅游局,主任由陈德正同志担任,陈耿、许天才同志具体负责落实活动的各项工作。
五、组织实施
⒈旅游商品的范围:
文物复仿制品:在遵守国家关于文物复仿制有关规定的前提下,开发、设计、制作的凉州各历史时期文物的复仿制品及设计样品。
工艺品、纪念品:立足多种材质开发的雕塑、编织、镶嵌、刺绣、饰品、剪纸、根雕、奇石等具有纪念意义和鉴赏收藏价值的各类工艺品、纪念品(包括纪念币)。
服装、生活用品:具有凉州地方特色的服装制品、生活用品及设计样稿等,包括亚麻、地毯等系列产品。
绿色食品:围绕凉州农副产品开发的保健品、营养补品、绿色饮品、名优土特产品。
书画作品:反映凉州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的各类书法、绘画、篆刻、刻字作品。
图书、音像制品:反映凉州历史文化、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书刊、画册、邮票、明信片、歌曲、光碟等公开出版发行或内部印制的各类图书、音像制品。
⒉评奖办法:
本次旅游商品大赛设以下奖项:
特等奖名,奖人民币元;
一等奖名,奖人民币元;
二等奖名,奖人民币元;
三等奖名,奖人民币元;
另外,设优秀奖名,最佳创意奖名,最佳组织奖名,均颁发给凉州区人民政府验印的获奖证书。
⒊参赛要求:
()参赛作品应能够体现凉州文化特色、地域特色和人文特色;版权所有
()参赛作品应能够代表本类产品,且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品牌价值;
()参赛作品或设计稿应具备较强的创意,富含文化内涵。
()凡参赛作品,要按统一要求,保送实物及设计创意说明,并填写旅游商品开发大赛报名表一式二份。说明材料要求文字精练,要点清晰,说明作品的设计构想及创意,字数不超过字,用二号字打印在纸上。
⒋宣传报道及后续工作:
()大赛将采用电视全程采访报道的形式,对作品征集、评奖及参赛作品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报道。
()凡获奖作品,将由区旅游局负责向辖区各旅游景区(点)、旅游商店推荐销售。
()对获奖作品的生产单位,将由区旅游局报请省旅游局批准定为旅游定点单位,并将其获奖作品向市“节会”组委会推荐作为××××年“天马”旅游节指定旅游商品。
⒌经费来源:
此项活动以社会化方式运作,以赛养赛为原则,具体采用以下办法运作。
()、凡参赛商品及设计样品,收取参赛评审费元,贵重金属制品、书画作品、宝石制品等除收取参赛评审费外,另收作品保管费及保险费元。
()、拍卖大赛冠名权,采用竞标方式向社会公开拍卖,底价为元;
对取得大赛冠名权的企业,定为本次活动协办单位,企业董事长或总经理可作为特邀佳宾参与旅游商品评定工作,企业参赛产品由区旅游局向市“节会”组委会推荐作为旅游节指定旅游商品。
()、寻求企业赞助,凡愿意赞助此次旅游商品大赛的企业或单位,视情况收取元的赞助费;
凡赞助单位并免收参赛评审费,在电视宣传报道中打出赞助单位名称字幕,并由区旅游局发给旅游定点单位铜牌。
⒍工作进度安排:
()××××年×月×日—××××年×月×日,拿出切实可行的大赛实施方案,经区政府审批印发,并在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上启事,广泛宣传发动社会各界参与本次大赛;
()××××年×月×日—××××年×月×日,确定大赛场地,邀请专家评委,联系大赛冠名单位及赞助单位,征集各类参赛作品,借第三届“天马”旅游节展开强大的宣传攻势,对活动进行全程宣传报道,对参赛企业和个人就参赛作品进行电视专访。
()××××年×月×日—××××年×月×日,进行参赛作品初步筛选、分类,做好会场布展等工作,
()××××年×月×日—××××年×月×日,组织参赛作品的评审工作。
旅游开发方案范文3
[关键词]旅游文化开发;地方经济;发展;推动;案例
[中图分类号]F7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24-0145-02
1前言
就目前来看,我国旅游行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各个地方的旅游产业发展状况与地方经济有着密切的联系,地方经济想要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就必须充分重视旅游文化的开发。山西省左权县,总体面积2023平方千米,左权县涵盖淳朴的民风、传统民族文化以及峻秀的山川,这些独特、丰富的资源是左权旅游文化的精髓,也是推动左权县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
2左权旅游文化的类型
21古文化
左权县的历史悠久,涵盖的古文化十分丰富。郭守敬是我国古代非常著名的仪器仪表学家、水利学家、数学家以及天文学家,他发明了很多在世界上具有代表性的东西;左权县紫金山书院以及郭守敬观象台在国际上具有广泛的影响力与地位,紫金山上不仅有很多美如画的自然景观,还有很多人文古迹,特别是古代科技文化。对于左权县古文化的合理开发,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前往左权县旅游风景区,增加左权县的旅游收入,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
22军事文化
战国时期,辽阳邑是赵国西部非常重要的一个镇区,即左权县。左权县中的古兵寨与紫金山“三关一院”涵盖了大量的古军事文化,时期,左权县作为太行山抗日的主要革命根据地,很多抗日英雄都牺牲在左权县。新华日报社社长何云等新闻媒体人员血洒左权,是当今世界新闻史上非常重大的事件,左权县中完整保存的高大石头房,是时期白求恩医院的旧址,还有一些墙壁上写满了朝鲜文字,诉说着当年朝鲜的英雄事迹。在军事家的眼里,左权是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风水宝地,八路军曾经在左权县驻扎了5年左右,麻田八路军总部的旧址中,彰显着左权、、等民族精英的英勇事迹。左权县涵盖的这些军事文化,对于游客有着很大的吸引力,应当重视军事文化的开发,将其作为左权旅游文化的标志。
23民俗文化
左权县的民间文化艺术十分浓郁,地方文化独具风味。左权县中的小花戏子、民歌在民间流传的范围较为广泛,在长期的发展中已经形成一种富有乡土气息、曲调风格多样的民间文化,是我国民俗文化中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区域。左权县的民众基本上从小就会唱歌、跳舞,如郝玉兰、冀爱芳等左权民间歌手唱遍了山西,在全国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除此之外,一江晚霞剪纸馆、魏建忠曙光钱币博物馆、古婚书馆等,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左权民俗文化的内容,左权县从来不缺书法、剪纸、集币、绘画、刺绣以及集报等民间艺人。
24影视文化
张艺谋与吴天明共同拍摄的《老井》,拍摄地就是在左权县,这部电影曾经轰动了全世界,2001年左权县玉茭村中的150口枯井才打出水,在回首左权县掘进那一段往事的时候,仍然能够感受到那份勇敢、执着的精神。
3左权旅游文化主题的开发
现代旅游,是一种高层次享受与文化再创造,它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真实体现。旅游文化,实质上就是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产物,它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旅游文化主题开发的主要目的就是整合现代人的内心需求,左权文化具有丰富、独特的内涵,能够有效地满足现代人对于生活的精神追求。
31度假游玩
人们对于自然的崇尚与情感是永恒不变的主题,也是现代人在生活中所追求的一种精神享受。左权县中,龙泉沟的气候条件非常好,洞、林、水、寺以及山等一系列旅游景观应有尽有,非常适合人们在此度假游玩;人们在左权旅游景观中能够体会到“密林深处有人家,牧羊坡上唱民歌”的浪漫之情,使游客完全融入到左权县旅游文化的氛围中。左权旅游文化开发过程中,可以将度假游玩作为主导。
32红色之旅
就目前来看,人们越来越崇尚历史,红色旅游已经成为现代人了解与掌握历史的必然方向。左权县具有的独特历史背景与地理条件,使它涵盖了非常丰富精彩的军事文化内容与故事。左权旅游文化主题开发过程中,可以将红色之旅作为左权旅游文化的主题,借助抗日根据地,能够与黎城、武乡之间达到一个互补效果,加强左权旅游文化主题的鲜明性。
4左权旅游文化开发的营销策略
41营销思路
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状况与地方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关联,只有不断地对地方文化进行合理的创新,促进地方文化中的认同进程,才能够有效地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但是,如果想要达到一个良好的文化认同,就必须对文化形象进行合理的营销策划。优秀的文化形象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扩大地方经济发展中的经济效益,不仅能够进行招商引资,还能够吸引大量的旅游产业人才。所以,在对左权旅游文化主题进行开发的过程中,应当树立一个能够让广大人民群众普遍接受、富含地方特色以及积极健康的旅游文化形象。
左权县境内包含了太行山最高山峰孟兴垴,可以将其改名为“左权峰”,在左权旅游文化营销过程中将太行山最高山峰与左权县紧紧联系在一起,将红色之旅作为左权旅游文化中的主题,将度假游玩作为左权旅游文化开发的主导,然后推出相应的旅游文化产品。
首先,将左权县中的民歌作为左权旅游文化产品的形象,对其进行包装,以传承传统民歌曲调为前提,创新左权县人民的生活内容,利用各种媒体、网络在市场中进行宣传,并且重点将左权县中的英雄事迹进行突出,纳入太行山“红色之旅”这一旅游文化主题中,并且与一些发展成熟的旅游景区进行合作,对左权旅游文化产品进行联合销售。
其次,应当兴办文化产业,对一些文化设施进行合理的运作,在左权县中将民间工艺品与收藏品集中在一起,可以在左权县中设立一条民俗文化街,并且还能够借助当地新闻媒体举办相应的民歌大赛或者民歌节等,这样不仅能够扩大左权旅游文化的影响力,还能够对新人进行选拔,充分地对左权县涵盖的民俗文化资源进行挖掘。
最后,应当对现有龙泉沟景区中的景点范围进行扩大,在对旅游文化产品进行设计与生产的过程中,将度假游玩、红色之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根据左权旅游文化市场上的实际情况,对左权旅游文化产品进行合理的组合;左权县各个旅游景区还应当设定多经典一票制的收费模式,对各个旅游景区中的收费价格进行统一,然后推向旅游市场,达到旅游文化开发促进消费增长的目标。
42服务行为
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是人,左权旅游文化开发过程中规范服务行为非常的重要。左权旅游文化营销服务行为应当充分体现出左权独特的民族风俗,设计与左权文化、景观相协调的服饰,对于不同特色的左权旅游景区,对于各个景点的设计要体现出不同色调与不同风格,使左权旅游景区服务人员的服饰、造型等一系列事项能够协调统一、富有特色,与旅游景点相互融合。同时,左权旅游景区中导游队伍的专业性、服务性水平直接影响着左权旅游产品营销与左权旅游文化传播状况,因此应当充分重视导游队伍的健全,为了能够确保左权县纯正的民族风俗能够吸引广大的游客,可以在一些特色景区中配置当地人作为向导,使游客能够深刻地体会到左权旅游文化具有的特色,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左权旅游景区的游客量,扩大左权旅游产业的经济效益。
5结论
本文通过对左权旅游文化主题开发作为案例进行深入的分析,实践证明地方旅游文化的有效开发,在促进地方旅游产业经济效益增长的同时,还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对于地方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杰黄陂区乡村旅游发展的经济影响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3(2)
[2]雷清旅游业对欠发达地区的经济推动作用探析――以陕南为例[J].中国商贸,2011(23)
[3]黎翔论旅游开发对从化经济的推动作用[J].成功(教育),2012(16)
旅游开发方案范文4
关键词:责任旅游;旅游开发;河南省商丘市
责任旅游开发一直是国外学者关注的重点。为了更好地理解什么是责任旅游,本文调查了旅游目的地开发中存在的各类利益团体之间的关系。该调研牵涉到更加深入的研究,此项研究对许多区域进行了调查。本文以其中的一个区域为例,以调查旅游目的地开发中的相关利益团体之间的关系是否能满足各方面的利益目标。考虑到作为旅游资源的开发相关者不仅仅是单方面的利益,如社区的广泛参与可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本文认为旅游资源开发中应考虑到多方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以达到多赢的目的,真正实现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1责任旅游开发与传统旅游的比较
1.1责任旅游开发中利益相关者的关系
根据Freeman[1]的定义,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指“任何能影响组织目标实现或被该目标影响的群体或个人”。由于旅游活动的开展涉及食、住、行、游、购等方面,旅游开发者与旅游目的地的社会团体在旅游业的经营活动中充当了不同的角色,起着不同的作用,共同保证旅游业的正常运行。因此,责任旅游开发中涉及到相关的利益团体包括社会环境和工作环境之间的不同关系组合(图1),比较核心的组合是旅游开发者与旅游目的地社会团体之间的一种互惠共生的经济利益关系。同时,在旅游者、旅游目的地的居民、旅游目的地社会团体与旅游开发者之间还存在着交换、依赖、合作3种互动的经济关系形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旅游目的地社会团体与当地居民之间的一种经济上的依赖关系,这些社会团体的经营以当地的居民为依托,其员工大多从本地雇佣,改变了他们从前的职业,使其进入旅游服务行业之中。
第二,旅游目的地居民与旅游开发者之间的交换关系主要表现在居民对其活动空间的让渡上,即当地居民牺牲自己一部分生活空间,让旅游开发者将其开发成为旅游活动的公共空间,从而换取一定的经济获益机会和就业机会。
第三,旅游者与旅游目的地居民的经济互动关系主要通过购物活动来产生。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所希望购买的旅游商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都是当地的居民,于是就建立了一种供求关系;旅游者与旅游目的地社会团体之间的经济互动关系是通过旅游过程中所需要的食、住、行服务来建立的;旅游者与旅游开发者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旅游者在开发者所提供的场所中游览和娱乐基础上的。
1.2传统旅游与责任旅游开发方法比较
国外许多学者提出,责任旅游不是一种旅游产品或者品牌,它包括一个框架和一套实践行动,是一种制定旅游规划和政策的方法[2-5]。责任旅游是在无规划、无管制的传统大众旅游的消极客观性之间描绘出一条明智的道路,是一种在相关人群、政府、旅游者和投资商之间优化利益分配的新的旅游业发展方式(表1)。目前,我国旅游开发单纯鼓励的文化遗产旅游、生态旅游或者小型旅游的发展并不是责任旅游,而只是旅游开发的一些经验,这些经验如果没有考虑旅游开发中各类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将会造成旅游目的地大规模的破坏。实施责任旅游不仅能支持开发精心策划的生态旅游产品,而且也能吸取以往的经验,从可持续发展的开发角度深谋远虑地采用新兴技术、消除大众旅游自身带来的负面效应或使之最小化。实际上,由于责任旅游涉及到旅游资源的管理,在实施责任旅游时也需要强有力的领导(并不仅限于政府部门),同时考虑到旅游业的跨学科性,必须采纳旅游开发和规划的“6C”原则,即合作(Cooperation)、协调(Coordination)、协作(Collaboration)、交流(Communication)、协议(Compromise)和守信(Commitment)原则,以避免资源浪费、政策冲突,防止政府机构和各部门把他们的精力放在争夺资源上,从而最终实现责任旅游的目标——使各社区获得的利益最优化。
2责任旅游开发的原理
旅游开发方案范文5
关键词:旅游景区开发;利益相关者;核心利益相关者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7-0092-02
1 研究背景
旅游景区的开发涉及到众多的利益相关者,尤其是核心利益相关者,关注旅游景区开发中的核心利益相关者,让他们能够公平分享景区开发所带来的利益及公平分担景区开发的负面影响,对景区开发能否顺利进行非常关键。
2 基本概念界定
2.1 旅游景区开发
旅游景区开发是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有组织、有计划地对旅游资源、客源市场和旅游服务及服务设施等各方面的旅游资源作系统的、同步协调的开发和规划,以使旅游资源的各方面相适应并协调发展的系统工程。
2.2 利益相关者
1984年美国经济学家弗里曼给“利益相关者”下的定义为大家广泛接受,他认为,利益相关者是“那些能够影响企业目标实现,或者能够被企业实现目标的过程影响的任何个人和群体”。1999年,“利益相关者”这一概念出现在世界旅游组织制定的《全球旅游伦理规范》中,这一词汇在旅游官方文献中已经得到了认可。根据弗里曼(1984)对利益相关者的定义,文章将旅游景区开发中的利益相关者定义为“任何能影响旅游景区开发或受其开发影响的个人或群体”,包括国家、属地政府、社区居民、旅游投资商、旅游者、旅游规划专家、社会公众、竞争者等。
2.3 核心利益相关者
借鉴国外学者克拉克逊(1995)对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分类方法以及我国学者张维(2006)对企业利益相关者分类的方法,结合旅游景区自身的特点,依据各利益相关者与旅游景区开发关系的密切程度,将旅游景区开发中的利益相关者分为核心层利益相关者、蛰伏利益相关者和边缘利益相关者,核心利益相关者是指与旅游景区开发关系最为密切的个人或群体,没有他们的参与和合作,旅游景区的开发就无法进行,包括国家、属地政府、旅游开发商、社区居民、规划专家和旅游者。文章仅对利益景区开发中的核心利益相关者进行研究。
国家是旅游资源的所有者,是核心利益相关者;资源所属的地方政府往往作为所有者代表对资源开发承担主要责任,是核心利益相关者;旅游开发商是旅游景区开发的执行者、实施者,是核心利益相关者;社区居民与旅游景区开发在空间上的紧密性,使其成为与旅游景区接触最频繁、联系最紧密的群体,是核心利益相关者;规划专家是旅游景区开发的规划者、引导者,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旅游景区开发的大方向,是核心利益相关者;旅游者是旅游景区开发成功与否的验金石,是核心利益相关者。
3 旅游景区开发中核心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
3.1 国家的利益诉求
国家作为旅游资源的所有者,当然是希望相关群体能以最佳方式对旅游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以达到旅游资源效用最大化和可持续利用的理想目标。
3.2 属地政府的利益诉求
景区属地政府对发展旅游业的预期以经济增长为政绩目标,以旅游拉动地方经济,此外,由于属地政府承担着国家赋予的责任,同样希望通过旅游业的良性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稳定社会秩序、提升社会道德水平、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效共生,促进整个地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3.3 旅游开发商的利益诉求
追求丰厚的投资回报,是旅游景区开发商追求的最核心的利益。他们为了比较顺利地实现参与旅游开发的经济目标,对属地政府的期望是属地政府能够提供宽松优惠的政策环境,及时的产业发展引导,有效的市场监管,有力的社区协调;对社区居民的期望是社区居民能够支持企业的各种开发经营活动,提供符合企业需要的人力资源,不给企业日常经营制造麻烦等等。
3.4 社区居民的利益诉求
社区居民直接受到旅游景区开发的各种影响。他们的利益要求主要有:第一,希望景区的开发,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商业机会,提高个人或家庭的经济收入,改善当地的基础设施,使生活条件得到改善;第二,他们希望有更多受教育的机会,获得更多的就业指导与培训;第三,他们还希望旅游发展过程中当地风俗习惯受到尊重,当地少数民族文化特色得以保持与发展;第四,社区居民希望通过旅游业的良性发展,尽量减少负面影响,保护自然景区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生态环境,保证良好的社会治安,社会风气不要变坏,以获得安全稳定的社区环境,从而保证本地的旅游吸引力以及本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3.5 规划专家的利益诉求
规划专家在景区开发中的利益诉求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物质报酬,规划是一项高度消耗体力和脑力劳动的工作,也是规划专家的重要经济来源;二是精神报酬,规划师通常是站在专业的角度对景区进行规划,不会过多地考虑其他因素,并且希望专业见解能得到相关人士的肯定。
3.6 旅游者的利益诉求
旅游者是为了了解和欣赏到景区资源价值,为获得期望的物质、精神和文化方面的旅游体验而来到景区旅游的,他们最核心的利益是旅游体验的质量和满意度。因此,旅游者的利益诉求表现为:一是要求从景区内在的质量符合其期望体验;二是要求付出的价值对等于在景区消费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4 旅游景区开发中核心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冲突表现
4.1 属地政府与其他利益主体的利益冲突表现
4.1.1 属地政府与国家
国家的关注的利益焦点在于资源的利用问题,而属地政府关注的利益焦点参杂了太多复杂的成分,难免与国家发生利益冲突。
4.1.2 属地政府与社区居民
由于当地居民自身文化素质、技术水平等因素的限制,政府往往不信任让他们完全参与到旅游活动中来。而与此同时旅游目的地的建设禁止了当地某些传统的生产方式,却没有为当地居民找到更加适合他们的、可持续性的经济出路,不能够满足他们的利益,因此他们对政府会产生不信任和抵触情绪。
4.1.3 属地政府与规划专家
由于规划专家的立足点是行业规则,他们的目标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对景区开发有利的规划方案,而政府部门的目标是多方面的,其中的政治业绩目标往往与规划专家的规划方案产生冲突。
4.2 旅游开发商与其他利益主体的利益冲突表现
4.2.1 旅游开发商与国家
国家的关注的利益焦点在于资源的利用问题,而旅游开发商关注的利益焦点则在于纯粹的经济利益,这是他们之间冲突表现的根本所在。
4.2.2 旅游开发商与属地政府
旅游开发商与属地政府在追求目标上存在着明显的分歧,政府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不仅要考虑经济效益,还要同时考虑到社会、文化、环境的协调发展;而旅游企业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往往不会注意其他方面的影响。
4.2.3 旅游开发商与社区居民
旅游开发商与社区居民的利益冲突主要表现在经济利益的分配问题上,旅游开发商进入景区后,虽然会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但是他们在资源占有状况和经济地位方面极不相称。开发商从对当地资源的开发中获取大量利润,成为最大受益者;当地居民虽然也获得利润,但获取的比例是微乎其微的,同时承受着开发所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
4.2.4 旅游开发商与规划专家
跟属地政府与规划专家之间的利益冲突表现相类似,旅游开发商与规划专家同样存在着利益冲突。获利情况是旅游开发商关注的利益焦点,而在规划专家的规划文本中所呈现的盈利能力有可能远远没有达到旅游开发商的预期。
4.2.5 旅游开发商与旅游者
旅游经营者往往只追求自身利益,在缺乏调查的情况下一窝蜂的向旅游者提供一种热门旅游产品,同时受到行业背景的限制,很难准确把握旅游者真正的需求,从而出现尽管出发点是为了迎合旅游者的需要,但实际上却恰恰可能提供了旅游者不需要的辅助功能,而忽略了旅游者最需要的主要功能。
4.3 社区居民与其他利益主体的利益冲突表现
4.3.1 社区居民与规划专家
在规划专家的规划方案中,通常会涉及到征用土地、房屋拆迁等问题,这些是世世代代生活于此的居民相当难以接受的问题。
4.3.2 社区居民与旅游者
旅游者的旅游活动会影响居民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如物价的上涨、生活环境的污染、噪音的产生、生活空间的拥挤等。同时,随着景区的深入开发,民风不够纯朴以及传统文化过度商品化会影响旅游者体验质量。景区开发后,由于受外界文化的影响,当地民风很难保持在开发前的境界,商品化意识的增强也让旅游者的旅游体验质量大打折扣,这与旅游者预期的“原汁原味”的民风相差甚远。
5 结论
通过分析旅游景区开发中核心利益相关者以及它们之间的利益冲突表现,不难发现导致这一系列冲突的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各利益主体的自利倾向,社区参与不足导致居民正当利益难以得到保障、属地政府在旅游景区开发中的角色错位、相关政策法律法规不完善、监控力度不足与社会监督缺位则是导致冲突的重要原因。我们应该深刻意识到核心利益相关者问题的重要性,并针对产生冲突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协调好他们之间的关系,以保证旅游景区开发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牟红.景区开发与管理[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7.
[2]Freeman R Edward. Strategic Management: A Stakeholder Approach. Boston:Pitman,1984,(46).
[3]张广瑞译.全球旅游伦理规范[J].旅游学刊,2000,(3):71-74.
旅游开发方案范文6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概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具有地方特色,代表一定时代的文化内涵,被群体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表演、实践、知识、表现形式和技能,以及有关的实物、工具、工艺品等。因其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目前,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的旅游项目积极开展,具有极大的市场前景。
鄂伦春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为四类:音乐类、曲艺类、传统手工艺类和民俗类,包括鄂伦春族民歌、摩苏昆、桦皮狍皮制作、古伦木沓节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合理开发鄂伦春族文化遗产,可以起到动态保护作用,同时也具有广阔市场前景,对黑龙江省旅游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非物质文化旅游开发利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非物质文化旅游开发利用的必要性
著名的人类学家泰勒提出:文化囊括了人类经历的各个方面,是以人为载体而存在。非物质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需要以人作为载体来传播和保护。旅游开发可以利用非物质文化资源,让游客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播中来。既开发了非物质文化资源,又保护和传播了非物质文化,一举两得。所以,非物质文化必须在不被破坏的前提下进行旅游开发利用,使其得到传承和保护。
(二)非物质文化旅游开发利用的可行性
我们采用昂特谱(RMTP)基本理论对非物质文化旅游开发进行可行性分析,具体分为市场和资源两个方面。在资源分析上,我们以主题提炼为核心,找出非物质文化的特色;在市场分析上,选择有创意的旅游开发主题,综合资源分析和市场分析设计旅游产品。
1.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分析
鄂伦春族世代居住在黑龙江省,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自然条件独特。凭借独特的自然和气候条件,鄂伦春族人以狩猎捕鱼为生。其非物质文化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狩猎文化,有独具特色的民族歌舞、制作精美的手工艺品鱼皮服饰、民俗风情的鄂伦春族古伦木沓节等等,其非物质文化资源丰富,旅游开发有很好的文化基础。
2.非物质文化旅游市场分析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近年来随着旅游开发的火热,国人对非物质文化旅游形式的认可度越来越高,参与热情高涨。鄂伦春族以其特有的地理气候条件,形成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资源,对国内外游客有着很大的吸引力,这些都为鄂伦春族非物质文化旅游开发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合理开发其非物质文化资源,具有极大的市场前景。
3.非物质文化旅游主题提炼和产品设计
主题是文化旅游的核心,根据主题组织营销旅游产品。黑龙江非物质文化丰富,政府应大力支持以“黑龙江非物质文化旅游”为主题的非物质文化旅游项目。旅游产品,即提供给游客的服务,有创意、内容新颖的旅游产品可以吸引游客的到来。鄂伦春族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据此,可以开发如“鄂伦春族古伦木沓节”为主题的旅游产品,配以特色旅游纪念品,让游客感受到其乐趣。从市场角度分析,鄂伦春族文化旅游产品具有广泛的市场。
三、非物质旅游的基本对策
《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是我国非物质文化保护的纲领性文件。其中,保护的指导方针是: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根据上述指导方针,我们提出了非物质旅游的基本对策。
(一)科学合理定位设计:为充分利用非物质文化资源,必须合理定位旅游开发的市场,确定旅游产品面向的对象,制定详细的旅游开发方案。
(二)突出地方民族特色:各地有不同的环境和资源,结合地方特色开展新颖别致的旅游,保持旅游项目的代表性,可以吸引游客,如鄂伦春族的“山文化”独有的生活方式、手工艺品、歌舞表演。
(三)按照市场需要规划:旅游的开发必须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不同需求,针对国内、国外不同的游客,开展不同层次的旅游项目,可以充分利用非物质文化资源。
(四)文化资源的可持续性开发:非物质文化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在对其进行旅游开发的同时,保护当地生态环境、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当地居民的权益,确保旅游开发的可持续性发展。
四、鄂伦春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一)鄂伦春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1)从政府保护上,可以由各地政府机构成立“鄂伦春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各地方成立“鄂伦春族保护小组”,并安排专业人员负责。由上到下,成立严格的管理团队负责鄂伦春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同时,财政上政府必须给予补贴,尽量做到专款专用,并积极引导社会的开发资金利用到鄂伦春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来。(2)在民间保护上,黑龙江省作为鄂伦春族居住地,在群众中间成立专门“鄂伦春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保护组织”,由上到下将宣传深入民间,使得遗产保护观念深入人心。(3)在法律保护上,对于黑龙江省鄂伦春族来说,充分发挥本民族的能动性,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地方性鄂伦春族非物质文化保护法规”,通过该法规建立一定的奖惩制度、加大对不法现象的处罚力度。
(二)鄂伦春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利用
(1)确定旅游项目主题,凸显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吸引力。在开发非物质文化旅游上,地方旅游管理部门应以本省特有的鄂伦春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旅游活动,如鄂伦春族古伦木沓节体验游、鄂伦春族手工艺品体验游等。同时,在旅游目的地,可进行鄂伦春族歌舞表演,通过音乐、曲艺,让游客体会到非物质文化的魅力[3]。与此同时让游客参与鄂伦春族得民俗表演,体验鄂伦春族工艺制作过程,这对黑龙江省旅游形式的创新和旅游经济的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2)以品牌建设为核心,扩大文化旅游影响力。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丰富,尤以鄂伦春族独具特色。建设“鄂伦春族”品牌,整合黑龙江省已有的文化旅游项目,扩大鄂伦春族旅游影响力,不仅可以扩大鄂伦春族的旅游市场,并且刺激黑龙江省的旅游业的蓬勃发展。(3)加强对外交流,加强鄂伦春族文化旅游的宣传工作。随着我国城市之间的经济合作、文化交流的深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作为一种媒介推广鄂伦春族旅游项目。在国际和国内之间的合作上,以鄂伦春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城市符号,既可以很好代表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又能很好的宣传了文化旅游业。
五、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