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网络文学发展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网络文学发展报告范文1
为迎合市场需要和追求商业利益,当前网络文学创作中的跟风写作、雷同创作、注水长篇、趣味低俗等问题日益突出,不少作品缺乏文学基本的审美,情况令人担忧,网络文学的原始创作状态亟待提升。
网络文学尚如此年轻,它的自由天性与民间姿态似乎决定了它我行我素的性格。网络文学展现了更多的创作的可能性,它的变化层出不穷、永不停歇,这种状况使其难以找到固定的评价标准。如何坚守其价值底线,如何剔除其文化糟粕,如何更好地为作者负责、为读者服务,读者、网民、行业、社会、政府,均希望有一套科学、全面的网络文学评价体系。本组专题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借鉴和参考了目前互联网行业数据分析及数据建设的方法,探讨了多维度多指标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
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算起,网络文学发展迄今已有近二十年的历史,在人们经济文化生活中至少已经活跃了15年以上。在此期间,网络文学作为数字出版的主要形态之一,聚集了大量人气,也形成了一定的商业规模。各类网络文学作品已经成为其他文化创作与传播的重要源泉,具有独特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作用。因此,相对于其他产品和服务,网络文学创作与传播无论从创作者、传播者还是受众角度都更加需要一套科学、合理、及时、中肯的评价体系。但是,目前,网络文学评价门槛和标准缺失,各种发言随意性强,众声喧哗却又无所适从。这种状况长此以往必将制约网络文学事业的繁荣发展,不利于网络文学各种价值和功能的发挥。为此,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4年12月印发了《关于推动网络文学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逐步建立科学的网络文学作品评价体系。
阅读创作指引 版权传播参考 网络文学评价发挥正能量
据CNNIC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络文学用户规模为2.94亿,较2013年底增长1944万人,年增长率为7.1%。网络文学使用率为45.3%,较2013年底增长了0.9个百分点。
但是,伴随网络文学快速发展,我们也清醒的看到,市场参与主体良莠不齐、资源配置不尽合理、作品质量乏善可陈等问题也日益凸显,严重制约了网络文学健康有序发展。
笔者以为在媒体融合时代,网络文学评价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为读者网上阅读提供指引。网络文学网站众多,作品种类繁多,更新又非常快,题材五花八门,内容良莠不齐。在高消费、快节奏的当今社会,对于有时间、有兴致进行网络文学阅读的读者来说,快速、准确地获取想要阅读的具体作品及其具体章节、片段,类似于大海捞针,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很多时候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跟着感觉走”。如果能有权威、中肯的评价和推荐,无疑可以大大节约读者的选择时间,提高读者的阅读效果,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
为作者创作提供参考。权威、中肯的评价,对于刚完成部分内容、尚在同一作品创作过程中的作者来说,可以及时修改、完善之前已完成的章节、片段,优化、调整后续部分的创作思路和表达方式;对于同一作者其他作品的创作是一种鞭策和鼓舞;对于其他作者创作作品同样是一种启迪和参考。
为出版机构决策提供依据。网络文学网站自身作为数字出版机构,在是否与创作者签约、按何种模式签约、如何分成等问题上,其他出版机构尤其传统书、报、刊出版单位在是否进行线下出版、是否策划类似产品、与作者(著作权人)签订出版合同、如何进行产品定价和宣传等问题上,也需要科学的评价机制作为决策依据。
为其他传播者提供支撑。在全版权运营时代,越来越多的网络文学作品被改编成电影、动漫、游戏等其他媒介产品形态,甚至通过衍生品等形式被跨界应用于其他领域。其他形式的传播同样需要考虑相应的网络文学评价。
体系混乱 功能弱化 网络文学评价需客观规范
当前,对网络文学整体的评价比较常见,散见于图书(如欧阳友权《网络文学评论100》、马季《网络文学透视与备忘》)、期刊(如黄鸣奋《网络文学之我见》刊载于《社会科学战线》2002年第4期;周志雄《网络文学批评的现状与问题》刊载于《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报纸(如欧阳友权《近十年网络文学的六大热点》,载于2012年9月17日《中国艺术报》)、网络等各种媒体,部分涉及对单篇(部)网络文学作品的“点”评(马季《网络文学透视与备忘》);通过公开渠道查询,专门对单篇(部)网络文学作品进行的评价在传统媒体中尚未见到,但在各种网络文学网站和网络作家博客、微博跟帖中比较常见。就网上对单篇(部)作品的专门评价而言,主要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如下。
网络的开放性和自由性导致了网络文学评价的随意和浅薄。由于绝大多数网络领域尚未真正推行实名制,网络文学评价方面一则没有专门的资质要求,二则通常是在虚拟环境下迅即完成的,有关网络文学评价的随意性非常强。规范的文学评论要求对作品进行细致的钻研,“一观位体,二观置辞,三观通变,四观奇正,五观事义,六观宫商”(刘勰《文心雕龙・知音》),在语言表述上要单刀直入、开门见山,先有个总体评价,再结合具体内容展开详细论述。但目前众多的网络文学评价缺乏对作品认真地阅读和理解,既难在总体上对相关作品进行中肯的评价,也难在细节上对相关内容进行贴切的评价。有的评论者对网络文学作品心怀抵触,一概反对,正常的文学评论成了“拍砖损人”的手段。也有些评论者评价语言浮夸、胡乱吹捧,不利于广大读者尤其青少年网民的理性选择与身心健康。
评价主体的草根化和年轻化导致了网络文学评价体系的混乱。我国网络文学评价体系一直以来非常脆弱,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网络文学实践与批评体系之间严重不匹配。网络文学作品的阅读主体和评价主体主要是年轻网民,尤其是青少年。随着网络的快速普及,我国网民具有年轻化趋势:《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其中19岁及以下的网民占24.5%;而1997年10月第一次报告,我国网民只有62万人,其中20岁及以下网民只有5.6%。17年间,20岁以下年轻网民增长速度非常之快。这部分网民作为网络文学的主要受众,对于网络文学作品显然缺乏批评者应有的学识、素养和阅历。
网上跟帖式和连锁性的评价方式导致了网络文学评价功能的削弱。与传统意义上专著、专门文章形式的文学评价方式不同,网上对文学作品的评价呈现为跟帖式、连锁式。所谓“评论”的相关内容中,有些是对作品内容只言片语的读后感,有些则是对其他评语的评论,还有一小部分甚至完全与作品评价没有关联,纯粹系发帖者的自言自语,不知所云。在没有其他专门渠道、机制对单幅网络文学作品进行评价的情况下,这无疑会大幅削弱网上评价专区对网络文学的评价功能。在所谓的相关评论中,多数评语也过多关注眼球效应,片面追求短、平、快。这与青少年网民作为网络文学的主要受众,对相关评语简短、鲜明、醒目的要求是密切相关的。严格来说,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要准确地看到一个时代的痛楚,并给予一些劝慰的东西;相应地,优秀的文学作品评价也必须在把握时代脉搏的基础上,悉心挖掘文学作品的这些价值所在。但在快餐文化、眼球文化的网络环境中,网民连对相关文学作品都是浅阅读,不可能去关注长篇大论的网评。在跟帖式、连锁性的网络评价机制中,也很少有人愿意去长篇大论。
拓展网络文学评价渠道 加强网络文学作品评价体系建设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张柠教授认为:网络文学是一种时空双重无限制的文学形式。在构建网络文学评价体系时,传统的文学评价体系需要颠覆。
网民对于网络文学作品的选择往往是随机性的,其阅读心理带有较强的消遣动机。因此,不难想象,网民通过悉心阅读纸媒评论或知名作家微博、博客评论后再作网络文学作品选择阅读的情况是少之又少的。换句话说,纸媒或微博、博客中的网络文学评价的影响力比较有限。在保持或进一步拓展网络文学评价渠道的同时,应重点加强网络文学作品集聚地(网上专区、专门频道等)中的评价体系建设。
(一)实行网络文学评价实名制
既然对他人作品评头论足,并且这种评论可能会对他人的选择和阅读带来影响,就有必要从机制上保证评价者是在负责任地说话。实名制可以有效消除虚拟空间肆无忌惮的心理,是保证评价者审慎发言、客观评论的重要举措。当然,为保证评价者隐私和网上的自由性,可以采取“前台虚名,后台实名”的方式,即:进行网络文学评价先在网上注册实名信息,评价可以用笔名、昵称等方式进行。
(二)引导专业人士开展网络文学评论
鼓励网络文学网站建立评论专区,延请高校教师、出版社编辑、作协会员等专业人士对相关网络文学作品进行评价和推介。专业人士具有评价业务所需具备的专门知识,其评价意见对与网络文学评价相关的各方有较大影响。为此,要积极发挥专业人士在网络文学评价中的作用。与此同时,为避免评价业务中的不良现象,要建立相应的淘汰惩戒机制。
(三)鼓励广大读者参与网络文学评价
读者阅读体验是网络文学评价中最基础、最直接的部分。可通过随机抽奖和积分奖励等制度措施,鼓励读者参与网络文学评价,不断扩大网络文学评价的主体范围。考虑到一般读者的特点,在评价手段上可以考虑借助动漫表情选择、简短评语选取等方式灵活开展,并在必要时对自主发言进行必要提醒和干预。
(四)支持网络文学网站评价业务建设
网络文学网站作为网络文学评价的主战场,应在评价业务软硬件支撑体系上,加大人、财、物等各方面的投入,不断繁荣和发展网络文学评价业务。国家层面可以在细化、优化相关政策的基础上,选择重点网站在人才、资金、税收等方面予以支持。
(五)鼓励传统出版传播机构参与网络文学评价业务
传统媒体有较多的行业积累,在文化内容评价方面经验丰富。为此,需要鼓励传统出版传播机构积极参与到网络文学评价业务中来。在支持对网络文学事业整体评价的同时,对于重点、热点网络文学作品,开辟专门的栏目,配备专门的编辑,自行或延请专家予以评价和推介。
网络文学发展报告范文2
消费文化语境下的网络文学和电影改编,在其生产、传播、消费等各个环节中都呈现出消费时代的属性特征。首先,从创作文本上来看,网络文学积极探索大众文化心理,寻找作品与读者之间的情感共鸣,倾向于消遣化、娱乐化、青春化的文学风格,丰富的题材类型几乎涵盖了大众的各类选择,在改编成电影剧本时自然迎合了市场的消费需求。如网络人气小说《失恋33天》立足于青春情感题材,在网络上连载时便拥有极高的点击率。在对其进行电影改编时,制片方以“光棍节”爱情治愈系电影为卖点,取得了不凡的票房业绩。网络文学的优势不仅在于其适应市场需求的文学题材类型,还在于其拥有海量的故事资源。如网络小说《请你原谅我》讲述了一位罹患癌症的都市女白领叶蓝秋因“公交不让座”而遭到全民网络人肉搜索的故事,后改编为电影《搜索》(陈凯歌执导)。影片中通过人物、事件的逐层推进,展现了一系列如同“蝴蝶效应”般的职场、道德、舆论、人情等社会各方面的变动沉浮。该影片以其新颖独特的故事题材,在国产电影低潮期一路逆势而上,最终获得了电影市场的认可。电影与网络文学结合带来的是资源共享,这种共享不仅可以有效地缓解电影剧本资源的匮乏,也可以实现网络文学与电影的市场双赢。其次,从版权营销上来看,网络文学既是电影剧本的源头活水,同时又能降低电影剧本的版权费用。当下的文学网站已进入“全版权营销”时代,各网站通过多媒体、跨行业的营销建立起了“签约—付费阅读—印刷出版—影视—游戏改编”等一系列完整的产业链模式。网络文学的作者大多只是业余出身,他们的版权费用与专业编剧相比自然存在不小的差距。虽然随着网络文学电影改编热潮的兴起,网络的版权费用也在逐年提升,但对于制片方来说,相较于支付给知名编剧的版权费用,购买网络文学的改编版权仍具有较大的资金优势。热门职场小说《杜拉拉升职记》在版权营销上就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案例。这部小说不仅被成功改编为电影、电视剧,还改编为话剧,登上剧场舞台。另外,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0年12月《中国网络文学用户调研报告》中显示,“网络文学改编影视剧有很大市场空间,表示会观看网络文学改编的电影/电视剧的用户比例达79.2%”。因此网络文学的版权经营和多元开发是一个巨大的产业金矿,网络文学的电影改编,不仅仅是文化资本增值的过程,也是消费文化属性的一大表现。再次,从受众群体上来看,从网络文学的读者到电影市场的观众都是文化产业“参与性消费”的一员。在以往的传统文化模式中,受众群体仅仅是单向的文化消费者,只能被动地接受书本和影视文化作品的内容,即使有发表评论的权利,也往往是文学、电影作品完成之后才能参与其中,缺乏能动性而颇显滞后性。当下媒介的多元化发展使得文化产业的受众群体可以通过在网络上自由评论和表达的方式参与文化产业的各个环节,甚至可以引导文学/影视作品的生产、策划、推介的走向。具体来说,在传统的文学模式中作者在稿纸上挥洒笔墨,读者抱书本体验情感,作者与读者之间是“创作—阅读”的单向传输。随着信息开放与共享的网络时代的来临,读者参与文学创作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在新型的文学模式中,作者与读者形成了“创作—评论—再创作”的交互性传输。在写作前,网络作家首先要了解读者的阅读需求,选择符合市场需要的题材;在写作中,网络作家可以通过阅读网友的实时评论、与网友互动讨论等多种形式来随时调整创作内容和创作走向;写作完成后,网络作家可以依靠作品的网络人气实现影视改编的文化资本增值。当今的文化市场所谓是“得网民者得天下”,在改编电影之前,热门网络小说已经获得了极高的人气,聚集了一大批网络读者。当网络文学改编成电影后,这些读者自然会转化为忠实的电影观众。同时,这些读者/观众也会积极表达自己的意见,甚至影响电影选角、创作、宣传的走向。在此影响下,电影市场也适时而变,运用微博、微信、贴吧、论坛等各类新兴方式与受众沟通,积极了解受众的情感需求,满足受众的心理期待,从而达到票房口碑双丰收的目的。因此,在消费文化语境下,受众群体不再是单纯的客体身份,而是交互环境中的一员。他们凭借网络的影响力介入创作、参与创作,成为文化创作的重要一环。这种受众的“参与性消费”正是互联网影响力介入文化产业链条的表现,也是媒介多元化时代背景下消费文化的重要价值标准。
二、电影市场:网络文学的坚强后盾
工业化/产业化的发展,市场上商品数量和种类的极大丰富,使得大众的需求得到了源源不断的满足。但同时,伴随着生产效率的提高,大众的消费欲望也在逐步扩大。“冲动和满足源之间的直接相互作用被打破了,冲动受到控制并且有意识地指向一个扩大了的满意领域。”在消费文化时代,由于受到这种“需求—生产—再需求—再生产”滚雪球模式的影响,文化产业不可免俗地成为了一种工业化批量生产的产物。网络文学与电影作为两种审美化的消费品,同样属于文化产业化的范畴,它们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也符合上述“生产—需求”的互动关系。网络文学的电影改编,促进了国产电影的蓬勃发展;反之电影市场的需求,也影响着网络文学的走向。电影改编热使网络文学“潜剧本写作”方式逐步推广。网络文学本来就是一种文学与大众文化消费需求、文化产业营销合力的实践行为。由于网络文学是建立在互联网技术平台上的写作,生产方式的不同使得网络作家对市场需求的把握往往要比传统作家敏锐得多;另外,网络作家要想在丰富多样的网络文学版图中争得一席之地,他的文学生产力必须不断地提升。因此,与传统作家高高在上的精英姿态相比,网络作家更倾向于融入大众、走向民间,主动地采取文化和商业并行的写作策略。电影改编作为网络文学产业链的一环,它的大规模的市场需求使得网络文学扩大再生产成为可能。敏锐的网络作家们很受到电影改编的持续热力,开始有意识地将写作朝着电影剧本的方向靠拢,形成了“潜剧本写作”的倾向。在选题上,侧重于电影市场热捧的题材,如青春、玄幻、戏仿等;在情节安排上,更加注重戏剧化的场景效果;主人公形象、语言表达都自觉地采取影视剧本写作的方式。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大大增加作品被影视公司青睐的可能性,而且影视公司在购买该作品后,可以不用花费很大精力去再次改编,减少电影制作环节的投入。同时,网络文学网站也相继成立了自己的编剧公司,开展剧本改编推广工作。所以,无论是网络文学的电影改编,还是“潜剧本写作”与网络文学网站自营的编剧公司,都是消费文化需求下的文学生产与增值过程,是文学生产方式和生产力的改造提升,也是文学产业化时代网络文学发展的新趋势。电影改编进一步推动了文学的产业化发展。产业化“是指某种产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现效益为目标,依靠专业服务和质量管理,形成的系列化和品牌化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如网络小说《盗墓笔记》,自2006年在网络连载以后,迅速积累了大量的读者。2007年小说一经印刷出版便登上了畅销书榜单。随后随着网络小说的继续连载,以《盗墓笔记》为依托的文化产业化模式逐步形成。小说不仅改编为漫画、游戏、还改编成话剧、以及与国外影视团队合作的影视剧制作,实现了全版权运营,取得了较高的增值收入。这一案例表明,网络文学要想持续良性发展,还是要依托自身优势,与电脑、手机、电影、电视、剧院、出版界等多媒介合作,走出一条文化产业化道路。在这一点上,“盛大文学”的运营和发展就是一个强有力的证明。“盛大文学”自称为“全球华语小说梦工厂”,是中国最大的社区驱动型网络文学平台。根据盛大文学网站显示,“2012年,盛大文学在影视等版权开发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共计售出版权作品近千余部,艾瑞报告显示,2011年根据网络原创文学作品改编的影视剧中,来自于盛大文学的原创作品最多”。这种有组织、有规模、系统化、标准化地进行网络文学创作,并有针对性地进行电影改编的生产模式,既拓展了网络文学的生存空间,又适应了大众文化消费的需求,是文化产业化的最好诠释。电影改编还是网络文学走向主流文学,得以与传统的精英文学分庭抗礼的重要助推力。纵观我国几千年历史,精英文化一直以其严肃的使命感、高雅的审美性牢牢占据着文化界的主流位置;与之相对应的大众文化则一直处于支流甚至是末流。“在很大程度上,传统的大众概念都是精英的对立面,不管其定位态度是肯定还是否定,因为只要文化被强化其精神审美的一面,大众就难以摆脱非精神审美的拘牵,而被定位于较低的精神维度。”而在当下的消费时代里,文化早已走下神坛回归民间,成为了“狂欢式”的大众娱乐体验,具有大众化、日常化、娱乐化的审美特征。这种大众文化消解了精英文化较为纯粹的审美范式,瓦解了精英文化的权威地位,从而使文化走向了多元化的发展道路。以早期的网络文学来看,由于网络文学的写作者一般非专业作家出身,并未接受过系统的文学熏陶和写作训练,因此他们的作品难免出现立意粗俗、语言鄙陋的状况;同时网络文学的消费者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文学品位低下;再加之网络文学市场的庞杂性,导致管理约束的困难,这几方面的原因共同使得网络文学难以登上大雅之堂。与传统的精英文学平起平坐。然而随着近年来网络文学市场的逐步规范,网络文学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文化水平的提高,一大批文学性和审美性俱佳的网络文学作品涌现了出来,获得了广泛的好评。就国产电影的发展历程来看,改革开放后许多优秀的电影作品如《芙蓉镇》《大红灯笼高高挂》《红高粱》《活着》等,都是由传统作家的优秀文学作品改编而成;然而近几年的国产电影市场,却热衷于网络文学的电影改编。这除了网络文学的高人气之外,与网络文学自觉的文学性和审美性的追求是分不开的。如《山楂树之恋》和《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这两部网络文学改编的同名电影,以其清新唯美的审美品格给电影市场带来了一股清风,展现了当下网络文学的较高水准。随着网络文学的发展壮大,主流文学与网络文学也打破了不相往来的格局,出现了主动交流的新局面。唐家三少、当年明月等著名网络作家当选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等国家级文学大奖也向网络文学敞开了大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也在网络文学的版权保护等方面采取积极措施,为网络文学产业的良性发展保驾护航。由此可见,借助消费市场特别是电影市场的强大助推力,网络文学实现了与主流文学的握手,文坛出现了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互动互补、繁荣发展的新局面。无论是主流文学还是网络文学,都应以文学性和审美性为评判标准,创作优秀的文学作品,并为电影市场提供源源不断的文学资源。
三、网络文学与电影互动性消费展望
网络文学发展报告范文3
陈定家治学最大的特点是专注现实问题,脚踏实地,不务空谈。他的主要著作之研究对象,无不是中国文学现实的当务之急。譬如说他的《隐形手与无弦琴――市场语境下的艺术生产研究》(2007)以商品经济浪潮下的文学生产为研究对象,在对大量事实的分析和研究中,与时俱进地丰富和发展了传统“艺术生产论”学说。尤为可贵的是,该著作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文学如何面对经济改革大潮的冲击等重大问题所进行的分析与反思,深入透彻,切中时弊,书中提出的许多建设性的学术观点,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的时代针对性,即便今天也仍然具有极为重要的启示意义。欧阳友权在评论陈定家的专著《比特之境:网络时代的文学生产研究》时指出:“细读《比特之境》,给人留下的第一个深刻印象是作者‘选点持论’的眼光和以‘散点’成就‘焦点’的学术智慧”②。欧阳友权认为《比特之境》一书中研究的问题“都是网络文学理论必须关注和解答的课题,貌似随意的散点透视,实则是精心设计的‘焦点运思’,全书选择的这几个‘点’可谓‘点’到了问题的要害,触摸到的是理论的‘筋骨’”,“把网络时代的文学生产问题立体性推进到学术的前沿”③。纵观近二十年来陈定家网络文学研究的丰硕成果,笔者认为,在“散点”的广博和“焦点”的专深之间自由往返,这不仅仅是《比特之境:网络时代的文学生产研究》一书的研究智慧,实际上也是陈定家网络文学研究过程中一以贯之的治学策略和写作风格。
陈定家也曾多次论述过自己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扰及其采取“散”“焦”并用策略的原因与目的。他在《比特之境》一书的序言中指出:“1844年2月,马克思在《德法年鉴》上预告说,他要以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形式对法国和国家学进行批判。当其研究成果准备付印时,他发现仅仅把针对思辨的批判同针对各种材料本身的批判混合起来不甚妥当,因为这样会使阐述受到妨碍并造成理解的困难,而且他认为自己面对的题目是如此丰富多彩,只有采取帕斯卡尔式的‘纯警句体裁’才有可能将全部材料塞到一本著作里去,但这种体裁可能会造成一种任意建立体系的印象。于是他决定相继用几本著作分别批判法、道德、政治等等,而以一本单独的著作作为结束,来对整体的联系、各个部分的关系加以阐明,最后,再对这一切材料的思想加工进行批判。尽管马克思最终未能完成这个宏大的计划,但这样一种思路对我们的学习和研究工作却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早在着手撰写‘网络时代的文学生产与消费研究’课题报告的时候,我就已经清晰地看到自己面临的困难和马克思在《手稿》里所说的情况十分相似:讨论的命题是‘如此丰富多彩’,以致很难把多年来比较深入研究过和即将遇到的重要问题一股脑地‘塞进同一本著作里’。随着研究的深入,我越来越明确了这样一种认识,即要按照专题分门别类地逐一研究某一个方面的问题,然后像马克思说的那样‘对整体的联系、各个部分的关系加以阐明’,只有如此,才能将自己对研究对象的心得和想法尽可能全面而准确地表达出来。”④
一、“比特之境”:网络文学生产论
陈定家在《比特之境:网络时代的文学生产研究》前言中曾提到,从1998年《电脑艺术的兴起和古典艺术的终结》发表算起,其近10年的主要学术兴趣和精力都集中在网络文化与艺术生产研究方面,并于2004年开始主持中国社科院重大课题“网络时代的文学生产与消费研究”。2011年9月,《比特之境》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其实,早在2007年,陈定家博士学位论文《隐形手与无弦琴:论市场语境下的艺术生产》已出版。该著作在掌握大量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细致而深入地探讨了市场语境下艺术生产所面临的诸多问题,针对如艺术生产与一般生产的共同规律和特殊规律、市场经济冲击下作家地位的变化、作家文化价值观念的变化、艺术雅俗的分化与融合、艺术如何顺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走向市场,又适应文艺自身的发展规律超越市场等方面做了精彩论述,是对新时期以来艺术生产问题的一次诗学式总结,为解决市场语境下艺术生产中的种种问题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而后,陈定家在《隐形手与无弦琴――市场语境下的艺术生产研究》一书的基础上,更加清晰地意R到传统文学在数字化语境下生存所遭遇的本质性的变化,并逐渐将研究重点自传统文学生产过渡到网络文学生产这一论题上。《比特之境:网络时代的文学生产研究》一书立足于网络时代文学生产与消费的现状与动态,介绍网络时代文学生产与消费的技术文化背景,主要包括网络时代的媒介变迁、“后信息时代”的文学生存状况、互联网与文学艺术的革新等问题;讨论文学生产的网络化问题,重点讨论了“文本”与“超文本”、“超文本”的发展历程、“写读者”与互动性、“超文本”的局限与陷阱等问题;以博客写作与文学关系作为研究个案,分析包括博客写作的基本特征、中国博客的发展与趋势、“博客文学现象批判”等在内的现实问题,考察网络时代“博客崛起”与网络文学生产所发生的一些重要变化;关注文学消费方式的革命,主要涉及文学的影视化、文学的数字化阅读等问题,并以“手机小说”为例,对文学消费的新动向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数字化语境中的文学经典,包括市场化背景下的文学经典、作为文化资源的文学经典、经典数字化与新媒介诗学等内容,还具体讨论了网络“恶搞”“百家讲坛”“虚拟图书馆”等大众广泛关注的文化现象对文学的意义及其对文学生产与消费的影响。
在网络文学生产论的研究过程中,陈定家脚踏实地全身心地投入调查研究工作中去,从自己研习多年的艺术生产原理出发,对网络时代的文学生产,特别是网络文学生产状况进行全面而系统的学理化描述与清算。《比特之境》一书中,陈定家在广泛吸收当代文论与美学研究前沿成果的基础上,从现代思维方式与科学研究方法的关系入手,对数字文化与网络文学的前沿命题――“虚拟现实”的文学意义进行“比特诗学”的深度探访,对文学虚构与网络虚拟之间的必然联系和本质区别等一系列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与探索,将传统文论中的形象思维、灵感、共鸣等经典文论观念,与网络时代的人工智能、计算主义、软件写作等所谓“灵境诗学”进行跨学科比较研究。从文学发展论的视角,对网络文学的来龙去脉,如起源与现状、特征与症候、生存困境与发展态势等问题作出历时性梳理,以逻辑与历史相结合的方法,对网络文学十几年的风风雨雨冷静地回顾与总结,特别是对文学的图像化、网络化、影视化、游戏化等具有时代特点的文学数字化生存现象进行研究与总结。从审美价值论的视角,对网络文学的生存与发展态势以及其在整个审美文化领域中的作用与地位进行全方位的、整体性的价值评估,从哲学与美学的高度,对文学的数字化和网络化转型及其相关后果总结规律。
二、“文本之舞”:网络文学文本论
陈定家网络文学研究中“选点持论”的学术智慧远非笔者的一己之见。王泽庆在《从看网络文学理论研究》一文中也提到,“难能可贵的是,陈定家能够对其中的个别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他的《比特之境:网络时代的文学生产研究》研究的是网络文学生产问题,他的新作《文之舞》则集中探讨了网络文学的文本问题。作者没有面面俱到地论述网络文学,而是从网络文学的生产研究转向文本研究,涉及的都是网络文学研究中一些较中观或微观的问题。⑤
2014年,《文之舞――网络文学与互文性研究》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如王泽庆所说,这是一部集中探讨了网络文学文本问题的专著。“文之舞”三个字生动形象,充满诗意。面对电脑荧幕上下翻飞的文本,这个超言绝象的“舞”字,堪称画龙点睛之笔,足以抓住超文本和互文性的基本特征来描述读屏时代的文学特性,形神兼备。从读书到读屏的转化,是网络时代文学阅读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文学作品从白纸黑字的信息化石,变成了绘声绘色的表意精灵,文本的这种格拉忒亚式的觉醒,找不出比“文之舞”更准确、更生动的意象来描述当代文学网络化转向所给予的最直观感悟。作者选取《文之舞》为书名,隐含着对给自己互文性研究提供了许多重要的启示和借鉴的互文性理论大师们,如罗兰・巴特(《文之悦》作者)的致敬之意,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自己对网络戏仿风习的认同。“舞”不仅是既原始又现代的信息交流方式,同时也是我们所能想象得到的形式最直观、内涵最丰富的表意方式,尤其是以网络为背景的“文之舞”,既能不断开拓现代技术隐含的审美场域,又能充分激发人类与生俱来的视听潜能。从这个意义上讲,“文之舞”是一个跨越超文本技术与互文性理论的综合性概念,既不缺乏互文性所负载的厚重人文底蕴,又拥有超文本所隐含的高新技术理性;同时,它还是一个富有象征意义的麦克卢汉式的新媒介概念。
传统文学研究中的中西、古今、诗思、技艺等矛盾问题,在网络文学研究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甚至表现得更为尖锐。但如何处理好中与西的融合、古与今的转化、诗与思的互补、技与艺的博弈等问题,显然需要从学理上理清思路,需要求真务实地开辟出适应网络文学发展要求的治学路径。此外,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最大的不同是基于载体变化造成的“文本转向”,在传统文学的线性文本向网络文学超文本的转化过程中,有许多值得密切关注的学理问题被我们忽略了。对“超文本”这个从数字技术领域引入的新概念,除了一本孤峰峭拔的《超文本诗学》以外,文论界的相关研究还明显缺乏应有的人文烛照和审美关怀,更少见到中西贯通、文理兼容的诗学化深度阐释。《文之舞――网络文学与互文性研究》重点讨论超文本和互文性问题,弥补了文论界对这个问题的关注远远不够的缺憾。
从文论视角而言,如果f“超文本”研究是理解网络文学的关键词,那么互文性作为体现超文本本质特征的核心要素,可以说是研究网络文学的关键词中的关键词。《文之舞――网络文学与互文性研究》中提出,超文本作为网络世界最为流行的表意媒介,它以“比特”之名唤醒了沉睡于传统文本的“互文性”――即唤醒了书面文学的开放性、自主性、互动性等潜在活力与灵性。它以去中心和不确定的非线性“在线写读”方式解构传统、颠覆本质,在与后现代主义的相互唱和中,改变了文学的生存环境和存在方式。在“如我们所想”的赛伯空间里,网络文学所演绎的“文之舞”――即“话语狂欢之境”交织着欣喜与隐忧:它精彩纷呈、前景无限却又充满陷阱与危机。超文本的崛起和互文性的觉醒不仅是当代文学世纪大转折的根本性标志,而且也是理解网络文学的媒介化、图像化、游戏化、快餐化、肉身化、博客化等时代大趋势的核心内容与逻辑前提。更重要的是,超文本与互文性理论正在悄然改写我们关于文学与审美的思维方式和价值标准。
《文之舞――网络文学与互文性研究》中的“文之舞”更准确地说是“屏文之舞”,可以概括为互文性理论支撑下超文本的系统关联与普遍贯通。这些文字,仍然是以传统文论的基本概念描述和反思网络文学文本的产物。《文之舞――网络文学与互文性研究》从“互文性理论”的视角对网络时代的传统的“文学经典”和时尚的“身体写作”进行了新的阐释和批评,并结合西方现代与后现代主义理论,对读图时代文学从“互文性”快速走向“互视性”,进而走向“互介性”的大趋势进行了研究与探讨,提出了与传统文论不尽相同的心得与见解。
网络文学发展报告范文4
7月4日,盛大网络(.cn)宣布成立盛大文学有限公司,原新浪副总编侯小强出任盛大文学CEO,起点中文网创始人吴文辉出任盛大文学总裁。盛大新业务板块“盛大文学”至此正式揭幕。
“盛大文学有限公司的成立,标志着盛大朝着互动娱乐媒体的既定目标又迈出了一大步。”盛大董事长兼CEO陈天桥显然对盛大文学寄予了厚望,他表示,“盛大文学不但会成为独立而且强大的文学版权运作中心,为信息服务与文化相结合的新兴文化产业添砖加瓦;而且将与盛大游戏、盛大在线充分互动,在创意提供、内容产出、用户发掘、资源积累、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为中国互动娱乐和创意文化产业发展作出新的重要贡献。”
当文学遭遇网络
盛大网络进军文学领域,吸引了一干文学大腕,传统作家刘震云、郭敬明、海岩等都笑言要积极向网络文学靠拢,以谋求更好的“饭碗”。海岩颇为感慨地说:“传统文学作家要在网络上发表作品才能确认自己的地位了。”其言下之意便是不向网络文学靠拢就要被时代抛在后面了。
10年前,一部《第一次亲密接触》让“痞子蔡”几乎家喻户晓,一时间“网络文学”成为业界关注的热点。也是从《第一次亲密接触》起,网络图书让读者掏空了口袋,也让出版商赚足了腰包,有人称之为“第一次网络文学浪潮”。
在新闻出版总署()音像电子和网络出版管理司副司长寇晓伟眼中,网络文学的发展前景着实让人期待,“网络文学十几年发展走过了曲折的道路,但总体上来讲,是朝着一个更加健康、更加繁荣的方向发展,虽然跟其他主流文学比,网络文学现在还有一些差距,但是随着网络文学的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经过中国作协和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完全能够使网络文学这样一个富有朝气、充满活力的形式成为文学发展的主流。”
10年过去了,关于网络文学的讨论虽然没有停止过,但也慢慢降了温,而此次盛大将在文学领域掘一桶金的举动,再一次把人们的视线拉回网络文学的盈利模式上来。虽然陈天桥表示,目前对于盛大文学并没有盈利的要求,只是希望其能够促进文学事业的发展,然而如何利用文学赚钱的问题又怎能从陈天桥的商业大脑中遁逃呢?
提起网络文学,便不能不提起博客。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博客的盈利模式一度成为大家密切关注并激烈讨论的话题。
直到去年10月,新浪(.cn)开始在博客页面中内嵌广告,并根据该博客所产生的流量与博主分享广告收入,已经讨论一年有余的博客商业化问题才终于进入了深水区。
自新浪博客走出了“博客+广告”分成模式的重要一步,奠定了中国博客广告盈利方式的标准以后,一向以沉稳见长的东方网(.cn),和中国个人印书网站的门户超印速(),又联手推出了博客印书自助系统。进入东方网博客,不再需要用户繁琐的复制粘贴和排版整理工作,只要轻轻点击标题上的“我要博客书”,就可以把自己博客变成博客书,在网下收藏,并和朋友分享博客在手上阅读的快乐。
另一方面,博客也成为了传统文学营销的一个辅助工具。几年前,为了鼓励用户为网站创作内容,全球最大的网上零售网站亚马逊()了一个新程序The Amazon Connect,为所有的书籍作者开通博客。目的在于增进读者与作者之间、读者与之间的接触和沟通。同时,书籍作者博客不仅为作者提供了一个推广自己书籍产品的渠道和机会,也给予那些购买了书籍的访问者再次访问的理由。
向第五媒体迁移
网络文学的兴起对传统文学、传统阅读市场、传统出版市场造成过巨大冲击,今天的手机文学似乎也在摩拳擦掌准备将这一幕重新上演。
早在2006年年初,中国移动便看到了文学的“闪光点”,宣布将大力发展“手机文学”等增值服务,希望以此作为数据业务新的增长点。中国移动相关人士透露,在此之前该公司已联合《天涯》杂志、著名互联网社区类网站天涯社区(),于2005年8月开发建设了基于无线业务的文学创作与传播平台“e拇指文学”,希望在无线通信领域打造出一个“新文学平台”。
近年来,从千夫长的4200字手机短信连载小说《城外》以18万元的价格将版权卖给了华友世纪,到台湾手机作家黄玄带了他的一部手机短信小说《距离》到上海打天下,再到如今已成功举办四届的e拇指手机文学原创争霸赛,所有的这些都有力地推动了手机文学市场的发展。
由于手机阅读有着传统电脑网络阅读所无法取代的随时随性的特点,随着手机自身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它已成为更多热爱阅读的人们打发乘坐公交、地铁等空闲时间的新一代选择,而应3G而生的国内首屈一指的WAP网站“掌上书院”推出的多媒体电子书,更使用户在传统文字图片内容的基础上欣赏到了视频及声音,使读者的阅读体验有了更大幅度的提升。
据了解,目前我国的手机网民已达5040万,艾瑞市场咨询()最新的《2007中国无线互联网WAP用户行为研究报告》显示,在WAP内容需求调查中,手机阅读占据19%的比例,仅次于娱乐图铃以及新闻,逐渐成为手机用户的新宠。由此可见手机文学市场规模十分可观,这为移动运营商、网站、出版社、作者等整条产业链提供了新的机遇。
日前,一条爆炸性消息称,通过注册“云天空”和“混也是一种生活”两个无线网址以指向自己的手机小说页面,“云天空”一举成为了首个收入破百万元的无线网络。
网络文学发展报告范文5
1.体育网络小说的概念
体育网络小说概念比较复杂,因此在界定时,首先要清楚网络文学和体育小说的概念。当前,学界比较认可网络文学的定义是中南大学的欧阳友权教授的界定:“所谓网络文学,是指由网民在电脑上创作,通过互联网发表,供网络用户欣赏或参与的新型文学样式,它是伴随计算机特别是数字化网络技术发展而来的一种新的文学形态”而体育小说作为体育文学下的体裁分支,却没有学界统一认可的界定。只有湖南农业大学的聂清德作出过解释:“体育小说属于小说的一个分支,是以体育为题材,通过塑造体育人物形象、叙述体育故事、描写体育环境来反映体育生活、表达思想的一种文学体裁”
本文对体育网络小说的界定,就是在网络文学和体育小说的概念之上发展而来。综合二者的特征,所谓体育网络小说,是指以互联网为创作平台和传播媒介,以网络用户为首要读者和参与者的、个人原创的,以体育为题材,展示体育活动或故事的文学形态
2.体育网络小说的市场现状
在luser'frcer的最新监测中,以日均覆盖人数为标准,找出了排名首位的原创网络小说平台一起点中文网。并且其网站上的体育网络小说数量最多,达到8775本;其界面最为完整成熟。因此,本论文将以起点中文网中的体育网络小说作为案例,分析体育网络小说的市场现状。
2. 1从用户流量方向看,体育网络小说处于相当低流量的状态根据Alex的数据显示,在起点中文网下属作品分类的14站点当中,只有9个作品站点能够显示访问比例,其余5个站点的访问比例为零,其中就包括体育站点。这样低的访问比例,证明在一个巨大的新兴市场里,体育网络小说的分量过轻,处于一种未被大众熟知的状态
2. 2从11发力上看,体育网络小说远远落后市场的脚步。从2015年11月爆发元年,到2016年泛娱乐产业的大爆发。在短短时间内网络文学迅速形成集团化的运作模式,并且不断成熟。在这种11'爆发力度上,根据速图研究院《2016年Q3移动阅读市场报告》数据显示,在改编类型上,比例最高的是玄幻修仙;其余依次是言情、武侠、军事和科幻灵异而体育类型的网络小说就是在其他类型中,占据不到2%的比例。数据清晰显示,体育网络小说的11'发力,远远落后市场的进度
3. 体育网络小说的商业潜力探究
3.1内容的商业潜质
布尔迪厄认为文化一也是一种资本,尽管不是真正的资本,但与经济资本有着相似性。在他提出的文化资本中,包含了三层含义,分别是具体化状态的文化能力,客观化状态的文化产品和体制化的文化制度。在第二层含义的文化产品,“是以精神和身体的持久的性情的形式存在,是指行动者通过家庭环境及学校教育获得并成为精神与身体一部分的知识、教养、技能、趣味及感性等文化产物”,是文化资本与经济资本的统一。一也就是说作为产品的文化,同样遵循利益法则。网络文学的商业成功,正是这种资本的表现。体育网络小说作为这种文化的一种类型产品,在市场机制中一也是一种特殊的商品
这种本身就可以作为互联网时代文化资本的体育网络小说,还具有内容上的优势。一是为现代人在节奏压力下的投射心理提供了虚拟空间。在残酷社会现实中,很多令人无奈的实际情况压迫着人的内心。压力之下,体育网络小说的这种励志型故事模式可以让人在虚拟中得到安慰。这样的内容上的疗效,再加上独有的体育的热血和奋斗,能够带给读者无限力量
二是体育网络小说内容上专业性和通俗性的结合。泛娱乐化时代已经过去了,如今的互联网平台正在走向垂直化。体育网络小说由于体育二字的限定,决定了它对体育行业的深度了解和关注。这种内容上的细分,能够让受众在娱乐式的阅读中了解掌握篮球知识,远比规规矩矩看专业书或讲解片高效得多。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种在内容上表现出的行业专业性,是体育网络小说可以转化的商业化潜在点
3. 2宏观条件的支持
体育网络小说的前置条件是限制,一也是机遇。在宏观条件下,可以得益于网络文学和体育产业发展及大政策的双重推动。自2015年,网络文学11'爆发后,网络文学的市场开始全面开展,大量资本进人网络文学的开发领域。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网络文学的产业规划进人成熟阶段;这一也是体育网络小说能够实现商业运作的最佳时期。同时,体育行业在转向“互联网+体育”的新业态,这种交叉衍生的空间很大。在这个方向下,泛体育服务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体育文娱,包括游戏、影视和文学。这是当下可利用发展的一条重要产业链,借鉴网络文学市场的成功,在双重政策的支持中,体育网络小说完全拥有商业化的前景力量
在政策上,在《中国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已经明确规定要做好体育文学创作的扶持工作。同时,在2017年6月13日国家体育总局和中国作家协会共同主办体育题材文学作品创作座谈会,将创造多种题材的体育文学作品,其中部分还将改编成影视作品。政策上的明确支持,从宏观上为体育类的文学作品发展在保驾护航。体育网络小说尽管不是正统的体育文学作品,但是只要保证内容的质量,同样属于精品工程,有巨大的发展空间的
4. 实现商业化运作的途径
布尔迪厄认为,文化资本依照一定的法则可以转换为经济资本。体育网络小说处在两类产业的交叉地带,是网络文学+体育的超级11',其商业化模式的运作可以在这两种领域里分别得到开发
4. 1网络文学体系中的开发
随着近几年的11'开发热,网络小说的商业化运转模式已经步人成熟阶段。作为网络小说下的一个分支,体育网络小说的发展方向是有迹可循的
4.1.1传统商业模式的优化
体育网络小说本身的阅读价值开发,这点通过V 11'会员订阅的收费模式已经完成。现在的各个小说平台上的付费阅读模式已经非常完善了,包括体育网络小说的部分。因此,体育网络小说的阅读价值开发按照这样的模式走下去,能够得到最大化的。需要注意的是,在文化创意行业里,内容是核心。未来体育网络小说的面向读者群要扩大,势必要不断生产优秀的作品,才能吸引读者为之内容而付费。因此,只要保证优质作品的产生,体育网络小说的再次出版运营模式一也能够建立起来
4.1.2全版权运营的建立
按照如今的网络小说11'改编商业模式,体育网络小说可以进人真正的产业运作模式中。这种11'的改编方向大致有三种,分别是影视剧、游戏和动漫。影视剧的改编,往往只有顶级的作品才能实现。一也就是说原作品在积累了大量的人气,才会被资本看中实行静态向动态的转化事实上,体育网络小说同样拥有顶层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基于其体育内容的特殊性,如果改编能够严格按照原作进行,对具体的体育运动场景能精良制作,相信可以将广大的体育爱好者也吸引过来观看,形成现象级影视剧一也并非难事
在游戏改编上,根据网络小说改编的游戏大多拥有天然的优势。其一是知名的网络小说拥有非常庞大的读者群,可以将其读者由书籍吸引到游戏上。其二是网络小说的内容系统设定与游戏的设定大致相同,因此很容易照搬。体育网络小说不仅拥有与之相同的优势,而且还独具体育这一特别的内涵。按照其内容的系统性,可以补充手游的背景,增强程序的渐进性,适当加强可操作的体育竞技内容
此外,动漫改编一也是一个大的方向。事实上,网络小说的设定更适合动漫来呈现。很多场景,现实的拍摄很难达到小说描写的理想程度因此,动漫就显得更为合适了。由网络小说改编动漫,产业化最成熟的模式在日本。以体育为主题的动漫非常火爆,像《灌篮高手》、《网球王子》等。相当的体育网络小说作品对体育竞技场景有着细致的描写,如果改编成动漫,是非常能满足人的感官体验的。当然,这需要借鉴日本产业的成熟做法。要形成成熟的产业链,需要形成专业的制作团队;同时,应该摒弃等待小说完结之后才开始着手改编的机制,要在连载的过程中同时进行动漫改编,以便借着小说的热度来顺势推广动漫.
当然11的开发方向还有电子商务、周边产品等,事实上对体育网络小说的商业运作,利益最大化的道路就是11的开发
4. 2体育产业体系中的开发
网络文学发展报告范文6
【关键词】新媒体文学;数字化出版;流行模式
新媒体是以数字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快捷互动传播为特点的一种新形态的媒体。“新媒体文学是指借助数字化技术传媒如网络、手机等创作和传播的文学”。[1]如网络文学、微博、微信、手机短信、公众账号和文学APP、电子阅读器APP、文学精选类APP、语音文学APP等涉及的文学。随着数字化传媒的快速普及和数量庞大的文学网民加入,新媒体文学生产者及作品以巨大的增幅涌向文坛,在当代文学史上形成了令人瞩目的文学奇观。2015年2月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其中文学网民2.93亿,而手机文学网民就有2.26亿。特别是智能手机文学网民的介入,让新媒体文学的生产和消费呈现出盛况空前、多姿多彩的繁荣景象。以新媒体为平台的网络文学、博客文学、手机短信文学、微博文学、微信文学等新的文学形式层出不穷,文学写作、出版、接受等生产机制与传播模式灵活多样,新媒体文学数字化出版也逐步增强,走出很多成功的模式,具有代表性的有盛大文学模式、腾讯微信公众号订阅模式、亚马逊电子书模式等新媒体文学数字化出版流行模式。
一、盛大文学出版模式――产销一条龙
盛大原来是只涉及单一的网络游戏及互动娱乐领域的网络公司,后通过收购起点中文网,进入网络文学领域,2008年7月盛大文学成立,在有限的几年里,盛大文学借助新媒体技术的支持,通过构筑联盟、搭建平台、延长产业链等多种方式,在数字化出版上突飞猛进、异军突起。
(一)构筑原创联盟
盛大文学自2004年10月收购起点中文网以来,先后通过收购、并购等方式把红袖添香网、小说阅读网、榕树下、言情小说吧、潇湘书院六大原创文学网站以及天方听书网、悦读网、晋江文学城(50%股权)等国内优秀的网络原创文学力量纳入自己的旗下,构建起国内最大的网络原创文学平台。这些原创网络平台每天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数以万计的原创网络文学作品,提供给读者。这些原创作品读者有的可免费下载阅读,更多的文学原创精品则需要读者通过电子支付、银行电汇、邮政汇款等付费方式在线阅读或下载。这种“在线收费阅读”的服务起初是起点中文网在2003年10月首创的,一开始网站把新媒体文学作品放在公共阅读区,供读者免费阅读,当人们读出了兴趣,点击率达到一定数量后就会转至VIP区,此时的读者需要支付每千字2-5分钱费用才能看完全文。VIP阅读制度和“微支付”奠定了网络文学的商业出版模式和行业基础。此后,起点中文网又推出了作家福利、内容发掘推广、版权管理等机制和体系,后经盛大文学将这种出版运营模式推广到整个集团。VIP阅读收费新模式为盛大原创文学的发展注入了巨大活力,有力推动了中国原创网络文学的发展,也让原创网站的签约们赚了个盆满钵满,我吃西红柿、天蚕土豆、猫腻、辰东等网络作家年收入已达百万元,而起点中文网白金租赁签约作家“唐家三少”,更凭借连续100个月不断更新作品,写出了2500余万字的小说,不仅创造了吉尼斯世界纪录,收入更高达上千万元。
(二)搭建有效的数字化出版服务平台
盛大文学通过资源整合获取了大量的原创文学作品,但如何解决这些原创作品的数字化文学版权问题呢?2011年2月盛大文学搭建了云中书城平台,一方面为其旗下的多家原创文学网站运营作品版权;另一方面,也为传统出版商、杂志社、报社等提供一整套的聚拢版权服务,所有文学网站和其他出版单位上传数字图书、数字报刊等文学作品,云中书城为其提供内容录入、自主定价、营销推广、支付结算等一条龙数字版权服务,形成了一个开放性强、包容性大的出版服务平台。[2]
(三)进行版权深度开发
为了进一步拓展网络文学作品的产业链,盛大文学充分依托原创作品,积极推动网络原创文学版权的后续开发,延长产业链。盛大文学率先建造起一个培育―原创―版权―传播的产业链,既关注前端产业链的发展,又注重后端产业链的更新和开发,并积极推动实体出版、影视、动漫、游戏等结合,形成从前端的网络原创作品出版到后端销售市场的“长尾效应”,有力拉动了与其他相关文化产业的联动发展。如在电视剧方面,流潋紫的网络小说《后宫――甄执》,被改成同名电视剧,一经推出,当年就形成了万人空巷的热播效果;另外,网络文学作品还被改编成漫画或网络游戏,也取得了不俗的业绩。
二、微信自主出版新模式――公众号订阅
在新媒体网络文学市场格局中,盛大文学一家独大的局面已经形成,即便如腾讯创世中文网、百度多酷等文学网站一时也很难击败盛大文学,但随着腾讯推出微信的火爆,特别是微信5.0的推出,盛大文学数字出版一枝独秀的局面受到了威胁。有媒体就报道,“微信5.0商业化首抄盛大文学后路”[3],微信有机会从商业模式上颠覆盛大文学。这种颠覆的利器就是公众号订阅模式。因为微信5.0增加了新功能:一是添加微信移动支付功能,主要通过与银行卡绑定,在公众号、扫二维码、APP中实现一键支付;二是允许微信公众账号提供收费订阅服务,账号经营者可以直接向关注者提供新媒体文学产品,如网络小说等,如果粉丝或关注者看得爽,他们就可以付费订阅。从这一点看,微信公众账号收费订阅功能对于新媒体文学非常匹配。因为微信为网络小说作者提供了最为便捷的传播渠道和收费渠道,有了自己的通道,新媒体文学就可以很自由地利用微信这个传播平台,自由地推送自己的网络文学作品,并利用微信的支付功能,快捷地拿到自己的稿酬,再不会像以往数字出版那样,首先要与文学网站签约,再由网络写作经网站出版,最后与网络文学网站分羹。因此,有人预测随着微信推出收费订阅功能后,新媒体文学,特别是网络小说会纷纷进行“单飞”,这种自主出版的新方式将会对诸如盛大文学及其他网络文学网站,尤其是网络出版运营商造成比较大的冲击。
三、亚马逊电子书出版模式――“内容终端(Kindle)”
面对蓬勃发展的新媒体文学市场,盛大文学显然走的是规模化的数字出版之路,腾讯微信公众号订阅出版模式却是类似于体育的“单飞”行为。而作为全球商品品种最多的网上零售商和全球第二大互联网公司的亚马逊,在新媒体文学数字化出版上走的却是“内容+终端(Kindle)”之路。亚马逊原以经营网络图书起家,面对汹涌澎湃的全球移动阅读时代的来临,一方面,亚马逊通过各种渠道从各类出版社获取大量电子书销售版权,特别是拿到了很多文学电子书的授权。目前,亚马逊拥有30万本电子书的版权,其电子书资源在世界范围内首屈一指。另一方面,亚马逊又把这些电子图书植入其电子阅读器进行捆绑销售。2007年亚马逊首推第一代电子阅读器Kindle,一下子激活了电子阅读器市场,随后Kindle号称以每秒1.5台的速度卖出,到2014年亚马逊系列的电子阅读器总供货量已超过1亿台,在整个电子阅读器市场占有高达55%的份额,亚马逊俨然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书终端供应商,更成为全世界主要电子书出版商。而在亚马逊电子书销售排行榜中,文学是最受欢迎的商品。亚马逊Kindle电子书店为读者提供中国文学、外国文学、散文随笔、影视文学、诗歌词曲、纪实文学、文学理论、人物传记、名家作品及研究等诸多文学类电子书。亚马逊这种与内容提供商(出版社、作者)、IT硬件商(阅览器提供商)、网络运营商及平台服务商等直接合作的出版经营新模式,让亚马逊迅速成为电子书出版销售的翘楚。
四、新媒体文学数字化出版流行模式的现实影响
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新媒体文学数字化出版确实让很多网络出版商尝到了甜头,也为其企业及个人带来巨大的利益,当然这些数字出版流行模式也给当前的数字化出版业带来了比较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集团化运作,联盟式发展
传统的出版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走集团化之路,已是不争的事实。而数字化出版业也不例外,从盛大文学数字化出版情况来看,它的成功实际上是一种集团化、规模化的成功。它通过收购等方式寻求到更大规模,而多次寻求海外上市也是这种孜孜以求的体现。当前,很多数字化出版企业也想快速发展,也在谋划如何做大,如何走规模化之路。据悉,蓄力已久又很低调的腾讯正在对旗下文学业务进行全新整合,并与原起点创业团队充分合作,构建起涵盖腾讯网读书频道、WAP阅读平台、“QQ读书”“QQ手机阅读”“QQ书城”等多个平台,力图打造新“腾讯文学”。不仅如此,腾讯又玩起了蛇吞象的好戏,图谋把比自己强大的盛大文学收入到自己的囊中。从2014年12月就有媒体盛传腾讯要用50亿元来收购盛大文学,到2015年3月,这种图谋已经成为现实。据报道,3月16日被腾讯收购的盛大文学与腾讯文学联合成立的阅文集团正式挂牌运营。至此,腾讯已经完成了影视、文学、动漫游戏三大内容行业的大布局,并成为全国最大的网络文学出版运营集团。
由此可见,一个企业要想发展得更好,首先要做大,然后才能做强。而对于新媒体文学数字出版业来说,也必须走集团化、产业联盟之路。否则,也会像盛大文学那样即便规模也不小,最终却走不出被兼并的命运。
(二)合作共赢,多元发展
在新媒体时代,当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和阅读习惯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巨变时,电子书巨头亚马逊抓住了机遇,开发出非常适合数字时代移动阅读的Kindle电子阅读器,电子阅读器具有存储容量大、显示效果好、便于携带等特点,非常适合数字时代的移动阅读,加上数字版权贸易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让亚马逊在数字化电子出版,特别是新媒体文学出版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亚马逊的成功是一种合作共赢、多元发展的成功,它主要与四个产业链商(平台服务商、硬件生产商、内容提供商、网络运营商)通力合作,形成“内容■终端”Kindle出版模式。这种模式引发了电子书出版业的一系列连锁反应,让国内外电子企业纷纷效仿。国外索尼、苹果等巨头开发出自己的SonyReader、ibook等电子阅读器涉足数字出版,国内汉王、翰林、方正、龙源、盛大等也以不同的方式复制亚马逊模式。盛大文学凭借其原创网络文学等内容资源优势,与硬件商合作开发“锦书”(Bambook)电子阅读器,以内容提供商的角色渗透新媒体文学的电子出版市场;方正集团标榜为“全球最大的中文数字出版技术提供商和内容运营商”,更青睐于产业链中的内容平台服务商。而汉王、EDO、易万卷等企业则以硬件生产商的身份加入电子出版的竞争。其他如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移动、联通、电信与阅读器终端企业合作,凭借其网络运营商的先天优势也在蚕食着新媒体文学的电子书出版市场。由此可以看出,在移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时代,新媒体文学数字出版业的产业链格局已发生了重大转变,很显然,原有的所谓成熟的出版商业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媒体文学数字出版的发展要求了,新媒体文学数字出版业要生存和快速发展,也只能借鉴亚马逊,走出版机构、数字技术提供商、网络服务运营商、终端制造商等多方合作共赢、多元发展之路。
(三)顺势而为,借势而上
面对微信公众号订阅这个快速成长、影响巨大的新宠,传统出版业,包括其他互联网业受其影响不可避免,特别是在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这种影响还会进一步加剧。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媒体及出版机构也只能放低身段,顺势而为,借势而上。现在很多传统杂志社已经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2013年5月,《小说月报》编辑部开通了微信公众账号后,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微信订阅户以每天100多人的速度增加。而《收获》杂志社微信公众账号在2013年11月25日正式开通后,短短几天就有800多位用户订阅。这个“最容易到达他们的方式”就是微信公众号订阅。当然,传统出版业利用微信公众号订阅,基本上还处于初始阶段,他们只是定期推送文学资讯、动态,扩大影响,提高关注度,远未达到数字出版应有的效果。而个人利用微信公众号订阅,也只限于为数不多的成名,他们利用其长期积累的人气和铁杆粉丝,实现了有限的自主出版发行。但是,随着自媒体微信进一步自我完善和持续火爆,相信微信公众号订阅这种全新的出版和传播方式将会受到越来越多的高度关注和热捧,也极有可能成为新媒体文学出版的主阵地和未来。
总之,随着新媒体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新媒体文学出版业必将繁荣发展,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如何借鉴成功的数字出版模式,如何突破当前数字出版的一些发展瓶颈,建立更加清晰的数字出版新模式,促进新媒体文学数字出版健康有序发展,还需要数字出版媒体人顺势而为,不断思考和探索。
[本文为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当代语境下的新媒体文学研究”(项目编号:2013-ZD-125)主要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欧阳友权.2011新媒体文学创作:海量神话与精神短板并存
[N].光明日报,2012-1-31.
[2]盛大文学云中书城店中店平台上线[EB/OL].云中书城.http:///news/CloudaryNews1-1.aspx?cate=5&clid.
[3]微信5.0商业化首抄盛大文学后路.http://2013
年5月3日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