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区发展调研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区发展调研报告范文1
为了保证本次调研活动的科学性、严密性、准确性,社区多渠道、广范围地进行了调研:
一是召集社区党员、工作人员,居民代表、单位代表座谈会,听取各方面对社区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二是精心设计调查表,由社区干部、党员、社区志愿者分头下小区、走单位、入门店、进住户,对辖区单位、流动人口、弱势群体,社区对201人进行了深入调研,收集调查表86份。
三是征求街道办事处、劳动局、计生局、综治委、社区建设指导协调办公室以及民政局、区委组织部等上级部门对社区建设的意见,争取上级部门对社区建设的支持和关注。
经过广泛调研,仔细梳理,社区共整理种类意见建议41条,主要反映在八个方面:
一、公共设施方面:
主要是①中滩路无公厕,商户及外来人员入厕难,部分商户随地大小便。②部分小区缺乏体育健身器材。③社区为公场所在居民院内,无法发展,缺少居民、党员活动、培训、休闲、健身场所。④社区内无休闲广场。
二、小区物业管理方面:
①大部分物业小区“三防”设施不到位,车辆无人管理,容易丢失。②部分小区既无物业公司又无业主委员会,处于管理真空。③小区乱堆乱放比较普遍。
三、公共安全方面:
①部分道路中间隔离段树木高大浓密影响行人视线,横穿马路易发生事故(如火炬路)。②公园路加油站洗车点占道经营,影响行人安全。③流浪狗太多影响交通安全。④部分加油站、加气站液化汽泄漏,或距离小区太近,有安全隐患。⑤狗伤人时有发生。
四、环境保护方面:
①中滩路部分家属院一、二层经营没烟噪音污染严重的餐饮业,既影响环境以又影响居民休息。②部分烧烤店应限时经营,防止深夜扰民。③狗屎遍地,草坪遭到蹂躏。
五、关注弱势群体方面:
①“三无”空巢老人保障机制不够完善。②低保户就业困难,部分低保户亲自领取低保补贴有困难。③大病救助、困难救助、渠道不太清楚。④应加强对弱势的帮抚,慰问。
六、精神文明方面:
①多举办社区各类宣传讲座,不断提高公民文明道德素质,使居民自觉维护公共设施,维护花草树木,维护环境卫生。②多举办适合居民的各种文化体育活动。
七、流动人口管理方面:
①、流动人口入学难、租房难、办事难。遇到困难救助门路少。②流动人口中的党、团员无法过正常的组织生活,加入组织比较困难。
八、共驻共建方面:
①加强社区与单位横向联系,密切合作,共驻共建,资源共享,共建和谐中滩。
九、组织建设方面:
1、支部党员人数达206人,80%以上为退休党员,分散居民在50余个小区,学习活动很不方便;
2、每年党员缴纳的党费全额上缴,支部缺少活动经费。
针对意见建议及存在问题、社区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领导小组先后三次召开会议,认真分析研究解决办法。一是对居民提出的如加强流浪狗管理,流动人口管理,关注弱势群体等11个问题社区能够做到的,社区立即着手完善制度,明确责任,限时解决,对需上级有关部门解决的,立即上报上级部门,督促有关部门尽快解决,如建公厕,增加体育设施等问题,对目前尚无能力解决的如居民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难,入托难等问题,给居民讲清楚,取得居民谅解,截止目前,所有问题都已进行了分类处理,为下一步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社区发展调研报告范文2
在中国的受访者中,84%表示在上一财年实现了增长,而全球仅为65%。此外,受访者对未来发展乐观且制定了雄心勃勃的目标,53%的中国家族企业预计在未来5年实现快速和强劲的增长。
普华永道中国咨询部合伙人吴福民介绍:“普华永道全球家族企业调研已经七期,2014年报告的主题为‘深度专业化――家族企业的驱动因素’。今年,调研首次包含了来自中国大陆的家族企业的高管受访者。”
与全球家族企业的观点相同,中国家族企业高管将员工招聘和市场环境视为未来一年面临的主要内忧外患。在未来五年,中国受访者认为创新、专业化运营和吸引高技能与人才是排名前三的主要挑战,但对于价格竞争力的重视度略低,而该因素被全球家族企业视为需要应对的最严峻挑战之一。
普华永道中国审计部合伙人孙进表示:“总体而言,中国家族企业保持良好增长势头。他们相信,与非家族企业相比,其主要优势包括更具创业精神,并且决策速度更快。此外,他们认为自身在国家经济和社会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如支持社区发展、创造就业机会以及保持经济平衡发展等。”
根据调研,家族企业的国际化水平将进一步有所提高。在中国,家族企业目前销售额的15%来自国际业务,且在未来5年,这一比例预计将增至20%。“另外,53%的中国家族企业计划将企业上市或出售,而28%的家族企业计划将所有权移交给下一代,但会引入专业管理团队。在顺应数字化和新兴全球趋势方面,绝大多数中国家族企业认同数字化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孙进补充道。
在家族成员参与经营和继任计划方面,在受访者中超过90%的中国家族企业在其董事会内拥有非家族成员,而全球仅为65%。22%的中国家族企业制定了某种继任计划,但仅有6%拥有明确的书面继任计划,远低于全球16%的平均水平。
社区发展调研报告范文3
2013年5月24日,在第六届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经验交流会“中医中药治未病”分会场上,来自全国各地的社区卫生服务管理者介绍了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发展情况。
中医药在社区需求旺盛
近年来,在政策的指引下,各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将中医药融入社区“六位一体”服务当中。据调查,当前已有>90%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中医药已经完全渗入到基本医疗、公共卫生服务以及慢病防治当中。
对此,北京海淀区香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袁坚宾说,随着这几年政策的逐步引导和推进,中医药服务工作量越来越大,刚开始主要是与基本医疗相结合,为一些常见病、慢性病患者开展辅助治疗,后来逐渐深入到公共卫生、慢病防治、健康教育等服务国。
据北京两城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主任李宁燕介绍,当前,北京两城区的中医诊疗量已占到社区诊疗量的35%~40%。
对于中医约在社区的开展情况,北京朝阳区八里庄第二社区卫服务中心吴涛兴奋地介绍说,我们中心前身还是医务室的时候就有中医药服务,加上近几年国家政策扶持,中医药这几年在社区又重新火起米,居民非常认可,特别是受老年人的青睐一“有些病,西医暂时能把病情压住,但是后期的治疗和康复还需要中医适宜技术和中药的介入.中医药服务量已占机构服务量的很大一部分,中医药在社区的发展可谓是热火朝天。”
在北京东城区朝阳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我们也看到了中医在社区的魅力和吸引力。据中心主任徐露介绍,中心中医诊区特色较为突出,每位中医医生都有其擅长的领域,加上返聘的“拳头人物”,很大程度提高了中医药服务的影响力.在患者心中,中心的中医医生就如同协和专家一样权威,慕名而来的患者凌晨4点就来挂号,为了满足患者需求,中心特实施了不限号措施。
中医药在社区既顺应了政策要求,又满足了广大居民的健康需求,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当前中医人才相对匮乏,人才结构不合理,若要增强中医药在社区的服务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人才建设是当务之急。中医人才青黄不接
中医药在社区发展多年,服务需求量越来越大,但是与此不相匹配的是中医类人才的缺乏及断档,也是众多社区卫生服务管理者在采访时表达地最为忧虑的问题。
上海市卫生局与计生委中医药服务监督处施永兴介绍说,“当前,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发展中最大的困惑是人才队伍不理想,居民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但是中医人才梯队没有形成,很多机构招不到人、留不住人,大多是由返聘专家或兼职的中医师来承担中医服务。”正如《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调研报告》显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提供的中医药服务主要是由当地中医院、市立医院的中医专家给予的技术支持,专家会定期到中心坐诊,但长此以往,很难满足居民需求。对此,北京市西城区展览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常淑玲认为,“中医人才队伍建设,比社区卫生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更困难、更滞后。”
对于留不住中医人才的原因,多位社区卫生服务管理者都将“矛头”指向待遇,“以按摩、推拿来说,推拿一次需要几十分钟,收费也就20元左右,还不如理发师的收入。”江苏的一名中医医生报怨道。
此外,让社区机构内的中医人才“军心大乱”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人才定位不准确。据施永兴介绍,当前,很多社区机构盲目开展中医药服务,没有厘清中医人才在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中的定位,这让很多中医医生很迷茫。多途径培养、吸引、留住人才
“确保中医药在社区发挥更大的优势,首先需要解决人的问题,而当前各地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在育才、引才、用才方面加大了力度,有些做法是值得借鉴的。”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处副处长王和天表示。
柔性引进人才,多形式培养人才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雕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戴金大介绍,中心多年来坚持培养中医人才梯队,一是采取多种形式培养中医药人才,如选派中医药骨干参加培训,并鼓励大家参加继续医学教育。二是采取不同的方式积极引进中医药人才,如主动外出招聘人才、引进人才等等。
“在引进人才方面,中心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所在,但求所为’的柔性引才理念,通过聘用高年资的老中医来中心服务,这对缓解医疗需求压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此外,我们还通过纳入新生力军,培养发展青年人才来扩充中医队伍。近几年来,中心通过公开招聘,择优录取了4名南京医科大学中医类别本科生,通过名老中医师与青年中医师结对带教学习的模式,培养中青年中医人才。”戴金大补充说。
对现有人才做好继续医学教育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副院长史大卓说:“中医要培养‘基层来、基层去’的人才,首先要对现有的基层中医药人才做好继续教育工作,这是中医药人才培养的重点。此外,中医院校应当专门设置规划,建立有效可靠的培养措施来培养这样的人才。”
多途径留住人才据常淑玲介绍,在吸引中医人才方面,北京市西城区展览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取了待遇留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三方面措施,对外地引进的中医类人才解决了户口问题,绩效工资翻了一番,并为其提供住宿;在职业发展规划上,给年轻的中医医生较快的晋升途径,为他们创造宽松、轻松的工作环境,他们在业务、管理上的一些想法和建议,我们也可以有选择地给予落实,肯定他们的价值。
建立分类、分级别人才队伍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副所长杨金生建议应当建立分类、分级别的人才队伍,特别是要发展技师系列。目前,我国中医学人才队伍医、技、药、护分类还不够明确,没有把医生系列和技师系列区分开,如果有了按摩技师、针灸技师,既能把医生解放出来,也能壮大中医药人才队伍。
给予更多政策扶持当前很多机构都面临“老中医”,谁来接班的问题,对于中医人才建设的良性循环和新老交替,袁坚宾建议,无论是待遇方面还是晋升职称方面,国家一定要在政策上给予倾斜,而且应该先想方设法鼓励中医药人才到社区服务,然后再想具体办法留住他们。
记者手记
中医药就像一棵四季常青的红松,之所以枝繁叶茂是因为中医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令人佩服的I临床疗效,而一代代中医人正是一个个细胞,将来自地下的养料供给给枝叶,所以,要想中医药持续发挥其优势,中医人才必不可少。
社区发展调研报告范文4
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公众满意度指数模型包括描述潜在变量之间关系的结构模型和基于准确把握潜在变量内涵的可直接测量的测量模型[2]。本文潜在变量的选取主要借鉴当前公共管理领域公众满意度测评的相关研究成果,以居民是否满意为主要目标,在此基础上需要考虑到社区的居住条件、居民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收入、家庭结构等因素。本文的公众期望是指个体在接受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之前,根据以往的经验对此服务的过程和结果的一种预期,这一预期是希望需求得以满足、获得满意期望的一种心理活动,即希望社区体育所提供的服务是理想的、称心如意的[3]。公众对社区体育公共服务满意度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公众对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期望值。鉴于此,把“公众预期”作为一个潜在变量。感知质量是公众按自己对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实际需求状况和享用目的,结合一些由正式途径和非正式途径获得的与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相关的信息,对当前所享有的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做出的评价。因为公众做出这一评价时主要是通过视觉、听觉、感觉以及分析所了解的并没有被量化的信息来判断的,所以,这种评价是主观的、抽象的、不全面的。鉴于此,为了能够更为准确的测量,本文进一步将社区体育公共服务构成要素、社区体育公共服务方式、公众参与和社区体育公共服务获取途径四个因素作为影响社区体育公共服务感知质量的关键因素,并将其作为社区体育公共服务感知质量的前因变量。价值是个性化的、因人而异的,不同的个体对同一服务所感知到的价值是不同的。感知价值包含了“给定价格下对质量的感受”和“给定质量下对价格的感受”两个可测变量[4]。在本研究中指公众在享用社区体育公共服务时同以往所享用过的社区体育公共服务质量进行对比(社区体育公共服务成熟深度)和公众在享用社区体育公共服务时同其他社区的体育公共服务质量进行对比(社区体育公共服务成熟广度)两个方面。公众满意是以公众感受为评价标准的概念,公众满意的程度取决于公众接受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后的感知与公众在接受该服务之前的期望相比较后的体验,是期望和事后感知相比较的结果,而不是感知本身,对于一个评价对象,不同的评价者由于对评价对象有不同的期望而产生不同的满意度分值。社区形象是建立在享用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基础之上的,是公众享用社区所提供的体育公共服务之后对该社区的看法。也可以理解为公众对社区所提供的体育公共服务满足其需求程度及服务态度、水平的态度。本研究中主要以公众日常监督社区体育公共服务来体现,反映公众对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认同感和信任度。我国城市社区一般是以街道行政机构为责任主体来进行划分的。目前,我国的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是一种以街道及其行政组织为主要运行主体,以行政手段为运行方式的垄断性活动。之所以说是垄断性活动,是因为社区为居民提供的服务是居民不能够通过其他途径所得到的,也不能够跨区获得,可以说社区服务是没有竞争者的“独家经营”,因此公众对所在社区的体育服务的忠诚度和信任度并不能很明显的表现出来,鉴于此,本文将公众信任作为一个潜在变量。
2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公众满意度指数模型可测变量的选取
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公众满意度指数模型中的潜在变量是不能够直接测量的,必须选择一些可测量的变量来度量这些潜在变量,这就是建立指标体系的过程。对于可测变量的选择是建立在准确把握潜在变量内涵和测量过程中可操作性的难易程度的基础上进行的[5]。期望是指人根据以往的经验对事物提前勾画出一种标准,并在一定时间里希望达到这种标准的一种心理活动。根据期望一词的定义和经典的顾客满意度模型选取公众对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可靠性期望、整体期望及个性化需求期望三个可测因子组成该潜在变量。前文我们已经将这一潜在变量划分为四个潜在变量———社区体育服务构成要素、社区体育公共服务方式、公众参与、社区体育公共服务获取途径来进行描述,下面分别对该四个潜在变量的可测变量进行选取。从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实施过程的构成要素划分的角度来看,社区体育公共服务构成要素的可测变量可选取社区体育公共服务设施、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内容、社区体育公共服务队伍、社区体育公共服务机构四个因子。社区体育公共服务方式在本文主要是指在开展体育公共服务时组织、管理、推进活动的运行机制和社区对公众所提出的服务需求响应的效率,因此选取“社区体育公共服务运行机制”和“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响应效率”两个因子作为该潜在变量的可测因子。城市社区体育开展和发展的意义和动力主要在于公众参与,怎样让公众自愿、主动、积极地参与到社区体育活动中来是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工作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因此公众参与的意愿、参与的形式、参与的效果等都应该考虑在内,鉴于此,本文选取“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与公众的交互性”“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个性化程度”“社区体育公共服务提供公众参与的完善程度”三个因子来测量该潜在变量。一些调研报告显示,居民对一些社区服务的需求很高,比如医疗保健、家政服务、就业辅导等,但却对其使用程度并不高,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可能就是公众对社区服务的获取途径不合理或者过于单一[6-7]。因此公众对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知晓程度、使用便利程度和利用频度将成为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获取途径”的测量因子。根据前文所述,选取社区体育公共服务成熟的广度和深度来作为感知价值的可测变量。根据公众满意的内涵,本文选取“实际质量同理想质量的比较感受”“实际感受同预期质量的差距”“总体满意程度”作为公众满意的可测变量。本文的社区形象是指多年以来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在公众心中积淀下来的感觉和印象,体现了公众对该社区服务的承认和接纳程度。本文从“社区体育公共服务被监督的通畅程度”“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对公众意见的反馈满意度”“社区体育公共服务效率”三方面度量社区形象这一潜在变量。在本文中,公众信任主要体现在公众对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信任程度和对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支持度,因此选取“对社区开展体育公共服务的信任程度”“对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支持程度(重复享用)”为公众信任的可测变量。
3可测变量指标体系的完备性检验
首先,根据对相关文献的归纳与分析建立了初始的指标体系,然后运用电话访谈、邮寄等方式请该领域专家进行审核,主要对初始指标体系的科学性、效用性进行检查,专家修改完善后,印制并发放调查问卷进行预测试,测试对象来自不同层次(由当地房价划分层次)的社区,旨在了解社区居委会、体育主管部门、公众对问卷指标的理解和认可程度,并对回收问卷进行统计分析,主要目的在于删减公众认为不重要的指标,留下相对重要的指标[8]。进一步发现问题、修正问题,完善指标体系,保障其可操作性和科学性。根据前文对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公众满意度测评模型中潜在变量和可测变量的分析和选取,建立了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公众满意度指数模型的指标体系,见表1。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公众满意度指数模型不仅包含了潜在变量之间的关系,而且包含了潜在变量与可测变量之间的关系,见图1。
4结论
社区发展调研报告范文5
按照市区教育局的工作要点,以管理求质量的工作要求,为了实施素质教育,实现我校三年发展目标,办好让人民满意的学校,我校坚持在抓教学管理上下功夫,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坚持教育创新,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打造了一支精干的教师队伍。
打造一支精干的教师队伍,是推动教学创新的关键。
(一)创新教师培训工作思路,为了创新教师培训工作我校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要面向全员,二是要分层培训,三是要突出名教师的培养,四是要注重综合素养提升,五是要严格考学。
二是在做好各项培训工作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培训项目。比如骨干教师培训,可以突出"名师工作室";教师综合素质提升工程,可以突出"教师读书"等。抓住了重点,也就抓住了工作的主要方面,既利于整体工作的推进,也利于做出自己的成绩,打造出自己的品牌。
三是创品牌,鼓励教师参加区、市、省乃至于全国教师基本功和优质课大赛,使之成为我们的培训品牌。
(二)抓好教学岗位大练兵。
通过开展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构建了有效教学的行为模式,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内容主要以下三个方面。
①教学设计能力,②教学实施能力,③教学评价能力。
要求教师牢牢把握住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和总体框架
2、方法。
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的主战场离不开课堂教学,离不开教研组,因此我校教研要根据以下有效的方式进行了操作。
(1)实践反思——基于自我反思的专业能力训练。
反思教学的成功
将教学过程中教学理念的运用,教训目标的完成,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运用,课堂调控,学生的课堂反映及学习成果等了好的效应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这些可供以后教学时参考,有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的功效
反思教学的不足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反思自己教学存在的问题,侧重审视自己课堂教学的失误之处,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对策。
时时反思
课前反思:在课前当你对教材内容全面的思考以后,你就能从情感、知识、技能等多方面检索目标的适宜度;在课前当你对教学目标有了清晰的认识以后,"教什么"的问题就会变得非常明确,整个活动的教学"主线"就不会有偏离,也不会出现一些无效的环节。
课中反思:可以调控教学,提高教学效益;比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中,发现学生的学习情绪存在问题,及时发现了问题产生在的原因,对教育教学方法及时进行了调整,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就是课中反思产生的效应。
课后反思:
进行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立足于教学实践,深入地钻研、体会教学理论,从而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能力。能够充分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并为其专业发展提供机会和条件。教学反思鼓励教师通过多种策略和方法审视、分析自身的教育观念及教学活动,充分尊重了教师的主体地位,发挥了教师的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同伴互助——基于团队合作的专业能力训练。
(2)每周四集体备课时间进行教学设计、说课研究;对课堂教学进行集中评议,量化评分,不断整改提高。
(3)学校领导自始至终参与本年级的说课、听课、评课,保障了活动的实效性。领导班子成员每人最后都形成了《教学岗位大练兵调研报告》,为今后制定教学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在充分运用上述研修方式的同时,我们注重从实际出发,不断创新练兵的方式、方法,形成学校各教研组教师岗位大练兵不同的风格与特色。比如:过去我们只注重了教师的个人能力考查,以单兵作战为主要模式;本次岗位大练兵改变了以往侧重于单兵作战的考核模式,我们在制定方案是特别提出了,不仅要有个人考核,还要有团队考核,这样可以集中教师的集体智慧,提高每个人的水平。
(2)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
(1)每位教师都能够挤时间读一些教育理论书籍和文章。学校订阅了教育教学杂志,每期重点读几篇文章。通过阅读,不断吸取新的教改信息,尽快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了理论水平,跟上时代步伐。
(2)教师养成了积累教学经验的习惯。把从书刊、报纸上看到的教学小技巧和自己教学实践中想出的好点子做成了卡片的形式,按教材内容顺序分类存档,以供教学设计时查用。
(3)为教师提供了参加学习培训、教研教改等活动的机会。从别人的研究、讲座和讨论中学习新方法、策略。促进了教学教研水平的提高。
(4)教师写教学案例、教育故事、经验论文、读书体会。通过这几类文章的撰写,促使了全体教师学习和思考问题,能使"教"与"研"更深入一步,写的过程是总结和提高的过程。在教学的同时要养成了把点滴经验、体会记载下来,把看书得到的收获记载下来的习惯。拿起笔时就会认真思考、仔细回顾,广泛联想。使教师的思想得到整理、提炼,产生新的见解和认识,便会发现问题。
(5)组织教师积极主动地参加课题研究。课题研究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同时还有利于教师形成长期研究方向。进行课题研究,就需要学习、需要钻研教育理论,搜集与分析有关的教育研究情报资料;需要对以往的教育、教学
工作经验进行回顾;对面临的各种教育现象细心观察、思索,对大大小小的教育实际问题进行整理、辩析;对主客观条件中不利因素、有利因素作出正确的分析、估价。同时进行课题研究时,教师使自己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所成就
,确立一个主攻方向,锲而不舍,长期坚持积累知识、形成了有用的知识体系。
(6)发挥了名师的引领作用,以高水平、有影响的教师为导师,跟随听课,虚心求教,把自己在教学、学习、研究中的成功与困惑及时汇报。
二、研究教育教学方法,实现生态课堂
"生态的课堂"为师生发展而教,为师生发展而学,以创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养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的习惯,培养学生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责任心,造就张扬的个性、开放的思想、创新的品质。经过三年的努力,打造高效
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
1、提倡自主学习的方式,崇尚研究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
2、"生态的课堂"从个人独立学习的方式转变为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教师的角色从全权的灌输者转变为设计者和促进者。
3、学生由被动的教学信息接受者转变为一个具有创造性的学习者。生态的课堂让学生不断地做他们的思维体操,生态的课堂让学生们在新异的话题里驰骋思辨的语言。
4、通过加强培训,有更多的名师、有思想的老师投入到教学中来。
5、环境和技术的优化,在课堂上讨论与合作,运用多媒体设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实现学校课程的优化
1、明确了学校课程管理的目标与要求。
(1)教师严格执行上级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文件,确保国家课程计划与课程标准的严肃性,杜绝了随意增减科目或课时、随意提高难度或降低要求的现象。
(2)结合学校的实际,合理安排课程,建立、健全了教学管理制度,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实施有效的课程教学。
(3)研究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结合当地社区发展的需要,合理开发了适合本校特点的、可供学生选择的、多样化的课程。
(4)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建立、健全了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提供必要的有效培训,努力创造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机会。
(5)建立了教师、学生及其家长、社区人士参与学校课程管理的机制,创造必要的机会,让他们了解或评价课程,参与课程决策。
2、合理安排了课程和执行课程计划。
(1)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或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对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做出了整体安排,制订了《年度课程实施方案》,包括各年级的课程门类、课时分配、班级课程表、作息时间表、课程实施要求与评价建议等。
(2)依据相关的课程规定,制订了《校本课程开发规划方案》,包括需要评估、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课程结构与门类、实施与评价的建议以及保障措施等。
四、建立了必要的教学规范和评价制度。
如学校加强了对教学过程的全程管理,引导教师群体积极参与和开展教学改革,创设灵活的、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环境,确保了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学习所需要的时间、空间和相应的教育资源;建立了教师课堂行为的基本规范,引导教师为学生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尊重学生人格,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了教师参与课程实施的考核奖励制度和教学研究制度;建立了发展性的课程评价体系;建立必要的课程档案。
五、建立了课程实施的保障机制。
学校建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落实学校相关部门和人员的工作职责,形成校长、教师、学生及其家长等共同参与课程管理的机制;在教学经费及教学设施等方面提供保障。
六、成果
1、完成了教师培养目标
三年来,培养市区级以上骨干教师达20人以上,占总数的25﹪以上。抓好了教师的学历提升工作,全校教师本科以上学历比例达95﹪以上,提高了具有研究生学历以上的教师比例。中学高级教师达25﹪以上。到2014年,形成一支以市级学科带头人、市级骨干教师为中坚力量的师德高尚、学识水平高、富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结构优化的新型教师队伍。
2、完成了教学特色目标
⑴教师树立了正确的教学观,构建自主学习的新模式,教学方法灵活,教学风格独特。
⑵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正确、流利、有感情,课堂充满激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目标达成率在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