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关于茶文化的调查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关于茶文化的调查报告范文1
(一)、调查概况
笔者于2009年秋对我实习所在的小学(*县**基金小学)进行了校园文化建设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该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现状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掌握当前农村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现状,深化教育改革,加强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针对性,提高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二)、调研目的、意义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办学理念的具体体现,是学校发挥育人功能的重要抓手。为加强校际学习联系,进一步探索具有各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新路子,打开学校德育与教学相互促进的新局面。
(三)、调查切入点:
此次调查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即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为主要切入点展开调查。
(四)、调查时间及对象:
调查时间:
调查对象:*县**基金小学及该校部分教师、学生
(五)、学校概况
10年来,逸挥基金会以一种全新的精神理念一直关心学校的成长,使学校管理大大加强,办学质量显著提高,由全县后进一跃进入了先进行列。在2003年举行的三年级语文、四年级数学抽考中,该校成绩分别名列全县同类学校第一、第二名。2004年起,在全县抽考中,该校又连续四年取得全县同类学校第一名。师生中还涌现了一大批工作、学业、操行优秀分子,受到各级表彰,其中有一名教师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加上学校其他各方面均取得不错的进步,从2001年起至今,该校连续获得市文明校园、德育示范学校、红领巾示范学校、小公民道德建设示范基地、文明校园创建先进单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先进单位等众多荣誉。
二、调查基本情况分析
*县**基金小学把校园文化建设置于体现学校理念、学校精神、学校品位的高度来积极构建,使其在倡导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素质的过程中,较好地发挥其育人功能,成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力支撑。
一、精心设计,构建绿化、美化、知识化的校园环境。
在创建过程中,学校在布局调整、建筑设计、区域划分、小品点缀、绿化配套等方面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与构建。尤其在学校内部环境的建设上,以从新、从特、从细来装点布置。目前,校园内教室、宿舍、走廊、活动室都能做到美观洁净,而各式宣传橱窗、画廊、黑板报上丰富多彩的内容成为全校师生经常驻足,翘首以待的一道可口的精神快餐。展现在各区域的宣传标语、校训、名人警句无不体现出师生们的人生信仰或教育理念。教师、学生的一些书法、美术作品的点缀,加浓了学校典雅怡人的文化氛围,给师生提供一个赏心悦目、充满生机的教育空间。学校的校园环境真正成无字的诗、无声的歌、立体的画。
二、规范有序,形成制约、自律、激励的法治环境。
以法治校、以法治教,应是实现学校管理序化优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弘扬校园文化的重要原则。近三年来,学校依据学校章程,建立与健全了一系列具有客观性、稳定性、系统性特点的规章制度,使学校在校园管理、评先荐优、行为规范、考绩考勤等诸方面有章可循。在制定或修改每一项制度时,学校都组织教师或学生积极参与,发动大家充分发表意见,力求各项制度能为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共同接受。
三、与时俱进,倡导开拓、进取、创新的人文环境。
*县**基金小学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十分重视人文环境的构筑,尽最大限度地把时代信息、时代精神、时念融入校园文化之中,使学生能做到立足校园、关注祖国、放眼世界。一周一次的国旗下讲话,直接成为世纪论坛。在这世纪论坛上,讲话者歌颂改革开放以来的丰硕成果,介绍科技发展的最新成就,畅谈个人的社会责任,描绘献身四化、献身祖国的宏伟理想,所有这些,激发了全校学生爱校爱国、立志成才的热情。
四、以人为本,优化培养特长的活动环境。
校园文化的建设应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它应当以人为宗旨,以活动为载体,通过校园文化的张扬与渗透,来鲜明学校理念,鲜明教育理念,发展师生个性、陶冶师生情操,增加师生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律意识和开拓创新意识。近几年来,学校采用“坐标式”来组织开展各类活动。横向以时间为序,在每学期,每学年中具体规划好面与点的校园文化活动。活动内容的安排主要依据纪念节日、传统节日、学校特点来组织。纵向以空间为序,通过阵地建设来组织安排活动。近几年来,学校充分利用一切文化宣传阵地,音乐、美术、书法等兴趣小组、学校德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等,使教师与学生都有共同参与的空间,都有“露一手”的机会。校园文化活动的积极开展,既普及又有提高,使全校师生在活动中激发了兴趣,发展了个性,培养了特长,形成了风格。形成校园文化的鲜明特色与风格。
三、调查收获与思考
当代的学生具有“兴趣多样化,生活多色彩,成才途径多”的特点。校园文化建设可以满足他们求新知、求技能、求娱乐、求交际、善表现的愿望及要求;能开拓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有利于他们在知识、能力、道德、情操诸方面的发展。因此,全面性、多层次、多角度地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对学校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校园文化建设在陶冶学生情操,丰富业余生活的同时,能激发调动他们的创造性,使他们的剩余精力得到渲泄,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开发利用。
二、校园文化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起到自觉维护班级、学校的荣誉,激励他们为全面成长而努力学习、认真探索。
三、校园文化活动能调剂、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使他们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得到轻松愉快的休息,同时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促进学校全方位、多角度为学生成长、成才进行研究和探讨。
关于茶文化的调查报告范文2
一、赵寨子镇文化产业基本情况
赵寨子镇位于山东省西部,是高唐县南大门,是全国著名的“中国平板精密机械装备产业之乡”“国家级生态乡镇”和“省级文明乡镇”。全镇总面积64平方公里,有51个自然村,总人口3.4万余人。
赵寨子镇地处济南、聊城、德州三个大中城市构成的“金三角”中心,地理位置优越。北距青银高速公路入口8公里,东距济南国际机场100公里,南到京九铁路聊城站38公里,省道316线与省道322线(高临路)交汇于赵寨子镇境内,辖区内村村通公路,纵横交错,交通便利。该镇文化底蕴深厚,有报恩寺、陈都督墓、千年古树等人文景观,还有炉头古酒、“蒋沙窝”西瓜、赵寨子肉饼和羊肉串等特色食品。随着“农家采摘”“乡村一日游”的发展,赵寨子镇逐步成为一个集兴业、康居、美食、休闲于一身的乡村都市。
(一)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
赵寨子镇高标准、规范化综合文化站于2009年建成并投入使用,配备文化站站长1名,文化专干2名。站内有排练大厅、民乐室、图书阅览室、非遗展厅、多媒体活动室等。室内总建筑面积800平方米,配套设施齐全,室外广场面积1000多平方米。它的建成既改善了赵寨子镇的文化基础设施条件,又提升了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为了丰富农民文化娱乐生活,在上级部门的扶持下,文化大院、文体广场、农家书屋等稳步推进。全镇已有49个文化大院、45个文体广场和18个定点农家书屋,设备齐全,发展村级文体组织51个,培养文体活动爱好者近2000人,同时依托远程教育平台在赵寨子镇中学建立农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
(二)文化产业逐步壮大
近年来,随着文化市场的日益发展,赵寨子镇逐步形成了印刷业、书画业、文化用品销售也、文化旅游业等为主体的文化产业集群。这既提高了全镇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又在促进赵寨子镇社会发展、经济进步、扩大就业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截止2016年,全镇共有各类文化经营单位57家,从业人员20余人。其中镇书画协会1个,会员10人,主要包括退休干部、退休老师以及书画爱好者;书画院1家,从事书画装裱和书画培训,每年办3期书画培训班,每期招生20人。镇驻地网络文化服务1家,文化用品销售3家,全镇51个村每村有1家便民超市,包含文化用品销售。
二、赵寨子镇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赵寨子镇党委、政府紧抓文化发展机遇,主动迎接挑穑以建设“党建文化小镇,平板产业之乡”为目标,把赵寨子镇建设成为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环境优美、和谐有序的高唐文化特色乡镇。
(一)继续完善文化产业基础设施建设
借综合文化站新址启用之东风,全镇各村全部完成文化室、农家书屋建设任务,加大村文化辅导员的业务培训力度,夯实赵寨子镇文化产业发展基础。争取上级支持,吸纳社会资金,力争新建一个适合市场发展要求的文化场所。
(二)以党建、美食文化和乡村旅游为牵引,推进第三产业发展
完善乡村旅游规划,以乡村旅游业吸引社会资源。构建森林小镇、党建小镇等,发展乡村旅游业。对接高唐文化强县的发展举措,使赵寨子镇美酒、美食和文化融为一体,相得益彰。重点开发好党建一条街、王辛孔繁森驻村历史、蒋沙窝西瓜等优势资源,将赵寨子镇建设成为红色教育基地、传统文化、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特色小镇,开发旅游资源,引领饮食、商贸、运输等相关产业发展。
(三)加强娱乐文化业监管
加大对KTV、游艺、培训班等娱乐文化业的引导力度,打造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娱乐服务品牌。
(四)做强非遗产业经济
以赵寨子镇倪堂“落子舞”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为契机,加大非遗项目挖掘力度,建立保护、传承与开发基地,做大、做强非遗产业经济,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全镇政治、经济、文化建设。
三、赵寨子镇文化产业发展的问题
结合当前镇文化产业的现况看,其发展不充分,特别是社会化产业规模少、程度低,需要大幅度提高产业发展的效率、范围和效益。阻碍全镇文化产业发展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对发展文化产业缺乏认识
发展文化产业拥有美好前景,文化产业在经济发展中也占据着重要地位,人们对这一点缺乏认识。思想依旧落后,缺乏产业意识,存在靠、等、要观念,太怕困难和风险。因此,不注意、不主动发展文化产业。
(二)资金投入不足,文化基础设施仍然缺乏
由于缺少文化产业发展的投入资金,而且无法靠自身发展,文化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三)文化产业创业、管理及文艺人才匮乏
赵寨子镇缺少专业地文化产业创业、管理及文艺人才,带动产业发展的能力底下。目前,镇文化市场存在文化程度较低、经营管理能力差、缺乏文化专业人才等现象。
(四)对旅游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不够
赵寨子镇文化底蕴深厚,村风朴素,还拥有省级非遗落子舞。但是,没有对地方特色文化进行包装,未挖掘出文化内涵,未体现出文化商品、人文景观和艺术表演的价值。
四、赵寨子镇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
(1)文化部门要认识到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开发文化产业的领导水平。深入贯彻中央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会议和文件精神,认识到经济发展离不开文化产业发展,发展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
(2)加大资金投入,拓宽融资渠道。一方面强化招商引资。出台优惠政策,优化办企环境,加强服务,鼓励、吸引从事文化产业及相关产业的企业进入赵寨子镇。另一方面加强政府投入。镇财政不仅要向上级财政提出资金支持,而且自身要加大对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
关于茶文化的调查报告范文3
关键词:网络课程 需求分析 有效培训
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某种学科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2008年,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我开发了一门网络课程――《饮茶与生活》,培训对象是广州市天河区中、小、幼教师。开设了5年网络课程培训以后,现就如何利用网络进行有效培训的问题,谈一点粗浅的体会。
一、教师培训的课程,首先是符合教师需求的一门课程
1.教师培训需求分析。作为教师培训者,如果不能准确把握教师们的需求,没有为学习者提供适合的培训内容及方式,那么,我们的培训质量和培训效果从一开始就不能得到保证。我也曾是奋斗在教学一线的高中教师,很明白教师们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都很大,既要完成教学任务,又要合理安排好家庭,完成好教师继续教育的任务,其中的艰辛,我深有体会。所以,我希望开设的教师培训课程,是能让教师们既能学习到一定的知识,又能减轻教师的压力的课程。
2.对培训者自身的分析。为保证教师培训的实效性,培训应体现供求双方的一致,即培训方所提供的培训服务适合需求方的需求,需求方的需求从培训方那里获得。培训者经过上述的分析,知道了学员的需求,然后审视自己:我能否在众多茶文化专家的专著中吸取精华,编写出适合教师学习的教材来?能编写出什么程度的教材来?对于茶文化,我深知自己只是业余爱好者,茶文化的知识和专家比起来还是有距离的,所以根据教师培训需求分析和我自身的情况,我对茶文化课程的定位是“普及茶文化的基础知识”,并就此制定了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二、充分利用网络的各种功能进行有效教学
教学方法和培训要求是要受网络功能的限制的,我了解到网络可以给我提供讨论区、文本区、测试区、调查问卷区,根据网络条件,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方法和培训要求:
1.培训方式:网络课程培训。
2.教学方法和培训要求:
(1)看看:看文本、看图片、看视频。 根据内容,选择相应的图片和视频。
(2)议议:按每个单元的讨论主题,每个单元在讨论区发一个主贴,2个回复贴。
(3)练练:每个单元有5道测试题,巩固所学知识。
(4)谈谈:填写调查报告,进一步了解学员的需求,以便更好地完善课程内容。
课程培训目标是通过阅读、讨论、测试来实现,讨论和测试也是培训质量过程的一种监测。
三、合理设计符合教师需求的教学内容
根据培训目标和对象,合理设置符合教师需求的教学内容,是有效培训的一个关键点,现在以提纲形式介绍课程的框架,包括内容跨度适宜的一级标题和二级标题。课程框架能勾勒出清晰的课程结构,并且可以审视各级标题之间的内容是否符合逻辑、是否便于学员理解和掌握。
四、设计网络有效教学课程的几点注意事项
1.学习导航设计。学员学习一门网络课程,要让学员知道怎么样才能完成学习任务,是达到有效培训的一个要点。在课程学习内容前面,我还设计了:(1)课程概述――对课程有个总体的认识;(2)教学计划――让学员了解每个学习内容需要的学习时间;(3)评估指标――让学员了解各个学习任务的分数分配、具体要完成哪几项任务才能获得全部学分。
2.注意版权问题。因为课程中引用了很多专家的教学内容,所以,我在最前面的课程概述里一一列举了课程制作参考书目,这样可以为网络培训解决一些后患。
3.关于链接视频问题。由于网络的限制,课程里我选取了链接视频,后来发现了一些尴尬的事情,链接视频里出现了一些内衣的不雅广告,而且广告不定时变换,造成不好的影响,影响了培训效果。因此我删除了链接视频,建议考虑用链接视频的时候要考虑广告的不良影响问题。
4.专家集体评课论证问题。专家主要从内容设计、教学方法设计、界面设计、技术等方面对课程进行全面的评价,专家集体评课认证至少需要两轮以上。积极听取专家的意见,可以更好地完善课程内容;也只有尊重、执行专家的意见,才能顺利通过课程认证。对于专家的意见,如果有个人的意见,可以和专家沟通一下,沟通无果,意见只能自己保留。
关于茶文化的调查报告范文4
一、 主题确立:教师角度与儿童立场兼顾
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不同,没有现成的教材,主要通过开展主题活动的方式来达成课程的阶段目标与总目标。因此,首先要确定恰当的活动主题。
本次课堂教学的背景是笔者在主题为“综合实践活动课型探索”的教师培训活动中执教研讨课。出于本次活动主题的需要,通过研讨课激发教师对课程实施的再思考,改进目前课程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组织模式较为单一,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行为方式单一,偏向于“课题研究”式活动,而学生在活动中实际“操作”环节较为薄弱,如此下去,会消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殊优势。基于以上的思考,从教师的角度选择一个突出体现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主题活动,从学校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出发,如学生课间追打玩闹现象严重,游戏形式单一等,落实到具体的主题活动。站在儿童的立场,玩是儿童的天性,游戏是深受儿童喜爱的一种活动方式。因此,兼顾教师的角度与儿童的立场,将活动主题定为《创编课间小游戏》。
再如一位教师根据季节特点,习惯性地以《找秋天》为主题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在选题指导课上,教师先带领学生参观校园,到校园内找一找秋天。参观完校园后,教师与学生围绕“你有什么发现”展开充分交流。通过交流,教师发现学生关注最多的是校园内树叶的颜色,于是教师依据大多数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将活动主题表述得更加精确。以下是教学片断:
师:根据同学们的兴趣,我们可以怎样表述主题?
生:秋天的树叶研究。
师:既然研究校园内的树叶最便利,我们可以怎样表述主题?
生:秋天校园内的树叶研究。
师:现在的季节准确说是初秋、中秋还是深秋,主题怎样表述才更准确?
生:深秋校园内的树叶研究。
在这个活动主题产生的过程中,教师先给学生一个思考的方向,而具体的活动主题依据学生的兴趣,在交流与碰撞中逐步确立。同时,在交流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二、 教学预设:任务驱动与自主参与结合
这里所说的“任务驱动”,是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任务而开展的学习活动。表面上看,学生的学习活动因任务而展开,而学生完成学习活动的质量取决于其参与活动的内驱动力,因此,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非常重要。
主题活动《创编课间小游戏》的教学设计思路为:通过“创编课间小游戏比赛”,推动学生在完成此项任务的过程中小组团结协作,发挥创造性,编写游戏设计方案,演练游戏活动,再改进设计方案,从而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锻炼实践能力。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意欲通过游戏活动、自愿组合分组等方式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本课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为班级关于创编课间小游戏的通知。该通知的设计中包含活动目的、活动时间、游戏设计要求、比赛形式、比赛办法等内容。具体内容如下:
关于创编课间小游戏比赛的通知
各位同学:
为了让大家能安全快乐地度过课间十分钟,真正实现把课间还给同学们,把游戏还给同学们,让同学们成为游戏的主人、成为课间的主人,让课间充满同学们的笑声,我班将开展课间小游戏创编比赛。所创编的游戏既可以是“老游戏新玩法”,也可以创编出有益、健康、安全的新游戏。大家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设计出具有时代气息的健康、安全、文明的创意游戏。
1.活动时间
9月14日~9月21日
2.游戏设计要求:
(1)游戏内容:安全、健康、有趣。
(2)游戏空间:室内、走廊等较狭小的地方。
(3)游戏人数:室内游戏人数控制在6人以内,单次游戏时间在5分钟以内。
3.比赛形式
四(3)班全体同学以自愿为原则组成小组,每小组4~6人,以小组为单位参加比赛。
4.比赛办法
(1)各小组在9月21日前编写出游戏设计方案。
(2)各小组9月21日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上现场展示游戏活动。由全班同学选出最佳创意游戏向四年级全体同学推广。
综合实践活动老师
2010年9月14日
以上通知内容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教学资源。如何将教师布置的创编游戏的任务转化为学生自主参与的一项有意义的活动,便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三、 课堂生成:理性思考与感性活动统一
精心的课前预设如何转化为课堂精彩的生成是每一位老师不懈的追求,然而,课堂上总会出现一些我们难以预料的情况。如学生对游戏活动兴趣浓厚,而对理性分析态度冷淡。那么,教师课前进行的理性思考与学生喜爱的感性活动如何和谐统一?下面以表格的形式针对两个教学环节中学生的表现情况进行原因分析与对策阐述。
针对上述情况,笔者采取了这样的应对措施来引导学生弄明白活动要求:以聘请活动裁判为名,看哪位“小裁判”能讲清楚活动要求。学生先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再选出代表参与“小裁判”的角逐。这样,枯燥的分析就变成了有趣的活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遭遇学生表现冷淡时,我们不能仅仅埋怨学生,而应冷静思考学生态度不积极的原因,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使教师课前的理性思考与学生感性活动和谐统一,从而达成教学目标。
四、 课后反思:教师意愿与学生兴趣共生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是发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理念之一。本次教学中教师预设的情感教学目标为对创编课间小游戏充满兴趣,有责任感,能和同学团结协作,共同完成创编任务。但从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来看,他们更多关注的是老师能多提供机会让他们痛快地玩,而对于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兴趣不浓。在平时的教研工作中,有许多老师也反映,学生参与活动积极性很高,但不喜爱动笔写感受、完成调查报告等文本撰写任务。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是完全顺从学生的需要,还是坚持完成预定的学习目标?毋庸置疑,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会有秩序地思考、有条理地表达、有目的地观察、有步骤地行动、有效率地合作是综合实践活动老师不变的追求。在追求目标的道路上必定布满荆棘,就需要教师智慧地应对现实存在的问题。那么,如何使教师意愿与学生兴趣和谐共生、有效落实教学目标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一是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主题;二是以自愿结合为主、调节为辅的原则分组;三是让学生明确并主动承担活动任务;四是及时做好思想工作;五是发挥自我约束与评价激励功能;六是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