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融合发展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产业融合发展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产业融合发展方案

产业融合发展方案范文1

“北京市在两化融合方面聚焦三方面:一是鼓励、促进企业管理软件积极转型,多层次、更深入地与工业结合;二是建立了以数码大方为主的工业云平台,并集成了大量制造资源,实现设计软件和制造资源的直接对接;三是积极推动企业利用互联网,与‘互联网+’时代更好地结合。”北京市经信委委员姜广智表示。

上海作为重工业基地,在落实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工作方面也展开了积极谋划和部署落实。据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傅新华介绍:“我们一方面着力工业互联网布局,另一方面,推动传统产业转型的同时,大力支持‘四新’经济发展。此外,通过CIO(首席信息官)制度建设等方式,积极营造产业发展环境。”

面对工业软件应用不断增长的潜力和市场空间,江苏省聚焦两方面。“一是强化投资,二是加快信息化发展。” 江苏省经信委副主任胡学同表示,“针对工业领域细分行业,我们希望做深做透解决方案,提供公共软件产品和服务。具体做法一是重点突破,以中控软件作为转型、创新发展的突破口;二是提高远程测控软件质量和价值,进一步提升规范化水平;三是鼓励创新;四是建设人才队伍。”

在推广工业软件应用和推动两化融合发展过程中,浙江省经信委副主任吴君青发表自身体会。“近几年,浙江省软件产业发展进程加快,‘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34%,2016年上半年增长29%。但总体来看,我们供给侧的供应能力不足,基础软件和大量装备还是国外提供的。面对制造业庞大的市场,我们自身的供给能力有限。面对这些短板,我们需要下功夫花力气从以下方面提升。一是提升工业软件发展水平,推进机器联网、工业云平台建设;二是关键技术攻关要与应用单位相结合,鼓励先试先行,实实在在推进工作。”

“福建省发展工业软件主要有四大举措,一是研发建立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工厂标准库,设计解决方案;二是提高工业信息系统安全水平;三是加快培育工业互联网,推动企业展开试点工作;四是打造工业软件特色产业集聚区。”福建省经信委副主任严效东表示。

湖南省经信委软件处处长颜琰认为,在推进软件产业发展过程中,要以软件产业政策为抓手,营造产业生态环境。其中,抓软件工程十分重要。

“在工业软件和两化融合方面,广东展开了三方面工作。一是依托工业园区引导软件人才向制造业聚集;二是大力建设行业云和产业云,解决公共需求问题,引导制造企业基于工业云平台开展云的设计、仿真和生产服务;三是提升软件能力,为产业融合提供软件支撑;四是积极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工业设计、工业电商;五是发展安全可控工业控制器。” 广东省经信委软件处调研员邹林华介绍说。

面对软件产业发展的新形势、新变化,如何进一步强化工业软件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各地工信主管部门代表提出了宝贵建议。

姜广智认为,首先制造业发展智能化不是唯一选项,互联化更为重要,通过互联网能更好地提高产能利用率,要加强这个层面的理论研究。其次,目前各省市都有自己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行业也有自身的互联网平台,多个平台彼此孤立不符合互联网思想,应该尽可能构建跨区域、跨行业的全国性大平台。

产业融合发展方案范文2

以十三五规划落实为指引,全面部署落实全省信息化工作

召开一次全省信息化领导小组工作会议,回顾五年多来《浙江省信息化促进条例》贯彻实施情况,统筹研究全省信息化发展工作;

做好国家信息化顶层――《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和《“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在浙江省的宣贯工作;

做好《浙江省信息化发展“十三五”规划(“数字浙江2.0”发展规划)》和《浙江省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建设“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的实施工作,指导督促各地、各部门落实规划目标任务相关工作,推进全省信息化领域中重大工程、重大平台和重大项目的实施;

开展信息化发展水平考核评价和全省区域两化整合发展水平评估工作,继续做好对全省各市、县(市、区)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价工作。进一步完善指标体系,优化工作流程,更加科学高效地开展区域两化融合水平评估工作,以评估为抓手,形成地区间比学赶超发展氛围。在此基础上,年度信息化发展和全省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报告。

以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为主线,深入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建设

深化“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试点区域建设。抓好26个“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6个试点区、160家两化融合综合示范试点企业建设,进一步按照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的内容加紧实施机联网、数字工厂、绿色制造等项目。加强对首批18个振兴实体经济(传统产业改造)财政专项激励的工业大县两化融合推进工作的指导,确定两化融合的相关考核内容,推动示范区开展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的相关示范试点工程。制定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验收管理办法,并对首批8个两化融合国家综合示范区和4个专项示范区开展检查验收工作。组织开展示范试点典型案例总结宣传推广。

积极推动制造业互联网“双创”平台建设。引导大型制造企业、互联网企业、电信运营商开放技术、人才、渠道等资源,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制造业“双创”新生态,支持内外部创业创新。在全省创建20个制造业互联网“双创”示范平台,其中振兴实体经济(传统产业改造)财政专项激励的工业大县至少创建1个“双创”示范平台。引导龙头企业结合特色小镇、高新园区、开发区,建设“双创”空间,力争创建1个国家级制造业互联网“双创”示范平台。组织举办中国产业互联网“双创”大赛。

大力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制造业新模式。引导制造业企业建立网络化制造资源协同平台,开展协同制造;推动传统生产模式向大规模个性定制转变,发展C2M个性化定制和柔性生产模式;推进企业运用互联网开展在线增值服务,鼓励企业发展面向智能产品和装备的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服务。重点在服装、家电、家具等消费品行业和汽车、机床、叉车、船舶、电梯等装备制造行业培育100个个性化定制和一批协同制造、服务型制造等示范试点企业。鼓励企业申报国家有关基于互联网的制造新模式示范试点项目。

大力推进工业互联网、工业云和工业大数据应用。推进全省2000家重点工业企业开展工业互联网、工业云和工业大数据应用,发展智能制造。建成10个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区,培育100家数字工厂(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利用工业互联网、工业云、RFID(射频识别)与图像识别等智能识别技术,实现工厂内人与机器、机器与物料、机器与机器之间的互联和数据实时采集,运用大数据技术构建数据链,促进基于数据的生产、物流、仓储等环节高效协同,提升柔性化生产能力、精细化管控能力和智能化决策能力。

实施中小企业上云计划。聚焦中小企业云应用,依托产业集群和龙头企业,建设一批专业或行业性云平台,培育10万家上云企业。鼓励中小企业在研发、生产、管理、销售、服务等环节使用云技术,开展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制造、服务型制造和网上销售等活动,实现客户、供应商资源共享和产业链协同。发展工业电子商务,推进中小制造企业与电商企业、物流企业和金融企业的合作,基于电商云平台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打造制造、营销、物流和金融服务等高效协同的一体化新生态。组织召开云计算应用和产业推进大会,办好云栖大会,开展企业上云专项培训。

深入推进“机器换人”和智能装备发展。坚持“分类指导、典型示范、资金扶持、机制保障”的原则,大力推进机器换人、机器联网,推进30家机器换人行业试点,举办百场现场交流会,新增培育省级工程服务公司20家以上。落实“机器人+”行动计划,编制重点行业机器人应用指导意见,完成新增工业机器人1万台目标任务。推进感知互联的智能新产品新装备的研发,大力发展智能传感器、网络终端、工业机器人、数控装备、智能成套装等高端装备产业。

继续实施企业信息化“登高”计划。推动企业信息化从单向应用向综合集成、协同创新阶段登高,从内部纵向集成向企业之间横向集成和产业价值链端到端集成延伸,提升全产业链的要素资源配置效率。全省2000家重点工业企业资源计划普及率达到85%,制造执行系统普及率达到50%,机器联网率达到35%,供应链管理普及率达到70%,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普及率达到60%,装备数控化率达到50%,企业电子商务采购额和销售额占总采购额和总销售额的比例分别达到40%和55%以上,进入两化融合集成创新阶段的企业达到35%以上。

扎实推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工作。重点抓好工信部批复的118家企业管理体系贯标试点,积极争取新增30家企业列入今年的工信部贯标试点。在振兴实体经济(传统产业改造)财政专项激励的工业大县、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分别确定10家和5家贯标试点企业。贯标通过评定的企业数力争突破60家。加快培育互联网环境下的企业创新能力,依托两化融合咨服务平台,开展企业两化融合自评估、自诊断、自对标,力争在工信部的两化融合发展地图上有新突破。以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为指导,推动企业业务流程再造和组织方式变革,提升企业管理能力。

以应用需求为引向,大力发展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提升两化融合的服务支撑能力。以提升行业系统解决方案设计、集成和应用能力为重点,支持重点行业工业互联网、信息物理系统(CPS)开发和应用试点。培育一批行业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加快优秀解决方案的推广普及;培育一批服务于重点行业智能工厂建设的工业信息工程公司,新创建10家云工程云服务和工业信息工程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加强两化融合产业链企业的合作,构建服务于两化融合的产业生态。发展集聚工业信息工程公司的产业互联网小镇。配合工信部召开全国两化融合系统解决方案现场会。

加快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创新发展。抓好《浙江省“十三五”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规划》的实施,出台支持软件业发展的政策意见,落实好软件企业和软件产品税收优惠政策,完善产业统计制度。加快推进软件和信息服务业9个示范基地、10个特色基地和15个创业基地建设,提升杭州中国软件名城建设水平。加强工业软件支撑能力建设,开展工业技术软件化行动,重点发展以自动控制与感知技术、核心工业软硬件、工业互联网、工业云和智能服务平台“新四基”为核心的技术体系,推进人工智能、区块链、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新兴产业的培育,全面提升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的有效供给能力。

培育大数据产业。贯彻落实《浙江省促进大数据发展实施计划》,扶持并培育一批大数据分析、大数据应用服务的龙头企业、一批创新型大数据应用类中小企业,加快形成协调发展的大数据产业体系。组织开展第二批大数据产业应用示范企业培育试点工作,建立一批大数据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推动创建一批大数据应用示范工程,拓展大数据应用领域。培育数据资源交易市场试点。

加强工业控制信息安全保障。按照《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指南》,指导企业做好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明确工业企业主体责任,提高安全防护意识,细化信息安全防护措施。加快完善网络与信息安全基础设施,研究建立面向工业领域的信息安全技术支撑、检查评估综合保障体系,开发并鼓励企业使用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工业控制系统。开展工业领域重点行业工业控制系统及相关信息系统安全检查和风险评估。

深化智慧城市建设与农业信息化发展

组织开展对20个省级智慧城市示范试点项目的检查验收及绩效评价工作。重点加快智慧政务、智慧高速、智慧交通、智慧车联网、智慧安防、智慧安监、智慧环保、智慧能源、智慧旅游、智慧健康服务、智慧物流、智慧消防等示范试点项目在全省推广与覆盖。

加快9个省级农业信息化示范试点建设,并筹备建O一批示范试点区。重点围绕农业产业集聚区与现代特色农业强镇建设,在温室大棚、畜禽养殖、大田生产、生态环境监控等重点领域与关键环节,推进信息技术应用。引导互联网企业建立一批农业销售服务平台,加强产销衔接。

强化城镇光网覆盖,城市全面具备100M以上接入能力。4G网络实现城乡全覆盖,争取5G试验网建设。实施农村海岛“扫盲除点”工程,基本具备50M以上接入能力。推进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浙江分中心建设。细化落实省政府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铁塔的战略合作协议,推进新技术产业应用示范项目,推进杭州国家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建设。全面推进全省三网融合。推进数据中心集约化绿色化,推广公众云计算和大数据服务。推进中小企业信息网络提速降费。

以营造发展氛围为目标,积极组织各类活动

牵头做好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信息化工作部工作,组织筹备好大会期间的新技术新产品、浙江分论坛和互联网之光博览会、双创热土项目对接活动等重大活动;

筹办好中国产业互联网大会,充分发挥制造业和互联网双重基础优势,力争把大会打造为国内外有影响力的产业互联网新平台。

筹办好中国工业大数据(萧山)峰会等,通过活动平台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的前沿技术,推出一批典型企业和创新项目,宣传一批行业解决方案和商业新模式。

产业融合发展方案范文3

六、行业系统解决定方案是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的有效途径

对于千千万万中国的制造企业而言,在实践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的道路上,需要一批掌握核心技术、专业知识扎实、行业经验丰富、实战能力强的系统解决方案商,提供面向智能制造的集战略咨询、架构设计、实施方案、关键装备、核心软件、数据集成、流程优化、运营评估于一体的综合服务。

(一)为什么要推广行业系统解决方案

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有需求。站在传统制造企业的角度来看,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面临一系挑战,制造单元如何连成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工业控制系统如何与制造执行系统、企业管理系统实现集成?多年前的老旧设备上的数据如何采集、传输、处理?研发、生产、仓储系统如何有效对接?这些都需要一批行业解决方案企业来参与,这将会大幅提升行业整体的智能化水平。

二是有市场。站在致力于投身到行业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领域的企业角度而言,中国有一个广阔的市场,中国的行业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市场可以用四个“最”来概括:一是最大,智能制造的市场规模最大。有机构预计,到2018年中国工业机器人新安装量将超过三分之一。二是最快,市场增速最快。仍以工业机器人为例,201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售额同比增长56%,居全球第一,预计未来五年的年均增速将保持在25%左右,远超15%的全球工业机器人销售额年均增速。三是最全,有机构统计,中国拥有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6个小类,是各国中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四是最复杂,国内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企业,有些处于2.0要补课,有些处于3.0待普及,有个别企业处于4.0需示范,这在全球几个工业大国间是少有的。这给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提出了更大的挑战,而中国的本土解决方案企业更熟悉自己的市场。

三是有路径。有路径包括两层含义,一是系统解决方案企业成长有成功的路径和模式。近年来,国内来自工业软件、智能装备、零部件等不同领域的企业,不断拓展业务范围和领域,成功转型为行业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如青岛软控从提供橡胶轮胎配料工序的控制软件,逐步延伸至配料辅机、加工设备等硬件产品,再发展为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石化盈科、启明信息、宝信软件、徐工信息等从制造业总公司中剥离重组,成为行业解决方案提供商。二是系统解决方案企业培育有比较成功的做法。近年来,地方工信行业主管部门围绕如何形成和提升行业系统解决方案能力进行着积极的研究探索。浙江支持成立了一批装备电子重点企业研究院,培养出一批各具发展特色及竞争实力的解决方案厂商。

四是有动力。面对当前传统工业智能化转型的广阔市场,面对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迫切需求,面对尚未被大公司垄断的新兴市场,许多国内企业纷纷拓展业务进入行业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市场,在实践中能力不断提升。上海明匠以制造设备数据采集、集成、处理为重点,在构建集自动化设备改造、工业网络架构设计、关键智能设备生产为一体的基础上,建立了智能工厂设计、规划、改造、实施等系统解决方案能力。沈阳新松机器人在做强传统的装配型搬运机器人基础上,积极拓展智能装备和智能仓库系统解决方案等新业务。

(二)如何提升行业系统解决方案能力

行业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能力提升涉及自动化、智能装备、工业软件、电子信息等多个技术和专业领域,涉及技术、数据、产品、流程、管理等多个环节,涉及咨询、实施、运营、维护等诸多方面,技术体系、商业模式、产业生态仍在不断演进和探索中,需要制造企业、信息技术企业、互联网企业,以及部委、地方、院所、协会的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前期,工信部在推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过程中,对于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如何与传统制造业融合有一些新的理念,这些理念对于致力于投身行业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的企业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具体来讲有三个理念:

一是集成是重点。对于企业信息化而言,难点在集成,重点在集成,突破点也在集成。集成应用是德国工业4.0的关键词,提出了横向集成、纵向集成和端到端集成,两化融合评估标准把企业信息化水平分为基础建设、单项应用、综合集成、创新引领四个阶段。集成也是行业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能力提升的关键词,能不能解决工业控制与制造执行系统、制造执行与经营管理、设计与制造的集成、产供销的集成等一系列问题,是行业系统解决方案能力的重要体现。

二是数据是灵魂。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数据是资产、是资源,是一种新的生产管理要素。数据的及时性、完整性、准确性,数据开发利用的深度和广度,数据流、物流、资金流的协同水平和集成能力,数据流动的自动化水平,乃至数据驱动型企业的形成,决定了企业未来核心竞争力的来源。从传统制造业角度看,生产装备自动化解决的是大规模生产的问题,即成本、质量和效益,而数据流动自动化解决的是大规模定制的问题。只有数据的自动流动,形成智能数据,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个性化定制带来的成本、质量、效益等问题,解决生产的不确定性、多样性和复杂性问题。对于行业系统解决方案企业而言,能不能把各种生产装备、工艺生产、经营管理、客户需求等各种数据及时、准确、完整地收集、传输、加工和执行,能不能构建面向企业全业务、全流程、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数据流方案,是解决方案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表现。

三是能力是主线。能力是相对于企业面临的问题而言的,相对于企业面临的各种挑战和问题,能力总是显得不足,尤其是在信息化背景下,面向个性化定制、柔性制造等新的生产组织方式,传统企业在提升传统能力的同时,需要培育新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在推动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中,企业的技术、装备、系统、流程、管理、组织、商业模式、发展战略的创新、调整、优化,最终都要转化为竞争优势,转化为成本、质量、效益、服务以及市场占有率、客户满意度、劳动生产率等的提高。这是提升行业系统解决方案能力的核心目标,是对既有发展模式和组织业态的重构。

七、“新四基”是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的关键支撑

(一)什么是“新四基”

工业有“四基”,包括关键的基础材料、核心的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的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我国在上述领域的发展是相对薄弱的,已成为制约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所以《中国制造2025》中门提出要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强化工业基础能力。

在编制《指导意见》时,我们深刻把握全球智能制造演变新趋势,从抢占产业竞争制高点、打造产业发展支撑平台的角度出发,提出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新阶段,制造业基础的内涵更加丰富,需要突破“新四基”,即加快自动控制与感知(一硬)、核心软硬件(一软)、工业云与智能服务平台(一平台)、工业互联网(一网)等新型基础能力和平台设施建设,这既是加强工业2.0补课、3.0普及的现实需要,也是支持我国实现工业4.0示范发展的客观要求。

(二)为什么要发展“新四基”

在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进程中,我国“新四基”基础薄弱。一是在自动控制和感知领域,欧美日等企业在高端PLC市场的占有率超过80%,通过将工控网络产品和装备捆绑销售,形成了事实标准。工业领域的传感器主要依赖进口,传感器核心材料和器件基本被跨国公司垄断。二是在核心工业软件领域,研发设计工具、制造执行系统、工业控制系统、大型管理软件等通用产品主要依靠国外软件,面向航空航天、冶金化工、消费电子等特定行业研发、工艺、测试、验证环节的专业软件严重缺失。三是在工业互联网领域,工厂网络静态配置、刚性组织的方式难以满足未来用户定制、柔性生产的需要,工业控制网络技术呈现“诸侯割据,各自封闭”的状况,现场总线技术标准被国际巨头垄断,网络、数据、软件集成面临协议标准缺失的制约。四是在工业云与智能服务领域。GE、西门子、SAP等跨国公司围绕构建智能制造产业生态、抢占制造业竞争制高点,以工业云和大数据分析平台为载体,加快全球战略资源的整合步伐,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三)下一步工作考虑

一是夯实自动控制与感知技术基础。研究制定传感器产业发展路线图,重点突破微机电系统、生物智能、无线传感、自动化测量仪器仪表等关键技术和设备,提升传感器智能化、微型化和集成化水平。突破工业控制系统中核心芯片、伺服电机、驱动器、现场总线、工业以太网等关键器件和技术的发展瓶颈,加快推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分布式控制系统、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等研发和产业化。组织实施“芯火”计划,加快工艺过程控制、特殊控制模块等核心芯片产业化,推进国产嵌入式处理器研发和规模应用。

二是发展核心工业软件。突破虚拟仿真、人机交互、系统自治等关键共性技术发展瓶颈,夯实核心驱动控制软件、实时数据库、嵌入式系统等产业基础。提升计算机辅助设计仿真、制造执行系统、企业资源计划、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等工业软件的研发和产业化能力,加强软件定义和支撑制造业的基础性作用。建立信息物理系统参考模型、测试验证平台和综合验证试验床,支持开展关键技术、网络、平台、应用环境的兼容适配、互联互通和互操作测试验证,推动工业软硬件与工业大数据平台、工业网络、工业信息安全系统和智能装备的集成应用。

产业融合发展方案范文4

关键词:有线电视技术;宽带技术;融合发展;途径研究

一、宽带技术的发展

(一)基础设施。当前各个居住小区都安装了上网宽带,宽带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各种播放软件APP以及网络无线端,促使视频和网络更加紧密的结合起来,因此视频播放的方便快捷则成为了互联网现代化发展主要趋势。

(二)扩容骨干网络。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承载的服务也逐渐趋向于多元化、差异化,从而能够满足用户们的各种使用需求。目前不同模式的接入终端也在不断的发展,特别是普及了智能手机以后,网络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再加上路由器转化设备的相继出现,使得很多台服务终端设备都能在同一时间上网。

二、有线电视技术与宽带技术融合发展

当前有一些专项电视节目需要点播付费才能进行观看,增值服务业务则主要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业务增值,二是内容增值,三是功能以及性能的增值。这些增值服务都必须与宽带技术中的数字媒体有机的结合起来,并利用超宽带的转化数字来满足用户们的多项需求。例如应用超宽带转化数字技术,其与以往的无线传输的窄带技术以及蜂窝3G通信中的宽带扩频技术存在非常大的差异,这种技术在直接对脉冲信号进行调制时无需载波,且比当前任意一种无线通信中所使用的网络带宽都大。超宽带这一转化数字的技术其具有高频谱、低能耗以及非常隐蔽等特点,同时还具有非常高的安全性能,以及超大的容量系统和多径分辨的功能。

三、有线电视技术与宽带技术融合发展途径

有线电视技术与宽带技术的融合主要是业务上的融合,且两者之间业务重合的程度也在不断的提高,同时它们能够适应和满足用户们不断发展的需求。再加上政府的大力引导和支持,有线电视技术与宽带技术的融合发展也越来越快。但是由于两者在发展历史以及特点上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要提升两者融合化发展的水平,就必须经历一个长期的融合发展和适应的过程。针对有线电视技术与宽带技术融合,其发展的途经主要有以下三条:

(一)统一技术规范。在有线电视技术与宽带技术各自的发展历史中,对于技术的实际运用以及标准规范都具有独特的特点,这其中存在的差异就会对有线电视技术与宽带技术融合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制定技术相关规范以及参数时,必须对所有的数据进行统一的要求,且在制定规范时,必须将两种技术各自的特点融入进去,以及在进行改造和融合时也要对其中存在的难点加以考虑,并设计一个折中方案,这样才能有效的促进有线电视技术与宽带技术融合发展的速度。

(二)引导技术融合。有线电视技术与宽带技术在融合的过程中,必须有外界因素加以引导。政府在引导技术融合时,首先要明确引导不是干预,必须重视正确引导,而减少过分干预,这样才能发挥住政府搭桥牵线的作用。其次是由于有线电视技术与宽带技术各自都有针对性的发展计划以及特点,因此在融合的过程中,要采取对应的法律手段来防止某些干预现象的出现,从而促使有线电视技术与宽带技术能够实现更有效的融合发展。

(三)多项模式合作。有线电视技术与宽带技术的融合发展中,还必须采取多项模式合作共赢的途径,建立一种能够促进有线电视技术与宽带技术融合的多项合作的共赢模式,就能促使有线电视技术网络以及互联网等都得到较好的发展。例如建立一种有线电视技术与宽带技术都能使用的网络设施,减少用户们单个技术的使用成本,并为两种技术中的新增用户以及固定的用户提供一些具有良好优惠作用的措施,这样就能促使融合后的技术网络资源,把更多的用户吸引过来,从而在业务以及技术上都能实现良好的互补。这样有线电视技术与宽带技术就能够利用资源互补的优势,提升资源的使用效率,从而达到合作共赢的目的。另外在业务与技术进行融合以及合作的过程中,也要将其他的方面的融合和合作发展起来,这样才能促使有线电视技术与宽带技术能够更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实现更好的发展和进步。

总结:综上所述,在有线电视技术与宽带技术融合发展的过程中,除了能够对资源形成多项运用,还能促使两种技术之间形成优势互补,同时也将劣势互补起来,这样就能对有限电视技术进行整合,从而使得各项业务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另外在宽带技术中,还要对基础设施进行完善,并不断扩容骨干网络,在合理使用两种技术资源的同时,打造多项合作的模式,从而实现共赢的发展目标。

产业融合发展方案范文5

法替代的位置,享有“东方鲁尔”的美誉。自2010年、2011年先后被批准成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家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验区”以来,沈阳市把两化融合作为深化改革的首要任务和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举措,积极探索具有“沈阳特色”和“沈阳气派”的两化深度融合的“沈阳路径”。

聚焦重点 做好“深度”文章

两化深融,沈阳“深”在哪里?“深”在有组织、有政策、有服务。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完善的推进体系。在全市层面,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出台《试验区实施方案》,确定了5个市级试验区,设立了专项资金。在市直部门层面,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都建立了相应的工作机制,明确分工,强化责任。市经信委作为牵头部门,举全委之力推进两化融合,成立了综合组、政策保障组、督导检查组等6个工作小组,抽调了34 名干部进入百户重点企业协调推进两化融合工作,制定完善保障措施。在区县层面,各市级试验区成立领导小组,并根据自身产业特色及发展目标,制定实施方案。另外,市经信委还将推进两化融合纳入了政府考评体系,并把此列为系统年终考评重点。值得一提的是,沈阳市经信委党委经研究决定,调整原沈阳市经委及信息产业局部分技术骨干力量,于2010年组建全国唯一的专门负责两化融合推进机构――工业信息化处,专门负责沈阳市两化融合的推进工作。

强化政策资金支持,构建有效的引导体系。一是实施战略规划引导,根据沈阳市“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和《试验区实施方案》,明确产业布局和方向,实施战略牵引,促进企业关注发展战略的转型和实施,抓关键环节信息化,抓信息化综合集成,推进信息化创新应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二是加大政策支持引导力度,市政府单独设立两化融合专项资金,各类专项也不断向两化融合倾斜。政府以创造最优最好发展环境为目标,建立了沈阳市、区两级政府各部门联合推动机制整合各类政府资源,加大考评力度,形成推进合力。各企业建立沈阳市工业企业首席信息官制度,促使企业建成完善的组织领导架构,实现管理模式的创新。在建立产学研用联动机制上,通过与重点实验室对接,研究建立产学研用联动机制,促进工业水平的整体提升。

立足两化融合的现实需求,加快构建服务体系。一是十大两化融合公共服务平台已全部开始运转并投入使用,特别是通过格微软件两化融合发展促进中心平台的信息化服务推广,实现了“百企对接、千点服务”的目标;二是不断完善企业联盟体系;扩大了企业联盟成员范围、建立“沈阳两化融合网”、组织两化融合对接会、扩大专家服务团队,并邀请国家及省专家多次到企业开展一体化咨询服务等,促进了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三是加强人才培训服务,开展多层次两化融合知识培训。同时,为便于全市干部职工掌握有关两化融合政策,沈阳市经信委还组织编写了《沈阳两化融合普及知识手册》,对加大国家、省、市两化融合政策的宣传,以及深入理解两化融合方面的知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后起之秀 结出累累“硕果”

沈阳两化融合进入国家战略布局时间虽然不长,但起步迅速,一批阶段性成果陆续显现。这些成果表明,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升级之路一定要走两化融合之路。

工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两化融合发展指数持续提升。从对320多家企业的调查显示,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的已达89.13%,部分企业的信息化已经覆盖了从产品需求、仿真设计、样品试制、批量生产等全过程。另外,2013年达到70.1分,比上一年提高了4分,特别是大型骨干装备制造企业两化融合综合评分已达75分,整体进入综合集成阶段。预计到2017年,全市两化融合综合评分将达到80分,重点骨干企业基本达到协同创新阶段,基本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装备制造业基地。

两化融合成为骨干企业转型发展和向产业链高端迈进的首要选择。目前,全市大型骨干企业平均产品研发周期、客户晌应速度的提升率均已超过20%,两化融合专业工程技术人才、两化融合的智能产品的比重、集中度显著提高。沈阳机床自主研发了世界上第一台全智能机床操作系统――I5全智能机床操作系统,加速从传统制造商向现代制造服务商的转变。另外,北方重工、三一重装、沈鼓集团、特变电工等企业,不断拓展产品研发设计、工程总包、系统集成等服务。

两化融合对生产业的促进作用持续加大。格微软件公司以翻译服务和知识服务为核心业务,已为沈阳市百余户企业建立了百万级别的专用知识服务中心;奇辉物流公司建设的开放式物流协同作业平台,通过车载终端、监控设备、建立诚信体系和金融监管等手段,实现了物流资源的优化配置;禾丰牧业也正在努力打造全国首家饲料行业网上交易及公共咨询服务平台……

产业融合发展方案范文6

1.强化需求牵引,以应用为中心推进航天产业发展

加强技术和理念创新,加速产业融合,延伸航天产业链。把握国内国际市场重大机遇,加强天基信息系统与地面信息系统的融合,形成基于天基信息参与支持下的信息系统集成服务,使航天技术、天基信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共同创造新的应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加快航天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在产业链延伸的同时确立产业链优势环节和地位。

大力培育新兴信息服务业态,推动示范应用。结合国家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相关精神,积极支持创新型企业实施产业化重大项目,充分发挥航天技术在信息安全、信息消费中的突出作用。规划并落实一批产业关联度大、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对产业发展带动性强的重大产业化示范工程。

完善政策法规管理体制,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方针政策,制定、推行北斗产业的技术标准、行业应用标准及统一接口协议。借助“宽带中国”战略,推动卫星宽带产业发展;扶持卫星通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的产业化发展。促进卫星遥感业务化一体化应用,形成统一的数据管理与应用政策,构建国家卫星遥感信息综合管理与服务体系。探索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及应用的商业化发展途径,通过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工程的牵引,加速卫星遥感产业化进程。

2.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深度结合

基于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增强产业发展的整体竞争力。引导龙头企业强化系统集成创新和协同创新的主导能力;大力支持具有核心技术的企业提升原始创新能力;鼓励配套企业围绕创新链需求提供配套支持。确保形成从原材料和部件产品到航天器系统,从基础技术到系统解决方案贯穿整个产业体系的完整创新链条。

推动技术创新路线转变。推动航天型号研发从以前的单项技术创新为主向系统级、体系化集成创新转变,形成以系统创新为牵引、以专业技术创新为支撑的良好格局。推动从以前面向性能指标的技术创新为主向面向宇航型号全寿命周期的能力创新转变,把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为用户好用、喜用的产品和服务,为用户创造应用价值,更加注重流程创新、工艺技术创新、组织管理模式创新。

3.进一步完善产学研创新体系,打通协同创新利益链条

加强顶层规划,提高产学研合作层次、深度和效率。鼓励共建研发机构、技术同盟等高层次产学研合作平台,设立各类基金,推动政府投入与社会资金的结合。依托重点企业,推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路线选择、各类要素创新配置等方面的决定性作用。

完善产学研合作的利益分配和风险分担机制。明确协同创新体系中各创新主体的分工界面,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对接中双向枢纽作用,建立完善利益协调、输送机制,保障各方利益和积极性。

4.推动军民融合模式创新,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以满足国家军事斗争准备和能打胜仗为根本出发点,谋划产业层面的推进军民融合发展的模式创新。推动传统航天企业探索实践军民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加速面向国防装备保障和产业增长需要相结合的强大防务集成商转型。加快市场准入和认证机制改革创新与服务创新,规范市场准入条件,促进多元化主体进入航天产业领域,引导优势民营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进入航天型号科研生产领域;发展中介服务机构,为民营企业参与国防工业提供政策、信息和相关咨询服务。

二、后续发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