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范文1
我国传统民居装饰具有其独特的审美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并且能够体现出很强烈的民族地域特点,通过对传统民居装饰的艺术处理手法进行分析,对传统民居装饰的设计语言进行提炼,有利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设计思路的拓宽,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应用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传统民居装饰作为我国传统民居建筑的艺术表现形式,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对传统民居装饰的应用除了能展现一定的文化价值与情感价值之外,还是对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一种传承和发扬,因此,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一定要重视对传统民居装饰元素的融合。传统民居装饰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1.直接将传统民居装饰元素应用到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
许多传统民居装饰元素都具有很深的文化内涵,都象征着美好的寓意,表达着人们美好的希冀。例如,传统民居中的窗户、桌椅等都雕刻有花鸟图案,除了起到装饰作用,还表达出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喜爱和向往。许多传统民居装饰元素是历史沉淀下来的文化产物,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和美好的寓意,可以直接使用到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当中去。祥云是我国传统民居装饰中经常会使用的装饰元素,它有着吉祥如意的美好寓意和深刻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的时候可以直接将这一元素运用到设计作品当中,使作品能够体现中国特有的文化价值。谈到环境艺术设计中对传统民居装饰元素的直接使用就不得不提香山饭店的设计,设计师巧妙地运用江南水乡青砖灰瓦白墙的传统民族装饰特点进行香山饭店的设计,使得香山饭店具有了江南水乡独特的文化韵味,实现了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与传统人文情怀的共鸣。
2.对传统民居装饰元素进行改造利用
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还可以对传统民居装饰进行改造利用,使其更好地融入到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当中,与环境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一般通过三种形式对传统民居装饰进行吸收改造。首先,是对传统民居装饰元素的形体进行简化、重造,对部分装饰元素存在的造型、形式上存在的繁缛和陈旧问题进行改造,使其既能够表达特定的文化内涵又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其次,对于传统装饰元素中颜色进行协调或者重新搭配,使其能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拥有更好的视觉效果。
传统民居装饰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使用价值
1.传统民居装饰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体现了人文价值
为了满足人们对居住环境的情感诉求,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常常会将传统民居装饰元素融入其中,让人类的活动环境能够充满地域文化和独特的韵味。中国人对传统民居装饰一直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因此,在中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当中常常会引入传统民居装饰元素,鸟巢体育馆就是以冰裂纹陶瓷为创作灵感设计的,冰裂纹陶瓷的改造、融合运用使得鸟巢体育馆充满了艺术魅力,而且还能给人庄重、简约大方以及浑厚的感觉。
对传统民居装饰的运用,可以使得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更具人文情怀,体现一定的文化底蕴,让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更有艺术魅力。传统民居装饰为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增添了丰富的视觉语言不仅体现出了人文精神,而且反映了人文意识。传统民居装饰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科学合理运用,使人们对多样化、多元化的传统民居装饰特点有所了解,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视觉体验与审美要求,促进了民居装饰的传统风格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和谐统一。
2.传统民居装饰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体现了社会价值与社会情感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有了更高的精神追求,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当中,人们开始怀念往昔质朴、平和的生活,想要返璞归真。当然,人们不可能回到过去,但是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融入了传统民居装饰元素,能够满足人们这样的情感诉求,使人们能在充满传统文化气息的环境中放松心情、享受生活。不同地域的传统民居装饰文化也有一定的差异性,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师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的时候不仅要进行中外文化融合,还要对各个地域之间的文化进行融合,使作品能够符合群众的审美要求和情感诉求,才能使环境艺术设计作品引领现代社会潮流。龙和凤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中最具代表性而且具有非常美好寓意的传统民居装饰元素,但是这两种美好的元素应用在不同的地域给人们的审美情感是有很大差异的,因此,设计师在环境艺术设计当中进行传统民居装饰元素的运用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其地域文化差异性。我国传统民居装饰饱含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内蕴和深刻的社会价值,将传统民居装饰元素巧妙、恰当地融入到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当中,使民居装饰传统风格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风格完美结合,形成一个整体,对于社会价值与社会情感的体现有着重要意义,而且会产生极好的社会反响。
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范文2
关键词:民居;文化传统;价值观;探求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8-0054-01
一、中国原始民居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若干年以前我们的先祖向鸟一样在树上栖息,这种居住现象叫做“巢居”在原始人类的居住途中,巢居的形式渐渐退出了时代的舞台,进而被杆栏式建筑所替代留给世界众多不朽的文化遗产,其中中国的传统民居就是世界建筑艺术宝库中最为珍贵的一种。从人类走出天然洞穴构筑简单的巢居和挖建原始的穴居开始,居住建筑在伴随着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征途上,从遥远的古代走到了今天,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形式和各异特点的民居建筑。它的产生和发展,显示了许多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也是与人们的社会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它既反映人们的生产状况、风俗习惯、民族差异、,同时又积淀着人们的审美取向和社会意识。尽管随着历史的推移,在不同的朝代、不同的地区具有不同的风格特点,但总体而言,住宅的这种格调变化没有太大的突破,从而形成不同于西方传统住宅的独特体系,传统民居的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显露出中国的思想内涵。
二、中国传统民居分类介绍
按建筑构造方式分类,可以分为以下三类:由砖土建造的砖墙结构的北方中原地区的住宅;以木结构为主的云南、西南地区的住宅;江南地区内部主体木结构外包砌墙体的砖木混合结构住宅。在此基础上,又可粗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北方的典型住宅,住宅室内不铺地板,四周是坚固的土墙或砖墙,再加上小小的屋顶,是一种墙壁型的住宅,四合院就属于这种类型,同时也是内庭型住宅;另一类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典型住宅。在柱子上架上楼板与屋顶,周围几乎没有墙壁的简单围合的屋顶型住宅。为了防御沙尘暴及北方敌人的来犯,北方住宅多用墙壁型。相反,为了适应多雨湿润的气候以及充分利用丰富的木材资源,南方多为屋顶型住宅。在古代中国,墙壁型住宅和屋顶型分别分布在长江的南北两侧,后来墙壁型住宅的范围逐渐扩大,越过长江向南发展,于是屋顶型的分布范围就往西南方向退缩。同时,在这两者之间就出现了二者的折中型,这也可以被认为是汉族文化逐渐向长江以南一带发展的具体表现之一。北方墙壁型住宅一般设有用来应付干燥严寒气候的取暖设施——炕,而且为了能获得充足的阳光,大多采用由一层平房围合出内院的布局。相反在纬度较低的长江及江南地区,为了避开强烈的阳光而由二层或多层房屋围合处又高又窄的天井空间,这样的内庭型住宅非常多见。而外部由高墙围着,内部是各层楼板及屋檐外挑的木结构住宅,可以看作是对北方墙壁型住宅的一种折中。
三、民居与艺术的交融
书画音乐诗词这些具有独特魅力的艺术,渗透点缀在居民的很多细节里,形成了生动典雅的装饰,体现了建筑的审美特征。书法艺术是飞舞着线条的精神性艺术,在中国具有独特的传统和悠久历史。如苏州园林沧浪亭中潭西石上刻有“流玉”二字字体婉润流动,线条优美。
在中国传统民居的世界里,书法艺术与民居是想通的,从书体风格来说,篆书有婉通拮据的苍古之美,隶书有蚕头 的敦厚之美,草书有龙蛇飞动张狂之美,楷书有端匀严静的静态之美,书法艺术是线的艺术,它讲究章法。
建筑可以说是“凝聚的音乐”它主要属于空间艺术,音乐则属于时间艺术。两者表现看来似乎没有什么交集,但实质上中国民居在气韵上表现了浓郁的音乐美感。民居与音乐艺术的共通性,根本在于它本身所具有的音乐般的韵律和节奏感。民居的音乐韵律在时间中层层开展,在时间的流动中呈现自我的皆趣和品味。
中国的民居是离不开画意的,尤其是古代造园真可谓“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以景写情。
四、关于民居的基本理论的实践探索
从人与居住环境的命题来研究中国传统民居聚落,实际上是把居民还原到综合的事物之中,从传统到现代化,从作为生物的人到社会的人,从生态自然环境到人文环境,是广度和深度、微观和宏观、时间和空间的交织。中国民居是包括大陆和台湾在内的中华本土现存的民居城市和工矿地区集团住宅作为一种艺术改造。
中外传统民居是世界建筑艺术宝库中珍贵的遗产。今日随处可见世界许多传统城市中隐喻着西方世界,人们尚未觉察到城市化盲目发展的未来悲剧,总有一天他们会发现传统式乡土居民对保护自然生态的意义,工业化产品住宅会把人类带到难于挽回的环境灾难,希望这个觉醒越早越好。
参考文献:
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范文3
【关键词】地域居住环境 民居建筑遗产 原生态
国务院2008年颁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定义,“核心保护范围内的历史建筑应当保持原有的高度、体量、外观、形象和色彩”,表明历史建筑在保持原有高度、体量、外观形象和色彩的前提下,允许调整其内部空间及内部结构和构造,允许有一定的设施更新和本体改造。对历史民居建筑的界定,为我国的民居建筑遗产保护提供了全新的理论模式和运作依据。近年来,大量的近现代特别是砖混结构的建筑遗产纳入保护范围,在这样的社会研究背景下,研究地域居住环境,保护民居建筑遗产已是历史的必然。
一、地域居住环境与民居建筑遗产
任何文化都具有传承性。陕西地区中,陕北、关中现存的大量地域性居住环境值得研究与探讨,缘起于本原文化与人类生态环境之间的本质联系,是对地域主义人文建构的认知与探索;在长期的采风调研中,着眼于观察地域主义历史民居建筑,融合于地方自然地形与地貌中传统建筑,从建筑文脉与肌理上都充分显示地方人文气息的变化,其发展的脉络都有地方人文情怀深隐其间,是任何材料与技术手段无法割裂也无法掩盖的地方情怀。面对如此强大的地域文化脉络,在延续其文化根基的过程中,势必需要做深入的剖析与调查,防止在推进地域主义建筑生态环境保护中出现不当措施的蔓延,根基性的本原文化需要代代相传;近年来参与新农村规划建设、地方历史民居古城的调研——关中青砖建筑的大气磅礴、陕南民居的竹木建筑、陕北窑洞民居的敦厚朴实,都具有独特的地域主义文化建构方式;在地域建筑的文化发展与演变中,更是从多元的角度说明了不同历史阶段的本原与创新,人文历史的积淀充分体现了地方传统建筑的人文价值、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在陕北米脂古城、陕南昭化古城、陕西关中党家村里,那些历经沧桑的传统地域性历史建筑中,大量遗存了传统建筑的空间结构营造方式,以及巧夺天工的砖雕、木雕等手工技艺。探索和发现传统性历史建筑在地域性生态环境中的文脉与走向,是对当下建筑文化背后传统文化建筑的关注,也是基于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思考。
二、地域文化研究、民居建筑遗产保护中环境艺术专业教育贯彻的必要性
基于对地域文化的热爱,在研究历史民居建筑、地域文化的溯源中,立足专业多元性及复合型教育的方针与策略,本着“走出去,悟心德”的专业意识,从务实的角度结合环境艺术专业的特点,教学中开设的基础课程《民居测绘》与《民居写生》,切实可行的教学改革为地方文化记忆的延续、文脉的持续性做了系统性归纳,用以服务今天的建筑与环境设计,也向设计前沿的设计工作者,提供了我们民族的、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既实用又唯美的民居文化元素。
将实践性教学纳入教学课堂所产生的教育积极性是多方面的,就像顾森在《陕北窑洞民居》序文中提到的:“民居凝聚的是一个地方居民的文化空间,凝聚的是丰富的文化信息。民居不像宫殿、寺庙或帝王陵那么宏伟,但它却是中华民族的所有建筑的母本,是中华文明长河中具有本源特色的一支大流。”在这样的非物质文化的载体中,其专业教育不言而喻,建筑民居综合的历史性文化,将比任何种类的遗产都更生动、更直观、更实用、更典型。
民居测绘的教学方式既符合保护生态环境的时代要求,同时又具有中国特色民居建筑文化的时代思考,因为传统民居蕴含了前人优秀的思想智慧,对传统民居的实地测绘与写生是现场“教与学”的建筑环境艺术的创新教学方式,使学生能真正通过实地测、量、绘等方式零距离感受传统建筑文化的精髓,提高对传统建筑的审美能力。
三、民居测绘与民居写生
《民居测绘》课程主要强调对民居和建筑的初步认知,民居系统性保护测绘是民居建筑认识的有效途径,加强环境设计专业的基础教育,使学生深刻理解建筑的尺度、建筑的艺术、建筑的语言。从民居传统文化、人文内涵等各个方面,发现地域性民居建筑生命力长久不衰的魅力,提升学生对环境艺术专业的兴趣点,加强自身求学欲望。系统测绘有助于学生从专业角度剖析古民居建筑的建筑风格、模数、功能等(图1),通过解析认知设计的反向思维,在教学中达到设计活跃思维模式的作用,在现场与民居对话的过程中反思、体味建筑中所反映的社会宗法、家庭观念、习俗信仰和生产生活方式等,理解建筑的艺术规律。同时注重对传统文化、本土文化的渗透,使课程与实践性教学相结合展开,引导学生不断深入研究陕西民居及陕北窑洞居住环境,深入村镇,挨家挨户调研村落四合院形制结构,实测民居建筑构造及施工工艺,培养学生对传统建筑的认知及人文素养。
《民居写生》与《民居测绘》课程在教学大纲的安排中是交替进行的,两门课程相辅相成,民居写生是对民居测绘的完善与补充,在调研的过程中,民居写生从阅读传统文化真情实感的角度真实再现古旧民居的现状与建筑面貌,尤其是建筑的装饰艺术相较理论更具有现实的直观特性,也更具有说服力(图2);同时,民居写生可以培养学生对建筑序列的认识,进一步理解建筑的序列组织关系、尺度、体量、构造、比例等。
在测绘与写生的实践教学中,贯彻聚落性人文建筑的探索与研究,有利于客观传承本原文化与人类本体生态环境,因此整理与挖掘传统民居建筑与生态环境的本质性联系,是未来生态型民居建筑发展走向不容忽视的客观事实。
参考文献:
[1]朱光亚,杨丽霞.历史建筑保护管理的困惑与思考[J].建筑学报,2010(2)18—22.
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范文4
在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中,人们失去了很多无法复制的东西。历史建筑材料就在我们面。中国古民居文化,主要来源于自然、社会两大因素。自然因素:主要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及材料资源等内容,这些天然因素对古民居的风格形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中国各个地区之间都会存在着明显的地方差异,人们往往因地而制宜,利用其智慧创造出适合当地环境的居住形式。社会因素:主要包括了社会意识、艺术风尚、、风俗习惯、民族差异等诸多内容。以上两大因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古民居的精神内涵。
新旧文化的交融
一个个历史时代的远去,最终能留给世人可以看到的就是———建筑物本体。传统古民居是一种凝固的艺术状态,更是一本历史教科书,带有着深厚的历史韵味,并展现着历尽沧桑而依然存在的文化精髓。古民居艺术设计重构可以让新旧文化的理念交织,可以将古民居改建在形态、情态及生态等诸多方面得到重生。这种做法从某种意义上理解,对城市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最宝贵的还是生态建筑文化的思想内涵,新与旧、传统与现代文化的有机联系能更好的展示在古民居主体物表面。
古民居外部形态更新的制约因素。功能转换的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原有住宅环境的古民居,由于城市规划进程中,需要发生商业性质的改变,需要在设计上考虑的因素就有很多。如要在原有的建筑中加入大量的有关商业环境设计的室外、室内需求,才能满足城市需要,那么就有可能在文化、情感等诸多方面发生强烈冲突。古民居旧有形态、文脉的制约因素:古民居旧有的形态是根深蒂固的存在的。首先,古民居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映射出人们的居住心理、行为特点,才使得古民居在时空环境建构中表现出历史文化情感的意义;其次,地理环境、地域特征是古民居空间环境具有识别性的基础特征,与此同时也直接影响着当地居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心理认同感和价值观。改建作为动态过程,应透过古民居原有价值的浮现,从而表达出自然适应性、社会适应性和人文适应性的生态美学特性。对古民居改造的审美价值体系的建构,有利于人们了解国内古民居丰富的文化内涵,并实现城市的有机更新。
古民居外部形态艺术重构的有利因素。古民居改建的经济因素:改建可以更好的再次利用建筑,可以减少开发商初期投资,如:拆迁费用、土建费用等,原有的基础设施可继续利用,减少经费开支。由于建设周期相对短,可以让业主尽快使用,从而获得较大利润。古民居改建的社会文化因素:古民居是城市文明进程的见证者,是历史和文化的展现载体。能集中反映某一地区风土人情所体现的传统建造技术及社会发展状态。了解社会文化的成因,更有利于反思古民居历史瑰宝存在的价值。古民居改建的情感因素:古民居向人们讲述了城市发展的历史特性和延续特性,使得人们在心灵上得到慰藉,古民居向城市展示着历史及人类自身的创造能力,在这种空间和时间上的文化对视中,构成了生存空间。古民居是人类历史前进中不可缺少的建筑,人们对其的感情投入冗长,强行的从人们的记忆中将其挖出,在情感因素上是很不可取的。古民居改建的环境因素:古民居改建具有循环运动的基本特性。环境污染总体的34%以上是由于建筑业在建设过程和使用过程中造成的,全球一半以上的能量资源在建筑的建造过程和使用过程中消耗掉。循环使环境资源转化和再生,进而使整个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得以维持和发展,艺术设计可以将古民居的生命力更好发展与转变。
外表艺术设计重构原则
重构②:意指对原有系统之间或某一系统内部的原始形态之间的旧的构成关系,根据社会客观现实需要和创作者主观意念,在本系统内或系统之间进行重新组构,形成一种新的秩序。古民居外表艺术重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立面改建”。古民居外部形态重构主要是在保持建筑物现有基本结构的基础上,结合环境和功能的需要,在形态上对旧建筑进行修理、扩建、更新、补建等方法加以完善古民居建筑物视觉感知,从而达到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这种全新的视角为建筑的重生提供了新的方向。作为建筑遗址,其本身存在的意义却再次得以完美的展现,让古民居重生,不谓是古民居遗址的幸运。接下来对艺术设计重构的四个原则进行分析。
原有建筑形式的保护性和延续性原则。古民居的发展是人类在建造家园的路途中,自我成长的光辉旅程。中国古民居经历了历代王朝和时代的层层演绎后,在一路的蜕变和成熟中逐渐攀上了建筑艺术的高峰。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材料资源等自然因素,对古民居的风格和形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社会意识、民族差异、、风俗习惯等社会因素,潜移默化的渗透到民居的许多细节中,构建出中国民居的精神内涵。在改建中要树立保护意识非常重要,要充分认识到古民居的价值,文物古迹是城市的价值体现,是城市文明的象征,是城市发展的推动力,密切关系到民族精神的维护和文脉的继承。在改建中同时要考虑到配套的环境建设,应该注意保护周边环境。另外,政府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保护,用创新的思路保护古民居,才能更好的延续历史。
新旧形式的相互协调原则。新旧形式是指在改造过程中,古民居旧有建筑形式与改建后的形式两者之间各占的比例、比重或份量关系。因此在对古民居改建工程中,要把握好改建的“度”,要与场所精神、环境精神相协调。首先是比例尺度的相互协调。尺度是指某物比照参考标准或其他物体大小时的尺寸。比例是指一个部分与另一个部分或整体之间的适宜或和谐的关系,这种关系可能不仅仅是重要性大小的关系,也是数量大小与级别高低的关系。在古民居改建中新旧元素的叠加与删除中,要注意艺术设计形态的比例尺寸关系。其次是韵律的相互协调。在建筑三维空间形式下,结构的重复、运动的线,使得各种建筑形象比例均衡、错落有致、和谐统一,并产生出强烈的美的魅力,被称为具有韵律气息,当然其中也有色彩韵律。古民居建筑外表色彩一般明度较低,在重构中为了更好的展示古民居的魅力,可以适当的加入色,但色不是单纯的“涂料”而有很多其他元素的展示,如材质、灯光等从而更好的表达艺术设计主题,增加改建后的韵律气息。再次是料材的相互协调。料材可分为料与材。料:一般是说的是质地,质地是表现建筑物个性的重要因素。在古民居改建过程中,质地的多样性能使建筑设计师拥有更多好的解决方法。新型质地被应用到古民居改造和翻新中,质地的色彩组合和各种质地间精细的构成形成对比关系,可以获得良好的艺术效果,使古民居变得生动且具现代感。材:是具有弹性、硬度、耐久性等不同的属性,而且所有材料都有一个强度极限。在艺术设计过程中,如果超过这个极限,建筑材料就不能再延伸,只能断裂或坍塌。因此在艺术设计时,还要处理好材料的合理尺寸的相互协调。
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范文5
湘西侗族传统建的木雕装饰、石雕装饰和砖雕装饰都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形式,浓缩了数千年的创作理念。三种装饰艺术与建筑完美结合体现了“工”与“艺”高度统一。研究传统建筑装饰艺术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挖掘传统建筑中内涵对现代建筑装饰设计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目前对于湘西侗族传统建筑研究大多数还只是以呼吁传统建筑保护和旅游开发为主,停留在文化价值、历史价值、旅游价值和建筑科学价值之上。对传统建筑的装饰艺术进行研究,可以从立体层面上系统地揭示侗族传统建筑物质性、行为性和观念性特征;阐明侗族建筑装饰艺术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多姿多彩的建筑装饰艺术的重要地位;为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璀璨多姿的建筑文化添砖加瓦。
从地理位置上看,大湘西南接广西(桂林、柳州),西连贵州(铜仁、黔东南),与湖南的邵阳、娄底、益阳、常德、张家界等市接壤。怀化素有“黔滇门户”、“全楚咽喉”之称,今有湖南“西大门”之美誉。
从周边资源来看,贵州省黎平县非常重视民族建筑的保护工作,天府洞侗族重点民族村寨保护区获“中国建筑艺术年鉴古村落与传统民居保护奖”。如今的黎平县城是一座飞速发展的城市,一座座雄伟的民族特色与现代特点相融合的建筑拔地而起。黎平县肇兴纪堂鼓楼、从江县增冲鼓楼等清代中叶侗族建筑物,现今仍保存原貌。凯里民族建筑有金字塔式苗族吊脚楼、布依族石头屋、侗族鼓楼和风雨
桥等。
从人文情结看,湘西民族民俗风情浓郁,自然景观秀丽。著名的世界森林公园张家界、“天下第二名镇”凤凰、旅游胜地芙蓉镇,黔城芙蓉楼、洪江古商城、芷江胜利受降纪念坊、会同高椅民居等以及以侗族、苗族、土家族为代表少数民族均以其独具艺术魅力的多民族文化、民族建筑和民族习俗风情吸引着芸芸众生。
湘西通道是一个以侗族聚居为主的山区县,侗民聚族而居。大寨数百户,小寨四、五十户。在民族建筑上,以鼓楼、寨门、风雨桥最为出色,逢寨必有鼓楼、寨门,逢水必有风雨桥,逢路必有凉亭。鼓楼、寨门、风雨桥是侗族地区民族建筑文化保存较多和较完好的县份之一,极具科学考察和开发价值。
在湘西本土现代建筑室内外空间中如何合理地运用湘西民族建筑元素,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湘西建筑文化和家居装饰文化,满足人们对传统民族文化的需求,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因此,重视和加强对民族传统建筑优秀文化的继承、弘扬、保护以及在当代建筑中吸收和应用是非常必要的。研究湘西侗族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研究,可以为湘西本土城镇建设与室内外装饰设计提供鲜明的地方民族特色提供基础资料和理论依据。
目前,国内外关于民族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研究已渐趋兴起。建筑界、艺术设计界、地理界、历史界、文化界、旅游界、社会学界等均很关注民族传统建筑装饰艺术,对于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的现代诠释也不乏成功的案例,但是对于湘西侗族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的研究颇少。
国内对侗族建筑装饰艺术的研究始于90年代,1990年李长杰主编的《桂北民间建筑》;2001年余达忠的《侗族民居》,张泽忠的《侗族风雨桥》和石开忠的《侗族鼓楼》;2004年,张柏如的《侗族建筑艺术》等,这些著作探究了侗族建筑装饰艺术的起源历史与民俗风情的关系,以及建筑的文化内涵和审美内涵等。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的蔡凌教授总结了侗族传统民居及村落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不足,提出通过多学科研究方法的整合来拓宽侗族传统村落及建筑的研究视野。他出版了《侗族聚居区的传统村落与建筑》一书,力图构建出从建筑、建筑装饰、村落到文化区域三个层次,自下而上的研究框架。贵州师范大学邓玲玲老师研究了侗族村寨传统建筑的形式、风格与文化蕴含,指出了侗族村寨建筑装饰风格传承与保护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湖南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柳肃教授编辑的《湘西民居/千年家园》一书2007年面世,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以清新自然的笔调,描述了湘西绚丽多彩的民居和民俗文化,介绍了美丽的村寨――南侗民居;特殊的居住方式――北侗民居。中南林学院环境艺术设计学院院长沈守云教授于2008年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湖南地区传统村落建筑形态与文化研究,现正在积极研究当中。
在国外,涉及侗族建筑装饰艺术的研究以日本学者为主,如20世纪80年代,京都大学田中淡先生组织了中国科技史共同研究班,对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开展研究,他的相关论文对我国的干栏文化史和少数民族特别是侗族的干栏民居建筑装饰艺术进行了研究。
2007年8月“中国景观村落”考评专家组到湘西通道侗族自治县芋头古村落、皇都侗文化村考察,他们认为这两个侗族古村落都达到了“中国景观村落”的评选标准,但在保护与开发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和缺憾,特别是在古村落中乱建一些破坏古村落原有风貌的建筑,值得各级政府和专家、学者去研究和探讨,并加以高度重视。
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范文6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动画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物质生活越来越得到满足,对于精神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高,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对我国传统文化发展提供很好的契机。在动画艺术设计中运用我国传统文化元素,展示先人的智慧魅力,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对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具有悠久的传统文化基础,传统文化通过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动画艺术设计中,提高了动画作品的艺术品质,促进了动画艺术设计的发展,同时借助动画艺术设计的影响力,通过动画作品,将我国传统文化展示出来,宣传和推广了我国的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赋予当代文化精神,推动了传统文化的持续性发展。其次,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动画艺术设计中的运用是传统文化发展的需求。我国古代先人创作悠久的传统文化,推动了时代的进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新环境下传统文化想要更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则需要在创新方面下功夫,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文化时代精神,适应时代的发展潮流。随着动画艺术设计在全球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动画艺术设计中是全新的尝试,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使我国传统文化走出国门,传播到世界。最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动画艺术设计中的运用可以发展中国自己的动画艺术设计品牌。动画艺术设计是一个新兴行业,从美国、日本引入到中国,我国动画设计师们想让其在中国生根发芽,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然而,我国的动画艺术设计水平和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还处在初级阶段,没有明显的优势。但是,我们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我们应该充分开发和利用传统文化元素,创作出具有民族特色的动画艺术设计品牌,可以与美国、日本等动画艺术设计发达国家相比具有竞争优势。
2传统文化元素在动画艺术设计中运用分析
我国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是老祖宗智慧的结晶,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不断地深化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精神,满足当代社会的发展需求,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传统文化元素在动画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是我国传统文化在新时代谋求发展的新途径。
(1)中国传统图案纹样在动画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在动画艺术设计中,传统图案纹样是动画艺术设计角色服饰设计中常用的一种装饰手法,在突出传统文化元素上起到潜移默化的艺术效果。广西少数民族苗族图案、铜鼓装饰图案、织锦图案等是古人留下的宝贵传统纹样,在动画艺术设计角色造型中运用到服饰装饰上,呈现出富有变化又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角色造型,使动画产品更富有民族性,也具有东方古国的风韵。我国的很多本土动画设计企业在动画艺术设计角色造型中应用到传统图案纹样,在造型上独具一格,鲜明的艺术效果,展示出强烈的美感意境,体现我国传统文化的时代特点。
(2)中国传统民间文化在动画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传统民间文化是宝贵的传统文化,形成独特的文化风格,对动画艺术设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并影响着动画艺术设计的发展。这些传统民间文化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直接反应底层人们的生活,具有丰富的生活气息,应用到动画艺术设计中风格朴实,传达出浓浓的乡土文化气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皮影艺术,皮影戏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场景,融入当地的地域文化,反映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状态,学习皮影戏文化制作皮影戏题材的动画,通过皮影戏题材的动画宣传传统民间文化元素,是反映底层劳动人们生活的新途径。民间传统文化元素为动画设计师们提供了更多创意,促进了动画艺术设计的蓬勃发展。
(3)中国少数民族传统特色民居在动画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在动画艺术设计中,动画场景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作为剧情推动者和辅助者,可以营造故事气氛,增添剧情的感染力和生命力。少数民族传统特色民居具有对动画场景的设计起到很好的借鉴意义,如《凯尔经的秘密》整个动画中弥漫浓重的装饰味,整部剧的风格主要以装饰风格为主,民族色彩浓重。它把民族装修性深深的运用到动画场景设计中来,通过少数民族传统特色民居更加突出动画作品的感染力,结合民族元素运用装饰手段对于民族风格动画的场景设计是非常有意义的,既可以体现美感,也可以在动画场景中体现民族特色,加快传统文化传播速度。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