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孩子青春期心理辅导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孩子青春期心理辅导范文1
随着农村父母离乡外出打工、经商人数的增多,农村儿童、青少年留守农村而无人照管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多,他们失去父母庇护,身心、学习、成长都面临着失管、失教和失衡,由此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初中女生正处于脆弱而多变的青春发育期,他们的生理、心理健康、道德问题都容易出现问题,需要我们更多的关心帮助她们。只有针对初中女生的青春期特征,给予科学有效的咨询和辅导,才能使她们摆脱青春期的心理、生理等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一、农村初中女生青春期常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理方面
对于女性而言,青春期生理特点是身体及生殖器官发育很快,第二性征形成,开始出现月经。特别是女生由于父母外出不在身边,面对自己身体的变化,女生们会感到惊慌而无所适,又不敢咨询老师,慢慢的就就是把自己内心世界封闭起来。
2.心理方面
女生们在青春期中不仅身体上有了明显的变化,而且在心理上也常会发生很大的变化。由于身体及性的发育,对少年的心理特征及社会生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由此也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卫生问题:
2.1与父母关系的问题。主要是因为许多孩子的父母由于长期外出打工,与子女之间缺乏沟通理解。当孩子有所偏差时,有些家长采用简单的训斥甚至打骂,加剧了该年龄段固有的心理冲突和矛盾。
2.2与教师的关系问题。初中女生心理特别脆弱,更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和理解。如果教师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指导帮助,就会使她们的心理遭到严重创伤。
2.3早恋问题。初中学生开始对异性出现好奇与向往,由于留守的农村青少年父母不在身边,不能及时教育引导的情况下,一些女生就会涉足早恋。
3.道德教育问题
处在当下复杂社会环境中的青少年特别是女生思想道德的形成受到多方面复杂因素的影响,面临着多种困扰和考验,在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存在以下的一些问题:
3.1享乐意识严重。有些女生在片面追求个人享乐和金钱物质利益,有的甚至为谋取个人的私利走上违法犯罪的路。
3.2家庭教育的松弛和误导,妨碍了女生的健康成长。有的家庭对孩子缺乏基本的文明素养和社会公德教育,不能正确教育和引导孩子成长。
3.3社会不良环境的耳濡目染,玷污了女生的洁白心灵。如一些涉及黄、赌、毒的报刊、书籍、影视作品、网站、不法网吧,严重腐蚀年轻一代。
3.4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严重影响了中学生的正确学习目的和对人生价值的判断。
3.5在对男女生关系的问题上,不能处理得当。
二、解决方法尝试
1.指导女生正确对待生理问题
帮助女生们了解女生的青春期生理卫生知识。先从女孩身上所发生的变化和现象入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女孩青春期间的生理和心理的变化特点。并针对这些特点详细地解说了女孩青春期的生殖生理变化,指导她们青春期应该怎样保持个人卫生,注重自我保健,引导她们学会如何保护自己。
2.采取切实有效的策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2.1开展心理辅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心理辅导是针对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消除其不利于心理发展的因素,培养其健全的和谐的心理品质,使其自觉调整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心理问题。如心理卫生常识讲座,心理调节问题答疑,焦点问题讨论等。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其一是把心理辅导课程化。教给她们一些自我调控的方法,正确认识已有的困扰或障碍;其二是组织心理辅导活动,进行个别辅导与咨询,以及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辅导内容。
2.2学会正常交往,引导健康情感
加强交往教育,鼓励女生在交往活动中相互认知,相互沟通是十分重要的。在对女生进行交往教育中,必须教育她们克服“以偏概全”、“以貌取人”、“固执己见”、“自命清高”等认识偏向,做到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和他人。
早恋问题对部分女生心理困扰很大,严重影响她们的学习和生活。面对女生的早恋困扰,教师和家长必须全面诱导,及时疏导。应帮助她们建立正确的友谊观,对女生进行性知识和性道德教育。
3. 经常对女生们进行德育教育
(1)教育女生们要做一个有爱心的女生,对父母、老师、朋友等周边的人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善待周围的人,做好日常的每一件事。(2)教育女生们做一个有责任心的女生,培养学习责任心 ,培养家庭责任心 培养社会责任心。(3)做一个讲礼仪的女生,注意女生的仪表、言谈、仪态举止、见面礼仪、特殊公共场所礼仪。(4)做一个知性的女生,养成看书的习惯,拥有品位,试着发现生活里的美,跟有思想的优秀人交朋友,远离泡沫偶像剧,学会忍耐与宽容,培养健康的心态,重视自己的身体,就让青春放肆一些,笑容灿烂一些。(5)教育女生们做一个独立的女生,学会愉快的接纳自己,充分利用表现自我的舞台,增强自己的自信心。(6)教育女生做一个有理想的女生,要有努力学习的意志。(7)做一个文明诚实勤学守纪的中学生,要能正确区分美与丑(8)做个守法的女生,通过学习法律知识,迈好人生的第一步,争做新世纪合格公民。
孩子青春期心理辅导范文2
关键词:青春期;学生;心理问题;辅导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261-02
青春期的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以及身体各部位的发育形成阶段。对自己平时生活和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人和事的认识和处理方法,往往会影响到他们世界观的形成,这是关系到青春期学生能否科学发展、健康成长的重要问题,因此是刻不容缓的。
一、青春期学生的心理矛盾分析
青春期的学生,心理情况是既有独立性,又有依赖性;既有自尊心又会在和别人攀比过程中产生自卑心理;富有理智感又充斥着冲动性;求知欲强,但识别力低。青春期不乏那些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学生,但是也有很多容易犯错,甚至误入歧途的学生。这部分学生的行为主要有这些表现:懒惰、依赖、厌学、不诚实、虚荣、上网吧、抽烟、逃学、焦虑、恐惧……缺乏学习动力,上课不认真,课后不复习,没有理想,没有追求,得过且过;做事拖沓,效率低下,知识断层,成绩跟不上,情绪紧张,成天忧虑多疑,缺乏自信;不善与人沟通,心胸狭窄,不信任老师,甚至敌视老师;缺乏责任心,无担当能力,以自我为中心,过分关注自己在群体中的形象……
二、青春期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形成的原因
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有学生自身的因素,也有外界的客观因素。概括起来主要在三个方面:①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②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③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影响。
1.家庭环境的影响:家庭是孩子成长远航的避风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影响深远。所以家庭环境的优劣对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形成有极大影响。优良的家庭环境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必备条件,有利于形成孩子的亲和、乐观、开朗、自信、自尊、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反之,父母分离、关系紧张的家庭,往往会给孩子的心灵造成极大的伤害,造成孩子自卑、孤僻、不善交往、易走极端等性格缺陷。
2.社会父母因素的影响: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社会保护尤为重要,然而现今的一些“黄、赌、毒”等负面影响较深,加上社会上一些人金钱物质第一、缺乏信仰、精神空虚等或多或少对我们的青少年具有广泛的持久的影响,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目标,没有理想,思想空虚,出现一些病态心理失衡,甚至精神崩溃。
3.学校教育因素的影响:在学生的心理形成发展过程中,学校教育往往起着最主要的主导作用。然而在现实的教育中,由于存在师资、城乡等多方面的差异,很多地方教育存在片面追求升学率、加班加点、高强的学习要求等,在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方面缺乏针对性和计划性,导致部分学生心理发展不健康,偏离了学生教育发展的目标。
三、青春期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策略
1.开设心理培育课程。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人的全面发展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因而心理素质的提高在人的整体素质提高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要关心儿童的生活和健康,关心他们的利益和幸福,关心他们的精神生活。”现阶段,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课得到了一定的普及,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社会在不断地进步,形势在不断地变化,特别是广大中小学生的成长环境在不断地发展变化,这就需要从学生心理的培育上下工夫,从小开始就让他们(她们)有健康的心理、健康的环境、健康的追求、健康的价值取向等。从教材的内容、环境的选择等方面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心理辅导,特别要重视生活和学习辅导,通过辅导让学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激发积极的学习动机,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态度和习惯,要讲究学习方法、策略,在学习中增进自己体脑的发展,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使学生潜能得到充分的开发,人格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具体辅导可采用以下四种方法:①对有效利用心理健康课、影视报告会等多种形式对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培养自我调控、承受挫折和压力适应环境的能力。②发挥心理教师及心理咨询的优势,加强心理辅导的针对性。对少数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给予科学有效的咨询和辅导,使之尽快摆脱烦恼,增强自我调节心理的能力,快乐成长。③通过对学生进行一系列心理测评,了解学生存在的不健康的学习心理及原因。④学生学习行为障碍诊断与辅导及学科学习困难诊断与辅导。分别从考试焦虑、上课强迫分心、学困生转化、潜意识厌学行为、潜能开发的教学策略等方面着手,从幼小的心灵开始培育,关注成长,达到健康的心理品质,使教育工作更具有实效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学校的德育工作质量。
2.设立心理健康教育普查,建立档案制度。学校教育应严格打破只重视教学,忽视心理教育的弊端,应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学校应建立心理咨询室,班主任和心理教师应对班级每个学生填写学生个人的个性、心理的度量表,给每个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在学生的心理发展过程中做到全覆盖、全跟踪。
3.学校心理教育要融入课堂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完整的育人工程,应渗透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心理健康课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性工作,依赖于心理健康课培养学生健康心理是唯一的路径。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学科教学之中,通过二者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过程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应挖掘学科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内容。从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角度上看,都是对学生心理的发展施加影响的过程。在各科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让学生动脑、动手,这就需要改变课堂教学的被动局面,真正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设计教案为学案,内容、语言是心灵与心灵的碰撞,心与心的沟通,形成合力,使学生在各科教学中学到真正成长本领。特别要注重学科渗透在学科中关注学生的成功心理因素,注意学生的成功智力心理、成功情感心理、成功意志心理与成功潜意识心理的平衡的有机的发展。
4.利用好心理咨询室开展个别咨询。学校心理咨询室是教师与学生心灵碰撞的地方,是学生心理宣泄的地方。在咨询室,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全面了解学生,可以培育学生健康的心智,学生可以坦诚地公开心底的秘密,放下心理负担,舒坦心胸环境,开放自己的思想境界,通过咨询学生可以倾吐和宣泄解决心理困惑和矛盾,从而使教师和学生之间关系更加和谐,也必然使学生的认识观、理想观发生转变。
5.利用各种活动培育学生健康心理功能。各类活动是彰显学生学识、本领的活动,对心理素质好的学生可能发挥得好一些,成绩也理想一些,所以要以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心理功能,使学生在活动中摆正自己的位置,正确地认识活动,尝试打击与失败,最终运用活动来锻炼自己的品质,提高自己的素质。
6.引导家长参与对学生心理调适工作。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父母的言行就是孩子的最好楷模,父母身处的环境对孩子有直接的影响,所以学校、教师要正确地引导家长参与教育和培育学生的心理。要定期对家长进行培训,让家长知道学校的成功心理辅导的意义与具体方式方法,并了解与实践在家长对孩子进行成功心理辅导的一些途经与手段,通过适时的联系和沟通以调适学生的心理功能。相信通过家长与学校的联手合力,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必将打造阳光灿烂的孩子。
孩子青春期心理辅导范文3
一、农村初中学生受挫的心理问题
农村家庭的孩子进入初中后,其父母认为孩子已经渐渐长大,不再像小学那样悉心指导,甚至干脆放手让孩子早当家,加之,农村体力活的繁重和家务的操心,缺少亲临困难现场对孩子的科学合理指导,孩子经过多次与酸甜苦辣困难的打斗,心理上渐渐畏惧困难,于是抗挫折心理油然而生。
农村中学的孩子都喜欢暗暗同别人比着干,如果屡次在暗暗的比拼中落后,往往心灰意冷,导致自卑,抗挫折心理免疫力大为削减。
农村中学孩子的家长出现进城打工热,临走时,常常把孩子托付给孩子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由于他们缺少监管力度,造成孩子心理的扭曲,他们自私、他们任性,一遇困难就逃避或放弃,出现严重的抗挫折心理问题。
在“应试教育”尚无改变的大环境下,在农村中学的学校学习生活中,一些教师教育教学方法简单,部分学生面对教师给予的精神奚落,面对班主任处事的武断,面对同学们的冷嘲热讽,心理包袱严重,这些都挫伤学生的心灵,悲观对待学习和生活。
初中的学习科目比小学多了,难度也加大了,过重的学业负担超过了大部分学生的承受能力,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他们出现消极悲观、不爱学习的心理。
进入初中,学生就进入青春期,青春期就像一部徐徐拉开帷幔的舞台剧,她瑰丽多彩、朝气蓬勃,青春的学生正在演绎着各自成长的故事。但进入青春期的农村中学生,成人意识和独立意识开始增强,渴望老师把自己当作大人,得到尊重与理解,因而对老师像小学以前一样事无巨细的照顾和干预感到厌烦,对他们的一些看法和结论开始怀疑,甚至“唯我独尊”的思想抬头,他们的自尊需要与师长的评价不相吻合时,形成了消极自尊心理,抗挫折力大大为削弱。
青春期来临之际的农村中学的学生渴望与同龄人、与异性、与父母和老师平等交往,渴求他人和自己一样彼此敞开心扉来坦诚相待。但由于每个人的性格和想法不一,他们的这种渴求找不到释放对象,只好诉说在日记里,这些日记写下的心里话,既想让他人了解,又害怕被他人了解,这种不愿与他人沟通的心理,就是常说的“闭锁心理”。
进入初中后的农村中学的学生开始承载众家庭、学校、社会希望,乃至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的希望。时下,育人成才漫无边际。学生除学书本知识外,还要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同生活。此外,还要学会健康,学会审美。当他们努力奋斗的结果与老师要求的对不上号时,就慢慢地对老师的教育教学和家长的要求产生质疑,从而导致心理失衡,感受不到初中校园生活的快乐、尝不到初中学习的甜头,这就要求老师采取有效的教育方式。毋庸置疑,青春期,一个人如果只看到自己的短处与缺点,就会丧失信心、缺乏朝气;如果只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又会自以为是,孤芳自赏。这种自卑与自负都不利于自己的健康成长。
考核评价制度不完善。长期以来,我国农村中小学管理机制不健全,许多管理要求得不到有效落实,一些地方考核教师常流于形式,结果导致教师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影响了教师的整体社会形象。一部分教师产生职业厌倦、丧失专业化能力成长的进取心,表现在课堂教学中,不能以宽容和大度的心态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不能以平等的姿态对待学生,为追求所谓的“名声”“荣誉”,违背教育教学规律,在管理层面常常以分数为主要依据评价学生,制定了过细的考核学生规则,扭曲了部分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心态,学生抗挫折的心理能力自然下降。
社会媒体常常放大教育教学中的失误与不足,缺乏正面的社会舆论导向宣传。毋庸置疑,一些农村中学的年轻教师刚走上工作岗位,工作方法简单,出现教育负面影响,这时,社会媒体就蜂拥而至,渲染不良效应,致使部分年轻教师甚至丧失教育教学理想的动力,缺乏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爱岗敬业、开拓进取的精神。表现在课堂教学中,情绪低落、消沉、抑郁、沮丧等。在教育教学方法上,缺乏始终不渝把知识的教授当着培养学生成长的一个载体,缺乏把学生的做人放在教育首位,更缺乏把塑造人、培养人、塑造人的教育理念放在首位。于是农村中学的孩子心理问题影响开拓进取的抗挫折五彩缤纷的人生之路。
强势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应试教育的影响还时常冲击着人们的思维。一些学校的教育被异化,巨大的就业压力和扭曲的“政绩观”,演变成了升学压力、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时,对教师工作细节要求越来越高,使教师如履薄冰,扭曲了教师的心态,部分教师出现沮丧、焦虑、压抑、忧郁等不良情绪,这些不良情绪流露给学生就会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学生出现闭锁心理,如果处理不当,会对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使心理上产生不同程度的孤独感,任其发展下去会形成有缺陷的人格,自然影响抗挫折的心理健康。这就要求老师注重积极培养学生抗挫折的心理能力,养成热情、开朗的性格,积极与同学、朋友交往,相信父母和老师;有想不通的大胆向别人倾诉,不让某些问题长期困扰自己;积极参加集体文娱活动,在集体的温暖中放松心情;也可以通过写日记的方式进行倾吐、宣泄。
二、r村初中学生受挫心理问题的对策
农村教育部门要与时俱进做好抗挫折的心理健康教育规范工作,教育工作者要及时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并做好抗挫折的心理健康疏导工作,就能打开他们与同学、老师及家长关闭已久的窗户,为其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促其快乐健康成长。
教育行政部门发挥制度的导向作用,促进学生抗挫折的心理健康良性发展。为打造一支朝气蓬勃的抗挫折初中生群体,教育行政部门要从源头抓起,发挥制度导向作用,弘扬教育改革的主旋律,督促学校营造团结友爱,健康、活泼向上抗挫折的校园环境,提升学生学校生活的幸福指数,激励学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塑造坚强性格,彻底消除低落、消沉、抑郁、沮丧等不良情绪,保持良好的抗挫折的心态,以宽容和大度的心态从事初中的学习和生活,做一个真正有度量、有骨气、有抱负的人。
学校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端正办学思想,营造良好的校风、教风、班风、学风,积极开展抗挫折的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当务之急,做好心理疏导工作。早在1963年,总理就在全国卫生科技规划会上指出:“开展青春期抗挫折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对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长有特别重要意义,也关系到社会的进步,民族兴旺的大事”。当今时代,学校有责任也有义务对农村中学的学生进行抗挫折教育。青春期学生容易闯红灯,他们情感丰富,喜欢与同龄建立友谊,但有时太讲“义气”,缺少是非分析,容易冲动。鲁莽行事,不善于克制自己,这些复杂的变化,使青春期的学生缺乏抗挫折的思想准备,一旦处理不当,就会造成严重恶果。
学校领头人要祛除陈旧观念与常规做法,不让太多的条条框框约束学生,尽可能给学生更多的人性化关怀,让他们按照自己抗挫折的理想、方式调整自己健康成长的内容,优化抗挫折的品质,塑造抗挫折的坚强性格,走自身特色的抗挫折健康化成长路径,追求更高、更远的境界;彻底消除抗挫折薄弱的病态心理,保持良好的心态,做一个真正有度量、有骨气、有抱负的人。立足现实、着眼未来,树立抗挫折崇高的理想,激发内驱力,树立自信,不断增强抗挫折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不断挑战自我,在奋斗中追求上进,成长之路也就越走越远、越走越广。
专业心理辅导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抗挫折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农村中学的学校有着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的心理辅导教师。心理辅导教师是学校的专业心理工作者,在帮助学生化解抗挫折心理问题的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利用专业知识,开展心理辅导活动课,对学生进行团体心理健康的辅导和预防,帮学生学会心理“按摩”和心理保健,清理抗挫折的心理障碍。同时,针对问题学生进行个别咨询辅导,有针对性进行心理疏导,并给予相对科学和专业的心理干预或转介,定期汇总情况,及时通报校长室,便于学校主动地调动全校力量,重点解决抗挫折的心理问题。
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做好学生抗挫折心理健康的引路人。班主任、任课教师是距离学生最近的人,一个学生就是一本书,有些学生,性格怪癖,脾气暴躁,碰到不顺心的事容易恼火,有时还会顶撞老师。班主任、任课教师在批评教育这些学生时,要多研究他们的心理需求,一旦发现有厌烦情绪,或者出现顶牛现象,立即停止批评教育,充满希望的等待,让学生独自思考,给学生冷静处理矛盾的机会。教师还要善于经营每一个学生的心里支持系统,充分调动支持系统中积极力量,帮学生提供较好的生存发展空间。
年级部加强抗挫折的心理干预教育。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因此学校生活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巨大。学校自身应建设好维护学生抗挫折心理健康的绿色屏障。年级部是学校的中枢,早知悉,早干预,督查年级部教师的教育行为,采取多种疏导方法,使学生不良心理得到有效的控制,并转化为前进的动力,让其形成抗挫折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性格,从而促其快乐健康成长!?毋庸置疑,一些学校的校园里,一些些教师把浓浓的师爱洒向优等生,对优秀生眉开眼笑,对有抗挫折心理障碍的问题生大喊大叫,让爱的天平失去了平衡。学校要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加强教师心理教育意识和能力培养。
孩子青春期心理辅导范文4
关键词:初中生;心理状况;影响因素;解决对策
当我们的学生升入初中后,很多家长都会绞尽脑汁地选择重点中学,会更加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但是他们都忽略了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升入初中的孩子,因为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和人际交往的变化,心理也会发生巨大变化,如果不能尽快调整好心理问题,那对今后的学习将会产生更多的不良影响。所以,了解孩子在升入初中后,容易产生哪些心理问题是家长的首要任务。因此,分析、重视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比学习成绩更重要。
一、初中生心理健康现状
通过观察,身边常有这些现象:教师抱怨学生不爱学习,有厌学逃学的现象,家长抱怨现在的孩子不听话。有的学生性格懦弱、孤僻、缺乏进取心、意志薄弱、没有自制力,做事没有信心、胆小怕事、沉默寡言、心存怀疑。但有的也过于追求分数、名次,以至于心理失去平衡,焦虑不安、苦恼失眠;又有的凡事斤斤计较,心胸狭窄;有的学生与父母、老师缺少沟通,有事不向父母、老师去诉说,而把它作为自己的一个小秘密永远埋藏在心底,导致自己孤独、压抑、自卑和情绪低落。这一切都给以后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综上所述,针对初中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探索适宜的教育方式和对策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
二、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成因
1.社会的影响。在时下读书无用及社会环境复杂的情况下,还有网上电视剧等的影响,加上中学生认识的局限性,造成了学生焦虑厌学、行为懒散、学习积极性不高。再者是独生子女较多,他们以个人为中心的成长背景,升学压力造成的过度竞争、自暴自弃和枯燥的学习方式等,都会造成学生心理不适应,产生心理问题甚至心理障碍。
2.家庭的影响。常言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家庭环境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我们每个人的心理品质或多或少带有家庭的印记。一个和睦、温暖、守信用、重感情、积极向上、充满朝气的家庭,很大程度上会铸就孩子健康的心理。
3.学校的影响。虽然当下推行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形势依然严峻。主管部门、学校和教师为了追求升学率和合格率,忽视了学生的心理需要和生理承受力,机械地“灌、填、练”,把众多具有不同个性、不同知识基础和能力的学生集中起来。同时,学校重智育、轻德育、体育;重课内教学,轻课外教育;学校生活内容和方式的单一,许多学生对学习深感枯燥乏味、心理恐慌、信心不足、视课堂为坐牢,视学习为苦差。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心理异常。
4.自身的影响。进入中学,青春期学生的身心处于非平衡状态。一方面身体外形的变化,使他们产生成人感,在心理上他们也希望尽快进入成人世界;对异性产生了好奇和兴趣,但又不能公开,便会感到一种强烈的冲击和压抑;另一方面,心理上的成人感和幼稚性的矛盾,使中学生的心理水平呈现半成熟、半幼稚的状态。由于学生生理和心理发育的不同步,表现出种种的心理冲突和矛盾,极易出现心理和行为的偏差,故有人将青春期称为“危险期”。
三、初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对策
1.学习心理辅导。进行学习策略和学习适应问卷,了解学生在学习动机、学习计划、听课方法、读书笔记、学习技术、应试方法、家庭学校环境、朋友关系、独立性、毅力方面的具体情况,七年级侧重于学习适应、学习习惯辅导,八年级侧重于学习策略辅导,九年级侧重于考试技巧和考试焦虑辅导。
2.自我意识发展心理辅导。帮助学生了解自己,认识自己的兴趣、气质、性格、能力等方面的特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帮助学生善于认识困难和挫折,学会寻求帮助,提高耐挫能力,学会应付意外事故。
3.人际交往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认识周围的人际环境,学会与家长沟通,与老师沟通,与同学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人际沟通的原则和技巧,形成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必备的心理品质。
4.青春期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认识青春期生理心理特点,认识男性与女性之间的角色差异,悦纳自己的性别与象征成熟的身心变化,学会与异往,克服异性情感困扰。
5.家校沟通。学校要通过家长会、家长座谈会或家访等形式,让家长懂得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规律,懂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了解青少年的年龄特点,懂得教育学生的正确方法。家长可以通过讲故事,然后从不同的角度提问孩子,让他们学会站在别人的立场去想问题,做什么事要懂得为别人着想。
心理的健康对每一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如何让下一代成为心理素质过硬,有知识,有能力,有创新精神的新一代接班人,已成为当今社会的焦点问题,更是师者和家长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詹姆士.H.道尔顿.社区心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03.
孩子青春期心理辅导范文5
2013年夏季,三例危机事件先后进入笔者的视野。事件过后,青春期、男生、家庭情感支持缺乏、生命教育等关键词不断地在笔者的头脑中闪现,由此引发了笔者对缺乏家庭情感支持的青春期男生生命教育的思考。
一、危机事件过程简述
事件一:5月中旬的一天傍晚,某职校高一年级一对“相恋”男女学生吵架,男生高某生气之后,用手砸向窗玻璃,结果玻璃碎了一地,高某手掌被玻璃割破,掌中筋脉割断,鲜血直流,高某却坚持不去医院,女生梁某只得陪着高某,在另一幢实验楼楼梯顶间听其诉说心中的伤痛。后因同学及时报告,值周教师将高某送医就治。
事件二:6月底,某职校高二年级学生准备外出顶岗实习之际,机电班男生杨某于某日在寝室里接到父亲的电话。在一通激烈的对话之后,杨某非常生气,趁高三段放学之际,混出校园,买了一瓶农药,在黄包车上就喝了下去,被车夫当场发现,打110报警送医院就治。
事件3:8月初,某乡镇一名初三毕业生邱某,还没来得及进入高中段学习,因在电话中与父母争吵,喝下整瓶农药,结果不治身亡。
二、危机事件的背景分析
事件一的危机背景分析:高某与梁某在初中阶段就互有好感,是一对“早恋”的学生。笔者在事后从梁某处得知,他们是在初二时“好”的。高某的父母长期在外经商,家中经济条件较好,高某长期寄宿在小姨家中。高某经常怪父母长年不回来看他,与父母沟通很少。在初中情绪不好时,曾多次自残,而梁某总是不断地安慰高某。另一方面,梁某也很担心自己,梁某曾对班主任说:“对于他的爱,我感到很害怕,不知道他下一秒会做什么。”在与梁某的沟通过程中,笔者看到她对这份感情的纠结与无奈,既害怕却又不肯放弃。
高某在出事之后,却对班主任说不必告诉其父母。在住院治疗期间,高某每天还是要到学校看望梁某,或者让梁某到医院看他,否则就不肯住院。高某手掌割伤流了好多血,滴在地面与楼梯上。第二天一早,笔者要求女生梁某去拖地,去擦残留的血迹,让她感受到生命的脆弱,让她认识到在情感上支持与纵容男生高某多次的自残行为是非常危险的。
事件二的危机背景分析:杨某家境一般,希望在当地企业实习就业,而杨父希望儿子到发达地区实习,增长见识,收入也多一些。这是父子冲突的表面原因,深层原因是,杨某与一位初二女生相恋,所以杨某坚决不肯外出工作。在医院病房,笔者见到匆匆从田里赶来的杨母,穿着一双拖鞋,脚上的泥还没擦干净,而杨父在家未到。在与杨母沟通的过程中,笔者了解到杨某自小一直与父亲“作对”,小时候杨父打他时,杨某不躲不动,也不认错,任父亲打骂,最后只得母亲出面解决。
据了解,杨某出院之后,与其恋爱的初二女生前去杨某家中探望,杨某家人感到非常高兴。
事件三的危机背景分析:邱某的家庭经济条件很差,邱父有些精神上的问题,村里的人都称之为“神经佬”,因为他说话与行动有些失常。其母是云南人,孤身一人到本地,本身也有些木讷。在邱某的成长过程中,不时地会有各种刺耳的话出现在耳旁。
在2013年中考结束之后,邱父要求儿子到当地工厂打工,甚至以死相逼。邱某自小就很懂事,在6月下旬即到当地一个作坊打工。由于邱某的体质较弱,收入也不多,在7月底与父亲通话之后,邱某情绪非常低落,两三天后,喝下几乎整瓶的农药,被发现时已晚,不治而亡。
三、危机事件的原因分析
(一)家庭情感支持严重缺乏
在这三例危机事件中,高某虽然家境较好,可父母长年在外经商,父子间、母子间缺乏亲情支持,也缺乏有效的沟通。高某的父母认为为子女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就是尽到父母最主要的责任,而忽略了孩子还需要感情的交流。这从高某怪父母总是不回家看看这点可以感知。可以说这是典型的留守生父母与子女的感情问题。
杨某虽说家境一般,可因为他父母均在家,每周末都可回家与父母相聚。然而杨某却与父亲从小“作对”,与父母沟通很少,是一个表面家庭成员齐全,实际却是缺乏家庭情感支持的人。这类学生可以说是学校管理中的盲区,班主任或德育导师一般很少会关注他们。
至于邱某,初中刚毕业,对于家庭他有许多说不出口的地方,家庭给他的也许是诸多的伤痛,根本谈不上什么情感支持。村里人说他自小就很懂事,无论遇到什么事都选择自己解决。
可以想见,由于缺乏家庭情感的支持,这些学生从小对温暖情感的需求就被外表的坚强所掩饰。在他们看似强大的外表下,是脆弱的情感支撑。他们特别重视其他人给予的情感支持,如男女恋情、兄弟情义等。
(二)青春期男生的非理性冲动
青春期的青少年由于自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常出现自我概念两极化、过度自我中心、耽于幻想、自我监控困难等自我意识问题。而在情绪调控上,主要表现在过度情绪反应和持久消极情绪等两方面的问题偏差。如狂喜、暴怒、痛不欲生等过度情绪反应,以及持久沉浸于悲、忧、恐、怒等消极情绪中,这些都是引发生命危机事件的潜在因素。
(三)学校心育系统实效性不强
当事件中的高某、杨某、邱某出现极端情绪之后,他们没有想到学校的心理支持系统,也没想到与同伴交流沟通,说出自己的想法,平复自己的情绪,来避免危机事件的发生。
1. 身边的同伴心理支持网络的不完善
虽说高某、杨某事件属突发事件,事后也得到及时处理,然而如果能由班级心理委员组织班级中的热心同学,形成一个同伴互助心理支持网络,那么在这些事件发生之前,肯定会发现许多小的苗头。通过这种最贴近的心理网络支持,可以化解危机,而不至于等到危机事件爆发。
2.学校心理辅导工作实效性不强
如果学生提前认识到前往辅导室寻求帮助是很正常的行为,并形成良性的学校心理氛围,那么邱某会在就读初中的三年间,得到许多的情感支持,这或许能支持他走过困境。据笔者所知,邱某所在学校的心理辅导室是与政教处合并办公的。这虽是学校各方面条件所导致的,但可以想见,一般没有哪个学生敢到政教处去寻求心理辅导。笔者认为,构建班级心理支持网络、教师引导机制、德育导师工作机制等,使学生在身处困境时,能找到倾诉和求助的地方,可以有效地提高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的实效性。
3. 生命教育的针对性不强
当下,生命教育融合在德育、心理健康教育或其他学科教育中,也有学校单独开设生命教育课程。这三例危机事件给我们的启示是,生命教育除了有普适性的教育内容,也应当有针对特殊群体的生命教育项目。
每学年的开学初,许多学校都会开展特殊学生情况调查,通过调查摸底,让班主任、科任教师、德育导师在今后工作中予以关注。而开展同质小组辅导,对加强学生的生命教育更加有效,比如开展缺乏家庭情感支持的学生群体的生命教育项目,通过小组互动、同伴探讨、群体支持,可以取得较好的辅导实效,生命教育的针对性也能落到实处。
四、对生命教育的思考
我们认为,作为学校必须高度重视针对缺乏家庭情感支持的青春期男生的生命教育。从本文的三例危机事件中可以看出,由于缺乏家庭的情感支持,这些学生很可能会做出“惊世骇俗”的事来,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无论怎样的危机应对都不及事先防范来得有利。
1. 关注学生情感状态,关注缺乏家庭情感支持的群体
当下许多学校都在关注来自离异家庭、单亲家庭、贫困家庭、留守家庭等特殊家庭的学生。在笔者看来,这群特殊学生存在问题的可能性较大,然而他们也并非一定有问题,他们的情感支持并非一定欠缺。许多学生与父母的情感交流得很好,父母对子女的情感支持也非常有力。在这群特殊学生中,许多人上进自强,心态良好。而对有些父母都在身边却长期与父母不和的学生,我们却往往容易忽略他们。他们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教师的关注,行为偏激,成为学校安全工作的潜在炸弹。
因此,对这样特殊的群体,要进行列表细分,落实对他们的关爱措施,使他们人人都有结对导师,真正做到心烦有处可诉,难事有人相助,感受到学校带给他们的积极的正能量。
2. 加强家校沟通,引导亲子的双向情感交流
有研究者指出,父母的支持可能会促进青少年积极情绪发展,因为他们相信在自己需要的时候父母是可以依靠的。相信父母会给予支持的孩子也很可能对父母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信心,并且也很可能会学到更多的成熟的应对策略。因此,这些青少年会对消极的生活事件有较为健康的看法,他们很少花时间沉浸在自己的问题中苦思冥想。
针对当下许多家长在外打工,与子女联系不够密切的现实,学校应当将家庭情感支持与学生健康成长的关系等教育理论传递给学生家长,引起家长的重视。另外,通过感恩教育,让学生把感恩之心变成感恩之行,变成具体的行动,把对父母的温情,用电话――语言、短信――文字、QQ视频――表情,展示出来,通过每周/每月的落实,引导亲子沟通向良性发展。同时,通过评选最温暖的话、最感动的人等,将平凡的人与事,上升到感动校园的层次。由此,可有效地提升缺乏家庭情感支持的学生群体的心理能量。
3. 完善基层心理社团,及时消融学生的不良情绪
当下,许多学校有心理辅导室、学生会心理社团,班级有心理委员。笔者认为,在班级层面建立同伴互助网络――班级心理社团,由班级里的热心同学组成,是最接地气的同伴互助方式。它可以排解学生内心的小纠结,也可引导学生到心理辅导室求助。这个班级心理社团,犹如城市公交与居民区之间的“最后一公里”的连接,使学校的心理支持与互助系统保持畅通。
班级心理社团,以班级心理委员为中心,与宣传委员合作,由五到六人组成,平时编写班级心理小报、黑板报、心理漫画等,引导班级积极心理氛围的成长。
4. 积极拓展心育工作,开展有针对性的生命教育
积极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将心理电影周、心理漫画征集、心理专刊评选、校园心理剧演出等活动推广开来,形成积极良性的校园心理氛围,引导学生建立自我调节、相互支持、学会求助的心理保健意识。
通过小组辅导的形式,组织缺乏家庭情感支持的学生,在同质群体内找到自我突破的地方,不再自怨自艾,不再消沉与偏激。通过学校德育工作例会,要求班主任主动引领这些学生到辅导室坐坐聊聊。对此,笔者深有感触,有许多学生到辅导室之后,处在安静的环境中,捧着教师给他们泡的茶,心情会平静下来,一些积累在心头的小纠结也能得到及时的化解。
开设心理活动课,通过校园案例,开展对男女生“早恋”、哥们“义气”的情感引导。引导学生面对“早恋”,学会如何说出心中的爱,如何表达爱,如何拒绝,面对拒绝如何自我处置等。通过同伴之间的探讨,树立真正男子汉的行为导向,不冲动,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理性调整自我认识。
孩子青春期心理辅导范文6
关键词:心理健康 班主任 初中 学生
一、什么是心理健康
现代社会对于一个人“健康”有两方面:不仅指躯体方面的生理健康,还指精神方面的心理健康。
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于1946年曾为心理健康下过一个定义:“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在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这次大会也为心理健康认定了四个标志:“①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②适应坏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谦让;③有幸福感;④在职业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二、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发展心理学认为:初中生正处于生理心理快速成长变化的青春期,青春期属于特殊时期,这个时期身体和生理机能都发生急速变化,身体越来越成熟。生理上的快速成熟使少年产生成人感,心理发展的相对缓慢使他们仍然处于半成熟状态,成人感和半成熟状态是造成心理问题的根本原因。加之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一些工作不到位,使初中生心理健康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综合各方面资料,我认为当前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认知方面过分高估自己。身体的急速成长,使他们从心理上产生自己已经发育成熟的体验,认为自己已经是成人,这就是成人感。具有成人感,便认为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就属于成人水平,应该被社会、坏境和周围成人平等相待。而实际上他们的认知能力、思维方式、社会经验等都处于半成熟状态,于是就出现了自己认为的心理发展水平与现实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具体在生活中就表现为对父母、老师的关心显得不耐烦、甚至语言顶撞或有肢体冲突。
2、情绪方面的极不稳定,喜怒无常。青春期的孩子情绪表现有时相当激烈、粗暴,甚至失控,有人用“疾风暴雨”来形容。人们认为平常的是是非非,却在他们那里引发高强度的反应。自尊心过强,或过于自卑,容易走极端。当其情绪好时,学习积极性高涨,与别人相处和谐;当其情绪不好时,学习积极性低落,与别人难以友好相处,甚至出现逃学、上网、打架等现象。
3、意志力方面比较薄弱,常常不能正确对待自己和控制自己,做什么事都会优柔寡断、虎头蛇尾,自制力较差,易受暗示,当学习中碰到困难,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表现为悲观、失望,甚至退缩,意志崩溃,破罐子破摔。
4、人际关系方面交友范围开始缩小,初中生最要好的朋友一般只有一两个,而且是同性别。此时男女生的关系开始发生巨大的变化,表面上疏远,漠不关心,实则上想接近,渴望异性关注。与父母的关系:有点紧张,对父母的依赖减少。与教师的关系:他们不再盲目接受任何一位老师,开始对老师品头论足。对所喜爱的教师他们会努力地学习那门课,而对自己不喜欢的教师则排斥那门课。
三、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与参与。而班主任在这方面具有很大的必要性,原因是:班主任与学生接触时间长,次数多,对学生了解较全面深入,带班一般为三年,这就为班主任对学生进行系统地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条件,同时也为班主任提出了辅导学生心理健康的职责。
班主任辅导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很大的优势,表现为:在时间与空间上很灵活,校内校外,课内课外,既可利用较长的时间,如入学教育和班会时间,也可利用较短的时间,如课间休息和放学之后;更加上班主任负责具体管理班级及本身的组织管理能力,在学生面前具有较大的权威性,学生的认同感、亲和力好。
四、初中班主任如何辅导学生的心理健康
在做班主任的几年中,我发现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发生在青春期烦恼、学习考试困惑、家庭原因及偶发事件,在工作中总结出以下四点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1、利用班会课定期举办心理健康和青春期知识讲座
对中学生有针对性地讲授一些心理学的知识是必要的,对指导其学有好处。他们按照心理学的规律去学习,学习成效必然有所提高。了解了记忆的规律,学生就有可能上课更专心,更好记住知识。了解了青春期的心理特点,从而主动把握自己的心理,安全顺利度过青春发育期。
2、关注每个学生,平等的沟通交流
班主任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心理辅导常常是通过谈话来完成的。如果这时班主任能用平等的沟通交流方式,学生一定会从心里尊敬、感激。
沟通交流注意点:
首先班主任在劝说前要深入了解劝说对象,关注每个学生。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其次要让自己保持一种热情的、友善的、真诚的心理状态。选择舒适、放松的环境,与学生的距离适当,尽量使学生有一种亲近感,使这种热情的、友善的心理为学生所领会。不论学生在交谈过程中出现何种意料之中和意料之外的言行和情绪,班主任自身必须始终具有这种心态。
最后要运用必要的沟通技巧。如学生在情绪动荡的状况下,很难听进善意的劝告。稳定情绪的技巧有:①避实就虚。班主任在劝说前谈一些与劝说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事,以使学生的情绪逐步稳定下来;②“冷处理”。班主任不直接实施劝说,而是让学生对刚才发生的事情进行回忆,或写在纸上;③肯定学生的成绩与优点。表扬与奖励会使人产生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进而身心放松,情绪稳定。此外劝说时要注意学生的表情和肢体语言,根据情况调整劝说的内容和方式。应根据自己察觉到的学生心理,适当调整自己的劝说内容或暗示学生要引起重视。
3、利用偶发事件及时进行个别心理辅导
现实生活中会常出现料想不到的意外事件和情境:如学生亲人亡故、车祸、火灾、抢劫、父母离异以及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突发的不愉快的事件等。这些情况一旦出现,学生的心理平衡可能被打破,甚至心理崩溃,因此特需心理辅导与重视。
我班有个女生在刚刚准备念初一时母亲突然病逝,她遭遇的打击很大,虽然表面上她极力表现想让自己坚强,可她对母亲的思念严重干扰了她的生活,她刻苦勤奋却没有效果,夜里思念母亲却只能偷偷哭泣,她不肯找人诉说心事,只能自己背负,如此恶性循环,让她焦虑失眠,成绩下降。为了减轻学生偶发事件后的痛苦,加速重构心理平衡,我一直陪在她的身边,冷静地守候着、鼓励着,我想让她明白:爱她的不只是她的父母,还有我这个班主任。在我的干预下,她终于走出了丧母的阴影,开始乐观积极起来,对未来又有了希望。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事情是不能让全班学生知道的,不能寻求全班同学帮助的,如学生的父母离异、女生意外身体伤害等;
4、多与家长联系,帮助其发挥好家庭教育的功能
教育是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仅仅依靠学校是不够的。学生在家的时间比较长,受父母的影响较大,所以班主任多与家长联系,帮助家长发挥好家庭教育很有必要。联系途径:
①利用家长会有计划地向家长介绍一些基本的实用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向家长讲述家长育人成功的范例,或者推介这方面的书籍,如《学习就是习惯的养成》、《给孩子一生的财富》、《生命的重建》、《亲子沟通的技巧》等,帮助家长树立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观念。
②帮助家长树立创设良好家庭气氛和关注孩子心理需要的观念。家长教注重物质条件创造,关注孩子的吃、喝、穿、住等生理需要,却往往忽视家庭良好的心理环境的营造,忽视孩子多方面的心理需要。父母关系紧张、亲子关系不良,都会妨碍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班主任应启发、引导家长不断自我完善,家长之间应有亲密和谐关系,亲子间应有平等、互爱的关系,形成关怀、爱护、民主、平等、以理服人、鼓励为主的教养方式。
③采用个别座谈、电话联系等方式,与家长经常保持联系,互通情况,提出施教建议,纠正家长施教偏差。有些问题突出的学生,其家长也往往是有突出问题的,对这类家长要根据其教育缺陷和偏差,明确提出要求和进行更具体的指导,跟踪家长教育过程、方法及效果,及时纠正家长的不当教育。
五、结束语: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
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在班主任的诸多工作中,德育工作是核心工作。要做好德育工作,必须依托学生良好的心理,改善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这是德育的基础,故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班主任的重要职责。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