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理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育心理学理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育心理学理念范文1

关键词:有效教学;创新能力;知行合一;知识迁移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2)02-126 -02

一、有效的教学的提出

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特别是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运动,引起了世界各国同仁的关注。受科学思潮的影响,伴随着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开始关注教学哲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学理论基础,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在这种背景下更加突出了有效教学研究。

二、高中英语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教学

(一)为创新能力的培养营造一种氛围

如同平庸蕴含于标准化之中一样,创造性蕴含于个性之中。个性的发展离不开他所生活的环境,个性是在与他的生活环境相互刺激的过程中形成的。环境如果不断刺激一个人做出主动的独特的反应,为他提供个性发展的机会,他的个性自然就会得到较为充分的发展。

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有很多的学生对英语听力感到很头痛。有的同学是因为以前的基础不好而听不大明白,而有的同学则是感觉一星期听三四次,自己的成绩也没有什么明显的进步。久而久之,很多的同学对英语听力就不太感兴趣了。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教师我们要为学生所做的事情有三件。

其一,我们要激发他们的斗志,拥有明确的目标。我们的学生都知道有这样一句话:Nothing is impossible. 我们可以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去让学生明白这个道理。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自然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但能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最重要的一点是要主动地、创造性地去适应并且去解决难题。采取了心理上的战术之后,学生的心理负担小多了。

其二,我们应该去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主动形成探求创新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比如,我们可以采取精听与泛听相结合,课堂内向课堂外延伸的方法来对他们的听力进行训练。在听的内容上可以变化,课堂上我们可以化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去学一首英文歌曲,课后要求他们再去听,直到完全听会为止。

其三,抓住英语语言的本身。在同学们听的过程中不妨让他们闭上眼睛尽量去享受它的美感、起伏感、节奏感和那种行云流水般的有一个音乐感。这样,学生听起来不仅轻松而且印象深刻,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二)知行合一,知其然方能知其所以然

教育的目的需要有相配合的教育内容,学生不仅学习这些内容,记住这些内容而且要接受其中的思想,形成相应的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但是“做”――实践,要比对内容的理解更重要。知和行这两者要高度地结合和统一。知行结合、强调力行是中国教育方法的最大特点。孔子很早就提出了“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程序。他把“行”看的比“学文”更重要。 “知是行的注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在高三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很多的同学自身已经掌握了很多的英语语法知识,但是他们在做题的过程中总是不断地出错,学习的效果不是很理想。特别是他们在做完型填空和阅读理解这两大类型的题目时,他们感觉很苦恼。通过不断的研究和探索,我发现要做好这种类型的题目并不是简单地把句子看懂,然后翻译成汉语,最后把答案选出。教师要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要带着学生一起找到一种规律和方法。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去探索,去思考,让他们在不断的解题过程中获得丰富的经验和技能。

我们同学做了各种题材的阅读文章之后,我让他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英语小短文中夹叙夹议类文章的特点是什么?同学们经过观察、讨论和思考,他们给出了如下的回答:文章的结构严谨,层次分明,逻辑性强。接下来我又提了一个问题:遇到这样的文章,你们怎么解题?同学一:通过看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的办法尽量先了解文章的基本大意。同学二:留心文章的结构安排,尽量抓住文章浓墨重彩所写的重心。同学三:看题并找到关键词,然后以此为线索,对文章的细节和片段进行突破和查找。同学四:捕捉关键词,忽略不重要的信息。全班的同学经过认真的思考和总结自己找到了学习的方法并且尝到了其中的乐趣,何乐而不为?

(三)深刻体验教材,并能将知识进行迁移

我认为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工作除了让他们学到知识,也是为了转变他们的思想。学生其实能在书本知识的潜移默化中慢慢感受这一切。在教材中学生们能够认识Shakespeare, Lincoln, Madam Curie等名人。学生们不仅能够了解这些名人的生平而且他们的科学观和世界观也在悄悄地发生改变。在学生们所做的练习中,有一些短小精悍的文章会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其中有很多文章里面蕴含着一定的哲理,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必能挖掘出其中的改变学生思想的价值!

在我们实际的教学中,我们的教学基本上忽视甚至放弃了看懂这一感受和用心去欣赏的阶段。这不是教学方法放的问题而是没有对学生进行英语中美育教育的观念问题。读了有些文章,我们会享受到一种宁静的,悠远的,脱俗的美。同时,学生们可以把文章中的一些好的句型运用到自己的英语写作中去,时间久了必能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在我们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你感受文章的思想到什么程度,你的内心世界就丰富到什么程度。因此,一个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听懂和看懂多少,能够理解到什么程度,决定了他的精神世界深刻和广泛到什么程度。

三、有效教学的宗旨

有效教育的活动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互动的活动。但在中国,教育、社会、伦理是高度同构的。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精神的指引者。教育和教学关键点在于怎样引导学生去“行”。朱熹的五步学习法是有效教育教学的最好的诠释:“博学之,审问之,明辨之,慎思之,笃行之。”学生学英语怎么去学,学得怎么样,最后还是看你是否能坚定不移地去做!

参考文献:

[1] 袁振国.教育新理念[M].教育科学出版社.

[2]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M].2008,1.

[3] 骆舒洪.有效教学的理念、实践与思考.

教育心理学理念范文2

关键词:“浪费”时间 教学理念 教学模式 创新

一直以来,不管是作为学生,还是任何人在面对学习的问题时,说得最多的就是“抓紧时间,珍惜时间,不要浪费时间”。我们常常被“逼着”在一件事情上不停地、反复地投入时间和精力,似乎只有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才能成为一个领域的专才。小学、初中生的父母、老师要求学生天天抓紧时间精进学习,提高成绩,一个原理要做100道题才能应付考试。大学生也在各种各样的考试要求和压力下死读书、硬背书。这似乎已经成为我们一个时代的学习特征和深深的学习烙印。但我们有没有时间静下来反思一下,这样做到底对不对,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不断前进和发展的时代到底真正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教育理念的真谛是否被我们误读?不妨让我们好好想想,沉静地、发自内心地来重新考量一下这个问题。

1.珍惜时间的好处

恐怕珍惜时间的好处不必多说,每一个老师、每一个家长、甚至每一个人都能说出许多种答案。我们确实应该好好地珍惜时间,珍惜生命。只有好好地珍惜时间,善用时间,我们才能在有限的生命中做出无限的贡献,为生命创造出更多种未知的可能。但是珍惜时间的说法,不应该让我们局限的理解,狭隘的阐释,用太多庸碌的事情填满我们的时间。特别是在现代教育理念中,我们让学生珍惜时间,去多做题,考高分,比名次,争第一,是不是对时间的理解过于简单,甚至缺失了许多最基本的、更深层的思考。

2.“浪费”时间的“真谛”

这里所谓的“浪费”时间,也不要用老眼光去误读,我们在这里提的浪费时间,是想唤起人们给予思考、给予领悟、给予创新、甚至是给予人性一些回归的机会和条件。“最重要的教育原则是不要珍惜时间,要浪费时间。”这句话出自卢梭之口。让我们好好理解一下“浪费”时间的“真谛”吧。

2.1更多的独立、自我思考的空间

“学而不思则罔”,人如果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我们必须给予学生独立、自我思考的时间和空间。现在有的用人单位提出,一个人光会书本的东西,跟一台电脑无异,甚至我们“百度一下”,什么都有。人要区别于电脑,人才要不同寻常,必须有自我思考的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本事。对于教育的理念而言,说到底,一切教育都是自我教育,一切学习都是自学。就精神能力的生长而言,更是如此。所以请允许学生独立、自我思考的“浪费”时间。

2.2更广博的知识涉猎

一些最新的人类学研究成果都表明,人之初,在幼儿时期,都是在不断地接触各种新鲜事物的过程中得到心智的成长的。学生只有有时间去更多地涉猎广博的知识,才能真正地理解所学的知识,才会发现人生中还有许多更有意思、更有意义的东西,是传统教育下一直被忽视的部分。对于有完备思考能力和成熟心智的大学生来说,约翰·亨利有这样的教育理念:“对于受过基础教育的聪明学生来说,大学里不妨既无老师,也不考试,任他们在图书馆里自由地涉猎”。[1]

2.3创新社会的本源

许多领域的突破性的创新都是来源于创新者在本领域扎实理论的基础上,对其他领域的“好奇式”的接触与涉猎。“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如果我们只是专靠学习、取法前人,而不加上自己的分辨、判断,就容易遭到前人的思想蒙蔽及限制。当今的社会是一个创新的社会,而创新的本源正来源于我们用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去涉猎、去突破。别人做过的,我没有必要去重复,更何况谁也不知道前人的成果是不是一定是对的,还有没有更好的。当代教育应该从此得到启发,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思考、涉猎,才可能有所突破,取得创新。

2.4人性的回归

在希腊文中,学校一词的意思就是闲暇。在希腊人看来,学生必须有充裕的时间体验和沉思,才能自由地发展其心智能力。[1]我们珍惜时间,不免总是想着“为了这个、为了那个”,目的性极强。人这一生,要追求的东西很多,我们的教育似乎也是为了培养学生具备去追求的能力。但生之为人,我们不可能只为了吃喝和名利,作为学生,也不可能只追求成绩的高低。放开手,给他们时间,让他们去领悟更多的人生风景,感受更多的生活价值和意义。

3.基于此的课堂教学模式创新

上面论述了这么多,作为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有所悟。我们应该用更开放的态度和更具时代性的眼光去对待和引导当代的年轻学子。给他们更加开放的空间,给他们更加自由的时间。基于此,我们在此提出课堂教学模式方面的大胆创新和勇敢尝试。

这些尝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在课堂中合理设置Thinking Time(思考时间)。例如,在课堂中设置5分钟为单位的思考时间,对于课堂中的重要问题,需要学生深入理解的问题等,给他们一个即时回味、加深理解的时间。还可以在思考时间后,发起学生的讨论或提问,这也给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②就重点问题、时代性问题等,可以组织学生展开辩论,这是一个充分发挥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教学模式创新,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会碰撞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思想火花,这一点我感触颇深,我想,再重要的知识、再难的问题,用这种方式传授会让学生终生难忘的。③在课堂中始终着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经常通过提问、发言等方式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有些问题可以不给学生唯一正确的答案,让他们自己思考,自己给出问题的解。④这种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的转变还处在探索阶段,应将其与科研相结合,用科研来推动创新,用创新来带动科研。[2]

教育的重要性对于我们这个时代来说,真是如何强调也不为过。我们在教育他人的同时,又在不断地进行着自我教育。给成长多一点时间,多一点空间,山的那边,美不胜收。

课题支持:2010年度哈尔滨师范大学青年学术骨干资助计划项目(KGB201005),Harbin Normal University Fund of Youth Scholar Backbone Supporting Plan in 2010(KGB201005);2011年度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2512087),Heilongjiang Provincial Education Department Fund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in 2011(12512087)。

参考文献:

[1]周国平.教育需要回到七点常识[J].青年文摘,2009(20)

[2]杨燕英,刘燕,周湘林.高校教学与科研互动:问题、归因及对策[J].教育研究,2011(8)

[3]李安纲.心灵的家园[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4)

[4]荆玲玲,张会来.行政管理中的国学应用研究[J].未来与发展,2010(12)

[5]于丹,阎崇年等.发现你的心灵[M].重庆出版社,2007(9)

作者简介:

教育心理学理念范文3

【摘要】新课改以来,初中英语教学已受到普遍重视,教学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尤其在“应试教育”的左右下,英语教学大多是把传授知识作为主要目标,重视学生成绩高低,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如何在英语教学中真正体现、渗透素质教呢?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质量素质教育全面发展

中小学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奠基工程,素质教育是当前中小学教育的核心,决定了人才培养的方向。初中英语教学与素质教育的结合对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质能力发挥了作用。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用素质教育的理念指导教学,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一、加强文化修养

英语教师的教学活动是一种认知活动,而知识又是认知活动的基础。人们常说:“教师要想教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作为一名优秀的英语教师至少应具备下列基本的知识结构:

(1)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知识和用英语进行听读写交际的能力。它是从事英语教学工作的必备条件。

(2)跨国文化知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离不开文化。英语是使用英语的国家文化的载体,教师只有了解了英语语言国家的社会文化、风土人情、禁忌习俗、词语概念和体态语言等有关知识,才能更好地帮助、指导学生学好英语语言并与使用英语的国家人士沟通。避免由于文化差异造成误解,以达到顺利使用英语交流思想感情的目的,做到语言得体、理解正确。

(3)教育教学理论。具备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学法等教育理论知识是英语教师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

(4)英语教师还应通晓祖国语言文字,具备一定的天文地理知识,了解祖国的悠久历史和国情,并具备绘画、演唱、写作以及社会交际能力。总之。博学多能的外语教师更加容易达到理想的教学境界。全面实现英语教育的目标。因此,我们要加强学习,努力使自己成为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二、转变教育观念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它与“应试教育”的主要不同在于教育观、质量观、学生观、教学观,我们要坚决反对应试教育,毫不犹豫地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这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关键。在“应试教育”的左右下,英语教学大多是把传授知识作为主要目标,重视学生成绩高低,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教”,而忽视“学”;重视现成结论的记忆,忽视学习过程;重视向学生灌输,忽视学生的主动参与;重视教学活动的严格划一,忽视学生的创造才能和个性差异: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听、说、读、写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等等,这些现象都有悖于语言教学规律。在英语教学中,尤其要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在学法方面的指导,使学生掌握语言学习规律,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尽可能创设一个适宜于英语情景交际的语言环境,使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得到提高,使素质教育落实到日常教学之中。

三、改进教学方法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思维、学会选择、学会审美、学会健体,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发展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一改只顾“教”而不顾“学”的做法,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尤其要探讨关于“学”的方法,促使“教学过程”向“学教过程”转变,使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成为可能。

大力提倡并实施“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真正把传授知识的过程当作学习交流和自主探索的过程,教学重点应放在培养学习能力的培养上,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学习方法库,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为主体,注重学习水平层次和个性差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一个人一生的学习活动至关重要。在英语教学中,教师有必要

按照教材体系和学生认识水平,使学生养成如下几方面的学习习惯:以语音为首的听说习惯、按时预习新课的习惯、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课的习惯、主动参与课堂实践活动的习惯、听说读写能力齐头并进的习惯、及时复习所学知识的习惯等。

四、加强实践教学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语言艺术学科,是一种交际工具。实践证明学习语言除了有科学的学习方法,还有一条最佳捷径,那便是有一个真实的语言交际环境。在教学实际活动中,即使没有一个真实的纯英语交际的大环境,但我们绝对有能力营造、创设一个基本接近于说

英语、用英语的交际小环境。如问候、指路、购物、看病、打电话、邀请亲友、日常生活及学习活动等题材,教师也可通过实物及教具演示、看图及投影会话、扮演角色形象、诗歌故事演讲、日常生活小事对话等课堂活动运,运用听录音、放录像、绘制简笔画等手段、组织英语演说竞赛、课外英语角交流等活动,创设语言交际情境,提高学生综合技能。教师还要不断调查研究,掌握交际动态,力求面向全体学生,克服部分中差生不敢说、害怕说错、羞于启齿的语言心理障碍,尽可能多地为中差生提供交际机会,分层、分组组织他们进行情景会话表演,使转化中差生工作上一个台阶。初中英语课堂真正体把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

五、合理奖励批评

及时地找成绩退步的同学谈话,及时帮助其找到并分析退步的原因,向其提出要求和告之解决的方法。对稍有进步的同学要不失时机加以表扬和鼓励。这样会刺激他们越战越勇的斗志。漏掉一次对学生的表扬和鼓励都有可能挫败他的学习积极性。教师每天除了上好每一节课外,课后还应花大量的时间和学生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动向,而且力求兼顾到每一个学生。平时应该做好提“优”补“后进”工作,让“优”生有雄心,有指引,有目标;让“后进”生有信心,有温暖。多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能。不用担心这些活动会影响他们的学习,相反还会起到促进作用。

结语

总之,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和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英语教师应当为实施素质教育做出更大的努力和贡献。

参考文献

[1] 蒋星城,浅谈素质教育与初中英语教学[J],读与写(下旬),2010

教育心理学理念范文4

1 要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观念

正如布卢姆所说“人们无法预料到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在新课程生活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活的生命体的相互碰撞中不断生成新的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程序,乃至新的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从生活走进数学,从数学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倡导探究学习;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把科学探究与科学内容的学习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突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新教材又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数学教学的三维课程目标,显然新的课程理念与课程目标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方式要发生根本性的变革.新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教学是开放的,不是封闭的;是生成的,不是预设的.长期以来,传统教学过分注重学生知识体系的形成和预设教学要求的完成,视教学过程是教案展开的封闭性过程,不接受任何不属于“教案内容”以外的教学资源,教师备课时形成的“标准思路”,一旦在教学中出现了与其相悖的“非标准思路”,教师常把学生的“非标准思路”视为“离经叛道”,给予强烈的否定,这无形中使学生的求异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被束缚和禁锢,严重扼杀了学生的主体性发挥,这样也就使课堂缺乏生气和乐趣.因此作为一名新课程的实施者,应树立正确的、适应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观,把“课程传递和执行”的教学过程转变为“课程创造与开发”的过程;把“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过程转变为“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过程;把关注“学科文本课程”的教学过程转变为关注“学生体验课程”的教学过程.

2 要正确认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解读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并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教案,这是教师所特有的工作,预设教案犹如杜威所说,每一位老师带着自己的哲学思想走向课堂,愈是优秀的教师,设计教案的水平与质量愈高.预设一个高质量的教案,既是教师经验的积累,也是教学机智的展现,成功的教案预设可以更好地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提高教学效益.没有预设,也就说不上生成.可以这样说,单纯的生成的课还比较少,只有在实施预设教案的进程中,捕捉学生的疑问、想法、创见、实验现象等精彩瞬间,以学生有价值、有创见的问题与想法等细节为契机,及时调整或改变预设的教学程序或内容,自然地变为生成,才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生成中,教师还要高屋建瓴,甄别优劣,选择恰当的角度和问题作为生成的“慧眼”,引导教学进程,让课堂教学在健康有效的轨道上发展.课堂教学要将预设和生成结合起来,好的课堂效果也只有在师生的互动才能生成.预设是生成的前提,生成是预设的升华.

3 要重视课堂预设,把握课堂生成

在数学教学中,追求动态生成,并不是不要预设,而是需要教师在围绕教学目标精心预设的基础上,依循学生的认知曲线、思维张弛及情感波澜,以灵动的教育机智随时调整教学进程和教学策略,让预设转化为生成,使课堂教学充盈生命成长的人文韵味.

3.1 弹性预设,给生成留空间

所谓“弹性”就是指为实现数学教学的动态生成,教师要以开放的心态设计出灵活、动态、

板块式的“学”案,而不是周密细致、一层不变的线性“教”案.它不需要教师预计教学过程的全部细节、每一环节的时间分配和实验探究的具体步骤等.对于传统的数学教学来讲,动态生成的教学设计似乎要 粗 得多,但这为课堂实施的“细”留下了足够的弹性时空,为知识的动态生成、学生的自主建构留有了余地.

案例分析 在对人教A版必修5的第二章《数列》中的探究与发现《购房中的数学》进行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我只设计了以下相应的学案,要求学生根据数列知识计算,填写下表,并通过小组讨论得出相应的结论.

问题情景 林老师想买一套价值30万元的住房,首付9万元,其余的采用分期等额还款付息的方式,分10年还清.某银行有以下三种分期付款方式可供选择:我应选择何种方案?

对于表格的填写,与预设的基本一致,但对于如何建立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思路却有多种多样.比如,通过逐期计算欠款角度来处理,最后一期的欠款数为零,由此可得等量关系;也可通过每期所还的款额及其所产生的利息总和,等于贷款的本金及利息的和(即本利和)建立等量关系,布列方程;还可从贷款还清时的角度来看每期的还款,即换个角度,从贷款的时间来看每期的还款……这样的一堂课上下来,可谓精彩纷呈,学生的思考深度,思辨能力甚至超过了教师的预期.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是暴露学生产生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展示学生发展聪明才智、形成独立个性与创新成果的过程.正因为如此,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即强调生成空间.弹性预设可以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展开提供多种“渠道",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拓展广阔的空间.

3.2 精心预设,建立生成点

如果说弹性预设立足于课堂教学的整体谋划,那么精心预设则着眼于局部环节的精雕细琢.生成不是盲目、被动的,不是信马由缰式地开展教学活动,而是需要教师深入发掘,积极引导的,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课堂上教师不经意间追问一个问题、创设一种情境,给出一道习题,看似信手拈来”,实则是“深思熟虑”的结果.动态生成的数学课堂,既不是让学生回答老师预先设计好的一连串问题,也不是全部问题的解决,而应让学生产生旺盛的生命力.其教学过程具体地说就是要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选择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并产生更多的问题,使学生在自由的空间里探究发现、交流撞击,然后在课堂上自然形成一些属于学生自己的东西,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宝贵资源加以利用.精心预设可以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沉着稳定、游刃有余、邂逅生成、演绎精彩,提升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生命质量.

案例分析 在学习(人教A版)《数学选修2-1》第二章第四节《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中,笔者向学生介绍抛物线的画法,然后由学生以同桌为一组,合作完成抛物线的作图.待学生合作完成作图后,笔者问;“同学们,我们该如何建立适当的坐标系,求出该曲线的方程呢?谁才是最恰当的建系方案呢?请同学们建系、求方程加以交流、验证”

学生1:以K为原点,直线KF为x轴,可推导出方程y2=2px-p2 (p>0).

老师:很好!还有其他建系方案吗?

学生2,以F为原点,直线KF为x轴,可得方程y2=2px+p2 (p>0).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学生3:以线段KF的中点为原点,直线KF为x轴,可得方程y2=2px (p>0).

老师:这三种建系方案都正确,接下来请同学们对这三种建系方案加以比较,哪种建系方案推导得到的方程更为简洁?

学生:方案3即为最恰当的建系方法,推导得到的方程最为简沽.

学生4:老师,我的建系方案与前面三种都不同,但推导出一个我认为也很简洁的方程.

老师:请您板演说明好吗?(同学掌声鼓励)

学生4:以线段KF的中点为原点,直线KF为y轴,建立坐标系,可得方程x2=2py (p>0).

老师:很好!方程x2=2py (p>0)若作适当变形即为初中学过的二次函数y=12px2,该曲线即为抛物线;我们把以线段KF的中点为原点,直线KF为x轴,推导得到的方程y2=2px (p>0);以线段KF的中点为原点,直线KF为y轴,推导得到的方程x2=2py (p>0)均称为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教师说的“谁才是最恰当的建系方案呢?”这句话,将自己的教学预设顺利完成,自然地进入下一个预设,从而就有课堂上师生情感的交流,有矛盾的困扰,无言的沉默.有聪明的机智,更有不服气的反诘和问题解决后喜悦的笑容.这样才能凸现学生的个性,让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中飞扬,课堂因此而丰富、炫目.

3.3 调节预设,呵护生成情境

生成是动态可变、丰富多彩的,再好的预设与课堂实施之间必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教学机智,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寓有形的预设于无形的、动态的教学实施中,随时把握课堂教学中闪动的亮点,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涌现的信息资源,机智生成新的教学方案.当教学活动不能按照预设展开时,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节乃至放弃教学预设,创造出新的推动教学动态生成的教学流程,使教学富有灵性,彰显智慧.

案例分析 在(人教A版)《数学必修2》的《二面角》教学过程中,在讲解“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概念后,笔者要求学生在二面角的模具画出该二面角的平面角.“请同学们来讲解、展示自己的杰作”,笔者语音一停,许多学生都高兴地讲解、展示自己的杰作,但有一位学生出乎教师的预料,他在二面角的模具画出一个平面角(虽然满足角的顶点在棱上、角的两边分别在两个半平面内,但角的两边却不与棱垂直),针对该学生的画法,笔者并不是简单地对其进行对与错的评判,而是巧妙地借用这一生成性资源进行生成指导,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角的两边一定要与棱垂直呢?(若以棱a上任意一点O为端点,在两个面内作与棱成等角θ′(0<θ′<90°)的两条射线OA′,OB′,由空间等角定理知,∠A′OB也是存在且唯一的,为什么不用这样的角定义二面角的平面角呢?)”,学生陷于反思之中,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利用量角器及活动角通过变化活动角与二面角的棱的位置关系,测量、观察这些角的变化规律,通过进一步的观察、测量,学生终于找到规律、认识到当我们用一个垂直于二面角α-l-β的棱l的平面去截两个半平面,与两个半平面的交线分别是两条射线组成的平面角的大小确定的,而当我们随意用一个平面去截两个半平面,与两个半平面的交线组成的平面角的大小不确定,这样就难于刻画该二面角的大小.通过进一步的反思与探究,学生终于理解了“为什么角的两边一定要与梭垂直”.

教师的层层呵护,教师的循循指导,一次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把“疑问”留给学生,促使他们的反思,使他们的思维更趋向严谨与科学,把问题交还给学生,让他们在探究中不断修正,正确的认识在探究中逐渐生成,使他们逐步理解“二面角的平面角”定义的合理性.

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意外”或许会打乱教学的节奏,但许多不曾预约的精彩也会不期而至,从而使学生在不断的生成过程中得以发展.动态生成式教学,不图省事和形式,追求真实自然,敢于“暴露”意料之外的情况,让学生敢想、敢说、敢问.在教学中,当学生有了突如其来的问题时,即使这个问题不适合在课堂上层开,也不要采取否定的态度,而要鼓励他们到课后去寻找答案,因为课堂上的45分钟虽是有限的,但课后的时间是无限的.时间一久,学生的智慧就会如火山爆发般喷涌而出.

总之,预设与生成是相互联系的.预设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有章可循,生成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精彩纷呈.面对新课改,我们要在继承传统预设课堂的良好基础上,积极引入并探索动态生成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做到预设与生成的有机融合,做到及时反思、扬长避短,使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这样的课堂才是学生真正需要的,也是新一轮课改所积极倡导的.

参考文献,

1 林建森,蔡仲兴.动态生成式数学课堂教学的构建.数学教学通讯(教师阅读),2006(9)

2 余文森,吴刚平,刘良华主编.解读教与学的意义.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6

教育心理学理念范文5

一、师生和谐促发展

营造民主公平、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是进行教改的前提条件。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既要着力于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更要着力于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激活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动力,从而使其形成丰富高尚的情感、健康和谐的人格,具有坚强的意志和锐意创新的意识。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生生互动关系,创设一个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潜能的氛围,使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历程。

二、灵活处理提效率

高中历史新课程教材以专题的形式,从认识历史问题的角度重新整合了历史中最具代表性的问题,拓展了历史的深度和广度。因此教师要灵活地使用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取舍调整和补充。如我们在讲授人教版必修1第5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这一课时,可以把人教版必修3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这一课的智者学派、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知识点适当引入,使学生对古希腊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有一个比较全面的理解,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另外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可以灵活调整、挖掘教学内容,使核心内容更清晰明了。总之,教学活动中,教师灵活运用课程资源,能较好地实现课程目标要求,有效提高教学的效率。

三、转变方式培兴趣

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动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要引导学生善于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如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进行评价时,教师应明确要求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把是否适应生产力发展、是否适应社会发展潮流作为衡量的标准;要向学生介绍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等史学前沿观点,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路;对社会热点或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通过自主探究、自主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思辨能力。此外,教师还要为学生搭建展示探究成果的平台,使学生通过成果展示享受成功的喜悦,体会自身成长带来的变化。如学习人教版必修1第四单元的内容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采访一些老、老八路,搜集他们的革命事迹,体会现在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历史课的兴趣,培养他们的乐观主义精神和爱国情感。

四、提高素养展内涵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通过历史必修课……培养健康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弘扬民族精神,进一步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历史文化璀璨夺目、人文特点突出,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资源,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中华民族文化熏陶下,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其人文素养。譬如,可以结合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把司马迁忍辱负重完成史学巨著《史记》,林则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人格魅力,邓世昌以身殉国、谭嗣同甘愿为变法流血的为国家和民族英勇献身的崇高情怀生动、形象、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形成坚强的意志、养成高贵的品质,树立以民族、国家的繁荣富强为己任的远大理想。

五、重视评价提质量

高中历史新课程的评价体系要求对学生的评价应基于专题进行设计。如:知识的构建与运用是否围绕专题展开?如何完善学生对相关专题的认知策略与学习策略?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是否反映专题要求?

教育心理学理念范文6

摘要:创新性人才是时展的需要,目标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实施创新教育,它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完善和提高学生的创新人格。

关键词:培养 自主 创新

培养创新性人才是时展的需要,是时代向当前教育发出的迫切呼唤,是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的任务,尤其是目标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实施创新教育。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1 目标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1 课堂教学应该是一个开放的教学空间。在教学氛围方面,学生的心态是开放的,自由的,不受压抑的;在教学内容方面,既不拘泥于教材,也不局限于教师的知识视野;在学生思维方面,允许学生发表与教师不同的意见和观点,鼓励学生提出与课本不同的看法。这就要求教师营造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

1.2 目标教学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时,利用导学方式: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根本职责在于“引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离不开教师的导学。只有变教为导,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自己能读懂的,要让学生自己读;学生自己能讲出道理的,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要引导学生自己去研究探讨。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读书的能力。教师要把学习课文的权力,下放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解决。在教学《苦柚》时,抓住小姑娘美好的品质,导学全篇,能达到事办功倍的效果。让学生讨论:小姑娘的美好品质表现在哪里?说明小姑娘有怎样的灵魂?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边读边想,达到理解全文的目的,同时培养了学生动口、动脑的能力。

为了提高阅读效果,培养自读能力,在教学中,要采取质疑问难的导学方法。先让学生初读课文,读后说说读懂了哪些内容,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在学生中间展开讨论,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出来。

教师把难度大的题目,分解成几个小而具体的问题,设计有梯度、有层次的题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最后得到圆满解决。在教学《冬眠》一课时,学生经过讨论解决了刺猬为什么冬眠?它是在什么情况下冬眠的?有什么特征?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自己能解决一般性问题,教师再引导学生共同解决深难问题,既突出了重点、难点,又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让给了学生自己,学生运用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理解能力,去分析、思考问题,较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目标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创建了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课堂教学

传统教学的弊端,是“填鸭式”,学生被动地学习,不利于学习能力的形成。教师应创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在教学中运用了“自学――探讨――训练――创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主张把学生自主学习活动,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之中,把自主学习、创新发展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并置于一种突出的位置,有利于实现“接受性学习”、“创新性学习”的转变,有利于活动交往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具体方法:①改教师先提问,为学生先提问,然后教师再提问。②改教师单一问,为师生互问。③鼓励学生创新,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提出的观点、方法给予及时肯定,教师要密切关注每个学生的发言。对发言中反映出来的思维、状况进行及时全面深入的分析,学生的发言不够恰当,教师要帮助学生澄清,以避免其他学生误解。学生思维混乱时,教师要把学生引向正轨。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学生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中充分表现自己的才能,发展自己的个性,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个性差异发展的需要。教学中,不仅有教师与本文、学生与本文的对话,还存在着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多向对话,这种对话应把握平等、充分。没有彼此平等,学生就不能开放心灵,就不会有真正的对话。对话是一个反复交流,相互融洽的过程。因此,要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尤其是产生分歧的时候,教师不能由自己裁定,简单地肯定一方面而否定其余或给出一个正确的结论了事,而是要让各种不同意见从容展开交锋,让不同的意见多次往返,充分整合,互相理解汲取,使阅读的结论更深入、更可靠,这样不仅有利于发挥教师在阅读中的主体性,有利于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性,而且有利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3 目标教学在作文教学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