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能力培训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师能力培训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师能力培训方案

教师能力培训方案范文1

关键词:中医药类高职高专;“双师素质”教师;培养方案;培养目标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4)06―032―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立健全技能型人才到职业学校从教的制度。完善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资格标准和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办法。”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状况远远不能适应国家和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大多数中医药类高职高专院校没有一个适合于中医药类高职高专需要的、科学合理、具有指导意义的、可操作性强、可遵循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方案。本文从“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培训目标、建设方案的制定原则、培训内容、培训途径及培训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提出“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培养方案,以推进中医药行业高职高专师资队伍建设的步伐。

一、“双师素质”教师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教师有效培训的基础,是制定培养方案、设计培训内容时必须明确的,是在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总的要求下,对教师的发展方向和应达到的水准所提出的要求。中医药行业高职高专“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培养目标是:建立一支师德高尚、掌握中医药理论及技能、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这一目标要求“双师素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将中医药行业职业知识、素质和实践技能内化,并与自身的能力素质结合,转化为一种综合能力与素质,能够将专业理论知识及专业实践技能有效地传授给学生。

二、构建“双师素质”教师培养方案的原则

1.符合“双师素质”教师标准原则。根据教学标准委员会(IBSTPI)提出的教师能力标准,合格的教师应具备知识、技能、态度等三个方面的能力和素质。2008年,新评估方案对一级指标“师资队伍建设”中的“双师型”素质教师从三方面做了明确界定,即双师素质教师是指具有教师资格,又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校内专任教师和校内兼课人员:(1)具有本专业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及职业资格(含持有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及具有专业资格或专业技能考评员资格者),并在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过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或提升学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使用效果好,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居先进水平;(2)近五年中有两年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3)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过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已被企业使用,效益良好。

根据国家有关政策,综合分析研究资料,笔者认为,“双师素质”教师的标准是:适用于培养目标的要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全面的职业综合素质、合理的知识体系、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及教育转化能力、较高的科研教研素质。作为中医药类高职高专“双师素质”教师的标准还要突出中医药行业职教特色。

2.符合培养目标原则。《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培养一大批生产、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人才”。“培养的学生跟社会零距离,到企业上岗零距离”。高职院校的教师作为合格的教师,必须具备教师所要求的素质和能力结构;此外,还必须具备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的实践能力及实践指导能力。中医药行业“双师素质”教师培养的学生要具备在医疗机构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即能够应用中医药理论诊治疾病、预防保健。同时,这些教师的教学实践必须与不断变化的中医药行业的职业实践相适应。

3.符合职教特点原则。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了职业教育具有行业性、实践性、适应性等特点,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特殊的要求,即打造“双师素质”教师队伍。“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特殊性客观上要求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不仅应具有雄厚的理论教学基础,更应具有扎实的工程实践功底,应在本专业领域具有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按照培养目标,通过融合知识体系和实践体系,使师资队伍的培养逐步从“知识本位”向“实践本位”转型。

三、制定相关的培训制度

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制定“双师素质”教师培训制度,其内容包括:“双师素质”教师培养与认定办法;“双师素质”教师资格的认定程序;“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措施;“双师素质”教师的奖励与有关待遇等。在制度层面上加以明确规定和严格执行。四、培训内容的确定

依据“双师素质”教师的培训目标确定培训内容,从知识、能力、素质等维度进行考虑,还要注意不同类型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性需要以及相互通融的方面;教师专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需要以及发展的连续性;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时期以及这个时期的优势需要。培训内容应该包括专业理论知识及职业教育理论的培训、专业实践技能及职业指导技能的培训、教育教学能力的培训、科研教研能力的培养。除了具备教师所要求的素质和能力结构,他们还必须具备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的实践能力及实践指导能力。

五、“双师素质”教师培养方案的实施

1.校内培训。充分发挥教师培训中心的作用,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训项目包括岗前培训、在岗培训、专项培训等重点培养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充分利用校内资源,提高教师专业实践技能。笔者认为,利用校内资源培训教师的途径是:加强实验室建设及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建立职业技能鉴定站及担任考评员工作;定期聘请中医药大学教授、中药企业技术人员来学校讲座,使教师及时掌握本行业新技术、新信息,及时更新教学内容;聘请行业技术人员来校对教师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充分发挥老教师传、帮、带作用等。

2.校外培训。学历提高及进修培训。制订短期、长期培训计划,给予资金选送教师到相应大学提高学历(硕士、博士);选派骨干教师定期到国内、国外高水平大学进行培训。

校企合作,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和培训基地,提高实践技能。《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要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进行专业实践和考察,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中医药行业要加强同全省乃至全国医疗机构及中药制药企业的广泛联系,建立专业技能培训基地,充分发挥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在“双师素质”教师培养中的作用。六、建立考评体系,培养合格“双师素质”教师

1.评价原则。在评价中遵循实事求是、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保证评价的科学性、公平性、公正性,并作为教师晋升职称、评优、奖惩的依据;将评价实践技能水平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采取定性与定量、年终与日常评价相结合的评价形式。

2.评价主体。可以由直接主管、同行、教师本人、学生以及专门负责评价的专家小组、企业相关人员作为评价主体。

3.评价标准。按照“双师素质”标准制定具体的中医药行业的量化标准,要从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两方面评价教师。要特别强调其职业能力、自身实践能力及转换能力,所制定的标准要与岗位职责、工作任务紧密相连。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EB/OL].wenku.baidu.corn/link?……2012.

[2]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EB/OL]/Departm……2012-09-02.

[3][6]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EB/OL].gov.on/gong bao/co……2002-08-24.

教师能力培训方案范文2

关键词 “国培计划” 乡村教师访 名校 实施 建议

教育部、财政部自2010年开始实施的“国培计划”取得很大的成效,培训教师700多万人次,其中农村教师占96.4%,极大提高了广大农村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2015年,教育部、财政部设置了“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乡村教师访名校培训项目,要求教师培训者组织参训教师进入发达省市的优质中小学,以发现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驱樱通过访名校跟岗实践的形式,改变参训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升参训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2015年,作为专门的省级教师培训机构,福建教育学院通过公开竞标的方式获得了中西部五个省区(以下简称“五省”)的“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乡村教师访名校初中化学培训任务,并顺利完成,获得委托单位和参训教师的高度好评。

一、乡村教师访名校培训项目参训教师需求分析

通过文献分析、问卷调查、专家咨询、个别访谈等方式,我们对五省参训教师的培训需求进行了调研。针对调研发现的问题,我们认为参训教师的培训需求主要有:更新化学教育教学理念;进一步学习掌握化学相关知识;提升化学教育教学能力;提升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的能力;开设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辅导和学校安全与法制专题课程。在此基础上,确立了培训的主题――深化新课标理念,提升农村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二、乡村教师访名校培训项目的设计和实施

1.在首席专家和项目负责人带领下进行方案的研制、论证与修改

“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一般采取公开招投标的方式遴选培训承担机构。项目申报书中要求成立项目管理团队和设立首席专家。在首席专家和项目负责人的带领下,认真研读中西部各省的招投标文件,按照文件的要求进行培训需求调研,确立培训主题和目标,并研制方案,撰写申报书。有些省份还要求首席专家和项目负责人进行现场答辩、论证。在此基础上,相关省份“国培计划”负责部门会根据网络平台专家匿名评审或者专家现场论证意见列出可能人选承担培训机构名单,并请申报单位根据专家的评审意见修改方案和申报书。通过多次反复修改,项目团队撰写的培训方案和申报书可以更好地符合委托省份参训教师培训需求,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在项目负责人和教学班主任的主持下进行项目的实施

获得项目承担资格后,项目负责人和教学班主任着手按照培训方案和申报书的规划,组织项目团队进行项目的实施。在收到委托省份参训教师信息后,第一时间通过邮箱、QQ群或问卷星网站等途径,向参训教师进行培训需求问卷调查,以便进一步修正培训方案,并撰写出培训实施方案。开班式上,项目负责人和教学班主任围绕培训理念、培训需求调研、培训主题、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模式、培训要求、学员任务、考核方式、培训预期成果等内容向参训教师作全面介绍,以便参训教师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培训过程中。每一门课程或活动前,项目负责人和教学班主任对该课程或活动设计的意图进行深入说明,帮助参训教师认识该课程或活动在整个培训中起什么作用或要达到什么目标;课程或活动结束后,项目负责人或教学班主任对该课程或活动进行深入总结或提升,帮助参训教师进一步提炼课程或活动的收获,并形成一些观念性的认识。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负责人和教学班主任通过个别交流、座谈会或课程测评等方式及时了解参训教师的意见或建议,及时改进培训方案,调整培训内容和形式。培训过程中,教学班主任根据培训时间的长短,有针对性地制作3~4期精美的、有指导价值的、专业性的培训工作简报。培训结束后,项目负责人和教学班主任根据委托省份的要求,撰写提交相关的培训总结材料。

3.在行政班主任和班委的带动下进行学习共同体的构建

乡村教师访名校培训项目的参训教师来自于同一个省份的不同县的农村初中校,参训教师之间互相认识的并不多,培训时间一般为10天或15天。在短暂的培训时间内,要使参训教师都可以积极主动地加入到培训过程中,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就显得相当重要。在从委托省份获得参训教师信息后,项目团队行政班主任第一时间建立了班级QQ群、班级微信群、班级网络研修平台,并发送短信或打电话邀请全体参训教师加入。在QQ群和微信群里,行政班主任通过培训方案、回答参训教师问题、福州市和福建教育学院简介等方式,与参训教师们建立了良好的互动关系,并根据参训教师信息和交流情况,初步遴选培训班班委队伍,将参训教师进行分组。开班式结束后,行政班主任负责组织参训教师开展“破冰之旅,团队建设”活动,在活动中参训教师们自主选出了各组的组长以及班长、副班长、学习委员、生活委员、文艺委员等。课后,行政班主任组织班委召开班委会,对班委的工作提出要求。有了强有力的班委队伍,行政班主任构建班级学习共同体的工作就更为顺利了。整个培训过程中,在行政班主任和班委的带动下,班级的学习共同体得到了有效构建,并在培训过程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形成了“班委自治”氛围,带动了更多的参训教师自觉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4.在项目团队和一线名师的导引下进行访名校跟岗实践

乡村教师访名校培训项目的突出亮点之一在于引入了访名校跟岗实践环节,要求实践性课程不少于50%,要聘请一线优秀教师担任指导教师,通过访名校跟岗实践活动,让参训教师通过观摩体验优秀教师示范课进行反思,以期对参训教师返校后的教学行为改进有所帮助。为实现教育部的这一意图,项目团队遴选了一大批优秀的一线名师作为实践指导教师对参训教师的跟岗实践活动进行全程指导。这些优秀一线名师包括来自一线的国培专家、特级教师、省名师、省学科带头人、教研员、高级教师、优秀青年教师等。在访名校跟岗实践过程中主要采取的是示范课观摩、同课异构、同课二次异构、研讨课现场诊断、课例研究、名校课程介绍、名校文化考察、心得反思等形式进行。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一线名师的实践指导教师作用,让一线名师与参训教师共同探讨解决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互相交流经验和看法,既帮助参训教师解决了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实际疑难问题,也培养了一批可以承担乡村教师培训工作的一线名师队伍。

5.在网络研修平台的助力下进行自主反思与改进方案撰写

在集中培训过程中,项目团队建立了乡村教师访名校专题网络研修平台。网络研修平台的一个重要作用在于参训教师在参加培训的每一天,都可以根据当天的课程或活动撰写研修心得或体会,全班教师均可以登陆平台阅读其他教师提交的研修心得或体会,进一步巩固了学习共同体。在专家讲座理论引领、名师跟岗实践示范指导、同伴小组交流互助的基础上,参训教师通过观摩、体验、感悟,结合所在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生源情况,撰写返校以后课堂教学改进的方案,以期通过教育教学理念的改引领自身教学行为的改变,从而实现教育部所期待的“先体验、后反思、再实践”的要求。这样的培训设计里,培训的结业并不代表着培训班的结束,项目团队还要对参训教师撰写的改进方案进行指导修改,并督促参训教师返校后进行实践。

三、乡村教师访名校培训项目的实施建议

1.全面把握不同省份参训教师培训个体需求

在进行五省“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乡村教师访名校培训项目申报和实施后,发现五省的参训教师总体需求是一致的,但是由于各个省份选派的参训教师年龄、教龄、职称、所在学校等方面的差异,参训教师个体的培训需求并不完全一致。比如,有的省份选派的参训教师大部分参加工作时间都不足五年,有的省份选派的教师参训工作的时间基本都超过了十五年;有的省份选派的参训教师高级教师占大多数,而有的省份选派的参训教师中学二级和中学一级占大多数;有的省份选派的参训教师全部是乡村一级的教师,而有的省份选派的参训教师里面有部分来自于县城学校。在从委托省份获得参训教师信息后,要第一时间通过各种途径对参训教师进行培训需求的再调研,以全面把握不同省份参训教师的培训个体需求,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用富有吸引力的课程和灵活多样的培训模式将参训教师吸引到培训中来,让尽可能多的参训教师都获得最大的收获。

2.全面保障不同省份参训教师生活需求

后勤生活保障对于参训教师能不能全身心、愉快地参与到培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中西部省份与中东部省份在生活、饮食、作息时间等方面都有较大差异,这些差异需要引起项目团队的足够重视。在培训前,项目团队可以通过网络搜索、与学员交流、咨询了解相关省份情况的人员等多种方式了解掌握不同省份参训教师的不同生活需求。比如,有两个省的参训教师到东部沿海城市参加培训存在时差问题,这就需要在培训过程中适当调整每天的课程或活动时间,并帮助参训教师逐渐适应;沿海地区饮食方面偏好海鲜鱼类,口味偏清淡,中西部地区偏好面食,口味偏辣偏重,沿海地区雨季偏多,冬天阴冷没有暖气供应,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项目承担机构和项目团队在培训前广泛调研了解,在培训过程中尽力为参训教师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和条件。教育部对“国培计划”项目的质量进行了学员匿名测评,参训教师满意率最低的一般都是食宿条件这一项。2015年承担的五省乡村教师访名校初中化学培训结束后,对参训教师进行了匿名测评,参训教师对我院提供的食宿条件非常满意率都超过了90%。

3.组建专门专业的培训项目专家导师团队

要真正通过“国培计划”项目的实施帮助参训教师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提升教育教学能力,这就要求培训承担单位组建一支专门专业的培训项目专家导师团队。该导师团队既要有高校培训专家,又要有教研员和一线名师,形成“三人行”导师团队,全程指导参训教师。项目团队在培训过程中,应该用自己的专业指导让参训教师感受到项目团队成员除了是自己生活上的朋友,更重要的是自己专业成长过程的导师。在培训过程中,可以采用“双导师制”,由高校培训专家担任参训教师的理论导师,由教研员或一线名师担任参训教师的实践导师。或者可以根据需要结合采用“主辅导师制”,由高校培训专家担任理论导师,教研员或一线教师担任实践导师,他们共同作为主导师的基础上,聘请国内知名高校的知名学者担任辅导师,共同指导参训教师。

4.构建灵活多样的访名校跟岗实践模式

项目团队要设计好访名校跟岗实践环节的实践方案,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比如示范课观摩、同课异构、同课二次异构、研讨课现场诊断、课例研究、名校课程介绍、名校文化考察、心得反思等形式。我们比较不赞同直接将学员分成若干小组,将这些小组成员分散到若干个不同的学校,由所在学校的优秀教师直接接管,参训教师直接跟着所在学校的优秀教师进行学习的方式。因为初中化学学科每周的课程并不太多,加上一线名师自身工作繁忙,无法全程兼顾参训教师,也无法完全按照项目团队的实践方案落实,效果会大打折扣,无法真正达到访名校的目的。

教师能力培训方案范文3

——《教师培训师专业修炼》读后感

长沙师范学院附属小学张华

严格地说,《教师培训师专业修炼》是我作为省教师培训师培养对象认真阅读的第一本有关教师培训师的专业书籍。虽说认真,却不够深入,对文本的理解往往还停留在表面,理论与实践未能实现较好的结合,需要后期继续研读。

《教师培训师专业修炼》描述了教师培训师的角色特点、专业职责、能力素养和专业发展特征,并辅以教师培训师成长实践案例。以教师培训项目开发与管理的五大里程碑和十个核心问题为主线,系统提出教师培训师的五项专业修炼:如何开展培训需求分析?如何设计培训方案?如何开发教师培训资源?如何有效组织实施培训?如何监测培训质量和评估培训效果?每项专业修炼以教师培训专业化理念为导引,从案例分析入手,以问题解决为重点,建构教师培训师的知识、技能、态度、能力和行为方式的修炼体系,旨在为传统教师(教授)向专业化培训师转型提供理论指导和职业发展行动计划。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今天有幸聆听了本书的作者余新教授的导读,让教师培训师的形象在我眼前逐步明晰:教师培训师是指在教师教育机构中接受过长期专业教育和专门训练,掌握系列教育科学知识和培训专业技能,能够运用现代教育培训理念和手段开发、管理教师培训项目、制定实施教师培训方案、监测与评估教师培训质量,从事教师培训的需求分析、课程设计、教学组织管理、服务领导咨询活动的专业人员。

教育改革与发展对教师队伍建设和素质要求空前提高教师培训工作具有巨大的社会需求,也面临着极大的质量挑战。随着各级政府对教师培训经费投入的增加,教师培训项目迅速增多。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教师有机会参加各级各类培训活动,以针对性和实效性为质量特征的教师培训工作呼唤着教师培训专业化。但目前教师培训的专职性、专任型和专业化的师资储备明显不足,且缺少对于教师专业发展规律、在职教师工作与学习的特点和需求、教师培训的特性和规范等的专门研究,导致教师培训课程理论与实践脱节,培训形式与方法同教师专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即便是专职培训者,也面临着培训专业化的挑战,需要在通晓“学科教学”本体性知识的同时,遵循成人教育规律,掌握培训教学与管理的条件性知识,具备教师培训的实践智慧。

2019年我如愿成为一名光荣的省教师培训师培养对象。与以往的培训项目不一样的是,来自三湘四水的70余名省教师培训师培养对象有的是一线骨干教师,有的是学校管理者,有的是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更多的是教师培训机构的专业人员。我很骄傲,同时也倍感压力,因为我们班藏龙卧虎。“做一个好的培训者好难”,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我越来越清晰地感受到我与一名合格的教师培训师之间的巨大差距。比如,文中介绍了教师培训常用的五类主要方法中又包括了16种具体的培训方式,每种培训方式对培训者的管理组织能力、实践指导能力、现场应变能力、方案策划能力等等都有很多具体的标准和要求,而这些能力对于长期从事学校管理工作的我来说大多是比较欠缺的。倍感压力的我告诉自己,巨大的差距说明我有巨大的进步空间,我需要脚踏实地,把目标定位于争取做一个合格的培训者。现阶段不求面面俱到,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专长选择成为一个合格的讲授型的培训者,去修炼自己在学校管理、教育信息化等领域的专业能力,能够通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去吸引学员,做到能够为学员解决实际的问题。

教师能力培训方案范文4

以下文章由工作总结网小编推荐!

一学年来,我校以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坚持科学管理、求真务实,学校内部管理不断强化。我作为分管教学业务的副校长,以全面落实课程方案,提高课程实施水平为工作重点,以创建高效课堂示范学校和“三好一星”活动为契机,着力推进师资队伍业务素质提高,努力提升教学质量,取得了一定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外出培训与校本研究并进,大面积提高教师业务能力

我认为,学校教师队伍自身知识丰厚,对教学内容理解透彻,教法学法研究到位,日常教学中就能够游刃有余,也就是说,只有教师的高素质,才有教学的高质量。一学年中,我不失时机地安排教师外出听课学习,参加学科业务培训,骨干教师分别到滨州、博兴、枣庄、寿光、青岛、济南、上海等地听课学习、培训达40余人次,有一百五十余人次到县直小学参加高效课堂展示听评课研讨等业务活动,使全体教师都有外出学习的机会,我们还多次邀请县第一实验小学名师来校听课指导,让教师及时了解教学新信息,学习新教法。

校本培训也是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有效方式,每学期初,我都结合实际工作状况,分学科安排一学期的校本研修内容,在每周的集体业务学习时间落实。本学期带领老师们组织了高效课堂创建和“三好一星”系列活动,学习高效课堂标准,分小组听评课,评选出了本校各科课堂教学名师十二名,我本人参加听课评课130多节,这些活动的开展,为教师搭建起了相互学习的平台,使业务能力和专业理论有效融合,教师的整体业务能力得到了提高,让更多的教师走上了县、市、省级优质课评选的讲台,一批教坛新秀脱颖而出,一学年内有16节课获奖,其中2节获省级奖,优质课获奖率比去年番一翻。

二、全面落实课程方案,扎实推进素质教育

教师能力培训方案范文5

关键词:教学能力;教师培训;专业发展

一、教师专业能力培训供需现状与改革价值

任何事物的发展总是处于矛盾之中,教师专业发展领域亦是如此,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即是矛盾不断优化、解决的过程。在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过程中,也存在多方面的问题,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教师专业提升培训中,高校对教师发展需求分析不足。在教学中需要进行学情分析,在教师专业发展中更要进行需求分析,才能切实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目前,高校制定教师培训与发展计划往往以高校发展的总体规划为导向,缺少对教师个体需求的分析。导致供给侧改革中对教师需求分析不足,影响教师参与专业培训的兴致。其次,在培训开展过程中,缺乏优质培训内容,只有一小部分内容能够帮助教师解决实际教学中的问题。而且在培训计划制订中缺少长期、针对性内容,甚至许多内容与教师教研工作相关度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教师专业的发展。例如,高校教师培训计划主要是由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制订,一些“高大上”的培训内容十分常见,却缺乏教学案例的支撑,难以触及教师内心症结所在,影响培训的成效。第三,供给侧培训方式设计不合理,教师缺少自主选择权。从实际情况看,高校制订的教师培训方案、计划往往具有模式化特点,过于关注教师教学中遇到的共性问题,培训方案则像包治百病的良药,存在千人一面的特点。而且培训大多以“课堂模式”为主,缺少实践性内容,造成培训专家理论知识讲解较多,难以解决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困惑与难题。虽然表面上接受了培训,但教师专业能力没有实质性提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虽然是经济领域深化改革的议题,但是将其应用到教师发展领域时,也可以发现该理论重要的价值,能够有效解决教师专业提升需求与培训需求之间存在的结构性矛盾,进而优化、重构教师培训体系。从需求侧倒逼供给侧改革,以教师专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引领高校教师培训体系的优化,实现教师培训服务发展的“协调平衡”与供需双方的“良性互动”,最终提升教师培训服务供给质量,满足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助推高校骨干教师的快速成长。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教师专业能力提升路径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需求是需求侧;而学校所构建的培训体系则属于供给侧。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就需要对教师实际培训需求、专业发展方向以及培训制度等进行优化,解决传统教师培训中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更好地推动教师专业发展。

(一)推进制度供给改革,奠定专业提升基础

制度供给改革是保障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基础,结合高校实际工作经验,在教师专业发展制度改革中,首先要建立需求研究机制,在制订教师专业发展计划时,高校管理人员必须开展实际调研,撰写研究报告。内容包括培训对象、教师问题、教师需求等多个方面,为培训计划制订奠定基础。其次是培训方案的论证制度。在教师需求分析基础上,教师发展管理部门要制订培训方案,包括内容、方式方法、专家团队以及考核机制等多个方面。第三是教师专业发展考评制度,主要是结合教师专业发展情况制订操作性强的发展评价机制,保障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可量化,让培训机制和目标明晰、明确,同时也指明未来发展导向。

(二)基于教师需求分析,实现针对供给

教师专业能力提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在于优质供给,在高校教师培训过程中需要对教师专业发展进行分析,变革传统教师培训内容、模式趋同的问题,关注教师个体发展。为实现这一目标,高校教师培训中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聚焦教师需求分析,提升教师培训供给的针对性。例如,根据传统教师培训中“一刀切”或者理论多、实践少的问题,在培训内容设置中,可以基于真实情境来提升教师专业技能,突破传统培训模式对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制约,借助实际教学情境引导教师对教学活动进行反思与重构,更新教学理念与方法。另外,高校教师发展管理部门需要对校内同质性培训内容,在教师需求分析基础上进行重新设计,帮助不同岗位、不同专业的教师发展。这就需要建立在对教师进行精准分类的基础上,与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实现教师发展需求的精准分析,然后给出实际培训方案与课程计划。

(三)教师专业发展供给信息化,实现精准供给

在信息时代,教师专业发展往往具有较强的主动性,教师可以根据自身专业发展需要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这是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关键优势。借助互联网途径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够提升教师发展供给的精准性与有效性。在“互联网+教育”理念下,高校教师培训系统应在需求分析基础上,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数据库,对教师专业提升所涉及的专业、课程、方式等进行针对性调整,有效解决教师培训体系中的“供给真空”与“供给过剩”。在具体实施中,高校首先借助信息化技术,对校内、区域乃至全国教育资源、教师培训内容进行整合、供给,建立校本、区域、国家三层次教师专业发展信息体系,推动教师专业发展能力提升的信息化、精准化。在信息建设基础上,教师根据发展查询自己所需,让被动培训转为主动获取,促进教师专业提升的能动性和有效性。

(四)创新供给方法,实现优质供给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的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与培训,在实际工作中,首先可以借鉴人才培养经验,采用“订单式”培养模式,制订针对性培养方案。例如,在教师专业培训中可以由高校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分析教师个性化发展需求,联合其他院校采用集中培训、开班教学的方式构建针对性培训方案,有效解决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供需矛盾。其次,在教师专业发展中也需要采用“辐射式”教师提升方法,即由校内名师、学科带头人等对需要提升的教师进行带动引导,以“老带新”“中青结合”的方式全面提升教师素养。第三,针对一线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则可以采用“研训”一体模式,帮助教师诊断、分析教学中的难题,并着力解决,进而满足教师个性化发展需要。最后,根据教师需求分析,实施培训分层供给。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传统教师专业发展与培训制度存在一定弊端,导致培训成效不足。在此背景下进行革新,就需要强化教师专业发展供给的精确性、有效性,从源头入手,以学校总体规划为基础,满足当下、立足长远,全面、深刻了解教师发展需要,实现培训内容、方式方法的精准定位。

教师能力培训方案范文6

一.指导思想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校的校本培训工作也正在向纵深方向发展。为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育创新能力,力求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本次培训以“备好课、上好课”为目标,立足于学校实际及教师自身水平,服务于教师专业发展,有针对性地开展内涵丰富、贴近教师、讲求实效的专题培训,达成教育教学的特色化,从而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水平。

二.培训对象

全体教师

三.培训目标

本次培训以新课程为导向,注重“德”和“技”的全面提高。通过这次培训,使广大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教育创新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在我校建立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业务精良、胜任新课程教学、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充满生机活力的教师队伍。

四.培训内容及形式

1.集中培训:  新课程继续培训。主要进行思想政治学习,现代信息技术培训,班主任工作经验介绍,教科研经验交流及观看名师观摩课录像。

2.分散自学:  (1)  每位教师制定下学期个人读书计划。

(2)   教材简析:对下学期所教教材进行教材简析,提前备出一周的课。

(3)    课题实验组教师阅读《何选》,进一步做好学校“自育自学”课题实验工作。

小编推荐与 暑期校本培训实施方案 关联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