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实体经济的前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实体经济的前景范文1
1.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村级集体经济观念弱化。
(1)意愿不强。村干部客观上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意愿不强。认为市场经济主要是鼓励农民创业创新闯市场,发展民营经济,没有必要化心思再去发展集体经济,“经营成功了――成果是集体的;经营失败了――群众要埋怨,债务难化解”,不愿意去冒风险,思想上有压力和阻力。原有村办企业都已然改制,重新强调由村班子集体经营“属于全体村民”的股份制市场主体,在机制体制上看也存在矛盾,难于有大的作为。
(2)发展信心不足。部分村干部认为村级集体经济基础差、底子薄、缺资源、无资金,无路可走,信心不足。
(3)工作精力不专。村经济合作社作为村级集体经济的市场主体,无专门经管人员,大都是村两委班子人员兼任,很难专注于发展经营村级集体经济,工作力不从心。
(4)考核激励不够。村干部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主导力量。但长期以来,对村干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要求有余、激励不足,现实中往往出现短期行为。一些村干部只顾村级组织的日常开支,不管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有些拥有一定经营性资产、经营性收入比较稳定的村,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无所作为。
(5)管理难度加大,集体资产流失严重,使部分干部群众对发展集体经济丧失了信心。由于集体经济在体制上存在先天不足,导致集体资产流失比较严重,挫伤了干部群众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积极性。对发展集体经济,部分干部怕搞砸了受埋怨,思想上有顾虑;部分群众怕搞毁了受连累,背上新的债务,思想上有阻力。
(6)村级共有资源匮乏,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起步难。由于第一次土地承包到户时,集体地、山林及公有财产分割比较彻底,村统管山、留用地保留小,很多村公共财物的变现等,给现在发展村级经济留下空间小,发展的资源不足,加上错过了第一次发展乡村企业的大潮,造成现在想发展村级经济起步难的尴尬。
2.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对策
2.1因地制宜,制定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规划
根据本地区的自然与经济条件和优势,通过可行性调查研究,确定经营项目,把潜在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增加产业投入。合理调整种植业的品种结构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适销对路的特种种植畜禽业,增加对农副产品、加工业的资金投入。同时,不断发掘本地区独特资源条件,利用本地区优厚的地理位置,力争把本地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商品优势。
2.2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为社区集体经济补充实力
农民个体的贫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集体经济的实力,农民富裕了,反过来又能增加村级集体经济的收入。所以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围绕农民需求和区域特色经济的发展,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拓展服务范围,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增强。引导农民在经济实体内自主投资、自主经营,瞄准市场,选择适合家庭经营的投资少、见效快、效益好、风险小的项目,使农民愿意投资经营,并且在经济上承受得起。对于有发展前景的,社区集体也可以投入启动资金、场地、房屋等参股,进一步夯实社区集体经济。
2.3强化村级集体经济管理机制创新,确保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
一是要创新领导机制,根据各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和村级班子素质,帮助村班子建设适合村实际的工作领导体制,重点解决好目前比较普遍存在的决策盲目、债权不清、缺乏约束等问题,确保集体经济项目能按市场化要求运作,实现债、权、利紧密结合,最大限度地激发内在活力。二是规范财务管理机制,要针对村级财务管理中的薄弱环节,研究制定相应的对策,规范财务管理,加强民主监督和审计监督,不断提高村级集体经济经营管理水平,确保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对集体资产,无论是土地、果园等资源,还是小型水利设施等固定资产,凡是不再由集体直接经营的,都要合理确定集体与承包、租赁者之间的分配关系,加强承包、租赁合同的动态管理,防止集体资产流失和分配过分向个人倾斜。
实体经济的前景范文2
关键词:经济体制;改革;经济方向;措施
一、经济体制改革的市场经济方向不可动摇
我国经过这些年的发展,逐渐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主要是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结合到一起,这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在社会主义经济市场下发展市场经济,这是以前根本不存在的,是我国政府在经济发展方面的一项创新举措,从逻辑上讲经济的发展方向虽然发生改变,但是还是在社会主义体制下,两者相互结合,体现出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我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中还分为很多类,其中以经济创新发展领域为主的经济体制除了扩大再生产之外,还必须要遵循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发展规律,各个体制之间都有自己的特殊性,同时也存在着矛盾性,这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在生产、交换、消费等多种放下,各个经济体制都有所结合与对立的方面,都必须要遵循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否则就会被市场所淘汰。
纵观世界各国的经济体制,也许有些国家实行的是市场经济体制,但是却没有对经济体制进行创新发展,当然这也是一种特殊情况,对于我国就必须要坚持以经济体制作为制度保障,否则就不符合我国基本国情了,市场经济要与特色经济体制相互协调发展,这才是我国特殊社会主义的根本所在。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经济条件需求也就逐渐增大,尤其是我国当前经济水平的发展现状,对于我国经济领域中的投资、金融、市场分配等都有所抑制,所以想要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就必须首先要解决经济体制的一些弊端,要对现有经济体制进行改革,深化机制创新,要从起点和形式上进行挖掘,要形成完善的特色经济体制。
二、经济市场的国际化和多元化是并存的
目前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经济全球化发展已经成为现今经济的一种趋势,世界经济贸易不再受地域、文化的限制,尤其是在特色经济领域,商品的交换方式、经营模式都开始发生转变,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国际化制度与经济已经快速融为一体,已经成为市场经济体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经济全球化不再是单一的,它是与多元化并存的,在多元化经济中占据着一定地位,特色经济与其他经济种类也是存在一定差异的,它体现了消费者对于商品的价值观与意识形态,很多情况下,一些商品不能以其自身的商品价值来衡量,主要是看人们对于商品精神方面的追求与认同,商品更多时候只是一个载体而已,在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同时,也在促进着经济消费。所以说特色经济的发展也是未来国际化经济的一种趋势,人们必须要加强对特色经济的意识和认同,否则就会被市场经济所淘汰。
三、推行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
在我国刚刚改革开放时期,社会经济体制主要是以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经济体制并存的基本经济制度,在生产方式上也较为单一,全民实行公有制发展,人们的积极性无法充分调动起来,在农村与城市开展不同的合作经济体制,农村主要是以生产、供销、信用消费等多种形式开展,而城市就主要以手工业、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商业、服务业等多种形式开展合作经济,这些都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无论是个体经济、私有经济、还是公有经济,都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会受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保护,国家会对各个经济体制的合法权益进行维护,同时也会有相关部门对其进行监督,这样就会使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为健全。而文化创意生产的个体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更为突出,已经逐渐占据了主要地位。
为了适应经济市场的不断发展趋势,增强对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就必须要实现投资主义多元化发展,要让公有制经济与私有制经济进行融合,实行混合经济所有制发展制度,要实行多元化股份制度,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为健全,表现形式多样化发展。
在特色经济体制与多种经济体制并存的今天,特色经济体制要避免与其他经济体制进行碰撞、冲击,要多种经济体制共同发展,相互协调,进一步增强我国公有制经济的活力。
四、创新市场经济的政府公共服务体系
随着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创新改革,也必须要加强对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政府要逐渐向服务型政府转变,要建立政府职责体系,发展社会公共服务体系,让经济与政府职能相互协调发展,实现政府的快速转型,建立政府公共服务体系,从而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于公共活动的需求越来越多,政府对此要进行调整和安排,不见得所有的公共服务都必须要由政府进行组织安排,可以由一些非政府和非国有经济组织来承担,进行合理分工和合作,满足其共同精神需求,提高工作效率。
虽然公共活动可以由非政府和非国有经济组织来安排,但是并不代表着政府部门可以不对公共服务进行支出,而且政府部门对此还要加大支出,要尽量给予主办单位活动场所的安排,要给予举办方一些政府补贴和政策优惠,要根据当地居民的精神需求进行合理安排,政府要作为群众精神需求的主要支持者。
参考文献:
[1]林省行政管理学会“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建设服务型政府”研讨会论文集[C].吉林政报・理论专刊,2008.
实体经济的前景范文3
【关键词】分级固井 水平井 管外分隔器
1 近几年采油六厂开发概况
长庆油田采油六厂产建开发已超过了十年,初期开发层系主要为浅层(延9、延10),由于开发时间长,地层特性情况的认知逐年加强,已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固井工艺技术。但随着油田的大规模开发,开发层位逐渐加深,地层情况复杂多变,特别是长7致密油藏的实验开发,水平井开发逐步成为主要开发模式。
由于开发层位多,开发层系复杂,区块部署分散,对新层系开发经验缺乏,油藏本身情况复杂,加之长期的注水开采工艺实施,使得地层裂缝发育,这些因素对固井施工均带来一定的技术难题。
2 目前固井工艺简介
2.1 常规固井工艺
常规固井工艺是指在井身质量较好,且井下无特殊复杂情况,封固段较短的封固要求下,将配制好的水泥浆,通过前置液、下胶塞(隔离塞)与钻井液隔离后,一次性地通过高压管汇、水泥头、套管串注入井内,从管串底部进入环空,到达设计位置,以达到设计井段的套管与井壁间的有效封固。
2.2 分级固井工艺
分级固井工艺是把可以通过地面控制打开和关闭的一种特殊工具串连于套管中的一定位置,在固井时使注水泥作业分两次(级)或多次(级)施工完成,该特殊工具称为分级注水泥器,简称为分级箍。
2.3 挤水泥补救工艺技术
对于固井期间出现事故和固井电测后发现固井质量较差的井,以及投产后发现油水层窜通的井,一般要进行注水泥补救,以满足后期作业的要求。
3 固井中存在的问题
(1)目前原油生产过程中普遍采用先注后采工艺开发,该工艺虽然可有效提高原油产量,但地层原始压力被破坏,各层压力出现异常;长期的注水使得微裂缝发育的地层裂缝开启,油气水相当活跃,打开油层后易出油出水,增大了油气水窜几率和固井难度,注水泥候凝过程中极易发生漏失,严重影响固井过程的水泥返高及油层段水泥浆的胶结质量。
(2)油井漏失井的漏层段长,上部是洛河渗漏层,下部延安及延长油层存在亏空性渗漏,在固井施工和候凝过程中,压差作用易发生漏失;
(3)地层结构复杂,砂层段长,易导致井眼不规则,出现大肚子,固井过程中替浆时受到影响,顶替效率降低;
(4)部分区域存在油水同层和油层底水,注水后油气水相当活跃,增大了油气水窜的几率和固井的难度;
(5)水平井由于水平段较长,固井替浆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胶塞偏磨,导致胶塞座封不严,水泥倒返易形成水泥环。
4 固井取得的成果及认识
4.1 油井水平井固井
4.1.1油井水平井固井的技术难点
(1)油井水平井油层封固难度大,水平段内既有油层又有水层,互窜的可能性大,固井要求油层与水层完全分隔。
(2)井眼不规则,存在“糖葫芦”井眼,导致顶替效率低。
(3)套管下入困难,且不易居中,造成水泥环不均匀。
(4)长期注水开采,地层局部已经形成高压水层,固井过程及水泥浆凝固过程容易发生水窜(甚至有井漏、溢流发生)。
(5)受钻井队设备配置的影响,固井前泥浆处理难度大,特别是发生溢流的井,固井前泥浆往往存在粘度低,密度低,井口出水现象。
4.1.2油井水平井固井认识
(1)优选水泥配方
水平井填充封固段水泥浆的选择依据是:完钻泥浆密度、钻井施工情况及油层垂深、水平段长度、设计水泥返高、钻井过程是否存在漏失。
(2)施工技术措施改进
①下套管前钻井队换好5 1/2”套管封井器闸板芯子,保证闸板芯子密封,下套管过程中按要求及时灌浆,每次必须灌满。
②固井前技术人员必须仔细观察出口情况、循环泵压,测量进、出口钻井液密度,确保无溢流后再固井。
③应用CXY高效冲洗液,冲洗液注入量:清水4~8m3 + CXY(200Kg)。
④使用1-1.2m3压塞液,确保套管内壁冲洗干净,顶替过程中控制排量、保持排量均匀。
⑤碰压后,迅速冲洗干净封井器,立即关封井器候凝,在水泥浆凝固过程中,要求井队随时注意套压变化情况,如果套压升高,及时联系固井,积极配合采取措施处置。
⑥使用关井阀,开井候凝,有效减少因套管收缩形成间隙,引起油、水窜,影响固井质量。
4.2 油井常规井漏失固井
4.2.1技术难点
(1)采油六厂产建建产主力区块中,安边、杨井、新安边等地区在钻井、固井施工工程中均存在地层漏失现象,洛河组漏失尤为严重,严重影响固井施工水泥返高及油层段封固质量。
(2)油层封固段长,水泥返高要求高,注水井封固段最长在2900多米。
4.2.2常规井漏失固井认识
(1)水泥浆体系的改进
①安边、新安边、樊学(元196区块)等易漏失区域,常规低密度水泥浆难以满足施工要求,使用了纤维低密度水泥浆体系,该体系是在低密度水泥浆体系当中掺入一种高强度合成纤维,利用不同尺寸纤维的三维分布和在地层裂缝边缘的搭桥作用,提高易漏地层的承压能力,实现防漏和堵漏效果。
②现场施工工艺上对于漏失不十分严重的井,在水泥浆不返至地面的情况下,采用先注入一定量的低密度、低粘度、低切力前置液,然后再注入水泥浆的方法,使得在固井施工过程中不增加或增加很少的环空液柱压力,从而有效地防止井漏。前置液其本身流动性较好,加之后边的水泥浆与之密度差较大,这样也有助于提高顶替效率和固井质量。
(2)工艺技术改进
①洛河段漏失的井采用1.35-1.55-1.90 g/ cm3的三级阶梯式密度体系组合,以减小漏层以上的静液柱压力,保证填充段固井质量。
②针对陕北油田的地质特点,通常固井所使用的为G级常规密度水泥浆,面对漏失区块、地层,固井极易发生漏失,使用现有的普通低密度水泥浆固井而又难以保证封固质量。
为保证固井施工过程中的封固质量,所以对于长封固段井在固井工艺上采用双级注水泥工艺(免钻双级箍加管外封隔器)。双级注水泥多用于长封易漏井固井和长封固段高压油气井固井,防止井漏或油气窜槽,提高固井质量。
5 结论与建议
(1)目前固井施工所使用固井附件(环型钢板、胶塞、浮箍、浮鞋、扶正器等)种类不一,市场提供种类较多。严格依照公司文件要求指定厂家,加大对施工队伍附件采购的核实(固井附件为乙供);
(2)对漏失情况严重的井,推广使用免钻双级箍加管外封隔器固井工艺,从而提高漏失井固井质量;
(3)引进新工艺、新技术,结合2012年水平井固井过程中使用的关井阀在胶塞座封过程中降低水泥环形成的功效,推广使用该新工艺,确保水平井固井质量。
参考文献
[1] 黄柏宗.深井固井若干问题[J].钻井液完井液,2003,20(5):48-51
实体经济的前景范文4
[关键词]中国;经济形势;就业问题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8-0128-01
前言
我国不仅是人口最多的国家,更是世界上失业率最高的国家。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在就业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解决就业问题是我国长期的不可忽视的问题。想要使我国就业者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就要从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形势中作出调整,使经济结构促进更多就业机会的产生。解决我国目前的就业问题对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这成为我国基本的未来发展目标。
1.当前中国的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
1.1 经济结构导致用人需求减少
传统产业的萎缩,导致用人需求量急速下降。近年来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使得我国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生产萎缩。经济结构导致现阶段我国出现用人需求量较少,大量的就业者不能找到适合的工作,进而使得我国的人才资源遭到较为严重的浪费,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程度与吸纳就业能力与之相比还很低,并且劳动力存在着供给与需求不匹配的现象,近些年企业招工难的现象仍时有发生。目前我国越来越需要拥有高技术高学历的人员,这使得一些没有较高素质的人员很难找到工作,这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很不匹配,也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1.2 劳动力资源配置不平衡
在我国当前的发展状况中,存在的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就是人力资源的配置不够合理。大学毕业生没有实际工作经验,薪资非常低,因此不仅就业难,而且就业极不稳定。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大规模的“用工荒”、“技工荒”,加剧了经济形势的危机。随着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落差的逐渐缩小,农村劳动力紧缺现象日益明显。不同地域、不同行业的劳动力分布极不均匀,其结果导致有些行业劳动力紧缺,而有些行业劳动力供过于求。
1.3 劳动者素质低和就业观念的影响
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部分企业对员工的能力和水平要求越来越高,也使得求职者根本就不够企业的用工标准。目前我国还是以农民工为主的就业大军,然而他们的文化程度却难以使他们在城市中有很好的发展。所以如果在经济环境不景气的情况下,不能够把握就业机会就很容易产生待业现象。很多求职者特别是应届毕业生,对自身能力定位不明确,期望过高,这也导致就业率低。且大学毕业生人数剧增,企业用人标准苛刻等也是导致就业率低的重要因素。
2.当前中国经济形势下解决就业问题的措施
2.1 调整经济结构增加就业容量
想要从根本上来对我国就业问题进行解决,就要调整我国现阶段的经济结构,使我国经济结构促进更多企业的发展,进而为我国就业者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升级的同时,要坚持优先于我国就业的政策,更好地将经济发展与促进就业同步发展,要不断地通过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充分发挥第三产业创造和带动就业的巨大作用,同时将人力资源的发展过程变成拉动就业的过程,加快第一产业的发展步伐,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并且将第三产业贯彻到底,不断拓展新的就业领域,从而容纳更多的就业人员。由于我国大部分劳动人员仍是农民, 所以坚持以农业内部为就业的主要领域,促进实现农村经济产业化,鼓励和引导各大企业对农产品加工,从而延长产业链,不断提高在农产品上的就业面,使得农业的经济结构也同样转变,以实现全方位的促进就业。
2.2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合理完善人力资源的配置也是我国目前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措施,对我国企业中的人力资源配置进行细致的研究,找出人力配置存在问题的部门,对于人力资源需求量大但实际中人力资源缺少的部门进行合理的调整,使其进行招聘工作。我们必须培养和发展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国家在就业方面的宏观调控,逐步完善劳动力市场,使企业拥有用人的自,使劳动者拥有择业的自,从而形成“国家宏观调控,城乡协调发展,企业自主用人,个人自主择业,市场调节供求,社会提供服务”的就业新格局,逐步改善劳动力的供求关系,实现公平的竞争就业体制。
2.3 提高劳动者素质转变就业观念
我国现阶段就业者的基本素质以及工作能力都是存在较大问题,所以从就业者的自身来解决就业严峻的问题也是一项主要的措施。国家需要优化教育结构,同时根据劳动力市场的变化,推动部分高等院校的转型,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职业教育体系。要加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与此同时还要不断引导劳动者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倡导先就业再择业的理念,明确开始阶段就业者的就业目的,并且将自身就业能力与就业期望同实际岗位之间的差异把握好。同时为了拓宽毕业生的就业门路,国家可以在遵循市场机制的同时,根据企业对不同求职者的要求,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技能培训,同时根据经济发展的要求,培养企业短缺的高技术人才。
3.结语
在我国当前经济形势下,就业问题较为严峻,这使得我国的未来发展与建设受到较为严重的影响。针对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形势,结合当前的经济状况,我们必须有清醒和深刻的认识,不断调整经济结构,增加就业容量,扩大内需并且充分利用国内外有效的资源,通过政策指引鼓励创业,使每一个劳动者都摆正心态,从而解决我国就业形势严峻的问题。只有扩大就业渠道,增加就业机会,让更多的人拥有工作,才是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 石少英.浅谈当前中国经济形势下的就业问题[J].商场现代化,2016,(2):245-246.
实体经济的前景范文5
关键词:实体;经济;现状;不足之处
实体经济是指物质的、精神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包括农业、工业、交通通信业、商业服务业、建筑业等物质生产和服务部门,也包括教育、文化、知识、信息、艺术、体育等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部门。实体经济始终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一、实体经济市场的现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实体经济在经济市场中占据的地位也愈加重要,特别是近年来伴随着企业组织形式以及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与创新,经济市场在其全球发展中发挥着不可阻挡的作用,同时,该实体经济在我国乃至全球金融市场中仍不够完善,首先是缺乏完整的经济管理体系,经济管理过于分散,导致经济管理人员执行困难,不能达到预期的管理效果;其次是经济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体制,在某些政府以及企业中不少经济管理人员利用公务为自己谋私利,有章不循,有法不依,盲目的挥霍企业成本,造成经济管理秩序混乱不清;再次是政府以及企业经济责权不明,经济管理人员思想觉悟差,现代企业大都拥有自己的规章制度,而在这些规章制度后却缺少相应的责权制度,责权制度能有效的限制财务管理人员的惰性思想以及财务人员只行使权力,不承担责任的不良现象。
二、实体经济市场所出现的不足之处
不良资产清理工作错综复杂,易引发经济市场的危机。近年来,我国经济市场中的次贷及其衍生品已在金融机构中广泛的持有结构性资产,二者已形成为盘根错节的债权债务关系,其中还存在着许多无形的不良资产,在进行清理以及核算时将会比以往那种单向的清理债务债权关系更加的复杂,同时,由于全球金融机构中的次贷以及衍生品分布呈现隐蔽性,严重了造成了经济市场中流动性短缺问题将存在着续发性,从而,易给金融市场带经济危机。
缺乏完整的全球经济管理体系构架,使其管理目标不明确。目前,全球各政府以及企业正处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力之中,面对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力,全球各企业以及政府虽不断的完善经济管理体系,但其经济管理体系仍无法满足当代经济市场的需求,并且在其体系中没有建立明确的发展目标,使其出现发展盲目,无所适从等严重的问题,同时,缺乏严格的经济市场监管制度,目前的全球金融监管无法适应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高杠杆率、高关联度、高度信息不对称等特性。故而,全球的经济管理体系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在货币供给不足的情况下,商业银行提高自身超额备付金率的行为加剧了货币供给不足,使货币供给量大大低于同期经济对货币的需求量,从而导致了通货紧缩。而我国商业银行超额备付金率过高的原因却与此大相径庭。从存款方面来看,是居民储蓄存款持续高速增长,这与储户挤提的货币供求背景正好相反,反映了我国当前居民的货币需求已经得到了满足。从贷款方面来看,则是大多数企业不愿意向银行申请贷款,而银行也不愿意过多的发放贷款,即“惜贷”。这一现象是我国经济生活中前所未有的,它的出现是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和当前市场需求严重不足有关。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我国企业和银行的市场性和效益约束也不断增强,其经营目标日益集中到经济利益最大化上,并从这一目标出发,根据市场形势,决定自己的经营策略。在目前市场需求严重不足的经济形势下,企业不愿贷款及银行惜贷,就是他们根据自身利益作出的选择:企业不愿贷款,是因为需求疲软,难以保证投资项目的预期收益,盲目申请贷款可能导致损失;银行惜贷的原因也是如此,银行同样考虑到企业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很难保证贷款项目的预期收益,从而影响到贷款的还本付息,盲目发放贷款也会导致损失。这样就导致了商业银行超额备付金率过高的情况,它反映了企业部门的货币需求相对于商业银行的货币供给能力已经大大下降,商业银行为适应这种情况也有意识的控制了贷款规模。因此,企业的货币需求也是得到了满足的。
三、基于实体经济应对举措
1 积极推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如果没有实体经济的支撑,金融资产投资和交易的回报就没有坚实的基础,而目前国有经济发展中普遍存在着产品结构、技术结构、产业结构等不合理、资本严重固化、缺乏流动性的问题,因此我们需要对行业布局、地区结构以及国家所有制进行调整,努力推进现代企业制度,要使国有资本活起来,在流动中优化配置,充分发挥其对实体经济的贡献。应通过政策性扶持、鼓励民间风险投资等多种方式,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进程,以技术商品化为特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促进实体经济的稳步发展,为虚拟经济的发展提供充分的保证。
2 企业应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解决内部人控制问题。首先企业应中总结以往的经验以及教训,大胆创新,制作出一套适合本公司发展的治理结构。同时,由于公司的职业经理要价太高,在公司的控制中股权太大,甚至于占据绝对的决策权,这样,如果一人出现决策失误,将会严重的酝酿成企业危机,甚至是危及到企业的存亡,不利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应将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解决内部人口控制问题放在公司改革措施的首位。
3 创新推进经济市场管理体制,加强经济市场监督。近年来,我国在财政管理方面,推行了很多优秀的政策法规,大力的扶持经济市场的变革,在其良好的外部条件之下,我国给企业应加强自身的经济管理体制,不断的完善经济管理体制,提高财务管理预算透明度,实现财务管理的法制化以及规范化。应加强经济市场管理的监督体制,采取有效的措施,坚决抵制经济市场不良行为的出现,为其企业良好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4 加强对经济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提高其思想觉悟。政府以及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优秀的经济管理人员,优秀的经济管理人员害死政府以及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指明灯,因此,因大力加强对经济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定期的为其灌输先进的经济管理理念,使其能够及时、准确的掌握到先进的经济管理信息,同时培养其自主创新能力,采取相应的奖罚措施来增强经济管理人员的创新能力以及遏制某些经济管理人员的惰性思想,为创新出优秀的政府以及企业经济管理制度提供雄厚的人才资源。
5 利用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近年来,在全国期货市场发展的大背景下,我省期货工作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目前,共有4家期货公司、16家期货营业部,在数量上排在全国中等水平。在期货中介机构发展的同时,很多生产型企业也在利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锁定企业成本,对实体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应该从转变观念提高对期货市场的认识、平稳有序的推进期货知识和市场信息的宣传、建立健全风险防范体系、完善工作机制整体推进期货市场发展等四个方面得到逐步改善。根据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借鉴国内发展较快地区的经验,扩大期货市场规模,促进农业经济等实体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第一是改革发行体制。第二,完善并购机制。第三,丰富交易品种,我们在金融产品的创新方面还要继续往前走,不能说搞了很多失败的产品,我们就放弃开发和推广新产品,这些产品必须要了解,当然我们发展这些产品有两个基本原则。第一,要符合中国的需求,第二要循序渐进。
实体经济的前景范文6
关键词:环境会计;必要性;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F2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2-0-02
一百多年前,恩格斯就警示说:“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当今世界高度关注的议题之一。随着环境的日趋恶化,将环境因素的影响纳入会计核算体系的呼声日趋高涨。在这样一个基本背景之下,会计界当然不能无动于衷。而且,由于会计在现代企业和现代经济、社会活动中有着重要地位,会计也完全有能力在参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由此可见,环境会计的产生主要起源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人们投入对环境会计的研究是为了能够获得环境保护效果和经济效益,并通过分析来优化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从而形成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同样面临既要加快发展经济又要切实保护环境的双重任务。为此,我国政府于早在1983年就将保护环境确立为基本国策之一,同时也促使我国会计界投入一定的精力研究中国的环境会计,力图将环境因素纳入会计核算体系,进而依次调整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使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能够真实地反映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与此同时,我国一些企业已开始自行设项核算“环境保护费”、“绿化费”。但由于在我国现行的会计制度中,还没有与环保相配套的会计核算体系,因此,进一步研究和完善环境会计的理论和实务已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环境会计问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1.研究目的
通过对环境会计具体要素的设计,对具体账户的设立的分析,及对我国建立和发展环境会计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的宏观环境和微观要素的分析,在传统会计的核算基础上构建我国环境会计理论核算体系。目的在于获得环境保护效果和经济效益,从而形成人口、资源、环境的和谐发展。
2.研究意义
研究环境会计的理论及现实意义可以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是资源合理配置及人类长久生存需要。自然资源的有限和人类欲望的无限是永远的矛盾体。为满足人类各种各样的物质欲望,生态系统严重恶化。如果对这一问题不加以计量,悲剧会一再重演。同样我们的企业如果以环境为代价获取经济利益,而我们却不计量它的环境成本,也不积极采取措施加以限制,不仅我们全社会的整体效益受到影响,而且我们人类的生存受到严重的威胁。因此,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人类的长久生存需要环境会计提供这一方面的会计信息。
其次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目前,按传统的国民经济核算方法计算国民总值,环境污染及自然资源浪费所造成的损失并没有得到充分反映,不利于制定健康和谐的社会经济发展方针。为此环境会计的发展将经济体的环境活动纳入会计核算体系,向一切利益有关者提供完整的经济信息,便于决策者作出有利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正确规划。
最后研究环境会计推进企业树立绿色“经营理念”。当今社会以粗放型为发展模式,一味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经营理念越来越受到质疑。“绿色”意识开始深入人心,人们环保的意识也明显增强。开始重视企业环境污染问题并积极努力加以改善的企业会得到更多投资者、消费者的肯定,因此企业推行环保战略,研究并推行环境会计是必不可少的。
二、建立环境会计的必要性
环境问题是一个古老的问题。自从人类告别了荒蛮时代步入文明时期,就开始产生了对空气、水以及其他自然环境因素的污染问题。在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更是以其惊人的速度破坏着我们周围的自然环境。与此同时,环境问题也是一个新兴的问题,人类从未像今天这样重视环境问题,以至于无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领域,还是国家、企业、个人等各层次,都在力所能及的参与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这一过程需要有关的环境经济信息,需要有会计数据的支持,环境会计即是在这样的形势下为顺应时代的发展而产生的。目前的环境状况和环境管理要求促使建立环境会计成为必要,其必要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施环境管理的客观要求
从我国目前的环境状况来看,环境资源日益枯竭,使得许多环境资源都具有稀缺性,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己到了威胁人类生存的程度。在这样的情况下,环境管理就显得非常重要和必要了,环境管理的产生和发展都要求会计为其提供必要的信息,如环境资源的存量、流量,环境费用的总量、用途,环境资源所产生的效益、环境保护业绩等等。我们可以通过会计所提供的这些信息,了解环境状况,以对其做出正确评价,作为环境管理决策的依据。
2.宏观经济核算的必然需求
环境经济学的观点认为:在生产成本中,如果没有把废物处置费用计算在内,而以牺牲环境质量为代价获取高额利润、将一笔隐蔽而沉重的费用转嫁给社会的话,那么其后果必然是会增加公共费用的开支或是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这样,衡量经济增长的经济学指标国民生产总值(GNP)则由于没有扣除环保支出,就不能如实地反映经济发展的速度。由于我国长期处于产品经济状态,忽视资源与环境的补偿,使得传统的经济核算未将环境资源的消耗和补偿列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从而致使GNP等经济指标失真。结果,一边是国民经济的虚假增长,另一边是自然资源的持续减少,这使得国家的一系列经济指标不能正确衡量和反映国家的富有程度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程度。为了保护资源环境,促进我国经济长期稳定的发展,我们必须把资源环境因素纳入到国民经济的核算体系之中,而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指标也必须经过调整,以如实地反映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环境会计正是通过其自身所特有的方法,归集有关环境因素的实物量和价值量资料,通过汇总将环境资源的真实价值反映在国民经济的核算体系中,从而如实地反映出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 8c4
3.企业自身发展和竞争的需要
传统的企业发展模式是高投入、过度消耗资源的经营模式,而高投入未必能带来高的产出,高污染低效益也必然会造成生态补偿能力的严重滞后。传统会计的企业成本计算只包括了人工成本,而对环境成本忽略不计,从而造成了企业对自然资源的无偿占有和污染,鼓励了以牺牲环境质量为代价来增加企业利润的行为。这时如果国家要求企业计算环境成本或对资源消耗巨大、污染严重的企业提出限制政策,那么这些企业就将面临发展的阻碍。但是,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清新的生活环境的要求日渐强烈,企业所担负的环境责任也日益重大,如何才能减少或消除外部不经济是企业迟早所要面临的问题。社会公众对那些经济效益好同时对周边生态环境又不具客观侵害的企业最为欢迎,这些企业在同行业中也就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因此,企业要想获得长远的经济效益,必须重视环境因素,增大环境方面的投人;重视环境会计的应用,正确核算资源成本和生产成本;同时给国家提供准确的环境信息,使政府能够准确地评价我国的环境资源状况,正确计算国民生产总值等一系列经济指标。
4.满足社会各方面对环境信息需求的需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对环境会计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大。现阶段,环境会计的信息使用者主要有以下几类:第一,政府环境保护部门或民间环境保护组织。他们会认真阅读企业的环境会计报告,籍此了解企业对环境的污染和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业绩,也会根据各企业的环境会计报告,掌握环境方面的总体情况,对未来的环境保护措施和规划做出安排。第二,政府其他部门。一般而言,政府有关部门会根据各企业的环境会计报告对企业的社会贡献和社会形象做出公正的评判,做出有关的企业管理决策。第三,投资者和债权人。狭隘地看,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努力可能会影响企业的盈利行为和生产经营活动,但社会发展到今天,企业应该为坏境污染特别是由它自身所导致的环境污染承担责任,如果企业一直在为环境保护做出努力:诸如治理污染、采用符合环保标准的新型设备、研制新型绿色商品,那么企业就会为自己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投资者和债权人也就有必要了解企业有关环境方面的信息,较好的掌握企业的未来发展前景和未来所需承担的负债,以便对自己将来的投资行为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第四,社会公众。我国社会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越来越强,他们会把企业的环境会计报告作为他们对一个企业形象评判的依据之一,甚至会以此来影响他们的投资和购买倾向。第五,环境会计不单是对外提供信息,还要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包括长期和短期的预测决策、日常控制、事后分析评价等等,以实现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统一,体现环境会计的价值。
5.实行对外开放的必然要求
628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以及我国加入WTO,我国企业同外国企业的合作以及外国企业在我国的投资逐年增加,若不重视环境保护并将其纳入必要的会计核算体系内,我们牺牲的将不再是一代人的利益,而是包括子孙后代在内的几代人的利益。在目前环境保护己成为全球性问题的时刻,将环境因素纳入会计核算体系实施环境会计的核算已成为必然。同时,发达国家在发展中国家的投资通常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廉价资源,他们常常将那些污染严重和破坏自然资源的生产项目搬到发展中国家,把发展中国家当成了自己的“污染避难所”,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环境剥削”。我们当然不希望他们这样做,但我们有必要知道他们做了些什么、对环境造成了什么影响、应采取哪些保护措施等,这就必须依靠环境会计。若我们不采取措施实施环境会计的核算,那么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将来的资源耗竭将会更加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三、 建立环境会计的可行性
目前,虽然建立和发展环境会计有一定的困难(无论理论研究和实务操作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障碍),但是环境会计发挥着传统会计无法替代的作用有着存在的必要性。当然环境会计并非理论界凭空创造的,它有其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经济土壤和产生背景。建立环境会计的可行性可以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企业发展经济的保障
为了企业的长久发展,走绿色发展之路将会是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选择。国外很多著名的大企业如宝洁,雀巢等公司,每年都拿出为数不少的资金用于购置新的环保设备及治理企业生产造成的污染,并且聘请有关环境会计专家对于企业的环境活动提出有利于生态发展的方案并进行有关方面的披露。这不仅树立了企业良好负责任的公众形象,而且有利于企业长期健康的发展。现在很多企业也意识到这一点,每年拿出一定的资金用于研究和开发适合本企业的环境会计核算体系样本,为企业的长远发展作打算。
2.法律法规环境的保障
636
长期以来,以高投入、高消耗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发展模式造成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成为制约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针对企业制定的环境保护法规和环境标准将日益增多。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制定颁布了一系列环境保护和资源保护管理的法律法规,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环境法律法规体系,如《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6部环境保护法律:《土地法》、《森林法》、《渔业法》等9项资源管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的法律;《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征收排污费暂行办法》等22项环境保护、国土开发整治的环境资源管理行政法规。我国还先后加入了一批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国际公约、协议和议定书。与环境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制定为我国环境会计的建立奠定了法律上的基础。
3.会计理论研究的保障
环境学与会计学在我国发展己经比较成熟,这为环境学与会计学的交叉一环境会计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环境会计学是环境学与会计学相互交叉渗透而形成的一门应用性学科,它主要运用会计学和环境学的理论和方法,辅之以其他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很好的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环境会计不仅直接与会计学、环境学相关,同时还与数学、经济学、生物学、技术科学、管理学等诸多学科在内容与研究领域上交叉渗透,而这些相关学科在我国的发展己经比较成熟,能够适应建立环境会计的需要。此外,环境会计作为会计学的一个新兴分支,与传统会计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联系的。环境会计可以充分吸收传统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而近年来我国的会计学科不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在实务工作中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些成果将为环境会计的建立奠定良好的础,使得在建立环境会计的过程中,可以减少一些工作量,能够更好的构建环境会计体系。
4.会计人才的保障
环境会计是始于70年代的新的一研究领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但目前为止国际上依然没有一套成熟的理论体系,而我国在这一方面更是发展滞后。要想在我国发展和建立环境会计,有关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不可缺的。针对目前我国会计人才专业水平低的情况,政府大力发展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后续教育,特设了中国注册会计师(CPA)、职业会计硕士(EPA)等多层次的会计教育,大大优化了我国会计领域的人才队伍结构。一大批高学历,高素质、年轻化的会计人才队伍为我国继续在环境会计理论和实务领域更深层次的研究提供了生力军。
四、环境会计的披露
环境会计的披露是对有关企业经营活动中有关环境信息的反映。而披露方式是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披露方式不仅可以降低信息提供者的成本,而且能够减轻或消除信息使用者在阅读和理解信息上的障碍。但目前国际上没有统一的环境会计报告模式。从各国的实践来看,主要形式有两种,一种是补充报告,即非独立的环境会计报告。它分表内披露和附注披露。另一种是编制单独的环境报告加以披露。我认为补充报告更有利于报表使用者理解使用信息,比较适合我国的经济社会环境。
1.表内披露
183a
表内披露即在传统的财务报表里增加有关环境信息科目进行披露。其具体做法是:在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方中,列示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待摊费用、递延资产、研究与开发支出等;在负债方中列示与环境有关的环境负债、或有负债项目。此外,在资产负债表的附注中,注明环境成本和环境负债的估计方法和程序。在损益表中,于营业利润之后、非常项目之前,列示环境支出项目,主要包括:环境设施的折旧费、环境机构及其人员的常规性费用、企业交纳的排污费摊销费用等;对于产品成本中包含的环境成本则在报表的附注中加以披露。
2.附注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