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唐诗的感受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唐诗的感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唐诗的感受

对唐诗的感受范文1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干预;胆石症;糖尿病

[中图分类号] R47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12(b)-0162-02

胆石症作为临床中常见疾病,具有较长病程和复杂的病情变化。胆石症合并糖尿病容易影响患者免疫功能和代谢功能,使手术风险增加,而手术室护理可使手术疗效得到改善,减少并发症的出现,临床效果良好[1]。为进一步探究其临床效果,择取2015年1月―2016年2月该院收治的124例胆石症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析对其行以手术室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15年1月―2016年2月该院收治的124例胆石症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与疾病诊断标准相符合,排除意识障碍患者、表达不明患者等。按照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每组62例,常规组男30例,女32例,年龄56~81岁,平均年龄为(67.9±8.7)岁,病情情况:胆管结石22例、胆囊结石20例、胆囊并胆管结石20例,其中20例给予胆总管探查术、42例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研究组男29例,女33例,年龄57~80岁,平均年龄为(67.8±8.8)岁,病情情况:胆管结石21例、胆囊结石21例、胆囊并胆管结石20例,其中19例给予胆总管探查术、43例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比较。

1.2 护理方法

常规组患者行以常规护理干预,手术之前检查患者身体状况,并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是否可实施手术,定期检查血糖水平,将患者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手术结束之后,帮助患者取正确,并指导用药,重点观察患者生理指标,定期更换切口处敷料。

研究组患者给予手术室护理干预:①由于术中多为腰硬联合麻醉,不会影响患者意识,而在陌生环境下进行手术,患者容易出现焦虑、紧张等不良心理,这就需要护理人员给予支持,在手术之前,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拉近与患者之间的距离,针对患者的疑虑进行疏导。术中通过沟通掌握患者感受,帮助患者调节负面情绪,培养良好护患关系,取得患者信任,使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②手术之前,护理人员需辅助并指导患者做好检查工作,常规皮试并备皮,彻底清洁脐部,为避免出现尿潴留现象,可为患者设置导尿管,同时将血糖值控制在8.0 mmol/L之下。另外,术前指导患者增加营养,使自身体质得到改善,并嘱患者术前6 h禁止饮水、12 h禁止进食,保证睡眠充足。③手术结束之后,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变化,给予抗生素、抑制胰腺分泌等药物,定期更换敷料,注意观察切口处是否出现异常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上报医生。

1.3 临床观察指标

①检测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空腹血糖值、餐后1 h血糖值、餐后2 h血糖值。②按照术后临床表现对两组患者的手术室护理干预效果进行评定:切口完全愈合,无疼痛症状,血糖值处于正常范围为显效;切口明显愈合趋势,疼痛症状缓解,血糖值较为稳定为有效;切口未愈合,疼痛症状无变化,血糖值无变化为无效。③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④利用该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进行调查,共计100分,分数越高则说明患者对护理工作越满意。

1.4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血糖指标比较

研究组患者空腹血糖值、餐后1 h血糖值、餐后2 h血糖值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

2.2 两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比较

常规组62例患者中,27例为显效、24例为有效、11例为无效,总有效51例,总有效率为82.3%;研究组62例患者中,24例为显效、35例为有效、3例为无效,总有效59例,总有效率为95.2%,可见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χ2=5.153,P=0.023

2.3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常规组62例患者中,2例出现低血糖、2例出现电解质紊乱、3例出现切口感染,不良反应总发生概率为11.3%;研究组62例患者中,1例出现电解质紊乱,无其他不良反应,不良反应总发生概率为1.6%,可见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明显低于常规组(χ2=4.810,P=0.028

2.4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常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80.5±3.60)分;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2.5±3.10)分,可见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χ2=19.889,P=0.00

3 讨论

伴随糖尿病患者数量增加,当其发生高胆固醇血症时,则容易并发胆石症,因此胆石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也随之增加。由于初入院时,胆石症合并糖尿病患者处于应激状态,血糖值增加,而不稳定的血糖值不能安排手术,这也使得患者不良情绪被进一步激化,所以该次研究以患者情况依据,给予手术室护理,与患者需求相贴合,心理护理缓解患者情绪,充足的术前准备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护理促进患者康复,通过这一系列的护理干预,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了患者的信任,保证了护理干预的有效率。据该次研究结果显示,给予手术室护理的研究组总护理有效率为95.2%,而仅行常规护理的常规组总护理有效率为82.3%,两组数据差异明显;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概率为1.6%,而常规组为11.3%,数据组间差异明显;在血糖水平控制方面,研究组患者血糖得到良好控制;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常规组。可见手术室护理的效果更佳,这与一般研究[2-3]结果相同。

针对术后患者,应给予预防护理措施:①肺部并发症。由于高龄患者纤毛上皮细胞容易出现脱落、萎缩等症状,使得清除功能、防御功能受到影响,不仅减少了T淋巴细胞,降低其功能,呼吸道IgA量也降低[4]。针对这一情况,早期活动是关键,可增加灌流或通气,清除分泌物,促进氧合作用,如果患者生命体征比较平稳,手术结束6 h之后可在床上活动。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训练,同时进行有效咳嗽咳痰训练,可利用雾化吸入或轻拍背部等方式促进痰液咳出。针对病室应定期开窗通风,通风过程中注意患者保暖。②出血。对术后患者皮下是否存在出血点进行密切观察,同时观察引流管、切口处渗血情况,并监测凝血时间、血小板以及凝血酶原时间,尤其是针对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应做好监察工作,避免出现DIC,一旦发生DIC,则应及时行以面罩吸氧治疗,并应用大量的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输注血浆、血小板,密切监视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5]。③心血管并发症。伴随年龄增加,心血管储备功能以及顺应性不断降低,加上原有伴随疾病,如果发生急腹症,患者腹腔中容易出现大量渗出液,影响水电解质平衡,如果手术之后未能及时过多或过少地补充电解质、液体,容易因心脏负荷失衡而导致心衰,这也是引起术后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6]。因此应在术后之后,对患者心电进行监护,同时监察生命体征情况。

4 结语

综上所述,对胆石症合并糖尿病患者行以手术室护理干预不仅可以降低血糖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还可以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和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廖声静.胆石症伴糖尿病高龄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7):53-55.

[2] 勇杰.胆结石合并糖尿病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护理体会[J].中国伤残医学,2016,24(2):150-151.

[3] 徐进恒.118例胆石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探讨[J].糖尿病新世界,2015,1(16):119-120.

[4] 周夏蕾.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1):115-116.

[5] 樊美娟.老年糖尿病并发胆石症患者ERCP治疗的护理[J].糖尿病新世界,2014,1(19):123-124.

对唐诗的感受范文2

现代语文教学的阅读非常重视“品味”“、鉴赏”,强调背诵。在“品味”中,通过对唐诗宋词的分析,把语言自觉地内化于心,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语感和语用能力,享受到语言的美妙魅力。在“鉴赏”中,将自己的视觉感知、已经有的生活经验和文化知识对唐诗宋词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实现从感性阶段到理性阶段的认识飞跃,外化于行。

要靠唐诗宋词深厚的人文内蕴去吸引和感染学生。不同的时代赋予唐诗宋词不同的意义,但优秀唐诗宋词作品不仅体现着作者积极的思想情感,也是反映时代的一面镜子。学生多吟诵唐诗宋词,不仅是一种艺术享受和美的熏陶,更是对时代的了解。如《送元二使安西》,学生可以欣赏“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也可以品味“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直抒胸臆的言语形式,从而使学生在灵与肉的碰撞中会心地走进王维那有着“最完整的人格”的生命之中,油然生出百读不厌的感受。

二、学习唐诗宋词,丰盈精神世界

面对现代人精神贫困化、文化市井化和语言浅俗化的现象,我们要大力倡导中小学生学习唐诗宋词,就是让学生学习志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高贵品格;学习仁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广阔胸怀;学习智者“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挥洒自如。通过学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精神营养,立起精神文化支柱,滋养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为学生奠定人生核心价值观根基。在学习中,让学生从“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中,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从“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中,体会到了母爱的伟大;从“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中,感受到了朋友间的深厚友谊;从“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中,感受到诗人的人格魅力……学生通过学习唐诗宋词,陶冶了学生的思想情操,丰盈了学生的精神世界,给学生带来成长的力量。

对唐诗的感受范文3

走进唐诗,在清丽中感受刚健,在苍凉中体悟壮阔。唐诗是美好青春的跳跃、是勇往直前的飞奔、是“笑傲江湖”的洒脱、是“独上西楼”的憧憬、是搏击奋进的煌煌火炬、是划亮苍穹的灿灿星子……吟咏佳词妙句,放飞联翩想象,穿越琼楼玉宇之间,回旋长风流云之上,于是,眼底呈现幽州台上志士怆然泣下的孤独身影,耳畔响起浔阳江头商女弹奏琵琶的抑扬旋律。于是,“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从喜悦中领略历史的沧桑与律动;“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从烦忧中品味作者的苦涩和辛酸。心是那般的充实而宁静,梦想在诗中蒸蒸升腾。我在诗意的萦绕中学会了超脱,拥有了空灵。

走进唐诗,我敬佩古人的凝练、睿智和透彻,我甚至怀疑他们是神而不是人。我佩服李白的诗才,更赞叹他那忧乐圆融的智慧,仕途不达则求诸仙道,仙道幻灭则寄情美酒,难寻美酒则相邀明月;居庙堂之高时可出入皇宫御苑,处江湖之远时可遍游名山大川。李白是一轮充满悲情的皎洁明月,一壶浸透忧伤的百年陈酿,一位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孤独寂寞的酒中仙人。我醉心于李商隐的纯粹,窃以为古今诗人中,只有他的情感最少受到生活和文化的污染,单纯到透明,真挚到只剩下真挚本身……李商隐是活在心灵世界的人。他是以爱为信仰的人,对爱很投入。爱才是这个世界不死的灵魂,是生命的意义,但爱情给他的却是五味俱全,而苦的记忆尤为深刻。爱使他体验到了透明的幸福,也感受到了彻骨的绝望。

走进唐诗,便轻轻地走进精神的家园,走向广大和悠远,走向肃穆和美丽,这难道不是人生的一大乐事吗?现代人很难找回古迹斑驳的心情,失去了“江天一色无纤尘”,失去了“千里莺啼绿映红”,失去了“漠漠水田飞白鹭”。在城市生活中,谁还能体会到唐风宋韵中的一滴滴怀旧,一寸寸断肠,一声声壮阔呢?曾经回荡过唐诗吟咏之声的这块土地上,没有了小巷树影婆娑的月色,没有了“明月松间照”的意境,周围都是高楼大厦,因而生活缺少了意味。

走进唐诗,物我两忘,灵魂在书香味里净化,才智在书卷气中升华。

点评:

红尘滚滚,诱惑纷纷,走进唐诗,诗意地栖居,是志趣的回归,更是生命的坚守。这篇考场佳作立意高远,主旨厚重,具有催人奋进的力量。全篇开合自如,结构严谨。开头总起,直击题目,“捧起一卷唐诗,走进柳暗花明,沐浴日暖风清”,挈领下文;中间分述,抒发感受,从诗歌意境、诗人品质、作者心情三个角度逐层深入展开,有条不紊;结尾归总,画龙点睛,“走进唐诗,物我两忘,灵魂在书香味里净化,才智在书卷气中升华”,戛然而止又余音绕梁。正是“凤头、猪肚、豹尾”,本文确实不失这样的“建筑美”。

对唐诗的感受范文4

关键词: 高中语文古典诗词教学 审美教育 鉴赏方略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而唐诗宋词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打开《唐诗宋词选读》这本教科书,你会发现这是一座溢彩流光的美的殿堂。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折射出唐诗丰盛热烈的光彩;小桥流水,杏花春雨,透露出宋词沁人心脾的韵味。徜徉在唐诗宋词的殿堂,你一定会目眩神迷,流连忘返。但由于古代汉语的言说方式不同于现代汉语,年轻一代似乎越来越少吸取古人的文化积淀,使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陷于窘境。

一、高中语文古典诗词教学现状

从新课标高中语文古典诗词教学现状看,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有的教师把古典诗词当文言文教,将一首首意境优美的诗词翻译成苍白无味的白话文;二是有的教师“满堂灌”,从时代背景讲到作者生平,从思想内容讲到语言风格。其结果往往是教师教得费力,学生学得乏味,对学生的古典诗歌审美培养没有起到实质性作用。语文特级教师方仁工曾经说:“现在教古诗文像教第二外语一样,是不行的。”这句话一方面说明古诗文对有的语文老师来说就像是一门外语,另一方面说明在古诗文的教法上存在问题(这也是后面将提到的古诗文变成了一种操练的一个原因),以致学生学习古诗文收效不大。而高中学生尽管对学习古诗文的意义有了一定的认同,对学习古典诗歌的目的也似乎很明确,但远远不是古诗文学习的“好之者”和“乐之者”。他们对语文科的学习似乎也只有“以硬对硬”,用书面作业形式或考试测验手段来“坚守阵地”,结果他们的古典诗歌的学习也就变成了一种枯燥的字、词、句的操练,少了诵读,没了感悟;少了赏析,缺了品味。尽管学生在这种操练上花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但是收效并不大,学生本来有一点审美情趣,但最后练弄得兴趣索然,变得十分功利。这样,学生厌学古诗文就是不足为奇的事了。在这种心态下学习古诗文,收效又怎么可能大呢?古典诗词的审美教育是一个从语言入手由景入情入理的过程,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学会感悟传统文化,领略古典诗歌的美学价值。

二、古典诗词鉴赏方略

1.感悟、诵读是起点。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为此,应加强对古典诗词的吟诵,展示其内在的韵律,显示其音乐性,把诗的韵味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浸润到学生心灵深处。在教学中,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读,在读中感悟。可采用自由读、指名读、同桌读、男女生分读、全班齐读等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让学生在愉悦的朗读中感悟诗词的内涵,感受阅读的乐趣,进而喜欢阅读,愿意阅读。教师应及时抓住这一契机,放手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同时也可作一定的示范朗读。情绪和感情是诗的基础,带着感情,学生们会深化对诗歌的理解。学生感情投入,再结合教师对意象、意境的适当点拨,也可以播放相关情景的幻灯片或者辅以音乐,从而拉近学生和古典诗词的距离。对古典诗歌的理解感悟必须创设一定的情境,帮助学生融入其中,从而体会诗的美感。

2.联想、想象是介质。

联想和想象是诗歌鉴赏必不可少的载体,古典诗词就像一个经“压缩”软件处理的“文件”,阅读时,需“解压”还原,即展开联想和想象去再现词中的情境并结合情感体验加以感悟,可以联系诗人本身,想象诗人创作时的心情、感受、处境(环境),也可以联系自己个人的生活体验,由己推人,分析形象。例如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这是一首悼亡诗,写的是对亡妻的思念。首句写难忘,次句写难见,再假设写十年来自己变化之大。下面“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是夜来幽梦,“明月夜,短松冈”是妻子安身之地。因思而入梦,梦见妻子;因梦而料想妻子思己,想妻子也会梦见自己。假如没有联想和想象,没有情感体验和感悟,词中那超越生死的人间至情是很难领悟的。一般说来,作家的创作过程就是刘勰所说的“情动而辞发”的过程,由意象进入,终结于言语形式。而我们的解读过程刚好相反,我们是先从言语形式入手,终结于意象,也就是刘勰所说的“披文以入情”。由此可见,诗词鉴赏是一个由理解到评价的过程,而鉴赏者的联想和想象是不可或缺的介质。

3.鉴赏、创新是关键。

首先,引导学生变革传统的诗词解读方式。

赏析唐诗宋词,如果泛泛地用“形象的塑造”、“性格的刻画”、“语言的生动”等语词和概念解读,难免造成被周汝昌讥讽的“取粗遗精”的结果。我们应引导学生变革传统的诗词解读方式。比如鉴赏唐诗时能否突出其丰盛热烈的风神,鉴赏宋词时能否突出其精微细腻的韵致?同样是唐诗,赏析盛唐诗能否充分感受其盛唐气象、少年精神,赏析晚唐诗能否充分领略其感时伤怀、余晖绚烂?同样是宋词,欣赏婉约词能否体会其浅斟低唱的情韵,欣赏豪放词能否体味其昂首高歌的气势?……唐诗宋词各自的诗化内涵和不同的形式美感,都需要在教学中细加咀嚼玩味。

其次,处理好教材内容、教学方法的选择问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考虑到学生的基本语言能力,要按照他们的心理结构和不同的发展阶段,处理好教材内容、教学方法的选择问题。《唐诗宋词选读》根据新课标精神和中学审美教育的需要,结合篇幅、时代、作者等诸多因素,精选了唐诗31首、宋词32首。其编排大致以诗歌发展阶段为线索,注重诗词自身的体类特征和鉴赏规律,设计鉴赏活动中隐含若干种基本的鉴赏技巧和角度,如创意、构思、意境、意象、语言等,有助于学生学习鉴赏诗词的方法。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意识和能力,注意具体的鉴赏方法的指导。

最后,让学生明确诗词的鉴赏目标。

对唐诗的感受范文5

关键词:多媒体;唐诗;宋词

信息技术以其声、形、色、动静结合的特点,越来越多地被广大教师应用到教学中去。作为一种辅助手段,信息技术可更好地展示教学的重点难点,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在高中语文唐诗宋词的教学中,如何使用信息技术,使其辅助作用达到最佳是本文主要探讨的问题。

一、使用信息技术,可有效激发学生对唐诗宋词的兴趣

在教学中,恰当地使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创设教学情境,将学生带入诗词所在的历史背景,展现诗词所描绘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念奴娇・赤壁怀古》一文时,先通过展示赤壁美景,让学生感受“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再通过播放《三国演义》片头曲和赤壁之战的视频,展现公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丰功伟绩,最后,向学生介绍苏轼当时的境遇,引申到对作者情感的认知。这样的教学,给学生眼前一亮的感觉,让他们体会到了赤壁的美景,感受到了词人对昔日英雄人物的无限怀念和敬仰之情及词人对自己坎坷人生的感慨之情。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很好地达到了教学目标。

二、使用信息技术,可扩大教学容量,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唐诗宋词是语文教学中综合性最强的内容,包含了语文知识的方方面面,所以,在教学唐诗宋词时,教学的方法不能拘泥一格,必须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课堂,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教学《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文时,教师通过在网上搜索资源,积累关于此文的知识,在教学中,通过图文展示,将当时的历史背景、作者思想、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怀等展示出来,让学生在观看中体会,在体会中感知。这样既可以完成教学目的,还教会了学生学习的方法,促进学生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的发展。

三、使用信息技术,提供海量资源,促进学生自学

互联网所带来的资源是无穷无尽的,但也是良莠不齐的。在教学中,教会学生如何去搜索知识,如何去鉴别筛选知识,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有效地促进学生去自主学习,让学生徜徉在语文知识的海洋,从而达到促进学生自学的目的。

总之,当今时代,信息技术所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新奇而已,信息技术也为我们提供了海量的资源,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可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而且,我们应当坚持以生为本,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有选择地合理使用多媒体,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实现高效

对唐诗的感受范文6

[关键词]专科 唐诗宋词 选修课 教学定位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16-0134-03

唐诗宋词是学术界研究的重镇,也是各高校开设专修或公修的热门课程。新时期以来,各种唐诗宋词选本、教材大量涌现,层出不穷。如张明非主编的《唐诗宋词专题》、《唐诗宋词专题作品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尚永亮主编的《唐宋诗分类选讲》,王兆鹏主编的《唐宋词分类选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等,就是近年高校中较流行的教材。但学科常识告诉我们,即使同一门课程,由于专科和本科层次的教学定位不同,就会由此导致其教学策略的差异。笔者多年从事古代文学和唐诗宋词选修课教学,对上述问题曾作过一些思考,愿抛砖引玉,向同行请教。

一、专科唐诗宋词的教学定位

教学定位,是指不同课程或同一课程不同层次在教学中最适合的位置。唐诗宋词选修课,无论鉴赏或研究,都是文学接受中的一种精神活动。但不同的是:“文学鉴赏,是指人们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通过感知、情感、想象和理解等一系列心理活动而形成的认识、体味、玩赏的审美活动”。[1]它包含着鉴别和欣赏两个方面的内容。而文学研究,则是以文学及相关内容为对象,探索其性质和规律的一门学科。正如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中说:“研,摩也。”“究,穷也。”因此,鉴赏和研究虽然同属接受者的精神活动,但其对象和要求并不尽相同。鉴赏的对象主要是作品,而研究的对象除作品外,还涉及作家、流派、思潮、历史、考证等。故无论从深度和广度,研究都要比鉴赏活动要求的程度更高更广。郑振铎说:“鉴赏是随意的批评与谈话,心底的赞赏与直觉的批评,研究却非有一种原原本本的仔仔细细的考察与观照不可。”[2]因此,鉴赏是研究的基础,而研究则是鉴赏的提高深化,从这个角度来说,鉴赏是一种以审美为依归的精神活动,而研究则是一种超越鉴赏而具有丰富学术含量的科学活动。

正因为这样,唐诗宋词的选修课在专科和本科层次上的教学定位是应该有所区别的。专科学生起点较低,古代文学教学时间少,一般只有200学时左右,对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历史长河的把握不够深透,学习的作品也偏少。就目前普遍使用于非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中册)来看,唐宋诗共选119首,其中唐诗94首,宋诗25首,唐宋词共选39首,其中唐五代词11首,宋词28首,诗词合计才158首。同时,教师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受课时的限制,只能选择其中小部分作品进行分析。由于学习视野的浅窄,专科唐诗宋词选修课的教学要达到研究层次困难较大。但本科不同,学生起点比专科生高。古代文学教学一般都在300学时以上,至少比专科多出100个学时。而且本科作品选,无论是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还是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作品选》,其所选的唐诗宋词数量都要比于非的多得多。以朱东润的为例,唐宋诗共选268首,其中唐诗190首,宋诗78首,唐宋词共101首,其中唐五代词18首,宋词83首,诗词合计369首。无论是唐诗或宋词,其选篇目都比专科的多出一倍以上。而且本科院校除了与专科院校同样开设《文学概论》以外,同时一般还开有《古代文论》、《西方文论》、《中西文论》、《马列文论》、《美学》、《当代美学》、《中国美学史》、《西方美学史》等必修或选修课程,这样,就为唐诗宋词的研究打下了比较坚实的文本和理论研究基础。而专科,以上课程则往往付之阙如。因此,同样是唐诗宋词选修课,专科定位在鉴赏而本科定位在研究是比较合适的。目前不少专科院校开设的是《唐诗鉴赏》、《宋词鉴赏》,而本科院校开设的是《唐诗研究》、《宋词研究》等,循名责实,其称呼本身就是对其课程定位的最好说明。当然鉴赏和研究只是就其侧重点而言。事实上,在鉴赏的过程中必定会包含一定程度的研究,而研究的部分内容也必须以鉴赏为基础,它们之间虽有比较明确的界限,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我国浩如烟海的诗话、词话,则往往既包含着鉴赏,又包含着研究的内容。从南朝钟嵘的《诗品》到近代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莫不如此。斯为学界共识,兹不细述。因此在鉴赏与研究的问题上,不必僵死地划定楚河汉界,而要根据学生和老师的实际情况而灵活掌握。在总体定位不变的情况下,其鉴赏、研究的尺度可以有所侧重或位移。同时,如果是非中文专业的唐诗宋词公选课,即使是本科,我们认为,也还是把它定在鉴赏层次较为适宜。

当然,唐诗宋词选修课的开设,跟师资有莫大关系。有些老师根据自身研究特长,向学生开设“唐诗宋词格律”、“唐诗宋词创作比较研究”,甚至是李、杜诗或苏、辛词等的研究也是可以的,但这些无论是对专科或本科院校,无论是对师范或非师范专业,都只是唐诗宋词教学中的特色课程,缺乏普遍的可比较性。

二、专科唐诗宋词的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为实现教学定位目标所制订的方案。专科唐诗宋词教学既然定位在鉴赏上,那么其教学目标、内容以及方法都应有自身相应的要求。具体来说有以下三方面:

(一)在教学目标上,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审美能力为旨归

鉴赏是在一定美学思想指导下的审美精神活动。康德说,鉴赏判断不是知识判断,“从而不是逻辑的,而是审美的”。[3](39)因此培育学生的审美水平,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就成了唐诗宋词教学的核心目标。

当然,说鉴赏判断不是知识判断,并不等于说鉴赏不需要知识。事实上在唐诗宋词教学中,文字训诂、历史典故、诗词格律这些基本常识是必备的,否则鉴赏就寸步难行。但仅有这些知识又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疏通文义也并不等于鉴赏。鉴赏除了一般知识的体认辨析之外,其根本落脚点在审美上。而且与其他文体相比,唐诗宋词最富审美情韵,所以更要注意引导学生感受和认识诗词的形质之美。所谓形美,是指唐诗宋词体现出来的技艺之美,包括语言、韵律、结构、表达等要素。所谓质美,是指唐诗宋词内容中表现出来的美学价值,包括情美、象美、意美、境美等要素。因此,以知识为基础,以审美为旨归,以形质之美为中介,提高学生审美水平和审美能力,这是专科唐诗宋词教学的必由之路。

(二)在教学内容上,应以名篇佳作为载体,最好以类相从

唐诗宋词的教学目标,既然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审美能力,那么选择文质兼美的作品来教学,这自然是情理中事。歌德说过:“鉴赏力不是靠观赏中等作品而是靠观赏最好的作品才能培育成的。”[4](32)因此,只有选择名篇鉴赏,取法乎上,树立崇高的审美规范,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目前开设唐诗宋词教学的高校,对教材内容处理方式大体有二,一是按时代先后编排,以名家名篇为主。如中山大学彭玉平教授,从1995年面向全校开设“唐宋词名家欣赏”公修课,先自编讲义,于1999年出版《唐宋名家词导读》(广东人民出版社版),从盛唐李白直到宋末张炎,共选唐宋词45家,作品195首。另一种是以类相从。其中又可以细分为二,一是以类相从,史论结合,如武汉大学尚永亮教授主编的《唐宋诗分类选讲》、王兆鹏教授主编的《唐宋词分类选讲》等。另一类是以类相从,以名篇为主,如刘怀荣教授等编著的《唐诗宋词名篇导读》(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7年版)。以时代先后名家名篇和以类相从两种方式,各有利弊。前者有利于集中学习某一作者的作品,有利于点的深入探析,而不利于面上的展开,且古文唐宋段,如作家生平、创造概况等有不少内容已学过,容易造成部分讲授的重复。后者有利于在面上的展开,能更好地让学生掌握某一类题材的特点,拓展知识结构,但又不利于个体作家的集中深入探究。笔者从2003年就给专科学生开设“唐诗宋词鉴赏”选修课,对以上两种方式都先后做过尝试,最后确定打破按时间先后选择名篇的做法,自编讲义,按题材将唐诗宋词各分为13类,用宏取精,以名家名篇为主,由点线向条块面上深化延伸,收到较好效果,并于2013年出版了《唐诗宋词分类简析集评》(汕头大学出版社)。当然,对教材的任何处理方式,都有其局限性,但作为专科选修课,以名家名篇为主,应该成为最我们的最佳选择。

(三)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学生主体审美体验,循言、象、意纵横比较,辨析深化

审美体验,是指学生在对作品动情感受和深刻理解的基础生成新的意义的生命活动过程,是身之体之,心之验之。唐诗宋词鉴赏说到底是要通过学生主体的审美体验才能实现,没有体验,就没有鉴赏。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将学生的审美体验融贯在教学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觉学习、合作探究,从而把握各种作品异彩纷呈的美,真正做到“识深鉴奥”,“欢然内怿”(刘勰《文心雕龙・知音》)。

语言是诗词特殊的审美符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紧紧抓住这一基本元素,披文入情,让学生从容涵容,悉心体味,领会其美,在此基础上由意象进而把握意境。袁行霈指出:“只有抓住诗歌的意象,以及意象包含的旨趣,意象所体现的情调,意象的社会意义和感染作用,才能真正地鉴赏中国古典诗歌。”[5](132)可见,鉴赏古典诗歌,最好的办法就是从意象入手。对此,蒋寅先生从作者和读者的关系做了进一步分析:“诗人的审美经验通过艺术思维完成意境营造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将诗性经验意象化的过程,所谓窥意象而运斤是也;读者鉴赏则相反,是通过个别意象的解悟逐步领会意境的完整构成”。[6](28)可见抓住语言,从意象入手,进而把握意境,确是鉴赏唐诗宋词的有效路径。

同时,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比较、深化。黑格尔说:“每一方只有它与另一方的联系中才能获得它自己的[本质]规定。”[7](254)唐诗宋词鉴赏亦复如此。这种比较,一方面是作品比较,另一方面是接受比较。作品比较可以是同时或异代。如同样抒发怀才不遇的悲愤,鲍照《拟行路难》(其六)和李白《行路难》(其一),在意象处理上就有写实递进和象征跳跃的不同。同样是相会,李煜的《菩萨蛮》(花明月暗)和李清照的《点绛唇》(蹴罢秋千),在格调上就有低俗清雅之别。总之,“阅乔岳以形培,酌沧波以喻畎浍”。(刘勰《文心雕龙.知音》)通过比较,就能更好地凸现双方的各自特点。同时,接受比较只是前人的理解,并不能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感受,这是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的。

唐诗宋词选修课的开设,是我国当代大学生继承中国古代优秀文化传统、承传中华文化精华的重要载体,是培养大学生审美水平、研究能力,优化人文素养基础的重要工程。在大力弘扬国学教育的呼声中,尤其是在加强教学和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探索唐诗宋词选修课的教学定位,并由此确定其教学策略,不但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更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但是,任何的教学定位与策略都不是铁板一块,随着时代变化和教改实践的深化,其内涵必然会有所更新发展。本文所谈,只是教学实践中的点滴粗浅体会,希望得到同行专家的批评指正。

[ 注 释 ]

[1] 鲁枢元主编.文学理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 龙协涛编.鉴赏文存[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3] 康德,宗白华译.判断力批判[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4] 爱德曼,朱光潜译.歌德谈话录[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5] 袁行霈.中国诗歌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