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资源设计及应用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信息化教学资源设计及应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信息化教学资源设计及应用

信息化教学资源设计及应用范文1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专业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

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在教学上的运用,使教学形式更加丰富,将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有效运用这一介质,有利于学生的学习需求,符合现代化教学规律的要求。不仅如此,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是集“文本、图形、声音、视频等元素”的一个集合,通过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的一种信息技术展示交互形式,随着教育信息化逐渐进入成熟阶段,我们关注的重点应从信息化教学的推广和普及转向到信息化资源本身有效性的问题上来,这是信息化教学实现深入发展和突破创新的必要途径。

1 当前职业院校教学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

1.1 片面看重数量,而忽视本身质量。广大职业院校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学校网上教学资源应该说大多在量上已达到了一定的标准,但资源的质量并不高,用户少,建设与应用比例失衡。目前大多数学校还是紧紧围绕基本资源建设,缺少精品资源,许多资源的针对性和适应性不强。

1.2 资源库交互性、可扩展性较差

目前,多数的教学资源不具备用户上传资源的功能,学习者只能获得自己所需的资源,却不能向资源库提交自己拥有的资源。不利于资源库内容的丰富。同时现有的资源库采用集中式的存储方式,将资源存储在指定的服务器或磁盘中,当存储介质的空间被完全占用时,就无法向资源库系统中注入新的资源了,只能增加存储介质的存储容量来添加新的资源。一旦服务器出现故障,将造成资源库无法访问。

1.3 脱离学习者或教学对象,缺少对学习者的研究与分析。由于职业院校的学生,中学阶段学业成绩参差不齐,我们所提供的教学资源应具备多样性和全面性,从而满足学习者多样化学习的需求。

2 专业教学资源建设应实现的功能

2.1 资源建设定位。应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对资源的使用对象,即学习者进行研究与分析,针对他们的认识特点来设计与制作教学资源,同时应保证教学资源的多样性和全面性,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习者学习需求。

2.2 资源展示界面设计。界面设计应精致美观,操作风格统一,画面简洁。资源建设过程中注重图片与图片之间的整体性与协调性。不同的教学内容要对应不同的风格,同时每一个画面也要注意简洁,突出主题,内容不易过多,应有层感。

2.3 操作方式,易学易用。学习者参与资源学习与应用,应具备良好的人机对话机制,学习者寻求资源与信息应用功能,一目了然,很清楚地知道如何使用。因此,教师在设计与制作资源的过程中,应注意同一功能的按钮,使用同一种图形,并放在同一个位置。这样便用学习者使用与操作。

2.4 资源内容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专业教学资源内容选取应体现基础理论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专业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在实践教学中强调职业岗位实际工作基本能力的培养和职业岗位操作技能的严格训练。

2.5 实现资源互动及虚拟仿真功能。由于受资金、技术、时空、企业等等客观因素限制,学校不可能为学生提供涉及所有专业真实岗位的学习环境,如何有效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用户功能,这个部分则是教学资源建设过程中的难点,就教学资源建设量来说不难,难的是它的质量与功能实现程度。

2.6 考核评价机制的设计与应用。教学资源的应用效果考核可检验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突出关键技能点,具备公平性、激励性、引导性、趣味性。 评价一个专业教学资源价值所在,其主要指标应包括考核内容是否与关键技能一一对应,考核的方式是否科学、合理、灵活,是否真正实现了“考核功能的重要作用”等。

3 提升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实用性

3.1 教学资源应该以提高应用效率为目的。提高教学使用效率是教学资源信息化的最终目的。提高教学使用效率应从两个方面来进行,从教师的教学角度来说,是借助教学资源教得更轻松省力;从学生的学习角度来说,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学到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点、技能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将抽象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生动直观的问题,使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变得简单,同时也容易接受,这样,教学效率相应会得到极大的提升,课堂的教学单位容量也会随之扩大。

3.2 教学资源建设过程中应该以服务教学为前提。教学资源设计制作得是否成功,最主要是看它是否渗透了科学的教学理念和思维方式,是否有效的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然后再来看它在多媒体技术方面运用效果如何。所以我们教师在设计制作教学资源时,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资源设计,在实施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工作重心还是应放在如何将最科学、最先进的理念、思想和思维方式融入到教学资源中,这样制作出的教学资源才会对专业教学起到促进作用。

3.3 教学资源设计过程中一定要分清楚教与学的主导和主体内容呈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从教学实际应用出发,遵循科学原则,合理分配好教学时间,对教学各个环节进行合理布局,周密安排,精心设计,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最终目的。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应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形式,这一点应是值得肯定的。在应用教学资源进行教学时,也应如此。在设计教学资源时,比较很容易颠倒知识信息的展现方式与交互功能的运用的主导和主体之间关系。在资源建设过程中,若是过分依赖信息化技术的使用,还会导致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难以发挥,最终的实际效果肯定不佳。

3.4 引入虚拟仿真技术设计教学资源,实现虚拟仿真教学资源设计应用效果,关键在教学项目选择、教学内容设计,要求教师创造有效的信息化教学模式,选择了学生容易接受,乐于学习的方法,例如:可以采用网络游戏的技术,进行闯关与升级,这将会及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

4 资源建设效果教师信息化水平是关键

信息化技术应用越来越受重视,教师应自己的角色观念必须有新的认识和定位。对以往的教与学的结构模式形成巨大的挑战,学习知识的渠道和媒介已呈多元化发展趋势。网络和信息面前人人平等,教师和学生具有同等的信息条件,面对同样的信息资源,这无疑给教师提出更高要求。

如何提升教师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方式。选派优秀骨干教师参加培训,请教学资源建设方面的专家到学校开展信息化技术的培训班。校内开展形式多样的信息化教学资源设计比赛,通过教师之间相互观摩、互相介绍经验、互相切磋等形式,提高教师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创新能力。

进阶阶段,鼓励学校教师参与信息化虚拟仿真技术设计与应用,通过下企业参与仿真实训教学软件的设计过程,掌握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的教学资源仿真制作技术与应用能力,这对提高教师专业能力、操作技能以及对新工艺、新设备、新标准的了解与掌握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总之,现代化的技术应用必须要有现代化的思想与之相适应。教学资源设计、制作和应用应围绕教学需要为主线,促教学质量提升为终级目的,有所取舍。作为教学资源的设计者,必须坚持做到以学习者为中心,同时在资源整体结构上,可采用模块化思想,变线性结构为非线性结构。同时,在设计过程中,应考虑各层次学习者的学情情况,这样才真正抓住了资源建设的精髓,才能真正有效服务于专业教学需求,使我们在实际教学应用中感受到信息化技术带来的好处。

参考文献:

[1]任为民.关于网络学习环境和教学资源建设的再思考[J].远程教育研究,2002(03).

[2]孟琦.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的解读与对策分析[J].全球教育展望,2008(01).

[3]杨启亮.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个基础问题[J].教育发展研究,2012(08).

信息化教学资源设计及应用范文2

【关键词】中等职校 信息化教学 存在问题 实施策略

一、信息化教学中存在的认知问题

问题之一:信息化教学是多媒体运用的教学

在中等职校目前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认为在实施信息化教学时,只要将大量的多媒体素材,如图片、视频、动画等,制作成一个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这就是信息化教学。更有一些教师认为在上课时用电脑放视频,或是用DVD放碟片、用录音机放音乐也就是信息化教学。实际上对于信息化教学概念的界定不仅仅是形式与内容呈现,更要有多学科与多技艺的有机融合。信息化教学既要包括教学资源的信息化,又要包括教学环境、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的信息化。因此信息化教学是以学习者学习需求为前提,以教育心理学为基础,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支撑,将学科理论与专业技能有机地嵌入其中,是教学体系的整体改革。所以,仅仅使用一些多媒体课件或简单地使用一些电化教育手段进行教学,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不是信息化教学。

问题之二:信息化教学是课堂教学的信息化

目前相当一部分教师在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时,往往只关注课堂教学过程信息化,而对其他教学环节考虑甚少,如课前的预习、课中的实时评价以及课后的辅导答疑等,即注重用信息技术去辅助“教”,却忽略了利用信息技术去辅助“学”,对信息技术交互性、实时性、回馈性和辅等最基本特征没有充分运用;过多地考虑如何运用相关的信息技术手段去体现教学内容,而没有考虑如何很好地用信息技术手段去帮助学生学习,拓宽学生的学习途径,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课外学习环节是学生个体主动学习的重要过程,因此信息化教学只有将课前预习、课堂教学、实时评价、预习后巩固与拓宽等方面有机地结合才能体现其价值。

问题之三:信息化教学是微型项目的信息化

大部分参加省、市信息化教学大赛的教师仍沿袭常态性信息化教学模式进行设计,对于课程所对应专业的教学资源整体考虑更少,课程资源之间的关联度低,数字化资源脱节,资源的利用率不高、衔接性不强,更谈不上教学资源的二次开发与现代企业资源的有效整合。

问题之四:信息化教学是任课教师表演的信息化

一部分教师请信息技术教师帮助制作课件,自己去上表演课。这样操作,一是失去了信息化教学的意义,信息技术教师不能完全体现任课教师教学设计的意图,更不能形成信息化教学的常态,导致信息化教学仅是为公开课与比赛课服务;二是造成大量的信息化设备被闲置,降低了信息化教学设备的利用率;三是增加了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量,更不利于任课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提升。

二、信息化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一)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移植性策略

信息化教学设计环节对整个信息化教学实施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设计是信息化教学的第一步。因此在进行信息教学设计时,在搭建好教学流程框架的基础上,编制好具有一定可操作性的脚本,并标明在各个教学环节上使用哪种信息技术、教学资源来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甚至是教学资源获取途径、相关参数要求等,这样制作的积件、中间件和课件才能有案可查,有迹可循。

如在进行电子白板环境下教学设计时,必须在备注浏览器中注明资源来源、集成方法、操作环节及设计意图等,这样的设计才是有意义的,移植性较强,不仅自己可以在相似教学设计中套用,还可供同行借鉴与采用,教学设计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切不可没有事先进行整体教学设计就直接进入教案的编写和课件的制作,这样会造成整个教学设计的不协调、教学过程混乱,并且在课件的制作过程中条理性不强、设计意图不明晰、教学设计移植性不强,甚至出现反复推倒重来的现象,造成精力和资源的极大浪费。

(二)信息化教学过程的交互性策略

交互性是信息化教学最基本的特征,如果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交互性不强或交互性应用不畅,就失去了信息化教学的本原。但交互性必须应用适中,不能使教学过程过于花哨,缺乏教学的严谨性。因此要根据实际教学需求,针对性地选用各具独特功能的交互方式有机地嵌入教学过程中,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达到无痕交互的效果。

如在化工工艺教学中,在化工产品生产流程的视频中,可以看到整个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而动画则可以反映出在每一个生产环节中物质反应情况及流程细节等方面的情况。但这些仅是单向过程,是将企业生产过程引入课堂,缺乏交互性。如果将企业生产过程利用虚拟仿真和3D技术制作成具有可操作人机交互的课件,利用电子白板投票功能及网络教室强大交互功能,实现实时操作、发送文件、师生对话、在线投票、人机互评,这样就更好地体现了信息化教学的强大优势。

(三)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系统性策略

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需要广大一线职教工作者共同参与、共同开发、资源分享。各中等职业学校结合学校专业,开发构建系统性教学资源开发框架,组织一线教师从专业和课程的宏观角度,边开发边运用,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收集、整理和制作相关资源,形成以专业为主体、以课程为单元的资源信息库,以学校的校园网为载体实现校园教学资源共享。职教主管部门通过分层推进、项目竞赛等方式收集与整理基层一线教师的优秀教学案例与资源,组织课程专家、教学资源项目工程师对基础教学资源进行遴选、技术处理、分类包装,形成具有一定体系的素材库与教学资源库,从而有效推进中等职校信息化教学的进程。

(四)信息化教学评价的多元性策略

在现代教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以物联网与云计算技术综合运用为标志的智慧校园日渐广泛运用,在沿海地区三网融合,智能手机在师生中普遍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日益丰富、运用方式日趋便捷。如何采用有效的信息化手段实现信息化教学的有效评价机制?如何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的软、硬件资源,并能充分应用正能量、有效扼制负面效应?在对信息化教学手段本身评价的同时,还需进一步分析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的教学评价方式。

在课前预习这个环节,可以通过QQ群、班级博客和BBS等方式来测量学生预习效果;在课堂教学环节中通过网络教室和电子白板功能,实现在线答疑、在线测试等,进行生生互动、生机互动和师生互动等实时评价;在校园网中,教师在自己空间提供有效学习资源供学生继续学习,提供开放答疑平台,让师生、生生和业内人士进行互动交流与评价。

三、信息化教学中的技术支撑

(一)完善信息教学系统

中等职业学校在引进设备和技术的同时,要及时更新易学易用的多媒体软件制作工具;在购买成熟套装教学应用软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其他学科教师进行设备使用、理念更新、软件二次开发和课件制作技术等相关项目的有效培训,从而确保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有效使用。

(二)建立教学资源平台

为了使信息化教学在中等职校常态化教学有效地进行,必须加强学校教学资源库建设,让教师在开发课件的过程中分享他人成果。学校在主网站建设的基础上,开发出相关专业或学科专题网站,为教师们提供交流的平台;或者开发教师博客和班级博客,开发学生自主学习型平台,为师生交流提供方便;为每位教师开辟简单易用的个人空间供教师上传或下载教学资源,让教师能便捷地经营个人网站。此外,在教师注重进行相关素材收集与开发的基础上,学校职能部门应对各学科、各专业教师收集的相关素材和资源进行分类、归纳和整理,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教育教学资源系统。

(三)提供信息教学服务

由于信息技术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而信息化教学又综合了各类先进技术,并以惊人的速度更新,一般任课教师要在短时间内全面掌握所有信息技术相关内容并能够熟练运用有一定难度。学校应组织信息技术人员成立攻关小组,除对教师进行技术培训外,还要做好相关技术服务工作,帮助教师解决信息技术方面的各种难题。通过校园网系统及时技术应用案例与技巧,在相应开发平台提供一些通俗易懂的快捷帮助,全面提升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吴建宁.《数显温度计设计与制作》项目教学设计[J].江苏教育,2010(12):41~43

[2]樊扬祖.智能型生态化专业教育教学资源库系统设计[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19):28~31

信息化教学资源设计及应用范文3

一、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建设数字校园,全面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

学校把信息化建设作为学校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以人为本,构建数字化的教学环境、数字化的科研环境、数字化的管理环境、数字化的服务环境,最终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通过对学校数字校园建设状况的分析,结合当前高校信息化发展趋势,从长远发展角度来考虑,学校将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目标定位为:利用技术创新手段,通过组织和业务流程再造,提高办学效益和工作效率,提升管理水平,促进科学决策;在技术实现上,建成学校的三大基础平台,搭建资源高度共享的业务及应用平台,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构筑数字化的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生活环境,从各个层面全面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学校信息化建设坚持党政决策指挥和师生集成服务两个基本点,将信息化工作分为:宣传文化、学生管理、教学管理、教工管理、社会服务、财务资产管理、后勤安全保障和信息化支撑等八个业务领域(图1),几乎覆盖了学校所有的业务应用需求;每个业务领域按规划逐步建设完善相应的信息资源库,并通过学校数据中心初步实现各业务领域信息资源数据共享。经过近5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的信息化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先后获得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NERC:NationalE-learningResourceCenter)分中心、国家级教育信息化建设试点单位和北京市属高等学校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单位等重大信息化建设项目。此外2012年学校还作为骨干校参与了教育部《高等学校管理信息行业标准》的制订(JY/T1006-2012),是全国参与该标准制订的众多高校中为数不多的三所高职院校之一。

二、以信息化助教促学,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教学信息化是将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到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改进教学手段、拓展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全面加强教学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的质量。

(一)以开发网络课程和精品课程为抓手,带动专业建设全面发展

学校建立了包括理实一体教材、网络课程、实训仿真软件、专业媒体素材库、资料目录索引库、文献资料库在内的网络教学综合平台。为教师、学生和教学管理人员提供了一个教与学互动、教学资源展示、教学管理和沟通传播的数字化教学环境,推动学校信息化人才培养环境与培养模式的建立。为改进教学模式,克服教学时空限制,方便学生学习,提升教学效果,学校重点加强了网络课程建设。分别从经费上资助、从管理上纳入教师聘期考核,以调动教师建设网络课程积极性。同时,规定各级精品课程只能从网络课程产生,以网络课程建设为抓手,打磨更高水平的精品课程。目前网络课程已基本覆盖全校所有的专业课程。学校从400门网络课程中评选出校级精品课程96门,并遴选15门课程推荐申报国家级、市级精品课程,其中获批市级精品课程1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课程网站注册人数3万余人,访问量已突破200万人次。网络课程建设同时带动了精品教材建设,获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14部,获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建设11部,形成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北京市级优秀团队11个。

(二)以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为先导,提高教学资源的信息化质量和水平

学校把教学资源库建设作为教育观念转变和教学方式改革的基本动力,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促进主动式、协作式、研究型、自主型学习。学校的资源库建设从顶层设计开始,形成满足教师、学习者、企业等三方用户需求的结构框架,并划分三级教学资源,分别是:专业级教学资源、课程级教学资源和素材级教学资源。①专业资源库包括专业介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顶岗实习、教学条件配置和整体专业资源等。②课程资源库由市级和校级网络精品课程资源课组成。③素材库建设主要包括虚拟仿真软件、题库、企业案例、企业质量标准、企业新技术、新设备和新工艺等元素组成。资源库中嵌入行业企业信息、职业资格技能和就业信息等模块,促进了专业和产业企业岗位的对接,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对接。学校在7大类专业群共开发了包括“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等9个校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了21门核心课程的课程教学资源库。2013年《Windows移动应用开发》等4门课程被批准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经过多年对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专业的探索实践与积累,学校积淀了丰富的信息化教学资源与成果。2013年,学校成功获教育部批准建设“职业教育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专业教学资源库”。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专业教学资源库是以“非遗”资源为载体,应用数字媒体技术,按照行业规范和职业标准,“政校企行”共建的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大容量、图1学校信息化业务应用领域共享型、互动式、持续更新的职业教育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专业教学资源库,实现民族文化传承创新专业人才培养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对接,也标志着学校教育系息化工作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三)以实践教学信息化平台为依托,提升学生职业技能水平

“助教促学,高效共享,传播示范”是学校搭建实践教学信息化平台的基本思路“。助教促学”是信息化平台搭建的首要任务,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师生“;高效共享”指提高实践教学系统的运行效率并降低成本,同时服务于全校,乃至兄弟院校、全社会“;传播示范”指既要对学校有一定的宣传作用,又要对兄弟院校实践教学信息化建设起到一定的示范引领作用。为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学校开发建设了高职实训资源共享平台。平台共分为四大功能:展示、资源管理、课程管理和共享。四大功能联系紧密、相互依托。整个平台通过展示功能将实验实训课程资源、实验实训条件资源、实训内容信息到网络上,展现给用户。学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了解实训学习内容,教师可以了解实践教学条件、内容等,为自己的实践教学提供参考。学校的实验实训资源由资源管理功能统一、集中管理,提供给平台其他功能使用。实训是教学模式之一,也要从课程的角度组织资源、服务于教学。共享功能使实验实训设施与设备发挥更大的效益,利用率大大提高,减少重复建设,降低学校建设成本;教学内容、方法、模式的共享使得教师的教学设计可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从而有效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

(四)信息化贯穿于教学建设与改革,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指出,提升职业教育工作者的信息素养是推进改革创新,突破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关键环节。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更是关键中的关键。学校通过“全国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多媒体教学软件比赛”等项目,鼓励、引导和指导教师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建设立体化教学资源并应用于课堂教学中。(1)促进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开发。教师开发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具有丰富的数字技术表现手段,在设计上从实际出发,在应用上没有操作平台的限制,应用方便;软件中的典型案例来自企业,学生的优秀作品被企业采用,同时纳入软件的案例库。既丰富了案例库,又学中做、做中学,培养了现代职业人。学校老师开发的“多媒体产品艺术设计”教学软件获得2013年全国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多媒体教学软件赛项一等奖。(2)提高课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水平。按照现代教学理念,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数字化资源,科学、合理、巧妙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优化教学过程。小至单元教学中的学习目标、任务分析、情境设计、学习过程,以及重点、难点解析等,大至整个课程体系的开发设计,各方面都体现出信息化教学设计的优势。学校教师编写的“叶片刀具路径的设置”教学设计获得2012年全国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信息化教学设计赛项二等奖。(3)强化课程信息化教学载体开发的能力。信息化教学载体汇集多门学科理论知识,以多媒体形式(动画、视频及音频等)直观展示典型零件制作与装配过程中的各项工序与工艺,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校教师开发的《奔驰车模制作与装配》课程教学载体,提炼了6年多来与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进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课程的教学经验,并以信息技术手段呈现于课堂教学和实训过程,建立了《奔驰车模制作与装配》课程的标准化教学模式并得到推广。(4)加大课程教学素材库的建设力度。支持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改革教学,为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提供更多的实践空间与机会,有效地让学生借助丰富的学习资源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索,围绕主题进行更有实效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校教师开发的“体育教学素材库”重点着力于“体育课通用素材”的开发建设。针对目前尚无专门的、却是各层次体育课程教学均需涉及的“开始准备部分”进行素材库建设,即:体育游戏库、热身体操库、队列队形库、典型教法库等内容。该素材库的开发在实际教学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五)校企合作共同开发符合生产实际的数字化教学系统

基于计算机技术的数字化教学系统是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有些实践教学无法在真正的生产环境中实施,学校充分发挥各学科专业优势,积极利用企业的实力和技术能力,整合学校信息化实践教学资源,以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为出发点,推进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数字化教学系统,模拟企业真实生产工艺流程和典型工件制作加工装配过程等,提高教学能力,拓展实践领域,丰富教学内容,开展绿色实训教学。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与北京奔驰汽车公司围绕汽车制造四大工艺——冲压、涂装、焊装和总装而开发的数字化教学系统把汽车的整车制造过程进行分解,按照真实的工艺流程和生产环节进行虚拟仿真,将现代化的汽车制造模式、生产工艺借助多媒体,虚拟互动等手段展现给学生,学生可以了解冲压、焊装等关键汽车制造工艺,了解汽车制造现场管理的先进模式,学习汽车制造工艺路线的制定、生产节拍的计算、工具的使用,汽车制造质量控制环节等知识和技能。基于工作过程的数字化教学系统实现了专业和产业企业岗位对接、职业教育专业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对接,为学生上岗扫清障碍。

三、以用促建、逐步拓展,促进教学管理工作信息化,保障教学管理工作科学规范

学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以教学管理工作为主线,秉承“以用促建、逐步拓展”的理念。首先从教学计划、开课计划、课程表、学籍管理、学生选课、成绩管理等基础模块开始建设逐步拓展应用领域和层次,形成基于信息化的教学管理工作流程。(一)规范基础信息,制定统一数据标准学校实施了教学管理信息化信息规范建设,对全校各学院、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学生信息、教师信息等进行汇总、整理,提出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信息代码规范并实现全校统一。(二)实现业务协同,数据共享管理信息化建设通过工作业务流、工作信息流连接起各模块工作,实现业务整体协同和数据互联互通。学校7个学院、2个教学部和4个校区的教学管理工作依托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同步和统一。这种同步既包括学籍管理与排课管理等具体工作的同步,也包括阶段工作的整体性同步。同步意味着工作时间节点一致、工作质量标准一致,全校的教学资源实现协调安排。(三)实现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全方位、数字化学校早在1993年就开发出管理信息系统并应用于教学管理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06年又开发了《现代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系统依托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教学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工作平台。通过系统建设,教学管理工作流程得到新的改进,实现多校区教学管理网络协同和工作同步;形成教学管理数据标准规范,实现教学管理信息集中管理和数据共享;最终实现了教学管理网络化、数字化、综合化。

四、结束语

信息化教学资源设计及应用范文4

关键词:空间;资源建设;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13-0074-03

为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实现优质职教资源共享、共用,通过应用带动网络学习交流互动平台建设,计划依托世界大学城网络应用平台打造外贸职业学院网上职业教育,推动教育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改革,整体推进学院教学、研究、管理水平,我院从2011年起在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及开展空间教学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空间教学建设现状

1.空间平台建设情况

(1)领导高度重视,出台了推进措施

我院领导十分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将信息化建设作为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将在“十二五”期间以新校区建设为契机,重新规划校园网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技术先进、扩展性强、安全可靠、高速畅通、覆盖全院的校园网络环境;依托基于互联网的“世界大学城”学习平台,建设优质共享、交互式的教育教学资源库;提高全院师生信息化水平素养。通过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为培养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和服务社会搭建公共服务平台。

学院每年都将信息化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并有专项工作计划。2010年底,我院向世界大学城申请70级机构平台空间,可满足7000名师生员工在世界大学城网络虚拟社区中建立个人空间,2011年初我院召开了教育教学网络空间建设动员大会,确定了以学院院长担任组长,各分管副院长担任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空间资源建设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审定学院网络互动空间建设工作方案,全面负责学院网络空间建设的整体推进,及时了解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导学院各网络互动平台空间建设工作小组调整工作方案,改进工作思路,优化工作方法等。

(2)规范管理制度,出台了考核办法

根据空间建设年度工作计划,我院以信息中心牵头,组织教务处、督导处等多部门针对各部门工作特性规范了空间建设及管理制度,制定部门及部门成员空间建设考核标准,设计了详细的考核指标,出台了空间资源建设考核办法,明确了部门及部门成员在空间资源建设中的职责及考核要求。对空间栏目设置、空间资源形式及数量、空间交流互动,空间美化设计提出了具体考核指标。如:要求系主任每周必须到本系成员空间中访问2次,任课教师每学期必须完成两次空间作业批改。教务处、督导处修改了教学检查相关制度,将空间作为教学检查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将空间建设考核成绩作为教师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

(3)强化师生培训,加快了建设步伐

学院于2007年设立了信息中心,专门负责教育信息化方面的工作。配备了5名专职信息技术及网络管理人员,负责管理、维护学院南北两校区的网络设备、学院网站、学院各信息化平台软件等技术工作。

学院以信息中心牵头,组织服务外包学院计算机教师、各部门兼职信息化干事成立空间建设技术支持小组,遴选空间建设优秀个人成立空间资源建设培训讲师团队。空间建设技术支持小组制定了详细的空间建设培训计划,明确了培训内容及进程,每个学期面向全院师生员工组织4次空间培训,目前,所有教职员工及2009、2010、2011级学生均接受了4~6课时的空间集中培训;同时,由各部门设置的兼职信息化建设干事,空间建设骨干教师负责各个部门及系(院)的分散培训和技术支持工作,提高了师生空间建设的技术水平,加快了建设的步伐。

(4)努力改善条件,搭建平台

学院已在南北两校区建成了主干1000M、覆盖全院范围的校园网;网络带宽总量为300M,能满足实际需求。南北两校区通过VPN相联,共享网络资源。进一步增加校园网的容量及上网的灵活性,我们在学院南北两校区各楼宇都安装了无线AP(无线路由器),并和湖南移动长沙分公司、湖南电信长沙分公司合作,启动校园无线网络建设工程,通过无线网的有效补充,大大扩充了校园网的覆盖面。改善了学生的上网需求,保障了空间建设硬件条件。

(5)组织竞赛活动,调动了师生的积极参与

学院每学期面向全院教职员工及学生组织一次空间资源建设竞赛活动。所有教职员工均按照学院制定的评审指标开展空间展示和陈述活动,学院评审机构将根据每个员工的空间资源建设情况评定等级,每学期组织各(系)院开展学生空间建设竞赛活动,由各班辅导员推荐空间建设优秀个人参加学院评审。空间资源建设评优活动的开展,大大提高了师生建设、运用空间的积极性。

2.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情况

我院主要从专业教学资源建设和学院特色资源建设两个方面来创建院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构筑开放的教学资源环境,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学需要。

(1)专业教学资源建设情况

专业教学资源建设是数学化教学资源的核心,学院主要从专业课程教学资源和专业素材教学资源两个方面进行了空间资源建设。

1)专业课程体系教学资源库建设

学院成立课程建设领导小组,各专业建立了专家指导委员会,通过企业调研、专家论证,各专业根据岗位需求构建了相应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平台,形成了符合专业特点的能力培训体系。学院每个专业启动了5至8门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开发,目前已初步完成的课程标准资源主要有课程介绍(课程负责人说课)、课程内容标准、课程考核标准、教学设计、教学课件与视频、项目教学与演示、学习辅导手册与习题、企业案例等。

信息化教学资源设计及应用范文5

关键词:资源库 课程建设 教学资源

一、国贸专业资源库建设的背景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国家先后出台了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教职成[2012]5 号)的通知》要求深入推进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中广泛和有效运用,全面提升信息技术引领和支撑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能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迎来了发展良机。为将国贸专业向纵深推进,深化校企合作,助力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统一标准并且整合校企优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达成培养国贸专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教育教学目标,我们系国贸专业以学院迎接辽宁省示范校建设为契机, 以国贸示范专业建设为抓手,积极构建国贸专业群教学资源库,同时为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供宝贵的实践经验。

二、国贸专业课程资源建设思路

(一)课程资源设计与建设

高职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视对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对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要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更是要体现职业能力的训练,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要根据专业的特点,以及课程在专业的地位,围绕专业要求及就业需求来进行课程内容的设计和开发,完成相关教学资源的制作。

对于教学资源库的课程建设,要求课程内容的设计和开发,应着眼于多媒体素材的制作,除了文本资源,更需要受学生喜爱的图片、动画和视频资源。多媒体素材设计与制作是课程建设的重点。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更注重工作过程和行动导向,在建设教学资源库时要参照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把学科领域最新发展融入教学当中,开发对应的知识点与技能点、理实一体化的课程内容,这才能真正地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用仿真体验的方式接受学习,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体。

(二)课程内容设计

我系国贸专业于2014年4月参加学院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承担《外贸单证实务》等10门课程建设开发的任务,本着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高等职业教学理念为指导,对本课程进行了设计和开发。

以外贸单证实务课程为例,课程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主要任务是合同条款的拟订操作,出口业务信用证操作、进口业务信用证操作、出口结汇单证缮制操作、单据审核操作、综合流程操作、单证归档等七大工作项目,每个工作项目又根据实际工作流程需要划分为若干工作任务,工作任务下又设计了具体的操作步骤、程序和方法,构建了以技能操作为主体内容,专业知识为支撑线索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内容体系。并把工作任务进行典型化,设计相关的案例、动画、交互式实训等资源。

课程内容开发过程首先制定课程标准,确定课程内容范围,并以教学内容主线设计教学模块,针对教学模块制作教学活动设计. 先进行课程设计的系统化,分解知识点和技能点,通过知识点、技能点实现资源碎片化,最后围绕教学活动设计进行知识点、技能点的资源制作。从而把课程从复杂到简单、从综合到单一进行分解。形成了碎片化资源素材彼此联系的系统项目序列,把职业能力融入到相关的工作任务中,完成了课程内容的设计。

(三)课程资源开发

课程资源项目设计是基于工作流程进行的,通过课程的整体方案设计,围绕学习模块为单位来开发课程的资源素材,对资源进行整合,为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有效而直观的帮助,从而满足职业技能的培养。《外贸单证实务课程》的建设首先制定课程标准,再以教学主线设计教学模块,然后制作教学活动设计,在教学活动设计中提出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课程资源素材根据相关目标进行设计和制作。最终形成配套的学习模块学习包素材资源,资源包括文本、图形图像、音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数字信息资源,构建成教学资源库。

制作资源包括了:教学大纲、教学活动设计、演示文稿、教材、题库、课程案例、实训项目、教学视频、专业视频、图片、动画、交互式实训动画、网络课程等表现手法。

教学大纲、教学活动设计、演示文稿、教材、题库、课程模块单元案例、实训项目、网络课程、交互式实训动画这些资源是以系统的观点进行构建,来建立课程系统。而教学视频、专业视频、图片、动画、教学内容分为一个个最基本的独立单元,每一个单元只包含一个或少数几个相关联的知识点,实现知识的碎片化。这些资源的综合运用,把系统性和碎片化实现了有机融合,让系统教学和个体教学实现了整合。

三、课程资源库课程应用效果分析

本课程为一期建设内容,课程采用边建设边应用的方式,本课程在建设的一年时间内,不断把制作好的资源库素材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并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反馈及时进行修改。目前,本课程通过学院网络中心开放使用,学生们可以自主学习及资源下载,通过学习中心及时获得、完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学习任务,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学习知识,还能在课余拓展了相关的知识内容,教师们也可以共享下载学习资源。

本课程在2015级国际贸易实务班实施教学实践,对比以往教学情况,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很多学生为了完成任务,课间不休息,由要我学习转变为我要学习,学习效果明显,另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制单能力得到了训练,学生参加单证员考证通过率达到了100%通过的好成绩,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通过资源库的多媒体立体化教学,也获得了同类院校的好评。

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把课程中可能涉及的各类教学资源进行优化集成,用系统集成和知识点碎片化的模式,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高职教学理念作为指导,开发相关的知识点和技能点,把理念与实践整合为一体,根据教学和就业的需求,建设课程的多媒体资源,形成教学资源库的模式,对于培训高素质的高职技能型人才有着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 高安芹,牟伟.高职院校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探讨,济南:中国成人教育2013.24期.

[2] 戴勇.高职院校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核心问题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0.

[3] 李雁翎.教学资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J].中国大学教学,2010

[4] 陈晓琴.高职院校数字化教学资源体系的模型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简介

信息化教学资源设计及应用范文6

【关键词】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 实用性 开放性 可持续性

目前数字化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中的热点,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实用性、开放性和可持续性的原则。

一、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实用性原则

目前在数字化资源建设中存在一个误区,片面追求资源的数据量和多媒体形式的多样化,简单的将书本的内容翻版。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已经建成运行,从资源库中媒体素材、课件和文献资料三大类中的数量较多的素材分类下载次数发现该资源库的使用率非常低。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那只能是从资源库的使用价值上寻求答案。优秀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则要根据教学设计对各种资源进行选择、处理,强调“质”,应该尽可能积累真正体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目标有机整合的资源,使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数字化教学资源在教学应用中达到和谐统一,要让教师和学生真正能用得起来。这就是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实用性原则。

二、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开放性原则

目前,我国各种数字化教育资源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虽然种类繁多,形式多样,但是,真正能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教学帮助的却不多见。在数字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这样的问题,归根原因就在于,大多数资源的开发人员不能真正将一线教师的教学思想和学生的学习特点融合到所开发的数字教学软件中。一般他们只具备高水平的制作技术,而缺乏实际经验和理论指导,往往形成“闭门造车”的局面,因此制作出的软件大多缺乏实用性、实效性、系统性,这样也就不可能为实际的教学提供指导和帮助。所以开放性是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的大势所趋。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放性应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参与人员的开放性:参加资源开发人员应包括教师、学生、教育专家、软件设计人员等。

首先教师作为资源设计、整合的主导,在建立数字化教学资源体系的系统模型时,应该把握高层次的资源体系的构建,而不是陷于课件的制作开发。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重视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和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支持教学过程与学习模式的多样性,支持教学过程的交互性、实时性,实现师生间畅通无阻的交流与协作,体现数字资源形式多样、网络化的特点,体现其具备大规模、开放式、共享性、共建性,能应用于各种教学与学习环节,为全方位、多层次的数字化教学提供服务。

其次应该重视学生在资源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让学生参与开放式资源建设,他们的经验体会和学习成果是资源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创新教育的角度出发,学生参与资源建设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学生通过对资源的筛选、鉴别、利用、重组,创新出属于自己的知识结构,发展了个性,提高了能力,达到了全面教育的目的。通过学生参与我们还可以了解他们对教学资源的真正需求,使我们的资源更加贴进学生,更多的体现多样化、个性化。

然后软件开发设计人员主要是从技术角度来实现以上人员对资源的设想。教育专家在资源建设中主要承担理论上的指导,如对学生认知特点、心理特征、年龄特征等方面的指导交流,使我们的网络资源充分满足于教师和学生的教学需要,又可避免学生对于网络的沉溺,从而促使我们的网络资源建设更加规范化、科学化。

他们每个人之间本身也存在着互相交流、反馈。因此整个资源开发参与人员是开放的。

(2)体系结构的开放性:建立分布式的资源平台体系结构,是实现资源即时更新,即时交互的理想途径。

目前的教育资源平台往往从单一学科、单一功能角度进行设计,各学科、各功能之间不能相互整合,造成了操作困难和资源互不兼容的问题。分布式教育资源管理平台的建构,目的就是要营造数字化信息资源共享环境,它的建设应遵循标准规范、共建共享的原则,充分利用和发挥网络互联优势,解决各学科、各功能之间不能相互整合,造成资源管理困难和资源互不兼容的问题,实现教学资源的价值最大化。

(3)内容开放性:内容要有多样性和交互性、扩展性。

根据各自需要和爱好,一方面学生和教师可以随意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与教学资源,并可以进行二次加工整和,另一方面对于自己学习、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好的方法思路甚至自己制作的学习资源,学生和教师都可以非常方便的通过相应的审核程序加入到资源库中,以便最大范围与他人学习交流。

三、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可持续性原则

数字化教学资源体系不是封闭的、一成不变的,而是开放的、可持续发展的。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任何课程。教师、学生甚至整个社会在经过审核后,都可以将合理有效的教学资源添加到其中。这些丰富的教学资源将给教学、科研带来极大的支持和帮助,向全社会开放教学资源、形成终身教育体系,并为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能。这种即时交互、即时更新的资源维护和管理模式,对建设充满活力的数字化资源库具有深远的意义。

遵循了实用性、开放性和可持续性三个原则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确保了数字化教学资源体系的先进性与科学性,它将极大地推动数字化教学与学习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柯和平.全文检索的多媒体素材库及其设计.中国远程教育,2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