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颈椎的治疗办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脊髓颈椎的治疗办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脊髓颈椎的治疗办法

脊髓颈椎的治疗办法范文1

【关键词】 脊髓颈椎病;前路手术;人工椎间盘;植骨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indications of surgical treatment of the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so as to master the skills of placing Cage. Methods: the operations on 26 patients for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from august of 2003 to august of 2008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One case was selected for anterior approach and posterior approach .6 cases were only placed into bone autograft, 20 cases were placed into cages and bone graft. Results: Of 26 cases, 6 cases acquired good result,20 cases acquired excellent result. Conclusion: Anterior approach decompressing is an effective surgical method to cure serious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with simple operation, less risk and little loss of blood.

Key words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Anterior approach; Cage; Surgical treatment; Translating bone

脊髓型颈椎病是骨科的常见病,原则上一旦确诊,应及时行手术治疗,以解除脊髓压迫,保护和改善脊髓功能。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手术,1958年由Smith和Robinson首次报告以来,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被广泛应用于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目前,人工椎间盘或椎间融合器(Cage)加植骨置入,代替了单纯自体骨置入融合,术后颈椎的稳定性及曲度明显改善,达到正常。对经过3个月以上正规保守治疗无效,或保守治疗虽然有效,但病情反复发作呈进行性加重,且临床症状、体征与影像学表现一致的患者,应进行手术治疗。自2003年8月至2008年8月,我院采用颈前路减压、椎间融合器植入和植骨的方法治疗26例此类疾病,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6例,男25例,女1例,年龄最小38岁,最大54岁,平均46岁。自体骨置入融合6例,人工椎间盘(Cage)加植骨置入20例,其中1例同时置入2个Cage,另1例同时又行颈椎后入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所有患者均为慢性起病,病情进行性加重,病程1~2年,平均1.5年。所有病例起病后均出现颈部酸胀不适感,上肢及手指麻木无力,活动不灵活,有踩棉花感。查体以颈髓受压表现为主,四肢不同程度的不完全性瘫痪,肢体存在感觉及运动障碍,腱反射亢进,双侧Foffmann’s sign(++),Babinki’s sign(++)。

1.2 手术方法 气管内插管全麻成功后,患者取仰卧位,做颈右前斜形或横形切口,按颈前外侧入路显露椎体前方,用C型臂X线透视定位,上下相临椎体上螺钉适当撑开椎间隙,切除病变节段椎间盘,显露硬脊膜和致压物,仔细分离致压物,用小号枪式咬骨钳将其咬除,彻底解除脊髓压迫,上下椎体终板开骨槽,根据所测椎体间高度取合适骨块大小15mm×10mm×8mm,将修整合适的髂骨块植人颈椎开槽减压区内。而置入Cage时简单顺利,适当撑开病变椎间隙后,仅咬除椎间盘及软骨终板,不用开骨槽,用置入器直接置入已置入骨的Cage,Cage有钛的、碳素的和高分子的,其中间是空的置入松质骨以便与上下椎体融合,其上下面有防滑脱的齿。术后常规静滴抗生素,地塞米松10mg和20%甘露醇250mL每天1次,静滴3~5天,切口拆线后用颈托保护2~3个月。

1.3 疗效评定 优:指术后踩棉花感消失,病理反射减弱,感觉恢复,四肢肌力恢复5级,颈椎曲度正常及稳定性好;良:指踩棉花感消失,病理反射减弱,感觉恢复少,四肢肌力恢复3~4级,颈椎曲度不正常及稳定性差;差:指症状未缓解或加重者。

2 结果

术后3、6、12个月摄颈椎正侧位X线平片复查,本组26例术后2~3月均开始行功能锻炼,3~36个月后随访愈合,症状明显缓解,脊髓功能明显改善。无1例发生喉上、喉返神经、气管及食道损伤。单纯自体骨置入融合6例颈椎的稳定性及曲度略差,人工椎间盘(Cage)加植骨置入20例明显改善,颈椎曲度正常及稳定性好,尤其高分子Cage置入的效果更理想。

3 讨论

颈椎退行性变引起脊髓的外在压迫和/或血供减少产生脊髓功能障碍称为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CSM)[1]。CSM是55岁以上脊髓功能障碍最常见的类型,CSM的基本原因是脊柱退行变。其发病始于脊髓的外在因素,累及脊髓周围的骨与软组织,引起脊髓功能障碍。早期病变为退行性变,反应性骨质增生加大椎体在椎间盘水平的矢状径线。所形成的软骨骨赘向后突入椎管,减少脊髓的有效空间和血供。椎间隙狭窄又导致Luschka关节重叠,椎间关节骨关节病。来自Luschka关节和椎间关节的骨赘进一步减小椎管和神经孔的径线。黄韧带失去弹性、增厚、突入椎管是脊髓侧后方的重要压迫因素,成为后路减压术重要的病理依据。临床表现CSM病人可有颈痛、步行困难、不稳、上肢痛、麻木、感觉异常、软弱无力,常合并神经根压迫症。膀胱功能障碍不常见。可并发腰椎管狭窄症。物理检查可发现下肢呈上运动神经元瘫痪表现,上肢呈下运动神经元瘫痪表现,但脊髓病变尾侧相应上肢水平也可有上运动神经元瘫痪改变。Hoffmann征为反向桡反射,即弹拨中指末节指骨掌面,同侧拇指示指指间关节屈曲。颈椎后伸可增加Hoffmann征的敏感性。在诱发肱桡肌反射时显示反向桡反射是CSM的特征体征。痛温觉、轻触觉可有改变,位置觉和震颤觉属更特异表现。上肢受累可为单侧,下肢受累多为双侧。在异常反射出现之前常有精细动作障碍及步行不稳,可有轮替性动作障碍,即缓慢或不协调的迅速交替运动,步行困难。脊髓病变按神经定位征诊断困难,需结合影像学分析。

3.1 手术时机的选择 对脊髓型颈椎病的自然病史研究发现,89%的患者呈发展或恶化倾向;对手术的远期疗效的观察表明,起病后6~12个月之内是最佳手术时机。对脊髓型颈椎病一经明确诊断,即应考虑早期实施手术。因为早期手术有利于感觉及肌力恢复得尽可能多一些。本组26例均在发病后1年内手术。

3.2 手术方案选择 颈椎病手术入路选择。解除脊髓和神经根的压迫,恢复或重建椎间隙高度并获得正常生理曲度和与脊髓相适应的椎管容量和形态,尽量恢复脊髓残留功能和阻止病情的进一步发展或恶化是手术治疗的目的[2]。前入路手术的优点是:(1)符合颈椎病的病理生理特点;(2)直接清除致压物,并可于椎间隙植骨融合或置入人工材料;(3)术中及术后的并发症少。但必须强调颈椎前路手术基本原则:(1)手术前必须完善各项检查,包括患者全身情况和神经功能及影像学评估等。(2)减压的基本原则应是以最安全、最小损伤切除致压物,使脊髓和神经根获得减压。(3)减压的最有效办法是直接减压,即哪里有压迫就应该在哪里切除致压物减压。脊髓型和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致压物多来自椎管前方脊髓腹侧的椎体后缘上下方的骨赘或变性破裂的椎间盘组织,只有通过前路才能直接切除减压。(4)重视植骨融合,任何坚强的内固定都不能替代植骨,只有骨性融合才能达到坚强的力学稳定。(5)符合生物力学原则。(6)出血少不用输血。病变超过两个节段且伴椎管狭窄者需要前、后入路同时手术,出血多需要输同型血800~1 200mL。手术切口的选择:颈前右侧[3]。手术效果:本组26例中,24例为1个节段,1例为2个节段,1例为3个节段,均施行了前入路手术,6例单纯自体骨置入融合,20例均Cage置入髂骨植骨,1例两枚Cage置入髂骨植骨。1例病变为3个节段,施行了前、后入路同时手术。随访3~36个月,术前踩棉花感消失,四肢感觉恢复近正常、肌力恢复为5级。无一例发生神经损伤。

参考文献

[1] 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6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881.

脊髓颈椎的治疗办法范文2

关键词 颈椎病 非手术治疗 护理

1一般资料

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退行性变而引起的一系列综合性症候群。本院2005年5月至2006年4月共收治82例颈椎病患者,其中有完整资料有60例,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最大者78岁,最小者30岁。按受侵害组织部位可分为神经根型32例,脊髓型2例,椎动脉型8例,交感神经型2例,混合型16例。

2 治疗方法

2.1颈椎牵引 患者颈前屈15°~25°,体质较好、症状较轻者坐位牵引;体质较弱、症状较重者仰卧位牵引,常用颌枕带牵引:颌枕带牵引适应于颈神经根部受压迫而致使上肢麻木疼痛的患者,通过牵引,增大了椎间隙及椎间孔,从而缓解压迫症状。牵引重量为3~5公斤,也要注意病人的舒适程度,牵引过程可能出现不适,必须有毅力和耐力,在牵引中要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可采用读报、谈心方法,使其消除不适感,并要注意观察患者的面色、神态、呼吸、脉搏,以免发生意外。

2.2手法治疗(由医生完成,本文不做讨论)

2.3功能锻炼 颈椎病患者多以脑力劳动者为主,大部分由于长期处于一种较固定的姿势,必然会造成局部的组织受压或受累而引起颈、肩、上肢的疼痛、麻木的症状,临床功能锻炼,成为治愈颈椎病不可缺少的办法。功能锻炼是改善症状、巩固疗效、减少复发的有效措施。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传授正确的锻炼方法,坚持颈部及四肢肌肉锻炼,增强脊柱的稳定性,但避免做剧烈颈部旋转运动或突然转颈,防止颈椎再移位。老年人训练时动作宜缓慢,避免因过大、过强运动发生意外。我们常指导病人做颈部肌肉锻炼如做颈部前屈、后伸、左右旋转,侧屈等颈部医疗体操,每次反复做4~5次,运动量的大小,应视耐受力而定,并保持短时间的静力收缩以增强颈项肌的力量。

3 护理与体会

3.1心理护理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病情错综复杂,早期症状往往不典型而难以确诊,从而加重病人心理负担,病情较重或反复发作的患者,常产生害怕截瘫的恐惧心理。因此须对患者进行专业知识的普及教育,让患者了解除脊髓型颈椎病可引起瘫痪外,其他类型的一般不引起肢体完全瘫痪,即便脊髓型颈椎病,只要治疗护理得当,症状也可好转。护理人员必须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和安慰工作,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及时帮助解决患者的生活困难,减少患者治疗中的不便,使患者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同时告诫患者该病是一种慢性发展过程,即不可能很快治愈,也不会迅速恶化,故要有长期治疗的思想准备,消除不必要的忧虑和烦恼,保持心情舒畅,学会掌握自我,积极采取措施,预防和治疗本病。焦虑者给予疏导,解除其不良的心理反应,给病人介绍治愈的病例,使之树立信心。给病人解释病情发生发展的规律,使其掌握应对方式,给病人介绍该病的诱发因素,使其尽可能避免与诱因接触,给病人介绍该病在国外治疗的进展情况,使病人能有效配合治疗,通过以上这些方面的健康教育,使病人解除焦虑积极治疗。

3.2生活护理 睡眠时枕头高低适宜,一般应保持颈部轻度过伸位,以利恢复脊椎的生活曲线,勿伏案低头过久,要经常改变姿势。行走时挺胸抬头,两眼平视前方,不要躺在床上看书。颈椎病症状围保护注意保持良好的睡眠姿势,避免睡高枕,枕头高度以头部压下后与自己的拳头高度相等或略低,以10cm~15cm为宜,卧姿以仰卧位最佳,侧卧位次之,俯卧位不可取,此种卧位破坏颈椎自然生理弯曲。中医认为颈椎病病因多与风寒湿邪有关,故颈部的保暖防湿十分重要,可采用坎离砂或中药煎洗液浸泡热毛巾敷于颈部起消炎镇痛作用。指导病人及家属掌握热敷温度,用手腕部测温,不烫手为宜,操作时严防烫伤.热敷结束半小时方可外出,以防颈部受凉,寒冷天气尤其要注意颈部保暖。中医有“扶正祛邪”之治疗原则,通过摄取富有营养,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对颈椎痛的防治有积极的作用。指导病人经常少量食用胡桃、黑芝麻等补肾食品和木瓜、当归等舒筋活络食品以舒通气血,改善症状,但应避免滥用温补药和药酒。

3.3健康教育

脊髓颈椎的治疗办法范文3

什么时候可以使用自我疗法

颈椎病的先兆

1、 反复出现落枕,颈部时有紧、硬之感,常为早期信号。

2、 改变头部时出现头颈部隐痛,并伴有不明原因的手指胀麻,则为神经根型早期信号。

3、 转动头部时,出现轻微不适,或较短暂性眩晕,往往是椎动脉型的先兆。

4、 若出现头痛、头晕,颈部不适,并伴有不明原因的眼鼻耳的刺激症状,则考虑为交感神经的先兆。

5、 如不明原因的下肢麻木、无力,步履蹒跚,以及颈部疼痛,排便无力,应考虑脊髓型的可能。

颈椎病的典型症状

1、 颈椎关节周围组织受压症状:颈部紧绷、僵硬、活动受限甚至疼痛。

2、 颈神经根压迫症状:转动头部或头部负重时,出现颈部疼痛或一侧上肢放射性疼痛。并出现单侧或双侧上肢皮肤感觉异常和无力。

3、 椎动脉压迫症状:头部向一侧转动时出现头晕、恶心甚至猝倒。平素有单侧上肢麻木或头痛。

4、 交感神经刺激症状: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眼球下陷,心律异常。肢端发凉,面部潮红。多汗或无汗,或恶心呕吐。

5、 脊髓压迫型:首先出现下肢行走不利,既则出现上下肢行动不便,步态不稳,并伴有感觉障碍及肌肉萎缩。重则出现瘫痪以及感觉消失。

自我按摩疗法

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退行性病变引起,除脊髓型外,其它各型预后较为良好。经推拿手法治疗后,往往能起到疏松肌肉,解除痉挛,活动关节,纠正狭窄,改变骨赘物等作用,以减轻或消除症状。

动作要领:

⑴患者坐位,健侧手按揉颈部患处1―2分钟

⑵如有索条、挛缩块,用指腹点揉并弹拨1分钟。

⑶点按两侧风池穴、肩井穴、缺盆穴各1分钟。

⑷若出现患肢麻窜感时,可拿捏、弹拨、点揉颈部外侧的前中斜角肌。

注意事项:操作时要以自身能耐受为度。要坚持操作,每天1~2次。

自身锻炼疗法

动作要领:

1、 回头望月:自然站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手叉腰,拇指向前,扭头带动上身向左侧转,两眼随之向上方注视,似望月,然后还原,再向右侧转动,两眼向右上方注视。

2、 拉弓射箭:左腿向前方跨出一步,呈弓步姿势,右手做持弓手势,左手做拉弓手势,头、颈、腰顺势向左则转动,然后回位,以此反复做4―6次,然后再更换到右侧。

3、 双手托天:自然站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肘关节屈曲,两手置于脐旁,掌心向上,两手指尖相对,缓慢上抬置与双眼在同一平行线时,双手向外反掌,掌心向上,双眼向上注视双手背,双手上托,缓慢吸气,然后还原时慢慢呼气,照此反复5―10次。

4、 颈部操:首先应保持颈部中立位姿势。

中立位:自然站立,两眼平视前方,两脚与肩同宽,两手叉腰,拇指向前。

①颈部前屈,然后回到中立位。

②颈部后伸,再回到中立位。

③颈部左侧屈,然后回到中立位。

④颈部右侧屈,再回到中立位。

以上动作应自然连续缓慢,逐渐加深,反复做5~10次。建议长期伏案工作者每工作50分钟左右做一次此颈部操,能够很好的起到预防颈椎病的作用。

其他家庭自我疗法

热敷疗法:

将热毛巾浸于大约60°的热水、热醋、花椒水、淡盐水或热药液中,然后双手轻轻挤压后,放置于颈项部或上背部,反复数次。每次20---30分钟,每日两次。可起到消肿止痛,改善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的作用。

中药熏洗疗法:

川穹15g,归尾15g,海桐皮15g,透骨草20g,川椒15g,防风15g。用法:加水一公斤煎汤熏洗。

生姜湿敷疗法:

把生姜捣烂,放于布袋,在锅内煎熬成姜汤,用毛巾浸汤放在疼痛的颈肩部位进行湿敷。

蜡疗法:

将专用的蜡袋放置于疼痛部位,也可以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生活调养法:

1. 做好劳动、运动、演出前的准备活动,防止颈椎和其他部位的损伤。

2. 从事会计、写作、编校、打字等长期伏案工作的人,常常由于工作和姿势的关系或长期低头,使颈部的韧带和肌肉易于受到牵拉、劳损,而椎体前缘因相互磨损而增生。因而从事此类工作的人和学生首先要有正确的坐姿。

3. 纠正不适的枕头和睡眠姿势:柔软的圆枕,超过自己的肩宽10~20厘米,高度以压缩后略高于自己的拳头10~20厘米。枕头的位置放在颈部的后方,睡眠以仰卧、侧卧为宜。

4. 防止颈部受风、受寒,积极治疗颈部的外伤,感染、结核、淋巴结炎和 椎间盘炎等疾病。

脊髓颈椎的治疗办法范文4

颈椎病呈年轻化态势

徐主任坦言,颈椎病年轻化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小小的颈椎中同时存在神经、椎动脉和脊髓,无论哪一个受到压迫刺激都要出问题。如果你感到肩背疼痛、手麻、肌肉痉挛,这是你的颈椎神经出了问题;如果你有时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状况,这是脑供血不足在向你发出信号,椎动脉型的颈椎病已经找上了你;如果你在工作中出现心慌、气短、出汗等症状,这也是颈椎在提示你“劳累过度,要休息”。

徐主任表示,发现有上述三种情况就应立即到医院就医,否则病情就会进一步发展,治疗过程将会延长。长时间拖延任其发展,还将造成颈椎生理曲度消失、骨质增生等症状。

改变工作生活方式对抗颈椎病

徐主任提出了五大建议。

1.改变不良的工作习惯

很多白领长时间低头伏案,使颈椎处于长时间的向前屈的劳累状态,每隔一个小时左右应抬头后仰休息片刻缓解肌肉僵硬,可以练习一下颈椎操:动作轻柔地前屈、后伸、左转、右转以及用下巴画圈,动静结合,张弛有度地活动四肢、颈椎,消除颈部肌肉、韧带的疲劳,防止劳损。

2.注意保暖

寒冷冬季是诱发颈椎病的时期,长期患有颈椎病的人可以选择穿高领衣服和戴围巾保暖,避免颈部受寒和血管收缩,加快血液循环,对抑制心血管病、失眠都有一定的积极效果。颈部若受风着凉,热敷可缓解颈椎和肌肉酸痛。

3.选择合适的枕头

每个人一生有百分之三十左右的时间都是在睡眠中度过的,因此选择一款利于颈椎保健的枕头无疑成为关键。徐主任建议,枕芯以装填量适当的荞麦皮枕头为好,习惯仰卧者应保持脑后勺陷入其中,头轻度后仰,有适当的牵引力度;习惯侧卧者应将枕头充塞到面部与肩部的空隙中,与肩同宽,以放松为准,保持颈椎的生理弯曲。

4.游泳锻炼颈肩部力量

每周一至两次的游泳过程中,脊椎肩背伸缩运动既锻炼了心肺功能,也增强了肌力锻炼,血液循环加快以预防颈椎病的发生。

5.积极治疗

脊髓颈椎的治疗办法范文5

1研究颈椎曲度变直的目的

颈椎曲度变直在笔者的临床工作中已经成为常见病、多发病,特别是近年来颈椎曲度变直发病年龄越来越早,疾病看似不大,但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与不变,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提早预防、合理治疗是解决颈椎曲度变直的关键。本文力求通过对办公室白领颈椎曲度变直发生的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合理的治疗方法。

2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文通过调查某城市某股份制银行办公人员共120例,在这里其中工作5年的有52例。对照组(同一单位的后勤及保安工作人员)共100例,其中工作5年的有40例。笔者对上述调查对象均摄取了标准颈椎侧位片,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研究,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工龄情况、工作负荷、工作习惯以及颈椎生理曲度的情况。

3调查的结果

通过调查进行总结分析,办公室白领颈椎曲度变直的发生率为62.5%,而对照组工作人员颈椎曲度变直的发生率仅为17.0%,两组差异显著。而不同工龄的工作人员其颈椎曲度变直的发生率在办公室白领组中也是有着显著的差异,而在对照组中差异就不显著,见表1、表2。

4原因分析

4.1工作负荷 通过分析对比可以发现,办公室白领颈椎曲度变直的发生与他们的工作量有着密切的关系。笔者选取的银行为某大城市的大型股份制银行,是该领域的明星行业,深受百姓的青睐,每天前来办理业务的单位和个人络绎不绝,业务量很大,全体办公人员、特别是前台办公人员满负荷运转、节奏紧张,长时间保持一个工作姿势和状态,颈椎曲度变直的发生率很高。而对照组工作也很繁忙,但他们的工作状态是非固定的工作姿势和状态,对照组颈椎曲度变直的发生率很低。

4.2不良的工作姿势和习惯 由于办公室白领缺乏医学保健知识,在日常的工作中长期保持重复、静态的不良姿势,如垂头工作或凝视显示器,由于长时间的高强度负荷和相对的静止,易使人体颈部的肌群、肌腱疲劳,这些肌群由于长时间的弛张失调,造成局部的血液循环不良,形成组织水肿,引起颈部酸胀、颈部僵硬等不适感觉,也是引发颈椎曲度变直的重要原因。

4.3工龄长短与颈椎曲度变直的发生率有一定关系 如表1所示,从图表中的统计可以看出,颈椎曲度变直的发生率与工龄的长短关系密切,随着工龄的增长,颈椎负荷的不断增加,颈椎曲度变直的发生也显著增加,可以看出办公室白领颈椎曲度变直的发生率与工龄成正比。

5预防与治疗方法

5.1科学的工作习惯 办公室白领在日常的工作中要注意一定姿势的相对静态工作要适当的进行运动,减少因工作姿势带来的颈椎疾病。可以在工作一段时间后适当活动颈部,把垂头工作姿势的时间降至最低程度,这是预防颈椎曲度变直的关键。

5.2理疗与方法 颈椎曲度变直有临床症状的患者,可行颈肩部热敷、热疗,通过热疗的办法以改善颈部的血液循环,减轻颈部软组织的水肿,使颈部酸胀、僵硬的症状减轻或逐渐消失。最简易、最实用的家庭理疗方法是患者在睡前泡热水澡,用特定的电磁波治疗器照射颈部30 min/d作用,患者在睡觉时头颈部与床保持平行,降低颈部肌肉组织压力,有利用颈部的血液循环和软组织水肿的吸收。

5.3日常保健 办公室白领由于平时工作繁忙,更应该注意经常参加体育锻炼,通过科学合理的锻炼来提高颈部肌肉、韧带等组织的韧性及抗疲劳能力。下班后可进行15 min左右的颈肩部按摩,促进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促使颈肩部肌肉的疲劳解除。寒冷季节注意颈肩部的保暖,避免受凉。睡眠时,随时调节枕头的高度,以自己感觉舒服为准。平时避免躺着看书和看电视。

5.4适当的组织管理调整。管理层应根据顾客多少来安排轮休,调整工作时间,以利保护办公人员的身体健康及提高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80.

脊髓颈椎的治疗办法范文6

1.宁夏医科大学回医药现代化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宁夏银川 750004;2.宁夏医科大学中医学院,宁夏银川 750004

[摘要] 目的 分析按揉理筋拔伸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该院月收治的200例该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基于随机原则将其分作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观察组患者接受按揉理筋拔伸法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药物颈牵法治疗。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后颈性眩晕症状及功能评分、TCD各项指标。结果 在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86%优于对照组63%;在后颈性眩晕症状及功能评分方面,观察组(28.76±5.2)分优于对照组(21.97±2.9)分,在TCD各项指标方面,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在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中,按揉理筋拔伸法具有诸多优势,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关键词 ] 按揉理筋拔伸法;药物颈牵法;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 R27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2(b)-0185-02

[基金项目]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3BAI05B01);宁夏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作者简介] 马惠昇(1970-),男,回族,宁夏银川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回医理筋疗法基础与临床研究。

椎动脉型颈椎病(CSA)属于骨伤科常见疾病之一,其发病多由长期伏案工作等因素使得患者椎动脉受到一定程度的刺激或压迫,导致血管迂曲或狭窄无法向椎动脉正常供血引起[1]。该文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该院收治的20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分析按揉理筋拔伸法治疗该病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就诊于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回医中医医院的20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作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观察组:施以按揉理筋拔伸法治疗;男性患者56例,女性患者44例;年龄19~65岁,平均(44.7±5.63)岁;病程5 d~12年,平均(5.6±3.28)年。对照组:接受药物颈牵法治疗;男性患者52例,女性患者48例;年龄23~64岁,平均(46.4±5.87)岁;病程6 d~11年,平均(5.3±3.83)年。两组患者在以病程为代表的一般资料上不存在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纳入标准[2]:符合1993年“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提出的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且为中度患者和重度患者;18岁≤年龄≤65岁;自愿接受该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3]:合并颈椎畸形、骨质疏松以及脊髓型颈椎病等;严重心脑病患者、糖尿病患者、低血压患者;妊娠以及哺乳期妇女;年龄<18岁或年龄>65岁;同时采用其他疗法的患者;低分子右旋糖酐和川芎嗪禁忌症。

1.2治疗方法

1.2.1观察组采用该院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制定的回医理筋疗法之“颈椎病三步六法”进行理筋治疗。第一步:松解肌筋:推筋、揉筋、拿筋;操作时患者俯卧位,医者坐于其头端,先用拇指推颈枕、颈后5遍;再用四指和拇指揉筋法在颈后筋结点反复揉筋2 min;然后再提拿患者颈后以及颈肩部肌筋2 min。第二步:理筋止痛:点穴、拨筋、滚筋;用拇指点筋法分别点按筋结点,尤其是风池、天柱、肩中俞、肩外俞、肩井穴等除,每穴半分钟。再对患者颈椎两侧进行拨揉,由上至下,反复拨揉15遍左右。然后滚法对患者颈肩部肌筋进行放松,时间控制在5 min左右。第三步:正骨顺筋:拨伸、折筋、抖筋。患者仰卧位,用双手在患者颈枕两侧夹持,缓缓拔伸5遍;再用两手交叉按压患者双肩前,用前臂上抬,被动前屈其颈椎3~5遍,最后用双手指腹在患者胸椎旁做屈指抖动法,上下3~5遍,结束理筋操作。

1.2.2对照组药物:将100 mg的川芎嗪(药名:盐酸川芎嗪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55479)添加到500 mL的低分子右旋糖酐(药名:低分子右旋糖酐氨基酸注射液;国药准字:H31022787)中,待充分混均之后行静脉点滴,1次/2 d。

颈椎牵引:采用SKG-1型数字程序控制颈椎自动牵引机进行牵引[4],要求患者保持坐位,颈前曲控制在15~20°之间,牵引重量通常从5 kg开始慢慢加重(男性患者通常能够增加到12~14 kg之间,男性患者通常能够增加到8~10 kg之间),采用间歇牵引的方式进行,20 min/次,1次/d。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均以15 d为1个疗程,所有患者均需要连续接受2个疗程的治疗。

1.3 TCD检测

采用美国Medasonic公司生产的第2代经颅TCD诊断仪。要求患者保持坐位,使用频率为2 MHz探头经枕窗对患者左右椎动脉(VA)和基底动脉(BA)进行有效探测。在探测过程中,通常需要借助声束角度调整等办法来有效跟踪VA,从而收集到更为理想的多普勒信号。准确记录VA与BA各自对应的如下参数:①收缩期峰流速(Vs);②舒张期末峰峰流速(Vd);③平均峰流速(Vm)。

TCD检测一共需要进行两次,一次是治疗之前,另一次是治疗之后。

1.4疗效评价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参考《中医药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994年)制定,包括痊愈、显效、有效、无效。

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价参考王楚怀等《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制定。

1.5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该研究的相关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进行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进行检验,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愈24例、显效35例、有效27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86%;对照组治愈14例、显效21例、有效28例、无效37例,总有效率63%。就总有效率而言,观察组86%优于对照组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9,P<0.05)。

2.2两组后颈性眩晕症状及功能评分比较

就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后颈性眩晕症状及功能评分而言,治疗前为(10.98±3.5)分VS(11.29±4.7)分,差异不明显有可比性(t=1.25,P>0.05);治疗后为(28.76±5.2)分VS(21.97±2.9)分,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t=4.69,P<0.05)。

2.3两组椎动脉与基底动脉TCD检测结果比较

见表1。

3 讨论

在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按揉理筋法是一种回族民间疗法,是回族民间治疗筋伤疾病的有效方法,在此基础上,该课题经过多年的整理和规范化研究,形成了回医特色理筋疗法,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且取得了相当理想的临床疗效[5]。采用按揉理筋法对患者进行治疗时,能使患者肌肉得到有效放松,患者依从性良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复位成功率,降低了医疗风险,为患者颈椎力学系统重新构建了一个理想的内外平衡。总之,手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椎动脉供血状况。

由该研究结果可知,在总有效率(86.3%VS62.5%)、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28.76±5.2)分VS(21.97±2.9)分以及TCD指标方面,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即按揉理筋拔伸法更具优势,和赵强等研究结果相符[6]。采用按揉理筋拔伸法进行治疗之后,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症状有较为明显的改善甚至消失,提示该疗法可以有效改善椎动脉痉挛或狭窄问题,进而实现对患者脑部供血的有效改善。由上述分析可知,按揉理筋拔伸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是切实可行的。

[

参考文献]

[1]张炎华,刘文静.针灸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20例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2,23(19):17-19.

[2]伍耀南,孙秩和,蔡永瑞.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41(20):201-202.

[3]张仲博,房敏,蒋诗超,等.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生物力学机制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杂志,2012,19(3):564-566.

[4]甘露.辨证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4,32(7):157-159.

[5]黄健.不同针灸取穴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29(21):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