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行政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行政论文范文1
1.1行政管理机制不健全
企业经营运作及各项组织管理活动的执行需要依托于各项体系管理制度,并针对企业发展或运营生产所要监督管理的重点而展开一系列约束管理手段,从而才能发挥可靠的体系管理成效。但煤企业行政管理体制不健全与体系制度完善程度息息相关。有些煤矿企业一旦内部发生矛盾则引起内讧,互相责任推诿,却未能依照管理制度办事,将制度约束内容抛在脑后。这也充分说明,良好的行政管理体系机制运作需要企业各级人员具有责任意识和主观能动性,否则制度则是死的,人确是活的,制度执行只能流于形式,难以协调各类行政管理工作执行的矛盾问题。
1.2行政监管机构臃肿
主要体现为煤矿管理生产的权属部门仅负责基本生产,却不对安全予以负责,而整治煤矿安全的部门却不对生产指标进行负责,相互责任推诿,管理局面存在脱节;又或出现安全、生产两手齐抓却谁都管不好的局面。此外,地方煤监局及安监局虽然就地方矿点设立了必要培训机构,却在培训事宜流于形式成分居多,实行重复培训,且日常监管草率大意,多以行政罚款代替监管为主,真正行政监管却体现为一罚了事。此外,一旦行政监管下发现安全事故发生,煤矿企业自身的权属机构需要就煤矿生产的安全事故予以调查,但其组织职能下的文件批复却也由自身从属办理,并不受地方行政机构监督和影响,故而造就了国家监察职能权属表现空有权利却不能承担责任,而地方管理却从属权利极为有限并还要负无限的责任。
1.3内部工作执行效率低下
由于和煤矿企业生产及运营的牵扯部门较多,在行政管理工作执行方面往往运转不灵,或者是内部工作信息资源失真,所以一旦发生纠纷、内讧、责任推诿等即使向上级汇报问题解决的进展情况,也往往发生一定的滞后性。此外,由于不少行政管理问题发生,多数都掺杂着企业效益与个人利益得失问题。所以,即使一旦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但如果少数人提出反对意见,也将会影响整个问题事件的客观处理进程。
1.4人员素质问题
据相关资料表明,我国小煤矿基本从业人员的文化水平素养较低,且安全生产的责任意识不足,工艺技术条件也极为有限。因此,如若从劳动力角度去看,我国基层矿工都是以农民主体居多,人员存在较大的流动性及管理松散性。而如若从技术角度看起,行政监管、技术管理阶层的人才非常匮乏,且生产及管理组织活动开展多半和高危电力相关,进而很容易造成人才流失,所以现有的人员素质水平则参差不齐。
2.提升煤矿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主要途径探讨
2.1明确各阶层人员工作职责
煤矿企业经营发展最为重视煤矿开采与安全生产。因此,行政管理工作执行效率的提高应以有效保障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为主。因此,一旦遇到安全突发事故,行政管理工作必然承担一定责任。基于此,笔者建议煤矿生产行政管理能够整合安全监督资源,集中就各级部门工作职能予以优化,整合市县一级监管事宜,具体敲定由一个部门进行安全生产管理,以有效促进地方行业主管安全生产能够明确生产重点,安全重点等,避免责任推诿的内讧现象发生。
2.2健全煤矿企业管理体系机制
落实行政管理部门的行政监管各项机制,包括严格执行自身企业所属的岗位责任机制,以及加强行政管理法制约束效力,依法办事。同时,要建立必要的一系列必要的规范化的现代化计算机信息化建设,加强行政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办公,以提高行政工作执行效率。
2.3人员素质提高
加强人才引入,提高现有人员从业素质,同时在人才引入机制方面,应能打破以往地区人才保护色彩浓厚这一事实,力求加强人才吸引机制的研究,满足人才其物质、精神需求,强调劳动所得和付出成正比,并重点实行分层次、分阶段的强制化培训,且人才引入的投资经费应由财政专项拨款。
2.4引入现代化企业管理方法或手段
比如加强目标成本管理、维系客户渠道、成本核算管理、以及强化供应链管理等。同时,要改变传统煤矿企业权责过分集中或权力不下放的行政管理约束机制,以杜绝“窑主”守旧的官僚思想作祟;要重点加强柔性管理,强调以人为本,通过激励奖酬与行政管理约束机制同步开展,实现调动人员积极性,强化员工和企业间的归属感,以有效促进管理手段执行效率提高。
3.结语
企业行政论文范文2
网络经济时代,无形资产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尤其是企业品牌。品牌战略已成为众多知名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金融机构甚至将公司的热门品牌列为提供贷款的条件,以品牌资产价值而不是资本结构作为其贷款的基础。Kerin&huraman(1998)以美国日用消费品生产公司为样本对象,用数据库收集的市价与账面价值比率作为公司价值替代变量,加上品牌价值的数据,对品牌价值与公司价值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公司品牌价值与公司价值之间表现出较强的统计学意义上的正相关关系。品牌价值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对公司价值具有重要贡献。对于竞争性行业的企业来说,品牌可以形成溢出效应,获得超额收益,因此提出假设1:品牌价值与公司价值正相关。从21世纪至今,是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为品牌理念核心的可持续发展阶段(薛可,余明阳,2006)。在这个阶段,企业不再是纯粹的理性“经济人”,而是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在关心社会生活和社会公益上,强调回馈社会,谋求在担负起社会责任的同时获得可持续发展。关于企业社会责任对品牌价值的影响,市场营销领域观点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对于品牌价值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衣凤鹏(2013)[6]认为利益相关者将对社会责任的感知迁移到品牌上,正面的社会责任行为能促进品牌和声誉的提高,而负面社会责任形象可能导致企业陷入品牌和声誉危机。因此,本文提出假设2:社会责任的履行对品牌价值有正向的影响。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公司的发展与任何一个利益相关者的投入都是有关联的,企业如何满足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决定着企业的发展前景。将利益相关者理论与社会责任结合来看,企业的社会责任并不单指公益捐赠这类慈善事业,它应当包括了对所有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同时也要防范企业阶段性目标的错位与缺失[7]。为了进一步研究社会责任对品牌价值的影响,本文基于上交所在2008年提出的“每股社会贡献值”的概念,结合陈玉清和马丽丽(2005)[8]的研究结果,将社会责任分为对政府的责任、对员工的责任、对投资者的责任以及对公众的责任4个维度。企业主动承担对政府的责任有利于获得政府的支持,能使两者关系更加融洽,更容易享受到政策优惠,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外部环境,企业就能在提高绩效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品牌价值。其次,无论是对于员工还是投资者,如果能从企业获得更多的报酬或利益,那么员工的积极性将会提高,投资者也愿意投入更多的资金。也就是说,如果企业能更好地履行对员工和投资者的责任,企业不仅能拥有更多的资源和资金来扩展业务,实现更高业绩,也能拥有高积极性高效率的员工来更好完成企业经营目标。此外,张廼英和张海侠(2013)认为企业捐赠可以显著影响消费者对公司声誉的评价、消费者响应、顾客忠诚和购买意愿,而企业品牌价值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消费者的品牌忠诚以及由此带来的额外收入。因此本文提出假设3a:企业对政府贡献对品牌价值有正向影响;假设3b:企业对员工贡献对品牌价值有正向影响;假设3c:企业对投资者贡献对品牌价值有正向影响;假设3d:企业对公众贡献对品牌价值有正向影响。企业之所以进行品牌经营,是为了提高品牌的影响力、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使品牌增值获利能力得到提高。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品牌资产是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反映。无论是世界品牌价值量化公式还是我国的量化公式,企业收益都是不可或缺的因素,一个企业的年收入越高,当年的品牌价值也越高。因此提出假设4:品牌价值与企业绩效正相关。
二、实证研究
(一)模型设定基于2013年公布的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排行榜,采用上市公司2012年底公司的市场增加值(MVA)作为公司价值的衡量指标,公司品牌价值数据来源于2013年于巴黎的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排行。在对品牌价值与社会责任两者关系的研究中,首先引入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ionSocialResponsibility)这个虚拟变量,当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时,CSR=1,否则为0。但是在以BV为因变量、CSR为自变量建立的回归模型中,发现CSR对BV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为了进一步了解社会责任的正向影响,参考陈玉清、马丽丽的研究以及上交所2008年提出的每股社会贡献值的计算,本文将企业社会责任细分为对政府的责任、对员工的责任、对投资者的责任以及对公众的责任4个维度,研究社会责任不同维度对品牌价值的影响。而关于品牌价值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本文以年营业收入(ARC)作为被解释变量,品牌价值作为解释变量,用总资产()作为企业规模的控制变量,营业收入增长率(OIGR)作为企业成长性的控制变量,为了消除截面数据中可能出现的异方差,采用MVA、BV、ARC和数据的对数值进行回归分析。此外,本文根据所分析问题的需要,还引入了资产收益率(ROA)和资产负债率(LAR)作为调节变量。具体指标定义见表1。模型中c为常数项,βi为回归系数,μ为误差项,模型(1)研究品牌价值(BV)与衡量公司价值的指标———市场增加值(MVA)之间的关系;模型(2)研究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出具是否对品牌价值产生影响;模型(3)是对模型(2)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分析社会责任的不同方面对品牌价值的影响;模型(4)研究品牌价值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
(二)数据描述本文以2013年10月巴黎的“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排行榜的品牌价值数据为基础,收集了2012年底公司股票总市值、公司净资产以及该公司2012年是否社会责任报告等数据。排行榜总共有100个品牌,剔除未上市以及未披露年报公司且合并多品牌公司后,最终得到87家上市公司的数据。因模型(1)中有7家公司由于市场增加值为负使得MVA无法计算,因此最终有80个公司的数据符合实证分析的要求。模型(3)中有4家纽约交易所上市的公司数据残缺,因此最终是83家公司数据。相关描述统计如表2:表2中社会责任报告的均值为0.61,说明大部分企业都能够很好履行社会责任,但仍有一部分企业过多关心短期收益,未能肩负起自身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比较员工、投资者、公众责任的平均值,发现投资者责任和员工责任的平均值要比公众责任的大许多,且公众责任较低企业的比例也比较高。这表明大多数企业更加重视投资者责任和员工责任,毕竟投资者为公司带来资金,而员工可以为公司带来绩效。此外,观察市场增加值、品牌价值以及营业收入可以发现,三者各自的中位数和平均值都十分接近,且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大。这一方面说明品牌价值与公司价值、品牌价值与企业绩效之间变化趋势相近,支持了品牌价值与公司价值正相关、品牌价值与企业绩效正相关的假设;另一方面也说明这三者在不同企业之间差距相当大,两极差异尤其明显。这可能是因为不同企业规模及成长性不同造成,因此加入相应控制变量是十分正确的。
(三)结果分析用最小二乘法(OLS)对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模型(1)中,从统计指标和参数显著性水平可知回归方程式的稳健性还不错,BV和LAR在1%的水平下通过了t检验,且ROA在5%水平下通过了t检验。其次,通过相关系数矩阵,可以发现各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相当低,这说明解释变量之间的多重共线性十分低。此外,一般截面回归通常会遇到异方差问题,从而产生有偏的参数估计量方差,最终导致统计检验结果不正确。本文通过对表中各回归结果进行White检验,检验值的P值很高,因此不拒绝同方差假设,所有模型都不存在异方差。模型(2)中,各解释变量的系数也是显著的,且解释变量相关系数十分低。为了进一步研究社会责任对品牌价值的影响,对模型(3)进行回归,结果显示除了公众责任一项,其他解释变量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方程也通过了异方差检验,且解释变量之间相关程度低。模型(4)中,与假设一致,品牌价值与公司绩效之间显著正相关,且解释变量之间多重共线性并不严重。从模型(1)和模型(4)的OLS回归结果中可以发现,品牌价值(BV)的系数为0.779和0.282,且系数在统计意义上是显著的,说明品牌价值确实与公司价值正相关,符合本文提出的假设。这也证明了企业通过品牌战略来提升公司价值和提高企业绩效的方法是可行的,尤其是在竞争性行业,将品牌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成为公司立足行业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模型(2)是研究品牌价值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关系,企业社会责任(CSR)系数是0.976,这也与本文假设一致,企业出具社会责任报告对品牌价值有着正向的影响。模型(3)则是不同维度的责任对品牌价值影响的分析,从OLS回归结果看,政府责任贡献率与品牌价值显著正相关,与假设一致,表明与政府关系良好确实能给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在创造更多营业额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品牌价值。员工责任贡献与品牌价值显著负相关,这与假设不一致。这可能是由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中国有股占比重过大,造成“所有者缺位”,使得国家这一大股东不能很好地对上市公司进行监控并给企业压力以改善其绩效。就目前而言,股东贡献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绩效,品牌价值也会随之降低(王怀明,宋涛,2007)[9]。
企业行政论文范文3
1.1加强企业的行政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的适应能力。
新时期下,企业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企业管理作为企业发展运行的枢纽,对于企业的发展意义重大。为了更好的适应市场环境激烈的变化,企业需要努力提高企业的行政管理能力,不断更新企业行政管理的方式和理念,从而不断增强企业的适应能力,使企业能够在新时期下站稳脚跟并获得稳定的发展。
1.2加强企业行政管理能够有效的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新时期下,企业要想发展并脱颖而出必须要有效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而加强企业管理则是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环节。企业行政管理是保障企业正常运行的中枢系统,因此企业行政管理工作倘能高效稳定的进行,必然为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增光增彩。
1.3加强企业的行政管理能够推进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
企业行政管理在运行过程中主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第一,计划功能。即确定管理内容的目标和决定如何达到这些目标;第二,组织功能,企业行政管理通过完善企业不同级别之间的职责关系,加强各个环节之间的有效合作,实现行政管理工作的稳定运行;第三,指挥功能,指的是采取具体措施,调动和协调企业行政管理人员按要求完成各项工作;四是控制工作,即对指挥工作的各项措施进行监测、控制与调整。企业通过行政管理四功能的作用的发挥一定能够有效的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
2、当前企业行政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企业管理者对行政管理缺乏重视。
新时期下,经济的全球化为企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考验,因而更加需要不断强化行政管理工作来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有少数企业的管理人员意识不强,缺乏对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视,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也表现出不够积极的状况,这严重影响了企业内部的工作效率,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2.2与部门间缺乏有效的沟通。
行政管理一个很重要的职能就是连通各部门沟通和交流的桥梁。然而,就目前的工作实际来看,不少企业的管理人员仅将管理工作看成是任务上传下达的机制,只负责上级任务的下达和下级工作情况的收集,而缺乏与各部门间真正的沟通。其实,沟通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极其重要,只有通过沟通,企业才能真实有效的掌握各部门工作的实际情况,才能获得员工内心真切的需求和感受。
2.3管理方式与实际脱节。
在少数企业中存在着这样的现象:由于企业管理人员对企业实际工作的不够了解,业务能力匮乏,使得在进行行政管理时与现实状况产生脱节,难以符合企业的发展需求,流于形式。在这样的管理模式影响下,不仅不利于企业实现有效的管理,而且造成了企业人力和物力的损失,影响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3、新时期解决企业行政管理问题的创新思路
3.1创新企业行政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
创新行政管理体制首先必须从规范管理制度上入手,依法行事是现代社会管理体制发展的新趋势,让行政管理有制度可依可以全面提高管理效率。通过制度的规范,行政管理人员能够明确自身的职责,分工也更加明确,便于大家各司其职,保障了行政管理工作持续高效的进行。除了创新企业行政管理体制以外,还应该加强管理方式的创新,两者双管齐下,企业的发展将会取得更大的进步。创新企业管理方式就是指在传统的管理方式上进行革新,具体来说可以采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处理繁杂的数据统计等。
3.2明确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
明确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就是要让他们清楚的认识自身的义务和责任,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和怎样做的问题。为此,企业应该对企业管理人员的工作有详细的岗位描述,明确界定该岗位的职责范围,为企业管理工作有序的进行打好基础。
3.3利用现代化工具,加强部门间的沟通与交流。
企业是一个统一整体,其日常工作的开展是一个系统化的程序,必须加强各部门的交流与沟通。传统意义上,企业均采用面对面的沟通方式,这种交流方式虽说直接高效但受到时空限制明显。新时期下,各部门间的交流沟通方式也呈现出新的特点,网络时代的到来,更加改变了人们沟通的方式。因此,企业应该顺应时代的潮流,好好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比如,可以使用微信、微博、QQ等及时通讯工具加强与员工以及各部门之间的交流,这种网络化的交流方式不受时空限制,随时随地实现信息的沟通,极大地方便了企业人员间讯息和感情的交流,值得好好加以应用与推广。
3.4灵活变通,管理工作要结合实际。
企业在进行管理工作时,最重要的是要保证与实际工作相结合,避免一切形式主义,不搞表面工作。尤其是当企业管理人员在遇到不明情况时,一定不要随意指挥。企业管理人员应该时常走访各部门,深入了解实际工作情况,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企业文化的建设。
4、结语
企业行政论文范文4
关键词:企业行政管理;效率;对策
目前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企业依然面临着行政管理科学化的艰巨任务。倡导科学行政,依法行政,以当代社会高科技、高质量、高智能、高效益的实践需要为基础,以民主公开、优胜劣汰为法则,以尊重知识,选才任能为核心,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行政管理新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人类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规律。企业行政是企业的中枢神经系统,行政管理体系担负着企业的管理工作,推动和保证着企业的计划、生产、财务、营销等的顺利、有效进行和相互之间的协调沟通。加强和改进企业行政管理,对于增强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1企业行政管理内容
企业行政管理是企业参与社会化大生产及市场竞争的客观要求。要有效地组织企业生产经营,就必须有一定强制力的权威与服从机制把企业各环节、各部门连接成一个健康运行的有机整体。否则,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目标就可能因缺乏组织性而不能实现。(1)计划工作。即确定管理内容的目标和决定如何达到这些目标。现代企业行政管理必须具有计划性,做好预测工作,对企业行政工作进行指导,这是企业实现行政管理科学化和行政管理成功的必要条件。(2)组织工作。企业的组织机构是企业运作的基本框架,企业的各级行政管理人员必须明确要完成的任务是什么,谁去完成任务,任务怎样分类组合以及各种决策应该在哪一层级上制定。企业要逐级建立自上而下的责权关系,保证行政管理渠道的畅通无阻,这样才能使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有的放矢。要做好这一环,就需要合理选择和设计行政组织机构。企业行政管理是依赖行政机构渠道进行的,所以,选择和设计符合企业内外特点的组织机构是保证行政命令、指示等迅速流动贯彻的重要前提,是达到行政管理目标的必要条件。(3)指挥工作。即企业行政管理中采取的具体措施,确定好企业员工之间的分工合作关系;明确人们在职、责、权方面的结构体系;调动各级行政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协调各级行政管理人员之间的关系,解决组织人员之间的冲突。做好这一环,就要建立行政首长(厂长或经理)负责制为首的指挥系统,这是科学行政管理的基础。(4)控制工作。即对指挥工作的各项措施进行监测、控制与调整,包括建立激励机制、监督系统和制定奖惩条例并认真执行。通过控制保证任务按照既定计划执行,通过控制来判断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是否合理,是否还有改进之处,从而增强行政工作的有效性及合理性。确立正确引导、准确评价与适当奖励相结合的激励机制。企业行政管理的最佳化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被管理者的积极有效的配合和实施。因此,对人的管理是现代企业行政管理的核心,而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是有效实施对人的管理的重要保障。
2企业行政管理效率低下的原因
(1)行政机构庞大臃肿。我国的企业行政机构过于庞大臃肿,几度精简,收益甚微,结果是“精简、精简,有增无减”,没有必要设立的行政机构大量出现。(2)权力集中缺乏制约。权力过分地高度集中而又缺乏应有的监督制约机制,导致一些企业工作人员严重,家长制、人身依附等封建主义的影响依然存在,严重影响着决策民主化、管理科学化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使企业行政系统缺乏活力和效率。(3)行政法律和体制不健全。行政管理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在于行政法律制度不健全,有些行政法规虽然已经制定,但没有很好的执行。现代行政管理需要建立起科学的工作程序和全面规范的管理规则。因此,行政管理体制不全,机构设置不合理,规章制度不科学、不完善,以及对现代社会新的科学技术方法推广应用不力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4)行政机构运转不灵、效率低下也是重要原因。由于部门和环节过多,造成行政机构某些部位和环节运转不灵,往往因扯皮现象导致行政效率低下。主要表现有:解决问题的客观条件己经具备,只因少数人反对,而长期得不到解决,如已经作了正式决定,而且又是正确的,只是触及到某个部门、单位的利益,这个单位和个人就找借口拒不执行。(5)行政人员素质不高。企业行政工作人员的选拔、录用、培训、考核、奖惩、升降、淘汰和辞退等人事制度不健全,缺乏必要的竞争、激励机制。一些行政工作人员思想政治素质不高,知识能力素质不强,遇事怕负责任和不负责任,合自己利益的就干,不合自己利益的就不干,直接影响着行政效率的提高。
3提高我国企业行政管理效率对策分析
(1)对不同的行政管理层次提出不同的重点和要求。上层行政机关的主要活动,是规划、决策、控制、沟通等全局性工作,追求的是社会总体效率。重点要从领导方式、决策程序、组织结构、信息反馈、协调监督等方面改进工作,提高效率。(2)建立健全企业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和认真执行行政部门的各项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度、工作程序以及一系列规范化表格、图表等,从而建立起行政部门的法治秩序。提高行政效率,必须加强行政管理法规的建设,健全必要的工作制度,以法律和规章制度的形式促进行政效率的提高。(3)提高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每一个行政工作人员都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使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得到提高。作为企业行政管理人员,应该是知识水平高,各方面素质优良的公共管理者。企业行政人员素质的提高可以提高组织管理的有效性,能够实现科学而又艺术的管理。经济的全球化企业行政管理人员在未来的管理中必须有国际眼光,熟悉国际游戏规则,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4)引入科学的企业管理方法。引入科学的企业管理方法如目标管理、绩效评估、成本核算等。当前企业行政效率在管理方法上陈旧僵化,仅注重行政规章和行政命令,无法调动行政官员的积极性。通过将企业管理讲求投入和产出、讲求成本核算的精神引入企业行政管理之中,可以提高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同时还可以科学地衡量管理人员的工作业绩,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4对策
(1)对不同的行政管理层次提出不同的重点和要求。上层行政机关的主要活动,是规划、决策、控制、沟通等全局性工作,追求的是社会总体效率。重点要从领导方式、决策程序、组织结构、信息反馈、协调监督等方面改进工作,提高效率。(2)建立健全企业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和认真执行行政部门的各项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度、工作程序以及一系列规范化表格、图表等,从而建立起行政部门的法治秩序。提高行政效率,必须加强行政管理法规的建设,健全必要的工作制度,以法律和规章制度的形式促进行政效率的提高。(3)提高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每一个行政工作人员都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使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得到提高。作为企业行政管理人员,应该是知识水平高,各方面素质优良的公共管理者。企业行政人员素质的提高可以提高组织管理的有效性,能够实现科学而又艺术的管理。经济的全球化企业行政管理人员在未来的管理中必须有国际眼光,熟悉国际游戏规则,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4)引入科学的企业管理方法。引入科学的企业管理方法如目标管理、绩效评估、成本核算等。当前企业行政效率在管理方法上陈旧僵化,仅注重行政规章和行政命令,无法调动行政官员的积极性。通过将企业管理讲求投入和产出、讲求成本核算的精神引入企业行政管理之中,可以提高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同时还可以科学地衡量管理人员的工作业绩,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5结论:企业行政管理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企业的各项工作的开展。但是,当前我国企业行政管理存在着机构庞大臃肿、权力集中缺乏制约、企业行政管理人员观念陈旧保守、运转不灵、效率低下、人员素质良莠不齐等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是由于缺乏经济效益观念、行政法律和体制不健全、旧观念的束缚等原因造成的。实践中,我们要充分运用先进的企业行政管理方法,尽量适应企业员工的需要和特点,顾及社会因素及其各方面的影响,努力健全企业规章制度,大力提高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充分发挥和利用人的内在潜能,获得最佳管理效果。
参考文献
[1]贾俊玲,李建.合同法与企业合同实务[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9.
企业行政论文范文5
[关键词]知识型企业知识经营战略知识企业组织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作为蕴含在人力资源和技术中的重要成分,其对于生产力和经济增长的决定作用越来越明显。知识成为新的生产力,成为企业财富的主要资本。企业自身向知识型转变,让知识产业成为企业投资主体,制定合适的知识企业战略,在组织创新中寻求企业的持续的发展。
一、知识型企业及其特征
1.知识型企业
知识型企业是指以知识产品生产为主要的投资主体,以知识的开发、生产、流通、消费、知识的创新为目的的社会经济组织。知识型企业是知识经济的微观活动组织。如果说传统的企业的价值来源于资本、技术和劳动的投入,那么,知识企业的价值则主要来源于知识。知识型企业,是能够把信息转换为顾客的知识源,让顾客从产品和劳务中受到教育和需求得到满足的企业。今天,这种知识型系统正在被用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在将来,它可能会比研制设计该系统的企业更有价。
2.知识型企业的特征
(1)企业资产无形化,在知识型企业里,起主导作用的资本不再是人力资源,也不再是资本资源或技术资源,而主要是知识资本。即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价值更多地体现在企业的品牌、资料库、市场许可权、专利权,以及员工所拥有信息、构想、见解和创造力等方面的无形资产上。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动力,取决于该企业所拥有的知识资本量。
随着知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种资本重心的转换将更趋明显,必将导致企业的投资结构的变化,知识将成为企业最大的投资方向和投资主体。
(2)知识型企业的资产构成无形化。从企业的资产构成来看,知识型企业的无形资产越来越大、知识、商标、品牌等在产品价格中比重越来越高。
(3)知识资本产权化。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战略性资源已不再是传统的金融资本或人力资本,知识资本已成为知识型企业的核心资本。
二、知识企业的战略及其发展趋势
1.知识企业的战略
企业要制定经营战略是指企业以超越对手、发展自己为目的,以争夺顾客、争夺市场为主要内容而采取的一系列重大谋略和方法。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和信息将取代资本和能源,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企业效益的增长将转向依赖于知识的生产、扩散和应用,知识的生产、学习和创新将成为企业最重要的活动。企业在竞争中更多地依靠知识和信息资源,而非金融资本或自然资源谋求战胜对手的竞争优势。
知识经营战略,就是知识企业运用知识、信息等资源创造需求,谋求市场份额优势而采取的一系列重大谋略和方法。
知识经营战略管理的目的是实现企业的持续生存和不断发展。它既不在于近期盈利的高低,也不在于某些个别环节的得失,而是要着眼企业经营资源的优化配置,着眼于企业综合素质的提高,企业知识战略管理的中心环节是寻求企业知识和信息资源能力和外部营销环境的动态平衡,以减少或避免由于资源能力和环境变化之间的失衡现象所造成的损失,并主动对经营环境所发生的中远期的根本性变化作出积极反应,从而使企业长期、稳定、健康地发展。
知识经营战略管理取得的关键是创新。在知识经济下,企业未来时期的环境、市场、顾客、竞争对手以及企业自身,都不可能是现在的重复或简单的延伸。未来的变化更为迅猛和突然,变动的幅度、频率和内容,往往是用现有的经验和知识所难以驾驭的。企业惟一的办法是以变应变,以创新求生存、求发展。知识经营管理的创新是对企业家的一种挑战。知识经营战略构思、分析和决策是企业家的主要职责。
2.知识企业的战略发展趋势
(1)从传统的生产经营型企业将逐渐向现代的知识型企业转变。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络的应用,企业在经营管理中,需重新考虑组织结构的调整、管理模式的转换和生产经营的规模,促使员工加快自身素质的提高,以适应市场的快速变化,把企业建成善于学习和运用知识的学习型组织。
(2)传统的营销产品被知识型产品替代。知识型产品是指它能对信息进行筛选和编译,以使顾客使用更加有效。在生产方式上,企业大量引进智能型工具,采用灵活多样的知识含量高的产品,以满足多层次、多结构、多方向的特殊需要。企业在推销产品的同时也向社会传播了知识和技能。
(3)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知识的共享性决定了在知识经济时代人们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和保护要求将会进一步增强。人的智力、知识成为重要的资源,随着知识的不断创新、技术寿命的不断缩短,人们越来越多地关心知识保护机制的有效性,重视知识重视人才已成为知识企业的客观需要
(4)网络化电子化。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获取数码化电子化知识已变得容易和低廉,选择和有效利用信息的技艺和能力就变得更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以处理和运用数码化知识能力形式表现出来的隐含经验类知识比以往更为重要。而获得隐含知识,除了教育、学习别无他途。
信息技术改变了数码化知识和隐含经验知识之间的界限的同时,也增加了获取各种技能和知识的重要性。运用计算机和网络比传统意义的“文化”更为重要。
网络传递知识为企业提供了便利,网络架起了传递知识的通道。网络提高了传播的效率,增强了企业知识传播的速度。重视教育学习和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核心。
三、知识企业组织创新
1.知识型企业组织
知识型企业组织是知识型企业实现知识战略目标的保证。企业的组织应追随知识经营战略,和知识经营战略相匹配,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才能成功实现企业的目标。
知识企业组织是指知识企业内部涉及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职位及其结构。合适的知识经营组织具有保证知识经营战略目标实现的功能。组织创新是知识企业实现知识经营战略目标的根本途径。
霍夫曼(Hoffman,1880;1990)认为当今国际竞争力不仅取决于技术进步,还取决于组织创新、生产和管理方法的不断改造。组织创新的特点主要在于弹性、质量和合作性。组织创新比之技术进步更为复杂,成本更高。其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工作作风、人际关系、和谐度及工作环境的适应性等条件(考格特Kogut,1993)。
知识企业组织由于使用了IT信息技术,组织结构形成网状,组织呈柔性。如某行业通过创新实现了跨越式飞跃。某行业组织创新主要有EDP电子数据处理部门的建立,为集中信息、改进操作效率奠定了基础;而信息服务专业化,新专业化分工的发展(系统分析家、软件程序人员),其他传统低效工作形式的消失,导致了组织结构的重大变化。具体形式如下:
2.知识企业组织架构:
(1)知识合作组织的知识经济联盟创新。以知识为基础,实现知识向经济的转化,就是个人的知识财富(如技艺、能力、关系网等)向组织的知识财富转化的过程。个人贡献出知识被组织运用,组织运用转化了的知识财富创造出物质产品或知识产品,提供给所需要的其他组织或个人,从而实现知识的商品化和价值化。组织也得到了创新性升级。
(2)知识网络组织的创新。知识经济十分重视信息和知识的扩散和应用,以及知识的创造。在知识经济中,企业寻求公司内部相互学习的联系和外部能提供互补的合作伙伴和网络。这些联系使企业能把与创新联系的成本和风险分散到较多的机构,获取研究成果,得到新产品或新过程的关键技术构成,以及在制造、营销、分销中分配资产。战略型知识在各类分支机构组织网络内共享。形成的知识型网络由变化速度和学习速度的加快而驱动前进,知识分配动力。知识和创新的扩散途径是构成知识型网络组织的关键。
(3)知识虚拟企业组织的创新。知识虚拟企业组织的创新靠的是知识连成为一体。当今,知识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知识将虚拟企业组织联接起来。可以认为虚拟企业组织就是建立在知识基础上的一种企业间的合作。在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帮助下,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知识的传递、处理、聚合和提升的过程。
虚拟企业组织将编码知识传递给组织成员。成员一方面运用自身处理知识的能力对这些已编码知识加工、整合,提升出新的知识流;另一方面运用自己的经验捕捉交换信息中隐含类知识,创造出新的知识流。这两方面互动,使成员间的知识不断碰撞,通过蓄积和共享,形成虚拟组织特性的知识。
四、结论
总之,知识战略更强调知识、信息、和人的智力因素在企业经营中的核心作用。因此与之相匹配,知识企业组织也要能够充分整合,调动这些核心要素,合理配置经营资源,在经营主体和经营环境的动态平衡中实现知识经营战略目标。
知识企业组织应追随知识经营战略,促成组织结构的变革,实现知识企业的组织创新。
参考文献:
[1]保罗·S·麦耶斯主编:知识管理与组织设计.珠海出版社1998
[2]肖渡:信息时代的企业合作经营[M].《科研管理》1996
[3]何华灿:人工智能导论[M].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
[4]黄亚钧著:知识经济论[M].山西经济出版社1998
企业行政论文范文6
企业行政管理是企业参与社会化大生产及市场竞争的客观要求。要有效地组织企业生产经营,就必须有一定强制力的权威与服从机制把企业各环节、各部门连接成一个健康运行的有机整体。否则,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目标就可能因缺乏组织性而不能实现。(1)计划工作。即确定管理内容的目标和决定如何达到这些目标。现代企业行政管理必须具有计划性,做好预测工作,对企业行政工作进行指导,这是企业实现行政管理科学化和行政管理成功的必要条件。(2)组织工作。企业的组织机构是企业运作的基本框架,企业的各级行政管理人员必须明确要完成的任务是什么,谁去完成任务,任务怎样分类组合以及各种决策应该在哪一层级上制定。企业要逐级建立自上而下的责权关系,保证行政管理渠道的畅通无阻,这样才能使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有的放矢。要做好这一环,就需要合理选择和设计行政组织机构。企业行政管理是依赖行政机构渠道进行的,所以,选择和设计符合企业内外特点的组织机构是保证行政命令、指示等迅速流动贯彻的重要前提,是达到行政管理目标的必要条件。(3)指挥工作。即企业行政管理中采取的具体措施,确定好企业员工之间的分工合作关系;明确人们在职、责、权方面的结构体系;调动各级行政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协调各级行政管理人员之间的关系,解决组织人员之间的冲突。做好这一环,就要建立行政首长(厂长或经理)负责制为首的指挥系统,这是科学行政管理的基础。(4)控制工作。即对指挥工作的各项措施进行监测、控制与调整,包括建立激励机制、监督系统和制定奖惩条例并认真执行。通过控制保证任务按照既定计划执行,通过控制来判断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是否合理,是否还有改进之处,从而增强行政工作的有效性及合理性。确立正确引导、准确评价与适当奖励相结合的激励机制。企业行政管理的最佳化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被管理者的积极有效的配合和实施。因此,对人的管理是现代企业行政管理的核心,而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是有效实施对人的管理的重要保障。
2企业行政管理效率低下的原因
(1)行政机构庞大臃肿。我国的企业行政机构过于庞大臃肿,几度精简,收益甚微,结果是“精简、精简,有增无减”,没有必要设立的行政机构大量出现。(2)权力集中缺乏制约。权力过分地高度集中而又缺乏应有的监督制约机制,导致一些企业工作人员严重,家长制、人身依附等封建主义的影响依然存在,严重影响着决策民主化、管理科学化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使企业行政系统缺乏活力和效率。(3)行政法律和体制不健全。行政管理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在于行政法律制度不健全,有些行政法规虽然已经制定,但没有很好的执行。现代行政管理需要建立起科学的工作程序和全面规范的管理规则。因此,行政管理体制不全,机构设置不合理,规章制度不科学、不完善,以及对现代社会新的科学技术方法推广应用不力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4)行政机构运转不灵、效率低下也是重要原因。由于部门和环节过多,造成行政机构某些部位和环节运转不灵,往往因扯皮现象导致行政效率低下。主要表现有:解决问题的客观条件己经具备,只因少数人反对,而长期得不到解决,如已经作了正式决定,而且又是正确的,只是触及到某个部门、单位的利益,这个单位和个人就找借口拒不执行。(5)行政人员素质不高。企业行政工作人员的选拔、录用、培训、考核、奖惩、升降、淘汰和辞退等人事制度不健全,缺乏必要的竞争、激励机制。一些行政工作人员思想政治素质不高,知识能力素质不强,遇事怕负责任和不负责任,合自己利益的就干,不合自己利益的就不干,直接影响着行政效率的提高。
3提高我国企业行政管理效率对策分析
(1)对不同的行政管理层次提出不同的重点和要求。上层行政机关的主要活动,是规划、决策、控制、沟通等全局性工作,追求的是社会总体效率。重点要从领导方式、决策程序、组织结构、信息反馈、协调监督等方面改进工作,提高效率。(2)建立健全企业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和认真执行行政部门的各项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度、工作程序以及一系列规范化表格、图表等,从而建立起行政部门的法治秩序。提高行政效率,必须加强行政管理法规的建设,健全必要的工作制度,以法律和规章制度的形式促进行政效率的提高。(3)提高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每一个行政工作人员都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使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得到提高。作为企业行政管理人员,应该是知识水平高,各方面素质优良的公共管理者。企业行政人员素质的提高可以提高组织管理的有效性,能够实现科学而又艺术的管理。经济的全球化企业行政管理人员在未来的管理中必须有国际眼光,熟悉国际游戏规则,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4)引入科学的企业管理方法。引入科学的企业管理方法如目标管理、绩效评估、成本核算等。当前企业行政效率在管理方法上陈旧僵化,仅注重行政规章和行政命令,无法调动行政官员的积极性。通过将企业管理讲求投入和产出、讲求成本核算的精神引入企业行政管理之中,可以提高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同时还可以科学地衡量管理人员的工作业绩,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4对策
(1)对不同的行政管理层次提出不同的重点和要求。上层行政机关的主要活动,是规划、决策、控制、沟通等全局性工作,追求的是社会总体效率。重点要从领导方式、决策程序、组织结构、信息反馈、协调监督等方面改进工作,提高效率。(2)建立健全企业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和认真执行行政部门的各项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度、工作程序以及一系列规范化表格、图表等,从而建立起行政部门的法治秩序。提高行政效率,必须加强行政管理法规的建设,健全必要的工作制度,以法律和规章制度的形式促进行政效率的提高。(3)提高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每一个行政工作人员都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使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得到提高。作为企业行政管理人员,应该是知识水平高,各方面素质优良的公共管理者。企业行政人员素质的提高可以提高组织管理的有效性,能够实现科学而又艺术的管理。经济的全球化企业行政管理人员在未来的管理中必须有国际眼光,熟悉国际游戏规则,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4)引入科学的企业管理方法。引入科学的企业管理方法如目标管理、绩效评估、成本核算等。当前企业行政效率在管理方法上陈旧僵化,仅注重行政规章和行政命令,无法调动行政官员的积极性。通过将企业管理讲求投入和产出、讲求成本核算的精神引入企业行政管理之中,可以提高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同时还可以科学地衡量管理人员的工作业绩,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5结论:企业行政管理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企业的各项工作的开展。但是,当前我国企业行政管理存在着机构庞大臃肿、权力集中缺乏制约、企业行政管理人员观念陈旧保守、运转不灵、效率低下、人员素质良莠不齐等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是由于缺乏经济效益观念、行政法律和体制不健全、旧观念的束缚等原因造成的。实践中,我们要充分运用先进的企业行政管理方法,尽量适应企业员工的需要和特点,顾及社会因素及其各方面的影响,努力健全企业规章制度,大力提高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充分发挥和利用人的内在潜能,获得最佳管理效果。
参考文献
[1]贾俊玲,李建.合同法与企业合同实务[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9.
[2]张华.合同管理工作浅谈[J].理论界,2006(9).
[3]李守君.加强经济合同管理的策略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