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的观察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病理学的观察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病理学的观察方法

病理学的观察方法范文1

关键词 感染性休克 血气分析 采血方法 护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23.219

Abstract Objective:to compare nursing methods about blood gas analysis monitoring in septic shock patients in ICU.Methods:48 septic shock patients,compared blood sample colleced from radial artery and femoral artery,and compared two different pressuremassages,both of which were according to coagulation function.Results: the linear location radial artery and the visual linear in femoral artery statistically improved successful rate patients with great difficulty caused by special path physiology.The failure rate declined.Conclusions:septic cotton balls were used stress at the punctual spot,and stress time was according to coagulation function of the patients,which could reduce oozing and hematoma at the blood sample collecting spot,and pain and injury septic shock patients as well.These methods also improved the pass rate of blood samples,and reduced the error of examining.

KeywordsSeptic shock;Blood gas analysis;blood sample collection;Nursing

感染性休克是由于感染导致有效循环容量不足,组织器官微循环灌注急剧减少的急性循环功能衰竭综合征,临床病死率较高[1]。研究表明,动静脉pH差和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对感染性休克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临床价值,精确 判断酸碱失衡类型是提高治愈率的重要环节。为此在对ICU感染性休克病人的护理中,及时准确地进行血气分析监测,可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治疗依据[2]。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选择2008年12月~2009年11月我ICU病区收治48例感染性休克病人,男26例,女22例,年龄18~82岁。原发病:呼吸衰竭10例、多发伤8例、慢性阻塞性肺病6例、重症胰腺炎6例、肺部感染5例、胃肠穿孔弥漫性腹膜炎4例、颅脑外伤4例、糖尿病3例及恶性肿瘤2例。全部患者均进行床边血气分析监测[3],多次采取动脉、中心静脉和静脉血标本,并使用美国床边血气分析仪进行血气监测与观察。临床表现:血压低、水肿、面色苍白、口唇或指趾发绀、手足发凉、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脉搏细速等,当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时,可全身出现散在出血点或出血斑,牙龈等黏膜部位、动静脉穿刺和静脉通路周围可出现渗血。

方法:本组48例感染性休克病人共采集动脉血标本292次,人均6.08次。将2008年12月~2009年5月采集的动脉血标本140例做为对照组;将2009年6月~2009年11月采集的动脉血标本152例做为观察组;对两组动脉采血方法进行比较。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1.0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用X2检验,组间比较用t检验。

护理观察

桡动脉采血:对照组92例采取桡动脉单食指传统定位法,操作者左手食指触摸到患者手腕桡动脉搏动[4],常规消毒穿刺部位皮肤,右手持注射器与皮肤呈30 ~40°角进针刺入桡动脉。观察组99例采取桡动脉直线定位法,操作者左手握住患者掌部,使患者掌面朝上尽量背曲,然后右手示指指腹触摸桡动脉,在搏动最明显处的皮肤中央沿血管走向,压一直线形指甲印或用棉签轻画一直线作为标记,并再次触摸桡动脉以确定定位无误。常规消毒穿刺部位,右手持注射器在直线标记的下端与皮肤呈45°~60°角进针刺入桡动脉。两组见回血后,均右手固定好注射器,左手轻拉活塞回抽血至0.5~1ml。

股动脉采血:操作者先将两组摆好,穿刺侧下肢外展外旋,膝关节略屈曲,选择腹股沟韧带下方2cm股动脉处,以搏动点最明显部位为穿刺点。对照组48例采取单手指传统定位法,常规消毒皮肤及操作者左手食指,触摸股动脉搏动,选择腹股沟股动脉处,以搏动点最明显部位为穿刺点垂直进针。观察组53例采取股动脉目测直线定位法,常规消毒皮肤及操作者左手中 、食指,操作者将中 、食指指腹分别在穿刺点上下触摸到股动脉的搏动,两指间距1~1.5cm,将两指指腹按压固定穿刺点,此时中 、食两手指指腹都能感觉到股动脉搏动,将两手指指腹间目测连一直线,右手持注射器从目测直线上垂直进针。两组见回血后,均右手固定注射器,左手轻拉活塞回抽血至0.5~1ml。

采血后局部按压与止血:对照组桡动脉采血92例,股动脉采血48例;采血拔针后双棉签压迫穿刺孔止血,按压时间为5分钟。观察组桡动脉采血99例,股动脉采血53例;操作者在采血快速拔针后,左手持无菌棉球按压穿刺点,用左手中食指压棉球,按血管走向按压局部5分钟。凝血功能异常的感染性休克病人穿刺后按压10分钟以上。

病理学的观察方法范文2

关键词:病理学;教学改革;尝试

一、病理学的重要性

病理学是现代医学基础理论学科之一,是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阐明疾病本质的一门医学基础理论学科,在医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因此,对于医学生来讲,病理学学习的好坏,对于临床课的学习至关重要。在病理学教学的过程中,根据病理学及不同专业的特点,结合不同章节的要求,对病理学教学方法进行了几点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1.讲授法的改革

讲授法是病理学教学传统的方法,是一种单方面传授知识的方式,虽然有其不足,但它也有其自己的优点,就是教师能够同时向许多人传授知识。讲授法的优点还在于能用学生易懂的方式有效地概括学科的内容,可以用不同词语陈述相同的内容,从而有助于学生理解。讲授法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重要手段,在讲授中,教师借助口头语言呈现教材,阐明知识的联系,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但是,由于时间的限制,讲授中师生的情感交流,师生的相互作用、相互强化都得不到充分发挥。而我们的学生,多数是初中毕业生,他们的综合能力较差,但他们的记忆能力较强,根据这一特点,在讲授完主要内容后,留出一些时间让学生讨论,学生面对面交流,可以自由发言、提问,也可以立即作出回答;教师也可参与讨论。教师主要起指导、组织和提供信息以及小结等作用。讲授法与讨论法相结合后,使得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增强了。当然,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绪论、疾病概论等理论性较强的部分。但通过这种方法,使学生对病理学有一个系统的了解,为其他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

2.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

(1)引入恰当的病例。由于学生没有临床实践,加之医学知识的枯燥,会让学生感觉课堂索然无味,所以在讲授一些章节时,可以先准备一份病历,结合这份病历,讲解相关的内容。如讲到“高血压”一章时,高血压是多发病、常见病,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较多,可以让学生一起分析病历上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防治原则等,最后由老师归纳总结,并对学生不正确的回答进行分析。通过这种方法,使得这个章节的内容变得简单、易懂,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2)给学生留下问题。我们的学生,自觉性和基础都较差,在讲授一些章节时,如果不提前预习,在课堂上很可能不知所云,因此,布置一些问题给他们,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教材、写读书笔记就显得非常必要。比如讲到“肝硬化”一章时,肝硬化的概念、常见病因、典型的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都要求学生提前自学。教师在讲解它的病因时,要着重讲清它最主要的原因。在课堂讲授时,学生自学得到的答案和老师的作比较,听课时就可以有重点,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也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后复述。由于学生的基础较差,为了巩固刚学完的内容,每个章节讲授完后,请同学复述本章节的主要内容,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实验教学法的改革

传统的实验课,都是老师讲授完理论,学生去实验室做实验巩固、验证理论知识。病理学实验分为动物实验和观察标本。在做动物实验时,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实验。比如高职大专生,自学能力、专业能力较强,做实验时可以让这些学生先做实验。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培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当然,这只适合一些较为简单的实验,比如“空气栓塞”的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不是告诉学生发生什么,而是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发现问题。但是,同样的实验方法,对社区专业的学生就不行,因为这部分学生绝大多数是初中毕业生,综合能力较差,如果实验要求自己完成,就会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浪费很多人力、财力。因此,这部分学生实验时,得采取教师演示,学生操作、得出结论的模式。在观察病理标本时,对大体标本的观察,要求学生在实验前先自行找时间去观察正常的标本,在观察病变标本时,才能知道它们之间的差异,哪些组织出现了病变,病变的组织是怎样的,在观察时学生才能有的放矢。在教学中,我发现有一些学生在观察标本时,由于标本已经和整体的器官分离开,常常搞不清楚是哪里的病变,所以我们要求学生在实验前,去人体解剖实验室观察正常的标本是很有必要的。最后学生在写实验报告时,可以要求他(她)们把这部分一起写在实验报告中。通过这种实验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学效果大大提高。

病理学在教学、科研、临床中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要重视病理学的学习,病理学在现在教学内容中更新快,要搞好教学很不容易。要保证教学质量就要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最终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素质的培养,增强学生获得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知识的能力。

病理学的观察方法范文3

【关键词】法医病理学 制片技术 实验教学

法医病理学是研究与法律有关的伤、残、病、死及死后变化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是法医学专业学生的主干课程之一,其目的是为暴力性案件的侦查或审判提供医学依据,运用相关的医学专业知识解决有关暴力性和非暴力性死亡的死亡征象、死亡原因、死亡方式、死亡时间、死亡地点、个人识别,以及致伤物的推断和确定的一门学科。法医病理学主要采用病理学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术,但在研究的内容和任务上有别于病理学。因此,法医学专业学生应该掌握基本病理技术和病理基本知识,为以后的工作奠定基础。

由于法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后,除考研外绝大多数在基层公安局担任法医工作,不可避免的要用到常规病理组织制片技术,虽然在病理学的学习过程中初步学习了常规病理技术,但是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法医专业学生对病理技术各项步骤的知晓率仅为5%左右,因此,加强法医专业学生病理技术学习是法医病理教学面临的重要任务。

一、加强专业知识学习

法医病理学主要采用病理学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术,因此,除了要求法医专业的学生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外,还要求他们复习并巩固病理学以及人体解剖学的基本知识。我们首先以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专业学生常规病理技术各项步骤的知晓率,然后通过对常规病理技术相关理论知识的进行详细的讲解,并以动画形式将常规病理技术各项步骤进行播放后,要求同学们查阅文献建立实验动物(家兔)模型,将实验动物行系统尸体解剖,结合所做动物实验的理论知识,在老师的指导下提取各组织器官,以2人为一组进行取材、固定、脱水等处理,并包埋成石蜡块,切片后行HE染色制成组织切片,并在显微镜下观察并描述病变的特点。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基本科研方法和创新能力,还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各项步骤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为将来的工作和在进入研究生阶段的课题的设计、后续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法医病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不但要求专业学生系统的掌握尸体解剖检查的程序、方法,而且一个完整系统的尸体解剖除了肉眼检查外,组织病理学检查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常规病理技术组织病理学检查的基础,在各个关键步骤,由指导教师示范并精心指导,使学生亲自感受各步骤的操作及注意事项;通过反复的实践来提高技术水平,使学生们掌握常规病理技术的各个步骤及注意事项,并能较熟练的操作。因此我们以2人为一组进行组织取材、固定、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和切片漂片、烤片、脱蜡、染色等操作。在取材过程中是两组取同样的组织器官,运用对比的方法将固定组织好的组织和未及时固定好的同一组织、厚薄不同的同一组织,放入自动脱水机当夜随机脱水、透明、浸蜡,第二天早上包埋;包埋好蜡块后,每组有固定好和未及时固定好的同一组织以及厚薄不同的同一组织两个,由学生自己切片来感受,在切片过程中由指导教师解释取材、固定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使学生在操作中明白组织取材、固定、脱水、透明、浸蜡、包埋流程的每一步骤出现问题都会影响组织切片的制作和结果的判断。同样运用对比方法切取5um、7um 、8um、10um厚的组织块进行漂片、烤片、脱蜡、HE染色等,由学生自己观察不同厚度的切片的镜下特点,同时和指导教师进行讨论分析不同厚度切片的形态特点,结合所做切片总结在漂片、烤片、脱蜡、HE染色过程中的事项。

三、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由于我们所获的标本是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结合专业知识,自行设计。建立动物模型(乐果中毒,分别经口、灌胃、腹腔、静脉注射、肌肉注射四种方式致毒, 分4组),经过充分讨论后立题和实施实验。指导教师根据实验进度、 实验室开放时间,审阅学生的实验设计, 并给予宏观的启发式指导和鼓励, 结合法医系教师的课题,通过多媒体课件教学启发、培养学生科研思维方法。

将所建立动物模型分别记录三种不同方式致家兔死亡的乐果致死量, 期间观察其瞳孔、心率、呼吸等状况。接着进行系统解剖后,观察各脏器颜色并取心、肺、肝、肾、注射部位肌肉等组织块,自己动手并制作组织切片,结合查阅的资料和法医毒理学以及病理学知识,观察病变,进行详细的描述并记录下来,然后由指导老师进行复核、批阅, 指出不足或者错误。

四、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只讲解常规病理技术相关理论知识,对于如何建立动物模型,如何设立对照观察病变,则由学生自己独立思考、设计完成后,进行引导和讨论,最后由指导教师进行总结,对提出的正确想法给予肯定,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实现能力培养和创新精神。同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积极主动参与进来并获取知识,以更好地发挥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从而构建本科到研究生过渡的桥梁。

五、提高指导教师素质

实验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指导教师,不但要搞好教学和教学研究,还要了解相关学科和前沿学科的技术和方法进展,以便搞好科学研究。通过自身在知识上的不断更新和创新,才有可能培养学生走上创新之路。同时,指导教师还必须有无私奉献的精神,组织病理技术是一个周期比较长的实验操作,要顺利完成并掌握该项目,需经过长时间的培养,因此,指导教师还应具备较强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指导老师还应该让学生明白科研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细致的工作,不能有半点的虚假,要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总之,为了不断提高法医专业学生培养质量,为他们将来的工作和科研奠定一个夯实的基础,我们应注重在常规的病理技术学习过程中注入基本科研思维方法,使学生在掌握组织病理技术的过程中,将镜下观察形态和理论知识相结合, 不但能巩固理论知识, 还能进一步掌握一些组织切片的基本诊断方法;初步了解并体验科学研究的实验设计和实验观察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了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赵子琴. 法医病理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病理学的观察方法范文4

【关键词】 激发病理学;学习兴趣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58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653-02

病理学是一门连接基础与临床的桥梁课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时病理学又是一门形态科学,大体标本和组织学切片的形态不仅是病理学的重要部分,而且与理论知识相辅相成。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学习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兴趣,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病理学,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和前提。

如何针对中职卫校医学生的特点采取生动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病理学的学习效率,本人在中职卫校病理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做了一些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总结如下。

1 了解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近年来,随着中职学校的不断扩招,大多数学生在初中毕业之后都选择上了普通高中,而选择卫校的学生大部分是因为没考上高中或者受家长之命被迫来的学生,他们的内心往往都存在着一定的自卑感和压抑感。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想调动学生学习病理学的自主性,首先需要建立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敢想、敢问、敢质疑、敢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逐渐建立学好病理学知识的信心。此外,教师应站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面对回答错误、回答不上来甚至站起来一言不发的学生要循循善诱,多方面引导,千万不可斥责挖苦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及善于探索的科学思想,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注重教与学的有效结合,积极改进或创新教学方法

教师在熟悉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必须重视研究教学方法。在当今医学教育中,教学方法种类多样,不拘一格,选择何种方法应以教学任务、内容和实情而定。对病理学而言,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就应该让学生感兴趣,易理解,好记忆。传统的“照本宣科”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对于喜新喜奇的学生来说,会很快失去吸引力。只有不断改进或创新教学方法,才能持久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语言,形体等多种方面的综运用。如果教学方法僵化,就会导致课堂僵硬,学生失去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应该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真正教与学的目的。一是,教与学做到有效结合。首先,我们必须要有标准的普通话,在授课时需要重视语言的精炼、准确。语言要亲切生动。这样才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其次,教师的教法可以多样化,重点突出、难点解析这是大家都比较重视的方面,但不能忽略与学生的互动。课前可以预先提出几个问题,激发学生自学能力和培养课前预习的习惯。每个章节可以导入一些病历分析,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合理利用先进教学手段。病理学是一门形态学科学,不仅注重理论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增加学生对疾病的感性认识,以前只能依靠课堂绘图和挂图进行讲解。但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正被广泛地运用于各个学科的教学课程中,病理学作为一门形态学科,更应该合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我们应当掌握多媒体的制作技术,把文本资料,病理图片、动画以及录像有机结合,制作成各具特色的多媒体课件,一方面可以增加教学容量,另一方面还能增强学生对病变的认识和理解。实验课可以采用师生互动教学平台软件,可以让老师和学生直接对话,学生观察切片时,教师可以通过电脑直接观察进行指导,使学生对切片能真正做到认识和理解。如果教师熟练掌握这些系统,便能让教师既清楚描述了病理变化又教授了学习方法,提高了实验课的教学效率和质量。但教师应该时刻警惕不能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同时要做好与传统教学的结合,把它们更好应用于教学。

3 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讲课时尽量抓住机会,多设置启发式问题,促使学生带着问题积极思考和讨论,以调动学生思考和探索问题的积极性,既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模式使医学教学中教师角色发生了转换和作用的更新,是崭新教育理念在教学中具体运用的结果。新的教育理念更加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关系,注重保护和启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具有创新开拓精神、全面发展的学生任重而道远。我们每个教师不仅要钻研专业知识,还要注意将现代的教育理论应用到学科教学中去。基于“问题为基础”教学模式的运用将为病理学教学改革和创新开辟一个新的思路。

4 重视理论联系实践

病理学的观察方法范文5

【关键词】 多媒体网络教学;病理学实验课;学习行为;影响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使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成为国内多数医学院校病理学实验课的重要手段,并使学生的学习行为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然而目前大多数的研究集中在多媒体教学方法的改革,而对于学生学习行为的研究文献罕见。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从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资源、学习策略、学习效果、教学评价方面进行研究,了解多媒体网络教学对病理学实验课学生学习行为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按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我校2004级15个班的学生520名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在学期教学结束时集中进行,在实验室当场填写和回收。共发出问卷520份,回收问卷518份,回收率99.6%。

2 结果

结果详见表1。

3 分析与建议

3.1 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动机能推动学生的学习行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学习的知识有着内在的兴趣。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心理学研究证明,当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强烈兴趣时,就会产生积极的探索热情,从而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主动开展学习,提高效率。有研究显示,学习的兴趣和态度与学习行为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1]。因此,培养学生持久、稳定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在调查中发现44%的学生对病理学不感兴趣。影响学生学习病理学兴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与病理学的学科特点有关系,因为病理学是一门形态学科,内容单调枯燥,知识点多,抽象难记,知识的复杂性和难度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的制作水平有关。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虽然绝大多数的学生(85%)认同多媒体网络教学具有直观、图文并茂,便于理解的特点,然而仅16%的学生认为多媒体网络教学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甚至有6%的学生认为不能提高学习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有学生认为我们的网络课件还需要改善图片质量、增加趣味性、增强互动性,因此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的制作水平可能也影响到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师的引导作用有关系。事实上,学生从小学到中学接受的多是“灌输式”的教学,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很容易形成惰性,进入大学后一旦要求其主动的去获取知识,便感到难以适应。

我们认为提高学生上病理实验课的热情,激发其学习病理学的兴趣,需要做好以下工作:首先,要不断改进和完善多媒体课件、网络教学内容的质量,充分发挥多媒体网络教学的特点,以清晰的图片、简洁准确的文字、生动的影视录像和动画等方式将知识直观形象的展现给学生,增加知识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其次,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推行以问题为基础的启发式教学。例如在观察急性蜂窝织炎性阑尾炎的切片的时候,我们先让学生回忆关于炎症的理论知识,如炎症的概念、炎症的分类、化脓性炎症的分类等知识,然后针对所要观察的切片依次提出一系列的问题:正常消化道的组织学结构是怎样的?该切片来源于那个器官?阑尾腔、粘膜层、黏膜下层、肌层、浆膜层有何改变?病灶是局限的还是弥漫的?最常见的炎症细胞是什么?在哪层最明显?提出问题后要求学生从现有的资源(切片、网络资源、教材等)寻找答案。当这些问题一一得到解答后,要求学生把所观察到的病理变化和教材的理论知识结合起来对标本作出诊断,最后老师归纳总结,学生便能牢固的掌握蜂窝织炎的理论知识。所以,通过教师的引导性作用,降低了知识的难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者,可以联系生活中发生的实例来提高学生的兴趣,比如在观察急性蜂窝织炎性阑尾炎标本的时候,很容易就在学生周边的人群中找到转移性右下腹痛的例子,让学生的把了解到的症状和理论知识联系起来,他们的兴趣一下子便提高了。另外,在病理实验课中要重视病例讨论的作用,虽然学生身边没有相同的病例,但通过病例讨论可以达到相似的效果。在病理学每个系统学习结束后,教师提出病例讨论的题目,由学生独立思考,然后集体讨论,学生发言,教师讲评。在这过程中,学生学习病理学的兴趣可以得到极大的提高。总之,在病理实验课中,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既要从提高多媒体网络制作水平入手,又要重视其他各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表1 病理学实验课采用多媒体网络教学对学生学习行为影响的问卷的调查结果(略 )

3.2 学生应该进行积极主动的探究式学习

学习策略是指学生能够自觉地运用学习技巧提高学习成效的谋略。它可以帮助学生获得不同类型的知识,并在信息处理的每一个阶段进行修改和调整,在学习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2]。多媒体网络教学的环境使学生的学习策略发生了转变,它要求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探究式学习。调查结果显示, 76%的学生在病理实验课前会采取经常预习或偶尔预习的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92%的学生会运用网络教学内容辅助观察标本,这说明学生已经懂得如何获取、选择、组织信息,以提高学习成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3]。其核心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不是象传统教学那样,只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根据这种理论,学生是病理学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病理学教材所提供的知识是学生主动意义建构的对象,多媒体网络教学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的手段,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学生在病理学实验课中主要是通过观察大体标本、切片标本认识各种疾病的病理改变,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去对病理知识进行意义建构,从而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因此,学生在上实验课前,预习和复习相关的组织胚胎学、解剖学知识以及病理理论对于病理学实验课的进行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实验课过程中,学生应该在老师的引导下,结合实验指导、实验图谱、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来观察标本的病理特征,同时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联系理论知识,以达到认识并掌握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临床与病理联系和后果等学习目标。

3.3 正确评价多媒体网络教学在病理实验课中的作用

多媒体网络教学在病理实验课中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调查结果表明,多媒体网络教学为病理实验课提供了丰富的大体标本和镜下标本的图片、动画,并作了准确详细的解释说明,有利于学生把握标本观察的重点,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能力,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但是多媒体课件、网络教学资源提供的都是非常典型的病理改变,而疾病具有复杂性和非典型性的特点,大体标本和切片标本的病理形态千变万化,相同的疾病在不同的标本具有不同的表现。例如不同的大体标本,器官的大小、病灶的位置、数目、累及的范围、形状、颜色、质地等都可能存在差异,由于固定时间的长短,标本本身的颜色也会发生变化,学生要想从具有相同诊断的不同标本中观察到相同的病理特征,就得从多个角度对各个标本进行观察,并进行抽象概括,才能得出结论,这一点是网络标本难以代替的。在切片标本中,不同批次标本,其取材范围不同;同一批次的标本,组织的深度也不同,较为常见的是一些制作不良的切片,放置久后会发生褪色,这就造成了不同的切片,病灶的典型性存在差异。此外切片标本还可能观察到一些网络示教中没有出现的病理变化,这种问题需要老师帮助才能解决。要用多媒体网络教学解决这些问题,存在着很大的难度,因此多媒体网络资源在反映标本的多样性、病理变化的复杂性上存在缺陷。多媒体教学不能完全替代实物的标本的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仅靠多媒体教学是远远不够的[4]。在病理实验课中,起着主导作用的是学生的学习行为,网络实习标本的观察所起的作用是辅助的,不能替代实物标本的观察,学生观察时应该把网络教学标本的观察与实物大体标本、切片标本的观察结合起来,才能使理论知识的理解更深刻。

【参考文献】

[1] 李小平.郭江澜.学习态度与学习行为的相关性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3(4):265-267.

[2] 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131-132.

病理学的观察方法范文6

【摘要】:病理学教学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活动灵活多样,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病理学教学初探

病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同时,它又是一门在现代科学技术推动下迅猛发展的重要基础医学科学,是由基础通向临床的桥梁。因此,如何学好病理学,将直接影响到临床课的学习。在病理学教学中,根据病理学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1、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学活动的最基本、最古老的方法之一,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重要手段。教师借助口头言语,阐明知识的联系,促进知识的理解,向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分析和讲解教材,尽力使教材在速度和内容上适合于每一个学生。

虽然讲授法是一种单向性传授知识的方式,有其不足,但它能够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知识,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有利于有计划、有目的、有意识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在讲授中,教师授课内容易于补充、调整,及时吸收新知识、新进展,用学生易懂的形式有效地概括学科的内容,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本学科的新理论传授给学生。讲授法的优点还在于,可以用不同词语陈述相同的内容,从而有助于理解;讲授中有师生的情感交流,师生相互作用,相互强化;在讲授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听课对象,对讲授速度、内容,讲授方法等进行灵活变动。

在中职学校中,学生绝大部分是初中毕业生,他们的自学能力和理解能力均较差,但接受知识的欲望和记忆能力均较强,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在病理教学中,对于综合性的问题、理论性较强的问题如绪论、疾病概论等部分,主要采取以讲授为主的方法,这样使学生能够对病理学的概念、任务、研究方法等有一个概括性、系统性的了解,增强了对病理学的认识,也为各论部分的学习打下了牢固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充分备课,对于难点、要点等关键知识透彻掌握,进行总结概括,用最简单的语言使学生掌握要点知识。

2、讨论式教学

讨论式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是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增加学生之间的协助和交流的一种教学方法。学生围绕某一中心内容进行讨论,可以激发学生激情,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讨论法,可以培养并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阅读能力、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讨论的案例是教学过程中积累的临床典型病例,在课堂教学的不同阶段,以不同类型的病例做引导,使学生从病例中寻找线索,发现问题,作出判断,从而使学生把课堂知识从机械性的记忆转变为记忆性的理解。根据学生及课程特点,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型”病例。在上课前,老师先准备一份典型的病例,结合病例,讲解教材的相关内容,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达到主动听课的目的,然后要求学生对病例上的病因、病理变化等进行分组讨论,各组代表发言,最后由教师围绕病例进行剖析、归纳总结,并对学生不正确的地方进行分析答疑。在对学生进行反馈矫正时,也可以应用讨论案例法,可以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把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联系起来,受到了学生的好评。

3、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法是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精神,通过教师的设问、引导等使学生在内心,真正产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把学生引入学习的最佳境界。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地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这不仅需要教师重视经典的讲授,更需要教师认真备课。

启发式教学应贯穿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如比喻启发、描述启发、讨论启发等。比喻启发可以使问题化难为易,增加趣味性。以细胞水样变性为例,教师把水肿的细胞比喻成逐渐吹大的气球,颜色逐渐变淡,体积逐渐增大,使学生对细胞形态的变化有了深入了解。

4、实验教学

病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科学,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和现实性。实验教学是整个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课可使学到的理论形象化、具体化,为进入临床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实验课,重在学生参与直观观察,发现问题,培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以巩固、验证理论知识。

在病理学教学中,不少学生反映“病理学学习中疾病的基本病变复杂,理论抽象,难以记忆理解”的问题,这可能是学生学习的方式问题,不注重在实践中认识理解疾病的病变所致。另一方面,一些学生在病理学实践中出现的不知如何观察标本,或从何处观察标本的情况,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在实践时未能很好地结合理论知识所致。

所以,教师在病理学教学中,需要倡导正确处理实践与理性认识辩证关系的学习方式,不致偏废。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验证理论,在理论指导下实践,两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在病理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运用理论指导下实践,实践中验证理论方法,引导学生客观地掌握疾病发生发展规律;运用综合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以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5、多媒体技术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