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第二课堂的活动策划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生第二课堂的活动策划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生第二课堂的活动策划书

大学生第二课堂的活动策划书范文1

关键词: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08-0186-02

应用写作是一门基础性的能力课,其明显的特点是工具性和实践性。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到活动中学,到实践中学,让学生通过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中去学知识,给学生创造自由的空间,让学生体会到“有趣”、“有用”。从而为以后学好专业课以及将来从事职业工作奠定基础。应用写作课程设计应该遵循的理念就是:一个基点,两个突破。一个基点就是实践性。实践性要占到课程比例的60%。其中课堂教学,写作理论与写作实训的比例各占50%,另外课外实践活动要占到10%。两个突破,一是时代性。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文种及表达习惯,在教学中,无论文种、案例的选择还是表达习惯,我们都力求体现时代性的特点。二是多元性。手机、电脑等网络模式的广泛应用,使教学模式发生了太大的变化,教学活动成了老师与学生双向互动、共同学习的过程。基于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尝试。

一、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高职语文教材中,有比较典范的应用文,却并不规范,尤其是文章内容与学生生活脱离,缺少时代气息。笔者尝试以学生为主人公,根据学生学习、生活、工作等不同的身份分三个模块设计教学内容:学生身份,如请假条、借款条、申请书、启事、计划、总结等;社交身份,如礼仪致辞、演讲稿、邀约函、请柬、海报、解说词、新闻等;职业身份,如行政公文、规章制度、广告、合同、调查报告等。

从学生不同的身份出发选择文种便于教师创设真实的场景,布置写作任务,模拟工作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工作积极性以及工作主动性,突出了应用写作课程的工具性、实践性特点,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主线、以项目任务为载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二、合理策划教学模式

(一)写作知识+写作实训

理论是用来指导实践的。既然是“应用文写作”,那就一定要让学生动笔写。一般两节课为一教学单元,教师可以先精讲理论然后写作。也可以先精心设计写作的情境,让学生先写,然后用理论的规范去套,即先实践后理论。以“通知”这一文种的写作为例,教师先情境模拟让学生写一则五一、国庆或其他假日的“放假通知”,然后教师拟写一个公文的格式图,经过简单的讲解让学生把写好的文字套写进去。行政公文的写作内容如果一味照本宣科,对老师对学生都是一种似受刑的折磨,不仅毫无收获而且让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

英国哲学家、教育家斯宾塞说过:“硬塞知识的办法经常引起人对书籍的厌恶;这样就无法使人得到合理的教育所培养的那种自学能力,反而会使这种能力不断地退步。”所以,应用文教学中,老师有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化繁为简”,就是说,要把“多”的变“少”,把“繁”的变“简”。

(二)实践活动:校内实践+校外实践

实践活动课程可以形成一套立体化的训练体系,注重校内实训室与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以及评价体系的规范化与科学性。校内实践,比如结合“致辞”的写作与表达,我们设计“生日聚会”;结合“演讲稿”的写作我们设计“主题班会”。校外实践,结合“解说词”的写作,开发校外实训基地,学生经过实地参观并听了专业的讲解,回来举办“谁不说俺家乡好”的主题活动。

以结合“致辞”写作的实践活动《生日派对》为例,非生日学生写“祝贺词”,选出该学期过生日的学生写“答谢词”,然后分组分工:

第一组:活动筹备方案《活动策划书》;

第二组:活动通知、邀请函或请柬(院领导、系主任、辅导员、学生社团负责人)、设计海报(学院宣传栏张贴)、活动新闻(学院网站);

第三组:活动流程、活动主持(主持人台词);

第四组:活动须知、活动总结;

第五组:布置场地、设计黑板报。

这些实践活动,目的是使学生完成写作能力到表达能力的突破与提升,并借此分组完成多项文种的写作,构建了以“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方法及以“行动为导向、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模式。并且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竞赛,培养学生的团队及竞争意识。

(三)总结讲评: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只有不断地总结才能不断进步”。应用文讲评课,实际主要是展示优秀作品,然后由老师和学生组长组成评委会进行比较、点评、给出成绩。这种展示可分为两种:一是宣读讲评,主要是针对以“消息”这一比较简短的文体。同学边听边思考,听完再讨论,作者讲解创作过程和思路。既使学生听到了客观的作品本身,又了解了作者的主观想法。二是张贴展示。这一活动在课前进行,主要针对“海报”、“请柬”、“邀请函”的文种,张贴的作品是所有作品中写得比较好的。课堂上读者、老师、作者轮流发言,共同评价,取长补短,学习提高。

三、课程的创新与改革

(一)教学方法的创新

在教法实践中,要注重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特色。要重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小组之间的互动与竞争;注重教师自身的示范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料的先进性与生动性;要广泛使用比如每堂课的案例导入法;实践项目实施的任务驱动法;情景模拟中使学生说写结合、讲评结合;学生作业的成果展示等等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积极参与的状态。

1.从实际生活出发,课内小练与课外大练相结合

由生活学习工作的实际出发,课内小练(熟悉格式要点)、课外大练(写作正式文本)的训练相结合,由课堂理论到社会实践,从感性出发到理性应用,由虚到实。比如在讲授“邀请函”、“请柬”内容时,要求学生给自己想见的人或意中人发一则邀约短信,然后给大家欣赏,看谁的短信能打动对方欣然赴约,在学生热烈讨论时教师把邀约函的注意事项做了讲解;进而讲到人总要结婚,要写“请柬”,展示自己收集的精美请柬,让学生了解二者的异同,并在情景模拟写作中学会了两个文种的写作。

2.强化作业的训练与评改

原则是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课堂小练,课后大练。学生要准备好本子,既是课后作业本也是课堂笔记本、练习本,还是日记本、摘抄本、创作本,既有老师布置的也有学生自作的自主作业。学生自己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们自行讨论、讲评、分享,提高了他们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他们乐学、好学。学生作业采用书写和网上发邮件两种,比如“红头文件”利用网络平台格式化套写就很好,培养学生拟写电子文档和办公自动化能力;请柬、邀请函可以通过上网收集资料,培养学生信息收集与整理的能力。

3.强调小组互动与竞争以及教师的示范作用

在写作中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习作互评、竞赛,或在活动中分工、合作。比如在策划、筹备“生日晚会”的实践活动中,小组分工为策划组、宣传组、后勤组、节目组、主持人、音响组等,强化学生口语表达、沟通协调能力。每人准备贺词,寿星们准备答谢词,晚会上每个人上台发言,使学生了解自我、突破自我,培养了自信、大胆认真、踏实的个性特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生日致辞、要发表演讲、要表演节目,教师不仅是一个启发指导者,也是一个实践参与者,更重要的是带动学生做真正的组织者、参与者、实践者。

4.网上与网下互为补充

网络生动直观的形式,丰富了教学信息,提高了教学效果,并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比如结合“致辞”的写作,建议学生看广州亚运会开幕式、闭幕式的致辞以及主持人的解说词;鼓励学生搜索网上的搞笑或经典致辞让学生课堂上模拟;结合规章文书的写作,下载一些不文明的漫画图片让学生有针对性地拟定规则;结合“合同”的写作,让学生搜集合同文本中语言表述的问题以及条款的完备程度拿到课堂上让大家评改。同时注重与就业岗位技能相联系,与职业资格考证相联系,可提高学生积极性,教师的操作性也强。

(二)考核方式的创新

把学习的过程作为考核的过程。这种考试的随机性,可以改变学风,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考核的内容包括:课堂小练,如请假条、借条、欠条、约会短信、邀请函、通知、合同文字表达修改等课堂必写的,记入作业成绩;课后大练,如红头文件、新闻报道、生日致辞、演讲稿等课后必写的,记入平时成绩;自主学习,如《大学生活之我见》、《大学生涯规划》、《读大学,读什么》、合同范本模拟、各种礼仪致辞、解说词等自选考核,有加分;实践活动,如生日致辞、主题演讲、新闻联播、求职应聘等,教师和小组长评分,记入团体分;卷面考核,考核基础写作的文种以及论述文。这种考核方式的创新尤要注意实践性教学环节评价的系统化、系列化以及评价体系的科学性。

指导学生社团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如演讲比赛、技能大赛、组织社团、草拟章程、编印刊物、社会实践等等,这些可以记入成绩最后的加分项目。

四、全力达成教学目标

人才的培养先要解决他的生存,才能谈发展。从学生的生存、发展的需求出发,建立“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拓展”为一体的课程体系,使学生在具备基本生存技能的前提下,实现可持续发展。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写出正确、规范的实用文书。比如:写申请书、邀约函、通知、计划、总结等。

能力目标:学生能具备基本的岗位适应能力。写作不仅涉及文字表达还涉及口头表达,比如“活动策划书”,你不仅要写出来还要把任务布置下去,要会说,要有沟通、协调的能力。

素质目标: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仅要生存要发展,还要有进一步发展的潜能。我们不能想象一个车间主任不会写加班通知,一个部门经理不会写总结、报告。如果说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是输血给学生,素质拓展是通过自主作业、课外实训等环节使学生学会“造血”。

大学生第二课堂的活动策划书范文2

一、大学生管理工作中引入企业管理模式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做好高校大学生的管理工作,首先必须了解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和个性。当今大学生由于受到新时代文化思潮的冲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环境的影响、新闻媒体以及电影形式等文化的熏陶、家庭因素的影响等等,使得当代的大学生呈现出许多与以往大学生截然不同的个性特征,主要表现在以自我为中心、依赖性强、独立能力差、吃苦耐劳的能力欠缺严重、心理承受能力弱、自我控制和调节能力差、好高骛远(高期望、低行动)等。针对当代大学生存在的上述问题,大学生的管理更应该转换思想,突破传统思维禁锢,努力寻求一条新的能适合当代大学生管理的新型管理模式。基于此,在大学生管理工作中引入和 借鉴企业管理模式,是适应时展的要求的。

运用企业管理模式进行当代大学生管理的可能性主要来源于以下几点:首先,企业管理和大学生管理的根本目标相似。企业管理的目的是为社会提供高质量、高水准的产品,而学生管理的根本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出优秀、高素质的人才,它们的实质都是“制造”高水准、高质量“产品”的过程;其次,企业管理和大学生管理的管理对象相同,两者的管理对象均是人,而人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生物体。在管理中,企业和学校均应树立以人为核心,人本思想,实行人本管理,形成人本主义管理理念,重视人的价值和创造性,充分营造出一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的文化氛围。因此,对于企业来说,企业管理强调“企业即人、企业为人、企业靠人”,这是作为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而对于学校来说,学生的管理也应注重“学校即学生、学校为学生、学校的发展靠学生”,这是学校的校园文化和校园精神;最后,外部环境相似。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下,不论是企业与企业之间,还是学校与学校之间,都存在着激烈的竞争,一个企业能否长期保持其良好的运行状态,实现盈利,学校能否在现代化激烈的竞争中获得生存和发展,两者的关键均在于人的状态和发展,即整个企业队伍和学生的状态。综上几点,在当代大学生管理工作中,充分引用和借鉴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和理念,是完全切实可行的,也是相当有必要的。

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对企业和高校管理者的管理能力提出了许多更高更新的要求,这种要求集中体现在高校必须要能培养出具有高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学生。在这种情形下,高校必须转换传统的培养观点和理念,寻求一条新的出路,一条既能适应市场需求,又能符合当代大学生特征的管理模式,这不仅是市场化经济的需要,也是建设高水平大学、凝聚校园文化、发挥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需要。企业管理模式和学生管理模式在培养目标、培养对象和外部环境等方面具有诸多的契合点。传统的学生管理,通常采用自上而下、逐级授权、逐级管理的模式,管理形式单一、管理模式简单,这种管理抑制学生自主性的发挥,学生在这种情形下,积极性低、创造性差,不利于学校的管理,也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发展,因此,必须加快转换管理观念,将企业管理模式中一些成熟的、先进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引入到学生管理工作中来,走出一条适合当代大学生发展需要的创新的管理模式道路,使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科学化、效率化、系统化、新颖化。所以,学生管理模式和企业管理模式的有机结合是时展的需要,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运用企业管理模式进行大学生管理的具体举措

(一)大学生社团管理

大学社团是高校大学生在自愿基础之上,基于某一共同意愿而自由结成,并按照相关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团体。大学社团作为大学生活的第二课堂,对于提高大学生适应社会能力、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意义重大。目前,大学社团管理混乱、组织涣散、周期短暂、毫无生命力。而将企业管理模式融入到大学生社团管理工作中来,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社团和学生群体活动的管理水平,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企业管理模式可以融入到社团管理的诸多环节当中,借鉴企业管理方法,学生会由于其组织结构最为完整,可以作为学生社团和学生群体活动的“管理者”,而学生会下属、附属的其他社团可以作为学生群体活动的“生产者”,并纳入到学生会的统一管理当中来。学生群体活动作为“最终产品”在学期结束时由学生会将各社团的活动进行筛选和评比,以此作为下一学期活动计划表和学期活动策划书制定的基础,并由学生会外联部统一进行招标工作,从而实现学生社团人员和学生群体活动的有效整合。

在大学生社团管理工作中,可以借鉴企业管理模式中的项目负责机制,通过社团项目的设计、组织、完成来培养学生干部的服务意识、全局意识、团队意识以及风险规避意识,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干部的沟通协调和统筹安排的能力。具体就是要将项目的相关权利、义务、责任等落实到具体的项目负责人和实施团队上,让项目负责人不仅要对项目的实施结果负责,也要对项目的实施过程进行监控。将这种机制运用到大学生社团管理上来,有效地改变了以往呆板的交办模式,极大地发挥了大学生的能动性和潜能,将竞争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奖惩机制等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从而提高社团管理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大学生班级管理

企业管理模式不仅可以运用到大学生社团管理中来,也可以充分体现在班级管理当中,这其中最行之有效的便是企业管理模式中的目标考核机制。具体措施是在不同年级的班级考核中,可以将目标与考核结合起来,这些目标可以细化为全班学生的四六级考试通过率、出勤率、整体成绩挂科率、校级奖励和国家级奖励获得率、就业率等等。有了这些既定的目标,全班同学就会为了目标共同去努力,无形之中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和班级的集体荣誉感。同时,对于班级的学生干部,他们在这种目标考核机制的影响下,除了需要严格要求自己,还需要领导和带动全班同学共同进步。在某一既定的学习阶段结束时,对目标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的结果与班干部的选举与更换、奖学金的评定、贫困生的评定以及党员发展名额的分配等进行适当调整和再分配。将企业管理模式中的这种目标考核机制运用在大学生班级管理中,有利于调动全班同学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同学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使命感、归属感以及认同感,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促进班级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