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及安全保护措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劳动及安全保护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劳动及安全保护措施

劳动及安全保护措施范文1

【关键词】10KV;输电线路;继电保护;基本配置;方法探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电力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构成了庞大的电力使用人群,电力事业也因此得到蓬勃的发展,各种输电线路也被逐步兴建起来,然而,在使用电力的过程中,输电线路暴露出的一些安全问题,严重地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为电力的发展带来了隐患。所以,输电线路要进行相应的继电保护基本设置和保护方法,使电力的安全输送和使用得到强有力的保证,为人们的生产生活用电安全保驾护航。

1、10KV中输电线路继电保护的基本配置

1.1两相式电流保护

两相式电流保护就是采用阶段性的电流保护措施,分段对电流进行控制,防止输电线路出现相间短路的现象,危害到用电企业和个人的生命及财产的安全。两相式电流保护对于单侧的电源,一般可以分为两段进行保护,另一段为带时限的电流速断保护,第二段是带时限的过电流保护,这样的保护措施基本上可以起到良好的用电安全保护作用。必要的时候,可以在两段式的基础上再增加一段带时限的电流速断保护,这就变成了三段式的电流保护配置,为用户的用电安全提供了三重保护。不管是两段式的电流保护配置还是三段式的电流保护配置,都统称为阶段式电流保护。而对于双侧的电源,阶段式的电流保护已经不能满足用电安全保护的要求,要采取阶段式的电压保护,就是需要设置带方向元件或不带方向元件的阶段式电流和电压保护,当阶段电路的距离较短(小于4千米)时,可以使用电流电压保护的方式进行用电安全保护,当这种方式不能达到电力输送的灵敏性和速度性的要求时,要根据阶段电路的配置方向采取纵联差动保护或者横联方向保护。

1.2监视信号装置

主要靠单相接地保护装置来进行输电故障信号的监视。对于出线较少的中性点不接点电网,可采用无选择性的绝缘监视信号装置,当装置动作以后,由人工通过选线找出故障的统一口径。对于出线相对较多的中性点不接点电网,可采用零序电流保护及零序功率方向保护等有选择性的小电流接地信号装置。

1.3过负荷保护

由于有些输电线路会因为用户用电量的过大而产生线路过负荷的现象,或者电线与架空混合线路也会出现过负荷的现象,所以要在这些输电线路中配置过负荷继电保护,当电流电量超过电压所能承受的限度时,保护设置就会自动进行预警,必要时可以对线路进行切断动作,保证输送电路的安全和用户用电的安全。

2、10KV输电线路的继电保护功能

2.1有无时限继电保护

当电路发生故障或者出现过负荷等异常的、危急用电用户的生命财产安全的情况时,继电保护是通过有时限和无时限等动作来进行输电线路安全保护的,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出根据线路反映的信号做出相应的跳闸动作,以保证用户用电的安全。阶段式的电流保护无时限速断保护是固定有动作实现0.1秒的跳闸动作。有时限的电流速断保护动作时限时间是0.5~1秒,全线路切除故障的时间是0.5秒或1秒。当然,10KV以下的输电线路因为电压负荷较小,其灵敏性较高,对于保护的快速性没有那么严格的要求。如果是10KV以上的输电线路,其电压电流的负荷就逐步加重,又受到系统运行方式的影响,其保护配置的灵敏度也会下降,切断全线路的动作时限也会因此而延长。对于10KV输电线路来说,现阶段无时限电流速断的保护配置基本上可以满足保护灵敏度的需求。

2.2加装方向元件保护

加装方向元件保护就是使用放线电流的机电保护的功能,在继电保护电流的基础上对线路进行保护。主要是通过加装方向元件,对单电源和多辐射所形成的网络进行选择性的保护,这种保护的功能的灵敏性和速度其实跟电流保护基本相同,所以不必要一定要选择方向元件保护的方法对输电线路进行保护。而且方向元件保护使用的继电器组成比较复杂,而且工艺也比较繁复,技术要求比较高,因此对单侧电源的保护性能比较良好,而对于双侧电源的动作影响比较小,在实际的操作中,如果加装了方向元件保护却不能影响双侧电源的动作选择,就应该尽量不使用这种加装方向元件的方法,避免造成资源的浪费和加大检修的难度。

2.3横纵联差动继电保护

在双回线路中,使用横联继电保护能对发生故障的线路进行及时、快速地切断,保证输电线路的安全性,而且接线的工序也比较简洁,技术要求比较底,优势十分明显,但是缺点也十分突出,如在相继动作区,将横联差动保护运用在单回线路中的保护或双回线的后备保护,除了双回线原本配置的双段或者三段式继电保护外,还要在此基础上配置一套三段式的电流或距离,这样一来,就使劳动量加大,安全保护的成本也会增多,不利于企业的获得较好的效益。如果使用纵联电路,则对输电线路的保护更加具有选择性、灵敏性和快速性,因为纵联电路主要是对线路的两端的电流和相位进行检查,根据呈现出现的情况,就可以判定相继动作区的内部还是外部发生了故障,并进行相应的继电保护动作。对于电流保护和距离保护只能从装置保护的一个侧面观察故障的信息,而不能全面地进行故障的分析和判断,不能满足输电线路对于继电保护要求而且线路长度较长的情况下,纵联继电保护也能做到对输电线路及时、快速和灵敏的反应,比一般的电流激动保护、距离保护和横联继电保护有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所以双回线路中一般都会使用纵联继电保护对输电线路进行安全保护。

结语

在电力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电力技术不断发展,是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助力。对规模越来越大的输电网络和输电线路来说,如何保证其在输电的过程中保证电力运行的安全以及在个人和企业能够安全、放心地用电是值得我们重视的。在电力运行的过程中,要对输电线路进行实时的监视及时预警,灵敏、快速地做出相应的动作,隔离危险,将危害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点,保护人们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向前的推动力。

参考文献

劳动及安全保护措施范文2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 智能建筑 应用

一、电气自动化的概念和优点

电气自动化是研究与电气工程相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实验分析、研制开发以及电子与计算机等领域的一门科学。进入新世纪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其发展日趋多元化。电气自动化已出现在我们身边的各个领域。

电气自动化的优点包括:1. 优化供配电设计,促进电能合理利用;2. 提高设备运行效率,减少电能的直接或间接损耗;3. 合理调整负荷,提高设备利用率。在满足建筑物对使用功能的要求和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选择合理的节能措施,提高负荷率和设备利用率节约电能。

二、电气接地

在电气自动化应用中,电气接地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接地系统关系整个供配电系统的稳定性与可靠性,是保障系统安全的基础。目前主要有TN-S、TN-C和TN-c-S三种电气接地系统。

TN-s电气接地系统是三相五线制,分别是三根火线和一根中性线、一根接地保护线。该系统具有以下特点:中性线与保护接地线共同在所属变压器中性点实现接地,除此之外二者没有电气连接;中性线带电,保护接地线不带电;TN-S电气接地系统具备安全的基准电位,安全可靠。

TN-C电气接地系统是三相四线制,分别是三根火线和一根保护中性线,其中性线与保护接地线合一,多用于较早的低压配电系统。使用TN-c电气接地系统时必须对电子设备安设直流、交流工作、安全保护和防雷保护接地。与此同时,考虑到智能化建筑中的大量的精密电子仪器设备容易受到电磁波干扰,程控交换机房、消防报警监控室、计算机房等均有防静电要求,因而在设计智能化建筑以及施工、安装过程中需要考虑屏蔽、防静电接地的要求。

TN-C-S电气接地系统由TN-C系统和TN-S系统两部分组成,其中TN-C系统用于进户之前,TN-S系统用于进户 之后,二者分界面处于中性线与保护接地线相连处。组合使用TN-C和TN-S系统不仅提高了设备和人员的安全性,还节省了建设成本,兼顾安全性、稳定性和经济性。但如果三相负载不平衡,建筑内有电力变压器时应选择TN-S系统。

三、安全保护接地

安全保护接地就是将电气设备不带电的金属部分与接地体之间作良好的金属连接。即将大楼内的用电设备以及设备附近的一些金属构件,用PE线连接起来,但严禁将PE线与N线连接。在现代建筑内,有强电设备,弱电设备,以及一些非带电导电设备与构件,均必须采取安全保护接地措施。当没有做安全保护接地的电气设备的绝缘损坏时,其外壳有可能带电。如果人体触及此电气设备的外壳就可能被电击伤或造成生命危险。实际上,由于接地电阻很小,接地短路电流流过时所产生的压降很小,所以设备外壳对大地的电压是不高的。人站在大地上去碰触设备的外壳时,人体所承受的电压很低,不会有危险。加装保护接地装置并且降低它的接地电阻,不仅是保障智能建筑电气系统安全,有效运行的有效措施,也是保障非智能建筑内设备及人身安全的必要手段。

四、屏蔽接地与防静电接地

屏蔽与防静电接地分别指的是用保护、接地线连接设备外壳、屏蔽管路两端、室内的多个部位,用导静电体连接带静电或可能产生静电的物体与大地,以避免设备、导线、室内受到电磁干扰,消除静电。由于人员在房间内走动或是移动设备等行为都可能产生大量静电,如果接地不好不仅会对电子设备产生干扰,还可能损坏设备芯片,甚至引发一些安全事故,因此防静电接地需要将所有可能产生或带静电的设备外壳和设施与保护接地线可靠连接,并使接地电阻尽量降低。

五、防雷接地

智能化建筑内有大量的电子设备与布线系统,如通信自动化系统、火灾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楼宇自动化系统、保安监控系统以及他们相应的布线系统。这些电子设备及布线系统是最怕受到雷击的部分。不管是直击、串击、反击都会使电子设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或严重干扰。因此,智能化楼宇的所有功能接地,必须以防雷接地系统为基础,并建立严密、完整的防雷结构。智能建筑多属于一级负荷,应按一级防雷建筑物的保护措施设计,接闪器采用针带组合接闪器,避雷带采用25×4(mm)镀锌扁钢在屋顶组成≤10×10(m)的网格,该网格与屋面金属构件作电气连接,与大楼柱头钢筋作电气连接,引下线利用柱头中钢筋、圈梁钢筋、楼层钢筋与防雷系统连接,外墙面所有金属构件也应与防雷系统连接,柱头钢筋与接地体连接,组成具有多层屏蔽的笼形防雷体系。这样不仅可以有效防止雷击损坏楼内设备,而且还能防止外来的电磁干扰。结束语

随着智能化和信息化的逐步发展,电气自动化涉及的产业和领域也将更多,技术更新更快,更加复杂,我们应当不断吸收高新技术的营养,开创智能建筑的电气自动化发展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张振华. 创新——电气自动化深化改革的灵魂[J].科技与生活,2010(14).

劳动及安全保护措施范文3

下面以直线往复式RGV系统为例,对RGV系统的设计进行分析。

穿梭车的特点

RGV是伴随着自动化物流系统和自动化仓库而产生的设备。RGV系统既可作为立体仓库的周边设备,也可作为独立系统。穿梭车可以十分方便地与其他物流系统实现自动连接,如出/入库站台、各种缓冲站、输送机、升降机和机器人等,按照计划进行物料的输送。另外,穿梭车无需人员操作,运行速度快。因而显著降低了仓库管理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同时穿梭车的应用可使物流系统变得非常简捷。

穿梭车的应用

下面以某大型企业自动化立体仓库中的运输型穿梭车为例进行阐述。

穿梭车将库前区的出/入库站台与每一巷道前的输送机相连接,主要实现物料的运输、分发工作。如,出库时,RGV按照上位机下达的命令运行到指定的工位,有出库任务的库前输送机和RGV自身的移载机同时工作,将物料移至RGV上;RGV运行到出/入库站台位置,并将物料移载到出/入库站台上;在出/入库站台上,物料进行分拣,或者叉车将整盘货物移走。入库时,出/入库站台和RGV自身的移载机同时工作,将需要入库的物料移至RGV上;RGV按照上位机下达的命令运行到指定的工位,将物料移载到库前输送机上,再由堆垛机将货物搬运到指定的货位存储。

RGV车体构成及主要技术参数

RGV主要由车架、前后驱动轮、随动轮、前后保险杠、链条输送机、光通讯(也可用无线通讯)、电气元件仓及各罩板等组成。其外形尺寸及结构如图2所示。

RGV的主要技术参数如下:

1、运行速度:5~60m/min

2、额定载荷:2000kg

3、输送单元:1830×1080(长×宽mm)

4、移载速度:10m/min

5、控制方式:手动、单机自动及联机自动方式

6、通讯方式:红外通讯

7、减速电机:SEW电机

8、供电方式:安全滑触线

9、对位精度:±5mm

10、定位:认址片认址

RGV车体电气系统构成

RGV车体电气系统的结构如图3所示。

1、供电系统

RGV供电系统采用滑触线的供电方式。这种方式不同于传统的电缆供电方式。电缆必须通过拖链的保护才能随着设备来回拖动,以避免电缆直接与设备或地面发生磨擦而造成电缆的磨损;拖链的转弯半径过小还易造成电缆的折断,不但缩短了设备的使用寿命,还增加了故障点。而滑触线的供电方式是通过集电器与滑线接触供电,完全避免了电缆供电方式的缺点,并且形式多样、结构紧凑、安装方便。集电器固定在RGV的车体侧面,保证集电器的各电极与滑线良好接触为RGV供电。目前最典型的有排式滑触线和管式滑触线两种方式。

2、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是RGV运行成功的关键。RGV的控制要求包括位置控制、速度控制、移载机控制和方向控制等。RGV采用PLC作为控制器,负责处理运动规划、逻辑控制和各种安全保护、与上位机的通讯。运动驱动上选用具有伺服驱动性能的变频器,采用位置、速度、电流的全闭环方式控制。行走方向(×方向)采用光电开关加编码器的双重认址方式,通过计算目标的相对位置方式来实现方向控制和位置控制。操作人员可通过车体后部操作面板上的按钮对RGV进行手动、半自动及自动的操作。

3、自检测系统

为了实现对RGV在各种设备间的作业控制,并保证RGV安全可靠的运行,系统具有多种检测手段能检测各种参数,如对货物的外观检测及称重、对货物的运行位置和方向检测、对设备状态的检测、对设备故障情况的检测等。

RGV通过PLC的I/O点能够对自身的故障进行较完善的诊断,并将出现的故障上报给上位机。不但变频器与电机等的故障能被诊断并上报,系统中大部分开关传感器也能够被诊断,如传感器的编号、位置等。

车体两端分别加装与地面设备的对接传感器,能准确地对RGV和地面设备做出状态检测。当RGV未对准指定的地面设备时,RGV上的移载机是不允许运转的;若RGV将要对准的地面设备出现故障或RGV自身出现某种故障时,RGV都会通过对接传感器判断出故障方,并停止移载机的运行报警并将故障上报给上位机。

另外,在RGV移载机的下方安装的称重模块和移载机四角安装的检测传感器,对货物的尺寸、重量和运行方向等都能做出准确的检测。

通过对这些检测数据的判断、处理为系统规划提供最佳信息,使系统处于理想的工作状态。

4、数据通讯

自动化立体仓库是一个复杂的自动化系统,主要由单机设备的自动控制系统、监控调度系统和计算机管理系统组成。在自动化立体仓库中,为了完成指定的工作任务,各系统之间、各设备之间需要进行大量的信息交换。

RGV是移动的设备,具有运行速度快、距离可变化等特点。为避免线缆的拖动,并能快速稳定地与其他设备和监控计算机进行数据通讯,因此RGV采用了PROFIBUS-DP通讯方式,并在RGV和地面上安装了光通讯设备。光通讯也采用总线通讯方式,一台光通讯和RGV上的PLC相连,一台光通讯和地面设备的PLC相连,使各个设备的控制器PLC组态成主站和从站的关系,通过数据打包的方式各从站与主站进行数据交换。监控计算机也通过总线与主站的PLC相连,通过主站来调度从站RGV。

5、安全保护系统

RGV安全保护系统的特点包括:

(1)完善的保护机制。RGV的行走和移载电机均有热保护及瞬时过流保护措施,保证在任何情况下电机不会损坏。在行走的行程两端均设有速度切除机制及极限停车检测传感器,保证设备不与机械保护限位相撞。

(2)完善的货物安全检测如重复上货、下货检测,空车检测,载货检测,货超界检测,带货取货检测等。

(3)完善的设备安全保护措施。如水平运动、移载的连锁保护等。

劳动及安全保护措施范文4

Abstract: Surround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se new changes, the paper discussed in detail how the project construction process to reduce result of security incidents caused casualties and property losses to a minimu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Keywords: construction safety; safety; accident; safety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1 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三条明确规定:“安全生产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三十六条明确规定:“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以法律形式确立的这个方针,是整个安全生产活动的指导原则。“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我国劳动保护的基本方针。 1.2 预防为主是安全生产的前提。 事故一旦发生,其后果就无法挽回,防患于未然,把预防措施落到实处,从思想上给予重视,从物质上给予有力保障,在组织机构、安全责任、安全教育、提高防范、监督管理以及劳动保护、施工现场、环境卫生各方面都对事故预防措施予以充分重视,是贯彻安全生产方针的重要内容,各级管理人员应充分认识到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是建设企业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重要步骤,也是企业素质和形象的外在体现,与企业的命运息息相关,是企业能够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1.3 安全生产现状。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工程建设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特点:基本建设规模逐年增大,科技含量高、施工难度大、工期安排紧的工程日益增多,工程技术风险日益突出,建设工程投资主体日趋多元化,建筑施工生产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建筑施工领域的这些新变化,使安全生产和监管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建筑行业为高风险行业,难免在生产建设过程发生安全事故。近年来,随着建设项目的大量开发,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安全形势十分严峻,令人忧心。

2. 建筑施工安全问题频发的原因 建筑施工安全事故接连发生,充分暴露出安全生产方面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观念还比较淡薄;二是对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贯彻执行还不够得力,有的责任没有真正落实,措施没有真正到位;三是在企业经营规模扩大和建筑施工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安全管理制度执行不严,管理粗放;四是一线操作人员安全知识、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较差。 3. 预防为主,在条款中加入安全措施和安全管理内容 3.1 招标文件及其相应的合同条款中,应当对施工安全生产措施提出明确和具体的要求。招标文件中应要求投标人在报价时针对施工安全措施进行单独报价。 3.2 投标文件中除施工现场的总体安全管理措施外,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技术方案和组织措施都必须分别配以相对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和必要的计算书,明确安全生产管理组织、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员、责任人和岗位职责,制定紧急情况的处理预案,特殊专业工程还应制订专项安全施工组织设计,等等; 3.3 评标办法中,对施工安全的要求列入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内容,把对安全保证措施的评审作为技术标评审的重要内容,并设立安全保证措施评审的合格标准,投标人的安全保证措施不能达到招标文件规定的合格标准的,应作为废标条件之一施工安全措施的评审。 4. 加强日常管理 4.1 监管的方式手段要改变。一是要主动出击,建立稽查、巡查队伍,无论是在建工程项目还是拆除项目,无论办了手续的项目还是没有办手续的项目,无论是普通区域的工程还是开发区、高教园区的工程都不能忽略,要全盘纳入监管范围;二是要抓住安全生产的薄弱环节,监管要针对出了问题的企业,出了问题的地区,让有安全问题的企业、工程项目不得安宁;三是要改变单一的运动式检查,从重点监督检查企业施工实体安全,转变为重点监督检查企业安全责任制的建立和实施情况,以及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落实和执行情况。 4.2 建立建筑施工企业和从业人员安全信用体系和失信惩戒机制。大力奖励和表彰安全生产工作突出的企业和个人,严肃查处重大事故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公布企业安全生产不良信息记录。

4.3要重视科技进步,积极推广和运用安全适用的先进技术、工艺和设备,建立危及安全生产的工艺、设备的限制、淘汰和禁止使用制度,经济发达地区要率先淘汰落后工艺和设备。

4.4要进一步充实、优化、整合建筑监管资源,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把政府不该管的事项,交由公民、市场和社会去处理和运作,改变重审批、轻监管的管理方式,将有限的监管资源调整到直接涉及到公众利益的方面,特别是调整到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方面。

5. 总结

目前,安全形势十分严峻,正是考验施工企业和施工安全管理人员的时刻。我们必须认真细致地做好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各项安全管理工作,把因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降到最低,为建造和谐社会做贡献。

5.1企业高层领导首先要提高警惕,认真履行国家相关安全法规,从企业安全规章制度上下工夫,加大人力、物力、安全监督检查等方面安全预防措施的投入,同时,经常对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安全队伍素质,增强安全管理能力,另外,对一线施工人员加强安全防范意识教育,严格按安全规章制度施工,杜绝习惯性违章和违规施工操作等,做好“安全三宝”等劳动保护措施,从源头严防事故的发生。

5.2尤其作为基层一线的安全管理人员更要增强安全防范意识,严格认真履行神圣的安全管理和安全监督检查职责,负责对施工现场和施工人员的安全监督检查、人员教育和指导等安全工作。并加大安全检查力度,经常巡视监督检查施工现场,采取月检、周检和不定期的巡回检查及专业性检查相结合的手段,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检查施工现场的违章现象和不安全因素,检查施工管理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施工方案及分项安全技术交底,各工种安全技术交底,班组班前安全技术交底和自查自咎,定期检查整改记录,职工安全教育活动记录等,促使安全检查管理形成一条龙的保证措施,消除安全隐患,防患于未然。

劳动及安全保护措施范文5

中国面临产业安全问题的挑战

今天,我们在这里研究和讨论中国的产业安全问题,其原因在于,中国加入WTO和开放战略的进一步推行,已经使我国面临产业安全问题的挑战。事实上,只要仔细分析材料,我们将发现我国产业安全问题已经十分严峻。

首先,从宏观整体开放水平看。我国接近60%的贸易依存度、高达10%的FDI资本形成依存度、不到4%的自主知识产权率、接近40%基础能源依存度以及外资对核心产业的高控制率,决定了中国这个发展中的经济大国在未来必将面临十分严峻的产业安全问题。高的贸易依存度、较高的资本形成依存度以及较低的自主创新率不仅决定了我国经济的脆弱性,容易受到外部的各种冲击,而且也决定我国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外国经济主体的控制。这些冲击和控制往往直接体现在产业安全上。

其次、从产业竞争力角度看。较低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高额的能源投入以及低水平的研究开发投入水平,必将使我国传统的产业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逐渐下降,自有名牌的大面积消失。例如,虽然美国、日本、韩国、墨西哥的制造业人均工资水平分别是我国的47.8倍、29.9倍、12.9倍、7.8倍,但是由于我国劳动生产效率的低下,这些国家单位产品的工资成本只是我国的1.3倍、1.2倍、0.8倍、0.7倍,来自劳动力充裕的国际竞争力在逐渐消退。同时,由于我们研究开发投入水平的相对低下(世界平均水平为GDP的2.5%,而我国R&D支出占GDP的比重为1.1%),我国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程度严重低于世界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1990~2002年期间,中国、美国、日本、欧盟劳动生产效率分别提高了2.34倍、3.75倍、3.2倍、3.1倍)我们与发达国家的技术鸿沟越来越大。其出现的结果,在国际竞争中我们越来越处于不利位置,产业安全也日益严峻。事实上,近五年来,其他国家对我国进行商品倾销的事件急剧上升,在2005年累计达到48起。近10年来,由于外国产品的大量进入,接近60%的中国传统品牌消失了。随着我国进入WTO“后过渡时期”,各种贸易保护措施和过渡条例的结束,将使上述产业安全问题更加突出。

第三、大规模的外资涌入。对包括装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商业流通行业在内的支柱产业形成了全面的资本和技术控制的格局,这很可能引起我国对核心产业和相应的核心技术丧失控制力。例如,在装备制造行业由于西北轴承、锦西化机、无锡威孚等龙头企业的收购;在计算机控制系统外资对上海新华、浙大中控、北京和利时的收购;在商业零售领域易出莲花、普尔斯马特、嘉乐福、沃尔玛的进入;在计算机行业英特尔、微软、IBM的进入;在民间审计行业普华永道、毕马威、德勤、安永的进入;在饮料行业可口可乐、雪碧的进入,已经使这些有关国计民生的行业被外资所控制。

第四、简单地遵循静态比较优势的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越来越使中国产业向“高资源性投入、低附加值产出”等产业转移。这会严重影响我国产业的创新能力和升级能力,继而影响我国产业生态的正常发展。例如我国贸易规模虽然高达1.4万亿美圆,但其中50%多是加工贸易,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都偏低;每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接近3000亿美圆,但是加工贸易占80%多,而能够体现技术含量的软件和芯片出口的比重不到6%;每年申请的专利达到18万多,但其中技术含量最多的发明只占20%,其他80%属于外观设计和实用新型;中国各种外向型企业由于附加值的低下已过度地减少了R&D投资量。同时,随着中国国际分工地位的下滑和贸易条件的恶化,这种势态正在进一步发展。产业在市场力量引导下的自我创新能力和升级能力似乎正在下降,而这是我国产业安全在全方位开放时期最为核心的问题。

当然,我国政府以及相应的主管部门对上述产业安全问题有所察觉,并采取了一些应对措施。例如,在贸易方面,商务部等部门通过成立产业损害调查局,利用反倾销、产业安全预警机制、产业竞争力分析等手段,对产业安全的保护;在投资方面,国务院在《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大型重点骨干装备制造企业控股权向外资转让时,应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的意见”,国家发改委等部门通过《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和相应的审核程序对外资投资领域的控制。

正确认识中国的产业安全问题

但是,在如何正确认识中国的产业安全问题,以及如何采取正确措施解决该问题等方面,依然存在着大量的争论和缺陷。我们认为,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产业安全问题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必须从国家利益的战略高度来认识产业安全的重要性,从“新型市场失灵”的高度来治理产业安全。

在很多极端自由主义眼中,产业安全是一个伪命题,他们极度地鼓吹“市场无国界”、“全球化已超越国家利益”以及“人类福利最优”等观念,认为市场化、全球化会自然推动各国利益最优,“国家利益论”已经被后工业时代所抛弃。但是,如果看看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欧盟等所谓后工业化国家在全球化时代的各种产业保护政策,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国家利益和产业安全,从来就是这些国家立法的一个基本精神。即使在WTO这个全球主义意志得到全面体现的机构中,它也规定了各国可以根据“安全例外”原则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其中产业安全是“安全例外”原则的核心。因此,国家竞争从来没有被超越,国家利益和产业安全在经济全球化中不仅没有被淡化,反而被国家竞争彰显得越来越突出。

事实上,市场和全球化不仅无法超越国家利益,同时也无法完全自动地维护国家利益和产业安全。从现代经济理论最新发展成果看,一个国家的产业系统的完备性、创新性以及产业结构的合理性具有强烈的外部经济效应,简单的市场化和全球化并不能很好地保证一个国家的产业具有良好生态系统,产业的升级、产业的自我良性循环、产业的自我创新难以通过市场自发调节来完成,它是一种“新型的市场失灵”。这种市场失灵在发展中国家表现的更为突出。一个要维护国家利益和产业安全的发展中国家,就必须将产业安全纳入政府管制的范畴,利用治理“市场失灵”的手段来治理它。

第二、正确认识FDI、市场结构与产业安全之间的关系,走出“FDI无害论”的认识误区。

很多人在认识我国产业安全的时候,更多的是从商品的进出口角度来分析问题,而忽略了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产业安全带来的实质性的威胁。他们简单地认为,只要这些外资企业在中国生产,中国就不会存在任何产业安全问题。但这种观点忽略了这样的事实,如果外资企业控制了中国各产业的龙头企业,在该行业里处于相对垄断地位,这些外资企业不仅可以利用垄断定价侵蚀国民的利益,而且可以通过控制这些企业的研究开发活动,控制行业的关键技术,妨碍国家实施相应的产业政策。例如在信息产业行业,外资控制可以通过技术控制危害国家的信息安全。所以,在引入外资必须正确控制外资的行业分布和在市场结构中的地位,谨慎对待垄断性跨国并购,以及跨国公司对我国发展潜力较大的行业龙头企业的并购。

第三、正确处理企业利益、地方政府利益与全局利益,国家需要从“纯公共品”的高度来统筹处理产业安全问题。

近来出现的一系列跨国公司,对我国主导产业的龙头企业进行恶意收购、导致了大量的产业安全事件。追根溯源,其核心的推动力是企业和地方政府的利益。这些行为主体为了满足局部利益,例如地方政府为了追求GDP、地方企业为了套现减负,主动迎合跨国公司的恶意收购,大量拍卖核心产业的龙头企业给外资,出现“宁予外邦,不予家奴”的局面,而无视国家的产业安全问题。

事实上,市场和全球化不仅无法超越国家利益,同时也无法完全自动地维护国家利益和产业安全。从现代经济理论最新发展成果看,一个国家的产业系统的完备性、创新性以及产业结构的合理性具有强烈的外部经济效应,简单的市场化和全球化并不能很好地保证一个国家的产业具有良好生态系统,产业的升级、产业的自我良性循环、产业的自我创新难以通过市场自发调节来完成,它是一种“新型的市场失灵”。这种市场失灵在发展中国家,表现的更为突出。一个要维护国家利益和产业安全的发展中国家就必须将产业安全纳入政府管制的范畴,利用治理“市场失灵”的手段来治理它。

第四、正确处理好立法管理和行政管理之间的关系,加强配套法律体系的建设,以避免我国产业安全管理的短视性、任意性和无序发展的情况。

以美国为代表的国家并不是简单采取国家行政管制的手段或某种单一的措施来进行产业安全防范。比如,在贸易方面,美国有《公平贸易法案》、301条款、《反倾销法案》等法律来防止本国产业受到过度冲击。在防止并购途径产生的产业安全方面,进行了分类管理:1)对于一般性竞争性产业安全,利用《反托拉斯法》和《反垄断法》防止外国资本进行垄断性恶意收购;2)对于上市公司,一般采取《上市公司并购法》、《证券投资管制条例》进行管理;3)而对于有关国计民生的产业或核心技术的产业,利用《国家安全法》进行产业安全审核;4)对于有一些其他重大影响的行业、利用国会与相关部门的例外审核进行产业安全保护。

但是,对于我国而言,包括《反垄断法》和《国家安全法》等保护产业安全的基本法律体系没有构建起来。“产业安全”没有法律意义上的界定和认证,在推行实施相应措施时往往屈从各种权力部门的压力。另外,我们采取的各种产业安全保护措施相互之间并不配套,导致在产业安全保护的同时带来一系列其他问题。例如,我国往往在反倾销后出现本土企业过度进入的情况,对本国产业的保护带来的不是产业结构的调整、技术的改造和竞争力的全面提升,而是大量落后企业死灰复燃。又如,现有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与一般的产业安全理念存在着巨大的冲突。《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将外商投资的方向分为鼓励类、限制类和禁止类,“目录”中所鼓励投资的项目恰集中在高新技术方面,在“以市场换技术”理念的指导下,鼓励投资的多是对产业发展和国家经济安全起重要作用的行业,地方政府普遍以此为依据鼓励外资企业并购划归地方的行业龙头企业;相反,限制类倒多是技术落后、高能耗、高污染行业。在2004版《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的鼓励类投资中,包括石油加工及炼焦业、普通机械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等。而这些产业都与国计民生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因此,如何调整这些法规之间的冲突,如何以法律形式规范我国产业安全监管,是我们今后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

第五、产业安全必须“内外结合”、“软硬兼施”。

所谓“内外结合”是指我们在关心产业安全问题时不仅要注重进口问题、资本引进问题,还必须注重出口问题和资本输出问题。这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战略性资源出口问题引发的产业安全问题;二是出口产业无序发展引发的其他国家对本国实施的反倾销问题;三是大量优质企业大规模海外上市导致的利益流失问题;四是由于海外转移引发的国内产业空心化问题。

所谓“软硬兼施”,是指我们在关注产业安全问题,不仅要关注实体领域的产业安全,更为重要的是要关注虚拟经济的安全,例如,“金融产业安全”和“信息产业安全”。这些安全问题随着大量外资涌入这些领域以及大量国有金融企业的海外上市而逐渐突显。从拉美国家的发展看,“金融产业安全问题”和“信息产业安全问题”是比实业领域的产业安全问题更为严峻的问题。

第六、正确处理开放、发展与产业安全的辨证关系,在避免极端自由主义的同时,要防止新闭关锁国论。

现在我国理论界和企业界对“产业安全”的理解存在着大量的误区。在很多人看来,“产业安全”就是要保证现有的任何产业不受到任何冲击和利益的损害。因此,很多企业和地方政府在受到国际竞争的压力后,就以“产业安全”为由,要求进行产业保护,甚至要求国家放弃改革开放的基本战略。

事实上,国家的“产业安全”并不是一个静止的、微观的概念,只要一国的产业体系具有正常的再生产循环体系、竞争力和创新力,国家能够对有关国计民生的重大产业和核心技术保持控制权,个别产业由于国际分工体系的合理调整以及产业升级而面临各种国际巨大冲击甚至引发了大幅度的衰退,并不等于国家产生了产业安全问题。一个完全闭关锁国的国家不存在任何产业冲击和产业安全问题。经济安全是一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在某种程度上标志着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新阶段的到来。世界经济史已经证明,开放带来的适度产业冲击往往是一个国家产业发展和产业升级的核心动力之一。闭关锁国的“产业安全“观带来的必然是经济的停滞和社会的落后。

因此,在建立产业安全预警机制和政策制定中,必须区分清楚由于国际分工调整、产业升级等原因导致的正常产业冲击、由于开放导致的正常商品竞争与妨碍一国产业生态和国家根本利益的产业冲击。必须明确在开放和发展中寻找解决“产业安全”的基本治理措施,明确在动态发展中界定产业安全的合理界线。

1 贸易依存度=进出口总额/GDP,FDI资本形成依存度=FDI/资本形成总额。上述资料主要是根据《国际统计年鉴》和《中国海关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计算出来的。

2根据相关部门统计,中国传统的优质品牌在近10年来的存活率不到30%,接近70%的传统名牌商品在竞争中失去了竞争基础。

劳动及安全保护措施范文6

[关键词]校园网络 安全现状 防范措施

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提高,许多学校都建立了校园网络并投入使用,这无疑对加快信息处理,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劳动强度,实现资源共享都起到无法估量的作用。网络的开放性、透明性与灵活有效的多业务增值能力使得它自身更容易受到攻击。安全性问题已成为网络最棘手、解决难度最大的问题,校园网络作为信息化建设的主要载体,校园网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当前高校网络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首要问题。

一、校园网络的现状及影响

1.计算机与Internet相连,却没有安装相应的杀毒软件及防火墙

使用的操作系统存在安全漏洞,网络木马、病毒和黑客攻击影响到系统的安全。校内大部分计算机系统或多或少都存在着各种的漏洞,校园网络又对社会开放,这样一来只要接入INTERNET的用户就可以对校园的网络服务器进行攻击,而流行于网络上的很多病毒,如“震荡波、冲击波、尼姆达”等病毒都是利用系统的漏洞来进行病毒传播的,加上带毒的木马程序,一感染便驻留在你的计算机当中,在以后的计算机启动后,木马就在机器中打开一个服务,通过这个服务将你计算机的信息、资料向外传递。

2.病毒的危害

随着网络快速发展、网络病毒制造者水平的提高,通过网络传播的病毒有着巨大的破坏性。尤其是近几年来,网络病毒和黑客软件的结合,网络病毒的爆发直接导致用户的隐私和重要数据外泄,同时还极大地消耗了网络资源,造成网络性能急剧下降,甚至造成整个局域网严重堵塞和瘫痪。如当今最流行的蠕虫病毒,通过电子邮件、网络共享或主动扫描等方式从客户端感染校园网的Web服务器,改变网页的目录以繁衍自身,并通过发送垃圾邮件和扫描网络,导致网络“拒绝服务”,严重时造成网络瘫痪。因此,计算机病毒也是网络安全的直接威胁。

3.黑客的攻击与入侵

网络中的黑客指的是网络中的非法用户。一些黑客常常通过获取口令、偷取特权、网络监听、放置“特洛伊木马”程序等手段对网络系统中的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PC机等进行文件、配置的修改、删除,操作系统的更改,有选择地破坏信息的有效性和完整性,导致大量用户数据的丢失、硬件设备的损坏,甚至系统的瘫痪。非法用户的攻击入侵也是校园网存在的一个安全问题。

4.网络设备管理不善造成的损坏

设备的破坏主要是指对网络硬件设备的破坏。在校园网中,网络设备分布在整个校园内,管理起来非常困难,根本无法时刻对这些设备进行全面的监控。如果这些设备没有任何保护措施或保护措施不当,那么就有可能被人有意或无意地损坏。网络设施一旦遭到破坏,就会造成校园网局部或全部瘫痪。

二、校园网络的安全防范措施

1.防火墙控制。网络及技术发展迅速,网络的开放性、透明性以及在软件设计及开发中难以避免的缺陷与漏洞,给恶意攻击造成了各种可乘之机。安装防火墙是防止此类恶意攻击的主要措施,防火墙是一个用来阻止网络中的黑客访问某个机构网络的屏障。它是两个网络之间执行控制策略的系统,是用来限制外部非法(未经许可)用户访问内部网络资源,通过建立起来的相应网络通信监控系统来隔离内部和外部网络,以阻挡外部网络的侵入,防止偷窃或起破坏作用的恶意攻击。根据目前防火墙所采用技术的不同,可以将它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包过滤型、网络地址转换-NAT、型和监测型,监测型安全性能最好,作为校园网络的防火墙应以监测型防火墙为主,辅以其他类型防火墙。监测型防火墙能够对各层的数据进行主动的、实时的监测,在对这些数据加以分析的基础上,能够有效地判断出各层的非法侵入。同时,这种防火墙还带有分布式探测器,这些探测器安置在各种应用服务器和其他网络的节点之中,不仅能够检测来自网络外部的攻击,同时对来自内部的恶意破坏也有极强的防范作用。监测型防火墙安全性上已超越了包过滤型和服务器型防火墙,但由于监测型防火墙技术的实现成本较高,也不易管理,这就要求各高校领导高度重视校园网络的建设,加大投入来维护校园网络的安全。

2.病毒预防。计算机病毒是影响高校校园网络安全的主要因素。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病毒也不断变种更新,而被广泛使用的网络操作系统本身也存在各种各样的安全问题,许多新型计算机病毒都是利用操作系统的漏洞进行传染的,影响计算机系统的正常运行、破坏系统软件和文件系统、破坏网络资源、使网络效率急剧下降,甚至造成计算机和网络系统的瘫痪。例如,时下流行“灰鸽子2007”、“熊猫烧香”、新病毒“ANI鼠标指针”(仿“熊猫烧香”)、“网游大盗”、“网银大盗”、“杂匪”变种e和“斯坎诺”变种q等危害极大。病毒似乎愈杀愈烈,泛滥成灾。因此,网络管理员要对操作系统进行及时更新,弥补各种漏洞,安装优秀防毒软件并及时更新,消除这些安全隐患。

3.访问控制。访问控制的主要任务是保证网络资源不被非法使用和访问,它是保证网络安全最重要的核心策略之一。(1)网络的权限控制。网络的权限控制是针对网络非法操作所提出的一种安全保护措施。用户和用户组被赋予一定的权限,规定用户和用户组可以访问哪些目录、子目录、文件和其他资源,能够执行哪些操作。(2)网络服务器安全控制。网络允许在服务器控制台上执行一系列操作。用户使用控制台可以装载和卸载模块,可以安装和删除软件等。网络服务器的安全控制包括可以设置口令锁定服务器控制台,以防止非法用户修改、删除重要信息或破坏数据;可以设定服务器登录时间限制、非法访问者检测和关闭的时间间隔。

4.计算机网络系统各种设备的维护。保护好计算机系统、web服务器、打印机等硬件实体和通信链路层网络设备免受自然灾害、人为破坏和搭线攻击等。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为我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给校园网的安全带来了很大的威胁,而校园网的安全状况又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学、科研等多方面的活动。因此,对于校园网络的管理人员来讲,一定要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的掌握,注重对学生教工的网络安全知识培训,制定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来规范上网人员的行为。同时,还应加强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真正切实地净化校园网络,为教师和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王斌,孔璐.防火墙与网络安全(入侵检测和VPNs)[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杨明福.计算机网络技术[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3]姚南生.校园网安全策略的探讨[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