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院信息资源共享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院信息资源共享制度范文1
[关键词] 药品;代码制度;政企信息共享;电子监管码
[中图分类号] R95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5(b)-0150-04
进入21世纪,信息化已经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和主要动力。由于我国实行药品代码制度较晚、药品监管体制多变、市场主体“多、小、散”等原因,使得已有的信息掌握在汇集信息的相关部门手中,基础资料和信息仍处于分散的、部门所有的和各自为政的状态,政企间相关信息资料得不到充分利用,无法实现政企信息资源共享。2012年1月,《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提出构建“全品种、全过程、可追溯”的药品电子监管体系,和“整合信息资源,统一信息标准,提高共享水平”。因此,实施国家药品代码制度、推进政企信息资源共享、实行药品电子监管码为主线的药品安全风险信息的整合方案,是“十二五”期间医药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的信息化需求。
1 国家药品代码制度的概述
国家药品代码制度是强化药品安全监管职能、提升医药卫生信息化水平和保障公众用药安全的基础条件。药品电子监管码作为强制性推行代码制度的核心内容,可解决“信息孤岛”和“万码奔腾”问题,有效提高政企药品风险管理能力。
1.1 药品代码制度背景与演变
随着我国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尤其是电子商务、电子监管、政企信息化(MIS、MRPⅡ、ERP、SCM、CRM等)的应用与发展,对药品生产经营活动和风险管理中的各种产品与服务进行代码标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潜力,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增强市场竞争力,强化政府药品监管力度[1]。但是,由于很长一段时间内缺乏全国性药品代码标识体系,致使医药行业内重复编码,出现了“万码奔腾”局面,使得政企信息不能共享,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不利于我国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乃至电子追溯召回的信息化发展。因此,建立全国性药品代码标识体系,将大幅度提升医药企业市场竞争力和药品安全监管能力。
药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与人的生命安全紧密相连。对药品进行编码,要比其他商品的编码更复杂、更严谨[2]。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外编制了几百种药品代码系统,从代码的结构演变来看,大致分为五种类型[3]。第一,大流水码,对药品不进行分类,仅按先来后到的次序排列;第二,药品单一属性分类码+流水码,是按药理学特征的《标准产品和服务代码》UN/SPSC和《全国农业产品(商品、物资)分类与代码》GB7635-87等进行赋码,简便易行;第三,药品多个属性分类码+流水码,是按照WHO制定的《解剖治疗学的化学药品分类》(ATC)的解剖学和治疗学特征进行赋码,主要用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第四,药品单一属性分类码的组合码,是按照欧洲《药品解剖学分类代码和新剂型分类代码》(ACD)进行赋码,特点是系统性较强和共享性较好;第五,共享代码+若干个数据库,是多种药品单一属性分类码建成多个数据库,共享代码作为关键词将一系列数据库连接起来,实现不同属性需求的信息共享和编码共享。根据国内外信息化形势发展和需要,2003年1月,依据《国家产品与服务统一代码编制规则》(GB18937—2003),我国正式成立全国药品代码管理中心。2008年,全国范围内推行药品代码管理制度,以满足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使用和监管等各个领域以及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的信息化建设与信息处理和信息交换的信息化需求[4]。国家药品代码使用20位编码,由本位码、监管码和分类码等组成,可充分实现信息共享和信息交换。
1.2 药品代码制度推进信息化进程
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迅猛发展,药品的网络和电子交易、使用日益频繁。对药品进行科学分类编码,是各种药品信息管理系统能够有效发挥作用的基础。药品生产经营活动和安全监管过程中,由于药品的品种、规格、剂量和包装等种类繁多,增加了药品购销或药品稽查的日常工作量,多次重复劳动使得具体工作中容易出现差错,产生药品安全问题。因而,有必要以信息化手段推动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的发展。
目前,我国药品安全信息难以实现共享,药品生产经营全过程追溯能力仍然较弱。由于国内药品生产商众多,药品名称极其复杂,而这些药品在流通或使用过程中,名称表达形式不统一,也不标注药品的通用名称,无法对这些药品进行名称的唯一性识别,使各地区、各单位的药品信息形成“信息孤岛”而不能共享。当药品安全事件发生时,生产或经营企业难以实现对其产品和全过程的追溯和召回,政府部门也难以实施药品安全风险管理和应急救助的措施。因而,药品代码制度的实施和推广,将有效提高企业和政府部门的药品风险管理的监测与预警能力。
药品代码制度是医疗卫生事业和医疗保险制度发展的需要[5]。《2011-2015年药品电子监管工作规划》提出“探索电子监管系统与医保卡系统互联互通的可行性”。在某些实施医疗保险的地区,由医院向社保中心申报,其药品费用由社保中心向医院支付。由于“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信息系统中只列出了药品的通用名称,而医院HIS中常常使用药品的商品名称,医保通用名和HIS商品名的药品信息不能正常转换或匹配,使得医疗保险制度中不能支付现象时常发生。目前,我国几千家医疗机构和部分零售药店仍未能完全实施统一的药品代码标准,已成为医疗卫生的资源共享和影响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质量的关键性问题。
2 药品电子监管码与政企信息共享
推行国家药品代码制度和政企信息资源共享,是实现药品电子监管目标的基础和条件。药品电子监管码是以产品信息为信息流,强化了政府与企业之间信息资源共享和管理,促进整个社会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政府电子监管职能的实现
2.1 药品电子监管政策与政企信息共享
国家药品代码是识别药品身份的标识,用于管理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使用和监督管理全过程的代码。推广和实施药品电子监管码,是“十二五”期间药品安全电子监管政策和药品代码制度的核心内容。我国政府于2008年开始推行统一的药品电子监管码,要求逐步将“已批准注册的药品和医疗器械的生产、经营纳入电子监管”。《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快监管信息化建设、实施“全品种、全过程、可追溯”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目标,加强药品电子监管和促进政企信息共享,以提高药品安全监管能力和工作效率。药品电子监管码与政企信息共享紧密相连,是药品安全风险管理信息整合的两个方面。医药信息共享概念,最早出现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信息化建设指导意见(2003-2005年)》,“信息化建设涉及药监系统不同部门不同系统之间的应用集成和资源共享”,“打破各职能部门原有的对信息资源的垄断和封闭,整合各部门的信息资源,实现资源共享”。《2011-2015年药品电子监管工作规划》提出“拓展药品电子监管系统的深度应用”,“实现覆盖生产企业、批发企业、零售药店、医疗机构的药品生产、流通和使用全过程可追溯”。因而,切实发挥电子监管在药品行政监督中的技术支撑,强化电子监管在药品日常监管中的应用,将更好地发挥电子监管在药品追溯、打假查劣、信息统计等方面的综合效能。
政企信息资源共享问题,涉及了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政府、政府与政府之间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的手段与方法,以药品代码制度为基础,实现电子监管政策目标。企业信息共享是以产品信息为信息流,将ERP、MRP-Ⅱ、SCM、CRM等企业信息系统(MIS)整合起来,建立企业信息化水平的综合集成管理信息系统(MMIS)。政府部门之间信息共享是对政务信息系统优化整合,强化政府横向信息共享的协调、整合和综合集成。政府与企业之间信息共享是对企业信息资源进行购买、征用和管理,强制执行药品电子监管码和强化全过程追溯召回能力,引导和激励企业对自身信息资源的共享和管理
2.2 政企信息共享中的药品代码问题
政企信息共享机制,解决了政府行政管理信息公开、政府之间的企业资信信息整合和产品信息快速传递问题。由于标准化的缺失,导致信息交换和信息共享障碍的问题愈加突出。影响政企信息共享机制未能及时构建的原因,一方面是来自于现代网路信息技术发展速度问题,一方面是信息安全问题仍比较突出[6]。对于受国家强制性管制的医药行业来讲,由于国家药品代码制度的实施时间比较短,软件开发商和医药企业存在“多、小、散”的状况,尤其是条块分割的计划体制向市场机制转轨的过程,“万码奔腾”和“信息孤岛”问题影响了医药行业政企信息共享机制的建立。医药卫生行业信息化进程中药品代码制度未能有效、及时和统一化,使得政企信息共享中存在一些突出现象:政企间的信息不对称并存在漏洞,政府法律政策信息导向不清楚;信用数据的市场开放程度很低,各监管部门各搞一套。因而,医药卫生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和企业信用信息未能及时利用和共享,直接影响了医药企业的产品质量和政企信息共享的积极性,导致了企业对建立产品追溯和召回系统的消极态度,增加了政府推行电子监管的难度。
另外,随着互联网信息服务网站快速发展,利用网站、博客和即时聊天工具等方式进行违规药品产品广告的,但是对广告追踪和监控是目前我国药品监管技术力量所不及的。因此,应构建政企信息共享机制,积极倡导药品电子监管新模式,探索基于药品代码制度和政企信息共享机制的网络违法广告追踪和监控技术,还消费者一个健康和和谐的网络消费环境。然而,受经济、技术和传统等各种因素制约,我国目前政企信息共享的管理体制尚不完善,电信监管、质量监管、政府部门协调等体制改革有待与深化,政企信息共享的制度环境仍需要得到中央和地方政府重视。
2.3 政企信息共享中的电子监管方法
以政企信息资源共享为基础,以电子监管为目标和重点,整合企业的产品信息和物流信息,以及电子政务公开信息,对产品质量、市场主体和多媒体广告进行电子监管与电子追溯召回。首先,药品电子监管码的推广和实施,是电子监督管理系统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安全可靠的前提。由于不同监管部门或机构所履行的职能需要,分头对相同的信息源多头采集、重复采集,造成数据命名、类型、格式、存储、传递、分析、理解和维护上有差异。因此,实现药品信息资源在监管范围内共享,必须依靠药品代码统一标准的支撑。第二,以药品电子监管为目的,实施生产流通“全品种、全过程、可追溯”;构建技术法规及风险预警等信息库、企业资质证明信息、产品抽检信息的中央数据库,实施对产品的技术监督、对质量体系的行政监督;实现各级政府药品电子监管信息的数据同步,实现与电子监管的政府信息和企业产品信息的交互。第三,通过对药品电子监管信息与刑事、社会等信息资源的整合,构建行政执法和刑事侦察相结合的行刑联动调度平台,在药品安全危害事件动态控制中发挥预警、应急联动等作用,提高行政执法、刑事处罚的处置突发事件能力和重大活动安全保卫能力。
3 政企信息共享进程的信息化策略
国家药品代码制度作为药品监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加速了政企信息共享进程,但是短时间内增加了企业和医疗机构的信息化成本。因而,有必要实施多项数据标准融合、分步骤分阶段实施信息化策略和积极采用云计算等信息技术。
3.1 药品代码制度与相关代码融合
药品电子监管标准规范体系是使药品电子监管工作各参与方在统一的管理和技术框架下开展工作的重要保障[7]。《2011-2015年药品电子监管工作规划》,提出“制定标准规范体系”工作任务,包括:业务规范、数据标准规范和信息安全标准规范三方面。药品电子监管标准化建设要参照现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同时借鉴其他相关系统建设的经验,对监管的现有业务术语、业务流程、业务文书及业务中用到的信息分类及编码进行梳理和规范。药品电子监管标准化建设要以进行信息交换和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为重要前提,建立适合和满足电子监管需要的信息编码体系和标准,既要利于业务数据大集中建设,又要做到各级系统的互联互通互操作,也要方便与其他各有关单位的信息交流与共享。
药品电子监管更多是各种信息的整合,然后实施对产品追溯和召回,对市场主体进行责任追究。药品电子监管标准体系是一组代码的结合,药品代码制度既包括了化学药品、中成药和生物制品的赋码技术,也包含了产品追溯过程中监管部门、医疗机构、生产企业和经营企业等机构代码,还包括业务流程和业务规范的信息标准[8],药品代码的编码技术上难度较大。因而,以促进政企信息共享为前提,电子文书、电子证照、资质文件等各种电子单证/报文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安全化,将进一步促进医药行业管理的无纸化。
3.2 政企信息化软件的更新换代
基于药品代码制度的政企信息共享目标,和“多、小、散”的企业、部门、医疗机构状况,加速了政府和企业的信息化软件更新换代。由于我国存在多家医药企业和医疗机构的信息系统,甚至是各地药品安全监管信息系统所采用的时间不相同步,选择的软件提供商也不尽相同,导致了各信息系统不相衔接,延缓了政企信息共享进程。2010年《关于基本药物进行全品种电子监管工作的通知》要求“经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药品的批发企业,必须在2011年3月31日前加入药品电子监管网”。因此,以药品电子监管码为主线的药品安全风险信息的整合方案,加速了政府、企业、医疗机构信息软件的更新换代速度。
医药产业ERP系统,集成企业制造、财务、质量管理和分销等职能,实现了动态地平衡和优化企业的资源。目前,ERP软件供应商包括SAP、Oracle、用友和金蝶等[9]。药品电子监管码在“十二五”期间的推广和实施目标,引发医药行业的软件更新换代热潮。一方面加速提升政企信息共享水平,为信息化软件供应商市场拓展带来商机;另一方面增加了医药企业在产业机构调整和优化升级进程中的信息化投入成本。因而,政府强制性推行药品代码制度以提升药品安全追溯召回能力、提高药品安全监管水平和节约社会成本为双重目标,有步骤、分阶段实施信息化策略,促进“十二五”期间医药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
3.3 云计算技术支撑政企信息共享
政企信息共享的数据交换标准与电子监管相关的技术手段主要体现在各类技术性规范,例如《大宗商品电子交易规范》、《信息分类和编码的基本原则与方法》、《全球贸易产品与服务代码标准》等,尤其是中央政府强制性推行的药品电子监管码,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药品全过程、可追溯召回的瓶颈问题。但是,药品电子监管码只是一个低层数据的统一标准,追溯和召回目标的实现,要通过自动识别技术将实物流与信息流结合起来,关键技术包括:条形码技术、RFID技术、DNA分析法等,应用3S技术(GIS、GPS和RS)实现产品质量安全全程追踪。
云计算产生于IT领域,是基于感测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等信息技术的综合集成[10]。将云计算信息技术引入政企信息共享进程[11],一方面,企业或医疗机构通过云端软件服务,可以实现由于电子监管码统一标准之后企业信息系统的更新换代,解决企业因实施电子监管码统一标准和新GMP、GSP认证所带来的高生产成本问题;另一方面,政府部门通过云计算信息技术,可以对药品安全的生命周期进行实施实时监控,并整合药品安全技术监督和行政监督的药品安全风险信息,实现预警机制、应急管理和药害救济三位一体的药品风险管理制度。
4 小结
基于国家药品代码制度的药品电子监管和政企信息资源共享,是网络社会和知识经济对政府部门提出的“政府工作流程再造”和制度创新的反映。药品电子监管码的强制性推行和实施,虽然短时间内是增加了医药卫生事业转化升级的信息化成本,但是在信息资源共享、避免信息“孤岛”、提高效益和效率方面效果显著,带动和增强了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电子追溯召回的信息化水平。药品电子监管码仅是产品信息交换的数据标准规范,对药品风险的监测、预警和应急管理仍需要业务规范和信息安全标准规范等代码制度的相协调;探索和发展电子稽查、视频监控、网络追踪和电子认证等政府公共管理信息化支持技术,将是“十二五”期间政府部门常规监管工作的信息化趋势。
[参考文献]
[1] 张晓乐,梁鸥.药品代码与自动识别技术在医院药学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9,9(7):8-11.
[2] 郑敏霞.中成药编码研究[J].海峡药学,2011,23(5):267-268.
[3] 王妍,胡泽利,李青.医药电子交易中的药品信息代码标准研究[J].中国执业药师,2012,9(7):40-43.
[4] 郭海英.药品代码制度疑云[J].中国药店,2008,(7):22.
[5] 沈烽,张健,黄源,等.电子化药品物流在医院药房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药房,2012,23(41):58-60.
[6] 夏显波,曾家刚.政企信息资源有效整合机制及其制约因素分析[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3):45-48.
[7] 王广平,白锦表.药品电子监管机制的政企信息共享实施策略研究[J].中国药房,2012,23(48):4513-4516.
[8] 董赞强,沈苏彬.网络编码研究综述[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2(3):70-79.
[9] 李繁.网络编码技术原理及应用[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9(1):12-15.
[10] 杨善林,罗贺,丁帅. 基于云计算的多源信息服务系统研究综述[J].管理科学学报,2012,15(5):87-100.
医院信息资源共享制度范文2
【关键词】 医院 社区卫生 信息系统 资源共享
随着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大部分省市、自治区逐步建立了社区卫生服务组织、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合理分工的医疗服务新体系。社区卫生服务组织主要从事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和常见病、多发病、诊断明确的慢性病治疗和康复;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主要从事疾病诊治,其中大型医院主要从事急危重症、疑难病症的诊疗,并结合临床开展教育、科研工作。随着社区卫生服务组织和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双向转诊制度的不断建立与完善,也进一步明确了社区卫生服务组织和综合医院及专科医院存在着密切的双向转诊、指导培训、信息反馈等关系[1]。这就需要医院信息系统与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之间能够实现资源共享,以尽快满足医疗卫生服务模式的转变及实现医疗卫生管理信息化的需要。
1 研究背景及存在问题
HIS是由计算机和一系列通信设备组成的,支持对医疗信息和管理信息的采集、存储、处理和交换,并满足各授权用户功能需求的医院局域网络。信息科学的发展,使医院信息系统的开发逐步向产业化方向发展。20世纪60年代,美国、西欧及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相继将计算机引入到医院管理方面。其中有代表性的有美国的分布式医院计算机程序、日本北里大学附属医院综合信息医院等。发达国家已广泛应用医院信息系统。这些医院信息系统多数是在20世纪80年代开发的,大多以大型机或微小型机为主机,采用集中形式处理。医院计算机网络设施齐全,通讯方便,同时,还可与院外局域网、广域网互联,主要应用于医院信息系统,支持医疗信息的实时处理[2]。
我国的医院信息系统开发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主要侧重于事物处理和经济管理方面。目前,在各医院已建立的医院信息系统中主要包括的功能子系统有:门急诊挂号系统、门急诊计价收费系统、住院病人(入、出、转)管理系统、病房医嘱处理系统、药品管理系统、财务核算系统、人事工资管理系统[3]。目前,我国正在建立的医院信息系统基本上涵盖了医院大部分的事务性的管理,但是,它目前只是以医院的管理信息为中心,还需在功能上不断地完美和扩充,并逐步过渡到以病人信息为中心的临床诊疗信息系统,如可加入医学影像系统(PACS)、电子病历功能、计算机辅助诊断功能、科研管理子系统及多媒体辅助教学功能等,并为社区、医疗保险等其他卫生服务信息系统提供标准规范的接口功能。
社区卫生信息系统包括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六位一体的服务管理信息,可概括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社区卫生服务、社区卫生服务评价和决策支持四大信息系统,适用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医院及有关社区医疗服务机构的管理。我国社区卫生信息系统的开发正处于起步阶段,表现为地域性强,条块分割,多头开发严重,各系统缺乏统一的信息分类标准和数据元素标准。
分析以上两大信息系统,笔者认为主要存在的问题是:(1)社区卫生信息系统与医院信息系统在总体设计时没有考虑共网设计,造成目前各自为政百花齐放的格局,不利于信息资源共享;(2)两大系统的标准化建设程度不够,系统的数据格式大都采用自己的格式,缺乏统一的标准和协议;(3)两大信息系统的网络结构各异,运行平台和数据库不统一,而且系统之间也没有为对方提供规范化、标准化的数据接口,无法直接互联实现信息共享。现有系统不适应医疗服务模式的转变。因此,研究双向转诊系统中信息资源的利用,探讨如何实现医院信息系统和社区卫生信息系统之间的资源共享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2 资源共享系统的建设原则
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管理系统功能不断完善,一般管理信息系统具有如下特点:可识别性、可传输性、可存储性、经济性和信息可共享性。信息可共享性是指信息在输出的过程中,只能使输入一方的信息量增加,不会使输出一方的信息量减少,从而实现“信息共享”。信息的共享性主要表现在不同的管理领域和管理层次都可共同使用同一信息。所以,医院信息系统和社区卫生信息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性程序对管理信息系统的水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医院信息和社区卫生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应该具有目的性、整体性、相关性和环境适应性等一般系统的特征,并应遵循以下原则[4]。
2.1 面向用户原则 这是系统目的性的体现。医院信息系统和社区卫生信息系统是为医疗卫生服务与医疗卫生管理工作服务的,建成的系统要由管理人员(用户)来使用。系统开发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是否符合用户的需要,满足用户的要求是开发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用户是否满意是衡量系统开发质量的首要标准。因此,在系统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应该始终与用户保持密切的联系,不断地、及时地了解用户的要求和意见,这是系统建设工作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
2.2 整体性原则 系统的整体性,主要体现在功能目标的一致性和系统结构的有机化。为此,首先要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规范,严格按阶段分步实施的原则,采用先确定逻辑模型,再设计物理模型的开发思路;其次,要坚持继承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强调管理集成、信息集成和系统集成。
2.3 相关性原则 医院信息系统和社区卫生信息系统是由多个子系统(功能)组成的,整个系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整个系统的功能并不是各子系统的简单加总,而是1+1>2。组成管理信息系统的各子系统各有其独立功能,同时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通过信息流把它们的功能联系起来。如果它们之中的一个子系统发生变化,其他子系统也要相应地改变和调整。因此,不能不考虑其他子系统而设计某个子系统。整个系统为层次结构,可分解为多个子系统;子系统同样又可分解为更细一级的子系统。系统、子系统均有自身的目标、界限、输入、输出和处理内容,但它们不应该被孤立地看待和处理。
2.4 动态适应性原则 医院和社区自身条件及其外界环境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卫生管理信息系统中的这两大系统必须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易维护性。能够经常与外界环境保持最佳适应状态的系统,才是理想的系统。开发信息系统必须具有开放性、超前性的眼光,应立足当前,充分利用现有设备、人员和工作基础,兼顾卫生信息化长远发展的需要,使系统具备较强的动态适应性。
2.5 工程化、标准化原则 系统的建设管理必须采用工程化和标准化的管理,即科学划分工作阶段,制定阶段性考核标准,分步组织实施。所有文档和工作成果要按标准存档,以便修改、升级、维护和重用。
2.6 系统数据库的统一性 为了使两个系统具有良好的资源共享性,必须对两个系统中的共同部分制定统一的数据结构和存储格式,以便使两个系统通过最为简单的数据通信接口,便可实现系统间的数据共享。
3 资源共享系统的组成与实现
资源共享系统的组成主要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硬件系统由高性能的中心计算机或服务器、大容量的存储装置、遍布医院和社区卫生机构各部门的用户终端设备以及数据通信线路等组成信息资源共享的计算机网络。软件系统采用具有面向多用户和多种功能的计算机软件系统,包括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和软件开发工具以及各种医院信息和社区卫生信息数据库与数据库管理系统。
资源共享系统采用客户机/服务器(C/S)模式和组件程序设计。C/S结构是构成分布式应用系统的良好方式。这种结构和运行方式将应用分工,客户机执行前台功能,服务器执行后台功能,有效地发挥了客户机的处理功能和作用,从而减少了服务器的压力,形成了多CPU分工处理的环境,提高了速度和效率。数据库采用ORACLE,操作平台则采取跨平台方式,能够在多种平台上(如Windows,Unix,Linux)运行,支持微机系统、小型机系统等多个硬件平台,采用光缆、10/100Mb网络线路、PSTN、DDN等多种通讯手段,以形成高速交换带宽,达到快捷的网络速度,建立以城域网为骨干的资源共享系统网络结构,客户端分布在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的各个机构部门。通讯协议采用TCP/IP网络通讯协议,能与各种开放网络良好衔接。
软件开发必须依照医疗行业规范,从实际出发,密切结合当前医院管理体制和社区卫生服务体制的改革趋势,严格遵循软件工程规范。各子系统互相连接、交织成网,应充分考虑整个系统的模块化和可拆卸性,模块接口简单清晰,充分考虑和医疗保险系统的统一规范,提供与医疗保险系统的收费结算系统的良好接口,便于医院医疗服务和社区卫生服务的管理。采用诱导式编码输入法,并提供编码查询功能,具有完备字典功能。采用的标准及规范严格执行国家现行的医院管理制度、卫生部《医院信息系统(HIS)软件基本功能规范》、国家标准《计算机软件工程规范》及国家、行业及系统级的信息分类与代码。
4 资源共享系统的内容构架与基本功能
随着社会化、信息化步伐的加快,医院信息系统建设速度也在迅速提高。我国各级医院都在不同程度地建设具有各自特色的管理信息系统,但由于医院规模、地理位置、管理部门等差别,医院信息系统建设仍然千差万别。较完整的和先进的系统较少,大多数仍处于部分网络化,部分手工化的低水平、小规模层次,还仅限于信息的输入、统计阶段。虽然国内有众多家IT厂商参与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但是仍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所以医院在实施医院信息系统时还具有一定难度。
医院信息系统是管理系统(MIS)在医院环境的具体应用,因此,具有一些其他MIS系统共有的特性,比如它们均是以数据库为核心,以网络为技术支撑环境,具有一定规模的计算机化的系统;都是以经营业务为主线,以提高工作质量与效率和辅助决策为主要目的,可以提高综合管理水平;在系统内部按一定原则划分为若干子系统等。但是医院信息系统的推出又有许多不同于一般MIS系统的独有特点,信息系统在医院的实现又具有其特殊的功能要求。例如要有一个大规模、高效率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支持;要有很强的联机事务处理支持能力;具有易学易用的友善人机界面;具有可剪裁性和可伸缩性,能适应不同医院的发展计划需求;具有开放性与可移植性,能适应不同硬软件平台;采用模块化结构,具有可扩充性等。参照卫生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中的要求[5],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主要由以下5个部分组成,从而构成完整的医院信息系统,见图1。
图1 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内容构成
临床诊疗部分主要以患者信息为核心,将整个患者诊疗过程作为主线,医院中所有科室将沿此线展开工作;药品管理部分主要包括药品的管理与临床使用;经济管理部分属于医院信息系统中的最基本部分,它与医院中所有发生费用的部门有关,处理的是整个医院中各有关部门产生的费用数据,并将这些数据整理、汇总、传输到各自的相关部门,供各级部门分析、使用并为医院的财务与经济收支情况服务;综合管理与统计分析部分主要包括病案的统计分析、管理,并将医院中的所有数据汇总、分析、综合处理,供领导决策使用;外部接口部分包括医疗保险接口、社区卫生服务接口和远程医疗咨询系统接口。
社区卫生作为三级预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然要求社区卫生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也与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是相辅相成的。为此,我们参照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来建设社区卫生管理系统。我国的社区卫生信息系统最基本的内容是居民个人、家庭及社区健康档案管理,提供针对居民需求的包括生物、心理、社会3个层次的综合性医疗卫生服务,与主要针对疾病的医院服务有明显的差异。社区卫生信息系统主要包括社区卫生服务基础管理、医疗管理、预防保健和综合管理四大功能子系统,见图2。其主要特点是把医疗同社区卫生服务紧密结合,把费用使用同社区卫生服务相结合,把行政管理同社区卫生服务相结合,从而使该系统能够为管理机构提供决策支持,能够为科研机构获取包括卫生经济学等方面的信息[6,7]。
医院信息资源共享制度范文3
澳大利亚实行的全民免费及公私并存的医疗卫生体系被公认为世界上最完善的医疗卫生体系之一,值得我国医疗卫生改革借鉴。
1澳大利亚的医疗卫生体系的特点
1.1三级政府共同管理的医疗卫生体系澳大利亚医疗卫生体系由联邦政府、州政府、地方政府三级政府管理,各司其职。联邦政府承担患者一般的治疗和药物费用,为公立医院、家庭、居民区卫生保健等提供经济上的援助;州政府主要为居民提供切实的医疗服务;地方政府主要负责环境控制,同时提供一系列家庭卫生保健服务和预防性个人免疫服务。
1.2全民拥有的医疗保障制度澳大利亚的全民医疗保障制度较为合理地分解了政府、社会和个人的健康责任,规定了每个公民都享受同等的医疗保险。公民无需缴纳过高的保险费用,就医只需自付很少的医药费。鼓励公民参加私人医疗保险。
1.3相互补充的医疗卫生体制澳大利亚实行全民健康保险体制,公立、私立医疗机构并存互补,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以及老年护理服务中心、精神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药店等都是医疗服务的提供者,他们的责任相对独立又相互渗透。
1.4以人为本的区域卫生规划澳大利亚在每个州的范围内,打破行政区划,以人群为中心建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运用系统的方法,将医院、护理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等部门作为一个有机的服务体系,注重公平性和可及性,合理配置,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
1.5健全完善的全科医生培训制度在澳大利亚要成为全科医生必须接受4-6年的本科医学教育,然后在医院做1年实习医生才有资格进行为期3年的全科医生培训。3年后通过皇家全科医师协会考试合格授予学位并注册才取得资格。
1.6独具特色的药品补贴计划澳大利亚实行医药分业管理,法律规定医院和诊所不能向患者卖药,医生只负责开处方,患者自行到药房买药。联邦政府从1948年开始就针对国民实施药物福利计划,纳入计划框架的药品由联邦政府支付主要费用,个人仅需支付较少的费用。
1.7积极有效的疾病预防控制策略澳大利亚政府十分重视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建有设施完善的负压传染病隔离病房和隔离区域;对可疑传染病安排单人病房,用不同符号标注,以便其他医疗机构能及时了解患者信息,实行信息资源共享。
1.8多形式全方位的健康教育澳大利亚注重健康意识的培养,健康教育内容涵盖妇女保健、儿童免疫接种、早期性教育、传染病防治、生殖健康、老年人保健、生活技巧、口腔保健护理、慢性病防治、控烟戒毒等。
2澳大利亚医疗卫生体系对我国医改的启示
2.1改革体制与机制坚持公益性,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监管机制,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离。鼓励多种所有制联合或独立创办非营利性医院,提高公立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规范诊疗行为。
2.2加强区域卫生规划城市应合理布局社区卫生服务站;农村应以县级医院为中心,加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建设,实现医院与社区的双向转诊。
2.3实现全民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逐步扩大国家公共卫生服务范围,落实城乡公共卫生机构经费保障机制,有效预防控制重大疾病。
2.4加大政府对医保投入的力度不断扩大医保城镇居民和农民覆盖面,早日实现全民医保。同时适度提高医保基金筹资比例,鼓励居民参加商业医疗保险。控制药价的同时,要把报销水平提上来,让老百姓觉得看病相对不贵。
医院信息资源共享制度范文4
一、档案资源在医院现代化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
医院档案资源是医院各项活动的真实记录,记载了医院不同时期的成绩,是重要的信息资源,在医疗、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为医院领导进行决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因此,档案工作在医院整体管理工作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要合理开发和利用档案资源,为医院现代化建设服务,也是为了适应医院现代化改革的需要。
1.档案资源是重要的信息资源,为领导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医院档案是医院历史的真实写照,档案提供的史料信息,是医院领导决策处理问题、安排布置工作、制定工作计划必不可少的重要依据之一。当医院在进行重大决策时,借鉴医院档案资料,根据其提供的经验、知识和理论可以给领导者予以参考,为医院发展寻找一条合适的道路。一旦缺乏此类系统、准确无误的档案信息依据,必将使医院领导的决策和政策制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甚至使医院在现代化建设中遭受不必要的损失。因此,对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和保管,为人们认识了解医院提供了客观真实的史料依据。大力开发和利用医院档案资源,并把档案信息与实际工作快速有效地结合起来,为领导决策提供重要、真实、可靠的依据,更好地服务于医院的现代化建设。
2.医院档案资源提供重要的经验和知识,可以为医院现代化建设服务
医院档案资源提供着前人宝贵的经验和知识,是医院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学习的重要资料。对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加工整理,可以提高档案信息的利用效率。多渠道的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是展示档案价值作用的重要途径。医院档案包含有大量数据、资料、图标等,是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医院现代化改革提供不可估量的经济价值。同时,通过学习和利用前人的认识,为我们的实践工作提供指导,经过新一轮的实践,进行不断完善,可以为医院的建设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另外,医院档案资料的真实性是不容置疑的,因此,在医院建设中我们可以吸取前人的教训,少走弯路,为医院的现代化改革顺利进行提供了重要依据,从而为新一轮的卫生体制改革铺平了道路。
二、提升档案资料在医院现代化改革中的地位的举措
1.建立科学有序的档案资料管理体系
为了适应医院的现代化改革,必须加强对档案资料的管理,建立科学有序的管理体系。一般科学管理包括三个层次:规范化、精细化、个性化。要改变传统的粗放式管理,建立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精细化管理方式。它是与现代信息社会相适应的科学发展方式,其显著标志是实现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的重要转变。医院首先要建立科学有序的档案管理体系,逐步完善档案管理规章制度,明确档案管理思路,树立开放理念和创新观念,扩大档案材料的收集范围,进一步完善归档制度,防止材料流失。第二,要做好档案材料的价值鉴定工作。要保证档案的实用价值,根据档案利用规律,对案卷进行分门别类式管理,对于已经超期保存的档案资料,要及时进行销毁,确保案卷的实用价值,建立有序体系便于更好地提供与利用。第三,要加强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化技术,加强资源的信息化管理,满足医院各方面的需要。同时要加强与同行业的联系,进行交流,促进资源共享。
2.努力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增强服务功能
有效利用医学档案是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职责之所在。要大力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为档案利用者提供良好的利用条件和优质的服务,以满足医院各项工作对档案的需求。在此要求之下,档案部门要不断完善档案服务的新手段、新措施,为医院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档案人员应具有良好的信息意识,积极参与档案内容的研究,增强开发档案资源的紧迫感,学习先进的档案管理技术,及时了解医院各项工作的需求和进展,为利用者提供准确详实的信息服务。目前,医院专职档案员只局限于对档案的收集、整理、编目、存取等工作,对档案的内容缺乏深层次的开发和研究缺乏必要的相关措施,档案的利用绝大多数只处于一种被动提供的状态。开展多途径的档案业务培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使其不仅具有档案管理能力,更具有档案内容研究的能力。医院档案管理部门要从“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从“保管型”向“参与决策型”转变,搞好档案、资料、情报信息的一体化服务,促进医院各种信息互相渗透和补充,构成医院信息的完整体系,实现资源共享,增强其服务功能。
3.丰富医院档案室藏,优化信息资源结构
加强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是关乎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内容丰富,室藏结构合理的档案资料是医院综合档案室开展服务工作的基础条件。因此,医院不仅要尽可能地丰富档案室室藏数量,更要最大限度地保证室藏质量,并进一步改善室藏结构进而对外提供高效的服务。档案部门要不断探索新的发展规律,扩展视野,树立“大档案”观念,努力拓宽信息资料的收集新渠道,扩大收集范围,对于一些相关档案资料,不要轻易遗漏,都应纳入视野范围加以辨别,收集与整理,不断充实与丰富医院档案室室藏量。在优化信息资源结构上,利用先进的技术与设备管理档案,加强检索工具体系建设,建立档案目录中心,改变传统的档案利用方式方法。编制科学合理的检索工具,可以大大提高信息的储备和检索速度。同时,可以建立相关档案专题数据库,整合档案信息资源,加速实现资源管理由无序到有序的转变,从而适应医院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及科学的发展观下对档案资源利用的需求。
4.充分发挥档案资源在维护医患双方利益中的作用
随着医院现代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大量文件应运而生。特别是在医疗卫生工作中形成的医疗卫生档案,是医院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医患双方利益的法律依据。病历档案是医疗部门在对病患进行临床诊断过程中的病情、检验、处置办法等的真实记载。这样的原始资料不但能为医院的诊断和科教研究提供可靠依据,而且随着医疗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病案在处理医患纠纷,各类医保、伤残等事故方面具有一定的法律效用,对于维护医院的稳定和谐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提高病案的书写质量,加强病案书写规范化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病案严肃性认识,并从思想上予以重视。增强档案管理的综合性和独立性,从而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更好地满足医院对档案工作的需要,增强医院的综合竞争力,充分发挥医院档案管理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医院信息资源共享制度范文5
档案信息化建设可改善档案管理工作,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科学管理。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档案管理部门从档案的保管和利用职能向信息采集、管理和服务职能转变。
2 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医院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配置不合理。目前,医院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参差不齐,计算机软件开发缺乏整体规划性,软件在通用性、实用性等方面存在严重的不足,计算机及其有关设备型号各异,设备没有形成统一的硬件环境。
2.2 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相关制度与法律不健全。目前,我国数据安全的保障主要依靠技术上的不断升级,设置复杂的密码和防火墙,但单纯从技术角度只能被动地解决一个方面的问题,而不能长远、全面地规范、保障数据安全。从数据库系统本身的防范能力来讲,在快速变化的信息环境下,改进数据库保护方案不可能与时俱进,技术的改进不能完全防止计算机犯罪的发生,虽然有《电子文件归档及管理规范》、《CAD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要求》等法律法规,但关于电子档案真实性界定的法律等仍然没有或者不尽完善。这些因素将导致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漫长而坎坷,也是数据保护存在风险所在。
2.3 档案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不高。档案管理人员知识结构出现分化,老的档案管理人员年龄大、学历低,对纸质档案的管理方法技术比较娴熟,缺乏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和技能,不懂电子文件形成、信息的存储、传输、检索、利用等技术,有的甚至不会电脑的基本操作。而年轻的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管理的基础知识、管理原则和管理环节懂得不多,只是凭借着微机操作经验来管理系统网络,出现问题有时只能坐等专业技术人员解决。这些问题的存在,必然阻碍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2.4 医院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滞后。医院档案是集党政、科研、财务、基建、设备等众多门类档案为一体的综合档案管理体系。医院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是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日常的档案管理中,档案的保管和分类以及被动地提供咨询、查询占其业务的绝大部分,而在档案数据库的开发以及档案网站建设方面做的工作偏少。许多档案室都仅仅局限于简单的查询和利用;另外,也没有考虑买到的新的信息化软件与原有软件之间能否兼容以及是否影响到以后的软件升级。
3 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3.1 领导重视,完善档案管理规章制度。依据《档案法》,建立健全医院档案管理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收集、整理、编目、保管、研究、利用等工作,是保障档案信息资源安全的主要措施。在原有档案工作的基础上,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取得相关部门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支持,保证购买和配置档案信息化所需要的硬件和软件设施的资金,档案信息化建设才能开展下去。
3.2 提高素质,优化档案人才队伍建设。根据信息时展的要求,针对医院档案人员年龄结构和综合素质不合理的问题,应积极吸纳高素质的人才为医院档案工作服务。一要培养档案人员具有现代信息意识,精通信息管理学、医院管理学等相关学科及本专业学科知识,用高层次、高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建立一支管理型、研究型并举,知识结构合理的档案队伍。二要抓继续教育培训,可以聘请档案信息化方面的专家来给员工进行档案信息化培训,并鼓励档案人员参加专业知识学历教育,使之成为档案工作的中坚力量。三要改革劳动人事和职称职级聘任制度,营造档案干部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管理机制,并对档案人员实行资格准入制度。
医院信息资源共享制度范文6
10月8日国务院印发了《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与之前印发的《“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相比,一个是卫生事业发展中长期规划,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核心目标;一个则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和体系结构调整优化为重心,以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目标,以解决阻碍卫生事业发展重大体制机制问题和体系结构调整为重点。《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是深化医改的体系支撑,为实现医改提出的“到2020年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奠定工作基础,是一个“大卫生”的观念。两项政策法规从不同侧面描绘了中国医疗卫生发展的蓝图,互为补充和支撑。
这两项政策法规都用一定的篇幅且独立的章节提出了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在医疗卫生发展中应起的作用,并明确了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中将基层医疗卫生作为重点发展对象,以保证全民医疗卫生普及的实现。该《方案》指出,加快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到2015年,基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基本覆盖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有条件的村卫生室;研究建立全国统一的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药品器械、医疗服务、医保信息等数据标准体系,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信息技术标准化建设;加强信息安全标准建设;利用“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发展专业的信息运营机构;加强区域信息平台建设,推动医疗卫生信息资源共享。
《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将“推进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强调为“需要做好的重点工作”。该《规划》指出,加强区域信息平台建设,推动医疗卫生信息资源共享,逐步实现医疗各系统的信息互联互通;提高城乡居民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加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建立医院诊疗行为管理和医务人员绩效考核信息系统;发展面向农村及边远地区的远程诊疗系统,提高基层尤其是边远地区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公平性;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医药卫生信息化标准体系;积极推进区域统一预约挂号平台建设,普遍实行预约诊疗,实现电子病历跨区域医疗机构的共享。
基层医疗卫生信息化、跨区域医疗机构的信息共享、区域统一预约挂号平台、居民健康管理、社会化医药卫生信息服务……这些信息化建设项目将串起医疗卫生发展的每一个关键环节,使全民享受优质、高效、平等的医疗服务成为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