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机械设计的理解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机械设计的理解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机械设计的理解

对机械设计的理解范文1

关键词:水工设计;隧洞设计;水压力计算;隧洞衬砌的选择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隧洞设计概述

1、隧洞的基本任务

泄水隧洞的进口全部淹没在水下,进口高程接近河床高程,其担负的任务如下:

(1) 预泄库水,增大水库的调蓄能力。

(2) 放空水库以便检修。

(3)排放泥沙,减小水库淤积。

(4) 施工导流。

(5) 配合溢洪道渲泄洪水。

2、设计基本数据

(1) 洞壁糙率:泄洪洞采用钢筋砼衬砌,n=0.014~0.017,考虑到本隧洞施工质量较好,故取较小值n=0.014。

(2) 水利计算成果见表1。

表1

二、隧洞的工程布置

1、洞型选择

由于本隧洞地址为石英砂岩,地质条件较好,所以采用圆形有压隧洞,圆形断面的水流条件和受力条件比较好,并且可以充分利用围岩的弹性抗力,从而减小衬砌的工程量,降低施工的难度和造价。同时有压隧洞水流较平顺、稳定,不易产生不利流态。

2、洞线位置

洞轴线布置在右岸,这样出口水流对段村无影响,进口山势较陡,进流条件好,洞线为直线,较短,工程量小又利于泄洪。

3、工程布置

泄洪隧洞由进口段、洞身段、出口段三部分组成。

进口型式

由于进口部位山体岩石条件较好,故采用竖井式进口,在岩体中开挖竖井,将闸门放在竖井底部,在井的顶部布置启闭机及操作室、检修平台,竖井式进口结构简单,不受风浪影响,地震影响也较小,比较安全。

(2) 进口段包括进口喇叭口段、闸室段、通气孔、渐变段等。

1) 进口喇叭口段:为了与孔口的水流型态相适应,使水流平顺,避免产生不利的负压和空蚀破坏,同时尽量减少局部水头损失,提高泄流能力,在隧洞进口首部,其形状应与孔口锐缘出流流线相吻合,一般顺水流方向做成三向收缩的矩形断面喇叭口形,其收缩曲线为1/4椭图曲线,顶面椭圆方程为:

,用下列坐标绘制顶面曲线,见表2。

表2椭圆坐标

侧面曲线方程为:,用下列坐标绘制侧面曲线,见表3。

表3侧面曲线坐标

2) 进口闸室段:闸孔尺寸为3.5×3.5m,闸室段长度参照工程经验取6.0m,在闸门上端设置操作室,后设工作桥与坝面相连,桥面高程为365.81m,与坝顶路面高程一致,在操作室与闸室之间设置检修平台,平台高程在正常高水位360.52m以上,取361.50m。

闸门用5.0×4.0m的平面钢闸门,闸门槽宽度为1.0m,深度为75cm,由于高速水流通过平面闸门闸孔时,水流在门槽边界突变,容易发生空化水流,致使门槽及附近的边墙或底板发生空蚀。为此,将门槽的下游壁削去尖角,用半径为R=10cm的圆弧代替,并做成1:12的斜坡,错距采用8cm。

3) 通气孔:在闸室右部设置通气孔,其作用是在关闭检修门,打开工作门放水时,向孔中充气,使洞中水流顺利排出;检修完毕后,关闭工作门,向检修闸门和工作闸门之间充水时,排出洞中空气,使洞中充满水。通气孔的断面积一般取泄水孔断面积的0.5%~1%,此泄水孔的断面积为9.62m2,所以通气孔取0.25×0.25m,通气孔的进口必须与闸门启闭机室相分离,以免在充、排气时影响工作人员的安全。

4)渐变段:为使水流平顺过渡,防止产生负压和空蚀,设置渐变段,由于渐变段施工复杂,故不宜太长,但是为使水流过渡平顺,又不能太短,一般用洞身直径的2~3倍,取渐变段长度为8.0m。

根据本隧洞的任务,其进口高程应设置得低一些,河床的平均高程为340m,这样既便于施工期导流,降低围墙高程,又可在运用期泄水,力争一洞多用,以求隧洞施工方便,运用安全,造价低廉。

(3) 洞身段:考虑到所选洞线的地形、地质情况,并运用情况,洞线长为230m,洞身段长198.5m,为了便于施工时出碴和检修时排除积水,坡降i=1/500,顺坡。

初拟洞径:按管流公式计算,公式为;

式中μ—流量系数,μ=0.74~0.77 ,这里取0.74;

w—出口断面面积(m2);

H0—作用于隧洞的有效水头;H0=库水位一出口顶部高程。

分别列表(4)计算设计及校核洪水位时所需的洞径:

表4

比较以上数据,考虑一定的安全储备,洞径选3.5m。

(4) 出口段:包括出口渐变段、闸室段。

1) 出口渐变段:有压隧洞的出口都布置有工作闸门,故出口断面也要做成矩形。因此在出口段也须做一渐变段。出口断面积根据工程经验一般为洞身面积的70%~85%,由于在出口水流由压力流突然变为无压流,引起出口附近压力降低,容易在洞顶产生负压,所以出口末端洞顶应设置压坡段,出口断面取为3×2.5m,渐变段长度根据工程经验定为8.0m。

2) 出口闸室段:在出口渐变段后设置工作闸门室。本隧洞工作门采用平面钢闸门,尺寸为3.5×4.0m,闸室长度参照已建工程经验,定为6.0m,在闸室上部设置操作室。采用矩形收缩形门槽。

(5) 消能工及尾水渠布置:在出口之后设置消能工,使下泄水流消能后再泄入下游河道,从而减小下泄水流对河床的冲刷,由于隧洞出口处地质条件较好,下游河道水位也较低,故采用挑流式消能,消能工后设尾水渠,渠底宽为15.0m,采用1/100的顺坡,断面形式也为梯形,开挖边坡为1:1.5。

三、水力计算

1、过流能力校核

因下游水位335.8m,低于隧洞出口高程341.54m,故隧洞为自由出流。

(1) 校核洪水位时过流能力校核

在校核洪水位时,洞前水深H’=363.62-342=21.6m >1.5D=5.25 m,洞中水流按有压流计算。

有压隧洞自由出流公式为:

式中:—隧洞出面面积 , =3×2.5=7.5m2;

H0—作用在隧洞上的有效水头,因隧洞上游为水库,故行近流速V0≈0,则H0=363.62-341.54-3=19.08m。

μc—流量系数,按下式计算,

式中:系数0.00384按下列方法求得:2gn2=2×9.8×0.0142=0.00384。

首先确定各局部水头损失系数i。

1) 拦污栅;

2) 进口喇叭口段2=0.1;

3) 进口闸门槽对于平板闸门,3=0.1;

4) 进口渐变段由矩形变为圆形,参考同类工程 4=0.09;

5) 出口渐变段由圆形变为矩形,参考同类工程 5=0.02;

6) 出口闸门槽同3, 6=0.1。

列表计算见表5。

表5

流量系数

则在设计洪水位时,隧洞泄量为:

隧洞泄量满足要求

(2) 在校核洪水位时过流能力校核

流量系数μc、过水断面面积保持不变,H0=364.81-341.54-3=20.27m

>110m3/s

隧洞泄量满足要求

综上所述,所拟洞径及各部分尺寸可以满足泄流要求。

2、绘制库水位—泄量关系曲线(图1)

(1) 有压流状况

保证隧洞为有压流的最小洞前水深为1.5D=1.5×3.5=5.25m。则保证隧洞为有压流的最低库水位为:

1.5D+进口洞底高程=5.25+342=347.25m。

有压隧洞的泄量按下式计算(H0≈H),

在库水位347.25m以上设一系列库水位,计算相应的洪量Q,计算成果列于下表(6)。

表6

图1库水位—泄量关系曲线

(2) 无压流状态

当洞前水深小于1.1D(3.85)m时,洞中水流为无压流,泄量的计算按宽顶堰情况处理,计算公式为:;

式中:—侧收缩系数,按公式;

m—流量系数,其数值在0.32~0.385之间,对八字形进口m=0.35,此处也近似取m=0.35;

B—堰宽(m),B=3.5;

H0—洞前水头(m),H0≈H;

泄量

计算对应的泄量列于下表7。

表7

四、隧洞的衬坝设计

1、衬砌的类型选择

由于本隧洞内水压力较大,故采用双筋砼衬砌。

材料的物理力学指标如下:

Ⅰ级钢筋:

C20砼:

岩石:

按Ⅲ级建筑物查规范,在正常情况下,安全系数为1.8;检修情况下安全系数为1.6。

2、计算断面的选择

在实际工程中,为了达到经济、安全的目的,在不同段,一般采用不同的衬砌形式,且用分缝相结合,故在不同段要分别取断面进行衬砌计算,本次设计只取洞身进口断面进行计算,其它断面的衬砌按已建工程拟定。

3、拟定衬砌厚度

采用式(4-10),式中:;[σh]=2.2MPa;

[σh]—砼允许拉应力(MPa);

P—均匀内水压力(kPa);

H—高出衬砌内壁顶点的内水压力水头(m);从绘制的水头线查得

P=

A—弹性特征系数,按下式计算。

=0.927

按构造要求,衬砌厚度一般不小于30cm,所以只能按构造要求取衬砌厚度h=30cm,则衬砌外半径205cm,平均半径r=190cm。

4、计算各种荷载产生的内力

(1) 山岩压力:

岩石的坚固性系数f=7>2,可不计水平山岩压力,只计算垂直山岩压力。

1) 不考虑外水压力时:岩石重度25KN/m3。

岩石压力拱高h为:;

重直山岩压力强度q为:q=h=25×0.29=7.25KN/m;

由山岩压力产生的M和N采用公式(4-14):M =28.2(0.921A+B+26.43C),N=14.9(0.921D+E+26.43F)

系数A、B、C、D、E、F由表查得,M、N计算结果如下表8。

表8

2) 考虑外水压力,岩石重度=16KN/m3。

垂直山岩压力强度q=h=4.64KN/m

计算公式与上同,其它量不变,则M =18.07(0.921A+B+26.43C),N =9.512(0.921A+B+26.43C)

M、N计算结果如表9。

表9

(2) 衬砌自重产生的弯矩和轴向力采用式 4-15,得M=22.2(A1+13.76B1),N=11.69(C1+13.76D1)

系数A1、B1、C1、D1由表查得,M、N计算结果如下表10。

表10

(3)内水压力产生的弯矩和轴向力

1) 均匀内水压力:

已知洞轴线的内水压力水头H=12.8m,隧洞半径Υi=1.75m则均匀内水压力水头H1=12.8-1.75=11.05m,强度为

由于均匀内水压力产生的弯矩很小,只考虑轴向力。

砼的平均应力σ为:

N=-σbh=-519×1.0×0.3=-155.77KN(拉)

2) 不均匀内水压力产生的弯矩和轴向力采用公式(4-16),得M= 58.19(A2+13.76B2),N= 30.625(C2+13.76D2),系数A2、B2、C2、D2由表查出,M、N计算结果如下表11。

表11

(4)外水压力产生的弯矩和轴向力

1) 均匀外水压力:已知洞身计算断面的均匀外水压力水头hw=16.34-2.05=14.29m,产生的轴向力由下式计算。。

2) 在不均匀外水压力作用下,当时,不考虑弹性抗力的作用,则M=49.8A6,N=42.025C7+282.9。系数A6、C7、由表查出,M、N计算结果如下表12。

表12

对机械设计的理解范文2

关键词:政校行企协同创新;高职院校;双师结构教学团队;模型;运行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8-000-02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使命,而培养一流的人才需要一流的师资,对于高等职业教育来说,一流的师资指的就是既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又有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的双师型教师。但是一个人的精力和能力是有限的,其优势也各有不同,要想让所有的高职院校教师同时成为理论教学的“行家”和实训指导的“里手”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如何建设一支具有现代职教理念、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特色鲜明、相对稳定、能满足高职教育发展需要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是摆在各高职院校面前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目前,尽管很多高职院校与政府,行业、企业在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等方面建立了较好的合作的平台,但是由于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之间存在价值取向和利益诉求的差异,政校行企协同创新平台在对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特别“双师结构”教学团队方面没有形成最大的合力。本课题希望通过协同创新理论,借助政校行企的合作平台,积极探索高职院校“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的新思路和新对策。

一、政校行企协同创新融入高职院校“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一)是顺应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当前,随着高职院校数量不断增加,办学规模不断扩大,高职教育的发展已经从规模扩张转到内涵建设上来。只有高水平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才能培养出适合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在当前协同创新潮流的引领下,高职院校“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建设又要求学校要正确处理好与企业、行业和政府的关系,因此借助政校行企协同创新平台,将协同创新理论融入高职院校“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是顺应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是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当前,高职院校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中存在着团队的成员数量不足,质量不高,运行机制和保障措施不完善等种种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的发展。“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必须顺应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大趋势,根据人才市场的变化,借助协同创新理论,搭建政校行企协同创新的平台,为团队建设寻找了改革的突破口,这是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是实现政校行企之间优势互补的有效途径

如果把高职院校“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协同建设看作一个系统,那边组成这个系统建设的主要要素就包括政府、学校、行业和企业。这些要素之间都有各自的利益诉求和价值取向,如果能够借助协同创新平台,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模型,并建立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和保障措施,发挥政府、学校、企业和行业的各自优势,实现政校行企之间优势互补的协同效应,为高职院校“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贡献最大的合力。

二、政校行企协同创新理念下的高职院校“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模型

为发挥政校行企协同创新平台在高职院校“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中作用,必须理顺政校行企之间的关系,建立政府主导、学校主体、企业参与和行业指导的协同创新平台,并探寻四者之间合作的长效运行机制,即:树立共同的目标和愿景,互聘共培的人才培养新机制和共育共管的考核评价机制,以确保政校行企为“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建设贡献最大的合力,实现政校行企四方在办学、育人、就业及研发面的取得多方共赢发展的局面。具体的建设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政校行企协同创新引领下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模型

(一)政府引导

政府在高职院校“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中要发挥引导作用,政府要派出专门机构统筹高职院校“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建设与管理;协调高职院校、企业和行业成立相关的管理机构,制定政校行企协同创新方面的优惠政策,并通过制度明确政校行企各方在“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方面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同时在资金投入、项目审报和项目配套等方面给予大力的支持。

(二)学校主体

在政校行企协同创新的理念下,高职院校要借助政校行企协同创新平台,整合政校行企的优势资源,发挥各自的专业、技术、人才优势,明确“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的总体目标和愿景,树立开放式建设的理念,通过引进与培养并重的方式,创新“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建设模式,并通过“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改善办学条件,创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带动学校在课程开发、实验师建设、科研项目等方面的创新和发展。

(三)企业参与

基于政校行企协同创新的合作平台,企业要积极主动参与到高职院校“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建设中来。一方面,高职院校可以聘请企业中的能工巧匠到学校中担任兼职教师,进行实践课程的教学;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可以外派专任教师到企业进行教学实践锻炼。通过校企合作平台进行课程标准的开发、专业标准和职业岗位标准的制定,工学结合教材的开发、实践教学基地和实验室的共建,课题研究和专利开发等等。通过校企双向互聘共培的方式,来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业绩精良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更好地解决企业生产和经营过程中的难题,同时为企业需要的人才培养良好的师资。

(四)行业指导

行业协会是职业资格标准的主要制定者,是市场信息的传播者,是高职院校培养目标制定的参与者。校企合作的整个过程以行业协会为中介,通过建立行业培训中心,与高职院校合作开展在职员工的培训。行业应参与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当中来,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承担实践教学任务,参与教学管理与教学质量评价,接受学生实习实训,接纳优秀毕业生就业。同时加强教学与生产结合,与企业和高职院校一起共建实践实训基地。

三、政校行企协同创新理念下的高职院校“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运行机制

(一)共同的建设目标和愿景

在当前高职院校大力推进政校行企协同创新的浪潮的引领下,高职院校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总体建设目标是:借助政校行企协同创新的平台,寻找政府、企业、行业和高职院校的合作的利益共同点,建立有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的运行机制,健全“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的管理制度和保障机制,最终建成一支结构合理、规模稳定、教育教学教学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较强、专兼结合、优势互补、团结协作,既能满足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又富有特色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为高职教育的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贡献最大的力量。

(二)“互聘共培”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人才培养新机制

高职院校“双师结构”教学团队要树立开放式协同建设的理念,打破教师为学校所有,企业工程师为企业所聘的保守观念,借助政校行企协同创新的平台,建立健全政府引导、校企联合培养、企业引进和行业聘请的“互聘共培”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人力资源协同新机制。

高职院校“双师结构”教学团队主要由校内的专任教师和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两大部分组成,要使团队里面每位成员都成长为双师素质教师,逐步成长为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和高层次人才和领军人物,必须采取外引内培的方式,建立在政府的引导下的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互聘共培”的教师培养新机制。具体可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1.企业引进

一方面,高职院校可以从企业引进一大批行家里手、能工巧匠和技术人员,充实到专业教师队伍中去;另一方面,可以从企业中聘请一部分生产技术能手成为兼职教师,来弥补专任教师的不足,发挥兼职教师在实践教学中的优势作用,同时建立企业兼职教师库,加强兼职教师的动态管理,加强对其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监控,以保证兼职教师的教学质量。

2.行业聘请

高职院校可以从相关的专业行业聘请客座教授和行业顾问来指导“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建设,通过学术报告、讲座、现场指导等形式指导学科和专业建设等,,让教师及时掌握行业发展新动向,最大限度的发挥行业在“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中的指导作用。

3.校企联合培养

按照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由政府牵头,积极寻求学校和企业广泛的合作空间,深化校企合作,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校企合作平台,创新师资培养的模式,与企业合作共建师资培训基地,一方面对本校的专任教师进行校本培训,另一方面可以选派教师到企业顶岗实习和挂职实践锻炼,同时聘请企业的经验丰富的人员到学校来给教师进行企业一线生产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另外,加强对兼职教师的高职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培训,形成政校行企联合培养的新机制,实现学校和企业行业人才与设备等资源共享双赢的良好局面。

(三)“共育共管”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考核评价新机制

高职院校“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建设除了要建立“互聘共培”的人才培养机制之外,还必须要有坚实的保障机制,才能保证政校行企为“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贡献最大的合力。“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要树立整体和系统的观念,不仅在教师的组成和来源上要整合政校行企的力量,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更要吸收政校行企各方的优势资源,建立共育共管的考核评价机制。在政府的引导和监管下,高职院校、企业和行业共同来制定双手机构教学团队的培养方案,共同建设教师校内外培训基地,共同参与课题研究和社会服务,共同进行教师的考核评价和管理。

1.共同制定教师培养方案

高职院校要与企业、行业共同商量制定“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建设方案与建设规划,共同开发职业岗位标准,共同制定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共同编写工学结合的教材,校内专任教师和企业行业兼职共同备课、授课和命题。让高职院校的课堂融入企业和行业的元素,为社会培养需要的人才培育优秀的师资力量。

2.共建教师校内外培训基地

一方面,通过让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与企业人员轮岗的方式,使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在校外生产性基地得到锻炼和提高;另一方面,通过教学水平的实训,使教师教学水平和高职教育理论水平培在校内教学基地得到提升。同时,可以通过校内外的教师培训基地,借助基地的师资、设备等资源,积极与社会开展培训合作,最大限度地提升基地的使用效率。

3.共同参与课题研究和社会服务

团队成员必须要密切与企业和行业发展的联系,深化政校行企之间的合作,通过项目合作和研发的形式,让教师与企业人员共同参与企业产品研发、工艺流程改进、生产服务等横向课题研发、专利申报中来,同时将研究的成果转化和应用到实际的生产中去,实现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为生产和社会服务。

4.共同进行教师考核评价管理

首先,要建立健全高职院校“双师结构”教学团队考核评价及管理办法,从制度上规范团队成员的考核管理。其次要借助政校行企多方的力量进行考核,考核遵循“多方参与,细化指标,动态考核”的原则。在考核的过程中,政府要对教师的考核方案进行审核,对考核过程进行监控;高职院校主要是对教师的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进行评价;企业要对专任教师下企业的情况进行岗位考核;行业协会也要对“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产学研的成果和社会服务成果等进行考核评价。考核结果要与教师职称职务晋升、评优评先直接挂钩,逐步形成能上能下、优胜劣汰的岗位竞争机制。

参考文献:

[1]刘洁.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J].华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6

[2]刘俊.高职院校双师结构教学团队构建与实践[J].职教通讯,2011,4.

[3]王宇苓.工学结合模式下“双师结构”型教师队伍建设[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8,10(2).

[4]骆建建.关于高职院校双师结构教学团队打造的思考[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4).

[5]韩峻峰.校企双主体办学模式下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3(6).

对机械设计的理解范文3

论文摘要:《机械设计基础》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其内容广,难度大,涉及很多抽象的理论知识,教学内容比较枯燥,学生在学习的时候缺乏耐心和兴趣,教学效果不理想。本文主要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解读,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见解,期望为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提供一些帮助。

[中图分类号]:TH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1)-17-0000-01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一门用以培养学生机械设计能力的技术基础课,主要内容包括机械传动知识、常用机构、轴系零件等,本课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先修课程中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机械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结合各种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机械工程技术人员所需的基本训练,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有关专业课程和日后从事机械设计工作打下基础,因此在近机械类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是高等工科院校中近机械类专业一门主干课程,在人才培养的教学计划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作为基础理论课程,其概念较繁杂,同时也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所以教学过程中必须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注重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然而当前教学中确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影响了教学效果。

1.机械设计基础教学重点

机械原理教学重点要求学生掌握运动副的分类和表示方法,机构自由度的计算、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形式及其演化、图解法绘制盘状凸轮机构、齿廓啮合基本定律、设计渐开线齿轮传动的基本尺寸以及轮系传动比的计算等。本部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比较抽象,如机构自由度计算中虚约束的判断、平面连杆机构曲柄存在条件的判定、滚子半径和基圆半径对凸轮轮廓的影响、渐开线性质等。这些内容学生在学习时既看不到,又摸不着,使教学中存在着很大的难度。实验教学也是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环节,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工程意识、检验知识的重要手段。实验内容主要有:常用机构、机构运动简图绘制、齿轮范成实验、机械零件现场教学、齿轮减速器拆装等。机械设计基础实验多以验证性的实验为主,学生只需按照实验指导书所列步骤进行,缺乏主动参与意识,这样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机械设计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和课程体系的调整,《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知识不断更新,学时逐渐缩短。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机械学科的发展,本课程需要向学生讲授的内容越来越多。由于该课程涉及知识点多、难度大,并具有一定的实践性,致使学生对各章节之间的教学联系缺乏清晰的认识,学习效果差。而教学中,有些教师只满足于给学生讲道理,以为道理讲清了,任务就完成了。这样的教学过程完成后,学生仅仅简单地记住了一些名词术语或要点,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仍然没有质的提高。显然,传统的教学方法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相分离的现象,不能很好地解决该课程的重点、难点。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满足社会不断发展的要求,对教学方法的改进迫在眉睫。

3.机械设计基础教学方法改进措施

3.1改革课程设计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课程设计教学模式是集中用两周的时间要求学生就某一课题进行设计,完成机械系统总体方案设计、机构运动设计、通用零部件工作能力设计和结构设计等内容,设计性内容和计算量比重较大,时间紧、任务重。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将课程设计的内容分解在理论教学的各个章节中,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而到最后课程设计就比较简单了,提高理论学习的积极性,综合应用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机械设计基础不仅要培养学生掌握机械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更要培养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堂教学要并注意培养目标与教学目标相适应,以更符合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3.2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

要充分利用有利于改善教学效果的多种教学手段。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实物、模型,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多媒体课件教学使学生对各种机构的工作原理及在各种机械中的实际应用有深入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引入CAI教学课件展示各类机构的运动过程,呈现不易观察的零件内部结构与动态特征,演示实际加工机床的运动与加工过程等,使学生的视觉活动和听觉活动有机结合,变枯燥的结构内容为形象生动的内容,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启发和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增强教学效果。使用挂图、投影仪等则可省去部分在黑板上画图的时间。

3.3加强实验教学

要有效利用实验教学,由任课老师在课堂上做演示实验,以配合课堂教学。比如在讲解四连杆机构时,运用模型做课堂演示,让学生一边观察一边听讲,能使学生很快弄清曲柄、摇杆等构件之间的实际运动情况,理解了死点、急回特性等重点知识。另外,带学生在实验室进行实验,是很好的教学方式。它可以使学生对机械的运动情况观察得更仔细、更充分,同时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为此,要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亲手参加实际操作。为积极创造条件做好实验,任课教师应与试验人员密切配合,根据实验指导书的要求认真做好准备、讲解、指导及批改实验报告等工作,提高实验的质量和效率。

3.4加强实习教学

实习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主要手段。《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可以结合专业实习来进行。具体来说就是在专业实习前,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拟出实习思考题,让学生带着机械设计基础问题去实习,启发学生自己动脑去发掘尚未掌握的知识,寻找尚未知晓的事物。例如,在齿轮传动机构拆装实习时,可通过对传动齿轮的装拆和齿轮侧隙的测量进一步理解中心距可分性原理,再通过讲解,启发学生自己开动脑筋充分分析,热烈讨论,去理解该原理的现实意义,即生产实际中齿轮的装配虽不按标准中心距安装,但仍然可使传动平稳的道理。因此,《机械设计基础》任课教师应充分利用好专业实习时,认真加以引导,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思维能力。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应与生产实践、技术推广、社会服务紧密结合,更好地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适应企业需求和岗位需要,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方法还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创新、总结和完善,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

参考文献:

[1]徐锦康,周国民,刘极峰.机械设计[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对机械设计的理解范文4

【关键词】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理论教学 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湖南省吉首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5SYJG005)。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233-02

前言

理论课程是专业学习的基础,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理论课程由于专业性强以及知识面涉及范围广,导致学生不易理解,教学效果差。而且,当前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依然落后,处于老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育,更增加了学生对该专业理论课程学习的难度。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教学需要,应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以培养出具有理论基础知识扎实,实践操作能力强和富有创新能力的机械类专业人才。

一、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理论教学的现状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理论课程主要有: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电子电工学、数控技术、机械制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和液压与气动等课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具有理论课程多并与其他学科相互交叉、课程内容概念性强且大多与生产实际相联系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得该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具有很大的困难。对于理论性强的课程,如理论力学,老师教学单一,教学会比较枯燥。对于与生产实践相联系的课程,如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这门课程需熟练操作不同机床力以及切削过程中测量力、温度和粗糙度等数据的相关实验设备,由于实践教学的原因学生常常缺乏对机器设备的感官认识与实践动手能力进而影响对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随着科技的进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越来越多的与其他学科相互交叉,不仅增加新知识也增加了学习难度,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只会在学生的思维上强调各学科之间的独立,学科上的统一完整。如此一来,学生的思维无法得到有效的开发导致对新知识的学习能力差以及不能综合的运作各种知识的能力。此外,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基础课程较为偏向理论教学,对理论教学的重视度较高,而实践教学的环节相对较弱。我国实行的应试教育有太多的条条框框,也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阻碍了学生视野的扩展,降低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理论教学的改革

(一)教学内容与方式的改革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是一门与大量新技科相互交叉的学科,涉及范围广且内容不断更新[1]。为了学生在本科四年中能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培养其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应对理论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如对于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这门课程,在保证课程课时不变的情况下去掉一些陈旧繁琐的内容,并引入一些新技术和新知识,比如,对于传统的以及面临淘汰的制造技术可做简单教授即可,而对于3D打印技术这类新型制造技术可增加教授时间以扩展学生的专业视野。

在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的时候,要去除一些条条框框的束缚,很多学生都认为目前的理论教学课程太多、太乱、太复杂,这就需要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把握住真正的重点,对重点进行讲解,对无关紧要的内容一语带过,使学生能够学习到真正有用的知识。另外,教师要注意教学的氛围,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学生自主思考。而对于授课,教师应当在新的一堂课开始之前,与上一堂课教授的内容做好衔接,不要让学生还没有记起上堂课学习的内容就继续开始讲新的内容,教师可以使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快速回忆起上堂课的内容。如此,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学生单一地学习理论知识或者只进行实践而脱离了理论基础,这都是不行的[2]。在理论课堂上,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将课堂的学习气氛和学习兴趣带动起来。在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讲解时,可举例生活中的事例或者使用一些与内容相关的模型、多媒体等进行教学,将静态转变成动态,将抽象转变成具体,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同时缓解枯燥的理论讲解进而活跃教学气氛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实践课堂上,对实践过程的每一个步骤用理论知识进行一一讲解,使学生很好的将理论联系实际,更好的理解理论知识。如此,以理论教学为基础进行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反过来通过实践教学促进对理论教学中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

(三)开发学生独立性

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了问题,教师不应当直接告诉学生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而是要引导学生的思维往一个方面进行发展,使学生挖掘自己的潜力对问题进行解决,这样对学生自主、独立的思维开发有非常大的好处[3]。比如在教授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这门课程时,给学生一件毛坯,让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在机床上将毛坯按照一定的工艺加工成成品,这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做好角色的转换工作,将灌输知识改变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知识,从讲台上走向学生中间,与学生一起讨论、一起进步。

(四)理论课程教学体系的改革

机械设计制造专业本科教育培养的主要是从事机械设计、机械制造、生产管理、机械产品售后服务以及销售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因此人才的培养要符合市场的需求[4]。为了实现培养的人才能满足市场这一需求,有必要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理论课程体系进行相应的改革,通过改革使学生实现不同的就业方向。在此,将理论课程分成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四大类,其中教学过程中学生所学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公共选修课一致,而不同的专业选修课确定不同的就业方向。公共基础课包括、英语、体育等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综合能力。专业基础课包括数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制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和机械制造等课程,主要培养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公共选修课则可根据个人兴趣爱好进行。专业选修课可分为三个方向。机电方向,主要开设的专业选修课程有: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机电传动控制和可编程控制原理及应用;现代制造技术方向,主要开设的专业选修课有:先进制造技术、现代制造工艺学和计算机辅助分析与制造。车辆方向,主要开设的专业选修课有:车辆电传动与控制技术、内燃机构造原理和车辆结构设计及计算。

(五)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手段

当前的教育特点决定了课堂教学只不过是整个教学整体的一小部分,这就对教师有了新的要求,在最少的时间内教给学生更多的知识,并且可以被学生吸收。机械类专业的课程都是实践性非常强的,枯燥的语言教学并不能很好地使学生接受和理解,因此,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制作与开发一些多媒体教材和CAI课件,并将这些对媒体、视频和CAI课件等一些先进的教育手段引入到课程中,使学生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5]。如在教授机械设计课程时,讲解课程中连杆机构的运动时,学生只能通过想象不易理解,通过flas来演示机构的运动后,老师讲课轻松,学生容易理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效率。

四、结语

教育改革的道路是光明的,但也是曲折的,在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在继承一些好的传统教学模式的时候,也要摒弃那些不好的教学方式,以此来适应当前教育的改革之路。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理论教学改革中,应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的要求,通过课程教学体系、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不断改革来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探索出一条适合培养具有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人才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1]蒋强,米林,冯文杰、杨翔宇.地方高等院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建设探讨[J]. 教育教学论坛2011,(18):164-165.

[2]杨俊茹,张悦刊.《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探索[J].高教论坛,2010,(4):86-88.

[3]王生泽, 吴良等.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工程实践教育体系改革[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5,21(2):77- 79.

对机械设计的理解范文5

【关键词】机械设计;教学手段;多媒体

0 引言

《机械设计》是高等工科院校普遍开设的一门技术基础课,也是机械类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目的在于逐步提高学生的机械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水平、创新能力,尤其是增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顺利过渡到机械工程学科专业课程的学习及进行产品和设备设计打下宽广而坚实的基础。《机械设计》是一门与工程实际联系非常紧密的课程,如何利用有限的教学课时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增强对机械学科的兴趣,并能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工程实际问题,一直是该课程教学中需要认真思考和探讨的重要问题。我们通过在教学中不断的实践,在以下几个方面对《机械设计》课程教学方法做了探索。

1 多媒体教学

《机械设计》课程教学中涉及到大量的机械零件、产品及装备,对于学生而言,大部分都很陌生。如果利用传统的授课手段,在有限的教学课时中,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在文字、机械图形的板书上,而学生对在黑板上板书的平面机械图形又缺乏基本的感性认识。在实践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可以有效解决传统授课手段的弊端。我们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可以大大增加课堂授课的信息量,并且让学生对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产生感性认识;另外还可以通过动画视频的方式给学生展示一些国内外机械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激发学生对机械学科的学习兴趣。当然,我们所提倡的多媒体教学,并不是完全摆脱传统的板书授课手段,而是以多媒体教学为主,适当结合课堂板书。例如,在讲授轴系结构时,可以在黑板上指引学生一块画一次,以防学生出现眼高手低的现象,感觉在课堂上听讲时很简单,做作业时又经常性画错。

2 课程实验教学

《机械设计》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杨叔子院士在谈论机械工程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时说:“降低重心,注重交叉,扩大专业面向;提高起点,重视基础,加强通识教育;创造条件,建设基地,强化实践环节”。因此,在《机械设计》课程教学中要注重实验环节,适当提高实验教学占总教学时的比例。通过课程实验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对机械零部件的理解和认识。例如,在讲授减速器时,部分学生在听课时,对减速器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实现功能似懂非懂,理解不深。通过减速器拆装实验,可以让学生全面、深入认识减速器整体结构,快速理解减速器的工作原理,这也为后续的减速器课程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3 工程实例教学

机械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而《机械设计》是机械学科中重要的技术基础课。我国近代的考古发现了一些传说和记载,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河南裴李岗等遗址中发现了七八千年以前制造相当精致的农具如石铲等,到最近的2013年6月11日我国神舟十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升天,并于13日和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在整个机械装备设计和制造的历史中,有一些伟大的设计,当然也有一些失败的案例。在《机械设计》教学过程中,将这些伟大的设计和失败的案例融入到课程中,会使原本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起来,聚集学生们的注意力,加深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认识到机械设计的重要性。例如,某部组织训练的直升机,在准备着陆时,突然尾桨传动失效,直升机失去平衡,坠落后起火;事故原因是尾桨主减速器和尾减速器对接处的花键套和花键轴的的连接处发生非正常磨损,导致健齿啮合面过小,飞行中套轴脱开,致使传动失效,飞机坠落。

4 以竞赛促教学

机械装备及零部件设计具有极强的创新性。目前,全国性的机械创新相关的比赛很多,如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机械产品数字化设计大赛等,河南省内也有很多诸如此类的比赛。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自由结合成立团队,参加一些机械相关的竞技比赛,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很多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属于被动性接受者,但在成立参赛团队后,基于学生自身极强的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往往会积极主动地参与比赛作品的设计。学生一切从零开始,自己动手查阅各类参考资料,补充各方面知识,准备参赛作品设计方案。待参赛作品设计方案成型时,学生内心会有一种极强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这是纯粹课堂教学无法产生的效果。

5 以科研促教学

目前,高校教师不仅仅从事教学工作,还要承担科研任务,如果能够将两者有机结合,以科研促教学,会产生非常积极的教学效果。教师已经完成的或正在实施的科研项目,一般都是本学科最新的知识信息,将这些科研成果融入到教学中,可以促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更好地理解课本中的知识,并且能够充分掌握学科发展前沿。另外,教师在科研工作中积累的大量经验,是学生无法从课本中获取的,这对学生就业进入实际工作后的帮助是巨大的。例如,笔者所在的教学团队在2010年设计发明了“一种自动行走的烟草收获机”,解决了人工采收烟叶效率低和少数半机械化收获机结构复杂、造价较高、易堵塞等问题,提供了一种简单的自动行走烟草收获机。在整个项目研究过程中,涉及到了《机械设计》课程内容的各个方面,将项目所涉及的烟草收获机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以及项目研究过程中攻克技术难题的曲折性等融入到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大幅度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6 结语

《机械设计》是一门与工程实际紧密联系的专业基础课程,必须在教学实践中对教学方法不断优化和创新。多媒体教学增强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感性认识;课程实验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工程实例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生产实际;以竞赛促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以科研促教学使学生能够了解机械装备的研制全过程。这些教学方法都极大地提高了课程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对机械设计的理解范文6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所含内容较多,大多教材理论性比较强,概念较抽象,且各章节之间几乎没有联系。这对于中职本科学生来说有利的一面:不会因为没有掌握某一章节的内容,而影响其余章节的学习。也有不利的一方面:学完本课程,学生的脑海里是零散的构件,没有一个完整性机器的概念。

大量的原理分析和理论计算使得基础薄弱的中职本科学生不知道如何学,如何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因此学习本门课程热情不高,学习效果不佳。

1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理论基础与学习习惯中职本科是目前部分应用型本科招收的一类本科学生。经过两年的教学实践和大量的课外接触,该部分学生理论基础较差,大多是初中毕业,且对初中基础知识的理解也很有限,日常学习自律性不强,对于课程内容总是浅尝则止,自信心不强,由于之前的学习习惯不好,大多数学生没有独立学习的习惯,课堂氛围较活跃,对于基础理论缺少兴趣,偏爱实践操作,这与之前所受教育有很大关系。高校普通本科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均不适合中职本科学生,造成大多同学学习一年后收获少、自信心丧失、学习兴趣减弱。学生不爱动脑思考,觉得设计离自己十分遥远。

1.2教学方法与教学效果由于目前全国并没有专门的中职本科高校,中职本科只是普通高校培养的一类对象。普通高校的教师上课由于教学对象不单单是中职本科,同时兼有普通本科或高职本科,故很难划清界限。教学上按照经验讲述原理多,主要按照普本教材章节进行理论讲授,效果并不理想。近年来由于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多媒体素材与教材的结合占据了课堂,相比之前的纯理论教学和课程设计在教学效果上有所改善,但对中职本科的学生来讲,还远远不够。

1.3培养目标与教学内容目前而言,中职本科的培养目标主要被定位为职业教育,要求学生具有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实际教学内容却与此完全脱节。实验实践内容并没能有效结合,验证性实验的偏多,动手操作的较少,和课程衔接不到位,显然不适合目前的中职本科教育。课程设计题目多为经典的带式运输机减速器的设计,只有少数同学能按照手册完成设计,但是这么算却说不清楚,学生一头雾水,并不能真正理解其中的方法。

1.4成绩考核成绩考核仍然以主要期末测试为主,平时成绩和实验成绩为辅。形成了高分低能的社会现象。而中职本科的培养目标则要求学生具有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对于这部分的考核也该在成绩考核中占有较大的比重。我们制定的改革思路是:教学内容以行业岗位上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以及生产实际需要为目标,以解决工程实际设计问题为指导。

2教学方法改革探索

经过对中职本科生源中职阶段培养方案、教学体系、及学生个人情况的调研,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善学生的学习习惯,提高中职本科学生学习《机械设计基础》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

2.1框图法教学,整合知识体系整理总结《机械设计基础》中的核心知识点,自编校内讲义或教材,结合一个综合实例,如蜂窝煤压制机、机床C 6140主轴箱,以机构、传动、零件三大部分为主线,制作框图,帮助学生快速、直观地理解整个机械设计基础的知识体系,由此知识体系展开教学单元。围绕综合实例,进行详细的分析讲解,讲解内容时重点把握能让学生了解典型机械或结构的设计思想、理解装配要点、掌握分析故障和维修。

2.2模型演示教学法采用玩具激励法(机构部分可以拆装模型,观察机构运动、计算实际的自由度、绘制机构运动简图),来改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本门课的兴趣。慧鱼组合模型可以应用于教学课堂,让学生在验证理论知识的同时,实现理论和动手实践的统一。通过对模型的研究与分析,启发学生对《机械设计基础》的认识,并能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自己查阅学习资料的能力。既满足了学生爱玩的天性,又学到了知识。

2.3设计软件在机械设计基础教学中的应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可使用Solidw orks等机械设计类软件在《机械设计基础》的课堂上结合典型设备进行建模、模拟装配、指导学生做一些简单的分析,或结合实验室的试验台,教师建立虚拟实验模型库,课后学生可以利用该模型库进行学习建模、装配、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复杂的机械系统。

除了大型的常用的机械设计软件CAD ,solidwokrs,网上有大量机械设计小软件,还有一些企业应用的机械设计软件,该类软件界面简单,操作方便,可以帮助学生计算参数,不需理解繁杂的公式及理论推导,教学中,指导学生应用此类软件,相当于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工具,帮助学生理解机械零件的一些参数,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生日后实际工作应用打下一定的基础。

2.4项目教学代替章节学习教学内容及顺序调整:分四大部分,均为先通过先讲整体一个实例,再拆分讲解,类似于项目教学,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各部分。

机构部分: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通过参观实验室机构展台通识,以分析玩具的机构组成和原理,带动学习的积极性,拆装,分析,计算。

机械传动部分: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通过玩具模型讲解几种传动的特点,再分别介绍具体知识点,轻参数、重结构,轻计算、重原理。 机械零件部分:齿轮、轴、轴承、联轴器、弹簧等,本部分设计先以减速器原理讲解为起点,通过动画和实验拆装,逐步进入理论学习。

增加机械维修工具、量具部分内容,学生应该进行系统学习。能在实践和工作中更快地进入角色。

2.5实践、设计成绩考核替代期末考核普通本科的专业基础课考核多以期末测试为主,以辽宁科技学院目前而言,平时成绩占3 0%期末卷面测试占7 0 %。这种测试并不能真实地体现学生的水平,尤其是对中职本科的学生。因此,本文认为对于中职本科的《机械设计基础》,应以实践考核替代目前的期末卷面测试。

2.6建立班级学习QQ群和微信群建立班级学习QQ群和微信群,改善师生关系,方便课后复习答疑,沟通情感,讨论问题。90后的学生几乎人人上网,网上的教学及互动不容忽视,以往的网上教学多为网上精品课或论坛,对于不爱学习的学生难以调动其积极性,因此,以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方式去指导和教学不失为教改的一个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