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文化的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酒文化的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酒文化的总结

酒文化的总结范文1

关键词: 高中学段 生态文明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校本化开发与实施

福建教育学院基础教育研究课题――《生态文明主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化开发与实施之研究》(项目编号:JYZD-2013067)课题组,按照研究规划选择建瓯第一中学、吉阳中学、建安中心小学为研究样本校,分别同步开展高中、初中、小学三个学段的生态文明主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化开发与实施研究。本研究选择建瓯第一中学、吉阳中学、建安中心小学为研究样本学校,是因为这三所学校均为南平市青少年水土保持普及教育基点校,具有至少十年持续规范开展以水土保持为突破口的生态文明普及教育的历史积淀。

本报告是福建教育学院基础教育研究课题――《生态文明主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化开发与实施之研究》(项目编号:JYZD-2013067)结题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暨高中学段的生态文明主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化开发与实施之研究结题报告。

一、高中学段研究完成的内容、取得的成果及达到的目的和水平。

(一)本学段研究完成的内容、取得的成果

1.开发了《我与生态文明携手同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础级课课程(必修)和升华级课程(选修)。

基础级课程(必修)的课程对象为全体学生。本课程倡导责任使然、人人可为、人人应为的理念。该课程设18课时。学生修满18课时并经过考评合格者获得1学分。

升华级课程(选修)的课程对象为部分学生。本课程倡导责任使然、兴趣所至、特长展示的理念。学生可自主选择参加其中的一项或者若干项活动,若经过考评合格者可获得相应的学分。

2.实现了《我与生态文明携手同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开设。

基础级课程(必修)已在2013―2014学年、2014―2015学年、2015―2016学年的建瓯一中高一年段分别开设,有2900多位学生完成了该课程学习并获得了一个综合实践活动学分。

升华级课程(选修)已在2013―2014学年、2014―2015学年、2015―2016学年的建瓯一中高一年段分别开设,有2900多位同学自主选择参加其中的1项或者若干项活动,并获得相应的综合实践活动学分。

3.建构了《我与生态文明携手同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施教机制。

为了保证《我与生态文明携手同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同时为了更有效地促进学生更好更快更直接地优化自己的生态文明知情意行模式,提升学生践行生态文明的能力,特别创建或者建构八方面的制度(机制)。

(1)课程导师制。《我与生态文明携手同行》基础级课程(必修)所有活动和升华级课程(选修)序号为1―6号的活动实现学校指定课程导师制,即这些课程活动必须接受学生所在班级的班主任或者任课教师的指导。升华级课程(选修)序号为7―19号的活动实现学生聘请课程导师制,即序号为7―19号课程活动的指导教师由学生自主聘请。

(2)课程代表制。在开设《我与生态文明携手同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高一各班级设置课程代表,各班课程代表分别由高一各班班主任各自指定。各班课程代表负责指导各自班级学生完成《我与生态文明携手同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修行记录卡填写等相关事项。2013―2014学年、2014―2015学年、2015―2016学年总计完成5700份《我与生态文明携手同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修行记录卡填写(注:各班课程代表须与《我与生态文明携手同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组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签订有偿劳务合同。各班课程代表只要完成合同中约定的工作,就有权获得相应的勤工助学金)。

(3)方案征集制。基于升华级课程(选修)序号为19号的活动要求,每学年向高一或者高二学生征集生态文明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方案。2014―2015和2015―2016学年共征集40个生态文明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4)资金资助制。为了激励学生踊跃参与生态文明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的设计,每学年从征集到生态文明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方案中选择五项作为资金资助的活动项目。

(5)课程评鉴制。在每学年的6月上旬,召开《我与生态文明携手同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鉴会,该会由高一各班级《我与生态文明携手同行》课程代表和部分指导教师⒓樱共同完成生态文明学分认定。2013―2014学年、2014―2015学年、2015―2016学年总计完成5700人次的生态文明学分认定(注:生态文明学分证书见附件1和附件2)。

(6)骨干培训制。在每学年的10月上旬,对包括各班课程代表在内的水土保持志愿者进行生态文明素质提升培训。2013―2014学年、2014―2015学年、2015―2016学年共培训100位学生。

(7)分享引领制。要求学生在参与《我与生态文明携手同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与同伴分享参与活动的收获,以此引领同伴更有效地参与课程活动。例如:在每学年的“三节”期间开展“水保绿网杯”装置艺术作品竞赛获奖品展示活动;在每年中国水周期间举办“水保绿网杯”美丽乡村寒假环保行手机微拍作品展示分享活动;在每学年的10月和3月期间分别举办资金资助活动项目的设计说明课、成果汇报课;在每学年的上下学期各举办1期感悟展评活动。

(8)评优准入制。把学生参与生态文明综合实践课程所得学分作为评优(先)的准入条件之一。

(二)高中学段研究达到的目的和水平

1.达到的目的。

第一,促进了学生更好更快更直接地优化自己的生态文明知情意行模式,提升了学生践行的生态文明能力。

第二,实现了《〈我与生态文明携手同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被纳入建瓯一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

2.达到的水平

本学段研究不仅填补了建瓯一中在生态文明主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开发与实施方面的空白,而且为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的实施提供了有借鉴价值(在实践层面上)的范本。

二、比照原申请书制订的研究工作计划,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自评与原因分析。

高中学段研究严格按照课题组设计的研究路线图和研究步骤,开展课程开发研究子方向、课程设置研究子方向、课程指导研究子方向、学业评估与管理研究子方向、课程激励研究子方向五个子方向研究,且高质量地完成了课程开发研究子方向、课程设置研究子方向、课程指导研究子方向、课程激励研究子方向四个子方向研究。之所以能完成这些研究任务,最主要的原因是契合了福建省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改革试点实验项目――建瓯一中《完善立人课程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验研究之需要。

学业评估与管理研究子方向特别是学业评估没有完全达到预定目的。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各项综合实践活动学业评估细则制定得较粗放(客观上评估细则的制定是很难的),再加上活动过程的记录有失周详和缜密。

三、同期国内外同类研究工作的进展情况,以及对本项目后续研究工作的设想和建议。

(一)同期国内外同类研究工作的进展情况

目前,国内外开展高中学段的生态文明主题综合实践课程的校本化开发与实施方面的研究较少。在开展研究过程中,对养成化原则、趣味化原则、精细化原则、乡土化原则、校本(课程)化原则疏于恪守,存在五方面的缺陷或者不足。具体表现:

第一,由于疏于养成化原则的恪守,开发出的高中学段生态文明主题综合实践课程不能发挥较好的养成教育作用,即没有较强的养成性。

第二,由于疏于趣味化原则的恪守,开发出的高中学段生态文明主题综合实践课程不易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即没有较强的趣味性。

第三,由于疏于精细化原则的恪守,开发出的高中学段生态文明主题综合实践课程,即没有较强的操作性。

第四,由于疏于乡土化原则的恪守,开发出的高中学段生态文明主题综合实践课程不会较好地贴近学生家乡的生活生产实践,即没有较强的针对性。

第五,由于疏于校本(课程)化原则的恪守,开发出的高中学段生态文明主题综合实践课程不会较好地融入学校的课程体系,即没有较强的持续性。

(二)高中学段研究后续研究工作的设想与建议

1.开展课程目录优化研究。

2.开展课程学业评估优(细)化研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司〔2014〕4号,2014.

[2][美]阿姆斯特朗.当代课程论[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3]余文森.有效教学的理论和模式[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

[4]马桂新.环境教育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5]董奇.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6]洪明,张俊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导论[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

[7]肖成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实施指南[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8]李臣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论[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9]叶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问题与途径[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1(6A).

[10]贾艳秋.挖掘综合实践活动资源,提高学生实践能力[J].中国民族教育,2011(2).

[11]钱维菊.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资源的几点思考[J].现代阅读,2011(5).

[12]余谋昌.生态文化的理论阐释[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6.

[13]余\昌.生态哲学[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

[14]李锐锋,罗天强.论和谐社会的生态支撑[J].与现实,2007(3).

[15]张德昭,徐小钦.重建人和自然界的价值论地位[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3).

[16]金涌.工业生态:原理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17]卢风,刘湘溶.现展观与环境伦理[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4.

[18]彭慧芳.生态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关系研究[D].武汉:武汉科技大学,2008.

[19][美]卡逊(Carson,R.).寂静的春天[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酒文化的总结范文2

关键词:乙醇;酒文化;情境教学

文章编号:1008-0546(2017)03-0066-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7.03.022

一、问题提出

高中化学必修《化学2》“乙醇”是一节经典的有机化合物性质教学课。很多一线教师以不同的视角,通过实践和反思的方式,诠释了他们对模块、课时教学的理解,形成了许多精彩的教学案例。笔者对近几年发表于期刊的部分乙醇教学设计进行梳理,发现不同教师在教学内容处理、策略选择上各显特色外,有一个共性之处就是:教学中或多或少引入了“酒文化”内容。如高欣漫等老师“酒文化诗歌朗诵”引课(化学教与学,2013年第2期);陈加柱老师“酒的精美图片及为什么酿造的酒越放越香?”问题思考开始(化学教学,2011年第9期);姜丽红老师“说说有关酒的诗歌和常见酒的度数”开篇(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0年第7期);还有一些教师从“酒是怎么酿造的?酒驾的危害及如何检测酒驾?”等情境进入主题等。

乙醇教学引入“酒文化”究其原因有以下:(1)从研究主体看,酒是乙醇教学最好的载体,且社会生活化显著;(2)从学习的主题看,苏教版教材将乙醇学习安排在“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背景中,引入“酒文化”非常契合;(3)“酒文化”(如诗歌、酿造等)是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中学生来说是耳濡目染,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有丰富知识基础。因此,将贴近生活的“酒文化”作为乙醇性质教学的素材是非常合理的,也是得到师生广泛认同的。但笔者也发现,大多数作者只是汲取部分“酒文化”内容,作为引课、激趣、提问、环节过渡的局部情境使用,很少将其整合作为课时学习的线索来设计,资源的功能、价值并未得到最大优化。基于上述梳理,笔者以苏教版《化学2》乙醇为对象,尝试“酒文化”为构架的乙醇性质教学。

二、教学分析

1. 教材分析

“乙醇”是苏教版《化学2》专题3第2单元“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第1课时内容。它是学生在学习“化石燃料为背景”烃类性质知识后,接触的第一种烃的衍生物。教材将乙醇内容置于“食品中的有机物”视角下,让学生从“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背景下认识乙醇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应用”,凸显教材设计者的STS教学理念意图。同时,本课时乙醇性质学习后形成的基本化学观念,为后继“有机化学基础”模块醇类等知识学习奠定了基础。

2. 学情分析

本课时学习前,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对乙醇的化学式、俗称、物理性质、可燃性以及简单用途有所了解,但初中并未涉及乙醇的微观结构、官能团和除燃烧以外的其他化学性质,学生对乙醇的认识总体上停留在较肤浅的表观层面,因此本课时对乙醇分子结构、化学性质的认识是学生知识经验的进一步拓展。之前的原子结构及烃类知识学习,学生对碳、氧原子价键有了一定的微观认识基础,因此乙醇结构、性质学体难度不大。但以官能团为核心分类思想的“官能团决定一类有机化合物性质”的内隐认识方法,作为新知识背后的化学基本观念,在本课时学习中需教师引导、学生感悟。

三、O计思路

如何将“酒文化”贯穿于整节课的学习之中?从生活切入,提出“传统工艺是如何生产酒的?(酿酒工业蕴含化学原理)”;饮食联系,认识“有关酒的民谚中包含着乙醇怎样性质?(酒作为调味剂所包含的化学道理)”;拓展应用,了解“乙醇具有哪些新的用途?(酒精溶剂、固体酒精、乙醇汽油等)”;健康饮酒;了解“酒是如何被人体代谢的?(酒的保存,乙醇、乙醛、乙酸间转化知识)”;将有关生活事实、现象、应用合理串联,融乙醇结构、性质于生活化问题之中,通过情境创设――问题提出――实验探究――符号表征――微观解释――问题解决等教学环节整合,环环相扣,构建乙醇教学的实效与艺术。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乙醇的物理性质和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认识乙醇的分子结构特点,了解乙醇的主要化学性质。(与钠的反应、氧化反应)。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揭示问题,讨论释疑,学习对比,分析推断等方法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2)通过探究实验,规范操作,全面培养和提高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

[情感价值观]

(1)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2)通过新旧知识联系,培养知识迁移、扩展的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实验,培养求实、严谨的优良品质。

[重点、难点]

重点:乙醇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难点:乙醇结构与性质之间的相互关系

五、教学过程

1. 酿造工艺,结构认识

[问题提出]展示浙江名酒――“女儿红(手工酿米酒)”。酿酒是中国一门古老的传统工艺,你们知道米酒是如何制备的吗?米酒的酿制中又包含哪些化学知识呢?

[小组汇报]研究性学习小组汇报“米酒酿制”工艺及工作过程。

(研究性学习小组2周前任务,并且展示产品甜酒酿)。

[师生总结]米酒酿制中的物质转化知识:淀粉葡萄糖乙醇。

(学生书写相应物质转化的方程式)

[科学史话]①据记载,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学会酿酒和蒸馏技术的国家,酿酒的历史已有4000多年。酒中精华是什么?――酒精,化学名称为乙醇。

②杜康发明酒的故事。

[提出问题]乙醇的分子式是什么?它结构又是怎样的?

[学生实验]乙醇分子模型的搭建。

[提出问题]乙醇结构究竟是哪一种(CH3CH2OH、CH3OCH3)?有无简单实验验证我们的模型假设?请说说你的想法及理由。

[讨论汇报] 乙醇与钠反应;乙醇结构中存在羟基,应该有类似水的性质;另一种结构(CH3OCH3)是两个相同的甲基,应该不与钠反应,因为前面学过钠储存在煤油中,煤油主要成分烷烃(烷基),所以不反应。

[教师质疑](对学生给予肯定)质疑:中间连接了氧的甲基也许性质变了呢?

[师生总结] 可以通过定量测定氢气的方式分析乙醇的结构。

[学生实验]无水乙醇与钠反应实验。

学生书写反应方程式:2CH3CH2OH+2Na2CH3CH2ONa+H2。

(设计意图:从生活情境出发,切入研究主题,唤起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初中已了解淀粉转化为酒精知识)的联系;通过问题引导,师生共同探讨认识乙醇微观结构,初步建立物质认识一般思路。)

2. 饮食视角,实验验证

[提出问题]民谚:①“酒是故乡的醇”;②“酒香不怕巷子深”;这两句话包含着乙醇什么样的性质?

[学生总结]①乙醇易溶于水;②乙醇沸点低,易挥发,有特殊的芳香味。

[学生实验]闻乙醇气味实验;乙醇溶解性实验;皮肤酒精擦拭实验。

[知识拓展]①常见酒的度数枚举:啤酒含酒精3~5%,葡萄酒含酒精6~20%,黄酒含酒精8~15%,白酒含酒精50~70%。(以上均为体积分数)

②医学上通过局部皮肤擦拭酒精降温(高烧病人)。

[提出问题]如何将低度酒转化为高度酒(方言:“酒汗”)?(蒸馏)

[问题提出]在烹饪中式菜肴(如海鲜)时,为什么往往添加少量料酒和醋?

[学生回答]增加口感(香味),去除腥味等。

[学生实验]乙醇与乙酸制备乙酸乙酯实验;闻乙酸乙酯气味。

(此处不做反应原理解释)

[提出问题]醉虾(泥螺)、呛海鲜为何在制作中要加白酒,你知道其中道理吗?

[学生总结]酒精具有消毒作用,能够杀死一些有害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

[知识拓展]药用酒精的制备及其作用原理。

(设计意图:从酒文化中谚语说起,联系思考生活实际中“酒作为饮食调味品”广泛应用,通过动手实验、逻辑推理等方式完善乙醇物理性质认识。)

3. 拓展视野,问题解释

[提出问题]生活常识:①在餐桌上撒些米酒可帮助去除油脂;②可以用少量白酒去除家中墙面上粘胶剂留下的痕迹;

你们知道上述两个事实的化学道理吗?

[演示实验]酒精除透明胶带黏贴留下黏胶痕迹。

[学生归纳]酒精是一种良好的有机溶剂,可以溶解大多数有机化合物等。

[学生枚举]中药酒、碘酒、藿香正气水、用无水乙醇清洗维护电子产品等。

[提出问题]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固体酒精”作为燃料,加热我们的菜肴,这又体现酒精怎样性质?固体酒精是怎么回事?(学生窃语:干锅包菜)

[知识拓展]固体酒精制备:将工业酒精(乙醇)中加入凝固剂使之成为胶冻状。

[演示实验]“固体酒精燃烧”。(学生书写酒精燃烧方程式)

[拓展视野]①变废为宝:植物秸秆的利用――制备乙醇(2003年投产的吉林60万吨燃料乙醇项目,是国内燃料乙醇生产规模之最)。

②乙醇汽油与环保知识。

③乙烯水化法工业制备乙醇方法。

(设计意图:从“酒作溶剂的生活小窍门”为联系生活起点,关注“固体酒精生活应用”,拓展“乙醇汽油与环境保护及资源综合利用”等知识,建立、渗透研究物质的社会应用价值。)

4. 健康饮食,实验探究

[情境过渡]“饮酒文化”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颇具人文情怀。你知道饮酒与健康的关系吗?

[知识拓展]①饮酒与人体健康小知识;

②乙醇在人体内的代谢知识:乙醇通过血液流到肝脏后,首先被ADH(乙醇脱氢酶)氧化为乙醛,然后在其他酶的作用下,乙醛转化为乙酸,并最终被分解为CO2和H2O。

[动手书写]乙醇代谢相关化学方程式:2CH3CH2OH+O22CH3CHO+2H2O,2CH3CHO+O22CH3COOH

[实验探究]乙醇的催化氧化(铜做催化剂)。

[符号表征]2Cu+O2■2CuO;CH3CH2OH+CuOCH3CHO+Cu+H2O,

[问题思考]①铜在反应中作用?氧化剂是谁?乙醇在反应中体现什么性质?

②生活问题:料酒保存不当容易变酸,你知道其中原因吗?

[联系生活] 饮酒后驾车容易引起严重的交通事故,交警可用快速酒精检测仪判断是否酒驾。(展示检测仪实物,介绍原理:乙醇在酸性下被CrO3氧化,引发试剂颜色变化。)

[提出问题]酸性高锰酸钾是一种强氧化剂,能否氧化乙醇?

[拓展实验]乙醇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

(设计意图:从“酒作溶剂的生活小窍门”为联系生活起点,关注“固体酒精生活应用”,拓展“乙醇汽油与环境保护及资源综合利用”等知识,建立、渗透研究物质的社会应用价值。)

5. 学以致用,归纳总结

[问题解决]请解释谚语:“陈年老酒格外香”的化学原理,并用方程式表示。

[归纳总结]学生归纳乙醇(CH3CH2OH)性质与结构的关系,渗透官能团决定物质性质认识思想。

六、教后反思

1. 情境题,凸显价值

教学情境作为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相适切的、包含问题的特殊的教学事件,其价值在于为学生的化学学习提供素材和知识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发现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化学学习行为――主动探索、解决问题,从而获得化学知识、形成化学学科能力。

在乙醇教学中,教师选择引用“酒文化”内容作为问题情境,引发了学生对乙醇结构与性质这一核心知识开展探究,同时情境中蕴含的学科问题能引起学生意义学习的心向,凸显了情境教学的应有价值。在具体情境引领下,教师通过设计不同层次问题,以串联追问,过渡衔接,质疑探究等策略,让学生经历了问题产生、解决、应用的完整过程,教学情境真正发挥了作为知识产生、建构的载体的作用。

2. 情境串联,巧妙设计

教学情境并非只是给知识教学加点“味精”,也并非只是在新课教学之前利用有关的实验、故事、问题等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情境是能够体现学科知识发现的过程、应用的条件以及学科知识在生活中的意义与价值的事物或场景。因此教学中教师应该遵从学生的认知逻辑和知识的教学序列,科学地组织情境素材,适合时机有序地、及时地将情境呈现于课堂,让情境成为学生学习内容的组织线索,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促进学生的知识迁移,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

在乙醇教学中,教师将“酒的酿制原理,酒作为调味剂,生活应用小窍门,饮酒与健康等”情境内容串联,将“乙醇的制备、结构、性质、应用与转化”知识融合于情境之中,为学生搭建了认识乙醇性质的脚手架,设计流畅巧妙。

参考文献

酒文化的总结范文3

关键词:酒;地位;发展;文化;包装设计

中图分类号:J5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9-0000-01

从古到今,酒在人们生活中,可以是相聚时的欢颜;闲暇时的惬意;忧伤时的寄托。客从远方而来,无酒不足以表达深情厚意;良辰佳节,无酒不足以显示欢快惬意;丧葬忌日,无酒不足以致其哀伤肠断;蹉跎困顿,无酒不足以消除寂寥忧伤;由此可以看出酒真正成了人们表达感情,寄托理想,增进友谊,扩大交往,调节生活的不可缺少的精神灵物。一种酒可以是文化、可以是社会,也可以是历史的所在。

一、酒文化的起源与意义及与我们的联系

中国古代文化专家柳活征先生说:“古代初无尊卑,由种谷作酒之后,始以饮食之礼而分尊卑也。”从此意义上来说文明从有酒开始;从西周的祭祀礼仪中就有酒的使用,几乎“无酒不成礼”。我国历代倡导“饮酒有类,酒表有仪,酒杯有艺,上酒有序,开瓶有本,倒酒有方,配菜有别”等饮酒文化。古往今来,饮酒多是精神层面的主旨。可以说,中国的酒文化是一种社会文化。

(一)酒文化与包装的关联性

白酒包装和白酒文化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互相紧密联系。随着现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精神层面的追求越来越重视;对于产品的包装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一种产品的文化在包装上的呈现也越来越重要。一言以蔽之,白酒包装是白酒文化的体现和传承,白酒文化是白酒包装的积淀和魅力;两者相辅相成。

(二)当今白酒包装分析

白酒包装设计的核心应当是历史、文化、社会和人文的体现和传统文化的传承。成为吸引消费者购买欲望的手段。

白酒作为最具民族性的产业和文化性的体现,还有产品之间日趋激烈的竞争,使得必须从视觉形象、文化销售等方面寻求竞争力。同时对于白酒包装所含有的个性化、地域性、民族性、人性化的产品包装越具有竞争力。

1、外型来看有传统的方块包装、圆筒式包装、菱形外包装、异型外包装、台塔式包装和立方体型包装。

2、白酒的瓶型设计特点多为长圆型,现在逐渐向扁圆和仿物类发展,更加体现不同的个性和文化。

3、在材质的运用上更多的白酒也在加强用高档材质制作;色彩的运用基本固定在红、黄、金、蓝、白等传统色彩上,这也是消费者在常年的消费习惯上形成的认同。

综上所述,白酒外包装的不断推陈出新更加刺激消费者消费的冲动欲望,所以白酒外包装在白酒企业销售的舞台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综上所述,当代白酒包装的核心在于酒文化的传承和体现。

二、白酒受众群体分析

(一)受众群体的定义

近年来,中国白酒发展可谓是突飞猛进。但白酒产品受众群体也逐渐老年化,如何打开年轻群体这一块市场成了各大白酒企业营销推广的重中之重。年轻一代很多看重的是潮流及时尚理念,而白酒与年轻人之间的隔阂在于:白酒由于承担了过多的历史文化,在对“历史故纸堆”有天然抵触的年轻人心目中呈现了一种畸形的文化投射:这是陈旧的老古董,与时尚不搭边。年轻人为什么青睐洋酒?并不是洋酒的口感和包装,而是洋酒背后所体现的生活方式和文化。针对白酒今后的发展方向,针对80、90主体消费群社会地位的逐步提升,白酒的核心文化诉求可结合时代的发展而改变。

(二)受众群体在的作用

任何一件产品的上市都需要对受众群体进行分析,然后根据受众群体的需要对产品进行相关的设计。关于白酒的受众群体往往中老年人居多,而这之间的文化工作者、企业家等所占的比例相对来说比较大。所以白酒包装的定位及相关产品的设计需大幅度符合这个年龄阶段的心理需求。

三、设计构思说明

本设计是以茅台“国色天香”白酒包装为主题,通过三款(红天香、金天香、印象天香)包装设计的形式来表现。目的是为了加强酒文化在包装上的体现,从而提升茅台“国色天香”此品牌酒的知名度和销售量。

(一)茅台“国色天香”logo设计说明

1、LOGO主要通过三方面来表现。

1)运用中国传统书法来表现(通过中国具有代表性的书法文字体现出这个产品的文化包涵;使人看上去就有一种情怀的思忆。)

2)结合文字的重组(在标志的表现中进行了文字笔划的重新组合、替换;使之更加有新意和耐人寻味,不枯燥乏味。)

3)整体大气豪放有韵味体现出酒的品质。

2、整个LOGO的设计风格运用传统的方式来体现,标志文字的排版运用竖式排版(更能体现文化底蕴),文字笔划替换结合方法(更能体现生动性)。

(二)酒瓶设计说明

酒瓶的表现形式是把中国传统书法文字的拆分笔划元素运用其中;还有国色牡丹的白描图形起到画龙点睛作用。

1、红天香瓶型整体纤细柔美,宛若具有国色之美的古代女子。里面的红色运用中国红体现本国元素,加入国花牡丹元素的暗纹起到点睛之笔的作用。在瓶子中间参杂一些传统用文字比划拆分使其整体的传统文化性更加浓郁。

2、金天香瓶型中部做一个凹陷,上面配以国花牡丹暗纹传统元素整体精致典雅;像一位尊贵的翩翩公子。同样配以中国文字比划的拆分,使整体更加华美有气度。

3、印象天香瓶型整体圆滑有个性宛如古时陶器之型,增加了历史感;中间带有圆孔,一个小的变化让其整体更加附有古朴感,瓶盖部分体现出古代饮酒所用樽器外貌,又像是帝王皇冠;加以江河湖海之纹理,更显大气;总观古朴、大气、自然、尊贵之感流露其外。

(三)包装酒盒设计说明

包装酒盒同样运用了传统书法文字拆分的笔划元素和牡丹元素,酒瓶和包装盒相互呼应、相辅相成。

1、红天香盒型运用酱红系列颜色,体现其传统性质;加入了传统书法汉字笔划拆分元素、牡丹元素整体有国色天香的质感,包装和瓶子相互呼应。整体有韵味。

2、金天香整体运用黄色系列颜,同样运用传统汉字笔划拆分元素和牡丹元素;中部和瓶型一样有一个凹形的处理体现其特质,纵观整体呈现出古典华贵的气质所在。

3、印象天香运用蓝色和金色系列色彩,运用上下阴阳平衡的表现手法,中间部分做以江河湖海的暗纹;整体呈现典雅、质朴、自然、尊贵之感,和瓶子的整体互相呼应。

(四)设计总结

酒,从商朝就开始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它有着非凡的历史和文化意义,酒的文化就是人类文化的一面镜子,酒的历史就是人类历史的一片倒影。本课题主要是对于茅台“国色天香”白酒包装设计中文化的传承和运用进行的探讨,通过做白酒包装的设计,对于酒在人们文化、生活、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认知。

参考文献

[1] 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M].山东人名出版社,2006.

[2] 陈小林.陈小林教设计[J].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

[3] 李正平.中国酒文化[J].时事出版社.2007,(9).

[4] 凯利.包装设计法则[J].江西美术出版社.2011,(12).

酒文化的总结范文4

一、初识“酉”部

在《说文解字》的卷十四下中,“酉”的解释为:“酉,就也,八月黍成可为酎。酒,象古文‘酉’之形。凡酉之属皆从酉。,古文酉,从卯。卯为春门,万物已出;酉为秋门,万物已入。一,闭门象也。”没有任何古书功底的我一开始读这竖排纵向的、没有任何标点的句子,特别小心地试着断句,因为有些字义不太懂还是难免出了些小错误。按照《甲古文字典》的考释,“酉”最初是祭祀时盛酒用的一种器具,造字本义为“酒器”,用酒器的形状表示酒。就,依我的理解,全句的大致意思就是:“酉,是秋天谷物丰收后,关上门长期堆放酿造的东西。”爱斯基摩人常年生活在雪的世界里,形容雪的词有好几百个,足以证明其雪文化是多么的丰富;而许慎在《说文》中列的从酉的字一共67个,也已经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了。如就酒的颜色、酒的浓薄,就有很多个不同程度的区分词,展示出古代酒文化发展的繁荣昌盛。

二、细探酒物

在酒礼方面,我们试看“斟”“酌”二字。“‘斟’和‘酌’也表示进酒的两种类型,《说文・酉部》对酌、酬、酢都有相关的解释,‘酌,盛酒行觞也。’当宴饮开始的时候主人先向客人敬酒,满杯叫‘酌’,不满杯叫‘斟’,而主人先酌酒进客人曰献礼,客人呷酒表示接受主人之礼,饮后客人回敬主人曰‘酢酒’,主人饮酒后再答谢客人曰酬酒。”看完这里才知道,原来“斟酌”一词出于此。古人不满杯叫“斟”,过了、太满了叫“酌”,从这里延伸为做事情要拿捏好尺度,不能走两个极端,要反复考虑之后才做决定。古诗词里经常出现的“酬赠”、“酬谢”的“酬”原来也是出自古代酒文化的,一来一往再一来,叫做 “酬”,表现了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谊,依依不舍地挥泪话别的场景立即跃然纸上。还有“酹”一字,第一次接触是坡的“一尊还酹江月”,这里“酹”是一种祭祀仪式,把酒洒在地上,以敬奉神灵。

再看酉部中的 “酎”和“醪”,是指酒的味道,这涉及到酿酒的程序。古代的酒与现在我们喝的酒也大不相同,酒精度数没有现在的高,虽然设备技术不如现在先进,但古代人在造酒方面已有很高造诣。“醪,汁滓酒也。从酉声。”“汁滓酒”指的就是没有过滤过的酒, 古人饮酒很多是和酒滓一起饮用的,是连酒糟都一并吃下去的,后来为追求酒的浓香和口感,就发明的“酎”。“酎,在古代是一种非常高级的酒,又称‘三重酒’。 从先秦时代《养生方》中的酿酒方法来看,在酿成的酒醪中分三次加入好酒,这很可能就是酎的酿法。”而段玉裁注:“酎者, 三重酒也, 谓用酒为水酿之, 是再重之酒也。次又用再重之酒为水酿之,是三重之酒也。”用酒再酿酒,自然会又香又醇,香甜浓醇程度可想而知,而且原汁原味,天然生成。虽然我很少喝酒也完全不懂酒的品尝,但在我看来,那样反复酿就的酒一定比现在的各种酒更可口,而且呷完会有一口淡淡的、若隐若现的甜香。“醇,不浇酒也。”不浇酒,也就是不往酒里面掺水,酒的浓度十分高,所以现在说“醇香”是沿用了它的古意,起码是许慎认为的“古意”。除了香醇,还有苦()、酸(酢)等味道,而不是今天我们统一常说的“变味”了。

醉酒程度的不同也有几个相对应的词:醉、醺、酣、酲。 “醉,卒也。卒其度量不至于乱也。”卒,完毕,结束,到了人体所能承受的酒的极限了,是谓“醉”。而“酣,酒乐也。”段玉裁引张晏说:“中酒曰酣。”喝得开心快乐,稍微有醉意,便谓 “酣”,它比醉要轻一些,并不全醉。而 “醺”即醉,醺醺也。“酲”也就是饮得过分。“醒”字在古代特指饮酒醉后醒来,而一般的睡觉睡醒并不叫醒。

三、结语

小学低段的学习以识字为主,而同一个偏旁的字大多数意思相近或者相反,这就是识字的规律,可以在日常的教学中善于发现和总结,把此种规律教授给学生,这样方便学生学习生字并理解生字意思。“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孩子学习的方法才能让他们获得长足的进步

参考文献:

《〈说文解字〉 “酉”部初探》,王燕。

《〈说文解字・酉部〉字的酒文化内涵》,王王页。

酒文化的总结范文5

上午9时19分整,“两会”人大代表、著名导演胡玫率《英雄曹操》主创和主演,来到安徽古井的国家4A级酒文化博览园,与古井人共同祭拜和追忆一代英雄曹操。看到建国初期古井贡酒第一次登上国宴的珍贵照片,以及古井贡酒4次蝉联国家白酒金奖,胡玫导演和剧组主创更加清晰地认识了古井贡酒悠久和古老的酿酒文化。在正德年间所建的功勋池旁,胡玫导演特意邀编剧、制片人、演员赵立新和张玉洁一起同古井集团高管合影留念。最后,胡玫导演一行在古井贡酒高管领导梁金辉陪同下,参观了古井产业园区,亲自感受古井酿酒工艺和过程,对于古井贡酒提出的精益生产理念和车间工人井然有序的生产,胡玫导演倍感亲切并大为赞赏。

稍后的新闻会现场,胡玫导演和曹操扮演者赵立新也对曹操这个人物做了自己的理解并根据文献资料讲述了真实的曹操。对于为何《英雄曹操》会携手古井贡酒,胡玫导演坦言,这次携手既是一种非商业的偶然邂逅,也是历史不可避免的天作之合。因为曹操的家乡在亳州古井,1816年前也是曹操将古井贡酒亲自献给了汉献帝刘协,曹操酿酒、爱酒、借酒赋诗。因而剧中的曹操对于酒的场景演绎和表达,都不可能避开古井贡酒,并且除古井贡酒之外,也没有第二种酒可以替代。所以说,正是曹操与古井贡酒的历史渊源,加上如今古井贡酒的中高端白酒品牌影响力,才铸就了《英雄曹操》与古井贡酒的携手合作。

献家乡美酒,留古井贡酒万世传香

据《齐民要术》记载:东汉建安元年(即公元196年),曹操曾将家乡产的“九酝春酒”晋献给献帝刘协,并上表说明九酝春酒的制法。曹操的《上九酝酒法奏》不仅总结了“九酝春酒”的酿造工艺,而且还提出了改进的办法,这样酿制的酒更醇厚浓烈。这也是对当时古亳州造酒技术的总结,也是“九酝春酒”作为贡品唯一的文字依据。

酒文化的总结范文6

600年的酒什么味 据某拍卖公司的老总介绍,这瓶酒是1990年某公司从“明代初600岁老窖”中罐装,当时只灌装了5瓶这种酒,其中有3瓶送给了外宾。拿出来卖的总共只有两瓶。一瓶具有600年历史的酒,怎么说都够珍贵了,600年前的酒什么味啊?存放了600年的酒还是酒吗?这瓶酒引起了我的好奇。仔细查看了厂家的资料,看出些端倪。原来这瓶酒顶多是用600年前的窖池酿制的,而不是原酒,灌装之说,从何而来呢?把600年前的窖池酿制的酒等同于600年前酒窖的酒,这是明显的偷换概念。照此推理,我们每个人不都是活了六千岁、六万岁了吗?再仔细分析,仍疑窦重重。据生产这瓶酒的公司介绍,他们的窖池一个就有2.5米深,长宽各数米,如此大的窖池,又怎么可能只产区区5瓶酒?这个窖池生产的其他酒呢?据说,为了隆重推出这瓶酒,厂家还专门派了5位勾兑师通过鼻嗅、舌尝、化学分析等检验了一番,四十分钟就宣布了鉴定结果。且不说通过鼻嗅、舌尝、化学分析等是否能鉴定此酒是用600年窖池所酿,单从这阵势,难免不让人觉得是一场十足的表演秀。还有,这窖池,果真有600年的历史吗?就算有600年,酿出来的酒就是美酒吗?据说,这个厂家还是我国比较著名的一家白酒企业,如此作为,视消费者如无物,我只想到了两个字:疯狂!白酒秀,真实的谎言正在光天化日之下上演。

怎一个乱字了得 有报道说,与以往拍卖会不同的是,这场拍卖会犹如一场盛装的表演秀,竞拍者手中的号牌居然大到足有1平方米!而某国电视台也来凑热闹,竞价就像喊着玩。如此热闹的表演,让人不得不想,为了一瓶酒,值得么?再一细想,原来卖600年的老窖才是目的所在。

纵观中国酒业大体经历了作坊酒、工业酒、广告酒、品牌酒、文化酒五个阶段。作坊酒、工业酒阶段,酒的营销还处于原始的朴素状态。进入广告酒阶段,一些企业不惜血本,广告开路,用地毯式轰炸的办法,搅得市场天翻地覆,市场上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广告酒的泡沫空前膨胀。是泡沫总要破裂,当尘埃落定之后,市场悄而转向品牌酒、文化酒阶段。从卖酒到卖品牌、卖文化,中国酒业纷纷穿上品牌的外衣,扛起文化的大旗,把文化、品牌作为竞争的利器。然而,过犹不及。一些企业本只有短短几年的历史,更谈不上什么文化,可是却想方设法标榜自己是文化酒。没有历史,就去挖窖、挖井、挖酒海。你挖乾隆的,我就挖500年前的,不过瘾的话,再挖个600年的给你看。年代越挖越久远,仿佛越来越有历史了,仿佛越来越有文化了。实在没窖、没井可挖,那就起个好名字啊,你“糊涂”,我比你更“糊涂”――“百年”够了吗?要不你是仙,我就是神,再不济,也是个鬼啊。或者给你生产福酒啊,福,你总喜欢了吧?何况七福、八福呢?不够味,还可以把金银加上去呀。这些招都用完了,还可以拍卖嘛。前不久,不还有一酒厂一瓶酒拍了89万吗?大爷们,别完这些噱头了,别净哄着咱老百姓高兴,行吗?中国酒业啊,怎一个乱字了得?

中国酒业,路在何方 我国加入WTO后, 由于关税减让和产业领域有限制、分步骤开放可能造成国外酒类产品在华竞争力增强的局面,国家采取了酒税调整和加强行业指导等方法来整合民族酿酒工业,我国酿酒行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关键时期。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白酒企业无所不用其极,白酒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造成行业竞争无序,整个行业在大滑坡、大动荡、大变革、大整合中衍进。

随着中国市场整体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酒类消费价值的评定,已经从单一满足基本的心理需求,上升为对归属、尊重和地位等方面的情感追求。白酒已不是一种单纯的商品,它已经脱离了产品本身的性能或特性,在消费者消费价值观念的支配下,已经变成了一种实现情感寄托和自我价值满足的消费载体。白酒业利用品牌、文化竞争,在激烈的市场中寻求自己的地位,在品牌、文化上挖掘内涵,有其合理性。但品牌、文化的竞争,是质量、技术、观念、思维、速度、规模等综合实力的交锋。捏造历史,附庸风雅,称王称霸,只会使竞争步入歧途。

文化的挖掘与弘扬,需要实实在在的付出,来不得半点花招。某著名白酒企业在这方面的努力,让消费者看到了一丝中国酒业的希望。为了总结中国博大精深的酒文化,该企业建成了世界最大的酒文化博物馆,对历代中国酒文化进行系统梳理。对酒与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外交、民俗等的关系作了深入研究,可谓是对中国酒文化的一大贡献。还有更为关键的是,他们视质量如生命的观念,酒的酿制,其工艺和技术要求甚为苛刻。谁能说这不是文化?这样的文化才是消费者需要的文化,这才是中国酒业需要走的文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