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转型的原因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能源转型的原因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能源转型的原因

能源转型的原因范文1

【摘要】 目的: 探讨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基因转染对人胃癌细胞MKN45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载有人外源性FHIT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FHIT,转染至FHIT mRNA阴性表达的人胃癌细胞MKN45,分别应用Millicell小室细胞迁移实验、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检测转染前后MKN45细胞迁移能力和侵袭力的改变。结果: 外源性FHIT基因转染MKN45细胞后, MKN45细胞的迁移能力明显降低(P0.05)。结论: 外源性FHIT基因转染致MKN45细胞系的迁移能力明显降低,对MKN45细胞系的侵袭能力无明显影响。

【关键词】 脆性组氨酸三联体;胃癌;基因转染;迁移;侵袭

我国属胃癌高发国家,其发病率与死亡率均居全身恶性肿瘤前列,近年发病率有增高趋势。因此,探讨胃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做到早期预防、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寻找新的治疗靶点以及有效的治疗方式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脆性组氨酸三联体( fragile histidine triad, FHIT)基因是Ohta等于1996年从上皮癌细胞系3p14.2区域克隆出的一个候选抑癌基因,在多种肿瘤组织和细胞系中发现FHIT基因有结构及表达异常的报道[13]。作者用外源性FHIT基因转染FHIT阴性表达的MKN45细胞,观察其对胃癌细胞迁移、侵袭的影响,为深入研究FHIT基因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提供新线索。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人低分化胃腺癌细胞MKN45由东南大学临床医学院中心实验室馈赠;小鼠成纤维细胞系NIH3T3由东南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实验室馈赠;培养MKN45细胞用含10%的新生小牛血清、100IU·L-1青霉素和100IU·L-1链霉素的RPMI1640培养液,置于5%CO2、37℃、湿饱和培养箱培养;细胞小室购自美国Millipore公司;RPMI1640培养基购自美国Gibco公司;胎牛血清购自杭州四季青公司;脂质体Lipofectamin2000购自美国Invitrogen公司;其它生化试剂均为分析纯。

1.2 方法

1.2.1 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FHIT的转染 参照说明书,用Lipofectamine2000将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FHIT转染至FHIT基因mRNA阴性表达的人胃癌细胞MKN45。转染后采用G418筛选阳性克隆,并且继续培养。用RTPCR法检测FHIT mRNA的表达。

1.2.2 Millicell小室细胞迁移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变化 (1) 趋化因子的制备:用含10%小牛血清的高糖DMEM培养液,培养NIH3T3细胞至饱和度达80%时弃去原培养液,加入不含血清的RPMI1640培养液3~4ml,培养24 h后收集培养液,2 000 r·min-1离心5~10min,取上清液过滤后-70℃冻存备用。利用饥饿培养的NIH3T3细胞分泌至上清液中的一系列趋化因子,趋化肿瘤细胞向下室运动。 (2) 分别收集空白对照组(MKN45)、pcDNA3.1空质粒转染组(pcDNA3.1MKN45)和pcDNA3.1FHIT转染组(pcDNA3.1FHITMKN45)细胞各1×105个,用含1%FBS的RPMI1640洗涤细胞3次;将小室置入6孔板,在小室内加入1×105个细胞,在6孔板内加入1 600 μl趋化液;常规培养8 h后取出小室。用95%酒精固定细胞,然后行HE染色。轻轻用棉签擦净小室上室面无侵袭性的细胞,在倒置显微镜下放大200倍计数移至微孔膜下层的细胞数目,每个样本随机选择10个视野计数后取均值。实验重复3次。

1.2.3 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变化 (1) 趋化因子的制备同迁移实验。(2) 侵袭小室的制备:细胞小室为一杯状结构,杯底由聚碳酸脂膜构成,膜孔径8 μm。将人工合成的基底膜材料Matrigel胶用同样体积的无血清培养液稀释后,分别取300 μg均匀加于每个小室的膜上,十字摇晃使胶平铺在聚碳酸脂膜上。37 ℃成胶30 min。使用前加无血清培养液于小室内37℃放置20 min,使Matrigel胶重新水化。(3) 接种细胞:细胞分组同迁移实验,将细胞小室放入6孔培养板中,在小室外加入1 500 μl含趋化因子的条件培养液,在小室内加入800 μl细胞悬液(含1×105个细胞),常规培养24~72 h,分别在24、48、72 h观察。(4) 取出Transwell小室,弃去上室中的培养液,用生理盐水棉签轻擦去Matrigel胶,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侵袭细胞数。95%乙醇固定15~30 min,HE染色。(5) 在倒置显微镜下放大200倍计数移至微孔膜下层的细胞数目,每个样本随机选择10个视野计数后取均值。实验重复3次,细胞体外侵袭力以侵入滤膜下层的细胞数来判定。

1.3 统计学处理

实验结果以x±s表示,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多重比较采用LSD法,P

2 结 果

2.1 重组质粒pcDNA3.1FHIT转染MKN45细胞后FHIT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 pcDNA3.1FHIT转染组细胞有462 bp大小的目的基因条带出现,而pcDNA3.1空质粒转染组和空白 对照组均无目的条带出现(图1)。

1.pcDNA3.1FHIT转染组;2.pcDNA3.1空质粒转染组;

3.空白对照组;4.100bpDNA Ladder图1 转染后RTPCR产物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图

2.2 FHIT基因转染对MKN 45细胞体外迁移能力的影响 MKN45细胞转染FHIT基因后,通过Millicell小室细胞迁移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变化,发现空白对照组穿膜细胞数为(40.4±6.72)个, pcDNA3.1空质粒转染组穿膜细胞数为(39.9±5.02)个,而pcDNA3.1FHIT转染组移至微孔膜下层的细胞数为(20.5±2.42)个,与空白对照组、pcDNA3.1空质粒转染组相比较,体外迁移能力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

2.3 FHIT基因转染对MKN 45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

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结果显示:将5×105个细胞种到Transwell 小室,常规培养24h后仅有少量细胞穿入,而且各组间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接下来我们提高细胞种植的数量,达到10×105个,培养时间也相应延长到48h和72h,穿过膜的细胞数量增多,但是各组之间差别仍无统计学意义。提示FHIT基因的表达水平与MKN45细胞的侵袭力间无明显相关性。见表1、图4~6。

3 讨 论

FHIT基因是第1个将脆性位点与肿瘤相关联的抑癌基因,该基因脆性位点的断裂或基因缺失与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4]。Cortinovis等[5]的回顾性研究表明,FHIT的表达状况可作为一个生物学指标影响着卡铂/吉西他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在宫颈癌患者的血浆和肿瘤组织中,FHIT基因5′端CpG岛甲基化也频繁发生[6]。

肿瘤转移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生物学特征,包括肿瘤细胞的脱落、迁移、黏附、生长等多阶段的复杂过程,每一阶段均受不同因素影响并由相关基因调控。其中细胞迁移是肿瘤浸润转移的必备条件,肿瘤细胞的迁移能力被认为是癌转移的限速环节。我们的研究结果提示:人胃癌MKN45细胞FHIT基因过表达后,与空白对照组、pcDNA3.1空质粒转染组相比较,体外迁移能力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

本实验在Transwell小室底层聚碳酸滤膜表面铺备Matrigel,形成类似天然基底膜的结构,能在体外有效地模拟肿瘤细胞的侵袭过程。人工重组基底胶Matrigel含有Ⅳ型胶原、层黏蛋白、巢蛋白(entactin)、硫酸肝素蛋白多糖等成分,与细胞外基质的成分非常相近。肿瘤细胞转移过程中一个必须的步骤是穿越基底膜和侵入细胞外基质,在浸润和转移过程中会遇到一系列的组织屏障,这些屏障由基底膜中基质膜及间质基质所组成,其主要成分包括各型胶原、层黏蛋白、纤维连接蛋白、弹力蛋白等。肿瘤细胞通过膜表面特定受体与基质或基底膜的各种成分相粘连,然后肿瘤细胞可释放蛋白水解酶或激活基质中已存在的酶原,使基质成分降解,最后肿瘤细胞运动充填到被水解的基质的空隙处。目前所知与肿瘤侵袭、转移有关的基质降解酶有蛋白酶类和糖苷酶类两大类,前者主要降解细胞外基质中的蛋白成分,如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rokinase plasminogen activator, uPA),后者主要降解其中的糖蛋白及蛋白聚糖中的多糖链。参与破坏细胞外基质的酶类具有不同程度的特异性,MMP是主要的直接作用者,它通过对细胞外基质中不同成分的降解,在肿瘤侵袭转移中起关键性作用。胃癌研究中发现MMP高表达与胃癌的发生、侵袭和转移有关。本实验上室中的细胞穿越膜上滤膜的下表面,其数量的多少反映了该细胞侵袭能力。侵袭实验结果提示,FHIT基因的表达水平与MKN45细胞的侵袭力改变无明显相关性。

肿瘤侵袭和转移是多阶段、多基因参与的过程,相关基因的调节机制异常复杂,涉及多条信号转导途径,阻断其表达或其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将有可能为抗肿瘤治疗提供一些较为理想的思路。

参考文献

[1]CANTOR J P,ILIOPOULOS S D,RAO A S,et al.Epigenetic modulation of endogenous tumor suppressor expression in lung cancer xenografts suppresses tumorigenicity[J].Int J Cancer,2007,120(1): 2431.

[2]GUERIN L A,HOFFMAN H T,ZIMMERMAN M B,et al.Decreased fragile histidine triad gene protein expression is associated with worse prognosis in oral squamous carcinoma[J].Arch Pathol Lab Med,2006,130(2):158164.

[3]YOON S O.Abnormal fragile histidine triad (FHIT) exp ression ininvasive cervical adenocarcinoma:association with tumor aggressiveness[J].Hum Pathol,2007,38(2):326331.

[4]WALI A,SRINIVASAN R,SHABNAM M S,et al.Loss of fragile histidine triad gene exp ression in advanced lung cancer is consequent to allelic loss at 3p14 locus and promotermethylation[J].Mol Cancer Res,2006,4 (2):9399.

[5]CORTINOVIS D L,ANDRIANI F,LIVIO A,et al.FHIT and p53 status and response to platinumbased treatment in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J].Curr Cancer Drug Targets,2008,8(5):342348.

能源转型的原因范文2

近日,世界经济论坛(WEF)了《2013 年全球能源架构绩效指数报告》,报告认为:“国际能源系统正在经历一场变革,其深度和范围都是有史以来罕见的,供需来年高端的情况与以往相比均大为不同”。能源架构指数是报告人专门设计的一种工具,旨在利用一系列指标帮助各国监控其转型过程并设立基准。

能源三角形的三个顶分别是能源体系的三项目标:经济增长与发展、环境可持续发展以及能源供给与安全。能源架构绩效指数旨在测评能源体系对能源三角的影响。该指数共包括16项指标,分为与上述三个目标相关的三大类,以此对各国能源架构的绩效进行评分和评级。

金砖五国(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的能源绩效受能源密集型和排放密集型工业的影响。巴西排名第21位(总分0.64,挪威总分0.75),在该集群中表现最佳,单位能耗GDP比其他金砖国家的平均水平高出50%以上。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成功提高了人口的能源可获得性,取得了最大的成就,但将继续面临能源进口增加和污染程度加重的问题,排名从上年度的74位滑落至85 位。中国能源体系三项目标指数(经济增长和发展、环境和持续发展和能源获取与安全)今年的数据分别是0.35、0.35和0.65,总分0.45,是金砖五国中副班长。

上一年对应的指数是0.34、0.53和0.60,总分0.49。尽管三项指标中能源获取与安全有明显提高,但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指数却是大幅下滑,从而使排位比上一年度大幅下滑了11位。

中国能源的主要矛盾已从长期以来的“保增长”、“保供给”转移到了“保环境”方面。自去年冬天以来,大面积持续发展日趋严重的雾霾已经成为环境和社会的严重问题。能源需求迅速从“保障供给”转移到了“保证质量”上来。表现在“经济增长与发展”指数上,这次评分比上一年度增加了0.01分,虽然不多但反映了推低综合排名的不是经济方面的因素。

在“能源获取与安全”的得分看,比上一年0.60提高到0.65,提升幅度较大,积极融入全球能源贸易体系大大提高了中国能源获取的安全性。尽管国内能源资源稀缺,日本韩国在能源获取与安全方面的分都是0.74,远高于能源生产大国的中国,究其原因就是能源结构设计更加合理,而且全力全方位积极参与并维护全球能源贸易体系,从而获得了更可靠的能源供给保障。这又一次说明,在能源安全保障方面,制度设计比资源禀赋更重要。

改革开放三十五年,我们经济进步社会进步成就巨大,同时我们对资源和环境的透支也空前巨大。日益严重的雾霾不仅在生理上,甚至在心理上也逐渐成为影响人民生活的“负能量”。人们对蓝天白云享受洁净空气的期盼开始不亚于对锦衣美食的期盼。在北京蓝天白云越来越成为了人们追求的“奢侈品”,只要雾霾散去,许多人就会情不自禁地用手机拍下久违的洁净,通过微信与朋友们分享难得的清新,分享对洁净环境的期盼和喜悦。

1952年冬天雾霾笼罩伦敦,一周之内4000人死于重度的空气污染,从而启动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减煤增气的能源结构转型历程,欧洲成为近20年唯一一个空气污染持续降低的大陆。曾经是主要燃料的煤炭,在今天欧洲一次能源结构中只有15%的份额,而新兴的可再生能源的占比已接近20%,天然气早已成为了最重要的能源。

美国页岩气革命让美国步入了“减煤增气”的快速通道,气电比例上升,煤电比例下降,加上其他减排措施,仅2012年一年就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大约7.6亿吨,减排量居世界之首,美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一下降到了1995年的水平。“减煤增气”的减排效果明显,第三次能源转型就是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转向以天然气为桥梁的低碳多元能源。

从实证的角度看,欧洲六十年,美国十年是最好的案例。从科学的角度看,薪柴中每个分子包含1个氢原子和10个碳原子;煤炭中每个分子包含1个氢原子2个碳原子;石油中每个分子包含2个氢原子和一个碳原子,而天然气中每个分子中包含4个氢原子和一个碳分子。

各种燃料燃烧就是“燃烧氢原子”输出能量和“分离碳原子”的过程。“氧原子”助燃“氢原子”后与“碳原子”结合形成二氧化碳等排放物被释放了出来,形成 “温室气体”不断积累,成为了破坏气候环境的主要原因。

从不同能源燃料的碳氢比例的化学结构中,我们知道“减煤增气”的实质就是“减碳增氢”,过去两百年每一次能源转型都是能源“减碳增氢”的转型,这一进程就会持续进行下去。

当下中国的能源结构还是主要依赖煤炭,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比例高达68%,石油占18%,而低碳洁净的天然气仅为5.3%,而天然气在全球一次能源中的比重已达24%。尽管中国是天然气消费增长很快,总量也不低,预计今年将位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但仅占一次能源总量5.3%,这一比例是在联合国近200个会员国中比例最低的。

能源转型的原因范文3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盛来运解释:“经济增速的下滑,一定程度上受到经济结构转型期间潜在增长生产率下滑的影响。这也是国际上结构转型中存在的普遍规律。”

2010年,中国GDP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第二大规模的经济体,但能源消费却是日本的5倍。由此可见,能源转型是经济转型的重要环节。

因此,本刊特别策划了新能源系列报道,期望通过业内的声音能让读者对于新能源有更深入的认识,给新能源从业者带来一点启发或借鉴。

其中,英豪阳光的“掌门人”程翠英,亲身经历了太阳能行业的变革、洗牌和发展。从技术创新到扩大规模,从立足国内到放眼世界,程翠英为企业转型选择的“新引擎”则是“修德谷”。

2009年春,旨在推广国学文化的“修德谷”,在国家4A级景区房山石花洞风景区成立。项目占地8000余亩,建筑风格古朴淡雅,依山傍水,风景秀丽。

修德谷集办公、餐饮、教学、修行于一体,至今已开展了包括“阳光夏令营”、“万人大课堂”、“国学课程”、“企业长青研讨会”等一系列活动。

有德才兼备的管理经营团队做保障,程翠英的转型显得底气十足。

弘扬的前提是继承。对逐渐淡出文字书写历史舞台的“文房四宝”而言,如何弘扬砚文化成为有识之士的首选。这也是本期封面人物“聚焦”中华砚文化发展联合会会长、武警部队原副司令员刘中将的原因所在。

2010年,刘从领导岗位退下来后,便全力投入了弘扬中华砚文化的志愿者行动中。从世博会上“砚文化主题日”的惊艳亮相,到中华砚文化展览馆的开幕,再到如今中国砚文化博物馆的梦想即将实现。刘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砚台兴亡,匹夫有责”的诺言。

7月7日,由本刊主办的“骏德?财智大讲堂”在北京大学正式开讲,围绕收藏“新锐”——海洋玉髓的文化收藏价值,王时麒、王春生、季荣伦、张原、刘元生、杨佑民等业界权威,纷纷畅所欲言。

更令人欣慰的是,该活动尽管只有短短一周的执行时间,还是得到了北京骏德酒业有限公司、北京紫气东方工艺品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

能源转型的原因范文4

也就是说,中美两个大国就在这次危机的转型战略中采取了不同的异步战略,这种不同战略的本质就是中美在未来的全球分工中采取了不同的国家竞争战略、不同的增长道路

美国:推动新能源发展

周 淇

气候变化问题是能源和环境两个问

题的结合。在布什执政的8年中,美国一直拒绝承认存在紧迫的气候变化问题,而是试图把全球变暖说成是一个愚蠢的和误导人的“神话”,因而顽固地拒绝签署《京都议定书》。但是,从目前的迹象看,奥巴马入主白宫后,美国在气候变化方面的政策将发生重大改变。

奥巴马的气候变化政策主张

奥巴马曾表示,气候变化将成为美国在国际对话中的主要议题,其最有代表性的表态是2008年11月18日通过录像向联合国气候会议发表的演讲。奥巴马明确表示,气候变化“将继续削弱我们的经济,威胁我们国家的安全,现在是我们一劳永逸地同这一挑战作斗争的时候了”。

值得注意的是,奥巴马不是孤立和消极地看待同气候变化的斗争,而是认为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与振兴美国经济是一致的。对清洁能源的开发是振兴美国经济的一部分,它能够创造数百万个就业机会,成为美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奥巴马还强调,能源和环境问题与美国的国家安全息息相关,在处理这些问题的过程中,美国的安全将得到加强。

上述演讲在国际上被看作是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布什时期的结束和奥巴马时期的开始。法国前环境部长布利斯・拉兰德说,欧洲对奥巴马寻求可再生能源的许诺感到振奋,欧洲一直在推动美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承担更大的领导作用,如果美国确定了这个雄心勃勃的环保目标,那么其他国家就将被推动。

2008年12月9日,奥巴马同前副总统戈尔和当选副总统拜登会面时再次强调,气候变化是一个紧迫的和涉及国家安全的问题,“一旦我上台,你可以确信美国将重新积极参与这些(关于气候变化的)谈判,并帮助领导世界走向一个在气候变化问题上进行全球合作的时代”。他强调,美国不仅将减少自己的温室气体排放,而且还要推动订立国际协议并确保每一个国家都完成自己的那一部分工作。

奥巴马之所以作出这样的表态,是由于其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理念。其实早在参加总统竞选前的很长时间,他就开始关注气候变化问题。2006年,奥巴马在担任参议员的第二年,就与另一名参议员一起提出了两个议案,一个是要求提高燃油经济的标准,另一个是鼓励使用替代燃油。他还曾批评美国三大汽车公司几乎没有作出任何努力来提高能效,以减少美国对外国石油的依赖。

奥巴马的新能源计划

到目前为止,奥巴马已经提出一些与新能源有关的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在未来的10年中投资1500亿美元刺激私人开发新的清洁能源,在这一过程中创造500万个就业机会。

――到2012年使美国的电力有10%来自可再生能源,到2050年有25%来自可再生能源。这是一个最引人注目的指标。

――到2015年,使在美国使用的汽车中有100万辆采用油电混合动力,使在美国制造的汽车达到每加仑汽油行驶150英里。

――在美国建立一个“碳排放限制和交易制度”,限制大工业企业的二氧化碳排放。具体做法是,给每个企业都规定一个排放上限,未达到上限的企业可以把多余的排放配额出售给其他可能超标的企业。

――建立一个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年度目标,到2020年把排放降低到1990年的水平,到2050年实现把温室气体排放减少80%的目标。

――提高燃油经济的标准。

为了实现其目标,奥巴马已经挑选一批赞同采取积极措施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科学家来担任能源和环境部门的领导。最引人注目的是,奥巴马提名华裔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朱棣文担任能源部长。朱棣文一直致力于气候变化和可再生能源方面的工作。他认为,美国在恢复经济的过程中,应该走开发可再生能源的道路。奥巴马还提名哈佛大学物理学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气候变化问题专家约翰・霍尔德伦担任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主任;提名曾批评“布什政府不尊重科学”的环境科学家简・卢布琴科担任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局长。新任命的能源和环保官员都是支持把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当作紧迫行动目标的人。在过去的8年中,他们由于布什政府抵制国际减排协议并拒绝制定保护濒危物种的法律而无所作为。

(摘自《望新闻周刊》2009年第5-6期)

中国:应对之策

中国是在一个沉疴严重的传统机制上建立当代中国的能源生存方式和生产方式的,模仿、滞后和引进成为发展的主要策略,这个机制使我国失去了在能源方面的开创力。维持一个巨大的出口能力,本可以成为中国建立创新能源结构的千载难逢的历史机会,中国的需求大,发展的机会就应该大,机会大就应该使自身能够实施大规模的技术创新,但是能源发展却往往成为中国的负担。

“机会成为负担”这是改革中最大的浪费,为此,中国需要研究跨产业的中国能源大战略。

2009年中国能源发展的战略框架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国家能源局公开的资料来看,中国能源战略制定的基点就是要“善于从国际国内条件的相互转化中用好发展机遇,从国际国内资源的优势互补中创造发展条件,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扎扎实实办好自己的事情”。

这个基点注重了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平衡作用,却忽视了以能源产业带动整个国民经济改革的先锋作用,忽视了以中国能源产业为基础实施大规模技术革命以应对危机的创新转型,这是目前中国能源改革基点的不足,也说明到目前为止,中国还没有一个应对危机转型完整的能源战略。风电行,核电行,中国能源转型的战略必须先行。

根据上述资料,目前中国确定的能源转型的战略框架可概括如下:

其一就是积极拉动内需,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主要包括加强优化能源结构,发展带动效应明显的核电项目、风电项目和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关系全局和战略安全的煤、电、油、气跨区域输送通道建设,石油、天然铀等战略物资储备设施建设,以及农村电网、城市电网和城市油气配套管网,下达中央安排的能源领域财政资金等六个方面。

这基本上是一个工程拓展计划,也是任何一届政府都必须制定的常规能源投资规划,这种安排没有解决中国发电、输电、供电、用电的战略转型问题。

从发电体系而言,中国迫切需要确定石油、天然气、核能、煤炭、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氢能和生物质能等重新整合的具体结构调整问题。上述计划没有确定可再生能源对传统能源的可控制的替代转型战略问题,它说明中国在新能源的发展目标方面是模糊的,这是改革之大忌,发展之所戒。

从输电体系而言,上述计划仍确定以高压、特高压输电运行体系为主,没有涉及到营建超导示范工程,它说明了中国在新能源的战略管理方面存在着盲区,这个战略缺憾必须立即修补。

我国确定的电网体系仍然是发展高压、特高压输电运行体系,没有确定以超导和纳米材料以及智能电网改进输电损耗问题。

从供电、用电而言,这个计划也缺乏建立分布式能源和智能电网管理的战略转型安排,在供电、用电的体制改革方面存在着严重不足。

其二就是转变发展方式,加快能源结构调整。

主要包括2009年将继续推进“上大压小”,计划关停小火电机组1500万千瓦,同时加快大型、高效、清洁燃煤机组的建设。采取措施解决小煤矿小、散、乱、差等突出问题,促进煤炭企业兼并重组。要继续加强国家规划的13个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制定鼓励加快风电发展的政策,加快我国西南水电开发,加快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发展。

这个计划初步勾勒了我国以风电为主的可再生能源的转型问题,但是,对于现有能源结构中煤炭的清洁使用缺乏战略前瞻性和改造计划,倘若不能有效地解决煤炭的清洁使用问题,就不能说中国能源结构实现了重大调整。

其三加强国际合作,扩大利用海外能源资源。

主要包括加强国际能源对话交流,扩大海外油气资源合作开发,加强能源资源战略储备。具体而言,利用国际市场价格大幅回落的时机,增加油气资源的进口。抓好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建设,中哈二期石油管线建设,积极推动中缅油气管道项目建设工作,提高我国能源安全的保障程度。

能源外交方面,可以通过投资和市场两个途径进行,其中市场性的国际合作的核心就是建立全球能源定价机制中的中国定价体系,我们需要一个以中国为基础、由国际投资者广泛参与的能源现货和期货运转体系,金融海啸为我们建立这个定价体系提供了机遇,我们不应该对这个机会视而不见。

其四就是增强自主创新,推进能源科技装备进步。

主要大力推进烟气脱硫、脱氮、等离子点火、60万千瓦循环流化床锅炉、百万千瓦空冷机组、特高压输电、非粮生物质能源、生物柴油、深海勘探、煤清洁燃烧利用、煤层气开发、瓦斯综合利用等能源技术。组织好大型压水堆和高温气冷堆、大型油气田和煤层气勘探开发两个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

首先,上述安排没有解决中国能源科研的战略管理体制问题,比如,我们的国有能源科研机构,是集中在国家能源主管部门好,还是目前的分散好?而且没有确定这个“国家队”如何与大学、内外资企业的能源科研机构形成多层次的创新体系。其次,上述安排没有将煤气化、超导电力技术、天然气水合物、氢能电池等作为战略重点,暴露了中国在重大能源技术上的管理不足。

其五就是抓住有利时机,深化能源体制机制改革。

主要包括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国内成品油价格实行与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有控制的间接接轨。改革目前电煤价格实际存在着“动力煤市场价格与电煤合同价异步并存”的双轨制。

解决能源价格的商品化管理问题的本质,是理顺国家、能源企业和消费者利益的收入分配,应该在明确商品化改革的战略的基础上建立这个国民收入再分配的成熟机制。

综上所述,由于目前我们的能源战略规划仍处于起步状态,根据国家能源局这个资料我们也只能对中国的能源战略目标窥见百面之一斑,上述这个战略最多也只能是一个2009年的能源工作重点,尚不可以构成为中国的能源大战略,具有灵活调整的巨大余地,应该集思广益,合多重创新而大成。

根据国家能源主管部门目前这个发展规划,我们可以初步判断中国能源战略存在着主要问题:

其一,我们缺乏一个从全球分工角度认识的能源转型战略,危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以全球投资大革命择优建立中国国际分工的千载难逢的机会,中国迫切需要构建一个以中国为中心的全球资源市场、商品市场和金融市场的整合分工,以使中国的跨国公司的海外投资衡平全球跨国公司对华投资,并可以推进中国的上市公司构建全球的市场链以维持中国的适度资产价格水平,为此,能源产业的转型就是中国全球分工的重组的关键。

其二,能源转型应该成为中国最核心的技术创新,应该成为IT产业、能源产业、新材料(超导、纳米)产业和社会发展合成的革命,这个革命的主导者应该是中央政府,这个改革的参与者应该是整个中华民族,这个改革的使命应该是建立21世纪的中国基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其三,我们对中国的优化的能源主体结构还没有一个成熟的认识。

其四,没有确立中国解决以煤为主的清洁能源战略转型安排和战略发展计划。

科学借鉴美国能源转型的战略经验和创新设计

从奥巴马领导的美国能源转型的战略来看,美国能源产业改革的核心目标就是再造国际分工,力争以美国自身能源的整合生产置换未来几年2万亿-3万亿美元美国进口的能源,成功修补金融海啸造就的美国经济损伤。

为此,奥巴马已将能源改革重点置于能源战略转型,发展可再生能源、全面发展节能汽车和电动车、改造电网、提高建筑节能设施、创新能源技术等重点领域。根据奥巴马已做的战略安排,2012年美国发电量的10%将来自可再生能源,这个额度2025年还将达到25%,这意味着将大幅度增加百万以上的就业岗位。

倘若参考2008年4月已开通的世界第一条纽约长岛超导商业化电网的运行经验,横跨四个时区的分散电网将可以改造为同一电网,而且这个电网可以超导电缆代替现有的大部分金属缆线,这将使美国成为集IT产业革命、能源革命和新材料(超导、纳米)革命的大成者,之后,美国企业将以全球20万公里电缆的整体改造为开拓目标,获得历史最大规模的市场利益。

全球一体化分工中的中、美能源战略转型的链接性

目前,能源改革成为了美国经济革命的主力;而中国也选择了以能源产业的升级改造作为拉动内需的重要领域,国家能源主管部门主要是希望这个产业抓住有利时机,转变发展方式。

也就是说,中美两个大国就在这次危机的转型战略中采取了不同的异步战略,这种不同战略的本质就是中美在未来的全球分工中采取了不同的国家竞争战略、不同的增长道路。

中国与美国的国情不同,中国不一定走美国能源改革的道路,但是,美国是当代国际能源分工的核心力量,全球每年用于石油贸易的原油不到20亿吨,其中每年美国就需要进口大约5亿吨,美国的能源消费方式实际上左右着全球能源体系的运转。倘若再加上欧盟、日本、韩国等国的石油进口量的改变,美国能源战略的革命必将修正世界的能源生产方式,这种新的生产力必将改变世界,也将影响中国。

因此,当代全球能源分工大厦的重建,我们不可能成为旁观的路人,对于美国主导的能源改革,中国也不可能置身度外,对于全球能源产业的变革,我们也应该做出快速反应。

中国对此可以有三个选择:

其一就是以美国能源改革的思路为先导,实施追随或跟随战略;

其二就是以美国能源改革的思路为借鉴,实施超越战略;

其三就是以美国的能源改革思路为试错,实施混合应对战略。

从中国改革战略价值最大化而言,能源现代化的最理想道路就是实施自主开放的超越战略,其实质就是促使世界上传统落后的最大能源体系一步转型为全球最先进的能源构型,然而这对于我们战略实施的能力有巨大要求。由此,这个战略就有可能可求不可行;从能源改革的实际运转能力而言,中国下一步能源最可能实施的就是混合战略,其实质就是兼容国际和国内不同的发展要求,不同的利益需求。集合高中低的能源生产方式同时运转以均衡增长,由此,这个战略可改可行;从中国与世界能源革命的联系而言,我们对美国创新的能源产业必须适应,这又将导致我们必须在推行混合战略的同时,实施局部产业的跟随战略。

中国作为一个大国获取能源的方式很多,但选择清洁能源为第一能源的跨越式发展应该成为中国能源体系改造的重要方向;实施陆海并重,抓紧经略海洋能源开采就应该成为中国能源独立的基本依托;以高度创新的技术革命再造中国能源结构改革的基本保障;灵活的人民币政策应对美元本位制的国际经济体系应该推动中国能源结构转型的综合力量。

2007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26.5亿吨标准煤,煤炭消费量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69.5%,改造这种以燃煤为主的生产方式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标准,使用清洁能源转型也就成为中国能源改革必须面对的前提性、基础性主题条件。其中,实施以气体能源为第一能源的结构转变,发展海洋油气开采,推进核能建设,全面推进可再生能源建设,建设智能超导电网也就成为中国能源体系调整新的支柱领域。

认识、把握并实施以上领域的拓展战略并与已有的煤炭、陆地油气相结合,将构造中国经济发展的创新基础。

为此,中国应该建立以气体能源为第一能源的气、油、煤并举的能源体系,并将目前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分期转型为煤的气化使用,以实现世界上最大的煤能源体系的跨越式发展。对于中国而言这是中国能源现代化最小的改革代价,其实质就是促使世界上传统落后的最大能源体系一步转型为全球最先进的清洁能源结构。

原煤的气化使用方法有三个:

其一:先气化,再销售。也即在产煤区将煤炭气化,通过全国输配管网销售合成气,它也将节省输电过程中的大量能耗。

其二:先气化,再液化销售。

其三:强制煤炭的终端大用户分期实现气化使用。这对我们来说都是可以实施的。其中应该重点发展IGCC技术:整体煤气化--蒸汽联合循环电站工程。

应大力推进以智能超导电网取代国家特高压输电网工程

我国应该加快论证,调整特高压输电网的工程计划,已有的特高压工程完善运行,未开建的应延缓或暂停推进。对于2008年营业收入达到11556亿元,正常赢利可以达到近千亿元的国家电网公司而言,建议其创新主战场应转移到智能超导电网上来。

特高压电网是解决中国电网升级改造的重要战略路径,但不是唯一出路。 智能超导电网是21世纪解决大型经济体系大容量、低损耗输电的最佳途径。

特高压电网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伴随着美国、苏联等国用电负荷的快速增长而开始研制的,但是,没有一个国家、一条线路特高压电网有好运气的。1985年苏联开始建设的890千米的1150KV特高压线路投入运行,因苏联解体长期降压至500KV运行。东京电力公司于1988年开始建设的190千米的柏崎-西群马-东山梨南北向特高压输电线路,1992年开始建设的240千米南磐城-东群马-西群马东西向特高压输电线路,从投入运行至今,一直都以500千伏降压运行,没有实现其升压到1000千伏的设计运行目标。这里除经济需求调整的原因外,特高压电网不是解决电网升级改造的最理想途径是重要原因,与其争锋的除传统电网外,就是超导电网,所谓的超导电缆就是采用高温超导材料制作的电缆,与传统电缆相比,它具有输电过程中的能量损耗低,输送容量大,体积小,电磁污染少的四大优点,在相同截面下,输电能力是常规电缆的3-5倍。

因此,在主要经济体完成对特高压电网的试错检验之后,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日本、丹麦和韩国等相继开展了超导输电电缆的研究。2004年7月10日,由北京云电英纳超导电缆有限公司等研制的高温超导电缆在云南电力公司正式并网运行,2004年l2月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与甘肃长通电缆公司等合作研制成功75m、10.5kV/1.5kA交流高温超导电缆,并接入到甘肃长通电缆公司6kV配电网中向车间供电运行。应该说,加快中国超导电网的商业化运行已经没有任何障碍。

同时我们应该发展智能电网,其本质就是能源替代和兼容利用,它需要在创建开放的系统和建立共享的信息模式的基础上,整合系统中的数据,优化电网的运行和管理。主要是通过终端传感器可以将用户之间、用户和电网公司之间形成网络互动的即时连接,实现了数据读取的实时(real-time)、高速(high-speed)、双向(two-way)的效果,提高整个电网的可靠性、可用性和实现综合效率。

目前美国科罗拉多州的波尔得(Boulder)已经成为了全美第一个智能电网城市,美国多个州已经开始设计智能电网系统,GE、IBM、西门子、Google、Intel等信息产业龙头都已经投入智能电网业务。2007年10月中国的华东电网等也正式启动了智能电网可行性研究项目,“十一五”期间,中国电力信息化每年约有超过100亿元的投资,如果从现在开始就着眼于智能电网的建设,其效益也是非常巨大的。由于缺乏智能电网,导致中国出现了区域性、季节性电力的短缺及局部地区电力过剩与局部地区电力短缺的情况。

能源转型的原因范文5

关键词:城市发展模式;低碳经济;转型

改革开放以来,依靠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榆林凭借能源、原材料和重型化工业为主导产业的发展模式,其经济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榆林能源化工基地已成为全国重要的能源输出地。但是,其发展模式却属于传统的自然资源依赖型经济发展模式。在低碳经济成为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大背景下,实现城市发展模式的低碳化转型成为榆林这个新兴资源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榆林城市发展模式转型的背景分析

榆林市经济发展速度很快。被誉为“中国的科威特”,但城市竞争力远远落后于东部资源贫乏的沿海城市。在对中国294座城市的竞争力进行排名的结果是榆林名列第189位,和中东部的同类型地级市排名相差甚远。若等到资源枯竭才转型其成本必将剧增,因此目前正是榆林城市发展模式低碳化转型的最佳时期。但是,各种制约因素构成了榆林实现低碳化转型的基本背景。

(一)经济发展存在“三大失衡”

在以能源化工产业为动力的跨越式发展进程中,榆林面临着产业结构、南北发展、城乡收入“三大失衡”的突出问题。2010年,榆林市三次产业结构比为5.4:66.1:28.5,呈现出一产弱、二产强、三产滞后的特点:重工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的98.6%,轻工业持续萎缩,资源开采业产值远远大于加工转化利用产值:产业之间协作配套能力差,特别是装备制造能力不足:以国有经济为主。集体和私营经济比重很小。南北差异明显,南部六县资源相对贫乏,原有地方传统工业大多萎缩,农产品深加工长期徘徊不前,造成南北产业发展失衡、经济发展差距拉大。榆林脱贫的速度远远滞后。现有2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9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贫困人口在全省最多,全市35%的行政村尚未脱贫。农民人均纯收入还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三大失衡”的根本原因是,没有形成工业反哺农业的良性机制,工业的高速增长并没有带动农业以及农产品深加工业的发展。

(二)生态环境恶化

在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的同时,生态环境保护与基地建设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能源化工产业的高污染性与长期粗放型经营模式,造成地质塌陷、水土流失、植被枯死、水资源污染等问题,榆林市环境负荷不断加重。2010年全市因采煤、产油的环境代价高达160多亿元,而同年市地方财政收入还不到100亿元。目前全市煤炭采空区已达499.41平方公里,每年新增约70-80平方公里,已塌陷118.14平方公里,每年新增约30-40平方公里;全市湖泊由开发前的869个减少为79个:由煤炭采空区塌陷引起的矿震频繁发生:世界文化遗产万里长城密集区和风景名胜保护区遭受严重破坏:榆林城北重要支流芹河的主河道面临地下水系破坏、河流干枯的危险:而另一处森林覆盖率达80%的红石峡沙漠实验林及沙生植物园也已出现枯死现象。

(三)政府经营城市能力低

榆林市政府经营城市的能力相对较低。经济快速发展掩盖了管理方式粗放,存在着管理职能交叉、行政区域交叉、职责权限交叉等问题,造成管理体制不顺、事权财权不统一,市县、县县间的利益分配也有待进一步理顺:资源富集开发掩盖了市场发育滞后,市场外向度低,集聚力差,要素配置市场化程度不高,改革发展迟缓:财富的大幅度增长掩盖了民生窘境,社会发展总指数排名全省后列,科技力量薄弱,城镇化总体水平滞后于工业化水平而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四)周边城市间产业趋同和竞争加剧

随着国家能源战略调整,榆林能源化工基地面临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严峻形势。鄂尔多斯经济总量和区域影响力都超过了榆林。山西、内蒙、甘肃、宁夏4个周边省区也有煤、天然气等资源优势。也都在规划建设煤电、煤化工及天然气化工等大型能源化工项目。产业同质化竞争将日趋激烈: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已经建成一大批能化工业园,具备得天独厚的区位和交通优势。因此,在资源禀赋相近、产业规划雷同、项目布局重复的情况下。能否在与同类地区特别是周边地区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是榆林市“十二五”时期面临的最重大挑战。

二、榆林城市发展模式低碳化转型的基本路径

城市发展模式的低碳化转型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次深刻的产业经济和社会观念的革命。为此,必须结合榆林市城市发展的现状,努力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转型道路。

(一)产业低碳化发展

榆林市非能源产业发展十分薄弱,高碳产业特征显著。在低碳经济背景下,调整产业结构,推进高碳产业向低碳产业逐步转型,是资源型城市发展转型的关键。榆林的产业低碳化发展对策包括:

1.传统能源清洁化

按照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要求和资源转化能力,实现矿产资源开采的有序化、有限化、有偿化。积极推广应用煤炭洁净生产技术、煤炭高效安全生产技术、煤炭深加工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在火电行业推广动力配煤和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大力开展矿区水、发电水的重复利用与循环利用,加强污染防治重点应用技术的研究,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促进节能减碳目标的实现。

2.化工产业循环化

以煤转化为突破口,重点发展煤制油、煤制甲醇、煤制烯烃等基础性化工工业。同时将煤、石油、天然气、盐及生物等优势资源进行科学组合,发展精细化工产品,打造煤化工循环产业链、油气化工循环产业链、盐化工循环产业链和精细化工循环产业链,实现资源的深度转化和综合利用,形成具有独特竞争优势的榆林化工产业体系。

3.载能产业规模化

走高起点、规模化、集约化开发的路子。坚持清理整顿与规范发展相结合,推进煤电向载能工业品转化。通过全面的技术创新,降低物耗能耗,发展市场前景好的高载能产品,如电石、电解铝、硅铁、金属镁、镁合金。全面淘汰落后生产方式,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优化产品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实现规模经济效应,增强综合竞争力,使载能产业成为新型工业体系中强有力的支柱产业。

4.装备制造配套化

实施科技先导战略和产业集群配套战略,使榆林市装备制造业由传统服务农业向服务能源化工转变。由大型分散向集中集群发展转变,由生产简单配套组件向产业分类发展转变,重点发展高新、高端、高智能、低碳、低排、低能耗的煤炭机械装备、化工机械装备、石油机械装备、工程机械装备、环保节能资源综合利用装备、农业机械装备、食品机械装备以及能源化工产业所需的测量仪器、分析仪器、检测仪器等。

能源转型的原因范文6

关键词:黑龙江;低碳经济;转型发展

一、相关概念界定

1.低碳经济的内涵

所谓低碳经济,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以低排放、低污染为主,资源消耗过程中以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要求传统高碳能源向低碳能源转变,实现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节能和环保是低碳经济对每一个个体的要求,在日常生活中,尽量用科学、可持续的方式节约能源,从个体做起,促进低碳社会的发展。

2.低碳经济的特征

第一,先进性。高排放的企业对资源的依赖度较高,随着有限性的油气资源、煤矿资源开始枯竭,高排放企业的发展逐渐走向衰落。高污染企业所排放的碳物质对人类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二氧化碳带来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不断升温,冰川开始融化,海岸线不断上升,海拔较低的地区将会在未来几百年甚至几十年之内陷入一片之中。因此,低碳式生产、环保式生产在在未来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将起主导作用,低碳经济主要为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其发展模式跟可持续发展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具有明显的先进性。第二,全面性。低碳经济,是社会各个层面发展的最终追求,但要实现低碳发展的目的,需要各种各样的手段措施来促进清洁能源技术的发展以及进行环境保护,这些措施涉及能源学、生态学的发展的同时,更加依赖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一个综合性、全面性的先进理念。第三,经济性。首先,低碳经济的经济性主要体现在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时并不违背客观规律、并不以牺牲经济发展为代价。其次,在低碳经济获得发展的同时,并不会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负面效应,相反,低碳经济更加能够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黑龙江低碳经济发展现状

黑龙江省是我国最东北部的区域,是东三省中面积最大的省。黑龙江省2014年GDP15039.4亿元,三大产业的增加值结构份额为17.7:37.2:45.1。2014年装备、石化、能源、食品四大主导产业实现增加值3835.9亿元,比上年增长2.4%,占规模以上工业的85.2%。其中,食品工业增长7.1%;石化工业增长5.2%;装备工业增长6.2%;能源工业下降0.6%。黑龙江省是典型的重工业为核心的区域,在其发展中存在很多阻碍低碳经济发展的问题,值得关注。

三、黑龙江发展低碳经济存在的问题

1.能源资源需求快速增长对环境的危害

作为老牌重工业基地的黑龙江省来说,在20世纪为国家输送了大量的工业成品,并为中国由传统农业大国向工业大国转变过程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从综合情况来看,社会生态保护方面工作依然做得不到位,这已经成为拉扯黑龙江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后腿之一。除资源枯竭、森林资源减少等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之外,黑龙江省水污染现象也越发严重,重工业的大量发展排除了大量金属含量超标的污水,进而影响到松花江、黑龙江、嫩江的水质,由于污水排放量较多,导致河流自身的净化能力难以达到理想状态,长期的排污如何现象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破坏,河流生物濒临灭绝。由于沿岸城市众多,河流污染对居民饮水也产生了重大影响。长期饮用受污染的水,对当地人民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损害。

2.产业结构不合理与区域发展不均衡

在产业结构上,从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黑龙江省一直是我国重工业发展的领头羊,到改革开放初期,由于矿产资源、油气资源经过多年的开采容量已经大大下降,为了改变对资源的依赖,政府开始有意识发展其他产业,在第一产业、第三产业之间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经过多年来的发展,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都得到了一定的调整和改善,但是在全省GDP的占比当中,第二产业的发展依然处于领先地位,工业尤其是重工业占经济重量的比重依然是绝大部分。除产业结构发展不合理之外,区域之间的发展同样存在差距。比如三江平原一带的发展以第一产业为主,在大庆、齐齐哈尔以第二产业发展为主,区域间经济机构差异明显,产业布局不合理。由于部分区域以工业和农业的发展领跑整个区域,工业产值和农业产值的差距越拉越大,造成区域经济之间呈现参差不齐的发展态势。当前黑龙江形成了各局特点的四大区域经济板块,板块之间的模块化造成产业结构差异较大。由于历史的原因,区域经济增长以传统产业增长为主,这种靠传统产业引领经济发展的模式虽然基础较为牢固,发展也较为稳定,但是在一定程度也抑制了地方低碳产业发展的进程以及低碳技术的进步。

3.经济高碳特征日益突出

由于历史原因以及现实情况的限制,第二产业的经济总量占据了黑龙江经济总量的绝大部分。虽然近年来国家不断发展工业技术,推进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但是短时间内仍然没有解决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由于粗放型模式导致的资源高能耗,使得产品附加值更低,资源消耗强度更大,同时所产生的环境问题更为严重。意味着,同样单位的资源消耗下,我国企业产出只是发达国家的1/10。

四、低碳经济背景下黑龙江发展的具体建议

1.制定和完善有利于城市经济转型发展的政策法规

(1)城市经济转型方向归附政策筹划,创设新型政策体例。当前,黑龙江省存在国家政策地方执行力不够的难题。尽管黑龙江省提议的“十二五”规划诸多政策中,侧重城市经济转型,但地方政府对这一政策的解读和吸收,以及黑龙江省政府对转型产业的帮扶是媒体和国家关注的重点。比如,城市经济转型的推动需要社会各界有充沛的积极性,调动这种积极性的枢纽则是关照并减缓税收力度。(2)城市经济转型不能影响环境保护,建设科学法律法规。环境保护是我国在各项社会发展中首要提及的,同时,根据我国现今相关环境保护的法律要求,城市要发展的前提不能以环境破坏为代价,这种发展顺应环保的强制秩序遭到破坏的行为是明令禁止的。尽管,黑龙江省政府城市发展转型要求与其规定的环境保护法同步,但与时俱进的发展现状与先前的环保规定相背离。发展实际与环保规定并轨,是黑龙江省发展城市经济转型目标达成的重大保障。

2.着力构建低碳产业

低碳经济关乎我国环境保护的大业,所以在发展节能减排城市进程中,首先要形成多元、广域的低碳经济产业链条。这种链条的产生和发挥其效力的历程中,需要的是国家的倡导、企业的主导、人民的认知。国家要将这种发展理念传播到各个角落、深入人心,并指明发展的大方向、着力点、多方针。企业要施展改进技术水平,并配套生产匹配产品,优化产业链条,重构产业框架,升级产业水准。个人要时时刻刻牢记低碳经济,并根据各自情况不断为经济和环保献力,稳固低碳经济并发挥其低耗、高效效力。

3.加强可持续发展理念宣传

观念理念深入人心是某项政策落实并发挥其效力的根基。当前,媒体在信息传播上的能力是无可替代,并持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如何向大众全范围、多领域的传达国家在转型城市经济上的方针战略,如何使大众集焦点、深领会意国家的这种战略方针和实施理念,如何传扬和筹划国家转型城市经济的决心和意志,聚拢社会重心,把控社会方向,修正社会问题,摈弃社会恶习,带领社会前进,这多种方面都需要媒体贡献出自己独特绝佳的优势。每个个体积极性的汇聚,能更好的促进转型中的城市经济平稳有序的发展。

4.开发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促进经济增长

低碳经济的发展主要围绕能源节约和环保利用,这在实践中逐渐转变为不断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进而有效节约当前消耗的主要非可再生能源,进而促进能源结构的调整和优化,适应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此外,开发和利用新的可再生资源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并且不断提出新的技术要求和政策要求等,促使各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机制不断完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实现低碳经济在经济和社会领域的全面和深入发展,进而促进低碳经济的更好落实。

参考文献:

[1]秦瑞松.基于科技创新视角的黑龙江省低碳经济发展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

[2]陈跃,王文涛,范英.区域低碳经济发展评价研究综述[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04):124~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