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服务团队培训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服务团队培训方案范文1
建设企业服务团队能力 技术能力 "1、目前企业服务团队技术能力支撑
2、未来企业服务团队技术能力支撑
" "a、签约企业工单分析与总结
b、企业的服务范围" "1.分析目前企业服务能力
2.规划企业服务团队技术能力结构
" "1、内部定期技术培训、交流
2、企团人员内部技术帮带工作开展" 店面工程师对PC、外设、网络等问题达到熟悉的水平(具体技术情况由公司内部评级机制来确定) 黄仕友、谭长林
企业服务 "1、服务过程问题
2、针对客户所需服务
3、工程师服务意识、销售能力
4、建立企业维护文档" "a、企业客户拜访记录
b、上门服务规范
c、企业维护文档" "
1、加强服务规范,并随工程师上门检查是否符合要求
2、培养工程师的服务意识、销售意识
3、企业签约情况、维护情况、网络情况
" "1、发现我们服务过程中的问题,提出相应解决方法
2、客户对我们服务的相关要求
3、加强对我们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培训、销售能力的培训及相关演练、演示
4、了解各企业的详细情况
" "1、可以制定客户个性化服务
2、提高客户满意度
3、提高工程师的服务意识、销售意识
4、建立各企业的基本维护文档" 黄仕友、谭长林
时效问题 "1、企业服务上门维护解决速度问题
2、预防与减少不必要的上门维护" "a、企业服务工单
b、企业巡检工作" "1、严格检查企业巡检工作
2、严格检查服务工单的时长
" "1、分析正常工单服务水平
2、分析巡检工作的预防机制
3、电话分析客户报修故障或远程协助" "1、提高我们的服务时效
2、减少不必要的上门维护" 黄仕友、谭长林
企业创收 "1、深入挖掘客户的潜在服务项目
2、代采代购
3、企业服务的拓展
4、各门店企业新用户的谈商
" a、每月从企业收入统计表 "1、整改方案、潜在需求
2、增加企业代采
3、推出增值业务
4、签约新企业客户" "1、在企业方面的分析利润点 分析类别:服务类、硬件类、卡类产品
" "1、签约企业,企业方面提供一切IT类服务,对我们产生依赖,提升其忠诚度
2、未签约企业(目标:签约或做活)" 黄仕友、各店长
" 注: 1、各区域技术服务团队的建立,要有利于对各区域范围的辐射,保持服务及时性
2、店面企业接口人,这个角色在店面对以后企业客户数量增多及企业服务过程,有着关键支撑作用
服务团队培训方案范文2
为推动我市农村产业发展,提高农民增收致富水平,加快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步伐,按照《吉林省“一村一名大学生——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农村服务项目”实施方案》的要求,市委决定从我市市直机关、县直机关和乡(镇)机关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农村服务,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时间安排
这次选派工作从200年初开始至200年末结束,时间为二年。
二、选派人员及条件
全市共选派158名各级后备干部与省里下派10名干部共同到农村开展服务。其中,市直机关选派县(处)级、县(处)级后备或科级干部49名,县乡(镇)机关选派科(局)级后备干部109名。
1、选派部门:市直机关每个部门、单位原则上各选派1人;县直机关从拟定部门各选派1人;乡(镇)机关由所服务乡(镇)选派2—3人。
2、选派人员条件:政治素质好,组织观念强;工作能力强,作风扎实;年龄一般在40岁以下;具有大专以上学历。
三、工作方式
选派年轻干部到农村服务主要采取“组成一个队、挂上一个职、蹲实一个点、带动一个乡”的方式开展工作。
1、组成人才服务团队。下派干部要充分发挥团队作用,以乡(镇)为单位,每个乡(镇)组成一个人才服务团队,全市共组成29个人才服务团队。每一个人才服务团队实行统一组织、统一管理。团队负责人由省、市选派干部担任。市县下派干部所在部门要把下派干部挂职的乡(镇)或村作为部门服务农村的联系点,部门主要领导要指导团队制定工作计划,帮助团队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定期听取团队工作汇报,实地检查指导工作。
2、下派干部在乡村挂职。在发挥团队作用前提下,下派干部要在乡(镇)或村挂职,每个团队的负责人担任乡(镇)的科技副乡(镇)长,其他每个下派干部都要在村里挂职,由人才服务团队和当地协商,可任村党(总)支部副书记或村民委员会主任助理等职务,直接帮助一个村开展工作。
3、蹲实一个村。人才服务团队要集中抓点,每个下派干部都要重点服务一个村,制定工作计划,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狠抓工作落实,确保服务收到实效。
4、带动一个乡(镇)的产业发展。无论是发挥团队作用、在乡村里挂职及蹲点,都要着眼于推动农业产业化,最终带动全乡(镇)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四、相关政策
1、下派干部在选派期间保留原单位职务(职级);
2、下派工作结束时,下派干部原所在的单位撤并的,由原单位的主管部门在所属同类单位中按不低于原级别待遇安排相应工作;下派干部原所在的部门撤并的,由新组建或成立的部门按不低于原级别待遇安排相应工作;
3、下派期间或期满后,经考核为优秀的人员,可优先考虑职级、职称晋升,特别优秀的要给予提拔重用;
4、下派干部工资和各种福利待遇按本单位同类人员标准按时足额发放;
5、下派干部不能胜任工作的,或者严重违反组织纪律和有关规定的,视情况召回原单位处理,由原单位另派他人;
6、下派期间,由各级选派办公室分别对下派干部进行考核;
7、对下派干部开展评比,进行表彰;
8、为农村招商引资的,或者为村级经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乡(镇)可以给予适当奖励;
9、下派工作结束后,在派出单位、下派干部本人及乡(镇)三方协商一致的基础上,下派干部可继续留在乡(镇)工作,原身份不变,仍按下派干部进行管理;
10、下派干部到农村服务工作期间可视为具有基层工作经历。
五、有关要求
1、建立组织机构。市里成立市“一村一名大学生——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农村服务项目”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市选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办公室。各县(市、区)也要成立相应机构,办公室设在县(市、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服务团队培训方案范文3
关键词:高职院校;社会服务;个性化定制;服务模式
本文为江苏省2014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个性化定制的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研究”(2014SJD575)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8月27日
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浪潮下,加强学校与行业企业协同互动的重要性已显得愈发明显。高职院校只有提供有质量的社会服务,才能与行企联手,制定专业的人才培养评价标准,丰富教师的行企经验,进而培养出适合社会企业需求,拥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
要提供高质量的社会服务,离不开有效的服务模式。从可查询的文献资料来看,国内学者对于高职院校社会服务模式的研究,已有了较多的成果。栾桂明(2012)指出,社会服务模式主要有四种形式:校企联姻、校企互补、校企联盟和建立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卢冠明(2010)提出高职院校社会服务模式包括:职教集团模式、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岗位技能再培训的社会服务模式、高校对口支援模式和“三下乡”服务模式。这些研究成果,大多是从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形式上做出的经验总结,但对于如何提高服务能力,建立与社会机构、企业之间的长期稳定关系,缺少方法论的研究。
一、构建个性化定制社会服务模式的必要性
(一)企业转型升级的需要。随着社会的转型升级,一些新兴产业的迅速发展,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方式,已经不能仅仅停留在传统的粗放型模式上,而应该整合院校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及时倾听社会与企业的需求,提供更为细致、更为具体、更为专业的“个性化定制”服务,建立与社会、企业的忠诚伙伴关系,获得对方的高度认可,加强双方的深度合作意愿,最终达到双赢的目的。例如,当前旅游市场的开放已日趋成熟,常规化跟团旅游服务对于消费者的吸引力已经大大降低了,顾客追求的是高性价比的特色旅游服务。因此,随着旅游市场的精细划分,旅游服务供应商力求差异化发展,出现了针对老年人群的银发旅游、亲子旅游、周末的度假游、大学生的毕业旅行,还有针对小众人群的6人游等服务项目。那么,对于这些新奇的特色旅游项目,如果还是使用传统思维参与线路的设计、食宿的选择和行程的体验,对旅游公司稳固市场份额,获得较高的业内影响力的长期发展目标肯定是无益的。唯有针对每个消费群体的特别需要,个性化定制出适合他们群体特征的服务产品,企业才能在大热的旅游市场里找到自己的份额,提高服务标准,提升品牌认知度,从而占领较大市场空间。
(二)学校对接企业的途径。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是地方高职院校的重要职责之一。然而,这一目标的实现,与企业的紧密合作是息息相关的。只有深入企业、共同参与企业的项目开发和管理,才能了解行业动态,知晓社会需求。
以教师与学生为服务主体的高职院校,如能提供专注、深度的个性化服务,参与企业的个案项目,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助力企业快速发展,让企业觉得“有利可图”,必能赢得企业的信赖,形成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那么,后续完善教师双师制度、聘请企业兼职教师、开发产教研项目,这些在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过程中的难题,都会迎刃而解。因此,高质量的个性化社会服务,能为学校打开与企业合作的通道,帮助学校找到与企业深度互动的突破口。
(三)教师能力提升的方式。提升高职教师社会服务的能力,不仅仅是学校、社会等外在环境对于教师的要求,也是教师自身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的表现,以及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基本能力之一。能否在社会服务中获得认可,能否带领学生参与社会服务活动,能否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或许在将来会成为对高职教师教科研能力考核的一个重要方面。
进行个性化社会服务,对于高职教师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首先要求教师充分了解服务企业的方方面面,其次要与企业人员在技术、产品、营销、服务等方面充分沟通,做出执行方案,最后跟踪服务成效,为今后的合作打下基础。通过这一系列的服务流程,教师的技术能力、服务能力、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都能得到稳步提升。
(四)学生创新创业的平台。加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当前高校的改革重点。教师课堂上讲再多的创业理论、创业案例,也不如带领学生投身社会服务获取直接经验来得直接和有效。在个性化定制社会服务模式中,学生也是一大主力。在参与个性化企业服务的过程中,学生既不需要花费很大的成本,也不需要承担巨大的风险,还有学校老师和企业人员从旁指导。大学三年如有机会参与几次这样的社会服务,学生能充分体验到职场氛围、项目完成的要素流程以及处理问题的方法。通过这一平台,学生们可以将这些宝贵经验当作是创业的宝藏,为今后的自我发展奠定基础、积累财富。
二、构建个性化定制社会服务模式的可行性
(一)4Rs营销理论的支撑。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追求可以提供量身打造的专属服务,因此“个性化定制”受到了大众的青睐。“个性化定制”是基于4Rs营销理论而提出的。即:关联(Relevance)、反应(Reaction)、关系(Relationship)、报酬(Reward)。4Rs以关系营销为核心,重在建立顾客忠诚。该理论着眼于企业与顾客的互动双赢,积极地适应顾客的需求,把企业和顾客联系在一起,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
提倡个性化定制社会服务,可以将学校与企业通过合作的项目,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紧紧相连,相互获益,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促使双方不断发展。
(二)高职院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需要。“个性化定制”这个概念,在中国由来已久。古代宫廷的画师、乐师、御用物品的制作者,提供的都是皇室专属的“个性化定制”服务。与普通服务相比,个性化的服务更有针对性、更有创新性、更能提供最接近服务对象实际需求的服务,具有高端服务的特色,适合新形势下的社会服务要求。
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是对教师创新能力的一个考验,因为没有现成的素材可以套用,每一次都是新的开始。高职院校的教师只有在社会服务过程中,多动脑、多用心,富于创造性,才能取得较高的认可度,切实提高服务水平和能力,做好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工作。
(三)企业对于个性化定制服务的认可。在社会转型升级的带动下,企业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动向,没有创新没有突破,是很难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的。进入发展期的企业,已不再需要空泛的讲座、培训式的初级服务,而特别为企业量身定制的精细策划方案,是他们所需要的。例如,企业要参加在昆山举办的国际贸易商品展,学校派出市场营销、国际贸易、商务英语和会展专业的老师及部分学生参与该项目,从产品说明宣传册、展会布置方案、贸易用语培训、产品介绍、现场人员礼仪培训等环节与公司人员进行合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获得了企业的高度认可。
三、个性化定制社会服务模式四大要素
(一)社会服务形式综合化。个性化定制社会服务相比起以往的服务形式,并不是换了一个花哨时髦的叫法,而是实实在在体现了服务形式的提升与变革。早期的校企合作,多半是初级的培训、讲座等笼统空泛的形式。这样内容空洞、形式单一的服务就是一个过场,讲师可以把准备的内容,制作的PPT换个企业名称,就直接用于不同的公司。这样的模式可以迅速增加合作企业的个数,面是广了,但没有深度,没有直击企业急需解决的症结。
个性化定制的社会服务形式,应该是一种深层次的、高级的、综合的模式。“个性化”体现服务的专业化,“定制”体现服务的唯一性,打破传统的“大而泛”的服务形式,突出社会服务的精细程度,强调以“小微”的视角参与到企业的项目实践之中,提高校企合作的深度。个性化定制服务,不是设计一份问卷,不是设计一季儿童服装,而是融合了多种形式的一项复杂工程。
个性化定制模式之下的社会服务,首先是倾听企业的实际需求,而不是不管不问企业想要什么,然后是此项目的服务方负责人根据具体要求,组建相关的服务团队,然后针对项目的特点,与企业方人员在不断地沟通中量身定做服务方案,最后在项目执行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动态调整方案,以期获得最佳效果。
(二)社会服务团队多元化。社会服务团队构成的多元化,也是个性化定制社会服务模式的一个重要特点。社会服务形式的综合化,决定了社会服务不是随意凑数一两位教师的活动,也不是没有团队负责人的无方案服务,更不是做做表面文章、无实际作用的合作。
在这种高层次、高要求服务模式的引领之下,团队成员的构成、团队的组织形式必然是多样化的。有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大家来自不用的专业、不同的院系,甚至来自于不同的学校,整合成了一个小型智囊团或是技术团队,携手开展社会服务。
例如,在苏州地区一个省示范职业院校的现代服务业产教园内,成立了诸如中小企业形象与品牌研究、苏州文化旅游研究与服务、业务流程外包研究与服务、纺织材料及其产品开发、光伏风电控制技术等数个科技创新服务团队,配有专门的研究工作室,提供专业的设备和器材。团队内的成员构成是多元化的,他们来自学校不同的部门,初中高级职称比例合理,为相关企业提供了高质量的有效服务,形成了良好的口碑。
(三)社会服务信息平台化。在个性化定制社会服务模式中,企业的服务需求必须及时有效地传递给能够提供相关服务的团队成员手中,是通过电话、邮件等人为操作进行传递,还是通过信息数据化手段进行传播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高职院校的学校网页上,可以开辟社会服务信息的专栏,及时需求信息和服务要求,以供可以参加的校内外教师和学生在第一时间组建服务团队,着手联系企业及早开始服务项目。已经成立的校内科技服务创新团队,也可以将承接到的服务项目,通过校园平台将信息出去,邀请有相关专业特长的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同时,有志于提供社会服务的教师和学生也可以把自己的专业特长和研究领域等相关信息于平台,增加参与的机会。
这样的平台不仅提供了服务方与被服务方相互交换信息和沟通交流的空间,也可以将所有服务信息在平台上有效保留,提供原始记录和数据分享,将社会服务纳入常规化和特色化管理之中,形成良好的社会服务氛围。
(四)社会服务机制长效化。个性化定制社会服务的唯一性和专有性,决定了服务人员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那么必须有长期稳定的机制来保障和激励高职教师和学生高效安心地从事服务工作。长效化的社会服务机制,主要包含了保障机制、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首先,对于参与社会服务并有一定成效的教师和学生,应在教学量和学分方面给予一定的保障。例如,可以采用服务时间冲抵工作量以及实践类学分的方式,保证师生在不影响完成本职工作和应修学分的基础下,能在服务过程中,既助力企业发展,又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其次,合理的评价机制也是保证社会服务成效的一个重要手段。学校应对社会服务工作的具体指标、重点任务做出评价,把是否推进行业企业技术转型升级与发展、是否推动社会进步作为评价教师社会服务的重要指标(雷忠良,2012);最后,高职院校应根据评价的结果,制定相关的奖励方案。一方面让社会服务的先行者们劳有所获;另一方面也激励更多的教师和学生参与社会服务中,整体提升学校的社会服务水平。
四、总结
采用个性化定制的模式提供社会服务,是高职院校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必然趋势。它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是开展深度校企合作的渠道,是教师提升能力的方式,也为学生提供了创新创业的平台。个性化定制模式之下,能否提供有效社会服务,取决于服务形式和服务团队的创新、服务信息的有效传递以及服务机制的完善。基于个性化定制的社会服务模式,是新常态下进一步提高校企合作深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方法。
主要参考文献:
[1]卢冠明.高职院校社会服务模式评述[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
服务团队培训方案范文4
精品管理团队,将健康管理深入、细化
据中心主任韩琨介绍,之所以成立精品管理团队,是因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面比较宽,尽管医务人员付出了许多的努力,群众的健康状况和健康意识都有所改善,但是对群众的健康管理服务还需进一步深人和细化。基于此,中心决定成立精品管理团队,该团队由中心内科医师组成,团队核心均毕业于全国重点医学院,均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具有三级医院学习进修经验,以及良好的诊疗技能,并取得全科医师资格,具有家庭责任医师的服务经验和良好的沟通能力。
“精品管理团队不同于一般的全科医师服务团队,精品管理团队所做的健康管理不再是那种泛泛、表面的管理,而是根据群众所患慢性病种类不同设计好管理方案,以及检查和治疗指导规划。在1年的管理周期中,责任医师每月都要在责任医师门诊对慢性病患者进行面对面的治疗、干预和健康教育,每月都要根据检查规划对慢性病患者进行相关检查并收集数据,随时接受所管理的慢性病患者的健康咨询,鼓励患者首诊找责任医师指导和帮助,同时做好首诊记录和转诊记录。医务人员会将患者所有的体检数据输入中心自行开发的管理系统。这样既能形成动态图表反映患者健康状况的变化,为治疗和干预提供基础资料,又能够为将来的科研分析准备数据。
据了解,精品管理团队自成立以来,全科医师工作积极性明显提高,管理对象的依从性也明显改善,对自身疾病知识的了解更加深入,对并发症的预防更加积极主动。
以精品管理团队为杠杆。提升中心整体服务品质
谈及未来发展,韩琨表示,中心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不能只局限于国家要求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心想借助精品管理团队,使辖区百姓增加对中心的信任度和依从性,促进居民首诊在社区,锻炼中心的医疗队伍,为分级诊疗打好网底基础,不断提升精品管理团队成员的讲课水平和科研水平,做到能讲、能指导、能治疗,还能够总结辖区内慢性病疾病谱和慢性病发病特点,做到早干预、早治疗,并进一步实现精品管理团队对于乡村医生的指导、帮扶和业务培训,逐渐形成乡村医生和精品管理团队的融合,在辖区内打造15分钟健康圈。将来,随着精品管理团队的成熟,除了现有的医养结合病房,中心还计划配备一支有力的家庭病床队伍,尤其针对那些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和空巢老人,使他们的生活床、养老床、病床达到“三床合一”,为他们居家养老解除基本医疗的后顾之忧。
“总的来说,我认为真正做到家庭责任医生规范化管理,将是中心医疗体制改革必做的功课,不仅是居家养老的人群实现医养护一体化所必需,也是实现分级诊疗所必需。我们中心将会按照这样的思路走下去。”韩琨坚定地说。
服务团队培训方案范文5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为民、惠民、富民、便民为宗旨,围绕“强化基础、关注民生,促进工作、理顺关系,锻炼干部、提升素质”的总要求,整合资源,搭建平台,镇村并举,条块联动,积极探索建立职责明确、管理精细、信息共享、渠道畅通、服务有效的“网格化管理”体系,努力通过这一工作模式,把工作定位在现有管理服务触角的延伸、力量的整合和对村级调解组织职能职责的补充上,理情绪、理体制、理思路,优化“大调解”服务机制,为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市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二、工作目标
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为宗旨,坚持“统一领导、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的工作原则,以深入一线、深入实际,推动人民调解工作“网格化管理”。
力争达到三项总体要求:
(1)社会管理服务触角有效延伸。在现有行政区划不变的前提下,将管辖地域划分成若干网格状的单元,把管理服务触角延伸到家庭,拓宽社情民意的反映渠道,实现社会管理服务全面有效覆盖。
(2)社会管理服务资源优化配置。以统筹的理念,整合各方资源,使基层问题依靠各级力量和各种资源协同解决,实现基层组织单体作战到上下协同作战、单一依靠党政内部力量到整合社会各方面力量的转变,不断优化社会管理和人民调解资源配置。
(3)社会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依托管理网格和服务团队,建立健全信息管理平台,积极为基层群众提供多元化、精细化、个性化的服务,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不断提升基层管理服务水平。
力争实现“五项”工作目标:
(1)组织网络更加健全。建立健全市、乡镇(街道)、村(居)、队(组)四级人民调解组织和完善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的“三调联动”网络机制,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大调解”新机制。
(2)信息渠道更加畅通。各类矛盾纠纷及时发现、收集和上报,获取不稳定因素的能力有效增强,不发生因信息掌握不及时而造成事态扩大。
(3)管理服务更加到位。构建以律师、公证、乡镇(街道)、村(居)、队调解员组成的法律服务团队,推行包网负责、责任到格的社会联动调解机制,使法律服务、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工作与网格内群众之间形成便民式的“绿色通道”。
(4)矛盾化解更加有力。市、乡镇(街道)、村(居)队人民调解组织和调解人员职责明确、责任到人,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达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难事市终结。
(5)干群关系更加密切。通过服务团队,干部点对点、面对面地为群众提供服务,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实现重心下移、服务前移,干部作风进一步转变,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不断提升。
三、主要任务
1、网格化管理。以尊重传统、着眼发展、便于管理为原则,本着有利于社会管理服务职能延伸,有利于理顺管理运作机制,调整完善现有管理服务体系,努力形成层级分明、规模合理、覆盖全面的管理服务工作格局。(1)科学划分管理服务网格。一般以自然村或相对集中居住区域为基础,以家庭为基本单位,充分考虑行政村分布、人口数量、产业特点、群众生产生活方式等情况,划分管理服务网格,一般以500-1000户农户为一网格。东塔镇试点共划分为4个网格。(2)创新人民调解组织设置形式。结合开展“网格化管理”工作,按照有利于加强管理、有利于发挥作用、有利于扩大覆盖的要求,积极探索完善基层人民调解组织设置形式,逐步建立以村调委会为核心,产业链、专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领域调解组织为依托、区域性调解组织为补充的新型基层调解组织体系。(3)合理确定调解员联户规模。根据网格划分和调解组织设置形式创新,完善调解员联系群众制度。各行政村每名调解员一般联系100-200户群众,每名调解信息员联系50-100户群众。
2、组团式服务。根据司法行政系统资源的实际状况、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网格内的产业特点和群众对法律服务的多样化需求,合理组建每个网格的服务团队,充分发挥团队人员的优势和作用。(1)选优配强管理服务人员。以精简、高效为原则,建立由司法行政人员、律师、公证人员和东塔镇调处中心、村(居)、队调解员、调解信息员组成的服务团队,使团队成员更具多元化、专业性,着力提升管理服务能力。每个服务团队一般为3-5人左右,设正副组长。(2)明确团队人员工作职责。每个服务团队对所联系网格内的群众要开展经常性走访,通过日常联系、沟通交流,及时掌握社情民意;通过入户宣讲、发放资料等形式,推动政策法规有效落实;通过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努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3)深入开展服务团队联系服务群众工作。通过开展组团式服务、主题化服务、个性化服务,全面掌握群众基本情况,不断丰富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水平,切实增强联系服务群众的实效性。服务团队成员在具体工作中,当好“六大员”:一是农户信息采集员。要结合“四民”宗旨,上门采集农户家庭基本情况、主要社会关系等法律需求信息,为每位农户建立信息档案。二是普法教育宣传员。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适时对群众进行思想政治、公民道德、科学文化方面的宣传教育,提高群众法制意识。三是矛盾纠纷调解员。对群众之间的各种矛盾及时进行劝说、调解,把不安定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对重大不安定因素,要及时上报,并协助上级迅速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四是为民办事服务员。网格团队人员要接受群众来信来访,认真解答群众提出的各种法律服务内容。各类法律文书,为符合条件的群众提供法律援助,满足人民群众的法律需求。五是和谐建设监督员。深入开展自我监督,及时发现并制止违章、违法等各类不和谐行为,对构成违法犯罪的,要及时上报,切实承担公民道德监督义务,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六是人民调解信息员。及时了解掌握群众的思想情况和社会舆论,对一些不安定因素和个案苗头,能够解决的就地解决,难以处理的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防患于未然。
3、信息化运作。(1)积极搭建信息管理平台。通过有效整合各方资源,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高效运作、资源共享、程序规范的信息管理服务平台,为基层群众提供更加有效的管理服务。建立信息管理系统。整合利用现有的局域网和数据库,以一条短信调解为基础,建成一个综合性、集成式、互动式的管理服务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管理高效、服务有序的目标。拓展信息管理平台功能。充分发挥信息管理平台的信息采集、数据统计、短信互动、网上办事、情况查询、工作交流等功能,促进信息管理平台与电子政务对接,有效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加强平台的日常管理。要建立信息员队伍,落实专人做好信息平台的日常管理工作,注重信息的采集更新,并高度重视网络安全,确保重要基础信息的绝对安全。(2)建立健全工作运行机制。整合提升现有调解组织及服务团队联系基层、服务群众制度,建立健全规范有序、高效协调的工作运行机制,充分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工作顺利开展。建立定期走访和交流制度。采取集中上门走访、电话联系、蹲点等方式,开展经常性的联系服务活动,其中,各服务团队每月一般要对网格内重点户、困难户集中走访1次,各团队成员每年一般上门走访群众不少于4次,并定期召开走访情况交流会,认真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建立民情民意研判和分层分类解决问题制度。规范问题处理机制,提高办事效率,分层分类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和诉求,并通过定期召开工作例会等,集中梳理、分析研究解决热点难点问题,对于基层群众反映的、乡镇一级无法解决的问题,及时与有关部门沟通联系,通过共同分析研判、上下联动、左右互动予以解决。建立服务情况报告和反馈制度。及时汇总梳理管理服务的有关情况,落实专人加强对问题处理的全程跟踪和参与,并限期做好处理反馈和说服解释工作,确保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反馈。
四、实施步骤
人民调解“网格化管理”试点工作具体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调研准备阶段(2011年4月1日—4月20日)
(1)深入各村、社区专题调研基层基础工作,并召开联席会议,统一思想,明确目标。
(2)成立“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及相应工作机构。
(3)制定实施方案和分层分类处理矛盾问题的工作流程、联动机制等。
(4)摸清调解组织状况,合理划分网格,科学组建服务团队。
(5)统一印制管理服务团队联系卡、有关宣传资料等。
第二阶段:全面实施阶段(2011年4月20日—6月20日)
(1)组织召开动员大会,举办服务团队人员业务培训班,明确服务团队工作职责和工作纪律。
(2)开展一次大规模、全范围的上门走访活动。全体服务团队人员深入对应网格的每户家庭,充分发挥“六大员”作用,开展“六个一”活动,即:向农户赠送一份法制宣传实物,填写一张农户调查表,公开一份服务承诺书,提供一份法律服务指南,公布一张服务联系卡,推行一条短信调解。对于走访中能答复或解决的问题,即时答复、解决,暂时无法解决的登记在册,限期答复或解决。
(3)各网格组集中梳理走访中采集到的信息、意见、建议和要求及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困难,分类汇总上报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把各组所掌握的信息和征求到的意见建议及矛盾问题化解、反馈情况全部录入网格化管理系统,并坚持及时更新信息动态。
(4)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各网格组上报的矛盾问题,按联动机制分层分类落实责任人限期进行解决,并且加强跟踪和督促。
(5)对已经解决落实的矛盾问题和意见建议,由网格组长负责及时向当事人和相关人员作反馈,并按一档一册要求进行归档。
第三阶段:健全提高阶段(2011年6月20日后)
(1)排查各运行环节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查漏补缺,完善提高。
(2)完善健全定期走访、信息反馈、分析研判、工作例会、矛盾化解、考核督查、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等一系列长效机制。
(3)对每个格上的工作进行梳理,认真总结评估,以便在全市逐步推广。
五、具体要求
1、加强领导,周密部署。推行人民调解“网格化管理”是我市社会管理创新、加强平安建设的重要载体,主要目的是使平安工作扎根于基层、服务于群众,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各乡镇及各服务团成员要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宣传活动的开展,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切实抓好人民调解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2、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推行人民调解“网格化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形成合力。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及早谋划,主动对接。各级调委会要统一思想,精心组织,重在落实,切实把人民调解“网格化管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服务团队培训方案范文6
格美淇公司启动国内市场时,就开始前瞻性地搭建售后服务平台,而且投入了大量人力和物力”,格美淇公司客服部经理张贵明说,“经过多年的建设和积累,格美淇走出了自己的特色”。
售后团队:细化分工,重视培训。
为了践行“您的满意 我的责任”这一服务理念,努力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的服务宗旨,对服务工作进行细化分工,为了配备足够的人手,格美淇公司也是广纳人才,成立了一支专业的售后服务团队。“整个团队约20人,分别负责技术支持、退换货管理、配件管理、售后信息追踪、费用管理等工作,其中9名驻外服务经理,均有着资深的售后服务经验,长期驻扎在全国各地,服务于辖区的渠道商或专业售后网点”。
当然,除了大力搭建售后服务团队之外,公司还十分重视专业知识、实操技能等内容的培训,尤其是驻外服务经理。据张贵明介绍,“驻外服务经理每年要回总部进行两次集中培训,为期15天以上的封闭式系统性培训,时间一般在年初、年中,包括新品的功能特点、新技术的应用、内部结构、关键零部件的技术参数讲解、市场各类售后问题的处理经验交流、服务礼仪要求等内容的学习”。
网点管理:设立标准,提高认知。
据了解,目前市场上大多数企业与渠道商合作基本上都是采用“打包”方式,也就是渠道商承担销售和安装、维护的多重角色。在“售装一体”的模式下,一方面由于渠道商扮演多重角色难免顾此失彼,另一方面渠道商素质水平参差不齐,这都会影响到品牌的整体服务质量。
对此,张贵明分析道,“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售装分离’,但是,这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因此,格美淇公司采取的举措:一是制定了相关的服务规范和服务网点管理制度,例如电话服务规范、上门作业服务规范、投诉问答规范、配件申请管理规定、退换货管理定等;二是对服务网点进行培训,重点宣贯格美淇公司的服务理念和服务规范,提高认知、统一思想,还侧重培训产品知识、安装维修技巧、产品退换货鉴定等内容;三是积极签约专业第三方服务网点,让渠道商专心致志地做好市场开发和终端销售,而服务交由签约第三方网点,让用户确实享受到专业化、标准化的服务”。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格美淇大力推行的“专业化安装”方案初见成效,即在成熟市场区域内,向用户提供采用工厂建议的PPR管件连接方案,所用配件由工厂指定品牌,有效地保证其质量,同时制定统一收费标准,让用户明明白白消费的同时用上性价比较高的安装辅材。这不仅让热水器安装效果更美观、科学,更是通过标准化作业有效地避免对机器的损坏,排除不必要的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