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服装设计的理解和认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服装设计的理解和认识范文1
摘 要:本文以《服装设计美学法则》第一课时《统一与变化》的教学为例,阐述教师如何紧紧围绕本节教学目标,运用阅读、思考、议论、启发、引导、设疑、问答、互动等教学手段,组织引导学生圆满掌握“统一与变化”的各个知识点,达到了教学目标。教学中学生学习积极主动,学习效果显著提高。
关键词 :中职校 服装 设计与制作 目标教学法 探究
本文以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服装设计与制作专业教材《服装设计基础》中第六章中《服装设计美学法则》为例阐述笔者在中职校服装设计与制作专业的教学中初步实行目标教学法进行教学的探索研究。
一、课前预习
课前几天布置学生预习《服装设计美学法则》全文并做思考练习题:一是你是如何理解统一与变化关系的?试用图加以说明。二是平衡有几种形式?参考课本上的图分别试用每一种平衡形式进行服装款式设计(设计12~24款,用款式图表示)。三是如何运用黄金分割比例进行服装设计?运用比例法则设计几款符合比例的服装(设计3~6款,用效果图表示)。四是根据分割种类进行不同的比例分割练习(设计12~24款,用款式图表示)。五是运用节奏的4种表示形式,进行服装款式设计(设计12~24款,用款式图表示)。
要求学生在上课前一天完成,并交给各学习小组长检查登记。各小组长将检查登记在名单上,在上课前一天晚修上课后交给任课老师。
二、教学过程
围绕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分四个部分,用三个课时完成教学活动。以第一部分内容《统一与变化》为例,第一课时的教学分目标是:要求学生熟悉把握好统一与变化的关系,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把统一与变化的关系运用把握得恰到好处,使设计的服装造型展示出动人心魄的艺术美感,给人以统一和谐的整体美感。
首先,教师导入新课。教师引导学生:在服装设计中,统一与变化是恒久不变的重要法则。请大家翻开课本104页,认真阅读6-2《服装设计美学法则》中统一与变化的课文内容。阅读时请大家思考并在书上分别找出统一的概念、统一的作用、统一的主要表现及服装整体美最直观的表现形式。学生阅读完毕后,教师要求学生回答上述思考问题,并对学生关于概念、作用、主要表现等问题的回答给予积极的肯定。随后师生共同鉴赏书中6-29彩图,教师引导学生从彩图中得出结论,服装构成的统一与和谐是服装整体美最直观的表现形式。
其次,教师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阅读、思考、归纳回答思考题:在服装设计实际运用中应注意哪三个问题?为什么说统一是必需的,它有什么具体标准?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评议:“同学们回答都很正确。我们必须明确把握在服装设计中强调统一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将会给人杂乱无章的感觉。同时我们在服装设计中要注意设计造型、线条变化、色彩明暗、材料搭配的合理运用,使设计构思形成一种有序的章法,达到和谐统一的目的。这其中的‘合理运用’‘循序章法’‘目的’三个词我们必须反复、深刻理解、体会,在实际操作中不断精益求精使服装整体造型更显和谐美。”
然后师生共同鉴赏课文彩图6-30和图6-31。教师引导学生对比分析,通过学生讨论、师生互动得出结论:前幅彩图达到和谐统一的目的,整体造型显出和谐之美;后幅图虽然绝对统一,但显得呆板、单调、毫无生气。从对比结果,教师引导学生从中进一步认识到:“统一是相对的,是在多种形式形态的造型、色彩、材质的和谐对比中产生的,因而统一是相对于对比而言的。”
随后教师再提出思考题:“你是如何理解统一与变化关系的?(试用图加以说明)。”学生听到问题后纷纷举手踊跃要求发言,教师最后归纳大家的发言,统一认识:从彩图6-30、图6-31及彩图6-32对比中可以看出,在服装设计美学法则中,强调统一的秩序与章法,虽然会使服装设计造型在产生稳重庄重之感时略显呆滞,但抛弃了统一的原则又会使服装设计造型杂乱无章,毫无美感。服装设计既然是一门艺术,设计者对美的追求自然是首选。要使学生们认识到服装设计一定要把握好统一与变化的关系,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只有把统一与变化的关系运用把握得恰到好处,才能使服装造型展示出动人心魄的艺术美感。
最后,由教师对本课时教学内容进行归纳小结,并布置课下作业。继续完成预习作业中的二、三、四、五题。
三、小结
对服装设计的理解和认识范文2
蔡颖颖 苏州大学艺术学院
摘要:在当今服装多元化的发展的趋势下,要求服装设计师具备更加全面的素质以及独特的创造个性。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从事服装设计专业的相关人员必须具备创新思维这一品质,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必须在服装教学中加强塑造和培养这一品质。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服装设计;培养
一、服装设计教学对创造性思维的认识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即开拓人类认识新领
域、新成果的思维活动。具体表现在服装设计这门学科而言:服
装设计三要素是贯穿整个服装教学的主线,那么我们也可以对服
装三要素这条主线的不断创新作为我们对服装创新思维的认识。
服装三要素包括:色彩、面料、款式,那么服装创造性思维可以
也围绕色彩、面料、款式这三个方面做新认识、新探索。
二、在服装设计教学中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的主体就是创新,也恰好符合服装设计的流行性
特征。服装的流行性要求服装适应不同年代的需求变化和创新,
服装设计也越来越多样化。在人们享受服装美的同时,对服装产
生了新的要求,因此,要使服装设计专业学生适应这一以创造为
本质属性的行业要求,教师必须在日常教学工作中重视培养学生
的创造力,这样才能抓住服装设计创新这一永恒主体,实现服装
设计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这一品质呢?
下面是笔者的教学体会:
首先课程要做改革。笔者所在服装团队顺应课改要求结合自
身学校的特点重点改革了原有的服装设计课程,重点推出了女装
技术项目、男装技术项目以及童装技术项目。这些课程的形式非
常新颖,且取得了不错的评价。上此类课程是真实模拟服装设计
工作室,前期小组分团队模式,灵感搜集、整理,设计、制版到
最后制作成衣。可以运用现有的服装设计工艺手段,使面料呈现
凹凸的立体效果,折叠或转曲成螺旋状外形,营造新奇别致的服
装效果;又或将岩石表面的斑斓的色彩与丰富的纹路应用于服装
面料图案色彩的渐变中。这样的教学模式的改变,学生才能真正
领会服装设计教学的真谛所在,灵活运用服装设计所学理论,真
正创作出带有创造性的服装设计作品。模拟真实环境,有利于学
生自己主动投入到设计中,也有利于教师在实践中更好的启迪学
生,将他们的创造性提升出来。
其次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兴趣是非常关键的,有了兴趣才能
对事物的认识起到积极作用,它将促使人们对事物认识的持续、
拓展、纵深以致发现新的、美的、可鉴的素材。所以培养学生善
于表达的心和对事物的兴趣是首要任务。例如:在做有关服装设
计的主题板制作时,经常强调的学生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切入,
历史题材、动漫游戏、或者具体到埃及艳后的着装风格等等。因
为只有感兴趣的东西才能做的更加深入和有意义;其次要敢于提
出问题,它是启动兴趣的又一要素。当学生从不同角度聚精会神
观察某种事物时,会产生与他人不同的观点和问题,对问题的提
出和讨论将有利于学习兴趣的进一步延伸,这就为培养创造型人
才提供了客观条件。注重怀疑性因子的启发和培养,将有利于学
生对未知事物产生浓厚的探索兴趣,使之发现问题勇于提出,并
形成新的思维而导致新的发现;最后要具备自变性,它是开拓创
新者最重要的思维品质。进而在服装设计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
运用发散思维进行创意构思。在题材中创意,如自然题材、历史
题材等;在服装造型中创意,如方形轮廓、圆形轮廓等;在服装
色彩中创意,如中性色调、对比色调等;在服装面料中创意,如
印花面料、皮革面料等;在工艺手段中创意,如拼接、刺绣、编
结等。
三、在服装设计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意义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素质教育最为重要的中心内容之一,是
服装设计教学中,最为重要的目标之一,也是教师在课堂上致力
于引导学生和培养学生拥有的品质。在教学中,结合各种服装创
意主题练习,可以培养学生阐述个人思想,抒发个人情感、情趣
的能力。也可以提高同学的审美意识,和时尚流行的明锐嗅觉,
从而开辟服装更新发展的新境界。 创意就是一切, 将思维的潮流、
新颖的创意和丰富的人文理念融入到时装之中,用时装来代替创
意灵性,来代替新时展的方向。例如:时装设计大师约翰加
利亚诺,被称为“灵感的发动机”,他的作品从带有朋克的内心
精神到超现实主义的立体派, 再到传统文化, 都是他灵感的来源。
他时常从前卫艺术、博物馆、戏剧、朋克、杂货摊等吸收灵感。
他说:“灵感,最初只是一颗令人兴奋地火花,是我将它变成一
种语言,经过长期的摸索和构思,就形成一系列服装。”由此可
见,创造性思维对与服装设计和教学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结语
在服装设计教学中,要从源头上培养学生服装设计创造思
维。掌握相关的服装基本理论知识是一方面,学生自身修养的提
高也非常重要。因此,需要经常鼓励学生阅读艺术和设计相关书
籍,引导学生不断地涉猎各种艺术门类,并学会触类旁通,经常
分析美的事物,接触高雅的艺术和环境,从而提高自己的欣赏和
鉴别能力, 激发创作灵感, 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深刻理解审美艺术以及设计原理相关理论,从而为将来在实践中
运用打下良好的基础。要充分引导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去思考服
装主题与服装造型、理解色彩搭配以及面料、工艺等的关系,创
造出最佳创意方案。
参考文献:
[1]张静.服装设计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艺术美学.
对服装设计的理解和认识范文3
少数民族服饰图案多种多样,如何借鉴民族服饰图案来增加服装设计的艺术感和价值,是教师在教学中首要解决的问题。学生拥有了较高的借鉴能力就能根据自己设计的服装灵活地应用不同类型的民族服饰图案,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发挥指导的作用,让学生对借鉴这个行为有正确的认识,严禁直接将服饰图案应用到设计中。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服饰图案进行相应的加工和创新,再加入现代的设计手法,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民族服饰图案的作用。
服装设计教学中一定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帮助学生更好地培养借鉴能力。教师可以采用谈论的方式,让学生说出自己内心的感受,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借鉴少数民族服饰图案,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内在的潜力,还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民族元素。让学生在互动谈论的过程中认识到少数民族服饰图案中的深刻含义,从而提高设计能力。
二、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少数民族背景文化的学习是学生有效应用少数民族服饰图案的基础和前提,对少数民族的文化有了相关的学习和认识,才能真正理解服饰图案上表达的意思,学生通过这些背景文化与自己设计的服装结合在一起,增添服装的艺术含义。教师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来帮助学生学习少数民族服饰图案的背景文化:首先是通过图片展示的方式让学生对少数民族服饰图案有大致的了解,再展示国内知名设计师应用民族服饰图案的例子;其次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实践活动,让学生到云南、甘肃、贵州等少数民族地区采风,了解当地的风俗文化,亲身感受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可以加深学生对服饰图案背景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最后是增设理论课程,服装设计是实践性极强的一门学科,但是也不能忽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只有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在服装设计作品中体现少数民族服饰图案的魅力。
三、营造少数民族文化的学习氛围
学生要想真正灵活应用不同的少数民族服饰图案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才能实现,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应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无时不刻处在少数民族文化的氛围中,这样的环境下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民族文化。教师可以在《图案设计》等基础课程中,让学生对原本少数民族服饰图案进行创新。学生首先收集各种少数民族服饰图案并进行整理和分析,分析研究之后确定自己的设计思路,再利用变形、提炼等方式进行再创造,最后是将创新过后的服饰图案应用到服装设计中。学生在收集、整理、分析研究、创新、以及应用的过程中不自觉地提高了自己的借鉴能力以及设计能力。教师还可以设立一个主题让学生将自己熟悉的少数民族服饰图案加入到服装设计中,鼓励学生在原本民族服饰图案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学生在平时的设计中加强民族服饰图案的应用,才能提高借鉴能力和设计能力。
四、总结
对服装设计的理解和认识范文4
在服装设计审美的过程中,批评与欣赏是相通的。审美批评与审美欣赏的内容、性质、范围和规律是相通的。欣赏是批评的基础,批评家首先是欣赏家,尽管欣赏包含着对服装设计者作品的分析和评价,但相对而言,批评是带有明确目的的高级形态的欣赏。批评必须是欣赏的深化上升为被强化了的接受意识。如果说,欣赏是穿着者同设计者的对话,那么,批评将使这种对话变得格外理智,更加富有审美价值和社会意义。服装设计作品反映着设计者的审美品味和主体意识。服装设计者的审美品味和主体意识具有相对稳定性,设计者的创新成果或作品也必然会表现出设计者的审美品味和主体意识,这是服装设计创新过程中合乎规律的现象。服装设计者的审美意识和主体意识贯穿于服装设计创新过程的各个方面,仿佛既是出发点又是归宿点。然而,设计者的审美品味和主体意识只有符合或贴近生活规律和艺术规律时,才能发挥出有效的功能。服装的设计作品作为设计者的高级精神活动的产物,不仅是社会活动的观念形态的对象化,而且是设计者审美意识的物质载体。服装设计作品中包含着设计者个人独特的精神财富,显示着他本身的智慧、力量、技能、追求和理想,从而引起情绪和审美上的愉悦。服装设计者在其设计中物化了他自身的个性特点,看到了他个人的生命历程。而且设计作品作为设计者的劳动成果,满足了别人的需要,同时自己在物质和精神上也得到了满足和愉悦。可见设计者实现了他的真正本质,他实现了个人的社会价值,使得社会成员共同感受到设计者的劳动是自由的生命表现。他们的作品同样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审美趋向。在审美欣赏与批评时,批评者的审美意识与设计者的审美意识发生对应或反差,但审美都是要通过欣赏与批评活动做出选择,予以肯定或否定,表现出这样或那样的倾向。在生活中人们对自己的着装或设计作品的欣赏,在一定程度上是自我确认、自我肯定、自我满足,由于客观世界对人来说到处都可以成为人的本性力量的扩展和延伸,成为现实和认证人的个性的对象。作为设计者,必须是具有一定的审美感受和审美创造能力的人,具有丰富的、全面深刻的感受的人。所以优秀的服装设计作品往往能体现人的本性,是人本性的扩大和延伸。设计作品所蕴含的思想内容同设计者的审美意识交融渗透所形成的作品的审美观念显现着极其复杂的形态。同样,还应从作品中捕捉、开掘超越审美者和设计者所没有达到的思想艺术境界,予以深刻的阐释。只有独具慧眼的批评者才能发现作品藏于更深层次的思想瑰宝。
二、服装设计审美欣赏与批评的发现
欣赏与批评的基本要求和首要任务是正确评价服装设计者的设计作品。正确的批评原则是坚持从设计作品出发、引深、概括出活生生的结论。这要求批评者以敏锐的感受力和洞察力剖析和揭示作品的底蕴。但有时批评者的审美会自觉和不自觉地违反设计者本意的现象是经常发生的。一种是批评者随意评价设计作品所不曾提供的思想,批评者居然从作品中“根本不存在的内容”来解释“作品的特色”,或给作品“添上一种比设计者实际所表达的更要生动、阔大的理想”,另一种是歪曲设计作品的思想意义。批评者由于受到社会习惯、个人习惯和审美偏见的影响,用固有的陋习和陈规去肢解、凌迟作品,掩盖、取消作品的社会价值。因此,批评者不应当恪守旧有的审美原则和批评标准,应当着眼于生活和审美的活动变化,通过美学的发展、了解和体会设计者的设计作品情感反映。在欣赏和批评的同时,要对设计者有所了解。设计者的素质与他的设计作品有着深刻的血与肉的联系。设计者的素质能充分地反映在他的设计作品中,这些造型和样式都显示出他的人文艺术修养。所以,我们看到的虽然只是一些熟知的服装设计作品,但它却渗透着服装设计者的灵魂和力量。而且是按照艺术家的观点表现出来的,设计者的服装设计作品的艺术处理往往是按照自己的趣味以及过滤和筛选使作品染上浓郁的人格魅力。与此相反,有时作品所显示的思想倾向并不与设计者的性格类型一致,甚至有着与作者的个性和人格相异或相反的倾向。因此设计者的性格和心灵世界的结构不是单一的,设计者热爱、肯定自己的个性,同时也憎恶、否定自己的个性。爱和憎、肯定和否定是服装设计者的社会情操和情感态度的两个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方面。欣赏与批评的意义不仅要正确理解设计者的设计作品,而且要能帮助大众正确深刻地了解设计者的内涵、审美价值和社会意义。要从中感受到应有的审美提升和审美教育。而且通过对作品的挖掘,发现设计者所不曾自觉到、意识到的深奥、美妙的新天地。然而有时设计者并不能深刻理解自己的作品,往往需要由睿智的批评者点破、深化和升华。欣赏者或批评者自身应当具备较高的审美素质和修养,他们的审美结构和素养中应拥有审美的时代感受和睿智的理解能力。批评者不可凭空杜撰自己的意念,将批评意图强加于作品,为艺术形象缝制观念的外衣。严肃的批评者只是根据设计作品本身的暗示,提炼成深刻的闪光的思想。从而使设计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变得更加自觉、鲜明突出。
三、服装设计审美欣赏与批评的超越
服装设计作品所提供或暗示的某种思想,是产生超越的前提。超越的动力和导因是欣赏者或批评者的创造精神,欣赏者或批评者的自觉意识是审美和批评活动中富有自主性和生命力的活跃因素。欣赏者或批评者凭借自己的睿智和独创精神,通过欣赏与批评活动做出新的发现和新的超越。欣赏或批评中的超越表现为:既超越设计者所包含的思想意义,又超越欣赏者或批评者所固有的审美意识,也超越欣赏者或批评者所包含的本来意义上的审美关系。首先是对设计者所包含的思想意义的超越,服装设计者往往想超越自我,但是“超越”是有规律、有条件的;服装设计活动往往受到思维定势的束缚和牵制,不能得到充分的自由发挥,思维方式和思维成果是现实的物质生活条件下的产物,它们是同一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般情况下,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便有什么样与之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在一定时代和历史条件下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规定着思维方式的形态、内容、性质和发展方向。当服装设计者具有前瞻性思维,成为设计创新的主导意识的时候,设计作品常常出现积极的思想倾向,产生对主体意识中旧的思想成分的“超越”;反之,设计者的落后或消极的思维因素膨胀,作品往往表现出陈旧落后的思想倾向,形成对设计者主体意识中创新设计思维成分的抑制。这就要求欣赏者或批评者通过艺术欣赏和批评活动能够真正理解服装设计作品的思想内涵,在欣赏和批评的过程中,衡量和把握设计作品。审美尺度非常关键,衡量服装设计作品审美的重要尺度和基本标志是看能否使设计者、审美者、着装者发生情感联系,能够诱发设计者的情感向往,能否使着装者成为美感形象。服装上的审美更能体现一个历史时期和一个阶段的时代美感,是人的自身力量与巨大的自然力量抗争、拼搏取得相对平衡的结果。服装美感的出现是人类从思想上获得初步自由和解放的标志。人与人、人与对象的关系开始以狭隘的功利观点转移到审美观点上来,人与人、人与对象之间发生了一定情感联系,于是构建起审美的关系。审美的世界是诗意的世界,它渗透着人的情感因素,因此对设计者的动机和目的做出鉴赏和检验,对设计者本人和作品的认识进行丰富和补充,对作品的审美价值和社会意义加以提高和升华,从而产生对作品的思想意义的超越。其次是对欣赏者或批评者的审美思想的超越,批评者是通过艺术批评活动来真正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批评者在艺术批评活动中不仅能超越作品所包含的思想意义,而且能超越自己的审美意识。当批评者评价的作品包含的生活容量、审美价值、思想内涵和社会意义达到了最佳水平,设计者的思想艺术成就便会产生出一种巨大的力量,暗示和启迪批评者对设计者的审美意识结构做出新的调整和新的建构。设计者的艺术魅力完全可能对批评者的审美意识和心理意向进行冲击和震撼,使批评者为了更准确评价设计者的设计作品,对自己的审美意识结构加以充实、丰富,甚至修正和改变,建立起与设计者新的对应和同构关系。使欣赏和批评活动中设计者的自我意识同欣赏者或批评者的自我意识趋于统一。欣赏者和批评者通过发挥自我的主观体验和创造意识,对作品再进行增补、丰富和充实,这对理解接受活动中的再创造和深刻认识艺术欣赏和艺术批评中的发现和超越,提供了一些有启发意义的新思想和新观念。
四、总结
对服装设计的理解和认识范文5
一、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对服装设计课程的要求
(一)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教育目标服装设计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应该不仅能够在传统实用类服装设计领域取得成就, 而且能够参与到舞台服装制作、 影视造型等相关行业中。在社会文化事业极大发展的今天,服装设计专业人才不乏用武之地, 社会也需要更多动手能力强、创新能力强、熟练掌握制版和缝制工艺以及服装营销、 服装陈列技巧的人才参与到服装相关行业中。因此,服装设计课程应以当下社会对人才的多面性的需求为方向, 进行全面课程改革。
(二)以学生职业发展为教育的宗旨进行职业选择并从事某种职业, 是个体毕生发展中的重要议题, 这是现代心理学对职业心理进行研究之后所得的重要结论之一, 这也意味着, 学校教育对学生的职业发展影响会持续一生。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在服装设计专业教育过程中考虑到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走向,只有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有效的,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课程改革, 也必须注意以学生的职业发展为宗旨。
二、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服装设计课程改革的方式
(一)以实践教学开展为目的进行教材改革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就必须注意到服装设计课程本身的应用性。 目前学校所使用的教材中, 无论是对服装设计的理念的表述,还是对服装设计方法的教学都显得太过死板,这样的教材不仅制约了教师教学有效性的发挥,而且使学生的创造力受到局限。 因此,有必要以实践教学的开展为目的进行教材改革。教材改革的方法有以下两种,第一,服装设计专业教师可以通过大量阅读服装设计专业书籍, 选择其中应用性较强的那些作为教材;第二,服装设计专业可以在原本的教材理论基础上, 另外自编一本全部是应用实践知识的辅助教材,在服装设计课上使用,辅助教材的应用能够使学生的思维从刻板的理论教学中跳出来,通过动手设计、动手成衣,锻炼自己的职业能力。
(二)以就业为目的进行教法改革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服装设计课程改革的重要议题,要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作为课程改革的中心,就必须在教法改革中明确就业这一目标。无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何种教学方法, 学生所处的环境始终是学校而不是职场,因此,学校应从教学环境变化的角度实施教法改革,即应用校企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通过岗位实践获得知识和能力。学校可以与当地服装设计公司、大型影楼等企业建立亲密的合作关系,通过在企业注入资金,为学生争取综合性较强、设备较为完备的教学条件。 使学生的应用课程与服装设计的日常应用联系起来。通过校企合作教学方法的实施,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师们也能够从教学指导当中获得有用的反馈, 从而更好地总结自身在教学中的问题。这样的教法改革,不仅能够使学生对教学的岗位指向性理解的更好,也能够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
(三)以学生职业发展为目的进行教师职业素质再教育服装设计课程改革的根本在于教师职业素质的提升, 如果教师们本身的职业动手能力不足, 对目前服装设计专业的职业类型以及职业前景了解不足,也就不能给学生做出表率,更遑论对学生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因此,对教师的职业素质进行再教育, 是服装设计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 首先学校应该为教师提供一系列培训课程, 使教师对服装设计应用领域的最新动态有所理解;其次,学校可以将教师安排在企业中进行岗位再教育, 使教师通过实际感受增加对服装设计应用的职业理解, 帮助学生进行职业发展。
三、在服装设计课程改革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课程改革应充分应用学校资源不同的课程改革方法对各院校的教学资源要求不一样,对学校的办学实力要求也不一样。应用型本科院校要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作为课程改革的基本方向,在进行课程改革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到本学校所占有的教学资源和所拥有的教学实力,在高效利用资源的同时,不使课程改革活动成为学校发展的压力。
(二)课程改革应符合学生发展需要在以人本教育为主要教育思想的今天,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进行课程改革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学生发展需要的特殊性,例如,刚入学的学生社会经验太少, 直接使用校企联合教学的方法更容易使他们的职业心理发展受到挫折, 因此应该先从学生对教材、 对服装设计学科的熟悉和认识开始进行教学, 校企结合的教学模式则更适合于高年级学生。
对服装设计的理解和认识范文6
【关键词】服装设计,创新,自然元素,绿色循环,高科技
一、自然元素在服装设计的创新
时代在发展,人们的观念也在不断的更新变化。然而艺术创作的本质特征就是观念的不断更新。不难发现每一次服装设计的演变都是对设计师观念创新与改革的证明。从具象的模仿到抽象的变形,从单一的照相到多维的造像,我们对自然元素的使用在不断地改变。设计者不仅要为社会创造视觉和触觉的财富,同时也在不停地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进行着不断地思考。通过设计长河不断地改变我们对图案,对廓形,对色彩,对材料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形成我们当代的设计理念,促使我们对当今国际时装设计的趋势特点是返璞归真,回归自然和新的节俭意识。服装的发展作为社会文明的镜子,引导者人们的思考和消费观念。而人类自身不断变化的心理需求,就促使新的面料不断的被开发和使用。同时需要设计师去发掘和利用自然元素中可被利用及发掘的设计元素。大自然之美,不论是早期人类对自然元素的朴素运用还是现代的服装设计中对自然元素的提炼运用,都是在物质及形态上对自然元素的依赖。大自然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它对人类的奉献是用什么都无法衡量的,所以当我们在利用自然元素满足我们的需求的同时要做到爱护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长久的汲取自然元素。
二、绿色循环消费主义倡导下的服装设计的创新
21世纪的主流消费观念是绿色循环消费主义,最初来自于绿色消费。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出发点、保护消费者健康为宗旨、符合现代人健康与环保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和消费方式的统称。是争对绿色产品,能源的有效使用以及资源的回收利用,对生存环境的保护等的消费方式。在绿色循环消费主义倡导下的绿色服装设计指的是在原料、生产、加工、使用、资源回收利用的全过程中,不仅可以起到消除污染,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而且对人体无害,有益身体的服装。把绿色环保作为一个设计理念引入时装要追溯到80年代,在1997年的德国杜塞尔多夫成衣展中,被首次作为环保服装展示,并被颁发时装环保奖,这次的展示将绿色环保的理念推向了更新的高度,使全世界对环保,休闲,健康的消费方式有了更新的认识。目前绿色服装已经成为欧美国家时尚名流的热门话题,它的未来受到顶级设计师的肯定。
三、高科技在服装设计上的创新
在当今科技时代,生态环境破坏日益严重的今天,为了能够减少环境污染所带来的危害,人们也开始反思,并对生态破坏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在服装的设计上,与传统服装设计相比较,现代环保服装的立足点在于浓厚的绿色生态意识。因而从科技的角度对面料的开发、设备更新等方面的研究为设计者提供了很多便利。例如Fashion Meets Technology(时尚与科技相遇)的运动服装系列就是受到登山运动员George Mallory的启发,在营造舒适、保护性和实用性方面加大了投资力量,这组运动服完全采用天然纤维制作而成,在技术方面,最新的纳米技术为其提升了更高的价值。纺织品设计师Amy Congdon也是通过生物技术与纺织品融为一体,开发出了未来生物服装,这是一款运用数码刺绣技术伴随立体打印,使细胞能够印制到纺织品棚架上创造出有生命的组织,以此创造新的材料形态。
如今,有机生态纺织面料在市场上受到各方面的关注,在设计技术方面,耐克公司通过七年的时间投入600万美元设计和建造了专用的软件开发的环保服装设计工具,这些方法能够帮助设计者在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快速创新,能够使人们更加认识到自然资源的减少,向低碳经济迁移的必要性,节约能耗加速企业协作的功能。由此可见,无论是开放式创新设计工具的应用还是绿色环保面料的开发,都是为了强调技术的革新和设计速率的提升。这种追求“快、新”的革新,都是为了解决现在服装设计生产中存在的生态环境破坏的问题,进而增加出来的新思路,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