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涝灾害的解决措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洪涝灾害的解决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洪涝灾害的解决措施

洪涝灾害的解决措施范文1

关键词:水利工程规划;防洪治涝;设计

雨水天气,低洼地区会产生渍水,甚至被淹没,从而出现洪涝。洪涝灾害严重影响了农业等领域的发展。洪涝灾害也会影响水利工程建设,造成工程结构的破坏,影响其正常使用。因而在水利工程规划中,工作人员应重视洪涝灾害的控制问题,加强防洪治涝设计,明确规划目标,进行合理规划,提高水利工程的质量,确保其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1水利工程规划中防洪治涝设计的原则

(1)从整体性出发。水利工程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项目,在进行规划设计时,要基于整体角度考虑,将综合利益置于首位。在防洪治涝设计中,工作人员应注重上下游和两岸的灾害抵御,在整体上考虑防洪治涝问题。规划人员要优先明确防洪治涝的整体任务,即对洪水的抵御和疏导[1]。以此为出发点,明确工程设计的重点。同时,工程建设要注重轻重缓急,特别关注重点要素,包括名胜古迹、交通枢纽、农田等,进行规划设计时,要注重对这些要素的保护,进行优先考虑。(2)结合相应的防洪措施。防洪治涝的工程项目规模较大,需要占据较大面积的土地,耗费较高的成本。工程建设中,存在一些非工程处理措施,能够以较少的人力与物力投资降低洪涝损失。这种措施是水利工程防洪治涝设计的要点之一[2]。例如,国家规范水利工程人员技术操作的相关法律法规、现代化防汛指挥系统等,都是此类措施之一。规划人员要将这些非工程处理措施应用到防洪治涝设计中,全面提高规划效率。(3)有效利用水资源。洪涝灾害带来的损失较大,但是洪涝过程中的水资源也可以被有效利用,对损失进行弥补。我国国土面积大,地形地势复杂且差异性较大,导致水资源的分布不均,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洪涝地区的水资源可以被引至水资源缺乏地区,从而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3]。因而,防洪治涝设计要与水资源分配结合起来,在易出现洪涝的地区强化洪水疏导工程建设,在水资源匮乏地区兴建水库,实现储水。在防洪治涝设计中融入水资源配置思路,可以因地制宜地选择治理办法,降低成本,提高防洪治涝设计的有效性。

2水利工程规划中防洪治涝设计的对策

(1)细化调研。对于洪涝的高发地点,规划人员要进行细致的调研工作。首先要通过网络、书籍、走访等形式了解现场的基本信息,包括地形、地势、水文、气象等特点,根据资料分析可能引发洪涝灾害的原因[4]。其次,要根据历史信息掌握该地点出现洪涝灾害的情况,并分析原因,了解当时的解决方法,结合环境及现实条件的变化,研究制定新的防洪治涝方案。另外,除了施工地实际情况的调研,还应走访当地居民,了解居民实际需求,使得水利工程迎合民众需要,降低人为因素干扰。(2)制定标准。调研后,工作人员要对防洪治涝设计方案进行意见征集,制定标准。明确设计标准有利于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的可行性,使之更符合当地的实际发展状况。针对该区域的地理和经济条件,工作人员要进行保护区的划分,明确保护区洪涝灾害的影响程度和发生几率,进而开展综合分析,详细制定防洪治涝设计标准,使得防治标准更加符合建设区域的实际,优化防洪治涝效果。(3)构建防治体系。调研和防治标准完成后,规划人员要建设防洪治涝的综合治理系统,使设计成为体系。防洪治涝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规划人员系统地把握。防治体系的建设同样需要以自然条件为主要依据。在此基础上,还要对设计、建设等各部门的需求进行全面把握,分析防治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从而建设起完善的防洪治涝体系。在决定最终方案之前,要进行工程质量评估,必要时可适当牺牲局部利益,以保障工程整体质量,确保防治效果最优。(4)进行效益评估。水利工程建设的本质属性是环境工程,其作用指向抵御洪灾,保证生存环境质量。水利工程在防洪治涝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包括移民安置、垃圾处理等,对环境和居民的影响较大。因而,防洪治涝设计中要进行适时地环境评估,降低工程建设对环境的不利影响[5]。另外,规划人员应对年均效益进行估算,以便反应防洪治涝的效果。这就要求工作人员结合历史数据,对典型洪水相关的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判断经济发展与洪灾损失之间关系,将计算结果纳入防洪治涝效益的体系中。(5)编写报告。防洪治涝设计最终要以报告形式呈现。规划人员要在报告中阐释工程建设及投资、流域自然情况、历史洪灾分析、移民安置、水文资料分析、防洪工程建设情况、社会经济情况、非工程措施等内容。规划人员要确保报告的完整性,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编写。同时,编制设计报告的基本要求就是真实性,规划人员要确保数据信息真实有效,对相关问题进行客观分析,提高报告的专业性与科学性。报告编制完成后需接受相关部门和人员的审核,并进行质量检测,判断设计报告的可行性,审核通过方可投入使用,作为水利工程建设的指导文件,以防洪治涝设计提升水利工程的功能性。

洪涝灾害的解决措施范文2

【关键词】城市洪涝 预警评估 系统 经验

【中图分类号】P3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7-0442-01

1、前言

洪涝灾害一直是城市主要灾害之一。多年来我国许多城市不断遭受暴雨、台风等不利气候的危险,发生了暴雨淹城的情况,给当地经济和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了损失[1]。针对严峻的城市防洪排涝问题,各发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对策,认真解决这一重要的民生问题。水利部在948项目中推荐引进英国Wallingford公司研发的“2D城市洪涝与流域汛情风险预警评估系统”(FRMFS)[2],以期通过非工程防洪措施提高洪涝灾害预警预报的准确程度。

2、FRMFS简述

FRMFS是国外最先进的城市洪涝风险预警评估系统之一,它率先将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水环境工程及资产管理融为一体;实时链接水文与气象数据,以内嵌的完整水文水力模型为基础,对城市洪涝灾害进行实时预报预警。它结合地理信息及复杂的地形地貌资料,采用2维洪水演进模型评估城市洪涝灾害的风险、影响范围及影响程度,帮助管理者快速准确地制订区域防汛调度或应急措施,为公共报警及事故应急措施的运用提供决策支持。系统充分应用已有的水文水动模型,甚至经验模型,综合降雨径流模块以及模型转换、经济分析等各个模块。利用Web实现不受地域限制的远程洪水调度决策;系统支持局域网及广域网内不同权限的多用户访问,远程用户也能够在线驱动水情预测模拟并决策信息。

FRMFS的特点之一是雷达降雨采集,它可以根据地形,对站点周围半径200km以内的降雨进行测量。传统的实时洪水预警方法注重主要河流,适用于洪水波运行时间较长的情况;而该系统可针对小河流,特别是地形险峻或者城市化程度很高的区域,洪水波的形成时间很较快情况,采用雷达技术记录降雨信息,反复地用新雷达数据进行更新迭代,在水文模型支撑下预报局部产流,为小流域或城市排水系统提供有效的洪水预警预报。

系统采用1维水力模型(城市排水管网/流域河网水力模型)确定洪水出现的位置,采用2维引擎结合地形在更详细的局部范围内真实地确定洪水淹没范围、水深及流速,实现了二个分析引擎的完美结合,为洪水风险分析和灾害评估提供准确的评判依据,使计算成果更加合理,精度更高。

3、大型城市应用情况

除了在英国本土多个城市应用了FRMFS外,比利时等国都有应用的成功案例,但这些城市的共同特点是建筑结构整体规划合理,政府在城市防洪排水方面投入的资金量大,城市地下管道和河渠排水畅通,防洪排水调度水平高。

西班牙几个城市的经济情况、城市建设和FRMFS的应用环境与我国部分城市相近。该国一直应用FRMFS并进行了二次开发。在我们的考察过程中,FRMFS研究机构负责人Eduardo Martínez先生与技术工程师Adela女士介绍了FRMFS引进应用情况,演示了马德里市的应用成果,证明FRMFS引进是成功的。

在我国,上海市于2006年引进了该系统,2008年完成试用,提交了总结报告。对其成果的评价是:需要进一步加强实践跟踪工作,在实际系统的开发和运行过程中,不断验证设计的正确性,逐步完善。显然,FRMFS在上海的应用效果并不理想。分析相关的资料,可以发现其原因主要是系统对数据的要求比较高,大型城市需要输入的各种数据量巨大,往往会因为一个离散数据或不符合的边界条件,导致方程无法收敛,运算时间过长。由于洪涝汛情风险预警的紧迫性,该系统无法满足用户对于成果时间上的要求。同时,上海地下排水管网和地面高程数据等原始资料尚不能适应系统要求。本项目原计划在杭州市应用,也是由于数据问题未能实施。可见, FRMFS在我国大型城市应用有待进一步探讨。

4、中小城市应用实例

本课题主要是在分析大型城市应用FRMFS的经验和教训基础上,重点研究我国中小城市的适用性,项目组经过三年多对系统的引进、消化、吸收和二次开发,成功地在浙江省金华市进行了试点应用,证明了在基础数据比较好的中小城市该系统是适用的。

金华市面积约2000km2,人口90余万,每年的台风、暴雨常常造成市区的洪涝灾害,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自然条件。金华市位于金衢平原,城市地面高程与附近的河流水位接近;周边山地暴雨形成的山洪汇流快,迅速进入主城区河道。城市周围河流水位暴涨时,的大部分江河水位偏高,致使城区的排水泵闸不起作用,无法有效排出涝水。二是在市区发展规划时缺乏对地面和地下排涝设施的整体设计,城区蓄排涝设施标准低、能力差,河道宽度不足,设计过水流量不够,排水通道不畅。三是由于市区迅速地向周边扩展,先前的大部分市郊农田和水面已被不透水的结构覆盖,滞蓄洪水的能力基本丧失。一些原有的排洪通道被填堵,致使整个城市排涝不顺。

从以上的情况看,金华城区的状况与国内许多中小城市相似。

试点项目的输入数据有1:500的现状地形图和数字高程模型,完整的地下管网、河流和街道等实测数据,计算区域地面标高在35m~60m区间,概化节点近2874个,管网长度约79km,子集水区2715个。计算中对边界约束根据实际情况作了部分修正。软件提供方在系统内嵌入了当地的水力计算经验模型,并与系统原有模型溶合。最终计算成果与实测数据比较校验,水位、洪量、历时等误差均在5%之内,满足应用上的要求。

金华市应用FRMFS的成果特点体现在:在国内率先实施了中小城市FRMFS整套技术解决方案;集成了城市空间基础信息、灾情分析与评估、实时水雨情、工情等数据库以及分区域、分专题的综合信息管理;在应用中,成功地结合了当地的降雨量-水深模型,能有效地直接利用现有地理高程数据分析确定洪涝影响范围,并能根据不同用户的需要直观形象地展示可能发生的雨涝淹没范围、淹没水深等,定量地分析各种受洪涝影响的专题信息,预测城市雨涝蓄水量及损失程度;同时,在分析灾情现势性后,列出可能的排涝方案,代入分析模块,得到最优解决方案。

金华市引进和实施FRMFS,大幅度降低了防汛预警系统的建设成本,缩短了开发时间。系统的应用改变了全市洪涝汛情风险预警评估以手工作业为主的局面,提升该市洪涝汛情风险预警和评估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满足了各级防汛指挥部门的工作需要,也为全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FRMFS应用存在的问题是:基础资料收集困难、约束限制条件比较多。

5、结论

FRMFS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应用最广泛的城市洪涝与流域汛情风险预警评估系统之一,虽然在我国大型城市应用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但实例表明,其在我国中小城市的应用是可行的。该系统不仅能应用于中小城市区域洪涝灾害的预测评估,为政府实施防汛指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还可应用于城市排水系统改造、新建城区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

参考文献

洪涝灾害的解决措施范文3

[关键字]雨季防洪 防洪建设 难点 解决测试 策略

[中图分类号] TV87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5-262-1

1我国当前防洪建设现状以及建设防洪的重要意义

1.1目前我国防洪建设现状

我国防洪建设工程的进行,主要是为了更好的保护周边城市以及其中居住的人群,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城市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也越来越重要。基于这一点,我国近些年来不断加大对城市防洪建设的投资力度以及重视程度,主要防洪建设的工程包括大型水库与蓄滞洪区等,其数量与频率都在不断增加,为城市的防洪建设设立了基础的条件。但是因为城市化进程与城市人口的迅速发展和增长,城市防洪任务仍旧非常艰巨,例如:1998 年长江、松花江、嫩江、湘江、闽江等江河相继发生了特大洪水,为城市的安全和人民生命以及才成带来了重大的威胁。这不得不引发我们的深思,我们更需要做的就是建设最安全、最有效的防洪建设,避免一切带来灾难的不稳定因素。

1.2建设防洪工程的重要意义

根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目前设有城市668座,1999年实现的工农业总产值占全国工农业总产值的70% , 而之中有防洪任务的城市为639 座, 占城市总数的95% [1] 。因此, 构建有效的城市防洪体系显得尤为重要。总而言之,防洪工程的建设无论是对于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还是保证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拥有重大的意义。

2雨季防洪建设难点

我国防洪建设的数量少数,但是终究还是会有重大洪涝灾害的发生这就要归于在防洪建设中的难点上,下面我们就从具体的几个方面来重点介绍下雨季防洪建设的难点:

2.1工程方面的难点

(1)质量上有所欠缺,管理和维护受不到重视。自我国建国以来,修建的水利工程数量很多,共建造了8万多座水库,修筑堤20多万km,蓄滞洪区近100个,并且再过去的几十年中取得了很大的成果,成功防止了许多次洪涝灾害的发生;但是同时也有许多因为堤防决口带来不可估量损失的灾难发生,这追根究底是质量的问题,所以工程质量问题是防洪建设不可忽视的一个施工、管理难点。

(2)国家对于防洪工程的不充裕投入。我国本来就是一个洪涝灾难频繁的国家,对于水利工程的投资本来就是应该的,但是从资料上显示,我国在这一方面的投足并不客观,远远达不到防洪需求的标准,这就为后期的工程建设局限了手脚。

(3)河道行洪障碍多。城市化的迅速进行,人口的不断增加,违章建筑的也是处处可见,严重破坏了正常的河道建设,而且因为各种生活居住建筑的设立,河道中的石沙资源急剧减少,这都为防洪建设带来不可避免的难题。

(4)蓄滞洪区启动难。防洪城市的经济发达、公共设施也错综复杂,所以分洪这一操作往往不能进行,而且有些城市很少发生洪涝灾害,居住的人们往往都已经懈怠,蓄滞洪区根本没有用处,在灾难发生的时候,蓄滞洪区也无法及时开启使用,这为雨季的防洪建设提出了另一大考验。

2.2非工程方面的难点

(1)防洪标准相对于城市发展滞后。我国许多城市的防洪标准与城市的发张严重不相符,据统计城市不足50年和2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在我国防洪城市占据绝大的比率,而且一些中小城市目前为止都没有设防。

(2)防洪信息系统不够完整。汛息来临,能够越早的勘测到并下达通知则可以有效的防治灾难和减少灾难带来的损失,但是就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来说,对防洪建设的投入根本达不到需求的标准,[2]使得防洪的信息系统至今也不能完备起来,在雨季防洪的预防上增加了难度。

(3)防洪意识淡薄。因为许多防洪城市发生洪涝灾害的频率并不是很高,所以其中的居民对于防洪的意识也逐渐淡薄,同时也没有相应关于防洪知识的教育培训,当洪水来临时,无法应对的现象比比皆是。

3雨季防洪建设难点的解决措施

针对上面我们提出的在雨季防洪建设中的各类难题,提出下列相应的解决策略:

(1)增大对城市防洪的科研力量。目前我国对于防洪建设的理解多停留在理论上,具体的实践上还是有所欠缺的,所以需要一个专业的团队来进行深入研究,而且也可以不断的完善雨季防洪工程中的信息系统,为雨季防洪做好预防工作。

(2)防洪工程质量保证。防洪工程的质量保证和管理,是整个雨季防洪建设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只有工程的质量得到了保证,才能在洪水来临的时候最大限度的保障城市以及城市居民的安全,[3]也为后期的因为无法阻挡洪水不得不做的撤离工作争取最长的时间,进一步保护人民的安全。

(3)蓄洪区的切实利用。蓄洪区的建设就有其重要的作用,不能因为当地的环境设备而被忽略或者废除,所以这就要求在开始建设蓄洪区的时候得到充分的合理计划,并在后来物尽其用,让城市和居民认识到其重要作用,以便在后来的应用中发挥作用。

(4)加大城市防洪工程投资。城市防洪工程的投资不足,无论是工程的质量上,还是信息系统的完善上都得不到保障,所以在城市防洪工程的投资上,不能够说最大限度的加大,但最起码也要让防洪建设工程的投资与城市的发展同步。

(5)转变防洪观念。有些洪水灾难发生的时候很多地区及当地居民都顿感手足无措,为后期的转移工作也带来了不少难题,这与平时薄弱的防洪意识有着莫大的关系,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开展适的防洪知识教育和行动演练,彻底转变防洪观念。

总而言之,雨季防洪建设对于城市、国家以及人民的安全都至关重要,我们针对这个建设过程中的难点,切实实行具体的解决策略,更好的保护人民安全和发展国家经济。

参考文献

[1]谷兆祺.加强城市防洪工作[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0,(3):27-30.

洪涝灾害的解决措施范文4

关于2005年汛期防汛工作的报告

各位领导:

欢迎各位领导到天城检查指导工作。现将我县2005年汛期防汛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今年我县冬春、初夏干旱严重,目前已进入主汛期,大雨、单点暴雨天气突出,并且分布不均,局部地区暴雨成灾,洪涝灾害时有发生。

由于受偏西气流影响,6月28日20:00时左右,我县受系统主要冷锋切变的影响,全县大范围内普降大到暴雨,此次降雨历时2—3小时,强度大,致使我县竹园、卫泸、新哨、虹溪、朋普、弥阳6个乡镇相继发生严重洪涝灾害,造成705人受灾,倒塌房屋34间。农林牧渔直接经济损失1130万元,农作物受灾面积23160亩,其中,粮食作物8430亩、其他作物14730亩,农作物绝收2955亩、粮食作物绝收1740亩;公路中断5条,毁坏3千米,直接经济损失258万元;水利设施损坏堤防5处,直接经济损失5万元。灾害造成我县经济损失1393万元。

二、面临的困难

一是近年来气候异常,天气复杂多变,汛期强降水天气偏多,多局部暴雨天气,洪涝灾害发生频次高、危害程度重。二是病险水库多,我县116座水库,有58座带病运行,所以今年的防汛任务十分严峻。三是我县财力紧缺,仅靠县级财政难以承担对病险水利工程的除险加固费用。

三、采取的措施

针对存在的困难,我县的防汛工作立足防大汛、除大涝、抗大灾的思想,坚持全面贯彻“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防汛方针,采取有力措施,积极防汛备汛,确保我县小坝塘以上水库安全渡汛,不垮一库一塘,努力减轻洪涝灾害损失,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具体措施如下:

(一)明确职责,强化水利工程防汛安全责任

为加强对防汛工作的领导,强化防汛措施,保证各项水利工程安全度汛,县人民政府于6月10日专题召开全县防汛工作会议,回顾总结2004年的防汛抗旱工作,深入分析当前我县防汛抗旱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全面安排部署今年的防汛抗旱工作。会上,县人民政府与各乡镇签订了《二00五年防汛责任书》,落实以行政首长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为主要内容的防汛责任制,明确14件小〈一〉型水库、9件重点小〈二〉型水库、甸溪河河段和病险水库行政首长防汛责任人、技术责任人、岗位责任人。小〈一〉型、重点小〈二〉型、病险水库的防汛责任人、技术责任人、岗位责任人已在半月刊《天城》上公告;同时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4月28日前各乡镇都落实并公告了辖区内小型水库的防汛责任人;各村委会公告辖区内坝塘的防汛责任人;竹园、朋普两镇公告了辖区内甸溪河段的防汛责任人,接受社会的监督。层层落实,逐库到人,使各项安全度汛措施和责任落实到人。通过层层抓责任制的落实工作,使防汛工作做到有人抓、有人管。

(二)抓好汛前检查,及早消除水利工程安全隐患

4月下旬,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组织四个检查组分别对全县中型水库、小〈一〉型水库、重点小〈二〉型水库及病险库塘的引、放水沟、放水闸、涵、溢洪道等设施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安全检查。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求各乡镇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处理,短时间内无法处理的,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措施,确保水利工程安全度汛。

(三)以防为主,做好水利工程安全防洪预案

为使汛期水利工程安全运行,减少洪涝灾害损失,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对全县的水利工程按照《天城县防汛抢险应急预案》(弥政发〔2003〕45号)进行应急抢险。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对中型水库、小〈一〉型水库、重点小〈二〉型水库及病险水库制定了一库一策、一库一案的防洪预案和度汛计划,并对雷打滩水电站的度汛计划和防洪预案作了审定,编制了湖泉生态园防洪预案,同时对部分干涸的库、塘进行清淤除障。

(四)储备物资,确保安全度汛

我县防汛重点主要是甸溪河竹朋段,防汛物资大部分用于甸溪河竹朋段河堤的坍塌修复处理,其次用于库塘、沟渠的修复。目前,县防汛办共储备102立方米防洪桩,2.5万条编织袋,其他零星物资由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单位县供销社储备备用;按防大汛、抢大险的要求,县级和各乡镇都落实了以武装部、民兵为骨干的防汛抢险队伍。

(五)抓好防洪工程建设

1、虹溪排洪遂洞工程。全长4084.21m,最大设计流量为每秒29m3/s,概算总投资2684.79万元,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努力,截止6月30日,完成隧洞进尺2852.87m,该工程建成后,可彻底解决排涝面积3500亩,排洪量241.72立方米,能有效地保护虹溪镇33000多亩烤烟、17000多亩水稻以及部分玉米、蔬菜等其他农作物不受洪灾袭击,减少受灾年平均经济损失749.95万元。

2、甸溪河竹朋段河道治理工程:甸溪河全长170km,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竹朋段,由于河道弯道大,坡度缓,淤积严重,阻水突出,只要有大的降雨,甸溪河沿岸就不同程度受淹,灾害严重时造成10多万亩农作物受淹。2004年改河三段,由原来的2.6km截弯改成了0.8385km,缩短了1.762km,建设溢洪闸7道,过流能力达500m3/s,共投资900多万元。

3、针对当前严峻的防汛形势,我县对病险小〈一〉型和小〈二〉型水库下达了蓄水计划,要求严格按计划蓄水,坚决杜绝擅自超汛限水位蓄水,有效预防水库险情的发生。

(六)密切注视水情、雨情的监测预报

自5月1日以来,县防汛办针对我县的防汛情况和天气的变化趋势,及时向县气象局、乡镇水务所、3件中型水库和小〈一〉型水库了解当地的降雨情况,每早8:00—8:10分收集整理各中型水库的蓄水量、入库流量和出库流量,尤家寨水文站、江边街水文站的江河流量情况,以及州县气象部门的气象信息。经整理分析后及时通知各乡镇防汛领导小组负责人,做好防灾抗洪的准备。

(七)加强值班管理,及时沟通信息

进入汛期以来,为保证防洪信息及时传递,各乡镇和中型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也相应成立了防汛领导小组,每天24小时值班,领导参与值班或带班。要求值班人员坚守岗位,不擅自离岗。做到密切监视水情、雨情、灾情及天气形势,一旦发生灾情,做到及时上报。县防汛办进行定期不定期抽查。当遇到重大灾情发生时,及时了解详细情况,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

洪涝灾害的解决措施范文5

关键词:湖西洼地 水利建设 防洪除涝 综合治理 治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P343.1 文献标识码:A

1基本情况

南四湖湖西复新河流域洼地,即大沙河以西的丰县区域,涉及欢口、顺河、师寨、首羡、常店、赵庄、凤城、孙楼、宋楼、王沟、华山、大沙河等12个镇,总面积1120.5km2,耕地面积92.3万亩,总人口90.05万人,占全县耕地面积的四分之三。区域内主要河流为复新河干河及其白衣河、苗城河等14条支河,地形西南高东北低,地面高程大部分在39.5m以下,其中淹没损失较大的重点易涝洼地是北部圩区,地面高程均在37.0m以下,最低处为34.5m,圩区地势周围高、中间低洼,是典型的“锅底洼”地形,约320.5km2,占总流域面积的28%,是丰县重要的商品粮和其它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复新流域除涝标准普遍较低,除上游宋楼、王沟等镇大部分已达5年一遇除涝标准外,其它地区特别是低洼圩区大多不足3年一遇除涝标准;骨干排涝河道除太行堤河、丰沛河、沙支河最近几年已治理达到5年一遇除涝标准外,其余排涝河道除涝标准大部分不足3年一遇。受自然地理、气候及工程条件的影响,复新河流域涝灾具有经常性、普遍性的特点。尤其2003~2006年连续四年发生较为严重的洪涝灾害,据统计,累计受灾面积260万亩,绝收面积27.5万亩,受灾人口122.8万人,水毁房屋14215间,水毁工程2240座。复新河流域涝灾已成为制约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稳定。

2存在的问题及涝灾成因分析

复新河流域低洼易涝地区产生涝灾,与其自然环境、农田抗灾能力、管理水平、社会经济条件以及人类活动等都有密切的关系。

2.1排水体系不完善是发生涝灾的重要原因

复新河流域部分支河至今尚未进行系统治理,河道淤积严重。目前除太行堤河、丰沛河、沙支河达到5年一遇除涝标准,其余河道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淤积,不满足3年一遇除涝标准;排涝涵闸、泵站大多修建于六、七十年代,59座170台套排灌设备,但目前能维持运行的机泵仅84台套,排涝流量为48.7 m3/s,排涝模数为0.13m3/s.km2,仅相当于五年一遇机排标准的四分之一,108座自排涵闸均出现不程度地损坏,多数不能正常运行,加重了涝灾损失;面上工程不配套,洼地内河淤堵,涝水无法外排。

2.2客水压境及下游洪水顶托,导致洼地因洪致涝严重

复新河担负着丰县和上游安徽、山东等1812km2的防洪排涝任务。汛期上游客水压境,下游水位抬高,给复新河下游圩区的排水造成被动局面,极易发生洪水顶托现象。2003年7月中旬、8月下旬、9月上旬和2006年7月2日,分别遭到上级湖的高水顶托。特别是2006年7月2日,复新河下游水位达36.9米,圩区因机排能力低,导致田间积水无法排除,农业生产遭受了严重的损失。

2.3人类生产活动对工程人为破坏的影响

当地群众为了生产方便,常在排水通道上任意建路坝、拦鱼等阻水建筑,影响了洪涝水的及时外排;圩堤遭到人为破坏,不能封闭,容易造成“串排”现象,使低洼地区的排涝更为困难,受灾更为严重。部分洼地位于省界河流上,河道治理不彻底、标准不一,易产生水事矛盾。

2.4管理欠缺,影响工程效益的发挥

复新河流域的除涝工程除复新河干支河属县河道管理处统一管理外,其余面广量大的内河及涵站工程均属镇管或村管,管理机制不活,运行管理经费难以落实,管理设施落后不全,工程维护不到位,洼地的水情、工情、灾情信息采集能力薄弱,这些都恶化了区域的排水条件,加重了灾情。

3洼地综合治理对策

按照“全面规划,重点突出,因地制宜,统筹兼顾,综合治理”的原则,根据复新河流域洼地具体的地理特征、存在问题和多年来受灾情况,将复新河流域洼地治理规划为二个封闭的大圩区,即以苏鲁界河、四联河、太行堤河、史南河为封闭的地面高程为37m以下圩区和以太行堤河、史南河、城南二号沟、城西二号沟、丰徐河、沙支河为封闭的地面高程为37m以上圩区,以治涝为主要目标,兼顾洪、旱、渍的防治,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分片综合治理。

3.1实施干支流河道及排涝干沟治理工程

目前,复新河干河和众多支流河道淤积,排水能力不足,除涝标准大多不足3年一遇。实施干支流河道及排涝干沟治理工程,按5年一遇除涝、20年一遇防洪标准进行治理,打通排水线路,理顺内外河排水体系,为机排站的排涝创造有利条件,并有效增加洪涝水下泄量,提高洪涝水下泄速度。

3.2加强圩堤工程建设

复新河流域洼地损坏较为严重,残缺不全,部分堤身单薄,大多数圩区不能封闭,甚至有的小圩区根本没有圩堤,容易造成“串排”,使低洼地区的排涝更为困难,受灾更为严重。结合圩区的“合圩联圩”规划调整,按照“高水高排、低水低排、就近抢排、便于管理”的原则,将37m以下的圩区划分为27个小圩区,37m以上的圩区划分为5个小圩区,每个小圩区均为自排、机排相结合的除涝模式,当外河水位较低时,通过大、中、小沟逐级自排汇入骨干河道,若外河水位较高,通过内部泵站抽排,并按照5年一遇除涝标准及时恢复与完善圩堤,理顺圩区内灌排体系,确保圩内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3.3兴建排涝、灌溉设施

复新河流域洼地高程在37.0m以下的圩区,最低点高程为34.5m,这部分地区是复新河流域汛期受灾最为严重的地区,因外河水位较高,机排能力严重不足,现有21座排灌站,目前可以维持运行的有13台套;圩内自排涵闸大都兴建于上世纪六、七年代,年久失修,洞顶坍塌,底板和翼墙出现不均匀沉降,一些早期使用的木闸门均已腐朽,启闭设施无处购置配件,无法启闭,每到汛期要打坝子封堵,严重影响了排涝和汛期的防洪,为彻底根治内涝,必需进一步加强防洪除工程建设。因此,要分步改造、扩建、新建现有灌排设施。另外,为提高流域内的除涝能力,减少投入,灵活调度,可建立一定数量的移动抽排机泵。

3.4调整低洼地区农业结构

湖西复新河流域洼地属于易涝低洼地,雨涝灾情频繁,不宜按常规进行农业生产。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需因地制宜对低洼地区的农业结构进行调整,大力发展适应性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增值能力。

3.5重视非工程措施

建立健全防洪除涝预报系统:根据南四湖流域洪水特点及暴雨特征,建立健全防洪除涝预报系统。徐州历史上常发生先旱后涝及旱涝急转现象,因此,应特别注意加强汛期的气象、水文的预报、预测工作,及时掌握准确的雨情、水情预报,以便早作准备,避免或减轻灾情的发生;建立较为完善的现代防洪除涝减灾体系:根据南四湖水文特征和洪水特点,分析湖西复新河流域洼地历年来洪涝灾害的成因,依据国家、省、市防洪除涝的有关法则,制定湖西复新河流域洼地防洪除涝预案,实现从防御洪涝灾害向管理洪涝的转变。

3.6加强工程的运行管理

湖西复新河流域灌排工程面广量大,管理任务十分繁重,为此应完善和创新灌排工程管理体系,应将所有灌排工程设牌立卡,登记造册,承包到人,实行管理人员责、权、利有机结合的管理办法,落实管理维护经费,使灌排工程管理走制度化道路,确保工程良性运行,最大程度地发挥效益。

4 洼地综合治理效益分析

4.1减灾效益显著,初步构建了区域除涝减灾体系。

复新河干支河道疏浚后,其排涝标准由原来的三年一遇提高到五年一遇,防洪标准恢复、提高到二十年一遇,为洼地的防洪除涝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通过开挖、疏浚排涝干沟,新建、改建涵闸、泵站,较大程度地改善了重点平原洼地的水利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完善了除涝减灾体系。经测算,洼地综合治理工程完成后,多年平均减灾面积约42.57万亩,洼地内综合农作物亩产值1180元(2011年价格标准),减灾损失按40%计,计算涝灾损失指标为472元/亩,则多年平均除涝效益为20093.04万元。

4.2发展农业生产,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洼地综合治理实施后,可以建立较为完善的与流域、区域防洪相协调的现代防洪减灾体系,实现从防御洪涝向管理洪涝的转变,提高和保障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水利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解决连年洪涝灾害严重制约湖西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大问题,使湖西地区改善生产条件,脱贫致富,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4.3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有良好的生产生活条件,整洁的村容村貌以及文明的乡风,而每次洪涝灾害,都会使地区经济发展受到影响,农民收入下降,居住环境和交通条件恶化。而洼地综合治理时,结合河道疏浚、排涝干沟清淤、建筑物工程的实施,建设水土保持工程和环境绿化工程,保持水土、美化环境,可为湖西城乡居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洪涝灾害的解决措施范文6

关键词:城市;洪灾;因素;防洪减灾;措施

中图分类号:K915文献标识码: A

每年全球范围内都会暴发许多自然灾害,据统计结果分析,大概有40%的损失是因为洪涝灾害造成的,所以,洪涝灾害已经成为现阶段主要的自然灾害形式之一。洪涝灾害的发生会带来严重的危害,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洪涝灾害进行有效的预防,减少因洪涝灾害而造成的损失,成为当前社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一项问题。

1城市洪灾形成的因素

城市洪灾的发生将会给当地的生活和社会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根据相关资料的研究发现导致我国城市洪灾产生的主要原因有:

1.1地理环境的因素

我国有将近一半的城市在江河的中下游地区,且属于平原地形,这些城市由于地面比江河水位低,在洪水大量来袭时易造成蓄泄能力不足,这种低洼的地势很易造成洪灾的侵袭。

1.2气候的影响

气候是非常容易引起城市发生洪灾的一种因素,一般来说导致洪灾的主要气候原因有台风、大潮,由于我国紧靠海洋每年都有至少7次以上的台风入侵,这些台风强度较大并且造成的危害也很大。据资料显示,深圳在1993年的一次台风入侵中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到13亿元,而1997年的特大风暴潮灾中浙江省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到170多亿元,因此,城市洪灾的发生将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的损失[1]。

1.3城市排水系统不完善

近年来我国加快城市化进程,城市中的建筑更加拥挤、马路也都成为水泥和沥青,这种路面对雨水的吸收能力很弱,降低了水土交换作用。同时,部分城市将雨水排除管道和排污水管道共用,且城市中的排水设施不够完善,投入的资金比较少,相应的排水管理系统不能满足大量雨水的侵袭。

2城市防洪减灾的有效措施

减少洪灾对城市的危害,减少由于自然灾害给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居民生活带来的损失,是推动社会发展、实现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

2.1增加对城市洪灾预防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

面对城市洪灾给人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造成的严重影响,相关部门应该认识到加强城市洪灾预防管理的重要性,根据城市洪灾预防管理工作的需要及时采取相关措施,增加对城市洪灾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城市防洪预防建设资金的投入要落实“谁受益、谁投资、谁建设”的原则,实施多元化的投资主体,满足城市防洪相关设施的建设。根据“谁受益、谁投资”的原则和“国家河道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向城市中相关河道的受益单位收取一定的城市防洪工程维修管理费用;有国家拨取专项资金用于对城市防洪设施建设或维护,或是落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响应,利用社会资金和股份制的模式开展城市建设和河道综合治理[2]。

2.2将科学发展观落实到防洪工作中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一项理念,科学发展观主要是要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落实全面的发展观,形成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要实现经济发展的协调、可持续。城市洪灾的发生将会带来巨大的威胁,因此,相关城市建设部门应该在城市防洪工作中坚决落实科学发展观,利用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指导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城市洪灾是一种自然灾害,是由于地理环境、气候以及人为的一些因素而导致的,我们没有办法做到杜绝这类灾害的发生,但是要通过自身的行动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城市建设主管部门应该转变工作态度,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将避险意识放在防洪工作的首位,及时协调相关部门做好安排,发挥防洪工程效益并通过调度蓄水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最大程度的保护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3]。

2.3完善城市防洪管理体系

要做好城市防洪工作建设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为了减少洪灾给我国城市带来的损失,相关部门应该尽快根据城市发展的特点形成一套完善的城市防洪管理体系。非常规防洪工程和常规防洪工程以及防洪非工程体系,洪水灾害保障体系和灾情、水情评价体系是我国防洪减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常规防护工程主要是通过一些基础设施的维护减少灾害带来的影响,常规防洪工程主要是建筑堤坝和水库等措施,这些完善的防洪体系的建设对于减少洪灾对城市的威胁具有很大的作用。同时,洪灾管理部门要根据各地的洪灾发生特点加强科学研究,制定适合城市的减灾对策,将更多的现代技术运用到城市防洪减灾的预防和管理中,做好城市防洪、排涝管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减少城市洪灾给经济发展带来的经济损失,实现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

2.4定期对防洪设施进行维护与维修

维护和维修是确保防洪工程完善良好的根本措施。当地有关政府部门应给予大力支持与帮助,确保维修费用充足和资金落实到位。如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对现有体制进行改革,来解决一些体制不顺,管理不灵活、管理经费不足的弊端。并且,要明确各个管理部门的职责,协调好各个区段的管理和维护[4]。

2.5大力宣传、增加人们的水患意识

在城市防洪中,我们应大力宣传一些相关知识,增加百姓水患意识,提高百姓防洪素质水平。积极宣传与城市洪涝相关的法律,使百姓意识到城市防洪是关系到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大事以及城市防洪的重要性,使百姓养成人人关心,自觉维护河道环境,自觉维护防洪措施的好习惯。对一些无故破坏宣传活动或防洪措施的个人或单位,应依法从事,给予严惩。

2.6颁布相关法律,将城市防洪纳入法制轨道

在城市的建设当中,难免会有一些侵占河道的违规建筑物,因此,国家应颁布相关法律,对这些违规建筑物限期无条件拆除。对于一些违反规定、抗法不拆和破坏防洪措设施的恶劣行为,应按法律法规对其进行严惩。此外,有条件的城市应设立相关资金,以减轻国家财政负担。

2.7城市防洪应与城市建设相结合

城市防洪和城市建设应该是一个整体不应该是两个独立的个体。如果这两者相结合,不仅能节约城市道路占地面积,还能更好地维护河道堤防。对与城市建设留下的垃圾应进行合理有效的分配,致力于加固堤坝。增加水土面积,提倡植树造林,禁止乱砍乱伐。

2.8建立一套完善的水文自动检测系统

我们应采用现代高科技技术,对城市附近的河流进行各项水文参数的实时收集和处理,及时准确的进行水文测报和洪水预报,为防洪相关决策人员提准确数据,从而科学合理的调动用水。除此之外,要设立各级城市防洪相关部门,实行行政长官责任制,还要对各个部门实行责任制,责任到人。

3结语

城市防洪减灾工作的顺利开展将会最大程度的减少自然灾害给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带来的危害,相关城市建设主管部门应该从增加对城市防洪工程建设的资金投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指导理念以及建立适合城市防洪的管理体系等方面进行研究,更好的开展城市防洪工作,为实现经济发展和和谐社会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梁士奎,郭淑君.城市洪涝灾害与防洪减灾对策分析[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2).

[2]于卫红,于冠瑞.与洪水和谐相处――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城市防洪规划[J].城市规划,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