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茶的文化知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有关茶的文化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有关茶的文化知识

有关茶的文化知识范文1

关键词:中西茶文化;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策略

1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媒介,文化的直观体现,而文化促进了语言的发展,是语言的依存,两者相互依存,互不分离。人类在了解不同文化时,首先是从对方的语言着手的,只有通过学习语言才能更好地的了解不同的文化,了解不同文化的差异性,也只有更深入地理解了文化,才能更好地学习语言。大学生学习英语,不仅要学理论知识,更要学与英语语言有关文化知识,通过学习西方国家的文化历史等,从中获得学习英语语言的基础,为真正学好英语做好铺垫。

2中西茶文化的比较

茶最初诞生于中国古代,随之演变出相应的茶文化,在唐代以前,只有王公贵族消费得起茶叶,直到唐朝,茶文化处于繁荣发展的时期,茶逐渐普及到平常百姓家,成为人们招待客人的必需品,在饮茶时,往往搭配有甜点。唐代的陆羽写的《茶经》详细记载了煮茶的过程和与茶相关的文化活动,据调查从唐代到清朝,茶诗就有将近2000首,中国的茶文化发展至今,内容越来越丰富。西方国家中英国是最早接触中国茶文化的,在十八世纪,世界贸易愈加频繁,中国茶叶出口到西方国家,特别是英国,成为人们最喜爱的饮品,随即在西方国家掀起了饮茶热潮,随着时代的发展,英国也形成了其独特的茶文化,并成为世界茶消费最多的国家。茶叶最初进入英国,是作为稀有品,价格昂贵,一般平民消费不起,只有王室和贵族才能饮用,代表着一个人身份和地位的,随着十八世纪四十年代第一次的结束,英国打开了中国的国门,清政府同意英国在中国设立通商口岸,中国出口越来越多的茶叶到英国,茶叶价格降低,不在是稀有品,平常老百姓也消费的起,茶叶成为英国人最喜爱的生活必需品之一,随着时间的流逝,中国出口更多的茶叶到英国,最终英国茶叶的消耗量超过中国,成为世界上消耗茶叶最多的国家,据英国茶文化组织机构统计,英国人每年人均消耗的茶叶超过中国人一公斤以上。中西两国茶文化对茶叶的偏好也不相同,中国人偏爱绿茶,而英国人喜欢红茶,绿茶清心明目,有益健康,而红茶更加浓郁和香醇,更加顺口。中英两国人民的饮茶习惯也有所不同,英国人习惯将茶分为上午茶和下午茶,英国人在饮用红茶时,习惯放一些糖和牛奶,而中国人就是用沸水沏茶,一般也是饭后饮茶,清理肠胃,解腻提神,两种不同的饮茶方式不仅丰富了茶文化,也促进了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在早些时候,中国出口的主要是绿茶,随着全球经济进一步发展,中国的绿茶出口量也有所增加,逐渐得到西方国家的认可。

3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英语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通过开展茶文化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相应的文化价值观,让学生认识到文化对语言发展起到的促进作用,从而让学生在学习知识时,能够发散性思考问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英语是一名语言性学科,通过开展文化教学,帮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英语知识内容,了解现代英语形成的历史过程,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要实现文化的交流与经济的合作发展,就必须依赖于语言,因为语言是人们彼此交流的工具,也是文化传播的介质,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只有真正了解西方国家的文化,才能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英语。教师在教英语时,不仅要教语言本身,更重要的是教与英语有关的文化元素,教师只有对西方文化元素有更深刻地认识,才能教好学生英语。由于学生对西方文化和风俗习惯的陌生、不了解,导致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常常会遇到很多困难,不理解一句话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语法结构,在不同情景下,又会有另一种语法结构。因为中英茶文化是有差异的,教师只有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茶文化教学,让学生对中英文化有比较,有更明确地认识,使学生对西方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才能提高学生对英语的掌握和实际运用的能力,从而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4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虽然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正在进行,但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很多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应试教育,这样一种模式往往能够提高学生们在读和写两方面的能力,但实际与外国友人交谈时,却说不出来,即便说出来,对方也听不懂你想表达的意思。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就语法等内容进行讲解,过于抽象,并且很多语法是中国人加进去的,在英国并没有,教师采用的是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并未进行情景模拟,让学生自己模拟出外国人交流的情景,导致学生对英语的掌握和实际运用能力差强人意。随着我国与世界交流更加频繁,国家和社会对综合型人才的需求扩大,应试教育模式必然不在适合英语教学,教育工作者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要引入文化教学这一新的模式,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提高英语实际运用能力。茶文化作为文化的一种,中英茶文化有许多相似点和不同点,对于英语教育工作者是一个新的教学切入点,在英语教学中渗透茶文化知识,引导学生在学习茶文化知识时,比较其中西茶文化的差异,让学生了解不同的茶文化价值观,加深了学生对西方茶文化的理解,提高学生对英语的运用能力,有助于解决他们在学习英语时遇到的困难。

5中英茶文化差异下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策略研究

语言是构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我们学习一门语言时,一定要学好与这门语言相关的文化知识,只有具备了扎实的文化背景,才能掌握好一门语言。在学习英语时,将茶文化融入到英语教学中,让学生认识到中英茶文化的差异性,从茶文化出发,了解西方国家用语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1阅读英语茶文化原著

要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教师不仅仅要在课堂上教学生学习英语语法和句式、写作等知识,因为语言与文化是统一的,教师要推荐学生在课后学生阅读与茶文化相关的英语原著,并让学生用英语总结读后感,定期在班上进行阅读总结,表扬做得好的学生,对阅读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及时指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英语原著中体现的不仅是一个文字,更多的是文化背景,通过阅读有代表性的茶文化英语著作,学生能更加深入地了解文化背景,了解英语实际应用的交际规范,增强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阅读英语原著,使学生不再停留于语言的直观表现,更多的是通过学习西方茶文化,并把西方茶文化与中国茶文化进行比较,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种对英语语言的整体认知框架,对学生后续学习英语有很大的帮助。英语茶文化典型的代表著主要有三部:英国著名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在1853年出版的作品《维莱特》、英国维多利亚时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狄更斯的作品《匹克威客外传》和爱尔兰剧作家萧伯纳写的著作《匹克梁梅》。《维莱特》详细描述了英国下午茶背后的社交文化内涵;狄更斯对茶文化有着特殊的情节,他的作品一般都是借用茶来隐射作品人物的内心活动,《匹克威客外传》这一部作品中,“茶”就被运用了86次;《匹克梅梁》中更是喜欢借用茶来象征人的身份地位。

5.2组织开展茶文化活动

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师主要集中于课本教学,过于死板,不利于学生对英语文化的学习。因此,一方面教师可根据教学情况,定期组织中英文化交流活动,邀请留学生或外教,开展这类活动,进行文化交流,让学生更加了解西方文化;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开展类似于英国上午茶或下午茶聚会这类活动,邀请英语外教,让外教讲述英国人在举行茶聚会时一些文化内容和一些常常交流的话题,使学生了解更多西方国家的茶文化背景,和社交中的交际规范。这种教学模式通过创造一定的情节环境,有利于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英语语言背后的文化蕴含。

5.3欣赏西方经典茶文化影视作品

学习英语不仅要注重学习课本,也要注重实践。影视作品相比于英语原著,对学生学习英语口语有帮助,也有助于学习西方的一些文化知识。虽然语言文化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发生了一些改变,但是基本内涵是没有改变的。许多影视作品都能反映西方国家人民的生活态度,也能反映一部分现实生活和文化内涵,对学生学习英语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也有利于学生提前了解一部分英语文化。在英语教学中引入茶文化,即要求学生阅读与茶文化有关的英语原著,也要重视学生的口语,推荐学生观看有关茶文化的影视作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演练视频中出现的桥段,加深学生对英语的理解。例如英剧《唐顿庄园》就有人们的饮茶交际活动场景,对于下午茶的剧情描述的也非常丰富,可以帮助学生学习英语语言,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6总结

随着我国国际化步伐的加快,国家和社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增加,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中西茶文化知识,将英语茶文化教学融合到英语理论教学中,通过比较中西茶文化的差异性,让学生看到中西方文化在内涵认知上的差别,看到两种文化的内核是完全不同的,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提高学生对英语运用的运用能力,为今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孙志勇.浅谈中西文化冲突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34):127-128.

[2]张文杰.从中西茶文化的差异看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J].科技信息,2007(21):220.

[3]何一丹.浅析茶文化在大学英语文化教学中的实施[J].福建茶叶,2016(1):190-191.

有关茶的文化知识范文2

摘要:

在英语教学中,文化差异易导致语言学习和理解的困难。因此,英语教学不仅是语言知识的传授,而且也应包含文化知识的传播,教师应寓教文化于教语言之中,通过加强中西文化差异对比,克服学生学习英语的文化障碍,增强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

关键词:文化差异; 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

语言是人类社会文化中的语言,与人类社会的文化息息相关。一个民族的语言必然承载了这个民族的文化和所有的社会生活经验,反映了该民族文化的重要特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交往增多,国家所需要的是面向世界、对异国文化有深刻理解力的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在中学英语教学中重视跨文化教育,将之提高到应有的高度,使学生在实际交流中具备多元文化的包容性。

1通过英汉两种文化的比较,加强文化教学

初中英语新大纲明确规定:“为了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师可采用英语同母语对比的方法。”越来越多的中学英语教师意识到中西文化差异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初学英语的学生总喜欢把英语和母语同等起来,这种学习方法往往成为以后运用英语的潜在障碍。英语学习如在比较中进行,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中西文化差异的比较不仅有利于学生增强对交际文化的敏感性,而且对更好的了解中华民族文化是有裨益的。因此,在教学中,可以采取比较的方法把牛津新教材涉及到的内容分为两类:一是衣、食、住、行方面的,包括购物、食品、交通、学校、家庭等;二是日常交际方面的,包括问候、称呼、道别、致谢、建议等。在此只需把英国人和中国人寒喧问候的话和称呼等日常交际用语比较一下,就知道其间的差异,同时也说明比较中西文化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此外,我们还应注意英美文化的差异的比较。例如:在建议表达上,英国人说“Let''s go!”(我们走吧!)美国人说:“ Shall we leave?”(我们可以走了吗?),他们认为“Let''s go!” 有命令之意,很不礼 貌。因此,我们在讲授教材中“Shall we go to the park?”时,就应该让学生注意“Shall we …” 和“Let''s …” 作为两种不同建议的表达方法在使用上的区别。牛津新教材中有许多涉及到文化差异的日常交际用语和习惯表达方式,我们都可将它们和文化背景及中英美三国之间的文化差异联系在一起讲,这样学生掌握的就不是“中国式”的英语,面是比较地道的英美英语。但在比较中应让学生注意正确对待异国文化,既要防止对异国文化过高评价,也要防止民族中心主义。

2从课文中寻求有关文化背景知识的信息

由于目前中学还没有开设文化背景知识方面的专门课程,所以只能按牛津新教材,涉及到什么讲什么,帮助学生从中获取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和信息,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使他们不至于由于对目的语文化缺乏了解而造成交际失误。例如,在讲授What do English people eat?时,我们就可以将西方的价值观、人生观和生活方式渗透到教学中,增加对西方社会的了解。在西方,人们将“成功”作为人生的一大追求,他们爱工作,视时间为金钱,所以大街上人们都行走匆匆,过着快节奏的生活,以致“吃饭”问题在他们看来倒显得无足轻重了,这与我国“民以食为天”的传统观念是不同的。所以象课本中出现的“ham bur germ, sandwich, chips, fried chicken ”等 take -food就应运而生,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教师还要及时向学生讲授英语国家委婉语和禁忌语的文化特色。在中国,人们询问体重、年龄、收入、婚姻等似乎是常事,但在英美等国家,这些“privacy”都是尽力回避的,特别是女士们,对体重和身材是很敏感的,她们认为说某人“胖了”是对别人不尊重,是不礼貌的语言行为。所以,这里医生只能委婉地说道:“You''re eating too much .”以此避免使用“You are too fat.”并建议“You have to eat less food .And you also have to take more exercise.”此外,我们还可指导学生从课文注释和插图中习得有关文化知识。牛津新教材的课文注释,不仅仅局限于语言难点及其翻译,而且增加了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例如在介绍喝茶这一习俗时。英国人喝茶和中国人习惯不同,英语人通常在茶(多为红茶)里加糖或牛奶,或两样都加,而中国人一般什么都不加,习惯喝清茶。在此基础上,我们应向学生进一步补充解释:“红茶”译成英文为“black tea ”,而不要望文生义地译成 “red tea”。图文并茂是牛津新教材的一大特色。有些插图除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外,还可以从中习得有关的文化知识。如书中有一幅插图是一群英国人在寒冷冬天排队等公共汽车,人与人之间保持一定的间隔,这说明他们除办事讲求公共秩序外,还注意维护属于自己的空间,也注意不侵犯别人的空间。这是他们注意“个人隐私权”的反映,实质上这也是对课文中“ You must never jump the queue , If you jump the queue, other people will not be pleased!”最好的解释。

3利用直观化教学手段,体验异国的文化氛围

充分利用一切可用的教学手段,创造一个文化语言环境,能使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体验异国的文化氛围。可以通过收集和利用一些有关英语国家的物品和图片,让学生获得较为直接的文化知识,了解外国艺术、雕刻、建筑风格和风土人情。利用电影和电视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等各方面情况:各阶层人们吃什么,穿什么,住什么样的房子,如何与朋友交往,进行什么娱乐活动,什么节日对他们最重要,在节日如何庆祝,以及说话的表情、手势等。如在西方文化中,人们通常用拥抱或接吻的方式向他人表示祝贺,而在大多数的东方国家里,人们是用握手的方式来向他人表示祝贺。又如在英美等国家,人们举行葬礼时一般穿黑色礼服,表示庄重和对死者的哀悼;而在中国,人们多穿白戴孝表示对亲人死者的怀念。在英美等国家,人们举行婚礼时,新娘一定要穿白色,以示“纯洁高贵”,而中国的新娘一般多穿红色,以示“吉祥幸福”,更有趣的是“红色”被英美国家的人们视为“罪恶”的象征。这样富有情趣的对比观察,有利于学生体验和感受英语国家的文化,排除民族文化差异的偏见,培养尊重他人的民族习惯,以期达到语言、情感上的沟通。此外,还可以通过组织英语角、英语知识讲座、英语晚会等,让学生更好的了解英美文化。这些做法无疑将给学生提供很大的帮助。

有关茶的文化知识范文3

中国的茶文化是中国人制茶、饮茶的文化。众所周知,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利用茶叶和栽培茶树的国家,茶树的起源至少已有六七万年的历史,而茶被中国人发现和利用,大约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作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一,饮茶在古代的中国是非常普遍的。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但包含物质文化层面,还延伸到深厚的精神文明层面。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在历史上吹响了中华茶文化的号角,从此茶的精神渗透到宫廷和社会,深入中国的诗词、绘画、书法、宗教、医学等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目前在高等院校开设茶文化方面的课程,主要是让大学生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能够系统地掌握我国茶文化各方面的知识,以达到如下的学习效果:了解中国茶文化知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在忙碌的学习生活中放松自我,培养良好的心态;在品茶中提高审美情趣;掌握以茶待客的方法和礼仪;提高对茶叶质量的鉴别鉴赏能力;通过喝茶进行保健养生;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学生对茶叶知识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使其在步入社会后能够在社交中掌握一些方式和方法。

二、沈阳师范大学茶文化课程开展的现状

(一)茶文化、茶艺课程已经开设,建设过程顺利

沈阳师范大学(以下简称我校)于2013年10月面向本科生开设“大学茶文化”通识选修课程,迄今已经开设了三个学期,每届学生人数为120人。我校是辽宁省第一家开设茶文化课程的高等院校,2014年被学校评为核心通识课程,开课以来授课效果和学生反馈良好。我校旅游管理专业自2007年起增设茶艺知识技能方面的课程,学生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很好地掌握了相关知识。2014年我校派出5名学习过该门课程的学生参加了“凤牌滇红杯”全国大学生茶艺技能大赛,成绩优异。

(二)课程内容丰富,理论体系初建

茶文化课程内容包括:茶的起源、茶文化简史、茶道宗师—陆羽、六大茶类及制作方法、中国十大名茶、中国茶艺、茶具及茶礼、泡茶技艺、茶在世界的传播、中国茶道精神、茶与习俗、茶与艺术、茶与保健。该课程共15节30课时,茶艺课程设置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中国的茶文化,了解茶叶知识的同时,区分不同茶叶和茶具,并掌握茶之艺术,根据不同茶类,进行茶具、调饮和茶食的搭配设计。

三、茶文化课程在高校开展的可行性分析

(一)教学环境优秀,实验设施设备有保障

沈阳师范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的实验教学中心在2008年被评为旅游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该中心的建设在辽宁省甚至全国都处于领先地位。实验中心拥有良好的课程实验环境,100平方米的茶艺实验室是学生实践教学的良好保障,各种茶类的茶叶茶具设备齐全,对建设茶文化课程起着非常有利的保障作用。

(二)高校资源丰富,领导大力支持

沈阳师范大学拥有东北地区高校中建筑面积最大的图书馆,每年图书馆按教师要求购进茶文化课程相关图书和音像资料。旅游管理学院有自己的专业资料室,拥有专业图书1.5万册,专业期刊201种,并有数万元的音像资料,其中茶文化课程图书音像资料丰富。此外,旅游管理学院实验中心,拥有专业茶艺实验室,自制六大茶类茶叶上百个品种的茶样实验用品,还有计算机室、数码摄像机、照相机等课程辅助设备可共享使用。

(三)课程教师实践教学经验丰富,行业参与度高

该课程的主讲教师为国家级高级茶艺师、国家级评茶师,有着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并且与行业联系紧密。几年来一直在学校从事中国茶文化、中国茶艺等方面的实践实验教学工作,并多次深入茶产区考察、交流、座谈,提高自身业务能力,教授的大学茶文化、茶艺知识技能、茶文化与茶叶基础知识等课程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还在2010年起被辽宁省茶业协会聘任为辽宁省茶业协会茶艺培训教师,这些相关的软件条件也为该课程的建设创造了良好条件。

四、大学茶文化课程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一)一体两翼之茶文化,弘扬中华优良传统,实现中国梦青年人的精神需求

我国著名学者、语言学家许嘉璐先在首届“两岸四地茶文化高峰论坛”期间提出了“中华文化一体两翼”的观点。他指出:一体是指宇宙观、价值观、伦理观、审美观“四观”的内涵,“翼”是使“体”能够飞起来的通道和形式;中华文化走出去要“一体两翼”。一体就是中国文化的理念,包括伦理;一翼是中医,一翼是茶叶。现在中华无数文化形态中,最全面、最系统、最具体、最切身的当属这两项。———茶叶需要扶植。至于其他文化形态,诸如书法、绘画、戏曲、歌舞、工艺、武术等,虽都在以其独特的魅力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性情和品格,但都如同飞鸟身上的羽毛。茶与中医,堪称展翅大翼。许嘉璐先生还认为传统文化要向青年人普及。他说:未来青年人是主体,传播要靠青年人。许先生一体两翼的观点得到了茶业界各方面人士的一致赞同,传承茶文化已经成为当今青年人的重任。几千年来中国不但积累了大量关于茶叶种植、生产的物质文化、更积累了丰富的有关茶的精神文化。少年恒强,则中国恒强;青年有梦,则中国有梦。中国梦涌动着青春的力量,青年人的梦想从未间断,面对中国茶文化前所未有的新机遇,中国青年人应推动着中国的茶业复兴的车轮滚滚向前,中国的茶文化、茶艺精华值得我们当代青年大学生去学习和传承。

(二)茶文化课程中应加大学生的参与度与实践性,提升学生学习热情

每学期上课初,茶文化课程授课教师会布置学生一些参与课程活动服务的环节,让选课学生自由报名选择。如:课代表两名,有单反器材的摄影爱好者1-2名,擅长泡茶的学生4组约12人左右,打水给同学泡茶用的学生,拿茶叶提供给课程品饮的学生,愿意为老师每次上课取拿茶具的学生,在自己专业知识上与茶有关的喜欢分享的学生数名等。在茶文化的课程中,任课教师针对现在大学生动手能力弱的现状,在每节课程中都设置一些让部分学生操作的实践环节,改变了课堂中单一讲解授课的局面,通过实践和操作,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习的热情也随之高涨。

(三)邀请行业企业参与课程,资助课程建设

宣传课程的参与性,邀请行业企业参与赞助课程,切实做到课程内容丰富,理论联系实际。在2013-2014第2学期的课程中,云南大益爱心基金会和大益茶道院就有到课堂中来参与教学的公益讲座,且效果反馈很好,得到了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们的一致认可。很多茶文化行业中的协会、学会、企业也从弘扬中国茶文化的角度对我校茶文化的课程进行了各方面的支持和赞助。比如:赞助上课所用茶具、茶叶、教材等资料;组织授课教师集中培训学习;组织任课教师去茶叶产区和企业深入调研等。行业企业的参与不但解决了课程建设中经费不足的矛盾,也增加了学生和教师实践学习的机会。

(四)提升大学生自身素质修养,提高学生就业途径

近几年,茶文化热的现象在我国各地以及大学校园中悄然出现,饮茶热直接导致产业形态的各类茶文化经济实体也在悄然兴起,如茶文化设计、茶文化教育、茶文化媒介、茶文化旅游等。茶文化产业通过生产茶文化商品或提供茶文化服务的方式直接参与到国民经济的运行之中,正在逐渐做到以实为主,发展成为社会经济的重要部分。与此同时,茶文化的发展带动了茶文化消费需求的增长,茶叶生产加工销售、茶事服务等各个环节均需要大量的高素质的相关人才。在高等院校中开设茶文化方面的素质教育课程,不但在学生中普及国学知识,还能让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了解相关的行业知识,从而达到快速进入地域行业的素质要求。

五、结语

有关茶的文化知识范文4

1文化素养 

    中国是茶的故乡,饮茶历史悠久,与之相生相伴的茶文化也具有非常丰厚的历史积淀。茶艺师作为茶文化的传承者,要想准确传达茶文化的精髓,理应具备一定的文化修养。这种修养既包括对茶的品种特性、生长环境、加工方法、适宜茶具、水质和温度、冲泡品饮方法等茶叶科学知识的了解与判断,还包括与茶相关的其他知识,如有关茶的历史典故、风俗人情,茶的保健知识,茶艺设计的审美知识、茶艺表演的表演知识等等的了解,并且能将这些知识融汇贯通,有机结合起来,在茶艺表演中将这些相关的信息传递给观众,使品茶者在享受茶之美的同时,还增加了茶文化知识,享受了品茶的乐趣。我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茶区幅员辽阔,茶树的生长环境千差万别,茶叶品种包罗万象,与茶有关的历史典故、优美传说多不胜数,而各个民族的饮茶习俗更是千差万别,要掌握这些知识,做一名合格的茶艺师,非加强文化修养、博览群书不能生任也。 

2审美素养 

    茶艺之美,历来为世人所称道。在袅袅的茶香水汽中,蕴涵着茶文化的美,净化品茶者的心灵。茶艺是一门艺术,当然具备艺术所具有的美学特征。有人总结茶艺有“六美”:第一是“人之美”,即由外在的形体美和内在的心灵美构成茶人之美;第二是“茶之美”,我们在茶艺中赏析了茶之美,不仅是欣赏茶的色、香、味、形之美,而且欣赏茶的名之美;第三是“水之美”,水以“清、轻、甘、例、活”五项指标俱全,才称得上是水之美;第四是“器之美”,好茶具的工艺美术效果令人叹为观止;第五是“境之美”,中国茶艺要求在品茶时做到环境、艺境、人境、心境四境俱美;第六是“艺之美”,主要包括茶艺程式编排的内涵美和茶艺表演的动作美、神韵美、服装道具美等诸多方面,这就是茶艺六大美的享受。要充分体现、发扬茶艺的这些美,就要求茶艺师必须具备审美素养。审美素养,以文化素养为基础,又得到进一步升华。在整个茶艺表演过程中,从开始的环境选择、器具准备、音乐配伍,到茶艺表演的设计、表演过程的协调性,直至表演过程的结束,都要根据饮茶的对象、茶室的环境、茶类的不同而从审的角度进行设计、表演,从而使饮茶者在饮茶的同时,体会到茶文化之美,起到心灵的愉悦、放松作用。这些,如果没有一定的审美素养,很难达到目的。 

3表演素养 

    茶艺又是一门表演艺术。是在特定的环境中,以茶为载体,以音乐为伴侣,用优美的动作来展示、体现饮茶之美。所以从观赏层面上来说,要求茶艺师也必须具备一定的表演素养。茶艺表演不同于一般的表演,它是将泡茶的动作与泡茶的环境、器具、茶叶、音乐等 

有关茶的文化知识范文5

【关键词】 教材 学生 文本资源 文化意识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2)12-033-01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的表现形式。同时,它也是文化的产物。语言的构造总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它的使用总要遵循一定的文化规约,它深深地扎根于文化之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教育部,2001)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种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之上。这五个方面共同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而文化意识则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文化意识包括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因此,英语文化意识的培养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是不可或缺的。

牛津英语教材语言鲜活,文化内涵丰富,可供教师挖掘利用,以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综合英语运用能力,使学生达到智力与人格的协调和统一发展。牛津英语是根据话题选择素材的,贴近学生的生活,主要在学生用书中介绍丰富多彩的英美文化,并在教师用书中以背景知识的形式进一步补充相关话题材料,丰富文化知识内容。也就是说,文化内容在学生用书中是隐性的,需要学生自己去体会,或者教师根据教师用书中的文化背景知识和自身的文化知识向学生介绍。

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对教材进行挖掘利用,并在教学中进行文化渗透。

一、延伸,体验文化

在教学中挖掘英语语言中所包含的文化内容,适度扩展和加深其内容,形成对教材的有益补充,以开拓学生视野,增加其英语背景知识,提高其文化意识。

在学习Ben’s birthday时,以Ben的生日聚会为主线,在教材的原有基础上制作、播放一段完整的生日聚会的动画,并延伸到Ben收到朋友们的礼物,会当面打开朋友的礼物,并表示感谢。也许,Ben还会在第二天给朋友们写感谢信,表达对他们的出席和礼物的谢意。这也是欧美国家人的一种礼仪。

在教学中注重挖掘英语教材中所包含的文化内容,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适度扩展和加深。在学习Holidays时,让学生回忆自己最喜欢的中国节日,并试着说一说为什么,再讨论Ben喜欢的节日,学习西方国家的节日:复活节,万圣节,圣诞节,并通过观看网络资源学习更多的西方节日:感恩节、愚人节等和国际节日:母亲节、父亲节等。

通过视频形象地学习西方国家的一些节日,拓宽了学生的视野。通过声音、图像的完美结合,使这些无声、静止的文字材料生动、自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身临其境,颇为深刻地体验到了各种节日的魅力,弥补了书本知识仅以文字为呈现方式的不足,寓教于乐。最后通过书面作业继续延伸关于节日的内容。

总之,我在遵守课程标准规定的目标的基础上展开延伸,结合教学的需要,适度扩展和深化教材中的文化内容。

二、对比,感悟文化

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东西方社会是在不同的文化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人们的思想信仰、习俗和生活方式等都有很大的差异。英汉两种语言作为各自文化的载体,对此有充分的体现。只有通过对母语和目的语文化之间的比较,才能使学生获得跨文化交际的文化敏感性,使用语言的得体性。

在三年级学习colour时,在明快的Colour Song中,欣赏有关颜色的习语:black tea(红茶), green tea(绿茶), brown bread(黑面包),green hand(生手),black sheep (害群之马,败家子)等,在比较中以小见大。

学习英语习语时,注重对英语词汇的文化意义的介绍,以防学生单纯的从词汇本身做主观评价而造成理解失误。如为什么要将“a piece of cake”译成“小菜一碟”呢?这得从中、英两国的饮食文化谈起。众所周知 ,在英国,几乎家家户户都擅长做甜点,如蛋糕 、布丁等,而中华民族则以会做菜而闻名于世。因此“a piece of cake”和“小菜一碟”均指做某事毫不费力,有异曲同工之妙。

因此,在英语文化内容的教学中,加强中西文化的对比,不仅能使学生学好英语和培养文化意识,而且能使学生加深对自身文化的理解。

三、体验,培养意识

在教学中设置含有文化知识的情境,学生通过该情境下的语言实践活动,体验英语文化知识的意义,并将其内化为文化意识。在英语教学中,我尽量设计英语活动课,给学生提供亲自参与和体验的机会。在真实的情境中,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感受西方文化。在学习5A Unit 4 Halloween有关节日“Halloween”的内容时,我首先让学生在上课前搜集相关资料及用品的图片,例如:Halloween Pumpkins,Jack-O-Lantern,ghost’s mask,sweets等等。在上课时,我组织学生讨论Halloween的由来,在这一天人们会做什么、说什么。然后,让学生围绕Halloween这个文化主题,在小组中举行意趣盎然的Trick or treat活动。这样,学生在生活化的活动中不但提高了英语学习兴趣,增强了语言运用能力,同时也感受到了浓郁的英美文化气息。

世界文化色彩斑斓 ,散发着无限魅力,它存在于语言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教师只要勤于思考,善于挖掘,就能帮助学生了解外国民俗文化和风土人情,开拓视野,同时加深对自己祖国的了解和热爱,增强对中外文化差异的敏感性,逐步培养文化比较、鉴别能力和良好的思想品德、人格魅力。

[ 参 考 文 献 ]

有关茶的文化知识范文6

关键词:茶博园;4A景区;公共服务平台

中图分类号:[F28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4-0099-03

江苏茶博园始建于1960年,前身为句容市高庙茶场。1961年冬季开始改植茶树,1964年经省林业特产厅批准,改名为句容县高庙茶场,确立了以茶为主的种植结构。1980年元月1日,改名为句容县高庙茶场,由句容县管辖。1985年,镇江市多管局在茶场举办“金山翠芽”名茶特制现场训练班。1986年引进无性系良种茶“大毫”,后陆续引进17个新品种,达200余亩面积,成为全市的茶叶品种库。1992年,向国家工商局申报“容宝”牌茶叶产品商标及系列商品条码,并获批准。1995年,句容县撤县建市,遂改为句容市高庙茶场。直至2008年,句容市政府与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办学,将句容市高庙茶场与句容市高庙职业中学划拨给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学院充分利用江苏省科技厅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整合省内有限的茶业教学、科研资源,掀开了茶场建设的新篇章。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百所示范性高职院校之一,也是江苏省唯一的农业类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学院承载科学研究和教育培训的功能,使生产与教学融合,茶园与校舍为伴。由于不断地升格与扩大影响,学院与句容市政府共同建设了新校区,为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而江苏省级品牌专业――茶艺专业利用原有高庙茶厂的厂房、设备、技术力量,经省农委批准,建设了江苏茶博园,并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与特点,着力筹建了国家级“4A”级旅游景区,江苏茶博园建有的主要景点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茶文化知识长廊。茶博园受道教文化和茶文化影响,内涵丰富,无论是在道教理论、哲学、经籍、建筑、金石、音乐、化学、医药、冶炼学、养生学、气功学以及民俗学等方面均留下许多著述和遗迹,这些不仅是茅山地区珍贵的文化遗产,也在推动社会进步发展上起过积极的作用,深受海内外学者的关注。新打造的茶博园景区进口设立了茶文化知识长廊,定位为茶文化的科普展览,从茶的起源、分类、栽培等五大类专业知识,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地传递着茶的渊源,为游客提供茶文化的科普知识,帮助游客了解茶文化、弘扬茶文化。

2.茶学院。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利用原高庙职业中学原有的校舍与设施,成立了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风景园林学院(茶学院),学校能容纳3000余名学生在此学习和生活,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拥有学院风情的特色旅游景区。校区整体建筑为现代徽派风格,各类设施齐全。学院依山傍水,环境优美,交通便捷,教学设施先进,办学特色鲜明,就业前景宽广。学院为各类游客提供不同的旅游产品:中小学生夏令营游、初高中学生理想游、大学生求学访友游、上班族休闲养生游、校友重温母校游、培训人员充电培训游,同时,学院本着“产、学、研一体”的职业教育办学理念,让学生特别是茶艺学生全程参与茶叶的生产、加工与制造。

3.茶业研究所。江苏省茶业研究所,是以2008年江苏省科技设施基础项目――江苏省茶业科技公共服务平台为基础,由学院内较强的茶业教学与科研实力打造而成,以检测和应用基础研究为主,围绕着茶叶优质、高产、高效和茶叶产业发展中的关键、共性科技问题开展攻关创新的研究机构。江苏茶博园作为首创国内特色景区申报4A,主要目的是弘扬中国传统茶文化知识,其特色在于文化性与参与性。江苏茶博园创建国家“4A”景区的目标是“植茶乐”、“晓茶事”、“知茶效”、“通茶礼”、“悟茶道”。

(1)植茶乐,景区将专门设置的一块近20亩的土地命名为“茗人园”,让游客在度假旅游的同时,逐渐了解现代化茶园,领略种植茶树的过程与兴趣,感受浓厚的茶文化。

(2)晓茶事,以茶待客,历来是有数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中国最普及、最具平民性的日常生活礼仪。客来宾至,清茶一杯,可以表敬意、洗风尘、叙友情、示情爱、重俭朴、弃虚华,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高尚礼节和纯洁美德。茶与礼仪已紧紧相连,密不可分。江苏茶博园专门建设了长达500米的“茶文化知识长廊”,从茶的起源、种类、功效与茶俗等五大板块介绍了茶文化基本知识,并在内部建设了长达400米的竹长廊,专门介绍了“中外茶俗(主要介绍国内外茶俗)”与“名人茗事(主要介绍国内外名人与茶)”两大板块。

(3)知茶效,茶这种奇妙的饮料,将为人类的健康带来福音。江苏茶博园另精心制作了一个“茶与健康”的知识长廊――木长廊,完全以木结构制作,总以茶与健康为主题,以各茶类保健作用为版块,翔实地向游客介绍健康饮茶的相关知识,是游客、学生学习茶文化的好场所。

(4)通茶礼“习茶院”的建立,是景区最大亮点。该景点包含茶类加工(红、绿、青及黑茶等四大茶类机械制茶展示)、手工制茶体验(让游客切身体验制茶的趣味,身临其境的了解茶文化的博大精深)、茶艺表演(中国茶馆、欧式茶馆及日韩茶馆)及一些相关制壶、字画等文化形式的展现,是集茶文化展示、茶艺体验、茶叶加工制作于一体的综合性茶文化体验区,位于江苏茶博园东南角,自然环境优美,周边的茶树使得整个习茶苑茶香四溢。整个建筑呈回字形布置,分室内、中庭和室外三个空间。室内主要是对茶叶加工制作、茶文化陈列展示以及茶艺体验等的展示,通过对展区的设置,不仅加强了游客的科普教育,也增强了对茶文化的认识,使人们在精心营造的优雅环境氛围中,得到美的享受和情操的熏陶。中庭主要是为品尝休憩和室外观赏提供简单停留。习茶苑室外展园主要是将江苏茶文化融入园林景观,再现江苏名茶的自然和人文的生长环境,加深对江苏茶文化景观的直观映像。同时,游客还可以进行制茶体验,增加了景点的内涵,提升了旅游景区的文化品位。景区知名度和市场吸引力不断提高,让游客感受到了“茶、水、具、境、艺”的文化内涵,让人不知不觉地如同徜徉在江苏茶区的山水之间。

(5)悟茶道,自古水为茶之母,好茶须有好水配,茶有灵性,泡茶要用心。“好茶需好水,好壶泡好茶”。沏出好茶,除了泡茶的技艺外,心情的好坏、环境的优劣、器皿的选择都会影响茶的品味。而在所有的外在因素中,影响茶口感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水的选择。本景区设立“天下第一壶”、“茶道碑”、“茗苑广场”等三个景点展示茶道精神。①天下第一壶,茶壶主体以玻璃钢制作,直径3.05米,高度3.05米,重达1.5吨。整个壶身垂悬于水面,上书“茶业福地、科技洞天”八个金色大字。因茶壶直径和悬挑难度举世无双,景区现已将此壶向吉尼斯世界记录总部申报为“天下第一壶”。②“茶道”碑,广场正中,一块7米高的巨石直插云霄,巨石正面是由著名书法家米南阳手书的两个遒劲大字――“茶道”,背面是茶博园建园记,该记概述了茶博园的由来及学院办学理念与成果。游客佳宾可以登临亲水平台,亲览湖水荡漾;亦可静坐环廊之中,亲品茶韵流长。③茶道广场,茶道广场是吸引游客驻足浏览和供游客栽茶留念的区域。广场设有景观喷泉和专业演出舞台,到了晚上会有大型的文化演出,可同时容纳两千多人观赏表演。广场绿化以本地常绿树种为主,各种花卉、灌木点缀其中,与喷泉、小桥流水共同营造出和谐的旅游休闲环境。所以“茶道广场”可谓是集今古诗赋丹青于一,配茶艺室当场献艺,缕缕丝竹乘风送爽,产品琳琅茶香弥漫。

(6)展茶技,茶博园在农业科技方面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景区内设有茶业研究所、运动草坪研究所、茶学院等科研机构,强大的科研能力是茶博园景区不同于一般的旅游景区的特色之一。景区先后组建了江苏省茶业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江苏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等一系列茶叶科技平台,承担茶叶科技攻关科研任务。目前,茶博园拥有国家发明专利23项,各级科研项目获奖22项,承担国家省市各级课题数百项,组织高规格座谈会、学术研讨会20余次。院士任继周、陈宗懋、向仲怀等一大批学者专家先后来茶博园交流、指导。①茶树品种基因库,建成“茶种质资源库”(百茶园),占地3000平方米,目前已经引入了祁门种、黄山种、普洱茶、安吉白茶等100多个国家级无性系茶树良种,按照栽植形态、方式不同进行布局,努力打造省内知名茶叶品种基因库。此外,景区还先后建成百竹园、百药园、百果园等项目,为种质资源的保护、保存、新品种选育及教学等提供资源支撑。②茶园科技示范区,茶园是茶博园景区的主体景观资源,现已形成生态茶园与设施茶园相结合,传统种植模式与现代高效种植模式相融合,集休闲观光、科技示范为一体的特色游览区。③育苗工厂,景区还设有茶叶及色彩苗木扩繁育中心,建有温室大棚等设施,收集优良品种,将各种育苗技术相结合,实施工厂化育苗,建成省级茶树良种繁育基地与推广中心。育苗工厂主要是在日光大棚内使用移动式育苗床,利用高效的穴盘育苗技术,达到快速繁育优良品种的目的。景区内现有育苗工厂3000平方米,主要繁育龙井长叶、福鼎大毫等无性良种茶苗及红叶石楠、红枫等彩叶苗木。工厂达到了育苗的快速、批量、科学化生产,实现了年出圃苗木200万株,服务了一方群众。

江苏茶博园为了打造国家级“4A”景区,围绕“茶文化”、“茶科技”、“茶休闲”这一主题,不断丰富旅游资源,通过举办江苏省乡村旅游文化节、全民饮茶日、江苏省手工制茶比赛、中秋游园等活动,吸引了新华网、新浪网、新华日报、南京日报等近20家主流媒体的宣传报道,扩大了景区影响力,提高了知名度,目前已接待15个国家近60万人次的来宾、游客。经过近10年的建设,江苏茶博园在建设目标上已取得了一些成效。

(1)关键共性技术开发,针对江苏省茶产业发展特点和趋势、市场需求新变化和茶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瓶颈问题,组织本领域的专家开展调查研究,对茶农及茶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暴露出来的疑点、难点技术问题,进行分析、处理,对共性关键技术进行联合攻关,重点开展茶园低残留农药、生物农药、催芽素、茶叶专用肥等共性技术攻关。目前已有一名专家获江苏省“挂县强农富民工程”先进个人称号。

(2)品种创新、技术创新研究、推广,广泛收集国内特别适宜我省条件生长的茶树种质资源,并利用现代育种技术进行品种创新。积极引进茶叶生产加工新技术,进行茶叶生产工艺及深加工工艺的技术改进和茶树栽培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着重推广龙井43、龙井长叶、中茶102、浙农113、锡茶11号等适宜在江苏茶区生长的国家或省级良种。积极推广日本防霜冻技术――茶园防霜扇技术,并在周边进行了推广,为江苏省早春名优茶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

(3)提供质量检测服务。利用服务平台的专业检测设备的技术优势,帮助茶企业进行产品研制过程中的有关技术指标测试,提供测试结果;为出口茶、内销茶、有机茶、无公害茶、绿色食品类茶叶提供检测服务。

(4)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建立江苏省茶叶专家库、茶叶技术信息、网上技术咨询、茶园病虫害预测预报、茶叶质量安全标准等专业信息服务网站,提供茶园、茶厂建设、改造规划、可行性方案分析、深加工企业工程咨询等技术咨询服务。

(5)提供人才培训服务,积极为茶场、茶叶农民合作组织提供种茶、制茶技术员及管理员的相关专业技术培训;为社会提供评茶师、炒茶技师、茶艺师等职业技能培训。

(6)丰富了省内茶业活动,江苏茶博园利用现有的一些影响与技术力量,先后举办了“江苏省手工制茶竞赛”、“江苏省茶艺竞赛暨全国茶艺大赛江苏省赛区选拔赛”、“全民饮茶日”等科普与文化活动,大大地丰富了江苏省区茶业活动,为茶业可持续、健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休闲茶业的发展丰富了旅游市场。随着旅游消费者的需求日益多样化、个性化,崇尚自然,返璞归真,越来越多的游客倾向于乡村旅游[1]。江苏茶博园毗邻国家5A级旅游景区――茅山道家文化景区,且江苏省句容市着力打造全国乡村旅游市场,茶园特有的绿色景观、独特的茶文化氛围深受消费者的喜欢,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到这里参观、了解茶叶知识、品茶以及购买茶叶。茶园之所以称为新的旅游热点就在于其特有的茶业生长环境和茶文化底蕴,这些自然环境和文化内涵极具吸引力,成为旅游活动开发的基础,休闲茶业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乡村旅游市场。紧张的工作生活以及嘈杂的城市环境,促使城市居民向往大自然的怀抱,“返璞归真”已成为城市居民的时尚追求,而农村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理想的休闲旅游场所。观光休闲农业也应运而生[2]。地处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江苏茶博园以茶为主题,围绕“绿色、生态、有机”的理念,为江苏人营造了一个全新的精神家园。

参考文献:

[1]陈明秀,王奇.基于乡村旅游的休闲茶业发展模式[J].福建茶业,2015,(6).

[2]陈杭芳.浅淡茶与休闲农业[J].中国茶业,2005,(4).

Create a Public Service Platform to Build a First-Class Province Tea Expo as an Opportunity to 4A Scenic Spot

―Report on the Jiangsu Tea Expo Garden

GE Jin-gang,LIU Min,ZUO Kun,WANG Run-xian

(Jiangsu Polytechnic College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Jurong,Jiangsu 212400,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