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科学原理小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科学原理小知识范文1
本文以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为主要研究目标,探索目前高职院校管理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重理论而轻实践的现状,从而为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探索一条新的路径。设计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环节并给予科学、合理的指导,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是高职院校教学模式改革的必然方向。
【关键词】
高职;管理学基础;实训教学;能力培养
一、高职院校管理学基础实践教学的现状
在管理学基础实际教学中,常常可以看到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讲授为主,沿用“原理+例子”的模式。这种模式下,课堂效果的好坏某种意义上取决于教师的演讲水平,因为管理学基础的基本理论相对于其他课程而言比较简单,学生容易懂,因此,只要找到合适的“例子”来讲课就可以了,而好坏对教师而言就只需要“嘴”了。显然,这种模式容易出现以下一些弊端:首先容易出现“满堂灌”的现象,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听课的状态,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其次教师实践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教师经常使用案例教学的方法,但在传统的重原理轻实践的教学方法影响下,一个案例实际上只起到一个例子的作用,学生普遍缺乏动手的机会。再次从教学内容上看,过于注重教材,按部就班,缺乏灵活性。此外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教学目标上存在着混淆不清的情况,容易出现对知识、能力的要求不明晰,容易忽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因此,根据管理学课程的实践性和高职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对管理学课程实践环节进行改革是十分必要的。
二、高职院校管理学基础实训教学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主要是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高职学生基本的专业技能是他们在人才市场上获取工作岗位的基本生存能力。高职院校毕业生大多从事基层管理工作,属于基层管理者,也是第一线的管理人员,是一线从业人员与中高层管理人员之间的桥梁和纽带。笔者认为,改进管理学基础课程的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相应实践能力:围绕这些能力的培养,确定教学目标,构建教学体系,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真正实现教育教学为社会实践服务,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类组织对基层管理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学生顺利就业为目标,加强实训教学是社会发展、教学理念进步的一种表现,也是高职教育对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的一般要求。高职教育是一种融知识、技能与综合素质为一体的职业教育,它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和纯粹的技能型职业教育,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管理学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开展日常管理活动,培养学生识别、分析和解决管理问题的能力。而高职学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不满足被动地接受,愿意并能主动地探求相关的知识。理论学习是大部分高职学生学习的弱项,如果按精英教育的方法,则理论讲授过多,他们是很难接受的,这就要求在教学中以培养生产技术的管理者、技术标准的执行者、创新力的思维者、凝聚力的实施者等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三、高职院校管理学基础实训教学设计及相应能力的培养
1. 完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实践教学模式设计
高职院校以市场为导向,因此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既要完成专业基础理论的学习,同时也要利用科学技术的新成果,以网络等手段让学生实践管理的相关理论,同时辅以相关知识,开拓视野增进技能。对实务操作进行专题培训,注重实用性和可实施性,紧密结合企业市场和岗位面临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
教学形式包括小组讨论法、案例学习法、模拟法、角色扮演法、专题讲座、亲身实践等。以企业实际实施要求为考核标准,模拟企业环境,实施市场行为。教学效果评估包括理论知识测试,演讲和发言踊跃性、创意和深度,论文、分析报告、企划书等文档写作水平。
2. 在实践教学全过程采用仿真实践教学方式
即学生通过组建的虚拟公司进行学习,使学生在模拟经营中学习营销,在模拟与现实的竞争中激发学习热情与求知欲望。在开展实践性教学中,为了提高效率,将全班学生按自愿组合成不同的团队,每个团队4—6人。人数过多则会降低参与的广泛性。每个团队组建一个虚拟公司,并给虚拟公司命名,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均以虚拟公司员工的身份参与各项教学活动,从而提高了实践性教学的针对性和实践性。
3. 加强与企业的联系,鼓励教师实践
教师的学术水平和素质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营销教师专业团队是现代营销专业发展的一个关键,然而目前我国管理学教学遇到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很多高校专业教师没有企业实战经验,没有进入企业的的体验,首先我们可以利用我校开办的企业,为老师和学生提供实践的平台,也可以主动和地方企业联系,鼓励教师到企业任职或者兼职,通过亲身的实践来提高自身的实践管理经验.其次聘请具有市场实践经验的营销人员来学校兼职指导学生的实践
4. 改变学生的评价体系
通过构建阶段评价和目标评价相结合、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学生实验操作与知识点考核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相结合等多元评价体系促进课程改革的深层推进,突出能力考核目标,采取以下几种方式进行评价:
方式一、体验性实训考核采取撰写调研分析报告、小论文、网上购物等方式检测学生学习效果,以此锻炼、培养学生商情分析能力和实操技能。
方式二、操作性实训考核评价可以利用实验室软件自带评价功能,检测学生对各模块技能完成情况,通过撰写实训报告检测学生对实践技能掌握情况,锻炼学生商务写作能力,教师可结合职业资格考证的技能题目,进行综合测验,以评价学生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方式三、创新性实训考核依据学生网上商店销售额、好评率、网站策划书等综合评价学生商务运营能力和客观关系管理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
管理学基础课程实训教学模式的探讨和研究只是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改革的方法初探,高职院校管理学基础课程的教学要紧紧围绕其人才培养定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提高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职业素质的提高和学习能力、创新力的培养,促进高职高专管理学教学尽可能向应用型和技能型方向转化。
参考文献:
[1]乔忠.管理学[M].机械教育出版社.第三版,2012,01
[2]单凤儒.高职管理学基础课程实训模式[J].现代教育技术,2008,18(3)
[3]曹伟明.高职管理学课程课内实训环节的设计与实施[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20(5)
科学原理小知识范文2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职院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它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理解和认识党的指导思想和执政理念,为高职学生成长成才和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近年来高职院校生源素质不容乐观,学生的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学生对纯粹的理论教学缺乏热情,加之高职院校的培养特点和大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殊性,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工作举步维艰。为了改变陈旧落后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该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1 整合教材内容,挖掘学生兴趣点,让学生乐学
1.1 运用任务驱动法提高课堂活力
教材内容大多是理论抽象、晦涩难懂的,为了增强教学的直观形象性、趣味生动性,我们从教材中找出若干个任务,让学生一一完成。一堂课完成二至三个任务,避免教师一讲到底。教师在课堂上起到导演、导师和引路人的作用。例如在讲社会主义的分配方式时以漫画形式显示一家五口人的收入情况,让学生判断属于哪种分配方式?学生逐一分析,教师纠错总结。然后让学生完成第二个任务:你认为当前社会中是否存在着分配不合理的现象?如何解决?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思考、讨论与探究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实现了教学过程的学思结合、动静结合,知行统一,提高了思政课的实效性。
1.2 以主题作业为载体培养能力
为真正体现在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我们设计了以主题作业为主要形式的校内实践教学模式,强调主题作业的实效性、协作性、易操作性。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合作能力和综合素质。主题作业和学生生活紧密相联,容易理解和操作,能够深入到学生内心,产生触及学生心灵的教育效果。
主题作业每章设计一个,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实现全程化管理,考核纳入总评。主题作业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每组五人,比如道德教育的主题作业是制止校园内的不文明现象。学生五人一组,一人做主持,他们分工合作,发现校园不文明现象用文字、照片、视频等形式记录下来,并对不文明现象进行劝说教育,让整个校园更加和谐美好。主题作业以课件的形式呈交,在课堂上展示,主持人进行解说,重点考察学生在行为上的转变,素质上的提高。通过此活动不仅培养了小组成员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综合能力明显增强。
由于主题作业都是同学们关心的身边事,作业的形式比较开放,学生在课下以小组形式合作完成,以PPT形式上交,克服了以往作业的古板、单一,学生的思想得以解放,带来更大的思维空间和活动空间,学生在尝试中体验到创造的快乐,大大提高了学习热情。
1.3 通过师生论坛加强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
为了顺应时代要求,抓住青年学生喜欢上网的特点,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我们在学院网站的师生论坛中开设了疑难解答、心灵小屋、法律助手、互动大厅四个栏目。通过疑难解答,可随时向老师请教各种疑难问题,通过心灵小屋可以咨询生活、学习、感情等方面出现的问题,通过法律助手可以咨询各种法律问题,维护自己合法权益。通过互动大厅可以随时了解学生的需求,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互动大厅提供了一个开放的沟通平台,学生可以坦然倾诉自己的心声,对于及时把握学生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了思政课的实效性。
2 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会学。
2.1 教学方法
为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我们主要采用了五种教学方法:模块教学法、反串授课法、案例评说法。
(1)模块教学法
教学紧扣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置了五个教学模块:即焦点播报、典型案例、你言我语、哲理名言和视频点评。通过感官激发和各种真人真事的介绍和描述,使学生产生心灵上的触动,从而把思想的感悟转化为行为动力,从而实现“内化思想,外化行为”教学目的。五个教学模块自由组合、灵活运用,以开启学生心灵、激发学生潜能、调动学生热情、培养学生能力,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感染力。
(2)反串授课法
反串授课法就是让学生反客为主进行讲课。此方法旨在训练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师选择中等难度的章节,根据教学内容把学生成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预习一个大问题,期间可以交流讨论,各组选择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讲授,讲授过程中,老师和其他同学可以随时发问。最后老师根据学生讲授的情况,进行点评,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把握整体知识结构。学生用一节课预习备课,第二节则反串授课。每次授课由不同的代表承担,每位同学都有机会得到锻炼,给同学搭建了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
(3)案例评说法
教学中搜集了大量来源真实的案例供学生阅读分析,经过剖析各种案例,让学生明是非,辨善恶、知荣辱,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法律意识。同时案例评说又培养了同学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2.2 教学手段
(1)多媒体技术手段的运用
多媒体技术集声、像、字画、动态显示为一体,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学院合堂教室安装了多媒体教学平台,方便教师全程使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多媒体课件,各种视频、音频、图片、文字等资料交互放映,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感染力。
(2)网络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
依托学院网站制作了供学生远程学习的平台―精品课网站。学生可以随时浏览电子教案、教学视频、教学课件等,根据自身的爱好兴趣进行学习,通过网络学习学生可以很方便地获得课堂以外的各种学习信息与资料,延伸了课堂教学,优化了教学资源,突破了教学局限,提高了教学效果。
3 搭建实践活动平台,全面提升学生素质,让学生能学
为了培养具有高度责任心、健全人格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我们开展了一系列实践活动,强化对青年学生的教育引导作用,切实提高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把教育融入活动,在活动中体现教育,为学生构筑起既有思想性又有参与性的活动平台,帮助学生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切实增强教育的效果。
3.1 “从我做起”,勇于担当
学院以临沂市创建文明城为契机,组织学生参与到“我爱我校”、“文明用语挂嘴边”活动中,要求学生每天做一件好事,主动拣拾垃圾,充当学校监督员,发现长流水现象,及时关闭水龙头。发现水龙头、照明灯等设施被损坏时要及时上报,对乱扔垃圾、乱写乱画、踢脚印、随地吐痰、抽烟等不文明现象要及时说服制止,让学生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培养其环保意识和团结合作意识。
通过开展“我爱我班”、“请,谢谢”等文明用语活动,“一个小小关怀”等活动,让学生真正感到家的温馨。每个班都配备了时钟,方便老师和同学使用。粉笔盒上,有学生亲手写的“老师,您辛苦了!”。干净的讲桌,整洁的教室,温馨的校园环境,让人感到温暖无处不在,体贴随处可得。
3.2 感恩教育,与爱同行
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美德。感恩应该是社会上每个人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修养,也是人之常情。目前社会上一些腐朽落后的思潮和不良信息的传播,逐步腐蚀着人们的心灵,一味的索取不知回报使得一些年轻人变得自私冷漠,道德水准滑坡。对青年学生来说,感恩意识绝不是简单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它更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
向父母打一个电话,或发一条短信,或写一封家书,回家帮父母做家务等感谢父母多年的养育之恩;为老师提一桶水,打扫一次卫生,送一张感恩卡,感谢老师的培育之恩;向同学说一声感谢的话语, 进行一次真切的交谈,感谢同学的包容之恩、帮助之情,师生情、同学情相互交融,整个校园被感恩的氛围包围。
围绕感恩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的活动,如讲感恩故事,唱感恩歌曲,写感恩卡片,做感恩板报等等,同学们踊跃发言,积极动手,通过实际行动表达自己的感恩之心。其中感恩卡片,在学校各办公楼、教学楼和班级的门口都有张贴。一幅幅折叠精美的卡片,一句句温暖的话语,让驻足者暖彻心扉。
3.3 树立榜样,坚定信念
古今中外很多教育家和思想家都看到了榜样的力量。我国古代教育家历来重视榜样教育,孔子常举尧、舜、禹、周公、子产等人作为榜样,教育弟子们“见贤思齐”,强调以身作则,认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朱熹教育弟子“学习圣贤”,诸葛亮要求晚辈“慕先贤”等。外国教育家同样重视榜样教育,夸美纽斯强调“要用良好的榜样教育学生”。
向榜样学习,最直观,特别是向自己的同龄人学习,更有可比性。例如,为了让学生,“学习有榜样,超越有目标”,在全院学生中掀起了“向张广秀同志学习”的热潮,并以“学习张广秀,无悔写春秋”为主题展开了系列活动。同学们认真学习,深刻体会,为张广秀扎根基层、吃苦耐劳、服务群众、忘我工作的敬业精神所折服。
除了在全院发动向榜样学习的活动外,在思想政治课授课中,还经常以案例教学的方式讲述优秀大学生的先进事迹。如向洪占辉学习,家庭贫困,但积极乐观、勇于进取的精神;向吴若飞学习,身残志高远,不被厄运击倒,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向孟佩杰学习,在贫困中,任劳任怨,乐观开朗,用青春的朝气驱赶种种不幸。在艰难里,无怨无悔,坚守清贫,让传统的孝道充满着每个细节。通过学榜样、谈体会,让学生珍惜当前,立志做一个有作为的人。
3.4 争做志愿者,无私奉献
为培养高职生的责任意识,服务精神,鼓励学生主动加入志愿者活动。组织志愿者到学校附近敬老院帮助老人洗衣服、整理床铺、打扫卫生等,培养学生无私奉献的集体主义精神。
组织青年学生志愿者服务队,到交通要道、社区、沂河边、火车站等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清理垃圾、协助指挥交通、清理野广告、劝阻不文明行为,活动中,青年志愿者不计酬劳、不求回报,战严寒、斗酷暑、栉风沐雨,体现出高度的责任感和服务精神。
为保持校园整洁、卫生,提高校园文明程度,志愿者还在校园内进行督察,统一清理校园内小广告,对各教学楼、宿舍楼、餐厅等公共场所进行检查,针对存在的践踏草坪、随地吐痰、乱扔纸屑、长流水、长明灯、就餐秩序混乱等不文明现象及时进行正面引导,加强对学生行为的督促和管理,维护校园整洁有序、文明和谐的良好氛围。
志愿服务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意识、社会意识,提升了个人的精神境界,充实了业余生活,提供了个人成长和锻炼的机会,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3.5 加强红色教育,弘扬民族精神
红色教育就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遵循寓教于乐的原则,结合重大节日和纪念日,对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红色教育”。
科学原理小知识范文3
[关键词]外科护理学;实训教学;教学质量
高职护理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而外科护理学教学是培养护理人才的关键阶段,其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所培养人才的素质和护理教育的发展与出路[1]。外科护理是培养护理人才的主干课程。近些年,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为适应临床发展,这对外科护理实训教学提出的新的要求和挑战,外科护理实训教学方法也需要不断地深化改革以适应新时代的专业需求。笔者就外科护理实训教学的现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提高实训教学效果。
1外科护理实训教学的现状
1.1教学方法方面
目前,大部分的职业院校的外科实训教学相对单一,还是采用传统的演示法,以教师为主导,对专业技术操作进行讲解并示教后,学生一味地按照标准的操作流程进行机械地学习。反复的训练使得学生学习的过于死板,缺乏创新能力,辩证思维和创造力。这样就很难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对临床的每个患者的个体差异不能做出相应的改变,使得我们的实训教学过于刻板,有失创新。
1.2实训教学设备操作技术相对落后
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力度不够,专业实训硬件设备欠缺。随着医疗行业的飞速发展,新技术、新设备、新进展不断涌现并很快用于临床实践。这导致学校的外科实训教学远远落后于临床。再加上学校资金有限,很难跟随临床的脚步更新各类设备仪器。这就导致我们的实训教学出现于临床脱轨的现象,直接影响学生实训课学习的质量。
1.3外科护理实训课程开展项目少
对护理专业外科护理学实训课程所占比例是有明确要求的。但由于实训基地场地有限,设备缺乏,师资力量不足甚至缺乏附属医院等原因,很多学校未能按照大纲要求开设相应外科实训项目。护理实训项目开出率不高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差,实际操作水平低,达不到医院对实习护士的整体要求,影响了医院对实习学生的认可程度,也制约了学生的就业和职业发展[2]。
1.4学生实训时缺乏职业素养
一些护生缺少职业概念,上课时存在各种违反实训规定、态度不端正的现象,例如留长指甲、衣帽不端正、穿拖鞋或高跟鞋、佩戴各种首饰、嬉笑打闹、化妆过浓、上课迟到、乱丢垃圾、大声喧哗、玩手机等等。这些不良习惯不但会对护生掌握知识情况产生影响,而且也阻碍了其职业素养的建立[3]。而且在模拟实训教学过程中学生很难产生联想,进入护士角色。这就导致学生的操作太生硬太公式化,人文关怀欠缺。
2外科护理实训教学改革
2.1教学形式的改革
研究显示单纯的教师讲授学生听讲,学习效率只有20%;听的基础上加观看,学习效率可提高到40%;在视、听结合的基础上再加上质疑评判、讨论交流,则学习效率可提高到70%[4]。为提高实训课程效果,一改以往教师示教,学生依葫芦画瓢,一味模仿教师的实训操作过程。可以通过应用不同的教学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整个实训教学过程中,比如情景教学法、案例分析教学、PBL教学法、TBL教学法、微课等。通过实训课教学方法的改革,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护理教师应不断研究学生的特点,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勤于探索,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5]。
2.2加强实验室建设
实训中心是学生理论结合实践的地方,是学生由理论走向实践的过渡区,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应逐步增加对实训教学设施的投入,一是扩建实训场地,配备齐全的实训设备,建设高仿真模拟病房,使我们的实训操作与临床实践达到零距离。这种教学设施不仅增强了实训教学的逼真感,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应变能力,使学生的模拟训练更加贴近现实,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学生接触真实患者的种种不适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理论水平和实际临床能力[6]。
2.3更新实训教学理念
学生目前都是在模拟病房对模拟人进行单项操作,缺乏连贯性及真实感。但护理工作面对的是真实的患者,如果动手能力沟通能力不强,很难适应护理工作的需要。有效利用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实训课堂中融入护理礼仪、人际沟通、团队合作的内容,在每次实训课过程中严格要求护生,按照护士的要求来要求自己,从仪容、仪表、仪态、规范的语言及礼貌用语与患者进行沟通,注重人文关怀[7]。在实训课上,不断向学生传授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理念,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4强化实训技术更新
学校应根据外科护理学的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给教师创造更多的临床实践机会,可以派教师定期到医院进修,让教师不断更新护理理念和操作技术[8]。同时,可以邀请附属医院的资深护士来学校教授实训课,把临床最新技术带到学校,还可以安排学生去医院见习,让学生下到病房与患者接触,发现医院与学校所教外科护理技术操作流程的差别,更具象并深刻地了解外科护理临床工作。综上所述,通过对外科护理实训教学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对外科护理实训教学方法、实训基地建设以及实训教学理念上进行探讨,力求通过不断改革教学模式,强化实训室建设,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外科护理实训教学效率,使外科护理实训教学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苏友利.改进外科护理教学的几点体会[J].科技资讯,2011,(7):192.
[2]徐辉全,曾志励,刘媛航,等.适应临床教学需要发展医学模拟教学[J].护理研究,2008,22(4C):1116-1117.
科学原理小知识范文4
—、企业管理教学模式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迫切需要大量懂技术、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作为企业管理教学的组织者,如何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管理人才,是现今高职院校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当务之急。传统教学模式下,企业管理课程教学授课方法和手段单一,基本拘泥于单一的理论讲授,以“教师讲,学生听”的形式进行。教师习惯于对理论知识从头讲到尾,很少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情况,造成教与学的分离,课堂缺乏互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不高。虽然目前企业管理课程大多都采用了多媒体教学,这种手段使得课堂教学更加生动、直观、活泼,但也存在一定的弊端,由于频率较快,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回味、消化和思考。因此,如何营造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当前企业管理课程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以市场为导向,定位企业管理课程教学
高职院校主要承担着造就高素质技能型劳动者和部分专门人才的任务,它和普通高等教育最大的区别是其毕业生绝大部分要直接从事生产、技术、管理和服务等一线工作,这类工作要求学生的专业技能必须过硬。企业管理是经管类专业的一门理论性、实践性、综合性均较强的专业基础课,涵盖了企业文化、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等知识,对后续相关专业课程及企业模拟综合实训起着基础性作用,结合高职学生培养层次,其定位应根据学生的就业面向和服务领域,以培养基层管理岗位综合管理技能为主线,在管理知识、技术、方法传授和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教学内容上应以企业管理原理为主线,以组织设计、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内容等作为主要研究领域,涵盖企业外部相关环境、企业制度、企业法律,在知识目标上,要求学生理解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能够运用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管理、生产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一般管理方法;在能力目标上,掌握企业管理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洞察力、综合分析能力、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在素质目标上,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和吃苦耐劳精神。
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要强化企业管理课程学习的应用性目的,遵从“以从业为导向,以能力为重点”的学习目标,使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在头脑中对企业、企业运行模式和企业管理有感性的认识,形成企业管理知识体系的基本框架,了解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在此基础上,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将原有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融会贯通,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创造性解决管理实际问题的潜力,使其具备成为一名合格员工的基本素养,为将来从事与专业相关的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三、企业管理课程主要教学模式探索
企业管理课程作为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其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效果。企业管理课程定位后,其教学内容的把握、教学方法的采用和教学手段的运用又是一个难点,在教学组织实施环节,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差异及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案例分析教学法
案例分析教学法是在美国工商管理硕士教育中行之有效并被广泛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是在学生掌握了相关基础知识和分析技术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在教师的引导下,将学生带人特定事件的场景,深入角色,以加深学生对理论、方法理解的一种教学形式。其核心在于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使管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前提下,引导学生主动去思考、探索所学内容,提高学生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正确的管理理念和协作精神。采用案例教学,应先将案例发给学生,做好启发、引导工作,再让学生独立思考或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通过案例教学,学生可以真切地感受各种不同环境下管理方法的运用,从中掌握理论知识的精髓。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扩大自己的视野和知识面,也可以在模拟决策者的过程中,不断校正行动思路,从而提高学生的决策质量和水平。
案例教学法是企业管理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手法,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还是没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形成活跃的课堂气氛。因此,在企业管理案例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选择案例要适当。在案例选择上,应遵循所选案例符合教学目标、难度适宜、适用性等基本原则,贴近学生专业实际,精选一些内容丰富、在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案例或本地区学生较熟悉的企业管理实例。如,在学习“企业文化”时,可引入“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的实例;在学习“质量管理”时,让学生分组讨论著名的海尔总裁张瑞敏忍痛砸洗衣机的案例。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教学内容。二是合理组织案例分析。案例分析中,教师属于引导者,同时也是教导者,刚接触案例分析的学生可能还比较茫然,需要教师的帮助,教师可以通过案例渗透一些理论知识的应用,以多样化、形象生动、有趣的方式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突出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让学生自己发现可运用的知识点有哪些,等学生对理论知识和案例分析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再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方法,让学生在案例分析与讨论中自然、明确地掌握教学内容。三是评定要恰当。企业管理中每个案例具体情况各不相同,同时问题本身本无唯一正确答案,因此,案例分析的评定没有所谓的绝对标准,而应依据学生的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决策能力及工具的应用能力等几个方面来判定。
(二)讲解管理故事教学法
很多学生都有这样的体会,谈及企业管理方面的事情,印象最深的往往不是那些深奥的理论或法则,而是一些鲜活的故事。管理学界流行一句话:“管理靠案例,文化靠故事”。案例是管理学家和企业家们研究的对象,而故事则雅俗共赏,更容易为普通人所接受。成功的管理者都是会讲故事的人。上汽集团总裁胡茂元喜欢讲故事,他在不同场合、针对不同的情况讲述不同的管理故事,就构成了一部汽车业“工作哲理大典”;联想集团董事长柳传志也会讲故事,他凭借自己讲故事的能力征服了很多人,为联想赢得了无数的机会。同样,一个从事企业管理教学的教师,也应该是讲故事的高手,让学生从故事中领悟企业管理的知识,增强课程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三)情境模拟教学法
情境模拟又称“角色扮演”,是目前招聘测试中常见的一种方法,指根据被试者可能担任的职务,设计一套与该职务实际情况相似的测试项目,然后将被测试者安排在模拟的环境中,要求被测试者处理设定的各种问题,并根据其处理方法和效果来评价其心理素质和潜在的能力。企业管理的情景模拟教学可以从各个模块中抽取,如,财务管理模拟、生产活动模拟、人力资源招聘活动模拟、决策会议模拟、市场营销活动模拟等,教师可以就某一管理主题,让学生以分组的形式扮演其中的管理角色,通过亲身体验来学习和应用所学的管理知识,更好地掌握管理的方法与技巧。情境模拟教学通过让学生扮演其中的管理角色,使实践活动更真实、更生动,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情景模拟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与学脱离的现象,将学生与教师更好地结合起来,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管理思维模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四)实践体验教学法
企业管理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其管理思想、职能、原则、方法等必须联系实际,通过企业实际的场景体验,才能使学生的管理知识技能更加深人和牢固。目前,在企业管理教学中实践体验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在课程教学中,由教师联系学校周边的企业,分批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让学生走进企业、了解企业,真切感受企业的经营与管理,了解企业的组织结构形式、企业文化、工作流程及生产经营组织方式等,通过接触企业各层面的人员,了解不同层次管理者的工作与职责。二是通过企业管理知识全面系统的学习之后,利用假期,鼓励学生到企业进行专业实习,在工作实践当中,学以致用,加强学生对企业管理知识的运用。
(五)其他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在企业管理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小组讨论法,以小组为单位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提出决策性方案和建议,并在小组间进行研讨和辩论。在讨论中,头脑风暴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部分章节内容还可以采用研究性教学,教师可先将教学目标细化为若干问题或单元,向学生阐明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案,提出明确的学习任务和要求,随后让学生自主成立研究小组,用随机的方式各获得一个单元的任务,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自主收集、整理信息,让各小组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准备,通过讲授或多媒体等形式向老师和同学展示该组学习的主要成果。之后,由其他小组和老师提问,该小组同学回答,对不尽完善处,教师可组织学生共同讨论,最后引导学生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梳理归纳。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同时也有助于更充分地了解不同学生的差异,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方法看似将课堂交给了学生,实际上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学生在准备资料和完成任务过程中会发现、产生很多方面的问题,需要教师一一作答。因此,教师必须深度备课,研究与任务可能相关的所有领域和问题,以便更好地解答学生的问题,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更好互动,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另外,教师还要尝试改变讲课的固定位置,使用体态语言感染学生。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使我们能够从黑板前解脱出来,因此,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不应该仅仅拘泥于在计算机旁操作鼠标,更要深人到学生之中,,研究与任务可能相关的所有领域和问题,以便更好地解答学生的问题,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更好互动,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科学原理小知识范文5
关键词:中职院校;学生管理;老师素质
国家为了培养职业素质高、有特长、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竞争的学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大对中职学校的财政投入让这些中职学校能够有更好的环境提供给学生,让学校能够增大师资力量,还有对贫困且学习优秀的学生进行学费减免措施,都是为了让学校培养出更加优秀的学生,让其具有更高的个人价值,能够对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以下观点只是从某些方面对中职院校的管理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一些科学创新的管理措施。
一、从学生的管理方面分析学校的管理问题
从学生的学习方面来看,就读中职院校的学生一般都是没能考上普通高中的学生,这类学生中部分学生是在学习方法上存在问题,而还有一部分学生是在学习方面存在学习性心理障碍,甚至是有厌学心理。除了学习方面的问题还有学生的个人问题、学生不同的家庭背景、学习能力等等问题都给学校管理学生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如,学生因为自己是单亲家庭的孩子或者家庭经济条件差而过于自卑,不能够正确地评价自己和发挥自身的价值。又或者学生有不良习惯,像抽烟、喝酒、打架,这些习惯一旦养成以后都是很难改的。
学校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采取一些区别于以往的教学措施。学校面对这些学生,应该摒弃原本的只要不出事就不管的原则,制定一系列的制度来更好地管理学生。既然这些制度是为了管理学生,那就得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考虑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管理,还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程度,让学生更好地去接受这些制度并遵守它。学校可以开展一些动员活动将这些制度融入活动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了解这些制度,学生只要不抵触这些制度,那遵守这些制度就会变得更加容易了。学校还可以树立一些榜样,只要有人遵守制度,那就会有更多的人去遵守这个制度。
二、中职学校在教学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教学课程的合理安排
中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一般都是围绕着专业课开展的,并且各个学科的时间安排上也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学生除了学习专业知识,其他的知识接触的很少,这导致学生的知识面窄,不能够多角度地看待事情,这样是会阻碍学生的发展的。
学校可以增加一些非专业的学科,让学生能够学习和了解更多的知识,这些知识不一定和专业有关。还有,学校可以调整不合理的学科安排,增加或减少一些学科的课时。
2.老师管理问题的改进措施重点放在老师自身能力的提升上
教学的执行者是老师,所以老师对于教学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有时候一个好的老师对学生的学习好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老师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引导作用,就好像是航海中的指南针对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上航行时起一个指明方向的作用。可想而知,当一个老师的教学素质过低,学生不能理解老师的讲解甚至学生对老师存在厌恶心理,就如同在航行的时候不能看懂指南针指的方向或者是航海的人不信任指南针指的方向。那学生如同在海上迷失了方向,何谈航行到目的地呢?
中职学校应该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当然这里指的教学能力不仅仅是指老师的专业知识、技能,还包括老师的交叉学习能力、对其他知识的灵活运用和对知识的及时更新能力等等。老师只有自身能力得到了提高才能把知识系统化,才能清楚地将知识点用语言有效地表达出来。一个有知识素养的人能得到别人的尊敬和喜爱,同样的,当一个老师的文化底蕴达到一定的厚度,那自身的气质就会得到提升,学生是能够被这种气质所感染的,从而喜欢上这个老师。中职院校的学生年龄还比较小,心理发育还不成熟,比较容易受到影响。有时候只要老师做出一个动作,这个动作就可能决定了这个老师是被学生喜欢还是被讨厌。学生的情绪影响着他们的行为,一般来说只要这个学生喜欢这个老师,那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的时候就会很用心,能够把这门课学好。为了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学校可以给老师提供学习的机会,比如,组织老师去其他学校学习、支持老师发展个人特长或专业深造。
管理好一个学校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除了对学校学生学习的管理和老师教学的管理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外,学校还有很多其他事情的管理也是很重要的,比如,学校财政的管理、学生的就业管理等等,就像学校的财务预算管理就应该得到学校足够的重视和调控。将资金用在该用的地方,发展学校的综合实力和声誉,让学校能够被更多的学生和家长选择,学校也能培养出更多的人才,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邱连利.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管理浅议[J].卫生职业教育,2011(08).
科学原理小知识范文6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法务人才;法理学;实践型教学
重知识轻能力的原有教学模式已不适应学生和社会的实际需求,探讨高职法律事务专业《法理学》教学模式,对高素质、高技能型法务人才的能力培养有着重要的价值。笔者根据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和多年的法务管理经验,结合现实教学实践,就高职院校法律事务专业的《法理学》教学模式提出一点看法,以求抛砖引玉。
一、高职高专《法理学》自身的学科特点及目前社会对应用型法律人才需求的分析
1.《法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法理学》系统阐述了法律观,从总体上来研究法和法律现实的一般规律,研究法的产生、本质、作用、发展等基本问题,研究法的创制和实施的一般理论,并着重研究我国社会主义法和法制的基本理论问题。[1]它是法律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同时也是学习其它各门专业课的基础,是一门涉及领域广泛、影响面较大的课程之一。笔者对本校前几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做了统计,法律事务专业学生主要就业方向是商品销售、企业管理、自主创业、律师事务所、国家机关等。这些工作不仅需要部门法的支持,也离不开法学理论的支持,否则有些工作无法开展。显然,《法理学》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应用性,是法律事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2.社会对法律事务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和相关竞争型考试对学生职业考试能力的要求。法律事务专业的职业取向主要为法律实务工作。法律实务工作涉及法律思维、法律推理和法律解释等技术层面和法学方法的内容,因而对其进行法律技能方面的训练既成为可能,也是其迫切需要,尤其是对于毕业后即准备从事实务工作的学生尤为必要[2]。比如法律实务中的法律漏洞弥补,疑难案件的处理等,这些可能涉及法理学中法的价值、权利义务、法律关系、法律利益分析等。另外,法律事务专业学生今后还面临许多与职业相关的考试,诸如司法考试、法律顾问资格考试、公务员考试等,考试可以说是他们日后获取某些利益的主要手段,培养学生巧学法律知识和灵活应对相关考试等职业考试能力尤显重要。
二、目前高职高专法律事务专业《法理学》教学现状分析
《法理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基本理论素养、法律思维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尽管一些高职院校对《法理学》教学模式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长期以来,法理学课程应有的价值和作用并没有得到体现,由于教学内容相对抽象,法理学的教学一直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3]。目前高职高专法律事务专业《法理学》的教学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1.注重法学理论知识传授,轻视能力培养,尤其是职业能力培养。一般职业院校,法律事务专业《法理学》教学更多的是以知识为中心,特别是书本上的知识,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培养。这种教学模式学生掌握的知识也许较扎实,但实际运用的知识能力较差,不能适应高职高专法律事务专业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
2.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方法单一。多数职业院校法律事务专业在《法理学》教学授课过程中,教师教,学生听,教师与学生间缺乏互动;教学过多注意对理论知识的灌输,“满堂灌”、“照本宣科”,缺乏针对现实需求的法学理论教学;教学方法普遍采用案例教学法,但案例陈旧、复杂,往往得不到学生认可,教学方法显得单一。[4]
3.教师理论和经验知识与高职高专法律事务专业《法理学》教学需求不适应。高职院校不是研究型大学,而是应用型大学,培养的学生主要是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高职法律事务专业《法理学》的授课教师应是既懂法律又有法务实践的“双师”人才,但现实是大多数授课教师主要来自高校的应届毕业生,法律实践较少,理论讲解较空洞。
三、开创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高职高专《法理学》实践型教学模式
诚如江平教授所言,法学“从本质上说,它是一门实践科学”。实践性是法学的本质属性。所谓“实践型教学”,笔者定义为:为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采用针对职业能力训练的教学方法,达到提高学生对本学科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为目的,以使学生适应社会需求、增强就业能力以及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类型。高职高专法律事务专业《法理学》的实践型教学模式,涵盖的内容与过程包括以下环节:
1.培养目标:法律素质、法律职业考试能力、法律实操能力的职业能力的培养。确立高职高专法律事务专业《法理学》课程的培养目标,是教学模式的关键。在“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实践教学模式中,其培养目标应是突出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培养,即法律素质、法律职业考试能力、法律实操能力的培养。作为法律事务专业的学生,一方面,市场经济是竞争型经济,学生面临职业生涯的诸多考试,这些考试涉及到许多法学理论知识而且比重逐年增加,如何在考试中取得竞争优势,职业相关考试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另一方面,市场经济又是法制经济,学生所从事的工作为法律实务工作,可能接触到大量法律实务中的矛盾和问题,如何运用法律知识、法律思维、法律手段解决这些法律问题,法律素质和法律实操能力也是重要培养目标。
2.路径选择:构建“职业能力为本位”的高职高专《法理学》实践型教学模式。有了明确的培养目标,还应构建具体的教学实施体系。《法理学》实践型教学模式实施体系包括:
(1)教学目标。目标是行动的方向,教学目标是教学的方向也是教学的核心。高职高专法律事务《法理学》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法学概念和原理,能够运用相关的理论分析法律问题或现象,形成法学方法论,为学习法学其它学科打好基础,并指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今后的职业竞争性考试和法务实践活动中,从而提高学生日后走向社会所需的与职业相关的考试能力和法律职业实操能力。可见,这里所讲的目标是“能力”,这有别于普通高校的“知识”目标。
(2)教学内容。高职高专法律事务专业《法理学》教学内容的安排,紧紧围绕“职业能力”目标,在内容上分为专业理论知识、职业考试技能和职业实操技能三部分,其中专业理论知识是职业考试技能和职业实操技能的基础。在教学中对专业理论知识强调“够用”原则,针对性讲授法律事务专业职业发展所需要的基本法学理论知识。职业考试技能的培养是学生日后融入社会获得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在教学中主要结合相关职业考试,培养他们巧学法律知识、答题技巧和心理控制的考试能力。由于高职法律事务专业的学生主要职业目标为法律实务工作,法学理论知识在法律实务中的运用又主要体现在法律思维、法律关系、法的价值等的法律实践运用上。因此,在教学中对于法律职业实操技能的培养主要为课堂案例讨论、法院参观学习、顶岗法务实习等。后两者是实践型教学模式的重点和难点。
(3)课堂教学。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材整合。根据“够用”原则和能力要求,法律事务专业《法理学》教材可整合为三大部分。第一,基础理论讲授部分:现实法务实践中需要的法学原理如法的概念、法的渊源、法的要素、法的效力、法的作用、法的运行、法律关系、法律责任、法律推理等基本的法学理论知识。第二,法律思维能力培养部分:精心挑选一些法律题材的电影和现实中发生的热点事件,比如《秋菊打官司》等著名的中外法律影片以及“孙志刚案”、“二奶继承案”等热点和疑难案件,围绕其中展现的法律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和思考法理学中的理论问题,培养学生诸如规范性思维、平衡性思维、程序性思维、创造性思维、说理性思维等[5]法律思维能力。第三,与职业相关的法律实践中的法理运用部分:法务实践中的疑难案件法律关系分析、法律价值冲突的解决、纠纷的多元解决等,主要培养学生法务实践中如何运用法学理论知识提升法务操作能力。二是教学方法。针对学生能力培养,注重“互动教学”、“岗位设置”、“法律诊所”等教学方法的运用和“快速答题训练、厚书变薄书读书方法”等职业考试能力训练,将学生与职业相关的考试能力和法律实操能力的培养融入课堂教学中。三是教学手段。《法理学》教学中需要处理的案例和有关试题较多,采用电子课件教学可以节省板书时间,增加课堂上传授的知识量和信息量,改变以前的课堂上“一支粉笔打天下”的现象,以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4)学生成绩考核和评价。我们的做法是将《法理学》课程考核分为两大模块:一是有关疑难案例讨论、作业、法律实践活动等的考核,重点是学生的法律思辨能力,法律事件的法律逻辑、法律关系、法的价值等的分析能力和法律案件的合法性处理能力等实用性较强的知识的考核,应占总成绩比重的80%。二是平时出勤情况和职业考试能力的训练,如做题的速度、读书的技巧、答题的技巧和卷面整洁度、答题逻辑以及体现法律素质的能力诸如口才、合作能力、交际能力等的表现等,应占总成绩比重的20%。
(5)教师配置。针对高专法律事务专业《法理学》教师现状和高职培养目标要求,对于教师配置,一方面大力引进有法务经验的“双师人才”,另一方面应当加强对刚毕业的大学生教师的培训,使他们尽快实现由研究型人才向理论研究与实务操作并重的人才转变。
3.实践教学模式的反思与修正。职业能力本位的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如何,能否达到预期目的,这要通过教学效果的评价随时发现与验证。只有有效控制教学实施,才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职业能力本位的实践教学模式最终的衡量者是学生和社会用人单位,因此,要阶段性地收集学生和社会对该教学模式的实际反馈信息并对与社会、学生需求不适应的部分进行修订和完善,以更好地促进高职法律事务专业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徐锦霞.高职院校法理学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0).
[2] 刘杰明.法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9,(29).
[3] 李炳烁.论法理学教学模式的改革策略[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