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乡镇卫生院医疗安全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乡镇卫生院医疗安全制度范文1
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乡镇卫生院管理,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促进农村卫生事业发展,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全省辖区内的乡镇卫生院。
第三条乡镇卫生院是政府举办的公益类卫生服务事业单位,主要由县(市、区)政府举办和管理,原则上每个建制乡镇必须有一所政府举办的卫生院。乡镇卫生院人员、业务、经费划归县(市、区)级卫生行政部门统筹管理;经济发达地区的乡镇卫生院可实行县(市、区)统筹管理,也可实行县(市、区)、镇共管,以县(市、区)管理为主。
第四条乡镇卫生院必须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按县(市、区)级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的诊疗科目执业;严禁超诊疗科目和执业范围从事诊疗活动。
乡镇卫生院业务工作接受县(市、区)级医疗预防保健机构指导。
第五条省卫生行政部门对全省乡镇卫生院实行宏观管理。市级卫生行政部门每年对所辖县(市、区)乡镇卫生院的建设与管理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综合的评价。县(市、区)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抓好本管理办法的落实,切实加强乡镇卫生院的管理,每年对辖区内乡镇卫生院的建设与管理要进行一次自查自评。
第二章机构设置
第六条乡镇卫生院选址、设置,应遵循区域卫生规划要求,根据区域人口分布、经济发展、文化和交通等情况确定,在地理位置上具有发展前景和最大辐射功能。
第七条乡镇卫生院的设立由县(市、区)级卫生行政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及程序报批。
第八条乡镇卫生院是专有名称,社会力量举办的医疗机构不得使用该名称。乡镇卫生院原则上不得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名称。乡镇卫生院的命名原则是:所在的县(市、区)+所在镇(乡)卫生院。
第九条乡镇卫生院统一使用卫生机构专用标识。
第十条根据区域卫生规划,按功能将乡镇卫生院明确划分为中心卫生院和一般卫生院。
第十一条乡镇卫生院建设依照国家《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和《广东省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所规定的建设标准,严禁举债进行超标准建设。
第三章公共卫生管理
第十二条贯彻执行党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国家卫生法律、法规,以公共卫生服务为主,面向农村居民提供预防、康复、保健、健康教育、基本医疗、中医、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综合服务,受县(市、区)级卫生行政部门委托承担区域内公共卫生管理职能。
第十三条加强公共卫生管理,认真做好以下工作:
(一)建立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做好免疫规划工作。
(二)做好传染病疫情、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等公共卫生事件的登记、报告和处理工作。
(三)开展传染病、地方病、寄生虫病和慢性非传染病防治工作。有条件的可开展老年保健、精神卫生和康复工作。
(四)做好孕产妇系统保健、儿童系统保健和妇幼卫生信息管理工作,开展妇女、儿童常见病防治,做好控制新生儿破伤风工作,做好孕产妇死亡、婴儿死亡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评审工作。
(五)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指导工作。
(六)制定健康教育计划,针对重点人群,结合实际开展多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普及卫生保健知识,促进农村居民健康行为的形成。并指导开展爱国卫生工作。
(七)做好食品、公共场所、学校、职业等卫生专业指导与管理工作。
(八)加强信息管理,建立执行相关统计及报告制度的规章制度。
第十四条协助镇政府制定和实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规划。
第十五条受县(市、区)级卫生行政部门委托,对辖区内村卫生机构及乡村医生进行管理和经常性卫生监督;负责对村卫生机构的业务技术指导和组织对村医的培训、考核,逐步实行镇村一体化管理。
第十六条健全村医例会制度,每月组织召开村医例会。通报、反馈各卫生机构工作情况,传达上级卫生工作精神及布置工作任务。
第十七条积极参与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宣传发动和组织实施工作,为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提供优质的卫生服务,协助做好补偿支付工作。
第四章医疗服务管理
第十八条严格执行《执业医师法》、《母婴保健法》、《传染病防治法》、《护士管理办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采取综合措施,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加强医疗质量管理。
(一)建立健全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医疗、护理、医技工作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
(二)按照病人第一、安全有序、首诊负责、重点突出原则,加强妇产科、儿科、计划免疫规范化门诊和中医科建设,把医疗质量、服务质量、服务态度放在首位。
(三)成立医疗服务质量监控管理工作小组,制定医疗质量管理方案,进行全员质量教育,树立质量和安全意识。定期对医疗、护理、医技、药品、病案质量进行监督、检查、评价,提出整改措施,及时发现、纠正医疗缺陷,加强医疗质量关键环节、重点部门、重要岗位的管理。
(四)落实首诊负责制、医师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查对制度、会诊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分级护理制度、交接班制度、临床用血审核制度等医疗质量管理核心制度。
(五)严格执行诊疗常规、操作规程、抢救常规,配齐常用急救药品、器材,保证基本医疗和抢救工作及时有效进行。对不能处理的危重疑难病人及时转诊。
(六)按照《广东省病历书写规范》的要求认真书写门诊、住院病历。
第十九条做好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急症抢救,危重病人转诊和救灾抢险医疗工作。
第二十条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严格执行隔离消毒制度,遵守无菌操作规程,严格消毒、保洁管理。做好一次性医疗用品的处理和污水、污物无害化处理,防止交叉感染和对环境的污染。
第二十一条认真贯彻执行药品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严格药品管理制度,推行“阳光采购”。
第二十二条加强中医药工作,规范中医药服务管理,提高中医服务水平。
第二十三条积极推广应用适宜新技术,不断提高服务能力。
第二十四条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努力改善服务态度和提高服务质量及水平,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安全、便捷、价廉、优质的医疗服务。
第二十五条严禁向外提供出租业务用房,严禁与其他医疗机构进行以营利为目的办医行为。
第五章人事管理
第二十六条乡镇卫生院科室设置和岗位设置,按照精简、高效原则,以服务人口、工作项目等因素,合理规范设置。
第二十七条严格准入条件,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应具备相应岗位的任职资格。临床医疗服务人员必须具有执业助理及其以上医师资格,其它卫生技术人员要具备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
严禁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诊疗专业技术服务。
医师、护士必须经卫生行政部门注册并在规定的范围内执业,不得超范围执业。
从事专项服务的人员,必须依法参加有关的培训、考核,取得相应资格。
第二十八条大力推行公开招聘乡镇卫生院院长。由县(市、区)级卫生行政部门按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招考或推荐聘用,副院长由院长提名,按有关程序任免。一届聘期3-5年,其中试用一年。中心卫生院院长应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中级以上职称;一般卫生院院长应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初级以上职称。
第二十九条院长实行聘期目标管理责任制。综合目标管理考核主要内容为行风建设、业务发展情况等。
第三十条推行人员聘用制,因事设岗,公开竞争上岗,择优聘用乡镇卫生院人员。新录用人员由县(市、区)级卫生行政部门统一公开招考,与录用单位签署聘任合同,并按有关规定给予工资福利待遇和社会保障。
第三十一条重视卫生技术人员的培训学习,建立健全在职卫生技术人员培训学习、考核制度。认真实施在职卫生技术人员的学历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积极为在职卫生技术人员的进修学习和继续医学教育提供必要的条件。
第六章财务后勤管理
第三十二条执行政府的医疗服务指导价格,并在门诊、病房以及对公众服务窗口等明显位置,设立公开栏、宣传橱窗、电子大屏幕公告栏,公开主要药品及诊疗收费标准,增强收费透明度。
第三十三条严格执行医院财务、会计和监督审计制度。乡镇卫生院的财务管理必须接受主管机关的领导和监督,同时接受财政、审计、监察、物价等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第三十四条健全安全保卫工作制度,加强高危设备、手术室、放射室、分娩室等特殊区域和剧毒、剧麻、管理,保障医疗安全。
第三十五条美化院内环境,搞好室内卫生,创造一个整洁、优美、安静、舒适的医疗环境。
第七章行政监督管理
第三十六条成立院务管理委员会,由正、副院长、科室负责人组成,对乡镇卫生院管理的重大事项进行决策。
第三十七条加强院务公开,实行民主管理。定期召开职工会议,通报卫生院重大决策执行落实情况、日常管理和运作情况,听取职工对卫生院建设与发展的建议。
第三十八条建立健全考勤、学习、会议和环境卫生管理等制度。
乡镇卫生院医疗安全制度范文2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提高农民健康水平,促进农村卫生事业发展,根据《省城市卫生支援农村卫生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市城市医院支援乡镇卫生院实施方案》如下:
一、工作目标
通过城市医院支援乡镇卫生院工作,加强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医疗救治水平,提高我市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保障农民公平享有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基本医疗服务。
二、基本原则
(一)以需求导向为原则。针对乡镇卫生院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以满足农民基本医疗需求,提高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为出发点,开展符合乡镇需求,多种形式并存的对口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二)以帮助提高为原则。城市医院应以帮助提高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服务能力为根本原则,加强人才培养,而不是替代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的日常工作。
(三)以统筹安排为原则。按照卫生局的统一规划,以边远乡镇卫生院为主,适当考虑服务能力较低的乡镇卫生院安排对口支援关系。
(四)以注重实效为原则。积极探索适宜的债效评价体系,既考核支援医院,也考核受援乡镇卫生院,促进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三、工作任务
(一)市一医院至少支援三个、市中医院至少支援二个、其它市直医院至少支援一个乡镇卫生院。
(二)支援医院要制定医院支援乡镇卫生院的年度和中长期工作规划,承担对乡镇卫生院的业务指导、技术支持、人才培养等任务;要成立相应的内设机构或指定专门的职能科室负责此项工作;派出具有相应工作资历的有关专业卫生技术人员定期和不定期到乡镇卫生院出诊、会诊并进行技术指导;帮助受援乡镇卫生院建立和完善管理各项制度,开展适宜技术、免费培训和接受卫生技术人员进修等。
(三)受援乡镇卫生院应根据自身需求,提出需要支持的执业科目及协作计划,有效利用支持资源,提高自身综合能力,要为市直医院在乡镇卫生院的支援活动提供工作条件。
四、具体要求
(一)完善工作方案,支援医院要按照本方案的要求,结合受援乡镇卫生院实际需求,提出支援乡镇卫生院具体工作方案,确保对口支援工作顺利进行。
(二)签订支援协议。支援医院应到受援乡镇卫生院进行考察和调研,在双方共同讨论协商的基础上,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义务,提出具体工作任务,签订支援协议。
(三)签定目标承诺书。支援医院在充分讨证考察的基础上确定受援期内(一般为三年)受援卫生院应达到的年度目标和期满后,达到乡镇卫生院先进水平或一级甲等(优秀)医院标准的目标。
(四)派驻院长。支援医院对每一个受援卫生院派1名班子成员或中层干部任名誉院长,对受援卫生院各项工作进行指导,并听取受援卫生院的工作汇报,及时总结经验,解决存在问题,确保取得成效。
(五)派驻医师。支援医院每年向受援卫生院派出主治以上医师(护、药技师))不少于5人,每人在受援卫生院工作不少于半年。派驻医师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树立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意识,努力用比较低廉的费用提供优质的服务。
(六)人员培训。受援卫生院的卫生技术人员轮流到支援医院短期培训(不少于一周)5人次,支援医院每年至少接受2名受援卫生院人员免费到医院进修学习。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支援医院要高度重视支援乡镇卫生院工作,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加强领导。各支援医院和受援卫生院要建立工作责任制。分别与卫生局签订目标任务书,根据完成任务情况进行奖惩,受援卫生院达到年度目标的奖5000元,达到受援期满目标的奖20000元。
(二)制定相关政策。支援医院派驻到受援乡镇卫生院工作的医师在晋升主治医师以上职称时,同等条件下优先晋升。市卫生局按支援卫生院数安排一定工作经费,以用于对派驻的院长和医生的补助。
乡镇卫生院医疗安全制度范文3
关键词:内部审计 乡镇卫生院 重要性
乐清市被浙江省列为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县,同时被确定为5个先行先试的重点县(市)之一,按照“群众得实惠、医院得发展、政府得民心”的要求,乐清市于2010年年底开始实施乡镇卫生院改革,全市34家乡镇卫生院全部实行基本药物零利率,破除了“以药补医”的机制,性质由集体转为全民,人员也通过考试由集体编制转为全民编制,财政根据收支核定,绩效考核,对单位实行差额补助,并统一集中核算乡镇卫生院的财务。由于乡镇卫生院没有设置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一直由卫生局对其进行内部审计。
为适应新医改要求,乡镇卫生院必须强化医疗服务成本管理,不断探索提高医疗服务效率的途径,必须大力改进内部管理,优化服务流程,规范诊疗行为,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为实现上述目标,卫生局加强对基层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将承担更重要的作用,所以必须适应新形势,改革传统的审计模式。
1.新医改政策下医院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
1.1适应回归公益性的需要。
在新医改框架下,内部审计作为组织内部的“免疫系统”,不仅停留在发现问题,纠正问题上,还要体现服务性、预见性。医改提出“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的改革基本原则,明确改革“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只有紧扣“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的主题,变事后的查“疫”为事前的免“疫”,随时发现和纠正医院管理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发出预警,在切实履行好监督职责的同时,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通过深刻剖析问题,科学合理评估,预测发展趋势,提出决策建议,促使医院切实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维护医院公益性质,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1.2提高运作效率的需要。
内部审计是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前审计长李金华把内部审计定位在“管理 + 效益”,管理是基础,效益是目标,加强管理和提高效益是一个组织永恒的主题。随着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加强,一下子增加了 3 亿人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供方能不能上水平、能不能出效率非常关键。乡镇卫生院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不仅仅要关注经济增长,更应注重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内部审计作为医院运行管理中的重要监督环节,在医改的新形势下,有必要充分发挥服务、评价和鉴证作用,促进经营效率的提高。
1.3发挥内部审计的服务职能的需要。
随着医疗服务市场逐步建立和新医改的推进,乡镇卫生院必须增加收入含金量,提高医务劳动价值,医院内部审计势必扩展到改革经营管理,提高医院效益等方面去。根据目前的情况,我国医院内部审计应该开展包括综合目标责任制监督、经济效益分析、项目投资论证等更广泛的涉及医院管理领域的项目,发挥其建设性作用,对医院管理的重点问题、薄弱环节,提出改革建议和措施。内部审计人员不仅发挥监督和评价的作用,而应当进一步成为医院领导的专家顾问和决策参谋,并渗透到医院管理系统的各个环节,成为卫生院加强内部管理的一部分。
2.乡镇卫生院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2.1卫生局对乡镇卫生院的内部审计不够重视。
改制前,乡镇卫生院属于自收自支的集体性质,财务由单位自己管理,卫生院的支出没有统一的标准,随意性比较大。资产管理混乱,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卫生局由于审计人员缺乏,每年按计划抽取1—2个乡镇卫生院进行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而对于乡镇卫生院院长的离任却没有进行审计。按照此计划,一个乡镇卫生院要十多年才轮到一次,有些单位就存有侥幸心理,财务非常不规范,对于审查出的问题,一般也只做内部处理,并只在内部公布内审结果,这样更淡化了乡镇卫生院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改制后,乡镇卫生院财务统一的卫生局核算中心,卫生局认为掌握了单位的经济命脉,单位就会规范化,但是由于乡镇卫生院以前的自主性太强了,他们就想法设立帐外帐,小金库等,致使财务更加不透明。
2.2内部审计工作内容单一。
目前,卫生局对乡镇卫生院的审计只发挥了事后监督的作用,工作范围仅限于财务收支审计,纠正违纪违规,但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蓬勃发展,医疗服务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经营活动不断的扩展和增加,给医院内部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单一的财务收支审计很少考虑如何为单位增效,如何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内部审计范围要更多的转移到管理审计、效益审计上来,,这样才能适应现代医院内部审计要求。
2.3审计内控制度不健全,导致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议难以执行。
在审计内控制度建设上没有一套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这就影响到卫生局提出的审计建议和审计意见,乡镇卫生院并没有认真去执行,不利于审计质量的提高和审计风险的规避。另外内审评价体系的缺位,使审计质量难以量化,不能检验审计人员是否履行了自己的职责,这些都不利于审计行为的规范和审计作用的发挥。
3.加强对乡镇卫生院内部审计的建议和对策
3.1积极争取卫生行政部门的重视和基层领导的支持,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
乡镇卫生院医疗安全制度范文4
关键词:乡镇卫生院;内部控制;可持续发展
一、乡镇卫生院内部控制建设意义和现状
内部控制内容包含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其是单位内部开展各项工作的所有办法、手段、规范等的统称,作为约束、监督、指导单位业务活动的原则,是单位资产安全、单位会计信息准确度的保障,是单位实现业务开展效益最大化的重要支撑。而对于乡镇卫生院来说,其办院性质决定了其在卫生事业的重要地位,是农村卫生工作的重点,而农村卫生工作又是中国卫生工作的重点。
乡镇卫生院的内部控制要求单位所有成员必须坚持正确的工作方式,知晓可为与不可为,并非千方百计靠自身的能力和聪明实现卫生院的利益最大化。就该层面讲,内部控制是事前预防强制达到管理已定目的。曾经COSO组织层对内部控制有一个透彻的描述 “再好的内部控制体系,它不能够把一个劣迹斑斑的或没有经营智商的管理层变成一个非常有经验、头脑和能力的管理层。”因此,乡镇卫生院的内部控制是单位成员肩负的一种义务和责任,是农民的基本医疗和防保工作顺利进行的决定性措施。
而目前,很多的乡镇卫生院面临着诸多问题,贫富悬殊、地区经济不协调,卫生条件落后;长期以来,农村卫生矛盾凸显的不仅仅是硬件,软实力的欠缺也是硬伤,包括服务观念、管理方式,人才等方面。在一次乡镇卫生院的“爱心工程”扶持活动开展短短一月内,多达26个省份300多所卫生院列出了本单位的需求:紧缺物资;卫生院的基础建设;重症手术先进技术的交流等。此外,就某报的调查数据显示,乡镇卫生院中整体良好、维持基本业务、处于解体边缘之下的各占三分之一。如何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改革中加强卫生院的内部管理,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是乡镇卫生院管理部门急需研究的内容。
二、乡镇卫生院内部控制建设薄弱
(一)乡镇卫生院内部会计控制存在不足
1. 财务会计工作者专业素养偏低、职业舞弊现象常现。无异于城市环境,就算是乡镇,“利益网”依然笼罩,卫生院的人事招聘、业绩报告多少会受到利益牵制。财务会计工作者在上级领导、外界干扰、自身利益各方的多重影响下,做假账,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等;职业道德缺失、操守崩溃;个人主义过强,工作态度松散、拖延等现象不胜枚举。财务是单位链条关键部位,而处于这种工作岗位成员的能力和职业道德直接影响到财务环节。
2. 预算、风险评估系统不完整。在众多的乡镇卫生院中,财务部门的工作形式、内容单一,报账、做账成为主流,而不开拓更多重要的内容,比如预算、风险评估。由于财务工作计划、预算体系不完整,造成资金浪费、成本拉大、资金透支、滞后、专项资金挤占混乱等现象严重,阻碍业务部门的实际活动有效开展;此外,卫生院对于某些项目的风险评估、预警不重视,容易放松对项目开展过程的监督,降低处理突发事故的善后效率。
(二)乡镇卫生院内部管理控制存在问题
1. 卫生院从医工作者医疗水平差。截至2012年年底,我国的医学类院校多达600多所,其中普通高等本科院校超280所,高等职业等级的学校超过350所,在校生接近180万人,每年这些学校向社会输送的医疗人才数量不在少数,但是学历高、专业技术强的医疗人员多流向城市或者发达地区,自愿回乡镇、支持农村事业的寥寥无几,这从根本上导致了乡镇卫生院医疗人员水平薄弱的事实。招不到人才、留不住人才是卫生院发展瓶颈之一。
2. 卫生院全员缺乏内部控制意识,管理松懈。当前,有章不循、无章可循是乡镇卫生院凸显的不良工作作风,内部控制基础动摇。在实际问题处理时,“走门路”、“重情面”等投机方式屡试不爽,忽视规定程序,加大了内部控制制度实施难度。况且,乡镇卫生院普遍沿用传统的经验型管理制度,习惯于行政指挥的“推动”领导,轻视内部控制,缺乏严格、科学的管理办法和应有的执行力度,内部环境露混乱、散沙状,加速卫生院的恶化及老化。
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受阻,其一是内控制度的制定考虑情况不全面,或者过分强调细节,操作难度大;其二是监督严格执行制度的机制不完整,导致“说一套,做一套,制度放空炮”,纸上谈兵在所难免。
三、乡镇卫生院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的对策
(一)塑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科学制定内控制度
首先,单位领导要重视更新观念。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是根深蒂固的,一人行政万人听令的集体理念深入人心,但是在日益复杂、业务内容不断开拓的趋势下,一人的智商和能力已经不足以支撑整个单位的发展,所以要充分给以大家话语权、监督权、管理权等,充分调动每一位成员的主人翁积极性,明确每一个岗位的责任和义务;再者,按照国家卫生部相关文件和指示精神,严格核查本单位的职能部门设置、由上至下的所有在职人员在职是否符合规定,特别是财务相关人员,因为卫生院的现金流量非常大,收支明细非常琐碎,每日清、事事清、账账清非常重要。所以卫生院必须完善自身的内部会计控制办法,以法防范、依法治人;最后,明确奖惩,公平分配福利,营造公平公正的卫院环境,塑造和维护和谐、纯净的工作关系,为卫生院内部控制建设开创一个好的开始。
(二)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水平、基础设施建设需提高,从根本上强化办院条件
卫生院的内部控制能否做出成绩,不仅仅是管理者的工作,更重要的是被管理成员的配合。而综合素养好、职业道德高的从业人员必然会给卫生院注入正能量,积极敬业的工作态度也容易感染其他成员,所以卫生院要利用自身国有性质的优势吸引一些医疗技术精湛、德高望重或者有折服力强的相关专业人士以及通过某些合作方式获取技术扶持和培训提高卫生院的医疗水平;此外,某些乡镇卫生院工作环境过于简陋,洗衣房、消毒室等基础设施不合规,都会影响患者到院就诊,而选择“赤脚医生”,只有改善这种落后环境,才能变门可罗雀到患者就医的第一选择。当然,医院生意好,服务好,业绩上去了,员工成就感加强,从而又激励他们以更热情、更高的要求对待工作,那么卫生院的内部控制管理也就变得容易多了。
(三)强调外界监督,加强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力度
制度是静态成文的,是条条框框,有规范性、强制性的特征,如果其不被人了解,不被执行,那也仅是一纸空文,毫无价值。工作者被动接受这种约束,难免存在叛逆和惰性,钻空子,欲挣脱这种束缚,所以要加强内部控制,仅仅是依靠纸上谈兵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借助监督力量来鞭策单位工作者严格执行。所以,对于乡镇卫生院来说,不仅可以依靠自身各部门相互督促和制约来规范单位工作成员的行为,部门间的举报、竞争等都可以成为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的助推器;此外,市县卫生局相关机构的监督也可以提高卫生院的内部控制效率。县卫生局、财政局定期对乡镇卫生院的行政、业务和财务进行审查,把卫生院的内部控制纳入管理目标和绩效考核,鼓励卫生院重视内部控制。
四、总结
乡镇卫生院不仅要重视自身的发展,更要承担起民众卫生健康的社会责任,确保疾病预防、治病救人能够顺利进行。当然这些功能的发挥都是建立在乡镇卫生院的良好发展前提下的,而内部控制建设又是关键环节。纵使内部控制建设事业经年累月、涉艰履危,但卫生院必须志比金坚,克坚除难,要以改革的精神解决内部控制建设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庆泉.完善乡镇卫生院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有效路径研究[J].会计师,2014(22).
[2]王静芳.乡镇卫生院会计监督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01).
乡镇卫生院医疗安全制度范文5
【关键词】乡镇卫生院;护理管理;问题;对策
乡镇卫生院在我国医疗系统中属于第三级医疗预防保健,担负着在农村中进行医疗、保健以及预防疾病的角色。然而其功能的正常发挥受制于卫生院医疗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人员构成以及管理水平。护理管理是医院护理质量的部分,是卫生护理工作的关键。随着医改的深入,乡镇的卫生院逐渐壮大,人们对医护服务的需求日益提高,而且,法制观念与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导致纠纷突出,成为社会热点,为跟上医疗制度的改革步伐,卫生院护理管理人员应该注重应对护理管理缺陷。护理工作在新的社会环境下其意义得到扩展,护理工作不仅针对于病患也针对于健康人,护理工作不仅关注患者身体上的伤痛也重视患者的心理变化,护理工作需要提供的是全方位的服务。护理工作的质量是衡量医院护理管理水平重要标志。本人从事卫生护理工作18年,对26家乡镇卫生院在护理管理的问题进行研究,并对于提高乡镇卫生院的护理质量提出一些建议。
1一般资料与调查方法
对乡镇卫生院开展摸底调查,通过筛选、询问家属以及护理工作人员等方法,就监督管理、组织体系以及医护人员的在培养问题进行了调查询问,确切了解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护理现状,并对他们开展了康复护理指导。得到调查结果以及病人的康复情况。
2结果
通过以下结果表明,工作人员与患者对于监督管理、组织体系以及医护人员的素质水平三方面问题的看法略有差异。尤其在监督管理方面,工作人员认为较为满意,监督管理已经到位,满意度达到48.1%,而患者方面则是认为监管力度不够,存在乱收费现象,满意度为15.7%。并且,对于组织体系,医患双方都表示,组织体系存在问题,满意度较低,工作人员认为缺乏工作指导,患者则认为这方面问题不够公开透明,工作人员方面满意度达到30.0%,而患者方面这一问题满意度仅为12.6%。对于护理人员的素质,工作人员认为自身素质良好,满意度达到75.0%,而患者则表示参差不齐,诸多方面需要改进,患者方面这一问题满意度仅为21.4%。可见医患双方对于问题的看法各不相同,患者对工作人员的期望高于工作人员对于自身的要求,这要求卫生院加强自身的监督管理,完善组织体系,医护工作人员加强自身的素质提升,详见表1。
3乡镇卫生院护理管理存在的问题
3.1领导重视程度不高乡镇卫生院的医疗设备以及人员构成远远弱于县市级医疗单位,因而其医疗质量相对较差。为了卫生院的生存与发展,院长将更多地精力用于关注如何提高卫生院的经济效益,因而在医院管理中常常是强调医疗质量忽视护理工作,错误的将护理工作当做是医疗过程中的一个附属阶段,多数医疗从业者认为护理工作技术含量较低,经济效益较差,认为其可有可无。在本次对26家乡镇卫生院的调查走访中发现,许多医院管理工作重视医疗轻视护理工作,医院资金主要集中在医生培训、职业考核、评职称上面,在护理培训上面的经的投入微乎其微,而且护士的数量极少,专业护士更是少之又少,没有完整的护理体系。在福利待遇上,医护相差悬殊,严重影响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影响了医疗质量。
3.2护理人才少,护理队伍不稳护理人员数量不足,医院医护构成不合理,导致医疗队伍整体不稳定,最终影响医院的医疗质量。在本次对26家乡镇卫生院的调查中发现,乡镇卫生院护理人员大多为毕业年限较少的护士专业的学生,而聘用的护士的薪资待遇偏低,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不够,护士跳槽的现象很严重,多数护士将乡镇卫生院视作实习的场地,视作其向县级医院晋升的跳板。甚至在一些乡镇卫生所出现护士人才的缺乏现象,随着护士从业时间的积累,护理经验的增加,医院的治疗需要更多的人才,其便进入到护理管理层,致使护理人员数量更少。然而晋升进入护理管理层次的原护士人员由于其管理才能的欠缺,不能够实施有效的管理,这些都使得护理工作发展缓慢,间接影响到医院的医疗质量。
3.3护理人员缺乏培训由于乡镇卫生院管理者对护理工作的忽视,护理工作培训的力度和机会都很少,护士几乎接受不到任何专业行的技能培训,缺乏交流的渠道,护士的专业技能提升缓慢,对于一些有厌倦情绪的护士,低待遇枯燥的工作,使得其无心于医疗护理工作,护理水平逐渐降低。在对26家乡镇卫生院的走访中发现,近半数护理人员没有接受过正轨的医疗护理培训,其中有很多是从事护理工作达10年之久的老护士。通过对医生的询问发现,他们大部分都认为护士只是做一些简单的辅助治疗工作,会打针、发药就能够做一名护士。护士管理者能力决定着护士对病人的服务态度、护士排班、护理工作的有效性。护士管理者最基本的素质是具有良好的职业技能和管理能力,护理管理者需要不断地参加专业培训,接受先进的管理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领导能力,才能够带领护理团队为医疗工程提供有效的辅助。
目前卫生院中重病人大多采取逐级转诊,而主管部门对于卫生院在护理管理方面缺乏监管,有些卫生院甚至5年来都没对护理质量进行检查,而且不重视护理人员技术和理论的培训的学习,虽然有些卫生院实行了绩效考核制度,但是,对医疗和护理质量却依然都不够重视。继续护理的教育水平滞后,乡镇卫生院因经费及人力不足,大部分护理人员都未到上一级的医院进修,8O%护理人员未参加过院外学习,15%的医院都未组织过护理业务的相关学习,护理人员无法吸收新的知识及新技术,护理工作仍停在低标准及较低水平之中。
3.4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心差,管理监督力度弱在临床护理特别是乡镇卫生院临床护理中,工作责任心是工作制度执行的重要保障,工作责任心越强工作中就越不容易出错,工作态度越严谨,医疗事故发生的几率就越小。在乡镇卫生单位因为护理人员马虎造成医疗事故的几率远远大于城市医院,农村居民法律意识淡薄,出现医疗事故后通过法律解纠纷的意识淡薄,这也助长了医护工作者疏于职守。由于乡镇卫生院规模较小,管理者护士管理体系,医疗医护监督体系的建立,没有完善的医护规章。对于巡视病房的工作没有准确的日常记录,救护室急救器械准备不足,日常医疗器械使用记录,书写不完整甚至没有记录,医院又没有护理检查部门,护理人员仅凭自身约束力进行护理工作,监督力量的缺乏导致长期从事护理的人员责任心逐渐减弱。
3.5基础设施落后,设备更新速度慢政府对乡镇卫生院的财力支持力度较小,卫生院所使用的医疗设施相对落后,在26个乡镇卫生院中有个别卫生院仅仅具备血压计、体温计、注射器等基本医护设施,床位数量较少,医疗环境不能满足村民的要求。群众反映其医疗能力较差,村民生病都是去县城医院进行治疗。虽然最近几年政府加大了对乡镇卫生院的投资力度,施行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政策,村民对乡镇卫生院的需求还是较低。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医疗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不仅仅局限于治病,还倾向于优越的医疗环境,特别是对于那些需要住院治疗的患者,舒适清洁的医疗环境更加吸引他们。乡镇卫生院医疗设备与县级医院相差很大,医疗效果也明显弱于县级医院,因而现在大多数乡镇卫生院无论是从基础医疗设施还是医疗护理能力都不能满足农村居民的需求。
3.6护理管理的组织体系不够健全一个相对完整的护理管理体系,包括护理部主任、总护士长、护士长、护理质量监督部门以及后勤部门。然而在走访的26个乡镇卫生院却发现:大多数的乡镇卫生院分门诊输液室、手术室等一系列护理单元,只在病区有护士长,却没设护理部和总护士长,而且无专职人员协助护理。护士长同护士样,从事一线护理工作,还要协调关系并承担琐碎的后勤,导致重心偏移,没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护理管理上。护理管理体系不健全导致一个部门或人员要负责多项工作,医护工作者的工作负担加重,而福利待遇的偏低又无法激发起工作的积极性,严重阻碍了护理规条制度自上而下的贯彻,最终会影响乡镇卫生院的医疗质量,失去群众对医院的信任感。
3.7护理管理的制度不够健全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分级护理制度以及危重患者的抢救制度常常落实不到位。而且,质量控制管理的标准不规范,质量控制流于形式,使得护理人员的分工不明,给患者带来很多隐患。如果质量控制的工作不能做细做实,那么,对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便无从追综和解决。护理安全管理不到位。对住院的患者缺少管理监督,患者擅自离院的现象较为普遍,甚至少数的一级护理以及要监测血压的病人,有些医生也会默认其离院;老年住院病人较多,生活并不能够完全自理,病人又无人照顾,进而易发生坠床、跌倒等事故;住院病人的安置又极其不合理,多个病种的患者混住易出现交叉感染的现象;而且,患者额身份查对制度并不严格,有些床位并无床头卡,而且患者没手腕带。甚至有些家属和病人会在病区吸烟,患者的吸氧装置用完后又不及时取走等情况频频出现。
4乡镇卫生院护理管理现状问题的解决措施
4.1多渠道引进专业护士人才,壮大护理团队护士人才质量决定着医疗护理工作是否成功,最终会影响医院的整体医疗质量。专业的护理人才大多集中于医科院校,乡镇卫生院需要为护理队伍注入影响丰富的新鲜血液,就必须在专业护理人才的引进上加大力度和投资,乡镇卫生单位应该走进医科院校,与院校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为专业护理人才的引入打通通道;不仅如此还要面向社会招聘具有丰富经验的临床护理工作者。好的团队需要能力卓越的领导者,在引进专业护理人才的同时也要注意引入具有丰富经验的护理管理者。经常组织护理专业知识培训,将先进的护理理念引入自身的工作中,注重人才的培养,注重护理团队整体实力的提升。
4.2稳定乡镇卫生院护理队伍,提升护理队伍的专业素质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完善有关规范,稳定临床一线护士队伍,为护士们提供支持和帮助,并创造有利于护士安心在护理岗位上工作的环境,为护士们创造有利条件至关重要。并加强道德教育,为她们树立勤勉敬业、病人至上的职业风尚,护理实践中,让护士将服务规范的规范化内化为自身行为习惯。邀请表现优秀的护理同行现场报告,增强护理工作人员的自豪感。制定岗位管理制度,并控制临床一线表现突出的护理人员转入护理管理岗位。落实优惠政策。坚持在一线的护理人员是卫生院护理队伍的主要组成部分,她们需要更多关心。因此,提高她们的待遇,并在奖金分配、进修学习、职称晋升、各种保险方面给予照顾,鼓励她们安心于护理工作。
4.3加大医疗设施投资,改善医疗环境医疗设备是乡镇卫生院开展医疗工作的基础。院方应通过自筹资金或是申请财政补助等措施积极购置先进的医疗设施,在设施引进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对采购设施的检测,防止引进劣质医疗设施。改造陈旧的医疗环境,增加制冷、供暖设备。对护理站的急救设施进行更新换代,设置专门的医疗器材室,合理有序放置药品、常用器械等。
4.4健全护理管理工作的管理体系,落实护理工作质量的监管制度卫生院必须重视护理工作,并成立专门的护理部。根据具体情况,对医院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制定学习计划,并分批进行培训,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制定完善制度和质量控制的体系与标准。提高护士的积极性以及工作质量,而且乡镇卫生院相关领导层要转变自身管理理念,认识护士们的价值,建立有责任、有激励、有竞争、有约束、有活力的护士管理的机制。就本县的卫生系统而且,乡镇的医院占医院总数的67%,如不提高乡镇卫生院的护理水平,那么整个卫生系统护理质量会受到巨大的影响。各级领导以及护理人员要共同努力,进一步提高乡镇卫生院管理以及服务水平。
4.5健全护理管理规章制度,落实核心制度对于护理质量的相关问题,制定预防控制措施,并制定可行的护理工作指引,并规范护理操作流程各个环节,进而开展前瞻性与回顾性相互结合的质量管理模式,使得质量控制有据可依,有章可循,事事有人管,人人有职责,使各项工作处于受控的状态,形成质控循环。并加强护理人员的学习,防范护理事故发生。熟练有效地加强护患沟通,促进护理水平提高,避免护患矛盾。必须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学习伦理学、演讲与口才学等知识,扩大护理人员的知识面,同时征求群众意见,改进不足,为提高整体的护理水平尽职努力。鼓励护士参加学历教育,并撰写护理方面的相关论文,提高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并针对不同类型的患者,采用个体化、差异化的教育方式,使得护患双方明确教育的目的是让患者的信念、态度、行为等方面发生改变,认识到危害自身健康的因素,进而改变不良生活习惯,采纳有益的健康行为以及生活方式,减低甚至消除影响自身健康的因素,进而达到预防疾病,并促进健康的目的。
4.6与县市级医院对乡镇卫生院建立帮扶关系乡镇卫生院应积极主动地与当地县市级卫生院建立帮扶关系。通过外聘形式请县市级医院专家定期对其医疗护理工作进行指导,通过不断与先进的护理理念接触,提升自身护理工作的质量。通过医院自身人员职业技能考核选拔工作骨干输入到县市级医疗单位进行学习,并为工作能力突出者提供深造机会,使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护理质量逐渐提高,逐渐缩小与上级医疗单位的护理差距,弥补因护理从业者的学历等不足而导致护理能力差的缺陷。利用网络信息传播速度快的优势,获取最新的护理学科的发展动向,不断学习新的护理知识,逐步提升基层护理人员的护理素质,提高乡镇卫生院的护理综合能力,使乡镇卫生院能更好地适应乡镇居民的医疗护理需求。
5总结
通过对26个乡镇卫生院进行走访调查,分析乡镇卫生院的护理现状,总结了乡镇卫生院在护理管理的不足之处,并针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建议和措施,使乡镇卫生院护理团队不断壮大,护理管理制度不断完善,护理质量逐步得到提升,并使其能够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切实的服务于乡镇居民,提高我国乡镇居民的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郭燕红.贯彻《护士条例》保障护士合法权益.全面履行护士义务.中华护理杂志,2011,43(5):390-391.
[2]左月燃.对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认识和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10,39(3):191-192.
[3]郭燕红.贯彻《护士条例》保障护士合法权益.全面履行护士义务.中华护理,2009,43(5):390-391.
[4]吴鑫虎,邱俏檬,卢中秋,等.镇静药物急性中毒86例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0,17:2721-2723.
[5]李小寒.基础护理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33-34.
[6]丁贤枝.乡镇卫生院护理管理缺陷及应对措施[J].中国当代医药,2012,22:156-157.
乡镇卫生院医疗安全制度范文6
[论文摘要] 乡村医疗服务集团具有中观卫生管理功能、卫生资源整合功能和效率促进功能。在集团功能实现过程中,由于农村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乡村医疗服务集团内外存在着组织结构形式、管理能力和手段、利益分配方面的冲突,需要从政策、利益、管理、组织结构、文化等方面形成一个良好的协调机制。
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乡村医疗服务集团理顺了农村医疗服务竞争秩序,缓解了乡镇卫生院的生存困难,提高了乡镇卫生院的服务效率,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1]。但是在集团运行过程中,由于集团本身存在时间较短,发育不够成熟,以及农村政治、经济、社会等因素的影响,集团内外存在着一些矛盾和冲突,影响了集团功能的实现[2]。在确立乡村医疗服务集团功能的基础上,分析乡村医疗服务集团内外的矛盾冲突及其产生原因,进一步揭示医疗服务集团矛盾根源,寻求建立冲突的解决机制,有利于解决乡村医疗服务集团发展的瓶颈,促进集团发展。
1 乡村医疗服务集团的功能
乡村医疗集团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在农村实行生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产物,是政府为了改变当时农村医疗秩序混乱、农村居民卫生服务不足的状况而做出的重要决策。从政府的初衷看,乡村医疗服务集团应具备卫生管理、资源整合、效率促进的功能。
1.1 中观的卫生管理职能
在传统的合作医疗体系解体之后,农村个体行医、村卫生个人承包使得原有的乡镇卫生院对村级卫生机构管理的合法性和可能性丧失,此后村级卫生机构就处于缺乏管理的状态。村委会既不具备管理的能力,又缺乏管理的合法权力基础;县级卫生行政监督部门是村级卫生机构的法定监管机构,但限于其人力、物力条件,往往无法实施足够的日常管理。村级卫生机构处于宏观上有国家卫生政策调控、微观上有卫生机构自己的管理,缺少了中间的行业中观管理的境况。组建医疗服务集团,通过契约的形式,制定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机构的管理权限和管理手段,恢复了乡镇卫生院的管理职能。但是,在新的集团体制下,乡镇卫生院的这种管理职能和管理手段与传统合作医疗制度下的管理实现方式具有本质的不同:以前的是卫生行政部门授权管理,而现在应当是双方平等条件下的契约管理。
1.2 资源整合功能
乡村医疗服务集团的设立,是在区域卫生规划指导下,由集团的核心机构——乡镇卫生院主导,制定村级卫生机构设置的标准和原则,以1~1.5公里为服务半径,以3 000~5 000人为服务对象,对村卫生室的布局重新调整,对村卫生室的房屋建筑、仪器、设备等统一规范,对村医的业务能力、从业资格进行规范化管理,理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关系,避免无序竞争,使农村乡、村二级卫生资源重新纳入有序、规范的轨道。
1.3 效率促进功能
乡镇卫生院对村级卫生室的整合和管理,能够提高农村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安全性。集团的人员共享、乡镇卫生院医技人员和村医的双向合理流动,提高了人才使用的效率。业务、药品的统一管理也有效降低了经济成本,为农村居民提供初步的、安全的医疗服务,促进了农村卫生服务效率的提升。
2 乡村医疗服务集团的冲突与原因分析
2.1 乡村医疗服务集团的冲突
在集团功能实现进程中,集团内部成员之间、集团与外部环境之间存在冲突和不协调,影响了集团的效能发挥。乡村医疗服务集团存在的矛盾和冲突主要集中在集团管理,包括组织结构、管理能力、管理手段、集团内外的利益分配和医防业务等。
2.1.1 组织结构形式和集团属性之间的矛盾集团不是一个独立的法人机构,其成员不都是乡镇卫生院的直接下属机构,而乡村医疗集团的组织机构大多数是在乡镇卫生一体化管理领导小组下,乡镇卫生院内部各机构直接履行集团的各项职能,混淆了集团与乡镇卫生院之间的界限,使得乡镇卫生院过多地替代了集团的职能。
2.1.2 形式多样与管理手段单一的矛盾乡镇卫生院与村卫生室的联结纽带既有产权,也有契约,也有两者的混合体,乡村医疗服务集团形成模式具有多样式特征,这样就使内部成员之间的联系多样化。基于集团模式的多样化,其管理手段和方法也应当是多样化的,但目前实践中所有乡村医疗集团都存在管理手段单一的问题。
2.1.3 乡镇卫生院的核心地位与自身管理能力不足的矛盾 在乡村医疗服务集团中,乡镇卫生院居于核心主导地位,是技术输出者、医疗业务和行政事务的管理者,应当具备较强的管理能力和资源供应能力,但由于乡镇卫生院发展中各种因素的影响,乡镇卫生院自身大都存在着资源不足、管理能力不足、效率不高的问题和困难。乡镇卫生院院长也普遍缺少管理的系统知识和能力,更缺乏管理集团化组织机构的经验。
2.1.4 乡镇卫生院与村医之间的利益矛盾 由于体制落后、改革滞后的原因,乡镇卫生院存在着投入不足、补偿机制不合理、生存和发展困难的情况。在成立集团之后,在缺少足够约束的情况下,卫生院自然会产生一种用集团收益补偿卫生院的冲动,进而表现出降低村医收入、侵占药品的购销利润等倾向,与村医争夺利益。
2.1.5 医疗服务与防保业务之间的矛盾 农村卫生中防疫保健缺乏的状况在集团成立后依然没有得到多少改观,政府对预防保健和公共卫生投入仍然较少、乡镇卫生院专业防保人员奇缺、村医只有防保责任和义务,缺少报酬补偿、技术设备简陋,这些都造成了防保业务薄弱,与得到改善的医疗卫生服务形成鲜明的对比,“以医养防”的局面难以彻底扭转[3]。
2.1.6 集团与个体行医者的矛盾 在国家有关政策推动下,农村个体开业行医和私营诊所迅速增加,与集团的村卫生院形成竞争。医疗集团化中的村卫生院失去了“产权明晰、职责明确”的优势,费用有所上升,服务态度和质量、服务便捷性反而都有所下降,与个体开业者的竞争优势相比处于劣势[4]。于是,在一些地区,为了保护集团利益,出现了取缔或限制个体开业行业的状况,实质上阻碍了农村卫生的进一步发展。
2.2 乡村医疗服务集团产生冲突的原因
乡村医疗集团上述冲突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变革过程中产生的,是农村社会转型过程中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2.1 政策原因政府政策是医疗服务集团形成的主要推动力量,也是医疗集团出现冲突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政策上没有对乡镇卫生院本身的运行机制、产权制度、人事与分配制度等改革做出规定,使传统的乡镇卫生院管理机制与体制和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的农村卫生组织结构形态产生了矛盾,旧的机制无法适应集团组织的管理要求,无法处理好集团内外的管理问题。
2.2.2 经济原因在政府投入不足、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不合理的条件下,经济因素成为集团内部矛盾冲突的重要原因。乡镇卫生院占有职能管理之便,出于补偿经费的目的,侵占集团的服务经费结余,使得村医收入下降,服务热情降低。政府投入不足,集团的防保工作依然成为薄弱环节。
2.2.3 社会原因农村居民对医疗卫生知识的不了解会造成对医疗服务的逆选择;乡镇卫生院管理者狭隘的部门所有的意识也可能导致管理决策中对村医的不公平。乡镇卫生院人才选聘考核机制中权势因素也对乡镇卫生人员的结构产生不良影响。
3 乡村医疗服务集团冲突的协调机制
乡村医疗服务集团冲突的存在制约了集团功能的实现,也影响了集团的进一步发展,需要从根本上加以解决。在农村实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后,农民医疗费用的支付能力和支付方式都发生了彻底的变化,乡村医疗服务集团冲突的解决有了新的契机。从深层次的原因着手,运用政策和利益手段;从外在因素着手,运用组织管理手段、社会文化手段,综合性地协调解决集团的矛盾冲突,形成冲突解决的有效机制。
3.1 政策协调
首先是要加大现有政策的贯彻实施力度,纠正基层卫生组织在执行政策中的不当行为。在“三制、四有、五统一”的约束下,明确乡镇卫生院的职责,防止乡镇卫生院过分追求经济补偿的倾向,杜绝借医疗集团的名义取得或限制个体行医的做法。其次是完善和修订现有的政策规章。医疗集团的地域性使得各地政府都出台了相应的一体化管理的规章,这些规章贯彻了国家的方针,考虑了地区的具体情况,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但也存在着缺乏严密的系统性、严格的科学性,对一体化组织的特征认识不够深入,需要在总结实践经验基础上,结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加以完善和改进。通过政策的完善和实施,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一些制约集团健康发展的矛盾冲突[5]。
3.2 利益协调
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是利益协调的基础,乡镇卫生院在分配集团收支节余时,首先要考虑到村医的收入与其作用匹配,收支节余分配与村卫生机构建设的关系,收入向村医和预防保健倾斜。合理制定药品购销的差价分配,对不同模式的卫生室给予不同的分配方法,乡镇卫生院举办的卫生室药品购销差价归卫生院,其他模式举办的卫生室药品购销差价可在收取手续费用基础上返还给卫生室。政府应当保证对公共卫生的投入,维持防保工作的正常进行。
3.3 组织协调
实行职能管理的委员会制,民主决策,约束乡镇卫生院和行为。乡镇卫生院院长仍然作为集团的行政负责人,保证在民主决策之下的统一管理。重新调整设立集团的组织架构,在人员精干高效的基础上,成立集团办公室,作为集团日常办公机构,与乡镇卫生院的职能部门和人员独立,全权实施集团的业务、财务、人事管理。
3.4 管理协调
建立集团内部有效的沟通、约束、激励机制,协调各成员之间的矛盾。建立定期的会议、通报制度,把集团的业务发展、建设成就、管理成果在集团成员间传播;通过职能管理,对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和村医诊疗行为、服务态度、质量进行有效的监控,对不符合政策规定的行为予以惩处和约束;强化卫技人员业务培训,选拔培养优秀的管理人才,奖励业务突出的优秀人员,用激励机制推进集团发展[6]。
3.5 文化协调
在产权、体制改革难以突破的情况下,通过文化协调是提高集团效率和效能的有效途径。改变乡镇卫生院注重短期效益分配的观念,建立乡镇卫生院与村卫生室共存共荣、共同发展的理念。树立群众观念,建立长期效益来自于就医方便、服务价格适当、服务态度较好的服务体系。乡镇卫生院和村医通过人员交流和互动,建立集团成员“一家人”的文化认同感和团结奋斗共同发展共同受益的集团文化观念。
乡村医疗服务集团产生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转型的大环境中,它所承受的矛盾和冲突也是多种社会矛盾交织的产物,是我国农村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这些矛盾和冲突的存在阻碍集团功能的实现和目标的达成,需要从政策、利益、组织、管理、文化等多角度,多层面进行协调。
[参考文献]
[1]郝模,姚树坤,王小宁,等.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政策研究和实践概述[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1,17(3):133-138.
[2]汪雪梅,张业武.我国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的现状与思考[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1(1):26-29.
[3]杨柳.湖北省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效果评价与完善对策[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1,21(9):41-43.
[4]徐杰.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的评价[J].中国卫生经济,2002,21(11):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