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数学的教学体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数学的教学体会范文1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语言艺术 学习兴趣 合作交流
一、恰当运用语言艺术
在教学过程中,数学知识的传递、学生接受知识情况的反馈、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等,都必须依靠数学教师的教学语言。教师语言的表达方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掌握,即影响教学效果。我认为教师运用语言艺术要做到以下几点。
1.语言准确规范,严谨简约。
数学教师对定义、定理的叙述要准确。我在教学中主要把握如下两条原则:①对概念的实质和术语的含义必须了解透彻。比如:有的教师指导学生画图时说“这两条平行线画得不够平行”、“这个直角没画成90°”等就违背了矛盾规律;而“最小的整数就是0”之类语言的错误就是以偏概全、缺乏准确性。②必须用科学的术语来授课。不能用生造的土话和方言来表达概念、法则、性质等。
严谨,即要求教师的语言除了具有准确性之外,还应有规范化的要求。如:吐词清晰,读句分明,坚持用普通话教学等。简约,就是教学语言要干净利落,重要语句不冗长,简捷概括。如果教师的“口头禅”太多,就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破坏了教学语言的连贯和流畅,从而影响教学的效果。
2.语言要形象有趣,通俗易懂。
教学语言既非书面用语,又非口头用语,只有通俗明白,学生才会听得有滋有味。为此应做到:①解释抽象概念的语言要形象化。一般来说,对人的感官富有刺激性的语言,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②对描述性的语言要精心锤炼。数学教学如果偶尔出现几句诗情画意的语言,效果定会不同凡响。
3.语言要幽默风趣,比喻恰当。
幽默是一种较高的言语境界,它富有情趣,意味深长,数学教师的语言幽默,其作用是多方面的:①可以激活课堂气氛,调节学生情绪。②可以提高批评的效果,让课堂违纪同学心悦诚服。③幽默可以开启学生的智慧,提高思维的质量。
二、通过对数学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重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就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要让学生从“为了获得一个好的考试分数而学习”,端正到“因为数学有很大的用处而努力学习。”在教学中,我主要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1.活动性。
留给数学活动课程一席之地。要注意区分活动课与课外活动:二者虽有联系,但有着本质的区别。要多形式、多内容,积极组织开设并搞好活动教学的研究及评价。
2.科学性。
数学的发展规律是来源于实践,又最终服务于实践。如学习黄金分割后,我就让学生知道0.618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当外界环境温度为人体温度的0.618倍时,人会感到最舒服;古希腊的帕提侬神庙由于高和宽的比是0.618而成了举世闻名的完美之作;画人像时腿长与身高的比是0.618时人体最美;二胡的“千金”分弦的比为0.618时奏出的音调最和谐;华罗庚的“优选法”也采用了0.618,等等。
3.实用性。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发展为能力,进而增长才干、学以致用。教学的内容要加强实际联系,如:利率、证券、风险投资方面的应用。
这样,学生就能在潜移默化中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并认识到数学与实际生活有关,与我有关,数学是有用的,进而产生“我要学数学”的浓厚兴趣。
三、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开展数学学习
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相互间实现信息与资源的整合,不断地扩展和完善自我认知,而且可以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这些都是21世纪公民所应该具有的素质。
在合作学习的活动之前,教师必须讲清合作学习的具体要求,每一个步骤该怎样做,目的是什么。此外,还应通过适当地示范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只要掌握了合作的方法,以后再合作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我一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指导,让学生体会到新课程下应采用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的必要性及合作学习的方法步骤,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适时开展合作学习,并及时进行总结。例如,在教“展开与折叠”一课中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将一个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剪开,展成一个平面图形,你能得到那些平面图形?与同伴进行交流。
在这一课中需要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我预先让学生自己动手,每人制作几个大小一样的小正方体(边长大约5cm左右,大小一样是为了便于研究),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4人一小组进行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从活动中去体会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并让他们把得到的成果与大家分享,把得到的平面展开图粘贴到黑板上,最后让他们找一找把相同的放到同一组,最后便得到了11种不同的平面展开图。接着让他们进一步思考、讨论以下问题:①将一个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剪开,展成一个平面图形,你们剪开了几条棱,为什么?②你觉得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有怎样的特点?
初中数学的教学体会范文2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人文教学;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0-0167-01
新课改实施已有十年左右的时间了,在这期间广大同仁进行了各个方面的研究,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并取得了不菲的成效,对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借鉴广大同行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对教学改革的看法及具体实施,包括: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必要性,教学的环境建设,教学方式的选择及合理的评价方式。
(1)提高课堂教学有效的必要性。目前初中数学教学的目标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2)人文教学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所谓人文教学,就是指通过对课堂教学氛围的有效调节,创造一个和谐的教学氛围。以此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最根本的动力。只有有了兴趣才可以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谐氛围的创造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老师的个人修养。对于中学生来说,老师是他们崇拜的对象,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产生莫大的影响。因此,老师在平时就要注意自己的形象,给学生们一个好的印象,如衣着、卫生、语言风格等。②老师的沟通交流能力。
(3)选择最有效的教学方式。目前对教学方式的研究已经日趋成熟,如“主体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分层次教学方”、“探究式教学法”……数不胜数。存在即是合理,但并不是说每一种教学方式都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下面就集中教学方式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进行简单的分析:
1. “分层次教学”法的应用分析
分层次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在认知能力、学习能力、情感等各个方面的个体差异为前提,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的学习环境下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如在讲授平方差公式的因式分解时,题目的设计可以分成以下三个层次:
(1)x2-9y2;(2)16x2-9y2;(3)16(a-b) 2-9(a+b) 2
对基础差点的学生,可以只要求他们掌握(1)式;对大部分学生,要求他们可以灵活的运用,如(2)式;对于部分优秀的学生,平方差与替代的综合运用,如(3)式。
但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1 分层是相对的。所谓相对分层具体是指:一是分层次是在老师心目中分层,二是对具体知识内容的分层。在对待学生方面要一视同仁,不能使学生产生心理负担,影响教学效果;而是要让学生感觉到成果的喜悦,树立继续学习的信心。
1.2 在使用分层次教学时,老师应该减小对内容的讲解,更多的是启发和引导。分层次教学的目的是使教学更要针对性,减少教学的盲目性。所以,老师应该通过对学生的观察,实时把握讲解的内容和深度。
2.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分析
任务驱动就是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预先设计好的任务之中,学生通过对任务的分析、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动手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任务驱动”教学强调的是通过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如在讲授对三角形的认识一节中,可以通过以下任务的设计,来完成教学目的,达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任务的设计如下:①请学生仔细回忆在现实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到三角形?并思考为什么要用三角形?②让学生使用钢笔、铅笔、橡皮等手上的材料组成三角形。在活动的过程中会发现有些东西,如一支钢笔和二块橡皮无法组成三角,请同学们思考,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才可以组成三角形?
分析:第一个任务,可以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去认识数学,通过对其用途的分析,已达到对三角形概念和内涵的掌握。第二个任务,是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在实践中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探索欲望。如此,既使学生掌握了知识与技能,又培养了他们的数学素养。但在实际教学中,以下几点难以把握:①对任务设计度的把握,好的任务固然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但脱离学生实际能力或过于简单的任务,却等于是浪费时间;②老师预先设定的完成时间和实际完成时间之间的冲突,如果一节课让学生仅仅去完成一个任务就有点得不偿失了。
3.教学方式的选择
当然、初中数学的教学方法有很多,因为篇幅有限,在此、不再一一列举。在选择教学方式时,关键问题不是你选择什么教学方式,而是在于对教学方式内涵的把握,对知识点特性的把握,只有选择了适合教学内容的教学方式才是最好的教学方式。
4.合理的评价方式
对于对学生的评价方式,我认为其目的应从对学生客观的评定转化为不定时的鼓励。对学生的评价时间不是在学期结束或者考试之后,应该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对学生评价的方式不应该仅限于评语,或者语言的表扬,还应该包括具体的行动,如某学生在解题时新颖的思路,可以让学生亲自给大家讲解;或者对作业完成态度严谨的学生,可以把其作业在课堂上展示等等。总之,笔者认为评价是鼓励的一种方式,是教学手段的一种,是与教学过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的教学体会范文3
【关键词】分层教学;教学策略;因材施教
我国目前素质教育正在全面推广,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我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多年的实践中体会到,初中数学教学进行分层教学,教学效果比不分层的传统教学要好,初二和初三的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差别会更大,进行分层教学效果会更加显著。
下面谈谈我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进行分层教学的一些做法和教学效果:
一、在充分了解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和数学思维能力的基础上
根据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思维能力水平对学生分开几个层次。并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
首先对自己所教的学生进行分层:
A层:数学基础较好,思维能力也较好。
B层:数学基础一般,思维能力一般或较好。
C层:数学基础中下,思维能力一般,或思维能力较好但数学基础较差,学习品质不够好。
D层:数学基础较差,思维能力一般或中下。
当然,这样将学生进行分层我是不告诉学生的,只要自己心中有数,教学有针对性就行了。
对学生分层后,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
A层
有针对性地对他们提出较高要求和开小灶。要求他们除完成课本习题外,尽量多看些有关解题和数学竞赛的数学课外书,鼓励他们提数学问题,多鼓励他们自学和进行一题多解。
B层
提高数学基础知识水平和数学基本运算技能,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使他们一部分能向A层转化。
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鼓励他们在课堂上多问,多提问题,多鼓励他们自学,多鼓励他们一题多解,要求他们在测验时争取优分并追上成绩最好的同学。
C层
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能力,使他们其中一部分向B层转化。
多鼓励多提问多辅导,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数学题的兴趣。要求他们在测验中取得合格以上成绩。
D层
尽量提高他们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部分向C层甚至B层转化。
二、做好教材的分析研究和结合学生情况进行教材处理
初中数学教材尽管较系统地叙述初中的数学知识,但其中包涵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没有明显地叙述出来,探索推导的过程也不可能全部叙述出来,所以,我首先吃透教材,把握数学知识的系统,挖掘数学知识所包涵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是数学的精髓)。而我的学生(初中学生)的数学基础和思维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都有差异,所以我又必须对数学的教材进行恰当的处理。
三、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分层教学的实践和教学效果
以下我主要谈谈我在二班进行分层教学的一些做法:
(1) 在课堂教学中我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导学方法,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和发展能力。
课堂上多让A和B层学生探求问题(例题,习题或老师和同学提出的数学问题),讨论问题,最后独立地或在老师的引导下找出答案,并多鼓励他们质疑已有答案(或解法,证法)和对数学题进行一题多解,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对C和D层次的学生则在讲解教学内容之后还加强个别辅导。
(2)采取多举学生感兴趣的实例或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法,提高学生(尤其是C,D层次学生)对数学概念,定理,性质的感性认识,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3)对学生的引导由少到多,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所需的启发
在初二几何中的梯形中位线定理的教学中,我采取了以下方法进行分层教学:
要求学生先回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和梯形中位线的概念。(鼓励C,D层次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出来以后,我提出问题: 梯形中位线有没有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类似的性质呢?(要求学生画图探讨和讨论,然后讲出答案或猜想答案)
学生讲出答案(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且等于梯形两底之和的一半)后,我把学生讲出的答案作为命题板书在黑板上,再要求学生就这命题画图写已知求证。
然后抽一个B层次的学生板书他自己所写的关于这命题的已知求证。该学生板书后,通过让C,D层次学生提问,该学生作答,老师再引导的办法纠正学生所写的已知求证。
已知:梯形ABCD的中位线为MN
求证:MN∥BC,MN=1/2(AD+BC)
接着,我要求学生写证明过程或思考证明过程 (要求: A层次学生用两种以上方法来证,B层次学生写出一种证明方法的全过程,C,D层次的学生思考并尽量写出一种证法的部分或全部证明过程)
我作引导1: 能不能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来证明?引导后检查A,B层次学生有多少能写出证明过程(发现还有很多学生没能写出证明过程)。
我再作引导2: 如何把你画的梯形转化成以梯形中位线作为它的中位线的三角形?
让学生讨论这问题后再去证明。我再检查又有多少学生能写出证明过程。(发现A层次的少 数,B层次的多数,C,D层次全部还是不能写出证明过程)
我再作引导3: 如图 在梯形ABCD中,过D,M作射线交BC的反向延长线于点E得DEC.引导后,我再检查又有多少学生能写出证明过程(发现B层次部分,C和D层次的多数学生还是没能写出证明过程) .
我再作引导4: 如图(上图),能不能证明线段MN是DEC的中位线?点N已是DC边的中点,要证MN是DEC的中位线先要证明什么?
提问B,C,D层次学生,学生答出:要证明点M是DE边的中点即DM=EM.我再问:要证明DM=EM先要证明什么?(提问B,C,D层次学生) 学生答:要证明ADM≌BEM. 够条件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吗?(提问C,D层次学生,直到他们答对为止)
然后,抽一位B层次的学生板书他对这命题的证明过程。学生板书后,我请A,B层次的学生纠正。要求C,D层次不能写出证明过程的学生认真看黑板上正确的证明过程,鼓励他们对不理解的地方提问。并让A,B层次的学生回答。最后,为了使C和D层次的学生更好地理解,我再讲解一次这命题的证明思路和证明过程。
接着,检查A,B层次学生对这个命题的另外的证明方法,抽其中部分学生讲解他们的证明思路。我板书出学生所讲的证明思路,并作评价和纠正。
教学效果对比:
(1)就教学进度来说,进行分层教学的二班要比用传统教学法的一班快。因为在一班有些数学课有较多学生掌握得不够好要经常补课和增加练习课,而在二班则较少需要这样做。
(2)两班年终考数学成绩对比:显然,使用分层教学法比使用传统教学法教学效果要好。差生减少了,而优生增多了。
其中原因是什么呢?由我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对分层教学的实践使我体会到其中的原因是:在班级教学中,传统教学法主要照顾全面,往往没有强调个别,其实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而分层教学法虽然也是班级教学,但要求老师强调个别(至少是一个层面上的部分学生),也就是在某个层面上做到因材施教,体现出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因而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数学思维能力,进而提高了数学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春莉《从建构主义观点论课堂教学评价》(《教育研究》2002年第7期)
[2]王国海 杨树才 《改造 “注入式” 寻求 “导学式”》(《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2第7期)
初中数学的教学体会范文4
关键词: 新课改初中数学教学师生关系学习兴趣个体差异
初中数学新教材、新理念、新思想,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以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为主线,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意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基本的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思维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也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教师应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思考、教会学生探索,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结合数学教学实际谈谈体会。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竞争合作的班风
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1]首先,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的数学模式。因为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往往过多地发挥主导作用,而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到教学中,做学习的主人,形成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环节,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特别是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开展讨论。学生在轻松环境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值得注意的是,任何合作都不要让有的学生处于明显的从属地位,都是应细心把握,责任确定到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潜能。
二、开发学生潜能,鼓励探索创新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家长、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主动地采用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这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数学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获得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觉得每个知识点都是自己通过实践创造出来的,而不是教师教给他们的。
例如在“多边形的内角和”一节的教学中,我先复习了三角形的内角和知识,然后提问:如何利用已有的三角形知识解决多边形的内角和问题?学生经过讨论得出:⑴想办法把多边形转化为三角形;⑵具体转化方法是采用添线分割多边形,使之成为若干个三角形。在此基础上,我继续提问:⑴你们有哪些具体的分割方法(从一个顶点出发连对角线,从一边任一点出发连不相邻的顶点、从多边形内任一点出发连各顶点等)呢?⑵从一个顶点出发连接对角线可以有多少条?那么一个多边形一共有多少条对角线?⑶根据对角线的条数你能确定是几边形吗?⑷你还能得出其他结论吗?学生通过思考、探索、交流,总结出许多求多边形内角和的方法,还探索出多边形对角线的有关知识,既活跃了思维,又锻炼了创新能力。
三、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兴趣
学生不想学习或讨厌学习,是因为他们觉得学习枯燥无味,认为学习数学就是把公式、定理、法则和解题规律记熟,然后反反复复地做题。新教材的内容编排切实体现了数学既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通过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或我们身边的数学事例阐明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好教材中列举的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素材和形象的图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经常给予学生鼓励和帮助,及时总结表彰,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到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要通过教学,使学生乐学、愿学、想学,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例如,在学习“实践与探索”中的储蓄问题时,我提前一周布置学生到本乡邮政储蓄点和信用社调查有关不同种类储蓄的利率问题。教学中,让每个学生先展示自己到银行收集的有关储蓄的信息,然后每四人一组根据收集到的信息编写有关储蓄的应用题。教师可以有选择地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全班学生相互讨论、合作,最后选派小组的代表作总结发言。最后老师点评,对做得较好的同学进行表扬。这样教学,学生愉快地学到了知识,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新教材中编排的有关内容,如“地砖的铺设”、“图标的收集”、“打折销售”等,教师都可以充分利用,让学生走出课堂去学习,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兴趣。
四、关注个体差异,促使人人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教育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即要为所有学生打好基础,也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由于各种不同因素,学生在数学知识、技能、能力方面和志趣上存在差异,教师在教学中要承认这种差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从学生实际出发,兼顾学习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教师要特别关心后进生,积极引导鼓励他们发展,时刻记住苏霍姆林斯基说的“任何时候都不会给孩子不及格的分数”这句话[2]。
新教材设计了不少如“思考”、“探索”、“讨论”、“观察”、“试一试”、“做一做”等问题,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成员的安排上优、中、差各层次知识水平的学生要合理搭配,以优等生的思维方式启迪后进生,以优等生的学习热情感染后进生,在让学生独立思考时,要尽量多留一些时间,不能让优等生的回答剥夺后进生思考的权利。对于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另外选择一些较灵活的问题让他们思考、探究,扩大他们的知识面,提高数学成绩。
新课标的提出,代表着教育的进步,指引着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不断完善。新时代的教学要求善于利用新课标的教师。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只有教师真正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工作方式,才能稳步地推进课程改革。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反思课堂教学,才能真正走进新课程。
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的教学体会范文5
一、爱护学生,融洽师生感情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与师生交流机会不多,很容易在学生中形成古板、严励的印象,如果学生感觉教师很可怕,就很难喜欢他上的课,因此,数学教师在平时要多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有可能的话,经常与学生进行一些集体活动,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亲和力,这样学生才能喜欢这位教师,进而喜欢数学这门课程。特别是在初中阶段,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常常会产生一些后进生,对他们的态度,教师尤其不能动辄训斥,应该循循善诱,特别注意爱护他们的自尊心,要经常运用表扬、奖励的手段鼓励学生,特别是那些基础较差成绩落后的学生,只要有进步,那怕是微小的进步,教师也要及时表扬,这样才能使他们从怕上数学课直至爱上数学课,对数学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果一味的训斥他们,他们就会对这门学科产生厌倦情绪。讨厌学习该科知识。
二、激发学生主体求知欲
只有当学生对数学具有强烈的学习愿望时,他们才能有自学而主动的态度,才能认真学习所学内容,才能以顽强的毅力去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注意创造学生学习的问题情境,调动学生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激发学习兴趣、探索数学知识的奥妙。通过初中数学知识的相互内在联系,在教学中应注意创设问题情境,利用初中学生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学习一开始便有较强的动力。例如:“负数的意义”的教学,由于小学阶段学习了自然数、分数、小数,并形成了较为深刻的印象,他们不仅对负数感到陌生,而且对为什么要学习负数不甚明白。利用小学地图册上见到的吐鲁番盆地上标了一个155是什么意思?天气通报时怎样表示零摄氏度以下温度的?在小学时大家曾想过1―2怎样计算,结果是什么数?通过阅读教材讨论:负数在人们生活中有什么实际意义?你想知道负数的哪些知识?等一系例问题的设置,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负数的重要性,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学习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的积极的意向倾向,只有对所学知识产生了兴趣,才会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坚定性,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正是这个道理。古今中外的科学家、发明家无一不是对所探讨的问题有浓厚的兴趣才获得最后成功的。没有什么比学生获得自主探究成功更有满足感,也没有什么比获得成功更能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究的热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够经常让学生体验自主探究成功带来的喜悦,就会使他们对学习产生稳定而持久的动力。作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注意创设不同的问题,让层次不同的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探究成功带来的喜悦。例如:让学有困难的学生解决基本问题,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解决难度稍大的问题。此外教师还应及时发现并肯定学生的成功。当学生完整而准确地回答了教师提出的问题,或发表了新颖独特的见解;或提出了有价值的疑问时,教师要及时予以表扬。这不仅可以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对其他学生主动探究问题也是一种激励。
三、给学生主体创造提供良好的环境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数学孕伏了“以学为本”的教学思想,要彻底改变旧的教学观念,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扶、放得当,以利于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教师要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能全方位地参与教学过程,并通过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动手操作,动口表述、动脑思考,以保证他们参与的质量。例如:在“轴对称图形”的教学时,我为学生设计这样的操作:让他通过剪一些几何图形,如平行四边形、等腰三角形、矩形等。然后利用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对这些几何图形折一折,然后通过折叠后来讨论哪些是轴对称图形,为每个学生创造了动手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让学生自己能准确地叙述这些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在这两个环节中,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要认真思考,怎样折叠后才能重合。而有些图形如平行四边形无论如何也不重合。进而得出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这样又达到了让学生动脑的习惯,从而加深了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
四、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教师应充分发挥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给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以科学引导。需要提出的:教师教学的主导作用应体现在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上,即应从有利于学生“学”的角度来研究教师的“教”,要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使二者达到和谐的统一,使“教”与“学”相辅相成,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需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创设问题情境,组织探究,点拨启发,鼓励质疑,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数学知识的探索过程,从而主动获取知识。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不要死板的套用课本,应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创设问题情境。如:一元一次方程的运用中有出租车计费的问题,山区学生没有坐过出租车,不理解这种计费方式,这样的背景对学生的学习没有大的帮助,如果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发现了这一情况,及时的将此背景巧妙的进行创改,如将上述问题改为:父母外出打工,每月保底工资四百元,加上工作量的计件费,计算每月的实际工资。这样一方面易于学生理解,另一方面学生切实体会到父母的不易,教学效果非常明显。
教学自身的深刻而丰富的文化底蕴,为我们培养现代化人才提供了可靠的教化功能。数学的智力价值和广泛的应用价值,深刻的文化价值是我们发掘、造就、健全现代化人格的基本保证。教学体系的严谨性,运算的准确性,推理的逻辑性,是我们培养学生诚实正直的理想人格的可靠保证。教与学的和谐美,是对学生进行美育,培养学生兴趣的根本。数学具有严密的特点,对培养学生言必有据,一丝不苟,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无疑是十分有益的。
初中数学的教学体会范文6
关键词 有效教学 自我修养 因材施教 分层教学
有效教学是在新的教学形式下出现了,有效性教学可以使得老师采用各种手段各种方式用最短的时间来取得高质量的教学效果,从而能够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所以加强教学的有效性在当下是非常必要的。特别对于数学这样逻辑性比较强的学科,更要做到来加强教学的有效性,从而在未来的学习中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首先要把教材进行有效性的研究
对于老师而言要关注上课的内容是什么,同时要知道教学目标是什么,对于学生要做到充分的了解才行,并不是说上课的内容越多越好,越难越好,而是针对学生各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的教学。所以要做好各方面的工作,既要对课标、大纲有一定的研究,还要对课本的内容进行合理的研究把握,对于课堂的效率也要进行相应的提高。教师对教材的研究理解是非常重要的,对教材进行有效的钻研整合,才能真正的用好手里的数学教科书。
二、教师在有效教学中占有主导的地位
对于每节课的内容及其讲解的结构等都是由老师来进行设计指导的,所以教师本身在课堂上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然而教师的自身业务能力在数学的教学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说教师加强自身的素养是非常关键的。教师在了解自身优势的同时,更要认识到自身某些方面的不足,这样教师才能在自身能力上得到不断地完善,才能给学生教学带来更好的效果。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会可能忽视课下学习的时间,知识注重课上和课前的教学,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自身不能进行相应的反思和再学习,所以教师在平时也要注重课下的时间,同时还要做到和其他老师进行交流,只有这样在不断的学习交流中才能使得教师的能力水平不断地提高,从而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认清学生在数学有效性教学中是主体
对于数学教学能够有效学生是最最直接的反应,随意教师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能力水平,进行相应的教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一)首先在课堂形式上
对于数学的课堂教学形式而言不能只是单一的进行灌注,教师在数学的教学上可以采取多种形式,除了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外,还可以进行自学提问和分组讨论的形式,这样不但可以加强学生们之间的合作交流,而且还能在讨论中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得全体的学生更好的参与的课堂的教学中去,从而更好的体现出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但是新的课堂新式不能使为了热闹而热闹的,要发挥每一种课堂形式的作用价值,不能让课堂教学知识流于一种形式,所以教师在这方面考虑的药全面才行,找到一个合理的课堂形式才是关键。只有具有良好的课堂教学形式才能使得学生能够更加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课堂教学的内容,同时掌握更好的学习方法,领悟课堂内容更深的内涵。
(二)其次注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情况
根据相关数据的调查,我们可以了解到当下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并不是时刻集中的,经过研究表明,学生在课堂的前二十分钟注意力是比较集中的,所以作为教师要注意到学生这一点,在内容的讲解安排上要做到灵活的处理,不需要满堂灌注,要合理充分的利用好时间,对于重点难点有所侧重。对于数学这门逻辑性较强的课程而言,有时候少说一点可能会更好一点,同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进行幽默生动的讲解,这样学生可以更好的接受知识,甚至在必要时做一些小游戏来调节一些课堂的气氛。
(三)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要做好问题的设计
对于数学这门课程来说,有时候会了一道题目的方法,其他的同类型的题目可能会迎刃而解,所以,教师在数学课堂的教学中要注意问题的设计,只有经过精心的设计才能使得学生能够掌握更多方面的知识和方法,同时问题的提问要具有引导性,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思考学习,这样才能使得学生不断地进步。课堂问题的合理设计可以让学生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充分的享受大脑高速运转的乐趣,从而在学习中能够不断地树立自信心,更好的提升自身的学习积极性,所以老师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四)课堂教学中要进行分层教学
对于能力不同的学生而言,分层教学是非常关键的,因为分层教学可以使得每一位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有所收获,,所以教师在课堂的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分层教学,在作业的布置上也要进行分层,特别对于数学这门课程而言,有的学生总是善于挑战自我,善于做一些难题,所以教师在作业的布置上要分成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是针对课堂上的所有听课学生而言的,而选做题则是对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准备的,这样就可以使得每位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能力,也不至于有什么压力了,使得学生能够在不断的挑战自我中进行学习进步。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加强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心得体会的探讨,认识到数学教学的有效性需要做好各方面的总过才行,教师要完善自身的能力,寻求多种形式来进行教学,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也要不断地进行各方面的总结反思,只有师生的共同努力才能使得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