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外包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财务外包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财务外包论文

财务外包论文范文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服务外包产业的需求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调整并优化现有教学模式。结合我校英语专业教学实践,外包产业应用型英语人才的培养要注重以下几个环节:

(一)优化师资结构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英语基础,还应对外包产业十分了解,这样才可以指导学生进行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因此,师资队伍的建设这一环节是不容疏忽的。首先,要激励教师进行学术科研活动,培养骨干教师,形成稳定的教师团队;其次,可以为教师提供培训进修的机会,使教师有针对性地学习服务外包产业方面的知识;并且在教师的引进上要做合理调整,做到教师整体知识结构合理。除此之外,还可以与相关企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聘请在相关行业有工作经历的人员和专家担任兼职教师,以保障人才培养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二)调整课程设置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在设置英语专业的课程时,都把基础课程安排在前四个学期,而把培养职业技能课程安排在后四个学期。这样的安排存在诸多不合理因素。在设置课程时,可以适当将基础课学时进行压缩,并且在前四个学期尽量多安排一些就业方向性较强的专业课程,使学生尽早完成职业规划,掌握职业技能。

(三)改进教学模式1.实施导师团队制目前,服务外包产业主要包括信息技术外包(ITO)、业务流程外包服务(BPO)和知识流程外包(KPO)三项内容。为培养出业务能力强的英语人才,可以实施导师团队制进行教学。导师团队制是指由学生依据服务外包产业的相关要求按照自己的兴趣及就业意愿选择学习方向,每个专业方向由4~6名导师指导学生学习,组成一个团队,进行服务外包相关领域的深入学习。导师指导学生学习每个专业领域的相关知识,合理安排学习计划,探讨相关课题,组织学生进行业务的相关实践,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大幅度提升,从而达到培养符合外包产业需求的应用型英语人才的目的。2.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重加强实训,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使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让学生学以致用,学有所成。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所学内容,设置训练主题,进行职业技能模拟训练。如为客户企业提供技术研发服务、销售及批发服务、产品售后服务等。这样既可以考查学生对相关业务英语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应变能力及交际能力。通过模拟训练,可以发现学生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以此为依据,做到重点、难点突出,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不断进步。再者,学校可以与相关企业单位合作,建设实习基地,搭建校企合作平台。这样,就可以对教师及学生做定期业务培训,并输送学生进行实习,也可以进行人才的定向培养。近几年,我校英语专业推出了“3+1”人才培养模式,即选派优秀学生进行“3年校内学习+1年实习基地学习”。目前,学校已与大庆浦东平台软件公司和阿里巴巴旗下的阿里学院完成了30余人的联合培养,成果显著。3.强化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学生可以自发地参加相关培训,聆听讲座,利用自主学习平台进行远程课程的学习,并自发进行互动交流,真正做到课内外一体化。

二、结语

财务外包论文范文2

关键词:财务外包;优势;主要问题

一、企业实施财务外包带来的优势

(一)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增加企业的利润

随着电子化、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企业财务工作的具体形式也发生的巨大变化,传统手工记账模式逐步被财务软件取代。企业财务工作要实现电子化的发展要求,就必须对电子化的软、硬件进行更新及投入。此外,由于软件信息的快速发展,还要求企业不断对软件及硬件进行更新换代,以便提高工作效率。这一资金投入对于企业来说是巨大的,特别是一些小微型公司,这项投资产生的收益并不明显。而对财务进行外包后,企业不需要为购置必须的软、硬件设备而耗用大量流动资金,也减少了进行日常维护及更新换代而支付的费用。财务外包减轻了企业财务工作的人工成本。企业财务外包减轻了维护会计电算化应用系统雇佣的IT人员和财务人员的成本,尤其是IT维护人员的工资水平往往高于企业整体工作人员的平均工资水平。此外,实施财务外包还可以为企业减少大量的附加人力成本,包括财务人员的休假、福利、加班费等开支。

(二)优化资源配置,集中精力发展主业

对于企业来说,进行财务外包不仅可以集中财力和物力发展主业,还可以帮助企业借用外部机构的专业优势来实现和挖掘财务数据的潜在价值。财务外包服务商的专业化知识决定了它在市场上的领先者,他们都具有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手段。财务外包不仅使企业获得高质量的服务效果,而且可以使企业的相关人员接触该行业的先进财务管理方法,这对企业自己的财务人员来说是一种最直接的培训和学习机会。外包服务商还可以给企业提供先进的技术帮助,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三)提高财务管理的专业化水平,增强企业财务透明度

财务信息使用者关注的焦点是企业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及真实性,获得最真实的财务信息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实施财务外包有利于帮助企业提高财务信息的规范和透明,一方面,服务商派出的专业人员具有较高的执业水平和专业管理能力,能够避免会计信息造假,从而保证财务信息质量。服务商是作为第三方独立存在的,由它们操作的财务信息应该更具客观性和可信度,而且服务商一般在业界具有较高的声誉,上市公司通过财务外包产生的信息,更能获得监管机构和外部投资者的认可,为企业赢得更好的市场形象。另一方面,随着我国信用体系的不断建设和完善,开放的市场对服务商也有较大约束,服务商泄漏信息的风险也不会高于企业自行处理财务业务的风险。

二、企业实施财务外包过程中应当注意的主要问题

(一)合理划分对外承包的事项范围

对于企业来说,一些核心的数据收集及分析工作必须自己完成,因此并不是所有的财务工作都能给外部承包商做。企业所拥有的核心技术优势和资源优势是发展之本,当然不能被外部人控制。任何产品和服务的生产都牵涉到一系列的活动,核心职能业务需要其他非核心业务的支持。如果拟外包的职能对核心竞争能力、核心控制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构成长期战略的一部分,就不宜为了短期目标实施外包策略。也就是说,企业在考虑该事项是否外包的时候,不能过分强调短期效益。因此,企业在实施财务外包策略时,要充分考虑其自身的财务管理能力和潜在的商业秘密泄露风险,合理确定财务外包边界。企业应将财务资金营运管理中的弱势资源外包出去,同时保证外包策略的实施不会损害其它部门的利益或影响企业的整体发展规划。

(二)从市场上选择专业的承包商

财务工作的专业性及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企业必须选择专业的财务外包机构才能做好这项工作。选择好的外包商是财务外包工作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如果企业对外包商的选择出现失误,将对企业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可能会影响企业财务执行的合法、合规性,并直接影响到企业战略决策的参考价值。因此,企业在选择外包商时一定要谨慎。一般来说,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1)质量承诺。承包商提出的质量承诺是否符合企业的预期目标,是否能为企业面临的问题提供解决意见;(2)价格因素。价格是企业选择外包商的主要考虑因素,因为企业进行财务外包的主要因素就是降低运营成本;(3)外包商的专业化水平。企业提出外包需求的一般都是些比较基础的财务工作,主要是为了弥补财务管理的不足而采取的补救行动,因此必须选择专业的外包商才可以帮助企业完善财务工作。(4)外包商的行业地位及市场熟悉程度,这关系到承包商能否提供被各方面认可的财务服务,也关系到财务外包的价格是否合理。

(三)严格要求承包商对商业秘密采取保护措施

由于企业的财务活动经常会接触到企业的核心经营和管理信息,财务工作的核算及统计内容也会涉及到业务计划、经营战略、定价策略和客户关系等,这些对于企业来说都是商业秘密。所以企业在选择合适的财务外包机构时,应当首先关注拟外包企业以往的业绩及行业声誉,选择职业纪律比较规范的企业。在确定承包商之后,应及时与承包商签订保密协议,督促承包商采取必要的保密措施,并对外包公司为保守商业秘密而采取的控制措施以及实施效果进行监督,尤其对外包过程中商业秘密的保护情况进行必要的监控,确保企业商业机密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孔庆娟.财务外包的中国模式发展研究.硕士论文.保存单位:同济大学,2008.

财务外包论文范文3

Abstract:The tide of logistics service reform is increasing rapidly, and more and more enterprises make the non-core business into outsourcing business which is implemented by professional service companies. Carryout the game analysis of the risk of service outsourcin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isk of linear, radiation-based and tree-based service outsourcing, and introduces the one-dimension, two-dimension and three-dimension service outsourcing mode.

关键词:后勤服务;服务外包;风险分析;模式研究

Key words:logistics service;service outsourcing;risk analysis;mode research

中图分类号:F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3-0033-04

0引言

新型石油公司是与传统石油企业相对而言的,是指定员少、人力成本高、设备先进、管理科学、效益良好的石油公司,主要是区别于习惯企业办社会且人员富余的老石油企业。新型石油公司由于定员少不可能成立专门的后勤部门,因为人力成本高也不可能从事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后勤服务。老石油企业人员富余且人力成本低,为转移和安排劳动力必然会把后勤作为接纳富余人员的重要部门,因此不会把后勤服务外包给第三方专业的服务商,故不在本文研究范畴内。

服务模式,是在人性假设的基础上设计出的一整套具体的服务理念、服务内容、服务程序及方法论体系并将其反复运用于企业,使企业在运行过程中自觉加以遵守的服务规则。通俗地讲,就是一个企业在服务上和其它企业不一样的地方。服务模式从属结构范畴,是服务实施的思路性的、框架性的高度概括,往往抽象为几个字,需要缩放到服务者的具体方法和思想。一般来说,不同的服务内容有不同的服务模式,而且同一服务内容在不同时期也有不同的服务模式。服务模式的定义是从特定的服务理念出发,在服务过程中固化下来的一套操作系统。公式表述为:服务模式=服务理念+系统结构+操作方法,也就是俗称的IOS模型:MS=理念f(i)+系统f(o)+方法f(s)。后勤服务模式的设计包括关键性技术研究、价值链分析与整合、实施后勤服务创新战略、构建后勤服务质量体系、企业文化体系、人力资源体系等。我们知道,任何后勤服务模式的设计都是建立在一定假设与约定的基础上,特定条件如有变化,模式的可行性亦有差异。因此,设计后勤服务外包模式应充分考虑到存在风险的因素,只有提前对风险有个正确的评估和了解,才能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服务外包模式的决策。

1后勤服务外包模式设计的博弈分析

后勤服务外包关系实质上就是一种委托关系。在整个服务外包决策过程中,发包方就是委托方,接包方即是方,构成一组委托关系,基于委托理论对服务外包的风险进行博弈分析。

设定1:服务外包有接包方负责日常事务性工作,成本C由接包方全额承担,发包方负责整体协调与考核工作,并按服务质量确定服务费用。

设定2:接包方提供服务的质量具有不确定性,影响因素有自身能力水平和努力程度,也有外界诸多不确定事项,即服务质量受内在和外在随机变量共同决定。

设定3:接包方能力水平和努力程度是连续变量,假设x和y是一个连续能力、努力变量。

上述博弈模型中,发包方需要做出是否选择外包服务、是否签订外包合同和合同执行是否有效等三个决策,这是个典型的三阶段动态博弈模型,整个过程用博弈树表示见图1。

第一阶段,业务决定阶段。发包方制定外包战略决策,决定内制与外包的战略取向。如果确定不执行服务外包决策,采取内制方式,则发包方收益为H(0),接包方有保留利益T(0)。

第二阶段,外包选择阶段。发包方确定服务外包,会选择合适的接包方。自然选择的接包方类型x∈θ,θ为接包方的类型空间θ=(x,x),其中:x表示能力低的接包方,x表示能力高的接包商。实施合同前,发包方难以确定接包方能力高低,但确定接包方属于X的先验概率p=p(x),p(x)=1。接包方按自己所属类型x选择表示信息s∈S,S=(S1Y,S2N),发包方对接包方信息s,利用贝叶斯法则从先验概率p=p(x)类推后验概率P=P(x/s),选择行动m,即与合适的接包方签约,m∈M,M=(m1,m2)分别代表与高能力者签约和与低能力者签约,是发包方的行动空间。为此,发包方和接包方的支付函数分别为:H(s,m,x),T(s,m,x)。

第三阶段,合同实施阶段。发包方选择某个接包商,且就接包方服务和交易条件进行谈判,并签订外包契约。接包方签约后开始投资,成本为C,C决定接包方价值π,π(C)是C的递增函数。接包方在执行合同时,其行动a在L(偷懒),I(勤奋)之间,产出π(a)决定接包方价值π和接包方自身成本C。发包方按约支付给接包方的服务费为P(π)。

综上可以得出,发包方和接包方收益分别为:

H(π(C,a)-p(π)),T(p(π)-C(a))

假定1:接包方勤奋成本高于偷懒成本,即C(I)>C(L)。

假定2:a=(x,y)T∈A是一个二维变量,代表接包方的特定行动,x表示运行能力,y表示努力程度。

假定3:接包方履约成本C(x,y)=(d1x2+d2y2),其中:d1,d2为成本系数。

假定4:产出函数取线性形式:π(a)=(λ1+λ2)(a+B+θ),其中:λ1,λ2>0分别为x,y的产出系数,θ~N(0,σ2),B为与项目好坏有关的常数,π的密度函数是f(π,a)。

假定5:外包合同函数是线性形式P(π)=α+βπ,其中:α为固定收入,β是产出系数,β∈[0,1]。

发包方外包业务的关键是确定最优激励合同P(π(a)),引导接包方选择最优行动a*使得T和H同时最大。根据参与约束(IR)和激励相容约束(IC),双方博弈模型为:

maxHfdπ

S.T.(IR)Tfdπ-C?叟T

(IC)T(P(π))f(π,a)dπ-C(a)?叟T(P(π))f(π,a)dπ-C(a)

发包方确定性等价收益为:

H=π-P(π)-RC1=-α+(1-β)(λ1X+λ2Y+ε)-(1-β)2σ2

其中:RC1为发包方客观风险成本,RC1=(1-β)2σ2

接包方确定性收益为:

T=P(π)-C(x,y)-RC2=α+β(λ1X+λ2Y+ε)-(k1x2+k2y2)-β2σ2

其中:RC2为接包方客观风险成本,RC2=β2σ2

最优化的一阶条件为:x*=,y*=,β*=0,代入接包方参与约束得a*=T(0)++,此时即为帕累托最优合同。帕累托最优风险分担要求接包方不承担任何风险,发包方支付的固定收入等于保留收入加上能力成本和努力成本。执行合同过程中,如果发包方考核确定x

2后勤服务外包模式设计

2.1 直线型服务外包模式直线外包也称独包,是指发包方将外包服务项目整体委托给一家接包方来完成,双方构成具有排他性的外包关系,由接包方独家全面打包管理发包方的外包服务项目,见图2。现在大型石油公司为简化事务性工作,集中精力专注核心业务,都采取大后勤配套服务外包的模式,就是典型的直线型服务外包,综合后勤交由一家服务商全面承接,便于管理和考核。任何事情总有两面性,由于发包方将外包服务只委托给唯一的接包方来完成,在这种单一的委托关系中,接包方在信息不对称且无竞争的条件下,容易产生利用不确定因素降低服务质量、进而降低服务成本,导致发包方蒙受不必要的损失。

假定1:发包方总体外包风险为 e,发包方固有风险为e1,接包方的经营风险为e2。其中:发包方固有风险(e)是若市场上存在第三家能满足服务外包合同要求时发包方的外包风险。该风险与发包方的经验、外包合同的完善程度等因素有关,与市场上已有的第三方经营情况无关。接包方经营风险(e2)接包方经营承接的外包服务业务本身的经营风险给发包方带来的经营风险。

假定2:发包方对接包方的依赖程度为r,r∈[0,1]。在信息对称条件下完全不依赖接包方时r=0;当完全依赖接包方时,r=1。

假定3:发包方的服务外包业务只委托给一家接包方,且完全依赖接包方的服务,此时,接包方会将自身经营风险全部转嫁给发包方。随着依赖程度的加强,发包方总体外包风险e就趋向发包方固有风险为e1与接包方的经营风险为e2之和。发包方总体外包风险e与发包方对接包方的依赖程度r的关系满足如下条件:

e=e(r=0)e+e(r=1) ,且满足e'(r)≥0,e″(r)≤0(1)

根据上述条件,构造e和r的关系应满足如下方程:

当e=a+br+cr+dr+…

将公式(1)代入,略去高次项,得到如下公式:

e=e1+e2r(2)

综上所述,公式(2)就是在直线型服务外包过程中,发包方总体外包风险与发包方固有风险、接包方经营风险以及发包方对接包方的依赖程度之间的关系方程。

2.2 辐射型服务外包模式辐射型服务外包是指发包方将外包服务项目化整为零按某种分类方式委托给相互竞争的多个接包方来完成,见图 3 。辐射型服务外包类似组合型外包,便于比较不同接包方的服务质量,分散外包风险,缺陷在于管理难度较大,需要与多个服务商沟通协商,同时因为业务量有限,各服务商形成不了规模效益,虽然可以相互竞价,但各服务商管理机构的重复设置会形成成本浪费,服务费用可能达不到最优的理想效果。

假定1:发包方将服务项目S按辐射型外包方式委托给n个接包商,第 x个接包商承担的服务量为ξxS,则有ξ=1。

假定2:发包方对接包方的依赖程度是个常数,接包商对发包方经营风险的影响程度和承担的服务量成正比,且接包商经营风险相同。用θ表示接包商承担的服务量对发包方总体业务风险的影响程度,则第x个接包商对发包方经营总体风险的影响程度为:ex=θξxS。发包方采取直线型服务外包方式承担的经营风险为:E=e0+θs,其中:E表示发包方的服务外包风险,e0为发包方的固有风险。

假定3:n个接包商平均承担外包服务,各个接包商出现经营风险的概率为P。n个接包商同时出现经营风险的概率为Pn ,显然n越大Pn越小。全部接包方的最大经营风险影响可表示为:

En=Pnθξs=Pnθs(3)

于是发包方的最大服务外包风险表示为:

E=e0+Pnθs(4)

分析可得,n个接包商平均承担外包服务,各个接包商出现经营风险的概率为P时,发包方的服务外包风险随着辐射型接包商的增加而降低。

假定4: n个接包商不是平均承担外包服务,各个接包商出现经营风险的概率也不相同,假定第x个接包商出现经营风险的概率为Px,同理可得:En=Pxθξs=θsPxξ(5)

E=e0+θsPxξ(6)

假定5:第x个接包商出现经营风险的概率Px与其承担的服务量成正比,即Px=ξP,代入公式(6)可得:E=e0+θsPξ2(7)

ξ随着n的增加而减小,因此发包方服务外包风险随着按辐射型外包模式承揽服务的接包商数量增加而降低仍然成立。

若发包方对接包商的依赖程度不同,假定6:发包方对第x个接包商的依赖程度与其服务量成正比,即rx=ξr0,r∈[0,1];发包方相应第x个接包商的固有业务风险为θx0,同样与其服务量成正比,即θx0=ξe0。则有:E=(eP+e)=(ξe+ξθs)

=eξ+θsξ=e+θsξ (8)

=θsξ>0,E是ξ严格的增函数,随ξ的减少而减少。由公式(8)可知随n的增加而减少,并且ξ的分布越均匀,ξ越小,E越小。因此,发包方服务外包风险随着辐射型外包接包商数量的增加而降低,随着各接包商服务量的均匀化而降低。[2]

2.3 树状型服务外包模式树状型服务外包是发包方将外包服务全部委托给一家接包商,接包商出于各种原因将部分服务再次外包给一个或多个接包商,依次类推,见图4。树状型服务外包实质上是先直线型服务外包再辐射型服务外包,是两种外包模式的有机组合。其优点是发包方管理和协调幅度和难度小,只需监控一级接包商;缺点在于一级接包商再外包的服务可能出现偷工减料的现象,也容易出现相互推委责任和追溯利益的现象。

假定1:发包方将外包服务委托给接包商甲,接包商甲在承接服务后将部分服务量外包给接包商乙,依次类推,经过了n次外包。

假定2:第x次外包时发包方服务外包总的经营风险为Ex,发包方自身固有风险为ex,发包方对接包商的依赖程度用rx表示,且满足:rx=1,x∈[1,n],则有:

E=e0+E1r1=e0+r1(e1+E2r2)=e0+e1+(e2+E3)

=e0+e1+[e2+(e3+E4)]

=e0+e1+[e2+…+En(9)

特殊情况:E=e(r=0,x∈n)e+e+e+…+en (r=1,x∈n)(10)

由公式(10)可知,发包方服务外包的经营风险随着树状型外包的级次增加而增加,随对接包商的依赖程度的增加而增加。

3后勤服务外包模式的决策分析

3.1 一维服务外包决策模型Venkatesen[3](1992)提出的外包决策模型是一维判断模型,通过判断业务是否为企业核心业务进行外包内容决策。若某项活动是企业核心业务则采用纵向一体化战略,保持内制;是非核心业务则实行外包。

该模型概念简单易懂,但决策衡量指标过于单一,没有考虑处于核心与非核心业务之间的特别业务活动的外包决策。然而,许多业务难以确定为核心部件或非核心部件,准确判断又是情况最复杂,决策最困难的部分。同时,外包策略也不仅仅是纵向一体化和全部外包两种,还存在介于纵向一体化和全外包模式之间的部分外包模式。[4]

此模型主要用于处理是零部件外包还是自制的决策问题,对于制造企业中非核心业务的外包的处理无专门论述。该模型容易产生错误导向决策,认为低层次的工作均为企业的非核心业务,而高层次的工作应是企业的核心业务,诸如研究开发业务是肯定不应外包的,但许多企业已将研究与开发、财务管理等外包并取得成效。

3.2 二维服务外包决策模型Quinn & Hilmer[5](1994)将影响外包决策的因素划分为获取竞争优势的潜力(Potential for Competitive Edge)和战略脆弱性程度(Degree of Strategic Vulner ability)两个方面。前者指某业务活动所具备的能够为公司带来竞争优势的潜力;后者指若该项业务被外包后,由于市场失效所导致的企业潜在脆弱性的大小。以获取竞争优势的潜力和战略脆弱性程度分别作为横纵坐标,把企业活动划分为九类,并对其中的三类应采取的策略进行了确定:在两个维度都低的情况下实施最弱的控制,采用现货买卖;在两个维度都高的情况下实施战略性控制,采用内制;在两个维度都处于中间水平时实施中等控制,采用合同安排,实施外包,[6]见图5。

该模型设计简单合理,归纳了核心部分和非核心部分的灰色地带,并且提出了与供应商合作的外包策略,关注业务对企业竞争优势的贡献度和外包该业务可能产生的战略脆弱性风险两种深层次因素,但并未对其余六种业务类型提出相应的管理策略,在研究范围上稍显粗糙,对中间的灰色地带并没有进行深入研究,评价指标较为模糊且定性分析程度过大,难以作出准确的决策。

3.3 三维服务外包决策模型张达凯(2006)[7]提出了一个三维度的外包战略决策模型。在业务外包决策过程中有三个决定要素:z(外包市场成熟度)、Y(技术通用性)、x(需求计划确定性)。在决策过程中,每项外包业务根据其三个要素的重要程度不同,将分布在决策模型的不同位置,意味着要采用不同的策略,大体上分为三大模块,见图 6。理想外包模块:位于此模块区域的业务,市场化程度、技术通用性和需求计划的确定性都高,是最适合外包的模块。理想纵向一体化模块:位于此模块区域的业务,其市场化程度、技术通用性和生产计划的确定性都很低,外包风险高但收益低,企业应将采用纵向一体化的战略,自主管理这部分业务。选择性外包模块也称部分外包模块:位于上述两个区域外的业务在实施外包过程中存在有利和不利的因素,企业要权衡利弊得失慎重决策。

该模型综合考虑了各方面的影响因素,并实现了评价指标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能够真实反映企业、待决策业务、市场环境等与业务外包有关的因素,对于企业后勤服务的外包决策,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3.4 后勤服务外包模式的决策流程服务外包决策是个复杂的过程,决定是否外包,外包何种服务、选择哪个服务商是比较困难的,需要综合考虑全面权衡。正确的外包决策是企业建立有效外包关系的前提,[8]实践中除了应用上述模型进行辅助决策外,常采取层次分析法(AHP)、球赛模型(AHM)、模糊综合评价、信息熵与神经网络、数据包络分析(DEA)、主成分分析、招投标法等方法进行决策。尤其是招投标法在实践中应用的非常普遍,通过招投标发包方和接包方都能达到自己的目标,最有可能实现双赢。总而言之,不管采取何种模型和方法进行服务外包决策大体上有个相对统一的流程,下面给出一个实际操作中经常使用的流程图,见图7。

4成功实施后勤服务外包的建议

外包不是权宜之计,而是经营策略。为了成功实施服务外包,从发包方的角度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构建外包决策体系。为保证服务外包的合适性,发包方应构建外包决策体系。外包决策首先要对价值链分析与整合,确认非核心业务的内容,非核心业务是指企业不擅长的、经常性的、相对独立而可以分离的、可通过市场化方式获取的、且与核心业务关系不大紧密的一些业务。[9]决策体系包括但不限于外包内容的确定,外包模型的建立,相关环境的分析,外包商的评价与选择,外包风险的评估,成本与收益分析等。

第二,选择良好外包服务商。选择良好的外包服务商是服务外包成功与否的关键,依据服务质量相关理论,为保证满意加惊喜的服务感受,服务商应实施后勤服务创新战略,构建后勤服务质量体系。本论文讨论的各种外包风险均是基于博弈论的分析与推理,良好的服务商能提高服务外包的执行力,强有力地保证外包合同的有效履约,进而达到双赢的目标。

第三,推行有效的外包管理模式。外包可参考对虚拟企业的管理,设置业务层、管理协调层和外包企业层三个层面。[10]

第四,强化外包合作关系管理。外包合作关系的建立只是双方合作的开始,在合作过程中,需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以达到防范风险,提高合作绩效的目的,进而保证外包战略的成功实施。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独特性,接包方很难对发包方的所有要求都能理解透彻,也不易全面了解发包方的具体情况,这可能会影响服务外包的实施效果,特别是当接包方的企业文化与发包方相冲突时,如果沟通合作不力,可能导致服务外包的失败。因此,有效的反馈和沟通对于服务外包活动的进行格外重要。

第五,实施外包绩效评估系统。市场环境和经营环境的变化给发包方和接包方都会带来一定的影响,为防止外包合同的执行异常,发包方应建立有效的外包评估体系,及时对已实施的外包行为进行评估。在评估过程中,评估指标的选定是评估成功与否以及评估结果有效性的关键,评估指标应以定性化指标为主,定量化指标作参考。[11]绩效评估包括外包服务商的工作评价,外包成本与收益分析,服务质量和满意度反馈等。

参考文献:

[1]周旭.服务外包风险的识别与控制[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18-20.

[2]廖继华.业务外包风险分析与控制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18-24.

[3]Venkatesan R, Strategy Sourcing: to make or not to make[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2(11-12):98-108.

[4]马娟.制造企业后勤服务外包管理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21-23.

[5]Quinn J B, Hilmer F G, Strategic outsourcing[J], Sloan Management Review,1994(35).

[6]王鹏.内部审计外包决策理论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7]张达凯.机械制造过程非核心业务外包战略决策与管理研究[J]同济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

[8]杨丹辉,贾伟.企业外包决策模型研究[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7 (3) :29-29.

[9]江小国,吴凤平.企业业务外包决策体系构建与分析[J].江苏商论,2009 (4):114-115.

财务外包论文范文4

一、承包商与发包企业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一)承包商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1)承包商的独立性。承包商与发包企业的关系依存于财务外包合同,其利益只在财务外包这一业务上存在关联。相比于公司内部工作人员,承包商作为企业外部的第三方,几乎不存在操控企业内部利益的可能性,将更具独立性。因此,其得出的会计信息更为可靠、客观。但也由于如此,承包商将不太关注发包商本身利益,在业务处理上倾向于选择更为简便的方式,从而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实质重于形式、谨慎性、重要性等产生一定影响。

(2)承包商的行业专业性。财务外包承包商是专门从事企业账务处理的专业性公司,其为各行各业提供强有力的会计专业技能支持和前沿的财务领域咨询服务。为达到企业自身的高效运作,财务外包承包商主要以标准化、流程化的程序作为业务处理方式。而其客户所处的行业、规模参差不齐,若财务外包承包商对发包企业所处行业缺乏了解,不能结合发包企业的行业特点、实际情况做出特别处理,则其所得出的会计信息质量将缺乏说服力和有效性。

(3)承包商的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素质。承包商作为专业性的公司,一般情况下,财务外包承包商比公司自身招聘的人员更具备会计处理与财务分析能力,其对相关政策、法律法规更为熟悉,也更擅长对流程和时间进行控制。因此,由财务外包公司得出的会计信息更具说服力,尤其在会计信息质量的可比性、理解性、实质重于形式等方面。但会计信息质量的好坏主要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若承包商服务意识薄弱、道德素质不高,即使专业能力更为优秀,会计信息质量还是难以保证。而且,企业对承包商会计人员不存在绩效考核,仅以前期合同为客观保障,加上其相隔距离也较远,企业对承包商人员的控制、约束都远不如企业内部会计人员,会计信息质量面临的风险较高。

(二)发包企业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1)发包企业的会计信息控制。企业将财务外包给承包商后,其对会计信息的掌握和控制将大幅下降,其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程度得以削弱。营私舞弊、造假、粉饰报表等情况得以有效避免,又受到承包商的约束,使得会计信息质量得以提升。发包企业若选择高质量高信誉的承包商,也意味着提高了自身的信誉和社会形象,对外部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的可信度将得以提高。

(2)发包企业的地位。在财务外包中,承包商受雇于发包企业,因此,发包企业为财务外包双方中的主动方。若发包企业过于强势,其在业务处理过程中仍处于决定方,则财务外包将失去其对社会公众的意义,其会计信息质量相较以往无过多差异。

(三)发包企业与承包商之间信赖程度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财务外包的有效实施是建立在发包商和承包商相互信赖的基础之上的。在财务外包业务分配上,二者相互独立:发包企业主要提供真实可靠的原始信息,承包商则负责进行处理分析。而发包企业提供给承包商的原始会计信息中不乏许多重要的商业机密,如材料供应商、企业成本等。如果承包商对客户的信息没有建立严密的保密制度,合作双方互不信任,其往来的会计信息将存在一定的故意遗漏和谎报,这将严重阻碍财务外包的进一步开展,也对最终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可靠性造成破坏。

二、财务外包流程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一)会计信息采集方式的改变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目前,我国实施财务外包的企业大多集中在大型企业和小型企业,呈现“两头大,中间小”的局势。大型企业总体而言已建立较为完善的ERP系统、财务软件等信息化管理体系,因此对于大型企业而言,实施财务外包等服务后在会计信息采集方式上无较大改变,主要区别是承包商的介入。作为一个更具专业能力的第三方,承包商的介入将总体上促进大型企业财会信息管理体系的完善,使得会计信息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而对于小型企业而言,实施财务外包后,将开始尝试ERP等系统录入会计信息,同时,承包方也会对发包方进行相应的人员培训和业务指导,从而引进财务外包,将使得小型企业在会计信息质量的可比性和可理解性方面得以提升。承包商与企业内部职员不具备直接利益关系,原始信息资料也是统一传送并加以核对,因此营私舞弊的行为将得到一定程度遏制,使会计信息质量更具可靠性。但也由于财务外包承包方第三方的介入,在业务处理上将增加信息传递和反馈等流程,使得会计信息处理在时间上有所延误和矛盾,如发票的上报和管理以及领导层的决策等方面,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会计信息的及时性。

(二)财务外包合同与协议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1)财务外包合同。发包企业和承包商的业务关系开展以财务外包合同为基础。责任和义务更为明确、服务流程细节更为清晰、业务处理方式更为具体的合同将使得财务外包双方的合作更为流畅和满意,得出的会计信息也更为相关和有用。而根据合同实施的财务外包所得到的会计信息是否合理、有效,其是否处于较高质量水平,却又存在着很大的不可知性。这主要是由以下原因导致的:一是信息本身的不可知性,无法在合同中反映对会计信息结果的要求。二是缺少评判标准和依据。实施财务外包后,发包商企业的财务信息主要来源于承包商,发包商对于从承包商处所得到的会计信息除了同过去已有信息进行比对、与现有资产进行核对外,无法准确判断其是否合理。三是财务外包的效果不确定。财务外包所得出的会计信息是否合理有效需要在企业实际运营情况中得以验证。若发包企业在合同中明确后期责任的条款,如将上级机关、税务机关、审计机构发现问题而带来的损失部分由承包商承担的条款,将成为督促承包商提供具有可靠性、准确性会计信息的有效途径。

(2)服务级别协议。服务级别协议是财务外包合同中最重要的一个附件文件的组成部分。它包含的内容较合同更为具体和详细,对财务外包的类型、反映时间、目标、服务的有效性、速度、条件和外包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其解决措施等都做了详尽的前期规定。可以说,服务级别协议具体化了合同双方的合作关系,是保障双方关系的重要文件。涉及风险控制、内容全面合理的服务级别协议将有效激发承包商和发包企业的正确行为模式,为会计信息质量提供强有力的保证。同时,服务级别协议作为一个根据企业运营状态发展和国民经济发展而进行不断完善的灵活性文件,其得到的不断回顾和修正将促使会计信息质量不断改善、提升并与时俱进。

(3)财务外包收费标准。目前,财务外包的收费方式主要为按次数定额结算、按月定额结算,相比于企业内部会计人员,缺少了激励制度和绩效评价。而且,其“售后服务”也缺乏保障。因此,对于承包商而言,其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期望和负责程度,主要受制于合同和下次合作的利益驱动。此外,由于财务外包仍是一个新兴行业,对于定额结算的具体金额,国家未对此业务的收费做出统一的规定。目前,外包费用还是双方博弈的结果。基于成本的考虑,发包企业会尽可能压低财务外包的服务价格;承包商为了能够承接业务,一般情况下,将接受较低服务价格的业务。而为保证其利润和效率,承包商将相应降低财务服务的质量,进而影响会计信息质量。

(三)财务外包标准化流程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承包商对财务处理的高效率主要来源于规模效应、流程的标准化和业务的专业化。承包商对于不同行业、不同组织结构的企业财务均实施高透明度、高控制度的标准化流程处理程序。一方面,标准化的流程相对忽视行业特色及企业自身特点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使得会计信息质量中的相关性、重要性、实质重于形式等存在风险;另一方面,标准化的流程使得会计信息处理有章可循,会计造假的机率得以降低,会计信息更为真实、透明和规范。

(四)财务外包的宏观因素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1)财务外包相关法律法规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我国自2009年起才开始对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做出较为明确的规定,但相关指导性文件仍没有出台。对会计信息质量而言,缺乏财务外包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和责任指定、承包商出具不当会计信息的惩戒制度、财务外包风险规避等专门法律法规,使得财务外包会计信息的质量无法可依,缺少保障;缺乏具体的财务外包指导文件,使得无论发包企业还是承包商都无法严格按照专业化的合理流程对财务外包进行相应的管理、决策、后期安排等,进而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缺乏承包商资质的界定、服务收费标准的相关文件,使得会计信息质量存在较大风险。

(2)行政监管部门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目前,我国的财务外包行业处于初步发展时期,财务外包理论基础尚不完善,财务外包的社会效益还不被广泛熟识,又缺少相关法律法规尤其是承包商资质界定、财务外包考核评价系统的引导,致使行政部门对于财务外包行业仍处于观望状态。缺乏监管的财务外包行业其出具的会计信息质量的社会认可度、信任度都较低。

三、财务外包会计信息质量改进策略

(一)谨慎选择承包商 除了承包商的商业保密制度是选择承包商的一大标准外,为使会计信息质量得以保证,选择服务质量较好、信誉较高的承包商也是财务外包的必要因素。发包企业可以把承包商的质量承诺、专业化程度、市场地位、市场成熟度、社会评价等因素作为选择承包商的依据来保证财务外包的业务效果。同时,财务外包作为承包商和发包企业的一项长期合作,承包商的企业文化以及经营理念也是选择承包商不可忽视的因素。只有根本理念一致,才能在后续合作中得以充分沟通和交流,实现双赢和可持续的合作模式。

(二)提高专业人士执业质量 财务外包人员作为财务外包中的执行者,其职业道德和执业能力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好坏具有重要影响。财务外包作为一种新型的财务管理模式,不同于传统的财务处理。财务外包人员作为从事财务外包的专业人士应具备的职业道德、执业能力也不同于传统的会计人员。在职业道德方面,财务外包人员不仅应具备一般会计人员所具备的客观公正、坚持准则等职业道德,还应具备更强的责任感,对合同的忠诚度等。在执业能力方面,财务外包人员不仅要掌握一般会计人员所具备的会计知识和能力,还应掌握财务外包理论、财务外包专业能力、计算机网络技术、合同法等。同时,由于财务外包客户的广泛性,财务外包人员还应掌握客户行业、经营特点、盈利模式、内部控制等方面的知识,为发包企业提供更具针对性、更有价值的财务外包服务。

(三)完善财务外包信息化对接 目前,虽然企业与承包商的财务信息和单证传递已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作为技术支持,但实际工作中,仍多以人工或信件传递的方式进行。其原因主要为操作人员能力不足,信息传递网络技术存在信任度低、人机不和谐等缺陷。为了使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及时性得以提升,财务外包的信息化对接仍需不断完善。财务外包不仅需要以网络信息技术作为依托,充分利用外联网、国际互联网、云技术,实现企业与承包商的快速对接,还需要注重信息传递中的保密性,同时完善内部组织结构以及承包商和发包企业信息传递的流程和人员配置,使二者之间的信息化对接更为便捷和合理。

(四)重视财务外包合同与协议签订 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相关法律法规来保障财务外包的质量和安全,发包企业对于承包商、财务外包业务的保障主要来源于财务外包合同。签订一份详尽、权责清晰的合同,将对财务外包顺利实施、降低财务外包风险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外包合同的内容应全面而详细地规定外包的价格、服务等级、风险发生的责任认定、违约处罚条款等。对于财务外包中的服务级别协议,要对其各项条款予以充分关注,在确保其精准性的合同规则的情况下尽可能做到全面和细致,以使其有效激发合作双方正确的行为模式。这样,即使事态发展不够顺利,外包双方发现服务要求未能满足,服务级别协议也能根据所有相关说明,保证各项补救措施的执行,省却了重新谈判和确认的时间和精力。同时,还要定期回顾和修正服务级别协议,使会计信息质量得以有效保证。

(五)加强财务外包后续监管 财务外包不是一次性委托行为,其对企业而言,管理责任仍然存在,只是管理角度和管理关系发生的一定变化。因此,为获得高质量、对企业切实有用的会计信息,还需要企业保持对财务外包业务的监控和评估,时常与外包商企业高层人员沟通,及时研究解决外包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此外,企业还应加强对承包商的监督,尤其对承包商提供信息准确性的审查,审查其是否依实处理,是否按照相关法规制度,是否符合企业的外包要求,是否会造成使用人的误解等方面。因此,成立一个专门负责后续监管的项目办公室对财务外包非常必要。

(六)健全财务外包法律法规 目前,财务外包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但有关财务外包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相关部门、企业也处于观望状态。健全财务外包法律法规将是财务外包得以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当务之急。有了法律法规的保障和相关政府部门的监管,发包企业少了后顾之忧,承包商得以构建有效的市场,财务外包这一行业才能更有秩序和具备发展潜力,其得到的会计信息有了相关的考核指标和法律保障,也将更具可信度和社会认可度。

通过对财务外包与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研究可以得到如下结论:总体而言,财务外包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为有利影响。对企业而言,财务外包能提供较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有利于企业高层作出合理决策以及应对外界的审查和监督。实施财务外包能使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更具可信度和社会认可度,致使企业更能获得社会公众和金融机构的信赖。但对于企业而言,是否实施财务外包,会计信息质量只是其中的一个考虑因素。以利润最大化、价值最大化为发展目标的当代企业,还要根据财务外包成本和收益的分析最终决定是否实施财务外包策略。但从宏观角度看,社会公众及国家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日益重视,基于财务外包能一定程度上抑制会计信息失真、造假问题,为从总体上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财务外包不失为强化企业财务信用的有利手段。

[本文系浙江财经大学2013年度校级本科学生科研课题“财务外包与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研究”(编号:2013YJX19)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朱冬琴:《财务外包:动因及其对中国企业的实践启迪》,《审计与经济研究》2008年第6期。

[2]房强:《浅析会计信息质量及影响因素》,《经济研究导刊》2013年第4期。

财务外包论文范文5

关键词:物流企业;物流外包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7月13日

一、引言

徐姝(2003)认为:“外包是企业在内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仅保留其最具有竞争优势的核心资源,而把其他资源借助于外部的专业化资源予以整合,以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其自身持续性发展的一种战略管理方法。”所谓物流外包,即制造企业或销售等企业为集中资源、节省管理费用,增强核心竞争能力,将其物流业务以合同的方式委托给专业的物流公司(第三方物流,3PL)运作。外包是一种长期的、战略的、相互渗透的、互利互惠的业务委托和合约执行方式。其目的是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企业物流外包的优势

物流外包相比传统物流自营的模式来讲,拥有以下几点优势:

(一)解决企业资源问题,集中精力发展核心业务。资源的有限性往往是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特别是在当今时代,技术和需求变化变得十分复杂,一个企业的资源配置不可能局限在本组织的范围之内,即使对于年轻的,实力很强的跨国集团企业来说,仅依靠自己的力量是不经济的。所以,许多企业都是在物流外包中寻求突破,利用物流外包策略,企业能够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将有限的人力、财力集中于核心业务(如产品研发、市场开拓等),建立自己的核心能力,并使其不断提升,从而确保企业能够长期获得高额利润。

(二)为合作伙伴分担风险。由于物流需求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导致投资有巨大的财务风险。通过外包,企业也可以将这种财务风险转嫁给第三方。通过物流外包,委托公司可以与合作公司建立战略联盟,利用其战略伙伴们的优势资源,缩短产品从设计、开发、生产到销售的时间。减轻有技术和需求变化造成的风险。同时,由于建立合作战略联盟,合作伙伴可共同分担风险。

(三)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应利用规模生产的专业化和成本优势,通过提高各环节能力的利用率和规模效应来实现费用节省,从而使企业能从分离费用结构中获益。

(四)提高企业运作柔性。委托企业选择3PL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提高运作柔性,企业可更好地控制其经营活动,并在经营活动与物流活动中可以找到一种平衡保持两者之间的连续性。企业将物流外包业务交给第三方物流公司,因为大量的非特殊业务都由合作伙伴完成,物流外包的企业就可以精简企业机构,金字塔状的总公司、子公司的组织结构,让位于更加灵活的对信息流具有高度应变性的扁平式结构,从而减轻由于市场规模膨胀而造成的组织反应迟钝、缺乏创新精神等问题。这种组织结构将会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越来越有生命力。

三、企业物流外包的风险

企业物流外包风险是指在企业物流外包过程中产生的结果及变动的不确定性。由于企业物流外包设计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企业物流外包为企业带来收益的同时,也带来诸多风险。

(一)合同风险。合同风险是首要风险。根据物流外包业务来设计外包合同,由于第三方物流服务商不能完成合同所规定的任务,或者物流委托方不能按时、按合同支付费用等,从而带来合同风险。Barthelemy(2003)调查分析了近百家企业外包案例后,发现有69%的企业物流外包失败的原因归咎于合同管理不当;根据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的调查显示,2001年物流外包的企业92%遇到合同纠纷,其中20%的企业遭受到合同纠纷5起以上。

(二)管理风险。管理风险是指由管理决策带来的风险,是否选择外包,是选择全部外包还是部分外包,选择一家或者多家第三方物流服务商,进行上述决策的同时,一定带来决策结果可能发生问题的风险。

(三)信息风险。信息风险指由于合作双方信息的不对称性,从而信息不能共享,造成信息沟通不畅、信息失真、信息反馈滞后等问题。而在合作双方信息共享后,可能发生由于信息的泄露而造成核心能力外泄,造成企业产品销售量和市场的缩小、丧失,竞争对手的模仿,造成经济损失。

降低成本是企业选择物流外包的重要原因,外包后的隐藏成本、模糊成本不能准确测定,但是由于物流委托方不能准确了解外包后的物流业务,导致物流外包成本提高,甚至导致超过自营物流成本。

(四)文化差异风险。物流外包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可能会由于各自的管理风格、行政制度和价值观取向不同而在合作的过程中产生冲突、误解和不信任,最终导致物流外包的失败。

(五)业务流程重组风险。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外包企业内部业务流程及组织变动所形成的风险。企业采用第三方物流后,企业必然会重组业务流程,把之前面向职能的管理改变为面向流程的管理。这一变动必然影响到职能部门业务及员工的生存。也就是说,目前职能单位所从事的工作完全可能会被第三方物流所取代,一些员工可能面临被解雇的危机,因此企业可能会遭到内部员工的抵制。如果业务重组的各个环节处理不当,就会对企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这对企业来说,也是不容忽视的风险。

四、企业物流外包风险的控制

(一)加强合同管理。企业物流外包的目标是建立双方利益和风险共担机制。一般情况下企业可以参照HP、IBM等跨国公司的做法,物流委托方可与物流服务商签订两份协议:一份为一般性条款,规定一些非操作性的法律问题,如保险、保密、赔偿、不可抗力、解约等法律问题的内容;另一份为工作范围,尽可能明确具体内容,可操作性要强,避免产生歧义的条款,内容要明确具体,合同中要明确合同终止条款。

(二)建立市场信用机制。因为信息不对称性问题的客观存在,所以要建立一种物流外包的信用机制。第三方物流服务商要进行信号示意和提供信用等级资料来以供参考,例如对其认证证书、与知名企业的合作协议,经营资质、经营业绩提供真实可信的证据等,对物流信息处理、线路规划、物流运营的软硬件进行说明。

物流委托方需要进行甄别,通过对物流服务商的记录调查,物流经营和管理能力调查,提高甄别能力。要保持物流委托方在联合外包时具有独立性,需要建立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交换平台。

(三)建立良好的合作理念。物流外包成功与否取决于合作伙伴双方的合作,双方要建立良好地合作理念,在观念上要进行更新,和在企业文化方面进行适当的融合,在遇到一些合作方面的问题时,能从大局出发来解决。同时,实现彼此之间的信任,实现信息的共享。

综上,信息的共享和沟通是物流外包成功的关键因素,物流委托方的需求要及时告知服务商,并且让服务商及时给出解决方案,解决不了的一定要及时向上级请示处理。信息共享和保密机制需要沟通到位,泄露商业机密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主要参考文献:

[1]阮和兴.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物流外包决策研究.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13.

财务外包论文范文6

[关键词] RBV 外包 资源 核心能力

一、引言

1.外包(outsourcing)的概念

外包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信息技术的转包中出现的一个新概念,Hamel和Prahaoad发表于1990年的学术论文《企业核心竞争》中首次使用了“outsourcing”这个词,接下来外包一直成为研究的热点。综合各个学派的观点,大致可以归纳为下面三种类型:(1)战略合作视角:外包让外部独立的供应商成为了战略伙伴,从而建立了一种长期的稳定合作关系(Molet al.2005);(2)外包业务范围视角:哪些行为和资源可以外包,哪些行为和资源不可以外包(Casani et al.1996);(3)外包过程视角:把计划、责任、知识和管理通过合约转换到企业外部(Blumberg 1998)。

基于以上研究,Tomas和 Victor 在2006年提出了关于外包的一个综合性概念,他们指出外包应该包括三个层面的定义:(1)外包是为了帮助企业保持竞争战略;(2)外包必须能识别和选择优秀的供应商;(3)资源只有在商业过程中才能拥有竞争优势

2.外包的发展

2008年全球大多数公司60%以上的业务将通过外包实现,德鲁克预言“在10年至15年之内,任何企业中把仅做后台支持而不创造营业额的工作都应该外包出去,任何不能产生超利润的业务也应该外包。企业的最终目的不外乎最优化地利用已有的生产、管理和财务资源”。快速的国内和国际市场发展以及ICTs(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ies)的加速发展使得外包成为每个组织的行为(Aron and Singh 2005)外包的范围已经从原来的保洁、物业等等扩展到价值链中来,比如工艺设计、制造、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等等。目前大部门关于外包的研究两个主要的归纳为两大方面,一个是基于TCE (transaction cost economics)。另一个是RBV (resource-based view)。TCE主要论点在于组织可以通过生产外包以降低营运活动的交易成本,其具体的动机包括:成本降低、分摊风险、获取规模经济、及避免不必要的投资等。本文将重点讨论基于RBV理论的外包决策问题。

二、RBV简介及外包决策

1. RBV简介

Wernerfelt 在1984年首次提出RBV理论。RBV理论把企业看成是一系列特殊资源的集合,任何企业都拥有区别于其他企业的独特资源――包括了有形资产、无形资产还有企业组织能力,这些资源决定企业的效率和效果。拥有独特资源的企业比竞争对手业绩更佳或成本更低,从而获得竞争优势。企业竞争优势依赖于企业自身构建、培育和拥有的特殊资源和能力。能够产生持续竞争优势的资源必须具备价值性、稀缺性、不完全模仿性和不可替代性4个属性。

2.基于RBV的外包决策

外包能够使得公司把主要的精力集中在核心竞争力上,并且公司能通过有效的外包降低成本,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但是在企业中“很难分清楚什么是核心职能,什么是非核心职能,事情到了明天总会发生变化”为了便于分析,1991年Grant从资源能力观提出了一种外包的框架(图1)。 Grant的外包战略模型从分析企业自身的资源入手,识别资源优势进而发现企业自身能力,再根据市场情况和企业特点,分析企业的潜在优势,规划发展战略,如果发现企业在某方面的能力达不到市场要求的最佳能力,外包就可以作为缩小差距的一种选择。

外包的前提条件是识别企业的核心资源,因此如何识别企业的核心资源非常关键。企业能够产生持续竞争优势的资源必须具备价值性、稀缺性、不完全模仿性和不可替代性4个属性。依据这四个属性来发掘企业的核心资源,再结合RBV的观点归纳出逻辑思路为:资源――能力――战略。由核心资源获得竞争能力,从而构造组织战略。从资源和能力的两个维度来分析外包。资源是指对于特定企业在一定市场环境中的稀缺资源,而且这些资源具有上述四种基本属性。能力是企业相对于其竞争对手而言,是发现市场机会和整合资源的表现。

从资源和能力这两个维度出发,以资源有无和能力强弱作为划分程度标准,分析资源和能力对业务外包的决定性影响。如果企业自身没有市场上的优势资源,企业就选择外包来弥补这种缺陷;如果企业的能力比供应商差,企业也会选择外包来缩小与对手的差距,如图2。从图2的矩阵可以知道,如果企业自身能力很强,并且拥有核心的市场资源,那么它肯定会选择自产;但是如果企业自身能力很差,而且也不具备核心资源,那么外包无疑是最佳选择。如果企业在市场上拥有某项资源独特权利,根据RBV理论,这个企业应该可以设置“资源地位壁垒”。但是由于种种客观或主观的原因,企业没有能力把这种资源优势发挥到最佳的水平,导致在市场的表现不好,这时企业应该采取合作的形式。因为企业拥有了核心资源,仍然不能在市场上表现良好,这就意味着在这种产品上企业不具备竞争能力,但同时又不能选择业务外包那样会完全丧失企业的资源优势,企业要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将更加困难,这种情况下合作无疑是最佳选择。如果企业在某种产品上拥有很强竞争优势却没有核心资源,那么企业就要考虑到战略,如果这种优势符合企业的战略,企业应该保持企业这种优势,自产所有产品;如果这种优势不符合企业的战略,企业则要分步骤将业务外包,促使企业重新构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综上所述,最需要外包的情况是企业能力弱而且在市场竞争中没有核心资源,通过外包来缩小与对手之间的差距。

三、讨论和建议

本文主要介绍外包概念及其发展,然后基于RBV理论分析企业的资源和能力对企业外包决策的决定性影响。开发了一个外包决策矩阵图,在分析企业资源有无和能力强弱基础上,提供不考虑外部市场环境情况下的四种外包决策选择,为企业的实际操作提供理论支持。

但是本文的研究只是基于RBV的观点,而且没有考虑交易成本和市场的共同作用。后续研究可将交易成本和市场风险作为共同变量研究,以解决复杂市场环境下外包决策问题。

参考文献:

[1]Tomas F.Espiino-Rodriguze,Victor Padron-Robaina. A review of outsourcing from the resource-based view of the firm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Reviews, Volume 8 issue 1 pp.49-70.

[2]Ronan Mcivor.How the transaction cost and resource-based theories of the firm inform outsourcing evaluation [J].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 2009,(27):45-63.

[3]Wernerfelt B.A resource-based view of the firm[J].StrategicManagement Journal, 1984,5(2):171 180.

[4]Barney J. Firm resources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 A resource-based view [J].Journal of Management, 1991, 17(1):99-120.

[5]Martha Craumer. How to think strategically about outsourcing[J].Harvard Management Update, 2002(5),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