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范文1
按“五位一体”战略布局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这是中央在全面总结改革开放经验、准确把握国内外大势、统筹考虑五位一体战略布局基础上作出的科学判断和重大决策。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发展的这一基本规律决定了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经济体制改革为先导,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抓住这个“牛鼻子”,有利于集中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等问题,按市场决定资源配置这一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切实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解决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
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关键是要把握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要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政府职能,进一步健全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社会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按“五位一体”战略布局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体制改革协同推进。党的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改革持续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改革实践证明,经济体制改革必须要有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体制改革配合和支撑,没有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体制改革协同跟进,经济体制改革也很难深入,甚至会阻碍和延缓经济体制改革,它们互为条件、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同步消长的关系更加明显更为紧密。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一道,协同推进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是践行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力推进改革的必然选择和迫切需要。
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范文2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政税收;深化改革
一、事业单位财政税收工作概述
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进程中,事业单位是一种特殊形态的存在。我国的事业单位是由国家或其他组织提供资金而进行非营利社会公共服务的机构,在我国经济新形态形成之前,国家对事业单位以全额拨款或差额拨款的形式来帮助事业单位完成工作计划,并不会对事业单位的投资回报或者经济效益作出严苛的要求,国家甚至不会对事业单位如何使用资金进行制度化、规范化的要求。在当下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国家给予事业单位的资金倾向政策越来越少,事业单位也要逐步过渡到市场经济体制运行之下,这一系列的改变都给事业单位在财政管理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事业单位的财政税收工作迫切地需要进行深化改革。
二、事业单位财政税收工作进行深化改革的重要意义
由于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人均收入的不断增加,再加上经济新常态的逐步形成,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着重大挑战,而财政税收工作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当前我国财政收入呈现逐年递增的稳定趋势,但作为国民经济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事业单位的财政税收工作一直被社会所广泛诟病,事业单位的财政体制改革给财政税收工作带来了全新的要求,致力于开展事业单位财政税收工作深化改革对事业单位的科学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此外,事业单位财政税收工作进行深化改革能够帮助事业单位建立起高效、完善的财政税收管理体系建设,实现事业单位财政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事业单位整体财务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进而促进事业单位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事业单位财政税收工作进行全面深化改革既是经济新常态对事业单位的具体要求,也是事业单位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必要需求。
三、事业单位财政税收工作进行深化改革的具体策略
(一)构建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体系。事业单位要想切实提升财政税收工作的深化改革就要在内部形成合力,构建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体系就是将财务税收的关键环节进行确立,进而确保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编制制度整体的完整性。通过预算编制体系的构建来明确每一名员工的岗位职责,实现个人的自我约束,在增强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效率基础上,还能够切实提升事业单位整体的财政税收效率,确保财政税收的征收效率,实现信息的多样化分析与共享。
(二)健全事业单位的监督管理体制。事业单位打造健全的监督管理体制有助于确保财政税收工作的有序推进,为事业单位财政税收工作的深化改革打下坚实的内管基础。事业单位通过财务管理信息化工作的开展来植入监督管理体制建设,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手段和技术手段来实现财政税收工作的全面监管,确保财政税收信息的公正、公平、公开,不断提升事业单位财政税收工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三)构建科学的绩效考评机制。事业单位财政税收工作的深化改革不仅要在管理和监督体制方面进行强化,还要重视人为因素的调整。事业单位在全面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养的同时,还要打造科学、完善的绩效考评机制,打消传统事业单位员工“铁饭碗”的基本概念,将薪资和福利与绩效考评挂钩,通过科学的绩效考评评价直接来对员工工作进行科学的评定,进而激发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上进心和积极性,提升工作的主观能动性,进而全面提升财政税收工作的整体效率。综上所述,我国经济新常态的形成对我国事业单位财政税收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事业单位财政税收工作的深化改革已经势在必行。事业单位要充分认识到财政税收工作进行深化改革的重要意义,通过构建完善的预算编制体系、健全的监督管理机制以及科学的绩效考评机制来提升财政税收工作的整体效率,增强内控管理水平,促进员工传统观念的转变,进而实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高质量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范文3
第一,要把握新要求,着力强化改革意识
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央和省委深改组相继召开一系列会议,除了密集制定出台一批政策意见,每次会议都突出一个方面的主题,对全面深化改革提出明确的指导性要求(中央深改组先后召开七次会议,第十四次会议强调,把“三严三实”贯穿改革全过程,努力做全面深化改革的实干家;第十五次会议强调,增强改革定力,保持改革韧劲,扎扎实实把改革举措落到实处;第十六次会议强调,坚持以扩大开放促进深化改革,坚定不移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第十七次会议强调,鼓励基层改革创新、大胆探索,推动改革落地生根、造福群众;第十八次会议强调,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依靠改革为科学发展提供持续动力;第十九次会议强调,改革要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聚焦,扭住关键、精准发力,严明责任、狠抓落实;刚刚举行的第二十次会议强调,扭住全面深化改革各项目标,落实主体责任,拧紧责任螺丝)。特别是在中央深改组第十八次会议上,再次强调了发展与改革的辩证关系,指出我国发展走到今天,发展和改革高度融合,发展前进一步就需要改革前进一步,改革不断前进也能为发展提供强劲动力。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省委深改组历次会议精神,深刻认识镇江发展活力不强的主要原因在于改革力度不大,深刻认识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不改革就不能前进,深刻认识建设富有特色的“强富美高”新镇江的关键一招就在于改革,从而切实增强全面深化改革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增强依靠大力度改革为发展开道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第二,要明确新任务,着力推进重点改革
今年是“十三五”发展的开局之年,市委六届十一次全会作出了“六个年”的决策部署,目的就是要以此为主抓手,干出开局之年的奋进态势。“六个年”之一就是“改革开放深化年”,今年的改革任务非常繁重,必须突出问题导向,进一步明确主攻点、找准创新点、突破阻力点,聚焦聚力、精准发力推动具有牵引作用、先导作用的重大改革,真正以改革新思路跳出拼资源、拼消耗的路径依赖,以市场取向改革提高资源要素配置效率,以简政放权改革为市场主体清障搭台,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发展新动能,以普惠性、均等化改革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为镇江发展注入强大活力。比如,生态文明综合改革,要完善“生态云”运行机制,深入推进“四碳”创新,力争率先创成全国低碳示范城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在推进集中高效审批、强化监管服务、综合行政执法方面下更大功夫;金融体制改革,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积极发展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在促进金融机构开展中小微企业服务方面多出实招新招;财税体制改革,要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扩大PPP试点范围,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向实体经济;国有企业改革,要把国有资产盘活,积极稳妥发展混合所有制,促进兼并重组、股权投资,推进企业在主板、战略性新兴板挂牌上市;开放型经济体制创新,要更加注重推进高水平双向开放,在全方位优化开放环境上狠下功夫;社会民生领域改革,要聚焦医疗、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热点难点,集中推出一批改革举措,作出更加有效的制度安排,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对这些重点改革任务,我们一定要做到研究再深一层、推进再加把劲、突破再出硬招,坚决摒弃那种“雷声大雨点小”的改革状态,使镇江的改革步伐迈得铿锵有力。
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范文4
【关键词】和谐管理 学生教育 模式构建
0.引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向全国人民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战略目标和总任务,我国高校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如何构建学生和谐管理模式,如何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提高高校学生教育与管理的工作水平,不仅是高校在新时期加强管理建设的需要,也是高校与国家深化改革同步发展的需要,是高校更好地培养德才兼备的现代化新型大学生建设人才的需要。
1.高校构建和谐学生管理模式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整个社会在经历深刻的变革,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作为上层建筑领域的高等学校教育,无论是教学形式和管理模式都在经历深刻的变革,高校原有的学生管理模式已经与新的教学体制改革不相适应,新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正在不断的探索中,和谐化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已经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为我国高校学生和谐管理走出了一条适应时展的路径。
在高等学校学生管理中采用新型的、和谐的、以人为本的模式管理,是对传统的高校原有模式的变革,传统的管理方式是以支配服从的、从上而下的僵化型的被动式管理,这种管理形式忽略了大学生的个性化和心理特点,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是被动的,固化的,不是互动的,在这种固化的被动的管理形式中,被管理者的兴趣、积极性、主动性都受到压抑和束缚,他们缺少自己的发挥余地,他们自由发展的空间和条件都被局限在狭小的时空里,影响了大学生的成长需要,而新时期的和谐式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则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互动的,空间和条件都极其有利于他们之间的成长,是一种从下到上的新型的积极性管理,通过沟通和交流来进行共同协商,重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培养自身独立思考的能力,为培养新型的创新性大学生人才创造了条件。肖攀,苏静在《“人本化”理念与构建高校和谐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性研究》一文中提出:“现代教育对于教育对象的终极关怀应该是帮助每个人全面发展、自由发展和充分发展,人们关注教育公平的焦点是让人人具有学习和发展的机会”。[1]构建以人为本的高校和谐学生管理模式,是高校在新时期时展中深化管理改革的有效途径,对高等学校在新时期深化改革和高校建设都有积极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2.新时期在高校构建和谐学生管理模式的新课题
我国的改革开放给国家和人民群众带来了巨大的变化,随着社会化交流平台的多样化,网络媒体信息的大量冲击,多样化、多元化的思想文化理念像是潮水般以极其广泛的形态对人们的理念进行冲击,形成了各种形式的多元化理念强烈碰撞,高校是整个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高校的学生思想状态不可能生活在真空中,必然受到这些冲击的重要影响,现代大学生的思想非常活跃,求知欲望强,但是他们的人生观又正处在成长阶段,思想不成熟,对社会或者个人遇到的问题理解比较简单,容易产生片面化倾向,他们有较强的自主观念和竞争意识,他们无论在生活理念和思维方式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有理想,有进取心和事业心,向往成功和梦想,但他们又过多强调个人的得失;他们的思维极其敏锐,思维是多元的,善于接受新的事物,但是他们的思维理念又常常与传统碰撞;他们的价值观正在成长,却又总是在多元化文化冲击中摇摆;他们的发展愿望十分积极,但又往往太强调个性化张扬,他们主体意识大大增强,但是社会责任感逐渐弱化,导致有些学生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不可避免地发生冲突,等等。
面对这些形形的思想冲击,如何因势利导,对高校大学生进行以人为本的和谐管理,既尊重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又能给予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正确地认识社会,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才能使他们在高校和谐的校园里成长为一个能适应深化改革需要的新时期大学生,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
改革开放是一场伟大的变革,高校在改革开放中进行的学生管理模式的新探索,也是一场深刻的变革,现在,我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新的重要发展时期,这对我国高校是一种有力的推动和鼓励,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新的挑战,我们要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好形势下,进一步加快构建高校和谐的学生管理模式的步伐,充分认识深化改革对高校构建和谐学生管理的指导意义,把深化改革作为动力,让高校的学生管理改革与全国的深化改革同步进行,进一步深化管理模式的变革,更加适应新的形势发展要求。
3.结束语
在深化改革中构建和谐学生管理模式,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向,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管理中,同时从各方面重新审视在高校的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寻找差距,落实各项深化改革管理的具体措施,充分运用深化改革的有利时机,带动高校和谐化学生管理的构建,使高校发展建设迈向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范文5
——学习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的体会
赵建英
在省委十届六次全会上的讲话中,王儒林书记强调指出:"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快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努力破解难题,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山西正处在重要的历史关头,既面临许多重大机遇,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破解"政治上、经济上、生态环境上、民生上"四大方面的"立体性困扰",必须深刻认识全面深化改革对解决山西问题、办好山西事情的重大意义,用改革破除利益藩篱、解决发展难题。
一、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政治生态改善,实现弊革风清
山西近期内出现的系统性、塌方式腐败问题,败坏了山西的政治生态,严重损害了山西的形象,阻碍了山西改革发展大局。大面积的腐败一方面说明官员个人党性修养、价值观、政绩观出了问题,另一方面也不可否认,与权力的制度、机制性制约不足直接关联,对权力的制度性约束缺位或虚化,权力没有被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或者是"牛栏关猫"、徒具形式。可见,制度环境对于营造良好政治生态至关重要,特别是授权和限权制度。营造弊革风清的良好政治生态,就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推动政治生态改善,实现弊革风清。
一方面,要实施"六权治本",加大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从源头上把制度的"笼子"织密、编牢、扎紧,实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依法确定权力,就是按照"职权法定"原则和"权责一致"要求,以法律法规为依据,对权力加以规范和确认,确保权力来源合法;科学配置权力,就是按照权力制衡原则,对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科学分解,形成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架构,防止权力过分集中;制度约束权力,就是按照"全面覆盖、全程到位、制度束权"要求,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解决制度缺失和"牛栏关猫"问题;阳光行使权力,就是最大限度地解决公开透明问题,真正实现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合力监督权力,就是健全和落实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制度,实现对权力运行的全方位、全过程监督;严惩滥用权力,就是对以权谋私、失职渎职等行为严查严惩,坚决防止把权力变成谋私工具,把制度和党纪国法变成"稻草人".
另一方面,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我省出现的腐败问题与我省资源配置方式的关联性表明,政府主要以行政手段配置煤炭资源,不仅效率低下,导致资源价款大量流失,还成为权力寻租的土壤和条件,产生官员腐败、分配不公。从体制机制上解决这一问题,要大力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特别是按照"凡事能由市场决定的都交给市场"的原则,进一步加大改革的力度,全力推动煤炭产业向"市场主导型"转变,大力推进煤炭资源市场化配置改革,加快建立符合我省实际的综合性煤炭管理体制。同时,必须全面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创新行政管理方式,优化审批流程,促进简政放权,减少审批事项,彻底根除权钱交易、、巨额利益输送的土壤和条件。
二、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综改试验区建设,实现资源型经济转型
山西转型综改试验区是全国唯一的全省域、全方位、系统性的综改区,既担负着山西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重任,也担负着为为全国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走出一条新路子的重任,是最富山西特色的"国字号"改革过程,我省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综改试验区建设为核心任务,而综改试验区建设必须以改革为根本和主线。
转型综改试验区获批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在一些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与中央要求相比、与改革开放先进地区相比、与广大干部群众期盼相比差距还很明显。仅以产业转型为例,2013年全省煤炭对规模以上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占到57.6%,上缴税费占全省公共财政收入仍高达68%,"一煤独大"的地位远未撼动。即使是从新上项目看,煤电、煤机、煤化工、煤加工等与煤有关的项目仍占较大比重,产业转型主攻导向不明晰、煤炭替代产业雏形尚未形成,"煤兴则兴、煤亡则亡"的宿命困扰态势在大部分地方还未扭转。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固然较多,但最根本的是相关领域改革滞后,经济体制不健全,仍面临诸多体制性障碍。摆脱煤炭依赖,实现资源型经济转型,就要全面深化改革,破解制约资源型经济转型的体制机制障碍,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以改革促转型求突破。
一方面,要推动产业转型,实现煤炭产业向"六型"转变,走出一条"革命兴煤"之路。当前,重点是要在加快深化煤炭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符合我省实际的综合性煤炭管理体制上取得新突破,要在完善生态补偿机制,资源开采和环境治理同步规划、同步实施上取得新突破,在建立资源型产业延伸循环促进机制和接续替代援助机制上取得新突破。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既要重点落实国家赋权的三项重大改革,又必须用足用活中央赋予山西的综改政策,先行先试、敢行敢试,能争取的设法争取,能突破的尽力突破,使山西从政策上得到更合理、更充分、更有效的生态补偿、民生补偿、利益补偿,促进全省经济的发展转型。
另一方面,要深化管理体制机制改革。通过深化要素价格、财税体制、市场准入和监管体制等方面改革,稳定第一产业,优化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调带动转变,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通过深化投资、财税、价格、行政管理以及收入分配、社会保障、户籍管理等多方面的改革,改善需求结构,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通过深化企业制度、科技体制、教育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改革,优化要素投入结构,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三、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重点领域改革实现新突破
当前,我省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艰巨而繁重,只有在扎实推进中央部署的改革事项的同时,紧密结合我省实际,把着力点聚焦到解决制约我省发展的全局性重大问题上,进一步在关系全局的领域开拓思路、深化改革,重点加以推进。
第一,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支持国有企业由"大"向"强"转变。山西省作为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所占比重大,经过兼并重组,一些国企航空母舰已然形成,但不可否认,存在着大而不强、胖而不壮的现象。全面深化国企改革,就要勇于提出改革的新思路,拿出改革的新举措,重点在股权结构、企业治理结构、收入分配、收益分配共享机制、重点信息公开等方面先行先试,不断促进国企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步伐,发挥国企在推进综改试验区建设、推动转型跨越发展中的主力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同时扎实推进省属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解决一股独大、政企不分、政资不分问题。加快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提高公司治理水平。
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范文6
论文摘要:本文系统论述了我国体育教育的发展态势基本特征,从深化体育教育改革的全新视角,论述了体育教育的目标体系及其面临的体育社会化的必然进程,概括了体育现代化,体育科学化和体育人本化的有关问题,对体育教育改革作了较为详尽的探索。
1、整合中的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态势和特征
1.1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的现实和趋势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进人了深化改革迅速发展的关键时刻,大规模的校院合并和扩大招生规模,使高校体育获得了资源整合,为迅速提升奠定了有利基础。体育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进人了极为有利的发展时机。
面对高校教育深化改革的浪潮,体育教育改革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动力,明确了发展方向,具备了良性的有助于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可能的态势。
我国体育教育的发展态势,必然使体育教育在深化改革中获得新的积极成果,为造就千百万的高级体育综合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其发展态势主要在如下几个方面的状况。
1.1.1体育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发展态势
在深化改革的实践中,人们已经认识和把握体育教育要彻底摆脱封闭状态,必须从体育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方法等实行全方位开放.引进新的体育教育的理念、思想、观点、要求、技术、知识、技能,贯彻大体育思想,从宏观视角审视体育教育,使体育教育与现实的需要、未来的发展和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
1.1.2体育教育从专业走向综合的发展态势
在深化改革的实践中,人们已经认识和把握体育教育要彻底摆脱纯专业性的状态,必须从教学体系、教学工程、教学管理上推行综合性的教学,把体育教育中的技术专业与体育内涵的知识、智慧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高校体育教育的系统工程,以全新的体育理念,现代教育思想出发进行高层次的体育教学,使专业性的体育教学向综合性的体育教学发展,以培养全能的、全方位发展的人才为己任。
1.1.3体育教育从传统走向现代化的发展态势
在深化改革的实践中,人们已经认识和把握体育教育要尽快摆脱传统状态,必须从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目标体系、教学基本任务上加速体育教育的现代化的进程,把现代社会生活的发展基本要求引人到体育教学中去,要把体育教学与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现代文明、社会现代生活方式的建立和发展联系起来,与推动体育现代化、科学化和社会化的进程联系起来,使人们从根本上懂得体育是现代人的基本需要之一,是现代文明和社会的标识之一。
1. 1,4体育教育从灌输式走向启发式的发展态势
在深化改革的实践中,人们已经逐步认识和把握体育教育要从灌输式尽快转向启发式,必须从教育的每一个环节,课堂教学、课外教学和教学比赛等所有环节上,实行启发式、废除填鸭式、废除单纯技术性教学,加大趣味性的教学活动,启发学生从根本上懂得体育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实效性,调动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理论、知识、技术、技能以及有关活动组织的积极性,为学生自觉地实行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1.2高校体育教育的基本特征
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具有几个明显的特征,并可以进行必要的理论概括和提升。认识和把握这些特征对于深化高校体育教育的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1.2.1明显的指向性
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发展具有明显的指向性,这就是说,其发展有确定的目标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方式和手段。其发展的指向就是要实现以人为本的基本指导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基本工程—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要求,作为高校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基本方针,体育教育改革的指向确定是以这一基本方针为依据的,任何不利于体现这一方针的活动其指向就违背了这一原则,所以,要自觉地坚持体育教育改革的指向性。
1.2.2不断的变动性
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发展具有不断的变动性,这就是说,它的发展目标虽然在整体上确定的,但是实现的方式,手段和具体内容上是不断变动的、动态发展的。因为就改革来说,不可能是按常规进行的,而是要与时俱进,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不断增加新的内容和不断改变发展的实现形式,而且体育教学改革的内容、方式、手段总会具有阶段性、相对性,所以,在认识和把握体育教育改革发展中要深刻了解其与时俱进的不断变动性。
1.2.3客观的多元化
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发展具有客观的多元性,这就是说,它的发展是体育多元结构的发展,这是由体育的基本性质所决定的。就体育教学来说,它一方面是发展人体自身发育和培育的需要,是人发展自身的现实需要,而人的需要是多层次的、多元化的需要,有人的物质性需要,也有精神化需要,有技术结构把握的需要,也有意志磨炼的需要;另一方面是社会发展和提升的需要,是社会结构的本质规定之一人作为社会生活的主体,对体育发展要求具有突出的社会属性,并且是社会生活主体交互关系中的重要内容和手段,这是体育发展中的客观多元性,是由体育在社会生活和人的活动中所处的特殊地位和巨大的作用所决定的
2、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目标体系
2.1科学发展观是确定体育教育改革目标体系的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对于确定体育教育改革目标体系来说,它无疑是处于根本的指导思想的地位。
作为人类特有的一种活动,体育对于社会生活主体的人是不可以或缺的根本性的活动,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体育教育改革目标体系的确认就是要自始至终贯彻以人为本,这正是体育教育的根本目标。因此,体育教育改革要坚持对人的体育教育的全面施教,坚持协调发展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从本质上来讲,体育教育就是实施以人为本方针的重要途径和方式,一代一代的教育传递下去,正是可持续发展体育的基本体现。因为体育教育既能不断满足人的身体发育和培育的需要,而且也能满足人对体育内涵的精神享受的需要,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体高层次的生活实践的需要。
2.2人的全面发展是确定体育教育改革目标体系的根本点
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所在,也是社会生活发展的根本所在,体育教育改革应以有利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点,这是体育的基本属性决定的。
体育作为社会生活主体的有意识有目的的一种活动,既是社会生活主体的人的具有自然性,又具有社会性的一种特殊的活动,它既能有利于发展人的自然属性、也有助于人的社会属性的发展和提升。所以,在确定体育教育改革目标体系中,必须确定有助于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发展和提升。因此,在体育教育改革的过程中,要紧紧围绕人的全面发展来确定体育教育的方案,体育教学的要求、内容、方法以及有关的一系列问题。体育教育从一个侧面,并从自身特点出发去体现以人为本的要求,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非常迫切的问题。
2.3塑造人的发展是体育根本的任务
体育教育改革的内容是要使体育教育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使之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人的发展是具有客观必然性的大趋势,要求人在发展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是人对自身发展需要而提出的目标。体育教育担负着塑造人的任务,塑造全面发展的人的任务,这是人对自身发展的期望,体育教育的改革有利于实现这一根本任务。
体育教育有利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因为通过体育教育的改革,可以加强在体育教学中贯彻目标体系的规定和要求,可以使教育过程中的施教者和受教者在教学实践中统一起来,加强体育教学中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加强体育技术性和知识性的统一,加强体育技能与人的智慧的统一。体育在塑造人的活动中具有特定的使命和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是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而且就其中每一项而言、如体育本身也要实现全面发展,在一定意义上体育更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本质要求。
2.4体育社会化是体育教育改革的深化的重要途径
在体育教育改革的深化过程中,必然会遇到深层次的矛盾和许多教学中的问题,并且与改革过程中的老矛盾、老问题交织在一起,对于教育改革中存在和出现的问题只有通过不断探化才有可能解决。体育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环节,因此体育教育改革应与高校教育改革同步进行和发展。决不能使体育教育改革游离在高校教育改革之外。当务之急在于高校教育小断发展和提升的浪潮中,体育教育要从体育本质规定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要求出发,加速体育教育改革的社会化进程,实现体育社会化的既定目标,使社会生活主体的人,在体育教育改革中获得直接的利益和好处,真正地体现“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要求,这是解决体育教育改革中的困难和问题的出路所在,由此可见,学校体育教育改革是与体育社会化的进程不可分割的客观地联系在一起的,体育社会化是深化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
3、体育社会化和改革的深化
3.1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体育社会化
当前我国体育教育同整体教育一样,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条件下,有它自身的特性,将可能成为体育现代化的一个内容和象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教育所具有一定的特征,使它要面向市场,要体现其相关的特性,至为关键则在于实现体育社会化,这是高校体育教育面临的新形势和新特点,这一点与计划经济年代所提出的体育社会化具有质的不同。在计划经济年代,体育社会化主要是要求参与体育活动的人深人到社会主体的各个阶层,体育不仅渗透到城市居民的生活中,而且应深人到广大的农村去,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社会化的基本着力点是要通过体育、市场的形成及体育市场机制的作用,实现体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加速体育社会化,包括体育现代化、科学化和人本化的进程。
3.2高校体育教育的现代化
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体育社会化进程的决定性一步,是要加速体育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体育教育的现代化,是其深化改革的决定性环节。体育教育的现代化,首先要求施教者和受教者观念的现代化,要求体育活动的主体观念现代化,要明确体育在社会主体的现代生活方式中占有的特殊地位和起到特定的作用,明确是人类文明发展不可缺少的内容,是建立现代社会中人们交往的重要方式,使体育教育的现代化要求,不仅“人体”,而且“人脑”,使之成为人的、现代化的标识之一;其次要在体育教育的实践中,引进现代化的教育内容和手段,特别是作为体育教育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应成为高校教育现代化的一个主力军。此外,体育教育改革中要在体育教学、体育训练、体育竞赛中体现现代化的要求,实行全方位的推进,尤其是体育教育课堂上应有很浓的现代化气息,决不能停留在陈腐的教育观念和方式上,使人们从心底里热爱体育。
3.3高校体育教育的科学化
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体育社会化进程的关键所在是要大力加速体育教育科学化的进程。体育教育的科学化,是其深化改革推进现代化进程的关键环节和有力武器体育教育的科学化首先要把推进科学化摆在体育教育改革的头等地位,无论是体育教学,体育训练和体育竞赛,对于高校的体育教育或高等教育的全局来说,科学化势在必行,把现代科学的最新成果引人到体育教育的各个环节中去,包括体育设备,体育场、馆、池及体育的管理科学化;其次要在体育教育的各个环节实现体育的信息化、体育组织科学化、体育资源共享和社会化,是实现体育教育科学化的有力措施和基本保证此外,体育教育要实现科学化,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改革的核心就是发展,尤其是体育教育,决不能停留在一个水平上,所谓的体育教育改革的科学化,总的来说,就是要从始至终,从里到外,都要使体育教育合乎规律地获得迅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