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数学的基本思想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数学的基本思想范文1
一、通过举出实例来传达数学概念
在数学的科学发展中,数学的基本思想多半是以数学思维为源头的.而数学思维的运用方法主要体现在数学概念上.数学概念是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在数学概念中,都能体现出数学的基本思想.而如何去将数学概念的教学过程里隐藏着的基本思想具体化给学生们看.在教学中要多联系实际,在生活中,处处都可以发现数学知识的踪迹.教师在课堂中可以多多引用这些小例子.例如初中的第一课便是正数与负数的教学.正负数在生活中的例子比比皆是,不过对于初中生来说,最明显也最多见的例子就是家里的温度表.在温度表的设计中,分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那么教师在课堂中就可以通过一根真实的温度计来进行数学概念的解析.初中生们对于数字“0”以下的数字就会明白是比“0”更小的数字了.从而通过一个生活的实例来证明负数的存在和它的意义.
二、增加学生们学习的欲望和机会
数学是一门自由开放的学科,它会有新的问题不断产生.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们应该积极主动地提出自己的问题,然后由教师和学生们一起解答.在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中,数学教师要把整个教学过程充分展示给学生.
1.制造出一个活跃且自由的提问环境
初中校园属于中学教育时期,正是着重培养学生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勇于发现问题的黄金期.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尤其注意学生们的情绪.应该多和学生们进行沟通式教学,多开展数学活动,并且经常给学生们传播“数学是自由的、有趣味性的学科”这一观念.首先要鼓励他们多问、敢问,要让他们明白在数学课堂上,提问是一种常态.然后一一进行解答,让他们习惯这种放松的教育环境.
2.创设情景提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数学的题目中多加设立一些例子,最好是能够看得见的实例.如上文中的温度表实例教学.在活生生的情景实例面前,人的求知欲就会被吸引起来.比如说在教授方程式的时候,要如何让学生们更加快速更加深刻的理解未知数“x”呢?这个时候就应该将“x”代入到一个鲜活的故事中或者谜语中去.这个时候学生们的兴趣就会被调动起来.尽量多的设置一些含有教学知识趣味问题,让学生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一起增长.对数学而言,好奇心和求知欲也是必不可少的基本思想之一.
3.提升学生的提问质量
无论是教师自己的发问,还是听取学生们反馈的提问,都要仔细去注意问题的方式、语句、内容等细节.数学的基本思想中强调问题的每一个细节,在问题中的重点环节,在于到底是问“为什么”、“怎么办”还是“是什么”,要引导学生们提的问题越来越成熟,越来越有针对性.当学生们对于数学知识的发问能够直指关键时,就说明学生们对于数学基本思想有了一定的领悟了.
三、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集体式教学一直是我国中学教育的主要形式,在一个有限的空间里,要想把教学质量提高到尽可能大的水平,就要看学生们自己的学习效率是否达到一定高度.要激发学生在一个集体中的学习,教师们可以以分组的形式来加强学生之间互相学习的意识.数学的课堂中,每次教学都可以分派一些小任务或者小题目,让各个数学小组来解答.还有一种方法,在遇到比较困难的数学题目时,可以以小组竞争比赛的模式来令学生们都积极参与进来.数学的基本思想中有合作提高效率的思想,这一小组模式正好也可以让学生们感受到数学基本思想中的一环.
在数学小组的合作中,教师要留意每一个成员的知识掌握量以及个人的数学素养,确保能够以优秀的组员来影响较为落后的组员.数学的成绩是靠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来决定的.除了课堂上的问题竞赛,还要注重课后的学习.每次课后的学习任务时,鼓励各组成员互相提问、互相探讨.这样就能从一个个小集体共同学习的过程中实现大家的整体进步.
四、以科学的方法普及数学思想
1.定时的知识总结
每当学完了一个单元内容或者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后,教师应该在课堂中主动提出一个归纳环节.数学的学习并不只是局限在书本的知识点中,其实每一种数学知识里都蕴含了学习数学的方法,对于这类学习方法,教师应该有意识地让学生们自己去寻找然后发现.这种数学方法就是数学基本思想的最直接体现.
2.完整地学习基本思想
初中数学的基本思想范文2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换位教学
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合称“四基”,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初中生必须具备的四大基本能力。从更好地组织开展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工作的目标出发,在初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就有必要组织能够有助于促进初中生“四基”数学能力提升的专项教学知识练习课。
一、换位教学法的应用原则
“换位教学法”强调师生之间的位置互换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师和学生产生的积极影响,将学习的主动权从教师手中移交到学生手中。
1.创新教学思路
“换位教学法”的核心就是“换位教学”。顾名思义,就是将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位置进行互换,让学生尝试着站在教师的视角上去反思,反思如何才能让其他的学生理解和掌握自己的学习内容。由于学生始终是以学习者的身份接触初中的数学知识,一旦他们可以站在施教者的角度去思考教授这些知识的方法,他们反而比教师更理解学生的思维习惯,往往可以创新出比较新颖的教学思路。所以,有助于教师教学思路的创新是应用换位教学法的第一大原则。
2.丰富教学方法
“换位教学法”应用到初中数学课上,最终是以学生担任教师的方式体现出来的。换句话说,“换位教学法”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思路上的思考,更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教学实践。由于初中生没有学习过任何的教学技巧,也没有真正站在讲台上从事过教学工作,所以,为了让自己对知识点的讲解生动活泼并被所有听课的同学接受,他们一定会采取比较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组织自己的教学课。这些方法往往极具原创性,对初中数学教师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所以,有助于教师教学方法的丰富是应用换位教学法的第二大原则。
二、换位教学法的应用思路
1.分段衔接知识点,换位教学串联化
在传统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换位教学法”的应用是以教师和学生的一次互换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但是在四基能力专项练习课上,教师可以在基础知识的教学环节大胆放手,教师只负责阶段性地导学和总结工作,将多个相互关联的知识点的教学工作交给学生负责。这样一来,每一名学生负责的虽然是单个的知识点,但是前后关联的知识点全都是由学生负责进行教学的,这样就迫使学生要在相互沟通中完成对自己所要讲解的知识点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最终完成自己的知识点讲解工作。客观上,学生的相互沟通其实就实现了知识点的相互串联。
2.基本技能专题化,换位出题练专项
从初中生的知识转化能力出发,初中生很难独立完成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转化任务。换句话说,在这种将知识点的串联工作交给学生的换位教学模式中,初中生只能借助团队的力量来帮助自己完成对知识点的梳理和理解工作,并最终独立完成对相关知识点的课堂讲解过程。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初中生在课堂上讲解知识点的时候所运用到的,就是运用数学知识解答问题的基本技能。只要教师在布置教学任务前,提出每一名讲课的学生都必须要在课后为其他学生出一道不同于课本例题的练习题的任务,通过观察学生在讲题时的思路连贯性,检查学生在完成练习题时的知识运用效果,就能准确了解学生的技能熟练程度。
3.数学思想生活化,换位教学巧延伸
培养初中生具备数学的基本思想能力,最好的方法就是培养广大初中生的“数学思想生活化”的思维习惯,让学生将数学理解为一种生活常识,将数学知识应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当中,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初中学生的基本思维能力。在应用换位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可以为讲课的学生建立一个标准的授课模式,要求所有学生在开始自己的讲课时,必须首先列举出一个生活案例,然后从对生活案例的讲解出发来开始自己的知识点讲解。
三、创新换位教学法的应用积极意义
1.拓展教学空间,创新教学方法
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目的和作用出发,“课堂”并不是指具体的“教室”,而是师生以知识点的传递为目的共同配合度过的宝贵时间。由此出发,“换位教学法”的应用,不仅仅可以被应用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上,也可以作为一种教学手段,被应用在其他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时间里。
2.丰富沟通渠道,融洽师生关系
从在初中课堂教学中应用换位教学法的具体实践活动出发,换位教学更像教师主动拉近师生关系的一种有意行为。这种教学方法的应用,在客观上丰富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渠道,深化了教师和学生相互沟通的互动话题,在转化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的同时,也让教师看到了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的基本思想范文3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是互动过程,这就意味着教和学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为学生传授知识,还应教给学生探索知识和掌握知识的基本方法使得学生会学习。教法和学法是紧密相连的,在教法的选择和教法改革过程中都要坚持这个目的。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教学过程中学法为主体、教法为主导的依存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两者的辩证统一。
比如,在初中数学几何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的相关几何定理、定义、性质等方面问题,这需要为学生介绍在几何知识学习方面的基本方法。在“定义”的学习过程中,应要求能够完整地叙述,能举出实际生活中的例子,然后深入推敲,从而对概念的基本属性加以掌握,在此基础上对容易混淆概念和相似概念加以重视,弄清其中的区别和联系。在对“定理”的学习过程中,应先分清结论和条件,然后对定理进行初步应用,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能够分析证题思路和自行证明,再通过进一步的要求对有关定理加以联系。在“公式”的学习过程中,应首先要求字母和语言的正确表达,弄明白公式应用、公式推导由来、应用条件、记忆方法、公式特点以及相似公式之间的相互比较。所以,伴随着不同教材、不同年级在教法上出现的变化,学生在学法上也应有相应改变,只有实现二者之间的协调进行,才能确保初中数学教学获得良好效果。
二、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加以培养
兴趣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如果学生对授课教师感兴趣,对教学内容感兴趣,就会有极大的热情和积极性。而是否具有丰富多彩的课堂内容以及教师的教法对于学生兴趣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能够通过“赛一赛、比一比”等活动,采用激励形式来实现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对于多样化的解题方法等内容,教师能够通过小组讨论等方式在对几何知识进行讲授时,引用生活中的实例,如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物来引起学生在基本知识方面的认知,如为什么将房屋顶部设计为三角形·为什么摄像机支架是三根·
三、确保教学方法不断形象化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能够发现其中最难培养的就是学生在数形结合方面的基本思维方法,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方法的形象化,以此来不断丰富学生在知识形象方面的基本理解能力。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在教学中进行数形结合基本思想的渗透,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图形,比如,温度计以及在温度计上显示的温度、绳子以及绳子上存在的结,且教室中的座位就属于等差数列等,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这些形象的知识,以实现学生数形结合能力的不断培养;在具体的数学学习过程中,数形结合思维的重要表现就是数轴和数,一次函数图像、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和函数等。其次,在进行数学解题过程中还应实现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不断培养,在为学生进行基本数形结合思想的传授以后,教师应在实际解题中引导学生对其加以运用,比如,在对几何问题进行解决时,可以使用不等式或方程等方法,在对相关函数问题和有关方程进行解决时,可以引入几何的基本思想,在对应用性题目进行解答时,可以使用几何图形表述其中存在的基本信息。
四、确保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会陷入这样的误区:数学概念不重要,可以通过多做题来实现学生学习成绩的不断提高。这个想法其实是十分不明智的,因为学生连基本概念都没弄懂,又该如何进行解题。如很多学生并没有充分理解正负数概念,而仅是把教材中带有负号和正号的数字称为是负数和正数,然而随着不断的深入学习,我们就会发现,这种理解实际上是不够的,在解题过程中很多学生会出现错误,而这种错误一旦形成将很难转变。这种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师没有为学生提供足够时间去进行知识的理解和转化。当前的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思考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将课堂切实交到学生手中。在原先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导致课堂气氛十分紧张,而课堂基本上也采用学生主听、教师主讲的模式来完成教学任务。要想改变这种模式,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留出足够的自由讨论时间和空间,引导他们进行独立思考,而教师只需要在学生自主思考的过程中给予一定引导,从而有效帮助学生解决相关问题。
由于数学十分强调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好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初中数学的教法和学法也应结合这个学科的实际特点来进行。在课前教师应进行充分的备课,准备得越充分,对学生学习就越有保障;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也要积极探究出能够满足自身发展的学习方法,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
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的基本思想范文4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数学思想方法 渗透途径
数学学习包括两方面内容: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数学知识是存在于课本中的、显而易见的内容,数学思想却是隐藏的、暗涵在基本知识中的内容。“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可以提高创新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真正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实现综合素质全面提高。但是,在我国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却并不理想,教师只注重数学知识的学习,而忽略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学生的数学能力得不到增强,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也逐渐丧失。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现状原因探析
(一)初中数学教学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现状研究。
受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以教师为主体的“讲授—接受”式教学在我国初中数学教学中仍然占据稳固地位。数学基础知识中隐含许多数学思想,但是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并没有进行详细讲解,通常直接告诉学生结论,让学生进行记忆,做题时直接套用公式或定理。解题过程也是这样,每道题都有固定解法,每一步运用哪个定理或哪个公式都有具体的格式和要求,学生只需“比着葫芦画个瓢”就可以了,根本不需要进行自主探究,从而导致思想越来越僵化,数学能力得不到提高。
(二)初中数学教学缺乏数学思想方法运用的原因分析。
1.重技巧,轻思想。
应试教育下,教师教学主要以高考考点为主,讲究“题海战术”,对一道题进行讲解时通常只会考虑运用哪一个公式或定理,讲题时告诉学生运用的技巧,学生对于固定题型通常只会使用同一种解题方法,个人思维得不到发展,数学素养得不到提高。
2.重结果,轻过程。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往往只告诉学生结论,比如在学习等腰三角形时,三角形底边上的垂直平分线到两腰的距离相等。教师就会只告诉学生这个结论,并让学生进行记忆,学生通常“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自然不能灵活运用。但是如果教师将论证过程一步步演示给学生看,引导学生独立寻找答案,则更易于学生深入理解,灵活应用。
二、初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概述
数学思想方法是一种抽象思维,是对于数学的本质认识,思想指导行动,只有具有一定的数学思想,才能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得心应手。初中数学思想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分类。
分类思想有三个基本原则:一是相同问题标准一致;二是分类过程中不能出现遗漏;三是分类时不能重复。
(二)数形结合。
将数学语言与图形进行结合,可以使题目更清晰明了,是解答数学问题的有效途径。
(三)类比。
某些问题之间具有相似性,教学活动中可以运用类比猜想的方法,使学生更易于接受。
(四)方程。
方程是应用最频繁的数学方法,很多基础知识都运用到方程,如函数、解三角形、分式等。
三、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途径
(一)新课程学习时,注意渗透数学思想。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在教授知识时,应该注重知识的推演过程,在讲解基础知识的同时,注意引导,循序渐进,带领学生一步步共同挖掘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数学思想较抽象和分散,教师可以通过举例、类比的方式将其具体化,并进行系统性的总结概括,这样可以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增强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比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时,教师在讲解方程概念的时候,可以利用一道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带领学生共同解题,说明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本质内容是将复杂方程一步步进行简单化,最终得到一个常数,并让学生自行概括如何解一元一次方程及每一步转化的依据。
(二)通过例题讲解,传达数学思想方法。
例题是具有典型性的题目,近几年来各地高考中有很多题目都来源于课本,把数学思想渗透在每一个试题中,考查学生对于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和运用。教师在解题时,重点讲授其中运用的数学思想方法,不告诉学生答案,然后出一道类似的题目让学生现场解题并进行讲解,主要讲述题目用到的数学思想,研究不同解题方法,然后共同进行分析。比如在解决∠α和∠β与等腰三角形关系一题时,可以运用课件,先画出两个三角形,让学生研究这两个三角形中∠α和∠β之间的关系,得出两角相加等于一个直角的结论,再让学生注意观察两个三角形,然后转动三角形,再探索∠α和∠β的关系,得出两角相加为一个平角。老师让学生讲遵循的依据,然后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两个三角形之间的不同。在此课题中,采用了类比转化的数学思想,用已学知识猜想未知,学生了解两角相加是直角时是什么三角形,两角相加是平角时又是什么样的三角形,再由此引出三角形的性质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三)注意总结,使数学思想系统化。
数学思想蕴含在基础知识及各种题目中,学生能够理解,但是由于内容较分散,在解题时又会感觉没有头绪。教师要注意适当总结,每学习完一个章节都及时对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系统化的梳理,适当做些题目强化记忆,使学生能灵活运用。
在初中阶段,学生的思想还未成熟,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可以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思维能力训练,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
参考文献:
[1]张力琼.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策略研究[J].现教法研究,2012(16).
初中数学的基本思想范文5
关键词:课程标准;四基;数学基本思想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有一个十分明显的变化,就是数学课程目标从以“双基”为目标,发展到现在以“四基”为目标,这是一个标志性的变化。所谓“四基”,是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一、为什么数学课程目标从“双基”发展为“四基”
初中数学10年课改最大的收获就是数学课程目标从“双基”发展为“四基”。人们往往在教学与评价中把关注的焦点放在知识点和技能训练上,然而,数学教育的目标还应当包括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学生对数学思想的把握、学生活动经验的积累以及学生的情感态度等。因而,只有知识技能是不够的,必须同时发展学生数学素养的其他方面。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正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基本思想应贯穿于数学学习过程。因此,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四基”是数学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是时展的必然趋势。
二、初中数学如何有效地实现“四基”课程目标
初中数学除了要注重传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还要注重数学基本思想的培养和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
(一)“数学基本思想”的培养
数学基本思想蕴涵在数学知识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是数学知识和方法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与概括,如抽象、分类、归纳、演绎、模型、数形结合等。数学学习内容的四个方面: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以及综合与实践,都应当以数学基本思想为统领,在具体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过程中体现数学的基本思想。
比如,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科版)七年级数学,在学习数轴时,可向七年级学生初步介绍:把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以及说出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数蕴含着数形结合的思想;苏科版八年级数学,在学习无理数时,可给学生做一个这样的选择题:
数轴上的点并不都表示有理数,如图中数轴上的点P所表示的数是■”,这种说明问题的方式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叫做
( )
A.代入法
B.换元法
C.数形结合思想
D.分类讨论思想
答案是C.数形结合思想。学生做完这个选择题,对数形结合的思想有了直观的认识。
在学习解不等式组的时候,求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的四种类型通过下图帮助学生学习:
大小小大取中间 大大小小则无解
学生通过解不等式组,深刻地认识到数形结合思想的重要性。
在解下列关于不等式组的字母参数问题时,更感觉到离不开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1.若不等式组x>ax-3≤0只有三个整数解,求a的取值范围。
2.若不等式组1
在学习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时,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达到了初中的最高境界。
学习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时,可培养学生运动的意识等等。
数学基本思想应当成为学生学习掌握各部分数学内容的魂,成为学生形成数学概念、建立数学知识体系、思考和解决数学问题的主线。
(二)“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依靠丰富多样的数学活动的支撑。这里的数学活动是指伴随学生相应的数学知识学习而设计的观察、试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抽象概括、数据收集与处理、问题反思与建构等。数学活动的设计与相应的知识技能有关,但其目的不只是为了完成数学知识技能的学习,还是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积累的重要途径。
比如,学习苏科版八年级数学第三章《中心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时,可给学生看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模型,然后让学生画一个平行四边形,接着让学生研究平行四边形相比一般四边形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可以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教师引导学生从边、角、对角线、对称性的角度研究平行四边形的特殊性质。让学生经历观察、试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抽象概括的过程。在学习矩形、菱形、正方形时,逐步培养学生类比研究平行四边形的方法自主探究得出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
又如,学习苏科版九年级数学点和圆、直线和圆、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时,可让学生动手操作,用硬币代表圆,笔代表直线,通过不同的摆放位置,先从形上自主探究得出点和圆、直线和圆、圆和圆的位置关系,再从数上探究得出圆心距和半径的关系。
学生在经历相关的数学活动中,了解了数学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探究,逐步形成基本活动经验。
初中数学的基本思想范文6
关键词:初中数学;中考试卷;题型分布;考试题型
中考试卷总分为150分,其中简单题目占总分80%,中等难度题目占总分10%,难度较大的题目占总分数的10%;考试范围通常也固定在“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以及“实践与综合应用”这四个基本的知识领域。笔者仅以历年中考数学的题目为例,试就中考数学的基本题型进行简单的总结与归纳。
一、中考试卷的题型分布
中考数学大致分为三个基本题型: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
其中,选择题侧重于对学生初中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基本思想的考核,其考查点通常固定在相反数、绝对值、不等式解集、一次函数、概率与频率等知识点上。
较之于选择题目,填空题在考试深度上有了很大的提升。不但可以考查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基本思想,同时还可以有效地考查其数学阅读能力以及观察、推断、分析等能力。随着数学新课改的实施与普及,众多新型的题目也是层出不穷、不断涌现,如:阅读新知型填空、研究探索型填空、学科综合型填空等等。
解答题通常以综合压轴题的形式出现,由于学生在解答过程中必须明确写出自己的求解过程以及解答思路,并计算出正确的结果才能拿到最终的分数,因此,相较于选择题以及填空题,解答题不管是在深度上还是难度上,都有着较大的难度。但是,解答题同时又具备较强的创新性以及开放性,不但可以发散学生思维、开阔其视野,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其数学建模的水平与能力以及灵活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多项数学基本能力进行了很好的审核与考查,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与进步。
二、中考数学考试中具体的题型
中考数学试卷中涉及众多题型,现仅以几种具有特色的题型为例,对初中数学具体题型进行细致的研究与分析。
1.阅读材料题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实施与普及,数学考试不再单纯考查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而更侧重于对学生实际阅读水平的了解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等数学基本素养的考查。在这一背景下,阅读材料题成为中考数学试卷中的一大热点。仅以2011年广西百色中考试题为例。
(2011·百色)相传古印度一座梵塔圣殿中,铸有一片巨大的黄铜板,之上树立了三米高的宝石柱,其中一根宝石柱上插有中心有孔的64枚大小两两相异的一寸厚的金盘,小盘压着较大的盘子,如图,把这些金盘全部一个一个地从1柱移到3柱上去,移动过程不许以大盘压小盘,不得把盘子放到柱子之外,移动之日,喜马拉雅山将变成一座金山,设h(n)是把个盘子从1柱移到3柱过程中移动盘子之最少次数
n=1时,h(1)=1
n=2时,小盘2柱,大盘3柱,小盘从2柱3柱,完成,即h(2)=3
n=3时,小盘3柱,中盘2柱,小盘从3柱2柱,即用h(2)种方法把中、小两盘移到2柱,大盘3柱,再用h(2)种方法把中、小两盘从2柱,3柱完成
我们没有时间去移64个盒子,但你可由以上移动过程的规律,计算n=6时,h(6)=( )
A.11 B.31 C.63 D.127
百色的这一道题目是数学材料阅读题型的典型代表,不但给了学生详尽的阅读材料与具体背景,而且还充分融合了图形变化、规律探索等众多数学知识点,虽然难度不大,但是却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阅读水平以及处理数学信息的能力,只有同时具备以上两点,才能找出运算规律并以此为基础得出最终的正确答案。
2.应用型试题
“理论来源于实践,同时又反作用于实践。”哲学观点正确道出了理论与实践这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素质教育理念更是提倡教师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完美融合,让数学学习走进生活、走进实际,并以此为基础着重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数学中考题目中的应用型题型充分契合了素质教育的这一理念。如,2003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数学试卷中的第23题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
23.星期天,数学张老师提着篮子(篮子重0.5斤)去集市买10斤鸡蛋,当张老师往篮子里装称好的鸡蛋时,发觉比过去买10斤鸡蛋时个数少很多,于是她将鸡蛋装进篮子里再让摊主一起称,共称得10.55斤,即刻她要求摊主退1斤鸡蛋的钱,她是怎么样知道摊主少称了大约一斤鸡蛋呢(精确到1斤),请你将分析过程写出来,由此你受到什么启发?(请用一至两句话,简要叙述出来。)
济南的这一中考题目带有较强的创新性特征,不但将初中数学教材内容的正比例函数以及方程等众多知识点有效融合在一起,使得题目的综合性较强;同时,实际背景还取自于我们日常的实际生活,让学生在审阅题目的过程中不自觉地就产生了一种强烈的熟悉感与亲切感,不但有利于学生借助生活中的部分经验顺利解决该题目,而且还可以有效推动学生自身学习观念的转变与革新,使其充分认识到初中数学知识与我们每个人日常生活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这些都为他们日后生活中自觉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难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符合素质教育的相关要求。
3.实验操作题
素质教育提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这一背景下实验操作题型应运而生。实验操作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数学图形的空间感知能力以及对几何知识的综合整理能力,要求学生必须同时兼备灵活的思维方式以及发散的创造性思维,要求初中学生在考场上能自主完成对题目的探究与总结过程,并能透过问题表面深入到其本质进行有效的分析与研究。以2003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数学试卷中倒数第二道压轴大题为例。
这道数学题目同样是实验操作题型的典型代表之一。不但融合了基础的几何知识,更将其进一步总结、升华到了一个较高的知识平面之上;但是它的侧重点并不简单局限在对学生几何知识的考查上,而是借助几何图形这一平台对学生的读图能力、几何逻辑思维能力、推断能力以及自主探究能力等综合数学素质进行了考查,有利于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充分发散思维、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自主探究、自主总结,完成对该题的解答过程。对于初中学生的实际水平来说,实验操作题通常具有较大的难度,符合中考数学试卷中压轴大题划分学生数学水平与等级的目的。
中考数学试卷中涉及众多题型,这里不便一一展开详细解说,仅以如上阅读材料题、应用型试题、实验操作题这三种新型考试题型为例,进行粗浅探讨,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良好效果,对广大数学教师以及莘莘学子的教与学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1]杭海.中小学数学题目编制的新导向:问题解决式题型[J].中学数学杂志,2006(8).
[3]杭海,杜守才.中小学数学题型设计的新导向[J].教学与管理,20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