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工作要求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机械制图工作要求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机械制图工作要求

机械制图工作要求范文1

【关键词】 机械制图;专业技术;教学; 服务

机械制图课教学如何为专业技术课教学服务,这是中等职业学校必须解决的问题,也是关系到培养合格技能型人才,加快教学改革,解决机械制图课教学与专业技术课教学脱节提高专业课教学质量的大问题。我们在长时间教学实践中不断探讨、摸索并设专门课题进行实验研究,认为在机械制图课教学环节中必须抓住一个中心;做到:"两个熟悉三个联系",才能使机械制图课教学更好地为专业技术课教学服务,培养出新时代合格技能型人才,提高专业课教学质量。

首先,机械制图课教师必须抓住机械制图课教学为专业技术课教学服务这个中心。机械制图课教师要围绕这个中心,钻研教材大纲,研究教材内容,吃透教材的目的要求,重点难点。摸清学生、选择教法扎扎实实做好机械制图课教学工作,培养出新时代合格技能型人才,对机械制图能力的要求:是能看懂简单装配图和复杂零件图并能绘制一般零件图。从本课程特点出发,向学生讲解机械制图课是一门既有一定理论、而实践性有较强的课程,通过讲授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通过看图、画图练习进行技能技巧训练,为专业技术课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其次,机械制图课教师必须做到两个熟悉。即既熟悉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内容。同时还要熟悉专业技术课教学内容,大纲要求,课程安排,实习实验等。做到服务明确,任务清楚,根据服务的目的任务进行组织机械制图课教学,使机械制图课教学不会偏离专业技术课这个服务中心。

再次,机械制图课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做到"三个联系"。

第一,注意机械制图课教材内容在专业技术课教材中渗透联系。对于渗透在机械制图课专业技术知识,机械制图课教师不能留尾巴,而应积极引导学生学习,明确指出该知识在专业技术课的作用和重要性,给学生留下一颗活的知识种子,使学生一旦在专业技术课学习中遇到,学习兴趣就来了,这颗活的知识种子就会在学生头脑里深深地扎下根。使机械制图课和专业技术课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统一的教学过程。

第二,加强机械制图课教师和其他技术基础课教师教师之间的横向联系。注意本课程和其他学科知识之间的相互关联,使学生得到知识系统、深入、灵活、广泛,要求学生掌握机械制图课本身知识外,还要掌握立体几何、画法几何、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工艺、公差配合以及金属材料热处理等学科方面的知识。在同一个专业基础课教师之间,应该经常保持联系,互通情况,交流各基础课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方法、目的要求等,使其相互明白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情况,专业基础课的教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共同完成专业基础课教学任务,为专业技术课教学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

第三,加强机械制图课教师和专业技术课教师教师之间的纵向联系。机械制图课教师要积极和专业技术课教师教师进行纵向联系,机械制图课教师要向专业技术课教师教师回报教学情况、学生情况、教学中存在的遗留问题等,都必须讲清楚,做好转变工作。而专业技术课教师教更应向机械制图课教师了解教材情况、包括教学内容,目的要求,学生接受情况,还应向学生了解授课情况,做到胸中有数,更好制定自己授课计划,充分利用机械制图课知识,更好的为专业技术课服务,圆满完成业技术课教学任务。

机械制图工作要求范文2

机械制图教学模式创新探析站在中专机械类学生的角度上来讲,机械制图知识的学习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在实际工作上的应用,然而目前我国中专学校机械制图知识在结构和体系方面涉及的范围非常有限,制约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所以中专机械制图的教学老师应利用有限的课时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因此需要对新时期中专机械制图教学进行创新模式的改革。

一、教学情境的创新模式

学生在中专时期的学习内容,较其在初中的学习是大不相同的,初中知识是固定的理论性的,但是中专的学习知识是在理论的基础上赋予实际的应用,尤其是中专的机械制图教学,所以造成学生知识学习上的困难,因此,利用教学情境的创新模式对学生进行机械制图知识的讲解。

利用教学情境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对中专机械制图理论知识的系统了解和掌握,教师结合机械制图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调整课堂教学的秩序,保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相对应的制图经验,同时形成自身独特的知识体系框架的构建,例如在学习图像绘制时,教师讲解完理论知识后,可将实践工作中的图像绘制引入课堂,假设学生现在正处在工作岗位上,其工作内容即是对图像进行绘制,教师通过学生的绘制能力给予打分,创造合适的教学情境,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对绘图期间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和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多样化机械制图教学

中专机械制图中最困难的学习部分是制图中庞大的理论体系,所以在新时期的中专机械制图中,教师应采取新型的教学方式,向多样化教学课堂发展,因为机械制图的理论体系是学生机械制图学习的重要基础,便于培养其各个方面的能力,所以在新时期机械制图教学中,引入互联网应用和信息技术是促进教学课堂多样化的方向。

例如,在机械制图中装配图、零件图等图像的绘制,其涉及到多种知识体系,如分析方法、几何画法以及计算机绘图制图等教学内容,教师进行此类型知识体系讲解时,可利用互联网丰富的技术,通过多媒体将分析方法的抽象概念进行立体化讲解,尤其是互联网多媒体应用在几何画法中的使用,其独特的表达方式结合学生的读图和制图能力,比如齿轮零件的几何画法,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动态的制图课件,分解齿轮的制图步骤并配制相应的图解,而且不能限于一种齿轮的制图方法,应适当引入多样化的齿轮图供学生学习,同时为学生布置先易后难的计算机齿轮制图,形象地让学生了解如何综合性的绘图?如何绘制有效的图像?以此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绘图能力。单纯的动手是对于学生的帮助是有限的,利用校企联合的方式,通过学生真实的工作体验和尝试,直观地了解机械制图在实践中的应用,增加学生对机械制图的实践应用的学习,提高机械制图的综合能力。

三、CAD制图的应用

新时期中专制图的教学过程中,机械制图教学结合CAD制图,是激发学生在制图学习过程中空间想象力构建的最优方式,原本CAD制图即是机械制图的一个分支学科,但是传统教学中将机械制图与CAD制图进行分离,致使学生的制图学习能力不能有效的提升,而且不能将机械制图的知识有机的在CAD制图中应用,所以机械制图与CAD制图的结合教学模式是新时期中专机械制图教学模式的核心内容。

例如,工程图形的曲面造型,通过CAD制图的三边面、多变面以及消失面的处理方法对工程图形的曲面构造进行绘制,降低了制图操作的难度,教师在机械制图曲面造型部分的讲解中,教导学生利用CAD制图绘制曲面构造,利用CAD制图的精确性和便捷性,为学生提供学习和制图的平台,同时提高学生对机械制图的兴趣,所以计算机辅助制图技术的应用,一方面减少了机械制图与CAD制图两大应用技术的距离,另一方面提高了机械制图教师的教学水平,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更清晰地了解机械制图的制图步骤和绘图方法,提高学生机械制图的能力,因此新时期中专机械制图中CAD制图的应用是教师教学内容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更是新时期中专学生需要重点学习的课程知识。

四、结束语

积极对新时期中专机械制图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一方面适应现代社会机械类职业队制图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提高学生在校学习的能力,同时丰富了中专学生机械制图课程的学习生活,为系统性机械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教师的带领下,提高中专学生机械制度理论和实践的学习能力,同时也保障了教师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黄长华.中职学校机械制图教学改革探析\[J\].知识与经济,2010,(04).

机械制图工作要求范文3

关键词:中职;《机械制图》;《AutoCAD》;一体化教学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益普及,教学一线教师计算机水平的不断提高,这对于教学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当前,大多数有工科类专业的中等职业学校都开设了《AutoCAD》这门课程,这极大丰富了《机械制图》的教学内容,也改变了《机械制图》的课堂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不错。笔者从事多年的《机械制图》与《AutoCAD》教学,总结了一些关于《机械制图》与《AutoCAD》课程一体化教学的方法与技巧,下文将围绕《机械制图》与《AutoCAD》课程的一体化教学进行一番探讨。

一、当前《机械制图》与《AutoCAD》的教学现状

一直以来,大多数有工科类专业的中等职业学校都开设了《机械制图》与《AutoCAD》这两门制图专业课程,在课程安排上,《机械制图》与《AutoCAD》是两门独立的课程,第一、二学期开设《机械制图》,第二学期增加开设《AutoCAD》,分别由两个或两个不同专业的教师讲授,机械专业教师讲授《机械制图》,而由另外一位教师讲授《AutoCAD》,这种分段式、独立式的开设课程方式导致了教学内容庞杂、重复与脱节,造成了学时浪费,教学效率也不高。因为学生缺少必要的实践体会,学起来也因此觉得似懂非懂,所以在《AutoCAD》绘图时只能照搬照画,只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教学效果还很差,甚至受学时的限制,有些学校的工科类专业的班级干脆就不开设《AutoCAD》课程了。

二、《机械制图》与《AutoCAD》的关系

《机械制图》与《AutoCAD》都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从本质上来说,《机械制图》和《AutoCAD》都是讲授绘图和识图知识的,它们之间存在许多相通之处。《机械制图》主要利用绘图工具,如三角板和圆规等,根据已有的制图知识,依靠绘图技巧和经验逐线绘制,而《AutoCAD》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发展起来的现代制图工具,具有甩图板功能,可以通过交互式绘图方式,绘制出高精度图形。但《AutoCAD》技术的应用仍以《机械制图》中投影理论和制图标准知识作为基础。可以说,《机械制图》是《AutoCAD》的基础,《AutoCAD》绘图不能脱离而独立进行,必须在掌握《机械制图》的基本理论、投影规律、表达方法和国家制图标准规定的基础上才能应用《AutoCAD》画出符合要求的机械制图。《AutoCAD》是促进《机械制图》教学的有效工具,对中等职业学校来讲,《AutoCAD》可以看作是一种绘图工具:显示器可以看作是图板和图纸;鼠标和键盘可看作是铅笔、直尺和圆规等。因此这两门课程关系紧密,是互相补充、互相渗透,相辅相成的。

三、《机械制图》与《AutoCAD》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性

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是为生产一线培养中、高级技术人才,因此在《机械制图》与《AutoCAD》教学实践中,应该以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空间想像能力为主,实现以绘图为手段的教学目标。以往的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是以《AutoCAD》绘图能力作为重点进行培养的,结果并没有多少学生以绘图设计为工作,而大多数的学生只是一线的操作工,只要会看图就行了。时下在《机械制图》教学实践中,教师普遍表示,很多中职学生都认为这门课程的内容抽象难学,难以掌握。但笔者认为,如果能充分利用《AutoCAD》形象、生动的特点,丰富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学生就能直观、便捷地学习制图理论,有利于将机械制图与计算机制图有效地衔接。这样不仅可避免《机械制图》的枯燥乏味,而且《AutoCAD》中的工具要比手工工具丰富得多,可大大缩短了以往手工作图占用的大量时间,极大地提高了绘图效率和绘图质量,从而提高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改善教学效果。为了满足企业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将《机械制图》和《AutoCAD》这两门课程融合进行一体化教学已成为必然。

四、《机械制图》与《AutoCAD》一体化教学的实施探讨

(一)整合课程。

将两门课程整合成一门课,以《机械制图》基本理论为前提,以企业的实际需要工作为导向,培养学生的绘图原理、看图、识图能力,以《AutoCAD》软件作为绘图平台,以动手绘制图纸能力为目标,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将《机械制图》与《AutoCAD》两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为此,可将教学内容整合为六大模块:国家标准、画法几何、标准件、零件图、装配图、三维轴测图。同时教学大纲、教案等也要相应地做出调整。

(二)教学模块的设计。

教学模块的设计是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为核心,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可根据专业特点,以“识图为主,够用为度”为原则来设计教学模块内容,将培养目标分解到每一个教学模块单元,确定每一个教学模块单元所承担的功能,应培养的知识和能力,每一个模块单元要传授的知识、能力以及考核学生的方法。同时,按教学目的不同,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资源。如在基本理论部分,依据教学内容构建一些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型及制作教学课件,如点、线、面的投影分析、组合体的组合形式、剖视图画法等教学内容,均可制作多媒体课件进行动态演示,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在识图训练部分,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设计出难度适当的识图训练作业,加强对学生识图能力的训练。

(三)教学方法。

1. 多媒体授课与实验课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在实践教学中尽可能采用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技术教学,生动形象讲授《机械制图》的一些基本原理和理论知识,而实践主要在实验室进行,讲授《AutoCAD》软件的使用和绘图技巧。通过多媒体授课与实验课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可以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2. 手工绘图与计算机绘图双重训练。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绘图将取代手工绘图。但是在学习过程中,并不能从一开始就使用计算机来绘图。手工绘图作为学生的一项基本技能是基础,绝对不能抛弃,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手工绘图技巧,才能打下计算机绘图的基本功。在学生掌握一定的《机械制图》理论知识和《AutoCAD》的绘图功能后,遵循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加强训练一些难度适当的练习题,开展“机械制图计算机化”的一体化教学训练,让学生进行手工绘图和计算机绘图,是一种双重实践训练,做到两者训练并重,大大增加了学生绘图的实践机会,这样可以给教学带来积极的影响,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真正学以致用,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识图和绘图能力,成长为一个满足实际生产需要的技术型人才。

3. 交错融合教学。

《机械制图》与《AutoCAD》一体化融合教学要有主次之分,不可本末倒置,应以《机械制图》模块为基础,将《AutoCAD》的各教学模块有机融入其中,但这种融入不是简单地穿插。在实践一体化教学中,并不是说一定要讲完《机械制图》中某一模块的内容后才能接讲《AutoCAD》模块中的内容,有时两模块可结合在一起讲解。把《AutoCAD》作为一种绘图工具来使用贯穿在整个《机械制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作如下处理:(1)《机械制图》的绘图基本知识与《AutoCAD》绘图环境放在一起介绍;(2)《机械制图》的投影原理结合《AutoCAD》的基本绘图命令(含点、线、面、圆等)来介绍;(3)《机械制图》的轴测图画法与《AutoCAD》的三维绘图基础相结合来讲解;(4)《AutoCAD》尺寸标注的设置融入《机械制图》尺寸注法中;(5)《机械制图》的机件表达方法融入《AutoCAD》的图案填充及视图缩放与移动;(6)《机械制图》的标准件和常用件与《AutoCAD》的模块和属性的操作相结合来讲解。这样可用较少的课时讲解《机械制图》,而留多一点的课时用在《AutoCAD》计算机绘图的实践性教学,这样不仅节省了学生的学习时间,还加强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让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绘图的方法和技巧,从而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4. 分层教学。

中等职业教育要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合格的中级技能型人才。结合我校几个工科专业:机电专业、模具专业、汽修专业,我们可将整合后的教学内容分为基础模块、专业模块、提高模块三大模块,即分层教学,以适应不同专业的岗位群或工种群。例如:汽修专业可选择基础模块;机电和模具专业可选择基础模块、专业模块;对一些优秀学生可提出较高要求,鼓励他们熟练掌握绘图技巧,参加绘图员考证,同时选择基础模块、专业模块、提高模块来学习。实行这种以适应不同工作岗位培养目标及工种要求,有针对性的分层教学,才能更好地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学时分配与考核方式。

《机械制图》与《AutoCAD》的融合式教学,学时比例为2:3,也就是《机械制图》课程为2,《AutoCAD》课程为3,学时大致可分为《机械制图》为80学时,《AutoCAD》为120学时。《机械制图》与《AutoCAD》一体化融合教学实施后,对学生的考核不能只是期中、期末考试来进行单纯的知识考核,应建立起以识图能力为核心,以实际操作为主,笔试为辅,通过手工绘图作业,《AutoCAD》上机绘图作业,平时的上机练习及笔试,综合评定学生的最后成绩。

(五)一体化教学的前提条件。

1. 教材要配套。

组织编写整合后的配套教材,将《AutoCAD与《机械制图》的内容优化整合后有机融合为一体的“机械制图与AutoCAD”校本教材,教材中要有与教学内容相符的《AutoCAD》上机练习内容,以及制定合理的教学大纲。

2. 对师资的要求。

教师的水平和素质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培养质量,《机械制图与AutoCAD》一体化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任课教师应具备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有过硬的《AutoCAD》操作技能,能综合运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来组织实施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能把自己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实践与《AutoCAD》的应用有机结合起来。

3. 相应的硬件设施。

教学改革是关键,硬件环境是基础。除了要配备专门的计算机绘图实验室,还需进一步加强软件、硬件建设。硬件设置主要是指具备足够的计算机及多媒体教室,这样才能为一体化教学提供保障。

总之,《机械制图》与《AutoCAD》一体化融合教学后,尽管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教学手段,也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仍需我们不断去探索。中职学校人才的培养要跟随企业的要求而改进,要按企业的要求来培养学生,要面向企业,勇于实践,为企业培养出更多的合格人才。

(作者单位:佛山市顺德区勒流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李梅.CAD与《机械制图》的整合[J].职业教育研究,2007,(2).

机械制图工作要求范文4

关键词:机械制图 测绘技能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A)-0000-00

《机械制图》是机械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进行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每个学生都是从机械制图课开始进行本专业课程的学习的。而且识图读图又是每个学生在今后学习与工作中所必需熟练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而现在的许多职校学生,对操作技能的学习兴趣要远高于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机械制图虽说有一定的作图训练,但如按照教学大纲,按照练习册上的作图训练而言大都是比较单一的点、线、面练习,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不浓,重视程度往往不高,造成本课程的学习阻碍。从对近几届学生的了解反馈情况来看,学生对《机械制图》的学习是达不到教学要求的,一是理论上学而不足,二是学而不能应用,举几个简单的例子,在学校测绘比赛中,学生不管零件复杂程度如何,都画成了三视图;大二学生在测绘齿轮时,用描轮廓的方法作图;在画钳工平口钳装配图时,不知从何下手;在理解车刀的几何角度时,部面图学生不会应用…等等。这些都是因为没有很好地学会、针对实际去运用《机械制图》的相关知识的结果。下面从本人的工作体会及对《机械制图》的理解角度来谈谈《机械制图》的重要性及相关教学的几点思考。

1 《机械制图》的重要性分析

《机械制图》课程研究的是机械图样,是学习识读和绘制机械图样的原理和方法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图样是工程界的语言,在机械工程中主要的图样主要有两种,零件图与装配图。不管是操作工人或工程技术人员,都会有所接触与应用,只是由于工作性质、工作内容的不同可能各有侧重,对操作工人来说主要在于读图、识图及简单的草图绘制。而对于工程技术人员来说,主要是设计、绘制图样。从机械图样的内容来看,图样不是简单的一组视图就能表达设计的意图与要求。一张图样主要有四块内容组成,零件图的标题栏及装配图上的明细栏涉及零件的材料、比例、数量,相关的设计人员、审核人员。一组视图要求明确图样的表达方法及表达的内容。尺寸要求上零件图要求标注完整的尺寸,而装配图只需标注一些必要的尺寸(如总长、总宽、总高,重要的配合尺寸,规格尺寸等),尺寸标注上涉及表面加工的精度及光洁程度要求,涉及到公差与配合的知识。而技术要求上则涉及到零件的加工工艺或装配的工艺。所以《机械制图》是专业知识融合程度最多的课程。不光涉及一些基础的知识,还涉及了一些后续专业课程的知识,如螺纹的画法、齿轮的画法等就需要有机械联接与传动的相关知识。在应用中,实训课上要求学生会读图、识图。在毕业时企业进行面试时,也较多的让学生分析本单位的图纸来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现阶段许多企业都在进行小改小革的试验。通过内部员工的小发明小创造来进行成本的降低与质量的提升,这就要求有一定的草图绘制能力。所以学好、学会《机械制图》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2 测绘技能训练所能引起的学习效果分析

从前面所知,《机械制图》其实涉及到的内容是很多的,这些内容仅仅靠在《机械制图》课中去进行理论学习肯定有不足。而且对于职校的学生来说他们也不太愿意在课堂上只进行枯燥的理论知识学习,他们更愿意接受通过实践的动手来认知所学的内容。所以通过实训的操作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是比较有效的方法。我们学校的校训中就有“在做中学”的理念。现阶段许多的课程改革中都把理论的知识穿插于实践的模块中。在以往《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的研究中为了进行有效性教学,常把制图知识与制图软件进行结合教学,也取得明显的效果。但对机械制图的实际应用而言,本人觉得进行一定的测绘技能训练对制图的学习与运用会更有效果。

测绘过程主要由测和绘两部分构成,测是测量,检测的统称,这一过程不仅仅只是简单测量,还应运用已有的知识去检验、分析测量的结果。如表面的加工超差是什么问题引起的,表面磨损了是什么原因,它的实际尺寸是多少?在测量的过程中对所测结果的分析与解答,加深了基础知识的理解,运用了所学的知识,起到学以致用的效果。而绘是绘制、整理、标准化图样的过程,这一过程包括草图的绘制,图样中视图、尺寸的整理,查阅相关标准要求以使图样规范化、标准化。所以在测绘这一过程中,体现了做与学的结合。既锻炼的动手的能力,又加深巩固了知识,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真真起到学以致用的效果。记得以前刚进企业时,有经验的师傅就经常教导我们,有空的时候多去描描图,去画画图,这对提升专业知识是很有好处的(那时工厂中还有专门的描图员作图纸标准化的工作)。也确实是这样,通过对产品测与绘的过程,一方面可提高对产品的了解,另一方面也加深巩固了专业的知识。测绘过程中通过手、脑、眼的共同作用,可以最大限度的激发兴趣,锻炼技能,巩固知识。所以在学校开展一定的机械测绘技能训练我觉得是很有必要的。

3 《机械制图》与测绘技能训练的教学现状分析

《机械制图》与测绘技能训练的教学应该来说许多学校已开展多年。也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从反馈的情况来看《机械制图》在应用中不足的是在实际中进行运用。记得有一《机械制图》已全部学完的学生,因为寝室一档板的塑料直角固定块断裂了,虽然与他说明怎样用薄板折弯加工的方法去进行修理,让他画出直角形状及测量固定的孔位。他竟说不知道怎样画。究其原因我认为是:一是没有经过测绘的训练,不知如何下手。二是基础知识掌握得并不好,运用所学知识的场合少,接触的实际问题少,照书言书会,但涉及具体问题不会解决。

现阶段《机械制图》与测绘技能训练教学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系统讲解《机械制图》后利用一到二周时间进行零件的测绘训练。这种方法的不足是训练时间与理论讲解分开,对学生理解知识,运用知识不是很有利。二是《机械制图》与零件测绘是分开教学,《机械制图》有专业课老师讲解,而零件测绘训练由实训老师负责。这样的好处是学生乐于实训的训练而缺少基础知识的学习热情。易形成为了实践而实践,实际应用能力不足。由于缺少理论的支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受到一定的限制。三是工学结合的模式,学与做结合,学校与企业互通,以企业的实际工况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应该说这种方法对学习是最有效的,在许多的西欧国家也证明是有成效的。但这需要国家,学校,企业共同参与,要有完善的制度,要有的一定的的资金保障,我国的现状还不能达到这种要求。为此,有必要针对我国的现状与教学实际要求开展一定的教学研究,探求有效性教学的途径。制图教学中,把《机械制图》与测绘技能训练进行组合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有效的方法。

4 《机械制图》与测绘技能训练结合教学的思考

那对《机械制图》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在现阶段与测绘技能训练如何进行有效的结合教学?从企业工作现状与教学上本人认为《机械制图》的学习配以一定量的测绘技能训练更有利于知识的提升。而两者要进行有效的结合教学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

4.1 结合教学时间安排

由于职校学生在校只有两年时间,所以现阶段《机械制图》的学习一般在新生就开始接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这是必要的,不然后续的专业课程将无法进行,许多学校该课程是两学期的学习,按照课程结构从简到繁,由点线面的投影到几何体形状的表达,再到零件图和装配图。由于大都是纯理论的教学,学生的抽象思绪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学习的水平与能力。《机械制图》与测绘训练进行结合教学,最好是进行三至四个学期的教学。第一学期以识图教学为主,不必讲太多的制图内容,以国标要求及投影规律为主,但一定要配以简单的模型或实物进行教学,对《机械制图》的内容先过一遍,观其大略。第二学期以绘图的内容为主,通过一定量的测绘作图模块训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第三至四学期可考虑以整机测绘,仿形设计去锻炼学生的运用能力。本人觉得,制图知识的学习要重在温故而知新。要能提供给学生这一途径,能有机会经常去翻阅学习、运用这种知识。通过“学-用-学”的过程使知识深入于思维中。这就要与其他的教学内容相结合。如果是一本书重讲二遍三遍,学生就也会没有学习的兴趣。4.2 结合教学的内容选择

前面说过,其实机械制图教材的内容涵盖了公差与配合,材料,机械传动等相关的知识,这些内容应该循序渐进地进行讲解。在第一学期的识图过程中,重要的是让学生进行视图的分析,如视图的表达方法及表达目的,视图的分析方法及运用。能较熟练地运用形体分析,点线面分析视图。由于一般的教学安排上,公差与配合一般也会放在第一学期进行教学,所以在视图学习时要结合两种课程的知识,要会分析尺寸的含义。在第二学期进行模块作图时,运用了第一阶段的学习内容,一方面会巩固基础知识,另一方面,也能促进专业课的学习,模块的内容可取设备或装置进行零件测绘,有条件的可选择同一种零件的两种状态进行:合格件与不合格件(或磨损件)。从简单的轴到复杂的主轴,从盘类到叉架类再到箱盖类。根据学习情况与学生的能力素质,因材施教,因才(学生)选材(教学内容)。第三学期可配合课程设计进行总装图的测绘或仿形设计。在这一阶段,学生已学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的相关课程,通过总装图的绘制来加深对机械传动的学习,加深对机械原理的理解与运用。当然,如按照这种三学期的教学要求去做,现在的教科书就不能适用了,就有必要对传统的教材进行修订。

4.2 结合教学的方式、方法的考虑

结合教学必须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理论与实践教学既要有分散又要有一定的融合,在教学理论阶段采用班级授课,实物观察,企业观摩等形式进行,在测绘技能训练阶段采用模块分解,小组攻关,项目任务等方式进行,但一定要为统一的目标而进行,那就是识,绘及运用《机械制图》的知识。毕竟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学生掌握、运用知识。有条件采用工学结合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但现阶段采用这一方式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师资、资金投入都是瓶颈问题,需要学校去寻求企业的配合与支持。

4.3 结合教学对教师要求

在现阶段的教学中,理论老师与实训老师的教学基本是各自分开进行的,虽然有许多内容是相关的,但由于教学的环境与资源的局限性,特别是一体化教材的不足,对教学的理解各自有各自的想法。造成教学的连贯性与系统性不足。这一方面使学生感到教学的杂乱,难以适应学习。另一方面也常让教师感到现在的学生难教,感慨学生基础知识太差,学的知识不能融合应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要理实结合,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做好教材的选用或编排。二是要做好理实内容的衔接与知识的实际运用。三是完善考核与评价机制。这就要求教师本身不仅要有系统的理论知识,还要有一定的实践工作经验,理论与实践老师要能经常一起备课,上课,互相交流,最好能经常下企业,能把知识应用与实际工况相结合进行事例教学。当然这方面单靠老师的努力是不够的,也需要学校、企业的能提供协助配合。

以上只是笔者在工作及教学中对《机械制图》的学习与教学的一点浅薄之见,有许多的认识还不是很深刻,对一些认识还有较多不到位的地方。《机械制图》作为一门最重要的基础课,一门综合性强的基础课程,在职校学生的学习中学生是不够重视的,掌握得也不是很好。本人觉得有必要让学生加强对这一方面的认识与学习。也希望这点浅薄之见能引起各位同仁的关注与交流,共同为提高《机械制图》的有效性教学而努力。

参考文献

《机械制图》钱可强主编――5版――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机械制图工作要求范文5

机械设计:根据使用要求对机械的工作原理、结构、运动方式、力和能量的传递方式、各个零件的材料和形状尺寸、方法等进行构思、分析和计算并将其转化为具体的描述以作为制造依据的工作过程。

机械加工:是指通过一种机械设备对工件的外形尺寸或性能进行改变的过程。

CAD机械制图:以机械制图为主线,结合国家标准,介绍了以投影法为基础的投影理论和机械制图,同时以AutoCAD为平台,介绍了通过AutoCAD软件实现机械制图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机械制图Pro:PRO是PSP的一种自制系统目前已经更新到PRO-C。

机械制图工作要求范文6

但是,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一直存在着很多问题。首先,教师在上课前要做充分的准备,这样的准备对于其他基础学科来讲工作量是比较大的。例如,需要准备上课的图纸、模型、挂图等等,这样的工作占用了教师大量的备课时间,从而降低了教师的工作效率;其次,上课过程中,机械制图教师的板书不同于其他课程的板书。如果采用粉笔与黑板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那么老师在上课过程中必定要画大量的图,使用的黑板版面大,重复的手动动作比较多,这不仅浪费了时间,而且一节课下来老师跟学生的互动机会很少。更难的是,在分析机械几何体的结构过程中,要想讲清楚各种类型的组合体视图,授课教师就要有较高的画图技巧。例如,在讲解剖视图的时候,只有美术基础比较好的老师才能准确地画出两个相交的剖切平面的剖视图,一旦教师没有这个特长就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早已找到了提高自己工作效率的新方法,新信息技术逐渐运用于机械制图教学当中,至此,机械制图这门“古老”学科的教学正在发生变革。对现在的中专学生而言,中职教育更应该注重的是科学思维的培养,注重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机械制图与CAD结合在一起有很多好处。但是要想减轻学生的负担,使教学过程中的思路更加清晰,将两者整合在一起,就要取其精华,对它们的内容进行精简与融合,相互之间有更好的渗透,才能达到人们期望的效果。举个例子来说,传统的机械制图课,教师要想绘制圆弧连接,就要通过绘制平行线或者同心圆,在找出圆心点、切点之后再画出连接弧。其实,这样画法下的弧,无论技巧多么好的老师只是让这个图形很接近圆弧而已,并不能十分精确地表现出来。而用CAD制图却十分简便,几个命令就可以解决这样的简单的问题,而且做得十分精准。毋庸置疑,CAD绘图具有高效、精准的特点,可以说完美地辅助了机械制图的教学。反过来说,正是机械绘图让CAD这种应用型的软件发挥了最大的作用。

不仅如此,机械绘图跟CAD的结合还提高了学生对机械制图这门课的兴趣。绘图是一门基础学科,在其基础知识中会介绍国家的有关规定,以及绘图的仪器和工具。如果单纯地去讲这些东西,在第一节课上,学生很可能会对这门课感到枯燥乏味从而失去兴趣。如果结合CAD的基础知识,形象生动地演示,让学生们了解到计算机技术在制图过程中的应用与发展,让学生们看到计算机的方便与灵活,就可以激发学生对制图学科的兴趣。

CAD绘图的直观教学,加强了学生对制图内容的深刻了解。引导学生直观分析,增强立体空间感,可以有效展示“实物”变成“图”的过程,这样也训练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CAD绘图中,三维实体化教学真正做到了思维过程和教学过程的一致,便于引导学生分析作图条件的空间情况,使学生在空间――平面――空间教学中对教学内容得以较好地理解。如在组合体的三视图的教学中,可先做出三维实体,再对实体进行“视觉样式”中的命令操作,可得到相应表面模型以及线框模型。

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从多个角度让学生观察组合体,观察三视图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对组合关系的认识一目了然。这种上课模式,轻松、便捷,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更增强了学生对机械制图的学习兴趣。不仅如此,这样能更好地让学生理解体与面、面与线的几何关系,这改变了传统的以逻辑思维为主的学习模式。在机械制图和CAD结合的过程中,以计算机绘图合成为技能训练的主线,以机械制图课程为应用课题,使传统模式与现代方法有机地结合,可以贯穿机械制图教学的始终,可以培养学生手动绘图能力,增强课程的实用性、直观性及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