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心理的科学辅导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心理的科学辅导范文1
近几年来,随着现代化工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接受职业教育,促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专业设置、教学水平上不断的强化与发展,但是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确实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尽管很多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就业率达到90%以上,有些专业甚至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但是从总体上来看,就业形势越来越严重,在求职就业过程中出现的思想问题、?F实问题也越来越多,如有的学生的职业期望值过高,高不成、低不就、难以找到合适的职业;有的学生缺乏合作意识,个人情绪控制能力差,屡遭“淘汰”或自行“离职”;有的学生缺乏谋职能力,存在“等待”、“观望”的心理,择业的主动性差,等等。这一系列就业思想认识、态度和价值取向等问题如果得不到正确的指导和解决,就会影响到中职学生的成长与成才,影响到中职学校的就业问题,甚至会影响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
2 职业生涯规划及团体心理辅导的内涵
2.1 职业生涯规划定义及内涵
在学术界人们也喜欢叫"生涯规划"[1],在有些地区,也有一些人喜欢用"人生规划"来称呼,其实表达的都是同样的内容。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其意义就在于职业生涯规划是以既有的成就为基础,确立人生的方向,提供奋斗的策略。 通过它可以突破生活的格线,塑造清新充实的自我、准确评价个人特点和强项、评估个人目标和现状的差距继而准确定位职业方向、重新认识自身的价值并使其增值、我们习惯于使用生涯规划发现新的职业机遇;增强职业竞争力并将个人、事业与家庭联系起来。
2.2 团体心理辅导[2]的定义、内涵及特点
对于团队辅导现在的学术界并没有统一的定义,他是由英文团体(group)和辅导(counseling) 两个词组合而成的,因此我们可以将其解释为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成员在共同的活动中彼此进行交往、相互作用,使成员能通过一系列心理互动的过程,探讨自我,尝试改变行为,学习新的行为方式,改善人际关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所以,许多人在参与团体辅导过程中能够得到成长、改善适应和加快发展。不过,如果误用、滥用和盗用团体辅导,不仅会使团体成员蒙受伤害,学习错误的行为,加深其自卑感和挫败感,而且会破坏团体辅导的专业信誉。因此,从事团体辅导的领导者必须不断充实团体辅导的专业知识,掌握团体辅导的技巧.了解团体发展的过程,才能组织和实施有效的团体活动,协助成员真正解决问题,促进他们寻心发展和生活适应。
其优点主要有:
⑴适用面广,既可以针对具有共同心理问题的十人左右的小组,又可以针对几十人的发展性群体;
⑵形式多样,生动有趣,有利于吸引学生积极投入;
⑶耗时短,效率高,收效好,每个成员既是“求助者”又是“助人者”,可在有引导的相互影响中多视角地学习,有理论,有实践,有体验,有分享,获得多重的反馈,从而产生心理与行为的改变。在团体中不但可以更有效地影响或改变个人的某些自我概念或想法,还可以协助解决原本在个人之间难以解决的问题。
3 将团体心理辅导引入中等职业学校职业规划课程体系的意义
第一,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引入心理学相关知识及团队辅导相关训练可以使参与的学生放松情绪、改善紧张的精神状态并掌握有效的应对方式。
当中职的学生面临第一次社会选择的时候,容易产生困惑、彷徨、紧张等负面情绪,进而产生较大的压力。在团体心理辅导的训练中,教师(心理辅导员)可以给予必要而科学的指导,利用团体成员的交往打破自我封闭的恶性循环, 他们本着相互尊重的原则, 自觉、自愿的交流各自心理的秘密, 说出自己内心的困惑, 宣泄压抑的情感。学生则通过尝试自我表露与自我认知与尝试等方式,提高自我认识与肯定的程度,进而增强自信心以减轻面对新环境育新选择时的压力。
另外 应对方式心理训练主要通过介绍游戏、讨论、角色扮演、头脑风暴、行为演练等形式来引导学生学会向他人求助, 学会赞美和欣赏他人, 学会放松训练、情绪宣泄、目标管理等.团体情境就如同一个社会生活实验室, 团体成员通过互相交流经验和提供反馈, 不断分析和探索自己与他人相处时容易出现的问题, 帮助成员规化、改善非良性的、不成熟的应对方式, 形成良性的、成熟的应对方式, 并运用到团体以外的情景中, 从而培养和提高应对能力。
第二,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引入心理学相关知识及团队辅导相关训练可以使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规划能力得到良性改善。
通过调查可以得知很多学生选择就读中职学校的时候其选择的学校及专业大多是听从父母或老师的意见;还有一些是追随市场趋势,比如,行业的热门程度、行业的薪金高低以及传统的就业经验,比如多数女生选择会计、旅游、酒店管理等城市服务专业,男生多选择自动化、汽车、机加等产业技术专业,学生在入校的时候草率地选择专业、草率地开始社会工作,就会草率地走向失败。通过团队训练,让中职学生在全面剖析自我、认知自我、认识社会及职业之后,明确与自己相适应的职业生涯目标,从而自觉地进行自我设计、自我规划、自我教育以及自我管理。
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引入心理学相关知识及团队辅导相关训练可以使学生明确、规划及有能力科学地调整职业目标。
心理的科学辅导范文2
关键词: 消除; 心理; 障碍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3)04-0119-01
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是指影响、制约、阻碍中学生积极主动和持久有效地学习数学知识、训练创造性思维、发展智力、培养数学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的一种心理状态,也即是中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因"困惑"、"曲解"或"误会"而产生的一种消极心理现象。那么如何引导中学生克服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增强数学教学的吸引力?这是数学教法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必须转变教学观念,从"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坚持"四重、三到、八引导",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真正领悟和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无穷乐趣,进而爱学、乐学、会学、学好。
“四重”,即重基储重实际、重过程、重方法。
1.重基础
就是教师要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严格按照大纲提取知识点,突出重点和难点,让学生清楚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体系及其各自在结构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2.重实际
一是指教师要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学生实际,包括学生学习、生活、家庭环境,兴趣爱好,特长优势,学习策略和水平等等;
二是指数学教学内容要尽量联系生产生活实际;
三是要加强实践,使学生在理论学习过程中初步体验到数学的实用价值。
3.重过程
揭示数学过程,既是数学学科体系的要求也是人类认识规律的要求,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需要。“从一定意义上讲,学生利用数学过程来学习方法和训练技能,较之掌握知识本身更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是要揭示数学问题的提出或产生过程;二是要揭示新旧知识的衔接、联系和区别;三是要揭示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四是要对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解题规律进行概括和总结。总之,要“以启发诱导为基幢”,通过学生自己的活动来揭示获取数学知识的思维过程,进而达到发展学生能力的目的。
4.重方法
“数学方法是在数学活动中解决数学问题的具体途径、手段和方式的总称。”所谓重方法,一是要重视教法研究,既要有利于学生接受理解,又不包办代替,让学生充分动脑、动口、动手,掌握数学知识,掌握数学过程,掌握解题方法;二是要重视学法指导,即重视数学方法教学。数学学法指导范围广泛,内容丰富,它包括指导学生阅读数学教材,审题答题,进行知识体系的概括总结,进行自我检查和自我评定,对解题过程和数学知识体系、技能训练进行回顾和反思,等等。
“三到”,即教师要做到心到、情到、人到。“能够真正做到想学生所想,想学生所疑,想学生所难,想学生所错,想学生所忘,想学生所会,想学生所乐,从而以高度娴熟的教育技巧和机智,灵活自如、出神入化地带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遨游,用自己的思路引导学生的思路,用自己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智慧,用自己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用自己的意志调节学生的意志,用自己的个性影响学生的个性,用自己的心灵呼应学生的心灵,使师生心心相印,肝胆相照。课堂步入一个相容而微妙的世界,教学成为一种赏心悦目、最富有创造性、最激动人心的精神解放运动”。
“八引导”,即学科价值引导、爱心引导、兴趣引导、目标引导、竞赛引导、环境引导、榜样引导、方法引导。
1.学科价值引导
就是要让学生明白数学的学科价值,懂得为什么要学习数学知识。
一是要让学生明白数学的悠久历史;
二是要让学生明白数学与各门学科的关系,特别是它在自然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是要让学生明白数学在工农业生产、现代化建设和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地位和作用;四是要让学生明白当前的数学学习与自己以后的进一步学习和能力增长的关系,使其增强克服数学学习心理障碍的自觉性,主动积极地投入学习。
2.爱心引导
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特别是对于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更应主动关心他们,征询他们的意见,想方设法让他们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向他们奉献一片挚诚的爱心。
3.兴趣引导
一是问题激趣。"问题具有相当难度,但并非高不可攀,经努力可以克服困难,但并非轻而易举;可以创造条件寻得解决问题的途径,但并非一蹴而就";
二是情景激趣,把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结合起来、创设生动形象、直观典型的情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还有语言激趣、变式激趣、新异激趣、迁移激趣、活动激趣等等。
4.目标引导
数学教师要有一个教学目标体系,包括班级目标、小组目标、优等生目标和后进生目标,面向全体学生,使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都有前进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其目标要既有长期性的又有短期性的,既有总体性的又有阶段性的,既有现实性的又有超前性的。对于学生个体,特别是后进生和尖子生,要努力通过"暗示"和"个别交谈"使他们明确目标,给他们加油鼓劲。
5.环境引导
加强校风、班风和学风建设,优化学习环境;开展“一帮一”、“互助互学”活动;加强家访,和家长经常保持联系,征求家长的意见和要求,使学生有一个“关心互助、理解、鼓励”的良好学习环境。
6.榜样引导
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自己心中的榜样,一是要在教学中适度地介绍国内外著名的数学家,引导学生向他们学习;二是要引导学生向班级中刻苦学习的同学学习,充分发挥榜样的“近体效应”;三是教师以身示范,以人育人。
7.竞争引导
开展各种竞赛活动,建立竞争机制,引导学生自觉抵制和排除不健康的心理因素,比、学、赶、帮争先进。
心理的科学辅导范文3
关键词:亲子活动 心理辅导课 气氛活跃 启发心灵
天下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听话、懂事、上进,学习成绩稳步上升。父母这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进入青春期又进入初三的孩子并不都会随父母愿,很多父母辛辛苦苦地为孩子付出,却得不到孩子的理解,甚至还总是引起他们的反感,弄的父母既苦恼又焦虑,孩子也不开心,亲子关系十分紧张。笔者所任教的本届学生进入初三以后,由于学校接二连三的考试,他们的压力和焦虑明显的表现出来了,与父母的沟通也越来越不融洽。月考刚结束笔者就接到家长的电话,向本人喋喋不休的抱怨孩子学习成绩下降或进步不大,脾气却越来越难以捉摸,无法与他(她)沟通等等。同样在学生的周记里也流露出对家长的种种不满,如:啰嗦、烦人,只关心考试成绩不理解人等。针对这一现象作为老师觉得有必要为学生和家长搭建一座沟通的桥梁,让亲子之间那触礁的爱的帆船重新动起来。下面是本人为这次搭桥活动设计的亲子沟通课的几个环节的实录,以此为例来谈谈亲子活动心理辅导课的教学设计及问题探究。
一、导入——活跃气氛 引出主题
导入即暖身步骤,是心理课的开始。心理辅导课需要学生敞开心灵,而亲子活动心理辅导课更要有一种和谐活跃的气氛,一种好氛围可以激发活动时协同合作积极的态度,更易让学生和家长明确本次活动的目的,自觉融入课堂,切身感受对方的思想,为后面的交流做好 准备。基于这样的目的,本次亲子亲子这样的目的目的,更易让学生、 沟通活动课本人设计的开始的暖身游戏是“我说你画”。教师提供一些简单线条图画并将图形表述出来,描述过程只能通过言语表达,不能用任何的手势和辅助工具。同学和家长根据教师的表述画出图形,表述人只重复一次,画图人不允许交头接耳进行讨论。学生和家长先在一定时间内各自画出图形,画图结果并不重要,设计这一活动的意图是让学生和家长体会到人际交往的双向性,要想又快又准地画出对方所表达的图画需要双方准确的沟通,单靠一方的表达或理解是不够,此外也是为活跃活动初始的课堂气氛,为下一环节做铺垫。当然画图时一定是有的学生和家长画得快而准些,而有的学生和家长画得速度慢不说还不准确。这还涉及到学识认知及倾听理解偏差上的原因,学识认知可通过以后学习提高,倾听理解能力亦可培养。暖身游戏旨在活跃气氛,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并自然引出活动目的。因此,这些原因不作为主题,而本次活动以活跃气氛、提高兴致、明确沟通交流的重要性为主。在不伤及孩子自尊的基础上,图画时不宜让学生和家长作为家庭单位进行讨论,也不予界定谁快谁好,不重结果,只为营造和谐、活跃的气氛,以便顺利有效的开展下面的主题。
二、展开—— 切入主题 正确引导
暖身后是正式的教学与辅导,这个过程需要密切的联系辅导目标。本次活动目标很明确:在初三关键时期,学校学习课程安排紧凑,学生学习压力大,加之青春期情绪不稳,易焦虑烦躁爱发脾气,家长过度关心学习成绩,不顾及孩子的内心世界,导致亲子之间无法交流,形成负面影响。针对这一主题本人设计了合适的情景剧让两位学生表演剧情,其他学生和家长共同观看感受。情景短片内容:初三了,学校抓得很紧,国庆放假刚结束就进行月考。由于月考考得不理想小亮的心情很糟糕,想想还有5个多月就要中考了,自己的成绩总是不稳定,小亮很焦虑,他很想回家跟爸爸妈妈说说……星期五的下午,住校生小亮上了一周的课拖着疲惫的身体带着郁闷的心情回家了,小亮一到家妈妈就迎了上来。一周没有看到小亮了,她很想问问小亮学习的情况。妈妈一边端上水果蛋糕让小亮吃,并跟他说今天特意为他买了鸡和虾,叫他等着开饭吃专门为他回家做的好菜,一边询问这次考试成绩,当听说考得不好的时候妈妈就马上训斥小亮读书不用功,学习不抓紧,辜负了父母的心意……自从小亮进家门妈妈就唠唠叨叨的没个完,小亮觉得很烦就发脾气和妈妈吵了起来……看完短片大家心里各有感受,可以表达出来分析讨论。情景剧中这种情形很多家庭有过,所以学生家长都有切身的体会。妈妈当时心情是迫切的,很想了解孩子的近况,尤其是学习情况,妈妈把这种迫切直接表达出来,主观上认为没什么,只是问问,可当听说近期小测试考得不好时,马上训斥,根本没想到分析一下原因,以便走进孩子的内心,与孩子正面和谐交流,这是大部分家长忽略的问题,却是亲子沟通中值得重视的问题,家长要思考学会改变一种交流方法。小亮有着这个时期的学生都存在的焦虑、郁闷、烦躁不稳情绪。成绩的不理想希望能和家长交流得到理解和帮助,因不知如何交流,害怕得到训斥,排斥心理上升。这时家长的训斥,不知缘由的抱怨,没完没了的唠叨成为导火线,一触即发,吵得结果是不欢而散。问题得不到解决反而加深亲子之间的矛盾。
在大家激烈发表看法之后,换一个情景短片,让小亮和妈妈改换表达方式,沟通效果就不同了。改换后的情景剧由现场母女表演,内容设计如下:初三学校抓得很紧,国庆放假刚结束就进行月考。由于月考考得不理想小亮的心情很糟糕,想想还有5个多月就要中考了,自己的成绩总是不稳定,小亮很焦虑,他很想回家跟爸爸妈妈说说……星期五的下午,住校生小亮上了一周的课拖着疲惫的身体带着郁闷的心情回家了,小亮一到家妈妈就迎了上来。一周没见小亮,她很想问小亮的学习情况,但看到小亮疲惫郁闷的样子,妈妈一边端上水果、蛋糕等小亮爱吃的食物,一边说:今天特意为你买了鱼和虾,叫他等妈妈专门为他做菜。做菜的时间妈妈极力控制自己,不能心急,得让孩子调节好心情,多听孩子的表达,看怎么能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小亮感受到妈妈传递的温暖和关心,心情也在逐渐转好,主动找妈妈说起近来的情况,包括学习情况、遇到的难题、不解的心结。妈妈耐心地帮小亮分析问题找原因,努力帮小亮解心结,鼓励小亮要自信等。在和谐的气氛中微笑着就把问题一一分析解决了,小亮受到鼓舞,信心增加并下定决心返校后努力学习,迎头赶上。
学生和家长们认真看完短片后心有所触,再次讨论时,问题主要面向如何交流,如何改变自身的不足上了。家长表示要学会用心倾听孩子的心声、换位思考孩子的处境,有效表达看法,帮孩子解决问题、接纳理解孩子,不主观武断定义训斥孩子。学生们也积极发言表示要理解父母,换位思考家长的心情,有效表达自己的烦恼,请家长帮助分析、解决问题,摒弃焦虑、烦躁对家长发脾气的做法,和谐交流。家长学生以上这些体验正是教师设计此教学环节的意图。
三、结束—— 启发心灵 感悟感恩
一个好的收尾对整堂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让心相通,让爱流动”是本次活动的主题。爱是沟通的基础,我们的父母为了养育我们教育我们耗尽了他们的心血,其实他们的心和我们是相同的,他们也希望我们快乐地生活,只是面对初三面对中考他们也有期盼焦虑和担忧,也需要我们的理解。让我们与父母的心相通,爱相流。在学生和家长认识到到各自的缺失时,教师设计播放了《苹果树》这个众所周知的故事,在音乐和故事内容的感染下,一个男孩与苹果树的对话,催人泪下,令人深思。小男孩特别小的时候,在大苹果树下尽情的玩,大苹果树从不嫌弃怪罪小男孩,包容小男孩的一切行为,包括小男孩拿小刀在树身上乱刻乱划,一直陪着小男孩玩,等小男孩长大一些,苹果树把自己的果实让小男孩拿去卖了,用卖得钱上学和买他想要的玩具,小男孩长到青年时,又来到树下,大树把树枝让小男孩砍了,拿去成家了,又过了很多年后,小男孩要去很远的地方成就事业,大树让小男孩把树干砍了,拿去做了艘船去远方了,又过了很多年,小男孩从远方回到大树这里,小男孩也已经老了,大树看到小男孩说我没有果实可以让你吃了,也没有树枝让你爬了,连树干也没有了,只有一个老树根了,真的对不起孩子,小男孩说我老了,也累了,回来就是想陪你玩的,大树听到后很高兴,仿佛又看到小男孩小时候在树下尽情玩的情景了。
苹果树与小男孩就好比父母和孩子,父母年轻时可以无私的把一切给孩子,孩子在不断索取再索取,当父母老了,也无力了,孩子才理解感受到这种爱。初三的学生是一个说小不小,说大不大的年龄,但已有了自己的思维和认知,只要正确引导都可以深刻理解父母为自己所做的一。故事放完了,感恩的心的旋律响起,教师诉说着:十几年的生活中我们接受了父母太多的关爱和照顾,接受了爱更应懂得报答,现在让我们回报一次吧,这是同学们在运动会上通过全班同学努力拼搏得来的奖金买的苹果,捧起自己的爱心(以一个苹果为媒介)一起对爸爸妈妈说:爸爸我爱您!妈妈我爱您!祝愿你们健康!幸福!平安!
让学生把苹果送给自己的父母并给他们一个温暖的拥抱。
四、教学设计的反思和问题探究
这是一堂有收获也有欠缺的亲子沟通辅导课。虽然整堂课看起来很热闹,大部分学生和家长参与讨论较积极,也不乏真情流露,但活动结束时部分学生和家长的拥抱较敷衍,被动的气氛冲淡了原先真诚的氛围。课后不禁自问:通过前面的活动,亲子之间的心真的相通了爱真的流动了吗?心理活动课是要让活动参与者通过活动有心灵的体验,引导者当然希望能够走进参与者的心灵,让他们通过活动的参与体验感悟,说出真话得到收获。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还需要我们关注课堂上的种种细节。
1、活动环节设置要考虑文化背景
从整堂课设计的环节来看,环节一的游戏导入虽然达到了预期设计的目的,通过“我说你话”学生和家长都体会到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一个双向过程,要想达到沟通的最佳效果需要双方不断地对对方行为做出反应,并适时地调整沟通方式。但整个游戏活动的气氛不热烈,没有使暖身活动带来的“破冰效应”很好的体现。这是因为设计活动时忽略了本班学生整体风格不活泼的因素,只重视了话题的导出,没有重视实际的暖身效果。心理专家钟志农教授也曾经提出:暖身对团体动力起着开启的作用,是整堂课前进的动力保障。所以在对活动中暖身游戏的设计时一定要考虑到班级学生的整体风格,设计出符合班级学生特点有真正活跃气氛作用的游戏。环节二情景剧的展开是团体活动中学生的体验分享过程,是学生从浅层体验升华到深层认知的过程。这一环节是心理辅导课的亮点,学生的体验在这一阶段中从感觉经验转化为认知观念。本次活动课上此环节通过前后两次的情景对比表演和亲子的积极参与讨论,应该是比较成功的。结尾在配乐情境下讲述苹果树与小男孩的故事一环节充分激发了学生和家长亲人之间的那一份爱,使许多人流下眼泪,真情迸发,产生了情感的共鸣,可以说设计得也比较成功。然而最后让学生大声说出爸爸我爱你,妈妈我爱你,并给他们一个拥抱,可能对学生来说跨度有点大了,因为我们中国人在表达情感上往往是比较含蓄的,“爱”即使是出于真心,也不肯轻易说出。家长也如此,觉得孩子大了,说爱和给予拥抱感觉很不适应。所以这一环节学生表达对父母的爱时声音很轻很羞涩。与父母的拥抱许多学生做的很敷衍,动作很僵硬,个别父子根本就没有做。在今后的亲子活动内容设计中应该考虑到这些文化因素进行改进。如:可让学生先给自己的父母写一句表达爱心的话再说出来,送给父母的苹果或者其他礼物可让学生自己事先准备好,那样对学生更有感受。如果前两项的铺垫做好了,那么亲子之间的拥抱动作可能就很自然了。
2、强化的手段需要考虑活动的目标
设计一堂课一定要把涉及到的概念及概念之间的关系理解清楚,比如“感受爱”与“友善沟通”。在本堂课里本人设计通过活动课上短短十几分钟的讨论后就让学生和家长在改换的情景剧里真情沟通,让听了苹果树与小男孩的故事后的学生马上对父母大声说出“爱”,想当然的以为当学生感受到父母对她们的爱时,便会与父母友善沟通了。但事实上感受爱只是产生亲子沟通的基础,是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沟通的技巧并不是通过几分钟的讨论就可以掌握的,心理健康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一种体验式学习,它虽然以活动为载体,但活动的目的是引起学生的体验与反思,重在一个“悟”字,所以不能急于求成。本次活动呈现真情沟通时,若让平时亲子之间沟通较好的母子或父子来表演,可能强化示范的效果会更好。
3、学会随机应变需要提高教学素养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教育技巧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有了这种能力,教师才能找到避免刻板公式的方法,才能估量此时此刻情况的特点,从而找到适当的手段并且正确的加以运用。”课堂应变能力与我们观察事物的敏锐性思维的灵活性密切相关。这样的应变能力在心理活动课上显得尤为重要。如像本次亲子沟通这样的活动,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反应,还要关注家长的反应。在分享体验过程中追问问题的生成要源之学生和家长所回答的上一问题,还有讨论过程中常会出现“出轨”事件,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都要考虑到这些问题,心里要有充分的准备。即教师在驾驭整个活动过程时要学会随机应变,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不断的学习和积累经验,努力培养自身的敏锐观察力和灵活的思维,在课堂活动过程中审时度势,洞察被辅导者的心理状态和学习情况等,学会随机应变,使活动中发生的突变内容成为更有效地教学资源。
总之,通过本次亲子沟通活动的实践反思与探究,本人受益匪浅,明白了一堂成功的亲子沟通心理辅导课,需要教师精心的设计每一个活动环节,还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给学生和家长营造真诚、和谐、开放的活动氛围,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与父母之间的误解,掌握正确的沟通方法,能够向父母释放自己的心情,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同时也要指导家长注意和孩子的沟通方法,理解孩子的感受,多听听孩子的心声。只有这样,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亲子之间爱的帆船才不会触礁,爱才会一直流动。
参考文献: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的科学辅导范文4
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已成为现代教育理论和社会发展对每一位教师提出的要求。体育与健康课具有独特的优势,下面谈谈我多年来在体育健康教学实践中运用团体心理辅导的体会。
二、研究方法
1.做好学生心理调查,及时跟踪变化。要及时跟踪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针对不同学生的具体特点,灵活地、及时地调整心理辅导的内容和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心理需求,促进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
2.培养体育骨干、小组长,建立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小组长及体育骨干的助手作用,从思想上去重视学生,从行动上去研究学生,使师生关系处在关爱、平等的和谐氛围之中,学生才能直言面对教师,开展互帮互学,大胆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去体验、去完成教学任务,达到共同进步。
3.挖掘教材,做好完美衔接。面对教材,应正确把握新课程标准精神,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资源,体现新教材意图,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在“不露痕迹”中进行教学,从而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以达到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时,伴随着强烈的情绪体验和明显的意志努力,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思想作风,培养团结友爱、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机动灵活、沉着果断、谦虚谨慎的意志品质,使学生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
4.创建良好氛围,达到润物细无声。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积极形成师生互动交流、团结合作、互助互爱、乐观向上的良好氛围,在润物细无声的环境中使教育教学落到实处,营造师生迫不及待上课、依依不舍下课的氛围,感到趣味无穷、兴趣盎然,以丰富有趣的课堂和各种文娱活动吸引学生,让学生拥有健康的身心。
5.注意运用时机及因人而异。因为学生的心理世界具有内隐性,作为教学组织者要善于以知识结构为链条,联系实际创造一种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师生互动、各抒己见、无拘无束的自由气氛,针对不同的问题以诚相悦、以理服人,实现以人育人、以心育心、共同进步。
6.学生团体心理辅导的评价。在一个班级和小组学习中,与来自不同背景与价值观的同学相处,同学彼此间的回馈犹如一面镜子,通过个人、小组、老师客观公正的评价引导学生关注过程和中介性评价的同时,更应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评定,这样可以让同学更加了解别人眼中的自己,客观评价他人和自己,喜人之喜,忧人之忧,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丰富自身素养。
7.与各学科教师的联动效应。现代教育是一种集体协调性很强的职业劳动,它需要各学科教师的协同工作。同时,学生的发展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连续过程,这也要求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教师要互相配合,齐心协力地教育学生。每个教师不仅要教好自己的学科,更要主动关心和积极配合其他教师的教育教学,从而形成教育的合力,增强教育的效果。在教学中渗透团体心理辅导,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希望工程,需要各学科教师共同承担、协同合作,发挥各学科的优势。
8.团体心理辅导在课后也应有延续。学生的心理始终处于一个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一次团体活动不一定就能达到目标和效果,要注意跟踪和反馈,及时调整和充实活动内涵,赋予新内容、新形式,注意个人与小组的变化,指导他们有的放矢开展后续活动,以强化课堂效果,使团体辅导达到预期效果,有效促进学生身心俱健。
三、结果与分析
针对学期初、学期中、学期末及考试前后,要配合学校心育室工作,开展对学生的心理问卷调查,建立心理档案,及时了解跟踪学生的动态心理变化,对带有共性的心理问题在课堂上进行集体辅导,有效地帮助学生改善和提高心理素质,无形中也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及形成师生健康的心理适应能力。
四、结论与建议
心理的科学辅导范文5
一、例题难易要有层次,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进入初中以后,学生的学习水平、解题能力、认知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更加明显。新课标要求我们“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再加上初三复习时间紧、内容多、要求高,因此,设计例题一定要考虑有层次性,循序渐进,分解难点,逐步引导学生将问题深化,揭示出解题规律,发展思维能力,使不同的学生各得其所,避免“吃不了”和“吃不饱”的现象发生。
例1.(1)若等腰三角形一个底角为55°,则其他两个角各是多少度?(2)若等腰三角形一个角为55°,则其他两个角各是多少度?(3)若等腰三角形一个角为x°,则其他两个角各是多少度?
通过步步深入的引导,不但满足了各个层次学生的需要,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使学生在变化中找出解答这类题的规律和方法。
二、选择一题多种解法的题型,发散学生的多种思维
一题多种解法能使知识不断延伸,是深化认识水平、提高思维能力、开发智力的一种较好方式。在挑选例题时,应有意识地偏重于那些可用多种思路来完成的典型题,引导、鼓励学生不拘泥常规方法,要寻求变异,勇于创新。
例2.已知BC切O于B,CE垂直半径AO交于E点,交BC于C点,连结AB交CE于D点。
求证:CB=CD
可证∠3=∠F从而证明∠1=∠2得出CB=CD
证法三:由对角互补的四边形四点共圆得FEDB四点共圆
可证∠F=∠1,∠F=∠2从而证明∠1=∠2得出CB=CD
证法四:过A作O切线
证法八:延长AO交O于F,连结BF交EC的延长线于M,延长CB至N
本例各种解法涉及几何多个知识点,对学生系统地回顾、疏理几何知识体系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三、选择开放性例题,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
在复习课中设计开放性例题,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1)求点A的坐标;
(2)以点A,B,O,P为顶点的四边形中,有菱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请分别直接写出这些特殊四边形的顶点P的坐标。
本题第(2)小题有难易不同的多种结论。特别是“直角梯形和等腰梯形”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能找出一个P点也并不太难;而对于基础好的学生来说也能做完整,其方法能用几何方法也可用代数方法,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自己所掌握的有关知识,给出完整的解法。解答时需要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开展发散性思维,运用已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经过必要的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
四、动态性问题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好帮手
根据新课标“学生不仅能主动地获取知识,而且能不断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学会探索,学会学习”的要求,我们在复习课中要给学生提供大量探索数学奥秘的教材,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探究数学问题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做数学”的机会,促进学生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掌握、巩固和提高。
复习中安排这道题,符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该题没有直接给出梯形的中位线,因此在教学中注意启发引导学生将结论中的线段联系起来,由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有关知识,连结AC,BD可得交点O。自然想到作出梯形AA′CC′,BB′DD′的中位线OO'。这样中位线OO'就将结论中的线段联系到一起。
动态问题的探索:请同学自己探索发现当直线MN为任意直线时,观察直线MN与平行四边形ABCD的位置关系,可分为几类。以问题引路,巧妙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创新思维的火花。课堂上引导学生探索,思维随之展开,很容易把全体学生推到主体地位,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跨学科的题型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的有力武器
在新课程中,实践与探索是一个新的课题。设计跨学科例题,不仅在近几年中考中频频出现,而且还可为学生解题增添新的思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例5.如图所示,有一电路AB是由图示的开关控制,闭合a,b,c,d,e五个开关中的任意两个开关,使电路形成通路。则使电路形成通路的概率是 。
这是物理和数学的综合题,学生若能从两方面进行分析、综合,不难解决。
心理的科学辅导范文6
大学时期是学生思想和行为发展、变化的关键时期。大学生具有的文化层次、所处的社会地位决定了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困难,也容易出现多种心理问题,近些年不少调查数据表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社会的重要生力军,调适其心理问题、增进心理健康已成为学校刻不容缓的问题。
高校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履行多种职责、扮演多重角色,而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是高校辅导员的重要且关键的工作内容。研究显示,课外体育活动可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且多数学生认同课外体育活动对加强心理健康的推进作用,也希望通过多种形式的课外体育活动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辅导员可作为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倡导者、组织者,协调体育教师一起开展多样的课外活动,以引导或改善学生心理状态。心理健康主要由情绪稳定性、自尊自信、意志品质、人际交往能力、适应性等几个维度组成,以下是课外体育活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影响。
1 可改善大学生情绪状态
情绪健康是心理健康的重要内容之一。大学时期,学生身心发展处于个体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来自学习、就业、人际交往、经济等方面的压力往往会造成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研究表明课外体育活动对预防和消除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有一定的有效性、持续性;也可使学生减轻或迁移各方面的不良情绪,如抑郁、焦虑,改善心境从而使其更加积极、乐观。
2 可培养大学生竞争意识、促进个性健康发展
课外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常常贯穿着竞争与协作的活动精神,可以补充和延伸学生缺少的能力素质。在课外体育活动中也常常会体验到内心愉悦,使心境变得积极向上、振奋、努力。课外活动项目需要勇气、坚强的意志去克服困难,在这样的过程能够激励学生顽强拼搏和沉着冷静的精神,培养学生坚忍不拔、持之以恒、吃苦耐劳、勇敢果断的意志品质,以达到促进个性健康发展的目的。
3 可满足大学生超越自我的心理、提高社会适应性
多样化课外体育活动具有协、集体性的特点,要求大学生在活动参与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沟通、交往,这种娱乐性的活动可以促进学生间的情谊发展,参加丰富多样的课外体育活动有助于消除大学生不良性格特点、培养良好的情商、提高社会适应性;有助于大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并尊重他人,用积极的心态关心自己、家人、朋友等的健康,利于责任感的培养与提高,因此,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对在校大学生来说是直接、有效的寻求新奇、超越自我的途径之一。
4 减轻大学生心理压力
大学生在完善自我的奋斗过程中会感受到各种压力,如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也会给学生带来很多的压力。朱伟的研究表明,经常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学生,心理健康指标中各因子得分明显低于不常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学生,其中抑郁因子项差异最明显。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可使机体的兴奋状态得到调节,从而改善因为压力过大而引起的焦虑及抑郁,最终可调整心理状态,减轻心理压力。
5 可增强大学生自尊心、自信心
经常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在过程中体验竞争与协作,利于培养积极进取、勇于探索的精神。尤其集体活动项目会大大增强学生间情感上的交流、增加亲密感和安全感、减轻孤独感,使学生体验到合作的乐趣,有利于建立彼此间信任、利于增强个人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6 可消除疲劳,改善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