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服务发展前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气象服务发展前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气象服务发展前景

气象服务发展前景范文1

关键词 3G时代 可持续发展 手机气象信息服务

中图分类号:TN91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随着3G手机的发展与普及,3G手机已经取代互联网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3G手机气象信息服务也是人们获取气象信息最方便快捷的一条途径。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然而手机气象服务分为公益性质和商业性质两种,目前在我国主要发展的是商业性质的气象服务。

1手机气象信息服务的用途

随着经济时代的到来,各种能源的开发使用,自然灾害发生的也越来越频繁,其中气象灾害高达85%。由于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也在不断增加,对日常生活造成的影响更是难以估计。所以预防自然灾害是目前我国首要面对的问题,也是全社会共同面对的首要任务。手机气象信息服务可以告知人们提前预防自然灾害,将经济损失降到最低。作为气象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手机气象信息服务以方便、快捷、高效的特点为广大人民提高了方便。

手机服务具有广播电视无法替代的特性,在传播方面更是其他媒体所不能比拟的,对传统的传播媒体形式形成了巨大的压力。因为手机信息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人们手中,而且传播范围广,无论你在世界的任何角落,只要有互联网的地方就可以收到。这种传播形式已经深入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手机的发展也越来越科技化,除了最初的接打电话外,将变成多媒体信息收发的智能化信息终端。

近年来3G通讯技术的突飞猛进,为气象部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也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方便。把人们接受气象信息服务化被动为主动,并要求提供某种特定服务信息,进一步增加了服务业的服务功能,为社会经济带来有效发展。

2手机气象服务的发展现状

由于3G手机的迅猛发展,气象部门抓住这个机遇,让手机短信与气象业务相结合,积极响应信息技术发展的新趋势,让气象服务适应3G时代的新形势。先进的通讯手段是气象部门的发展依据。目前我国主要推出手机气象短信产品,它的操作简单快捷,而且可以直接面向大众,为人们的防灾减灾做出了重大贡献,逐渐成为服务大众的一种重要手段。在社会上取得了很高评价和经济效益。

现在的手机气象服务大多是天气预报和预警预报,主要是以短信定制的形式为主,运营的经费主要是定制包月的服务费。相比电视、广播等其他媒体的服务费而言,这种形式可谓是便宜简单,还可反复翻阅查看。这种手机气象信息服务再未来的发展前景可谓一片光明,并且越来越深入人心。

3手机气象信息服务面临的挑战及发展前景

近年来,虽然我国气象服务的数量和质量都有所增加,尤其在通讯业手机短信这方面,为开发商赢得了非常丰厚的利润。与国外相比,我国气象服务业仍属于低迷状态。主要原因是我国包月服务收费比较低、使用客户较少,国家也只是象征性地给点补助,还没有形成商业化市场,因而致使我国气象经济市场发展较缓慢,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还具有一定差距。

基于手机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用户可以通过手机获取天气预报的渠道将多种多样。还有很多通过免费短信提高天气信息的供应商也在不断出现,在市场上逐步形成影响力,最终将导致信息包月服务被淘汰。互联网的发展,为气象信息服务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的手段。手机气象信息服务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更新升级了更好的技术,使用户获得气象信息服务的质量明显更好,同时应用也更广泛。在保证业务正常运营的前提下,在盈利方面也有所创新,确保气象信息服务范围更广,这也是手机气象信息服务行业面临的新挑战。

目前我国通讯行业的发展目标是,要立足于现有的手机气象信息服务行业,继续深化发展短信气象信息,增加其知名度。主要借鉴国外手机气象服务的创新成果,再结合我国气象技术的发展成果,加大人力物力开发气象信息服务新产品。在SMS方式的基础上,开发手机气象信息服务软件等新型气象信息服务产品。目前,日本的消费者可以通过3G通讯,直接在线上观看气象视频报道,让消费者领先国际服务,随时随地可以掌握世界各地的天气变化情况。由于我国已经开始推出3G技术产品,大多采用手机网站或是腾讯客户端软件。

4结束语

我国科技一日千里,手机气象服务更是要经过不断创新,不能满足于目前状况。与世界接轨,提高竞争水平,是我国目前发展的主要目标。3G的发展,使手机气象信息服务更加丰富多彩,只有不断积极探索新的运营模式,确保手机气象服务信息的可持续发展,才不会被市场淘汰。具备上网功能的3G终端将逐渐普及,通讯理念深入人心,在合理的市场气氛下,手机气象服务的发展前景一定会更加广阔。

参考文献

[1] 罗雪玲.市(州)级气象台公共气象服务与管理平台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2.

气象服务发展前景范文2

关键词:气象服务;商业;模式

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432205

我国当前科技水平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各行业对于气象服务需求日益强烈。但我国商业气象服务起步较晚,气象部门主要提供的决策气象服务和公众气象服务无法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气象信息需求。我国气象部门制作不同形式有偿专业气象信息服务项目,与国外的商业性气象服务相比还没有形成成熟的规模产业,气象服务的精细化程度和广度也不够,没有实现真正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商业运营。为此,需要探讨我国气象商业服务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其发展瓶颈,借鉴发达国家发展经验,寻求适合我国国情的气象商业服务发展新模式。

1 气象服务及其分类

气象服务属于公共服务范畴,根据不同的服务对象,分别有决策气象服务、公众气象服务、专业气象服务和科技服务4大类:决策气象服务是为各级党、政、军决策部门指挥生产、组织防灾减灾等方面进行科学决策提供气象信息依据;公众气象服务是利用不同媒体、气象信息系统等手段向社会公众气象预报、警报、预警信号等信息,以服务人民生活为主要目的;专业气象服务是为社会特定行业和用户提供详细、有针对性和专业用途的行业气象服务,通过气象服务产品加工和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服务产品的针对性和满足个性的服务需求,满足国民经济各行各业不同生产过程对气象条件的特殊要求;气象科技服务是为特殊用户提供特殊需要的气象服务,以上4者构成我国目前气象部门提供的气象服务网络。

2 国内外气象服务现状

2.1 国内气象服务发展现状

2.1.1 目前我国气象体制严重制约商业气象服务的发展

事业单位的运作模式、用人模式是阻碍商业气象发展的重要原因。很多人在达到一定级别后就固步不前,人才结构老龄化,知识更新缓慢化,单位受编制限制很难招录到真正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在技术上无法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造成客户流失严重。近年来,虽然气象专业服务的数量和质量都有所增加,但与其他国家相比,国内气象服务专业化、针对依然处于发展初期。因个性化的气象服务需要利用大量的基础气象资料和技术人员后期的分析加工,目前因收费较低、客户少、市场不成熟等原因,无法支撑人力成本,现在开展气象有偿服务也仅用于补偿气象部门在加工和制作产品时付出的成本,还没有形成真正的市场化运营。另外体制不健全、气象经济发展缓慢,气象服务年产值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然较大。同时,事企不分、政企不分现象严重制约商业气象发展。目前,组织运作我国气象服务部门是我国的各级气象局,本质上是事业单位形式。在气象有偿服务方面,受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这2种体制的影响,这两者的关系错综复杂,模棱两可。气象服务市场发展潜力的巨大的,但发展所需的市场规则和相关法规标准没有建立完善,迫使我们不得不对我国商业化气象服务进行客观分析与思考。

2.1.2 我国现行气象服务组织结构体系

组织上既分散又相对集中。从上到下分为4级, 分别是国家、省、市、县。各级机构在结构和功能上都具有有公益和有偿服务,自成体系,但业务上一个整体,统一管理;服务类型兼有。气象服务机构主要开展业务主要包括公益服务、有偿。其中公益又包括决策服务和公众服务;有偿服务是按现行规定和政策开展的成本补偿性气象服务。国内已有部分地区试点与少数国外气象服务公司开展合作,满足不同对象、行需求。在服务社会和用户同时,自身也得到了发展。我国部分省市级气象部门在有偿服务的实体下开展商业气象服务初步尝试 ;机制上多种形式并存。服务实体根据类型的不同,管理运行的模式也不同。由国家和地方财政拨款支持公益服务,按照目标任务管理运行;有偿服务则由用户给予成本补贴运行;商业则以公司管理制度为运营基础,以盈利为目的。

2.2 国外气象服务运行模式

气象服务产业发展有3种运营模式。整个国家气象部门改为公司,开展完全的市场商业化运作模式;气象公司和私人商业化气象服务2种形式并存,2种不同性质的部门开展竞争,促进商业气象服务产业发展;国家气象部门既承担公益又开展市场商业化运营,同时还允许私人公司投资从事商业化服务。

发达国家气象服务组织和私人公司充分利用其成熟技术,拓展国际商业化气象服务市场,加剧国家间市场的竞争,给我国商业气象服务带来了巨大压力。现已有国外公司抢占中国市场,如天气新闻公司与上海海运学院合资兴办的上海气导, 在中国气象导航市场占据70%份额,并且共享中国基础气象数据,根据不同客户需要进行有针对性再加工,快速拓展新的气象服务市场。我国气象服务因管理体制限制,国内气象市场发展缓慢,同时气象部门暂时处于信息垄断地位,其市场竞争意识和发展的动力缺乏,严重阻碍我国商业气象服务的改革与发展。

3 我国当前气象服务存在问题

3.1 气象服务产品较少,产品单一缺乏针对性,服务结构不平衡

气象科技服务渠道主要为天气短信和天气彩铃。截至目前,天气微博和天气微信仅在预警平台对部分用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其相关经济效益服务暂时没有显现。当气象短信业务量萎缩时,气象服务整体经济效益下滑就非常明显,严重制约专业气象服务发展及其产品研发和销路。

3.2 专业气象有偿服务社会认知度不高

社会公众对气象服务认识一直停留在气象信息是一种公益性资源,习惯于从气象部门免费获得,有偿购买所需的气象信息行为很难得到公众的广泛认同和接受,特别是在以市场为基础的商业运作中,气象信息以商品的形式难以被公共事业部门及大中型企业有偿接受,从事专业气象服务困难重重。另外,气象部门是以事业单位管理体制运行,缺乏市场营销观念,无法唤起企业积极运用气象产品来防灾避灾以提高经营绩效的意识,无法培养市场对气象服务产品的消费习惯和观念。

3.3 市场需求与服务能力不适应

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导致不同行业及社会公众对气象服务需求日益增长,更加关注天气演变过程、可能造成的影响以及灾情实况、风险评估。气象服务深度和广度不断被需求所牵引,各种极端天气事件造成的灾害防范,以及现代设施农业、高原特色农业、城市供水、飞机起降、高速公路是否关闭等这些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新增的需求,让社会对气象部门提供的气象服务从质和量都有更高的要求及迫切的期待。气象服务需求的无限增长与服务能力相对有限的矛盾开始凸显,气象部门作为公益性事业单位,又是以垂直领导为主的体制,国家对气象事业资金的投入和气象服务人员的编制都是有限的,地方财政投入相对较少,气象监测和服务设施跟不上发展需要;气象部门从业人员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人才缺乏已成为制约气象服务发展的瓶颈。

4 气象服务商业模式改革的必然趋势

4.1 气象服务具有商品的一般特性

气象服务包含价值和使用价值,属于商品范畴。气象本身所包含的信息是有价值的,且气象观测及制作人员为获得准确详实的气象信息付出了艰苦的劳动,采集和分析气象数据,制作和传送气象服务产品都需要投入大量人力财力物力,这些社会劳动成本必将转移到最终的气象服务中并构成气象服务的价值,作为商品的气象服务产品进入市场通过交换进行价值补偿也将是合理的。

4.2 气象事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必然结果

气象科技服务的管理体制转变过程较为缓慢,不能适应现在市场的快速发展,严重制约气象科技服务进一步发展。另外,商业气象服务也是发挥气象现代化建设总体效益的需要,气象现代化建设快步推进,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但是,这些资源并未得到充分利用,效益也远未充分发挥。开展商业化气象服务是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转化科技成果和信息产品,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和纽带。

4.3 深化气象服务体制改革是主动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服务市场开放的需要

我国服务业对外开放程度和市场化进程日益加深,气象服务全球化发展态势逐渐显现,跨国公司对我国巨大的气象服务市场跃跃欲试。灵活利用市场机制,充分学习借鉴国外气象服务成功经验,推动气象服务走向市场、适应市场;积极应对气象服务市场竞争的巨大压力。充分利用当前气象服务资源优势,增强我国气象服务竞争优势。在气象服务的精细化、针对性和科技内涵上与国外相比还有差距,气象服务主体还不具备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的市场主体地位和实力。

5 我国未来商业气象服务发展趋势

国际气象公司逐步进入我国市场后,国内气象部门将要面临巨大压力,与国外相关产业之间的竞争也愈加激烈。因此,要顺应潮流 ,以市场为导向和要求向商业化方向发展,提升自身科技水平,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结合国外成熟的气象商业服务以及我国缓慢发展的商业气象服务发展经验,对我国气象商业服务发展模式及发展前景提出改革设想。

5.1 打破垄断,市场主导

减少政府干预,破除垄断壁垒。根据国情,借鉴国外商业气象服务的营销机制和产品内容,探索中国特色的商业气象服务业。建立公平、公开、公共、有序的商业性气象服务市场,有选择有步骤的允许国外组织或个人进入我国进行商业性气象服务;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和力量组建气象服务公司到国外进行商业性气象服务,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5.2 多种市场主体并存

气象服务市场主体是由气象产品的提供者和需求者构成。气象产品提供者主要采集气象信息数据、数据分析,研发制作有针对性的分析结果;需求者就是对气象产品有特定需要一方。另外,气象服务市场中允许存在气象产品服务中介机构,主要作用是向气象数据的采集者购买数据,并针对不同的需求者进行加工、销售。中介机构以市场为基础促使供需双方之间能够更好地进行信息交流。

5.3 市场调节、价格灵活

以市场为基础气象服务产品的价格,彻底摆脱目前人为制定带有垄断性质的价格,价格机制制约需求者和供应者之间的平衡,使得气象产品的价格始终处于合理范围。

参考文献

[1] 李明哲.气象服务工作要点以及发展趋势[J].科技传播,2012(6):94.

[2] 张翠芳.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我国气象服务商业化运作模式的选择. 2003(23):35-36

[3] 黄小彦.商业气象服务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4).

[4] 陈继华,徐文莉.商业气象兴起背景及进展脉络[J].商业研究,2009(12):1-10

气象服务发展前景范文3

[关键词]气象防雷;技术;前景

中图分类号:P4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4-0384-01

1 气象防雷装置的基本结构

防雷装置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是通过避雷针、避雷塔等防雷装置对观测场内装置进行防雷的直击雷防护。其次通过套用金属管道和保证安全距离等防止雷电的反击和雷电波浸入;最后就是保证雷电流良好入地的接地装置。

2 防雷技术的工作风险的控制措施相关的措施如下

(1)要有很完善的保障安全的系统措施及其应急处理事故的紧急处理系统,除了定期的去检查那些安全防护设备以外还要多多留意金属设备和静电的那些部分,并加强对它们的检查和管理,而及时处理好地面那些连接松拥牡胤交岣加保障安全。(2)要注意雷电流(波)对电子信息系统造成的危害,按照电子信息系统的防雷规范要求进行防护,特别是在雷雨的发生前和发生的时候,要更加小心谨慎的对电子设备进行检查,争取早点发现问题早点解决问题,以此确保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在项目开工前要进行雷击风险评估,主要多以下5个方面进行评估:(1)通过分析在项目所在地区的雷电活动时空分布特征和灾害物征等计算遭受雷击的概率;(2)根据设备分布及重要性,分析计算会产生哪些雷击风险问题及其发生的主要原因;(3)整体的分析一下整个防雷系统的问题,并尽可能的提出一些相应的指导性建议和方案。(4)系统的分析雷击风险所造成的损失和不良的后果(5)想出降低雷击风险的方法,还有对雷击风险的防范和应急措施和建议[1]。

3 防雷技术的定位

防雷工作在所有的气象工作里占有很高的地位,特别体现在在避免和减少气象灾害,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财产。气象防雷工作中防雷检测机构的社会定位也是有着很重要的位置。因为它不是生产性的部门,也不是以盈利为目的,而是把对社会的责任当作最主要的工作目标,是整个的气象工作系统中气象防雷技术是最主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虽然现如今这个技术在防雷工作的系统的建设以及规范管理等一些方面都有着很大的突破性的进步,但是在实际的工作过程里,由于工作人员在有些地方没有严格的按照管理制度去实施,防雷技术的工作没做好,这就造成了防雷装置起不到真正的防雷效果,给人民带来不必要的损失,这也就说明了在进行气象防雷的工作时要求每个人做好自己的定位,这是非常重要不容忽视的一个细小的环节。与此同时,气象防雷的相关部门是属于事业单位部门也不是什么盈利部门,也就是这样这个部门并不会像企业一样以营业利润作为发展的动力,这是一个国家部门,这个部门保障了气象防雷工作的顺利进行,让它们能理想的生成和实施[2]。

4 气象防雷工作的投入要点分析

投入安排是气象防雷工作里第二个很重要的一项工作项目,有如下几点要做到:(1)加大防雷知识的宣传投入,建立防雷工程示范点,全方面的普及雷电防范知识。(2)气象的防雷工作技术的规范化的投入。最主要的目地就是让防雷技术相关的实施人员更加深入的了解这个防雷工作的一些基本的规章制度,并要求他们严格的按照标准规则去工作,减少因为未按规定进行防护而造成的损失。(3)我们还要做好气象防雷相关监测系统的预警的科研投入,这是为了进一步保障信息的准确性,先进的精密仪器出错率也会很低,这样在保证信息高度准确的情况下还可以通过得到的信息来减少雷电对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和伤害,保证了雷电的预警以及相关的科研投入也就是保障了气象防雷技术的稳定实施。(4)对气象防雷技术人员的操作要求及其对他们教育的投入也是必不可少的,防雷工作人员有要有坚实的专业知识以及极强的工作意识和责任心,这样才能有效的去工作,对他们进行定期的培养那是必须进行的一步[3]。

5 气象防雷技术未来发展前景以及建议

伴随着气象服务知识突飞猛进的发展,气象将被运用于多个领域。气象分为气象信息服务和气象工程服务两个方面:气象信息服务主要是为大众提供科学、准确、完整的气象信息,有效合理的安排我们的生活以及改善环境;气象工程服务主要是为了加强气象在工程项目中的运用,使其应用的范围更广、更全,同时也能发挥出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气象防雷技术在今后会朝着技术发展以及预测预警发展的方向前进,因为在事中和事后控制都不如在事前对发生的事项进行合理的规避,气象防雷作为一种在事前预测非常重要的技术,在今后的发展中对于雷电测报的技术以及事前预警预测的技术的提高是必然的趋势。其次,气象防雷技术工作要做好事前的工作总结以及借鉴以往的不足不断改革创新,不能局限于现有的成果只有借鉴历史才能更好的前进,避免在前期重复犯过往的错误,要不断探索新道路,这样,气象行业可以实施总体规划、上下协同以及分层实施的道路,使其不论从横向还是从纵向都能确保信息的高度流通和统一,同时也可以协调各方面的资源,实现工作的有效和高度的配合,以免重复工作造成浪费时间的现象。再次,要倡导气象防雷内部的竞争机制使得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大为提高,这也是未来发展的一个方面,如何加强工作效率提高质量是要高度关注的问题,这样也使许多激励机制以及评估机制的创新得到了发展。最后,在未来的气象防雷技术工作中保证气象防雷理论的敦实以及对于理论结构的建设,这样才能保证有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对于气象防雷技术实践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6 总结

现如今我国的防雷技术虽然有一定的进展,但实际上在有些方面还是有所欠缺的,所以在气象防雷技术的研究发展中我们必须注意要朝着更加扎实的防雷技术理论以及完美的仪器设施的完整的体系的方向看齐,在理论的指导下使其价值在实践中慢慢体现出来。防雷技术的优越发展也间接的保障了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要给予这个工作极高的重视,把握好防雷技术工作的要点,加大投入,让其充分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保障人民的利益,造福于社会。

对于气象防雷技术工作,要以知识经济思想作为理论指导来严格制定气象防雷工作的发展规划,进而不断修订和实施,同时要建立专业化的气象防雷预测专业团队,保证防雷工作科学合理地进行,进而不断对其进行完善,同时要重新审视和确定气象防雷工作在整个气象工作中的比重,以系统的观点来看整体的工作在部门内部相互协调合理配置和利用资源,最后就是要以社会利益作为目的,让气象防雷甚至是整个气象工作服务国家经济增长,推动国家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万瑞,刘耀武.气象服务发展战略有关问题探讨[J].广西气象,2006(12).

气象服务发展前景范文4

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气象工作在防灾减灾和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3号)和省政府《关于加快全省气象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浙政发〔*〕51号)精神,结合*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快气象事业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气象事业在防灾减灾、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服务群众生活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我市濒海沿江,地利条件复杂,台风、暴雨、强对流、干旱等气象灾害频繁,成为威胁城乡公共安全的主要自然灾害。由于人口稠密、城镇密集、经济发达,一旦遭受灾害性天气,可能造成较大损失。另一方面,我市自然资源匮乏,合理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可再生气候资源,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和较大的经济、环保与生态价值。因此,加快发展气象事业,是加强防灾减灾工作、促进“平安*”建设的迫切需要;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促进“生态*”建设的迫切需要;同时发展气象事业、用好气象科技也是各级政府履行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职能的一项重要任务。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气象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公共安全方面所起的基础性和前瞻性作用。各县(市、区)政府要将气象事业发展列入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把气象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解决气象事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按照一流装备、一流技术、一流人才、一流台站的要求,切实采取措施,提升气象工作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公共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与支撑。

二、加快气象综合监测网和预报业务系统建设。全市气象部门要以提高预报准确率为核心,加快气象综合监测网建设,完善预报业务系统;积极推进多要素自动气象观测站网、新一代卫星遥感接收处理系统、移动应急气象站网和集成高空气象探测系统建设,完善县级等效雷达;加强交通气象、雷电、生态与农业气象、大气成分等观测能力建设。不断完善气象预报预测业务系统,努力提高预报预测水平。加快预报预测精细化进程,加强短时临近天气预报系统建设,做好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重大天气预报。

三、加快气象灾害应急预警体系建设。要建立各级政府组织协调、各部门分工负责的气象灾害应急响应机制,构建气象灾害应急预警系统,最大限度地减少重大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制定、完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建立健全气象应急队伍,高标准建设气象灾害应急预警中心。加强气象灾害信息收集、调查和灾害防御效果评估,开展气象及相关灾害风险评估,为政府防御灾害提供重要依据。充分发挥气象在农林业病虫害、地质灾害、森林火灾、有毒有害气体泄漏扩散、区域环境污染等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保障中的重要作用。

四、强化气象公共服务职能。各级政府要把公共气象服务系统纳入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范畴,通过改善服务手段、拓宽服务领域、增加服务产品、提高服务质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气象信息的迫切需求,为社区、农村、学校和企业的提供优质、便捷气象服务。引导有关媒体、网络和通信运行企业积极配合气象主管机构做好气象信息的播发工作,开设和办好广播、电视气象专用频道(栏目)、报刊气象专版(专栏),以气象警报、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手机短信息等多种形式及时气象灾害预报警报信息,扩大气象信息的公众覆盖面,建立畅通的气象信息服务渠道,提高公共气象服务的时效性。

五、强化生态与农业气象服务工作。开展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充分利用有利的气候条件,指导农业生产,科学调整种植结构,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为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服务,确保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强农业气象灾害监测分析,建立健全农业气象灾害指标体系,进一步完善农业气象灾害预警、评估等业务,减轻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开展气象服务信息进乡镇、进农户工作,加强各类气象信息在农村的传播和服务,努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气象保障。

六、重视气象资源的开发利用。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气候资源在“生态*”建设、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前瞻性作用,重视在区域发展规划、城市规划、重大项目建设中的气候影响评价和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提高城市规划和工程建设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重视气候资源评估和开发利用,认真做好风能、太阳能等气候资源的高分辨率普查,为制订和修订风能、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为风电场和太阳能电站勘察、选址提供技术支持。

七、加快人工影响天气指挥作业体系建设。建立由市级统一协调指挥、县级分地具体实施作业的火箭人工影响天气指挥、作业机制,落实相应的经费和装备。充分发挥人工影响天气在抗旱、森林防火、空中水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等工作中的作用。强化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作业规范和操作规程。

气象服务发展前景范文5

一、引言

随着社会进步和时展,公众对气象服务的需求和气象服务于公众的形式内容都在不断发生着变化。电视天气预报的出现应运而生推动了现代公众气象服务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就天气预报主持人作为特殊的社会角色,兼具气象专业角色、媒介角色和个人角色,这三种角色的统一协调的发展过程出发,阐述气象节目主持人如何表现得体、高效传播,针对当前天气节目主持人队伍建设进行初步思考。

二、气象节目主持人的内涵及意义

(一)气象节目主持人的内涵

气象节目的现实存在,是20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话语权,有其官方地位和权威性。在百姓的眼中,气象节目主持人的身份是权威气象信息的喉舌,这是我国气象节目主持人所处的传播平台优势,也是大众对主持人的最初期待。主持人是电视气象服务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元素)。只有靠身体力行的真诚服务、主持经验、气象专业水平以及人生阅历等等方面的综合提升,主持人才能保持自身艺术生命力和艺术创造力。

(二)气象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定位

任何一个电视节目,主持人和节目之间都是依存的关系,气象节目也不例外。对于主持人来说,能否找准“自我”与“栏目”的关系,能否准确定位,至关重要。根据现有节目内容,我们可以把气象节目分为新闻类、预报类、知识与资讯类这三大类。主持人在不同类别的节目中、在不同的气象信息传播语境中需要准确把握气象节目主持人的定位,更好地树立气象节目主持的风格。

1.新闻。“新闻每天发生、视角各有不同”,气象节目主持人应该以新闻性为主,语言要通俗易懂,尽量避免专业术语的出现,通过自己的语言使受众感受到天气的变化。在灾害类新闻播报时尤其需要把握分寸,既要给受众第一现场的身临其境的全方位感受,又要把人文关怀通过言语表达出来。

2.预报。预报类的气象节目虽然经过一系列的改革和更新,依然无法摆脱多年来预报节目的老模式。其实,观众对预报类气象节目的关注度及要求都是很高的,主持人的专业能力直接影响了传播效果。

3.知识与资讯。天气与我们的生活乃至各项活动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与预报类主持人不同,气象生活服务类的主持人需要有贴近性和亲和力,在轻松地氛围下,带领观众一起探讨气象世界里的点点滴滴。在节目中,主持人往往扮演求知者的角色。拉近了节目与受众的距离,凸显了气象节目亲和力、服务性的一面。

三、气象节目主持人的现状

(一)气象节目主持人现状

2002年全国电视观众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在各类节目中,天气预报节目的收视率位居第一。每天大约有8亿人次收看电视天气预报。

为了把天气解读得更加精彩,气象节目主持人处在广播电视气象服务产品生产的关键位置,随着公众气象服务业务的不断深化提高,适时开展气象节目主持人资质认证或实行上岗证管理是发展的必然。

(二)气象节目主持人所面临的挑战

我们现有的天气节目主持人多出自传媒专业领域,每当极端灾害性天气正在或者即将发生时,气象节目需进行解释性报道。此时让气象专业人士作为主播,直接走上屏幕、面对受众,在天气预报中添加专家天气解读。这样做能弥补气象节目主持人的不足:遇到极端灾害性天气虽然形象好、擅长播音,但却不懂气象言语只正确却不详尽、专业,受众心存疑虑,传播效果就将大打折扣,其实专业信息只有通过专家传达才更具权威性。那么对于非气象专业的主持人来说,不管是新闻采访、专家访谈、专题制作,还是直播连线,都要认真严谨、精益求精。

四、气象主持人与节目的创新

电视跟其他媒介相比,最大的差异就是电视是主持人的媒体,主持人给电视在一定程度上赋予了一种人格化的意味,电视机前的受众常常会觉得主持人是在对自己说话。当只出现字板而未出现声音,传播效果就将大打折扣。这些指数类预报节目同样可以使用主持人出镜的方式,甚至在很多时候可以代替风、雨、雪和气温的预报,详细地告诉受众这些直观的信息:未来哪些区域的受众出门需要带伞或是涂抹防晒霜、哪些区域的受众不适合晨练、登山、洗车……这样节目就将回归单纯、回归艺术。

五、气象节目主持人发展前景

(一)注重培养主持人独特的个人形象

天气预报节目多数安排在新闻节目之后,特别是与新闻节目之间间隔并不是很长,一方面它不能与新闻联播主持人的播报风格脱离,另外又要有自己的特色。- X; I0 E" _$ K7 N52 H5 b6 D, k0 X而当然气象节目主持人是节目的“名片”,是观众认同节目的直接对象。所以气象节目主持人要重视塑造自己的荧幕形象、维护好个人形象。

(二)注重培养主持人优良的个人素质

1.提高人文素质当好审美向导。从本质上说,气象节目主持的过程是一种交流,气象节目主持人都应该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将自己的喜、怒、哀、乐及个性化形象进行的传播,置之于社会的大环境中观照,塑造可信度、亲和度,维护权威向导地位、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2.提高气象专业知识当好节目向导。气象节目主持人与气象专业是灵与肉的关系,气象信息表达的到位与否是观众对气象节目主持人评价的最重要部分,具有对天气的深度理解和解析能力的专家型、学者型气象节目主持人,无疑可以增加气象信息传播的可靠性和权威性,由此展现的个人魅力也将增加节目的个性色彩,这就对气象节目主持人个人素质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气象服务发展前景范文6

关键词:气象站;防雷技术;工作要点

中图分类号:P49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雷电灾害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一旦出现雷电灾害就会对人们的生活以及工作等造成很大的危害,浙江省台州市作为雷电灾害严重的区域,气象局对于防雷技术的相关工作是十分关注的。最近,台州市气象局联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及其他相关单位一起举办了气象行业防雷业务技能竞赛,充分的证明了浙江省台州市气象局对于防雷技术相关工作的重视。怎样在气象防雷能技术方面的工作中找准重点,而有效的减少雷电袭击台州市的危害,是台州市气象局要解决的重要的课题之一。

1 气象防雷技术的工作进行概述

1.1 气象站防雷技术的基本结构

气象站的防雷技术主要是由3部分组成。

1.1.1 防护直击雷

主要是直接关注雷在现场的实际情况,可以对现场内传感器的避雷针引下线与数据线及所有的金属设备进行了观测。因为在发生雷电袭击的时候,如果将引下线击穿的话,会因为杆体本身的导电性使得信号线被击穿,还会在长时间的风雨雷电的影响之下,更会增加信号线被击穿的概率,从而给安全埋下了隐患。

1.1.2 共地接地

除了能观测到现场的所有金属的设备外,还有别的地方金属的设备也要与建筑物共用,可靠的接地方法可以保证防雷工作的安全性。

1.1.3 防护感应雷工作

主要应用在气象的防护技术的过程中,对雷电发生的信号进行关注,也要确保感应雷能安全的防护,才能将雷电的相关信息获得。

1.2 防雷技术风险控制的措施

在易燃易爆的现场要具备完善的保障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理的事故系统,工作人员要按照规范来执行工作流程,从而能够避免违规违章的现象发生,除了对安全防护方面的设备进行定期检查之外,还要加强对有静电的以及金属的设备区域的检查。此外,在进行气象防雷技术时,要加强电子信息系统的力度,规范操作电子系统,各级气象站相关的部门要加强对雷电灾害的监测预警工作,建立相关的雷电预警业务体系,提高对雷电灾害进行分析检测以及预报的能力,对天气变化要进行密切的监督,提高预警的能力。

2 气象站的防雷技术的工作进行研究

要在气象防雷的技术工作中进行准确的定位,要认识到在整个气象工作中,气象防雷技术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对国家和人民生命及其财产安全的重要性。还有,气象局的防雷部门要作为非营利部门直属事业的单位存在,只有这样才可以真正的实现气象局防雷技术的工作准确及高效。在此看来,气象防雷技术是极其重要,是气象局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虽说我国在防雷业务的建设及规范的管理工作中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在实际的工作中存在许多的问题,使部分的防雷预测信息缺失或者失真。

2.1 加强气象的防雷网络建设投入

在加强气象的防雷网络建设投入方面,是气象局做好防雷技术工作投入最大的一部分,要想建立合理性的社会管理网络,就要全面的考虑产出和投入之间的比例,并且保证在相关部门和气象防雷预测工作的人员以及气象联络人员之间形成高效的气象防雷网络,一旦发现有雷电信息的生成,就可以通过这样的一个高效的网络把信息传递给有需求的地方。

2.2 推进气象的防雷技术服务规范化

为了可以更快的推进气象现代化的进程,可以提升防雷技术的服务水平,要适应气象服务的社会化需求,浙江省台州市气象局积极地开展了防雷技术服务的建设工作,严格的按照规定来展开工作,这样的投入对预测气象雷电信息的准确性有着很重要的影响,要全面的推进防雷技术规范化的建设,并大力的提升防雷技术的服务能力,只有这样的提升,才可以确保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升。

2.3 加强雷电监测的预警及防护

气象局在2005年开始时业务体制的改革提出了“气候、天气、气候的变化、空间的天气、大气的成分还有雷电”等八条的业务轨迹。在雷电预警方面的技术和方法的研发,这方面的投入对确保信息的高准确度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气象局也有了一些初步的成果;在防护方面,要推进防雷标准化的建设,尽快制定标准,有力的促进防雷减灾工作的规范发展。

3 气象防雷技术工作发展前景分析

3.1 对雷电预警的预测

在进行气象防雷技术工作的过程中,不管是对雷电现象发生中还是发生后的控制,都要把即将要发生的雷电的袭击进行及时合理地规避,对于非常重要的预测技术工作,在日后发展的过程中,预测雷电的技术发展是有必要的趋势。

3.2 持续的改革创新

气象防雷技术的工作要做好事前的总结,借鉴以往的不足并不断的创新,不能只享有现有的成果,还要借鉴历史,才可以更好的前进,避免错误的出现,并不断的探索新的道路。在气象行业可实施上下协同、总体规划及分层的道路,不论是横向还是纵向都可以保证信息的流通与统一,同时协调好各方面的资源,实现有效的配合,避免重复的工作,造成时间的浪费。在坚实的理论指导下,才可使气象的防雷技术在时间和发展的价值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4 结语

气象防雷技术的工作,应以知识经济的思想做理论的指导,严格的制定防雷工作的规划,并不断的实施与修订,还要建立专业的防雷预测团队,保证防雷的工作科学并合理的进行,并不断的对其完善。怎样稳定的推进气象防雷的技术工作,是保证国家和人民生命安全的重要课题。要在气象防雷技术的工作中给予充分的重视,把握防雷技术的要点,加大投入,让气象防雷的技术可以发挥应有的功能及应用。

参考文献

[1] 杨恩智,王保成,李汉军.防雷技术的探索[J].现代物理知识,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