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语文详细教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语文详细教案范文1
有效的教学是教育新课程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教学观念。学生在课堂上获取到的知识是最为集中和丰富的,只有努力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使学生更好地获取相关知识。当前,一些学校仍然在采用单纯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单方面教学模式。这种传统性的教学模式,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得学生处于学习的被动位置,出现厌学的现象。这不仅仅削弱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让教师的工作强度大大增加。因此,课堂的有效性必须引起学校的注意,只有提高了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有效性,才能使学生和教师获得双赢的效果。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
(1)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备课时,教师应提前做好充分准备。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时,教师应该提前做好相关教学内容的备课准备。教师将课程的具体内容详细生动地表述出来,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我国现在大部分学校教师还是处于自己讲,学生不能及时理解的情况下,教师便开始进行拓展训练,导致不仅举一反三的效果没有达到,甚至连最基本的知识都没有理解,更不能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2)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时,应多运用多媒体教学。随着科技的发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时,多多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既可以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使授课变得更为便捷,又可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但是也需要注意,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要适度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它就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使用过于频繁或方法使用不当的话,不仅不能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甚至还有可能使学生的注意力过于分散,从而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教师应加强教案的创新性。教案是教师整理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更加系统化、条理化的结果。所以,不同的教师针对不同的学生,面对不同的授课内容必须有不同的方法。教师必须根据不同的情况,加强教案的创新,使学生面对新的知识可以始终有新鲜感。尤其是对于老教师而言,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一套教学方式,但是时代在进步,情况也是在不断变化的。因此,传统的教学方式不一定会适合现代的学生群体,教师必须跟上时代的脚步,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改进。而“新手”教师也有属于自己的问题,如教学经验较少、教学内容不够清晰等。这就要求教师应根据自身的真实情况,结合学生的情况、授课内容的情况综合分析之后,再写出符合自己的具有创新性的教案。例如,在讲授《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结合现代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从以前抽象的文字教案,转变为多使用图片或视频来使课文的学习更加具体化,使得学生能对课文有更直接的理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2)设置更具有吸引力的引导语。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授课也是一样的,当教师在课堂的开端便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那么后面的授课效率会有大大的提升。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课堂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引导,为课堂营造一个良好的开始学习的气氛,引导他们对教材的内容有更加全面的理解。设计具有吸引力的引导语,不仅可以调动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还能有效提高教课堂教学的教学效率,以此来提升初中语文课堂的有效性。例如,教师在讲授《斜塔上的实验》一课时,可以在课堂的开始先做一个小球下落的实验,以此来吸引学生更多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得后续的课堂效果更佳。
(3)注意课堂上问题的有效性。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学生的注意力时间更是有限的。所以,教师更应该注重在课堂上准备有效的问题,这些问题要能够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理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考能力。教师在准备问题时的有效性,不仅能够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性的提高,更能激起学生自我思考的意识。例如,教师在讲授《皇帝的新装》这篇课文时,可以提出:为什么小孩敢说真话,而大人反而会说谎话呢?提出类似的问题,既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又能间接地达到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
初中语文详细教案范文2
关键词:作文教学;系统工程;完善
一、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分析
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十几年,既清楚学校的语文教学安排,又了解语文教师作文教学的安排。绝大多数学校一般不会安排语文教师跨级教学,特殊的有,但绝不会出现跨三个年级教学的情况。进行教学常规检查时,也只检查篇数和批改情况,作文教没教,怎么教是不管的,也是管不到的。每个年级的教师在作文教学上大都是各自为政,没有统一协调安排,缺少沟通交流。而对语文老师来说,又常在换年级和换学生的状况中教学。如这个学年他刚在一个班中进行了他作文教学系统的最初几个步骤,下学年却换了班级,他的系统又如何进行下去呢?当他接到一个新班,这些学生又往往来自不同的班级,他又何从知道他们是进行了怎样的作文训练,有无系统呢?当这样的状况多次地在语文老师面前呈现,还有多少语文老师会有兴趣去研究作文教学过程的系统化。于是,不少语文教师就出现了“头疼医头,脚痛医脚”的教学状况。作文教学随意性很大,没有详细的作文教学教案,没有明确的难点与重点,只有一个粗略的打算:每个学期只完成规定数量的作文,至于写什么,怎么写,只能凭一时的冲动或手头的一个好作文题。没有作文训练大纲,没有统一的教学方法,缺乏一个富有梯度的训练体系,缺乏一个科学的评价机制。这样的情况是形成不了作文教学系统的。
二、初中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一个繁复的系统工程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学生写作能力也是语文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每次综合性考试都缺少不了作文,而且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学生平时的阅读在很大程度上是在为写作打下基础,准备材料。它占学生语文能力输出的半壁江山。正因为这样,我们不少教师加大了作文教学的投入,可由于种种因素这些工作不可避免地跌入了高耗低效、事倍功半的泥潭,这就说明了它的繁复。《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做了指导性的规定,总目标是:“能够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的能力。”具体要求如下:①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②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③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④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⑤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⑥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⑦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⑧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⑨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⑩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0万字,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从第二学段(小学三年级)开始习作,循序渐进,到第四学段(七至九年级)的写作,要求越来越全面、越来越高。可见是个繁复的系统工程。
三、从教师环节完善初中作文教学的系统工程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认为先要从教师这个环节入手。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要想让学生学到系统知识,那么教师就应该做好系统知识传授的准备工作。不然,一切都是空谈。结合我校实际,我提出自己的八字设想:统筹安排,分工合作。就是在教导处或科组长的统筹安排下,全校语文教师分工合作,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创建这个系统,再用一年时间实践和检验这个系统,之后的时间边拓展边完善这个系统。期间要形成书面资料,并一定要以电子文档的形式得以保存和修改。主要做好以下几个环节。
1. 语文教师分工合作,制订好作文教学提纲
虽然《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上有总目标和具体目标,虽然我们使用的语文版教科书上每单元有作文教学范例,但是我觉得前者显笼统,后者不够系统具体,实际操作起来会不方便。所以语文老师有必要做到“三结合”,即结合标准、结合教材、结合实际发挥集体智慧制定好适合自己的作文教学提纲。提纲分两方面:一是所有年级都需执行的。要写真情实感,培养学生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并付诸表达。培养学生观察丰富多彩的生活,抓住事物的特征的能力。二是各年级分阶段执行的。主要就是写作技法的学习,谋篇布局、立意选材、开头结尾、过渡衔接等。
2. 教师分工合作,完善好教学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在集体制定好提纲后,再分年级、分知识点安排好每位教师需要收集和整理的教学资料,并编成课时教案。既要详细具体,又要有的放矢。最后,形成各年级的电子文档教案。
3. 教师分工合作,布置好阶段性作文教学的工作
有了各年级的作文教学教案,下面关键就是执行了。在教导处或语文科组长的统筹安排下,各年级各科任人手一份年级作文教案,每学年完成制定好的课时教学任务,并做好教学后记。教导处和科组长也需安排每位教师一定的作文教学公开课,既做到了监督又促进了交流探讨和检验。最后还得安排全体语文教师的总结。用一两年的时间检验完善这个系统。
综上所述,语文教师,作为课前的主导者,课中的引导者,如果在作文教学中存在不成系统的状况,那么需要大家分工合作,从自身环节做好了,才能更好地去完善我们的作文教学系统,全面提高学生初中阶段的作文水平。
参考文献:
[1]李美旋.初中作文教学中教师作文指导的有效性研究[D].广
西师范学院,2011.
[2]李晓燕.真情、巧构、文采――关于初中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语文详细教案范文3
关键词:卓越课堂;有效教学;集体备课
我认为,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理念。必须把学生多方面的发展作为教学的立足点,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对话、沟通、合作、共享的活动,为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和发现规律提供空间和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语文的活动中去,以实现有效的、多方面的和高质量的互动,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我就针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结合自己的实践体会,根据新课程理念,对如何提高初中语文卓越课堂的有效性谈一些看法。
一、集体备课的有效性,让教师胸有成竹,教学时做到游刃有余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精彩的课堂离不开事先的精心准备。不怕备课费时,只为上课时有得心应手的教案,为了达到上好每一节语文课,需要语文教师备课时紧扣课程标准,解读教材,查阅资料,形成教案。教案要有这几步:教案执笔者先写好初稿,然后由备课组探讨,通盘考虑后详细指出教案中仍需调整、添加、删除的地方,包括:目标确定、重难点的设计、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创设情境、问题设置、拓展延伸、作业布置,甚至想到过渡的语言衔接、学生课堂上的氛围和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如何开展等细节。大家集思广益之后,再由执笔者在原有教案上修改,统一打印,这样教案才最终确定,资源可以共享了。教案准备得越细致,教学时就越游刃有余,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二、情景驱动导入的有效性,可营造愉悦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精彩的导入,让课堂一开始就能充分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给学生营造和谐、愉悦的氛围。特级语文教师于漪老师曾经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因此,作为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导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设计出有效的课堂导入,引导学生进入对文本的学习。即找准学习的切入点,给予铺垫、相机诱导,迅速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唤醒学生的真实体验,激发后续学习的浓厚兴趣,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三、课堂朗读的有效性,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深刻感悟文本
语文课堂少不了读的环节,也不能缩短读的时间。有效地提高阅读教学的前提是在阅读过程开始之前,教师要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要有目的性:通过什么形式去读,读完后学生要理解到哪个程度,要明确地告诉学生。根据教学内容要求,可速读浏览,可跳读,可精读细品;读的形式有:齐读、抽读、分组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我认为第一重要的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走进作者的心灵,感悟他的情感。在新课改的要求下,让学生动起来吗?阅读就能达到这个要求,但绝不是张嘴读就行,我要求学生大声读出来,既可训练学生的胆量,克服胆小自卑的心理,同时又可以让学生思维跟着文本内容走,在思想上与文本内容上就会碰撞出火花。只有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的内在潜力,才能让学生主动参与阅读教学活动,这样的阅读才有效。
四、提问的有效性,给学生提供智慧碰撞、思维发散的平台
我校课改模式中有智慧碰撞的环节。教师要有意识、有策略地启发学生的积极思考,让学生在课堂上发挥主动性,体现主体地位,锻炼思维能力,教师提问就要精当。那么,如何做到提问的有效性呢?
1.注意提问的针对性与辐射面
问题的难易程度要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提问时要根据问题的难易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不能只关注优秀的学生,更要把机会留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2.注意为学生提供思维的时间与空间
在小组交流讨论时,不能只顾场面的热闹,不要逼迫学生做立即反映,或急于把答案告诉学生,却忽视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要给足时间,这样才能产生智慧的火花。
3.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
我教学中,当学生的思维激发出创造性火花时,要多留时间,给他们展示自我的机会,对他们的展示或回答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要尊重学生个性的感悟,在提倡阅读多元化的同时,当学生的思维发生障碍时,要因势利导,适时鼓励。
五、反馈延伸的有效性,总结本节课所获,迁移延伸所学知识,扩大知识面
教学反馈就是课堂上师生间信息的互动交流活动。通过反馈信息,教师能准确地判断教学目标与学习现状之间的差距,解决教学中的难点、疑点、错误点。课堂的延伸是为了更好地落实目标,拓展延伸的设置。必须遵循教材的总目标,紧紧围绕课堂内容,瞄准教学目标而展开延伸。怎样做到有效延伸?可从语言品味,或情境迁移,或问题生成,或情感体验,或感悟、挖掘主题等方面延伸。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我们每位语文教师都必须深入领会课程标准的实质,发挥语文组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团结协作,通过深化语文教学研究,提出具有符合现代语文教育发展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思路,并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黄绿鲜.科学发展观引领下的“卓越课堂”四大理念[J].今日教育,2013(04).
初中语文详细教案范文4
教材;学生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
09(A)―0040―01
系统论告诉我们,在研究和处理事物时,要始终把对象放在系统形式中加以考察,着重从要素与要素之间、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中,从系统的结构以及动态的角度综合考察和处理对象,以求得到整体功能的最优化。
课程标准明确提到初中语文教学是“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上”进行的,甚至更为详细地提到“在小学的基础上扩大识字量”、“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等问题,这说明了中小学语文教学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与衔接。下面我就谈谈对“衔接”的认识。
一、研究课标是做好衔接工作的保证
研究以往大纲与新课标的异同,特别是新课标的指导思想,做好理念的认可和转变。 教材的修订指导思想很明确:联系生活,扎实、活泼、有序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发展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教材修订在指导思想上归纳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变化:1.转变观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何看待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关系呢?工具性应放在首位。只有教会学生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教会他们阅读、写作,在此基础上,才谈得上人文兴趣和文字修养的培养。2.重视课本内外的连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科书受条条框框的约束,不少选文的选入是出于无奈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切实改革教法,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课文学习中老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创新思维能力。3.加强文学教育,注重情感熏陶。新教材增加了课文的可读性,大大增加了文学作品的比例。学习语文不唯字词、语法,还包括阅读方法指导、写作等,而人文情趣、文学素养则主要在情感的熏陶和思想的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4.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在教学参考书的变化上体现出来。过去教参强调结论性的东西,对教学形成限制,与编写的初衷相悖。新教参淡化了对课文的解说,给教师留有余地,改变了把教参当教案的状况。
二、 研究教材是做好衔接工作的基础
种种迹象表明,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 小学生升初中后,往往觉得很多内容小学学过,初中还在学,甚至高中还要学,教材内容的重复使学生产生了厌学畏惧心理。这表明了小学与初中、高中在教材的衔接上出现了不应有的结构混乱的问题。 一个人的语文素养如同飞驰的火车,小学、中学、高中、大学等学习阶段就像一节节车厢,如何使之与火车头一块向前奔,每一节车厢的连接处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次新课标很明显对这个问题给予了一定的考虑:小学低年级课文贴近儿童生活,充分考虑与儿童经验与想象的关系,课文类型以童话、寓言、诗歌、故事为主;中年级课文题材、体裁、风格多样,并有一定数量的科普作品;初中课文古代诗词和文言文占30%左右,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各占50%;高中加强了文学教育的分量,在整套教材的选文中,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约占课文总数的60%,使学生在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欣赏、研读中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丰富精神世界。这就使三个层次的教学侧重有所区别,再也不会出现那种高中的内容有可能在初中学、初中的有可能在小学学、小学的有可能在初中学、初中的有可能在高中学的不大正常的现象。正如新课标所说:“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意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境之间的联系。”应该说在这一点上,新课标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此情况下,语文教师应将教材吃透挖深,才能充分把握教学意图,把
语文教学带上有序推进的正确轨道。
三、研究学生是做好衔接的关键
1. 心理学告诉我们,要研究好各学段、各类学生的特点,这包括学校、社会、家庭、年龄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在当前义务教育的背景下,学生素质参差不齐,这就给如何做好衔接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只有正视这一点,才能做好教学过程中每一个环节。因此,教师应考虑这些环节的衔接。教育没有小事,因为事事都有可能在今后给学生产生这样那样或好或坏的影响。
初中语文详细教案范文5
关键词:语文互动 模式 探究
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实施互动模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及时进行教学成果信息反馈的搜集,提高教学实效。
一、关注预习反馈,提高设计参与程度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学设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师需要潜心研究教材内容特点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采取针对性教学模式与方法。新课程理念要求学生的主体地位应该得到尊重与体现,教师在教学设计环节也应当强化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及时获得第一手资料,让学生也参与到教学设计过程之中,将学生的学习需求体现在教学设计之中,从而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前进行详细的预习,一方面为了将基础性知识掌握在课前,另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之中发现还有哪些重难点存在。在预习活动结束后,由语文科代表进行统一搜集整理,将具有共性的学习难点梳理出来,提交给教师,教师依据反馈信息对教案设计进行回头看,适当调整与完善课堂教学。
二、明确学习目标,提高指向引导效果
在师生互动语文教学中,学生应当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就要向学生揭示教学目标,也可以称之为学习目标。通过教学目标的揭示,学生从上课的第一分钟起,就明确了学习目标,整个学习活动也就围绕着这一目标来展开,提高了学习活动的针对性。在教学目标的制订上,教师应当注重贯彻新课程理念,构建起“知识+能力+情感”的立体培养目标,过去陈旧的教学模式过于强调应试性质,往往在知识点灌输等方面要求较多,在学生语文能力培养与情感熏陶引导等方面强调不足,甚至产生“高分低能”这样的现象,与新课程改革目标背道而驰,这样的现象需要加以纠正。
三、自学释疑探究,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语文教学中,自学释疑探究环节是最为关键的环节,是师生教学互动最为紧密、频繁、深入的教学环节,教师应当把握好几个原则。首先,教师应当科学地设计好思考探究题。在探究题的设计中,教师要能够将教学目标基本上融入这一组探究题之中,探究题全部完成的时候,也就是教学任务基本完成之时,探究题之间还应当体现前后联系、逐层深入、难度适中的原则,处于大部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其次,教师应当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在自主探究学习中,教师要让学生自主学习,除了按照探究题进行学习之外,还可以在小组之内提出自己认为的疑难之处,依靠学生自己的力量发现、提出、剖析、解决各种疑难问题。第三,教师应当强化思维点拨、引导作用。在学生学习环节遇到疑难问题时,教师应当给予恰当的点拨与启发,帮助学生深入进行学习探究活动
四、当堂检测练习,提高信息反馈精度
检测反馈是教学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在师生双边教学活动接近尾声的时候,教师应当留有一定的时间,及时检查本节课的教学成效。教师可以自主设计一些练习题目,主要是当堂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与精华摘要,用5分钟左右对学生进行当堂检测,时间不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改为简要提问反馈的形式进行。通过当堂练习反馈的主要出发点是为了检验教学成效,进行教学反思,搞清楚学生在本节课学到了什么东西,教学目标完成率如何,哪些地方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通过教学反思活动,为下一步教学设计安排提供第一手准确信息,促进教学活动的改进,提高教学成效。
五、拓展教学空间,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初中语文详细教案范文6
一、教学设计不是写教案
有些教师认为,教学设计就是写教案,最多也就是在教案的基础上把一些地方写得详细些,把内容弄得精彩些。其实不然:教学设计不是写教案,是以一定的教学思想、教学观念、教学理论为指导,以分析教学需求为基础,以确立解决教学问题的步骤为目的,对教学的系统规划及其教学方法的设计。初中语文教学设计,就是要在教学之前,做出如何最有效地向学生传播基础知识、培养基本能力、学会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从一节课中有所收获的整体设计。特别是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学设计更显出了其特点,更多地体现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促使教师去理性地思考教学,在教学认知能力上有所提高。教学设计功能与传统教案有所不同:它不仅仅只是上课的依据,更重要的是说清楚为什么要这么设计,教学设计是整个教学过程的起始阶段,对教学过程起着宏观调控的作用。
二、教学设计不能单枪匹马
教学设计不能单枪匹马,在设计《背影》时,从设计的建构、资料的查找、重难点的确定、教法的突破、新课的导入、目标的达成、课件的制作等,都经过数次反反复复的集体讨论、修改。例如,难点的突破:对“背影”深层的理解,最初自己的设计就是按部就班,先讲文中出现的几处背影,再讲背影的描写揭示父子情深的主题,结果学生不易理解,后经过大家公关,打破了传统的按照教材知识点的先后顺序讲解,而是先抛出从家庭的境遇,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景气,再讲解父亲的关切使作者感激,父亲的艰难挣扎令作者感动,从而引出焦点问题——背影的描写揭示父子情深的主题,这样重新组合了教材内容,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分析原因,很自然地学生了解了原因,突破了难点。教师自主、合作、探究,形成研讨氛围,发挥“集团效应”的作用,仅依靠个人孤军奋战、单枪匹马、冥思苦想,显然不可取,有时甚至会出现谬误。集体备课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弥补个人在备课过程中的不足,实现取长补短,从而提高教学的整体水平;在集体备课中,教师之间相互合作,从集体中获取知识,汲取力量,倡导“以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大家可以畅所欲言,既彼此交流了情感,又能引发参与者的智慧,从而提高了教育教学效果。
三、以学生为主体,不拘泥于教学设计
叶澜教授认为,评价一堂课好不好,其实是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的,因为评价标准可以随学校、教师、学生、学科、教材等情况的不同而不同。叶澜教授总结了实验学校的教育改革经验,她提倡一堂好课应该努力做到“五实”:扎实、充实、丰实、平实和真实。要做到这“五实”,最基本的条件就是要以学生为本。
有时设计极佳的课上下来效果却不怎么理想,原因是自己忽略了最重要的对象——孩子。也难怪,我们所面对的是思维活跃、充满好奇、充满求知欲却又还是些不谙世事的孩子,在课堂中会出现很多出乎意料的情况,从而让我们感到与自己的教学相冲突。因此,面对不同地方、不同班级的孩子,在实施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也要有所不同;面对不同个性的学生,教学时也应有所调整和变化,要以学生为重,体现学生为主体;在遇到没有设计到的课堂问题时,我们要心平静气、稳定情绪、妥当处理。
总之,教学过程中不能拘泥于教学设计,被教学设计束缚了手脚,而应一切以学生为重,以教促学,应学生动而动、应情境变而变,对课堂教学的各种变化进行综合把握,及时做出正确的判断,采取有效的措施。
四、好的教学设计要走进学生的心灵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坚信常常以教育的巨大的不幸和失败而告终的学校内许许多多的冲突,其根源都在于教师不善于与学生交往。”卡尔森也说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不仅仅是教师行为,而是师生之间的相互建构。”新课改也强调:“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营造宽松、和谐、民主、活跃的课堂氛围。”好的教学设计,还要在课堂上实施好。
要上好一节课,就要善于与学生交往,要走进学生的心灵。教师要会“审时度势”,“察言观色”。课堂上应及时注意学生的表情,从而判断出学生对自己的课是否满意,在语文课上,学生最容易出现厌倦、烦燥情绪,若教师还一味地讲下去,那么师生关系就会出现紧张;所以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反应,及时设计自己的方法、语言或提问方式等,从而达到师生和谐。要特别关注那些沉默寡言、不爱表达、甚至内向怪癖的学生,对他们要多鼓励、多给予其参与的机会,慢慢调动他们的情感,从而让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形成全体同学共同参与的课堂。此外,还应注重那些对语文有“天资”的学生,他们因特别喜欢语文而有趣味地学习语文,他们思维开阔、知识丰富,教师应适当增加教学难度,培养他们积极思维、大胆创新、不断探索的精神。
张民生(国家督学)认为:课堂教学设计中必须兼顾有差异的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一堂好课,不是为一个人,也不是为几个人,而是为全班所有学生上的,要使全班学生都有所收获。
五、通过反思促进教学设计
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他提出了教师成长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教学设计对教师而言,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做出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同时也是自己生命价值和自身发展的体现。
通过教学反思,学生能建立科学的现代的学习理念,并将自己的新理念自觉转化为学习行动。课堂反思,不仅要求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更要确立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在课堂学习中,让教师的主体性率先得到发展的同时,学生的主体性更要充分发挥。将发展教师与发展学生相统一,反思不仅要“照亮别人”,更应“完善自己”。因此,反思是学生自我成长的一条经济有效的途径,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一条经济有效的途径。 借助其他教师对自身教学的评价进行反思,可以客观冷静地分析、审视自己的教学,这是教师成长的一条有效途径。而作为教学变革与创新的手段,它既能优化教学设计,又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